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校发展工作计划(共8篇)(共8篇)
1.中学学校发展工作计划 篇一
教育科研:学校内涵发展的引擎
--------丹凤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汇报
刘所斗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校提出了“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科研兴教,质量立校”办学宗旨和“教学必须教研,教研服务教学,教学贯穿教研,教研指导教学”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我们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为依托,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教育科研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成果突出学校”、“陕西省科研明星学校”、“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陕西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等称号。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建立领导机构,强化教研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教研工作领导小组:主任由校长担任,副主任由主管教研工作的副校长和教研处主任担任,成员由主管教研工作的副主任和各学科教研员及教研组长担任。教研处主办研修刊物《教研动态》和《教学论坛》两类,每年定期出版十余期;每周分年级分学科举行一次以听评课为主的教研活动;每周定期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研究一周教学工作,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每年定期开展“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公开课(探索课)”、“青年教师示范课”等活动,促青年教师尽快成熟。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校本教研认识
1、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为促进全体教师更新观念,教研处利用周二教研活动组织学习课改有关精神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材料;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扩大教师知识视野;青年教师研究高考试题,每两周做一套高考模拟题,过好解题关,备课组长检查。确保期终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测试及格率不低于90%,优秀率达到50%以上。
(2)加强师德教育,树立“三个意识”,实现“四个转变”,弘扬“五种精神”。即树立改革求发展,发展求质量,质量求生存的发展意识、质量意识和忧患意识;实现教师队伍思想由“应付型”转向“责任型”,工作能力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知识结构由“单一型”转向“综合型”,方法途径由“传统型”转向“创新型”;大力弘扬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3)实施四大工程,开展四项培训,促进教师队伍实现“四高”(高师德素质、高业务能力、高教学质量、高教研水平)。“四大工程”即:①优师名师工程,每年在高三年级评选功勋教师10名。②“骨干工程”,在高
一、高二年级评选学科带头人各5名。③“新秀工程”,向青年教师提出“135”成才目标(即一年入门,三年过关,五年达标),使之能独挡一面。每年度评选10名教坛新秀,通过开展“四课”(备课、说课、讲课、评课)教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早成才、早挑重担。④“青蓝工程”,开展以老带新,以强扶弱,结对子传帮带活动,促进新老教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四个培训是:教育科研方法培训、信息技术培训、高中课程改革培训、先进教学方法培训。积极创造条件,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省级培训,组织部分学科教师外出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鼓励教师考研读研,并对取得毕业证书的教师予以奖励。目前有特级教师2人,省“三五”人才1人,市管专家4人。研究生30人,国、省、市骨干教师56人,省、市教学能手29人。
2、积极开展多层面、多层次的互动教研,创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引领 我校通过高级教师帮带青年教师,经验丰富教师和周边学校开展校际互动研究,挖掘各种资源,重组学校优势。通过对一节课堂教学的研磨、“专家会诊”、专题会议、师徒结对、协作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层面、多层次的互助研讨。
3、积极开展网上教研,创建开放式的专业引领
我们开展基于校园网的资源开发和建设活动。到目前为止,各教研组均建立了学科教学网站,自制和收集教案、案例、课件、音像和其它素材上万个,成为学科教学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网上评课活动。
三、营造浓厚教研氛围,推动教研文化形成
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高中,“时间”已经没有可以挖掘的空间了,能够挖掘的是“优化的方法”“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也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本源所在,而“优化的方法”从哪里来?从研究中来!研究能发现规律,研究能提高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道路上来。”我校要求全体教师,把校本研修作为提升群体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使其认识到研修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校本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充电的过程。
2、校本研修的过程是教师积累的过程,即“厚积薄发”。
3、校本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反思的过程。
4、校本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创新的过程。
四、完善校本教研体系,确保活动向纵深发展
校本教研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有效途径,为此从2003年开始逐步构建“一二三四五”校本教研体系。
1、“解决一个问题”。每个备课组在学期初,根据年级、学科及教研组承担国、省课题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具体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教学质量,锻炼教师队伍,形成务本求实的教研风气。
2、“实现两个提高”。校本教研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研能力为工作目标。努力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
3、“狠抓三课落实”。“三课”指集体备课、公开课和课题研究,教研处以此作为校本教研的实施平台。各组根据学校集体备课制度,组织教师在个人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讨论,形成对教材处理的整体意见,教师再将集体智慧与个人风格结合起来,完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与方案。
教研处着力抓好新教师汇报课、5—10年教龄的教师展示课和10年以上教龄的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每节公开课的探索和示范作用。教研处要求每位教师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各种实验课题研究,力争取得丰硕成果。
4、“实施四级管理”。建立校级领导——教研处——教研组——备课组四级校本教研管理体制,明确各级职责,责任分工到人,各级互相督促,全员参与,共同推进校本教研工作。
5、“突出五个环节”。以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创新五个环节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流程。在各个环节中贯彻执行校本教研的精神和要求,使学校的校本教研在五个环节的循环中,不断得到充实和提升。全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稳步提高。
五、加强同伴互助,促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同伴互助的主要形式是“对话、协作和交流”。我们主要做法是:
1、积极探索“连环跟进”校本教研模式,不断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我校积极探索“连环跟进”校本教研模式。邀请专业人员参与研究活动,通过多层面的信息交流,提升整个研究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2、以集体备课为载体,建立高效、共享、反思的新型备课方式
我校倡导教师分工协作,集体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每周教研活动规范进行,并创造性开展教研工作。每学期在备课组内开展讲好一节研究课,制作一个优秀课件(网页),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分析、命制一套高质量的试题、撰写一篇教学总计论文的“五个一”教研活动,促使全员真正做到在研究状态下开展教学工作,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职业生活方式,从容面对新课程的挑战。
3、以“青蓝工程”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对青年教师来讲,所谓教育科研不是要求出专著和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3 而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其尽快熟悉教学大纲、教材,了解所教学科的体系,尽快地了解学生并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逐渐步入一种和谐的境界。为此,要求导师:
一是指导青年教师从一般性备课转变到对教学的设计,实施策略性教学。二是指导青年教师从纯粹听课到实施反思性教学。
三是指导青年教师锻炼教学基本功,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通过“青蓝工程”的实施,我校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活动中发挥了核心骨干作用,取得了累累的硕果。5人被授予省级教学能手,3人被授予省级教坛新秀;8人荣获商洛市教学能手;3人被授予商洛市优秀班主任;4人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 10人受到市局“一名三优”奖励。12人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4人被授予国省市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124人次被校评为功勋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模范班主任、师德标兵等。
六、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实践反思
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国、省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以行动研究法为载体,引领教师开展实践反思:
1、“以案说法”自觉反思
“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模式,是校本培训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我们从“以案说法”的形式开始,在教师中开展了教学案例撰写活动。三年来全校共有400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近年来学校办《教学论坛》60余期、《教研动态》30多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交流、研讨的平台。
2、以问题为先导开展课题研究
我们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从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有计划地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学校先后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教育部专项课题的研究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总课题组鉴定,被评为优秀奖(最高奖)。自选课题《贫困地区中学生科技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商洛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申报“十一五”国、省课题6项,4项已顺利结题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2012年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十二五”国、省课题研究,先后有2个国家课题立项(正在研究):3项省教育学会课题立项且有2项顺利结题,其中《高中数学高效课题研究》获一等奖;《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多样化研究》获二等奖。1项省教科所课题正在结题准备。2013年4月积极组织各学科申报国家教师基金会重点课题6项,申报资料正在审查上报中。
七、重视资料的收集整理,校本研修成果喜获丰收
几年来,我们对教师的研修成果,编辑成册,积累了大量的教科研资料。
1、校本教材开发类:
编辑《教学创新高效课堂学案》(政治、数学、化学)、《自主课堂一轮复习学案》(语文等九科)等校本教材13册,使教师手中有了自己编写的教材。
2、校本研修总结类:
编辑出版由教师发表的论文集《教与学》,让全校教职工共享教师个体的思想,为学校积淀内涵发展文化。
编辑校刊《教学论坛》60期,累计刊发教师教学设计、案例、随笔、反思、点评等600余篇,激发了教师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写作能力。保存了校本研修活动资料,积淀了校本教研文化。
3、研究性学习类:
编辑了《丹凤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手册》,整理《走进新课程——丹凤中学研究性学习优秀论文汇编》7册,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4、课题类
编辑出版《课题成果集》1册,《丹凤中学个性化高效课堂论文集》1册。整理“十一五”、“十二五”国、省课题结题资料11册。将教师个体高效课堂的理念与实践整理成书,为全体教师提供具体真实的高中新课改学习资源,推动高中新课改向纵深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发扬“团结、奉献、创新”的丹中精神,不断优化校本研修工作,扎实做好教育科研工作,使其真正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引擎,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2.中学学校发展工作计划 篇二
学校人口密集, 确保食品安全是学校工作关键中的关键、重点中的重点。学校管理者要加大监管力度, 突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 严格规范管理, 不断提高安全保障整体水平, 确保学校食品安全。
湖南省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 (以下简称“我校”) 有学生5000 多名, 在职教职员工390 名, 学生全部寄宿, 食品安全工作任务艰巨。近年来, 我校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管理措施, 严抓食品安全。但是, 在食材采购, 尤其是蔬菜采购方面, 曾经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宁乡县城没有大型正规蔬菜配购公司, 到长沙配购蔬菜成本高、浪费大、不新鲜、不及时, 我校只能从县城小型供货商手中采购。其中的隐患, 一是不能对蔬菜生产、加工、运输等进行全程监管, 师生有可能吃到农药超标蔬菜、激素蔬菜;二是由于缺乏固定的蔬菜生产地和供货商, 索票索证难度很大, 难以形成可以持续的倒查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 是“管”出来的。为确保全校师生的食品绝对安全, 我们就必须在“管”字上狠下功夫, 而要“狠管”, 则必须从源头做起。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 我校积极运作, 于2013 年成功建立了一个安全、可靠、规范的食材供应基地, 从源头上消除了学校食品安全可能存在的隐患, 构筑了牢不可破的食品安全防线。
一、领导重视, 多方调研, 确定基地举办形式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 很早就提出了建设蔬菜基地的动议, 并派出工作小组多方调研。经过调查分析, 我校认为, 单独建设蔬菜基地, 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过大, 收入相对太小, 基地可能面临严重亏损。我校仍然背负债务, 独资建立蔬菜基地的实力不够, 时机不成熟, 应当采取合作的方式建立基地。
二、抓住机遇, 积极协商, 选定基地合作对象
宁乡是农业大县, 农业基地、农业园区不少。近几年来, 国家越来越重视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基地的建设, 资金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联合建立食材基地的时机已经来临。在多方考察、多次协商之后, 我们选定湖南湘都生态农业产业园作为基地合作对象。该园拥有如下优势:
(1) 公司规范, 条件优越。湖南湘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1 年筹建, 2012 年6 月正式注册成立。该公司农业产业园位于宁乡县大成桥镇永盛村, 此地阳光充足, 降水丰沛, 土质肥沃, 气候宜人, 无工业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公司拥有“绿色土壤”认证以及生态农业产品认证。园区当时占地约17.3 万平方米, 近期规划用地约175.3 万平方米, 地处宁乡城镇发展带上, 距宁乡县城16 千米, S209 省道直通园区, 交通便利, 位置优越。
(2) 规划合理, 项目齐全。湖南湘都生态农业产业园是以绿色、养生为主题, 按景观化、园林化标准建设成的生态、高端、信息化的新概念农业园区。交通、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到位, 蔬菜基地、大棚、采摘场、渔场、猪场、鸡场、运动场、远程监控等核心建设已经竣工, 接待中心建设、配送中心建设、拓展训练区建设和民居统一改建即将完成。园区建设经营项目包括蔬菜种植、动物养殖、产品加工、休闲养生、运动健身、户外拓展、农家宾馆、会议培训、中小学生课外实践等, 适合作为我校食材供应基地。
(3) 管理严格, 享有盛名。该公司经营规范, 经营规模大, 组织化程度高, 各环节监管到位, 管理严格。基地蔬菜类食材用有机肥生产, 严格控制化肥、农药, 肉食类食材不用任何饲料添加剂, 生产、加工、保管、运输、销售等环节公开透明, 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全天候实时监督。公司拥有一家形象直销店, 产品可以直销北京, 并在北京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公司诚实守信, 坚守道德底线, 媒体曾经对其多次报道, 在社会上享有盛誉。
三、坦诚交流, 安全第一, 确定基地合作原则
我校需要规范、安全、固定的食材生产和供应基地, 但不能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建设基地, 也不可能高价采购食材。湖南湘都生态农业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 但需要做大做强、全面开发, 谋求最大综合效益, 需要通过消费者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 有了固定的大型消费市场, 还可以降低经营风险。这些现实需要促使双方坐在一起, 坦诚交流, 真心合作, 确定了合作的基本原则:
(1) 湘都生态农业产业园必须绝对保证食材绿色环保, 确保食品安全是合作的基础。
(2) 湘都生态农业产业园负责基地的建设、管理、维护、宣传以及资金投入, 学校享有知情权。
