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家乡的优秀作文

2024-09-12

三年级家乡的优秀作文(精选14篇)

1.三年级家乡的优秀作文 篇一

一天,我正在看书,忽然一个老人出现在我面前,那就是传说中的时光老人。他说要带我去后的家乡,我立刻答应了。

眨眼间,我来到了20年后的家乡,那里空气清新甜润,天空湛蓝深远。

最初,我来到美食街,美食街的街道干净得没有一丁点儿垃圾。我很疑惑,就去问商店老板。他告诉我这都是“智能垃圾桶机器人”的功劳,如果有人在地上扔垃圾,机器人就会出动去把垃圾捡起来放进自己的“嘴巴”里,这样街道当然是干干净净了。

走着走着,我又来到一个花园里,花园里的花五颜六色,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这里的游客特别多,我想起我们这个时代有很多人都患有“花粉症”,以至于他们不敢走近花园半步。那为什么这里的游客多得数不清呢?我又带着疑问,问花园里的游客。他们告诉我,自从有了“花粉喷雾剂”,人们就再也不怕花粉过敏了,只要用这个喷雾剂给有“花粉症”的游客喷一下,他们就可以毫无顾忌地靠近各种美丽的鲜花了。

最后我来到了果园和菜园,看见果实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红,蔬菜长得又青又翠,又大又嫩。我想:难道没有虫子来吃果蔬吗?我又去问农民伯伯,农民伯伯告诉我自从有了“多功能除虫机器人”,我们就不用担心吃含有大量农药的蔬菜水果了。

就在我看得正兴高采烈的时候,时光老人说:“时间到了,我们该回去了。”我依依不舍地跟时光老人回到现实中。

20年后的家乡真美啊!让我们一起来为20年后的家乡而努力吧!

2.三年级家乡的优秀作文 篇二

一、收集材料, 让学生有话可写

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是没有东西可写, 搜肠刮肚也挤不出点东西来, 正如俗话所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 一个人头脑中储存的东西少, 生活素材过于单薄, 要写好作文也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学生年纪小、知识面窄这些客观因素的束缚, 促使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要多想些办法进行教学。

首先, 积累材料, 让学生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去撷取, 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如三年级上册课文园地一, 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在教学中, 我结合综合性学习,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整理自己的房间、学煮面条、和小伙伴捉迷藏、画图画……为了让学生人人参与, 我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做一些喜爱的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兴趣的话题记录下来。我就以此为契机, 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要求边记录边整理资料, 准备和同学交流。让学生在玩中学写, 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也拓宽了学生的写作空间, 充实了学生的习作素材, 习作训练充满轻松愉快的气氛, 使学生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带领学生到自然界去观察、感受、体悟, 启迪学生捕捉文思, 这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要时常带领学生进入生活的五彩世界, 在亲身体验中有所感受。如三年级下册课文园地一, 写家乡的景物。自然界中美的事物是到处存在的, 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在习作前, 我布置学生利用周末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附近的公园、景区……游玩, 用相机、小册记下自己觉得美的景物。因为有家长的指点, 学生的观察显得有目的性。当然, 作为老师, 我也没闲着, 用相机拍摄、录制景物, 再制作成课件。在习作指导时, 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素材, 又有课件的辅助, 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就下笔如有神了。这样, 既可避免作文课的单调、枯燥, 又能使学生逐步做到“我手写我口”。既让学生积累了素材,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还发展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二、发挥榜样作用, 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

现在的小学生, 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由于生活阅历较为浅薄, 看问题较为片面, 缺乏深思熟虑, 遇事总是争强好胜, 决不服输, 你好我要比你棒, 于是我就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树立典型, 设立展示台, 印发优秀习作, 借助竞争机制,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作文教学中, 每一次写完作文, 我都会让学生互相传阅讨论, 组织学生点评, 从中推荐一些作文, 让他们认真抄写并贴在展示台上。由同学先评, 好的作文要写出简单的评语,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看法, 写一写评论, 大多学生从习作者字写得怎么样、语句是否通顺等方面去谈, 但也有些学生涉及其他内容。据此, 我再作详细评讲, 肯定他们的成绩, 于是, 好的作文就这样被学生基本确立了, 习作被选的学生很高兴, 他们看到展示台上有自己的习作, 心里增加了自豪感。没被选上的学生, 先是羡慕, 后来也想上榜, 那种欲望是十分强烈的, 学生都盼望着上作文课。可见, 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来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 这条路径是可取的。

