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2024-10-19

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15篇)

1.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篇一

小学语文典型学困生情况及转化策略

司奉梅

我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些学困生,典型的案例有:在学习适应上存在一些问题,其父母的“高压政策”是造成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卑,自甘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环境的主要原因;接受能力、记忆能力差,造成语文学困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忙于做生意,无暇督促、辅导;接连的失败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学习有恐惧和排斥心理;对语文繁琐的作业很厌倦;家长的漠不关心难以使其产生学习动机,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以上学困生情况,我尝试了以下应对策略:

1、分析学困生成因,制定转化计划。具体分析班级语文学困生形成的成因,初步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问题、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乃至社会影响等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明确了语文学困生的成因是有效转化的基础。学困生转化工作一开始,根据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在逐个分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然后从学生能力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困生制定一学期进步计划,使之“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2、调整课堂结构,针对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寻找一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路子。教师少讲、精讲,留出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才能走下讲台有机会与语文学困生交流、指导。

3、构建高效课堂,促进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语文学困生转化以课堂为主渠道是关键。教师备课时,多为学困生着想,课堂上尽可能的给语文学困生创设一些提问和板演练习的机会,在他们做课堂练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辅导,课上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

4、对学困生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些学生不只是学习困难、后进,这些学生往往行为表现也比较差,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一个学风不正的班级,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

5、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语文学困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语文学困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语文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得更牢固。兵教兵、一帮

一、小组内合作帮教、家庭辅导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帮教方法。

6、改革作业批改方式,对于语文学困生增加有针对性指导作用和鼓励意义的批语,增加学习自信心。

7、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课堂上教师要当着全班同学,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多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无形力量,能促进他们尽快的转化,摆脱学困的处境。

8、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学困生转化情况。课题组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长联系卡、家校通短信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9、记录学困生转化过程,积累学困生转化经验。成长记录袋每一名语文学困生一份。主要内容包括:学期初师生共同制定的本学期学生成长计划;语文学困原因及基本情况分析;主要转化措施;班内“兵教兵”帮教合作学习分组名单;师生助学情况记录;学生本学期各方面优秀作业或活动作品及教师鼓励性评价;每次单元测试试卷、自我检测练习、家长意见和教师鼓励性评语、指导性评语等。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艰苦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有滴水穿石的韧劲,抓反复,反复抓,只有“功”的积累,才有“成”的希望。以成功转化一个学困生为起点目标,继而教育和影响一批学困生,这样我们教师也成功转型,由教书匠转为育人工程师。

2.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篇二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

(1)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普及, 独生子女的数量显著增加,父母对于独生子女过度溺爱,导致小学阶段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学习看心情的坏毛病。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不够专注,学生家长也没有重视对学生坏习惯的矫正,造成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存在困境。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的学习全部托付于学校与老师,而小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较差,虽然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上有教师的监督与管理,但是回到家中的学习情况却并不理想,一些学生回到家中,由于没有人督促学习,所以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玩耍上。例如,看电视、打游戏等。家长没有正确地引导和督促学生在语文学科以及其他学科上的学习。

(2)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不合理。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语文课程知识内容的讲解, 没有重视每一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教学方式的采用,没有关注到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导致这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陷入困境。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但是却不愿意对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还有一些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耐心地讲解与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解决,反而是讽刺、批评学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兴趣与信心。

(3)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课程中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由于语文学习成绩比其他同学差,所以总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缺乏自信心。同时,一些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担心语文成绩不好而受到家长与老师的责备与批评,导致他们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过度焦虑,在语文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 严重影响语文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1)合理地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当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知识有一个深刻的感官印象,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使学生对于语文课程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在教学中利用与语文课程内容相关的实物、卡片以及多媒体设备展示等。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心理变化,对于学习上存在障碍的学生,教师应该多赞扬、少批评,重视他们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需求,培养他们在语文课程中的学习信心。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学习上存在障碍的学生,或者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对事先已经阅读过很多次的课文进行朗读,还能够适当地组织他们在语文课堂中针对语文课本中一些比较简单的对话内容进行表演,增加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信心。

(3)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与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相比较为简单,古诗、短文以及词语都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基础内容。词语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小学生理解古诗、短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学困生在学习中的重点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每天牢记一个词语或者几个词语,每天积累一些词语,学生的词汇量就会显著增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培养。大多数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过于重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还有语文课堂中布置的课后作业,而忽略了语文课程学习的前期预习与后期复习,不重视预习与复习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作用。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布置相关的预习作业,让同学们在回家之后对将要学习的文章进行阅读,挑出文章中不认识的生词,将其在作业本上进行记录。对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的新知识,教师应当正确地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复习, 使学生养成预习与复习的良好习惯。

3.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篇三

一、定好一个转化计划

一个班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检测效果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乃至社会影响等方面逐个去分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然后因人而异帮助学困生制定一学期的进步计划,使之“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二、把握三个转化原则

激发兴趣。教师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其活动兴趣的前提。

激励信心。我始终认为学困生的优和劣是相对而言的,并且他们都处在运动和发展之中,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是要求进步和积极向上的。因此激励学生的信心很重要,正所谓气可鼓而不可泄。要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扬其所畏,克服不足。

循序递进。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困生思维容量小、节奏慢的特点,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遵循渐进原则,由旧到新、由低到高,切不可跨大步或拔苗助长,否则适得其反。

三、建立一个辅助网络

由于学困生独立学习能力差、自觉性低等不足,非常需要有一个持久的、积极的氛围来辅助与影响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合作学习是语文学困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我根据班里的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在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建立“一帮一”、“手拉手”辅助网络,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语文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学困生是需要给予全程全面关注的,在“手拉手”辅助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采用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校雙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

四、抓好三个教学环节

要有效转化语文学困生,课堂仍是主渠道。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我认为要把握好课前、课内和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帮助预习。学困生成绩不好往往是由于自身学习能力有限或者懒惰造成的,所以非常需要“笨鸟先飞”,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都“笨鸟不愿飞”,我就只好带着他们先飞,我会利用自习课、课间、中午吃饭时间、放学后等时间帮助学困生预习新课。

课内活跃气氛。我常跟自己说,要在课堂上优先对待学困生,不要总把目光停留在优秀生身上,要心里时刻装着学困生,时时刻刻为他们着想。学困生由于怕出错被同学取笑,所以往往怕开口,所以我尽量选择难易适度的问题去提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学困生回答正确时,我总是报以赞赏的目光、真切的笑容和热情的表扬,那么他们就有了参与课堂学习的信心,这样学困生开口的习惯便会慢慢地养成。教师还要努力做到课内少讲、精讲,留出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这样教师才能走下讲台有机会与语文学困生交流、指导。

课后督促复习。对学困生的作业我经常是当面批改的,每天早上我一到班上,第一时间就叫部分学困生把他们的作业拿来给我批改,这样既可以让我马上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让他们了解自己错误的原因并能及时改正,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按时交作业的习惯。到了早读和午读的时候,我会把部分学困生叫到我面前来朗读或背诵昨天学过的课文,以此来检查他们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五、改变一种评价方式

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例如,作业批改时,多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将原来等级制评价中的“不及格”或“太差”一类的评价词语改换为“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词语来衡量“学困生”的作业成绩。每次检测后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无形力量,能促进他们尽快的转化,摆脱学困的处境。

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承认: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今日脱困了,或许明日在另一点上又形成新的断层,因此,要帮助学困生真正走出困境,必须持之以恒,教育上不松劲,行动上不懈气,正所谓“不经历风雨,那见得彩虹?”

