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实证统计论文

2024-08-13

体育教学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实证统计论文(精选8篇)

1.体育教学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实证统计论文 篇一

离异家庭儿童不良性格实证统计分析论文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也不断变化,离婚人数越来越多,相应的,离异家庭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多数调查研究认为,父母由于个人原因导致家庭破裂对儿童性格的负面影响很大。

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包含着各个层面的内容。所谓离异家庭儿童的不良性格,并不是根据其自身性格特点而言,而是相对于正常家庭儿童性格特点而言的。单亲家庭儿童不良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离异家庭儿童由于家庭破损造成其心灵的创伤,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常常显得心灰意冷。他们对人和事物缺乏热情,无动于衷,有时甚至还会对人怀有敌对情绪。这样他们就不容易被别人所理解和接纳,对其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自卑是离异家庭儿童最主要的性格特征。自卑儿童早期表现为:常年情绪低落;过度怕羞;拒绝交朋友;难以集中注意力;经常疑神疑鬼;贬低或嫉妒他人;自暴自弃;回避竞争竞赛;语言表达能力差;对挫折和疾病难以承受等特征。

据统计,父母离异的儿童占29.63%,怯懦性格源于恐惧感,而在孩子小的时候引起恐惧感多源于成人,主要表现为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感情脆弱,经不住挫折和打击。

孤僻是离异家庭儿童表现最明显的性格特征。离异家庭儿童消极的情绪体验使他们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主要表现为沉默孤独,少与人交流,往往无友或少友,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心中充满了孤寂愁苦、凄凉和被遗弃的感觉,越发与外界疏远,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

焦虑是由紧张不安、担心、忧郁等感觉所组成的一种情绪状态,如紧张、不安、非常敏感、伤心压抑、不快乐等。离异家庭儿童由于父母闹离婚时对孩子的疏忽和父母一方的去世,会使儿童在其发展中因爱和安全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缺乏安全感,因而,离异家庭儿童或多或少都存在焦虑情绪。

(一)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其不良性格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

家庭是个人生活的重要环境,对儿童早期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离异家庭儿童在父母离异前后经常感受到一系列消极的情绪体验,情绪与性格密切相关,有的孩子因长期的抑郁而逐渐形成了孤僻、怯懦的性格;有的孩子因长期生活在争吵、打骂的环境中变得情绪暴躁,形成冷酷粗暴的`性格;还有的则可能由于父母经常迁怒于孩子,无故殴打孩子而使他们在恐惧中变得神经质。另外,父母不良教养态度与孩子不良性格形成之间有密切联系。据调查,在离异家庭的儿童教养中,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正常型的占13%,大多数为放任型、溺爱型或是严酷型,这都是极不利于在离异家庭环境中儿童性格的健康发展。

学校是儿童生活的另一重要环境,对儿童性格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学校中教师的教育对其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父母离异、家庭解体给离异家庭孩子带来的巨大的挫折,出现各方面的消极表现。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若不给予关心与帮助,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卑、缺乏主动性等性格特征。此外,在同伴间的交往中,若同伴们对他们进行冷嘲热讽,则会使离异家庭儿童形成自卑、孤僻、冷漠和拒绝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二)注重学校的教育作用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尽力去发现和肯定离异家庭儿童的长处,对他们的进步给予鼓励;

2.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去接受他们已经改变的家庭;

3.鼓励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感受和大家共处的快乐,培养孩子学会与人团结友爱,明白自己并不是一个人;

当然,教师在教育中还应当与家长合作,以加深对离异家庭儿童的了解,以使教育效果更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为社会中人们的认识观念,会影响到离异家庭儿童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所以,社会应倡导每一位公民都不能歧视或讥讽离异家庭儿童,而应尽其所能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当然,每个公民也应该提高自身意识,家庭成员之间应尽可能地和谐相处,使家庭破裂的情况逐步减少,由此才能让更多的儿童远离悲伤与苦恼,在充满爱的完整的家庭里茁壮成长。

总之,在帮助和教育离异家庭儿童中,社会应积极发挥其有利条件,并且要与家庭和学校紧密合作,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孩子是无辜的,不要因父母的离婚而伤害孩子。关心和爱护离异家庭的儿童,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品德。因此,广泛地动员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携手,及时帮助和指导这些孩子,给他们无限的爱和殷切的希望,做到冷暖有人问,困难有人帮,生活有人管,通过各种方式,增强他们生活的勇气和学习热情,防止结识坏人而误入歧途。帮助这些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障碍,使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爱,排除前进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守纪律,在学业和品质上不断进步的人。

2.体育教学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实证统计论文 篇二

关键词:家庭体育,教育,学生影响

在社会生活活动中, 家庭是最基本的组成和参加单位, 它在社会构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 家庭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家庭领域已经成为社会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家庭可以作为一个窗口对社会进行透视, 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21世纪是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时期, 家庭在社会生活中和社会运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家庭体育是社会体育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对我国家庭体育的研究, 可以促进我国家庭体育发展, 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一、家庭体育的概念

