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学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10《信客》教案

2024-09-11

秋学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10《信客》教案(共3篇)

1.秋学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10《信客》教案 篇一

《信 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能力目标: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教学重点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个。

2、《好人一生平安》(导入),信客图片(机动),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电信业迅速发展,手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给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方便。但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村,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也许,我们很难想象,信客沉重的脚步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纽带,他们为远行者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今天,让我们通过文章《信客》来体会一下他们苦涩的人生。

二、作者介绍

我们在走进《信客》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的作者余秋雨:幻灯片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作品:《行者无疆》,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三、字词注音

认识了作者,我们就正式走进《信客》的世界。现在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并找出文章中需要掌握的字词、多音字,字词注音:

嫉妒(jídù)è(噩)耗 猝然(cù)

伎俩(jì liǎng)昏厥(jué)连声诺诺(nuò nuò)文绉绉(zhōu)颠 pèi(沛)吊唁(yàn)

焦灼(zhuó)诘问(jié)时髦(máo)唏嘘(xīxū)

四、赏读课文

(一)了解信客职业之特点。(默读1——13节,圈画出体现信客生活、工作的文句,体会信客这一职业的特点。请大家把学案上的表格填好。

(二)解读信客职业之凶险.1、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屏显: A、“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

B、“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2、默读17、20、21三节,思考,把遗物送去,这件事“危难”体现在何处,给发财的同乡送信,那一次的经历又“凶险”哪里呢,年轻信客面对的这些人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 师(小结):信客的这条路,一端是农村,一端是城市,乡人的不信任,城里同乡的仇恨,所以信客的路危难而又凶险。

(三)感知信客之形象 1、默读12-23节,思考:

1、面对这些事与人,年轻的信客是怎么做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2、将信客与周围人的为人相比较,并结合材料上所给的三段话,思考,当时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

屏显:默读12-23节,(提示,边读边思考,把你的理解写在书上。)

2、学生朗读:第18段文段“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容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师引导说明他是个—————宽容,重乡情乡义的人。

3、师再一次引导学生体会信客的心理:信客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担子的一头是同乡的挣扎,担子的另一头是村妇破碎的心。

4、师继续引导当同乡冤枉他的时候,信客还只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说明他是个——————忍耐又有良知的人。师:这件事中,他也有不忍的时候,什么时候?学生回答并朗读:“这是你老婆的信!” 师:是的,信客坚守了一个“信”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风气。如果信客要对老信客说变化,他会说什么?请用“当年------,而如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学生回答略。

师:城市带给乡村物质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物欲的利诱,所以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了。信客坚守的是乡情乡义,传统美德,虽然很难撑持,但他仍然坚持。

(四)感悟信客人格之魅力(说一说)生活处处有诚信 人间处处有真爱

同学们好好想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默默奉献的人,他们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却做着最伟大的事情(讨论)

五、总结文章

信客虽然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信客坚守的信义应该成为我们内心的坚守。

六、练 笔: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你也在现场,请写一段话,作为作为送给逝去的信客们——这一个伟大的群体,他们的最好的礼物。

七、布置作业

为这名优秀的信客写段墓志铭。

八、板书设计

信 客

——余秋雨

了解———解读———感知—— 感悟

2.秋学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10《信客》教案 篇二

1、解释加横线的词。

⑴略无阙处()⑵或王命急宣()⑶虽乘奔御风()⑷属引凄异()⑸不见曦月()⑹素湍绿潭()

2、指出文章第二段中“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⑶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一文引用渔歌起到了什么作用?

5、《三峡》一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请选取文中一处做简要分析。

6、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义。

⑴A、哀转久绝

B、绝巘多生怪柏

C、沿溯阻绝

⑵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

C、屠自后断其股

7、回答下列问题。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⑵《三峡》描写两岸悬崖峭壁、雄伟为险峻的一句是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

。⑶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⑷找出江水十分清澈的语句:

⑸依据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写出两个成语。“不以疾也”

、二、短文两篇

(一)答谢中书书

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⑴晓雾将歇()⑵沉鳞竞跃()⑶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谈谈本文写景的妙处。

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测测你的鉴赏力,请从学过的古诗文中选出一句你认为写出了山川之美的语句,并注明作者。

(二)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⑴解衣欲睡

⑵相与步于中庭

⑶念无与为乐者

⑷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全文没有一处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理由: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阅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有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呢?