4.小学中年级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篇四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培养尖子生,必须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小学语文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加强,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总结出语文学困生转化的新思路、新方法。

由于我校是县城一所龙头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不管是师资力量、育人环境还是教学设施的配备都是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高于其他兄弟学校,农村大部分人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成绩,想法设法把孩子转入我们学校,这就使学困生人数逐年递增,所以学困生的学习质量,是一直困扰我们每个教师的问题,又因为家长文化程度偏低,他们缺乏对孩子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与引导,又为生计而疲于奔波,父母的思想认识和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工作量极其繁重,对学困生的心理关注、思想教育不够,对学困生的辅导因时间,人力等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以上主要原因导致我校学困生现状不容乐观。这一部分学困生自己上课时听不懂课,自己学不好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听课,上课搞小动作、说闲话,往往会影响一大片同学,到了中高年级,他们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

对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来说,多一两个学困生表面上好像无关紧要,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所以,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为了使学生能做到自信、自强、自尊、自爱和自立,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全面、主动发展,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科学的做好学困生的研究、转化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本课题研究意义重大。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思路和方法

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就必须对学困生的自然现象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在诸多小学生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中,学习方式与习惯、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要促使他们的转化,就要排除其自卑心理,发扬闪光点;排除其戒备心理,弥合融洽点;排除其惰性心理,强化勤奋点;排除其厌学心理,激活乐学点。学困生是一个可发展、可造就的“活动人”,是一个可开采、可挖掘的资源人。转化学困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探索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分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寻求转化他们的不同的方法策略,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工作,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我们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研究:

1、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的研究。

2、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培养的研究。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方面的研究。

四、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希望能找到一些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策略,以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也为同行提供一点借鉴和帮助。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思想观念及教学方式的转换,形成对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学习的新认识,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教育公平。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困生学会交流、合作与讨论,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沟通情感,取长补短,使每位学困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优化其学习方式,培养其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摸索出一条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培养学困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新路子,探索学困生学习方式优化的新方法、新策略。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学困生总的来讲分为两类,一类假象学困生。这类学生成为学困生,都是非智力因素所致,一般是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因素和影响造

成的,通过转化会成为优秀生;另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困生,那就是即使学生尽力,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转化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不能一概而论。这两类虽然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说起转化,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们年年都在转化学困生,年年又会产生新的学困生,有的时候上学期的学困生到了本学期仍然学困生。老师也都在试着多给他们一点爱心、耐心、保护的心、指导的心,可他们仍然继续学困。转化学困生非一日之功,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

结合学校,学困生实际情况,“学困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课题的基本设想是:针对学困生的不同心理,察言观色,讲究方法;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成因,追要溯源,对症下药;取得家长的有力配合,提高家长素质,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尽一切可能,用一切力量转化学困生,逐步缩小学困生的差距与比例。

六、在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中,主要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统一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理论,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语文学困生研究的已有成果、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为课题研究的经验借鉴。

(2)个案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3)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4)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学困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学困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导处统一组织下,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牵头,制定转化本学科学困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科研方案。在实施研究中逐步完善。定期与学困生家长交谈,提高家长家教素质与能力。定期召开学困生座谈会,关注他们的成长。

(5)经验总结法。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

七、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

(2013.10.15.——2013.10.23)规划阶段。主要工作: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报相关部门审批、立项。

实施阶段:

(2013.10.23——2014.3.31)开题研究阶段: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建立学生档案,对搜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撰写论文,每学期进行一次交流,撰写实验报告。

总结阶段:

(2014.4.1——2014.6.30)深化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是对前期的研究工作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得出一些结论性的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1)研究报告;(2)案例、论文、总结;

5.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篇五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泉河铺镇中心小学

黄丹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常表现为:既傲慢骄横,又胆怯自卑;既想奋起前进,又信心不足。在班内受到同学的歧视,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在家中受到家长的批评,没有家庭“温暖”,而倍感孤单。所以学困生就会有

“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成为优秀的学生,并非是一朝一夕或只言片语所能凑效的。所以学困生的转变需要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说服教育。可见,学困生转化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学困生也并非是绝对的差,只是他们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方面,暂时都达不到教育培养目标提出的阶段性基本要求而已。所以,学困生生除非是天生弱智,否则大多数的学困生并非“朽木不可雕”,而是“孺子可教”。因此,我们应该有信心,相信学困生转化是有可能的,并且是能够取得丰硕成绩的。

一.

用“爱心”滋润心田,用真情叩开心扉

失去尊重的人最需要尊重,失去信任的人最需要信任。学困生最大的心理障碍是长期缺少爱。因此处于特殊境遇的学困生特别需要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爱。

爱有着巨大的力量,它是牵连师生关系的一条割不断的红线,也是学困生转化的内动力。因此,我在平时,总是用“爱心”去滋润学困生:有意或无意地去接近他们、关怀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理解他们的心情,用实际行动感召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觉得老师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们、挽救他们,而并不嫌弃他们。比如有些同学,由于家庭环境不好(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在家无人管教)而热衷于“网上游戏”。一段时间内,他思想退步,成绩下降,由原来的中上等而转为后进生。我发现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主动与其接近,作深入细致的谈心:讲明上网并不是坏事,从中我们还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但迷恋上网就会影响我们的学业和健康成长,就变成了坏事。听了我一番充满爱心的话语,他深有感触。并决心痛改前非。事实上,这样做远比一般的说教,频繁的批评,粗暴的训斥效果要好得多。

二、一分为二看待学困生,细心捕捉闪光点,用其长避其短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学困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学困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样,学困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只要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身上的确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若能及时“点化”,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我总是较善于细心观察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充分使他们的“闪光点”发光、增光。我的做法是:对他们立足于争,着手于拉;极积创造条件,给他们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以便克服消极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或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利用他们的长处让他们上讲台演讲、上黑板做练习、或让他们发本子、去拿粉笔等等。使他们感到老师信任自己,并引以自豪,从而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上,对差生来说,用其长的过程,也就是避其短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心理上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是有利于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的。

三、细心、耐心辅导,多种方法并用

从平时的作业来看,以及从测试成绩来看,一些同学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特别是拼音还不能熟练拼读,听写生字,写不出来,存在原因分析:一是由于家长缺乏辅导、甚至家长外出打工缺乏管教,二是自己不认真完成作业,三是本人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动力,不愿接受新知识。所以,面对这些学生,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引导他们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如生字,每课一定要会读,会写,还要听写得出来,一旦发现他们的长处,立即给予表扬和鼓励。上课总要想到他们,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被“遗忘的角落”里无人问津。对他们身上迸发出来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使他们增加自信心,对学习不再恐惧。布置作业时,先想到学困生,让他们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二是从难

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开展“优生带差生”活动,利用同桌,让好学生管后进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采用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后进生的辅导。教师辅导把后进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耐心辅导。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学困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是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学困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评讲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学困生进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家校结合。要转变学困生,争取家长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只有与家长密切配合,才能收效显著。所以经常家访,加强与家长联系的强度,随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和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的思想观念。

一学期以来,总体分析得出明显有一定效果,一部分有了学习兴趣,在习惯上也逐步形成,不论是书写,都有一定的进步。

四、“耐心”教育学困生,迎接“反复”的挑战

终止一个坏习惯和培养一个好习惯,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一种正确的观点,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因此,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决不能操之过急,希望一步到位,或“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允许反复,并在反复中耐心地进行诱导教育。

学困生的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学困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出现的反差,是合乎规律的正常现象。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是学困生在转化期间的运动转迹。对此,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做到宽严相济,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决不能对后进生揭老底,算旧账,全盘否定他们已有的进步。否则,不仅会使以前的努力前功尽弃,而且还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使学困生丧失转变的信心,增加转变的难度。