(3) 湘都生态农业产业园负责安装远程网络即时监控系统, 在我校后勤服务中心以及师生食堂安装6 个大型显示屏, 确保学校管理人员和师生可以全程监督基地的生产、加工、保管、运输等情形。
(4) 湘都生态农业产业园免费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在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观摩、研究、拓展等活动。
(5) 学校按照批发市场通用食材即时批发价格, 大宗进货时优先收购基地生产的同类合格食材, 包括蔬菜、瓜果、猪肉、牛肉、鸡肉、鸡蛋、鱼等产品。
四、强强联合, 互利互惠, 食材基地结硕果
湘都生态农业产业园签订我校食材供应基地协议以后, 销售额有了保障, 社会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 公司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2014 年, 为落实湖南省政府“湘品出湘”的千亿工程, 该公司合资创办湖南名优产品公司, 在宁乡经济开发区创建物流营运中心, 联合长沙地区180 个蔬菜基地与生产加工企业, 牵手京津地区2000 余家采购、分销商以及京城各大小湘菜馆, 并购北京湘润多商贸公司, 创建了一个包括网站、微信、淘宝天猫商城等现代手段的线上、线下联动的商务平台, 构建了湖南农产品进京的“绿色捷径”。
我校建立食材供应基地后, 从真正意义上、从源头上把好了食品安全关, 健全了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让师生们吃得踏实、吃得放心, 完全筑牢了学校食品安全的“防火墙”。我校食品安全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全体师生和广大家长的高度肯定:2013 年, 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食药卫监局联合在全省教育系统评选三十家优秀食堂, 我校光荣获得“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食堂”称号;2014 年10 月, 长沙市卫生局在网上红榜公布全市20 家“诚信餐饮服务单位”, 我校榜上有名;2014 年和2015年, 我校连续被长沙市卫生监督所评为“2014 年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同时, 食材基地也成为了学校学农实践活动基地, 学校可以在此开设部分课程。
3.中学学校发展工作计划 篇三
然而,不熟悉的人又怎能想象,就在两年多前,可园中学的前身莞城三中还只是一个在当地饱受诟病的三流学校,甚至有家长因小孩电脑派位到该校就读而在派位现场昏倒。
今昔对比,变化惊人。那么,可园中学何以在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里产生如此巨大的飞跃?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力打造人本学校。”可园中学校长李阶华如是说。
建设美丽校园
科学的教育,需要良好的氛围。
可园中学的校园,宁静中蕴有活力,雅致处透着深刻。漫步其中,风景处处,赏心悦目。
平坦宽阔的校门广场,干净清爽;碧树夹道的校园小路,清幽静谧。操场上学生矫健的奔跑,教室里不时传来琅琅书声,艺术楼中回荡着悠扬琴音……抬头仰望,行政楼浅黄色的墙面上刻有九个一米见方的黑色楷体大字——“立好志,读好书,做好人”,语句不加修饰,朴实无华,却意蕴深远。
图书馆前有修竹长柳掩映,圆沙亭有芳草鲜花环绕,校道上有桂花繁茂如云,操场边有绿树秀而繁阴……可园中学,宛如一座被大自然之手精心呵护的花园。
坚信“做教育就是做文化”的可中人,不仅仅满足于把自己的精神家园装扮成“诗意的栖居地”,让校园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枝,更努力追求“让校园的每一处墙壁都会说话”,在不经意中散发出儒雅的气息。教学楼一楼的通道筑有两面儒学文化墙,分别雕有孔子和老子的半身像,并刻有他们的生平简介、成就和经典言论,时时让可中人沐浴先贤的精神之光。而建在两像之间的拱门的左右侧还分别题有教育家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名言,匠心独具,意味深长。
文化,是可园中学优雅的名片。可园中学精心打造着这张名片,由外而内。
建设深层次的师生精神文化也是可中人在文化建设上的一个着力点,努力让读书成为师生生活的重要内容,让校园充满书院味,师生洋溢书生味、书卷味,由此影响师生的思维方式,改进师生的行为方式,把师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引向更加健康、文明的状态。现在,每年举办的读书节,成为了可中人进行精神盛宴的会餐的重要节日。
以文化怡人育人,可园中学在丰富以人为本的意蕴。
打造魅力师资
科学的教育,需要智慧的教师。
可园中学的前身是东莞市莞城第三中学。曾经的三中,留在许多老东莞人的记忆中的是一个备受鄙薄的形象,它让老三中人心里总有一股难以诉尽的辛酸和委屈。一个人愈被遗忘,证明自己的欲望愈加强烈。迁校易名后的可园中学,极其重视和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致力于建设一支以“读书——教学——科研”作为职业发展方向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受益颇丰。
一方面利用教学班从30个增至60个的契机,在有多位老教师退休,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之际,高标准从全国各地引进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突出的中青年老师,同时从重点师范院校精选了一批专业素养好、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优化了教师队伍的力量。
另一方面,加强专家引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学校先后邀请了钱理群、钱梦龙、陈钟樑等全国知名学者、特级教师到学校作学术报告和进行示范教学。2008年,又特聘陈钟樑老师为学校的语文教学顾问,定期到学校指导语文教学工作。这种种努力,使教师的教育视野得到了拓展,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其中,尤以语文科组的发展最为迅速,成为学校的优秀科组,一批中青年教师也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市、校骨干教师。
此外,学校还出资选送教师到高校进修学习,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组织300多人次赴国内外观摩学习,开阔了教师的专业视野。
学校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划与培训中注重立足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全校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并且有相当部分是新招聘来的情况,学校专门组织了粤语培训班,为外来教师学习当地语言、了解、融入当地文化创造了条件和平台,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情感认同,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引进——提高——凝聚”,这一系列打造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举措,促使一批年轻的教师迅速地成长为教学新星、管理能手。如高绮霞老师,她参加工作仅四年多,就已代表学校参加“东莞市青年物理教师教学优质课大赛”,技压群芳,勇夺第一,2008年她又代表东莞市参加全省物理新课标巡讲团进行示范教学。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人生发展不遗余力地提供条件和平台,可园中学在一个更广泛的角度上诠释了以人为本的内涵。
生成活力课堂
科学的教育,课堂不再乏味。
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两年来,可园中学的教学工作坚持以“培养人,改变人,发展人”为指导思想,以“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发展”为目标,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教学为主导,建立年级管理模式,保障教学管理规范有效;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形成稳定的集体备课模式,实施有效教学;以竞赛活动为载体,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以激励为原则,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热情。
科学有效的管理带动了教研教学的长足进步,可园中学在东莞市实施均衡招生后的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便实现了教风、学风和校风的良好转变。而这种转变,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在可园中学的课堂。
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少老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我从电视台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引起轰动效应中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参加进来。课前先各自准备资料,可以上网,也可以查阅书籍,把论点论据记录下来。上课时,正方和反方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在初一的教学里,我组织的课堂讨论题目是:“武则天的功与过”,正方的观点是“武则天功大于过”,反方的观点是“武则天过大于功”。在初二教学中,我设计的题目是:“圆明园作为‘万园之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掉。今天,是否应该重修圆明园?”正方的观点是“应该要重修圆明园”,反方的观点是“不应该重修圆明园”。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性,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意犹未尽。
这是可园中学一位历史教师对自己课堂导入的记述。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学生能不喜欢吗?而这样的课堂和教学,在今日的可园,已成常态。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努力追求知识、情感、智慧相互交融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最大的受惠者,这不正是可园中学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又一个体现吗?
