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2024-06-23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12篇)

1.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篇一

第十二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

一、以下各题所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方括号内(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最接近200mA的是()

A.学生用计算器

B.手电筒

C.家用空调器

D.电饭锅

2.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3.如图1,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

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4.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二、填空(共24分)

1.(4分)有以下6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分)图2为一个三孔插座,其中有一个插孔的导线是与室外大地相连的,请把这个插孔产中代表大地的记号E用线连起来。如果这个插孔的导线断了,使用这个插座还能使洗衣机转动,但是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如图3,甲、乙、丙、丁是镜头焦距不同的四架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分别用它们在同一地点拍摄同一景物。我们可以判定,在图4中,照片_______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照片_______是用乙拍摄的,照片________是用丙拍摄的,照片________是用丁拍摄的。

4.(6分)请两个有实用价值的液体蒸发吸热的应用实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分)开关电灯时收音机里会出现“喀啦”声,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下列各题(共18分)

1.(6分)小李在电视中看见了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一个人把自己悬吊在一根很长的橡皮绳下,自由地在空中上下振荡。小李发现,不管这人运动的幅度如何,他上下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总是相等的。小李想证实这个观察结果的普遍性,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向他提出了建议。

甲:多问几个人,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

乙:问问老师。

丙:用一根橡皮绳吊一个沙袋做实验,测量不同幅度的情况下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

丁:直接打电话问问电视节目主持人。

如果以上四种途径得出的结论存在分歧,你最相信的是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

2.(6分)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3.(6分)厕所的坐便器在冲水之后由自来水自动上水,当水箱内的水达到一定深度时,浮标带动杠杆压住进水口,停止上水(图5)。有一种水箱的浮标,形状是中间有隔断的圆柱体,隔断的中部有小孔通过塑料管连在一个阀门上(图6)。阀门安装在便器坐圈的下面,平时是闭合的,当坐圈落在便器上并受到压力时阀门打开,塑料管与大气相通。

(1)说出这种设计的目的。

(2)说出这种设计的工作原理,特别要指出在什么地方用到了什么物理知识。

四、(满分4分,每错一题减1分,减完为止)根据你对“宽带”、“数字”、“电子信箱(电子邮件)”这几个术语的理解,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正确的在后面的方括号中打“√”,错误的打“×”。

(1)宽带网络可以进行电视信号的传送。[   ]

(2)现在商店卖的“数字电视机”,不能接收数字电视信号。[   ]

(3)别人给你发来电子邮件时,如果当时你的计算机没有开机,邮件也不会丢失。[   ]

(4)声音经过话筒后变成的电信号是模拟信号,电报机发出的“滴滴答答”的信号是数字信号。[   ]

(5)宽带通信线路允许更多的人同时用同一线路通电话。[   ]

(6)电子邮件地址中,“@”前面的字符是这个邮箱的用户名。[   ]

五、(8分)小明在一根均匀木杆的一端缠绕少许铅丝,使得木杆放在液体中可以竖直漂浮,从而制成一支密度计。

将它放在水中,液面到木杆下端的距离为16.5

cm,再把它放到盐水中,液面到木杆下端的距离为

14.5

cm。如果所用铅丝的体积很小,可以忽略,小明测得的盐水密度是多少?

六、(10分)学校淋浴用的简易太阳晒水箱内装水60

kg,水箱玻璃盖的面积为0.84

m2。从手册中查得,地球上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为7.56×104J/(min•m2);这类水箱吸收太阳能的效率约为50%;散热损失约为20%。假设使用中能够及时调整水箱朝向,使阳光总能垂直射入玻璃盖,计算4小时后箱中的水升高的温度。水的比热容为4.2

×

J/(kg·℃)。

七、(12分)上题水箱中的水在冬天往往温度不够高,同学们在水箱中加装了一个“220

V,2000

W”的电热管,并利用一个“6

V,1W”的小灯泡和一段10Ω/m的电阻丝,为电热管安装了一个指示灯。

(1)画出电热管及指示灯的电原理图。

(2)在同学们的方案中,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按5V设计的。对于指示灯来说,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3)按上述设计,电阻丝需截用多长的一段?

(4)安装指示灯后,电热管的实际功率是额定功率的百分之几?

计算中可以认为电热管。小灯泡及电阻丝的电阻不随温度发生明显变化

八、(12分)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图7中的两个实验现象说明气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甲 下垂的两张纸,向中间吹气,这两张纸相互靠拢。

乙 向饮料管A吹气,饮料管B中的液体会上升并从管口喷出。

图7有关气体流动的两个实验

(2)用细线吊起一个空的塑料饮料瓶,用手转动饮料瓶,使它绕对称轴线旋转。转动的塑料瓶带动四周的空气绕它旋转。如果这时用电扇向它吹风,由于瓶的转动,它两侧的风速将不一样(图8)。按照第(l)小题中发现的规律,旋转着的饮料瓶应当向哪个方向移动?请在图中标出。

(3)乒乓球前进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旋转方向会沿不同的径迹运动。运动员用三种不同的击球方法把乒乓球击出,请判断,图9中l、2、3三条径迹哪一种是上旋球(图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下旋球(图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不转球的。说明你为什么认为上旋球应该沿着你所选的径迹运动。

2.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篇二

一、试题结构及各部分分值分布

今年理综题结构与2012年新课程宁夏卷基本一致, 总体结构上保持了新课标卷的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的选择题将单选和多选分开, 降低了学生答题的难度。

从分值分布可以看出, 不考虑选考内容, 与去年全国大纲卷和新课标宁夏卷相比, 力学部分和电磁学部分所占比例介于二者之间, 选做题和实验题内容和分值都与2012年宁夏卷一致。

二、试题评析

1. 选择题

第14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和图像的结合。第15题为物体在斜面上受静摩擦力静止的临界条件问题。第16题为电磁感应中的力和运动问题, 同时考查运动图像, 属于力电综合的基础内容。第17题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问题, 考查基本原理及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第19题为电磁学物理学史的题目。第20题为卫星的变轨和能量问题。这几题均属基本内容, 较易。18题为电场中带电小球的平衡问题, 由于涉及场的叠加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有一定的数学运算量, 属于中等难度。2012年本题也是一道关于场的叠加问题。本题学生答题情况不很理想, 反映出三角函数运算能力的欠缺, 这也是历年学生的主要失分点, 属中等难度。

第21题为圆周运动中汽车转弯问题, 虽是最后一道选择题, , 但由于所考查知识点是圆周运动的基本问题, 教材中对该部分也有专门的章节, 故大多数学生能答出, 属于中等难度。

2. 实验题

第22题是一道力学实验题, 实验目的是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 实验方法运用了转化法, 数据处理和分析上用到了图像法。实验虽然不难, 但在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上有创新, 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非常全面, 是一道难得的好题。

第23题是电学实验题, 以电表的改装为背景, 考查了电路实物图的链接, 欧姆表的原理, 改装中串并联电阻的计算等。虽然在考试说明中没有把电表的改装列为必考实验, 也没有以前大纲中对该实验的要求, 但新课标将电表改装的原理作为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应用的实例, 这道实验题也是基于这一基本理念设计的, 所以并不属于超出考试说明的范畴。

3. 计算题

第24题是电场中电荷做圆周运动的问题, 涉及电场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动能定理等知识点, 需要学生通过解三个方程的方程组得出结论。题目本身物理情景清晰, 过程明确, 要求学生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并列出方程, 最终准确解出结果。本题是力学和电学的综合题, 难度中等。

