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

2024-10-01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精选9篇)

1.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 篇一

教学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1、主题单元。

“园丁之歌” “自然的奥秘” “故事集锦” “无私奉献” “祖国各地” “百折不挠” “走进名著”

高林生老师说解读教材是一种上有课标,下有学生,中间有文本的活动。感觉这种说法很是精妙。因此,下面的所有教材解读都必须要沿着这条思想的轨迹前行。

2、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3、篇章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书做笔记,二是学会使用工具书 读书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我目前也在使用,它可以起到博闻强识的作用。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写读后感,二是做读书摘抄。我平时给学生做的摘抄比较多,一般是先阅读后摘抄的再复习运用的。

我感觉引导学生做摘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摘抄与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紧密结合性。不能平时摘抄归摘

教学

抄,语文学习归语文学习,这样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要让学生的语文摘抄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2、注重对学生摘抄的评价。学生辛苦做了摘抄教师该如何评价?首先要确立评价的目的,那是引导学生感受摘抄的妙处的。所以,评价要注重启发引导的功能!

读后感教师可以与课外阅读辅导结合起来搞,让学生真正能够读透书本。

学会使用工具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多的工具书,然后开展一些查字典的比赛。记得我初中时候老师开展了一次查字典比赛到今天我还记得。

第一单元教材的编排没有看出很严密的体系,教材倒有一种复习前面内容的意向在这里面。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量把教材教得有体系一些。

《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

主要是老师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课后作业第二、三题教师应该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

又:田老师的教育方式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为什么我们现在教学 的语文教育反倒不如一个小故事来得有吸引力?真是咄咄怪事!可见,现代语文课堂的繁文缛节太多了。

再又:我们应该读一读回忆老师的文章,看看别人是如何做老师的。

《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很是实在,主要就是讲了陶校长的四点要求。掌握这篇课文的大意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明白有哪四问,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四问。

重点之二就是学习陶行知的语言,他讲解得是多么的通俗易懂啊。用一些问句的形式,用一些假设,有深入透彻的说理,也有浅显易懂的比方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很有哲学意味。“不遇”是一种意味,本身要找的人是隐者;其次,身在此山中,存在也是一种意味。他是隐者,我们看不到,但是,他又是存在的。这恐怕只有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解了。

但教给学生不要这么繁复,让他们明白这样一种意境就可以了。《所见》是一首很有童趣的诗,描写出了孩童的天真。不过最有趣的应该是他闭口立之后在想什么呢?

一比:前面的表现与后面的表现进行对比,二想,孩童想什么呢? 其实,诗歌的最后两句不妨换一下位置:忽然闭口立,意欲捕鸣蝉,可能更有意味一些。

习作一主要要求学生抓住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一两件小事来写,要写得细腻感人。幸好,这里有课文作为范例。

教学

练习1中的语文与生活安排了两个情节:写儿童诗和背诵描写风的古诗。

写儿童诗因为是续写难度不是太大,但是,教师在此处不妨教学生写一写儿童诗

背诵带“风”的诗句,对学生来讲应该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教学在学生背诵之前可以多补充一些含有“风”的诗句,让学生多积累一些。

诵读与欣赏中编者给学生编排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特色很是鲜明。诗后编者还附了一个问题,“诗中有画”,如何看出画来?我想问一问的是:小学诗歌教学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目的究竟在哪里?

学会请教,这个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如何把话说得体,学生应该不存在问题。

第二组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密切了,第二组课文可以按照主题的样式进行教学。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课文是一个号召:让我们一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打开大自然绿色课本的例子:法布尔的故事;《变色龙》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的是观察变色龙变色的经过;《金蝉脱壳》讲述的是作者观察蝉脱壳的一个过程。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写得很是意气风发的诗歌。诗歌语言欢快,内在结构严谨,是一首好诗!不过,要把这首诗

教学

歌教好倒要花上一番功夫。因为这首诗和古诗又不一样。教这首诗歌还是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从诗歌语言背后的意蕴入手。

什么是意蕴?

怎样帮学生把握住诗的意蕴?

装满昆虫的口袋》写的是法布尔小时候的事情。但是,作品中将父母作为与法布尔相对立的角色描写我觉得有些不妥当,是不是法布尔的父母真的是这样?

《变色龙》一文写了可爱而又迷人的变色龙。相信学生在初次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是充满兴趣的,但是,当教学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可能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致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致所在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金蝉脱壳》一文写得也是极其生动的,作者把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写出来了,很是吸引人。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看学生的表达。

现在语文教学过多的是对教材人文体验,但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学习的根。我要多做一些关于语言文字训练的课例。

习作2是作者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下来,在这里,教材的要求更为明确了,要求学生“先观察它的外形,看看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再观察它的动作。观察动作要仔细,要有耐心,有时要反复观察。比如小鸡吃食,公鸡打鸣,鹅鸭凫水,猴子嬉戏,鸟儿飞翔等等。然后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适当地打比方。当然也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像如此详尽的作文写作要

教学

求是很难看到的。

练习2的语文与生活主要是歇后语的练习。首先是歇后语的积累,其次是歇后语的运用。读书与积累的内容是三条关于观察的格言。其实,这三条格言可以放在本组教学之前进行教学。想想说说是想象补充画面然后再说一说。这里要注意方向的把握,学生喜欢讲说一些可能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东西,教师要注意引导。

语文要引导学生发现美的东西,但是,当课堂上出现不美的东西的时候教师该如何引导呢?

第三组是一些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之类的内容,比较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每篇课文都独立为一个主题进行教学。

《成语故事》主要将这两个成语还原成故事的形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这两个成语故事的教学比较简单,可以读给学生听一听,让学生说一说自相矛盾的表现主要在哪里?滥竽充数的表现在哪里?画龙点睛的表现在哪里?这三条成语的道理又在哪里?本篇课文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一个成语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成语故事。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办一期关于成语故事的手抄报。

《推敲》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诗人贾岛对诗歌语言的考究上,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比如官权思想,等等。这里,教师少引导学生去考察这样一些内容,教师倒可以引导学生多掌握这样几个关于推敲词语的典故。

不知道学生对这样的文本会有什么样的解读?

