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复习资料(精选9篇)
1.金融衍生工具复习资料 篇一
非衍生金融工具
2007-04-12 22:24
包括货币、债券、可转换债券等等。
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金融工具。比如说,你很容易想到市场上的那些债券或股票等投资工具,你甚至还会想到金融工具投资风险或被“套牢”。但是,从金融工具会计规范的角度分析,还是有必要给金融工具下一个定义的。正因为人们看到金融工具这个词容易想到股票或债券投资,因此曾有人简单地将金融工具界定为企业持有的一些金融资产。事实上,如果你站在金融工具的发行那一方看,在金融工具持有方为资产的情况下,发行方往往是负债或列在所有者权益中的股本等。A商业银行发债券,B保险公司去买,对A商业银行来说债券是负债,而对B保险公司来说却是债券投资(金融资产)。如此延伸开来,从会计规范角度,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为什么金融工具的定义落脚在“合同”?这是因为金融工具最初的存在一定涉及发行方和接受方,双方是以一种契约的方式达成交易的,而且这个契约的终止时点恰为对应的金融工具“消亡”的时点。按照上述金融工具定义分析,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金融工具,另一类是衍生金融工具。
先说说基本金融工具。货币(现金)就是基本金融工具,而且对持有的一方来说,还是金融资产。它代表交换的媒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持有方与政府(发行方)之间的一种合同。在银行或类似金融机构中的存款也是基本金融工具(资产),代表着存款人的一种合同权利,即存款人有权从该机构中取得现金,或者根据其存款余额签发支票或类似工具用以偿付金融负债。其次,还可以找到成双成对出现的基本金融工具,比如,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应收债券和应付债券、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长期股权投资和股本等。除此之外,也会遇到一些基本金融工具难判断的情况。比如,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是否都是基本金融工具?融资租赁合同基本上被视为出租方获得连续收入的权利,同时也是承租方需连续支付的义务,这一系列的支付实质上与贷款协议下本金和利息合起来支付是一样的:出租方对租赁合同中应收款项的投资进行核算而不是对租赁资产本身进行核算。经营租赁有些不同,它基本上被认为是一项没有完成的合同,要求出租方在未来期间提供资产给承租方使用,以换取类似劳务费的对价,出租方继续核算的是其租赁资产。因此,融资租赁被认为是一项金融工具而经营租赁则不是一项金融工具(已到期的应收或应付款项除外)。又比如,财务担保是否是金融工具?它代表着借出方向担保人收取现金的一种合同权利,也是当借入方违约时担保人应支付现金给借出方的一种对应的合同义务;合同权利和义务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承当担保)而存在,即使借出方是否能够行使这一权利以及担保人是否必须履行这一义务都取决于借款人未来是否有违约行为,也是如此。由此说来,财务担保也是金融工具。
2.金融衍生工具复习资料 篇二
一、衍生金融工具概述
衍生金融工具,同时又称为派生金融工具、金融衍生产品等等,是与传统金融工具(如现金、外汇、股票、债券等)相对应的概念,是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兴金融工具。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首先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性,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只需要很少的初始净投资,一般多是采用净额结算,所以只需要少量的资金就可以进行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金额的衍生金融产品交易,从而具有传统金融工具所没有的杠杆效应。如果价格的实际变动趋势和投资者的预期一致,交易者就可以获得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收益,但是,一旦价格的实际变动趋势和投资者预期相反,那么投资者的亏损也是很大的;其次是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性,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规避风险的需要,因此,风险和衍生金融工具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与生俱来、不可分割,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只是在一方降低了风险,但却是将风险从风险规避者转移到了风险偏好者身上,整体金融系统的风险并没有减少;再次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约性,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是作为一项合约的形式出现,是代表权利义务关系的面向未来的合约,因此,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所代表的交易事项并非是已经发生的,而是未来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有很多种,其中目前最基本、最普遍的分类是根据衍生金融工具产品形态和业务特点,将衍生金融工具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除此之外,按照基础金融工具的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包括股权衍生工具,利率衍生工具和信用衍生工具,而美国的次级债就属于信用衍生工具的一种;另外,还可以根据交易场所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场内交易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所交易金融衍生工具)和场外交易金融衍生工具(柜台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就近年来的发展看,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增幅较大,呈现爆炸式增长,创新衍生金融产品出现较多。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功能
尽管衍生金融工具的品种不断丰富,然而对于交易者(投资者)而言,衍生金融工具的功能仅有两个,一是为了规避风险,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二是为了获得风险收益,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投机交易。首先,从套期保值功能来看,套期保值是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衍生金融工具主要的功能和发展的原动力。其次,从投机套利功能来看,与套期保值功能的主要区别在于交易的目的不同,套期保值是为了规避风险或者减少风险,投机套利的目的则是为了追求高收益而承担高风险,这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性特征有关,因为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一般需要较少的初始投资额,所以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只需要少量的保证金就可以进行大额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从而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也大大增加了衍生金融市场的投机性。
二、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会计问题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虚拟性的特点,不具有实物性的特征,所以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对于会计的确认、计量以及会计信息报告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衍生金融工具对于会计确认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以收入是否已经赚取、费用是否应该发生作为确定会计期间损益的标准,即收入和费用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不需要等到实际收付现金,也就是说只要是当期取得的收入或者是当期承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确认为当期的收入或者是费用,如果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者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都不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者费用,然而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其取得是以合约的签订为标志,但是在签约时仅仅是一份有待于执行的合约,很难确定未来交易事项是否发生,再加上衍生金融工具标的物价格变化比较频繁,而标的物的价格变化直接影响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金额,未来期间资源和经济利益的流向在时间和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无法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更无法准确反映衍生金融工具未实现的损益及潜在的风险。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于会计计量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中心环节。所谓会计计量,是指确定会计要素货币金额的过程,涉及到具体的计量基础的选择,目前可用的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传统上,一直把历史成本作为最基本的计量属性,这种计量基础在某种程度上是客观和真实的,并且不会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可靠性较高,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并且引起价格剧烈波动时,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很容易造成信息的滞后,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所以,对于价格瞬息万变的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未履行的合约,实际的交易尚未发生,只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并没有实际成本;另一方面,衍生金融合约从开始签订到最后交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而标的物价格一直在变动,这种变动在会计报表中无法反映。所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无法准确反映衍生金融工具价值的变化。
(三)衍生金融工具对于财务报告披露的影响
按照传统会计理论基本要求,一项未来的权利或者义务在最后履行前是不能作为资产或者负债项目列报的,衍生金融工具本身就是一种未来的权利或者义务的契约,所以就不用列报,这也是许多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作为表外项目披露的原因。然而,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变动的风险非常大,一旦市场出现不利的价格变动,就会造成巨额的“浮动盈亏”,即使披露了会计期末的市场价格信息,然而等到报表最后被公布出来时,这个市场价格信息早已经过时,如果仅仅作为报表附注的形式进行披露,而不准确定量反映衍生金融工具对于企业资产、损益可能产生的影响,那么对于投资者和决策者而言,这种会计信息是不真实的,至少是不完整的。此外,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言,财务报告还需要额外披露更多有关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和价格波动等方面的信息,以便于投资者和决策者能够自行评估披露日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约价值,但是传统的报表附注并不披露这个方面的信息。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衍生金融工具给传统的会计处理带来很多新的问题,那么,如何能够有效进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呢?具体则是要结合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以及财务报告上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