三、参与生活、阅读, 扩大写作空间

学生的生活方式是十分单调的, 几乎是“两点一线”, 生活在这种封闭的圈子里, 是激发不出学生的写作热情的。三年级下册课文园地五, 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在习作教学前, 我就引导学生结合综合性学习, 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还让学生从《智慧背囊》中找出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做好摘录, 让学生把相关的素材读给父母听, 并请父母提出意见。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教学中, 我还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和阅读中接触的相关文章。大部分学生都能把事件有条理、具体地写出来。有的学生还想到爸爸妈妈每天要上班, 回家要做这么多的家务, 还要关心爱护自己, 是多么辛苦啊。表示今后要努力学习, 帮做家务, 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学生正是从亲身的体验中去获得这一感受的。可见, 引导学生五官开放, 心怀激荡地感受, 在一个情、声、色、味俱全的世界里获取种种形象, 从而来丰富感受, 强化感受,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提高写作能力。

教写作文就如同教做一道好菜, 必须有充分的材料准备, 对用餐人的喜好和菜色的属性有所了解之后, 再按照各种材料的入锅先后顺序和时间控制, 最后再加以装盘, 才能做出一道精致味美的好菜。总之, 作文教学要积极、有序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 积累材料, 培养他们善于体悟自己天真心灵中激起的波澜和吹皱的涟漪, 捕捉自己稍纵即逝的闪光的跳动, 激发起写作热情。

参考文献

3.家乡的小河优秀三年级作文 篇三

小时候,我经常在水边玩耍。有时,还在水里捉蝌蚪。累了就随地一趟,即使身旁只有野花,但,那时很充足很美好。记忆里的那条河,很大,经常可以在水中看见浮游的蓝天,白云。很多不规整的小石子在水中随意摆放着。但,很美。那一条条小鱼还时不时地游来水岸边与小石子玩耍,与伙伴游来游去。河中长着水稻,青蛙还时不时地为我们唱个曲。暖风吹来很惬意。

而现在,当我又来看的时候,你变了,水中p浮着塑料袋;水边都是垃圾;水稻枯死了;蝌蚪不见了;水也浑浊了;鱼儿都浮在水面了;青蛙也不再唱曲了。儿时的记忆忽然都浮现在脑海,这还是你吗?我最喜欢的那条河?你变了,从前那个美丽;那个清澈;那个可爱;那个让我回忆起来就心旷神怡的你变了!

4.三年级作文 家乡的小河 篇四

我的家乡在河北沧州的一个小乡村,这里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家附近有一条美丽河。

河水原来清澈见底,河里成群结队的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小虾在水里打闹嬉戏、还有懒洋洋的河蚌在水底慢慢的蠕动等。河的两岸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甜润,树上的鸟儿欢快的歌唱。风吹佛着河水,河面上波光粼粼,银光闪闪,好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捉迷藏。

一年一年过去了,我开始讨厌起这条河,为什么呢?因为河里都是污水和垃圾。碧绿的河水成了灰沉沉的一片,可爱、活泼的鱼虾都死了,树木都枯萎了,花儿凋谢了。小河正在哭泣,它好像在说:“求求你们,不要在污染我了。”我真为小河而感到难过。我讨厌那些乱扔垃圾的人,我讨厌那些乱排污水的工厂。我想对他们说:“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5.关于三年级作文的几点想法 篇五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们要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努力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 写第一篇习作《秋天》, 年级老师集体出动搜集了许多与秋天有关的图片, 并且积极响应学校推门听课的倡议, 互相听, 再研讨, 最后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感观对身边的田野、公园、校园等地方进行观察, 发现秋天的特色。并通过学生间交流, 写作让他们将自己的观察发现记录下来, 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学会具体描写

1.重视积累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 学生是无法学会具体描写的。积累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 在班内组织读书交流、朗诵、讲故事、成语接龙等一些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又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词汇的活动。在学习课文时遇到典型的、描写生动的段落, 即使教参不要求也应该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 我个人比较青睐记读书笔记, 不仅要摘抄重点词语、段落, 还要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进一步培养并促进学生自我思想意识的形成, 使他们更加懂得如何描述和表达。