《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故事,对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好几个版本。

教学

教材使用这个版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神话传说的美丽,体会乡亲们对嫦娥思念的原因。本课语言训练的点是课后作业第四题,体会重叠词语的用处。

《读书莫放“拦路虎”》不知道这篇课文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很是突兀。这篇课文可以放在讲勤查工具书的地方讲解。

两篇《伊索寓言》比较简单,引导学生体会伊索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

《我读书我快乐》给学生推荐的是伊索寓言,其实,教师还可以将其他几大寓言推荐给学生阅读,比如克雷洛夫寓言,等等。

《习作三》写“秋天的树叶”,可以让学生写树叶贴树叶画树叶,让全班学生一起写一部不树叶宝典,激发学生作文训练的乐趣。

《练习三》中是关于京剧《红灯记》,让学生体会红灯记的语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也学学这个京剧的唱腔。

《通读与感悟》可以作为平时的小练笔。这样的练习模仿性比较强,学生练习容易出效果,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进行这样的练习。

《学会拒绝》现在的学生比较会拒绝,这个项目不存在问题。但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文明用语。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感觉最难把握的还是教材的语言训练点的落实和教材人文情怀。

第四组三篇课文分别讲述了三个人物:邓小平、高尔基、恩科西。《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一切景语皆情语,要让学生从这些语言中体会我们对邓小平的深切怀念。对课后作业第四题感到这道题目

教学

出得不好。

要让学生理解邓小平就有必要补充关于邓小平的相关资料,我个人觉得可以在“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显然是邓小平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世界角落……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表明的是一个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课后作业第三题其实是读书积累做摘抄。

《爱滋病小斗士》这是一篇新的课文。这里所隐含的主题其实是很深远的,是世界性的。目前,世界人民正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这是一个灾难,对于这场灾难,每个人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其实教师可以以这篇课文为突破,引导学生浏览一组课文,关于人类面对具有世界性灾难的表现。

《习作四》是写一写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平时教学中有很多的缺憾之处,教师也可以写一写对学生的歉意,对教学的缺憾。

练习四中的语文与生活是关于错别字的练习,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全部梳理出来,让学生订正。

诵读与积累》的内容可以放在教学《成语故事》后进行。《小小新闻发布会》应该在每天早晨引导学生进行,帮助学生扩充视野。

第五组课文是一组写景的美文。

《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

教学

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炒”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黄果树瀑布》体会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瀑布,各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与美妙。

《莫高窟》重点也应放在作者的表达上,就如课后作业第四题一样,要求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习作五》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材画了四幅图,主要是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内在的感受。练习五中语文与生活要把句子写具体,其实,这样的练习应该提前。

诵读与积累是一首小诗,让学生学会朗诵。

设计一条公益用语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电视、广播中去发现公益用语,然后再设计。

教学

第六组课文谈的是人们如何坚持不懈地努力进行发明创造的。《天火之谜》讲的是富兰克林的故事,这篇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分段概括段意,体会的人文思想是富兰克林的敢于发现的精神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个故事颇为震撼人的内心,这是因为作者的表达,比如说作者通过列数字的形式,等等。

这篇文章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关键词语的意思,比如课后作业第二题。

《诺贝尔》讲述的是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故事,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

《滴水穿石》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文章通过例举了一些人的事例来证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这样文章的写法。

《习作六》是根据图画,想象并编写故事 练习6的语文与生活是看一段话然后谈感受。诵读与积累是分角色朗读一篇童话。

健康小顾问倒是一个可以搞上街的语文实践活动。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本篇课文中的词语,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引导学生读一读水浒

《少年王冕》是《儒林外史》中的一篇文章,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写体会王冕的为人。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教学时教师要引导注意把握文章和诗歌的链接,什么时候该链接,什么时候不链接,教师的教学要有度

教学

《清平乐》是辛弃疾所写的少有的一篇乡村生活的诗歌,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描写出的平静的画面与情致

《习作七》是一组命题作文,题目下有具体的提示 练习7的语文与生活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朝代

诵读与积累是描写水浒的一组成语,可以在教学《林》一课进行组合教学。

水浒故事擂台赛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匆匆浏览了一遍本组的教材,感觉本组教材既有限定的内容同时也给教师的发挥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教师所要做到的就是在完成语言训练的同时做好语文教材的拓展作用。因暑期中也读了人教版教材第九册,所以整体感觉苏教版的教材比较灵活,那么教师该从教材的哪些地方入手来自主开发呢?这还需要多多思考。两个问题。

4、第九册教学总目标: 学习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教学

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培养读书做笔记的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准确认读者来信265/260个生字。

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节169/173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阅读。

教学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习作。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问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2.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 篇二

一、编写体例方面差异

众所周知, 台湾书籍为右侧装订, 竖排, 自左往右翻页, 自右往左阅读, 这与中国古代典籍的装订和阅读习惯完全一致, 也算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坚守。

台湾版教材的基本编写体例是, 教材采用“单元组织”的方式统整编写, 以每3~4篇课文为一个单元, 每个单元课文内容结束后, 以较大篇幅组织“统整活动”。其具体安排顺序有6个方面的内容, 即单元主题介绍→单元导读→问题讨论→课文3~4篇→统整活动→试一试或想一想。以第一单元为例, 其按照先后顺序编写的情况如下。

第一单元:生态与环境

单元导读:本单元通过三篇记叙文和一篇议论文来谈论生态与环境的关系, 让我们一起爱护地球, 维护自然环境。

问题讨论:

1.我们要怎么做, 才是真正的爱护动物?

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可以怎么做?

课文:

第一课:湖边漫步 (刘克襄)

第二课:带箭的花凫 (夏婉云)

第三课:珍珠光彩的蝴蝶梦 (王洛夫)

第四课:迈向低碳生活

统整活动:

1.词语的运用。 (以小故事的形式介绍“笼统”用语和“精确”用语的区别, 并提出问题, 要求读者“想一想”)

2.概览式阅读。 (介绍什么是“概览式”阅读方法, 最后提出问题, 要求读者“试一试”, 概读下一单元的一篇新课文, 然后自己说出课文大意)

3.凸显主题的“对比技巧”。 (介绍“对比”这一写作手法, 并要求“想一想”, 学生个人在暑假前后心理活动的不同)

4.国字 (汉字) 的由来——象形字、指事字。 (介绍汉字的两种构词方法, 并要求学生分析具体字形)

5.认识书法的字体——篆书、隶书。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7种碑刻拓本)

以上我们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台湾版课本的编写体例, 与之对应的苏教版教材在编写体例上相对简单:课本并不明确单元主题, 而主要由习作和练习进行自然而然的间隔, 虽然每个单元的文章也有主题上的相近性, 但编者没有进行概述, 课前亦不加任何提示。

二、课本编写特点与价值取向分析

从课文数量看, 台湾版教材每学期课文数量为14篇, 全年28篇。苏教版教材每学期课文数量为26篇, 全年52篇。就篇目比较, 台湾版教材比苏教版教材课文数量少46%。从篇幅看, 台湾版教材篇幅在115页左右, 苏教版教材在150页左右。台湾版教材比苏教版教材页数少24% 左右。由于台湾版教材篇幅和容量都小一些, 所以台湾语文课程讲解课文的进度较慢, 一篇文章要学习将近一周, 近5个课时, 教师扩展引领的内容比较多, 学生有更多机会阅读与主题相关的类似文章, 而其在字词方面学习和练习的压力小于苏教版。

