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创建和谐企业调查报告

2024-08-16

女工创建和谐企业调查报告(共12篇)(共12篇)

1.女工创建和谐企业调查报告 篇一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自查报告

关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自查报告

我处工会在上级工会及处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意见》,结合我单位实际,在全处范围内大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高标准开展创建活动

做为一个施工单位,我们深刻认识到创建劳动关系和谐的重大意义。我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创建活动摆上议

事日程,召开班子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制定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实施意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大力度,广泛发动,全面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创建机构。新一届领导班子确立后,我处进一步完善了创建领导小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共同抓,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创建局面,进一步激发全处上下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加大主题宣传活动。编写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计划及实施方案,利用宣传栏、内部刊物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意义及作用,形成了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良好的舆论环境。三是强化教育,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我处从抓职工的思想教育入手,定期组织全体职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胡锦涛总书记的几次重要讲话精神。开办各类学习班、观看电视教

育片等多种形式教育,全年我处职工参加的各类学习班7次,观看电视教育片2次,办主题板报、设宣传条幅十余次,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推进了我处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创建活动要求

一是认真贯彻《工会法》《劳动法》《社会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职工权益。我们组织了专兼职工会干部,参加了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相关法律培训班,确保全处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工会在各项工作中都能够考虑到职工的权益,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使每位职工都感受到工会就是职工的家。

二是狠抓劳动合同规范管理,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劳动合同制度,积极主动协调好劳动关系和化解矛盾,维护劳动者合法利益。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企业劳动用工行为规范依法与本单位全体职工(包括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续签、变更、终止劳动合同;认真制定劳动法律监督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并根据上级要求,积极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放低姿态,共商解决良策,及时化解矛盾。一年来,我处未发生因劳动关系纠纷引发的职工集体上访等重大突发性事件,社会形象良好。

三是充分发挥职代会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作用,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我处大到经营方针,小到作息制度均能做到征求职工意见,真正让职工在政治上、思想上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尊重。我处按照国家工资制度,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做好各种社会保险工作,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四是建立完善处务公开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切实落实职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今年来,全处各类事务公开十余次,并对处务公开进行了民主测评,测评结果满意、基本满意达95%。

五是工会组织健全,机构运行得力。我处建立完善了工会组织,明确工会干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工会、团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法开展工作和组织活动,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全处上下拧成一股绳,工作干劲高涨,极大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按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并做到专户管理。

六是实施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发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在企业安全管理的作用,通过监督检查,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督促事故隐患的整改,不断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大力支持职工开展安全生产技术创新活动,控制和消除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是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安康杯”劳动竞赛活动。工会、政工、安全办多方位开展“安康杯”劳动竞赛,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网络,发挥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

系”三大体系的作用。我处努力改善施工一线工作环境,加强劳动保护,为每个工地配发各类劳动防护用具,并列出定额的劳动保护专项经费,进行严格控制,合理使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每年组织全处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保障女职工劳动安全健康权益,依法落实好女职工享有的特殊待遇,激发职工工作的热情。通过获得市公路管理局颁发的“安康杯”劳动竞赛组织奖

八是深入开展“学习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建设,抓好职工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我处工会组织全体职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我们对他们进行了多次业务技术集中培训,全体职工都掌握了一门以上的职业技能,在加强对职工培训的12全文查看

2.女工创建和谐企业调查报告 篇二

创建和谐企业是根据构建和谐社会提出来的。要了解什么是和谐企业, 还得先从什么是和谐社会讲起。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中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 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 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 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 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 社会管理完善, 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就是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规定, 我以为, 和谐企业, 应该是以“依法治企, 科学发展;公平协调, 团结有序;敬业爱企, 创新创效;诚信合作, 环境友好;安全稳定, 服务社会”为基本特征的企业。

“依法治企, 科学发展”, 就是贯彻社会主义民主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 坚持企业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依法经营、依法治企, 广泛调动企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大力调整结构, 积极转变增长方式, 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公平协调, 团结有序”, 就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企业发展相协调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 形成保障员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有效机制, 实现企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序, 员工安居乐业, 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员工关系。

“敬业爱企, 创新创效”, 就是培养“五好”领导干部队伍和“四有”职工队伍, 树立员工敬业爱企的职业品德和风尚, 弘扬“创业创效, 图强报国”企业精神。积极推进体制、机制、科技、管理创新, 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能力,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诚信合作, 环境友好”, 就是讲诚实、守信用、保质量, 优化企业公共关系, 积极与各方合作。保护生态环境, 节约资源, 建设环保友好型企业、资源节约型企业。

“安全稳定、服务社会”, 就是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 确保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确保电力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妥善处理企业内外矛盾和劳资关系, 确保职工队伍稳定。承担国有企业特殊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 为社会进步和公益事业积极奉献。

二、创建“和谐企业”的意义

创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是由“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以及“和谐企业”等众多“和谐细胞”组成的。因此,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从构建这些“和谐细胞”入手。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1. 创建和谐企业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丰厚的物质基础。

企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物质载体, 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利益、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区域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企业是社会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 是发展社会经济、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 如果离开和谐企业的创建, 就失去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2. 创建和谐企业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键。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那么实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显得非常关键。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人类获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的主要方式和基本生产载体,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要依赖自然, 又要保护自然。只有做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创建和谐企业是企业自身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

和谐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和秩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 催生了多元利益主体, 激发着不同群体追求利益的期望, 形成了矛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给企业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也要求企业更加规范经营秩序, 完善保障机制, 履行社会责任。当前, 企业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企业与员工关系、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企业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许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致力构建内外关系协调、安定有序的和谐企业, 才能够既为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又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创建“和谐企业”的对策

1. 树立科学发展观, 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不断涌现的社会财富作支撑, 而社会财富的涌现是以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基础的。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也是企业的第一要务, 更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关键。但是, 仅仅认识到这一点还不够, 这是因为:人是财富的创造者, 企业内部“人和”才能“业兴”, 企业对外“和气”才能“生财”。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让员工感到企业如同温馨的家庭, 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乐趣, 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企业也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和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 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当今世界, 工业文明正在向生态文明转变, 既不允许我们再走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我们也没有了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条件。因此,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 这是时代对中国和中国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为此,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市场为导向, 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 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 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既追求企业的发展, 更注重职工的发展, 既追求企业自身的效益, 更追求社会和环境效益;既追求利润, 更追求和谐。为此, 首先必须做到“三破三立”。一是破除墨守成规的旧观念, 树立与时俱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要破除你死我活的旧竞争观念, 树立和开展竞合双赢或多赢的新局面;三是要破除嫉富嫌贫的旧观念, 树立利益和谐的新观念。通过构建与正确运行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新机制, 在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同时, 兼顾对社会的回报;既要提倡带头致富, 更要提倡共同致富, 促进企业经营成果和利益的“共享”。

2.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或和谐企业最大的特征, 实现人的和谐, 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企业是职工及其附属的物质技术条件的集合体。在这个集合体中, 职工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 企业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人创造的, 舍弃了职工这一最重要构成要素的抽象的企业, 就只剩下一堆机械、厂房和土地, 还有就是企业运行的全部制度。正是广大职工借助这些物质技术条件, 在特定的制度框架内从事各种劳动, 实现了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各种转换, 创造了财富, 创造了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了广大职工的劳动, 这些物质技术条件和制度体系就成了一堆废物, 机械就会生锈烂掉, 厂房迟早要倒塌, 制度就会连废纸都不如。从现代管理理念上说, 不论什么类型的企业, 职工就是人力资源, 其中的塔尖部分还是人力资本, 而且, 人力资源或资本是第一资源或资本。因此, 企业要实现经营管理的规范有序, 在和谐、稳定中快速发展, 最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将员工个人利益、长远发展与企业的创业和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 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就要视职工为企业的“上帝”。尽管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看, 顾客才是企业服务的对象和生存的条件, 因此, 企业以人为本, 就应该以顾客为本, 视顾客为“上帝”。其实, 以顾客为本, 视顾客为“上帝”, 最终还需要以职工为本, 视职工为“上帝”, 才能得以落到实处。这是因为, 如果企业内部职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他们不去努力工作, 不去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即使营销部门对顾客的需求把握十分到位, 也是不能真正落实所谓顾客是“上帝”的经营理念的。因此, 欲把顾客作“上帝”, 首先必把职工当“上帝”。既然要把职工当成“上帝”, 建立和谐企业的劳动关系, 规范企业自身行为,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就显得十分必要。一是要大力推进劳动合同, 规范劳动用工制度。要按照《劳动法》的要求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为建立现代企业用工制度, 实现劳动关系法制化, 契约化创造条件, 使企业的劳动用工从无序到有序, 从不规范向规范发展, 最终实现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制化、规范化目标;二是推进集体协调制度, 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在涉及企业与职工重大利益等一系列问题上, 以进行集体协商的方式来建立企业自主协调劳动关系机制;三是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要以《劳动法》为依据, 通过贯彻实施《劳动法》加强协调与沟通, 及时化解矛盾, 建立稳定协调的企业劳动关系, 规范双方的行为, 增进双方的合作, 共谋企业发展;四是加快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坚持把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相结合,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以《劳动法》、《公司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 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 加快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使职工能够享受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各类社会保险权利, 并使工资支付有关规定在企业得到很好的落实;五是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依靠员工办企业。要从传统的重物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上来, 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员工办好企业的思想, 这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则。