2.重视讲评

学生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写得不具体、不生动, 只是知道字数凑不够。我就找一些典型习作, 一句一句请同学帮助修改。比如《我眼中的秋天》这篇习作, 很多学生这样写: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田野里有金黄的玉米, 火红的高粱。果园里有葡萄, 有海棠。虽然抓住了秋的特点, 就是描写不生动。而且三年级孩子通常都是用一两句话就把想说的都罗列一遍, 就算写完了。那么, 就把这两句话拿出来, 让孩子们好好商量商量, 怎么能写得具体。要舍得花时间, 哪怕一节课就写好这两句话, 那收获也是非常巨大的, 孩子们知道要像课文中描写的葡萄一样细致, 把色、香、态都写清楚了, 知道要运用修辞方法才会生动了, 知道什么叫具体了, 以后描写事物就不费劲儿。

三、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学生的情感丰富与否我觉得在于平常的阅读教学。只有他咬文嚼字品出文字背后的意思和情感, 才会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情感恰当表达, 而如果平时我们的阅读教学过多注重字词、知识性习题的训练, 而忽视品析过程, 那么, 久而久之, 学生会麻木不仁, 他对任何事物没有思想, 没有感情, 哪能写出多少好文章呢?所以, 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一定要扎扎实实, 其功效虽然不能立竿见影, 但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影响是巨大的。

6.美丽的家乡三年级作文 篇六

春天到来的时候,就去桃花涧吧。满山的粉色花朵竞相开放,等待着人们前去观赏。石棚山山脚下的桃园里,游人如织,一张张笑脸比那花朵还要美丽!

炎热的夏季,自有那浪平沙细的连岛海滨浴场热情地欢迎着人们。你可以尽情地投入大海的怀抱;也可以带着鱼竿,坐在礁石上,享受海钓的乐趣;或者漫步在苏马湾的木栈道上,欣赏海天一色的美景;要么干脆在海边的林间小木屋住下,聆听海浪的声音,那可真令人心旷神怡呢!

秋姑娘来到时,那就必须要去鼎鼎大名的花果山一游了。古老的银杏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小扇子,野栗子树上随时会有成熟的毛栗子掉下来,三元宫的红墙琉璃瓦掩映在色彩斑斓的树叶中,美得真像一幅油画!还有宿城的枫树湾,也别忘记去转一转。漫山遍野的枫叶,红得耀眼,正像课文里说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风呼啸的冬天也别发愁,一样也有好玩的地方。和好朋友一起去东海泡泡温泉,热气腾腾的泉水会让你忘记了身处寒冬时节,真是神仙一样的享受!

还有那一条条新修的道路,一片片新开发的小区,一个个新开业的购物广场……家乡的美景真是数不胜数呢!

7.家乡的美食三年级作文 篇七

我的家乡金华是个物产丰富、瓜果遍地的好地方。

我先介绍闻名中外的金华火腿:整只火腿看上去金灿灿的,好像竹叶一般。一刀切下去,你会看到火腿肉就像小朋友的脸蛋一样透着害羞的玫瑰红,房间里也透着一股浓浓的.火腿香气,让人无比的沉醉。爸爸告诉我每次来客人或者有外地人过来旅游,都会带一只金华火腿回去与家人朋友分享,因为火腿实在是太美味了!

金华不仅火腿闻名于世,小小的酥饼也别有一番风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酥饼的小店,每当经过都会被它的扑鼻香味给留下脚步,你就会看到一个个金黄色的小饼,外壳上撒着一层芝麻粒儿,散发着香味,吸引着你的味蕾,让你忍不住买上几个。放到嘴巴里,你会发觉脆脆的黄金外衣包裹着梅干菜的清香,让你食欲大开,酥饼趁热吃尤为美味!金华的酥皮,油而不腻的肥肉,包裹着干菜的清香,怎一个“美”字了得!如果你有机会来金华,一定要带上一包金华酥饼!

8.三年级家乡的优秀作文 篇八

一、重新确立一种意识——三年级的作文应姓“小”

一位三年级作文阅卷教师,他的阅卷标准有两个:(1)看开头和结尾;(2)看篇幅的长短。凡是篇幅长一点的,作文分相应的高一点。其实这位教师犯下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作文的优劣不在于篇幅的长短,更不应该用篇幅的长短去苛求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作文,属作文的启蒙阶段,本人觉得: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应姓“小”。

说到三年级的作文应姓“小”,本人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不应从篇幅上去苛求学生,三年级的学生积累的素材少,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根本写不出长篇大论之作。(2)要看内容,一些繁杂的细节、深奥的议论,三年级学生是写不出的,只要他们能写出几句通顺、上下连贯的话就足矣。(3)让学生自由地去写,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开放式作文。

二、适当地从童话作文开始

“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都喜欢去做。那么,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我们何不从童话作文开始呢?

