纪录片《轮回》赏析(3篇)
1.纪录片《轮回》赏析 篇一
走过无悔的高三
摘要 这是一部叫做《高三》的纪录片,拍摄者用了一年,跟踪拍摄了福建一个县城中学里一个班的高三生活。拍摄者试图从尽量多的角度挖掘所谓的高
三、高考,于是认真慈祥又严厉的班主任,背负压力的尖子生,逃避生活的差生,享受爱情的早恋生,生动、真实的呈现在观众眼前。多角度,多线索的叙述,打开了每个人内心的窗,向观众展现了一部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集体奋斗史,更确切地说,是真实的呈现了悲壮如蝼蚁的个人奋斗历程。
关键词高三真实青春 压抑
一、影片评论
一、时空方面
电影中有一段开创了全新的电影时空,这在以前的电影中从未出现过——影片的主人公一边表现事件本身,一边事不管己地描述事件,起到画外音的作用。另外,影片中的另外一个主人公林佳燕,佳燕的画外音全是以第二人称写的,我们猜想这可能她写的日记,或者是她给自己写的信件。但作为观众来阅读的时候,观众自己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我们自己变成“佳燕”。
时空的再一次突破就是作为插曲,同时也是主题曲的《那些花儿》的两次出现,在这部片子中:我们看到的闪回,都是“新鲜”的画面,之前从未出现过,在叙事上更是他们第一次显现出青春活力的画面,我们都可以想象这些都是导演之前就拍了的,但是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而故意放在这里才表现的。加上歌声的贯穿,和小小的慢速,让我们和真实时空加以区别,知道这是闪回。
二、叙事方面
影片的开篇就是王锦春的大骂,然后是广播操的声音,学生从十人宿舍的床上起来,匆匆向教学楼跑去,在这之后的下一个画面,就是整个教室沸沸扬扬的读书声,我们似乎就这样永远回不去宿舍了,所有的一切都在教室上演,因为高三的主题就是学习。学生面前放的挡着都快看不到眼睛的书,一个班40个人的教室,一个起完了床就会被锁的宿舍铁门。
整部片子给观众的感受一直在变化:怀念、好奇、共鸣、和剧中人一起感到压抑。开始没事数黑板的倒计时天数,而等到这一切都结束了,都考完了的时候。你却见识了:你所见过的最恐怖的“未完待续”。
最后考完试,一个女孩儿对着镜头腼腆的,喜悦却疑惑的说:“感觉挺复杂的,高中就这么结束了。”她道出了每一位走出考场的考生的心情。记得我高考结束时,班主任也对我们说过“你们终于熬出头了,都结束了”,但自己心里却没有觉得轻松,反而有种空了的感觉。
影片接下来的画面便是考生撑着伞,纷纷涌出考场的画面,这亦是本片海报的画面。雨水模糊了酸甜苦辣的心情,画外音响起,一则接一则的高考新闻播报,伴随人流,此起彼伏。
电影的尾声,片中的班主任王锦春走上新高一的讲台,面对一张张稚嫩的面颊,充满激情的再一次朗诵那首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诗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便随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朗诵,字幕缓缓升起,一行行流动在眼前的,与通常电影字幕出现的演员名单不同的是,展现在面前的不仅有全班同学姓名,还有其对应考取的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这是一种特别的用意和打动,没有觉察中,最后必是泪流满面。
三、人物方面
导演选择了几个典型人物。王锦春自然是必不少的线索人物。林佳燕是传统意义上最紧跟老师步伐,最正面的一个学生角色。而钟生明却是一个极具叛逆色彩的人物,同时悲剧色彩也围绕着他。这三个主要人物是这整个班里面没有重复的角色。
分别代表着各自的极致。
二、心灵感悟
高三,一个沉重而又纯粹的字眼,沉重是因为压力,纯粹是因为青春,每个人都经历过高三,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对于高三的回味总会是固定在几个字眼上,曾经的青葱,曾经的奋斗,曾经的共患难。
纪录片的纪实性和生活性是很重要的,纪录片需要贴近现实,展现本质,引人思考,《高三》很显然是一部很优秀的纪录片。虽然没有那么专业,没有那么花哨,但是其略带粗糙的质感反而更好的展现了赤裸裸的现实,那么的真实,就像发生在你身边一样,活生生的把你的生活嵌入镜头,看完都不禁发颤,深思。