3. 实施和谐管理, 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而对组织内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管理”与“和谐”有一种双向的作用, 管理得当, 则企业处于和谐状态;企业和谐, 则管理起来就顺畅。因此, 管理与和谐是一个相互推进的过程。管理是企业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活动, 和谐主要是在管理过程中逐步培育起来的。一个企业如果管理混乱, 必无和谐可言。由于管理不善而失败的企业并不少见。曾经显赫一时的亚细亚开业九年竟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彻底的审计, 外单位向公司借款800万元, 只需跟总裁打声口头招呼即可, 而不需办任何手续。三株发展到鼎盛期时, 机构重叠, 人浮于事, 互相扯皮, 甚至出现一部电话三个人管、各分支机构对总部大量造假的怪现象。飞龙在财务上缺乏详细的管理规章, 只管财务不管实际, 使得占用、挪用和私分公司货款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基础管理不牢靠, 这些企业缺乏必要的自稳机制和免疫机制, 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房子, 一有外来冲击, 企业就应声而倒。相反, 海尔的“抗斜坡球”理论告诉我们, 企业好比是一个沿着斜坡往上滚动的球, 市场竞争和企业内部职工中可能出现的惰性形成对球体向下的内外两种压力。如果没有一个向上的大于这种压力的推力, 球就一定会往下滑。对于企业来讲, 这个向上的推力就是强化基础管理。为此, 海尔要求职工“日事日毕, 日清日高”, 全面地对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海尔之所以能持续地取得巨大的成功, 这种强化基础管理的管理模式功不可没。

管理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中, 一般来说, 一个组织有以下三个特征:有很多人构成, 有共同的目标, 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的安排。从这个角度说, 管理就是将一个组织中所有人的人际关系安排好, 按照合乎规律的方法步骤, 去实现共同的目标。人际关系安排好, 指的就是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必要条件。因此, 现在很多企业都已认识和实行“和谐管理”。和谐管理的真谛在于以人为本, 尊重人性。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组成的, 是依靠人进行生产经营的, 最终是为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企业的管理只有在所有相关利益人即员工、供应商、顾客等之间达成和谐, 才能实现整体的和谐共振, 突破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境界, 实现组织的奋斗目标。实施和谐管理是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必需, 只有和谐管理, 才能培养出对企业忠诚的客户, 提高品牌的凝聚力和市场的战斗力;只有和谐管理, 才能消解企业与各级供应商以及销售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达到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只有和谐管理, 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 规划一条科学合理的经营途径, 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绩效优化。在21世纪的今天, 和谐管理就是企业的竞争力之源, 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动力。不进行和谐管理的企业必将因竞争过度而遭遇发展乏力的困境。实施和谐管理, 一是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明确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责权利、理顺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二是解决好公司内部下下、左右组织的关系, 建立横向联系、垂直指挥系统, 实现企业管理从能人管理到科学管理, 再到人文管理的新跨越;三是坚持以企务公开为载体, 大力实施“阳光经营”, 通过企务公开架起领导与职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桥梁。

4. 建立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凝聚力。

一个企业有很多员工, 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 靠什么使全体职工对企业有高度的认同感呢?除了经济利益外, 更重要的是企业独有的文化。美国兰德公司和麦肯锡公司对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进行跟踪考察后, 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TCL集团总裁李东生说:“哪一个企业能够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领先, 哪一个企业就能建立起竞争优势。”TCL倡导的企业精神是“敬业、团队、创新”。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TCL在完全没有国家资本金投入的情况下, 从一个小型的地方国有企业发展壮大, 跻身中国最大的10家电子企业行列。TCL一直倡导用企业精神激励员工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TCL之所以能够高速增长,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体TCL人、尤其是管理干部, 能将企业精神贯彻到工作实践中去。TCL十分看重企业文化建设, 把最能推动TCL发展的思想、观念、精神、作风进行总结、提升, 使之规范化、系统化, 并广泛地为全体员工理解、接受, 并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海尔集团通过对统一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使集团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海尔集团“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真诚到永远”的企业精神不仅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凝聚员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而且赢得了众多的客户, 使海尔成为著名的世界品牌。全国民营企业五百强之一的浙江正泰集团有1.5万名员工, 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团队, 如何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使员工与企业和谐发展?正泰集团顾问戴知谦有一个精辟的概括:影响企业战斗力有很多因素, 比如物资方面因素、生活环境因素、精神方面因素、员工自身因素等。员工和企业搞好和谐, 第一, 员工必须认同企业文化, 第二, 员工要有敬业精神, 第三, 员工对生活要有平实之心, 第四, 员工之间要互相理解。由此可见, 著名的企业无一例外地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培育。合理的经济报酬是员工愿意工作的物质基础, 加上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才是促使员工间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打拼的内在动力。在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引导下, 员工与企业能够建立和谐关系, 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共识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团结协作, 共同努力。因此, 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是形成和谐企业的有效的“黏合剂”,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成为现代企业建设的必有内容。和谐企业文化要求应完整包括准确地界定企业使命、构建企业内部的整体和谐和推进企业外部的广泛和谐等三个方面:首先, 准确地界定企业使命。企业作为经营组织, 当然要创造经济效益。但企业决不能以利润作为唯一的追求。企业与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于一种共生的关系, 必须努力达到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帕累托最优”, 努力实现企业内部各部分、企业与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在中国目前的现实中, 企业利润追求与社会和谐发展经常是有冲突的。为此企业就必须有一个优先选择的价值观念问题, 具有远大战略眼光的企业还是要以社会效益优先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要为国家振兴、民族兴旺尽自己更多的义务。其次, 要构建企业文化的整体和谐, 包括企业文化本身不同层次之间应该具有内在的高度和谐, 即企业文化的表层 (厂标、厂歌、员工行为等) 、中层 (企业的制度、规章) 、深层 (企业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等) 应该达到同步发展、不可分割的高度一致, 而且企业发展的各项战略应该互相适应, 互相促进。最后, 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推进企业外部的广泛和谐, 对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 企业都应该尽量做到在保持他方成本不变的前提下, 为其增加收益, 实现双赢。

5. 增强社会责任感,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处于特殊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 有没有社会责任, 敢不敢承担社会责任, 愿不愿意主动尽到社会义务, 既是和谐社会对企业的客观要求, 也是检验企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

要坚持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观。企业要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逐步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节能降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从生产过程中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

要坚持诚信经营理念。诚信是经营之本, 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 才能内有和谐, 外有形象, 才能为净化社会风气贡献力量。因此, 在企业内部要树立“诚信为荣, 不诚信可耻”的舆论氛围, 坚决杜绝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坚决维护消费者权益, 坚决依法经营照章纳税,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要坚持践行社会道义。认真履行SA8000社会道德责任国际标准所规定的各项义务。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反哺社会, 回报国家。

摘要:和谐企业是以“依法治企, 科学发展;公平协调, 团结有序;敬业爱企, 创新创效;诚信合作, 环境友好;安全稳定, 服务社会”为基本特征的企业。创建和谐企业, 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而且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创建和谐企业, 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施和谐管理, 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建立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凝聚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关键词:和谐企业,内涵,意义,对策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05-10-19.

[2]彭道伦, 陈玉德, 王干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讲座[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9.

3.培育和谐文化 创建和谐企业 篇三

培育和谐文化 创建和谐企业

作者:靳玄烨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8期

[摘要]文章对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特色进行探讨,论述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特色是培育和谐文化,实现企业自身的和谐和企业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从而创建和谐企业。

[关键词]和谐文化;和谐企业; 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阿公司(SACF)[中图分类号]F4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6)08-0125-0

4和谐理念是中华传统文明中的精华文化,其内涵包括两大系统:一是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 自然、社会的和谐。和谐是美好的,人们憧憬和谐的社会以及和谐的生活,千百年来一直在不懈追求。社会本身由企业、学校、家庭、社区等“社会元素”所组成,所以构 建和谐社会就要实现内部各“元素”自身的和谐,同时也要实现各“元素”之间的和谐,其 中企业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而创建和谐企业的核心就是要培育和谐的企业文化。

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英文简称SACF,中文简称中阿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由中国、突尼斯、科威特三国共同合资兴建,被小平同志誉为“南南合作典范”。在合资企业内部存在不同背景的文化,企业文化的和谐与否对企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几年来,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按照 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创建和谐企业。中阿公司坚持推行国际企业运营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干、低耗、高效 的企业运营体系,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中阿公司以科学求实的精神构筑公司的管理 框架,以“耗散结构”理论作为企业运转指导理念,努力培育和谐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自 身的和谐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和谐。

一、企业自身的和谐

企业中的人和物是企业的“元素”,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实现自身内部的和谐就是要实 现企业中各“元素”之间的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物的和谐两个方面。

(一)人与人的和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华传统文化中“人和”在社会发展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体现了传统和谐精神中的人文特征。和谐的思想就是“人和”的精神一个方面。中阿公司 以“耗散结构”理论作为企业运转的指导理念,实现企业中的“人和”,从而创建和谐企业。“耗散结构”理论是由比利时化学家、布鲁塞尔学派的领导人普利高津(I.Pri-gogine)于1967年创立,并于1977年因之获诺贝尔化学奖。简单地讲,耗散结构是指在非平衡条件下产生 的,依靠物质、能量、信息不断输入和输出条件来维持其内部非线性相互作用有序结构的系 统,这种理

论体现了中华传统文明中和谐的思想。企业是一个耗散系统,其内部熵的自然增 加是其存在与发展中无法避免的系统内部趋势。管理者必须不断发布指令、调整制度、进行 改革,而这些所有的宏观或微观调控都是为了抵制或消除企业熵;通过各种技术改造、扩产 降耗、战略调整、改革机构、招聘任免等管理手段,提高企业中的组织度和有序度,从而实 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中阿公司把“耗散结构理论”贯穿于公司的各管理层面。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它要不断与 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包括吸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为己所用)以保持系 统的稳定和有序。同时,开放的系统形成有序结构后,在新条件下,一方面可能重新形成新 的有序结构,另一方面也可能破坏已形成的有序结构而达到新的混乱无序状态。为抑制熵无 限增长,出现极度混乱状态,中阿公司不刻意追求某一固定模式,而是不断地调整和创新,使企业始终保持动态适应性。另外,耗散结构理论认为,非平衡是有序之源,中阿公司为实 现其特定功能并保持企业发展,不断调控企业组织内部的不均等状态,使其保持必要的差异 性和分化性。管理过程是“决策-执行-检查-再决策-再执行”的循环。企业通过不断执 行系列决策,形成一个动态的、远离平衡的耗散结构,并重新形成新的有序和谐的状态,从 而实现和谐的管理。