第25题作为压轴题没有出现大家猜测的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而是出成了力和运动的综合题, 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并解读v—t图像, 正确分析水平面上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特别是两个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的情况, 更是本题的关键点。如果学生能安下心来, 中上等的学生是可以分析清楚物理过程的, 如果采用的方法恰当 (如图像法) , 本题的运算量也不大, 故虽是难题, 但与前几年的最后一题相比难度还是相对较小的。

4. 选做题

3-3的题第一题是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基本内容, 都是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较易。第二题是两部分气体的等温变化过程,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气体状态变化的处理方法, 会解两部分气体的方程, 属于中等难度

3-4的第一题是弹簧振子的能量和周期问题, 较易。第二题和预测一样是几何光学的题目, 涉及折射和全反射, 难度中等。

3-5的第一题是原子核的结合能问题, 这是以前原子部分教学中的薄弱点, 相当一部分高中老师对原子的结合能理解都不是很到位, 有些学校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采取的是自学, 而学生要向自己搞清楚结合能是怎么回事是有相当的难度的, 所以该题成为原本不难的难题, 很多学生失分。第二题是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题, 涉及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动量和能量分析, 由于涉及三个物体和多个过程, 学生分析起来有一定难度, 本题属于中等稍难。

总体上选作部分3-3和3-4难度相当, 3-5难度稍大。

3.全国课标Ⅰ卷物理试题特点 篇三

一、全国Ⅰ卷与福建卷的比较

(一)试卷结构对比

表格中的“8+1”“8”指的是必考题有8题,“1”指的是选考题有1题,当然选考的内容不同,有时这一小题是以填空形式进行考查的。“6+2”“2+1”代表的意思也是相同的。从试卷的结构总体比较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全国Ⅰ卷考生需完成的总题量多一题(选择或填空题)、总分少10分,从这一点说明福建卷性价比高。

2.全国卷选择题5题单选、3题多选、1题5选3(或填空)。而福建卷选择题全部为单选无填空题(除实验题)。

3.全国选考为3选1,福建2选1。

(二)2015年考试说明对比

1.福建基本照搬全国。全国选考中有2-2。

2.万有引力定律中环绕速度全国为Ⅰ级要求。

3.全国卷电场中无“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只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于电场的情形”的说明。

4.全国卷相对论、气体性质中无“定性了解”的说明。

5.全国卷动量守恒中无“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只要求简单应用”的说明。

二、全国Ⅰ卷的特点

(一)全国Ⅰ卷近三年试题考点分析

表格中出现的“0.5”分是指一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涉及2个部分的知识,那么该部分就算0.5题。必修95分、选修15分。知识点统计不是绝对的,有些题本身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如牛顿运动定律和直线运动综合、机械能与牛顿运动定律综合、电磁感应与磁场、电场综合。

(二)试卷突出特点

1.关注物理学史中的原始实验。

2.重视图象的应用。

3.重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分析。

4.重视静电场规律概念的考查。

5.重视力学核心概念规律的考查。

6.注重方法的考查。

7.实验题更灵活,实验题几乎是新编,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8.选考内容要求较高。

三、教学对策

1.平和心态面对“新”高考,全国高考我们经历过。基本按照原来高三复习的要求进行复习。抓好基础,注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合理安排复习进度,不必赶进度。

2.需要适当关注人教版相应的内容(阐述、实验、示例等)。

3.教学难度适当提高。主要是选考部分的复习应参照必考部分的要求,选考题也要做填空题。

4.选择题应加强多选题的训练。

5.加强计算题在第(1)小题就无从下手时的应对策略。

6.更需要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

7.从重知识点转向重科学方法。

8.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9.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包括解题习惯)的培养。

10.把握好教学中的“变”与“不变”。

鉴于新高考的評价功能,最紧迫的任务是要转变教师的角色,

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扩大学生认知视野,提升科学素养。在高三复习教学中仍要突出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以落实,实现新课程教育目的,同时也是一种应对新高考(全国卷)的有效手段。

4.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试题 篇四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束单色光从真空射入玻璃时,在玻璃表面处发生折射现象,这与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于真空中的速度有关

B.白纸上有两个非常靠近的小黑斑,实际上是分开的,没有重叠部分。但通过某一显微镜所成的象却是两个连在一起的没有分开的光斑,这与光的衍射现象有关

C.雨后虹的形成与光的全反射现象有关

D.老年人眼睛常变为远视眼,这时近处物体通过眼睛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瞳孔与视网膜之间),故看不清

2.图中A、B为两块金属板,分别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点电荷自贴在近A板处静止释放(不计重力作用)。已知当A、B两板平行、两板的面积很大

且两板间的距离很小时,它刚到达B板时的速度为u0,在下列情况下以的速度,则[ ]

A.若A、B两板不平行,则u

B.若A板面积很小,B板面积很大,则u

C.若A、B两板间的距离很大,则u

D.不论A、B两板是否平行、两板面积大小及两板间距离多少,u都等于u0

3.α粒子和β粒子都沿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同一均匀磁场中,发现这两种粒子沿相同半径的圆轨道运动。若α粒子的质量为m1、β粒子的是质量为m2,则α粒子与β粒子的动能之比(用m1和m2表示)是[ ]

A.m2mm4m2 B.1 C.1 D. m1m24m2m1

4.由玻尔理论可知,当氢原子中的核外电子由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有可能[ ]

A.发射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势能减少

B.发射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势能减少

C.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势能增加

D.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势能减少

5.图示两条虚线之间为一光学元件所在处,AB为其主光轴,P是一点光源,其傍轴光线通过此光学Q元件成像于Q点。该光学元件可能是[ ]

A.薄凸透镜

B.薄凹透镜

C.凸球面镜

D.凹球面镜

二、填空题和作图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把图画在题中指定的地方。只要给出结果,不需写出求得结果的过程。

6.(8分)国际上已规定133B Cs原子的频率f9192631770 Hz(没有误差)。这样秒的定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国际上已规定一个公认的光速值c299792458 m/s(没有误差)。长度单位由时间单位导出,则米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分)质量为m1的小滑块,沿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滑下,斜

面质量为m2,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设重力加速度为g,斜面在

水平桌面上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分)一线光源,已知它发出的光包含三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若要使它通过三棱镜分光,最后能在屏上看到这三种不同频率的光谱线,则除了光源、三棱镜和屏外,必需的器件至少还应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一个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另一个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9.(12分)如图所示,A为放在水平光滑桌面上的长方形物块,

在它上面放有物块B和C,A、B、C的质量分别为m、5m、m。

B、C与A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皆为0.10。K为轻滑轮,绕过轻滑轮连接B和C的轻细绳都处于水平放置。现用沿水平方向的恒定外力F拉滑轮,使A的加速度等于0.20g,g为重力加速度。在这种情况时,B、A之间沿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大小等于____________,C、A之间沿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外力F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

10.(14分)

i.在做“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实验中,必须单刀双掷开关 变阻器测出电流表的内阻和用标准电压表对改装成的电压表进行校校准。某同学对图示的器材进行了连接,使所连成单刀开关 电池的电路只要控制单刀双掷开关的刀位和调节电阻箱及变阻器,不需改动连线,就能:

(1)在与电阻箱断路的条件下测出电流表的内阻;

(2)对改装成的电压表所有的刻度进行校准。

试在图中画出该同学的全部连线。

ii.有一块横截面为矩形的长板,长度在81 cm与82 cm之间,宽度在5 cm与6 cm之间,厚度在1 cm与2 cm之间。现用直尺(最小刻度为mm)、卡尺(游标为50分度)和千分尺(螺旋测微器)去测量此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要求测出的最后一位有效数字是估读的。试设想一组可能的数据填在下面的空格处。板的长度____________cm,板的宽度____________cm,板的厚度 _____________cm。

三、计算题。计算题的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

11.(20分)在水平地面某处,以相同的速率v0用不同的抛射角分别抛射两个小球A和B,它们的射程相同。已知小球A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A,求小球B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B。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考虑空气阻力。

12.(20分)从地球上看太阳时,对太阳直径的张角0.53,取地球表面上纬度为1°的长度l110 km,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地球公转的周期T365天。试仅用以上数据计算地球和太阳密度之比。假设太阳和地球都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5.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研究 篇五

我们主要研究了近三年来的全国理综试卷,对试卷考查的知识点、题型、深度和命题方向进行了分析,认为有如下特点。

一、突出对物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全国高考理综试卷物理部份试题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为主考查。主体内容涉及到力学和电磁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如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电磁感应定律等。

高考试题围绕“运动和力”、“能量与守恒”两条主线索进行命题。

从“运动和力”方面考查的主要有: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类平抛运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粒子在电场与磁场中的运动、闭合线圈(或导线)切割磁感线等。如高考各地高考试题中,考查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有:全国Ⅰ卷、重庆卷、天津卷、四川卷等。

从“能量与守恒”方面考查的有: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分子势能等)、核能、内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考查的模型主要有天体运动、弹簧体问题、连接体问题、平抛运动和类平抛运动、导体或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运动、物体间相互作用及碰撞等。

另外,常规题和经典题仍将是试题的主流,如08年全国Ⅰ卷中的第14、第15、第18、第20、第21、第22(1)、第23、第24题等;Ⅱ卷中的第14、第15、第16、第17、第18、第19、第22、第23题等。

同时,高考试题的难度比较稳定。

二、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

高考物理试题会越来越与新课程思想接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越来越突出。要求考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一种学生能力、应用能力,比如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如全国1卷中求“嫦娥一号”的运行速率,全国Ⅱ卷从能量的.角度考查探月卫星的发射,08年Ⅰ卷中要求估算太阳、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比值,Ⅱ卷中最后一道“嫦娥一号”绕月运动时微波信号发射到地球的实际情况等。其它还有估算云层的高度、学生的接力赛、运动员从下蹲到起跳等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

这类问题的考查核心就是考查学生物理建模力能力,即从实际生活现象或问题抽象出物理模型的能力。比如运动员从下蹲到起跳的过程其实就是竖直方向的动量问题,也可以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运动。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又能够顺利地将这些描述实际现象的物理文字转变为物理图景,就会很容易解答出来。

另外,比如08年全国Ⅰ卷中的17题和19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是估算题,也是少已知条件的试题,17题没有告诉地球公转周期,19题没有告诉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具有一些基本的日常知识,关心生产、生活实际。

三、实验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近些年来实验题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是比较强的,而且还会越来越新颖化、能力化。设计性实验是主流。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实验题仍将是两个小题,一个较易,一个较难,具有一定的梯度。而且必有一个是设计性实验。

2、这些试题考查的实验的主要原理、方法等都来自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但创设了新的物理情景,即题面上有很大的新意。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原则。

3、实验第一小题,往年都是考查教材中常规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或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等,但08年也有了新的变化,改平时“一个物体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为“两个连接体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这也是一个设计性、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理解实验原理和分析控制实验误差。

4、考查的知识内容仍将是电学实验为主体,力学实验为辅,一般是一道力学题,一道电学题。

5、实验中考查学生的图表数据的处理能力,分析计算能力,误差分析能力等。如给你一组实验数据要求描点连线并根据描出的图线得出实验结论,这是学生的难点。还有画电路原理图、实物连线等。

6、有时为了加大对实验考查的力度,还会将某些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及演示实验等内容放到选择题中去考查。如06年全国Ⅰ卷中的第19题等。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数学知识不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本身也是一种物理思维方法。具体地讲,物理中考查的主要数学方法有:

1、图象处理能力

(1)给定图象图表信息,要求学生提取信息并处理,寻找规律。

每年的物理试题中都会有大量的图表图例,包括示意图、各种规律图象、数据列表等,尤其是是些空间立体示意图,要求学生从这些图表图象示意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即读图的能力。

(2)用图象描述物理规律

要求学生用图象来描述物理现象、物理规律、计算结果等。如描述线框进入有界磁场区域时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全国高考多次考查,是学生的难点),通过计算描述示波器屏幕上观察到的图象,描述机械波的波形图或振动图,实验题中的描点连线等。

(3)用图象法解决物理问题

图象法解题属于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是一种非常好的物理思维方法。如速度—时间图象、位移—时间图象、加速度—时间图象、磁通量—时间图象、感应电流或电动势—时间图象、分子力—分子间距离图象、分子势能—分子间距离图象、弹簧弹力—变化量图象等,由于这些图象能生动形象、一目了然地反映问题,因此,若能巧妙地运用对解题带来很多方便。特别是动力学综合题中运用速度—时间图象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方法。

(4)辅助法

比如运动过程草图、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原子能级跃迁图等,都是解题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若能熟练地画出相应的辅助图,对解题带来很大的帮助。

2、特殊数学思维方法

在物理解题中要经常用于一些比较特殊的数学方法,比如数学归纳法(碰撞或往复运动模型中常见),正弦定理法(静力学三力平衡且三力不是直角三角形时多见),相似三角法,三角函数极值法,二次函数判别式法(追赶问题、求极值问题等中多见),不等式法(判断题中多见),数列和二项式定理(能级跃迁求光子种类等中多见),数形结合法(力学和电学中多见),等等。

还比如圆的对称性及相关知识的运用就是个重要的物理方法,如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求半径、求圆心、画运动轨迹、判断相关的角度(如进、入磁场边界时的对称性)等,求相关极值,如圆形磁场的最小面积(最大弦长对应最小磁场面积)等。

3、估算法

6.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篇六

命题内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以考查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2018年和2017年相比增加了半定量的题目,考题科学、合理,灵活性较强,整体难度有所下调,在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三类题型中几乎没有拔高性的题目,但是容易题也偏少,难度中等,所以预计在学科高分段和低分段区分度不大。

一、试题考查的内容

(一)选择题

选择题4力、4电,14-18题是单选题,19-21是复选题。其中15、16、17、18、19、21题6个考点属于每年的必考考点,14、20题2个考点是常考考点,20题是料定的今年的必考考点。力学模块4个题。14题主要考查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5题考查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18题考查动能定理或者说功和机械能改变的关系;20题考查双星运动的特点及天体运动的动力学关系。电学模块4个题。16题考查点电荷的电场及叠加;17题考查感生和动生电磁感应的规律;19题属于楞次定律半定量的探究题;21题考查电场的能的性质,电势、电势差、电势差、电场力做功功和电势能改变的关系。