开展有效德育
科学的教育,其实就是对孩子最真诚的爱。
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角落,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用心去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评选“每周一星”,在班级、学校宣传栏加以褒奖,促使更多的学生成为道德上的典范;挑选积极分子,在每周的“国旗下讲话”中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真善美有更深的思考……
春风化雨般的教育让爱与善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灵里扎下了深根。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生们纷纷倾囊相助,并动员家人加入捐献的队伍,他们懂得了人间应有大爱;2008年中考结束的那一天,学生们手捧鲜花涌向他们的老师,他们明白了师恩之重;越来越多的家长欣喜地告诉教师,他们的孩子回到家里懂得给长辈们捧一杯茶,装一碗饭,帮着洗菜做饭了,孩子们懂得了爱在得到的同时更该付出……
人的教育需要技巧与艺术,但更多的是基于人性,靠思想影响思想,以情感润泽情感,用智慧开启智慧。可园中学教育的成功正证明着这一点。
4.中学学校发展工作计划 篇四
和谐发展
开化县第二初级中学健康促进学校(银牌)创建工作汇报
开化县第二中学前身是城东中学,创建于1969年9月,1986年7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撤销城东中学,改建开化县第二中学。全校占地面积为近5万多平方米,46个教学班,2256名学生,在编教师155人,其中高级教师47人,中级教师70人;全校获省“春蚕奖”、市县“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县级以上荣誉称号者40余人。雄厚的师资力量,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开化二中焕发出盎然的生机。
回眸近四十年的办学历程,开化二中走过拓荒的难忘岁月,亲历了耕耘的艰辛之路,迎来了欣慰的累累硕果。学校站在提高全体师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高度,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文件精神,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使我校的健康促进工作不断走向成熟。当前,全校师生斗志昂扬,奋发向上,坚定“营建和谐教育生态,成就师生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奉行“崇德、勤学、笃行、奋进”校训,追求“环境优美、师资雄厚、管理科学、质量上乘”的办学目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校被评为获得许多荣誉: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基地、浙江省首批文明学校、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首批体育特色学校、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铜牌奖、浙江省级治安安全示范单位、浙江省家长示范学校、衢州市首批名校、衢州市首批美丽校园、衢州市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优秀生源基地学校并获校长实名推荐资质、衢州市无烟单位、开化县首批中小学教师实践基地等。学校已成为钱江源头一张金质的教育名片。
2007年,我校通过“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铜牌”验收,为了进一步促进师生健康发展,提升办学品位,丰富学校教育内涵,在2014年全面启动健康促进学校银牌学校的创建工作,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增强意识 明确目标
自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以来,领导小组同志一致认为:要搞好创建工作,首先必须加强学习,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意义、作用以及目标任
作息时间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7小时,规定所有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学生的活动时间及空间。我校在大课间跑操活动和课外活动课的安排上,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有检查、有反馈,确保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高了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为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我校教务处每周对各班级作业情况进行统计,并接受社会监督。
4.落实禁烟制度
学校制定《禁烟控烟工作制度》,确保校园无烟。在醒目位置张贴禁烟的标志,各会议室、实验室、阅览室等,不设烟具。向家长发出倡议——控烟从家长做起,给孩子一个无烟的健康环境。通过宣传教育,学校禁烟工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达到了学生中无人吸烟、教职工吸烟的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的禁烟目标。家长们也积极配合,做到进入校园后不吸烟。利用寒暑假,发动学生把控烟的宣传资料带回家中,向吸烟的家庭成员及亲戚宣传吸烟的危害,并劝说亲友戒烟。学校于2014年度被评为衢州市无烟单位。
5.健全应急机制
为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预案,包括《防食品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
三、学科渗透 以养促教
1.加强学科渗透。教务处规定: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必须渗透健康教育,在各科教案中必须有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如果没有进行健康教育渗透,一律不得评为优秀教案。检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教师在本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能有意识地进行健康教育。老师们还主动结合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健康知识素材,开展教学,使健康教育丰富多彩,深入人心。
学生课桌全部更新为木制单人课桌,分两种规格。教室共配备有40瓦荧光灯三组,每组三盏,灯管垂直于黑板安装并配有灯罩,灯具距离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9米。照度达到标准且分布均匀。玻地比达到1:3.4。
(5)学校有一个250米田径场,5个篮球场,2个气排球场,1个乒乓球场,1个灯光球场和一座风雨操场,场地能够满足学生体育课、大课间活动及活动课需要。
2.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1)食堂各项操作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具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都具有有效的健康证;卫生管理制度、警示语上墙张贴;严格把好质量关,加强对食堂卫生的检查,食品留样时间达72小时,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午餐统一配供,营养均衡,让学生享受美味可口的食物的同时,全面兼顾和提升学生的营养和生活品质。学校食堂被评为A级食堂。自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以来,学校未发生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2)在教育教学区、运动场、教学设施、办公场所、楼梯等处增加了警示标志或温馨提示,防患于未然;在细节上更关注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此外保卫科及总务部门每日排查学校的设施设备,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的学习运动能够安全、健康。
(3)重视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一是加强了对门卫的管理和落实,规范校门口出入制度,特别对校外人员来防加强重点登记;二是加强学生放学时间的护导,主要由值周行政、值周教师和保安人员进行放学秩序维持,确保学生安全;三是安排保安巡视周边安全,排除隐患。此外,学校还积极争取派出所、特警队的支持,保障师生出入的安全和校园的安全。针对学生早晚上下学门口路段交通拥挤、车流辆多的情况,在校门口划分交通线,确保师生安全有序通行。
3.创设优美的人文环境。
②标语牌、提示语,指导学生举止文明,爱护环境。橱窗、画廊、黑板报,既能丰富知识,又能陶冶情操。
五、倡导文明 和谐发展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建设,要求教师爱生如子,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校每学期与教师签定《师德责任书》和《安全责任书》,并组织学习《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家教和收受礼品礼金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学校一直把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作为教师职业的“高压线”,对外公布了举报电话,让学生参与监督、举报。对家长及学生反映的教师违规违纪现象,一经查实,严肃处理,以儆效尤。几年来,我校没有出现一起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由于师生关系良好,学生都愿意把老师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同学之间没有欺侮事件发生,更没有发生一起打架斗殴事件。
2.加大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
(1)学习上: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活动,建设三导五学生态幸福课堂,采用兵教兵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养成乐学、善学、勤学的良好习惯。
(2)经济上:开展了“微心愿”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小小的愿望”。学校向学生免费赠送学习用品,开展“爱心一日捐”、让他们享受营养餐等。同时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联合,多渠道筹集帮困资金,为贫困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其他:学校和老师给予困难学生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其他学生一样沐浴着健康教育的阳光。
3.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
学校提供给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人人都是主人翁”,培养了他们自立、自理、自信、自强的品质。
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内部环境布置温馨。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我校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计划地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训练心理健康自我调节技能。
(2)通过专题讲座、橱窗板报、校园广播室、国旗下讲话、心理测试等多样的教育形式对全体教师、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教活动,班级利用班队会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聘请心理专家为教师做讲座。
(3)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心晴室每天向学生开放,接受学生咨询。各班教小组老师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疏导。
(4)我校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是不够自信,不愿意或很少与他人交流。我们的措施是,在教学上采用五学中的“展学”、“品学”环节,周一的晨会主持和国旗下讲话都由学生承担,以此锻炼胆识,培养良好的心态和交流能力。
二是考前焦虑、烦恼。在各年级尤其是毕业班分别召开《从从容容考试去》《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等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自我调节情绪。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矫治和减轻了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4.红十字工作。(1)教师救护技能培训
针对学校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组织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的急救培训。
(2)学生救护技能培训平安自护
经常邀请县红十字会的专家向同学们讲解了防溺水、防触电、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突发事件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等项目实际操作,同时为师生们普及了“人
乐趣,体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方法,学会尊重与理解,逐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近年来,我校章川冰岛同学获国际绘画大奖、方佳艺同学获第六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李祯懿同学获全国中小学生书画比赛金奖、6.健康知识传授。