我国较早的家庭体育的研究是在1986年, 王宏等人发表文章《我国家庭体育的现状和2000年的发展前景》, 由此拉开了家庭体育研究的序幕。自此之后, 体育社会科学界开始进行家庭体育研究, 尤其是在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之后, 家庭体育成为了体育研究的热点并一直持续至今。在实践生活中, 以家庭为单位参加体育活动是大众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学术研究领域,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 “家庭体育”是三大教育领域中即学校教育领域、社会教育领域、家庭教育领域, 对家庭教育进行延伸而产生的结果。

“家庭体育”组合了“家庭”与“体育”两个独立的概念, 因此, 它是一个复合概念。所以, 在界定“家庭体育”的概念时, 要从“家庭”和“体育”两个方面充分进行考虑。对于“家庭体育”概念有以下3种观点:第一, 家庭成员观。家庭体育要求必须至少是2人以上的家庭成员参加体育活动, 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没有规定。第二, 教育观。教育观主要是指家庭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强调了它的教育意义。第三, 活动空间观。活动空间主要对家庭体育的活动场所进行了规定, 其场所一般为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的小区、公园等, 对参加家庭体育的人数无限制。第四, 活动目的观。主要是指参加家庭体育的目的指向性。综上所述, 本文中对“家庭体育”概念的解释是, “家庭体育”的活动是指以家庭成员为单位, 参加人数至少在2人以上, 并满足不同家庭成员的体育需求的体育活动。在这个定义中, 没有对家庭体育活动的地点进行界定, 只是以家庭关系为参加体育活动的前提。

二、家庭体育的特点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民的消费能力也显著提高, 闲暇时间逐渐增多, 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多, 体育消费也逐步提升。总体来说, 家庭体育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点:1家庭体育的参加成员都具有血缘关系, 参加的人数比较少, 规模比较小, 这样在活动过程中, 成员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接触和交往, 为体育活动的进行提供重要保障;2一般组织的家庭体育活动, 其家庭成员都对该种体育活动项目或者是体育手段具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且兴趣稳定;3参加家庭体育活动的成员具有一致的体育目标, 比如休闲娱乐、健美、健身等;4从家庭体育的形式上看, 其消费能力不断提高, 使用的体育器材也逐步走向现代化, 甚至在某些富裕的家庭直接在家中建设了健身房, 使家庭体育向着更加文明科学和融入自然的方向发展;5从家庭体育的作用上说, 它能够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并能够培养亲情,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庭和谐及健康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来讲, 家庭体育是社会体育的一部分, 并且还是对学校体育运动的延伸及发展, 是实现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近些年来, 随着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及国家颁布的相关体育政策, 我国家庭体育的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家庭体育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 部分体育项目还具有生活气息。家庭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竞技性运动、趣味项目活动、力量性和速度性体育项目比如说田径、锻炼智力的多种活动、早晚休闲散步、室内健身操、户外的登山及垂钓、节假日的体育郊游、适合老年人的气功及太极拳、适合少年儿童的各种游戏、适合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一些球类项目及游泳等。2家庭体育的开展形式多样, 可以以家为单位单独进行, 也可以和亲朋好友共同组织活动, 家庭体育组织灵活, 具有家庭特色。3从家庭体育的活动项目上来看, 还增加了许多新型的体育项目比如门球、桌球、高尔夫球、保龄球、冲浪等, 同时还增加了一些娱乐性内容。

三、家庭体育对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影响

1、促进学生情感的交流

家庭体育的组织以家庭为单位, 这样的活动形式会产生强烈的亲和力, 形成一种团结友爱的活动氛围, 从而熏陶学生的情绪。家庭体育是社会体育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通过体育锻炼, 可以增强家庭成员的体质, 并且在集体场合进行锻炼时, 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增进社会交往, 消除人的孤独感。家庭体育活动之中的相互协作以及家庭间的合作, 可以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合作意识以及寻求帮助的能力。对于一些年龄相仿的且自小熟识的亲戚、朋友家中的学生, 教师可以与他们组织体育活动, 这样对于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十分有帮助。

2、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

体育运动是一个育人的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参加家庭体育运动过程中, 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力, 形成坚韧不拔及积极向上的品格, 让他们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通过参加家庭体育运动可以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 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

体育活动是在长期的人类活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对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恢复人的本质, 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的身体、认识能力及智力的提高, 让人们在愉快的状态下和自然、社会进行交流, 拥有健全的人格, 体验幸福完美的生活。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 学生在参加体能类和有氧类的活动项目时, 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取得更加明显和直接的进步, 感受到自身能力的提高和成功的喜悦, 从而在锻炼过程中养成自信、坚韧的品格。因此, 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养成勇敢和坚韧的品格。

