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RTK)静态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2024-10-11

GPS(RTK)静态控制测量实习报告(共11篇)(共11篇)

1.GPS(RTK)静态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篇一

GPS静态控制测量的成果分析

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以下称《规范》)的要求,从三大部分去的评估与分析测量成果即:基线质量检核,外业成果质量检核和平差成果分析三大部分。

1. 基线质量检核:

在基线质量检核前应该先明确外业控制测量所要求达到的等级。根据《规范》规定各等级网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用以下公式表示:

Ó=[a2+(b·D)2]1/2 其中,Ó-标准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误差系数

D-相邻点的距离,KM

《规范》中规定在进行C级以下各级GPS网解算中,15KM内的基线,须采用双差固定解。15KM以上的基线允许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一般GPS商用软件在进行基线处理前要对基线处理进行设置。GPS处理软件默认的双差固定解合格基线方差比(ratio)大于3.0,一般说来在基线10公里以内,基线方差比满足此条件,可以认为是符合《规范》中等级网的测量要求的。随着基线长度的增加,其中误差也相对会有所增加。如果仅作为加密控制,或者要求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相对方宽条件,例如方差比为2.0,这都是符合《规范》规定的。

2. 外业成果质量检核

外业质量检核是确保预期平差精度要求的重要环节:

(1)重复基线边检核。在C级以下各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小于相应级别规定精度的2√2倍。而其中任一时段的结果与各时段平均值之差不能超过相应级别的规定精度。

(2)同步环闭合差检核。《规范》中对同步闭合环的要求为

Wx≦√3/5Ó

Wy≦√3/5Ó

Wz≦√3/5Ó

各级同步环闭合差规定表如下:

等级限差类型二等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2.03.06.09.09.0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3.05.010.0 15.0 15.0

例如,静态处理软件3.0中采用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作为同步环的检核指标,当要求的控制网为四等控制网时,同步环的的限差应该在10ppm以内。

(3)异步环闭合差检核

Wx≦3√nÓ

Wy≦3√nÓ

Wz≦3√nÓ

Ws=√(Wx2 + Wy2+ Wz2)

式中:n-闭合环边数

3.平差成果分析

《规范》中各级网的基线边相对中误差要求如下:

等级平均距离(km)A(MM)B(1X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二等 9 ≦10≦21/120000

三等 5 ≦10 ≦51/80000

四等 2 ≦10 ≦101/45000

一级 1 ≦10 ≦101/20000

二级 ﹤1 ≦10 ≦201/10000

注:

(1)A为基线边的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系数(1X106)

(2)相邻点最小平均距离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3)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对于静态处理软件的平差成果分析为:

(1)在检核完同步环的基础上作自由网平差后,根据自由网平差的点位中误差、相对中误差、误差椭圆等指标参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评估自由网精度。例如,若自由网的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58756,参照上表可知,此控制网的相对精度至少能够符合城市四等控制网规范。

(2)检验自由网的基线观测量是否含有粗差;

采用T分布在置信水平接近99.7%时进行检验,要求自由网平差各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不应超过该等级基线距离中误差的3倍。

(3)把已知点带入平差后检验平差已知点的精度及其引起的GPS网变形。已知点带入平差的检核方法和自由网检核基本一至。

注:若自由网精度很高而二位约束平差的精度却很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已知点的兼容性不好或者是测量过程中三角架有挪动,也有可能控制点精度不高等原因引起的。

二位约束平差是采用强制性的约束,对于起算数据要求有很高的内符合精度,即自身是兼容性的,否则将引起整个GPS网的扭曲和变形,从而损害GPS网的精度。已知点兼容性不好可能有几个原因造成的:

(1)已知点精度不够

(2)已知点不是一个整体网

注:通常控制网不是通一个时期,采用同样的观测方法、同样的起算数据进行处理的控制网的精度也很有可能不一致,甚至不在同一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尤其采用城市独立坐标系、工程独立坐标系时常会有这样的情形。

(3)点位资料不正确

(4)点位位置不正确

2.GPS(RTK)静态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篇二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 即RTK (Real Time Kinematic) 技术, 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高精度GPS实时差分定位RTK技术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测量技术之一。无论是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测量还是动态测量, 若采用常规的GPS测量方法, 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GPS RTK定位技术则可以实时地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三维定位结果。一方面GPS RTK技术实时动态测量更高效、更灵活;但另一方面GPS RTK实时动态定位系统结构和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工艺也相对复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GPS RTK作业精度及可靠性会直接受与基准站参考基准进行实时相对定位相关的误差所影响。因此, 有必要对基准站误差影响特性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发挥GPS RTK技术优势。

2 GPS RTK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可靠性分析

2.1 GPS RTK技术的工作原理

GPS RTK技术是在参考站接收机在本身进行GPS测量的同时, 通过无线电台等数据链设备, 实时的将其测量信息和键入信息发送给流动站, 流动站则通过接收电台接收来自参考站的信息, 并通过测量手簿的内置软件, 在系统内形成差分观测值, 组成差分方程, 实时的解算出待测点在WGS 84地心坐标系下的三维大地坐标和相应的精度指标[1]。