(1)利用各种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纪念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利用3月3日爱耳日,5月20日营养日,5月31日无烟日,9月20日爱牙日,12月1日艾滋病日,组织学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同学们表达了“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珍惜生命,让我们远离香烟的毒害”,“在无烟的清新环境中健康成长”的心声。此外还开展10月15日全球洗手日活动,开展血吸虫病防治讲座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传染病、青春期、艾滋病等知识讲座。
(2)多渠道提供学生更多获得健康知识的机会。利用橱窗张贴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方面的宣传资料、图片。通过小报评比、黑板报评比等,丰富了学生的卫生健康知识,提高了学生自我保健能力。组织学生观看《食品安全在行动》《饮料揭秘》健康宣传片,3月24日结核宣传日向学生免费发放宣传单。开展“艾滋病知识问卷”、“禁毒知识问卷” 测试等活动。
七、落实执行 提高技能
1.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学校按1课时/2周的标准,将健康教育排入课表,配备专职健康教育教师,做到有课程、有教材、有教案、有教师、有考查,努力提高每周健康教育的效益。每学期末进行考查,考查成绩统一汇总到教务处。
2.学校制定了各类校园安全紧急预案,每学期开展消防、逃生等演练,让师生掌握一定的自救技能,提高安全意识。
3.为确保学生的安全,定期请消防、公安等部门作专题讲座。聘请城关派出所副所长陈辉为我校法制副校长,民警陈生福为法制辅导员,定期为学生做法制报告。
13.铜、银奖期间有关行为的变化:铜奖时,健康行为形成率为 78%,银奖时,健康行为形成率为 90%。
4.学生近视新发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视力不良学生患病率降低了 5个百分点。
5.控烟宣传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吸烟的危害性的认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无新增加吸烟教师,吸烟教师比例逐年下降。
6.我校学生因病缺课人均课时低于0.3的标准。自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以来,学校未发生传染病爆发疫情。未发生一例学生和教职工重大伤残或死亡等意外事故。
5.xx中学校近期发展规划 篇五
(2007—2010)
xx中学是经省教育厅批准新近成立的一所6轨制完全中学。2003年动工兴建,2006年秋季实行高中起始年级招生。学校首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明确确立了“创一流育人质量,建三晋示范学校”的奋斗目标。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奋进,勇于拼搏,与时俱进,争创一流,有力地推动着学校的健康、文明发展。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对优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我校将沿着“升(学)就(业)并重,造福社会”的发展思路,努力把学校办成既是高等院校合格新生的培养基地,又是xx集团人才的培训基地。为此特制定《xx中学校近期发展规划(2007—2010)》。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模范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教育就是服务的办学理念,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培育更多的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二、组织机构
为使学校近期发展规划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落实,为下一步制定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奠定基础,xx中学成立创建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组织机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近期发展规划的组织协调及日常工作。
办公室主任:xxx(兼)
成员:xxx
三、时间要求1、2008年12月,进入市级示范高中行列。
2、2010年12月,努力进入省级示范高中行列。
四、办学理念
依法治校 科学管理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依法治校”,就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通过依法规范办学思想、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依法规范学校管理,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现代化管理体制。
“科学管理”,就是要确立现代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想,建立有序、高效的管理系统,确保学校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作为办学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是否有利于师生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作为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准则。
“和谐发展”,就是要强调学校管理、教学设施、后勤服务相互配套;五育并重,师生互动,全面协调;最终达到学校、社会、家庭、学生、教师、家长的和谐统一,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五、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创一流育人质量,建xx示范学校
创一流育人质量,就是要倡导教育民主。学校从一开始就大力改变传统机械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生动地发展,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使其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具有创新精神;要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丰富学生的闲暇生活,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使个性获得自由发展,创造力得到良好培养,坚决改革“应试教育”模式下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上、教室里、题海中的不良现象;要培养创造型教师。学校要不断创设环境、创造条件,力争使所有教师具有豁达自信、志向高远、锲而不舍、超越自我的人格力量,具有尊重学生人格,实行教学民主,发展学生个性的先进教育观念,具有思维敏捷而富于想象,充满理性而富于激情,既严谨执著又幽默灵活的教学艺术。
建xx示范学校,就是从一开始,学校就高标准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设施配备,高质量打造,高效益回报。学校要在2007年底完成各类设施配套装备,加强各科室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加强教学管理和行政决策,营造文化氛围,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2008年稳步进入市级示范高中行列,2010年跻身省级示范高中学校行列,在全省有较高的声誉,把常平中学办成现代化的、高质量的、有特色的实验性、示范性学校。
具体目标
1、行政管理优质高效。优化党政管理职能系统,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行政管理网络,对学校工作进行卓有成效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协调,营造团结奋进、分工负责、相互合作、凝聚力强和有感召力的战斗集体。严格干部任用标准和程序,努力建设一支人员精悍、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懂教育、善管理、务实型、创新型开展工作的干部管理队伍。
2、学校管理科学有效。班子成员能分工负责,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校园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方面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注重实效,讲求科学。进一步完善和形成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统一的科学机制。
3、德育工作注重实效。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努力构建“学校—班级—家庭—企业”立体德育网络结构;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拓展学生自主发展空间;以不同形式把德育渗透到课堂及校园环境各个角落;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注重学生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身心素质、诚信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竞争、学会生存,能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德育考核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4、师资建设高标准优化。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严把新教师入口关,努力建设一支能适应培育优质人才需要的、水平高、能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一专多能、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既要引进优秀教师加盟学校,也要为促进一批本土名优教师奋斗。专任教师在全部达大学本科学历的基础上,到2008年,30%的教师达到硕士研究生学历。
5、学生培养德智育并重。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使其志向远大、兴趣广泛、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能力多样、特长明显、人格健全、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无论在尖端技术领域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都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6、规模轨制适度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学校扩轨与提高质量之间的矛盾,三年内高中规模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实行小班化教学,轨制保持6轨18个班。之后,根据各方需求和发展状况,逐步剥离初中,实行单办高中,构建全市一流的优质高中学校。
7、硬件建设高规格设计。现在学校的硬件设置已完全能适应高中教育的需求。今后三年,要争取多方筹措资金,完成多功能厅、艺体馆和教工Ⅱ号住宅楼工程建设。加大力度,努力构建绿色环保、数字化校园,铺设校本培训基地及现代信息化“高速公路”。实现“文化品位先进、教学设施一流、校园景观优美”的办学目标。
8、校园文化建设高品位。认真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突出本校特色,在物质、制度、精神及行为等层面上,建设人本民主的制度文化、体制全新的课程文化、严谨务实的教师文化和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通过全面、系统、高品位、高标准地构建现代学校的校园文化,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
9、资源整合稳步推进。通过高、初中分离,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理顺教育管理体制,重组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规模效益,放大其育人功能。在“用足用好现有资源”与不断“开发运用新资源”的协调发展中,全面关心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0、依法治校日益彰显。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进一步搞好“十一·五”期间的学法、普法教育,师生违法犯罪率控制在“零”。
11、体艺文卫协调发展。积极开展有利于增强师生身体素质的体育运动,鼓励师生参加各类体育项目竞赛活动;组织师生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丰富师生业余生活,提高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继续推进文明卫生校园、班级、宿舍等创建活动,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六、保障措施
(一)学校管理工作多元化
1、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的民主管理作用。重大决策经专家论证,教代会审议,上级批示,做到教工、家长、学生知情。坚持依法治校,重视制度创新。完善“决策—执行—反馈—监督—评价”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根据公平、竞争、科学、可操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实施方案、考核条例和细则,督查评估教师教学的全过程。
2、创新用人制度。学校将积极稳定地实行合理流动的用人制度,不断建立完善、推行择优聘用、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机制,采用低聘、缓聘、解聘和分流转岗、待岗的办法,盘活教师资源,营造竞争机制,既增强在职教职工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又增强新教师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
3、实行“一二五”目标管理体制。即“一先”:思想领先;“二参”:教师参与决策、学生参与管理;“五优化”即优化年级、优化班级、优化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研组、优化教辅人员。在学校发展进程中,不断对该体制充实完善。