4、培养学生的行为规则意识

体育活动一般都具有规则性, 它是一种规则性的游戏, 学生在参加家庭体育的过程中, 家长可以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 并且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指导, 告诉他们对与错。这样就可以纠正学生的坏脾气和一些偏执行为, 同时, 家长在体育活动中要坚持原则, 褒贬适度, “奖罚”分明, 掌握好度, 既要指导他们的行为, 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又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5、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全部生活活动都围绕家庭和学校展开, 所以良好的生活秩序以及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经常参加家庭体育活动, 可以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养成学生勤于锻炼的习惯, 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很大帮助。通过定期有计划的参加家庭体育活动, 可以让他们作息规律正常, 并且有计划的分配自己的课余时间,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小进, 张永保.论我国家庭体育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 2012 (03) :32-35.

[2]黄江林.城市化进程中家庭体育的审视[J].体育世界 (下旬刊) , 2013 (12) :50-51.

[3]林秀春.福州城区家庭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0) :119-123.

3.体育教学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实证统计论文 篇三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长言行;子女性格;影响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77-01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永久的老师。所以孩子将以怎样的形象踏入社会,是每一位家长的社会责任。家庭教育中,良好的言行会融合于其他教育的优势,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反之,则会消弱其他教育的功能。家长言行成为孩子效法的榜样,模范言行成为教育孩子的表率。

一、家长言行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家长言行对幼儿的启蒙性。幼儿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点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是有区别的。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者,家长言行是幼儿最早的学习内容,孩子在没有上学之前,一切都是模仿家长的。如果家长爱发脾气,也许幼儿也爱发脾气,不过如果开始引导的好,幼儿就会变得比较平和,就会变成稳定的人格个性,如果启发引导的不好,幼儿就会变得脾气暴躁,逐渐形成了爱发脾气的性格。

(二)家长言行对幼儿的感染性。父母与幼儿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幼儿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幼儿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幼儿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幼儿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幼儿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所以家长在生活中的待人处事、工作态度等等,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幼儿。

(三)家长言行对幼儿的榜样作用。从榜样发挥作用的机制来看,榜样是为幼儿提供思想言行规范要求的物化模式。一般的说,由训诲的途径教育幼儿是长久而困难的,而由言行榜样的途径则是简明易行的。古语曰“上行下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榜样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幼儿最善于模仿,而家长则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第一对象,幼儿总是喜欢模仿家长言行,以达到自我的满足。

二、家长言行存在的误区

(一)说教误区。家庭教育离不开说服教育,但不少家长苦恼幼儿光说不听,原因何在呢?1.唠叨不停。家长们虽然爱幼儿,但他们更爱说,而且是唱独角戏。为什么幼儿不听呢,你一边告诉幼儿不能撒谎,一边又万分得意的告诉家人,找了一个什么样的借口推辞了一个你不想参加的会议,这等于变相的告诉幼儿可以不说实话,假使你总是这样,幼儿开始蔑视你的威信。在幼儿说话时,要少说,对幼儿要少一些控制,防止唠唠叨叨,没完没了。2.言语犀利。家庭教育中,言语对幼儿的影响甚至比挨揍更厉害。日常生活中,成人随口而出的话,如:“傻瓜,没用的东西!”、“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等等,对于幼儿来讲,家长的话就是真理,若家长整天说一个幼儿是“傻瓜”、“笨蛋”,幼儿很可能就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幼儿的心灵是脆弱的,幼儿面对生活,最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都是幼儿精神上的阳光,反之,会足以将幼儿脆弱的尊严击得粉碎,使幼儿无地自容。

(二)行为误区。1.盲目攀比。有些家长和亲戚好友聊天时,当着幼儿的面夸奖别的幼儿而贬低自己的孩子。有时一个幼儿会同时上七八个兴趣班,如果幼儿经常处于这种压抑的状态下,必然会丧失信心,以为家长不爱自己了,最终伤到了亲情。因此,教育要因人而异,决不能盲目仿效。2.溺爱过渡。溺爱是父母送给幼儿的一份“最可怕”的礼物。因为溺爱不仅形成了幼儿许多不良的品质,而且,使他们既不懂得别人给他们的爱,也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家长对幼儿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爱。其基本要素是关心、尊重、理解及爱儿不娇,这种理智的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它教会幼儿如何去爱别人,也为培养幼儿爱集体、爱祖国的高层次情感奠定了基础。总之,要让幼儿知道该怎样做和懂得为什么这样做,只有以言传身教的恰当结合才能实现。

三、如何培养子女良好的性格

(一)创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间的和睦,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起讨论工作和学习,家庭成员共同劳动,互相体谅照顾,成员之间互相尊重,都会使幼儿形成心平气和、做事果断有自信、勇敢、勤劳等良好的性格。