现行会计确认的原则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但是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市场上合约价值的变动不能作为当期的损益进行入账,所以,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衍生金融工具不能准确显示在传统报表上,如果要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就需要借助新的理论。在日常的会计确认实务中,也有不满足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就进行确认的,比如对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就是依据风险和报酬是否实质转移作为确认标准的。因此,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我们就可以采用风险报酬分析法来替代权责发生制,具体就是在与项目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实际发生转移的期间确认该项目,实施时,企业首先确认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责任和义务,在此基础上评估该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各种利得和损失,从而判定与特定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全部发生转移,如果发生转移则进行确认。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除了会计确认之外,衍生金融工具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会计计量。目前而言,学术界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仍旧处于初步的探讨阶段,比较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又被称为公允市价、公允价格,是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釆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是因为它能够提供更为相关的市场价格信息,尤其是在判断一个会计主体的偿债能力或者是流动性时,采用公允价值更为恰当。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因为公允价值是人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所达成的一种共识,所以它能够直接准确表述金融市场对于该项衍生金融工具直接或者是间接的现值,以及因为不确定造成的风险,所以它能够考虑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从而更能反映企业持有衍生金融工具面临的风险和收益状况。如果相关报表的使用者能够及时得到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信息,则可以帮助他们定期对于企业的经营风险情况进行相对准确的评估,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披露
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报表披露包括表内披露和表外披露,对于表内披露而言,需要对现行财务报表体系进行适当改进,为了适应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要求,可以对资产和负债不再仅仅只是按照流动性进行分类,除了流动性之外,还可以按照金融资产(负债)和非金融资产(负债)进行分类,对于非金融资产(负债),仍旧按照流动性大小进行分类,而对于金融资产(负债),从基本风险管理的角度,可以考虑按照风险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序和分类。同时,可以考虑争取表外业务的表内化,对于报表附注进行改造,使一些表外项目的衍生金融工具表内化从而可以得到充分披露,对于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交易并且交易量达到一定额度的企业,则可以要求其增设一张衍生金融工具明细表,按照重要性原则和风险原则列出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类别、公允价值、持有日、到期日等明细信息,以便报表使用者能够依据报表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会计信息的披露更具有及时性和相关性。
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思考 篇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大规模的金融创新浪潮,大量新型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衍生金融工具是原生性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的衍生物,又是一种交易手段或交易媒介,是在传统的金融产品如货币、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而来的金融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笔者现将衍生金融工具下带来的会计问题分析如下。
一、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从财务会计的观点来看,所谓衍生金融工具,就是指尚未履行或正在履行之中的合约,是由传统金融工具衍生而来的一种投资工具。它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其价格是从可以运用衍生工具进行买卖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价值中衍生出来的。这些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衍生金融工具,是以契约或合约为基础,在契约签订之后,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便基本确定。经济法中对经济合同的定义是指: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看成是一种签订“经济合同”的行为。然而,衍生金融工具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合同又存在明显不同,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经济合同,主要表现在:
1.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标准化的合约,对于合约的标的物、交易时间、交易条件等有比一般经济合同更加严格的要求,除非购买对冲仓位,否则必须履行合约;而经济合同达成后,因市场条件变动经双方协商仍有变更、终止的可能性。
2.衍生金融工具最初产生的原因,是为满足金融机构转移、分散和规避金融市场风险的需要,现在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套期保值或投机;而经济合同的签订是为了通过法律来保证当事人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来自于标的物价值的变动,即约定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额,将随着未来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或相应的指数变动而变动。
(三)强有力的财务杠杆作用和高度的金融风险形影相随。在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交易时,只需按规定交纳较低的佣金或保证金,就可从事大宗交易,以小搏大。投资者只需动用少量的资金便能控制大量的资源,一旦实际的变动趋势与交易者预测的相一致,即可获得丰厚的收益。但是,伴随巨大收益的是巨大的风险,一旦预测有误,出现金融风险,就可能使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正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上特征,传统的财务会计四个方面的内容: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除了记录以外,都受到了冲击,同时财务会计的某些基本概念也有修正的必要。因此进行会计研究,应该以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为逻辑起点。对现存理论中不合适的定义及难以满足目标的原则,应及时加以改革,而不是受到它的约束。
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标准的重新制定
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会计确认,是一项非常棘手的难题,其相关的风险与报酬是否转移以及转移的程度也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确认的复杂性:
(一)在缔结合同时,应当进行金融资产负债的初次确认。
(二)已经确认的金融资产负债,到未来交易发生之前这段时间内,尽管其风险、报酬既定,并且也无实质性变化,但由于汇率价格相关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其公允价值的相应变化,故须进行再次确认。
(三)当合同约定的未来交易发生时,企业也即丧失相应的权利及义务,这时应当确认金融资产与负债,即所谓的终止确认,并将账面与实际金额之差计入当期损益。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应该真实地反映被计量对象的价值,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相关的可靠信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在交易时并不具备历史成本,因此对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适宜。国际会计委员会根据企业管理当局的持有目的和意图,将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分为三类,并对这三类不同的金融资产和负债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
(一)如果企业打算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长期持有或者持有至到期日,原则上按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计量,无需处理其后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益。
(二)如果企业是为了保值目的而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则按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进行计量。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则在所保值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损益得到确认时才计入损益表。如果所保值的对象是未来交易,则将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予以递延。
(三)如果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则按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进行计价,因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四、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披露
会计披露的目的,在于报表使用者及时、正确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方面的信息,以便于作出正确的预测和决策。但是,衍生金融工具所特有的衍生性和杠杆性使得企业有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发生巨额的损失,必须改进现有的会计报表模式,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由于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还不太广泛,而且政府监管比较严格,因此,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的大小和目的来规定是必须编制附加的报表,还是仅在附注中披露即可。
另外,在充分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时,应当包括:一是持有或发行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衍生金融工具的面值或合约金融;二是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等;三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政策和管理政策,如何确认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如何确认和计量相关的损益等。
五、我国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有关建议
目前,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都开展了代客外汇买卖的业务,其中包括利用外汇、利率衍生工具进行套期避险等,国内的大企业为规避外汇等方面的风险,也委托银行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一些衍生交易。在会计处理上,大多数银行采用的是历史成本与表外披露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各银行的会计处理并不统一,报表的可比性差,且风险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因此,笔者提出两点建议:
(一) 健全完善会计立法与规范。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衍生金融工具将会被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广泛应用。会计的发展必须与此相适应,才能更好地规范与引导金融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会计准则中关于金融工具的规范甚少。因此,进一步研究并制定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规范势在必行。我国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FASB的公报,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会计规范。
4.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浅析论文 篇四
【摘要】次贷危机爆发,衍生金融工具被指为罪魁祸首,尽管如此,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依然成为国内各大银行和证券机构的趋势。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增大了审计风险,增加了审计人员对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难度。本文通过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指出了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一般程序和其中涉及到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特殊的审计程序。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模型
一、引言
英国巴林银行的尼克李森因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造成14亿美元的损失,导致银行倒闭;日本大和银行案件、中国中航油事件也均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有关。衍生金融工具有两大功能,一是转移风险,二是发现价格。衍生工具通过组合单个基础金融工具,利用衍生工具的多头或空头,转移风险,实现避险目的;衍生工具依照所有交易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定价,发现价格。衍生金融工具存在以下特点: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衍生工具设计具有灵活性、衍生工具运作具有杠杆性,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了审计人员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所以衍生金融工具审计是审计人员必须重视的审计领域。本文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的分析,指出审计测试的一般模式及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特殊的审计测试:模型审计测试。
二、文献综述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这方面的文献并不多,其中绝大部分文献是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管理对策的,如:,王蒙、常谷珍《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指出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风险防范对策、审计测试的特殊要求;,董博、李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风险管理》指出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在这些特点之下如何进行风险管理;20,王琰《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与路径选择》揭示出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审计风险以及如何在其风险下的审计路径选择;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主编的《衍生金融产品审计》指出衍生金融产品存在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和金融监管。
三、什么是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并形成一个单位的金融资产及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一是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二是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三是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四、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金融创新衍生出大量各种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衍生金融工具为风险管理和投机行为提供了支持,同时伴随这些便利的是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与审计相关的特点有:
(一)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
1.金融衍生工具如对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的模型建立和资产定价涉及金融研究领域。2.采用多种交易方法与组合技术,如:不同种期权的投资方式、股票指数期权、货币期权、期货期权、股票与期权的组合等,使得衍生工具特性更为复杂。
(二)衍生工具设计具有灵活性
金融衍生工具在设计和创新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通过对基础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各种组合,创造出大量的特性各异的金融产品,如组合投资、程序化交易、复杂的衍生金融组合产品。
(三)衍生工具运作具有杠杆性
金融衍生工具在运作时多采用杠杆方式,即采用交纳保证金的方式进入市场交易。一般只需交付少量的保证金或权力金即可签订远期大额合约或互换不同的金融工具,实现以小博大。这种杠杆效应在使收益可能成倍放大的同时,投资者可能承担的风险也成倍放大,微小的基础金融价格也许就会带来投资者巨大的收益或者损失,杠杆率可以达到100倍甚至更多。期货、外汇交易的保证金和期权交易中的期权费即是这一种情况。
五、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程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中的重大错报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可能对衍生活动及其审计产生影响的因素:经济环境;行业状况;被审计单位相关情况;主要财务风险;与衍生金融工具认定相关的错报风险;持续经营;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具体应用在风险导向的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程序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了解具体事项,确定审计措施
1.了解企业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收集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信息和资料,分析并得出衍生金融工具的重大错报风险。2.针对认定的重大错报,设计风险总体应对措施与进一步审计程序。
(二)实施控制程序
1.审核被审计单位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审核有关风险的审计领域的现行内部审计资料。2.制定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图,获得业务流程的可视分析,识别控制缺陷。
(三)实施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衍生金融工具的实质性程序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会计处理的适当性;服务机构的参与程度;期中实施的审计程序;衍生交易是常规还是非常规交易;在财务报表其他领域实施的程序。
具体实施实质性程序时从以下方面展开:在报表日向交易方核对在途交易。检查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和交易单据。验算年末计价和损益余额调节的正确性。检查衍生金融工具的税收属性,将之与整个应实施的税务方面的审计程序相联系。
六、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具有特殊性,其涉及到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建立、数据的输入,和结果的输出,其中伴随着复杂的计量和数理模型,所以在衍生金融工具审计过程中,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成为审计工作的基础。审计人员必须能独立地监督与衍生产品相关的定量技术,其目的不仅在
于最小化模型风险及该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而且还在于满足外部监管机构的要求并给高级管理层提供全面、完整的财务信息。就衍生产品的操作而言,管理信息的质量最终取决于提供该信息的模型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所使用的定量技术。
(一)了解和分析模型
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模型和数理技术非常多,有的模型用于计算债券的久期和凸性,有些模型则用于计算利率期限结构;而布莱克——斯科尔斯欧式期权定价模型则是用一个随机过程来描述构成期权股票价格的动态变化,并根据模型的理论框架导出期权定价公式:无套利定价;还有银行波动性模型、回归模型或插补模型等,这些模型导出的结果常作为定价模型的输入信息。
审计人员应该具体从以下方面了解和分析模型:
1.模型的基本理论假设、金融工具的交易方式。2.所使用的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否与实际经济现象不符以及该模型的内在的局限性。3.模型常被使用的领域(特别是使用该模型的产品和市场类型)。
(二)模型的控制测试
在实施模型控制测试前,审汁人员应该已了解下列事项:
1.模型是用来做什么,模型用于何种产品的建模。2.模型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假设是什么。3.谁在使用模型,为什么要使用该模型,使用该模型的意图是什么,涉及的风险有多大。
审计人员的关注焦点在于如何筛选和测试已由开发人员所开发的模型。基于此目的,模型错误的可能发生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一是模型不正确。亦即理论方法本身就是错的。二是模型正确但提供的解答不正确。即理论在运用出了偏差,可能是由于所选择的数值解决方法不当,或者是数据来源问题,而或者是数学计算中的四舍五入所致。三是编程错误。由于程序输入或者数据输入时出现差错。
(三)模型的实质性测试
完成模型的审计测试后,应抽取使用该模型的不同业务线的实际交易样本,对该样本再作检验,进行模型的实质性测试。对选出来的交易样本要进行独立评估,同时还需验证其风险数据。这一做法可以强化模型的独立测试。具体为:
1.经交易双方的一致确认,对交易的细节正确记录。2.输入参数的有效性、正确的估价。3.是否经过外部的独立验证。4.正确的风险数据和信用风险流程。
七、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审计
随着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的面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交易商们将该模型以及它的一些变形程序化输入计算机应用于刚刚营业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衍生工具的扩展使国际金融市场更富有效率,新的技术和新的金融工具的创造加强了市场与市场参与者的相互依赖,不仅限于一国之内还涉及他国甚至多国,使得衍生金融交易全球化与复杂化,使得衍生金融市场更有活力。
(一)模型描述
c=sN(d1)-Xe-r(T-t)N(d2)
其中
S:股票价格;X:期权执行价格;r:无风险利率;T:未来时刻T;t:当前时刻t;σ:股票波动率
(二)模型假设
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基于以下假设:
1.股票价格行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模式;2.在期权有效期内,无风险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变量是恒定的;3.市场无摩擦,即不存在税收和交易成本,所有证券完全可分割;4.金融资产在期权有效期内无红利及其它所得(该假设后被放弃);5.该期权是欧式期权,即在期权到期前不可实施;6.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7.证券交易是持续的;8.投资者能够以无风险利率借贷。
(三)模型审计注意事项
期权定价模型审计不仅要实施衍生金融工具模型一般的审计程序,还必须特别注意期权定价模型中假定股票服从高斯过程。高斯过程中假定股价的概率分布偏度为零,峰度为3且为瘦尾的正态分布,而实证研究说明并非如此。研究发现,金融过程的偏度不为零,且峰度大于3,并且是厚尾的。而在高斯过程的瘦尾假定下的期权定价,就意味着忽略了诸如股价大跌等极端情形的概率分布,在实际操作中就会低估风险,造成严重后果。实施审计程序时必须注意不同衍生金融工具标的资产价格的分布是否符合期权定价模型中所假设的高斯过程。
【参考文献】
[1]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生金融产品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
[2] John C.hull.期权、期货和其它衍生产品第三版[M].华夏出版社,.