4、强化考核、分配机制。调整和完善《教职工考核奖励细则》和《教师功能评价系统》,在考核评估方案的基础上,对教师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量化分等、绩效挂钩,分配实行结构工资制,建立重绩效、重贡献的分配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5、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校务公开,增强校务管理透明度和民主性,建好校务公开帐,设立校务公开栏;完善教代会制度,学校重大事项须公开广泛征询意见,再由校委会讨论决策,并经教代会审议通过然后实施。
6、完善校内外监督机制。成立由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各界代表参与的各类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师、教师评领导、社会评学校”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全方位推动学校管理工作“上规范、创特色、争一流”。
(二)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化
1、进一步启动好“培养青年教师工作计划”。学校领导实行包班包组包学科,坚持定期听评课或“推门听课制度”,对学校新近聘请及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搞好“传、帮、带”结对子工作,每周总结一次师带徒活动情况。大力培养县、市、省三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培植各科“教学能手”。发挥外聘教师的效应,走“专家型”带徒帮教新路,主动指导带动新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2、开展教学大练兵。每学年举办3—4次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要求名师和高级教师上精品课,中级教师和教研组长上示范课,获奖教师上观摩课,青年教师上竞教课,教坛新秀上公开课,新分教师上汇报课。组织教学竞赛和新分教师专业知识考试。教研组工作重点转移到培养青年教师上来。
3、逐步落实“六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每学年设计一个优秀教案,讲好一节公开课,制作一个优质课件,接受一次业务水平测试,搞好一次社会调研,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4、严格执行考评机制。不断充实完善《学校教师考核量化标准实施细则》,通过教师自评,学生、家长、社区参评,校委会总评的程序,进行考核评价。公开、公正、公平地任用和分流教师。
5、继续抓好“安居乐教”工程建设。对教师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和津贴水平,改善办公、住房、生活、娱乐条件,为教师创造性地劳动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教师“无后顾之忧,有用武之地。”
6、拓宽开放办学之路。注重加强与省、市各校的联系合作,邀请各校名师传宝送经,鼓励教师离岗培训、在职进修,创造条件积极让教师到先进校学习参观,参加省、市、县和外地组织的各类教学研讨会、观摩课等,大面积提高教师不断适应教改的需求。
(三)德育工作网络化
1、进一步抓好德育工作的“三创三全”运行机制,即“创新德育管理机制,创设德育氛围,创新德育评价办法,全员、全程、全方位”。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通过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多样化,尤其抓好每周一下午主题班会,把“四文明”创建活动落在实处。
2、德育工作在继续贯彻“一条主线”(常中“崇尚卓越、追求一流”精神)、“两支队伍”(校内德育队伍和校外兼职辅导队伍)、“三个结合”(与学科教学结合、教科研结合、活动课程结合)、“八项教育”(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为准则进行八项教育:民族精神的培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德育科研,探究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
3、强化班主任培训、评估、考核制度,将班级各项行为规范评比与班主任考核挂钩。建立班主任各种考核机制和学生干部培养机制。通过日记、周结、月考核和期末评定制度,评选和奖励“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班团干部”和“文明班组”、“三好学生”,逐渐形成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4、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建立各种类型教育基地。如精神资源型——省级德育教育基地“保卫战遗址”“抗大分校遗址”;实践考察型——xx集团公司;社会服务型——光荣院;劳动锻炼型——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和环保、劳动、心理健康等教育。
5、重视人文教育,营造多彩的校园文化,让墙壁空间说话,使花草树木育人,通过各种名人字画、名言警句,各种标语、警示牌,创设浓郁的人文环境和育人氛围,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6、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编织“家庭教育互联网”;经常开展法制纪律教育,把违法犯罪率控制在零。
(四)教学科研工作经常化
1、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试验。进一步发挥试教领导组的带领作用,发挥试教学科组的带动作用,试教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一轮实验当中。
2、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备课组的研究,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教学互动,增强教学中的民主氛围。外语尝试“张思中外语教学法”,高语组尝试“低起点、高层次、高要求”素质教育模式,并尝试作文教学改革意见;进一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向45分钟课堂教学要效益。
3、根据教学计划,开足开全开好每一门课。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正确把握教材结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4、合理地安排好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进一步开放信息技术课。从实际出发安排好综合实践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研究性课程;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推动此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5、强化教研组工作。一是增强竞争机制,每学期分别评选2—3个优秀教研组、优秀教研积极分子;二是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教研组工作及时通报,加强督导;三是稳定教研活动形式,每周三下午进行教学研究。四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教研组长及任课教师会议。
6、加大教改教研工作力度。每学年收集整理教师的教学教育论文一次,并编印成册,相互传阅;积极向省、市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推荐教师的优秀论文和课件;组织学校刊物选登教师的教学论文;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省、市各级教研课题,学校给予相应人员经费支持。
(五)硬件设施配备现代化
1、更新改造及配备。2007年,学校办公楼安装一套教学监控设备,实行教学全程监督;宿舍楼改造内部设施条件;图书馆引进电子阅览系统,配备一定数量的电子书目,藏书总量及生均册数达到省定标准,并逐年有所增加。
2、主要建筑设施。2008年,学校各处室办更新配置电脑设备,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建设校园网,实现“校校通”、互联网。建设学校内部电视演播系统,组建学校电视台及相关设备,培养学生采、编、演等能力。建设教工Ⅱ号住宅楼5层2400m2,解决24名教师的住房困难。力争在2008年新建一座1500m2的多功能艺体馆。在现有基础上为每位教师更新、配备笔记本电脑,建成全市一流的教学资源库。
3、校园美化绿化。2007年新增2个校园绿色流动景观;建造1处校园自动喷泉;新建艺术雕塑2尊。进一步形成美化、绿化、香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校园环境。
6.中学学校工作计划 篇六
(二)教师队伍建设
1 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要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关于印发〈严禁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违规办班补课的暂行规定(试行)〉的通知》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制止教师乱办班、乱补课、乱发资料等行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诋毁和损害学生的自尊心。
2 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实施以考促学,提高实效性,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 加强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培养,使其快速成长,进而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4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依法聘任制度,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力度,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 制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发放办法,进一步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
八 工会工作
1 继续完善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建设。学期内将出台新的控辍方案并调整教师绩效奖励制度。
2 领导和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学会运用教育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完成各种法制学习任务。
3 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开展讲座,开好法制课,以增强师生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4 完善师生申诉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教代会每年召开一次,努力实现教育的公平正义,更好地发挥教师献言献策的主人翁作用。
5 加大法制宣传工作力度,深入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保证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地位,每学期安排法制教育课6-8课时,做到课程、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吉林省义务教育条例》、《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吉林省义务教育条例〉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法制文化氛围,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其自护自救能力,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
6 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防止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稳定。
7 关爱教师健康,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九、后勤工作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健全各项规定制度,有配套的安全设施和应急预案。
2 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疏散演练,经常性做到安全的自查,做到“五勤”,即勤讲安全,勤想纰漏,勤举事例,勤查重点,勤除隐患。
3 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特别是学校食堂和食杂店的食品安全,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用电用火交通的安全教育。
4 做好各项安全记录,要及时,内容要详实。
5 按照教育局《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6 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加强应急组织、队伍、平台和能力建设,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认真排查和整改薄弱环节。
7 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实行收支两条线,合理调整财务支出结构,完善财务管理措施,规范财务开支的范围,切实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8 完善教育经费预算制度,合理安排教育经费,科学配置各类教育资源,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9 做好服务性工作,增加勤工俭学收入。
10 做好校园的美化、绿化工作。
2017初中学校工作计划篇三
一、思想
新的学期将“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以办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素质教育。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追求优质教育均衡化、质效管理科学化、学校发展化。中心中学“工作,狠抓教育教学”会议精神,狠抓常规管理,教学质量,学稳定和安全,教育环境,夯实学校发展的基础,办好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的思路
1、以德育为首位,思想政治工作,“三风”建设,学校稳定。
2、抓紧抓好安全工作,、安全工作责任制,防止安全事故的。