(二)以身为范,培养幼儿的爱心。我曾经遇见过这样的事例,乐乐是个大班的学生,她家附近的一位奶奶生病了,乐乐发现了就每天拿自己的零用钱给奶奶买八宝粥。她的举动让父母、老师很惊讶。老师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以前我见妈妈经常给邻居生病的阿姨送饭,很快阿姨病就好了,現在奶奶也生病了,我给她买好吃的八宝粥,这样她的病才好得快”。这样的一件小事可以告诉我们父母的言行中无形的给幼儿做了一个好表率。

(三)家长处事要严谨、和蔼。父母在与幼儿交流时要和蔼可亲,而孩子做错事时,父母与幼儿的沟通要严谨,同时也要有耐心,让幼儿有悔过的机会。禁止用粗暴、辱骂的言行来惩罚幼儿。幼儿正处于一个学习能力很强、学习欲望也很高的阶段,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论是非对错,甚至搞一些破坏。面对这些,父母要有耐心、要冷静,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会这么做?”再慢慢的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形成好动、外向的性格和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

总之, 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幼儿不仅是血缘关系,更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家长是幼儿最直接的榜样,家长言行对幼儿起着言传身教和人格示范的作用。因此,家长在教育幼儿的同时,要不断的加深自身的修养,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用健康的、良好的言行影响幼儿,使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雨冬.孩子最怕听的10句话.《幼儿教育导读》.2000年7月.

[2]新浪.让孩子喜欢和你说话.《幼儿教育导读》.2000年7月

4.浅谈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培养 篇四

浅谈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培养

姓名:李 宁

工作单位:汪清职教中心 培训班级:延边二中 培训学号:109号

浅谈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培养

性格是一个人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是区别个性的主要心理标志。它也是表现一个人的社会性及精神面貌的主要标志。一个人的儿童和少年时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其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还未定型性格发展有较大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习惯是比较容易的。相反,这个时期如果养成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到成年以后要改变它,就比较困难了。因此性格的培养要从小抓起。

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也十分复杂,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其中,后天的诸因素,尤其是教育因素,在性格的形成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教育是广义的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在广义的教育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是,在人的性格形成发展中,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念,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自我教育结合起来,研究性格的形成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家庭教育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对儿童的影响首先是在家庭中实现的。家庭对学生的性格形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

西蒙兹认为,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接受——拒绝”,要么给还在以爱,要么就拒绝给孩子以爱;二是“支配——服从”,要么随心所欲地去支配孩子,要么服从孩子的要求。父母对孩子倾注非常适中的爱,只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环境和照顾,使孩子的性格健康发展。

家庭的气氛

家庭心理气氛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可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入学之前,主要生活在家庭的天地之中,而这一时期正是人生中成长的关键时期。家庭成员的关系比较稳定而持久,成员之间的互动频率也较高,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比较持久。

学校教育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是家庭之外影响个体性格的第一个重要机构,是将孩子从家庭音像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学校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现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形成勇敢、坚强、艰苦朴素、求真务实、自信自立、积极乐观、团结友爱以及发明创造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其言谈举止,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相应的反应,久而久之就会固定为相应的性格特征。

社会教育影响

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还取决于其社会生活,取决于社会经历,即社会化过程。但是,社会文化决定的只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性格类型,它不等同于每个成员的独有性格。个体的独有性格还要受到微观的具体生活情境的影响。个体生活情境层次是学生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微观机制。学生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会结成其独特的人际关系,经历不同的生活事件,这就形成了学生性格的千差万别的方面。

自我教育影响

任何一种性格特征的形成,都是把所接受的外部的社会要求逐步转变为自己内部需要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人的主体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常常能主动地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自觉地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特征。他们对自己性格的形成已从被控制者转变为自我控制者和自我教育者。由此,教师和家长要相信他们,以积极的期待,导引、感召学生,提高学生们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心里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伟大工作,它是竞争时代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点,在我国大力提倡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对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在人事自我中完善性格,发挥潜能,在学会学习策略中,提高智能,体验成功,不仅对研究学生如何学会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探索教学的改革,也是十分有益的。

5.体育教学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实证统计论文 篇五

语言学家Ellis提到语言学习者的性格倾向与外语学习的关系两种假设:一种是认为外向性格倾向对英语学习影响的调查情况, 性格是一个人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比较稳定但又可变的心理特征, 是一个人典型且特有的品质。学生在习得基本的人际交往机能方面要好于内向型学生。另一种假设是内向型学生在发展认知学术语言技能上要比外向型学生要好。关于验证这两种假设的实证研究国内外有不少, 但是其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教师研究学习者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个体差异对外语学习及教学的影响, 为学生寻求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 为教师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也就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的重要课题。同时, 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 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不同, 学生入校时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相对较差, 成为外语学习中一个独特的群体。怎样提高该群体的英文水平, 达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是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师长期以来希望解决的问题。目前, 对普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个体差异对英语学习的研究调查较多, 而对艺术专业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其英语学习相关性的研究很少。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主要研究了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学习者性格因素的相关性, 并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从因材施教理念的视角提出了一些方法。