武平一中的高三生活是极其艰辛的,而对于一个山城的孩子来说,唯有考出去才能有更好的生活,武平一中一直以勤奋和极高的升学率而闻名,但是恐怕也只有当事人知道背后的艰辛和付出了,相比起大城市的中学而言,武平一中那群孩子的付出是要多很多倍的,他们大多没有有钱有势的父母,没有很好的学习设备,没有很好的饮食条件,没有鼎鼎有名的老师指导,没有一个发达的令他们自豪的故乡,他们只有一堆堆印制粗糙的试卷,只有满桌的课本,只有几张简陋的木制桌椅,还有那些起的比他们早,睡的比他们晚,起早摸黑不辞辛苦的老师们,只有努力,只有拼命的读书,才对得起起早摸黑供他们上学的父母,对得起把他们当自己孩子看待的老师。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起点低并不意味着落后,对于这个学校里的学生而言,一切都不是问题,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肯展翅,属于他们的将是整片天空,只有肯飞,天空属于他们,只要肯游,大洋任其遨游,犹记得那一个个午后,一个个清晨,一个个毫无睡意的深夜,那群一起奋斗过的兄弟姐妹们,那些无比敬业的老师,或许,这段回忆就可以打上不悔的烙印了。
最后想说的是,一部好的作品最重要的是与观者产生共鸣,哪怕仅仅一个镜头。我想,当另一部有关这段岁月的纪录片出现时,我们依然感动,或许仅仅因了这段岁月本身的意义非凡。
2.纪录片《轮回》赏析 篇二
那时爸爸已经拥有一匹白色骏马, 虽然那是队里为方便爸爸到山里给牧民看病而特批的, 但是对于我来讲, 那是一种荣耀, 更是我童年所有美好的开始。我骑在骏马的背上, 爸爸带着我走遍了所有山里有牧民的地方, 那时的山很高, 树很密, 水很深, 到处鸟语花香, 唯一缺的就是人, 要走很久才能看见牧民的毡房。只要闻见奶茶和奶疙瘩的味道, 我就会非常兴奋, 这些好东西只有山里的牧民才拥有, 而我是那个大队里所有孩子中唯一一个可以品尝到此物的。所以, 这足以使我荣耀, 为打牙祭, 回来的路上爸爸会带我打野兔, 为防御山里的狼, 爸爸还有一杆特批的猎枪, 每每回到队里时, 都会有孩子跑上前来, 很是羡慕的讨好我, 这时爸爸就会抱我下来, 而我就会无比神气的向孩子们炫耀我所见到和吃到的东西。因此我是那个年代里, 那个村子的大队里其他孩子心目中最见多识广的, 可以吃到除了包谷面以外其他东西的最幸福的孩子。那时爸爸等于是吃皇粮的, 每月有五元钱, 只要到场部爸爸一定会给我扯块小花布拿回来, 让妈妈给我做花棉袄, 而我会趴在炕上纠缠着妈妈用一天的时间, 一针一针缝出来穿在身上, 然后用剩下的小布条满头扎着小辫, 站在爸爸面前摇头晃脑, 而爸爸准会把我抱在腿上用满是胡茬的嘴亲我的小脸, 这就是爸爸带给我的童年。
后来, 我们逐渐长大, 日子一天一天好过起来, 支边青年开始返城, 但是爸爸却选择了留下并被分配到场部的卫生院, 开始了他规律的医生生涯。我已是婷婷少女, 不再像儿时那样纠缠在爸爸左右, 偶尔也会怀念马背上的童年。
再后来, 我们都继承了爸爸的事业, 我成了一名护士, 离开爸爸到县城上班, 那年我19岁, 只有在倒休时才能回家, 而爸爸好像掐准我回家的日子, 每当我到家时, 就能看见一锅羊肉汤, 而爸爸一定会说:“怎么我一煮羊肉, 你就闻着味回来了?”这就是深藏不露的父爱, 温暖而又护佑着我。
这样一晃几年我也成家有了自己的生活, 回家的次数少了, 即使回到家里, 也总是来匆匆, 去匆匆, 除了留下一大包吃的, 说一些工作中的烦恼和自己小家中的琐事之外, 再也没有说过其他可以使父母开心及放心的事, 仿佛爸妈就是用来解决自己琐事与烦恼的, 这时爸爸总是用心的听着, 而我却从未注意到在爸爸的眼中些许的忧伤与不安, 他在替我担心, 他不希望我有这么多的不快乐。可我在每次的诉说中不但没放松自己, 更糟的是给爸爸平添了许多的烦恼, 突然有一天, 我无意中发现爸爸的头发已经变得花白, 走路时双手也已背在后面, 步态还有些蹒跚, 爸爸老了, 在我的粗心与忽视中, 在我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我的孩子身上时, 爸爸就这样变老, 此时我才猛然感觉心在痛, 我已经将爸爸忽略的时间太久, 以至于他已老去而我却从未发觉, 我突然间不知自己该做些什么。我想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回家陪爸爸, 但是爸爸依旧越发的衰老, 并且他变得开始依赖我, 仿佛在一瞬之间爸爸变成了孩子。
他总是显得那样孤独无助, 糖尿病的并发症慢慢开始纠缠着他, 就在他恐惧死亡的时候, 婆婆也因糖尿病肾病住进医院, 爸爸亲眼目睹婆婆在医院常住一年之久, 花费十几万元进行血液透析而导致的悲惨场景, 爸爸执意去探望婆婆, 那时婆婆已经双目失明, 躺在床上一副皮包骨头的样子, 透析已经滤干了她身上所有的水分及营养, 除了还能够呼吸, 她的生命早已枯竭, 而这一幕更是给爸爸带来了致命的打击。爸爸之后更加的沉默寡言, 只是我无意间发现, 每个周五我回家探望他时, 一抬头就看见爸爸趴在后窗户的阳台上, 那是我回家必经的路。还未上楼梯我就能听见门被打开的声音, 这是爸爸无声的爱, 他在等我回来, 是不是每个周一至周五他都这样眼巴巴的趴在那等我回家呢?突然一种咸咸的东西流进嘴里, 我慌忙擦去, 在进门的时候, 我大声的对爸爸说:
“爸爸, 我回来喽”, 他就那样微笑着, 一直微笑着, 那样满足……
爸爸的病越来越重, 他的心脏已经开始衰竭, 并且下肢开始水肿, 但他拒绝治疗, 因为他懂, 他说自己是医生, 他知道自己该怎样做, 他求我们不要让他在医院受罪, 但最后他还是跟我去了医院。在医院爸爸完全不能掌控自己的生命, 医生给他做了血液透析, 透析室外听着爸爸在做穿刺时发出的惨叫, 因为爸爸最怕就是打针, 平时偶尔打一次肌肉针, 他都会紧张得将全身肌肉绷紧, 我不知自己是否做对, 这样就真的能挽救他的生命吗?我不敢想终究有一天爸爸是否要步婆婆的后尘, 我在矛盾与痛苦中挣扎着, 如果生命可以延续, 我宁愿拿自己的生命与爸爸交换。透析之后虽然暂时爸爸的症状缓解, 但他更加虚弱, 连下床的力气都没有了, 必须有人搀扶。在家陪他的日子, 他就半躺在床上, 微闭着眼睛, 让人怜爱, 这就是那个曾经骑着骏马穿梭在深山老林中, 与狼做过生死较量的爸爸吗?难道生命真的如此脆弱吗?我抚摸着他的手, 感觉他的生命在我手中一点一点溜走。突然有一天, 爸爸开始振作精神, 他依旧颤颤巍巍的趴在那个窗台等我, 他告诉我说, 自己快要走了, 到时一定要把他安葬在他曾经工作过的那个地方的山顶, 他就像说自己要出远门似的, 没有恐惧, 其实我知道, 爸爸已经为自己的死亡做好了打算。
以后的日子只要我有时间, 就会推掉所有的应酬及约会, 我告诉自己一定不让爸爸感到孤单, 回家后我给他洗头, 擦澡, 修剪指甲, 他就像个孩子似的很乖, 但他又不是孩子, 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 我知道爸爸在想些什么。每个人都惧怕死亡, 爸爸也不例外, 他曾经像个孩子似的问我, 他会怎样死, 会像我婆婆那样受尽所有的罪后离开人世吗?我答应他不会, 我尊重爸爸的选择, 我更怕他会那样受尽折磨后离开人世, 但是我越发的感觉爸爸就像风中的残烛, 随时熄灭。他也似乎感觉到什么, 每晚他会在我睡觉的门外趴在窗台向远处凝望, 而那就是他告诉我以后要去的方向。我不敢打搅他, 那是一个知道自己生命即将终结老人最后的心事。我除了哀伤却无能为力。
但是假如那一天, 我不与妈妈发生争执而生气离开, 我还能见爸爸最后一面。妈妈总是抱怨我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 是的, 只要妈妈一数落爸爸, 我就像一只好斗的小公鸡。那天因为爸爸又挨批, 我与妈妈发生争执, 很激烈, 我带着孩子就要离开, 天已很晚, 爸爸颤颤巍巍的从沙发上站起来, 拉着我的手不让走, 还一个劲说都怨他。我还是执意走了, 7月20日, 这个让我悔恨一生的日子。三天后, 7月23日晚上爸爸吃过晚饭, 没有任何征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当我发疯似的冲到爸爸的塌前, 他就那样安详的闭着双眼, 就像熟睡般的孩子, 我一遍遍哭喊着爸爸, 撕扯着自己的头发, 痛彻心扉, 我希望他能听得见。但任凭我怎样的懊悔, 怎样的呼唤, 这个世界上最疼我的人就这样走了, 阴阳两隔, 那种揪心的痛让人窒息, 爸爸走时感到孤独与恐惧了吗?他遭受痛苦了吗?我整个人就像被撕裂后抛洒在天空, 不能呼吸, 我一遍遍回想爸爸生前的样子, 但怎么也想不起来, 一定是他在生我的气, 他在怪我将他丢下。下葬那天, 在盖棺的刹那, 晴天突然下起大雨, 之后天边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 雨来的快去得也快, 但是彩虹却好久才慢慢退去。好多同去送葬的老人说:“赵医生是好人哪, 积德的人去世才能遇到这种天气, 那道彩虹是通往天堂的路, 是天桥, 老天爷把他接走了, 闺女别哭了, 这是好事。”这让我的感到些许安慰, 更让我确信像爸爸这样一生救人, 把自己一生奉献给边疆的人, 一定会在天堂, 那里没有疾病, 没有痛苦, 也没有繁杂, 只有安详。
3.环保纪录片赏析观后感 篇三