3、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以初三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明年中考再创辉煌。
4、规范和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精、细、实”管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发展。
5、依法治校,以德治教,依《章程》办学,推行校务公开,政务公开,民主管理,教代会、工会的工作。
6、办学条件,搞好学生宿舍、浴室的改建和维修。
三、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和措施
1、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①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师生的政治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规范》,教职工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②搞好普法学习,依法执教、依法治校、师生学法守法。
③规范德育工作,家庭、学校、社会三的德育网络,学生的养成教育,把开学周规范周,个月规范月,使规范教育纵贯整个学期。
④爱党、爱国、爱校活动,扣住主题班会,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作用。
2、实施素质教育
①市《关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规定》,强化“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的意识,“素质教育进课堂”,每教师都要自觉实施素质教育。
②对新教材、新课程标准学习和,改革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的新路子,人人做课件,网上优秀教育资源的作用,用科学的方法教学。
③对学生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卫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上好劳动技术课。
④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图书馆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作用。
3、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①强化坐班制度的管理,会议纪律,文明办公室评比工作,文明执教。
②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教案周检查”、“教学检查”、“行政干部值导”、“教师教学情况调查”、“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听课登记”、“作业批阅检查”、“教学设备使用登记”等措施,将检查、登记的结果与考核、评优、评聘挂钩。
③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要有的教研课题,并经常教研活动。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④体育活动,组织学生体育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兴趣活动,是音、体、美活动,和培养特长学生,学生素质。
⑤炼好教师的“内功”,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培训、进修,支持教师参加高层次的学历学习和参加专业的学习,参加计算机高级测试和普通话测试,举办电教仪器设备操作、计算机教学课件制作培训。
4、后勤工作,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①抓好后勤管理,把“为教育服务”位。
②优质服务竞赛,后勤人员的学习,改进作风,育人意识。节约用水、用电,节约开支,争创节约型校园。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开学工作,迎接开学工作检查。
2、动员流生、学额、固生工作
3、开学典礼,布置本学期工作,对学生安全、法制等一系列教育,布置110警务室。
4、学习市局文件,校内结构工资制。
5、制定计划,听课评课安排,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集体备课工作。
6、师徒结对工作,对新教师性听课,并互相听课。
7、各科兴趣,教学常规检查。
8、庆祝教师节和迎国庆系列活动。
十月份
1、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活动。
2、爱国主义教育,发展一批新团员。
3、广播操比赛。
4、新教师上汇报课,请教研室专家来校评点。
5、学生字画比赛。
6、期中考试工作。
7、对后勤伙食民主测评。
8、初一新课程标准课型展示。
9、教学六检查。
十一月份
1、组织期中考试。
2、期中考试情况分析。
3、家长座谈会,师、生座谈会,征求对学校教育教学4、工作的意见。
5、组织安全、法制讲座
6、组织校运动会。
7、读好书征文活动。
8、各学科技能竞赛。
十二月份
1、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2、各教研组教研活动,评选优秀课。
3、校级骨干教师评比。
4、主题班会评比活动。
5、读好书征文活动。
6、迎元旦系列活动。
7、年终考核、评先工作。
8、教学六检查评比。
9、各班结束课务,制定好期末复习计划。
元月份
1、代办费结算,财务审计,校产校具清理。
2、各、教师写好工作总结。
3、期末复习和考试工作。
4、检查实验室,微机房,图书室工作。
5、布置寒假工作,安全法制教育。
7.中学学校发展工作计划 篇七
一、办学方向明确
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和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出发,努力构建家长学校的新模式,创办一流的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播新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高素质的家长队伍,加强家庭—社会—学校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担当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使学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同时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二、改善办学条件、健全组织机构、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为满足家长学校办学需要,我校配备了专用教室及活动场地,并在家长学校教室及活动室配备了电视机、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满足了教学需求。有适量的图书资料、教学参考资料,并不断更新、充实、编制目录、配备专用书橱,保证了家长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
学校成立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由学校校长王坚兼家长学校校长,选定学校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为校务委员会成员。家长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聘用教师,监督合理使用经费,研究解决办学和教学中的重大问题。
制定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红旗中学家长委员会职责”、“家长学校管理办法”、“家长学校授课制度”、“考勤制度”、“家访制度”、“家长培训制度”,等等。
做到三定三有五到位。三定是指定领导、定教员、定规划;三有指:有计划总结,做到年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二有备课,召开学生会要备课,召开教师培训会要备课,召开家长会也要备课,备课内容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三有评比,每年我们都评选出“优秀教员”与“家长好学员”,并给予通报表彰。五到位指:思想认识到位,人员培训到位,制度建设到位,管理督查到位,考核评比到位。
三、科学设置课程
树立育人育德的家庭教育新理念。以“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为目标,以增强家长学校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努力优化家长学校课程设置。
我校的课程分为基础知识(必修部分)和专题研修(选修部分)。其中基础知识部分包括:做一个合格的好家长;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中学生个性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和教育;中学生生理、心理卫生与健康;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家庭辅导;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培养;独生子女的个性心理特点与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制教育课程。专题研修部分包括:学困生的成因与教育;独立生活和交往能力的培养;特殊才能与创造力的培养;家庭文化与美育等。
基础知识课程旨在培养家长的义务感和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树立教育子女的法制观,帮助家长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孩子在初中不同阶段的变化,初步掌握家教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专题研修课程以素质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关键期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中外经典教育理论为依托,融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最新研究成果,旨在帮助家长学会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实际的个性化家教模式,掌握比较系统的家教知识和技能,通过科学细腻处理家教中的特殊、典型问题,进一步增强家教的针对性和效果,促进孩子个性化发展。
通过跟踪调查发现,多数家长在学习基础课程后,逐步学会了反思和借鉴,逐渐改变了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亲子关系改善明显。
针对设置的课程,使用正规教材,主要教材为全国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家庭教育》。学校还多次投资购买家长学校教材,并动员家长订阅《家教周报》。家长学校教材,做到学生家长、校务委员会及班主任人手一册。此外,我校还组织人员编写了校本教材作为补充教材。校本教材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新生家长篇、转折期家长篇、毕业班家长篇和综合篇。每一个部分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进行了家庭教育的指导。这本书没有教条的理论,而是理论和实例的结合。教材使用三年来,在调查问卷的数据中,80%的家长们认为实效性强,学生行为习惯趋向良好。根据政教处的统计,2012年全勤学生人数比例为49.5%,2015年上升到了67%。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挖掘师源。
(1)以本校在职教师为中坚力量。
(2)以优秀学生为后备力量。
(3)以成功家长和校友为坚强臂膀。
(4)以老干部、退休老教师为师之高参。
2.培训师资。
(1)内部培训。家长学校全体教师受聘上岗后,我们采取了“培、查、测”的做法。“培”即每学期至少请专家来校培训教师两次;“查”即查上课、查作业、查教案、查论文;“测”则是每学期一次的家教知识的试卷测评和家长学员对教师的印象测评,八十分以上方为合格教师。广大教师通过理论和思想“装修”,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家长们把上课当作精神享受,参学率大大提高。
(2)外出学习。为了办好家长学校,我们每年都次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取经,他们远赴上海、近到海口、三亚,带回了成功的经验,新颖的做法,提高了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
三、多措并举,开展有效的家校实践活动
1.亲子同堂教育。从2012年开始,红旗中学家长学校邀请学生家长走进课堂,或与孩子共同体验感恩课堂,或共进知识盛宴。从2014年1月举行的“海南省屯昌县未成年人道德讲坛”大型感恩励志演讲会到12月的“新三好学生专题教育”这样的班级制授课,从开学初的“新生家长第一课”到期末的“法制专题讲座”等,我们采用的全部是亲子同堂的形式,这种形式揭开了“亲子同堂,教育同步,家校同心”的新篇章,收效良好:
一是密切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二是家长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能用先进的方法教育孩子。
三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不再只是关注孩子们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2.班级集中授课。家长学校以班级授课形式每学期为学员授课至少一次,每次授课前家长委员会都提前组织家长学校教师和家长代表进行有关的专题讨论会,完成集体备课,为高质量的授课活动做好准备。
班级家长课都是重点。大型的会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由县关工委领导或校长明确会议的内容和程序,并就一些共性的问题和家长交流,就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做介绍,结合实际就近期应如何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如何培养孩子习惯等做报告。第二阶段则是分散的班级活动,家长入座后学生列队在走廊里,班主任老师和任课教师结合班级实际,根据孩子的表现,就本次教育活动的中心工作进行沟通和探讨,需要家校配合的关键环节做要求,然后任课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做讲话,这些讲话都在事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家庭、了解班级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班级实际进行,时效性强。最后,我们都会安排家长的互动交流。
除了专职教师的授课,还邀请教子有方的家长来校做讲座和介绍经验,实用性强,可借鉴度高,深受广大家长欢迎。
