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13篇)
1.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一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 要: 中职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现状让人堪忧。如何改变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困局,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是摆在每个中职德育教师面前当务之急的课题。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A育教学 现状 对策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
1.中职学校传统的德育课教学往往是老师教政治知识,学生学政治知识,然而,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抽象性的特点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之间存在差距,思想政治课往往很难上,更不要说上好了,也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没有兴趣。
2.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在学生的眼里可有可无。他们认为,他们是来学技能的,学不学政治知识、知不知政治理论都无所谓。这样的态度就造成了老师在讲台上讲,台下学生爱听不听,固然,这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但这也和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形成的“说教堂”“一言堂”等形式有密切关系。在这种情形下,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知识的框架,对学生需要什么没有关注,因而不可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没有触动的教学,学生是难以参与其中的。
3.中职学校学生中存在对德育课厌烦现象,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在于教师所组织的教学过程单纯以教师教为主,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影响中职德育有效教学的因素
1.思想观念不先进。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中心任务。在中职德育的教学中,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还是“哲学与人生”等德育课程,都是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作为总体目标。因而在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是硬道理”。否则,无论教学气氛多热烈,教师讲得多精彩,教师的教学都是低效的。
2.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德育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灌输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而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主导地位”变成“主体地位”,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3.教学方法不灵活。新课程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相反,教师讲学生听等固定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学生发展,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也严重制约教学效率的提升。
4.教学目标不全面。在中职德育课的教学目标中,既要有认知目标和应用目标,更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目标,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现象比较常见。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因此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5.师生互动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从当前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讲学生听,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
三、中职德育有效教学的对策
1.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为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为了让学生看一看工人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强质量、创新的意识,更好地落实能力目标。它的意义和作用是抄写式的书面作业无法达到的。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德育课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通过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进行教学,比传统的教师口讲手写教学具有更多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或其他数字化载体构建一个全新的网络化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资源库、教学网页展示教学资源,建立德育课在线网站,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构建充满生机、活力、个性化和开放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3.创新考试考核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德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其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形成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因而与其他学科相比,在考试考核方式上应有所不同。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德育学科的考试将逐步走向科学化,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试评价。既考查了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落实到行动中的实际效果;既培养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能力,又发挥了学生相互之间互帮互学的积极性;既考查了学生的主观认识,又考查了学生的一贯表现。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4.要有教学反思。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学生的思想、年龄特点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每个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教学的效率才会不断得到提升。
总之,德育课是一门极为复杂的人文学科,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需要有生动活泼的实践方法,大有学问可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德育课教师素质,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探讨和研究,必须深化教学改革。
2.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二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 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学好各科知识、形成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当受到重视, 不可厚此薄彼, 发挥语文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工具性。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 学生“学”的现状
近年来, 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急剧下降, 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 中职语文教学更是步履艰难。相当多的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太差, 连最基本的语文常识都不知道。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学习动机。调查表明, 中职学生中大多数对学习都有“被逼无奈”的感觉, 他们迫于家长的、社会的压力上学, 没有学习目标, 没有学习压力, 没有学习动力等, 这成为了他们对学习语文课程没有积极性的原因。 (2) 缺乏学习兴趣。作为中职学生, 他们大多数不能正常接受语文素养再教育, 在语文学习方面普遍存在心理障碍, 因为听不懂课和跟不上学习进度而丧失学习信心, 认为自己到职校是来学习专业的, 语文和专业是两回事, 学不学无所谓, 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 上课不认真听讲, 课后从不主动学习, 甚至心生厌倦, 视语文学习为一种负担, 这种被动情绪最终导致他们丧失学习语文的信心。 (3) 语文基础薄弱。经调查表明, 中职学生的听、说、读、写合格率极低, 听话不得要领, 说话辞不达意, 阅读障碍重重, 写作言之无物、错别字连篇, 不会写请假条等实用性文体, 甚至连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不过关, 这些都直接制约着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从而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
2. 教师“教”的现状
首先, 中职学校不同于九年义务教育, 受专业定位和学生出路的影响, 加上部分学校对教学研究的轻视, 又没有必要的督促和投入, 就造成了文化课教师在教学上不思进取、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氛围沉闷等现象, 这都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困难。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受教育的对象, 作为一线教师, 在常规教学中, 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应一味地进行灌输, 采取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应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宰, 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应注重单纯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成绩评价, 忽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从而影响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培养。罗杰斯曾说过, 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人’, 而不是‘较大的白鼠’与‘较慢的计算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价值观、态度、情感等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其次, 教学内容枯燥、方法单一, 缺少艺术性。教师在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时, 往往只注重教材内容和自己的知识体系, 忽视学生学习的潜在状态, 上课时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到自己设定的情境中, 将学生的思考引向预设的结论, 扼杀了学生的思维, 使其失去了学习兴趣;同时,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 缺乏教学的艺术性, 比如:讲课速度快, 平铺直叙, 学生缺乏思考的余地;如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或未按照自己的意思回答问题, 教师怕耽误教学时间, 便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 结果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1. 教师要改变观念, 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 努力促进专业发展
中职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上与普高学生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职业院校教师不要用普高学生的标准来衡量评价中职学生, 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感受学生的真善美。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把握学生的知识需求, 注重落实“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还要了解职业教育的语文课程特点, 不断学习, 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理论素养。同时要结合教学实践, 加强教学反思, 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和效率。
2. 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的功能。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 要尊重个性, 给学生施展和张扬个性的空间和机会。在我们有限的课堂中给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 使他们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的选择上, 多一点自由的空间, 少一点划一的要求, 使学生在符合社会价值观、道德观等前提下的个性得到表现和发展。作为语文教师, 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体现人文关怀。
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从内心去领悟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 更要引导他们在掌握了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人文素养意识, 提升自身文化修养。语文教学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例如, 在给艺术类学生讲述民族文化作品的教学中, 要注重阐释作品中的民族文化意蕴。如此一来, 可使学生在比较中把握民族文化的特性, 学习专业技能的时候更容易从文化上去理解把握。
其次, 职教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多元个性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 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使他们有自我表现、自主发展的空间。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推行探究式、行为导向式、讨论式、启发式、情景式等学习方式, 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课文, 要有创新意识, 有自己的见解, 得出有个体差异的答案, 让学生在体验、领悟、发现、创造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激发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中职语文着重强调的是应用性。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社区和企业, 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语文活动, 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观察思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一般语文能力向综合职业能力的转移。
3. 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摒弃以往“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只粉笔”的传统落后的教学手段, 改进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合理应用多种媒体组合,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 通过声像的听、视觉刺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 与专业相结合, 注重教学实用性
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来看, 中职语文的独特性应该表现为:通过对各类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掌握, 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教学目标之一便是实用、实践以及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应根据其专业性, 面向市场, 针对学生实际, 大胆调整教学内容, 切实把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 将目标瞄准学生的就业需求, 使其能学以致用。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在加强自身文学修养的同时, 还要了解所教专业的特点, 不断搜集此类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 并用这些信息丰富语文教学。在教学中, 应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5.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由于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有自卑感, 对自己没有信心, 学习没有毅力, 散漫, 缺乏上进心, 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授业”、“教书”, 更要注重“传道”、“育人”, 而中职语文教学恰恰体现了人文教育的特征。如语文课本中, 有“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 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而后天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 有“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有“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价值观, 有“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正是当代学生所缺失和需要的。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 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授业”时, 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 深入钻研教材,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在德与智的结合中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拥有一个健康的精神世界。
总之, 中职语文教学一定要从中职学生现状出发, 多为学生创设接触社会、了解职业环境的机会, 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 并以此来提高文化素养。同时, 通过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勤劳质朴、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高素质劳动者的优秀品格及创业意识。这样就能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培养出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摘要:在中职语文教育体系中, 语文课程具有文化基础地位,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 没有充分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妨碍了中职学生的素质发展。本文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学以致用”的原则, 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等方面来探讨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旨在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 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特色, 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关键词:中职语文,实际现状,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熊生贵.语文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马云鹏、孔凡哲.教育研究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朱昌强.中专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3.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三
【关键词】中职学生 英语厌学 调查 研究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中职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试利用自编问卷“中职生英语厌学特征与成因调查问卷”对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部分专业的中一、中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对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频数分析、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试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索:1.中职学生英语厌学现状及其成因。2.针对中职学生英语厌学现状,可以提出哪些对策及解决办法?
