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特点(共9篇)(共9篇)
1.旅游管理特点 篇一
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特点
近几年来,我国物业行业发展很快,物业管理市场环境日趋成熟,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该行业有其自身的行业特点,因此财务管理相比较于其他行业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如何加强和完善物业公司的财务管理,不仅关系着物业公司自身的发展,还涉及到社区的和谐稳定。
一、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
1、物业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现于综合性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与一般的服务行业相比有其明显的个性,它提供的是全天候、不间断、多方位、多层次的过程性服务产品。其突出的一点是生产与消费同时开始、同时结束。所以,物业管理不仅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而且也是管理密集型的行业。随着物业管理经营过程的社会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在管理上已经广泛实行财务预算、财务动态分析方法、加强预算控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等;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和分析,实行数字化管理,从而使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大为加强,财务管理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物业企业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
2、物业公司的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物业管理服务有别于社会公共服务和个体服务,是一种同时带有社区公共服务和个体服务特征的群体性服务,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这是企业进行各种经营活动的基础。从提供服务、支付人员工资,到对房屋、公共设施设备维修保养、物料消耗、清洁保沽、环境维护、绿化养护等一系列的成本支出,以及按劳取酬收取的物业服务费,开展多种经营的现金流入等都与资金有关。各个部门都要使用资金,没有资金做基础,任何部门的活动都不能进行;每项业务的开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流入流出,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物业公司财务管理涉及的面相当广泛,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基本上都有财务管理的存在。这就要求作为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兼顾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项目必须从总体上合理地分配和运用资金,使企业经营各环节占用的资金比例关系协调。
3、物业公司的财务管理的其他方面特点(1)由于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过程既不涉及生产活动也与销售活动无关,大多数情况下仅涉及提供维修维护等管理服务,其资金运动过程及形式必然相对简单,从而决定了财务核算对象相对简单。(2)物业管理企业的各项收费的监督不仅来自企业自身,还来自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物业的业主等,使其对资金运作过程的监督更为全面。(3)物业管理企业的最主要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是业主和企业管理层。由于业主最关心的是物业管理收费的使用状况及其效益等信息,因此物业管理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必须充分满足这一特殊的需求。
二、我国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1、管理者缺乏现代理财观念,不重视成本管理工作传统意义上的物业管理走的是“谁开发,谁管理”的路子。随着物业管理需求的进一步扩大,物业管理开始走向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和智能化。但长期以来,受“物业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维修保养、清洁卫生以及环境绿化和保安”等观念的影响,致使一些物业公司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物业企业,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的市场定位,没有长远的经营谋略,形不成规模效益,再加上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未能优化配置,甚至存在严重浪费,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因此,物业企业经营者应树立现代理财观和成本核算观。
2、内部财务控制不规范总体来说,我国物业管理公司内部财务控制不够规范,物业管理公司还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办法可供遵循,而且有的物业公司由于核算简单,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内部财务制度,这对于物业公司来说都是不合理的。大部分企业需要设立账目,但会计基础管理薄弱、依法建账不到位,并没有按照会计科目的要求分门别类的设置明细的账目,这不仅不利于公司及时的向业主客户反映物业管理费的使用情况,而且会计信息也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
3、资金管理的力度不够资金不足和筹资能力差是当前物业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物业管理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数量都非常有限。主要包括物业管理的启动资金,即资本金;物业维修资金;日常综合管理服务费及经营性收入。至于其他渠道,如银行借款资金,由于物业管理企业几乎都是中小企业,其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银行认可的不动产资产数量较少,缺乏信用保证,所以难以取得银行贷款。
4、财务报表过于笼统,无法满足各层次的管理需要物业公司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外提供的报表,只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数据过于笼统和宏观,缺少管理需要的各种报表。如提供给业主的各房屋维修基金使用情况表、提供给业务部门的各小区各楼宇、各项目成本费用明细表和利润表、应收未收物业费明细表、提供给公司决策者使用的资金状况表、客户付款周期表和客户信用档案等各种财务信息,只能采取统计办法获取,耗时耗力,且容易出现差错,无法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
三、完善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的建议
1、强化成本观念,建立财务成本分析控制制度物业管理作为服务性行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成本管理,因为其最重要的成本支出是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的支出,因此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树立全员成本控制观念。物业管理企业一方面应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目标,提高全员成本素质和意识,使所有单位和部门都重视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科学整合,激活人才潜力,减少冗员,降低人工成本。同时还要通过职业道德及服务技术培训,造就一批敬岗爱业、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要全面展开财务分析,保证资金合理运用物业企业在开展经营的过程中,经济收益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为客户提供物业管理,收取管理费,另一个就是开展多种经营,多元化、分散化投资。如果企业想从中获取利润,使得企业发展壮大,就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保持企业良性运行。物业管理的财务分析就是以物业企业的报表为依据展开分析,从而为客户及投资者提供有用信息。首先,财务管理部门要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了解公司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水平,从而判断企业的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合理运作。企业在发展壮大时需要投资筹资,企业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及时了解企业资金的构成比例,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合理安排长期借款或者是短期借款,有效控制资金成本。其次,财务分析要评价企业的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的高低是企业管理能力的集中反映。企业要分析自身的管理效率,及时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要对企业的财务制度进行检查,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健全财务控制,保证业务流程流畅运作。最后,企业的财务管理分为三个部分,投资、融资以及利润分配。企业要进行利益分配,就要对企业的获利能力进行评价,赢利多少不仅跟自身有关系,而且跟投资者、债权人都息息相关。因此,对企业赢利能力的评估是必须的,不仅可以满足投资者的需要,而且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活力能力及时做出财务预测。企业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要重视财务预测与计划,现今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行动方针,有效的对资金进行预测、对成本进行预算,以及对利润进行预测,这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也为物业公司的经营者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加强物业管理资金的筹措及运作管理物业管理资金的来源,除资本本金或者银行贷款外,其他物业管理收入都是向业主或使用人收取的管理费用,所以资金的筹措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加强资金有计划及合理使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必要的物业管理项目上,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另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积极防范投资风险。物业管理企业多是中小企业,更应选择科学合理的投资模式,尽可能地采用中短期投资,扬长避短,在科学合理的投资模式下,加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同时,加强项目投资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搞好监督工作。
4、建立和健全物业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物业管理企业应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结合本身的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要求,制定规范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办法》。同时,还要不断细化完善这项制度,配以与财务管理有关的分支管理办法,如《收费员管理办法》,《预售电费系统工作规则》,《空置房、报停房管理办法》,《兼职收费员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等等;制定小区管理者的考核指标和收费员考核指标;并对小区台账、上交的各种财务资料进行日常核对;对小区的收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完整、规范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充分落实好理财自主权,形成一系列适应物业公司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自我约束机制,才能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促进物业管理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5、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建立规范的财务基础工作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信息是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国际物业管理接轨、并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数据支持,是企业降低服务成本、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也是国家规划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制定物业管理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而真实、准确、先进、及时、完整的财务信息需要规范的、科学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做保障。(1)加强对原始记录的管理。一是要统一规范各种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和方法;二是要明确签署、传递、汇集、反馈、保管原始记录的要求;三是要建立各环节的责任制,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完整、正确、及时,健全财务核算资料。(2)加强对定额管理的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的劳动定额、物质定额、费用定额、人员定额、工时定额及考核办法。(3)严格规定企业物质的购进、入库、领用、维修等各环节。计量验收管理工作,堵塞漏洞,增收节支。(4)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财务预算制度,明确财务预算编制程序及方法,做好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工作,达到通过财务预算控制经营活动、确保各项经营目标顺利实现的目的。(5)加强对财产清查的管理,定期做好财产清查工作,对加强财产管理、加速