6.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篇六

什字中小 杨小蓉

小学开设语文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我国语文水平的当务之急。在小学阶段开设语文课的目的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语音、语调。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如果小学阶段我们的语文教学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学生开始厌恶学习语文,对语文失去兴趣的话,那么,我们不得不说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失败的,对学困生来说是悲惨的。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进行个别教育的重中之重。所谓学困生是指班上品学俱差的学生,他们为数不多,但其影响很大,是班上的不安定因素,有时候还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不容忽视。由于人在智力等因素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如何转化学困生呢?在此谈谈我的看法:

1.对学困生要正确对待,关心爱护:爱护,尊重,信任,是做好转化学困生工作的前提。他们易被周围的人歧视,但他们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多数很聪明,心灵手巧,往往不用于正当的学习上,他们有时候能明辨是非,但往往反其

道而行之,明知故犯。我们应坚持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一分为二地看待学困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有时学生的缺点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是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特长,我们应引导发扬他们的优点去克服缺点,使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占主导的力量。

2.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结合,恢复自信心:自卑是学困生常有的矛盾心理状态。解决不好这一问题,他们或趋于消沉,或表现出抗拒心理,更严重的会影响其它同学的学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我们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就表示出对个人的力量和能力方面的尊重,而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示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他还认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委派他们做一定的工作,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结合,信任他们能做好,并给予指导与鼓励,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心,向好的方面转化。要求一旦提出就要严格执行,坚持到底。

3.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学困生往往是纪律差,学习差的“双差生”,又往往是因为学习差而导致了纪律差。这就要求我们应从抓他们的学习入手,培养他们他们学习语

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把他们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以此来减少他们的自卑感,让他们明白,要想考出好的成绩,必须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一旦他们达到了目的,老师就应鼓励他们。这样使他们在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往复中,在一点一滴的成功中满足自我,找到学习的乐趣,来提高学习成绩。

4.把学困生的教育置于班集体教育之中,抓反复,反复抓;把学困生置于班集体之中,接受集体的监督和教育,是转化学困生十分重要的一环。集体是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要把学困生的个别教育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另外,学困生在进步过程中,会出现反复,这是合乎规律的正常现象。要做到深入了解和分析反复的原因,耐心细致地做好反复教育工作。

7.小学体育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篇七

关键词:学习困难,身体素质,刻不容缓

体育课堂是全开放性的, 不像其他课堂那样, 活动范围仅限在教室内, 当教室和桌椅的束缚解除, 活动空间变大, 视觉和听觉变弱, 学困生不喜欢体育运动, 与体育课场地器材不够新颖、教师教学设计太过于简单枯燥有密切的关系。同时, 受到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影响, “胖孩子”越来越多, 体型较胖、全身协调能力较差, 使得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也越来越容易受到同学的嘲笑, 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自卑心理, 更加不愿意运动, 更加抵触体育活动, 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同时家长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 过度宠爱“小王子”“小公主”, 生怕在运动中磕伤碰伤, 从而也导致学生沉迷在手机、电脑中, 运动能力逐渐减弱, 在练习中也无法放开手脚, 更加缺乏学习锻炼的毅力。

体育课堂中通过严厉管教和逼迫让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等, 只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气氛很沉闷、很压抑, 注意力更无法集中于学习中, 要想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内容上, 只有让学生对教师要求的活动感兴趣、被吸引, 才能达到注意力集中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一、妙用教法, 积极调整学生注意力

在往常教学中, 教师对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通常采取停止讲解或示范, 盯着学生看, 点名批评等手段来调整学生的注意力, 但是, 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反而影响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观摩名师课堂、学习相关理论等发现, 妙用一系列教法能有效调整学生注意力分散的现象。

1.游戏教学法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 结合人体的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及各种基本体育形式, 创编出的多种身体动作, 并根据教材的需要, 有针对性的加入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和比赛规则而创编的游戏。体育游戏具有基础性、趣味性、教育性、娱乐性等特征。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融合言、行、意、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它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如在学习《前滚翻》技巧时, 教师要通过游玩动物园的情景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动物会采用滚动的方式移动, 进而学习团身滚动;在学习《攀爬》技巧时, 创造火灾逃离的情境, 再配合紧急疏散的音乐, 带领学生进入一种紧张的氛围, 让学生更快地学习掌握攀爬技巧。

3.提问教学法

提问教学法是根据师生之间的对话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适当的提问, 不仅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更快地学习和掌握技能。如《立定跳远》教学中, 教师提问:“立定跳远中除了脚要用力, 还要身体的哪些部位配合?”学生就会进行上下肢协调配合的练习, 快速完成立定跳远动作。

4.比较法

比较法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通过不同活动内容的联系和区别, 促进学生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如《前滚翻》教学中, 学生易出现“膝盖跪地”这一错误动作, 教师分别进行正确和错误动作的示范, 学生观察, 总结出正确的动作方法, 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

二、激励赏识促进步

泰戈尔曾说:“不是锤的击打, 而是水的载歌载舞, 让鹅卵石臻于完美。”这就彰显了“润物细无声”的魅力。

“体育学困生”在体育活动中, 常常因为身体素质的差异, 即使默默地付出了极大努力, 却达不到标准。此时教师不应冷眼旁观, 甚至给他们泼冷水, 给他们扣上“体育学困生”的帽子, 而应真诚地鼓励他们, 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同时要带上放大镜, 积极地去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即使仅仅只向前迈了那么一小步, 教师都不能无视, 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 让他们自己还有同学们感受到努力换来的进步, 从而增强信心。当他们灰心丧气时, 教师轻轻地送上一句“你一定能行”;他们却步时, 教师亲切地说一声“你很棒!”, 短短的话语却给学生如春天般的鼓励。如一个学生在进行1米障碍物攀爬时, 经过内心的斗争后, 终于鼓足勇气跳过去, 但是动作很不规范, 如果老师说:“动作不对, 双手没有撑住垫子就摆腿, 落地不稳。”, 无疑会让学生“雪上加霜”, 一下子失去了再次改进的动力。相反, 如果换成另外一种方式, “你已经跳过去了, 老师为你骄傲。 下一次练习时, 手臂如果能完全伸直, 撑住垫子后再摆腿, 那么落地就会更稳当, 动作也会更连贯更优美了”, 这种方式容易增强学生的信心。再如跳长绳时, 二年级的部分学生学得慢, 节奏不好, 无法跟上绳子跳动的节奏, 要不被跳绳打到, 要不就无法跳落在正确的位置, 以至于进行小组比赛时会被同学排斥。教师为这一部分的同学“开小灶”, 先帮助他们从心理上克服恐惧, 再让他们学会观察, 接着分解动作。当他们尝试练习, 跳了第一个时, 教师就热情地赞赏:“对了!真棒! 一学就会, 继续努力, 你会更好的。”这时, 已经无关乎动作是否协调是优美, 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在体育活动中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朝前走了一步。

因此教师要看准转化的时机, 不吝啬自己的语言, 及时、大方地进行鼓励, 将他们内心深处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并且要在表扬的基础上再提高要求, 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表扬, 如此循环往复使其不断地进步。

三、因材施教助成长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最高明的教育就在于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方法。

学生与学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表现在后天的锻炼和先天的身体素质这两者上。因而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时, 我们应对“体育学困生”适当降低难度, 放低要求, 对此, 教师应事先考虑周全, 提出适合的训练要求及完成动作的标准。例如在跳高上, 身高腿长的学生, 可以像轻盈的燕子一跃, 就跃到满分;矮小较胖的学生即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过线。这就是个体差异, 靠后天也不一定能够弥补。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用同样的标准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体育学困生”, 那么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就会严重受挫,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渐渐地远离体育运动, 也就达不到孔子的“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跳高时, 那些身高腿长的学生跳过1.15米, 才能定为达标;那些矮小较胖的学生只要跳过0.8米即可, 这样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让“学困生”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从而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

以“跨越式跳高”评价标准的建立为例:

四、教师的人格魅力

体育课堂中教师除了要组织好课堂纪律和活动、强化安全教育。还要有激情行为举止、风趣幽默的语言方式, 营造出愉快地课堂情境、活跃地学习氛围, 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式。

8.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篇八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学习摸索,同时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合理选择转化对策,恰当进行强化引导,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转化学困生的

方法。

一、用点滴的爱关心后进生,唤起他们学习的愿望

爱自己孩子的人是人,爱别人孩子的人是神。作为一个教师,就是要做这样一个不平凡的“人”。我刚参加工作时,接手一个学困生比较多的班级,66名学生当中有8、9个来自单亲家庭,有5个来自周围农村,艰苦的生活条件、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使这个班将近一半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面对这种情况,我郁闷至极,经常控制不住情绪,声嘶力竭地说服教育之后,没有多大的效果,怎么办?后来我决定从走进他们的内心开始,用我的爱心换来他们对我的喜爱。关同学是一个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有一次,他上课又不听讲,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请他下课后晚一点离开教室,我教他读了一遍课文,本来那几天我的咽喉炎犯了,读完之后,他对我说:“王老师,你真辛苦,下次我一定认真听课。”他是多么可爱的孩子呀!其实只要我们心中真正爱他们,他们就能体会到。彤彤的父母离异,她曾经多次偷过同学的东西,我从来没有当着学生的面揭穿过他,和她交朋友,表扬她字写得很漂亮,还在全班同学间传阅,结果她的进步很快。爱学生,我换来了学生对我的喜爱,换来了学生上课时的主动参与。

二、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我把全班分组,每组4人,每组1号是语文最好的学生,也是组长,组长负责上课时布置任务分工。2号是副组长,副组长负责记录每个组员的上课得分。1号、2号是学习对子,3号、4号是学习对子,以此类推,每个组之间、对子之间平均水平大致相当,这样分组的方法使竞争比赛趋近于公平,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运用激励机制,体会成功的快乐

“给点阳光就灿烂”这话说得非常好,对学困生,教师往往用一个友好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候就能让他们感觉到阳光。刘某是我班一个非常调皮而且不爱做作业的学生,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让我头痛。一次批改作业后,我找他谈话,很友善地说:“我一向认为你回答问题很棒,很快就能将答案说出来,其实只要你上课多举手,就会忘记搞小动作,不信你试试看。”后来,当他举手回答问题时,我都试着用“你真行,这么难你都说对了”“刘某,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么精彩的话的,真佩服你!”等话进行表扬。看到他表现有进步后,下课时,我又会特意站在他那对他说一句“今天你进步了。”“今天你进步了。”这句话大概只说了一个星期,想不到他的作业居然也能坚持每天写了。这几星期,我感觉很轻松,因为再也不用去找他来补作业了。正是因为运用了激励性的话语,这名学生才有这么大的变化,才有了飞速的进步。

四、面批细改,情感鼓励

在当堂训练时,我规定学困生做完作业后可以直接交给老师面批,老师当面批改,有错及时指出、改正,改正后可以得满分。学困生批到错处马上鼓励“再去想一想”“这个字写对了嘛”“重新检查一下题目好吗”“这句话通顺吗”等话语,这样就能让学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改正错误。对于做得好的作业,老师写上鼓励性的语句,或者奖励“一个学习章”等来鼓励他们,使他们得到满足。

五、培养学困生的意志力

众所周知,学困生也有“表现欲”,同样希望在各方面“鹤立鸡群”,但其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动力和意志力,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往往打“退堂鼓”。但积极向上,锐意进取之心人皆有之,它需要坚强的意志作为基础,而学困生恰恰缺乏这种顽强的意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因势利导,注意锻炼他们同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力。例如,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有一定困难的,必须经过意志努力才能完成的情景,当其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指导,但不要代替他们去克服,要让他们独立完成等,引导他们自觉克服不良习惯,培养与各种不良诱惑作斗争的意志力。

总之,面对学困生,教师要有爱心、耐心,多鼓励、多引导,更重要的是要有恒心。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天两天就会变的,学困生是一个长期需要去关注、去帮助的对象。有这样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地让全体学生发展。”是啊,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那就为谱写学生美好、精彩的人生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宋青.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的点滴尝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

9.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篇九

论证报告

大桥第二初级中学 王益琴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能均衡发展,是所有教学工作者最大的愿望。教学是学校的根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牵绊着一切的教学活动,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业成长,是迫切而必要的。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施行)》等若干文件也积极提倡教学的重要性。我校是一所乡镇初中,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或者来沪打工的民工子女,近几年来,虽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获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学校的数学成绩与区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学习方面还有一大批没有脱困的学生。为了向区县重点中学靠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我们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时刻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因此,依托着学校的指导思想“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进步!”如何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走出学习的阴影,是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理论意义

对于学困生的成长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教育专家、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中国人民教师》杂志,曾专门阐述学困生的几大困惑,并提供老师及时、有效的辅导案例,同时指出“(1)辅导要与激发兴趣有机结合起来;(2)辅导要新旧结合;(3)辅导要重点突出;(4)辅导中要争取家长配合。”许多优秀的教师结合着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提出了新观点,新思想。如:袁妙月(河南省洛阳孟津第一县直中学)发表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的观点,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应该面向不同的学生。黄鸿基(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杏坛学校)谈论了在辅导过程中消除后进生心理上的失败定势,从心理上让学困生不再怕学习,给了很好的指导。李瑞菊老师(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从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改善师生关系使学困生进步、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并做好学法指导以及对学困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差工作等方面对数学学困生辅导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实践价值

有关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研究今年来已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中小学把它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制度来推行。我们学校将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成立了专门的课题小组,研究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在农村初中数学的研究中,学困生已成为教学最大的问题,但通过有效策略可让学困生脱困,重燃学习的信心,鉴于此,我们提出《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确定为研究课题并申报,作为学校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中的一小块,旨在通过研究有效的差生转化策略,使得农村初中数学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希望材料能为其他地区数学发展提供素材。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2001年7月,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可见,每一位学生都是可塑的,都是学校的支柱,老师要给学生机会,给学困生更多的爱,让他们也能进步发展。

“学困生”这个概念从1962年Kirk首次提出至今己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许多国内外的教育专家都非常关注学困生的问题。1981年,美国学习困难联合会(National Joint Committee on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7年,美国教育总署(United States Office of Education)分别给出了学困生的定义。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分析理解。

“学困生”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各类研究者开始探讨学困生的成就责任归因、自我概念特征以及学困生的行为模式同社会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使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由可能性成为现实性。20世纪70年代,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发展社会学家Norman.Long创立的角色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形成是整个动力系统乃至人格角色偏差造成的,本身无法通过自我调整来改变,这就需要教育者的特定帮助以改变他们的社会角色;前苏联教育学者巴班斯基的同心圆理论认为,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原因有两个:学习的可能性和教学的、发展的、教育的社会条件,前者与后者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若干同心圆组成的圆表示。20世纪80年代,日本教育学者北尾伦彦的研究表明,造成学习困难的因素可分三个层级,一次性因素是直接相关因素(包括教学内容、教法、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等因素),二次性因素、三次性因素是间接相关因素(包括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及环境因素)。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日本教育界往往通过学习困难学生“治疗日”来进行教育帮助,这种方法是大阪的一所中学提出来的,这些材料为我们调查分析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我国,国家教育部将《初中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和教育》课题列入了“八五”教育规划课题。成立了许多专家小组在全国23个省(市)80多所教育管理研究会进行协作研究的实验研究。对初中学困生进行了界定、分类,提出学困生的成因包括学生的主观原因,如消极心理、缺乏学习意志、内在动机、明确的学习态度等,也有客观原因造成的,如教师的素质、学校教育思想等,有相应的学困生学习能力障碍筛查量表、判断标准、统计分析方法,并针对学困生的转化,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学习系统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上海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顾泠元曾在青浦县进行“青浦县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活动,顾怜沅领导的数学教改实验小组自1981起,针对青浦县中小学学生,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结构归纳为五个环节:(1)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2)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3)组织变式训练,提高训练效率:(4)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5)根据教学目标分类细目,及时回授调节。并总结出包括“诱导一尝试一归纳一变式一回授一调节”等步骤的“五步”教学法来提高差生的学习能力。山东泰安师专主持的“初中数学差生的转化”教学实验中,对当地12所中学的30个教学班的2500名学生进行了专题研究,最终提出:只有将差生进行分类研究,“分类”转化,才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西南师大王秀泉的“指导自学精讲法”,国西南师大陈重穆先生的“GX教学法”,梁威等人(1996)则提出使用数学学习反思卡,分层测试卡,矫正学生的数学学习障碍等等对差生转化策略都进行详细的讲解,这些为策略的形成提供了方法。