二、研究对象及数据收集
1.问卷调查分析:本研究样本选取了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13级,12级2个年龄段,7个专业的部分学生。共发出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70份,除去无效问卷及不认真作答的,实际有效问卷为319份。其次,对收回来的问卷进行分类,将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见表 1)。
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 Percent
年级
Grade13级20263.363.363.3
12级11736.736.7100
专业
Major电会4714.714.714.7
计算机6420.120.134.8
数控309.49.444.2
水工6219.419.463.6
电商237.27.270.9
电子4514.114.185.0
工民建4815.015.0100
性别
sex男21166.166.166.1
女10833.933.9100
听不懂英
语课始时全听的懂2.6.6.6
初一上9529.829.830.4
初一下6420.120.150.5
初二上6219.419.469.9
初二下3711.611.681.5
初三上3912.212.293.7
初三下123.83.897.5
在中职41.31.398.7
在小学41.31.3100
父亲文化小学或小学以下8627.027.027.0
初中18457.757.784.6
高中4112.912.997.5
大学或大学以上82.52.5100
母亲文化小学或小学以下15047.047.047.0
初中14244.544.591.5
高中216.66.698.1
大学或大学以上61.91.9100
Total319100.0100.0
表1:中职生英语学习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中职生英语厌学存在以下特征:
(1)中职生总体英语厌学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存在较大的厌学表现差异和厌学原因差异。中职生英语厌学现状与成因极是分散、不均衡,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势。
(2)不同年级段的中职生英语厌学程度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性别上,不同性别的中职生在所有厌学方面变量中有显著差异,且结果表明中职男生在英语厌学程度上比女生要显著高得多,特别是在厌学行为方面、厌学态度方面、厌学历程方面、厌学学校与厌学社会方面。在专业上,不同专业的中职生厌学程度的差异显著,以女生较多的电商和电会专业的学生,厌学程度明显低于以男生为主的数控、工民建、电子等专业。
(3)父母的职业与文化差异对中职学生的英语厌学程度的影响差异不大。但父母职业为农民的、以及父母文化水平在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学生,英语厌学程度要高于其他学生。
(4)从学生学习英语历程看,小学已经开始听不懂英语课的学生的厌学程度都为最高,换句话而言,厌学程度与不懂英语课持续时间成正比。英语课聽不懂的持续时间越久,那么学生的厌学程度也越严重。
由于“中职学生英语厌学特征与成因调查问卷”各方面各因子所涵括的题项数目不同,不便直接观察与比较,因此将各层面的平均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除以层面的题项,求出每题的平均数、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见表 2),予以表明中职生厌学的总体水平。
厌学方面N每题平
均数每题标
准差最大值最小值题项数
厌学行为方面3192.7851.413518
厌学动机方面3192.3331.270515
厌学情感方面3192.7731.354516
厌学态度方面3192.6271.328515
厌学性格方面3193.0881.317517
厌学身体方面3192.2661.270512
厌学历程方面3192.8721.377518
厌学家庭方面3192.4061.2815110
厌学社会方面3192.3371.286517
厌学学校方面3192.7291.319518
Valid N (listwise)319
表2:中职生英语厌学描述性结果分析数据表
从表2可以看出中职生英语厌学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存在较大的厌学表现差异和厌学原因差异。而且,雖中职生英语厌学的现状与因素情况极为分散和不均衡的,学生差异相当严重,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
2. 访谈情况:
时间:2014年4月26日,16:00-16:30
地点:英语教研组办公室。
访谈对象:随机选取的2名成绩优秀学生 2名中等生 2名成绩差生。
访谈问题:
你能谈一谈你的英语学习体会吗?
在你的英语学习中,什么问题最困扰你?
你知道什么原因导致你厌学英语课呢?
你能谈谈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的英语课变得更有趣吗?
通过整理访谈记录发现,六名受访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厌学表现。其中,除了2名优秀学生觉得没有特别厌学英语外,其他几名学生均表示对英语课的兴趣不高,学不学都一样,甚至觉得中职没必要开设英语课。他们几乎都认同,在中职里,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不喜欢英语课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他们多年痛苦的英语学习经历和来自于社会、学校、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的各种因素造成的。而四位老师都几乎一致认为所教班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英语厌学现象,虽然老师们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也都各自在教学上做出了一些调整,但是几乎都收效甚微。同时,受学生们的厌学情绪的长期影响,老师们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厌教情绪,这无疑对本来就不妙的中职英语教学带来了更大的负面影响。
三、中职生英语厌学的对策
首先是加强中职校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包括英语活动及氛围)。
其次,转变英语教育观念,深化英语中职课程改革,更新课程计划、内容、结构与形式,培训提高英语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第三,合理设置英语课程内容与教学速度,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对英语初学者在教学中应多渗透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形成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第四,加快中职考试改革,有必要时取消英语测验,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进行评价。
第五,创建校园厌学心理咨询室,鼓励英语教师接任班主任工作,学习心理咨询、心理干预技能,加强英语厌学行为的心理干预,缓解中职生英语厌学情绪。中职学生要积极参加英语活动,善于把握学习机会,强化与稳定英语学习动机,培养英语学习兴趣;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把握正确厌学归因,配合厌学心理咨询与干预工作,促使英语学习心理健康发展,让自己成为英语学习发展的主人。
4.中职生脆弱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四
—关于中职生脆弱心理现状的调查
郑州市新郑电子工业学校姜增文
中职生作为21世纪一代的特殊群体,正处在一个多彩多姿而又变幻万端的世界,他们在学习生活及所从事的有目的的活动中,难免会因为其周边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脆弱心理不自觉的表现出来,当这种心理得不到正确的引导,给他们的 学习生活和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正确的客观的分析其原因,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以理解方式调整心理状态,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进行研究的新课题。
从今年的八月份开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5名成员,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先后对我市4所职业学校的16个班级的814名同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814份,收回有效问卷807份,并结合14次座谈会(学生座谈会8次、班主任座谈会4次、学生家长座谈会2次)的座谈结果,进行科学的统计,试图分析其脆弱心理现状,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探索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中职生的脆弱心理现状
从这次调查情况来看,给我们影响最深的一点是: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中职生脆弱心理产生原因复杂多变,让人很难捉摸,甚至有时还能酿成难以预测的后果。
(一)、脆弱心理的普遍性和经常性
中职生所处的时代是人生多梦的季节,其行为动机的广泛性和追求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脆弱心理的普遍性和经常性。在这次调查中,100%的中职生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脆弱心理,并且这种脆弱心理时有发生。
(二)、脆弱心理的典型性
中职生同样正处于那种半幼稚半成熟的心理过度时期,既半王自己能健康成长而又担心其他因素的影响的复杂心理,这就决定了其脆弱心理的典型性。98%的中职生都盼望自己茁壮成长,成为一名“有用人才”,但前怕狼后怕虎的占32%。
(三)、脆弱心理的两重性
中职生同样处于成年于未成年的过度期,其心理脆弱的程度也因人而异,千姿百态。因此,其对待态度有理智的一面,也有不理智的一面,这就决定了脆弱心理存在的两重性。72%的中职生都能正视自己,并愿意采取相应的措施,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有24%的学生不敢正视和面对现状,稍不如意,就更颓废,不思进取;另有3%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主观臆断,凭自己意志办事。更有1%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而把一些怨气泼向别人,产生一定的报复性行为,造成不良影响而被迫退学,甚至违法。
(四)、脆弱心理表现的多样性
中职生的来源地不同,原来受教的环境也各具特点,导致他们的心理素质也千差万别。因袭,其脆弱心理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主要表现在:
1、厌学
有20%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一点刺激,就产生厌学情绪,课堂提问似答非答,课堂练习似是而非,技能训练似动非动,对学校的人和事概不过问,久而
久之,导致退学。
2、消沉
有10%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暗淡,似乎捕捉不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自身的生活空间中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和寄托,对学校组织的有关活动意识淡薄,思想怠惰。于是,整日提起精神,情绪萎靡,意志消沉。
3、顶牛
性格倔强的学生都承认自以为是,对于一些善意的批评,好意的安慰,他们总是非得顶牛一番,碰不着,摸不得。
4、发泄
有15%的学生,听到一些不爱听的话,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就借故发泄,撕书甩本,毁坏用具,破坏公物,甚至无故吵闹、骂人。个别男生动辄就“拳脚功夫”,部分女生甚至出现哭鼻子、厌食和不理人等现象。
5、出走
有12%的学生由于承受不了学习的压力及教师和家长的过度关心,就想以出走的方式报复来自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不适。
6、烦躁
烦躁是脆弱心理的主要表现。有90%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运动场上的失利,生活方式的攀比,技能竞赛的失误,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异性之间的不快,常常使他们烦躁不安。作业嫌烦,听课嫌烦,说话嫌烦,回答嫌烦,吃饭也烦,他们似乎需要宁静,可处在安静环境中仍是嫌烦。这种心理的表露,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疏导,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比较任性的性格,势必会使自己的适应能力处于劣势。
中职生的脆弱心理还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交织性等特点,这是因为其人格较为独立,内心较为隐蔽,自控力较差之缘故,他们一旦陷入这个怪圈,学习成绩就会更差品行更坏,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二、中职生脆弱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笔者认为,中职生的脆弱心理形成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我们的教育不得法,这里的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度期望,违背客观规律
许多学生家长由于“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传统理念作祟,往往对于子女的能力状况缺乏细致的分析和思考,对子女目标的拟订不尊重客观事实,希望值过大,使他们在父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意识潜移下,容不得丝毫事物,一旦有个闪失,则情绪失落,一蹶不振。