2.旅游管理特点 篇二
一是“朝圣说”。MacGannell认为民族旅游作为一种影响人们的文化心态和精神世界的活动具有深刻的精神含义, “旅游就是一种现代朝圣”, 因为它还吸收了现代社会的宗教功能。
二是“休闲观光与朝圣说”。Turner认为民族旅游一方面是休闲观光, 另一方面又是去寻找神圣的东西, 观光和朝圣两者具有融和的趋势。
三是“仪式说”。Graburn认为民族旅游既是“神圣的旅程”, 也是“世俗的仪式”, 民族旅游的目的不但在于玩耍和休闲, 也在于从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 如同生命仪式。
四是“经济活动说”。Vonschllard认为民族旅游是外来民族进入非定居地并且在其中逗留或移动引起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后来的主流学者Cooper, Mcintosh, Medlik和Holloway也支持这种观点。
五是“社会文化现象说”。Jafari的定义是民族旅游是离开常住地的游人、满足游人需要的产业, 以及游人、产业和旅游地三者间的社会交换给旅游地带来综合影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六是“休闲娱乐说”。Burns, Boostin, Barthes认为民族旅游不是“朝圣”, 是一种“非真实”的虚假事件。因为“朝圣”具有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 是对过去的一种深远而神圣的追求, 而民族旅游的目的是快乐, 因此两者在交流和互动中表现的意义不同。
七是“策略说”。廖杨认为民族旅游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当代民族、国家以经济发展为载体来实现“政治一体化”和“文化大同”理想的策略。
二、民族旅游的特点
(一) 参与性
1、民族旅游需要游客参与旅游产品开发活动。民族旅游资源基本保留于少数民族人民群众之中, 即使是自然旅游资源也因其人文精神而具有深远意蕴, 因此民族旅游中的自然景观只是表面的、浅层次的旅游产品, 游客如果要了解内在的、深刻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就必须深入其中, 亲自体验。
2、民族旅游需要少数民族参与产品开发活动。一方面, 民族旅游开发的目的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和谐发展, 只有少数民族参与其中, 才能实现此最终目的。另一方面, 生活在特定环境中创造、演绎、体现和表现独特生活方式和文化风俗的少数民族, 是民族旅游资源的“核心指向”, 只有少数民族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保证旅游发展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因此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与地理理事会联合制定并颁布了《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 该议程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的重要措施之一, 就是将当地居民作为关怀对象, 并把他们的参与作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 民族性
1、民族旅游涉及和展现出的是民族关系。从表面看, 民族旅游属于个体行为, 但是由于游客和少数民族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成分, 其行为必然被视为民族行为, 影响对整个民族印象的判断, 甚至波及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发展。例如, 大部分游客虽以游玩为主要目的, 但其不当行为 (例如对戒忌的触犯) 有时会伤害少数民族感情, 甚至引发民族纠纷。
2、少数民族居民也是民族旅游资源。远离现代主流社会和文明的民族和族群本身, 由于特殊的文化和生理等特征, 能够满足游客求知、求异、求新、探索等心理需求。
3、各民族旅游区都有民族特色极其鲜明的旅游资源。如民族节日, 它好似一个民族的族徽, 我们可以把一些民族节日和其所属民族划等号, 例如:泼水节=傣族, 火把节=彝族, 雪顿节=藏族, 三月歌圩节=壮族, 摆手节=土家族, 西迁节=锡伯族, 老人节=朝鲜族, 唱哈节=京族, 那达慕大会=蒙古族, 等等。
(三) 文化性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民族旅游更是如此, 其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主要表现是:
1、民族旅游资源的核心内涵是民族文化, 民族旅游给旅游者提供的是一种“文化享受”。
2、如果旅游者和民族旅游地文化之间差异太大, 就容易形成文化障碍, 引起文化冲突, 使民族旅游地吸引力减小。
3、民族旅游必将引起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一方面, 民族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观察与体验, 是一种异质性非主流社会文化与主流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 民族旅游提供了异族文化接触与交流的良机, 能够实现民族异质文化之间的互补和良性互动, 实现民族文化采借、融合;另一方面, 也有可能导致民族文化流失、民族文化同化、涵化、变异等现象。
4、民族旅游涉及的文化范围非常广泛。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无不涉及。因此, 有学者宣称:游客通过参与民族旅游活动, 可以洞察一个民族文化风貌。
(四) 对戒忌的宽容性
由于民族旅游是人们在不同文化模式的流动, “入乡随俗”、“入国问禁”十分重要。当然, 因为游客属于游玩为目的, 不一定都懂得民族戒忌, 因此当地土著居民一般会把游客的不当行为看为对于本民族的侮辱, 而是比较宽容。而对于严重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 少数民族则有所反映。因此, 为了防止严重伤害民族感情和民族关系, 导游应该讲解戒忌内容, 提醒游客注意事项, 尊重少数民族信仰和禁忌。
参考文献
[1]、刘晖:旅游民族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6,
[2]、肖洪根:对旅游社会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认识——兼评国外旅游社会学研究动态 (上) [J]旅游学刊, 2001, (6) , 第21页
[3]、廖杨:旅游人类学: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J]贵州民族研究, 2004, (4) , 第74-75页
[4]、陈兴贵:民族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 2006, (3) , 第93页
[5]、吴晓萍:民族旅游的社会学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3, 第243页
[6]、陈峰: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及推广[D]新疆财经大学, 2007, 第6页
3.车辆设备管理特点分析 篇三
关键词:车辆设备;管理特点;分析
对于企业来讲,车辆设备属于重要的资产,其在企业生产运营成本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如果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可以按照车辆设备具有的管理特点对设备进行管理,那么不仅可以提高车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还能够降低车辆设备实际的运营成本,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赢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一、车辆设备管理的缺陷
(一)管理技能较为落后
在传统的车辆设备管理过程中,该项工作的管理队伍是由低学历、职业化的技术人员组成的,而其在日常工作中主要的维修对象也都是汽车中的小配件。然而现代企业使用的车辆设备内部构造都较为复杂,所以其管理内容相对较高,这使得设备管理队伍使用的管理技术在管理现代设备时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虽然现在我国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招聘一些中等和高等学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技术管理人员,但是由这些技术人员掌握的现代设备管理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且缺乏较为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所以车辆设备的管理技术水平仍旧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进一步完善管理方案,提高专业管理技术水平十分重要。
(二) 管理思想与方法有待转变
高效、平稳、无故障是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管理方法与管理思想存在的问题,在许多汽车制造企业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以下现象:维修人员如同消防队员,设备总是坏了再修,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维修使用两张皮,操作人员只求产量,不管(设备)死活;维修人员则是治标不治本,能准时下班就行。此外,生产与设备维护人员流动性大、违规操作、技能欠缺、管理断档等问题也都给设备维护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车辆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车辆设备管理制度
在车辆设备管理中,其涉及面广,要求精度高,工作量大,因此必须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以管理维修厂长为首的设备管理目标化组织机构。确立目标,落实责任,组织开展工作。其次以质量标准化为基础,建立一整套严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实现目标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以保证设备维护检查落实到人头,做到每辆汽车设备有人管,有人抓。第三是实行日检、周检、月检循环维修检查制度,大型固定设备(发电机等)日检最低不少于2h,综采设备日检不少于4h,月末最后一天集中检修。
(二)建立完善车辆设备管理机构
如果要在车辆设备管理中形成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就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领导、协调设备管理与维修系统的正常运作,各维修片区要设置专职的设备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设备全过程的管理与维修人员完成企业管理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各维修片区在车辆设备的选型、采购、现场管理、设备维修、备件质量管理、设备档案资料管理、设备报废等各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所有设备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设备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随时对设备的使用,维修情况及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1]。
(三)采用状态维修方式
在车辆的连续生产中,要求车辆设备具有良好的状态和一定的数量。然而运行中的车辆设备产生故障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设备产生故障后如何有效地组织人力和物力,快速地修复,以满足露天煤矿大规模地生产的需要。对于采矿设备的维修,采取什么维修方式使设备保质、快捷地恢复,是采矿设备的管理者和维修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目前的露天采矿生产中,有 3 种维修方式,即故障后维修、计划维修、状态维修[2]。在我国通常都采用预防维修制度,它分为日检、一般检修和大修。这种维修制度,可以提前发现设备的一些故障苗头,对设备的安全运转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升级车辆设备
车辆设备的技术更新是用新的车辆设备代替旧的车辆设备,车辆设备的更新不仅仅是指同一型号、同一类型车辆设备的更换,而主要的是用性能更高、更先进的新型设备取代旧设备,从而使生产建立在先进技术和基础上[3]。因此,技术更新不一定等到车辆设备磨损到完全丧失其使用价值时才能更新,而是当出现新的性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设备时,继续使用旧车辆设备在经济上考虑已经不合算了,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及时进行设备更新、实现技术彻底创新。
(五)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车辆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技术人员和维修工人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故障分析能力。因此,要加强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使他们对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故障产生机理了如知掌。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同样十分重要,只有当他们掌握了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才能在操作实践中随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停机报修[4]。同时我们还需要及时分析设备的有关数据,利用 Internet 网络或其它信息手段了解监测技术的发展动态,对监测设备及监测软件及时升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全球汽车工业发展速度的提升,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车辆数量的增加,不仅使得世界范围内车辆设备管理的工作任务量也随之增加,还使得该项管理工作对管理模式、技术、手段和措施等都有了更多的要求。因此,相关企业要想提高自身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促进车辆设备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大的推动力,不断完善各项设备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沈席伟,韩学功.车辆设备管理要点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9(09):49-50.