制度约束是为了使公司高效有序运行,是实现企业内部和谐的一种手段。中阿公司强化制 度约束机制,严明纪律,严格执行,上自领导下至员工,在公司纪律制度面前一律平等;坚 持给职工安排饱满的工作量,实施满负荷工作,形成快节奏、紧张、有序的工作作风,促 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开拓公司通向高效率、高效益之路;在各岗位已严格定编的基础 上进一步“精到最精”,能减去一人就减一人,能减去二人就减二人,把员工的“饱满工 作量”不断提高到新的层次;在工作中把对员工的精神鼓励放在首要位置,与员工保持良好 沟通,为其创造良好的、和谐的学习和发展环境,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充分体现,时刻进行爱国、爱厂、敬业教育,增强员工的依托感和凝聚力;根据ABC制度,公司每年 对员工进行业绩考核,根据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用具体标准核定后,把员工划分不同 类别等级并和个人收入相关联,重新核定实行动态管理,促使员工坚持不懈做出新的努力;加 强企业内部及企业和社会间的人才交流,不断从社会吸纳优秀人才进公司替代平庸者,促进 企业人员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阿公司倡导和谐的人文规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员工能够在人与人的和谐氛围中生产 和生活,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团结协作,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工作讲配合,思想讲沟通,关系讲融洽,利益讲谦让,语言讲文明,从而形成一支具有凝聚 力、向心力的团队,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内部人与人的 和谐。

(二)人与物的和谐

在企业中,人是其中个体,不但要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而且也要和周围的物进行联系。实现人与物的和谐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在一个企业的环境中,要实现自身和谐,就必须要

创建和谐的人文规范,同时也要求企 业中人与物的和谐,表现在生产和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和谐。

从建厂之初,中阿公司瞄准世界肥料发展趋势,定位准、起点高,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国 AZF工艺,生产设备全部由欧洲引进,并在消化掌握该工艺的基础上,对引进装置进行了技 术改造,创造了“SACF粒状复合肥生产新技术”,使装置生产能力由48万吨/年提高到72万 吨/年,以超过设计能力的50%创造了同类装置的世界先进水平。中阿公司从精选的原料到精 湛的工艺,从精制的配方到精心的管理和精诚的服务,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精心打 造“撒可富”品牌,奉行“哪怕千分之一的质量问题,对农民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损失”的质 量理念。1998年10月,公司在行业内率先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标志着“撒可富” 质量管理体系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2001年,中阿公司参与起草、制定了新的国家复合肥标 准GB15063-2001,并带头执行新标准、新标识。

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04年6月16日,中阿公司在同行业中率先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投入资本,研发肥料业界的新技术和新课题。中阿公司还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到公司进行指导。2004年2月21日,中国农科院 林葆、苏益

三、李家康等三位专家来公司指导工作。2005年3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先生,清华大学王亭杰教授应邀来我公司指导工作。期间,金院士对中阿公司的 技术创新和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深入交流沟通,双方在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2005年8月19日至20日,受中阿公司委托,秦皇 岛市政府与省院士专家联谊会联合邀请国内十余位化工、农学及自动化等相关领域院士、专家聚集秦皇岛,对公司《复合肥造粒系统过程控制数学模型》及《复合肥专家评价系统》 两个技术课题项目进行了咨询研讨,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此外中阿公司每年都对新 入厂的员工进行多方面的技能培训,让他们对公司的管理理念、生产经营、企业文化等方面 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对公司员工进行再培训以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形势;对入厂从事临时 工作的农民工建立了人性化的管理和激励体制,对工作认真、品行优良、敬业爱岗的农民工 鼓励其竞聘正式工人的岗位。比如:对多年以来以自己微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的农民工 周宝军破例转聘为正式工人;对工作认真肯干的农民工穆小军转聘为正式工人等。在生产中 进行自主创新,自行开发的“计算机辅助磷复肥生产经营决策系统” 获化工部1995年现代 化管理成果二等奖,创直接经济效益293万元;通过对引进工艺和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形成 的“中阿公司粒状复合肥生产新技术”获河北省技改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 仅年均节约进口磷酸用汇1066万美元,并且直接增加效益680万元。更重要的是装置生产能 力由年产48万吨提高到了72万吨,由此产生的规模效益达7006万元。

在中阿公司内形成的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和人与物的和谐关系,使公司自身处于一种和谐发展 的良好状态。员工们和谐相处,努力工作,追求美好生活;企业不断进行创新,提高核心 竞争力,实现生产和科研的和谐发展。2004 年中阿公司被河北省评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 ”,2005年被全国总工会评为“模范职工之家”。

二、企业、社会和自然的和谐

中华传统文明中的另一方面是“天人合一”观,探究天地自然界发展变化特点同人类追求生 存发展行为之间的协调共济的一般规律。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企业是社会中的个体,也是社 会发展中的主要力量之一,不仅自身要和谐,也应该实现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 谐。

(一)企业的和谐发展

中阿公司不刻意追求某一固定发展模式,根据 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和创新,使企业 始终保持动态适应性。中阿公司决策层正在紧密 跟踪环境变化,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动态适应环境,一系列旨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企业发展战略正在 按计划推进。2002年1月,二期复合肥扩建工程投产,复合肥年总生产能力达到了140万吨,成为目前投产的 国内规模最大的复合肥企业。2004年2月新疆复合肥工程 首期10万吨项目投入试生产,为西北基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2005年4月公司在湖北大峪口改造建设了一套产能为80万吨的磷复肥装置投入试生产,“撒可富”磷复合肥总生产能力达到250万吨。2005年11月12日,湖北大峪 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举行揭牌暨开工剪彩仪式,标志着由中化建/中阿公司联合重新启动的 大峪口项目全面投入市场运营。

中阿公司继1993年8月成功地向泰国出口“撒可富”牌优质、高效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1万吨。在实现了我国高效复合肥出口零的突破后,又凭借自身的质量和价格实力搏击国际市场,与 西欧产品相竞争,相继出口到了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迄今,已多次出口泰国、韩国、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极高声誉,“撒可富”复合肥出口 量累积已逾10万吨,出口量居全国同类产品前列。“撒可富”品牌复合肥深受广大农民朋友 的信赖和喜爱,多次被评为“中华化肥精品”、“农民兄弟的放心肥”、“全国用户满意产 品”、“无公害农产品推荐生产资料”、“3·15标志优质产品”、“中国名牌产品”、“20 05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等荣誉称号。

1999年,中阿公司在同行业中率先推广不同氮磷钾配方的专用复合肥产品,适应不同土壤 和作物需要,带动了专用复合肥的推广发展,使专用复合肥在中国市场上得到大范围推广使 用。中阿公司积极倡导和谐自然的理念,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土壤污 染、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保护耕地环境,从而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对社会应尽 的义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除了要考虑企业本身的利益之外,还应适当考虑与企业行为有 密切关系的其他利益群体及社会的利益和社会效益。除了要考虑其行为对自身是否有利外,还应考虑对他人是否有不利的影响,如,是否会造成公害、环境污染、浪费资源等。企业的 社会责任就是企业的“德”。一个人的品德是这个人成就事业的基础,品德不好的人是不可 能成就一番长久的事业。同理,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一定不是一个和谐的企业,也不可能成为一 个优秀的企业;和谐的企业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最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企

业。中阿公司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始终秉承“富饶中华大地,造福中国人民”的 企业理念,坚持“千分之一的质量问题,对农民就是百分之百的损失”的质量信念,在引领平衡施肥技术推广、推进土壤环境保护、倡导肥料立法、建立公平竞争环境、抵制假冒伪劣 产品、帮助扶持弱势群体、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为国分忧并积极启动停产项目,义无反顾地 主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中阿公司派 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科技施肥,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开展科普讲座等,此外还向特困农户赠送 复合肥及微量元素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作为复合肥行业的龙头企业,中阿公司始终以高度 的责任感,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面向农民消费者,以微利的产品价格引领和制约着全行业的 复合肥价格走向。近十几年来,中阿公司坚持每年拿出 200 吨化肥无偿援助秦皇岛市周边 的贫困乡村用于农业生产,让农民消费者获得更大的实惠,促进农民的增收。为规范农资市 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杜绝坑农害农现象,保护耕地资源,中阿公司又积极地倡 导肥料立法,规范行业标准,保护农民利益。在 2003 年全国人大会议上,由总经理武四海 提交了关于《尽快出台肥料法》的议案,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全力团结各界力量、尽力为国分忧是中阿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湖北大峪口工程是国家五大磷矿肥基地之一,总投资40多亿元,1999年仅开车两个月就因为重钙产品成本过高、没有市场需求而一直停产闲置,企业形势非常严峻。根据上级指示,责成中阿公司对其进行恢复改造。中阿公司以高度的 社会责任感为国分忧,经过几年的努力,于2005 年4月进行试生产。同年11月,湖北大峪口化 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目前,产品已经批量投放市场,保持了社会的稳定,挽回了国家的损失。中阿公司积极投身公益、扶持弱势群体,为帮助考上大学的优秀贫困学生能够读上大学。在 2003 年初的中阿公司全体职工大会上,根据武四海总经理的提议成立了撒可富教育基金会,目前募集到的基金总额已达500余万元,正在资助贫困地区优秀高考毕业生几百名,使他们走进了大学的校园。

三、结语

中阿公司能有今天的发展,与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的大力支持与关怀是分不开的。公司发展不 忘回报国家、回报社会,是中阿公司全体职工的共识;团结各界力量,以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努力为国分忧、造福人民是中阿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