2.2 可靠性分析

在实际工程测量中, 都是以国家参心坐标或地方独立坐标为平面测量基准信息, 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的正常高系统作为高程测量基准信息。因此, 为满足工程测量的需求要对GPS测量成果进行坐标转换、投影变换以及高程拟合等一系列的操作。而基准转换以及转换方法的不同必然会在GPS测量误差源的基础上引入一些新的误差。由于RTK测量解算出的整周模糊度的可靠性不可能达到100%, 这就意味着RTK测量精度评价和定位不能简单的依据手簿软件给出的平面和高程精度指标, 所以必须对RTK测量的成果进行质量控制[1]。

3 GPS RTK测量的误差源分析及其基本要求

3.1 GPS RTK测量的误差源

在具体定位测量过程中, 不仅基本控制点的点位精度, 模糊度解算误差、接收机状态、卫星的分布状况、测站周围环境、坐标系统转换误差、GPS天线的对中误差、电台信号的强弱等因素均会影响GPS RTK的定位结果。GPS RTK定位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见表1。

3.2 测量的基本要求

3.2.1 观测卫星的数目越多、分布状况均匀, GPS RTK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越高, 通常在接收卫星数5颗、PDOP小于或等于5, 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级。

3.2.2 由于GPS RTK数据链传输属于直接波传输, 信号强弱直接影响到成像效果, 当距离较远, 信号衰减到30%以下, 一般较难得到Fixed解。因而建议RTK的工作半径小于等于10km, 可满足点位 (H, V小于等于±5cm) 要求。当信号受影响较大时, 应进一步缩短作业半径[2]。

3.2.3 升高电台天线或多历元观测是当观测过程中如信号较弱或卫星数目较少时提高定位精度的有效措施。

3.2.4 检测可采用不同起算点测定或同一点上两次观测方法进行, 测量成果要注意检核, 在测量前、后对已知点进行检测[2]。

4 实例分析

增城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地籍测量队于2010年在增城市某测区30km2的范围内采用GPS RTK技术进行图根控制测量, 为保证测量成果精度, 采取了多种手段检验其测量成果。

4.1 作业过程

作业仪器为徕卡GPS1230接收机, 把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上, 流动站实时接收基准站发送的差分改正信息, 根据经典三维法求得的转换参数, 可实时显示点位的1980西安坐标值。为消除RTK作业中的误差, 作业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4.1.1 由于待测点的坐标需要转换成1980西安坐标系下的坐标, 这个过程待测点坐标的精度存在着坐标转换的损失。经验表明, 这种损失一般在1cm左右, 但与控制点的精度和分布有关。本次作业时选取了18个分布均匀、能覆盖整个测区且精度高的已知点, 这样可有效消除转换参数引起的精度损失[3]。

4.1.2 基准站与流动站间距离过大会使得经过差分处理后的流动站数据仍然含有较大的观测误差, 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距离、轨道误差和大气延迟误差对GPS RTK测量精度影响较大。因此, 本次测量流动站和基准站的距离均小于10km。

4.1.3 GPS RTK测量结果精度还受到基准站、流动站上的环境及天气状况的影响。因此, 应选择天气状况好的时候进行测量作业。而基准站和流动站都选择周围比较开阔, 无干扰源的地形, 基本消除了测站环境及天气状况的影响。

4.1.4 操作人员使用方法及实际经验的不同, 同样会影响到RTK测量成果的精度。作业时流动站采用三脚基座进行对中整平, 可减小人为的误差影响。

4.1.5 由于基准站的误差会系统性的带入到流动站的结果中, 并对流动站的坐标造成影响。且基准站周围环境对GPS观测质量的影响也会影响到流动站坐标的解算。因此, 本次测量过程中在合理地求取了RTK测量转换参数的情况下, 部分测点采用双基准站双采样, 即同一流动站, 基准站分别架设2个不同的测站上, 进行2次测量的方法, 有效地消除基准站误差的影响, 削弱对流层延迟的随机性误差对于RTK高程的影响, 提高RTK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的精度[3]。

4.2 GPS RTK成果的检验

本次测量采取了数种检验比对来验证GPS RTK成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4.2.1 单基准站2次采样检核取平均值。

对每个待测点均进行了单基准站2次采样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所有待测点2次测量值较差平面小于1cm, 高程较差小于2cm。

4.2.2 GPS RTK点间边长检查。

采用徕卡全站仪对RTK测量图根点间的边长进行检查, 共抽样测边152条, 并用三角高程检核相邻点的高差, 结果显示GPS RTK点间的相对精度是可靠的, 其结果如表2[3]。

4.2.3 RTK测量与常规导线测量成果比较。

为验证RTK测量的精度, 对测区内的部分城市一、二级导线点进行了联测。共联测一级导线点13个, 二级导线点214个, 结果显示GPS RTK的精度基本可满足图根控制的要求, 其结果如表3[3]。

5 GPS RTK的质量控制

5.1 如果RTK测量的值为假值, 高程的变化较大, 一般为0.5m以上。因此, 在RTK测量的过程中, 应随时注意高程的变化。此外, 在进行全站仪碎步测量时, 应对RTK施测的图根控制进行100%的检核, 最大限度地避免测量错误的产生。RTK测量解算出的整周模糊度的可靠性不可能达到100%, 因此, 需避免粗差的引入[1]。