[2]严文清,张红.论车辆设备管理的不足及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5(08):73.
[3]张文英.浅谈太原市环卫车辆设备的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5(02):173-175.
4.合同能源管理的特点(模版) 篇四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网-2012-3-25 12:40:33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简称EMC)是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销产品或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EMC公司的经营机制是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管理;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EMC公司才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取得双嬴的效果。基于这种机制运作、以赢利 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简称ESCO,国内简称EMC公司)的发展亦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ESCO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
合同能源管理是EMC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
EMC公司服务的客户不需要承担节能实施的资金、技术及风险,并且可以更快的降低能源成本,获得实施节能后带来的收益,并可以获取EMC公司提供的设备。
1、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特点
(1)节能效率高:项目的节能率一般在10%-40%,最高可达50%。
(2)客户零投资:全部设计、审计、融资、采购、施工监测等均由EMC公司负责,不需要客户投资。
(3)节能有保证:EMC公司可以向用户承诺节能量,保证客户可以马上实现能源成本下降。
(4)投资回收短:项目投资额较大,投资回收期短,从已经实施的项目来看回收期平均为1-3年。
(5)节能更专业:EMC公司提供能源诊断、改善方案评估、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监造管理、资金与财务计划等全面性服务,全面负责能源管理。
(6)技术更先进:EMC公司背后有国内外最新、最先进的节能技术和产品作支持,并且专门用于节能促进项目。
(7)客户风险低:客户无须投资大笔资金即可导入节能产品及技术,专业化服务,风险很低。
(8)改善现金流:客户借助EMC公司实施节能服务,可以改善现金流量,把有限的资金投资在其他更优先的投资领域。
(9)提升竞争力:客户实施节能改进,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成本支出,改善环境品质,建立绿色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2、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程序
节能服务公司业务活动的基本程序是:为客户开发一个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项目。通过双方协商,与客户就该项目的实施签订一个节能服务合同。履行 节能服务合同中规定的义务,保证项目在合同期内产生合同中规定的节能量。享受合同中规定的权利,在合同期内收回用于该项目的资金及合理利润。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初始与客户接触:EMC公司与客户进行初步接触,就客户的业务、所使用的耗能设备类型、所采用的生产工艺等基本情况进行交流,以确定客户重点关心 的能源问题。向客户介绍EMC的基本情况、EMC业务运作模式及其对客户潜在的利益等。向客户强调指出具有节能潜力的领域。
(2)初步审计:EMC通过客户的安排,对客户拥有的耗能设备及其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将设备的额定参数、设备数量、运行状况及操作等记录在案。
(3)审核能源成本数据/估算节能量:采用客户保留的能耗历史记录以及其它历史记录,计算潜在的节能量。
(4)初步的项目建议:基于上述工作,EMC公司起草并向客户提交一份节能项目建议书,描述所建议的节能项目的概况和估算的节能量。
(5)客户承诺/签署意向书:确定客户是否愿意继续该节能项目的开发工作。EMC就拟议中的节能服务合同条款向客户做出解释,保证客户完全清楚他们的权利和义务。
(6)详尽的能耗调研:这一步包括EMC对客户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进行详细的审查,以及对拟议中的项目的预期节能量进行更为精确的分析计算。
(7)合同准备:经与客户协商,就拟议中的节能项目实施准备一份节能服务合同。
(8)项目被接受或拒绝:如果客户对拟定的节能服务合同条款无异议,并且同意由EMC来实施该节能项目,双方正式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合同的开发工作到此结束。
(9)签订合同:节能服务合同由EMC与客户双方的法人代表签订。EMC和客户双方的律师都应该参与节能服务合同条款的商定和合同文书的准备。
(10)监测:在某些情况下,需对要改造的耗能设备进行必要的监测工作,以建立节能项目的能耗“基准线”。这一监测工作必须在更换现有耗能设备之前进行。
(11)工程设计:EMC组织进行节能项目所需要的工程设计工作。并非所有的节能项目都需要有这一步骤,例如照明改造项目。
(12)建设/安装:EMC按照与客户双方协商一致的工作进度表,建设项目和安装合同中规定的节能设备,确保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对所安装的设备作详细记录。
(13)项目验收:EMC要确保所有设备按预期目标运行,培训操作人员对新设备进行操作,向客户提交记载所作设备变更的参考资料,并提供有关新设备的详细资料。
(14)监测节能量:根据合同中规定的监测类型,完成需要进行的节能量监测工作。
(15)项目维护/培训:EMC按照合同的条款,在项目合同期内,向客户提供所安装设备的维护服务。
3、节能服务合同的基本类型
随着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已经发展出了如下三种不同的类型,与目前在北美和日韩等国的情况基本相似。
(1)节能效益分享型:这种类型的合同规定由EMC负责项目融资,在项目期内客户和EMC 双方分享节能效益的比例。例如,在5年项目合同期内,客户和EMC双方分别分享节能效益的20%和80%,EMC必须确保在项目合同期内收回其项目成本以 及利润。此外,在合同期内双方分享节能效益的比例可以变化。例如,在合同期的头2年里,EMC分享100%的节能效益,合同期的后3年里客户和EMC双方 各分享50%的节能效益。
(2)节能量保证型:在这种类型的合同里,EMC 保证客户的能源费用将减少一定的百分比,即可由EMC提供项目融资,也可由客户自行融资。例如,EMC保证客户锅炉的燃料费减少10%,而所有附加的节能效益全归EMC享受。
(3)能源费用托管型:在这类型合同中,由EMC公司负责管理客户企业整个能源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承包能源费用。
5.超市经营管理八大特点 篇五
经营管理对策:
(1)产品尽可能多、尽可能醒目的明码标价;
(2)特价促销;
(3)加强陈列效果,规划传播策略,提升品牌形象,增加产品附加值,使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
(4)合理降低经营费用,强化成本优势。
特点2:自选式购物,场地大、陈列面大。
对策:
(1)许多消费者是冲动性消费,因此生动化(陈列、店头广宣)是业务要点;
(2)尽可能大、尽可能多、尽可能美观而且风格一致做堆头、端架、货架陈列;
(3)陈列模范店;
(4)生动化比赛(业务员之间、超市之间)。
特点3:超市管理正规,仓储、财务、店面营运、产品定价均为分部门、分权执行。且绝大多数超市对供应商实行月结政策,大卖场霸气十足,随时可找个理由(如节日、店庆等)要求供应商赞助。
对策:
(1)仓储经理、营业经理、财务经理、柜组长、库管、财务出纳是超市运作的关键人物,跑超市的业务代表应具备相当的公关、人际协调能力,受过专门业务知识训练,技能良好;
(2)多与超市搞联合SP,增进双方合作关系(促销应注意考虑双方利益);
(3)在连锁超市评选销量最大或销量超额率最高的冠军店,给予该店经理及员工奖励;
(4)特殊节日(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为超市提供带本公司标志的圣诞树、灯塔、拱门等饰物;
(5)消费者在该超市购物满′′元送本公司礼品一份;
(6)超市庆典(如店庆)提供特价、免费产品等;
(7)尽供应商本分,做好售后服务;
(8)合同签订要专业、严谨;
(9)吸纳超市运作的专业人才,进行现有业务人员专题培训;
(10)教育并要求超市业务人员(包括理货员、促销员、业代)工作过程中须考虑超市的利益,避免给店方制造麻烦,如:A、促销、理货人员须统一着装、注意仪表、规范行为举止;B、产品、促销品码放整齐有序、手绘POP整洁美观;C、较大量的生动化任务(如打堆头)避免在超市高峰期进行,如有需要可执行夜间生动化工作。
(11)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店方员工做力所能及的事。
特点4:超市多有相对较大的库存面积,存货品种多、数量大,容易混乱,超市送货接货的时效性很强,入库手续较正规、较复杂。
对策:
(1)与库管、仓储经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把自己的产品摆在仓库最外边——最容易拿到的地方,请仓储人员多加关照;
(2)高频率回访、做库存管理,防止断货,促成超市仓储人员对本公司产品库存量投入更多关注;
(3)与柜组长保持良好关系,促使他们及时向超市总配部门调货并上货,保证货架的安全库存;
(4)了解、掌握超市的收货习惯,如有需要,提供夜间送货服务。
特点5:到超市购物时消费者90%以上是准备买回去作家庭消费(或店外;未来消费),多为定期采购生活用品。
对策:
(1)既然是家庭消费——我们就要力推大包装,方便消费者全家共享;
(2)既然是计划性定期购买——我们就要力推多支产品包装(如:半打包装、三联包、捆扎销售、礼品包等),以方便他们携带,又可以促成他们的扩张性消费(家里放的产品越多,就消费得越多);
(3)制订多包装的促销价——鼓励消费者一次性购买多一点。
特点6:采购者多以女性、主妇、家属为主。
对策:
POP、告知牌的宣传风格应和这一部分消费者的心理特点相符(如卡通式POP、生动有趣的摇摇牌、醒目抢眼的促销价与原价的对比等)。
特点7:超市对产品期望的不仅是利润,更重要的是对店内客流量的带动,以及本超市低价形象的树立。超市周末人流量是平时的1.7—2.5倍,周五—周日是超市的“促销期”。对策:
与超市谈判的利器——本厂在贵店的促销活动排期表。
促销主题与促销费用控制
(1)、新品推广——作为广告、市场费用的一种投入方式,A&P比在15%—30%之间;
(2)、成熟品牌推广——依据预估销量列支促销费用(以5%—15%为界)。