如何从童话作文开始呢?从幼儿到三年级,学生积累了不少的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把印象最深刻的童话故事讲出来、写出来。对于这样的作文,他们一定写得不错。等他们会写这样的作文之后,教师还可以要求他们利用自己的想象力编写童话故事。等再过一个阶段后,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一组事物编写童话故事或根据课文内容编童话故事。例如,小语第六册的作文要求就是根据一组音响编童话故事;学完《猪八戒吃西瓜》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写《猪八戒第二次吃西瓜》。

只要学生能多写多练,相信他们一定能在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写作文的方法,提高写作文的能力。童话作文起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范文引路尤为重要

“范”,就是做个样子给别人看。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涉世浅,教他们写作文,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范文,对他们来说,将是最直观、最简单的方法。在三年级阶段,范文引路尤为重要。

高质量的范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所写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切忌把与学生无关的话题带进作文。(2)叙述语言必须“儿童化”。教师是成人,他们的语言一般都有深奥、丰富、生动的特点,对于范文,教师的语言必须显得幼稚、简单、生动,用“儿童化”的语言写儿童的生活。绝对不能出现让学生无法理解的字、词。(3)范文篇幅要短,只要把事情写清楚就可以了,切忌长篇大论。

9.家乡的景物三年级作文 篇九

“喔喔喔”,几声高亢的鸡鸣声,打破了小山村清晨的宁静。新的一天开始了。不一会儿,勤劳的人们就三三两两上山去干活了;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村东头的大树底下跳皮筋;还有不少老人坐在自家门口,一边晒着太阳,一边逗小狗玩呢!

小河边,几只调皮的小山羊正在喝水。小河里,小鱼儿凑在一起,好像正在谈论着什么新鲜事,又好像在说些什么悄悄话。突然,一块小石子被扔进河里,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鱼儿们“呼啦”一下全散开了,有的躲在石缝里,半天不敢探出头来。

山坡上,各色各样的野花竞相开放,有白的、黄的、紫的、红的,它们像一个个小精灵,随着风儿在山坡上快乐地舞蹈。

10.家乡的小河三年级作文 篇十

春天,淅沥的小雨调皮地跳进水波里,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打湿了我们稚嫩的小脸儿。夏天,河边是我们游玩的圣地,水中的鱼儿成为了我们的好伙伴,我们一会儿在水里嬉戏,一会儿在岸边的大树下乘凉。秋天,叶子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飘进小河充满生命力的怀抱,一起奔向未知的远方。到了冬天,整条河就变成了一个天然的溜冰场,我们在上边不断地摔倒和爬起。

现在的外婆家,已经寻不到小河的影子,以至于我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关于小河的梦。

是啊,那条陪伴着我的小河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臭气熏天的养鸡场。再也不会有小朋友去那边玩,也不会有小鱼在水里游。

多么希望,那条小河能够重新出现,还在外婆家的门前,还可以看到水底圆圆的石头,还能让鱼儿在自己的脚边游来游去。

11.论小学三年级英语作文启蒙教学 篇十一

我们布置的第一篇英语作文, 题目是《苹果》。纵观全班学生的作文, 归结起来可以为三句话: 苹果的外形是圆圆的, 苹果的颜色是红红的, 苹果的味道是甜甜的。个别学生写了这样一句: 苹果看起来像婴儿的脸。 ( An apple looks like a babys face. ) 这个句型学生写不出, 在老师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有的人认为, 这太简单了, 不是作文。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 这就是作文, 因为它符合英语作文的要求。

首先, 它有题目。有题目就有要求和限制。作文只能写苹果以及与苹果相关的事, 如果离开苹果写梨子、桃子等等, 就是离题了。其次, 它有具体的内容。内容涵盖了三个方面, 苹果的外形, 苹果的颜色, 苹果的味道。这就实实在在地表现了苹果的自然属性。第三, 它有写作特色。这种写作特色也许不是学生的着意刻划, 而是无意中形成。这三句话是并列的, 形成排比关系。而个别学生的一句话, 用了比喻手法。当然, 这种作文, 准确地说, 是英语启蒙作文。