5.2 卫星星座的几何图形的分布和变化是GPS测量的观测条件。一般来说, 卫星分布越均匀、卫星数量越多、观测时间越长, 观测条件越好。

5.3 通过重复观测可有效提高RTK测量的可靠性, 在兼顾测点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 测量时用户应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 根据待定点的精度指标, 适当延长观测时间, 从而减少冗余观测, 提高工作效率。

5.4 RTK测量明显的误差源包括天线高, 甚至很容易导致粗差的引入, 流动站应采用定长的观测杆。在作业前, 应正确设置天线类型和天线高量取方法, 并进行外业记录, 记录中禁止流动站天线高的连环涂改, 内业根据外业记录进行检查校对[1]。

6 结论

GPS RTK技术应用于图根控制测量中是可靠的, 在RTK观测实验和误差分析的基础上, 对RTK测量的平面和高程精度进行了定位, 指出一般条件下, RTK测量所能达到的精度指标完全能够满足大比例尺图根控制的要求。针对RTK测量的特点, 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 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案, 指出RTK测量在此质量控制方案的指导下, 可达到较高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振军, 杨德安, 杨建, 等.GPS RTK测量精度定位与质量控制方法[J].地理空间信息, 2011, 9 (5) :44-46.[1]张振军, 杨德安, 杨建, 等.GPS RTK测量精度定位与质量控制方法[J].地理空间信息, 2011, 9 (5) :44-46.

[2]王校秋, 杨清万, 田锦锻.GPS RTK关键技术应用的分析与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8, 31 (3) :76-78.[2]王校秋, 杨清万, 田锦锻.GPS RTK关键技术应用的分析与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8, 31 (3) :76-78.

3.S82T静态测量 篇三

<1>根据“主机作业模式切换”把主机切换到静态模式; <2>开机后DL上的绿灯会长亮,搜星足够后会自动记录数据(STA灯会按正常的采集间隔闪)。结束时直接关机即可。

需在纸上记录内容为:

机身编号:日期:

点名天线高开机时间关机时间时段 注:时段为同一天在同一点上观测的第几次。

S82 2008主机内业静态数据传输

电脑上首先安装“H82GPSAssistant”软件。S82 2008主机开机进入静态模式,七针通讯电缆连接到主机,USB端口连接到电脑。

打开“H82GPSAssistant”软件→点“导入采集文件”→先在目标目录后点,选择数据需要存放到的位置→根据野外记录的时间信息,选中需传输的数据并根据记录信息修改其点名、时段、天线高→修改完后,点“确定”→等提示“所选文件已成功复制到计算机”后,点确定。完成数据传输。

关闭软件、移除S82 2008主机移动磁盘盘符。去除电缆,关闭S82 2008主机即可。

数据传完后,用“南方测绘 Gps数据处理”进

行数据后处理即可。

静态后处理步骤

1.打开“南方测绘 Gps数据处理”软件。2. 文件→新建:选择所要使用的坐标系统和控制网

等级。→确定

3.数据输入→增加观测数据文件:选择路径,选到

采集的静态数据所存放到的位置。在“文件列表”里选择需要参与解算的数据文件。→确定。4.基线→全部解算。(查看基线与闭合环是否全部合格。)

5.数据输入→坐标数据录入:点“请选择”选中为

已知点的点名,并输入已知点坐标值。→确定。6.平差处理→网平差计算。

如为假设坐标把“平差处理→平差参数设置”里的进行已知点与坐标系匹配检查“√”去掉。7.在左侧的“成果输出”里可以查看到最后处理的结果。

8.成果输出成文档:成果→平差报告(文本文档)

→选择需要保存到的位置→确定,只选中“平差成果表”→确定。会在所选保存位置自动生成和项目名相同的TXT文件。

4.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篇四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1为期将近两周的控制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回想起来,虽然在实习过程中有些累,有些苦,但是这让我们更加得到了锻炼,通过本次实习,让我们把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进一步掌握了精密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的操作,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实习的目的是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在本次实习中,我深有体会,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合作,一个团结的团对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实习第一天,由张兵老师给我们做了讲解与演示,我们专业的实用性比较强,所以我们要通过实习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实习期间,天气一直很炎热,通过这次实习,我们的收获还是很大的。首先就是掌握看课堂所学的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精密水准仪,经纬仪,进一步明白了实践是对所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其次,我们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马虎,特别是做我们测绘行业,对这一方面的要求更高,因为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的其它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

这次实习我们同样得到了很多经验教训:(1)测量能现场算的就现场算,这样如果有超限的数据可以现场进行返测,以避免导致以后的数据错误(2)闭合差超限的一定要重新测量(3)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进度(4)测量时一定要注意不能碰到仪器如果不小心碰到仪器使仪器发生的移动那之前测得的数据可能就要全部作废(5)做测量工作更需要严谨的精神,不能马虎大意。

控制测量实习结束了,我们下学期将进入下一阶段的实习,我们会把控制测量实习中得到的一些经验教训总结好,为下一阶段的实习做好准备,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努力把下个阶段的实习做好!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21、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20xx年2月28日~20xx年3月18日