6、品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三、观潮

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天下之伟观也

⑵吞天沃日

⑶如履平地

⑷人物略不相睹

⑸则一舸无迹

⑹皆批发文身

2、作者用十分简练的笔墨描绘了钱塘江潮汹涌而至的壮观景象。分别用“

”、“

”等比喻写其状态、色泽;用“

”写其声音之大;用“

”写其气势壮,令人叹为观止。

3、文中的杨诚斋是指南宋著名诗人,其号为

。请默写出其《咏荷》的名句(一句或两句)。

4、文中引用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给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在括号里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⑴如履平地()

⑵倏尔黄烟四起()

⑶则一舸无迹()

⑷而僦赁看幕()

6、文章最后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观潮的人之多?作者以此来表现什么?

四、湖心亭看雪

1、给下面句中加横线的字在括号里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⑴拥毳衣炉火()

⑵与余舟一芥()

2、西湖佳景,领略的人很多,可以说“前人之述备矣”。可本文又为何写得别有风神韵味呢?请说明原因。

3、舟子“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仿照示例,点评、品味下面⑴⑵句中加点的字。

示例:湖中人鸟声俱绝

点评:一个“绝”字传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⑴独往湖心亭看雪

点评:

⑵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点评:

五、诗四首

(一)归园田居(其三)

1、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或理想?

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超然世外,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表明了他安贫乐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

2、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上的露水,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3、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

“愿”字蕴含了作者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

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4、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开头两句起得平淡,明白如话,好像一个老农娓娓道来,透露了诗人热爱农村劳动的心情。

B、三四两句写一早一晚:早起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后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断,归纳一天劳动的苦辛,从“理荒秽”中可体现出来。

C、五六两句承上句而来,描绘了道路狭隘、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诗人垦荒南亩的劳动的艰辛。

D、“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无违”是说诗人不怕劳动的艰辛,不怕露水沾衣,只怕朝廷又要他去做官的思虑。

(二)使至塞上

1、王维在本诗中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绘出一幅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美景。

2、“征蓬”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诗人是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已没有根基、四处漂泊的“蓬草”形象自况,正是暗写自己内心飘零孤寂。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出的画面。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有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三)渡荆门送别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尽”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这三个字好在何处。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移动,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3、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句中“下”字用得好在哪里?

这两句写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看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倒映在江水中,晓雾云生,变幻莫测,好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形象奇伟,想想瑰丽,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历来被称为不朽佳句。“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

(四)登岳阳楼(其一)

1、填空。

“帘旌不动夕阳迟”句中近景是帘旌;远景是 夕阳。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揭示着傍晚的安详。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在诗中的作用是:引起诗人的无限遐想

2、“三年多难”是指

北宋灭亡后,三年来诗人颠沛流离,经历的磨难。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报国无门的忧伤悲情。

4、请你说说“白头吊古风霜里”一句中“风霜”的含义。

“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参考答案:

一、《三峡》

【阅读训练】

1、⑴同缺,中断 ⑵有时 ⑶即使 ⑷连续 ⑸日光,指太阳 ⑹急流或急流的水

2、侧面描写船行之急,突出水势的迅猛

3、⑴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富有趣味。⑵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⑶至于夏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更突出了深秋“林寒涧肃”的清幽,表现了凄婉感伤的情绪。

5、如描写三峡春冬之时的一段,因为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饰“湍”;因为潭水沉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饰“潭”。

6、⑴A、小时B、极C、断 ⑵A、在B、如果C、从

7、⑴用的是比喻、对偶修辞手法 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⑶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之景象不同 ⑷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⑸疾言厉色、疾风知劲草

二、《短文两篇》

(一)《答谢中书书》

1、⑴消散 ⑵争着 ⑶参与,这里指欣赏

2、从康乐公以来,不再有能欣赏这些奇景得人了。

3、提示:可以从视角的变化、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感官运用等方面,抓住特点,谈一点即可。

4、略

(二)《记承天寺夜游》

1、⑴解开(脱、脱下)⑵漫步、走、行走 ⑶考虑、想到 ⑷只

2、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3、⑴“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⑵“怀民亦未睡。”理由:心境相同。⑶“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⑷“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同,命运相同。