(3)、例:预估在′′超市作促销期间可销售1000箱饮料(每箱45元)。
特点8:每个超市都有他自己或多或少的特点。
对策:
对重点超市投入更多关注,设立具体的营销策略,包括内容如下:
(1)配送体制:根据该超市的仓储、流速、收货习惯等决定该超市的个案配送方式,如:一周三次、夜间送货;让经销商送货(经销商与该超市采购经里有良好关系,无帐款风险)
(2)设备计划:根据该超市具体情况决定设备投入计划。如:某超市地处大学区,且店内快餐区较大,则应重点投入立式展柜、现调机等设备。
(3)产品与包装计划:如:某超市地处闹市,60%以上的购买者是步行的,我们供的包装就应该方便他们步行携带。
6.精细化工行业的管理特点 篇六
行业介绍
精细化工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精细化工工业体系,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化妆品、感光材料、涂料、染料、荧光增白剂、有机颜料、香料和农药等。
行业特性说明
精细化工属流程行业,而流程行业属于过程制造业,过程制造业的管理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通过对原材料进行混合、分离、粉碎、加热等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原材料增值。通常,以批量或连续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离散型生产相比,精细化工有以下方面的特殊性:
知识、技术、资源、资金密集,典型的规模效益型行业;
生产过程连续性强,流程相对固定,工艺复杂,各种用于控制和调度的特性参数繁多;
产品专业性强、技术差别大,相对传统石油、化工行业技术更新较快;产量和采购计划相对稳定,库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备品备件管理问题突出;
产品结构比较简单,物料数量和层次较少,设计极少变更。在化工行业ERP中,采用配方的概念来描述产品结构,其含义除了进行物料计划之外,还可用作企业考核的技术指标。其次,在每个工艺过程中,伴随产出的不只是产品或中间产品,产品结构往往呈倒锥形,由协产品和副产品、回流物、需要控制的废品、在管道或容器中储存的液体、气体或粉状颗粒材料、辅料及能源等组成。描述这种配方型的产品结构还应具有批量、有效期等方面的要求。
化工业加工工艺采用专用设备或装置,流程和能力都相对固定,工序间连续且能力匹配性强,在最高和最低日产量间波动产出品可能随原料产地和工艺参数变化,需要按浓度、质量等级分类。进出料都是连续的,提前期很短,除流程首尾外,无排队、等待时间,通常不考虑在制品问题。化工企业的设备一般是整套的生产线设备,设备投资比较大,工艺流程固定,生产能力有一定的限制。生产线上的设备维护特别重要,不能发生故障,只要一发生故障,就会造成全线停产,损失严重。
当供需变化时,只能靠调整工艺流程参数维持生产,不能中断。连续流程生产中,特别强调均衡生产,当需求发生变化时,只有通过调节生产参数来控制产量。
物料存储形态多样化,化工企业的原材料和产品通常是液体、气体、粉状等,存储通常采用罐、箱、柜、桶等进行存储,并且多数容器的存储量可以用通过电子传感器获得。
自动化水平高,化工企业采用大规模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技术成熟,控制生产的自动化设备比较成熟,例如DCS、PLC,因此,生产过程多数是自动化的,生产车间的人员主要从事管理、监视和设备检修工作。
在精细化工企业中,计划具有重要意义。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决定了企业的物料采购计划和月度生产计划的制定。通常情况下,企业按月份签订供货合同以及结算货款,每日、每周生产计划的物料平衡依靠原材料库存来保证和调节,计划的作用在于协调不同的工序部门同步进行生产。根据对中间产品控制的严格程度,计划可以分为有批号计划和无批号计划。在主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之间,不像离散行业有“工作令”,而是只有指令计划下达。另外,化工企业随着生产计划的下达,同时也将下达质量检测计划和设备维修计划。
批号跟踪管理,化工行业的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有各种协产品、副产品、废品、回流物等,而且对物资的管理需要有严格的批号管理,生产过程要求有十分严格的批号记录,从原材料、供应商、中间品以及销售给用户的产品,都需要记录。
车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认和接收上级的生产计划、统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生产完成情况以及对车间内部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和物料管理等。化工企业的车间管理相对简单,主要根据计划进行领料、投料和控制生产过程,保证产品的高效产出。由于精细化工行业的自动化程度高,产量、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设备状况以及人员的出勤状况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自动记录。
行业管理重点与常见的困扰
1.成本核算与分析
精细化工行业成本核算难度大、程序复杂、月末在制不易控制。产出结果随着温度、压力、湿度等生产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有时每一道工序都有产品产出;有些是一个炉里同时产出多个产品,有联产品、副产品或者中间产品;有些产品还需要经过冷却或者压缩等后续工序。精细化工行业的产品特点决定了它的产品成本核算的复杂性。
精细化工行业普遍用到的原料有燃料、动力和各种矿石等,这些原料基本都有水分含量、挥发度、纯度的问题,如何正确核算这些原料的投入成本和标准用量是困扰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
2.包装方式灵活,需要同时记录多种计量单位
商品于仓库存放中或销售时可能需要同时记录不同包装方式的数量,还会出现同一种商品有多种包装计量单位的情况,对于销售的统计或是成本的计算都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运输费用的管理与核算
精细化工企业成品、大宗原料如海盐、煤炭、矿石大都通过火车、专用槽灌车、轮船运输,有时是火车、货车、轮船联运,运费占原料的采购成本及销售成本的比例较大,由于涉及的货运公司与原料供应商或客户不同,存在代付、代收运费或者只转发票等各种不同状况,有时还涉及到运输单和车号的管理。而且大部分运输单(运费)都是滞后的,在结算出运费之前原料的进货成本与产品的销货成本将无法处理。
4.原料、动力、产品的计量管理
大宗原料的计量基本是以过磅数减去车辆自重从而得出货物的重量,而实际状况是有时是火车运输,有时是汽车运输,所以基本很难准确计量。
有些液体或者气体都是以管道计量的,有些粘稠度比较高的液体,管道计量也不准确,所以很多时候是根据产品的产量倒推计算原料的投入。
不能非常准确的进行实物盘点。有些大宗原料,比如焦炭,石灰石等,都是在空旷的场地上堆放,实物盘点时,基本上是按照体积大概估算数量,所以不能准确的进行实物盘点,存在于管道中的物料或者炉内的物料也很难盘点。
化工行业还有许多产品有特性参数。例如许多原料或产品有水份、发气量、等级等质量的区别,甚至有些产品的数量最后还要换算成国家标准计量单位或者行业标准计量单位。
5.固定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
精细化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管理困难。折旧时常发生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后仍计折旧的情况,装置设备技术改造、大修频繁,跟踪记录固定资产变化过程的工作量巨大。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是精细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的关键,因此需要将主要装置设备进行集成管理,通过对主要设备运行情况、备品状态、检修要求等方面进行动态管理,从而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延长大修周期,减少大修开支。
解决方案
精细化工企业的产品与原料品种少,产品配方简单,原料及成品物料计划因而也相对容易控制;化工行业生产现场自动化水平高,生产线专用性强,不存在离散行业加班、换线等等问题,所以车间控制也不是ERP系统控制的重点。但精细化工企业在联产品、副产品处、包装物、运输费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物料计量、设备备件、批次追踪、成本计算等方面有很强的特性,也是化工企业的管理难点。
1.完善的联、副产品的处理
联产品、副产品是精细化工行业最常见的产出形式,在 ERP管理系统中客户在下达生产任务时,可以指定最终成品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联产品并设置其与主产品的成本分摊比例,系统在计算工单成本时会自动将生产成本在联产品与主产品之间分摊。若生产过程中产生副产品,客户可以在主产品BOM中将副产品作为次阶组成原料处理(组成用量为负数,且设定副产品的单位成本),ERP在计算工单成本时会先扣除副产品成本,再计算主产品、联产品成本。
2.包装方式灵活,可以同时记录多种计量单位
ERP系统提供了三种数量表达方式:单一单位、双单位、制造双单位,同时还提供换算单位,可以完善解决记录交易及库存存货多单位的问题。
3.运输费用处理
运输费用的控制在精细化工企业始终伴随原料的采购与产品的销售过程,ERP系统应收、应付系统提供多种往来账来源,其中包含运输费用。客户可以将运输费用单据对应每批次的采购进货或者销售出库,便于与供应商或者客户核对往来,同时提供标准往来账款分类账。
4.产品成本计算
为符合精细化工行业成本计算的特点,ERP系统提供分步兼分批成本计算方法,客户可以依据行业特点自行设置是否计算月末在制;同时系统支持标准成本制,在成本计算结束后,系统提供价差、量差等多种角度的差异分析。
5.包装物处理
客户可以在 ERP中将包装前的液体产品与包装物各自单独编制料号,同时建立液体成品与不同包装物组合而成的最终成品BOM, 业务部门在接单时若能确定客户的包装方式,可以通过SKD(散件接单)方式处理,客户提货时通过 ERP的提货单分别展开液体成品与包装物,通过系统可以很方便统计客户包装物的归还状况,并可以对应相应的业务人员。
7.企业集成管理的特点与功能 篇七
一一、企业集成管理的含义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要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 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 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其实, 不止是国有企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所有的企业都存在着如何强化经营机制, 提高经营绩效的问题, 只不过其他性质的企业经营机制更灵活, 转型也更快一些。但再灵活的经营机制也需要集成管理。