实习地点:广东省深圳市

实习单位:深圳xxxxxxx有限公司

2、实习过程概述

第一阶段:2月28日~3月1日,了解公司的各项基本制度、各部门的职能、本职位的职责等。

第二阶段:3月2日~3月12日,了解掌握公司产品的基本原理,公司对新实习员工进行cad方面的技术培训及对车间生产情况进行了解。

第三阶段:3月14日~3月18日,对一些简单工作和部分零部件进行测绘,对实际生产有了直观认识。

3、主要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

主要实习岗位:生产部主管助理

实习内容:我的实习工作从20xx年2月28日进行到20xx年3月18日,在开始的两天,公司对我进行了相关的职业培训。通过两天的培训,使我初步掌握了一些工作时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加深了我对宏超精密塑胶模具厂的认识。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里面,我来到了生产组装一线进行培训,同时对cad进行了相关技术培训。培训完之后,我开始到公司的技术部进行工作,开始逐步接受一些简单的测绘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工作中的实际体会和对cad的基本操作有了很多的提高。

4、实习收获和重要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收获以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1)自主学习:工作后不再像在学校里学习那样,有老师,有作业,有考试,而是一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只要你想学习,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老员工们从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指导你工作,让你少走弯路;集团公司、公司内部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来提高自己。你所要作的只是甄别哪些是你需要了解的,哪些是你感兴趣的。

(2)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你不只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像我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事情来积累经验。特别是现在实习工作并不像正式员工那样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如果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就可能没有事情做,所以平时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

(3)团队精神: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事的交流和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个人要想成功及获得好的业绩,必须牢记一个规则:我们永远不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在团队工作中,会出现在自己的协助下同时也从中受益的情况,反过来看,自己本身受益其中,这是保证自己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4)为人处事:作为学生面对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家长,而工作后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客户接触,都要做到妥善处理,要多沟通,并要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换位思考,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的事。

5、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重温课堂的知识,将自己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有了一个很好的配合提高。通过这次实习,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素养不足,今后要培养自己的长远眼光,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把自己不明白的没学会的知识好好向同事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一次实习对我来说,只是一次预演,一次为将来工作的预演,我会继续不断努力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更好地胜任岗位。

5.控制测量实习技术报告 篇五

1.实习概况

1.1 实习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学生《大地控制测量学》后的实践性课程,通过该大地测量计算和集中教学实习,使学生对大地测量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不但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使学生动手能力和仪器操作能力得到较大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使学生通过实习,掌握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设计,踏勘选点,仪器检验,重点掌握精密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和内业计算;熟悉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和线路的检核方法。

实习小组由4人组成,轮流分工为: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2人立尺。

1.2 工作进程:

本次工作从10月28号上午开始查线,观测准备,下午开始进行观测,11月4号完成水准测量工作;11月5号开始内业技术整理,平差计算,11月13号完成全部工作。

2.作业依据

GB12897-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3.人员组成4人:

4.仪器设备

4.1 投入的仪器设备

精密光学水准仪DSZ2,铟瓦水准尺,尺垫,记录板

4.2 水准测量仪器的检校

根据规范要求,对使用的仪器设备在作业前按规定进行了检验、检查,具体详见仪器检验资料,经检验、检查结果表明作业所用仪器设备性能状态良好。

4.2.1 水准仪

水准仪在作业前进行了下列检查、检验:

⑴水准仪的检视;

⑵水准仪上概略水准器的检校;

⑶光学测微器隙动差和分划值的测定;

⑷i角检校。

4.2.2 水准标尺

水准标尺在作业前进行了下列检查、检验:

⑴标尺的检视;

⑵标尺上圆水准器的检校;

⑶标尺分划面弯曲差的测定;

⑷标尺名义米长及分划偶然中误差的测定;

⑸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及基辅分划读数差的测定。

5.水准观测

水准测量在观测过程中,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

测量规范》中的二等水准要求进行作业,二等水准标尺的尺承使用

6.5公斤重量的铸铁尺台。

二等水准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沿相同路线进行往返测。

具体情况如下:

往测:使用仪器精密光学水准仪DSZ2,铟瓦水准尺。完成水准路线总长3.389km,观测总站数为66站,路线闭合差:5.01mm,后验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误差:2.721(mm/km),水准观测无重测测段。

返测:使用仪器精密光学水准仪DSZ2,铟瓦水准尺。完成水准路线总长3.410km,观测总站数为64站,路线闭合差:3.89mm,后验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误差:2.107(mm/km),水准观测有三个重测测段。

6.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

6.1 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6.2 起算数据

起算点:承露台边的已知点MJ02,高程为8.00m。

6.3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

观测数据的处理分为预处理与平差计算两部分。预处理内容包括:水准高差的尺长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高程网的平差计算采用间接观测平差法。预处理与平差处理中所推导的计算公式及处理方法严密。数据处理软件为 <<地面测量工程控制与施工测量内外业一体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系统>>。数据预处理方法及平差计算方法

均符合规定要求。

7.高程精度统计

根据水准网平差计算,往测相对起算点最弱高程点位中误差是MJ51为2.50mm,返测相对起算点最弱高程点位中误差是MJ51为

1.94mm。

7.1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计算公式为:

MΔ=±△△/R]/(4*n)mm(1)式中:Δ为测段往返测不符值,单位为mm;R测段长度,单位为km;n为测段数。

根据公式(1)计算的二等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为MΔ=0.12mm(限差为1.0mm)