(一) 台湾版语文教材的优点

就语言和选编角度看, 台湾版教材语言更通俗易懂, 接近于口语化的表达较多, 比较活泼。而苏教版课文的语言比较书面化, 语言更严肃规范。

就学习内容而言, 台湾版语文教材的主要亮点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单元主题明确, 便于教师把握并引导学生学习, 也有助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其五年级两册课本共八个单元的主题都十分明确, 且课文数量分布比较均匀, 以上册为例, 其四大单元是生态与环境 (4篇) 、文化巡礼 (3篇) 、书香园地 (4篇) 、感恩惜福 (3篇) , 每个单元的内容具体而鲜明, 同时在每个主题的后面, 直接就有需要对单元知识进行思考的问题, 在其引领下, 教师更注重孩子在思想观念和文化感悟上的提升, 突出了生命教育。例如新北市永吉国民小学的曾绣绢老师设计的五年级上册四个单元14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

第一单元是以生态保护为主题, 借此唤起学生重视生态保育, 理解人和大自然共存的关系, 共同为生态保育尽一份心力;第二单元目标是借着探索“铁道的风景戳印”的演变, 了解文化其实是随时代在演变;介绍阿里山铁路及铁道风景戳印, 引导大家体会有趣的铁路风情与文化;第三单元目标是借由欣赏中西方的文学作品, 认识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创作, 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进而学习文学创作的方法和技巧;第四单元是希望学生透过多元的角度, 学习默默付出与牺牲奉献的精神, 了解人性温暖的一面;期望学生能够学习感恩, 珍惜福分, 使人间充满温馨。

整体学习要求是加强阅读策略指导, 经由阅读前预测引导, 阅读中摘要指导, 以及阅读后心智图和漏字填空等练习, 提升语文能力, 奠定阅读的基础。

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 曾绣绢老师比较重视学生视野的开阔, 良好情怀的养成, 注重学生素养的提升, 对语文课文的功用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揭示。

二是统整活动系列化, 内容多, 实用性强, 体现大语文的要求。台湾版教材前后的脉络更清晰, 逻辑建构更完整, 对学生学习时的指导更明确。通过统整活动, 比较集中地向学生提供了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和写作技巧, 实现了具体文本阅读学习和概述性知识的有机融合, 使小学生了解掌握较多的基础性语文知识, 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上文介绍的五上教材的统整活动涉及5个方面内容, 包含词语的运用、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技巧、汉字的由来、书法的演变, 涉及的内容十分全面。同时, 编者有意识地在课文之前提出思考话题, 往往紧密结合时代特点, 小处着眼, 但却是关系人生、社会、环境等的重要命题,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学生的引导。

(二)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优点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主要亮点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熏陶。苏教版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精当而丰富。在选编的文章中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涉猎更多一些, 在52篇文章中, 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有15篇, 达到29% 左右, 其中包括成语故事、《水浒传》节选、司马迁著《史记》等。而台湾版教材仅选取古诗两篇、关于中国结的文章一篇, 涉及传统文化的文章仅有3篇。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文学财富取之不尽, 对小学生强化传统文学精品的熏陶十分必要。

二是重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苏教版教材更强调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 是一课一练, 课文与练习密切相连, 课本与练习册融为一体, 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所以苏教版教材背景下的学生语文基本功相对扎实。

(三) 基于具体篇目的价值取向分析

台湾版教材的主题由编者确定, 比较集中, 两册课本的八个单元涉及的八个主题, 如下表。

而苏教版教材的单元比较明显地由练习自然界定, 课文也相应集中, 如下册的《爱如茉莉》《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谈礼貌》这一单元, 其中《爱如茉莉》的主旨是谈父母之间的爱体会在细微之处, 《月光启蒙》谈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 《我和祖父的园子》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深深的怀念, 《谈礼貌》以事例告诉小学生如何礼貌待人和礼貌用语, 学会和谐相处。虽然涉及中外、家庭和社会, 但总的主题是集中的, 是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情”字主题, 富有感染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 使学生能够得到心灵的顿悟、文学的熏陶和行为的感染。就其涉及主体看, 主要分类如下表。

就上述两表可以看出, 台湾版语文教材更加关注文化、读书、生活与环境, 社会小主题多, 涉笔往往都是小事情, 比较恬淡, 并强调自我的认识和反思。即使面对深刻的生活哲理也往往通过书信、对话等途径娓娓而谈。其课文摒弃宏大的叙事和重大的主题, 基本不涉及政治军事性话题, 其追求的是贴近生活、贴近家庭、贴近自然的主题, 因此很多文章就出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作者, 强调以生活经验为重心, 特别接地气。编者追求透过语言文字潜移默化地对小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去影响他们的感觉、思考, 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观照苏教版教材, 由于其课本容量大, 因此课本的涉及面相对广泛。就其价值取向看, 特别长于介绍名人典故、名人事迹, 主流价值导向明显, 例如课文《少年王冕》《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 < 史记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讲述谈迁不屈不挠著述史书的故事) 以及关于邓小平、彭德怀的故事等, 都是从名人着眼, 传达自强不息, 战胜自我, 奉献社会的精神、勇气和毅力, 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等文章则阐述了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引导学生了解战争, 缅怀先烈, 体现了鲜明的价值观引领。

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 篇三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4.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 篇四

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题的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的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我们注重释放的结果,但我们更应该重视释放的过程。聊天作文是习作教学中一种开放型、发展型的教学活动,能为学生创设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朋友式关系的尝试。他以聊天为手段,以指导习作为目的,通过聊天使学生自觉感悟,产生兴趣,从而轻松落笔,写好作文。

教学目标:

1、比较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感受他们分别表达的内心情感。

2、展开联想,从丰富多彩的记忆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

3、要把事情写具体,包括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写清楚。

4、准确表达,作到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激发联想,广开言路,展现难忘的回忆。、注重细节描写,把事情写具体,富有真情实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 铺垫情感

1、师: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见到我高兴吗?来点表示如何?

2、生鼓掌,露出开心的笑脸。

3、师:从大家的掌声中我读出了你们的热情,从开心的笑脸里我明白了大家的高兴。(贴上笑脸图)

人呀,往往会把自己的心情写在脸上,让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情绪。我们就把这神情就做表情。(板书;表情)其实说到表情,它是非常丰富的。你们知道除了喜之外,还有那哪些表情呢?

二、游戏表演 观察叙述

1、师:这样吧,大家把想到的表情暂时不说出来,老师要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要请我们班的同学上来表演一个表情。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并说出猜出的理由好吗?告诉你,表演逼真是本领,说出原因是水平。大家可要仔细观察了。

2、生表演。其他人猜。师适时指导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指名4人表演)

如:我看到了他的嘴角向两边洌开,露出洁白的牙齿,眉毛也向上舒展、眼睛眯成一条缝。

3、师根据学生的表演适时贴上喜、怒、哀、乐、晕、烦、害羞、怕等图片

三、以点带面 广开言路

1、师从大家的描述中真的让我感受到了表情丰富多彩,难怪有人把我们的脸说成是:心情的晴雨表。其实一种表情未必是人的一种心情。就拿“哭”来说吧,(出示哀图)当你们看到这幅图片时,你能想到哪些成语呢?