在英语作文启蒙教学过程中, 我们主要强调两点。

第一, 作文题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一点主要是针对老师而言。老师在作文命题中, 一定要考虑, 这个题目是否与学生的生活相关, 学生们是否直接在生活中接触、感受、经历过, 或者是从书本、电视、网络中间接获取过。如小伙伴、小白兔、文具盒、我的英语老师等题目, 切合学生生活, 学生有内容可写。如果老师出的题目离开了学生们的生活, 其结果就是, 老师的题目远离学生实际, 学生的作文必然远离老师的题目。

第二,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作文, 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什么要求学生写作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根据目前中学生写母语作文情况的调查, 我们知道, 有一部分中学生在写母语作文时, 名人的话会讲, 明星的话也会讲, 就是不会讲自己的话, 即不会用自己的话写作文, 而是讲一些假话、空话、大话。更有甚者, 抄袭拼凑别人的文章, 成为自己的作文。以上这些作文根本谈不上是好作文, 只能是不及格的差作文。针对这种情况, 中学提出母语作文教学要返朴归真, 要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表情达意, 用自己的话写作文。母语作文与英语作文有不同之处, 也有相同点, 它们在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作文上是相通的。教师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写作文习惯, 不管学生是用朴实的或者华丽的语言, 只要是自己的语言, 就是好的, 就是对的, 就应该肯定, 予以坚持。《苹果》一文, 学生们用朴素的语言表现了从视觉、味觉、感觉等方面对苹果的认识, 这是正确的。决不允许学生们在作文中出现不会讲自己话的现象。当然, 自己的语言是要逐步锤炼的, 不能急于求成。只要学生从小养成了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写作文的良好风气, 再过若干年, 中学生的母语作文也会发生质的变化。

要写出真情实感, 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特色。文如其人,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 作文也要有特点。不可否认, 启蒙的英语作文在开始训练的一段时间内学生们作文的共性比较多, 随着练习的逐步深入, 共性越来越少, 个性愈来愈多。老师布置《书包》这一作文时, 有的同学说, 书包装满了书, 也装满了知识。有的同学说, 我喜欢书包, 他是我的好朋友。有的同学说, 书包太重, 我的学习负担太重, 如此等等。无不体现了学生作文的特色。学生们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情感写出来了。

当然, 要想作文写得有特色, 有个性, 并非易事。只有学生们开启自己的思路, 仔细琢磨, 反复推敲, 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因此, 老师改作文, 不仅要写评语, 用笔改, 还要与每个学生进行面批, 与学生面对面地说出你对其作文的评判。引导学生如何认识事物, 如何深入分析事物, 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 怎样写出自己的心声。这两种批改作文的方法, 都要求教师不但要“身”入同学的作文, 还要“心”入学生的作文, 才能对学生的作文起到好效果。

12.家乡的小河三年级作文 篇十二

从上面看家乡的小河像一条弯弯的长龙正在前行,一年四季小河都非同一般的美丽。春天,小河旁会盛开一些黄黄的迎春花,风儿吹过,一阵阵花香扑鼻,花瓣飘落到水面上就像一条条金黄的小船。夏天,小哥哥会到水里去打水仗、捉鱼虾。两岸上的大树特别茂盛,小草特别嫩绿,把小河都映得绿油油的。秋天,一阵风吹来,树上的树叶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一样从树上飘落下来,飘落到河里美极了!冬天,不河的河面会结冰,淘气的孩子们会到上面去滑冰,摔了一跤不但不会哭,心里还美滋滋的……

每当我走到小河前的竹林时,远远地就能听到鱼儿用尾巴拍打水的声音,就像一首独特的打击乐曲,这种乐曲只有鱼儿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才能演奏。小河的水清澈见底,太阳出来时,水面上会有七色光芒,就像动画片里的美羊羊总爱拿着的镜子一样。微风吹过,波光荡漾,远看就像是飘落在绿草地上的五彩纱巾。

我爱家乡的小河!