上述国内外教育专家和学者的理论以及观点为我们的差生工作提供了借鉴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但我们发现以上的研究着力于整个差生队伍,对于农村这一片的研究不多,对于我区我校来讲,农村学校较多,差生占着很重的比例,现状比较严峻,我们急需符合本区本校自身特点的差生转化的策略、方法。因此,我们在学习借鉴上述教育理论的同时针对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现状提出了《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利用近两年我校先后与两所实验性示范学校的结对互动的契机,可比较农村差生与城市差生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了解差生的心理发展与改进措施,更好地推进二期课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三、课题概念界定和假设 1.课题概念界定

学困生:个体在获得并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过程中面临明显困难而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的不同类型的人。

转化:将学习数学较困难的学生,通过教学干预,使具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有序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2.研究的假设

学困生转化理论假设,通过对学困生的研究,深入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因材施教,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让学困生从不懂到懂,从灰心到自信,从失败到成功,逐渐完善学困生的知识体系和社会能力。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预期目标主要分三个版块。切实从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抓好学困生的帮辅工作,采用赏识教育,爱心教育等,使学生乐学,善学,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学困生的形成。在七年级初始阶段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工作,使学生及早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2、对已形成的学困生,进行系统分析,综合研究,总结经验,探寻行之有效的转化与矫治策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3、此外课题组通过研究,对部分教育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教师产生影响,使其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师德修养,从而使教师和学校一起协作,减少学困生的形成,并以此引起社会、家庭共同对学困生问题的关注,共同为学困生学习形成良好的良好的环境,心理营造氛围。

2、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1)学习研究校本教研、学困生案例和转化的相关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

(2)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现状调查与分析。

主要调查学困生的课前学习能力、课堂反应能力、课后作业的完成量、对数学学习的态度等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3)学困生转化特点探析。

主要包括:学困生数学知识水平提高的循序渐进、学困生数学学习期望的攀升。

(4)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主要包括:学困生学习能力改进(优先检测、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实践、优先批阅)、学困生心理定势改变(爱心、细心、耐心、恒心鼓励)。

(5)学困生转化的意义和理性认识。

学困生是学校的弱势群体,只有不断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同时也符合着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体现着教育对于社会的意义。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方法

研究者通过研修和学习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获取必要的知识和研究理论;通过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现状调查与分析、学困生转化特点探析、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建立师生互动的体系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通过学习、交流、互助、总结提炼出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加快学困生成长的步伐。

六、课题研究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9月——2007年5月):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对我校学困生的现状,成因以及心理等因素的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并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2007年5月——2009年5月)通过理论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转变学校,教师的育人观、教育观,形成经验材料,措施。通过家访,课堂教学比赛,家长会,等形式研究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措施。研究家长、社会、学校转化学困生的动态关系,撰写研究个案,收集过程资料。

第三阶段(2009年5月——2009年12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完成研究报告。

七、研究的条件和保障

1、校领导的重视和区科研专家的大力支持

本课题被列为区重点立项课题,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区教育发展研究室专家们的大力指导、关心与支持,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障。

2、课题组成员有着较强的钻研能力。课题组成员由数学组构成,这支年轻富有朝气的数学组,保证了数学教学的活跃性。在公开课的演示中,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所任班级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3、课题管理科学、规范,能确保研究过程扎实深入。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条例中对课题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在过去长期的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各级各类课题都严格按照规范开展研究,有效确保课题研究过程的扎实深入。

八、课题组成员 组长:

王益琴 中学二级 初中数学 本科学历 组员:

徐雷 中学初级 初中数学 本科学历 陈波 中学高级 初中数学 本科学历

10.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篇十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事业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全体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谐、全面发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机会和条件,这也要求全社会以至每一个家庭都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视英语教育。

当前,全国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英语运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被单纯应试教育的观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使高中英语学困生面大、面广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学校、班级、学期,英语差生的数量往往比其他学科多些,两极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学科快些,且年级越高,差生比例越大。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其明显。这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不少英语教师曾对此做过分析和探讨,希望找到症结所在。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是大部分教师对英语学困生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只要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对他们各项未达标的作业等情况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对那些个别扰乱课堂纪律的,则“请出”教室。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班级成绩在年级的排名地位,还动员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考试那几天请假。这些做法极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研究迫在眉睫。笔者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考虑,选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期望能够为解决高中英语学困生问题添砖加瓦。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长远意义。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转化学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学好英语的动力,取得好成绩。同时转化英语学困生也是英语教师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纵观我们的英语教学,英语学困生是一个长期存在又无法避免的问题,转化他们是我们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存在不仅阻碍整个教学集体的教学进度,着眼于他们个体,出现偏科甚至发展为门门落后也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考试成绩,阻碍了他们的学业及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对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转化策略是时代的使命,是教师的天职和学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英语学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研究解决这类学困生问题,不仅是提高英语成绩和英语兴趣的需要,而且对学生本身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校乃至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顺应了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我校整体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研究综述分析

1.国外研究

对于学困生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医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外对学困生常见的称呼有“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order”等多种。尽管理论派别不同,所涵盖的学生群体也有差别,但关于学困生的研究历史悠久。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医生,在临床上发现有些儿童存在严重的“词盲现象”(能认一些词,但不知道词的意义),并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当时人们对学困生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神经学和医学的范围内,研究者把学生学习成绩差,特别是阅读上的困难,一些学习行为上的障碍都归因于大脑损伤的结果。但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学困生都是由大脑损伤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轻微的脑功能失调引起的,表现为知觉失调、学习障碍以及注意力涣散等现象。后来,研究者把研究的重点从智力上有缺陷的学困生转移到智力正常的学生身上。国外许多研究者直接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学困生心理过程和学习特征方面的研究,有针对性的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美国学者大都致力于学困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如韦纳研究的学困生失败归因理论认为,学困生常常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失败归因于任务困难和运气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们看来,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最终都是失败,于是形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缺乏自信心与消极的自我概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学困生称为“难教学生”,这一概念从教育的难度上把差生和优生进行了区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较强的科学性。他认为“难教儿童”虽然难教,但并不等于不可教,而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采取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赞可夫也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立足于教学实践,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学困生。

2.国内研究

学困生问题在我国真正得到重视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学困生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并且当时我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比较落后,因而很少看到有关学困生问题的文章和研究报告。10 年**结束后,随着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问题的日益尖锐,许多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在各个领域探讨学困生问题,撰写了许多研究报告和论文。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钱在森这样界定学习困难学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效果低下,处于持续困难的学习状态。钟启泉的《差生教育与心理》,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钟启泉以国外的差生研究成果为依据,将差生分为“学习迟钝儿童”、“学习不良儿童”,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和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进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研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学困生研究对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学困生问题是国际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我们在实施基础教育阶段如果能吸取国内外教育理论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对于转变学困生,促进基础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各国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视角不同,这些对我们可能都有借鉴作用。由于我国的教育是大班集体教学,班级人数多,故正视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并积极探索转化学困生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意义。学困生是与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础教育阶段应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综观世界教育,学困生问题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语学困生与“差生、后进生”是特殊与普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有个性,也有共性。总之,以上这些启示为英语学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有学生基础学力不完善、缺乏学习兴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等。