4.创建和谐企业,推进企业发展 篇四

罗 志 勇

刚刚闭幕的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路径,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细胞,建设和谐企业对于社会和谐、对于企业发展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和谐企业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协”者,相和也,有协调顺和之意。和谐企业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和谐企业的核心是通过促进企业内外和谐,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谐企业应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效益,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特征。那么,如何构建和谐企业呢?结合我们公路施工企业,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创造最佳经济效益,打好和谐企业的物质基础

和谐企业建设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作支撑,而良好的经济基础必须以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前提。作为一个施工企业,要创造最佳经济效益,首先,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分析企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公路大发展”建设高潮,进一步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消耗;第二,要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第三,走集团化经营之路,整合资源,扩展企业规模;第四,内部实行优化组合,精减非生产人员,充实生产第一线。第五,在当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要坚持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的方针,分散企业经济运行风险。

二、安全质量有序可控,保畅企业长远发展

安全生产事关广大职工的生命和财产,事关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和谐企业也就无从谈起。公路工程施工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行业,一个工程发生安全质量问题就会影响全局发展。必须构建强有力的安全文化,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灌输,把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变成员工自觉遵守的工作标准和行为准则,在全体员工中逐步形成“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责任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防范理念。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要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关键在于要保证工程项目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只有明确创优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保证工程外在形象畅、洁、绿、美,才能保证内在质量高标准、精品化。

三、建设学习型企业,为构建和谐企业储备力量

建设和谐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这就要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创造力,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强学习型企业建设,是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推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迫切需要。

学习型企业必须是以共同远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实现持久性发展为目的,以学习激励的管理为基本模式,在企业中营造和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环境和气氛。在企业中树立和弘扬正气,鼓励支持想干事的,表彰褒奖干成事的;建立健全奖优罚劣的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要在企业中营造和形成“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气氛和机制,这样这个企业的人气就旺,事业就兴,就能够赢得和谐发展的局面。

四、维护好职工群众利益

职工利益是企业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只有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企业才能有稳定发展、政通人和的局面,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建设和谐企业,就要坚持把保障职工利益作为事关企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来对待、来落实,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重视职工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特别是对待处于弱势群体的职工,要落实好“三不让”承诺,即不让一名职工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要深入推进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民心工程,积极为职工群众解除后顾之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推动公司持续和谐发展之本。企业文化渗透并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改革和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是企业生存发展灵魂和内在动力。如果一个公司没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公司就是一盘散沙,就没有凝聚力,就没有核心,“和谐”将无从谈起。

5.创建和谐企业 篇五

创建和谐企业,是贯彻落实公司构建和谐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稳定的需要。创建和谐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向各个具体领域延伸,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职工的自豪感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开展适合员工特点、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那么,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能为创建和谐企业做些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并将这一观念始终贯穿于自身的生活、工作中,使好人好事得到褒奖,工作优秀者成为学习的榜样。管理者及班组长更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明辨是非,倡导文明,弘扬正气,让企业上下形成一个树先进、学先进的良好氛围,为企业持续有效发展提供不懈动力。

其次,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创建和谐企业对我们的管理模式、组织体系、工作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也要与时俱进。只有通过努力提升个人的能力,促进企业管理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提高,才能使企业上下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竞争、进取的状态,实现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第三,我们要加强沟通,善于纳言。创建和谐企业,必须以一定的机制建设为基础,如劳动竞赛机制、教育培训机制等,而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上下沟通,员工参与。我们广大员工应该关心企业,热爱企业,与企业共荣辱,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出谋划策,荐言献计。各部门也应该努力拓展创建和谐企业的途径,言路,建立沟通互动的长效机制,提升公开度、参与度和能效水平,尽可能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6.女工创建和谐企业调查报告 篇六

1以先进安全文化为引领, 倡树“五优”矿井创建理念

“五优”矿井创建是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根本途径, 是矿井实现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赵固二矿在建设过程中, 始终把安全高效作为奋斗目标, 以河南煤化集团“零”理念为指导, 积极推行“012345”主动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 在企业先进安全文化引领下, 为“五优”矿井创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充分利用动员会、广播、板报、标语、电子屏、内刊《二矿人》等各种宣传载体, 大力宣贯创建“五优”矿井的内涵, 引导干部员工充分认识到创建“五优”矿井的重要意义, 让全体干部员工学明白、想明白、讲明白、干明白, 充分认识到“五优”矿井创建是推动企业安全发展、惠及全矿干部员工的民心工程, 是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 增强做好“五优”矿井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全矿营造了上下齐心创“五优”的良好氛围。

2以“双基”建设为抓手, 筑牢“五优”矿井创建基石

为深入推动“五优”矿井创建取得实效, 赵固二矿坚持把“五优”矿井的标准逐项逐条融入到矿井“双基”建设中去, 纳入日常监控和月度考核, 以过程管理确保矿井建成之时就达到“五优”建设标准。

(1) 健全机构, 完善制度。

矿井成立了以矿长、书记为组长, 分管矿领导为副组长的“五优”矿井创建领导小组, 设置“五优”矿井创建办公室, 完善了创建工作制度体系, 制订了45个工种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办法, 严格按照“五优”创建文件的要求, 扎实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不折不扣地落实创建的检查、评比、考核和奖惩, 为“五优”矿井创建提供了基础保障。

(2) 落实规划, 明确责任。

根据职责细化分解“五优”创建各项任务, 实施动态监督, 坚持每周一由矿长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协调创建工作, 对没有完成创建目标规划的有关领导、业务科室和基层区队,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 谁失误谁埋单”的原则进行责任追究, 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的创建格局。

(3) 创新载体, 扎实推进。

①以创建“精品工程”为着力点和突破口, 井下巷道形成了掘进中线、锚网支护、牌板管理、照明管理、单体支护、风筒延伸、管路吊挂、轨道铺设、胶带架设、电缆铺设等严格按“十条线管理”模式。②在全体干部员工中进行准军事化培训, 积极开展“两述法”应用竞赛等活动, 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和干部的管理行为。③推行全员排查治理隐患正向激励, 坚持隐患检查“日上报”、区队安全状况“周评估”和领导干部重大隐患“旬报告”制度等, 制订了《全员查隐患、反“三违”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 把隐患查处及整改纳入日常安全生产全过程;对排查出的隐患全部实行“五定”原则, 落实整改闭合管理, 努力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④开展“安全诚信单元”建设, 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 结合实际, 制订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安全诚信单元”建设考核办法, 根据员工的工作范围、工作性质以及员工的脾气性格、兴趣爱好, 自由结合, 将3~7人划分为1个诚信单元, 互相提醒, 只要单元中人员无违章、无轻伤、无事故, 该单元内的员工月底都能得到奖励, 通过正向激励的手段, 提高员工的自律意识, 从而引导和激励员工安全、诚信、文明作业。⑤在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 着重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总结提炼, 在井上下建立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长廊, 以漫画、图片的形式表现安全生产知识等各项内容, 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 让安全“零”理念等安全文化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实际行动当中, 并结合安全生产实际编印了《手指口述》、《系统描述》、《岗位描述》和《安全文化手册》, 通过学习、宣贯, 有效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果。⑥为使安全文化入脑入心, 让员工积极参与到安全生产中, 先后举办了安全专题讲座、安全板报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艺演出, 开展了“我为安全进一言”、党员安全旗、安全警句格言标语征集活动及“安康杯”竞赛, 形成了立体交叉式安全文化宣传体系。

(4) 改革机制, 人才保障。

大力推行管理技术H型双通道人才选用机制, 引进、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2008年以来, 共引进研究生17人、本科生201人、大专生269人, 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约占员工总数的17.4%, 奠定了“五优”创建的人才基础。对于大学生员工, 赵固二矿构建了文化熏陶“补脑子”、柔情关怀“搭台子”、精心帮教“结对子”、分类培养“架梯子”、 公开竞聘“给位子”、戒浮去躁“照镜子”的“六子”育才机制, 激发大学生干事创业热情, 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 将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大学生选拔到中层管理岗位上来, “给位子”, 早担当, 服务矿井安全生产。

(5) 强化全员务实培训。

①针对矿井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以及“80后”、“90后”员工多的实际情况, 按照“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建成了覆盖采、掘、机、运、通专业的综合实操基地, 完全模拟井下生产环境, 有的放矢地开展全员实操培训, 全面提高员工的实操技能。为调动员工学技能、练本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还制作了面值20元的“学习激励卡”, 用于奖励熟练掌握应知应会知识和“两述法”应用的员工, 凡受到“学习激励卡”奖励的员工其所在区队再给予200元的奖励。用激励卡促进“两述法”的推广和应用, 增强安全自律能力。②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开办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班, 为矿井培养高端科技人才;与河南理工大学联合开办采矿、机电、通风3个专业专科班, 让员工继续深造, 促使广大员工的科学文化技术素质迈上一个新水平。③创新实施“六小载体”培训模式和“耳听、眼看、手练、口述、脑记”五位一体培训方法, 构建了适应煤炭现代化生产的教育培训平台;员工接受培训从“当作负担”到“视为奖励”, 培训方式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 培训内容从“老师安排”到“员工点菜”, 培训教学从专家传授到员工登台, 培训场地从课堂到操作现场这五大变化, 折射出了员工培训工作的今昔对比、发展和现状。

3以资金投入为支撑, 构建“五优”矿井保障体系

创建“五优”矿井, 确保资金投入是关键。赵固二矿作为一个新投产矿井, 尽最大努力保证“五优”矿井创建资金的需要。

(1) 在安全管理方面, 先后投入9 000多万元, 建立了先进的矿压监测系统、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矿井人员定位以及虹膜机与闸机联动入井人员管理系统, 实现了对井下生产状况和作业人员的实时、动态监管;建设了矿井水文自动监测系统和底板改造注浆站, 并购置大扭矩液压钻机等防治水设备;积极完善矿井瓦斯监测与抽采系统, 实现区域瓦斯超前治理。