一次又一次的上课,我慢慢对环保纪录片改观了,渐生兴趣。从前几部影片中,我认识到了世界的另一面——是我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忽略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看不到的一部分。《家园》它通过真实记录大自然的手法,将地球的存在以及演变的过程完美地呈现出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地球的美丽和创伤,还原了地球生态之美。影片的所有画面都是航拍的,让我能够以从未有过的角度注视地球:从两极到喜马拉雅,从亚马孙热带雨林到格陵兰茫茫冰原,从城市森林到戈壁沙漠;犹如魔法球的黄石公园大棱镜温泉、恍如外星的大峡谷、宝石花纹般的大堡礁……一系列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让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完美设计,原来我们的地球是如此美丽。但是,同样令人震撼的,则更多来自于看到人类对地球制造的巨大伤痕:海地只有2%面积覆盖着树木的光秃秃山头、马达加斯加山坡上被雨水侵蚀得满目疮痍的深坑、只剩下20%冰川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于是,这便指引着我思考着我们与地球之间的那些事。
《海豚湾》是我最喜欢的环保纪录片。它让我的思维活跃起来,让我的思想之间迸发出炽热的火花。我的整个思考是由浅入深的,持续了好多天。一开始,我恨日本人。在太地,白色灯塔上随风摆动的鲸形风向标,以及随处可见的可爱的海豚图案。像ric说的那样,第一次来的人还会以为这是个多么热爱海豚的城市。但这里有数万海豚被村民秘密捕杀,美丽的大海中被N支捕鱼船和渔民们占满,撒网,圈海豚,然后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屠杀海豚!那蓝蓝的海水变成一片红色,那些日本人的眼睛变成赤红的颜色。其次,社会人为了金钱,肮脏流氓的手段在他们手里似乎变得不肮脏,不流氓了——社会总有阴暗的一角。再往深一层想:24岁的大学生木部真明在观看影片后说:“我同情那些海豚,可是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已开始靠食用动植物生存。”有的人会觉得捕杀海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正如平常餐桌上的猪肉牛肉。但海豚是海洋里一种高智慧的动物,在他们的世界里是有情感的,是能分清敌友,在人们有困难时能挺身而出,甚至牺牲自己,这完全是出于本能的。在平时,你的同学在你跌倒时扶你一把,你也懂得感恩,何况是救你一命呢。况且,海豚肉是一种有毒物质,汞含量极高。难道你还是觉得海豚适合放在餐桌上吗?而日本政府又凭啥愚昧人民,免费供应海豚肉,并进入食堂餐饮,那不是祸害后代么,看那些小孩大人的欣喜表情真挺替他们心疼的。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中他们是压根不知道捕杀海豚这回事,政府的工作力度真是相当令人佩服。最终回到环保这一层面上,为什么会出现受保护动物呢?为什么只有稀有动物才受保护呢?为什么动物会稀有呢?像日本这种疯狂的捕杀方式,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打断了大自然正常的生物链,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得生态失衡。或许等到海豚的数量屈指可数时,人们才会觉悟,那时候海豚才会受到早应有的保护吧,或许受保护的不仅仅是海豚了吧?
难道人们对大自然的打扰而带来的惩罚难道还不足以让人类觉醒吗?像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
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
我们该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家园》导演扬〃阿尔蒂斯〃贝特朗认为,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像理查德•贝瑞那样把环保当作人生事业,但我们能够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情做起,用自己的环保意识去影响他人,让更多人注重珍惜资源,保护海洋,保护我们的地球。
以上就是环保纪录片赏析这门课对我的影响。经过一学期的上课,我懂了,也深深地喜欢看环保纪录片,每次从五山跑到跃进上课,是值得的。因为这其中改变的不仅仅是我的环保意识,还有我的认识观、世界观。经过各种思想的交织,我学会着思考,学会了从各个角度认识这个世界。“We all have power to change ,what are we waiting for”地球很美,但有赖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