(二)实验题

实验题仍然是“小力大电”的模式。力学实验5分,电学实验10分。22题力学实验是测定弹簧的劲度,直接用胡克定律的正比规律,还考查了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和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23电学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考查了描点、作图、读表等实验基本功及替代法测电阻。

(三)计算题

24题考查烟花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仍然是以能量为中心考查,掺杂着动量作用的环节,中低档难度。25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大组合场,先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再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平抛运动和磁场中的洛伦兹力运动求解,复杂性、综合性不大,中偏上难度题。

(四)选做题

选做3-3(1),以状态变化图线给出变化关系,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及气体压强的微观决定因素即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图像、压强、做功、热交换问题,难度较大。3-3(2)是一个气体连接体的问题。考查理想气体双气缸等温变化问题,难度较大。选做3-4(1),考查几何光学中的折射定律即光路、折射定律、折射率与频率的关系。3-4(2)以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给出波的传播关系,分析、求解传播。考查机械振动机波,难度适中。2018年的选做题,3-4的一组题比3-3的一组容易些。

二、试题的特点

以“力学”部分与“电磁学”部分为核心,把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纳入必考内容,是考虑完善力学的知识体系、增加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所以动量和动量守恒在14题中考查动量和动能的表达关系、在24题中动量变化只作为一个物理环节,不以动量守恒为中心命题,这和迎考中预测的方向是一致的。原子物理今年没有直接命题,在25题中出现了氢核、氘核的表达符号,知道表达含义、读出信息条件就可以了。

物理学科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物理考察的五种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结合国家要求和物理学科特点,高中物理还是着重考察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构建等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培育支持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例如,第18题中考查动能定理、机械能等力学规律,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四项考查要求中基础性和应用性在实验题中体现都比较明显,基础实验和探究设计实验相结合,主要考查实验的基本常识、基础知识,从做得的图线在读取坐标值,这是实际应用。例如,第15题要求考生对物体的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念有深入的理解;第16题考查库仑定律,是基本的典型的问题,而素材却不拘泥于教材。而综合性和创新性,则主要体现在大题的答题中。例如,第23题以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为情景,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24题考查了能量和动量的作用,算是一个小小的综合。14题以高铁列车为背景材料,这也是中国百姓亲身体验的科技进步;第20题以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为素材,要求学生利用高中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些都和现代社会发展、科技前沿紧密关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示物理研究的科技前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2019年高考复习备考建议

首先,重视考试大纲、新课标高考试题的研究,把握命题的方向。潜心研究2018年的大纲和说明,领会命题改革的“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认清形势、深化教学、创新教学,尽快适应全国新课标卷的要求。

第二,浏览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知道模块的调整情况,教学要契合新课程标准调整的方向,不要过高抬举动量的地位。第三,深入研究近6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试题,体会试题特点、命题方向,精准教学。关注科技前沿发展与高中物理知识的结合。

第四,重视基础知识,回归课堂教材。电学复习重基础,力学复习深挖掘,热、原复习找中心,知识分层、习题归类,时效教学。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强化训练,每章复习完学会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和思维导图。

7.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篇七

例1 (2008年第十八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试题) 有一种WSJ—60型号电水壶, 其铭牌如图1所示。图2是电水壶的电路图, L1为电源指示灯、L2为保温指示灯、L3为加热指示灯, R1、R2、R3为指示灯的保护电阻, 其大小为100kΩ左右;R为加热器, 其电阻小于100Ω;S1、S2为压键开关;ST温控器是一个双金属片温控开关, 当温度较低时, 其处于闭合状态,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 会自动断开, 从而实现了自动温度开关控制。

当水壶放在底座上时, 就分别压源指示灯就亮, 反之就断开。该壶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状态。当钮子开关拨到手动挡时, 加热电阻连入, 开始加热, 水沸腾以后再将钮子开关拨回。当钮子开关拨到自动挡时, 此时通过ST温控器将加热电阻连入, 并开始加热;当水沸腾后, ST温控器的触点断开, 进入保温状态, 保温指示灯亮;当水的温度低于某温度后, ST温控器又重新接通, 再次进入加热状态。若加热器电阻阻值随温度改变而发生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根据以上叙述与观察,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在下列空格中填写“亮”或“不亮”:

(1) 手动状态通电工作时, 电源指示灯_____, 加热指示灯_____, 保温指示灯_____。

(2) 自动状态通电工作时, 水沸腾前:电源指示灯_____, 加热指示灯_____, 保温指示灯_____。水沸腾后:电源指示灯_____, 加热指示灯_____, 保温指示灯_____。

(2) 现将一满壶25℃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烧开需时10min, 请计算该电水壶的热效率。水的比热容c=4.2×103J/ (kg·℃) 。

(3) 通过分析电水壶的电路, 说明为什么处于自动状态下, 水未沸腾前, 保温指示灯是不亮的?

(4) 试计算电水壶正常工作时, 其加热电阻的阻值是多大?如果指示灯的保护电阻的大小是100kΩ, 当它处于保温状态时, 试计算电水壶保温时的功率有多大?由此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解析% (1) (1) 由图2可知, 手动状态通电工作时, 电源指示灯亮, 加热指示灯亮, 保温指示灯不亮; (2) 自动状态通电工作时, 水沸腾前:电源指示灯亮, 加热指示灯亮, 保温指示灯不亮;水沸腾后:电源指示灯亮, 加热指示灯不亮, 保温指示灯亮。

(2) Q有=cρV (t1-t0) =3.15×105J,

Q总=600W×10×60s=3.6×105J,

该电水壶的热效率。

(3) 当电水壶处于自动状态下, 水未沸腾前, 保温指示灯与ST温控器双金属片温控器并联, 且ST温控器双金属片温控器处于联通短路状态, 所以保温指示灯被短路不亮。

(4) 由得电水壶正常工作时其加热电阻的阻值。

在保温状态时, 通过电热器的电流。

就以这个电流计算, 保温状态时电热器发热功率为:P=I2R=3.9×10-4W。

由于发热功率很小可以近似认为不发热, 所以保温状态下的水温逐渐降低。

例2 (2008年第十八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试题) 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 它的波长很短, 通常称之为微波。微波能沿直线传播, 在遇到金属材料时能发生反射, 遇到玻璃、塑料、陶瓷等绝缘材料时可以穿透, 遇到含有水分的蛋白质、脂肪等介质可被吸收, 并将微波的电磁能量变为内能。

人们熟悉的手机就是利用微波进行通信的。GSM手机的工作频率一般为900MHz~1800MHz波段。使用手机通话时, 微波会对人体产生一种“加热效应”, 微波频率越高, 人对其能量吸收率就越高, 危害也就越大。下表提供了某种型号手机的技术参数。

请根据这些技术参数和微波的上述特性解决下列问题:

(1) 手机的最大工作电流约为多少?在300min的通话时间内, 手机的平均功率约为多少?