(2) 在煤炭生产方面, 始终坚持依靠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 投入近2.5亿元, 与生产厂家联合开发出目前国内最大工作阻力为18 000 kN的液压支架, 建成目前省内最大采高达6.5 m的综采工作面, 奠定了矿井安全高效发展基础。综掘二队在11021工作面掘进施工中取得了煤巷单头月进818.8 m的优异成绩, 刷新了当时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煤巷综掘单进水平纪录。

(3) 在科技创新方面, 提取销售收入的3%作为科技专项资金,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先后成立了“张金富创新工作室”、“申麦成综掘创新工作室”、“程辉综采创新工作室”, 利用市场机制, 收购科技创新及管理创新成果, 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主动性。仅2011年, 就收购创新及合理化建议300余项, 实施科研项目17项, 获得国家专利12项, 2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项科研成果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员工申麦成被评为全国首批“煤炭行业技能大师”, 并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4) 在文明建设方面, 投入5 000多万元, 按照“矿区面貌花园化、员工宿舍公寓化”的总体要求, 加大生活福利设施投入, 美化环境, 改善员工生活条件。

4以责任考核为动力, 推动“五优”创建动态达标

考核是把制度和标准落实在现场的动力所在。在“五优”矿井创建过程中, 赵固二矿始终坚持以现场达标为重点, 以动态考核为手段, 努力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1) 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 成立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办公室, 制订了《赵固二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赵固二矿质量标准化投入机制与激励机制》等制度, 以创建“精品工程”为着力点和突破口, 坚持以点促线、以线带面、点面结合, 稳步推进质量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对采掘工作面一律按照“上尺、上线、上装备”的标准化管理要求, 严格进行设计、施工、验收考核, 对工程质量以“毫米”定等级, 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有标准、有考核, 力促作业环境、作业行为、工程质量、设备运行等全面动态达标, 凡出现工程质量不达标的区队, 沉淀其安全质量风险抵押金。

(2) 在“双基”建设方面, 实行安全质量结构工资, 提取各单位每月工资总额的30%逐月进行考核, 构建了矿井对区队、区队对班组、班组对个人的三级纵向考核体系、矿井对各专业系统的横向考核体系以及各级正职对副职、副职对分管系统逐级向基层延伸的量化考核体系, 同时突出考核的动态化、常态化、专业化、精细化、问题责任化的“五化”考核要求。考核结果直接与各级管理人员待遇、业务系统管理责任、区队收入安全结构工资挂钩。通过系统考核打分, 让系统自控与区队自治相结合, 班组自理与员工自律相结合, 推动“双基”建设三级考核机制不断完善。

(3) 在矿区文明建设方面, 严格按照创建要求, 对员工行为规范、环境卫生等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检查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与区队内部市场化考核, 奖优罚差, 严格兑现, 促进矿区文明和谐。

5以“五优”创建为途径, 努力打造安康和谐矿区

赵固二矿充分维护员工权益, 按照“矿区面貌花园化、员工宿舍公寓化”的总体要求, 加大生活福利设施投入, 改善员工生活条件, 全面推动地面质量标准化工作, 提高广大员工的整体文明素质, 使员工与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 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 使企业文化在矿井实现管理高效率、安全高水平、经营高效益的目标中彰显出了巨大的能量。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文明创建不断升级的同时, 不断推进企业民主建设进程, 努力打造和谐文明矿区。

(1) 美化改造矿井, 营造舒适生活环境。

投入大量资金对“两堂一舍”进行改造, 建造了多功能冷库, 配备了消毒设备, 食堂保证了24 h供餐, 并且菜品多种多样。投资9 160万元建设节能减排项目, 建造了污水处理系统, 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依照“能绿化的不硬化, 能硬化的不露土”的原则, 在矿区种植花草树木5万余m2, 占全矿总面积的35.5%, 使整个矿区四季有花、常年草青。投资50余万元购置洒水车、吸尘扫地车, 做好矿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对员工澡堂进行装修, 更衣室装设了空调和暖气, 保证冬暖夏凉。对员工宿舍楼内外进行了装修, 配备了电视、空调、热水器, 统一实行标准化管理, 改善了员工住宿环境, 使员工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安全生产中, 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2) 规范员工行为, 增强企业凝聚力。

为进一步规范员工行为, 提高员工遵章守纪意识, 在强化对员工企业文化培训的基础上, 又专门下发了《赵固二矿地面质量标准化工作检查考核管理办法》和《赵固二矿员工行为规范》, 强力推行员工规范行为, 推进矿区文明建设,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提升员工的执行力, 在矿区规划行走路线, 悬挂温馨提示, 禁止公共场合吸烟, 严禁酗酒闹事, 提倡礼貌用语。随着各环节、各岗位标准的硬性规范, 员工的日常行为和工作行为得到全面规范, 矿井面貌、员工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3) 维护员工利益, 构建和谐矿区。

7.创建和谐企业活动总结 篇七

我矿创建于2004年,是一家民营企业,年产铁精粉8.5万吨,年产值7200万元,年创利税1600万元,企业于2007年9月成立工会组织,我们严格按照工会组织的相关规章制度和上级工会的要求开展各项活动。为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倡导“企业爱职工,职工爱企业”的良好氛围,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我们在取得“唐山市职代会星级单位”、唐山市和谐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创建“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打好创建基础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始终把建立健全工会组织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抓手,健全完善了职工代表大会、女职工委员会、劳动保护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厂务公开小组等工会组织。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了创建目标,制定了实施方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使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共同搞好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切实维护职工经济权益

为更好的执行国家《劳动法》、《工会法》、《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企业先后制定了劳动合同制度、— 1 —

集体合同制度、工资协商制度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和《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对全体员工进行法律法规意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又针对性的组织学习,使员工人人知法、懂法、守法,同时增强了员工的维权意识,调动了职工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完善全员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劳动用工。与职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劳动合同内容全面、合法、程序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续订、签证、解除和终止等各个环节管理完善。签订过程中让职工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减少劳动争议现象发生。

三是工资协商是根据大多数员工提出的不公平工资分配项和当地最低工资保障,每年与企业进行一次工资协商。我们现在工资待遇实行的是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同工不同酬。根据岗位不同,技术高低,贡献大小按劳分配,建立完善了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职工工资逐年增加,从未无故拖欠、克扣的情况发生。职工加班工资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计算,职工依法享受法定节假日。

四是在调解劳动争议方面,企业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及时调解劳动争议,使劳动矛盾化解在企业内部,—2 —

员工违反错误情况说明、处理结果向职工大会通报。几年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为98%以上,并实现了企业职工上访零记录。

五是全员享受保险。为所有员工缴纳了工伤保险,并为员工缴纳了意外保险金和大病医疗保险,保障了职工利益。

六是针对不同的节日,为员工准备相应的礼品,全体员工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期间发放大米、面、月饼、啤酒、白糖、粽子、花生油等物品,同时春节还发放节日慰问金,节日上班人员一律免费用餐,构建了和谐家庭氛围,免去了广大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

三、坚持民主管理,发挥工会作用,搞好厂务公开

一是建立职代会制度,进行民主评议,深化民主管理。企业每半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围绕职工关心的问题,下发民意调查表,在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提高工资福利、调解劳动争议、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等方面充分听取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明显效果。

二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在企业和员工之间搭建和谐相处的平台,提供双向沟通、交流的渠道,最大限度地把员工积极性发挥出来,使职工人人参与创建活动,增强员工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是在开展厂务公开工作中,企业通过宣传栏、调度会等形式,定期发布厂务信息,及时让员工知厂情、参厂政、— 3 —

议厂事,真正让职工感受到了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职工劳动保护

一是坚持“安全是效益、质量是生命”的办矿宗旨,教育企业员工,“没有安全的生产,就没有生产的一切。”为搞好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我们专门成立了安环办,并设置了专职安全员和兼职安全员,设立了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依法督促企业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完善了劳动安全条件,确保了职工安全劳动和企业安全生产。

二是建立了职工职业技术业务培训制度,制定实施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过定期开展预案演练,举办职工岗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特殊岗位培训等,不断提高职工技能素质,并对特殊岗位和重点区域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了安全隐患。

五、稳定职工队伍建设,创建和谐企业文化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推进“素质工程”,进行系统化培训。企根据不同职工的实际情况,采取专业性的培训,内部培训1000多人次,切实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班组和员工的管理水平与技能,企业也被评市总工会评为“唐山市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

二是以人为本,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送温暖、送关怀。在党政领导的具体指导和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下,矿工—4 —

会及时了解和掌握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矿领导对职工子女考上大学的一次性给予6000元助学金,先后有5名受益,多年来他一直积极参加社会各项慈善公益活动,累计捐款100余万。为了改善家乡办学条件,振兴教育,先后为县、镇、村学校累计捐款300余万元,还出资100万元修通了村镇公路,并且每年都为村民购买大米、白面,累计投资50多万元。进一步树立了企业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工会工作人员坚持深入生产一线慰问职工,坚持对生病住院职工进行探望;对职工及子女结婚生子进行祝贺;对退休职工每年春节都带礼物看望慰问,使广大干部职工免去后顾之忧,安心工作和生产,创建了和谐的劳动氛围。

企业定期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每年五

一、元旦期间举行多场联谊会,从而激发了和鼓舞了员工干劲,团结了人心,凝聚了力量,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通过企业及工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参与,使我矿多次受到市县各级有关单位的一致好评。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被迁西县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企事业单位”;2011年、2012年两度被迁西县三屯营镇人民政府评为“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单位”;2011年2012年两度被迁西县工会评为“工会工作先进单位”;被迁西县政府评为“2010年安全生产先进企业”;被迁西县政府评为“2012建设平安签下工作先进厂企”;2010年被迁西县