7.2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计算公式为:

MW=±WW/F]/Nmm(2)式中:W为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单位为mm;F为水准环线周长,单位为km;N为水准环个数。

根据公式(2)计算的往测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为MW=返测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为MW=

8.结论

8.1 实习中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由于我们实习路线是从学校到超山寺再到学校构成闭合环,因此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在出学校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过往的车辆和人都直接影响了我们测量的正常进行,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那种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来完成精细的水准测量。还有在超山寺附近测量时也遇到一些麻烦,在上坡的时候高程在短距离就相差的很大,有时在前视读数直接在30cm以下了,或者是后视读数超过尺的最高值,这样我们在上坡的时候就打Z字型上坡,在上去的同时选点,测量也格外注意。最后在进行往返闭合差检验的过程中,我们组遇到了一个很特殊的问题,那时基本上完成了整个外业工作任务。那就是MJ11到MJ10往返测高差较差很大,当初我们没有直接去反工,而是想到当初记录员说过由于观测要始终先观测最开始观测的那把尺,因此不知道记录那把是前尺那把是后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把往测前后尺数据对调,结果发现较差没有超限,并参照其他组发现对调后的数据正确。这样我们基本上确定是记录员在记录的时候前后尺的顺序明显记反了而避免再次返工。

8.2 实习体会

实习终于结束了,虽然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好累,但看到我们的收获我们大家还是很高兴的。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学会更熟练的使用精密水准仪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原先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测量知识也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相互对照将我的测量知识和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这场痛苦的实习是必要的。

同时在这次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测量实习的进度,甚至是

带来严重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虽然有时侯我们会因为一些实习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出现一些矛盾,但大家都想着如何把这次实习完成得更加完美。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对以前的学习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6.控制测量学实习报告 篇六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

(一) 实习概述

一、实习名称:控制测量学校内实习

二、实习目的

1. 巩固校内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

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2. 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工程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

法,熟悉控制网布设作业计划、控制网布设、观测、数据处理的作业程序及方法。

3. 对野外观测成果进行整理、检查和计算,掌握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

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

1. 实习时间 20XX年6月17日-24日

2. 实习地点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四、实习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组四等导线和一组二等水准所有的外业测量和内业数据处理的一系列工作,并保证其精度要求符合标准,各项成果不允许超过规定的限差。

五、人员组织安排

全班统一开始实习,24人分为6个小组,各个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该组的全面工作。

(二) 具体内容

一、实习动员 实习的第一天,由张老师和史老师给我们做了实习的动员大会。在动员会上,两位老师一再强调了本次实习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是工程测量专业,在专业要求上我们要通过控制测量实习的过程,认真对待怎样从选点,到实测再到碎部控制,最后到布设校园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等等,做到能更深刻地理解测量工作的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由高级到低级。”以便更好的掌控布设控制网的过程。老师还给大家分析了新校区地理条件较复杂、人员密集等因素给本次实习带来的困难,以及新校区车流量较大对我们造成的安全隐患并提醒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注意安全,鼓励同学们努力克服困难,努力完成本次实习。此外,还讲解了仪器操作、搬迁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在实习期间自行保管实习备品。本次实习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全站仪、水准仪、水准尺、棱镜、脚架。动员会结束后,当天我们主要进行了技术设计书的编写工作,并于第二天早上八点到实验室领取仪器,到新校区开始了本次实习的主要工作。

二、外业工作

本次控制测量实习的外业工作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四等导线、二是二等水准。

1. 导线测量主要是测边和测角

导线边长可用测距仪、全站仪直接测量,也可用钢尺丈量。若用测距仪、全站仪测定,应往返各测一次,达到精度要求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测定时,可以测定斜距,观测竖直角,然后改正为水平距离。也可以直接测定水平距离。

若用钢卷尺直接丈量,应同向丈量两次或往返各丈量一次,对于图根导线,相对误差小于或等于1/说,取其平均值最后结果。

导线的转折角用全站仪或经纬仪采用测回法观测。导线的等级不同,使用仪器类型不同,那么,测回数也不同。图根导线用DJ6光学经纬仪观测一测回即可。本次实习所做的为四等导线,所以按照规范测角要用六个测回。导线的转折角有左角、右角之分,可以观测左角,也可以观测右角。但同一导线要观测左角

就确定为左角,要观测右角就确定为右角,以免计算坐标时发生错误。

2. 水准测量主要是测高差算高程

本次实习所要求做的为二等水准

二等水准测量属精密水准测量,使用精密水准仪和因瓦精密水准尺,水准仪应采用S1以上精度的仪器,测站观测顺序为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1米,累积差不得超过3米,高差闭合差不得超过正负4倍根下L,基辅差不得超过0.4mm,基辅高差之差不得超过0.6mm (1).每一站的观测顺序

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其优点是可以大大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2).测站计算与检核 视距计算

7.控制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篇七

1.测区概况:

1、本测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七公里重庆交通大学校园内,其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气候炎热潮湿,控制测量的共选点23个,顺时针编号由6-1到6-23,其中有一个支点I-1。标石保存完好。6-