所谓的经营机制, 是指在外部环境影响下, 企业内部有关经营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功能。企业经营机制包括的基本内容有决策机制、运行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和约束监督机制。然而,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浪潮下, 在消费者变得日益挑剔, 竞争日益白热化,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3C”年代, 企业不但要整合内部资源, 理顺内部流程, 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和快速的信息通讯工具, 与上下游企业合作, 甚至与竞争对手联盟, 组成强大的网络型组织, 优势互补, 信息共享, 互相依赖, 共生共荣。这就需要企业集成管理, 综合各种要素和资源, 使其发挥单个个体所不能表现出来的效用。但又不是单个要素的简单拼凑和相加, 需要要素之间有机结合, 成为一个有机的活体, 发挥出核聚效应。集成管理的哲学基础是系统论, 管理的整合化是集成管理的本质特征, 可见系统思想是集成管理的理论指导和哲学基础, 集成管理不仅强调本身的系统性, 也强调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管理问题。一般地说, 集成管理实质上是指将集成思想创造性地应用于管理实践的过程, 即在管理思想上以集成理论为指导, 在管理行为上以集成机制为核心, 在管理方式上以集成手段为基础。在具体实施中, 集成管理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手段、工具, 促进各项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匹配, 使其产生1+1>2的效果, 从而为企业催生出更大的竞争优势。
从各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可以看到, 人们对经营机制的认识是从企业内部到外部, 从有形资本到无形资本, 从机械到有机, 从简单组合到集成凝合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 所谓企业集成管理, 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充分利用啮合内部要素, 将各种经营管理工具和要素重整, 通过先进的互联网络和资讯工具, 假借外部互补匹配资源, 与相关各利益团体结成经营一体化网络, 使企业决策机制、运行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和约束监督机制有效地运行的系统工程, 从而最大化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实现企业价值, 达成企业目标。
二二、企业集成管理的特点
1. 无界性。
我们一般所说的经营机制主要定位于单个企业内部, 意指企业内部间资源要素的共享, 内部流程重组, 使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 相互合作, 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使企业决策机制、运行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和约束监督机制有效地运行。本文提出的企业集成管理的概念, 则不仅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 而且还打破了企业之间的界限。他们彼此之间互相依赖, 互相渗透。只要是对我有利的资源, 皆可整合过来, 为我所用, 而不管是上下游企业, 抑或是竞争对手。这就完全改变了人们一贯的思维。以前大家认为企业有多大的资源、能力, 该做多大的事, 量力而行, 不做能力所不逮之事。现今行业分工更细, 所要求的资源更丰富, 任何企业都不能做到“大而全”, 拥有所有资源而不需外界帮助。即使是竞争对手, 一方面在竞争的同时, 还得寻求合作, 构成所谓“竞合”关系, 以实现“双赢”。企业之间不再是“你输我赢”、“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 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实现“正和”。比如美国医疗业在十年前就证实了行动中的竞合, 并说明了业界几个龙头如何联手组成策略联盟。在美国医疗业界, 医疗成本不断提高, 以及管理医疗营运利润持续受到挤压, 令业者深感头痛。与此同时, 健康保险可移植性及责任性法案 (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 of 1996, HIPAA) 规定, 医院和医疗服务供货商必须小心处理病患纪录, 确保病患资料的私密性及安全性。因此, 美国七家原为竞争对手的主要医疗保险业者组成一家新公司MedUnite, 目标是要发展出既有效率又有附加价值的网际网络型联机系统, 以削减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医疗成本。这个锁定医师和医疗计划的新系统, 使医疗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处理管理交易。任何时候, MedUnite的创始投资人既是彼此竞争, 又以联盟的方式合作无间, 以完成彼此共同的目标。
2. 动态性。
企业所处的外界环境日新月异, 快速变化, 迫使企业集成管理的运行架构也呈动态开放性, 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经济的全球化, 使得各种资源要素的流动更加频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企业的选择面也更广阔了。面对这样一个信息轰炸的状况, 企业如何不迷失方向, 从信息的海洋中去芜取菁, 远离信息污染, 是其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同时企业自身的发展, 亦需随时寻找和更新与之相匹配的资源。消费者的口味、价值观、理念在悄然发生变化, 只有不断跟踪这种变化, 甚至引导需求, 才能始终处于行业前沿。
3. 网络化。
集成管理的企业一般都以一个核心企业为中心, 联络相关各方的团体, 结成一个相互依存, 相互合作的网络化组织, 其典型形式以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虚拟企业为代表。所谓虚拟企业, William Davidow和MichaelS.Malone认为, 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同行的竞争对手, 通过信息技术联成临时的网络组织, 以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虚拟企业没有中央办公室, 也没有正式的组织图, 更不像传统组织那样具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虚拟经营的精髓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 而将附加值低的功能虚拟化。实际上, 无论在任何时候, 无论是任何公司, 其内部资源都具有稀缺性, 必须根据环境的要求把有限的资源应用到“创造财富的关键点”上, 并努力动员一切可能的外部资源。像耐克公司美国总部实际上什么都不生产, 他们早已将做鞋的业务, 以合同承包加工返销的方式转向一些低工资国家, 而总公司则只控制产品的设计、开发、推广和市场营销。耐克公司这么做的科学之处就在于, 合理地区分并识别出制鞋行业获得成功的关键业务与非关键业务, 即高档球鞋行业的战略环节是真正创造大量价值的产品开发设计和营销组织管理, 而不是相对简单的制造环节。针对这一状况, 耐克公司做出了外包 (虚拟非核心业务) 加工制造的决策, 而集中主要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创造和完成核心业务所必须的产品设计和营销管理方面。
4. 和谐一体化。
因为集成管理的企业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互补资源, 每个个体均明白只有互相结成一个共同体, 才能发挥整体优势。因此它们之间通常能达成一种默契, 相互理解, 合作意识远远多于摩擦。这样既避免了如集团公司内部企业之间的过度依赖, 吃大锅饭现象, 以保持适度的危机意识和柔性, 降低各自的风险;又减少了如竞争对手般的对立和损耗, 能量无效损失大为降低。集成的标准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互补匹配为条件, 因此集成管理的企业虽没有硬性的制度契约限制, 可这张以利益关系为网络的组织却能浑然一体, 和谐统一于核心企业周围。既便是以前的“老冤家”, 为了共同的利益, 都能握手言和, 重新回到谈判桌前。当年福特公司意欲打入日本市场, 同时需要大力降低制造成本, 扩张海外汽车销售, 以抵御经济型低价高质的日本汽车的冲击;而马自达公司需要发动机废气排放电脑控制系统的技术。双方经过十几年的合作, 使福特成为日本汽车市场销量最好的外国车, 马自达也由于福特技术的应用而大大提高了性能和销量。
三三、企业集成管理的功能
由此, 从企业集成管理的涵义和特征的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 与传统的非集成管理相比, 企业集成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扩展了企业管理的广度和效度, 提高了综合竞争能力。企业集成管理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不同企业之间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组成网络, 优势凝合, 故其聚变形成的巨大能量一旦裂变, 将释放出简单组合所不可比拟的量能。企业之间互借外力, 有利于整体系统性能的提高。传统的经营机制管理仅限于企业内部, 而集成管理突破了这个障碍, 将管理触角延伸到上、下游企业及相关企业, 与之交换资源、信息、知识、管理方法和理念。核心企业以整体利益为主导, 会对相关组织进行指导、监督和信息传递;非核心企业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和听命, 也可以反向传递终端或要素市场信息甚至反向控制某些资源。不过因为大家利益一致, 很容易达成协调。网络内没有强制约束力, 彼此间是平等的利益主体。这张无形的网络若即若离, 若隐若现。这就大大拓展了管理的广度和有效性, 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综合竞争能力。