2.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划分,一是按照学困生的表现分为缺乏学习动机型、情感障碍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极型;二是按照学困生的成因分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会环境异化型、家庭责任过度型、学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

根据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转化策略:社会策略;家庭策略;学校策略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8)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2)做好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2013.9——2014.1)

(1)讨论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实施。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完成资料、经验的总结。

3.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14.2——2014.7)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申请结题,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分析法。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分析多方了解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

3.观察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困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收集信息、经验,4.访谈法。在对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类型分析完成后,选取部分学科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了解其行为态度,找到转化方案。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份问卷分析报告《高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分析报告》

一篇研究性学术论文《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11.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而那些学困生是最脆弱的一朵,更需要老师的用心呵护。小学是一个新的转折点,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这时就需要老师对数学学困生提供有效的帮助,这样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教师的因素

每个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思维也不同,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发掘学生的优点。然而受传统教学方法与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教学方式,使得优等生不够思考,中等生思考不好,学困生直接不会。长此以往,优等生更优,学困生更差,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学困生的比例就会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与实效性。老师要深入了解学困生,并针对学困生群体设计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得学困生学有所得。

(二)学生的因素

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各不平衡,他们各方面素质也不一样,这样就给数学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学生不努力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把大把的时间放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这就造成了學习的困难。笔者曾经做过一项关于小学数学的专项调查:以班级4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要求选出自己喜欢的科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一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也不喜欢,他们之所以要学好数学完全是为了应试,而不是因为兴趣。为什么学生都不喜欢数学呢?为什么数学课堂不能吸引学生呢?通过调查发现,80%的同学认为数学课堂是枯燥无味的,老师按照自己的思路教学,完全没有考虑到学困生的进度,从而导致更多学生不愿意上数学课。还有一部分的学生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不讲究方法、策略,这样对知识点越来越生疏,从而越来越不喜欢数学课。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数学质量的关键,学生只有自己喜欢数学才会去探索、学习,才会收到好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则只能越来越厌恶数学。

(三)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学困生在很大程度是家庭造成的。家长平时工作忙,很难抽出时间陪孩子,对于孩子的功课无法进行指导,从而造成孩子在学习上比较吃力。而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一旦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就会动用武力,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孩子在家庭中无法释放自己学习的压力,体会不到家人给予的支持,于是对学习就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为了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进行,老师就必须了解学生所学,然后适当地调整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放慢教学节奏。适当的时候要进行分层教学,让学困生慢慢也能赶上、能听懂。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困生放低要求,先让他们把大纲最基本的知识点学会,使他们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这样才能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然后逐步提高,最终能够跟上全班同学的步伐。例如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要想清楚每个同学的基础,最好先进行一次测试,这样对每个同学的情况就会有所了解。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先做好记录,在以后的教学中遇到相关联的知识,就先帮助学生复习,再上新课。这样既能让学生巩固旧的知识,又能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比如教三年级的《两位数剩两位数》时,很多学困生就比较迷惑,怎么计算呢?这时老师就要帮助学生先清楚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了竖式方法,对两位数乘两位数就比较容易了,学起新的知识点就会轻松很多。这样看,课堂的进度是慢了点,但是学生容易听懂,教学效果更好。在布置作业时,老师也要分层布置,分基础性的题目和提高性的题目,学困生只要能完成基础性的题目就给予鼓励。

(二)注重教学方法,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1.多媒体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会去学习,才会去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对教学重点、难点用动画演示,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们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比如教学《笔算除法》一课时,形象地演示了1个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分成100个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使学困生很容易得出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的关系。

2.游戏性教学。小学生处于比较爱玩的时期,通过游戏性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中,可以设置猜价格游戏,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老师先给出价格的范围,例如:在1~10元之间,老师给出提示。在游戏中,学生的兴趣浓厚,即便是学困生也能积极参与其中。猜价格的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了人民币的知识。

(三)家校合作

构建家校沟通渠道,让爱随时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只有为学生创造良好家庭环境,才能让学困生没有后顾之忧地进行学习。为此,学校可以建立“家校通”,收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家长的情况,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然后及时反映学生在学校的所作所为,让家长和老师同时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甚至学困生家长会),让学校教师与家长及时掌握学困生的学习与心理动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总而言之,对小学数学学困生进行转化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必须重视起来。这关系着教育教学的全局,也关系着每个学生的未来。所以每个老师都应该更关心学困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从而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石欣娜.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J].新课程(下),2012,(12).

[2]张中华.让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成功的喜悦[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

12.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篇十二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

在初中语文学科学习中,产生学困生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家庭层面原因

“家庭是人生的第二所学校”。对于初中生而言 ,家庭对他们的影响不亚于学校, 这点从对学困生成因的追踪上也有迹可循。实验证明, 不少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并非比不上其他学生, 而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和家长观念上与其他学生相比有较大偏差。很多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往往是因为在家庭层面上存在较大影响。一些家长本身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认识有限,对孩子学习语文产生两个较为极端的看法偏差:一种是认为对孩子学习语文不重视, 认为语文学科就是读文章和写文章,随便学学都可以。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造成学生在主观意识上轻视语文学科的学习, 继而致使其语文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另一种是有些家长急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不断报辅导班、提高班及各式各样的培训,这些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增加孩子学习负担不说,更为孩子厌恶学习语文埋下隐患。无论是以上哪种行为,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孩子成为学困生,因此都不可取。

(二 )个人层面原因

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 很多学困生并不是在上了初中后语文成绩才开始变差, 他们往往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也不理想。这种不足主要受学生个人层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不成熟,致使他们在看待问题时不够客观、理性,爱钻“牛角尖”。刚从小学升到初中时,每个人都信心满满,期待在初中能够越学越好。这时,他们往往会很努力,然而,当现实与理想出现矛盾时,他们便容易一蹶不振,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文的天赋,从而陷入失败的泥淖中无法自拔,最终形成“语文成绩差—厌恶学习语文—语文成绩愈差”的学习怪圈。此外,部分学困生在学习语文的态度和习惯上也存在问题,课堂上无法认真听讲,思想爱开小差,喜欢窃窃私语,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其学不好语文的重要原因。

(三 )学校层面原因

除了家庭和个人层面原因之外, 学校方面也是造成初中语文学困生现象的因素之一。教育是公正、平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个别教师偏爱优秀生、歧视和漠视学困生现象。这种差别对待极大程度地伤害了学困生的感情, 愈加使得他们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从而自暴自弃,甚至出现跟老师对着干的逆反行为。

二、转化语文学困生的策略探析

对于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转化,培养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重拾学好语文的信心,最终得以成功转化。

(一 )提高学生自我认知

在学困生身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自我认识不足。由于学习成绩差,学困生的心情常常消极、低落,这一负面情绪容易滋生学生的自卑心理。对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适当鼓励和肯定,帮忙消除学生自卑心理,促进他们自我认知,从而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二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而言 ,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内心的兴趣。因此,教师若要提高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就必须先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以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学习与提高。有效激趣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语文课外体验活动,等等。

(三 )重视差异 ,因材施教

转化学困生的重中之重是教师要从学困生主体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做到重视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比如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方面,可以事先对学困生能力做好评估,然后设置出难度适中的学习目标。这样,既保护了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又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学有所得。

总之,学困生转化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尝试与探索,从保护学生自信,培养学生兴趣及实施因材施教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整体质量。