评为“文明单位”;被迁西县评为“2010五五普法工作先进企业”荣誉称号。

以上是我们创建和谐企业活动情况的概况,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提升的地方。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我单位的和谐企业创建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好。

8.沟通与协调创建和谐企业 篇八

圣经中说:很久以前人心很齐,想要造一座通往天堂的塔。这举动惹恼了上帝,他将人类的语言弄混,让不同的文化背景引发文化的冲突,让这个世界分隔成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迥异的意识形态。自此人类心难齐,那座惹祸的塔就叫通天塔。前一段时间热映的电影《通天塔》中如是说。

美国对穆斯林世界的妖魔化认识造成他们的巨大心理恐惧,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偏见,巴以冲突永远走不出它的怪圈。缺失沟通的不仅是国家、民族、家庭之间,同样也存在于企业之间。这是整个世界、整个人类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也就是“通天塔”的症结所在。因为人心长得不一样呢,偏偏还隔着两层肚皮。人心和人心不同,道理和道理也不同,你讲你的理,我讲我的理,所谓鸡同鸭讲,越讲越远越讲越气。一件事物可以引发相关的连锁反应,然后带出多层次丰富的思考命题。大家的出身、家教、素养、成长体验与经历都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也是同途殊归。你不是沧海,我也不是桑田。多半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心有灵犀。只怕只能产生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所谓的“他人即地狱”的无望。

一个曾经当过兵的同事告诉我过去部队里的思想工作的做法。他说,当时,部队里的人的思想问题能够及时得以发现,思想工作开展得很及时。大家放下思想的包袱,心里没有郁结,身心没有什么负担。而现代人却越来越自闭„„。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韩国枪击案刚发生的时候,谣传实施枪杀者是中国人,我真是捏了一把汗。后来证实凶手是韩国人,我暗自庆幸,但是又一想,不是没有发生凶杀、暴力就一定没有隐藏心理问题,也许有很多在郁积的阶段。众多心理问题也是由于自闭导致的歇斯底里。

所以要讲沟通,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没有能与上帝很好地沟通,所以人类永失他的乐园。通天塔的故事里,如果上帝不是太官僚的话,也不会产生和他的臣民的沟通的缺失,人类建塔没准倒是为了和他对话,为了沟通。

沟通可以引导社会舆情,让流言不攻自破,让危言耸听者遭群起而攻之。可以产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管鲍之交,可以产生“高山流水的知音,闻弦歌而知雅意”的情谊„„。

企业要讲沟通,不沟通的企业将是互相猜测的力量横行,升腾起伪善的行为,见风使舵的戾气;没有沟通的企业,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明示,令箭成了一地鸡毛,利益团体结党营私,朋党之争盛行;没有沟通的企业,领导不知道员工在想要什么,员工不知道领导要做什么;没有沟通的企业,谈不上真正的人文关怀,因为不沟通就谈不上了解,不了解就谈不上信任,不信任就谈不上关怀„„。

aobo的员工来自东方西方、五湖四海的不同国家不同种族,适值新一轮的并购正在进行之时,要融合东西方文化,必须沟通协调。

沟通需要打破惯性思维,改换全新的视角,让心界决定视界。沟通要正确地听,要有善于聆听的耳朵,所以有句话叫洗耳恭听。听要善解人意,要有诚意,不可以张皇四顾,不可以顾左右而言它。沟通要正确地讲,不要词不达意„„。在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中,法老号大副堂泰斯的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人生只需要看两本书。

而我们企业管理中需要打通的任督二脉就是沟通与协调。不让团队中的最后一名掉队。在工作中改变一下方式,多些沟通、多些理解;对于我们的同事多些帮助,少些抱怨;对于我们的纪律多些尊重,少些漠视。对于我们的工作多些热情,少些牢骚。

9.工会在创建和谐企业中的路径探析 篇九

那么, 什么是和谐企业?和谐企业就是指企业在处理内外关系时所体现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企业本质上就是发展的和谐、文化的和谐、利益的和谐。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应围绕企业发展中心, 找准定位, 立足于履行好工会职责;理清思路, 着力于发挥好自身优势;明确目标, 着眼于实现共建共享。

一、围绕企业发展大局, 团结职工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 以发展促进企业和谐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现阶段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只有企业经济发展了, 物质基础丰富了, 才能维护和实现企业公平, 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进而实现企业和谐。因此, 发展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关键, 也是实现企业和职工互利共赢, 创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没有发展, 就没有效益, 就无法保证职工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 构建和谐企业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 改革、发展、稳定是企业的大局, 生产经营是企业的中心任务。当前工会组织要不断强化发展观念, 始终坚持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服从、服务于企业的大局。

1.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促进企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一方面, 企业工会组织要树立大局意识, 把工会工作放到企业大局中去思考、去部署, 做到政治上保证, 制度上落实, 权益上维护, 素质上提高。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企业的决策部署, 同时准确把握广大职工的思想脉搏和动态, 为工会工作更好地贴近企业、贴近改革、贴近群众, 不断创新工会工作力度, 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 在当前职工群众需求多样化、思想复杂化、劳动关系多元化的发展形势下, 企业工会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引导职工正确对待利益关系的调整, 正确对待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正确处理个人与企业、眼前与长远利益关系。尤其在企业不断完善改制的新形势下, 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 做职工的贴心人。同时要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切实担负起职工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从而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做到识大体, 顾大局, 理解、支持和参与企业各项改革, 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2. 围绕生产经营中心, 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职工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能量。在当今世界, 创新成为企业竞争核心力的背景下, 职工的创新意识和才能往往是企业制胜的决定因素。企业工会要利用组织优势, 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组织和引导到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上来,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技术创新、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的途径和方法, 大力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换。首先, 明确企业目标。既要明确企业的长远规划, 又要知晓企业的近期目标, 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技术进步。其次, 拓展竞赛内容。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 不断探索创新竞赛的新课题。目前要坚持把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作为主攻方向, 把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提高效益的焦点等问题作为重点, 紧紧围绕创新技术、强化管理、多元发展、改进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益、提升服务、创优品牌等, 鼓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多做贡献, 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建功立业。第三, 坚持几个原则。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继承中创新;坚持群众性, 以发动广大职工参与并为职工群众所欢迎为标准;立足基层, 注重实效。

二、推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 增强企业向心力、凝聚力, 以文化促和谐

和谐的企业价值观引领着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 和谐的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和谐发展。企业工会作为推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导向、凝聚、弘扬作用, 以文化促和谐。

1.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教育职能, 营造和谐企业文化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工会要充分履行教育职能, 协助党政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 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目标远景相结合, 个人思想理念与企业核心文化相融合, 培养职工良好的思想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风尚, 促进形成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和谐文化局面。同时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 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 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打造一支在学习中创新, 在创新中提高, 在提高中完善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要结合企业发展和职工队伍变化, 为职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给职工提供成长的渠道和发展的平台, 使谋生的工作成为激发生活热情和充满成长机会的事业。职工素质技能的不断提升, 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而且为职工创业谋生抬高了“身价”, 是企业和职工发展的“双赢”。

2. 关心职工, 服务职工, 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企业工会要立足于关心职工, 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 把职工群众工作做深、做实。积极协助党政解决好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 当好困难职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 努力成为职工群众信得过、离不开的贴心人。抓好送温暖工程, 把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到职工心里, 推进干群关系和谐。同时, 积极开展健康向上,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创造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通过工会组织的层层“建家”活动及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管理论坛、读书交流、外出参观、合理化建议等活动, 使职工既锻炼身体, 陶冶情操, 又缓解压力, 加强友谊, 使职工的创造个性和天赋得到展示和宣扬, 促进身心愉悦和谐发展, 满足相互沟通交流的愿望, 使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企业每个角落, 融化到每个职工内心, 实现企业“以人为本”和职工“以企为家”的高度融合。

三、加快企业民主管理, 主动依法维权,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工会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要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实现职工体面劳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工会作为广大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坚持以人为本, 主动维法维权, 促进企业和谐, 是确保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手段, 也是工会在实现共建共享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 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 中国经济所遭受的冲击也日益显现。面对这种新情况新问题工会应如何“以职工为本, 主动依法维权”, 是一个需要审时度势, 找准要害的重点问题。

1. 以加强民主管理, 主动依法维权为出发点, 建设“和谐之家”。

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是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 也是调动职工积极性, 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渠道。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 都需要每个职工以企业目标为己任, 尽心尽责, 以企为家;企兴我兴, 企衰我耻。这种内在利益关系决定了职工应当参与企业管理, 享受民主权利。实行民主管理, 正是体现尊重、维护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是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的一大举措。为此, 要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 畅通民主管理渠道, 凡是涉及企业重大改革发展事项和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一律经职代会讨论决定。要完善企务公开机制, 让职工知情、参与和监督;把职工群众最关心, 反映最强烈, 与职工利益关系最密切、最敏感和最容易引发矛盾的问题作为企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2. 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载体, 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利益关系。企业工会要推动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促进实现体面劳动”的要求, 就必须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环节, 在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上下功夫。在劳动关系建立方面, 工会要指导帮助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同时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工资协商和职工董事、监事等制度, 加快对劳动合同等制度履行的监督。在劳动关系发生矛盾和冲突时, 工会要通过参与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参与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协商,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促进建立规范有序, 公正合理, 互利共赢, 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进程中, 工会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何通过加强工会自身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好工会组织的作用和优势, 是摆在基层工会和每一个工会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和重要任务。只有找准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切入点, 勇于开拓, 锐意进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才能为构建和谐企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文章指出, 随着劳动关系逐步趋向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 企业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应紧密围绕企业发展中心, 找准定位, 立足于履行好工会职责;理清思路, 着力于发挥好自身优势;明确目标, 着眼于实现共建共享。促进建立规范有序, 公正合理, 互利共赢, 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10.创建和谐企业促进煤矿发展 篇十