[3] 王蒙,常谷珍.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J].广东审计,20第二期.
[4] 董博,李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风险管理 [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4月.
[5] 王琰.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与路径选择[J].财会月刊(综合),2008,5.
[6] 王大友. 关于注册会计师防范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审计风险的思考 [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
[7] 赵娜.Black_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的探讨 [J].统计与决策,第6期
5.金融衍生工具特点及风险管理 篇五
金融衍生工具是基于或衍生于金融基础产品(如货币、汇率、利率、股票指数等)的金融工具。与其他金融工具不同的是,衍生工具自身并不具有价值,其价格是从可以运用衍生工具进行买卖的货币、汇率、证券等的价值衍生出来的。这种衍生性给予创新工具以广阔的运用空间和灵活多样的交易形式。目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最为普遍运用的衍生工具有金融期货(financialfuture)、期权(option)和互换(swap)。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目前,通过各种派生技术进行组合设计,市场中已出现了数量庞大、特性各异的衍生产品。主要有:1衍生工具与基础工具的组合。如期货衍生产品与基础工具的结合,即有外汇期货、股票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债券期货、商业票据期货、定期存单期货等形形色色的品种。2衍生工具之间的组合,构造出“再衍生工具”。如期权除了以基础工具为标的物之外,也可和其他衍生工具进行组合。可构造出“再衍生工具”。如期权除了以基础工具为标的物之外,也可和其他衍生工具进行组合。可构造出“期货期权”、“互换期权”一类新的衍生工具。3直接对衍生工具的个别参量和性质进行设计,产生与基本衍生工具不同的衍生工具。如期权除了“标准期权”之外,通过一些附加条件,可以构造出所谓“特种衍生工具”,例如“两面取消期权(binarydoublebarrierknockoutoption)”、“走廊式期权(corridoroption)”等。金融衍生工具中具有无数种创造派生产品的技术,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衍生工具的价值受制于基础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或者衍生产品是由传统金融产品派生出来的,由于它是衍生物,不能独立存在,其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相应的传统金融工具。这类能够产生衍生物的传统产品又称为基础工具。根据目前的发展,金融基础工具主要有三大类:1外汇汇率;2债务或利率工具;3股票和股票指数等。虽然基础工具种类不多,但是借助各种技术在此基础上都可以设计出品种繁多、特性不一的创新工具来。
由于是在基础工具上派生出来的产品,因此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主要受基础工具价值变动的影响,股票指数的变动影响股票指数期货的价格,认股证跟随股价波动,这是衍生工具最为独到之处,也是其具有避险作用的原因所在。
(二)衍生工具具有规避风险的职能
金融创新能够衍生出大量新型的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投放在金融市场上,强有力地促进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传统的金融工具滞后于现代金融工具,表现在其都带有原始发行这些金融工具的企业本身的财务风险。而且,在这些传统的金融工具中,所有的财务风险都是捆绑在一起的,处理分解难度相当大。随着把这些财务风险松绑分解,进而再通过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使风险分散化并能科学地重新组合,来达到收益和风险的权衡。
(三)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
相对于基础工具而言,金融衍生工具特性显得较为复杂。这是因为,一方面金融衍生工具如对期权、互换的理解和运作已经不易;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多种组合技术,使得衍生工具特性更为复杂,所以说,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这种情况导致金融产品的设计要求高深的数学方法,大量采用现代决策科学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它能够仿真模拟金融市场运作,在开发、设计金融衍生工具时,采用人工智能和自
6.金融衍生工具复习资料 篇六
关键词:国有企业金融衍生工具
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国际金融形势风云突变,在这轮蔓延全球的金融大动荡中,国有企业在金融衍生品领域投资的巨额亏损,显得分外触目惊心。国有企业动辄几十亿的亏损,已经严重危及了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如何更好地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获利,更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无疑将成为国有企业金融投资的必修课
一、中国企业投资衍生工具失利简介
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上,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巨亏的消息频频不绝于耳,中信泰富投资杠杆式外汇买卖,由于澳元的暴跌,损失数百亿港元;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的报告显示,由于持有相关外汇结构性存款,两公司汇兑损失巨大,其中中国中铁汇兑损失19.39亿元,中国铁建损失3.2亿元;中国国航因航油套保的亏损已经扩大至18.3亿元,?中国国际航空的航油及燃油套期保值交易亦蚀31亿元;中国远洋所持FFA(远期运费协议)亦出现浮亏40亿元等等,种种例子不胜枚举。
根据国资委初步统计,目前有28家中央企业在做各种金融衍生品业务,有盈有亏,亏损居多。
二、金融衍生工具介绍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而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这里所说的基础产品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银行定期存款单等等),也包括金融衍生工具。远期合同、期货合同、货币互换和金融期权是四种基本类型的衍生工具。金融衍生产品改变了整个市场结构,连接了传统的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
金融衍生工具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具有杠杆性、复杂性、投机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衍生产品不仅具有高收益性,也不可避免地具有高风险性。例如,衍生产品的杠杆性就意味着,在衍生产品的交易中,只需按规定交纳较低的佣金或保证金,就可从事数倍于保证金的大宗交易,达到以小搏大的目的,因此投资者只需动用少量的资本便能控制大量的资金。但另一方面,一旦实际的变动趋势与投资者预测的不一致,就可能使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甚至是血本无归。而由于衍生产品的虚拟性和定价的复杂性,使得其交易策略远复杂于现货交易,其可投机的特点,又使得风险成倍地扩大。
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如果使用得当,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套期保值,锁定成本,避免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获得较高的收益或者对冲经营风险。例如利用远期、期货等衍生产品,可以帮助企业避免原材料和外汇等的价格波动风险,帮助企业锁定成本,保持企业盈利状况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若对衍生产品的风险认识不足,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企业置高风险不顾,盲目从事高收益的衍生产品的投机,结果可能给投资者带来巨额损失,导致企业破产。
三、国有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工具的失利原因分析
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复杂的高风险高收益投资工具,而对许多投资于它的国有企业来说,高收益没有实现,高风险却体验深刻,它俨然成为了一种心有余悸的梦魇。国有企业失利的原因主要有:
1.风险监管管理体系不完善,监管技术落后。
灵活多样和不断创新的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保障,也是企业投资理财和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金融衍生工具固有的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天然属性,更需要企业进行规范操作和严格管理,建立风险监管体系。如果企业能够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和规定进行规范操作,严格控制风险,即便出现市场行情判断失误,出现损失,也可以把握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而企业一旦违规或员工越权操作,监管又没有发挥作用,尤其是进行大规模投机交易时,失手后的结果可能招致灭顶之灾,整个企业的倒闭。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控制能力薄弱、存在侥幸心理也导致企业在进行金融衍生工具投资时,漠视风险。
2.国有企业不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发生重大经济损失的制度缺陷。
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企业资产名义上属于全体国民,归国民所有。而在现实中,模糊的国民所有概念实质上导致了国有企业所有者的缺位。作为国有企业的主要管理者由国家聘任,全面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管理者存在者权利义务的不对等的情况,即其权力大,而承担的责任相对小,国家对其的激励政策,也是一个奖多罚少,片面强调对经营业绩的激励。因此,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道德风险的问题。管理者倾向于利用所掌握的国有资产,从事一些高风险,高报酬的投资,以期在短期内获得明显的业绩提升。而又由于企业监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冒险行为能够容易地付诸实施。
3.投资动机不纯,缺乏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的功能,近年来,国际市场黄金、石油、有色金属、粮食等价格波动剧烈,给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风险,利用金融衍生产品,企业可有效规避市场风险,锁定成本。但一些国有企业在投资衍生工具时,更加注重是它的投机功能,片面强调对可能高收益的追求,忽视其高风险,把其当成了一种快速盈利手段,而不是进行避险和套期保值。从事高风险业务,企业应当树立正确风险管理理念,增强风险意识,而对某些从事金融衍生产品国有企业来说,风险只是一种可忽视的小概率事件,事前就缺乏风险控制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准备,而在投资错误发生,造成损失后,通常又低估错误可能导致的风险损失,从而在风险控制上丧失了主动权,最后小错酿成大错。