(2) 请列举两项减小手机微波辐射危害的措施。

(3) 某网站转载了一则“手机煮鸡蛋”的消息:两名实验人员将一个生鸡蛋放置在陶瓷杯子里, 在鸡蛋两侧各放置一部手机, 让听筒与鸡蛋的水平距离保持2cm左右。用其中一部手机拨通另一部手机, 并保持通话状态, 如图3所示。在实验进行到65min时, 实验人员取出鸡蛋, 发现已经完全熟透。请判断这则消息的真伪, 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 (1) 手机的最大工作电流

按最大工作电流为0.49A计算, 手机可放电, 故在300min的通话时间内手机的平均功率是, 或者。

(2) (1) 降低手机的发射功率 (如CDMA最大发射功率是0.2W) 。

(2) 减少通话时间。

(3) 用耳机和小麦克风通话使手机离开头部远一些, 减少对头部的伤害。

(3) 这则消息叙述的事实是不能实现的。

因为鸡蛋中所含水的成分比较多, 所以其比热容和水差不多, 以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g计算, 设煮熟鸡蛋的温度升高量大约为80℃, 即煮熟一个鸡蛋相当于把50g水加热温度升高80℃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热=cm (t2-t1) =1.68×104J。

两部手机通话, 根据 (1) 的计算, 其发射微波的平均功率可取0.55W, 那么通话65min, 提供的能量大约是4.3×103J, 即0.55W×65min×60s×2=4290J, 即使最大功率按2W计算, 手机也只能提供1.56×104J的能量。考虑到手机是向四面八方发射电磁波, 设各个方向的强度是大致相同的, 鸡蛋所接收的电磁波只可能是电磁波中的很小一部分 (小于1/6) , 故手机不可能把鸡蛋煮熟, 网站的消息是虚假的。

上述这类试题的特点是: (1)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小家电为载体, 考查学生的建模能力。这些电器看似距中学生的课堂很远, 其实工作原理简单, 揭去题目中家用电器名称的外衣, 其电路或工作原理很容易与课本基本知识结合, 如例1中的第 (1) 问, 实则考查对电路的认识, 电路通则灯亮, 不通则不亮;第 (2) 问考查电热和效率的计算;第 (3) 问考查对电路的分析即短路、断路在电路中的应用;例2则是考查欧姆定律、功率、电功和电热等。以上均说明该类题目载体新颖、贴近教材, 考查基础。 (2) 题目给出大量相关信息, 考查学生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如例1题干给出各物理量的数据信息, 工作原理;图表给出相应的辅助信息。其中诸如型号、频率、水壶容积及水壶图片是无效信息, 其余则是有效信息;例2中“微波频率越高, 人对其能量吸收率就越高, 危害也就越大”即是有效信息。 (3) 结合新颖载体可以多角度、多层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例2除了上述考查外, 还可以从能量转化、手机的工作效率、电池的危害和环保等处进行命题。 (4) 题目考查的落脚点多是电功和电热、欧姆定律、效率等主干知识, 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突出了选拔功能, 真是一举两得。

8.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篇八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试题;创新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104-1

一、拓展延伸型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主要采用现象到本质探索的编写模式,因此,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题材供中考命题者选择,这才会有许多中考试题直接引用教材。它们的实验条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在实验方法、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处理、论证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造、拓展、延伸,显现出新颖性和创造性。如下:

例1 (2008年南京市中考第32题)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泉水密度”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

(2)在量简中倒入适量矿泉水,读出矿泉水的体积V

(3)将量筒中矿泉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杯总质量m2,则矿泉水密度的表达式ρ矿泉水=

以上操作由于无法将矿泉水从量简中倒尽,测出的矿泉水密度误差较大。经过思考,小明在仍用步骤(1)、(2)的基础上,只对步骤(3)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改进后的步骤(3)分为两步。请你写出改进内容:

本题是教材中实验的迁移,其实验条件、实验方法、解决目标均与之相似,但是实验操作过程稍稍改动,考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是在常规实验基础上的创新,所以此类中考试题很多,一般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上。

二、应变创新型

有些试题的素材虽然来源于教材中的实验,但是实验条件或解决目标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学生能在新情境下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应变上体现出创新。

例2 (2008年南京市中考第33题)在探究“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和的关系”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定值电阻R1、R2和R3(阻值分别为2Ω、3Ω和6Ω)、电源(电压恒定但准确值未知)、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按要求完成以下内容:

(1)上图是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器材后连接的部分电路,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压表接入电路中。

(2)实验中还要用到R3,使用R3的具体操作是:

(3)在题中所给的器材中,将电压表换成电阻箱(符号为)也能完成此实验。在虚线框中画出一个能反映实验原理的电路图。

本题同样源于课后习题,“活动:用替代法使用电阻箱间接测量用电器的电阻”,但是只是实验研究方法相同,而实验的过程,目的均發生变化,所以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新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方案上。

三、应用创新型

此类实验试题一般都不是课本和大纲涉及的实验,试题素材取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科技发展等,考查学生对学过相关实验的知识迁移能力(包括物理知识、实验方法、实验过程),设计实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真正考查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例3 (2009年南京市中考第27题)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扬声器结构时,发现扬声器中有一个环形磁体,他们不知道环形磁体的磁极分布情况,于是几位同学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磁极呈横向分布(例如图甲,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

猜想2:磁极呈轴向分布(例如图乙,上面为N极,下面为S极)。

猜想3:磁极呈上中下分布(例如图丙,上下面为N极,中部为S极)。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3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_____。

(2)为了验证其他猜想,他们用细线将环形磁体水平悬挂起来(如图丁所示),结果观察到磁体在任意位置都能保持静止。这说明猜想_____是错误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剩下的一个猜想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主要器材:_____;简要做法:_____;如何判断:_____。

本题源于社会生活,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条形磁铁类似,体现知识迁移和实验创新,对学生要求较高。类似的题目还有2009年南京市中考物理第29题“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这也是近几年中考的方向。

9.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篇九

一、选择题(30分)

2n42(2n)1.化简,得()。n32(2)(A)2n1177

(B)2n(C)

(D)884abbcca,()。222答案:C 2.如果a,b,c是三个任意整数,那么(A)都不是整数

(B)至少有两个整数

(C)至少有一个整数

(D)都是整数 答案:C 3.如果a,b是质数,且a13am0,b13bm0,那么(A)

22ba的值为()。ab123125125123或(C)或2

(B)

(D)22222222答案:B 4.如图,若将正方形分成k个全等的矩形,其中上、下各横排两个,中间竖排若干个,则k的值为()

……

(A)6

(B)8

(C)10(D)12

答案:B 5.如图,若PA=PB,∠APB=2∠ACB,AC与PB交于点D,且PB=4,PD=3,则ADDC等于()。

(A)6

(B)7

(C)12

(D)16

答案:B

b),则a和b之间的大小关系是6.若a,b是正数,且满足12345(111a)(111()。

(A)ab

(B)ab

(C)ab

(D)不能确定

答案:A

二、填空题(30分)7.已知:x3232,y3232。那么

yx____________。x2y2答案:970 8.若x2xyy14,y2xyx28,则xy的值为____________。

答案:6或-7 9.用长为1,4,4,5的线段为边作梯形,那么这个梯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_。答案:63或10

10.销售某种商品,如果单价上涨m%,则售出的数量就将减少总金额最大,那么m的值应该确定为____________。答案:25 11.在直角坐标系xOy中,x轴上的动点M(x,0)到定点P(5,5)、Q(2,1)的距离分别为MP和MQ,那么当MP+MQ取最小值时,点M的横坐标x____________。答案:

m。为了使该商品的销售1505 212.已知实数a,b满足a2abb21,且taba2b2,那么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答案:3t

三、解答题(60分)