(二)、宽容呵护,缺乏严格要求
一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其子女一味地宽容呵护,使其过早的走上了父母为他铺好的“红地毯”,常常使他们往往表现浮躁,习惯于以自己的意志去凌驾别人,失衡现象比较明显,当自己的意志左右不了别人的行动的时候,就失落和消沉,或者借故发泄,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别人。
(三)、生长规律,不能正确引导
中专阶段正处于比较旺盛的青春期时期,人体的各个部分发育迅速,一些器官和系统(人的大脑和心脏)的发育超出了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准于心理承受能力,由此便会产生一系列的脆弱性心理反应,从心理角度来说,一旦疏导不力,将会由正常的生理心理转折期滋变味一种“危险期”,从而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严即为爱”,陈旧教育理念
中专时代是自主意识逐步增强的关键时期,对于客观事物,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思维方式,所以教育引导极为重要,但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一味奉行“严即为爱”的传统观念,对学生谈心不足,疏导不够,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顾学生心理上产生的诸多脆弱性心理感应,只是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孰不知“物极必反”。因此,我们应走出“严即是爱”的误区,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综合素质,逐步完善自己,从而诱导学生得以健康发展。
(五)、心理创伤,没有释放环境
中职生往往总是缺少宣泄和心理释放的环境条件,他们渴望理解,渴望和老师说说悄悄话,谈谈心理感受,但我们教育工作者恰恰忽视了者一点,常常是凭自己的意愿来左右学生的行动,对学生的教育成人化、成熟化,缺乏调节和疏导,没有为他们创造一个心理释放的环境。他们有气、有话、有意见只能憋在心里,当超过一定限度时,“怨气”就自然地爆发出来,出现不可预测的后果,最终导致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创伤。
三、中职生脆弱心理应采取的对策
中职生脆弱心理现实状况的严峻形势,警示我们教育工作者,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心理疾病的防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结合自己的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广泛论证,尝试采取以下对策:
(一)强化自主教育,培养心理的独立性
中职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家庭娇生惯养,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因袭,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个别交流、思想教育、干部轮岗等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极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巧妙地激发学生积极表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并积极采纳学生提出的建设性建议,付诸于管理,让学生看到成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内部潜力,坚定“我能行”信念,独立的从事工作。
(二)强化志向教育,培养心理的进取心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年代,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分利用课堂提问、操作实践、文体活动、技能训练等途径,从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内心奋发进取的火花,争做学习和集体生活中的拔尖人物,以倍受同学们和老师们的青睐,使其领略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强化乐观教育,培养心理的开放性
学校、班级、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是开放的大系统,集体是众多人员的组成,‘我“作为学生集体中的一个成员,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交往,加强交流和沟通,并以此吸取一切有益的知识、信息、精神营养,使自己健康的成长,这样的心理才是健康的。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个别教育,使学生本人走出心理封闭的误区,以自己平衡的心态,积极的投入到集体的怀抱,共同感受集体的温暖。
(四)强化协作教育,培养心理的和谐性
俗话说的好“人多力量大”,一个自然人,作为整个生物界的一小分子,只有与自己的外部世界协调统一,积极合作,才会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自己所处的环境更加优美。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的创造一优美、和谐、文明的的合作话拧,让他们在步自觉中提高合作意识,培养其心理的和谐性。
(五)强化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心理的抗压性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现实生活中,万事并非如意,心想不一定事成。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从心理上和生活上加以引导,让他们认识到挫折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基础上,通过故事会、报告会、学习名人、伟人对待挫折的态度,来提高他们对挫折的认识,敢于正视挫折,同时结合“磨难教育”,让他们在一次次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增强抗挫信心,坦然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失败与坎坷,从而实现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5.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五
一、诚信的含义及中职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是金, 诚信是我们的做人之本。在中国古代, 诚即说话要符合事实, 信即守信义, 讲信用。在现代, 人们已广泛使用“诚实守信”的概念。诚实就是忠诚老实, 表里如一, 言行一致, 实事求是,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守信, 就是信守诺言, 讲信誉, 重信用, 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实与守信两者有着密切关系, 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 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诚实守信, 既是做人的准则, 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诚信永远不过时, 是永恒的时尚。诚信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推进中职生诚信教育, 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高尚的社会风气,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当代中职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 广大中职生渴望成才, 道德取向多元化, 注重个人发展和现实利益, 主体意识强, 应该说他们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取向具有合理性、进步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由于受到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 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 一部分中职生客观存在着种种道德困惑, 有的甚至道德素质下降, 突出表现在法制观念淡薄, 是非、善恶、美丑、荣辱观颠倒, 导致行为偏差, 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比如, 有的中职生上课迟到、找各种借口请假、考试作弊、说谎、抄袭作业;有的学生之间还经常发生借钱不还、借物不还现象, 因此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更坏的是个别同学借钱物不还已经成为习惯;在顶岗实习期间, 不少学生不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 任意离开实习单位;有的学生毕业后不信守合同, 随意跳槽, 影响用人企业的生产, 等等。
二、中职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 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我国目前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 市场交易活动中出现短斤少两、假冒伪劣、欠债不还、坑蒙拐骗现象, 政府机关存在的“门难进, 脸难看, 事难办”现象, 政绩数字中出现的“假、大、空”现象, 少数公务人员办事不公、敷衍推诿、以权谋私现象, 大众传媒中出现的虚假广告现象等, 都与诚信原则格格不入, 这些现象必然给认识能力较低、自控能力较差的中职学生带来诚信危机。
2. 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 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出现了片面性, 他们重智育轻德育, 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不少家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低, 不知道怎样教育子女, 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家长长期外出打工, 他们根本无暇教育子女, 子女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长大;有的家长甚至把自身不讲诚信的错误思想和道德观念带回家。这些原因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职生诚信观念的形成。
3. 校园环境的影响。
在高校和高中大幅扩招的挤压下, 加上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和用工制度的不完备, 导致中职招生极为困难。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许多中职学校及其教职工在招生宣传时对学生做出这样那样的优惠承诺, 但学生入学后, 学校可能因为各种困难很难兑现承诺, 在中职生心目中埋下了学校、老师不讲诚信的阴影。在办学过程中, 招生工作的困扰分散了校领导、广大教师的大量精力, 加之对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片面理解, 多数中职学校都重视中职生职业技能的提高而忽视对其思想道德的教育。更有甚者, 学生没有完成两年学业就被派出去“实习”挣学费;也有的中职学校在文明班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比中, 相关老师讲人情, 或片面听信学生干部的意见, 使评比失去公平公正性。学生对学校、老师的信任感降低, 他们带着对诚信的种种疑惑离开了学校, 走上了社会。
三、中职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
本文结合德育课教学体会, 就中职德育课加强诚信教育提出下列对策。