13.家乡的竹海三年级作文 篇十三

我的家乡是皖南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里,这个小山村叫杨山。那里盛产竹子,站在家门口向四周看去,漫山遍野全是竹子,这里成了竹的世界,竹的海洋。

这儿的竹子品种很多,有高大粗壮的毛竹,有细长挺拨的早竹,有紫竿绿叶的紫竹,有又矮又细的水竹,还有笋干竹,五月竹……真是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

无论什么竹子,它们都有和松树一样的.特点:四季常绿。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竹子刚长出嫩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苍翠。一场春雨过后,小笋子探出尖尖的脑袋,好像在探望这神秘的世界,再沐浴过几场春雨,这些小笋牙就会长成婷婷玉立的竹姑娘了。

夏天到了,竹子长得更加茂盛,它们一棵挨着一棵,一片连成一片,形成了个巨大的凉篷,挡住了强烈的阳光。爬山的人在竹林中站一站,感觉到非常幽静;干活人累了坐在竹林中歇会儿,感到特别凉爽。

一转眼到了秋天,万物凋零,许多植物都枯黄了,只有竹子仍然苍翠挺拨,一阵秋风吹来,竹海发出一片“沙沙”的响声,好像在唱着一首赞美秋天的歌。

天天渐渐变冷了,冬天来了。天上飘起了一场又一场大雪,给苍翠的竹海盖上了一层雪白的被子,虽然竹子被压弯了腰,可只要太阳一出来,雪被晒化了,竹子马上又挺直了腰杆,显得更苍翠挺拨了。

14.三年级家乡的优秀作文 篇十四

何谓“留心”?下面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插曲能较好地诠释“留心”的内涵。“谁知道新校门上的校名涂的是什么颜色?”在新校门使用将近一年的时候, 这个毫无知识含量的问题竟然问倒了在场的老师。而笔者本人, 在重新去实地确认之前, 也无法在脑海中找到印象:是什么字体?是何种颜色?有多大?刻在怎么样的大理石上?……这现象就是不“留心”。这恰恰能解释为什么我们许多同学明明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 却在写作时总是觉得无话可写, 写不具体———那就是因为他们不“留心”。古人云:“画竹, 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同样的道理, 习作也必先通过观察获取大量的感性表象, 使有东西可表达。因此, 要能“乐于表达”, 必先要“留心”。

受年龄所限, 小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 他们对生活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发现, 使许多生动有趣的素材错失眼前。那么如何使学生“留心”呢?

一、借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引导学生留意各个生活场景, 学会“留心”

笔者曾对三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作了分析, 看到了一个有趣的三字表达现象:去公园是“好玩来”, 去参加生日会是“好开心”, 品尝美味是“真好吃”, 去世博是“人多来”……由此可以看出, 他们已具有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但就是表达不具体。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小学生的观察目的性低, 一般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 往往是怀着看热闹、找好玩的心理去关注事物, 观察事物时凌乱、笼统、不细心, 看到哪儿算哪儿。这样对事物的观察停留在表面, 感受不深, 容易忘记, 于是就产生上述现象。小学生对观察任务的了解, 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 观察目的越明确, 学生的注意力就越集中, 观察也就越细致、深入, 观察的效果也就越好。

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 笔者的做法是在课文中寻找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点, 就是那些贴近学生生活, 与学生有着类似的经历和人生体验的片段作为联系点, 利用这些片段让学生尝试应用各种有效的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带着具体观察任务去留心生活, 留心身边的人情物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民族小学》中, 作者通过对“树枝”“鸟儿”“蝴蝶”的描写, 突出了安静, 表现出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如《槐乡的孩子》中, “鸡耷拉着翅膀”“狗吐出舌头”“蝉不知如何是好”, 是对八月炎热的天气的生动描写, 也衬托出了槐乡孩子的吃苦耐劳。“安静”“炎热”的场面生活中比比皆是, 却是学生未曾留心过的。这就是课文与生活的联系点, 在学习课文后, 笔者让学生在生活中由点及面全方位寻找“安静”“炎热”的场面。要求学生细心观察, 至少要用三个方面来表现“安静”“炎热”, 鼓励他们去不同的场合观察, 尽可能多写几个片段。如有一位同学通过两天的观察, 写了三个反映“炎热”的片段:家人吃晚饭的情景, 放学时家长在校门口等孩子时是如何面对炎热, 阳光体育活动后同学是怎么样的。如一位同学写得特别好:“今天真热。阳光体育活动结束后, 我们回到教室, 大家都是满头大汗。四台大电扇都开到最大, 我们觉得还是不够, 纷纷拿起胸前的校牌扇个不停, 有的同学直奔饮水机, ‘咕咚, 咕咚’喝了个饱, 老师热得脸上的汗直往下流, 背后的衣服都湿透了。可是我们都不怕热, 还是照常认真地上课。”对全班同学习作的片段进行整体分析, 笔者欣喜地看到同学们明确观察任务后, 观察面宽广了很多, 能去不同的地点, 从不同的角度, 观察不同的群体。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后, 笔者还经常性地给他们一些词语, 如热闹、寒冷、快乐、幸福等等, 让他们去生活中寻找相应的场面, 通过细心观察再进行表述。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有几个典型的句子, 如《桂林山水》中的“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真清啊, 清得……, 真绿啊……”《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时而……时而……时而……”这些句子的仿写练习也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先观察后仿写。观察前, 让学生讨论一下可以去哪些场合, 观察哪些人、事、物?观察后, 学生写起来就不觉得难, 不会依样画葫芦简单机械地仿造句子, 语言不再干巴巴的, 内容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仿写跟“造句”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以多方位的观察为基础, 以广阔的生活天地为场景, 因此学生所写的句子才不僵硬, 不呆板。