13.某个学生参加军训,进行打靶训练,必须射击10次。在第6、第7、第8、第9次射击中,分别得了9.0环、8.4环、8.1环、9.3环。他的前9次射击所得的平均环数高于前5次射击所得的平均环数。如果他要使10次射击的平均环数超过8.8环。那么他在第10次射击中至少要得多少环?(每次射击所得环数都精确到0.1环)

14.如图,已知点P是⊙O外一点,PS、PT是⊙O的两条切线,过点P作⊙O的割线PAB,交⊙O于A,B两点,并交ST于点C。

求证:131111().PC2PAPB

答案:P,A,C,B四点成调和点列(德站解答)

15.如图,已知圆O的两条半径OA与OB互相垂直,C为弧AmB

BAo上的一点,且ABOBBC,求OAC的度数。

222

10.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篇十

(九年级)

1.如图所示为伦敦四大地标摩天大楼:“对讲机”、“小黄瓜”、“奶酪创”、“碎片大厦”。其中一座大楼的设计考虑不周,曾经由于玻璃反光将停放在附近的小轿车某些部件“烤”熔化了,你认为这座大楼最可能是()

A.B.C.D.2.当今,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在不断地加深,节约能源义不容辞。下列四种符号中,为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A.B.C.D.3.在炎热的夏天,当我们吃冰棒的时候,常常看到在冰棒的周围有“白气”冒出,关于这个“白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白气”是冰棒上的冰升华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 B.“白气”是冰棒上的并升华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 C.“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 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

4.如图3所示为双线并绕的螺线管,a、b、C、d为四个接线柱,其中a、b之间连接一根较细的导线;C、d之间连接一根较粗的导线。如用两端电压恒定的同一个电源供电,下列连接方式中磁性最强的方法是()A.将bc相连,然后a、b分别接电源两极 B.将cd相连,然后a、b分别接电源两极 C.将ab相连,cd相连,然后分别接电源两极 D.将ad相连,bc相连,然后分别接电源两极 5.5号电池因其体积小,容量适中,因此在小功率电器产品中广泛使用,某种市售5号电池包装上写有“1.5V 2000mAh”字样。对该电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能提供的电能约10.8 kJ B.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2 A C.它提供的最大电功率为3 W D.它在电路中是提供电荷的装置

6.在平缓的海滩上经常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情景:不论远处的海浪沿什么方向冲向海岸,到达岸边时总是大约沿着垂直于岸的方向。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在海岸边,风的方向总是与海岸线垂直 B.在海岸边,风的方向总是与海岸线平行 C.水波在浅水中传播时,水越浅传播得越快 D.水波在浅水中传播时,水越浅传播得越慢

7.小明在宠物店买了淡水热带鱼,为方便带回家,商家将鱼放在装有水的轻薄的塑料袋里。

11.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篇十一

关键词:重庆;中考;物理试题; 分析 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7)10(S)-0003-4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重庆市2007年的中考物理试题遵循教育部制定的《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试卷结构、试题的题型、题量和深度、难度与重庆市教委颂发的“考试说明”一致。

1试题简析

试题重点突出了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的考查,没有繁难的计算,坚持以水平性试题为主,选拔性试题为辅的原则。

1.1考查基础知识为主,兼顾知识的覆盖面

试题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最本质的物理问题,涉及的都是物理学科的主干内容。题目内容不偏、不怪,都是考生熟悉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1.2注重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

试题通过丰富、鲜活的情景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如:第11题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分析戴上老花镜后眼睛看上去变大的原因;第20题通过压力和压强关系的简单运算,破解开冰箱门较为费力的一个秘密;第21题根据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认识解决电饭锅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较多试题都属于实际应用问题。

1.3展示过程与方法,突出科学素养的考查

综合性开放题通过情景展现,强调过程研究,从定向思维转向多维开放,强调思维发散。对考生有较高要求,要将所学的知识和规律灵活运用到具体的模型中,运用物理语言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在一定层面上可以反映考生科学素养的高低。这类题目虽难度不大,却是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的一次尝试。

1.4突出学科特色,提高了对实验能力及科学实验方法的要求

目前中考仍然是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试卷通过一道选择题和三道实验题考查了对测量性物理实验的认识、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简单实验的设计、对现象分析和归纳、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和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典型试题剖析

试题5.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绿色”的含义包括“绿化城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绿色奥运”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列作法中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A.随意将矿泉水瓶扔弃在林区

B.选用优质电池,不乱扔废旧电池

C.驾车时经常在居民居住区大声鸣笛

D.电视、空调等电器不使用时仍让指示灯亮着处于待机状态

此题得分率较高。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选项A涉及光学知识,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林区中凸透镜对阳光的会聚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考查考生的安全意识;选项B涉及声学知识,有关噪声的产生和防治,考查考生的环保意识;选项C涉及电学知识,通过选购电池和废旧电池的处理,考查考生的科学消费及环保意识;选项D涉及电学知识,通过电器的待机问题,考查考生的节能意识。此题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也反映出新课程开展以来,学生的科学素养有较大的提高。

试题7.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流传着许多朗朗上口、生动形象的诗句,在我们鉴赏这些优美诗句的同时,常常能体会出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对下列几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风吹草低现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D.“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此题注重学科渗透,利用古诗词创设情境,考查了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分子运动论等知识的掌握。反映了考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试题14.2006年5月20日,我国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蓄水完成后,三峡大坝船闸工作的上游最高水位是175m,下游最低水位是62m,水位相差113m,由113m的水柱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_Pa。三峡大坝的船闸能让大型轮船顺利通过大坝,船闸全长6.442km,轮船至少需要2.5h才能通过,则轮船通过三峡船闸的平均速度约是________km/h (g取10N/kg,ρ水=1×103kg/m3)。

这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试题,借助于三峡通航船闸的情景,考查最基本的液体压强和平均速度的计算。

试题15.为迎接2008奥运会,加强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体质,学校为同学们开展了丰幅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图1是几位同学正在进行运动的情景,请你观察此情景,找出与同学们的运动有关的两个物理现象,并指出每个物理现象对应的物理知识。(不与示例重复)



示例:

物理现象:甲图中同学举着杠铃静止不动

物理知识:杠铃所受的重力和人对杠铃的支持力平衡

物理现象1: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

物理现象2: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

此题选取的情景素材,生活气息浓郁,都是一些考生非常熟悉的体育锻炼活动。考生通过对活动的观察,从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现象,并能把自己的发现,通过思考,与已有物理知识之间形成密切的联系,来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

此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关注了社会的热点问题,与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相呼应。

部分答卷中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准确地描述出物理现象,或者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不对应。一些考生平时不注意积累物理语言,答卷上的文字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答非所问。反映了考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

试题17.小明晚上看书时发现最近家里的电灯老是忽明忽暗,根据所学电学知识,小明对这种现象的原因作了一个初步的分析,并从实验室选择了图2所示器材,想通过实验模拟出电灯忽明忽暗现象来探究其中原因。

(1)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电路图,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3的电路连接;

(2)闭合开关后,小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电压表示数逐渐变______,小灯泡逐渐变______;再向左移动滑片时,电压表示数逐渐变______,小灯泡又逐渐变______。反复左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即可观察到小灯泡的忽明忽暗现象。由此小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电灯忽明忽暗可能是由于______不稳定造成的”。

此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考查学生的电路连接、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答卷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电路连线错误造成灯泡短路;二是部分考生不能从探究过程中分析、归纳出导致小灯泡的忽明忽暗的根本原因是灯泡两端电压的不稳定,而误答为电阻等其它因素。