摘要: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平等的,无论是对于优秀生也好,学困生也罢。新形势下,当前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所有教育工作者公正、平等地关注和对待每一位学生,想方设法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都能有所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发展。作者以多年执教初中语文实际经验为根据,以当前语文学科学困生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切入点,深入探析转化语文学科学困生的具体策略,并希望通过此,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意见和建议。

13.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篇十三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江山市上余镇上余中心小学

徐艳秋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社会,每一项竞争实际上都是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的竞争。因此,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的三要素是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而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观点背后都隐藏着一种“权威主义”、“精英主义”的价值观,造成“学困生”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得以有效保障。长期以来,一些“学困生”被忽视了,许多教师对他们鄙视,甚至认为他们是包袱,总是“怨天忧人”、“自叹命苦”,而没有去关注他们,去发现他们自身存在的巨大潜能,没有找准最根本的原因和应对的策略,任由他们一步步落后下去,使得广大“潜能生”最终成为了“无能生”,而不是“显能生”。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彻底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在小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2、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农村小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领导和教师顺应学生家长的口味,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的教师和家长甚至急功近利,对学生或子女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恐惧、无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成为“学困生”。中高年级此种现象照样出现,新的“学困生”又不断产生。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的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等进行研究。

3、质量立校,提升学校形象的需要。我校离城区不远,学生流失现象严重,重视教育的家长一般选择让孩子在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本地就读的学生家长则忙于进城赚钱,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造成了孩子对学习的不重视。还有,因为我校师资队伍老龄化,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只注重考试的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的指导;只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只重视打“时间仗”、“题海仗”,作业负担过重,致使抄作业、拖拉作业现象比比皆是。“学困生”的面积越来越大,从而导致某些年级、某些学科的教学质量不尽人意。我校的教学质量问题给学校的生存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学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当省教育厅提出要关注学业成绩后20%的学生,及江山市政府提出“质量立校”的指导性意见后,转化“学困生”,提高我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形象显得尤其重要。

二、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1、本课题主要基于以下理论基础

(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困生”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

(2)日本教育家北尾沦彦的研究表明,形成“学困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次性直接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素有:对学校、班级的不适应,对教师的消极态度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传递智能,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它含有四个因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及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形式。

(4)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条件、不同认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本课题在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情况如下,我们主要基于以下研究进行:

转化“学困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尤其是对“学困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学困生的“矫治”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在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矫治”“难教儿童”的理论和实践、赞科夫关于转化“后进生”的理论和实践。他们虽然也很重视“矫治”学习困难学生的实践,但他们更侧重于“矫治”学困生的理论研究。在国内,上海对这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早且较为系统;在深圳,较早系统的开展学习困难学生转化这一课题研究的有福田教科所主任黄孔辰带领的“成功教育”课题组,他们进行的“成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级教育科研二等奖。他们的研究成果无疑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研究资料和启示。

3、本校的相关研究工作

本校在对小学语文、数学“学困生”的教育教学中已做了一些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006年2月以来,学校教导处组织全校老师对全校学困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组织实施了对“学困生”的调查工作,确定了相应的转化措施,并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切实的辅导。

2007年3月以来,学校对全校的学困生进行了档案管理,制作了《上余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登记表》,进一步规范了对学生的转化工作。

但总的来说整个转化工作还比较粗放,没有比较系统的工作措施和方法,有必要组织老师进一步搞好转化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具体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角色、思想观念及教学方式的转换,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宗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转化学困生的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实施,让学困生学会多向交流、合作与讨论,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沟通情感,取长补短,使每位学困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方式得以优化,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学校摸索出一条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培养学困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新路子,探索学困生学习方式优化的新方法、新策略。

(二)课题研究内容

鉴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取得合格要求的学习效果,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学困生的形成一般也是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不适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困生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形成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至于探索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更是一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探究性深刻的工程。无论是学困生的类型、成因,还是教育对策,都需要我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系统、综合地研究。为此,我校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粗取精、由分到合的原则,确定了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教育对策三个研究重点,并具体分解为以下研究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学困生学习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

3、根据个性差异,构建适合不同学困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个案的研究;

4、学校在转化“学困生”中的误区及教育方式如何促进“学困生”的转变模式研究;

5、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6、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7、学困生学习方式转变前后学习效果比较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统一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理论”,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学困生研究的已有成果、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为我校课题研究的经验借鉴。

2、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情况,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3、个案分析法。把转化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

4、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

5、行动研究法。全体参研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业成绩,逐步转化。

6、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

7、测试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研究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8年5月—2008年6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研究方案及实施计划。具体任务: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为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做好理论准备。我们拟定学习思考题供课题组成员统一学习,每位成员专门准备一本学习笔记本,广泛查阅教育理论书籍与教学研究资料,分门别类进行学习摘抄,并定期进行学习笔记交流,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开阔教师的科研视野,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课题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0月)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分期举办各类调查和教学研讨活动,广泛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具体任务: 1、2008年9月—2008年10月,课题组成员按学科、分阶段对学生学习状况全面调查和分析,依据对学困生的界定初步确定研究对象,并进行深刻、准确地观察了解,访查学困生的成因,然后建立学困生个案情况登记表。拿出初步的转化方案。2、2008年11月—2008年12月,进行前、后测,主要完成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3、2009年1月—2009年5月,完成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减少或避免学困生出现的对比研究。4、2009年6月—2009年9月,完成由于非学校教育因素造成学困生出现的转化对策的实践研究。

(三)全面总结阶段(2009年10月)

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实验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各种材料整理汇编成册,为做好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六、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

《学困生形成原因的调查报告》 《学困生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注学困生的调查报告》 《学困生的类型调查报告》 《学困生的特点调查报告》

2、学困生个案

3、学困生个案追综材料

4、《学困生转化的对策研究报告》

5、学困生转化心得体会

6、教学设计

7、教学论文

8、推广方案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信息优势:我校宽带网运转多年,多数老师能熟练获取网络信息,校内拥有畅通的局域网,便于资源共享,加速了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缩短了与外界的时空距离。

2、人员优势:我校拥有一支业务素质好,敬业爱岗的教职工队伍。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本课题组由江山市骨干教师、江山市教学能手、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具有年龄搭配合理、精力旺盛、业务扎实、科研能力强等特点。

3、制度保证: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例会,会议的基本内容和程序为:(1)汇报各课题组成员工作进展情况;(2)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3)互相交流思想、信息和动态;(4)共同研究、归纳提取各学科中学困生表现出来的共性;(5)安排、布置下阶段工作。

4、物质优势:我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舍得投入,校内设施较为完善,可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各项后勤保障。

八、课题组成员分工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务职称

专业及特长

徐艳秋

本科

小学高级 教研组长

语文

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的工作开 展。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结题报告。

本科

小学高级 教导主任

语文

具体实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数据。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周治秀 女

专科

小学一级

语文

14.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篇十四

古浪县定宁初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关注学困生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状况,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当前初中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应用方面的知识增多,这给我们的教学增加了难度,再加上其他外界原因,从而导致学习数学时出现困难的学生有上升趋势,在我们农村初中尤其明显,这部分学生的智力实际上在正常范围之内,他们之所以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吃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了消极的心理,进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如果不对这部分学习困难学生加强引导,势必会对他们的学习和身心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他们将来的发展。如果我们教师、学校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转化措施,他们就会更加厌倦学校的学习生活,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最终成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负担。实际上发现并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参与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势必培养优秀学生更加重要的。由此可见,积极探求农村初中数

学学困生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及时作出相应的补救措施,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都能正常的得到发展和提高,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的意义及依据