2.加速资本类资源的快速积累, 为中小企业短期内赶超强大的竞争对手提供契机。知识经济时代, 竞争的决定要素不再仅取决于固定资产的规模大小, 设备的新旧, 人员的多寡, 资本的短长;更重在员工素质的高下, 创新能力的高低, 管理手段的有效性等软性资源。有形资源的竞争已让位于无形资源的竞争, 智力的竞争才是最终的关键要素, 知本的重要性远比资本更为关键。资本类资源的积累不再像传统机制下线形增长, 而是爆发式几何指数增长, 这就为大量的中小企业在短期内赶超强大的竞争对手提供了有利契机, 业内的重新洗牌和排序周期大为缩短。总部设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戴尔公司1984年创立伊始, 就史无前例地摒除了经销网, 而创立了将电脑直接出售給客户的直接模式 (The Direct Model) 。在这个模式中, Dell刪除了不必要的步驟, 降低了不必要的存货, 使Dell用更低的成本创造了更高的价值, 提高了响应速度, 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平均四天一次的库存更新, 戴尔公司能够把最新相关技术带给消费者, 这远远快于那些运转缓慢、采取分销模式的公司。凭借这个商业模式, 使Dell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 短短十几年一跃超越强大的行业龙头, 成为新的行业领导者。
3.有利于产业链的发展和聚合, 形成区域经济优势。集成管理的企业往往以核心企业为中心, 聚集了整条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 形成一个共同的产业生态圈。圈内的成员基本自成体系, 形成相对独立的整体, 成员之间互相进行资源、能量的交换, 最终的结果是能将某种产品或产业做大做强。我国颇有特色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以及长三角经济、珠三角经济、环渤海经济圈等区域经济体即是这种集成经济的典型体现。温州的厂家能将小小的钮扣、打火机做到极致, 占领全球较大份额, 不能不说得益于完整的产业链和配套厂家的支持。苏南经济“快车”的双轮, 是外向型经济与工业园区经济。苏南抓住浦东开发和国际资本向长三角加速转移的机遇, 积极营造投资环境最佳、人气最旺的外资集聚地, 以外力拉动走上经济全球化的崭新道路。与此同时, 又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经济园区集中, 实行集约经营, 发挥经济集聚效应, 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两个“轮子”已被国内外经济学家誉为“新苏南”的最大特色和亮点。苏南经过经济体制重大变革和结构性的重大调整, 产生出的巨大效应, 集中表现在:带动了一大批重点镇、企业 (集团、公司) 以及产业的快速发展, 带动了一大批企业 (集团、公司) 以及产业跨入了更高层次的市场乃至国际舞台, 带动了整个区域工业化程度的提升和向后工业化阶段迈进, 带动了农村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事业向新的目标奋进。
8.文化管理的控制方式与特点 篇八
摘要:文化管理是指管理者采用组织文化指导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方式和过程,是一种柔性的、内化的控制方式。它以“观念人”假设为理论基础,主张建立紧凑、高效、灵活、快速、富有弹性的管理组织,强调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注重文化的自觉积累及其对管理的持续支持。
关键词:文化管理;文化控制
文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管理学说和管理模式,是指管理者采用组织文化指导组织成员的行为的理念、方式和过程,而并非是对文化事业以及文化工作的管理,正如“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并不是指对科学事业和科学工作的管理一样。它是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一种新理论和新模式。不管是把管理分为古典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管理丛林和文化管理四个阶段,还是分为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它都是管理的高级阶段。它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人手,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通过组织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将组织的价值观灌输到组织成员的思想意识中,培养组织的共同情感,为组织成员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热情、创造力和自觉行为,实现超越制度管理的飞跃(应焕红,2000)。
文化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思潮(Hammer M,1993),它有别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以人为本位,以价值观为核心,以文化执行力为驱动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二是一种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和建设有特色的文化进行管理的理论体系(高立胜,1991)。它在管理理论上,针对科学管理学的缺陷和不足,又立足于科学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成就之上:强调组织文化建设,重视发挥文化执行力,但是并不同于组织文化理论。三是一种管理模式或方式(张德,1993),是把文化管理思想、学说和理论在现代组织的管理实践方式,通过组织文化来治理组织,带动经营管理工作。
一、文化管理理论的沿革
“文化管理”(Cultural Management)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管理学家特伦斯·迪尔(T.E.Deal)和阿伦,肯尼迪(A.A.Kennedy)于1982年合著的《企业文化——公司生活的典礼和仪式》一书,书中指出:“本书的目的是为企业领导人提供有关文化管理的入门知识”(罗争玉,200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企业文化热的兴起,“文化管理”的提法开始被管理学界广为采用,并不断见诸学术期刊和专著(张德,2008)。20世纪80年代早期,威廉姆,乌奇(William Ouchi)的《z理论》(1981),理查德,帕斯科尔(Richard Pascale)和安东尼·阿索斯(Anthony Athos)的《日本管理的艺术》(1982),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和罗伯特·沃特曼(Roben Waterman)的《追求卓越》(1982)以及特立斯·迪尔(Terrenee Deal)和艾伦·肯尼迪(Allan Kennedy)的《公司文化》(1982)等四本书将文化管理理论逐渐推向管理前沿。20世纪末期。管理理论的发展开始出现明显的文化导向,管理控制方式出现从官僚控制向人性化控制转变的趋势。
从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史的发展清晰地表明,存在一个由理性的科学管理即物本主义的“硬”管理,向非理性的文化管理即人本主义的“软”管理的转变(应焕红,2001年)。进入2l世纪,我国著名管理学家成思危先生指出,如果说20世纪是由经验管理进化为科学管理的世纪,则可以说21世纪是由科学管理进化为文化管理的世纪。
近些年来。基于传统语境对管理科学与中国文化有机结合进行研究的代表及其成果主要有成思危提出的“复杂性系统管理”、席酉民提出的“和谐管理理论”、成中英的“C理论”、曾士强的“M理论”、苏东水的“东方管理理论”、黄光国的“人情一面子理论”、郑伯埙的“家长式领导理论”等等(周建波,2007)。2008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德教授和吴剑平博士著的《文化管理——对科学管理的超越》一书提出,文化管理学说是继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之后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文化管理模式是把组织文化建设作为管理中心工作的管理模式(张德,2008)。
二、文化管理的控制方式
不同的管理模式中,组织的控制方式是不一样的。Carol Axef Ray等学者将组织控制分为官僚控制、人性化控制和文化控制三类,三者的控制方式和路径各不相同。
官僚控制主要是通过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严格的监督、绩效评价和奖励来对组织成员从外部进行控制,人性化的控制方式主要通过提供令组织成员满意的工作任务或者让他们参与令人愉悦的工作团队来满足员工需要从而加强内部控制,文化控制在于将事实上的强制同从强迫措施下所感知的自由整合起来,使文化成为一种最强有力的控制方式,使得统治秩序获得合法性和正当性(PierreBourdieu,1997)。社会科学观认为,文化管理是试图内化管理控制的,被称为“内化的控制方式”。批判家威尔莫特(WiLlmott)认为文化管理方式是试图“克隆思想”或者“设计组织成员的灵魂”,从而鼓励组织成员内化组织期望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传统管理理论以分工理论和部门制为基础。其管理职能以分工和“管”为职能,采用以技术驱动的刚性管理模式。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并使组织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面对外界,管理层必须寻找一些控制并减少组织成员行为变数的方式,其中的一种方式就是文化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文化管理主张用机器来放大人的智能,并以智能机器为管理手段,把人的自然智能和机器的人工智力两者的潜力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各种管理现代化手段与人的聪明巧妙地结合。通过潜移默化形塑潜意识的心智图式。对客观条件和社会区域进行划分。产生相应的界限感、位置感(Sense ofPosition),使行动者自动地、自觉自愿地依照这种被形塑的心智图式呈现世界表象,做出反映(PierreBourdieu,1984)。
三、文化管理的特点
从对人的作用的重视来看,文化管理是对行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但决不是行为科学发展阶段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哲学的层面而言,这也是管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它从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出发,牵系管理的所有层面,不仅仅关联到战略、组织、人力、流程和产销等职能序列面,也关联到组织上至最高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的管理的等级序列面,还涉及组织各分支机构的地域序列面和产业序列面:不仅仅要看整体的同一性和统一性,还要考察每个序列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并通过有效的指导协助各个序列提升各自的价值,从而实现整体价值的提升(谭昆智,2008)。相对于传统管理理论而言,文