1. 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 帮助学生认知诚信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1]中职德育课要贯彻这一教育方针, 加强中职生诚信教育, 把中职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必须整合德育课相关教学内容, 加强思想道德全程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 要帮助学生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涵和要求, 认识在规划职业生涯的过程中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和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的必要性。“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认识成功的职业生涯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学会遵纪守法。要结合“习礼仪, 讲文明”的教学, 帮助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及其蕴含的道德意义;在“知荣辱, 有道德”的教学中, 通过重点讲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庭道德基本规范、社会公德基本规范、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个人修养、道德实践等道德基础知识, 帮助学生认识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 增强敬业爱岗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 帮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理解诚信和公道的意义,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公道的品质;在“弘扬法治精神, 当好国家公民”和“自觉依法律己, 避免违法犯罪”的教学中, 帮助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最高境界是忠于职业、忠于法律、忠于国家和人民。在“经济社会与政治”教学中, 要结合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生态文明等知识点的教学, 引导学生认识建设诚信经济、诚信政府、诚信社会是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 中职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 听党的话, 跟党走, 做一个诚信的公民。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认识诚实守信的要求来自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 是中职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题中之意,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是每一个中职生成长成才、感恩亲情、回报社会、报效国家的必然要求。
2. 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 引导学生感悟诚信的重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失败的教训是深刻的, 在诚信教育中, 中职德育课应该通过古今中外大量鲜活的事例分析, 让中职生感悟到一个人信守承诺的重要性。一要引导学生从古人讲信用、重信誉的成功实例中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比如,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关于职业道德知识点的教学, 可以介绍古代曾子杀猪取信、商鞅立木为信、季布一诺千金不易等千古美谈, 让学生感悟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必行、行必果, 金口玉言等诚信道德品质对事业成功的重要性。二要引导学生从当代历史名人的成功事例中, 认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比如, 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 我们可以结合理想、信念等知识点的教学, 重点讲述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信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的诺言而成就共产党人高尚品格, 前南非总统曼德拉坚持理想, 为消除种族歧视而不懈努力, 让学生明白坚守诺言是古今中外所有伟大人物成就伟大事业不可缺少的优秀道德品质。三要引导学生从组织是否讲诚信, 是其事业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因素, 认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比如, 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中, 可以结合政治知识点的教学, 重点分析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府, 对中国各族人民做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郑重承诺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伟大成就的历史事实, 让学生认识讲诚信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四要引导学生从当代中职生职业生涯成功的实例中, 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比如, 我们可以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知识点的教育, 分析每课“案例故事”中主人公成功道路上宝贵经验中蕴含的信守承诺的道德意义, 帮助学生认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要想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就必须从现在起学会讲究信誉, 信守承诺。五要引导学生从企业是否讲诚信, 将决定企业的成败, 认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比如, 在“经济社会与政治”教育中, 可以结合经济知识点的教学, 重点分析海尔集团“真诚到永远”等企业诚信精神和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等商业奇才坚持讲诚信、守信用的经营策略所蕴含的道德力量对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意义;也可以从安徽阜阳大头娃娃、河北三鹿奶粉事件等案例, 认识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 “见利忘义、坑蒙拐骗、权钱交易”等都是害人害己的行为, 不讲诚信的企业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从而引导学生从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失败企业的教训中感悟诚实守信对事业成功的可贵。通过德育课全程的典型案例教育, 引导学生认识到唯有诚实, 才有信誉, 诚实是金, 金铸信誉, 在任何情形下都要言行诚实, 这种美誉, 其价值比从谎言和欺骗中得来的利益大过千倍, 而制造谎言和欺骗他人只能得到一时小利, 而诚实则给人带来信誉这一无形的巨大财富, 我们应该树立“诚信是为人之本, 人无信不立”的做人思想, 让诚实守信教育达到入耳入脑的效果, 使中职生真正培养起崇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公平正直的美德, 鄙视背信弃义、弄虚作假、自私自利、徇私枉法等丑恶现象, 珍视自己的名誉和气节, 追求高尚的人格, 为将来步入职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从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出发, 点燃学生践行诚信的激情。
德育课在诚信教育中不能满足于中职生对诚信的认知, 而应该顺势而为, 鼓励学生践行诚信的要求, 以巩固对诚信的了解和认识, 并真正做一个在诚信方面言行一致的人。一是可以让学生在可亲可敬的身边实例中, 产生践行诚信要求的情感冲动。“生活即教育”, 校园的生活故事最能触动学生的神经。因此, 德育课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身边榜样的教育作用。我们既可以选取同学们熟悉的讲诚信、守信用的优秀案例, 也可以列举背信弃义、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的反面教材, 既分析学生中不讲诚信的危害性, 又认真剖析优秀案例的道德意义和学习的可行性;同时, 引导学生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 在教室、宿舍、食堂、校园内外践行诚信道德要求, 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二是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主动观察和寻找校园内的诚信和不诚信现象, 在观察和寻找过程中触动学生的神经, 净化学生心灵。三是可以通过邀请优秀校友回到母校现身说法, 点燃学生践行诚信的激情。通过优秀校友讲述诚实守信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可亲可敬的教育中产生诚信的冲动、学会诚信的方法。四是可以通过介绍当代诚信教育的典型案例, 点燃学生践行诚信的激情。比如,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在危急时刻舍己救人的“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等当代诚信典型事迹, 使中职生认识到时代呼唤诚信, 诚信就在现实中, 每个中职生都应该为诚实守信的薪火相传付诸行动, 为实现“中国梦”不断传递正能量。五是在诚信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慎独”和“内省”。慎独既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 又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内省是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 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内在动力, 是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有效方法。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慎独和内省, 把学习榜样、践行诚信与效果反思结合起来, 增强自律自制能力, 锻炼坚韧顽强的意志, 把教学中的诚信道德要求从“要我这样做”上升为“我要这样做”, 并进一步从整体上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4. 推动架构全方位的教育机制, 营造诚信教育的良好环境。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战线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指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2]如果只是德育课教学讲诚信教育, 没有大环境的配合, 这种教育的效果会因家庭、社会等因素的负面影响而大打折扣, 只有在学校、家长和社会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架构学校、家长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教育机制, 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诚信教育才能达到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为此, 我们德育课教师应该推动学校构建以学校为龙头, 以家庭为基础, 以社区、企业为平台“三位一体”的诚信意识教育网络, 整合各种德育资源, 凝成教育合力, 共同营造有利于中职生健康成长的德育环境。为此, 中职德育教师一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 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 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 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 “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3]二要推动学校完善管理体制, 为加强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学校把诚信的具体规范列入有关的考核、竞聘制度中去, 让全体师生在诚信上有章可循。要借助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平台, 多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争取家长在教育方面的配合。三要建立诚信档案作为德育课教学考评的重要依据, 以保证对学生诚信的公平、公正评价, 使学生的诚信得到社会、学校的认同。四要做好德育课教师自身的诚信示范。教师的示范是学生诚信教育的前提。开展诚信教育, 教师的作用尤其不容低估。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 教师的言行举止、人生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诚信与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以示范, 因此, 教师应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做诚信的表率。
总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中职生应该成为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群体。但是, 诚信品质要靠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实践中的日积月累逐步养成, 因此, 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中职德育课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引导中职生崇尚诚实守信, 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诚信, 将诚信内化为美德, 外化为行动,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道德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N].新华社, 2010-7-29.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战线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 (教党[2001]21号) [z].2001-11-15.