2. 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2.1 性格因素

性格特征也是外语学习者比较稳定但又可变的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情感因素, 也是决定其外语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心理学上, 人的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 外向性格者往往表现为活泼开朗, 热情大方, 善于交际;内向性格者则往往表现为深沉稳重, 办事谨慎, 但不善交际。在性格倾向因素的影响方面, 本研究为了符合调查对象的实际教学情况, 本文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表 (EPQ) 将学习者的性格按照倾向程度分为:十分外向, 较偏外向, 较偏内向, 十分内向。

2.2 研究对象与学习能力

本研究的对象为大连艺术学院的一、二年级在校大学生, 作者从中随机抽取了四个班, 总人数为172人, 回收问卷170份。其中受试者的为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 有声乐演唱、影视表演、艺术设计和服装设计专业。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使他们能用英语进行交流。本文采用学生本次调查的期末考试的平均百分成绩来表述其学习能力, 其中包含了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本研究以定量研究为主, 探究英语学习者性格差异与英语学习能力之间的相关性, 数据分析是用SPSS软件进行的。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艺术院校学生的性格倾向与英语学习能力相关性的调查结果表明, 性格类型为十分外向的占13.5%, 较偏外向的占38.8%, 较偏内向的占35.8%, 十分内向的占12.9%, 即艺术院校学生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人数比例基本相同, 属于内外之间的偏内向和偏外向的学生占多数。

从性格倾向与英语学习能力相关性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学习平均成绩为性格类型为十分外向的78分, 较偏外向的79分, 较偏内向的79分, 十分内向的76分, 表明性格倾向对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的平均成绩的影响不大。但对学习者的单项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影响主要体现在英语学习的不同专业技能方面。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 则是性格内向型的学习者占有较大优势, 性格外向学习者往往处于劣势, 主要是由于性格内向型的学习者善于利用其沉静的性格对有限的输入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分析, 而性格外向的学习者在认知方式上属于短时记忆, 他们更容易受外界干扰, 因此, 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阅读训练时, 使得性格外向的学生能够深沉稳重, 集中注意力, 并激活储存在大脑中的相关背景知识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 提高认知的准确程度。在英语的口语表达方面, 外向型的英语学习者占较大优势, 主要是由于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活动倾向于外部, 语言表达比较流利的, 喜欢交际, 不怕出错, 能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获得较多的语言输入和实践机会。因此, 这也就要求教师采取措施使得性格内向型的学习者在口语表达训练时能表现活跃, 积极参与到话题讨论中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英语的书面表达方面, 性格倾向的影响基本相同, 这主要是由于性格差异使得不同性格倾向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性格特点并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

和对普通高校学生大学英语的个体差异与大学英语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相比, 不同之处主要是由于高等艺术院校艺术专业比如影视表演、艺术设计和声乐演唱等专业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 表现欲强, 思维活跃, 比较感性, 善于形象思维, 模仿能力强, 具有很强的语言可塑性等特点。为了更加有效的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 在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中, 突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长与特点, 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综上所述, 在艺术院校学生的英语的学习中, 性格倾向的个体差异比较显著, 都对学习者的英语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据学习者的性格倾向进行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采取相应的策略使学生的性格达到优势互补, 改变学生性格中的消极部分, 巩固发展积极成分, 使学生的个性扬长避短, 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 最大程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性格倾向对大学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调查了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能力与性格个体差异的相关性。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并依据学习者的性格倾向进行因材施教, 最大程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关键词:艺术院校,英语学习,性格

参考文献

[1]EhrmanM.E, Leaver B.L.R, Oxford L.A brief overview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System.2003 (31) 313-330.

[2]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UK.1994.

[3]Gardner.R.C.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59, 13:266-272.

[4]Rod Elli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 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0.

[5]白培花.焦虑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13 (1) 253-255.

6.体育教学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实证统计论文 篇六

航海类大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于国际航行工作。船上的工作特点决定了用英语交流的即时化,因此对船员听力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影响听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音。

我国外语听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听力理解过程的实质及影响听力的因素;二是对听力策略的研究(李冬梅,2002)。方岚(2010)在近十年中外外语听力研究比较中发现国内听力研究与国际学界仍有一定的差距。总的来说,定性研究的文章多,定量研究的文章少,语音是影响听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关于语音与听力之间的文章并不多,郭瑞芝(2003)强调了语音对听力的重要性;郭燕(2007)对听力成绩与语音成绩得分进行了相关分析;范连义、曩洪汉(2005)通过语音教学实践证实语音课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帮助很大。