4、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落寂;自我排遣的旷达。

5、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竹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6、“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的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三、《观潮》

1、⑴景象 ⑵用水淋洗(淹没)⑶踩、踏 ⑷几乎、差不多 ⑸船 ⑹画花纹

2、玉城雪岭、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3、杨万里、诚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一是对钱塘江潮水壮观形象的侧面补充,二是在结构上与上段的“天下之伟观也”相照应。

5、⑴ lǚ 踩、踏 ⑵shū 忽然 ⑶gě 船 ⑷jiù 租用

6、一是写“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满眼都是穿戴华丽的游人,多得“车马塞途”;二是用“饮食百物”的价格高出平时的几倍;三是“僦赁看幕”爆满,到了“虽席地不能闲”的情况来反衬观潮人之多。作者的目的是以此来反衬钱塘江潮水的壮观景象。

四、《湖心亭看雪》

1、⑴cuì 鸟兽的细毛⑵jiè 小草,这里指细小、微小

2、因为作者写的西湖雪景,不仅仅是写雪景,是写看雪景,而且是深夜坐着小船看雪景,别有风神韵味。

3、通过舟子的话衬托自己痴于赏景适性,是以“痴”自负;舟子说更有“痴似相公者”,实际是作者写自己乘兴而往,尽兴而归,飘洒超脱胜于亭上拥炉对饮者。

4、⑴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⑵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做着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五、《诗四首》

(一)《归田园居(其三)》

1、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超然世外,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表明了他安贫乐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

2、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上的露水,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3、“愿”字蕴含了作者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4、B

(二)《使至塞上》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诗人是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已没有根基、四处漂泊的“蓬草”形象自况,正是暗写自己内心飘零孤寂。

3、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有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三)《渡荆门送别》

1、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移动,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3、这两句写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看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倒映在江水中,晓雾云生,变幻莫测,好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形象奇伟,想想瑰丽,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历来被称为不朽佳句。“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

4、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

(四)《登岳阳楼(其一)》

1、帘旌;夕阳;湖面风平浪静;傍晚的安详;引起诗人的无限遐想

2、北宋灭亡后,三年来诗人颠沛流离,经历的磨难

3、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报国无门的忧伤悲情。

3.秋学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10《信客》教案 篇三

一、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认识翠鸟的外形了解翠鸟的生活习性及捉鱼的本领,体验翠鸟静立、飞翔的美感,懂得爱鸟、护鸟。

(二)认识本课14个生字;理解”疾风、注视、逃脱、锐利、荡漾”等词语,并能逐步运用;初步理解准确运用动词的表达效果。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感受翠鸟的美;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翠鸟挂图。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12节

(一)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小鸟吗?你们认识哪些鸟?你们知道有一种会捉鱼而又长得非常漂亮的鸟吗?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课题;教学“翠(cuì)鸟”)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画出描写翠鸟颜色鲜艳的句子。

(四)教学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翠鸟长得非常美,这就是翠鸟。(揭示图画)

2.你们觉得翠鸟什么美?(红色的小爪子美;色彩美;眼睛美;小嘴也美)

说翠鸟的色彩美用了一个什么词?(教学“鲜艳(yàn)”:色彩非常鲜明好看。)

3.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怎么鲜艳?(结合教学“橄榄(gǎn lǎn)色;赤褐(chìhè)色”)

第一自然段写翠鸟的外形美,一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第一句:讲翠鸟站立的姿态。

第二~五句:讲翠鸟鲜艳的色彩。

第六句:讲翠鸟的眼睛和嘴巴。

指点:这一自然段叙述有一定的顺序。讲翠鸟的色彩,先总的说一下色彩鲜艳,接着按什么顺序介绍?(头上——背上——腹部。结合教学“腹(fù)部”。)

4.朗读第一自然段。

5.讲翠鸟的色彩,不说“头上是橄榄色,背上是浅绿色,腹部是赤褐色”,而说“像„„色的头巾”,“像„„色的外衣”,“像„„色的衬衫”。这样写,让我们觉得翠鸟怎么样?(结合教学“衬衫”)

6.写翠鸟的眼睛美,用了一个什么词?(结合教学“灵(líng)活”)

7.翠鸟这么美,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语言训练:(______)的翠鸟

结合理解“小巧玲珑”(形体小而精巧,这里说翠鸟很灵巧、灵活。)