2、生说:乐极生悲、喜极而泣、泪流满面、悲痛欲绝、嚎啕大哭、黯然落泪等

3、师:众多成语都说明了哭的不同,那么你们能联系事情来说说他为什么而哭吗?

4、生根据图片猜测,师适时板书总结。(委屈、伤心、感动、后悔、高兴)

5、小结过度:是呀,当我们看到这些字眼时,我们也不禁想到自己。谁没有哭过呢/从我们出世那一刻起,哭就伴随我们成长。虽然有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其实只是未到伤心处。更何况女孩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是她们常用的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们哭的故事,不过我要同学们把自己哭的经历详细地说出来,让我们与你共同分享,好吗?先闭上眼睛好好回忆,然后来说咱们老百姓的故事。

6、生说,师指导。重点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注重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四、发散话题 真情记录

1、师;哭声伴随成长,哭声记录回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仅有哭,还有笑,有怒有烦、有爱有恨。每种表情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要细心才能读懂。今天我们就用我们的妙笔来描绘这些故事,好吗?(板书:背后的故事)

2、出示作文要求:习作五:联系表情,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由自己定。

3、拟题指导。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同学们,老师也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老师也拟了一些题,供大家参考。请同学们那出我给大家的作文纸,背面有一些题目。认真读读,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4、给自己的作文拟一个好题目,准备开始习作。老师希望同学在写作时能够作到:一言不发、一心一意、一气呵成。可以作到吗?

5、生动笔成文。师巡视指导

6、总结:文字是真情的流露,事情是经历的见证。同学们当我们在难忘的回忆中发现我们已经成长时,文章便是我们的记载。今天这节课希望留给大家的是你我的情谊,也是我们难忘的回忆。

附;板书

习作五 表情背后的故事

委屈

伤心

喜 哭 后悔

感动

怒 哀 乐 烦 高兴

5.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 篇五

班级 姓名 成绩 名次:

一、根据拼音在□里写出合适的字词。(12分)

xǐnɡ yǐn xiàn duàn liàn zāo zāi jiē chǎnɡ bì zhǎn fēn bīn miǎn lì xié biān cè yì 互相品□睡按时,□食□制,□□身体,不□病□; □道宽□,墙□□新,花草□芳,热情迎□;

□□,□手同行,□□自己,友□长存;

dé shànɡ mào bó dé zūn □ 高 □,礼□待人,知识广□,值□□敬;

二、选择题。(4分)1.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个是____ ⑴教诲(huì)⑵抡起(lún)⑶给予(ɡěi)⑷钥匙(chí)....2.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个是___⑴情有独忠 ⑵风雨雷爆 ⑶画龙点晴 ⑷凶相毕露 3.加点字解释不恰当的是____ ⑴ 锲而不舍(丢开,放弃)⑵ 徒有虚名(仅仅,空)..⑶ 依草附木(靠近)⑷ 奋笔疾书(疾病)..4.加点字用得不准确的是____ ⑴ 瀑布泻下 ⑵ 春雨散落 ⑶ 水花四溅 ⑷ 冒出水泡 ....

三、根据课文内容答题。(38分)1.先用直线将人物与作品连起来,再按朝代的先后在括号里标上序号。(3分)()明代李时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北宋施耐庵 《水浒传》()唐代李白 《本草纲目》 2.读一读,在□里填上课文题目。(3分)

“案前常备工具书,□□□□□□□;用词造句要斟酌,写诗作文须□□。”老师的教导我一直铭记着,真是时光易逝,□□□□啊!3.根据提示填写课文中的诗句。(7分)

“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沃野的耕耘”表现了自然的美好;“意欲捕鸣蝉,”,“最喜小儿无赖,” 表现的是童真童趣;“海内存知己,”,“,” 表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意。4.分别用两个4字词语形容下列事物。(4分)

黄山迎客松: 莫高窟彩塑: 5.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介绍下列人物身份和品质。(4分)

法布尔: 谈 迁: 6.人生短暂,但精神长存。的嫦娥奔月了,乡亲们依然遥遥地为她 ;邓小平爷爷骨灰撒进了大海,但人民永远怀念他,他,他的崇高品格必将在大海中 ;法布尔等科学家早已辞世,但他们“目标专一而不,而不半途而废”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6分)

7.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好几则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寓言故事有__________、____ ____„„其中给你启发最大的是_________,从中你明白了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7分)

8、为了新年联欢会的成功,每个同学都在精心准备,想到演出时拿出自己的绝招。这真是 啊!(填写谚语)(1分)

四、阅读短文,完成答题。(30分)

短文1(12分)林冲棒打洪教头(片段)

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席间庄客来报:“洪教头来了!”柴进说:“正好请洪教头一起来坐坐。”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

1.“厚待”的意思,可用短文中的 这个短语来解释。(1分)

2.这个片段让我们感觉到,林冲和洪教头一个谦让,一个

,一个,一个无礼。(2分)

3.这个片段为表现人物性格,采用了哪几种写法?用“√”选出。(1分)(1)从语言、动作、装扮等多个角度表现人物特点()(2)多处运用打比方、拟人的手法作生动描写()(3)人物相互对比,更突出各自的性格特征()4.用一句话写出这个片段的大概意思。(1分)

短文2 滴水穿石的启示(节选)在安徽广德的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1.这段话主要介绍的是“滴水穿石”奇观。(1分)A.形成的时间 B.形成的过程 C.形成的原因

2.从作者介绍“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文章的观点:(1分)A.万事开头难 B.只要有恒心,最后一定会成功 C.美好的事情需要奋斗 3.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1分)4.这段话是围绕哪个句子写的,用“ ”画出。(1分)

短文3 绿色宝石

在云南境内有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只有仰起头才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常言说“独木不成林”,可在西双版纳,一棵树往往就是一片森林,有的竟是一座空中花园。一棵千年的大椿树,光它的气根就有二三十根。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直插泥土,简直就像一根根粗壮的支柱,很难分得清哪里是主干,哪里是气根。远远望去,一棵树就是一片森林。另外,在那些高大的乔木或油棕上,往往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依附植物。每逢春天,许多依附植物能够开出鲜艳的花朵,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争奇斗妍,一棵树就是一座空中花园。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 “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只要留下一段树桩,很快就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功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

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的可以活200到400年。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1.作者把“扁担藤”比作“天然饮料厂”,这是因为(1分)2.“独木不成林”,可文中说“在西双版纳,一棵树往往就是一片森林”,这是为什么呢?请举一例说明:(1分)

3.下列说法不符合短文内容的是(1分)

⑴ 油棕的含油量最大 ⑵ 箭毒木是有毒的 ⑶ 黑心树寿命很长 4.第2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个词语写的(1分)

⑴ 奇花异树 ⑵ 古木参天 ⑶ 名副其实 5.第2自然段的结构方式是(1分)6.文中有一句话,既联接了上下文,又点明了题意,这句话是:

(1分)