语音教学曾一度不受重视,到20世纪70年代,交际教学法的出现使人们重新重视语音教学,语音训练也走向多样化(罗立胜、张莱湘,2002)。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英语作为国际语言重要性的日益提高,二语习得研究在国内外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二语习得研究八个热点问题之一就是二语语音教学研究(王立非、孙晓坤,2007)。我对实验组实施了朗读式语音教学,收集了相关数据,旨在探索朗读式语音教学对航海类大学生听力水平的影响。

2.朗读式语音教学

我尝试将朗读与Thornbury推崇的自上而下语音教学法(top-down approach)相结合形成朗读式语音教学法,注重实用,理论从简,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单个语音的正确发音上引向连贯的话语,重点放在音系关系(省读、连读、失爆和同化)和音韵要素(重音、节奏、停顿和语调)上,同时辅以大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够获得流畅的话语能力。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1)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听力成绩在实验结束后的测试中是否存在差异?(2)学生的语音水平与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否相关?相关程度如何?(3)实验组学生对朗读式语音教学的看法如何?

3.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某航海类院校大学二年级的两个自然班,均为男生。我在实验前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认真的筛选,挑选出平均英语综合能力基本相当,听力成绩和语音成绩均没有显著差异的两个班,将其中的一个班作为实验组,38人,对其进行一学期的朗读式语音教学;另一个班作为控制组,39人。两个班的英语授课由同一老师授课,使用同一种教材,课时相同。由于学院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学生课下学习时间基本相同。

3.3 研究工具及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的工具为听力水平和语音水平的前测,实验后进行后测和访谈三部分。

听力前测试卷和后测试卷均选自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三级试卷的听力部分,同样对语音水平的前后测试卷也均选自PETS三级口试部分。评分教师是由有多次PETS考试口试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成绩均换算成百分制。

所有数据输入电脑后,运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样本t检验以验证研究对象实验前后的听力水平变化情况;对研究对象的语音成绩和听力成绩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然后通过对实验组的访谈进行定性分析,以了解学生对朗读式语音教学的态度和看法。

4. 结果与讨论

4.1 听力后测成绩组间比较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后,对受试对象进行了第二次听力水平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和表2。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听力后测成绩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均值分别为78.105 (SD=7.307)和73.846 (SD=6.796)。由表2可以看出方差齐性检验的F值为.176, Sig值为0.676, t值为2.649,均值差值为4.259,双侧检验Sig值为.01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两个独立样本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两个样本所代表的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听力后测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平均值差值95%置信区间不含有0,也表示两组平均值的差异显著。

4.2 教学实验后实验组语音成绩与听力成绩相关性

我依次对收集到的语音成绩与听力成绩进行了相关分析,为简洁起见,我对结果进行了归纳整理,语音成绩与听力成绩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

**在.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A:实验组语音前测成绩与听力前测成绩B:实验组语音后测成绩与听力后测成绩C:控制组语音前测成绩与听力前测成绩D:控制组语音后测成绩与听力后测成绩

从上表可以看出,总的趋势是:无论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无论是前测成绩还是后测成绩,语音成绩与听力成绩均呈显著正相关。学生的语音水平与听力水平存在较高的相关,这可能是与生源有关,近年来,航海类专业的学生向西部地区和偏远山区倾斜,据不完全统计,这部分学生占到1/2强,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再加上航海类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基本上全是男生,英语学习中确实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整体上的语言习得能力强于男性;另外一种解释就是在听力基础较差的情况下,语音水平的高低对听力水平的影响较大,相关程度更为显著。

4.3 学生对朗读式语音教学的看法

实验结束后,我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访谈。94%的学生认为朗读式语音教学使他们的语音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当被问及这样的语音教学对他们的听力水平是否有影响时,有学生说:“以前自己发音不准,经常会觉得听力里面的外国人说出来的单词听着怪怪的,经过这样的语音训练后,在练习听力时辨音比以前准确了。”“这样的语音课配有大量的朗读材料,自己感觉学习语音语调不是那么枯燥了。”

通过以上定量和定性分析表明,朗读式语音教学对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实验组学生的语音水平与听力水平存在较高相关。近年来,航海类专业的生源向西部地区和偏远山区倾斜,受地理、环境、方言、学校师资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英语语音基础很不平衡,听力基础也较为薄弱。目前,航海类院校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各种证书的培训和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由于语音水平与听力水平关系密切,建议航海类院校在正常的教学计划确实无法抽出时间时,可以采用开设语音公选课的方式,使发音较差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得到提高,进而提升听力理解水平。

5. 结语

本研究表明,朗读式语音教学对航海类大学生的听力水平的提高有显著影响,学生的语音水平与听力水平相关程度显著,因此非常有必要在航海类大学生中开设这样的语音课。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进行语音教学的实验时间只有一学期,相对较短;研究对象的数量、类型有限;本实验尽管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来控制变量,但仍很难完全控制一些变量因素。

摘要:本研究以某航海院校二年级学生为对象, 考察朗读式语音教学对其听力水平的影响, 以及学生的语音水平与听力水平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经过一学期的实验教学, 实施朗读式语音教学训练的实验班的听力成绩与控制班的听力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 学生的语音水平与听力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朗读式语音教学,航海类大学生,听力水平,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1]方岚.近十年中外外语听力研究比较.现代外语, 2010, (3) :305-313.