随着学业的推进, 他们还会接触到更多的片段, 跟随着名人名家的脚步, 慢慢熟练各种观察方法、掌握一定的观察顺序, 同时尝试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 最终将各种观察方法、基本的表达方式了然于心, 得心应手地使用。

二、借别人的观察成果,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培养分析事物的能力, 坚持“留心”

如果说上述方法是突击性的、风暴式的训练方式, 那么接下来要介绍的是绵绵流长式的、和风细雨式的训练方式。那就是在生活实践中激发观察兴趣, 培养观察习惯, 时时处处“留心周围事物”的训练方式。

我国学者丁祖荫通过对幼儿园到小学高年级学生观察能力发展的研究, 认为第二学段的学生正处于认识“因果联系”阶段, 即认识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的因果联系;此阶段学生观察的顺序性也有较大发展, 一般能系统地观察, 能从头到尾边看边说, 而且在表述前往往能先想一想再表述, 即把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加工, 使观察到的内容更加系统化。因此, 小学第二学段是激发观察兴趣和培养持续观察能力的一个最佳时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有好些课文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第一组中《金色的草地》、第三组中的《秋天的雨》《听听, 秋的声音》、第四组中的《花钟》《蜜蜂》等课文都在告诉学生一些观察方法, 同时也告诉学生只要做一个有心人, 勤于观察, 就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秘密。教学中, 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他们的“发现”之趣、“发现”之了不起, 从而激励学生以课文作者为榜样, 处处做个有心人, 能像作者一样发现美, 发现秘密, 享受快乐。在学生实践之前, 笔者利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大量从实地拍来的图片, 告诉学生我们身边到处是美, 到处是秘密, 只等大家去发现。校园里, 每逢连日雨天, 就会出现大量的地衣, 操场上, 跑道上, 花坛里, 草丛中, 到处都是, 天一放晴就不见了;樟树那一颗颗紫色的种子, 像极了奶茶里的珍珠;落霜了, 抬眼可见田野里一片白色, 蹲下去却能发现枯草丛中的那点嫩绿更能感人;落光了叶子的桑枝, 每个叶芽呼之欲出时充满了生机……为了方便指导和鼓励个性化的发现, 笔者将观察任务分成共性和个性两种。共性的观察任务是选择校园中的一些事物, 要求人人都去观察同一事物, 并记录下来与大家交流, 比一比谁有一双大眼睛观察得更仔细。个性化的观察任务是, 除了老师提示的事物, 你还有什么发现, 比一比谁有一双慧眼发现的秘密更多。另外,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蜜蜂》《花钟》《秋天的雨》《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 这些有趣的发现、美的感受都是源自于作者对自然界的关注与热爱。

以学生优秀观察习作为例, 用评价作导向, 在评价中表扬优秀, 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观察指导中, 不能只局限于表象, 要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想象、对比、联想、归类等方法, 对事物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除了在观察训练中不断提高要求外, 笔者更注重的是平时导向性的评价, 不着痕迹地指引学生走向所希望的方向, 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边观察边想象, 对所要观察的事物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猜想和问题, 从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一些特殊来, 看出一些新东西来, 写出个性来。