参考文献:
[1]查尔斯史密森著,应惟伟译.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金融衍生工具复习资料 篇七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 出现了席卷全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 随着各国政府对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业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金融市场逐步国际化, 我国也开始有选择的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然而通过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看到, 金融创新尤其是金融工具创新在规避风险进行套期保值或作为投机手段获得高收益的同时, 也给金融监管和传统的会计理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在股票、债券、商品期货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衍生金融工具, 如金融期货、期权、互换等, 它们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和未来交易的特点, 并且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 如何在财务会计中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从制度上规避其风险是当前国内外金融会计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在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中, 衍生金融工具不能在表内确认和计量只在表外披露, 这使得衍生工具带来收益和损失被排除在会计报表之外, 不能给信息使用者提供足够的信息, 甚至会导致严重的误导, 存在极大的金融风险。1996年英国巴林银行因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失控而被迫宣布倒闭, 中国期货市场上也有曾轰动一时的国债期货327事件, 进入新世纪后金融市场也从未平静过, 2000年安然事件让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倒闭, 直到此次金融危机在全球的全面爆发, 衍生金融工具在整个事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鉴于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受到衍生金融工具的极大挑战和冲击, 应尽快确立衍生金融工具披露和报告准则, 并对其加强金融监管。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冲击
(一) 对会计要素冲击
首先,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未来性”与传统会计的“过去时”相矛盾。衍生金融工具在合约发生时所决定的交割并未发生, 而是要到未来的某一个时刻才会发生。如果将衍生金融工具列为资产或负债等于把未来某一时刻交易形成的结果列为资产或负债, 这和基本准则强调的过去时相违悖。其次, 衍生金融工具的不确定性, 即有可能形成企业的资产, 也可能形成企业负债。在通常的情况下, 企业投资取得的会计要素必然是资产。然而企业获得衍生金融工具却不一定形成企业的资产。再者, 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波动性。衍生金融工具基本上是以合约形式存在的, 是人们对汇率、利率、指数等标的物未来价格发展变化所作的主观预测, 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在签约时难以确定, 不符合传统的确认标准不能确认为资产或负债。特别是期权赋予了合约的买方到期选择进行交易或放弃交易的权利, 这就使得交割金额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不能被会计所计量。
(二) 对会计确认冲击
现行会计确认的原则主要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 收付实现制是以实收实付作为记账准则, 权责发生制是以应收应付作为记账基础, 这两种会计确认标准都是以过去发生的事项为基础, 对未来发生的事项则不予确认。而衍生金融工具的发生都预示着将来一系列的财务变动, 因此传统的会计准则无法对这种待执行的合约进行核算。
(三) 对会计计量冲击
现行的会计理论中历史成本是计量基础, 即以交易发生时的原始成本作为记录资产、负债以及相应的收入、费用的依据。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其客观性、可验证性成为最可靠的计量模式。但反映的是过去的资产价值, 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具有“杠杆效应”, 如企业参与期货交易只需要交纳合约金额的保证金, 这不是取得合约的代价, 也不是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模式难以满足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理论基础。而且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跨期性, 不是在一个时点即可完成。交易从合约签订到交割要经历一段时间, 期间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不断变化,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无法反映这些信息。很多因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的案例其财务报告却显示出较好的经营状况, 这就足以证明传统会计无法反映衍生金融工具潜在和显存的风险。
(四) 对会计报告与披露冲击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财务报表是传统财务报告的主体, 财务报表反映的主要内容是过去、确定的交易事项, 这是由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的特征所决定的。而现实中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金融资产和负债普遍存在会计计量和确认依据不清、标准不明的情况, 最终只是在表外体现为“表外业务”给报告的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而且表外的说明很容易因为主观评价疏露重大事件和信息, 从而加大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性。
三、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现状及会计制度构建的原则
(一)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现状
近年来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越来越大, 以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为例, 四家上市银行2006年年底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合约面值已达350亿元, 品种包括利率掉期、利率互换、汇率互换、外汇远期交易、外汇掉期交易等。但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披露, 除了招商银行在法定会计报告和补充会计报告上同时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外, 其他三家只在补充会计报告中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信息披露, 而在法定会计报告中的披露不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方面, 招商银行是在表内披露, 而其他三家是在表外披露。在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方面, 招商银行对非套期保值目的的按公允价值计量, 对套期保值目的的按名义价值计量, 而其他三家均按名义价值计量。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损益确认方面, 招商银行把每期公允价值的变动额确认为损益, 而其他三家都是在合约正式交割时才确认损益。由于公允价值及其变动等未能在报表内反映出来, 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获知由于价值变动带来的利润和风险, 存在极大的风险性。而且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和对资源配置的要求的不断提高, 资金会向效益高的方向流动, 金融市场的开放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衍生金融工具必然入驻中国金融市场, 为了增强竞争能力我国的金融业也必然要引入衍生金融工具来丰富业务和管理风险。因此, 必须加紧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研究, 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 以保证衍生金融工具的健康发展和国家金融市场的安全及经济秩序的稳定。
(二)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原则
在建设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时要明确以下几条原则: (1) 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的原则。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 为了更好地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 我国应顺应国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趋势, 加紧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研究, 积极参与衍生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 同时也可以避免国际会计准则中出现不利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发展的条款。 (2) 借鉴和吸收国外的经验。从国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演变历程看, 会计报告方面从表外披露到表内披露, 会计计量方面从历史成本到公允价值, 会计确认上从合约到期确认到价格变化当期确认损益都被证明是正确的, 应当吸收并将其作为努力的方向。但我们不能盲目照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针对具体的衍生金融工具而制定的会计处理规则, 应根据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我国一般会计准则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 (3) 遵循渐进性的原则。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 鉴于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还处于比较低的层面, 市场价格机制并不完善, 所以在借鉴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时候要采取渐进性模式, 对那些市场机制比较有效的衍生金融工具应采用市场价格计量;对那些不大适用市场机制的衍生金融工具仍然使用历史成本计量, 但要扩大表外附注的范围。另外, 由于套期保值会计相对非套期保值会计来说容易被掌握, 且对会计报表的影响也不及后者大, 因此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渐进式改革中, 可以先制定有关套期保值会计的规则, 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开展非套期保值会计规则的制定工作。