磁县申家庄煤矿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活动中,以十六大精神为动力,以创建和谐企业为载体,以安全生产为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矿干群同心协力拼搏,同舟共济奋进,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坚持“科学发展,科技创新,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井下采煤生产全部实现机械化,实现了“一矿一井一面”的合理的集中生产格局,形成了地面洗煤、发电、粉煤灰砖厂的循环生产链条。企业的快速发展,使职工与企业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经济效益成倍增长。近几年,该矿向国家上缴利税由几百万元到上千万元,2004年突破1亿元,2005年达到2亿多元,职工年人均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2005年该矿以销售收入排序92位进入全国煤炭百强企业。申家庄煤矿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矿先后被原煤炭部授予“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煤矿“生产先进单位”称号;中国企业联合会授予“全国十佳矿山”称号;中国煤炭协会授予“全国煤矿支护先进企业”、“锚杆支护先进单位”称号;河北省政府授予“省级先进企业”称号;河北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04年又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省企业家协会授予“河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连续两年被市委授予“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称号。该矿矿长王俊杰也先后被原能源部、中国地质工会授予“能源工业劳动模范”称号;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中国煤炭协会授予他“全国十佳矿长”称号;中国企业联合会授予他“全国十佳矿长”称号;国家科委人才中心授予他“第四届跨世纪人才十大新闻人物”称号;国家人事专业人才中心授予他“中国百名杰出人才”称号;中国经济新闻人物组委会授予他“中国工业经济十大新闻人物”称号;河北省政府授予他“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自学成才奖获得者”、“百名杰出企业家”;邯郸市委授予他“2004邯郸市十大新闻人物”称号;河北省科技厅、发明协会等单位授予他“十大发明者”等荣誉称号。

河北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臧胜业到该矿视察后,对矿上的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工程、经济效益、职工福利待遇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磁县申家庄煤矿在协调劳动关系,创建和谐企业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使企业更加稳步发展,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加强领导、制订方案,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基层单位抓起,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按照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以及邯郸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磁县县委、县政府“两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县“广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申家庄煤矿首先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兼矿长王俊杰担任,副组长由一名副书记、副矿长、工会主席担任;成员由工会常务副主席,党办、政办、劳动工资科、财务科、安全科、纪委的负责人,女工委员等组成。该领导小组结合该矿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了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作制度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措施,明确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具体标准、工作制度以及奖罚规定,使该项工作健康有序地深入开展起来。

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努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让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是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的保证。申家庄煤矿瞄准河北省制定的创建A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目标,按照四项内容、八项标准认真开展工作。

该矿首先坚持劳动关系和谐制度,依法与2009名职工分别签订了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的劳动合同,按规定向劳动保障部门办理了用工备案手续,劳动合同内容全面,程序规范,并建立健全了劳动合同台账。在招工用人问题上,杜绝了录用童工的行为,还维护了女职工的特殊权益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始终坚持依法办矿,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宗旨。

其次,健全和完善了集体合同、厂务公开、职代会等制度。1998年,该矿建立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签订了第一轮集体合同。2001年、2004年又分别签订了第二轮、第三轮集体合同。每次签订合同,都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上级总工会和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同意后实施。集体合同履约率达到100%,职工满意率达到100%,集体合同的签订,使矿和职工双方的权力和义务有了保障。依法签订集体合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作得到省、市、县领导的好评和肯定,并获得了邯郸市集体合同工作先进单位和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该矿又修改完善了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矿务公开实施方案使职工的权力地位进一步提高,涉及职工利益的一切事情进一步透明,矿职代会制度也达到了上级规范的标准。

三是建立了以工资集体协商为主要内容的工资分配共决机制。从2001年6月份起,该矿根据工会起草的《平等协商……》确定了第一年“工资集体协议书”草案。2001-2005年在原协议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修改、充实、完善后,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双方首席代表签字,报县总工会与劳动保障局备案后履约,职工满意率达到99%。该矿对职工的劳动报酬每月严格审定,按时发放,并随着经济效益的增长,提高职工工资,特别注重提高井下一线职工工资的增长幅度。2005年该矿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达到2772.04元,年人均工资达到了4.1万元以上,在全省同行业中处于最高水平。

四是依法积极参加社会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该矿依法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每年足额为职工上缴多种保险,保证了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据统计,2005年该矿上缴养老保险1000多万元,工伤保险100多万元,失业保险100多万元。

五是严格执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确保了职工的健康和安全。2005年,申家庄矿重新修改了“劳动保护用品发放管理与规定标准”,对应发放的劳动用品按标准、数量按时发到职工手中。每年对特种作业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2005年举办10期特殊工种培训,196人全部考试合格,并做到持证上岗。2005年,该矿全员培训16期共2434人次,使职工的保护意识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该矿劳动组织健全,已形成三级群管安全网络,工作职责明确,并对井下有毒有害岗位的职工进行定期检查,职工作业场所必须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给职工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六是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为了保护和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该矿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各基层单位成立了调解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由职工代表参与,使民情民意反馈渠道畅通,“小争议不出门,大争议不出矿”,出现问题都能够及时化解。几年来,该矿没有发生一起群体上访事件,对劳动监察、监督部门提出的问题能及时纠正,很好地保护了职工的劳动权益和企业的利益。

三、依靠科技进步,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改善职工劳动环境,促进企业发展

煤矿工作苦、脏、累、险,体力劳动强度大。申家庄煤矿以王俊杰矿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决心依靠科技进步,改变煤矿的落后生产方式,高起点、高目标地提出了“井下采掘生产全部实现机械化”的奋斗目标。

邯郸是个老煤炭基地。1997年,该矿领导解放思想,打破“地方煤矿就根本实现不了机械化”的谬论,率先在全市实现了高档普采机械化,彻底甩掉了几十年来一直采用的放炮撩煤的强体力劳动,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工作面月单产由7000吨左右上升到2.2万吨,最高达到2.92万吨。这也是河北省地方煤矿机采单产量最高水平,该项目获邯郸市主管部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该矿综采技术再攀新高峰。投资2000多万元推广了轻型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的高新技术。机组采用了IM350-WS可调高双滚筒无链牵引采煤机,前后输送机采用SGZ-630/330型中双链溜子,支架采用AFQ2500/16/24型,巷道运输采用了强力皮带和15吨电车、2米绞车提升等先进技术。还攻克了因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坡度大机组不能正常生产的课题,使轻型综采在该矿成功运用,产量、效率、效益成倍地增长,工作面平均日产达到3000吨左右,月产达到7万吨以上,最高达到10万吨以上,年产达到87万吨;工作面月用工由300个降低到80个,回采工效由原来的7.6吨/工提高到21吨/工,年节约开支1亿多元,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申家庄煤矿的采煤技术在同行业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该矿还在掘进生产中推广了掘进机,巷道支护也由过去的木支护、工字钢支护转变为锚杆、锚索、锚网梁新工艺,不但成本低、巷道寿命长、维修量小,而且安全系数高。2001年该矿被中国煤炭协会授予“全国煤矿十家支护先进单位”,2003年、2004年被授予“锚杆支护先进单位”称号。科技进步改善了工人的劳动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热情,生产效益也大幅度提高。

四、重视安全投入,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保障职工生命安全

和谐企业需要安全来保证,目前全国煤炭安全形式严竣,大事故不断发生。如果不能保证国家财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创建和谐企业便无从谈起。申家庄煤矿领导班子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一切为了安全,一切服务于安全,在安全上舍得投入。“十五”期间,该矿共投入安全资金3800多万元,两次改造大型主扇风机4台,购买扇风机20台,更换大型机电设备100多台件,整修巷道5000余米,更换增加防尘管路6000余米及喷雾防尘设施,购买自救器1000台、便携式瓦斯仪200台,更换设备MA标志340台件,检测评估大型设备60余台件等。

2005年,该矿调度指挥中心投资200余万元对矿井生产进行进一步改造,安装60寸彩色等离子电视2台、29寸彩电12台,对井下80多处主要地区进行全天候可视数字化安全生产监控,该监控系统技术在全国领先,为安全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是申家庄煤矿另一个新亮点,也是该矿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安全作为文化去发展,更体现了“安全”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2005年该矿投资120多万元,在矿澡堂、食堂、工会大电视厅等处安装了多台电视机,并制作安全文化标语300多条块,分布在生产区、生活区的集中场所,并建设了长200余米100多条块组成的安全文化长廊,图文并茂,凸显了安全知识、文化知识的宣传。还投资80万元构建了大型彩色电视屏4块,安装在入井口、生产区、生活区大门口,全天候播放矿上的安全文化、科技知识,还可以转播中央电视台的多套节目,24小时不停地播放。

安全投入提高了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改善了职工作业的环境,促进了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因此,该矿连续三年被市、县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五、扎实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让企业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要想让职工感受到温暖和谐,焕发出高昂的工作热情,企业就必须扎扎实实地为群众着想,多办实事。申家庄煤矿党、政、工领导总是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

为解决职工的住房紧张问题,近几年来,该矿投资上千万元,建设了3栋单身职工大楼、2栋双职工家属楼。为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该矿建起了3栋职工子弟学校楼,还在职工中挑选出文化水平较高的职工当教师,使职工子女不出矿就能上学。

为改变职工就餐环境问题,该矿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职工食堂楼。优雅的用餐环境和可口的饭菜,使职工心里塌实,心里满意。

为解决职工看病难的问题,该矿盖起了职工医院楼,配备了较为先进的医疗设施和较高技术的医护人员,职工和家属有病可随时就诊治疗,对矿医院无力诊治的重病号都及时送到矿区大医院诊治,工伤治疗费职工全免,职工医疗费矿上付大头、职工拿小头,基本解决了职工不能及时治病的后顾之忧。