6.中职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及研究对策 篇六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心理健康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中学校扩招,各种形式职业教育之间展开激烈的招生大战决定了所招收学生的无可选择,所以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这些学生中有3/4以上的学生存在以下问题:学习能力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差、逆返心理尤其严重;属单亲家庭、不管不问;无人教育、混日子;自理能力差,不会与人相处;不知如何释放情绪,动不动就出手伤人伤己。面对这些可称为“多差生”聚集的弱势群体,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更应该深入研究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其心理存在的根本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刻不容缓。长期以来我们因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和尴尬不胜枚举。(一)中职学生是一个多样的群体 :(1)所处年龄阶段:在15~19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心理变化最激烈时期,是心理产生了许多的困惑、心理产生了许多的冲突时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想事情做事情片面话严重。他們因不知道如和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以一种极端的方法去引起别人的注意。(2)中职学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弱势群体:中职学生往往是学习、品德、行为上的差生;在别人眼里是不上进的玩劣;在老师们眼中是不可教的学生;家长的眼中的没希望的一代;亲朋好友眼中的不爱学习的典型。(3)学习生活的改变:中职学生要面对从紧张的普通教育转向专业的职业教育,要从走读学校生活转向全封闭学校生活的管理这种改变往往使学生很不适应。(二)中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中职教育学生大多来自“中考落第”者,学习成绩差,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低人一等,无脸见人,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由于自卑心理,使他们思想处于苦闷境地,学习缺乏信心,对其他的能力也信心不足,严重地阻碍着自己的进步、成长。(2)中职学生情绪控制能力非常的差,具有很明显的情绪极端性,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或激动,或是非常的愤怒或悲观。情绪变化非常快,常常都会稍遇刺激,马上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3)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主要表现为: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最求,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4)中职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与朋友、同学和老师的交往方面。一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处于被动地位,生活在自我封闭封闭状态,戒备心重,交际范围非常的狭窄,沟通缺乏应有的技巧,不能接受其他人或被他人接受,性格比较孤僻,不太合群。另外一部分学生则是交往热情非常高涨,表现为交朋友不谨慎。特别是在交往的异性方面,一些同学表现出非常幼稚和无知的一面,搞不懂男女有别的道理,分不清楚友谊和爱情的定义,言行举止超越了正常交往底线,从而给自己招惹来很多的麻烦和难堪。还有一部分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朋友,以为自己够真诚,别人一定也是这么对自己的,缺乏警惕性与自我保护。
研究对策:(1)成立心理咨询室等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对治疗学生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调节情绪、完善个人人格,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能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最需要得到理解和抚慰,需要向别人倾诉。定期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心理辅导,也可利用QQ、Email、Blog等网络手段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这种方式特别是对不愿意公开身份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建立心理宣泄室。心理宣泄室可以给压抑的心理提供一个宣泄的地方,避免学生因心理问题积累太多而积重难返。宣泄室内可设有沙袋、橡皮人,墙壁装饰高山流水图画,门窗密闭。学生可在里面大喊大叫、拳打脚踢,以宣泄不良情绪,释放心理压力。(3)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班团活动,提供更多的舞台以使更多的学生能展示自己才华,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树学生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4)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专栏,解答学生的不同时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状态。
综上可知,加强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不能回避和忽视的,应拿出切实可行的良策,帮他们迅速摆脱不良心理的羁绊,在人生的道路上平稳健康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陈丽.教师要有教育理想[M].上海教育报刊分社.
[2]司徒愿.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阳江电大学报.
7.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七
摘要:当前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弊端与不足,严重影响了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笔者在分析当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转变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等三个方面对提升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了论述.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对策
一、当前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
当前中职数学的教学偏向于数学理论教学,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就给学生造成了数学知识无用的假象.同时,单纯的数学理论教学是枯燥而乏味的,在这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就使得中职学校的学生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2.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的接受”的地位.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无法得到激发,在课堂上唯“教师之命”是从.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看似掌握了知识,但是一旦知识稍有变动,他们便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无疑是低下的.3.教师的教法单一
当前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讲解+练习”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会感觉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改强调“要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课堂的教学.”由此可见,多样话的教学手段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势在必行.二、提升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院校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地方,因此,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应该将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其实用性和专业性上,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不应该一味的强调数学理论的教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有侧重点的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将数学理论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这样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针对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函数及其不等式,这样就能解决建筑类专业学生利用此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中求面积、体积等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针对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函数、成本核算、利润函数等问题的教学上.针对财会专业的学生,教师则应该将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等比数列上,因为等比例数列这个知识点很好的解决了年、月增长率、利息等问题.2.教师转变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充分树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例如,笔者在教授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中,就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完成教学,在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也很好的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接着,根据学生画出的函数图象,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从画出的图象中你能发现函数y=2x的图象和函数y=(12)x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可否利用y=2x的图象画出y=(12)x的图象?
问题2:从画出的图象(y=2x、y=3x和y=5x)中,你能发现函数的图象与其底数之间有什么样的规律?
问题3:你能根据指数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吗?
通过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3.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数学课堂教学
在中职院校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延用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以 “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严重影响了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资源日益丰富,中职教师应该灵活应用这些教学资源,并将其运用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例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使得“死”的教学内容变“活”,平面的内容变得立体化了,极大的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丰富了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从而真正的使得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 “入耳、入脑、入心”,最终达到“入行动”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在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勇于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并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最终达到提升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参考文献:
8.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八
1.生源复杂与低质
中职学生大多是初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又不想过早进入社会,于是选择进入中职学习的群体。因此,学生整体的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低下,与同龄的高中生相比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一些学生会出现与社会人群为伍、厌学、逃学现象,管理难度极大。
2.指导思想模糊化
当前中职学生的管理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大部分学校参照高中学生守则,没有体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别,指导工作容易陷入盲目与混乱。发生问题时往往归咎于学生素质,不考虑实际教育的区别,管理工作比较被动。
3.评价体系不科学
目前的中职教育评价体系仍然是把学习放在了评价指标的核心轴上,用学习成绩取代了学生其他特长和优点,使学生陷入长期的自卑中难以自拔,产生了破罐破摔的心理,更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
二、管理现状背后的成因
1.管理理念落后
职业教育在过去30年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培养的人才在就业市场并不受欢迎。在管理理念上是紧紧跟随普高的步伐,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改革,没有建立起适合中职学校的人才管理理念。
2.管理方式陈旧
校方与家长都认为优秀学生标准在于服从管理、安分守己。管理工作底线也是以不出事为准则,强调整齐划一,对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进行压制,缺乏柔性智慧。
3.自我认同感低
这不仅存在于学生中,而且普遍表现在校方上。由于生源相对高职学校不受欢迎,因此学校的自我认同感极低。这样的认同加重了学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产生一种消极的认识,导致自我认同在学校和学生之间形成了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
三、中职学生管理对策
1.“以人为本”,转变管理意识
落实“以人为本”理念需要逐层递进。第一,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理解学生,允许学生个性的差异化。第二,教师要以“亲其师信其道”作为管理轴心,不伤害学生的尊严,以理解和赞赏的态度对待学生。第三,教育管理者要认识到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抱有宽容、等待的心态,给予学生独立判断和选择的权力,以个体的优势发展促全面发展。