四、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的策略
(一) 重新定义会计要素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高风险性, 要求与其相关的信息得到切实准确的披露。但传统财务会计中会计要素及概念不能涵盖衍生金融工具, 因此有必要对财务会计要素及有关基本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在资产负债表中最重要的是“资产”和“负债”, 传统概念限定为由过去的经济业务产生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或由过去经济业务产生的现在由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鉴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未来性和不确定性, 应该扩展原有的资产和负债的外延, 分为“现实资产”与“或有资产”、“现实负债”与“或有负债”的概念。其中现实资产是对金融企业过去拥有并控制的能够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资产确认和计量的价值, 即现行会中的资产要素;或有资产即指对衍生金融工具之类的“契约”确认和计量的价值, 是新增的资产要素;“现实负债”即交易事项发生后实际义务产生并确定于未来期间流出企业的利益, “或有负债”则是合约形成后在承担的在将来将发生的潜在的风险。报表中的会计要素同时也应涵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未来将形成的资产与负债, 会计要素的概念将扩大。
(二) 修正会计确认标准
首先, 传统财务会计遵循历史成本原则, 只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活动或准交易活动进行确认, 将未来发生的包括预期收益和潜在风险在内的业务活动排除在报表之外, 这本身已经不适宜当前的发展。因此, 对未来“不确定性”进行会计确认非常必要。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可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的金融合成分析法, 并在此基础上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初始确认、再确认和终止确认。IASC39认为只要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条款的一方时, 就应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而不再从风险和报酬实质上是否全部转移的视角去进行判断。对于终止确认, 以是否失去控制为判断条件。如金融期权在订约时期权买方的权利与卖方的义务已很明确, 且不受合同是否履行的影响。买方在期权到期日前可以根据市场具体情况进行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而卖方则承担了相应的风险, 由此可以在双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记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而且, 期权交易中的对于买方而言, 其初始投资是期权费, 双方以期权费来获得相应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 所以, 双方可以以期权费的公允价值来计量, 期权费的公允价值可以利用期权定价模型“期权费价格=期权内在价值+期权时间价值”, 由此就可以以这个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其次, 金融期权衍生金融工具从订约到履约会跨越一个期限,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很高, 在这段时间内衍生金融工具可能发生一些变化:已确认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风险与报酬并未转移给别的企业, 但其价值发生了波动;已确认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部分风险与报酬已发生转移;已确认的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风险与报酬已注销或是全部已向其他企业转移。如果这些变化能可靠地加以计量, 则必须在财务报表编报日和终止日对其初始公允价值进行修订, 即再确认与终止确认。初始确认后进而参照IASC在金融合成分析法基础上对期权交易的价值按照市场行情进行再确认和终止确认。最后, 对不确定性交易进行披露, 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科学地决策, 把未来不确定的利益和潜在风险变成可控指标, 从而实现预期收益目标并最大限度地化解和消除风险。因此, 我国会计准则应增加利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交易价值及未来变动予以确认的条款, 在资产负债表中增设“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两个新确认项目, 会计制度上也相应地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时再确认的会计调整办法。
(三)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现行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 国际会计准则中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最终目标, 并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唯一属性为目标。它能够更好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和整个企业的价值。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以及日本的相关准则都已将公允价值计量的内容引入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要求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价值的变动。近二三十年来的实际应用证明了其正确性, 所以我国要逐渐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对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之上的会计计量进行完善,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 完善和强化会计分析的功能与作用, 应用公允价值来计量金融衍生工具及其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是财务会计的一个趋势, 但由于目前我国实行表内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不成熟, 不能照搬国际上的做法。我国的货币和利率市场均未完全放开, 企业也很难获得反映市场真实情况的汇率、利率、风险溢价等模型参数, 从这点上来讲, 我国金融市场上没有具备完备使用公允价值的经济和市场基础。应根据国情首先从会计政策上放开会计计量原则, 在保留历史成本基础的前提下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原则。与此同时, 加深市场主体对公允价值这一概念的接受程度, 号召而非强制性要求企业在制订财务报表时采用, 允许企业自主选择。过渡一段时间后, 当条件和时机成熟再对公允价值计量基础进行规范。目前, 鉴于在我国推行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难度可以先在表外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 表外披露公允价值信息的成本较低, 一般只需满足决策相关性要求。而且, 由于报表的外部使用者信息不对称等因素, 很难自行估算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和损益, 在表外披露相关信息也显得尤为必要。目前情况下, 在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实行表内历史成本计量和表外公允价值及其他相关信息披露的混合会计模式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四) 调整会计报表结构
调整会计报表结构体系以便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报告和披露, 传统的会计报表由于种种限制不能涵盖衍生金融工具, 如果要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报告必然要求对报表体系进行调整。第一, 在原有的报表基础上将资产负债表分为金融性、非金融性, 对非金融资产和负债可沿袭现行做法, 对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则可按风险程度大小顺序排列。第二, 原有报表不变再增制一张专门报告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报表, 该报表所涉及的均是金融性资产和负债的会计要素, 详细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类别、特征、风险系数、账面价值、公允价值、持有日、到期日等。根据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的大小和交易目的进行排列和区分, 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较大且以非套期保值为目的金融工具业务, 企业规定必须在增设的报表中明确记入, 而交易量较小且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 企业只需在报表附注中加以描述。另外, 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建议再增加一张第二损益表, 用于反映衍生金融业务的损益情况, 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不管是已实现还是未实现的均包含在这张损益表中。
(五) 专设准则解释委员会
金融创新和衍生金融产品不断发展, 会计规则和会计制度都有滞后性和长期性, 单纯依靠准则和制度来规范已有以及将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并不现实。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 经济环境具有不确定性, 制度并不完善。应该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的做法, 设立专门的准则解释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准则解释委员会的委员由相关的政府部门及高校、会计师事务所、银行、企业等专家组成。当原有的准则和制度不能跟上现实发展的脚步, 准则解释委员会应针对新的情况制定新的试行规定, 负责制定准则的解释意见, 发布解释公告等,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弥补一部准则和制度的滞后和无为。
(六)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