化管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以“观念人”假设为理论基础。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人不是抽象的。而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的综合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德教授综合“社会人”、“文化人”等理论。提出“观念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不仅仅接受欲望、本能和物质利益的驱动,而且还受到具体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生活环境、道德观念的制约。基于这一假设,文化管理理论与传统管理理论认为人是机器和规章的附属物不同,强调人是组织管理的主体和目的所在。
2,主张建立紧凑、高效、灵活、快速、富有弹性的管理组织。传统理论下的管理组织是以等级为基础,以命令为特征,以设施、工具等物质资源为主体的“金字塔”结构,横向分工是一种以“直线组织”为支柱的框架结构,迟缓而缺乏灵活性。文化管理以文化为基础和载体,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重视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充分交流与沟通,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环节,压缩职能机构。因此,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趋势,具有灵活性、柔性、跳跃性等特点。
3,强调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所谓理性。是指以唯物的态度对事物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发展成科学,形成逻辑:而非理性就是人的直觉、意志、欲望、本能、灵感等,这些同样也是管理的重要元素和人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人的各种著作以及许多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表明科学理论如同海上漂浮的冰山,有一个巨大的被淹埋的部分,这部分是“非科学”、非理性的,但对于科学的发展又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发展远远不是与理性主义的发展同一的,而是一个充满非理性化和重新理性化的不稳定的过程(龙跃君,2008)。文化管理既重视以唯物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同时又重视人身上的非理性因素,尊重其个性,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理性和非理性的耦合、促进组织成员自觉认同组织目标,并积极投人实践活动。
9.寝室人员个性特点及团队管理 篇九
前言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心理差异就像人的面孔,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这些差异就是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它影响和制约着人的发展与成就。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不同人有不同的性格,而想要做一名成功的组织者或成功地立足于社会,必须懂得“阅人”。懂得“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即所谓的“知人善用”,而我认为团队的人员搭配更为重要,人于社会,都不可能是单独存在,必须融入到家庭、同学、朋友、单位、社区这些小团体、大团体中。由于性格上的差异,每个人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对待困难的态度、利用时间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处理人际冲突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如何理解不同性格类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便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融洽的关系。
研究个性,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自我修养、搞好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等,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I
寝室人员个性特点与团队管理对策分析
一、人员个性特点与界定依据
(一)基本概念
1.个性的定义
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个性的内部心理特征和品质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也就是指一个人的性格、能力、兴趣、气质等心理状态的总和。
2.气质的定义
气质是人们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方面所具有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动力特征,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具体指心理活动的速度、心理活动的强度、心理活动的稳定程度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气质是人个性结构中的风格系统,它使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带有特定的风格。
3.性格的定义
性格是指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是表现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的个性特征。
4.能力的定义
能力是与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活活动的本领。影响个体能力的因素有素质、知识和技能、教育、社会实践、勤奋。[1]
(二)人员个性特点
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它不同于别人的特点。下面,就以某大学寝室的四名同学为例,分别介绍一下她们的个性特点。
1.寝室成员A 胆汁与多血质,性格外向。对人热情,讲话速度较快,在言谈中表现自信。平时讲话直率,如果碰到不顺心的事要讲出来才痛快。碰到问题容易发火,一旦被激怒,就不容易平静下来。喜欢与人争论问题,而且力求争赢;性格外向活泼
寝室人员个性特点与团队管理对策分析
开朗,爱社交,喜欢讲话,常主动与人攀谈。因为是韩语专业,所以具有较好的韩语语言能力。
2.寝室成员B 粘液质,性格外向。平时表现安静,喜欢清静的环境。很少主动与人交谈。她很少发脾气,自制能力很强,做事总是不慌不忙,甚至有时“火烧眉毛了也不着急”。不拘小节,独立性强,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有一年韩国留学经历,韩语口语能力较强。
3.寝室成员C 抑郁质,性格内向。情感极少向外流露,心里有事情一般不愿对别人讲,宁愿自己呆呆地想。不合群,不喜欢在公开场合讲话。她的自尊心比较强,很敏感,好猜疑,想象力丰富。讲话速度慢,有时会显得啰嗦。交际面极窄,人际关系较差。反应缓慢,适应新环境能力较差。曾获得韩语写作能力相关奖项。
4.寝室成员D 多血质,性格外向。她的精力充沛,活动积极。与人交谈时,偶尔会不假思索地提出一些问题去打断别人的讲话。喜欢与人交往,喜欢讲话,常主动与人攀谈。朋友很多,但友谊多变不深厚。活泼好动,很少能够一种姿势坐很久。反应敏捷,感情外露,不拘小节,独立性强。能歌善舞,有音乐能力。语言生动,表达能力较强。
(三)界定依据
1.气质的分类
按照古希腊医学家希伯克特的气质体液论,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汁、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类。[2]胆汁质兴奋,不易约束,难以抑制。精力旺盛、易于冲动、感情用事;多血质活泼好动、亲切、开朗、善于交往、适应性强。反应敏捷,情绪外露。粗心、轻浮散漫、不沉稳;粘液质安静沉稳,不易活动,不爱交际。沉默寡言,反应迟缓、固执、倦怠、缺乏生气;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而持久,感情不易外露、稳定细心、善于体察别人无法察觉的细节和变化,富于想象。温柔、怯懦、孤僻、敏感、动作缓慢、深沉。[2]
寝室人员个性特点与团队管理对策分析
2.性格的分类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是向性说的代表人物。他提出,兴趣和关心倾向于外部客体,叫做外向;兴趣和关心倾向于内部主体,叫做内向。外向型的特点是活泼、开朗、爱社交、情感外露、当机立断、不拘小节、独立性强、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卓越的实践能力和统帅能力,但也有草率的一面。内向型的特点是好沉思、善内省、孤僻、交际面窄、反应迟缓、缺乏实际行动、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3]
3.能力的分类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之分。人在顺利地完成某项任务时,必须既有一般能力,又有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很多种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出现在某些专业活动中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4]
二、团队个性组合优缺点考量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寝室就如同团队,寝室成员个性互异。合理的团队个性组合对团队的组建至关重要。
(一)团队个性组合的优点
1.恰当的领导
兼具胆汁与多血质的人,最具领导潜力,既有推断力,又有决断力,既有目标又有决断力,工作娱乐相结合。因此可选拔寝室成员A为该寝室的领导者。有效的领导者能够让团队跟随自己共同度过最艰难的时期,因为他能为团队指明前途所在。他们向成员阐明变革的可能性,鼓舞团队成员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潜力。[5]
2.个性与能力的互补
在一个团队中,需要成员能力的互补和性格的互补。如果团队成员都是一种性格,那犯起错误来就会不敢设想,因为没人提醒和阻止。如果团队成员都很强势那就会形成三国争霸,谁都不服谁,最后也只能不欢而散。团队应本着用人所长无不能用之人,用人所短,无可用之人的原则。[6]比如,宿舍里不乏能歌善舞