五、请你完成几道有关对联的题目(10分)。

1、对联分为上联和下联,请你用线把相对应的上、下联连起来。

此即牧童遥指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但愿世间人俱健 理人间万缕青丝 一人巧作千人食 何必再问杏花村 书山有路勤为径 五味调和百味香 操世上头等大事 不惜架上药生尘

2、请在上面的对联中——

为书房选一副对联: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理发店选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酒店选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剩下的两副对联,你觉得一副可以送给______________,另一副应贴在_________。

六、口语交际。(3分)

人间的真情无处不在。如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来临之际,全国上下纷纷援助,灾区人民也擦干眼泪自救。一幕幕感人的镜头出现在媒体,令我们动容。回忆其中的一个场景,清楚地叙述,表达你的真情。

七、作文。(14分)

6.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解释 篇六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解释 第一课《师恩难忘》

1、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2、身临其境: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3、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4、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文章等)。引:引到。胜,美好。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形容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树:培植,培养。

6、滋润:本文中指不断增加知识的养分。

7、教诲:教训,教导。第二课《陶校长的演讲》

1、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2、坚忍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韧:柔软而结实。第三课《古诗两首》

1、不知处:不知道在那个地方。

2、振:震荡。

3、林樾:林中成荫的地方。樾:树荫。

4、意欲:心想。

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芬芳:气味香。

2、沃野:肥沃的土地。

3、温馨:温和芬芳;温暖。

4、饱览:充分的看;尽情地观赏。

5、胸襟:抱负;气量。

6、明媚:鲜明可爱。

第五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1、鼓鼓囊囊:形容口袋、包裹等被填塞得凸起的样子。

2、满载而归:形容收获极丰富。

3、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第六课《变色龙》

1、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

2、凶相毕露:凶恶的相貌完全暴露。毕:全;完全。

3、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4、迅雷不及掩耳:比喻动作或事件突然而来,使人来不及防备。形容速度非常快。

5、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6、端详:仔细地看。

7、窥探:暗中察看。

8、伺机:窥伺时机。

第七课《金蝉脱壳》

1、金蝉脱壳: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2、枝繁叶茂:树木的枝叶繁密茂盛。

3、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4、依依不舍:形容留念,不忍分离。

5、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艳丽。

6、搜索:仔细寻找。

教学

7、协调:配合得适当。第八课《成语故事》

1、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2、张口结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或害怕。

3、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 充数。滥:不好,不合格。竽:古代的一种乐器。滥竽:吹不成调的竽。

4、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睛 :眼珠子。点睛:用笔画上眼睛。

5、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6、惊叹不己:因为惊奇敬佩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形容感受至深。己:停止。

7、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8、逼真:极像真的。

9、推辞:表示拒绝。第九课《推敲》

1、推敲:比喻斟酌字词,反复琢磨。堆:指用力使物体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敲:打、击 的意思。

2、皎洁:明亮而洁白。

3、幽居:隐蔽的或僻静的住处。

4、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5、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得当。

6、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7、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8、家境贫寒: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好,不富裕。第十课《嫦娥奔月》

1、迫不及待:急迫地不能再等待。

2、贪婪:本文指贪得无厌。

3、婆娑:本文指枝叶扶疏的样子。

4、凝望:本文指目不转睛地看。

5、企盼:盼望。

第十一课《读书莫放“拦路虎”》

1、连估带猜:估估猜猜,不求准确。估:估计。猜:猜测。第2 / 6页

2、拦路虎:本文指读书时遇到的成功阅读障碍的生字。

3、障碍:本文指影响阅读的生字。

4、麻烦:烦琐;费事。

5、模糊:不分明;不清楚。第十二课《伊索寓言》

1、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2、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道怎么办。

3、大错而特错:形容做得非常错误。

4、一贯:一向如此,从未改变。

5、圈套: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

教学

第十三课《在大海中永生》

1、奔腾不息:比喻不停地跳跃奔跑。

2、水天一色:形容水与天交融成为一体,没有界限。

3、震撼人心: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

4、崭新:极新;簇新。

5、无垠:没有边际。

6、呜咽:低声哭泣。

7、痛悼:沉痛地哀悼。

第十四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第十五课《艾滋病小斗士》

1、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2、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本文指冷漠的态度。

3、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无顾虑。

4、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诉,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

5、痛切:悲痛而深切;非常沉痛。第十六课《黄山奇松》

1、闻名于世:全世界都知道。

2、情有独钟: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钟:集中,专一。

3、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许多艰苦困苦。饱:充分。

4、郁郁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5、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6、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第十七课《黄果树瀑布》

1、人喧马嘶:形容纷乱扰攘、热闹欢腾的情景或战争引起的混乱场面。喧:大声说话。嘶: 马叫。

2、远近闻名: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3、气势非凡:表现出某种不寻常的力量和形势。第3 / 6页

4、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喧嚣:形容声音杂乱,不清静。

6、浮游:漫游。

7、谛听:仔细地听。第十八课《莫高窟》

1、威风凛凛:形容有气势,使人敬畏。

2、神态各异:神情姿态各不相同。

3、惟妙惟肖:形容模仿或描写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4、精妙绝伦:精致巧妙,没有比得上的。

5、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其名声。

6、瑰丽:异常美丽。

7、记录:本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第十九课《天火之谜》

教学

1、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本文指富兰克林的推论在今天看来很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足:值得。

2、难以置信:很难被人相信。

3、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4、冷嘲热讽:尖刻地嘲笑和讥讽。冷:不热情,引申为严峻。热:温度高,引申为辛辣。

5、怒发冲冠: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冠:帽子。

6、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若:好像。本文指富兰克林在实验成功后的欢欣心情。

7、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稽:考核。

8、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恙:病。第二十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博览群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博:多,广。

2、流传千古:永远流传于后世。

3、鸿篇巨制:指规模宏大的著作。

4、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徒:只,仅仅。

5、下落不明:不知道寻找中的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6、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乌有:虚幻,消失。

7、茶饭不思: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8、夜难安寝:夜晚难以入睡。形容难受或有心事的样子。

9、一袭破衫:一套破衣服,形容生活拮据。袭:量词,用于成套的衣服。

10、奋笔疾书:形容挥动笔杆急速书写的样子。疾:急速。

11、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垂:传下去,传留后世。第二十一课《诺贝尔》

1、荒山野岭:荒凉没有人烟的山岭。

2、毫不气馁:失败后,毫不失望,继续努力。

3、连续不断:一个接一个,不间断。第二十二课《滴水穿石的启示》 第4 / 6页

1、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 形容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2、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3、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4、孜孜不倦:非常勤勉,不知疲倦。

5、挥毫作画:用毛笔画画儿。

6、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

7、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8、三心二意: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

9、半途而废: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第二十三课《林冲棒打洪教头》

1、非比他人:与一般人不同。

2、依草附木: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3、气势汹汹: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