[2]范连义, 曩洪汉.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语音教学实践调查报告.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12) :22-24.

[3]郭瑞芝.语言学:语音与听力玄机透视.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3) :56.

[4]郭燕.大学英语系统语音教学的必要性实证研究.成都大学学报, 2007, (11) :46.

[5]李冬梅.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听力理解研究述评.外语界, 2002, (2) :30-34.

[6]罗立胜, 张莱湘.英语语音教学的回顾及对目前英语语音教学的几点建议.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0) :21-23.

7.体育教学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实证统计论文 篇七

这是小说《亮剑》里的一段描述, 说的就是军事首长在一支部队成长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由此, 我想到了辅导员在学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 与之十分相似。一个班级刚刚组建的时候, 是由每一个个性不同的个体所构成, 辅导员就是这个班级的“军事首长”, 他对班级性格的形成和班级内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教育体制下的学生, 在初高中时期忙于应对高考, 学校和家长的注意力都放在学生的学次成绩上, 很少关注学生性格和世界观的形成。这就使得学生性格和世界观形成阶段相对滞后。也就是说, 来到大学的绝大多数学生会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改变和完善自己的性格与世界观。那么, 作为高校大学生教育一线的管理者和引路人, 辅导员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一、辅导员的性格对班级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影响

辅导员是与学生走得最近的人, 是在学习生活各方面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人, 在加上学生本身具有向师性, 所以辅导员的性格对学生的成长和班级的发展都显得非常重要。辅导员的性格刚强, 往往带出的学生抗挫折能力也强, 他所带的班级也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辅导员的性格是乐观, 往往也会影响到学生, 使他们慢慢形成乐观的性格;辅导员凡是都要勇争第一, 他的学生也不可能甘为人后, 所带班级也就会形成奋勇争先的班风。相反, 如果辅导员的性格懦弱, 他的学生也会受到影响, 抗压能力差, 遇到困难往往会选择放弃;辅导员的性格悲观,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是谈及负面的东西, 学生也会慢慢的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 也会凡事只往坏处去想;辅导员的性格如果是不争不抢, 那他的学生也会养成“很乖”的性格, 班级会形成“淡定”的班风, 成为一个中庸的班级。

二、辅导员的个人习惯对班级的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影响

辅导员的个人习惯体现在他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这里所指的往往是一些细节的东西, 例如, 辅导员每天的形象、衣着、谈吐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辅导员的形象是学生对辅导员的第一印象, 学生会关注辅导员的外貌、发型、甚至是有没有刮胡子或者是牙齿是否洁白等。良好的形象, 会对学生产生良性的引导, 他们会对辅导员更加的认可, 更加愿意与辅导员接触, 这也是辅导员能够成为学生良师益友的一个前提。而这样的班级往往也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辅导员的衣着和谈吐也是影响学生的影响也很大, 每天辅导员在深入班级的时候, 学生会去观察他的衣着是否得体, 谈吐是否高雅。当辅导员某天的穿着很帅气或者很漂亮的时候, 学生会更愿意接近他 (她) , 会有意无意的去模仿他 (她) 。相反, 辅导员的穿着不得体, 邋遢, 谈吐粗俗甚至说话经常带有脏字, 无疑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引导, 会使学生认为这是很平常的事情, 老师尚且如此, 我们更不必在意了, 时间一长学生打的性格也就形成了。这样的辅导员带出的班级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是一个什么样子。

一个在生活中不拘小节的辅导员, 所带出的学生也是大大咧咧的;一个生活中整洁、工作中井井有条的辅导员, 他所带的学生也会发展成思路清晰、做事按部就班的人, 所带班级也会形成有条不紊、扎实进取的班风。所以, 辅导员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个人习惯, 这是辅导员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最直接的表现。

三、辅导员的工作作风对班级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影响

辅导员的工作作风主要包括:办事认真, 一丝不苟;讲究效率, 雷厉风行;谦虚谨慎, 忠于职守;勤奋好学, 精通业务;勇于开拓, 顾全大局。

1、办事认真, 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工作力求严谨, 不对付、不糊弄。一个班级, 从辅导员老师到学生干部, 从学生干部在到普通同学, 都是这种意思不够的态度, 慢慢就会形成严谨、认真的班风, 班级建设也会出成绩。相反, 班级不管学习还是工作或者是开展活动人人都有应付了事的思想, 这个班级也就建设不好, 不会取得任何成绩。