18题.同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上,仔细观察了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如图4所示)。课后复习时,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过反复的思考、讨论,提出了对该实验的改进意见,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秤,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红色的水,F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

(1)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秤A的示数______;弹簧秤B的示数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弹簧秤A的示数变化量FA′和弹簧秤B的示数变化量FB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______FB′(选填“>”、“<”或“=”)。

(2)通过分析,你认为应提醒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3)对比图4、图5的两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与原实验比较有哪些优点?(请写出三条)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好的演示实验要原理清晰,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所以,此题可从目的性、可操作性、可观性三个方面对改进实验与原实验进行比较。

此题情景素材来源于教材中的浮力演示实验,从实验最本质的问题,考查考生的评估能力和创新能力。试题灵活而不落俗套、新颖而不离基础、强调能力又能体现教材内容,作为整套试卷的压轴题,并无“深奥”与“高不可攀”之感,仔细分析,可以窥见许多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包含于题目之中。如阿基米德原理、弹簧秤的使用等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都必须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而不能“纸上谈兵”,沉溺于题海。

此题不仅对实验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而且能引导考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鼓励考生大胆质疑究难,不唯书唯师,人云亦云,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设想。提倡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物理,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

21题.晓丽在A国留学,妈妈去看她时从国内带去了一个电饭锅,在A国使用时晓丽妈妈发现这个电饭锅好像变“懒”了,煮熟同样一锅饭需要的时间比在国内需要的时间长了许多。为了查明原因,晓丽查看了电饭锅铭牌,发现其上标有“220V550W”,她恍然大悟。原来晓丽所在国家(A国)的家庭电路电压为110V,设电饭锅电阻值不变,请你帮助晓丽通过计算判断:

(1)该电饭锅的电阻值为多少? 

(2)该电饭锅正常工作时,将质量为1.5kg温度为23℃的水加热到100℃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

(3)用此电饭锅煮熟同样一锅饭,在A国所需时间是在中国所需时间的多少倍?(注:煮熟同样一锅饭需吸收相同的热量)

此题是电学和热学的综合题,取材于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把物理知识与人们的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旨在体现物理知识运用的价值。

3答卷中反映的主要问题和对教学的启示

3.1对基本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不全面,掌握不扎实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核心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绝大多数错误的产生是由于对基础知识、基本物理规律掌握不扎实,对物理概念理解不清楚而造成。有不少教师把精力用在解题上,特别是解难题上,而忽视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误认为“背熟”就行,这是学习物理的大忌。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构建好整个初中物理的知识网络,打好“双基”,才谈得上灵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3.2答题不规范,不能准确使用物理语言描述物理现象

物理学是一门极严谨的自然科学,有着许多特有的规范和要求。一些考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对答题的规范性重视程度不够。如解答计算题时,不写公式,没有重要的解题过程,答案中常漏写物理量的单位,或把单位写错等等。在解答开放性试题时,不能准确应用物理语言描述物理现象、反映物理过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答题的规范化训练,掌握好常规题目的解法,重视解决问题思路的条理化、规范化。

3.3实验能力和实验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试题中对实验的考查较全面,不仅有基本仪器使用、实验现象的分析,还有实验操作、实验评估,形成了由易到难的梯度,并将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等的考查溶入考题,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素养,充分体现了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

2007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题对物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和指导意义。能使教师体会到物理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践,体现物理知识的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使学生认识到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掌握物理最本质的问题,夯实基础,而不要过于加深、加难,沉溺于题海,这对学习是没有帮助的。试题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思想转变,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栏目编辑赵保钢)

12.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篇十二

时间:2009-6-3 14:33:52 点击:15833 200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试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42分,每小题7分)1.设,则

.D.()

.A.24.B.25.C.2.在△ABC中,最大角∠A是最小角∠C的两倍,且AB=7,AC=8,则BC=()A.3.用表示不大于的最大整数,则方程的解的个数.B..C..D..为()

A.1.B.2.C.3.D.4.4.设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点O,在以五个点A、B、C、D、O为顶点所构成的所有三角形中任意取出两个,它们的面积相等的概率为()

A..B..C..D..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2,以BC为直径在矩形内作半圆,自点A作半圆的切线AE,则

CBE=(D)

A..B..C..D..1

6.设是大于1909的正整数,使得A.3.B.4.C.5.D.6.为完全平方数的的个数是()

二、填空题(本题满分28分,每小题7分)1.已知是实数,若则

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非负实根,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2. 设D是△ABC的边AB上的一点,作DE//BC交AC于点E,作DF//AC交BC于点F,已知△ADE、△DBF的面积分别为3.如果实数满足条件,和,则四边形DECF的面积为______.,则

______.4.已知_____对.是正整数,且满足是整数,则这样的有序数对共有第一试答案: ACCBDB;-3,第二试(A)

一.(本题满分20分)已知二次函数别为A、B,与,-1,-7 的图象与轴的交点分轴的交点为C.设△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点P.轴的另一个交点为定点.,求和的值.,设,则,.(1)证明:⊙P与(2)如果AB恰好为⊙P的直径且解:(1)易求得点设⊙P与的坐标为轴的另一个交点为D,由于AB、CD是⊙P的两条相交弦,它们的交点为点O,所以OA×OB=OC×OD,则因为,所以点

在轴的负半轴上,从而点D在.轴的正半轴上,所以点D为定点,它的坐标为(0,1).(2)因为AB⊥CD,如果AB恰好为⊙P的直径,则C、D关于点O对称,所以点的坐标为即.,又,所以,解得.、分别是二.(本题满分25分)设CD是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D上的高,△ADC、△BDC的内心,AC=3,BC=4,求解 作E⊥AB于E,F⊥AB于F...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3,BC=4,又CD⊥AB,由射影定理可得,故,.因为连接DDA=∠E为直角三角形ACD的内切圆的半径,所以、D,则D、D

=.DC=∠

D,分别是∠ADC和∠BDC的平分线,所以∠

D

=90°,所以DC=∠DB=45°,故∠D⊥

.同理,可求得,.所以=.三.(本题满分25分)已知为正数,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证明:以为三边长可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证法1 将①②两式相乘,得,即,即,即,即,即,即,即,即所以.因此,以

或,或,即

为三边长可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证法2 结合①式,由②式可得,变形,得又由①式得,即

③,代入③式,得.,即 4,所以或

或或

.或

.结合①式可得因此,以

为三边长可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第二试(B)

一.(本题满分20分)题目和解答与(A)卷第一题相同.二.(本题满分25分)已知△ABC中,∠ACB=90°,AB边上的高线CH与△ABC的两条内角平分线 AM、BN分别交于P、Q两点.PM、QN的中点分别为E、F.求证:EF∥AB.解 因为BN是∠ABC的平分线,所以又因为CH⊥AB,所以,因此.,因此C、F、H、B

.又F是QN的中点,所以CF⊥QN,所以四点共圆.又,所以FC=FH,故点F在CH的中垂线上.同理可证,点E在CH的中垂线上.因此EF⊥CH.又AB⊥CH,所以EF∥AB.三.(本题满分25分)题目和解答与(A)卷第三题相同.第二试(C)

一.(本题满分20分)题目和解答与(A)卷第一题相同.二.(本题满分25分)题目和解答与(B)卷第二题相同.三.(本题满分25分)已知

为正数,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是否存在以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三角形的最大内角.解法1 将①②两式相乘,得,即,即,即,即,即,即,即,即,所以.因此,以

或或,即或或

为三边长可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最大内角为90°.解法2 结合①式,由②式可得,变形,得又由①式得,即

③,代入③式,得.,即所以或或或

.或

.结合①式可得因此,以下载附件:

为三边长可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最大内角为90°.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数学周报》杯”2010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不填、多填或错填都得0分)1.若,则 的值为().