2.“倡导民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要避免“一言堂”思维,对学生的成长报以热忱的期待,时常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观察了解,把准学生的“脉”,找到学生的优势并加以培养。要主动深入学生及学生的家庭,倾听学生的所想所需,争取得到学生心理的认同。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真诚而热切的希望,又期盼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在管理方面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遵循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要多渠道、全方位评价学生,建立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使学生既是被评者也是评价者,有助于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纵向看待自己的成长,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动力与信心。在指标设置上,不仅包括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也要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方面。
4.“通力合作”,规划职业前景
9.中职旅游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九
关键词: 中职旅游;教学现状
一、中职旅游地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旅游地理课程是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对于旅游专业学生的知识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通过这门课程带动其他专业课程的发展与改革。
1、课程内容存在交叉或重复现象。在中职旅游地理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诸多教材,针对不同教学层次或教学对象,但是教材存在明显的共性,尤其在旅游资源相关内容方面,存在较大比例的重复现象;在教学内容方面,多集中于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导游基础、国家概况、旅游文化等内容,由于仅考虑到学科的系统性格局,为教师授课提供方便,但是缺乏对旅游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与旅游专业人才市场定位不一致,不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2、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职业能力。以中职学校当前设置的课程情况来看,虽然学生对旅游地理产生一定兴趣,认为可从中学到相关旅游知识,并提高综合素质。但是以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学习成效的认同性,虽然在课堂表现出浓厚的学习欲望,但是在考试时却只能死记硬背。可见,在旅游地理教学中,教师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课程教学与考核的实用性不强,对加快转变教学方法,提出全新要求。
二、树立良好的班风,创设专业教学环境
开学伊始,首先请同学们说一说两年以后想做什么。同学们非常活跃,有的说要做导游,有的说要做展览馆的讲解员,有的说就做酒店的服务员,还有的说什么也不想做,就想玩。我说:“好,咱们就说玩,玩是我的一大爱好,也应该成为你们的一大爱好,因为玩可是我们的专业,你们说是不是。”同学们有的点头,有的看看我,等待下文。我又接着说:“以后每次我的专业课,我们都要请一位同学带我们玩5分钟,至于带我们去哪里玩?玩得高不高兴,就看你的了。从明天开始,请同学们每人带一份这学期你打算带我们去玩的旅游景点的图片资料,咱们一起把教室布置一下,看看能不能看出是旅游班,怎么样?”这个建议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第二天,我走进教室,眼前一亮,中国的、外国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名山大川尽收眼底,满眼的绿色、蓝色、红色,黄色,五彩斑斓。我很满意,同学们有些小得意。环境影响人,环境改变人,环境不仅可以改变人的学习目标,改变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改变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环境想不感兴趣都难。
三、创新旅游专业的教学方法
当前,各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多以课堂的讲授方法为主,很多较新的教学方法没有被充分的利用。德国作为世界范围内较发达的职业教育国家当中的一员,在20世纪的80年代就将行业以及工作任务作为导向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广泛的应用到了职业教育当中,像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都是能够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的新教学方法,可以将职业教育的特色充分的体现出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保障学生的实用性培养,中职院校应该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中职旅游院校应尽量选取高起点、高标准的校企联合单位开展实训平台建设,以保障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基地的使用价值。专业知识是进行实践操作的理论基础,所以校企联合发展实训基地的训练项目,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宗旨,营造符合社会发展与行业需求的真实职业环境,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进行实地训练与技能实践的需求。
五、实行校企合作制度
中职学校要想使本校的旅游专业能长远发展,就应该将学校、政府、社会三者联合起来,杜绝将这三者割裂开来。学校要通过开展多条途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发展趋势。优秀的旅游企业也要积极与学校配合,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也可以将企业职工安排到学校进行再教育,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另外,企业还可以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搬到学校里来,为学校的教师提供科研数据和资料等,改善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
六、完善考试评价体系
由于中職学校的培养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所以其考试与评价方式也应有别于变通中学,做到“做”一与“考”相结合,“学”与“行”相结合。
1、注重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应分实际操作与理论考试两种测试方式,这种测评既检测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检测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期末考试占总评的比例应控制在40%左右,实际操作和理论考试各占一半。
2、重视实习表现。中职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技能的重要性,而技能需要在实际训练中得到体现与加强。因此中职学校要强化实训,真正做到以实习成绩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学校应把学生的实习表现列入总评成绩之中,占比可控制在30%左右。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可以讲知识运用于实践上的人才。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必须培养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旅游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旅游职业能力,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既可提高学生理论基础,也可锻炼基本工作技能,为今后步入社会、进入旅游行业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芳.新课改下中职旅游教学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2)
[2] 魏小安.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10.中职体育教育质量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十
一、中职体育教育质量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 体育素质教育的要求
课堂体育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阵地, 课外体育主要是基于素质教育和体育发展的路向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诚如上述,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视域下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处理的概念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样道理, 课外体育也只有在对于体育与健康教学基本属性的充分了解基础上, 才能够生发出新的活力, 进而在基本的操作层面上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实际上, 体育与健康教学与强化锻炼理念的互动并非新鲜的尝试, 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内在属性和基本操作就必然要求锻炼理念, 尤其是教学资料处理技术的大量应用。在教育和案例分析中能够有效的分析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深刻认识这种错误的观念, 并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外体育锻炼的价值, 在课外锻炼中改善生命环境和生命危机的相关做法,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现代体育运动的特点的要求
现代体育运动强度大、对抗激烈、持续时间长。基于上述特点, 中职体育运动的教学往往在、技战术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 易于经由能量消耗的加速而产生一系列的运动损伤和心理畏触感。倘若畏触是不可逆转的过度性行为则会严重损害到中职的身心健康, 缩短其运动寿命和运动积极性。中职生心理畏触是难免的, 体育理念作为心理干预的重要量化路径之一, 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中职生运动畏触发生, 提高中职生的积极性和运动兴趣。
3. 中职体育运动心理发展要求
中职体育教学理念肯定了运动及技能训练作为体育课程的主干意义, 要求技能训练应该成为其他非技能训练学习项目的载体, 承担起体育课程的重要学习目标及其内容。一方面, 中职体育的生命价值观念有助于促进生命观和行为习惯和思想的形成, 确保正确处理当代人同下代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 学校教育倡导课外体育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体育教学最终目标, 实现学生体育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进而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具有生机与活力的学生群体。
二、中职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问题
1. 课堂体育教学模式与内容过于单一
大部分的中职院校都存在着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学生主体选择性狭窄等困境, 部分学校对待体育教学模式采取不重视的态度, 教师的教学手段始终是以女生踢毽子以及男生打篮球为主,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指导优势和影响。
2. 课程场地与器材资源不足
尽管按照中职体育教学基本属性, 中职学校的体育设施相对而言较为健全, 基本能够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需求。然而, 部分体育设施和场地的不足仍然是制约中职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比如, 针对男生利用的篮球场地、足球场地等设施的布置上较为全面, 能够保证大多数的男生在既有的学习时间内实现自身锻炼的机会。然而, 与此同时的女生和其他学生却无法实现自身锻炼的可能性, 这显然与中职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和师生的需求是不相符合的。
3. 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单一, 时间难以保证
我们重新审视中职体育教学资料与课外体育活动处理的概念, 就会发现, 中职体育课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课外体育活动也只有在对于课外学基本属性的充分了解基础上, 才能够生发出新的活力。实际上, 中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却相对滞后, 项目类型相对单一, 户外锻炼的时间上也难以保证。
三、新形势下促进中职体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1. 强化“健康第一”的体育运动标准
中职教师要是根据体育课程目标把知识经验体系建构起来, 然后按照序列组织编排形成便于操作的经验模式。基于这些经验模式提供具有可选择性的体育学科活动程序和方式, 最终实现体育素质、能力以及健康标准均能达标。尤其是, 中职体育体育课程标准要在体育心理教学内容上结合学科要求和学生多样性, 探索各种项目的心理教学特点, 根据从事体育特点、对于身体素质影响选择, 选择关系最为密切内容作为基本出发点。
2. 完善体育动作训练原则, 探索体育运动多元化开发
基于地域性和动态性特征决定体育课程开发多元化和多样性, 中职体育教学内容考虑到了学生体育运动的限制因素, 适当引导中职通过体育舞蹈、健美操、太极拳、球类运动等相关体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形式。要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在内容设置和实施环节上强调体育实践和训练能力。具体体育课程设置中要紧密联系体育进行专业知识的规律, 突出体育教育的针对性和特色效果。中职可以考虑建立健全专家委员会, 制定并审查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内容和方法, 不断提中职职的身体素质与体育运动技战术水平。
3. 提高课堂基本策略, 做好与课外活动的统合
首先, 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既要在课前充分熟悉教材和学生的基本情况, 把握提问问题难度和逻辑性;又要采取多样而灵活的提问方式, 让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避免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认识, 而是能够较为自觉地自主探究和学习。要根据教学模式的转变, 及时转换提问的立场和角度, 在提高提问的效率的同时引导学生兴趣, 让学生对于基本的课堂内容又更多的兴趣。尤其是, 在提问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 做到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问, 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收益。其次, 师生交流有效性的基本策略。一是教师要制定清晰而完整的教学流程, 让学生能够把握教师的基本思路, 从潜意识中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 做到跟教师教学思路的对话与交流。二是教师要丰富自身的教学语言, 以免造成学生理解障碍。三是精选课堂教学问题。自觉把课外体育与生活联系起来, 创造情境, 发展学生思维, 让学生了解到课外体育应用价值。最后, 辅助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教师的辅助教学行为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同时也就便于教师个性的展示。教师要正确地完成自我定位, 真诚地展示自身情感, 在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进而调整教学思路。教师应该采用言语、动作、标志多种强化手段, 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肯定或者批评, 实现高效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彦志.谈素质教育及体育教师的素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99 (S1) .