5、6-4为已知点,其高程及坐标已经给出,要求根据实习数据及已知点算出各点高程和坐标。(6-5(61412.325、64145.348、)6-4(61454.835、64155.697)、6-5点高程272.483,6-11点高程265.161

2、该地形属于山地,其坡度起伏较大。其中6-1—6-

4、6-10—6-

11、6-12—6-15的坡度较缓,其余路段的坡度都相对较陡,其中由6-17到6-23的高差为最大,测量难度也比较大,所以水准测量时水准路线要分为很多段。几个支点的坡度也相对较陡。

3、同时6-17至6-21的部分在进行轻轨施工,对测量的干扰较大。同时,此地段高差大、坡度陡。对测量的要求较高,测量难度很大。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布设为三个闭和环(6-1、2、3、4、5、6、7、21、22、23、1,6-8、7、9、10、11、18、17、19、20、21,6-11、12、13、14、15、16、17、18、11);

2、控制网略图(在图中标出各角的角度,各边的距离):见附图

3、测技术依据及施测方法:本平面控制网为四级精密导线测量,施测技术依据城市精密导线测量规范。施测仪器包括PENTAX R-325NX全站仪(包括脚架)一台、棱镜(包括脚架和基座)两个。施测的主要技术为全站仪及棱镜的:对中、粗平、瞄准、精平、读数。在测量的时候在棱镜与全站仪之间只要要连续两秒没有障碍物信号就可以返回。可以在全站仪上直接读出读数可以读出:水平角、竖直角、初测高差、水平距离。在一个测站上经过四个测回的测量校验数据是否合格。如果超限就需要多测测回或重测。

4、观测成果质量分析:测量经过不断的检验及重新测量,各项主要技术要求已经达到标准,各测回水平角平均值都在20秒范围之内。不过由于一些点的不稳导致竖直角的变动比较大,不过经过校正都已在限差范围之内。质量合格。(观测成果见附表)

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相同。

2、施测技术依据及施测方法:本高程控制网为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施测技术依据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施测仪器包括DSZ2型精密水准仪(带脚架)一台、精密水准尺一副、尺垫两只、30m卷尺一把、自备水准尺扶杆四只。施测的时候首先将水准仪整平,然后先读后尺,再读前尺。水准仪的读数方法:先读后尺黄面的基准读数、再读辅助读数。然后换面读基本分划的上下丝读数。在读黄面的时候,读数前都要用微调螺旋将契形十字丝严格卡住整数位,然后再在测微器里读数。更总要的是立尺人员要将尺子立直,通常用扶杆将其固定,减少水准尺晃动所带来的误差。

3、观测成果质量分析:本次测量质量合格。最大视线长度都没超过50米,前后视距差不超过一米,任一测站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超出三米,下丝读数都在30c基辅分划读数差没有超过0.4mm,一测站两次高差之差也在0.6mm内。(观测成果见附表)4.实习体会: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在进行测量之前,对路线和测区进行勘察是必要的,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此外,由于学校实习的小组较多,路上人和车辆过多,影响了工作的进度,此时小组之间协调和把握时机趁没人和没车的时候快速读数,人出入多的生活区选人少的时段进行测量。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实习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是担任着测量员的工作,因此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每当周围有人或车经过时,应该将手握成空心拳头来抓仪器的一条脚架,但手并不应该接触到脚架,这样随时作好了保护仪器的准备,也不对仪器的对中整平及读数早成影响。

3、因充分利用多人检核这一工具来避免在计算和测量之中的错误,从而能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次数。

4.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由于困难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成员的情绪,从而影响测量工作的进行,在这里,就需要团队精神发挥作用,大家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战胜困难。

实习中遇到的经验教训:实习中的每一个注意点都有其实际意义,忽视每一点都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导线点的布设的位置对实际测量时的进度有很大的影,比如在路口经常有车来往,避免布点;实验仪器的整平对中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水准测量和水平角观测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限差一定要重新测量,不然容易返工。

8.GPS控制测量技术报告 篇八

GPS控制测量技术报告

一:测区概况,位于本溪经济开发区石桥子沈本产业大道,测区地势较平坦,由于公路两侧山势陡峭,树木密集,所以在本测区卫星信号不太理想,控制点之间距离较远。

二:仪器设备及软件

南方GPS、天宝及ASHTECH

GPS控制测量采用Ashtech locus单頻接收机,其静态精度为:

静态基线 ±(5mm +1ppmD)

高 程 ±(10mm+2ppmD)

平面精度要求:0.020m + 1ppm

高层精度要求:0.040m + 2ppm内业采用Ashtech Solution专业处理软件(包含数据传输、基线向量处理、GPS网平差软件、多种GPS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三:实习的内容

1.实习的主要内容

(1)GPS静态、动态野外数据采集及内业数据处理:

(2)GPS-RTK外业测量

2.实习目的,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3.实习地点,本溪石桥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大道

4.实验原理.GPS定位的原理是GPS 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测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法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 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

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机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

点的三维坐标.5.实验过程:

(一).参考站要求

参考站的点位选择必须严格。因为参考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

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1)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

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

行人 的干扰。

(2)参考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

(3)参考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

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4)RTK作业期间,参考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