(A)(B)(C)(D)

解: 由题设得 .

2.若实数a,b满足,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B)a≥4(C)a≤ 或 a≥4(D)≤a≤4 解.C 因为b是实数,所以关于b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判别式 ≥0,解得a≤ 或 a≥4.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135°,∠C=120°,AB=,BC=,CD=,则AD边的长为().(A)(B)

(第3题)

(C)(D)

解:D 如图,过点A,D分别作AE,DF垂直于直线BC,垂足分别为E,F. 由已知可得(第3题)

BE=AE=,CF=,DF=2,于是 EF=4+ .

过点A作AG⊥DF,垂足为G.在Rt△AD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D = .

4.在一列数 „„中,已知,且当k≥2时,(取整符号 表示不超过实数 的最大整数,例如,),则 等于((A)1(B)2(C)3(D)4 解:B 由 和 可得,,,,).

„„

因为2010=4×502+2,所以 =2.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等腰梯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2,-1),C(-2,-1),D(-1,1).y轴上一点P(0,2)绕点A旋转180°得点P1,点P1绕点B旋转180°得点P2,点P2绕点C旋转180°得点P3,点P3绕点D旋转180°得点P4,„„,重复操作依次得到点P1,P2,„,则点P2010的坐标是().(第5题)

(A)(2010,2)(B)(2010,)

(C)(2012,)(D)(0,2)

解:B由已知可以得到,点,的坐标分别为(2,0),(2,). 记,其中 .

根据对称关系,依次可以求得:,,.

令,同样可以求得,点 的坐标为(),即(),由于2010=4 502+2,所以点 的坐标为(2010,).

二、填空题

6.已知a= -1,则2a3+7a2-2a-12 的值等于 .

解:0 由已知得(a+1)2=5,所以a2+2a=4,于是

2a3+7a2-2a-12=2a3+4a2+3a2-2a-12=3a2+6a-12=0.

7.一辆客车、一辆货车和一辆小轿车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朝同一方向匀速行驶.在某一时刻,客车在前,小轿车在后,货车在客车与小轿车的正中间.过了10分钟,小轿车追上了货车;又过了5分钟,小轿车追上了客车;再过t分钟,货车追上了客车,则t= . 解:15

设在某一时刻,货车与客车、小轿车的距离均为S千米,小轿车、货车、客车的速度分别为(千米/分),并设货车经x分钟追上客车,由题意得,①,② . ③ 由①②,得,所以,x=30. 故(分).(第8题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多边形OABCDE的顶点坐标分别是O(0,0),A(0,6),B(4,6),C(4,4),D(6,4),E(6,0).若直线l经过点M(2,3),且将多边形OABCDE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是 .

(第8题)

解:

如图,延长BC交x轴于点F;连接OB,AF CE,DF,且相交于点N.

由已知得点M(2,3)是OB,AF的中点,即点M为矩形ABFO的中心,所以直线 把矩形ABFO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又因为点N(5,2)是矩形CDEF的中心,所以,过点N(5,2)的直线把矩形CDEF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于是,直线 即为所求的直线 .

设直线 的函数表达式为,则 解得 ,故所求直线 的函数表达式为 .(第9题)

9.如图,射线AM,BN都垂直于线段AB,点E为AM上一点,过点A作BE的垂线AC分别交BE,BN于点F,C,过点C作AM的垂线CD,垂足为D.若CD=CF,则 .

解: 见题图,设 .

因为Rt△AFB∽Rt△ABC,所以 . 又因为 FC=DC=AB,所以 即,解得,或(舍去).

又Rt△ ∽Rt△,所以,即 = .

10.对于i=2,3,„,k,正整数n除以i所得的余数为i-1.若 的最小值 满足,则正整数 的最小值为 . 解: 因为 为 的倍数,所以 的最小值 满足,其中 表示 的最小公倍数. 由于,因此满足 的正整数 的最小值为 .

三、解答题(共4题,每题20分,共80分)

11.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AP是底边BC上的高,点D是线段PC上的一点,BE和CF分别是△ABD和△ACD的外接圆直径,连接EF.求证:

(第12A题).

(第12B题)

(第11题)

(第12B题)

证明:如图,连接ED,FD.因为BE和CF都是直径,所以

ED⊥BC,FD⊥BC,因此D,E,F三点共线.„„„„(5分)连接AE,AF,则(第11题),所以,△ABC∽△AEF.„„„„(10分)

作AH⊥EF,垂足为H,则AH=PD.由△ABC∽△AEF可得,从而,所以.„„„„(20分)

12.如图,抛物线(a 0)与双曲线 相交于点A,B.已知点A的坐标为(1,4),点B在第三象限内,且△AOB的面积为3(O为坐标原点).(1)求实数a,b,k的值;

(2)过抛物线上点A作直线AC∥x轴,交抛物线于另一点C,求所有满足△EOC∽△AOB的点E的坐标.(第12题)

解:(1)因为点A(1,4)在双曲线 上,所以k=4.故双曲线的函数表达式为.设点B(t,),AB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则有

解得,.于是,直线AB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故,整理得,解得,或t=(舍去).所以点B的坐标为(,).

因为点A,B都在抛物线(a 0)上,所以 解得 „„„„(10分)(2)如图,因为AC∥x轴,所以C(,4),于是CO=4.又BO=2,所以.13

(第12题)

设抛物线(a 0)与x轴负半轴相交于点D,则点D的坐标为(,0).因为∠COD=∠BOD=,所以∠COB=.(i)将△ 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这时,点(,2)是CO的中点,点 的坐标为(4,).延长 到点,使得 =,这时点(8,)是符合条件的点.(ii)作△ 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得到点(1,);延长 到点,使得 =,这时点E2(2,)是符合条件的点.

所以,点 的坐标是(8,),或(2,).„„„„(20分)

13.求满足 的所有素数p和正整数m..解:由题设得,所以,由于p是素数,故,或.„„(5分)

(1)若,令,k是正整数,于是,故,从而.所以 解得 „„„„(10分)(2)若,令,k是正整数.当 时,有,故,从而,或2.由于 是奇数,所以,从而.于是

这不可能.当 时,;当,无正整数解;当 时,无正整数解.综上所述,所求素数p=5,正整数m=9.„„„„(20分)

14.从1,2,„,2010这2010个正整数中,最多可以取出多少个数,使得所取出的数中任意三个数之和都能被33整除?

解:首先,如下61个数:11,,„,(即1991)满足题设条件.„„„„(5分)

另一方面,设 是从1,2,„,2010中取出的满足题设条件的数,对于这n个数中的任意4个数,因为,所以.因此,所取的数中任意两数之差都是33的倍数.„„„„(10分)设,i=1,2,3,„,n.由,得,所以,即 ≥11.„„„„(15分)

上一篇:2018赴兰考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焦裕禄精神永放光芒下一篇:初一英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