[2]赵辉, 辛江花.素质教育和高素质教师[J].职业, 2006 (1) .
[3]庄育璇.新课程新起点——谈新课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艺术教育, 2005 (01) .
11.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十一
周集中心校 朱家亮
一、学校体育现状
我所在的学校是六安市霍邱县周集中心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专职体育教师3人,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教学文件只有简单的实施方案或教学大纲而已,根本就没有学年,学期甚至单元教学计划。没有计划教学目标就更加模糊不清,老师编写教案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或为了评职称而补写教案。在体育课开课率上,能够保持正常开课,但一般每周开课节数只有两节,这与国家规定的开课节数相差很远。根据调查还显示,一旦有雨雪天气、毕业班上课、或其他学科补课欲占用体育课时,学校的体育课就不上了。这种现象说明学校对体育教学管理不严,而且存在重智轻体的思想。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大部分只是选择少量田赛和径赛项目来发展学生体育技能。教学内容突出单纯定量和定性考核标准,迫使学生把精力放在应付考试上,出现了考什么练什么的现象,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上,讲解、示范、联系成为永不改变的灌输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应该运用较好的教学仪器设备,提高教学兴趣。在教学环节上,教师是主宰,一切都有教师控制,学生只能听从指挥和召唤,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和交流,使学生缺少思考,讨论,探索和实践的机会。很少有教学评价工作,即使进行评价工作也无非是通过考试来检查学生“学”的结果,根本就没有体现学生“学”的方法、质量、更没有体现“教”的方法、质量和效果。在体育课组织形式上,都是按自然班授课,或者是让学生随意练习,教师适当组织指导。受班级人数过多和场地器材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干脆就采用“放羊式”教学,课堂上往往只有少数几个人在参加体育活动,多数学生就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有的索性就到教室里读书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普通中校学,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h的体育活动(含体育课)。我校以早操和运动会为主要内容,每天上午出一次早操,在开展运动会方面,学校每年开展一次秋季运动会。在课间体育活动内容选择上很是单一,课间体育活动以眼保健操为内容。场地器材严重缺乏,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没有体育馆,这就造成了学生在下雨天无法正常上体育课和进行课外活动;二是学校只有跑道周长为200米的操场,一块篮球场设在操场中间;同时,现有器材中有不少陈旧、破损、其中不乏保管不善,修理不及时等人为因素。一方面器材匮乏,一方面人为浪费,令人心痛。也给正常的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
“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社会上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像邓亚萍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二)体育观念的落后
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六安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三)学校体育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
(四)办学条件差,办学经费极其紧张
学校由于经费紧张甚至负债运行,根本无能力完善体育设施,增添体育器材。这不仅无法保证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令人担心的是在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为了尽量避免学生在学校出现意外事故,学校宁可放弃体育课。
(五)不重视教学质量和评价标准
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很少有人过问。有些学校领导和教师以及家长认为学生体育成绩不及格、不达标和不优秀而不会影响升学,也就不重视体育教育了。在初中升高中施行加试体育考试这期间,引起了大家的一些重视,但经历一两年后,学校开始在考试中,千方百计或多或少的帮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作弊,制造假体育成绩。
(六)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体育教师缺乏激励机制
对工作表现好、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不能及时地给子奖励和宣传;对工作不负责任、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教师缺少必要的处罚,加之体育教师本身就存在着职称评定难、评优难等诸多因素,因而难以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上述种种因素,决定了我校的体育不被重视,始终处于次要地位;甚至被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恐怕是难以得到全面纠正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农村中学体育工作,切实提高认识,把体育放到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三、解决的办法及对策
(一)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
通过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农村中学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育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各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同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社会化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培养全体公民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
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五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对学校体育具有社会功能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几十年以后,他们将分布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和作了家长,这对增强整个社会意识的作用较大。
(三)加强监督职能: 1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曝光”。2群众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态度及落实的措施进行评价。
3学校体育工作列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列”赏罚分
明。
4体育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
克服单纯比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村、联中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5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1)动员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继续后备力量。
(2)提高农村体育工作者的工资待遇。特别是在边远农村、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待遇一定要优于都市教育工作人员,以此作为奖励农村体育教师。
(3)建立县、乡、村三级辅导站,定时定点辅导,建立乡村联系站制度,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4)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们的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能力,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立体结构,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吸取自己所需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5)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调动体育教师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6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农村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较差,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落后,缺少教育资金投入。扭转这种现状,改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条件,应采取多渠道的措施筹集资金。首先,应最大限度地增加体育教育资金投入,购买体育器材和兴建体育场地。在这里可以采取依靠上级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形式。其次,争取社会的捐赠,即在社会上号召人们关心学校体育、支持学校体育。第三,自力更生,自制部分器材。在目前体育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各农村中学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号召教师和学生自制部分器材,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另外,对农村中学体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必要的资金投入,科学规划,专人负责,多人监督,改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条件,改善教师,学生的健身环境,缓解束缚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条件。
7加强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任务艰巨。现存的课堂教学不规范,教学内容单调,课外活动不稳定,缺乏组织性,导致学生对体育认识不足,锻炼意识淡漠,给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和困难。要扭转此局面,必须加强对体育课程的改革,规范课堂教学,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外活动的组织,改善对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8走“自力更生”之路
各校要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发挥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环境要素与精神环境要素的功能,例如六安市农村中学有些地处山区可以利用本校的地形、地物、地貌,把房前屋后的空地等改造成学校体育理想的场地和设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热情,使体育课真正成为集健身、娱乐为一体,实现体育教育的多重目标。
12.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十二
[摘要]高职体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把健康的体育理念传播给学生,注重体育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本文对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做了探讨并对如何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 体育教学 学习兴趣
一、引言
体育学科是高职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近些年来,虽然高职体育教学进行了系列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和竞技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得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繁杂,趣味性低,健身效果差,导致学生厌学,不能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健身效果。兴趣是人们积极地接触、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预先注意和积极、肯定的态度以及力求去认识,而体育兴趣就是积极认识体育运动或从事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却很难说有多少积极的作用。体育兴趣的培养作为我国体育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有专门论述和明确具体的要求与规定,然而现行的体育课教学与其说注重体育兴趣的培养,倒不如说在不断扼杀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兴趣对体育教育的实施具有促进性作用,运动兴趣可以使人在不断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开阔眼界,丰富自我,促进创造性运动能力的发展,在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运动时能达到自我锻炼、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效果,从而能进一步从参加体育锻炼中,更大、更快、更好、更久地获益。因此,在高职体育学习中应把体育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他们增强体质、锻炼体魄的目的。
二、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重复,考核方式片面
目前,体育课教学内容选择,没有完全摆脱以竞技教材为主的旧教材体系的束缚,教学内容应体现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的特色和本质功能,开发和选择职业性体育。长期以来高职体育教学基本上是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当前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的内容陈旧乏味,缺少新意,不符合学生的需要。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例如 50m跑、铅球、1000m跑(男)、800m跑(女)、双臂屈臂撑(男),1min仰卧起坐(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项目。教学内容几乎全是竞技运动的项目,这些内容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都在学习,到了大学再去学这些东西,自然会兴趣索然,出现消极怠练、甚至逃课的现象。另外,教材形式单调,枯燥无味,考核标准太高、太难,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发展学生个性考虑较少也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
2.体育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应与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相一致。高职院校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相比,既具有共性,又有职业教育的定向性、实用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其培养目标应是适应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或某一技术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注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在办学过程中,大部分高等职业体育教学盲目向普通高等体育教学看齐,致使我国高等职业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高职院校沿用普通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缺乏高职院校的个性,不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不能脱离职业对学生体质的要求,也就是说要贴近职业特点,来开设体育课。职业劳动的性质、形式、条件与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对人的身心素质的要求也不同,而现行的体育课程结构,职业特色不突出,没能围绕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职业技能特点、职业特征进行设计开发,并且总体上也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羁绊,严重压抑了学生体育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调动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师资力量不足,体育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的`编制缺口较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同时,高职生对教师的性别差异比较敏感,特别希望体育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高职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物质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实践证明: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可以加深学生对体育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环境包括:运动场、馆的建设;体育墙报和黑板报等宣传栏的设置,目前高职院校各种场馆缺乏的程度非常严重,拥有量大大低于国家标准,硬件设施的差额数量相当大,各校体育器材的拥有数量也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上述这些因素都从客观上制约了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1.更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观念