在我国广泛推广的“分层教学”(以及由此衍生的“分流教

学”“按成绩分组”“按程度分级”以及“区分课程”等形式)在克服班集体的一刀切模式﹑照顾关注学困生这方面的确起了积极作用,但分层教学尤其是校级﹑班级的分层客观上形成“标签效应”,伤害了一些后进(“能力较弱的”)学生,造成教育的不公平,另外分层教学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分层,而学生的关注学困生是多方面的,如情感态度的关注学困生﹑学习方式﹑学习风格的关注学困生,用分层教学则难以解释,因为有的关注学困生并不是分层问题。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原苏联心理学家课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着关注学困生。把教学目标关注学困生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研究内容

1.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及心理分析,包括个人﹑学

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方法如何关注学困生﹑

适应学困生,改变他们的学习心理,研究学困生的转化

因素;

3.通过关注学困生发展的方式转化学困生;

4.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全校推广,完善个人研究成果。

研究目的1.以构建初中数学关注学困生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为实

验目标

关注学困生教学模式:未教先学——选择目标——异步同学——自主构建——评价反思——互帮互学——验收达标——补标超标——成功发展。形成一个“教是为了不教”的学生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对未知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力求得到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具体操作方法。

2.切实优化学困生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发学生数学潜能,人人有发展。

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本课题采取边研究、边实践,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双管齐下进行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对比研

究法。

1.利用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文献,对初中数学学困生做全

面的调查分析,与理论相结合。彻底查找农村数学学困

生形成原因及能采取的补救措施。

2.对一些学困生跟踪调查,与科任教师一起分析看转化效

果,及时更换更加有效的转化措施。

3.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对学困生是否有效,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是否给于学困生更多的关注,效果如

何,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等。

研究的启示与思考

本课题的研讨是一个教研组科研活动。从活动的策划和效果上可以看出还是有一定的收获的。大家总结出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措施为:

1、全面了解情况,家校共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形成家校的合力,才能进一步的为学习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造就更好的外部成长环境。

2、增强信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成长的,不应随意为学生下结论。

3、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

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数学学困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各班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数学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数学学困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数学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得更牢固。兵教兵、一帮

一、小组内合作帮教、家庭辅导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帮教方法。

4、利用每周的“助学”活动,指导数学学困生学习。助学活动主要以课堂练习为主,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对数学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数学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5、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数学学困生转化情况。各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长联系、家校通短信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数学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

6、建立领导包级制,明确相关责任和实施步骤。学校领导分组承包各个年级,对任课教师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实行推门听课,与数学学困生交流,及时了解转化动态。经常召开本年

级助学计划专题会,交流课题研究工作经验,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7、搜集大量国内外数学学困生转化方面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策略论文,以理论学习活页的形式发给老师。丰富的数学学困生转化理论与实践内容,在老师们的工作中起到了及时的指导作用。

8、组织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指导来指导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通过网上学习与交流,鼓励探索更加有效的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转化策略。

9、每周一下午学生放学后召开教学人员会议,总结上周教学工作完成情况,布置本周教学工作。对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单独提新要求。

10、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构建高效

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数学学困生转化以课堂为主渠道是关键。教师备课时,要多为数学学困生着想,课堂上要尽可能的给数学学困生创设一些提问和板演练习的机会,在他们做课堂练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课上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

11、对数学学困生要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些学

生不只是学习困难、后进,这些学生往往行为表现也比较差,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一个学风不正的班级,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

12、改革作业批改方式。对于数学学困生增加有针对性指

导作用和鼓励意义的批语,增加学习自信心。

13、建议教师调整课堂结构。针对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寻找一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转化数学学困生,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路子。教师少讲、精讲,留出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才能走下讲台有机会与数学学困生交流、指导。

14、改变评价方式,对数学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衡量数学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课堂上教师要当着全班同学,寻找时机多对数学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多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无形力量,能促进他们尽快的转化,摆脱学困的处境。

15、定期召开转化数学学困生经验交流会,加大任课教师

15.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篇十五

一、学困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 学困生的知识基础差

学困生平时不爱学习,因此一些语文固定词语和句子还有知识点都没有掌握,导致在运用中无法使用。语文基础知识主要表现在字词、修辞、古代和近代的作家作品以及写作等等相关的知识。学困生对于这些有一定的掌握,但是掌握的还不是很牢固,比方说在字词这方面,不会读和不会写的字还有很多,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3500字。在写作方面,由于平时没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导致在写作时,根本没有词语可以用,导致生搬硬造的现象频发。所以,有的学困生根本不写作业,即使偶尔写作业也是字迹模糊,错别字一大堆,平时考试成绩低于平均分。

学习知识基础差的学困生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学困生没有积累知识的意识。没有完全意识到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性。第二,语文教师没有正确地理解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一般过多地强调小组合作和讨论,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三,学困生缺乏学习的环境。基础知识的积累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课外阅读的积累, 很多家庭不注重营造读书氛围,没有让小孩养成从小读书的习惯。第四是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语文这门学科掌握的知识点较多,而且没有系统性,如果语文教师不总结,那么学困生根本不可能掌握这些知识。

( 二) 学困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每一门的学科都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语文也不例外。学困生在课堂上的主要表现为上课注意力分散,走神好动,听课效率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第一,学生没有运用正确学习方法的意识。很多学生对于语文的学生就是死记硬背,其实他们不知道人的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毕竟不同的记忆方法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记忆维持的时间更长。第二,语文教师没有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对于学困生的关注较少。第三,家长对语文学科的不重视,很多家长都认为,语文是母语,已经有先天优势,不需要再过多的关注。

( 三) 学困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般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多因素的原因造成,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语文学习兴趣逐渐减少甚至丧失的学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学困生没有正确地认识语文课程。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没有必要,只是浪费时间,所以根本学习不到语文的精髓。第二,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很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成不变,枯燥无味,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有一些教师专业知识不牢固,学生会产生不信任的情绪。第三,家庭教育中不重视语文教育。过度地强调数理化。

二、针对高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方法

( 一) 教师层面对学困生进行关注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照顾所有的学生,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要考虑教学的合理性。学生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是长期积累的,不是一天形成的。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学困生面临的困境无法解决。传统的教育模式一直都是照抄照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例如,在优等生和学困生差异较大的班级,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师计划时,必须要进行分层教学,既兼顾优等生的提升,又照顾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学习。

( 二) 帮助学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首先,语文教师帮助学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语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 语文教师向学困生灌输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主观上有这个意识, 然后在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加有效率地学习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传授有用的教学方法。比如,学困生在背诵诗词时,一般都是死记硬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记忆的特点,指导学生分阶段地背诵,并且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进行及时复习,达到最佳的记忆状态。

其次,提高家长对语文学习的关注,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很多高中学生的家长对于高中学生寄予很多的希望,造成学生很多的压力。家长一直有偏向于数理化的学科,对于语文不加重视。所以,学困生的学习环境就较差,因此,家长必须要给学困生精神上和生活上的照顾,才能让学困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动力,在学校更好地学习。

最后,增强学困生学习的意识。高中生已经基本上都接近成年的年纪,所以他们的思想已经成熟,已经有很多的想法并且拥有一定的责任感。所以必须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责任,树立一种“为自己学习”的价值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三) 学困生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

高中生已经可以明辨是非,对于教师出现的一些错误,学生应该主动向教师反映,而不是不信任教师,影响自己的语文成绩,得不偿失。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和语文素养,让学生信服,喜欢语文,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应该过难或者过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乐于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学生学习困难不是一两天造成的,而是长期学习不当的结果。针对学困生知识基础薄弱,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教师、家长和学生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争取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舒适的环境下学习。同时,语文教师也必须要通过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来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加快,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一类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另一类是成绩较差的学生。针对学困生的现状,以及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分析和如何转化学困生的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于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推动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上一篇:我国卫生监督体系下一篇:总经理任职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