3.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开学典礼、学生运动会、朗诵会、烹饪大赛等学校举办的大型活动,向家长展示学生的风采;在家长开放日,由各班主任负责接待家长,就家长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辅导,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有时还把家长请进课堂或活动现场观察孩子的行为,旁听孩子上课,督查孩子的作业,向班主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等等。这样更有利于家长有针对性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4.家长参与管理。一是坚持“学校家庭联系卡”制度,倡导“让报喜的电话响起来”,要求班主任每天与一位家长联系,课任老师每周与一位家长联系,每月每位老师、每个部门要向家长报一次喜讯。我校的家校联系簿扉页上有父母的寄语,有孩子的学期奋斗目标,有家长、老师、孩子的三方协议,有家校沟通学生、家长、任课老师的基本信息,也有每日的“读书札记”“心灵驿站”的成长记录。这些真实、真诚的引领,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
二是坚持“走进家庭送教”家访制度,倡导“进步就是优秀”。
重点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倡导自主学习、周六组建学习小组”的意见及建议。构建周末学习小组是红中应对教育新政的有效举措,“手拉手心连心你我共成长”的主题家访活动,一来了解家庭是否有承担小组学习的条件、是否有让孩子参加学习小组的意愿,二来实地考察了解小组活动开展情况,送教上门。每年寒暑假我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定期走访家庭,了解“学习共同体”小组活动情况。每年9月我校18位行政领导,46位班主任、135位任课老师都参与家访,初一年级家访学生覆盖率达100%,初二、初三年级超90%,并逐渐形成“三到位三跟进三注重”的家访经验:一重视到位,组织跟进,注重家访制度落到细处;二规范到位,措施跟进,注重家访活动创新多样;三效果到位,总结跟进,注重家访工作切实有效。近10年来的每个学期开学,我校学生的返校率都保持在97%以上,本学期更是达到了98.8%,受到了县教育局的嘉奖。
四、督查落实,考核评比
我们每项活动都有检查,有记录,有督导,有评比,并以工作简报、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例会总结等形式通报活动情况,绝不做随意性的工作,确保质量。家长学校一般的教育活动由副校长布置,由各年级家长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进行检查、记录、总结;大型活动则由校长布置,各部门通力协作,人人到位,使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专人配合、专人指导、专人检查记录,保证工作的全过程有条不紊,活动后由校长亲自点评总结。
建立家长学员档案,以班为单位做好各项考勤、考核记录。为保证开课的顺利,每次上课前均发“上课通知书”。每学期统计学员的出勤率,作为结业,评比的依据之一。考核以“合格家长考核表”为依据。在合格家长考核的基础上,评比优秀学员和“好家长”,并进各种形式的奖励。考评方法是自我考核和家委会考核相结合。
五、办学成果显著
1.社会效益良好。自家长学校开办以来,我校学生的家长、隔辈家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教育。
8.中学学校发展工作计划 篇八
【关键词】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主体意识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学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基础。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弘扬学生主体精神,必将成为教育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身心发展和自主意识,是中等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职责所在。
一、什么是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观念表现。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
其一是独立意识。是指主体能够自主地履行自己的责、权、利,在思想上表现为自我意识、责任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自尊、自信,具有自我控制、自我判断的能力。
其二是主动意识。即主体自觉地对客体发生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分析、判断,在思想上表现为较高的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兴趣广泛、表现欲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其三是创造意识。即主体能够能动地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思想上表现为较强的意志品质、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有较强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为什么要强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一)有利于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國劳动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由此可见综合素质是中职培养目标的核心。
(二)有利于培养促进中职学生主体意识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受持续“普高热”、“学历热”的影响,中职生源质量下滑,就读中职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往往都是弱势群体。焦虑、自卑、孤独、沮丧心理伴随,学生缺乏必要的自信、自尊和自强,同时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涌入中职学校的大门,他们中的一些人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依赖性发挥到了极致,而依赖的一方(学生)和被依赖的一方(家长)均感到理所当然,合情合理,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他们怕吃苦,不愿承担责任,缺乏意志力。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导致一些消极主体意识存在,易出现片面强调自我、过分自信,不愿意接受社会规范和成年人的看法、建议,容易盲目、盲从、冲动等问题。因此中职学生正处在开始意识到独立自我存在的年龄,但学生健康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并不一定能自发形式”,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帮助,才能使缺失的主体意识得到补充,使积极的主体意识得到发展和固化,使消极的主体意识得到纠正和转化。
(三)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提高修养和完善人格
中职学生正处于人世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和行为习惯的固化阶段,正是形成高尚品德修养和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既需要外部的教育引导和他人的帮助,更需要个体内在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机制。因此,强化主体意识对中职学生提高修养和完善人格有重要影响。
三、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途径
(一)民主地、平等地善待学生是培养主体意识的基础。
1.学会赏识学生
中职教师要善于多角度观察学生,擅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地、毫不吝啬地表扬学生,要注意语言的肯定性、鼓励性、引导性,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积极性;中职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学生犯错误是他作为一种不断成长的主体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他的一种权利,学生的错误往往也是一次最好的教育和转化的机会。
2.学会严格要求学生
中职教师要在对学生充满关切、爱护和期待的前提下,立足于平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3.积极尝试民主、平等的沟通与交流方法
中职阶段,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使得学生希望老师民主地、平等地对待自己的要求变得强烈,个性的张扬使得今天的学生不愿被动地接受外界直接的、简单的意见、劝告和批评,更多的认可切身体验,如果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学生的主体性就受到了压抑,而这种没有主体参与、主动内化的道德教育是肤浅的。成功的德育要从成功的思想交流开始,现代德育要求我们从单向的说教转为双向的交流、沟通和对话。
(二)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培养中职学生主体意识的重点
1.积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
中职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未来前途的不安,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要胜任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不仅要求中职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过硬的综合职业能力。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引导中职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进行正确定位,及早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理想;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客观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顺利实现就业,并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充分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立志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唤醒学生以成功心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主体意识。
2.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综合学生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各年级的教育教学目标,实施各有侧重的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实际效果。
第一,围绕中心,转移重心,实现目标的提升。要面向全体学生,把落脚点放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点上,抱着“以生为本,为生服务”的思想积极推行职业生涯教育;要把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重心从追求高就业率转向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和提高就业质量上来。
第二,要全体重视、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教师、专业教师、文化教师都要把职业生涯教育与自己实际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要大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并建立合理的机制,推动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不断走向深入。
第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引导学生明确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自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
第四,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校内实训实验一定要能在严格规范、严格纪律、严格要求的“准企业”环境中进行,这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主体意识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研究中职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对促进学生社会性、主体性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中职学生的主体意识的策略、途径很多,也不仅局限于德育工作,只要中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有意识的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就一定能够取得实际成效。
参考文献:
[1]谢凯.社会视野中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2010.2.
[2]杨道德.中职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008.3.
[3]张铁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2011.4.
【中学学校发展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学校中学军训工作总结06-27
中学学校年度工作总结08-29
大王中学2014年学校计划09-22
第二学期中学学校工作计划10-03
中学学校工会年度工作总结10-19
中学2017年度学校党建工作总结06-12
石埠子中学无烟学校工作总结06-12
2011初级中学学校工作总结07-31
中学2002年秋季学校工作总结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