说说翠鸟的外形怎么美。

语言训练:翠鸟______。

(五)集中复习分散教学的生字词。

翠(cuì)鸟特别指出“翠”字下边的“卒”一竖不超过“从”。

鲜艳(yàn):色彩很鲜美、很明亮。

腹(f))部特别指出右半边的“复”中间是“曰”。的“衤”最后两笔是撇、点。)

衬(chèn)衫(突出是“衤”)

灵(líng)活(引导学生举例理解)

(六)教学另一部分生字。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翠鸟在水面上疾(jí)飞,等待(dài)游到水面的小鱼,小鱼悄悄吹着水泡(pào)也逃脱不了翠(ruì)鸟锐利的眼睛。

先读句子,在句子中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的意思,结合教生字的音和形。

疾(jí)飞:“疾”是“快”的意思,即很快地飞。

等待(dài):“待”是守候,即等着。

水泡(pào)(可举例解释;注意读准字音,是第四声。)

锐(ruì)利:“锐”是尖利。这里是说眼睛很尖,一眼就看到。

饲(sì)养:喂养。

逮(dǎi),注意“隶”的写法。

希(xī)望(可用造句的方法理解。)

(七)指导写字。

(八)作业:

写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总第13节

(一)复习生字,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翠鸟();()鲜艳;()灵活;()锐利;()疾飞; 等待()

(二)教学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说说翠鸟叼鱼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又轻又快;敏捷;迅速)

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翠鸟叼鱼的速度极快?把这些句子画下来。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5.你觉得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像让你看到了翠鸟叼鱼的生动情景?

6.翠鸟贴着水面疾飞,是怎么飞?用手势做做。这和在水面上飞有什么不同?

比较推敲:为什么翠鸟要贴着水面飞?

这一段最后一句是“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写这一句和不写这一句有什么不同?

写了这一句更感到翠鸟飞得快。翠鸟已经飞远了,“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可见翠鸟飞得极快。这句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朗读全段。

(三)教学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

1.学到这儿,你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你会产生什么想法?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

2.指名读。

3.翠鸟的家在哪儿?即使翠鸟住的地方很好找,你肯捉它吗?

4.在大自然里,因为有了翠鸟,有了各种各样的鸟,它们的歌声,它们的色彩,它们的羽毛,它们的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多少美感和生趣,而且许多鸟为我们人类做了很多好事。我们一定要保护鸟类,你们准备怎样保护鸟类?

(四)完成课后练习2、3。

(五)作业。

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板书:

羽毛

鲜艳

可爱

外形

眼睛

灵活

嘴巴

尖、长

翠鸟

叫声

清脆

动作

神速

喜爱

教后反思:

扣读导悟,读出情趣,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学生初读不但做到“正确、流利”,还做到了“有感情”,这就是老师的点拨艺术导读、导悟。

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6 燕子专列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1)你觉得该怎么读?(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B 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4、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4、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摘抄好词佳句。

燕子春归

饥寒交迫

燕子专列

人们寻找

冒、顶、踏

人爱鸟

列车开动

友情、致谢 教学反思:

《新课标》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学生理解政府号召居民拯救燕子时,让学生当电台主持人、记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呼吁居民救助燕子;在感受小贝蒂一心救燕子时,让学生看图说说贝蒂的动作、神情她好象在说些什么?在送燕子的站台上,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车厢里的一只幸福的小燕子,你想对送行的人说些什么?如果你是送行的居民,你又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这些情境使学生更快的融入课文中,感受到人和动物间的美好情意,充分理解了课文。这些动情的语言把孩子们引入了课文中的世界,在那里,他们激动着,感受着主人翁的感受。这样就少了一些生硬的剖析,增加一些语文味。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板书

房屋

家具

爱护家园

工具

减少

没有

保护环境

树木

„„

教学反思: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

8* 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教师行间巡视,以便学生及时咨询

读后检查:

1、指名读课文,2、分小组比赛读,3、指名上讲台领读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教师行间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完成《一课一练》

教学反思:

一开始,让学生质疑,他们对“高尚”一词不太理解,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在平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地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把这种环保意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

小学语文第六册《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上一篇:如何概述优缺点下一篇:求职信禁忌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