如前面写到学生去观察校门口放学时的情境, 有位学生在段尾加了这样一句话作为总结:“奶奶真辛苦啊, 每天都要冒着炎热来接我。”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评价, 先表扬这位同学一番:“××同学真会观察, 在大家只看到家长很热的时候, 他已经看到了奶奶的辛苦, ××同学, 你今后可要对奶奶好一点!老师让大家去校门口观察, 就是希望大家能看到家长们的辛苦。××同学有一双灵敏的眼睛,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现象。”接着出示第二位同学的一段话:“有个同学出了校门就去买零食。他的奶奶找得快要哭了, 急得她拿起三轮车上的脏毛巾就擦汗, 把自己擦成了一个大花脸还不知道。”然后引发思考, 让同学们对此现象说说自己的看法, 最后让同学们在自己习作的开头或者结尾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再现画面, 捕捉细节, 突现重点, 强化“留心”

小朋友的观察往往比较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 而且受思维能力的限制, 他们无法清晰有效地再现画面, 给他们的表达带来难度。照片、录像、录音可以将一闪即逝的现象永久保存, 可以放大细节、筛选内容, 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 使原本模糊、无序的画面清晰化、条理化。

人物活动、语言的描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虽然亲身经历, 但因为他们关注的对象太多, 他们的观察总会被一些细枝末节的现象纷扰, 影响画面的再现, 写起来总是抓不住重点, 没有头绪。此时我们可以用相机拍下学生的一些活动画面, 或者从影片中剪辑一些片段, 来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我们来看《金色的草地》和《槐乡的孩子》中的两个片段, 前者是对弟兄俩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描述, 后者描写了槐乡的孩子去采槐米的场面。两个片段有个共同之处, 都是分两部分写:《金色的草地》中先写哥哥怎么吹, 再写弟弟假装打哈欠把花朝哥哥吹;《槐乡的孩子》中是先介绍男孩子削槐米, 再介绍女孩子如何配合。两个片段层次清楚, 生动有趣。笔者根据以上两个片段的观察方法, 选取了几个录像片段,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将复杂的画面提炼成两部分。通过多次练习后, 逐步将观察和表达指向更复杂一些的活动场面, 指向现实生活。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引号的一般用法, 借助录像、录音片段进行练习, 效果更好。在以往的练习中, 笔者往往只是提供一些文字性的语言材料, 让学生进行引号用法练习, 练习将提示语放在句子的不用位置。练习中发现, 三种方法的引用非常生硬机械, 特别是将提示语放在中间, 大部分只是硬生生地将一句长话分成两半, 中间放进提示语。借助录像后, 让练习结合具体的语境, 指导变得实际而有效:如果说话时, 中间有动作或者神情变化的, 提示语宜放中间;如说话之前有动作表情的, 提示语宜放前面;而对话时, 接话很快的, 提示语可以考虑放在后面。

四、建立展示平台, 拓展读者群, 乐于“留心”

陶一本在《谈谈作文教学中的两个问题》中提到:“作文是一种交流, 是一种用书面语言来进行交流的方式。既然是交流, 当然要有交流的对象, 即读者。”学生的文章缺少的就是阅读对象, 一直以来是为教师而写, 为作业而写。我们曾通过创办班级小报, 把学生的作品以推荐到学校或者杂志社等方式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但这还远远不够, 班级小报的读者仅限于本班同学, 发表作品也毕竟是少数, 更缺少面对面的交流。将学生作文打印成册发放, 为学生建立一个更大的读者群, 在这个读者群里首先是同班同学, 我们可以把同学的优秀作文当成课文一样学习, 进行圈圈画画, 说说评评, 同学间的交流更能促进成长, 而且同学间有着共同的话语和想法, 更能借鉴学习;其次是老师, 老师不仅是学生作文的指导者, 更是阅读者, 教师要蹲下身来看待学生的作文, 只要有亮点就值得表扬;第三是父母, 亲子间的交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步, 同样也能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第四是亲戚朋友、其他班的学生和社会。在读者群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习作带来的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快乐, 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和认同感, 激发写作的欲望, 变“为教师而写”为“为读者而写”,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正如张化万老师说的:“必须让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 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 让学生得到情感满足, 在沟通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懂得写作文的意义, 增强作文的社会责任感。”以此激发学生自主“留心周围事物”, 乐于“留心”生活。

在要求学生多写观察日记的同时, 教师自己也要做一个有心人, 随时用相机记录周围的事物, 和学生经常进行交流。鼓励学生随时用笔或者相机记录下生活中的一些新奇有趣或者搞不懂的现象, 拿到学校里与大家交流。这样做对学生是提醒, 是熏陶, 是鼓励。

上一篇:拼车免责协议范本下一篇: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