须重新校正。

根据以上要求在校园里选择合适的已知点,将天线架设是该点做为基准站,连上

电缆,注意正负极要正确(红正黑负),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机.打开主机和电台,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大约1分钟),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同时电台上的RX指示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这表明基准站差分信号开始发射,整个基准站部分开始正常工作。

(二).移动站要求

1.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同时将手

簿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2.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主机

上的DL指示灯开始1秒钟闪1次(必须在基准站正常发射差分信号的前提下),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3.打开手簿,启动工程之星软件。工程之星快捷方式一般在手簿的桌面上,如手簿冷启动后则桌面上的快捷方式消失,这时必须在Flashdisk中启动原文件(我的电脑→Flashdisk→SETUP→ERTKPro2.0.exe)。

4.启动软件后,软件一般会自动通过蓝牙和主机连通。如果没连通则首先需要进行设置蓝牙(工具→连接仪器→选中“输入端口:7”→点击“连接”)。

5.软件在和主机连通后,软件首先会让移动站主机自动去匹配基准站发射时使用的通道。如果自动搜频成功,则软件主界面左上角会有信号在闪动。如果自动搜频不成功,则需要进行电台设置(工具→电台设置→在“切换通道号”后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同的通道→点击“切换”)。

6.在确保蓝牙连通和收到差分信号后,开始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依次按要求填写或选取如下工程信息:工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四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七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和高程拟合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

七进行校正:

利用控制点坐标库(设置→控制点坐标库)求四参数.?/P>

在控制点坐标库界面中点击“增加”,根据提示依次增加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和原始坐标,一般至少2个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 “保存”,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完成之后单击“确定”。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参数已经计算并保存完毕。方可进行测量.八实习总结:1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分析, 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收不到卫星信号,这种情况可能是流动站或基准站的电源没电或接收机的连线出现问题.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显示单点定位可能是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不够而无法解算.在观测过程中手薄上的解算值始终不能固定,可能是流动站的选点有问题,周围可能有高压输电线,高大建筑物或在面积水域.2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1 卫星星历误差,卫星星历误差实际上就是卫星位置的确定误差,其大小取决于卫星跟踪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观测值数量及精度.2接收机钟误差,减弱方法是的把每一个观测时刻接收机差当作一个独立未知参数在数据处理中与观测站的位置参数一并求解.3卫星信号传播误差,包括电离层和对流层时廷误差.4多路径误差,多路径误差是指卫星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到接收机天线.多路径效应不反与反射系数有关,也与反射物离测站的距离及卫星的信号方向有

关,由于无法建立准确的误差改正模型,只能恰当的选择地点测量,避开信号反射物.5人差,仪器没有完全对中,没有绝对整平.

3影响GPS基线解算结果因素的判别及应对措施

1影响GPS基线解算结果因素的判别

对于影响GPS基线解算结果因素,有些是较容易判别的,如卫星观测时间太短、周跳太多、多路径效应严重、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等;但对于另外一些因素却不好判断了,如起点坐标不准确。

基线起点坐标不准确的判别

对于由起点坐标不准确所对基线解算质量造成的影响,目前还没有较容易的方法来加以判别,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尽量提高起点坐标的准确度,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卫星观测时间短的判别

关于卫星观测时间太短这类问题的判断比较简单,只要查看观测数据的记录文件中有关对与每个卫星的观测数据的数量就可以了,有些数据处理软件还输出卫星的可见性图,这就更直观了。

周跳太多的判别

对于卫星观测值中周跳太多的情况,可以从基线解算后所获得的观测值残差上来分析。目前,大部分的基线处理软件一般采用的双差观测值,当在某测站对某颗卫星的观测值中含有未修复的周跳时,与此相关的所有双差观测值的残差都会出现显著的整数倍的增大。

多路径效应严重、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的判别

对于多路径效应、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的判别,我们也是通过观测值残差来进行的。不过与整周跳变不同的是,当路径效应严重、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时,观测值残差不是象周跳未修复那样出现整数倍的增大,而只是出现非整数倍的增大,一般不超过1周,但却又明显地大于正常观测值的残差。

2.应对措施

基线起点坐标不准确的应对方法

要解决基线起点坐标不准确的问题,可以在进行基线解算时,使用坐标准确度较高的点作为基线解算的起点,较为准确的起点坐标可以通过进行较长时间的单点定位或通过与WGS-84坐标较准确的点联测得到;也可以采用在进行整网的基线解算时,所有基线起点的坐标均由一个点坐标衍生而来,使得基线结果均具有某一系统偏差,然后,再在GPS网平差处理时,引入系统参数的方法加以解决。

卫星观测时间短的应对方法

若某颗卫星的观测时间太短,则可以删除该卫星的观测数据,不让它们参加基线解算,这样可以保证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

周跳太多的的应对方法

若多颗卫星在相同的时间段内经常发生周跳时,则可采用删除周跳严重的时间段的方法,来尝试改善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若只是个别卫星经常发生周跳,则可采用删除经常发生周跳的卫星的观测值的方法,来尝试改善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多路径效应严重

由于多路径效应往往造成观测值残差较大,因此,可以通过缩小编辑因子的方法来剔除残差较大的观测值;另外,也可以采用删除多路径效应严重的时间段或卫星的方法。

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的应对方法

对于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的问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提高截止高度角,剔除易受对流层或电离层影响的低高度角观测数据。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为,高度角低的信号,不一定受对流层或电离层的影响就大。