4、措手不及:临时来不及应付。

教学

5、发配:封建时代的一种刑罚。

6、押解:押运犯人或俘虏。

7、理睬: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第二十四课《少年王冕》

1、争先恐后:争着向前,惟恐落后。第二十五课《黄鹤楼送别》

1、烟雾迷蒙:形容烟雾弥漫,景物模糊、昏暗,眼睛像被蒙住了一样看不清楚。

2、繁花似锦:形容美好的景色和事物。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

3、依依惜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

4、誉满天下: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

5、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光。

6、浩浩荡荡:指水势广阔而浩大。也指队伍等气势壮大。

7、脍炙人口:原指美味人人爱吃。现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都称赞。炙:烤熟的肉。

8、暮春:春季的末期。

9、敬仰:尊重仰慕。

10、暂时:短时间内。

11、伫立:长时间地站着。第二十六课《清平乐 村居》

1、茅檐:茅屋。

2、吴音:吴地的方言。

3、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4、翁媪:指老年夫妻。

5、无赖:顽皮。诗中是对小儿子的爱称。

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 篇七

一、创设有效情境, 体验数学的“生活”味

1. 用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在第二环节让学生感受1公顷大小的时候, 我设计了一张学校的平面图, 由于这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校园, 所以顿时情绪高涨,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首先, 让孩子们猜猜涂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再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块地方的面积就是1公顷。接着, 说说还有哪些地方的面积也是1公顷, 最后感知整个校园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把本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切身体验融合在一起,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使

关于交错级数审敛法

李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上海201620)

摘要:交错级数是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判断其敛散性, 特别是级数不满足莱布尼兹 (Leibniz) 判别法条件时的敛散性问题是一个教学难点。本文讨论了交错级数敛散性的几个判别法, 在教学中可以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判别法;交错级数;敛散性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

交错级数是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现有的高等数学教材中, 关于其审敛法, 大都介绍了莱布尼兹 (Leibniz) 判别法, 但是我们知道, 莱布尼兹 (Leibniz) 判别

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有了直接、形象的体会。

2. 把生活情境贯穿全课。

数学内容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本课,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早晨7:30, 红红离开了面积是90 () 的家, 欢快地迈着大步来到了占地面积约1.6 () 的实验小学。上楼走进教室, 坐到自己的座位前把铅笔盒放到了面积是24 () 的课桌上, 手捧起封面面积是400 () 的数学书和同学们一起晨读。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 设计生活化的情境,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二、实施有效点拨, 感受数学的“抽象”美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 教师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进行针对性点拨, 才能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抽象”美。

1. 拨一拨, 为学生释疑解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一定都是“一帆风顺”的, 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 教师的适时引导和适当点拨, 有时候就像是及时雨, 能令孩子茅塞顿开。例如:1公顷到底有多大?这个知识非常抽象, 所以我先出示一张1平方米的白纸, 告诉他们10000个这样的1平方米是1公顷。1公顷太大了, 所以先感知100平方米有多大。出示: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1个正方形, 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问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约是1公顷?得出:100个100平方米就是1公顷。接着, 告诉孩子们教室的地面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 要有多少个这样的教室, 面积约是100平方米?多少个这样的教室, 面积约是1公顷?最后得出:200间普通教室的地面面积大约是1公顷。这样就能帮助大家更形象地认识1公顷到底有多大。

2. 做一做, 抽象知识具体化。

数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 变抽象为具体,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从而实现有效学习。例如:为了加深孩子们对1公顷的认识, 我提供了很多信息, 让孩子们通过研究, 能表述1公顷的大小。 (1) 1平方米里可以站约14个同学, 1公顷的面积可以站 () 个同学。 (全昆山所有学校的学生大约可以站满1公顷) (2) 4个课桌面约是1平方米, 1公顷约由 () 个课桌面拼成。 (3) 一辆小轿车的停车位约是10平方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11-0106-02

法只是判断交错级数收敛的一个充分条件, 对于不满足莱布尼兹 (Leibniz) 判别法的交错级数, 我们该采用什么办法来处理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阐述.

米, 1公顷约可停小轿车 () 辆。 (4) 我国首艘航空母舰“大连号”的飞行甲板长300米、宽70米, () 个飞行甲板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此时孩子们已能清楚地表述1公顷的大小。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成功的体验。我想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和自豪。

3. 考一考, 走进生活获知识。

在教学完本课内容之后, 结合生活实际, 考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本课末尾, 我设计了一个思考题。出示广告:本小区环境优雅、景色宜人, 是绿色花园示范小区。占地面积11.5公顷, 其中儿童游乐场、老人健身房、网球场、道路等公共设施占地2.4公顷, 绿化面积达5公顷。可是在小区里走了一圈, 发现该小区共新建了住宅楼70幢。估计了一下每幢楼长约80米, 宽约10米。请你帮老师算一算, 房屋开发商的广告是否真实?如果是你和爸爸, 会买这个小区的房子吗?

三、引导自主探索, 享受数学“运用”之乐

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 篇八

一、表达性的练笔

这类小练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了新的思想认识、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有一种表达、交流的欲望,教师适时地选择一个写的话题,学生自然有话可写。这样的小练笔能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和情感体验深度,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程度。

第7课《虎门销烟》课后设计了一道写话题目: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抒写自己阅读课文之后的感想。

教例: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凝视着这位民族英雄,心潮澎湃。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目眺望着远方,充满了坚定,充满了力量,让敌人胆寒。(师:写得很有气势!)他端坐在那里,似乎在沉思,在担忧,在下最后的决心,(师:你前面已经说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坚定,这会儿又犹豫啦?想一想虎门销烟的意义?)哦,他端坐在那里,似乎在神定气闲地指挥着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师:恰当地引用课文的语句,不错!)他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重任,(师:“柔弱”一般用于女子或孩子。建议改为“他用自己的双肩”。)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中国人都将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铭记那个伟大的壮举,将那个光辉的名字铭刻于心——林则徐!

第16课《李时珍夜宿山寺》课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笔题: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以“李时珍,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第12课《开天辟地》以瑰丽的想象描绘了这样一个千古神话故事,学生读完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写一段话,赞美一下你心目中的盘古。提示学生可以引用课文中的语句,特别是课文描绘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语段。

二、理解性的练笔

这类小练笔是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或者关键点设计一个思考的话题,引导学生就此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

第6课《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那个原来看不起徐悲鸿的外国学生看了他的作品,非常震惊。那个外国学生究竟为什么震惊?他会想些什么?这是课文留下的一个空白,而深入地理解这个外国学生的认识变化,恰恰能加深对“励志”内涵的理解。由此,可以围绕“震惊”设计一个补白的理解性写话训练:那个外国学生震惊什么?请你联系课文,写一写他心里的想法。

第21课《九色鹿》一文中,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并重重地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理解了国王这么做的原因,也就领悟了课文“贬斥贪婪与负义、颂扬善良与正义”的主题含义。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假如你就是那个国王,听了九色鹿一番义正词严的话,你会为什么而感到惭愧?会怎样斥责调达?会怎样命令臣民?请你拿出笔,写一段话。建议恰当地选用课文中的词语: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灵魂肮脏、恩将仇报……

教例:(学生朗读)国王指着调达斥责道:“调达,你这个灵魂肮脏的小人!竟然出卖你的救命恩人?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忘恩负义?什么叫恩将仇报?你就是这样的小人!卑鄙无耻!来啊,将调达重打一百军棍,发配边疆终身服役,用你的余生赎罪吧!(师插话:这国王原来信佛教!)公公,(师:什么?)公公是国王身边的太监。(师插话:哦!这里还有公公。)公公,昭告天下,九色鹿是神鹿,从今往后就是我国的国宝,是我国特级珍稀保护动物,任何人都不得伤害!”