寝室人员个性特点与团队管理对策分析 的文艺爱好者,时常在宿舍里开个“演奏会”、“演唱会”。刚开始也有“乐盲”很不理解,不过在大家的动员之下,很快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活动开始了。大家一起上课、上自习,回到宿舍的休息时间,一改过去玩游戏、玩扑克的娱乐方式,纷纷练起了自己的乐器,寝室氛围也更加融洽。
(二)团队个性组合的缺点
1.缺乏凝聚力
团队成员由不同动机、需求与特性的人组成,此阶段缺乏共同的目标,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尚未建立起来,人与人的了解与信赖不足,尚在磨合之中,整个团队还没建立规范,或者对于规矩尚未形成共同看法。这就造成团队没有凝聚力。比如面对评优、奖学金评定等涉及到个人切身利益问题的时候,有的同学评上先进、取得了奖学金,暂时落后的同学就会风言风语,言语讽刺,而不是摆正心态,共同努力。
2.人际冲突普遍存在
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许多时候,一个宿舍的同学无论是家庭环境,成长经历,还是个性气质等心理特征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些都使得宿舍中的同学之间的交往变得复杂。据调查,寝室环境的自由度使大学生的个性更加彰显。比如:有人总是喝别人的开水,有人不喜欢值日,有人作息时间不规律等。[7]
三、团队合力对策选择
团队合作是指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8]团队合作所产生的力量是团队合力。强大的团队合力可以调动团队成员所有的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的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儿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那么如何才能增强团队合力呢?笔者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气质差异在管理中的运用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又都有其消极的一面。管理者在看到某种气质积极面的同时,必须正视其消极的一面;同样的再看
寝室人员个性特点与团队管理对策分析
到其消极的一面的时候,也不能够抹煞了其积极的一面。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根据气质差异,合理安排工作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采用团队,气质的相辅和互补性有利于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这首先是因为在一个团队中存在不同的分工,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工作职能不同,对于气质也存在不同的要求。其次,有的工作往往需要几种不同类型的人协同完成,才能取得高的效率。这就需要在配备人员的时候要适当考虑气质类型的相辅和互补性。例如:多血汁和胆汁质的人,热情主动,善于与人交往,因而易于与人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内向、拘禁,在人际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9]因此在团队成员进行组合时,应该要考虑气质特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使得团队的人际关系更加协调。
2.根据气质类型,采用灵活的管理方法
管理者只有根据员工气质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措施,作员工的思想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例如胆汁质的容易冲动、好挑衅,做思想工作时要讲求方法,不能直来直去,注重说理,批评要严肃;多血汁的人表现为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对于这类人批评要尖锐一些,因为这类人的比较开朗、可塑性强,易于接受批评;粘液质的人比较固执、不易改变,作这类人的思想工作要耐心细致、反复说服,使其逐步改变,抑郁质的人感情脆弱多疑,对于这类人要多鼓励,少批评,多侧面以引导,少正面指正。[10]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增强团队合力的基本条件。作为生活在一定社会群体当中的人,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人际交往也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1.学会自我谦虚
适度的谦虚并不会让你失去自信,只会让你正视自己的短处,看到他人的长处,从而赢得众人的喜爱。每个人都可能会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比其他人强,但你更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强项上。因为团队中的任何一位成员,都可
寝室人员个性特点与团队管理对策分析
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因此,你必须保持足够的谦虚,这种压力会促使你在团队中不断进步,并真正看清自己的肤浅、缺憾和无知。
2.学会欣赏他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会有闪光点,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并学习。要想成功地融入团队之中,善于发现每个工作伙伴的优点是走进他们身边、走进他们之中的第一步。欣赏同一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就是在为团队增加助力,改掉自身的缺点就是在消灭团队的弱点。欣赏就是主动去寻找团队成员的积极品质,尤其是你的“敌人”,然后,向他们学习这些品质,并努力克服和改正自身的缺点和消极品质。
3.学会尊重他人
虽然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在一定的生长环境、教育环境、工作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与他人不同的自身价值观,但他们每一个人也同样都有渴望尊重的要求,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而不论其资历深浅、能力强弱。因此,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尊重他人。尊重,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个性和人格,尊重他人的兴趣和爱好,尊重他人的感觉和需求,尊重他人的态度和意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他人的成就和发展;尊重团队成员有跟你不一样的优先考虑。只有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尊重彼此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彼此的技术和能力,尊重彼此对团队的全部贡献,这个团队才会得到最大的发展,而这个团队中的成员也才会赢得最大的成功。
寝室人员个性特点与团队管理对策分析
结 论
个性是人最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很难改变的, 但不同个性的人组成团体,可以产生互补作用,心理学家研究了气质对群体协同活动的影响,发现两个不同气质或相反性格类型的人的合作,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成就。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管理者要做有心人,在分配工作时要注意人的个性与能力的协调与互补,做到“扬长制短”,才能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增强团队的力量。
寝室人员个性特点与团队管理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83-112.[2]郭宁杰.心理学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99-233.[3] 左斌.大学生心理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76-103.[4]许艳.人格——绚丽人身的画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14-15.[5]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l989:134.[6]郑雪.人格心理学[M].济南;济南大学出版社,2001:182.[7]龚浩然.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224-227.[8]叶清.大学生团队精神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5(11).[9]傅如良.当前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几点思考[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2006(1).[10]王春玺.大学生和谐精神与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的缺失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6(6).寝室人员个性特点与团队管理对策分析
致谢
感谢吴老师从选题指导、论文框架等给予的细致的指导。吴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旅游管理特点】推荐阅读:
新公共管理特点10-21
战略管理的特点11-16
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特点10-06
简述工程项目管理特点12-18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08-24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业务特点11-26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特点及控制07-21
旅游学与旅游管理07-12
意大利医院经济管理模式及特点12-10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认识实习计划专题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