2.分别采用模型对对流层和电离层延迟进行改正。

3.如果观测值是双频观测值,则可以使用消除了电离层折射影响的观测值来进行基线解算。

总的来说GPS控制网基线测量,基线长度较短的情况下(10km左右,最大不超过20~30km),GPS的轨道误差(星历误差),太阳光压影响及美国SA技术基本对测量精度不发生影响(它只能影响单点定位和长基线测量结果)。

在作业过程中,在GPS接收机满足作业精度要求的情况下,测量的主要误差源是多路径误差、周跳和点位的对中误差。作业中应尽量避免它们的发生并减少其误差。

九:经验总结:总的来说,RTK测量除了要有足够的卫星数和卫星具有良好的几何分布外,还要求基准站与流动站的数据通讯必须良好.

9.控制测量实习心得体会1 篇九

令人疲惫而又难忘的测量实习生活就这样结束了,晒黄的皮肤见证了我们实习的辛苦,在测量期间,我们测绘人穿梭在校园的道路上,高声的喊话、疲惫的身影。。。。

通过本次实习,巩固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控制测量整个工作程序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进一步掌握控制测量的专业技术,同时结合测区具体条件应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在课堂上不会遇到的情况,发现了不足,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同时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小组的合作和团体的力量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中所收获的。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也太重要了,实习小组的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我们应该以团队为重,以完成任务做好实习为目的。导线测量实习心得:

角度距离测量对于我们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非常高,用了全站仪。高精度意味着我们应该秉着做事严谨的作风,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大意。在每一个控制点上,检验数据如果超限则立即返工重测,不给错误喘息的机会,也为以后的实习减轻负担。实习中为了避免太大的误差我们也都总结了不少经验,例如我们采用盘左和盘右观测取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残余误差。但竖轴倾斜误差不能采用此法消除。竖直角观测时采用此法可消除指标差的影响。又如在短边上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照准目标时要尽量瞄准棱镜的中心,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为了消除度盘的刻划误差,需要配置度盘的位置,每测回变换进行配置。在测量时有几个关键点:1)选点要合适;2)时间要恰当;3)做事要严谨;4)分工要明确等等。测量时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仪器下沉和路边行人带来的影响。由于做导线的时候选点都较远,过往的车辆行人都是很大干扰,所以有时候必须在人少的时候抓紧时间做。角度测量过程中,我们都感受到了严谨作风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疏忽大意会导致我们白费力。精密水准测量的心得

通过这次精密水准测量实习,我们能更加的熟练操作仪器,在实习中,按照操作规范做非常的重要,不能投机取巧,不然会成果不合格重测,反而影响进度,水准气泡要调平,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测量。在水准测量过程中,在上下坡的地方要控制好距离,达到合适的前后距离。

10.实验报告静态路由 篇十

实 验 报 告 书

课 程 名 :《网络管理技术》

目:

实验三 静态路由配置

级:

Z 计 121

号:

名: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

批阅时间: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在使用 CISCO 或 HUAWEI-3COM 路由器模拟的广域网环境中配置静态路由,实现不同网络的相互访问。

二、实验内容

按下图要求配置静态路由,实现不同网络的相互访问。

(1)

在指定拓扑结构的多个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

(2)

使用静态路由的常用查看命令;

(3)

使用静态路由的常用测试命令

R3 R1 R2 S1/2 S1/2 F1/0 F0/0 或F1/0 22.0.0.1/24 22.0.0.2/24 33.0.0.2/24 33.0.0.3/24

三、实验步骤

(1)修改三台计算机的 ip 地址后三台计算机互 ping:

(2)通过 telnet 命令进入路由器控制界面中并 show run 查看已有配置:

(3)配置静态路由:

① R1:

② R2:

R3:

(4)

使用 Show ip route 命令查看静态路由表

R1:

R2:

R3:

四、测试数据与实验结果

在完成配置后,Ping 全网中任意网段都可以通,说明配置成功:

(1)

R1:

(2)

R2:

(3)

R3:

五、结果分析与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

(1)

静态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设置的固定路由表。而动态路由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的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器表的过程。

(2)

①配置静态路由的命令常用格式:ip route 目的网络 子网掩码 下一跳路由器的 IP

②查看静态路由表命令:show ip route

11.控制测量学实习报告 篇十一

2、掌握和熟练全站仪和水准仪的基本功能和观测方法;

3、掌握仪器检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学会用相关平差软件处理观测数据以及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习内容和地点

1、测区四等导线控制网的建立(平面网和三角高程网),武工职院校内

2、测区二等水准网的建立(高程网);武工职院校内

3、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和独立高程系统

4、用j2型全站仪9测回测水平角练习。

三、实习所用仪器设备

全站仪一套,ds2二等水准仪一套,计算机,南方平差易平差软件。

四、实习过程

四等导线网和三角高程网同步作业

仪器检验——>了解测区概况——>选点——>观测——>外业概算——>内业平差

另外进行全站仪9测回观测水平角练习

四等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利用ds2水准仪布设二等水准网

上一篇:立冬北方有什么习俗 北方立冬吃什么下一篇:学院“爱校荣校强校”主题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