由于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还不太广泛, 初期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可能会给会计人员较少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 但是衍生金融工具与基础金融工具不同, 持有动机即交易是否用于对冲风险在会计处理方法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会计人员对于持有动机不能只依照交易员或管理层的判断, 而要亲自查明业务的实质, 分析套期保值项目是否能有效对冲风险。会计和审计人员还应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这样才能对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报表中进行准确的确认和计量, 为企业、外部投资者、银行以及相关监管部门提供有用、全面且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顾一铭《:试论财务会计应对衍生金融工具挑战的途径》, 《价值工程》2007年第1期。
[2]唐鸿英:《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 《金融经济》2006年第6期。
[3]徐维兰:《从衍生金融工具角度谈会计变革》, 《经贸财会》2006年第1期。
[4]张劲松、姜慧:《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商业经济》2006年第10期。
[5]张庆增:《衍生金融工具冲击传统财务会计理论》, 《决策与信息》2006年第8期。
[6]刘晓华:《衍生金融工具及其挑战》, 《经济师》2005年第2期。
[7]姜玉英:《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及对策》, 《会计研究》2005年第7期。
[8]郭锦、蒋婕:《衍生金融工具及会计计量》, 《西南金融》2004年第2期。
[9]陈美华:《价值理论与公允价值》, 《经济问题》2004年第12期。
8.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篇八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公允价值
一、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计量的冲击
会计计量历来是财务会计的一个核心问题,会计计量必须尽可能客观、公允地反映被计量对象的价值,以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一个难点,会计界为此争论已久。问题的关键在于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高风险的避险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是人们对未来利率、汇率等因素的发展变化所做的主观预期,其发展结果可能是利得,也可能是损失。对于这种不确定性,应采用何种计量模式进行计量、如何计量,不仅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入账,而且也影响着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报表中的信息披露。由于传统财务会计依据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明显不适用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因此,必须寻求历史成本以外的计量属性。一位会计学家在其论文中甚至指出:“在至少50年里,财务报告的批评者宣称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的披露,在最好的情况下误导,在最坏的情况下将提供错误的答案。”用户要求准则制定机构对此做出应有的反应,以便能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将其纳入报表。查特菲尔德在其名著《会计思想史》中指出:“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也就是说,会计主要是应一定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客观上要求对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进行变革,采用更相关的计量属性。
二、公允价值: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解决之道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总是随着金融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用公允价值代替历史成本更符合衍生金融工具的本质。所谓公允价值,IASC在IAS32中将其定义为“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FASB的定义类似,它在SFAS107中指出:“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在自愿的交易者间交易所采用的价格,而非强迫的或清算的出售价格。如果金融工具具有适用的市场价格,该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应是交易数量与市价的乘积。”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通常用市场价格、现行价值或现值来表示。公允价值之所以能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问题,其原因在于:
1.公允价值会计能够提供比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的资产、负债和收益信息。众所周知,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基本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要相关,又要可靠,这是会计的中心要求。”但是,相关性与可靠性这两个特征又常常相互冲击,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改变会计方法时,可靠性可能有所削弱,反之亦然。因此,必须在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在不过分损害一个信息特征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另一个特征,以保证信息的整体效用。不同环境、不同用户和不同项目对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言,由于其具有高风险性、杠杆性、时态未来性、价值变动性、交易复杂性和品种多样性等特征,用户需要更相关的信息以评价企业的机会和风险,判断收益的不确定程度,因此,相关性与可靠性相比,居于更重要的地位。历史成本之所以成为最基本的计量属性,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但是由于历史成本会计不确认资产负债在初次计量之后价值的变化,资产负债表上只是不同时点历史数据的堆砌,由于市场的变化,这些项目的现时价值也许与其历史成本大相径庭,资产负债表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用户无法依据财务报表对衍生金融工具及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做出评价,会计的相关性荡然无存。
采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一方面可以使那些没有历史成本的衍生金融工具得以进入财务报表,避免产生过多的表外项目;另一方面,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并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可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负债与其目前的价值一致,便于用户评价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企业的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管理当局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决策绩效,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信息相关性。
2.公允价值提高了信息的可比性。由于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决定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使得不同时点发生的或不同企业所控制的相同的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一致的公允价值。相反地,在历史成本下,不同时间取得相同金融工具,可能会由于取得成本不同而无法比较。
3. 公允价值会计与积极性金融风险管理一致。积极性金融风险管理要求企业管理当局保持对所有金融工具的未来价格风险进行持续监控,随时根据未来经济条件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或平衡所暴露的风险部位,但这以能及时获得有关金融工具的市价信息为前提,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则能满足这一要求。
4.公允价值提高了可预测性,较好地代表了衍生金融工具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基础。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与金融市场关系密切,其价值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部分衍生工具市场活跃,市场有效,在持有合约的过程中,合约的市场价格就是公允价值的最好依据,就以此公允价值来确认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对于有些交易规模较小或市场活跃性低的衍生工具,可以用定价模式来计算其公允价值,例如现金流折现定价和期权定价模型。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与再计量
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同,采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包括初始计量和再计量。所谓初始计量,是指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包括保证金、期权费等实际支出的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在初始计量时,必须依照公允价值。所谓再计量,是指初始确认和计量以后的计量。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在初始计量后可能发生变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再计量,以调整其账面价值,并确认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和损失。
对于初始确认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确立的计量基础为契约开始生效时所交换的公允价值,但对契约生效以后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按什么基础进行计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根据企业管理当局的持有目的与意图,将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分为三类,并对这三类不同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