为了解决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矿建起了坑口矸石电厂,使200多名职工子女有了工作,井下招收的工人也大都是从职工子女中招收的。几年来,该矿有300多名职工子弟被优先安排在矿内工作,他们中有30多名在矿里成家立业。

为活跃职工的娱乐文化生活,该矿还建起了图书馆,购买了上万本书籍,2005年又投资500多万元,建起了高规格的文体活动中心。

为照顾特困职工家庭,申家庄矿由矿工会牵头,深入到职工家里认真调查、了解每个家庭发生的变化,对真正需要帮助的特困户,矿每年春节前拿出数万元,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走访慰问。这一种爱的奉献,使每个职工体现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人与人和谐,家庭与家庭和谐,单位与单位和谐促进了企业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才有力量,和谐就能战胜困难,和谐才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申家庄煤矿的经济再创新高,原煤产量达到869862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精煤产量654029吨,同比增长71.72%。实现工业总产值47135.1万元,同比增长25.09%;实现利税总额29930.3万元,同比增长2.2%;上缴税金18895.3万元,同比增长106.9%;利税合计上缴突破了2.2亿元,同比增长50%。

如今,煤矿不仅环境优美,而且从生活区到生产区直至井下,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氛围浓厚。现代化的生产,良好的作业环境,舒适的生活条件,稳定的高收入,便利的交通,高规格的职工文体娱乐中心,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企业更加和谐,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增添了光彩。

11.创建节约生产、构建和谐企业 篇十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持续发展道路 21世纪是一个能源消耗极大的世纪,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趋势下,如今资源枯竭,能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将成为本世纪发展的难题之一,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工艺的废水、废渣、废气不断地排放,将不断地污染着我们的环境,人们饮水被污染、环境被破坏,大自然承受着巨大的威胁,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那么如何才能使得我们的企业更好地走出一条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现代型的新型道路呢?

在企业日益竞争的趋势下,效益成为每一企业恒量的标准,为了遏制企业、为了效益忘却消耗、污染等问题的出现,国家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节能减排的措施,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发展的战略突出位置、为切实贯穿科学发展观,更应该把节能减排措施放在第一位”。为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环境意识,节能减排的意识,我们更应做到:

1.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增强节能减排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节能、环保的理念、使命感和责任心,使节能减排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人人都能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工作之中,让我们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氛围。

2.培养节能减排的良好习惯:1)节约用电:尽量使用节能灯泡,随手关灯等,2)节约用水:做到随手关水龙头,杜绝长流水,爱护、合理使用供水系统;3)节约办公用品,努力实现无纸办公室,提倡双面打印,4)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爱护每一项日用设备器材等;5)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3.创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回收网点;将三废变为三宝:1)将企业高炉、转炉焦炉等煤气收取利用进行照明供暖、供热、民用等使用,减少浪费,2)将生产用水进行净化进行循环再利用,3)将生产废渣进行处理变为二次再生产进行利用,4)将工艺废气进行回收进行火电发电进行工艺使用等。

4.只有我们每一个人携手共进,才能我们的企业效率优先,我们不断创新生产理念,培养每一位员工环保、节能减排的意识,使我们的企业成为陇原大地之上的一颗永放光芒的明星,永远闪耀在东方之巅。

1#高炉丁班

12.女工创建和谐企业调查报告 篇十二

关键词:团员青年,共青团自身建设,创新和谐企业

一、现代企业团员青年的现状和特点。

从青年掌握的技能来看, 团员青年主要由青年科技人员和青年工人两部分组成, 他们在思想、工作、学习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 青年科技人员。

主要是近年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 其主要特点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是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 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成功者;他们想生活得有意义, 并且能对企业做出很大牺牲证明自己的价值。二是正处于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过渡阶段, 对外界的奖惩评价反应非常敏感, 情绪极易产生波动。三是最注重环境。这里包括工资、待遇、住房等, 但更注重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 尤其是能否在一个企业获得最大发展最为关键。四是业余文化生活多元化。如读书、上网、看电视、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五是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较差, 其突出的表现是过分注重自我, 涉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时, 总是过分强调个人利益。

(二) 青年工人。

主要来自于各类技工学校, 其突出的特点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务实, 要求上进, 愿为社会、为他人, 尽自己所能做一些事情。二是求知欲望强烈, 愿意努力学习, 多掌握工作技能, 增强竞争力。

从青年的年龄来看, 现代的团员大多是“80后”、“90后”, 他们的特点是:富有想象力, 但经验不足;表面上对什么都无所谓、容易满足, 实则内心敏感、脆弱;渴望职业尊严, 希望能在城市中生存。他们的优点是:多元化吸取知识、聪明、可塑性强、性格开朗、思想开放、有品位、有激情。缺点是:自我、独立、自律性差、忠诚度低、抗压力严重不足、责任心差、喜欢找借口、不认错、工作态度不积极、敬业度低、没有合作精神。

二、针对团员青年的现状和特点, 加强共青团自身建设, 创建创新和谐企业。

(一) 培养团员青年的创新意识。

1. 保持团员青年的多元化吸取知识的求知欲。

当今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变化, 为适应社会的要求, 当代青年要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学习新知识, 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变化。没有多元化的知识, 就不会有广阔的视野, 就不能满足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要求。

2. 加强团员青年的可塑性。

可塑性就是指人继续被培养改造的可能性及上升空间。企业的创新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就要培养多样性人才, 团员青年有很强的可塑性, 也有很强的上升和发挥的空间, 培养和造就他们成为新时代企业创新型人才绝对有很大的空间。

3. 激发团员青年的想象力。

虽然青年的经验不足, 但他们极富有想象力, 这种素质比智力更重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有很强的创造力, 当今社会迅猛发展, 要求青年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对约定俗成的以为既成事实的东西, 要经过自己的再思索, 或加深理解, 或赋予新意, 力图重新发现或使其有所发展。所以不断培养青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对企业有很大的帮助。

4. 鼓励团员青年大胆地发现新鲜事物。

当代青年思想开放, 有品位, 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 会探索和发现新鲜事物和流行趋势。创新就是要能发现新鲜事物, 跟着别人的脚步走, 永远也做不出成绩。在发现新鲜事物的同时还要大胆提出, 才能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要加强共青团自身建设, 培养团员青年的创新意识, 企业需要为他们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 鼓励和支持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实践, 允许他们在创新过程中出现失败。要积极表彰和大力宣传青年人的创新成果, 让他们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才能创建创新的企业。

(二) 帮助青年克服自身的缺点, 构建和谐企业。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即“谐”, “谐”即“和”, 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 “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企业”, 简单地说就是使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企业要加强共青团的建设, 努力帮助青年团员做到以下几点。

1. 克服青年缺乏合作的精神。

企业是一个大的团队, 每个岗位和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 要帮助每个青年将自己融入到集体当中, 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在企业中, 每个人的工作都不是绝对独立的, 也不是单靠某个人就能做好的, 部门与部门之间, 员工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青年们不仅要在自己的岗位发挥自己的能力, 而且要与同事团结协作, 相互配合, 在工作中相处融洽才能营造和谐的气氛, 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 提高团员青年的抗压能力。

据调查, 企业青年员工普遍心理压力过大, 大多数青年员工被心理亚健康状态所困扰。“80后”员工的心理健康程度不高, “90后”员工由于心智不成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较为严重。所以要帮助青年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培训, 提升企业青年员工集体抗压能力, 使员工有使健康的心理面对逆境, 为企业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3. 努力提高青年员工的敬业精神。

现代的青年员工大多数是家里的独苗, 家里人对他们百般呵护, 什么事情都帮他们完成, 使他们养成不够积极的态度。企业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培养青年员工正确的劳动态度和敬业精神, 从身边点点滴滴的事情做起, 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钻一行精一行, 力求岗位成才, 在实践中培育出忠诚企业、积极奉献的品质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员工有了这种敬业精神才能使企业长期保持和谐平稳地发展。

4. 提高青年员工的责任心。

责任, 首先是个态度问题。要让青年员工的责任心都充分体现出来, 就必须首先让他们学会遵守工作流程, 严格按工作标准工作, 不违反工作制度, 自觉接受组织监管。可以通过培训教育, 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反复做正确的事情, 从“要我做好”到“我要做好”。员工的责任心就是企业的防火墙, 它为企业的和谐起到防御的作用。

(三) 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 发挥其聪明才智。

构建和谐企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谐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地发展, 就必须依靠员工的积极性的调动和人才作用的发挥。企业中的青年员工蕴涵着巨大潜能。这种潜能首先表现在: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应当使他们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青年人有理想, 有追求, 有抱负, 有较强的适应力, 能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把企业建设成为人际关系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和谐集体,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四) 坚持以人为本, 围绕公司发展大局, 找准切入点。

企业共青团组织要加强自身的建设, 研究青年工作特性, 找准结合点;创新工作方法, 找准突破点, 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具有时代特征和企业文化特色的青年工作新思路, 把握青年人才成长和青年人才工作的规律, 把青年成长发展的愿望与企业岗位供给需求结合起来, 把自我学习提高和岗位实践结合起来。共青团要紧紧紧围绕中心工作, 积极地、主动地提高培养造就青年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努力让团员青年凝聚到党的周围, 为建设和谐企业贡献力量。

总之, 企业的未来在于青年, 企业创新和谐的构建离不开青年员工的参与。青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跨世纪历史重任, 他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是企业改革发展中是最活跃的力量。作为企业联系青年的纽带, 共青团组织的责任重大, 团组织要不断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时时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积极融入全局的各项中心工作当中, 通过时刻把共青团工作与企业的重点工作相连接、相融合, 激发青年员工爱岗敬业、勇挑重担的工作热情。企业的发展需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技能精湛的青年人才队伍。所以, 团组织要把蕴藏在青年员工中的巨大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 为创建创新和谐企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新劳动合同相关法规实操策略-森涛培训下一篇:井冈山培训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