更新被动体育教学观为主动体育教学观被动教学观的特点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致力于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技能,忽视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教学程式化、训练化,方法呆板,使学生成了教学的被动体,严重地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主动体育教学观的核心是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要善于引导他们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由被动教学变成主动教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求知欲和创新思维讲求方法的灵活性,要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积极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例如,学生在掌握体育游戏或体操技巧单独动作后,就可以让学生动脑筋创造小游戏或技巧小组合。在组织形式上也可以让学生轮流带领做创编的准备活动和新游戏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才能的创新能力。
2. 广泛地了解学生的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由于长时间、单调的刺激容易引起超限抑制,单调、枯燥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教法手段的多样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灵活变换教法手段和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之一。使教材内容丰富多样,以便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近年来体育课教学中培养体育兴趣的又一做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教学,是目前我国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尝试性做法。其主要特点是,在每次课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项并分组练习。这种做法由于首先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在每次课中有机会对自己所喜爱的项目进行反复练习,因此可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与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专长,开设专项课,已成为我国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分组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
3.改革和完善体育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中还必须改变以往的以运动技术为核心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各种教学要求应使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就能达到。采用能够充分展示学生能力,又能让学生学得活、用得活的方法,使学生对每次课的练习都有一种新鲜感和快乐感。也可以降低某项练习的标准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在体育教学内容中,也要重视体育理论教学效果理论是实践的归纳和总结,反过来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开设一些如体育理论、运动生理、运动医学、保健知识、竞赛规则、裁判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使学生能独立地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设计创造出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同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定期举办一些体育知识讲座,可以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内容可以包括:奥运史、亚运史、中外体育发展史;各单项的演变过程;各项比赛的规则和裁判法;运动训练中的医务监督;体育锻炼的自我保护;组织收看高水平的比赛。还可以收集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的体育素材,举办专题讲座,讲授丰富多彩的,有教育性、趣味性的体育知识,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便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4.考核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以往的体育考核基本上是统一项目,统一标准,由于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育基础,运动技能的水平各不相同,而用同样的标准进行考核,显然有些不够科学。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某个项目教学以前,有的学生几乎可以不需要怎么练习就可以及格,甚至达到良好、优秀标准,而有些同学即使刻苦练习也很难及格,这样便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新《体育与健康标准》体育课的成绩考核与教学评价作了重大的改革,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中的表现为中心。突出考核的激励机制,把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结合起来。根据这一精神,在执行中,首先是必须打破过去的统一标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努力程度与进步幅度,使人人都能体验成功,增强学习兴趣。其次,打破过去统一的考核项目,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考核项目,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既可以发展特长、提高兴趣,又可以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与理想的考核成绩。
四、结论
高职体育教学整体改革起步较晚,而素质教育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都要以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构建、选择、改革体育教学,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入手,审时度势,更新观念,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力为.运动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金土.我国高职教育形势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6).
[3]汪正毅.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
[4]蒋俭欣.21世纪职业教育学校体育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探讨.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1).
[5]李存健.对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材建设的思考.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
[6]金朝跃.对高职教育体育目标定位的认识与思考.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13.中职会计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十三
关键词:中职教育,会计教学,问题及对策
1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明显的会计教学目的
中等职业教育应该主要以能力为基础, 主要让学生掌握职业的技能, 在很多的中职教育院校里, 对于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则定为“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或“会计师”等;或觉得中职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比较差, 只可以做一些重复性的, 简单的工作, 仅仅是学会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就可以了, 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才还是缺少一定的探讨。
1.2 职业的教育理念不先进
我国当前的中职会计教育, 由于教育理念的落后, 严重的阻碍了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虽然近些年以来, 我国的政府在大力的支持并发展着中职教育, 我国的中职教育发展规模也得到了空前的扩大, 但是, 也有不少的学校缺乏自己的办学特色, 大部分的办学模式是重复和简单的, 并没有完全将“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 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的教育理念体现出来。
1.3 实验的教材不完整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发现, 各个院校的中职会计教育并没有广度的延伸教材, 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 因此, 出现了缺乏系统的实践项目的教材, 脱离了中职教育的真实目标, 从而, 没能很好的表现出中职教育的教学特色。
1.4 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滞后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利用上课的“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几乎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所以, 经常会出现学生“背过的笔记, 考完试就忘”的现象。
1.5 会计老师的后续教育滞后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 而作为专业的会计老师, 不但要有丰富的会计方面相关的知识, 而且还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 因为我国的中职教育中的教师大部分是大学毕业之后就直接开始任教, 他们本身并没有很多的实际操作经验, 而“双师型”的教师占到的比例又是少之又少;另外一方面, 因为每个企业都会有一定的财务工作特殊性以及保密性, 企业的高管人员通常也不太愿意接受教师挂职这样的锻炼机会。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很多的中职教育中的会计老师缺乏了实践的经验与实践的知识。因此, 很难给学生实践上的指导。
2中职会计教学的对策
2.1 明确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的教育思想应该要以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为先导, 以教学的基本建设为重点, 以教学改革为核心,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以及教学内容体系, 注意提高教学的质量, 努力办出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学习并且积极的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明确培养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本,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 走内涵建设与外延拓展并重之路, 为社会培养出各类的高素质人才。
2.2 积极开发优质的课本教材
中职教育的重要培训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精通管理、操作、生产、服务等高素质的、技能型的专业性人才。所以, 在对教材的选择上就更要注意选择和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材。中职课程的理论要求以“够用”与“必需”为度, 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删减演算、推导、证明的内容, 强调知识点在管理实践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教材不但要提出问题、而且还要介绍问题的解决方案, 还需要利用实体的例子介绍应用的方法和场合, 积极的促使学生可以在业务上做到广度的延伸, 进而加强学生们基本功的训练并拓展他们的专业知识面。
2.3 改变教学模式
企业招聘会计工作人员的条件之一就是:对会计技能要有熟练的操作。现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需求了, 因此, 应该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以需求为契机。因此, 需要修订专门的教学计划。会计专业在众专业当中, 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为了充分的体现出中职会计专业的应用性特点, 在充足的理论知识前提下, 需要加大实训课的课时, 以此来保证学生所学到的理论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
2.4 广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为了适应现代信息化的要求, 中职的会计教学模式应适当的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技术。利用培训, 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教学时用到的课件, 同时, 还可以对课程的内容有更形象、更直观的表达,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难懂难理解的问题通俗化, 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这样, 就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掌握和理解。
2.5 校企业结合办学
教师应当要深入企业的内部, 了解企业真实的经济运行, 把企业单位与社会需要的各类财务人员及时的反馈给学校, 以便及时的调整人才的培训计划, 做到“订单培养”“按需培养”社会、企业单位所需要的财务管理人员。另外, 还需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 并聘请具有丰富会计经验的会计人员给学生进行实训的指导, 让学生在社会的第一线得到很好的实践锻炼。
3结语
总而言之,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 中职会计的教学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需要广大的教师不断的进行探索、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才能不断的有所突破,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的优秀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张美丽.浅谈中职会计教学观念的转变[J].决策探索 (下半月) , 2007, (11) .
[2]李健云.浅谈中职会计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0) .
【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推荐阅读:
中职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09-26
中职生礼仪教育现状及其对策07-22
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07-08
浅谈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11-10
中职英语创新课堂探索07-11
中职英语期末考核方案07-11
中职技能大赛职业英语10-23
中职英语语音的教学心得08-03
浅谈中职英语分层教学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