1.如果企业打算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长期持有或者持有至到期日,原则上按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计量,无需处理其后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益。除非出现二种例外情况:一是当企业有证据证明所持有的资产可能损害,例如无法按照原定合约收回全部金额时,企业可以按照预计收回金额的贴现值重新计量,由此形成的差额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二是当企业所持有的资产属于非定期或者不是按定额收回的资产,且其公允价值跌至账面价值以下时,可以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此类资产在预期的持有期间可收回的金额无法确定,可以按照估计的可收回金额对账面金额进行调整,所形成的差额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而当估计的可收回金额最终增加时,则应按照所增加的金额予以调整,由此形成的差额利得在其确认期间计入损益。
2.如果企业是为了保值目的而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则按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进行计量,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则在因所保值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形成的损益得到确认时才计入损益表。如果所保值的对象是未来的交易,则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应予以递延。
3.如果企业不打算长期持有或持有至到期日,也不是为了保值而持有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即所谓的“其他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则按其在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按现行市价进行计量,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显然,对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是恰当的,基本符合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性与效益性统一的特征。但对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化而形成的损益,却因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不但给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也给实务操作带来了困难。因此,可行的方案是采用简单划一的处理方法,即要么一律计入当期损益,要么一律予以递延。
另外,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比还略显稚嫩, 并非所有的金融工具都有一个活跃的交易市场。对于部分处于市场缺乏活跃性、同时又不存在来自机构或者来自模型的估价或者交易规模较小的衍生金融工具, 其公允价值就不能得到可靠地计量,因此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是公允价值的最佳途径。而对有发达市场的衍生金融工具来说, 市场价格为公允价值提供了最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荣林: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2]耿建新徐经长: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朱海林:金融工具会计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9.金融衍生工具复习资料 篇九
在应用金融工程防备风险的理论中,应综合思索如汇率走势预期等方面的要素来到达最佳的保值升值目的,金融工程为风险转移提供了一些金融衍生工具。
关键词:金融工程;外汇风险;应用
金融工程概述
金融工程是包括创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手腕的设计、开发和施行,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的发明性的处理。尔后,英国金融学家洛伦兹·格利茨(Lawrence Galitz)提出了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他以为“金融工程是应用金融工具将如今的金融构造运行重组以取得人们所希望的结果”。
金融工程经过一系列的创新手腕为人们发明了价值,在这过程中买卖双方虽然所持观念不同,但都取得了所希望的结果。此外,相继也有其他学者提出了众多在本质上相同的定义。综合归结不同的表述,金融工程包括了金融产品的设计、定价、买卖战略、金融风险的管理等普遍的内容,其目的是为各类金融问题提供发明性的处理计划,经过自创工程管理的理念及依托各种工程技术办法(包括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拓扑、仿真模仿、数据库等众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完成。金融工程的众多定义突出理解决金融问题的“创新性”和“发明性”。大致能够从三个层次去了解其含义:一是发明出完整新的金融产品,如第一份期货合约的产生;二是对原有的产品设计理念的创新应用,如在商品买卖所推出金融期货作为新种类;三是合成或重新组合已有的金融产品,如债券与期权组合出可转换债券。金融工程早期应用于金融风险管理范畴,比方,商品期货的呈现为投资者锁定了将来某个时间的商品价钱,躲避了价钱动摇的风险。固然金融工程包含了一切金融产品发明和金融问题的处理过程等以创新为特征的更普遍范畴,但金融风险管理作为金融工程的早期应用范畴也不断是其中心内容。
金融工程在风险防备中的特性及优势
普通而言,金融工程风险管理能够做到在不改动原有风险趋向的状况下,设计一个风险趋向与原有业务刚好相反的头寸来对冲风险,完成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风险的圆满中和。详细来说,与传统的风险管理办法相比,金融工程具有以下的特性及优势:第一,定量化与模型化产生高精确性。金融工程风险管理是经过开发新型的金融产品来运行的,在产品的发明设计中引入了工程思想和数学建模等技术,使得开发出的新型金融产品定量化和模型化。应用定量化和模型化的产品,使得经济主体在管理风险中具有较高的精确性。以目前管理风险的主要工具金融衍消费品为例,由于其设计是以某一原有金融产品为根底,所以其价钱也随着该根底工具有规律的动摇,从而可以精确地运行风险对冲。第二,市场化使得时效性强。金融产品的市场化是金融工程风险管理产品化开展的必然趋向。只要市场买卖才干够使原来在机构内部处理或承当的风险得到分散。随着金融产品市场化的开展,市场活动性的进步,可对市场价钱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响,使金融工程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大大加强了。第三,规范化与集中性招致的本钱优势。经过金融衍消费品的场内买卖能够将风险转移,同时买卖的规范化和集中性使得寻觅买卖对手的信息本钱大大降低,从而产生了较低的买卖本钱。此外,财务杠杆方式在金融衍消费品的集中买卖的普遍采用,运用少量的保证金就能运行大额的买卖,进一步节约了经济主体套期保值的资金本钱。第四,产品设计发明性具有更大的灵敏性。金融工程在产品设计上具有发明性的特性,即为了顺应风险管理的需求,将各种原有的金融工具运行组合或分拆,创设出相应的新金融产品。与传统金融工具相比,金融工程的产品创新特征使得所提供的`新金融产品具有更大的灵敏性。比方期权的买方不只能躲避标的资产价钱猛烈动摇带来的风险,而且在标的价钱变动有利行权时取得收益。金融工程发明出来的金融产品,使买卖者能够便当地随时依据需求抛补场内的衍生买卖头寸,以经过市场买卖来对冲风险。
金融工程防备风险的主要途径是风险转移。由于在理想中,人们对风险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大致可分为风险厌恶、风险中性微风险偏好三种,经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金融衍生工具能够将风险在不同偏好的人中匹配。普通来说,风险厌恶微风险中性者的目的是用肯定性替代不肯定性,放弃了潜在的盈利时机,而风险偏好者选择不肯定性,从而取得了潜在的盈利时机。从宏观上来看,固然风险转移在总体上没有消弭风险,但从微观上看,风险转移意味着风险在市场买卖者之间运行了合理的配置,进步了市场参与者的总体功效。在理论中,金融工程为风险转移提供了一些金融衍生工具,大致能够分为双向保值买卖工具和单向保值买卖工具。双向保值买卖工具就是尽量消弭一切的风险,包括风险的有利局部和不利局部,如远期外集合约、货币互换合约及外汇期货合约等;单向保值买卖工具是只消弭风险的不利局部,而保存风险的有利局部,如外汇期权合约。远期外集合约。远期外集合约又称期汇买卖合约,是指合约双方在成交后不立刻办理交割,而是事前商定币种、金额、汇率和交割时间等买卖条件,到期才运行实践交割的外汇买卖合约。若交割日期固定,称为定期远期外汇买卖;若交割日期不固定,即只规则交割的期限范围,不规则详细的交割期,则称为择期远期外汇买卖。例如:我国某进出口公司在某年6月15日签署了一份100万美圆的出口合同,合同商定9月15日付款,当时美圆对钱的即期汇率为1:6.95,3个月远期美圆对钱汇率为1:6.68。为了防止钱汇率上升过快的风险,该公司能够卖出3个月远期100万美圆,将三个月后的美圆汇率固定在1:6.68。这里远期汇率曾经预期了钱汇率升值,与即期汇率的差额就是公司承当的本钱。假如预期3个月后钱对美圆升值不会太大,则能够采取局部保值的办法,比方50%。另外,假如不能肯定外方货款的详细支付日期,公司为了躲避在一定期限内汇率动摇的风险,能够与可提供相应业务的银行签署择期远期外集合约,选择在一定期限内交割。由于在择期远期外集合约下,银行承当了更大的风险,因此公司需求支付更高的费用。货币互换合约。货币互换合约又称货币掉期,是指合约双方将各自由获取本钱上具有比拟优势的货币和相应利息运行交流,以满足各自的货币需求。例如:由于在各自货币市场上的信誉等级的差别,A企业和B企业分别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本钱取得美圆和欧元,而同时各自又分别需求运用欧元和美圆,此时,为了满足各自的货币需求,双方能够签署货币互换合约。外汇期货合约。外汇期货合约是指买卖双方商定在未来某个固定的时间以商定的汇率买卖商定数量的外汇。
外汇期货合约与远期外集合约在设计原理上相同的,不同的是前者具有规范化的合同金额和规范化的的到期日,而且在固定的买卖所买卖,没有明白的买卖双方,普通是经过竞价撮合买卖,最终的结算是经过特地的清算所运行的,因而也不会有信誉风险。由于外汇期货合约的规范化,而实践中的合同商定条款多样化,有时需求应用比拟复杂的套期保值技术才干肯定完整相匹配的头寸和标的货币。外汇期权合约。外汇期权合约是指合约双方签署协议,规则一方(期权买方)有权在商定的时点或时期以商定的汇率买卖商定数额某种外币资产,另一方(期权卖方)有义务满足对方相应的买卖需求。为了取得期权,买方应向卖方支付一定的期权费用。当行权日或期限内,汇率有利行权时,外汇期权合约的买方能够选择行权,此时不只躲避了风险,还能够取得收益;否则可放弃行权,损失的是有限的期权费。例如,国内某出口企业签署了一笔200万美圆的出口合同,合同商定进口商在6个月后付款,为了躲避美圆贬值带来的风险,该企业能够事前买入6个月期的200万美圆的看跌期权。反之,假如该企业在一段时间后需求一笔外汇支付进口款,为防止外汇升值,能够买入相应期的看涨期权。在应用金融工程防备风险的理论中,还应综合思索如汇率走势预期、本钱费用和合理保值头寸等方面的要素来到达最佳的保值升值目的。此外,以上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应用于防备价钱风险,关于外汇动摇惹起的诸如数量风险和信誉风险等,金融工程师也能够应用金融工程的结构与组合技术,开发、设计出相应的金融衍生工具和手腕运行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金融衍生工具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衍生金融工具有哪些?衍生金融工具市场06-21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10-22
财政与金融复习要点10-04
金融中介期末复习材料11-09
金融学复习资料综合版11-09
金融风险管理复习大纲08-20
人行经济金融类资料10-14
国际金融学复习要点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