三、转述性的练笔

课文有特定的叙述人称与顺序,如果转换一下人称或者变换一下叙述的方式,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会在这样的转述性练笔中体会到不同叙述方式的不同表现力。

第20课《珍珠鸟》从“我”的视角叙述了珍珠鸟逐渐亲近我的过程,我们可以尝试设计这样的小练笔:请你以“珍珠鸟”为角色,叙述逐渐亲近、信赖主人的过程。尽管是一个叙述人称的小小转换,但是,学生却领略了一个全新的叙述角度,笔下的文字在课文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既汲取了课文中精美的叙述语言,又有了自己特有的词汇、语句。

第19课《诚实与信任》一文中描述了人物之间的一段对话,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笔:你从两个人的“电话”中知道了什么?请你用第三人称简要地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教例:(学生朗读)我从电话中知道了那个男人。(师:哪个男人?)那个陌生男人。(师:哪个陌生男人?)就是那个小红车的主人。(师:这就明白了!)他已经换上了新的反光镜,谢绝了我的费用,(师:赔人家的钱,叫……)赔款。(师:准确!)谢绝了我的赔款,并感谢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了字条,认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

四、迁移性的练笔

课文的语言一般比较规范、优美,一些语句、段落特别富有表现力,也蕴涵着表达的规律与艺术。经常在阅读中借鉴、模仿、运用这些语句、段落,就能在迁移性的练笔中逐渐体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发掘那些典范的语言表达范式,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进而设计迁移性的练习,鼓励学生模仿写话。

第1课《老师,您好!》一诗中,用“春蚕、甘露”比喻老师,形象地凸显老师的无私与辛劳。老师还好在哪里?可以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认识议一议,然后请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写一两个恰当的比喻,体现出老师这个职业的可敬与可爱。这样的练笔,学生在议论中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阅读中有了模仿的句式,写一两个句子就变得容易了。当然,句式不能满足于学生写的一两个比喻,而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三个、四个不同的比喻,连成一首小诗,使学生在原先的水平上有新的提高。

第2课《但愿人长久》一文中,重点描写了苏轼在

中秋之夜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尤其是将苏轼心中的所思所想,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述于文字中。阅读教学要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课中可以设计这样的练笔: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为了什么事?当时心里会有哪些想法?请你将当时的所思所想有条理地写下来。提示学生,可以模仿课文借月抒情的写法。这样的迁移性练笔着眼于“移情”。

第4课《秋天》是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选取了这个季节里最典型的事物,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语句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景象。不妨让学生做一回小诗人,写另外一个季节。提示学生选取这个季节里最典型的事物,模仿诗歌的写法写一两段话。这时候的练笔就是模仿写诗,而各种修辞手法、句式都在这样的模仿中真切地体会到了,有利于学生表达水平的提高。

第5课《天安门广场》一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条理清晰地描述了天安门广场的景物。我们可以借鉴“移步换景”的观察与描写方法,组织学生观察校园或者班级,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各种景物。这样的小练笔迁移的是方法。

五、想象性的练笔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如果教师能紧扣课文中隐含的生动的画面和鲜活的形象,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下来,既“还原”了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原貌,又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

第13课《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的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道写话题目: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当然,如果转换视角,还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小练笔,请学生想象一下: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他会想些什么?这道练笔题目更贴近课文,也更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通过想象普罗米修斯的心理活动,进一步体会到他的勇敢而富有同情心。

第3课《古诗两首》课后设计了一道题目: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描绘个人心中的画面。

第24课《古诗两首》课后设计了一道题目: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将《江雪》想象成一幅画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其实,学完《元日》后,也可以启发学生想象除夕夜的情景,将记忆中的元日情景描绘出来。这样的想象练笔,有主题,有生活积累,不难下笔,也不难写好。

六、延展性的练笔

有些课文学完后,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扩展阅读,并将课外阅读收集的资料加以选择、整理,写成一段话。这样的延展性练笔其实是读书摘记。

第18课《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读后,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远远不止这些,就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互联网收集有关互联网的相关知识,然后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写下来。这样的练笔或许像做专题“论文”,有助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

第23课《春联》,也可以设计一道综合性的读写练习题:请你收集有关春联的信息,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写一篇关于春联的研究文章。可能这样的练笔不再是课堂上所能完成的,但是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其实,一篇课文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所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小练笔。如第14课《一路花香》一文,可以设计表达性的练笔:你读了这个寓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写下来。也可以设计想象性的练笔:请你想象这两只水罐在一起时的情景,它们之间会有怎样一段对话呢?然后写下来。所以,教学之妙,存乎于心。有心者,必然会充分地开掘教材的读写结合点,设计出恰当的有效的小练笔来。

9.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篇九

T五、3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络绎不绝.

4、像诗里所描绘的那样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诗情画意

P5T八3接着它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 比喻

4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一个霹雳,震得那山岗也动了. 夸张

P6T十二8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 只怕有心人。(俗语)

P8T3绮户:彩饰华丽的门户

P10T2你知道人们是用什么动物来形容下面这些人吗?

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

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笑面虎)

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中山狼或白眼狼)

强横诬赖(蛮横无赖),读霸一方的人。(地头蛇)

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铁公鸡)

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哈巴狗) 略懂皮毛,无一精通的人。(三脚猫)

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替罪羊) 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井底蛙)

毫无主见,随声附和的人。(应声虫) 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孺子牛)

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千里马)

T3挑选,毅然决然,思索,方法。

P35T二、1、喻 明白 甚 很 痴傻 裁 安排取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 不言而喻)

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文章的大意。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是一个典型的古今异义。

P36T4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千篇 一律 )

自己挣的钱虽然少,总比偷和抢来的花着(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

3我把自己的零用钱(毫无保留) 的统统捐了出来

4.育是你的强项?运动会上你可要(大显身手)为班级增光哟?。

T4.含有叠字的A A B B式

安安静静 断断续续 端端正正 大大小小

P37T5?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理解:

人的智力阅历各异,观点立场不同?对书中内容的见解和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

P36T三、1、宁可 也不 不但 而且 即使 也 既然 就 2、?1?图书吸引着我。?2?我的眼睛在一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急切地寻找。?3?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书籍差不多都被我借阅了。?4?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增强了我的理解力。?做笔记增强了我的记忆力?提高了我的理解力。5?这些领悟不都是课外读物的馈赠吗? 3、略 4、?1?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2?心到 眼到 口到 5、?1?人的身体的成长发育需要吃饭?智力和精神的发育成长要靠读书学习获得。?2?人的智力阅历各异?观点立场不同?对书中内容的见解和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 四、1、季羡林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纹理贯通 2、书籍 构思要别出心裁 要写真情实感 3、鲁迅 多看书 4、莎士比亚

P38T五、理解与感悟。?22分? ?一11分? 我? ?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 ?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 ?很多 ?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这两段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是 ? ? 。?1分? 2、从这连段文字中找出两对近义词写下来。?1分? ? ?——? ? ? ?——? ? 3、在文中括号内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1分? 4、不改变意思?将句中加点的字换成另外一个。?1分? ?1?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 ? ? ?2?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 ? 5、这两个段落文字分别描绘了两个场景?请用自己的话语加以概括。?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法感悟。?3分? 这两段文字?第一段突出一个“_______”字?侧重写人物的__________?让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的心情?第二段突出一个“装”字?着重写人物的________和_______?使读者从中体会到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情。 7、用来描绘人们热爱读书学习的成语?你想到了哪些至少写出四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老师的用意?11分?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 做 作 ]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拜[ 访 仿 ]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 ?琴师。他累? ?气喘吁吁?心情烦[ 躁 燥 ]? ?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 ?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 ?“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 ?欢呼起来。他[ 忽然 果然 居然 ]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 忽然 果然 居然 ]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 夸奖 夸耀 ]说?“好?好?好极了?

五、?一?1、窃读记 林海音 2、仿佛 好像 喜欢 高兴?开心? 3、之所以 是因为 虽然 但是 4、靠 停 5、?1?藏身于众多顾客读书 ?2?借雨天读书 6、藏 动作 怕?担忧、恐慌? 心理 神情 喜?高兴? 7、手不释卷 废寝忘食 韦编三绝 博闻强记博览群书 悬梁刺股 囊萤映雪 ?二?1、划去?做 仿 燥 忽然 果然 夸奖 2、的 的 得 地 的 得 3、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 形容诗文、表演等感染力强?牵动人心。4、?1?大自然 ?2?要善于向大自然学习。?一切知识、学问、能力来源于生活?

P66T三

【褒义词】流光溢彩 顶天立地 心灵手巧 颇负盛名

【贬义词】低头折节 虎头蛇尾 阴险狡诈 口蜜腹剑

P67T五

恬静的珍珠鸟悠然静立在书架上。

P68T九、浣溪沙 踏莎行 蝶恋花 念奴娇 忆秦娥 永遇乐 水龙吟 木兰花 唐多令 虞美人 南柯子 水调歌头

八声甘州 雨霖铃 钗头凤 沁园春 点绛唇 满江红 满庭芳 菩萨蛮 清平调 西江月 一剪梅 鹧鸪天

毛泽东同志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写于1961年12月,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梅花(积极坚贞,迎难而上)特点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赞颂了梅花不畏严寒,谦逊乐观的高尚品格(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P71T3

A摩肩接踵是形容人很多。摩拳擦掌是形容人跃跃欲试。手舞足蹈形容人很开心。

B张冠李戴: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偷天换日: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其实百度百科都有,上网一查什么都出来了,自己再把三者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词义,褒贬,出处诸如此类的就会比较好理解。

C草木皆兵:后用以比喻惊慌失措、猜忌敏感的心态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

风声鹤唳:形容非常慌张,到了自惊自扰的程度

P95T二、2.

云淡风轻 〖解释〗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淡”。

万里无云 〖解释〗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形容天气晴朗。

秋高气和 〖解释〗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风轻云净 〖解释〗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同“风轻云淡”。

碧空万里 〖解释〗万里?指面积大?距离长。形容天气晴朗。

碧空如洗 〖解释〗碧空?浅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形容天气晴朗。

冰雪严寒 〖解释〗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知地知天 地?地形?天?天气。了解地形?了解气候。 云迷雾锁 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雨僝云僽 谓不好的天气把人折磨。 铄石流金 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 折胶堕指 极言天气寒冷。 日丽风清 阳光明丽?清风送爽。形容天气晴和。 日丽风和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飘风苦雨 形容天气恶劣。 焦沙烂石 将沙烧焦?石烧烂。形容天气非常酷热。 焦金烁石 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气酷热。 和风丽日 谓天气温暖而晴朗。 寒风侵肌 形容天气寒冷 风轻云淡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净”、“云淡风轻”。 惨雨酸风 犹言凄风苦雨。指令人伤感的天气。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势。 雪窖冰天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雪虐风饕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五黄六月 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天寒地冻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十冬腊月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人间重晚晴 原指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凄风苦雨 凄风?寒冷的风?苦雨?久下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虹销雨霁 虹?彩虹?销?同“消”?消失?霁?本指雨止?也引申为天气放睛。彩虹消失?雨后天睛。 皓月千里 范围极为广阔的千山万水都处于皎洁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风和日丽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春暖花开 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流金铄石 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 苦雨凄风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情景凄苦悲凉 焦金流石 金属烧焦?石头熔化。形容天气干旱酷热 风雨交加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成语里含有意思相近的字

甜言蜜语,奇形怪状,手舞足蹈,改头换面,字斟句酌

丰衣足食,凤毛麟角,山穷水尽,并驾齐驱,移风易俗

谨小慎微,日积月累,良师益友,赴汤蹈火,天崩地裂

相提并论,察言观色,提心吊胆,销声匿迹,推波助澜

歌功颂德,前赴后继,虾兵蟹将,翻云覆雨,街谈巷议

同流合污,含辛茹苦,奇装异服,龙飞凤舞,察言观色

P96T三1.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滋滋的。

我的怀里像揣着一只小兔,七上八下地跳个不停。 3、我的心里像有一只巨鼓似的咚咚直跳。 4、我生怕滑掉,心突突地跳,手心里都出了汗。 5、我那颗忐忑不安的心越跳越快,我不敢往下想了。 6、望着满地的碎瓶胆片,我紧张得张开了嘴巴,呆呆地立在那儿,心里忐忑不安,万一爸爸回来发现了,准会狠狠批评我的。 难过: 1委屈、愤怒、羞辱,一股脑涌上心头,我哭了!可是那些平日的好朋友居然还在说,他们真是可恶至极! 1、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 2、我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

神态:他望着天边的晚霞 似乎若有所思。

T3自在飞花轻似梦,天边丝雨细如愁

这主要是说明人的一种触景生情的心境,借境抒情罢了。

大意就是看到自由自在的飞花轻飘飘的,像是在梦中一般;丝丝的细雨下个不停就如我心里的哀愁绵绵不绝。

(5)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8)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0)唐【作者】:罗隐【作品】:蜂【内容】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P97T4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铁打的公鸡 一毛不拔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上一篇:中班音乐小兔乖乖教案下一篇:高三责任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