2、讲究效率, 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工作的良好习惯, 不论学习工作, 说干就干, 绝不拖拉, 讲求效率, 人尽其责。这样一来, 班级的工作也是风风火火, 绝不耽误时间, 开展任何工作都会在各班级前列。相反, 辅导员的工作作风拖拉, 势必会影响学生, 一项工作要反复拉锯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学生们也是苦不堪言, 更不要说是班级的发展了。

3、谦虚谨慎, 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谦逊、沉稳的性格, 在学习和工作中不骄不躁,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辅导员面对学生表现出谦虚谨慎的态度, 有助于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形象,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获得学生的尊敬, 真正能够与学生成为朋友。相反, 辅导员在学生面前傲慢尊大, 以领导者的身份与学生接触, 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4、勤奋好学, 精通业务的工作作风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端正学习态度, 奋发学习的品格。辅导员平时应该专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业务, 给学生树立榜样, 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能够集中注意力, 爱学、好学。班级也会慢慢形成好学、比学的良好学风。相反, 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经常忙于多种琐碎事务性的工作, 对于辅导员本身的业务——政治思想教育往往学习不够, 这样就无法给学生答疑解惑, 时间一长, 辅导员在学生的眼中就会被定义为“高级保姆”。

5、勇于开拓, 顾全大局的工作作风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 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如果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做事之前, 都从班级的角度出发, 时刻铭记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的道理, 这个班级也就非常优秀, 同时班级的学生也会非常优秀。再进一步匠, 每一个班级都能从学院的角度出发, 那么学院的工作也会更加突出, 同时学院内各班级也会随之发展。

四、辅导员应该在多方面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水平, 增长本领, 努力培养学生成才

1、辅导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

人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可以通过锻炼后天改变的, 辅导员应针对自己的性格缺陷, 有意识的寻求改变, 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 这不仅对自己在生活中更加完美, 也会使自己个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学生也会受到健康的引导。

2、辅导员要培养自己的良好生活和工作的习惯

个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影响很大, 对于辅导员更是如此, 因为这不但影响到辅导员本身的发展, 更加影响到他所带的学生。辅导员应该时刻注意自身形象, 为学生在各个方面作出表率, 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气, 培养乐观向上的态度, 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奋发进取。

3、辅导员要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辅导员要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并将此工作作风带入自己所带的班级, 影响班级的每一名学生, 使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促使学生们形成个人的工作作风,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将来更好的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

辅导员在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一个称职的辅导员会带出很多优秀的学生, 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比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更加重要。因此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在塑造自身完美形象的同时, 达到教育和引导学生的目的。

一个班级以及班级的每一名学生, 都有属于他们的气质和性格, 这种气质和性格往往是由这个班级刚刚组建时首任辅导员的性格和气质所决定的, 他会给这个班级注入灵魂, 一旦这种气质和性格形成了, 不管岁月流逝或者是辅导员的更迭, 这个班级的灵魂将永远存在。

摘要:人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着这个人的个人发展, 辅导员的气质和性格不但影响这个人的发展, 还直接影响着它所带的班级和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笔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 阐述了辅导员的性格、习惯和工作作风对班级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影响, 并倡导辅导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工作水平,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贡献力量。

8.体育教学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实证统计论文 篇八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计划之外, 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 自由选择、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以学生发展为基点, 在活动中, 手脑并用, 获得直接的经验, 扩大视野, 增长才干, 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它不像课堂教学受时空的制约, 活动时间、地点、规模都有一定的灵活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能力和状态选择相应的活动.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往往以数学思维训练为核心, 有趣味, 寓教于乐, 寓学于玩.因而, 我们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确定活动内容, 力求课题有趣、新颖、生动, 有吸引力, 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 开阔思维, 寻找规律.比如:有的学生善于思考, 他们可以参加速算、巧算、一题多解的思维训练活动;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 他们可以参加配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向往游戏活动, 他们可以参加讲数学故事、猜数学谜语、数学门诊、智慧迷宫等寓数学知识于各种游戏中的数学游戏活动.在组织活动内容的安排上, 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往, 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这为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直接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育积极的学习情感创设了有利条件, 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活动形式的实践性, 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以活动为形式, 活动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 也是区别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具有这种理念:教学不仅仅是传授, 更是一种对话.通过对话, 使学生成为不只是“继承”文化、“复现”知识的人, 而是一位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技能、学习生命意义的人.数学课外活动让人人能参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陈述, 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有较多的自我表现、自我奋进、自我调整的机会, 从中一次次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在求成取胜的心理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尤其强调实践性, 力求使学生接触生活实际, 强调通过活动过程的实践, 使学生亲身体验活动的直接经验, 通过“剪一剪、拼一拼、估一估”等实践, 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灵活多样, 趣味引导, 操作获取, 新、奇、趣统一, 班、组、个体结合的课外活动, 能真正达到师生都是课程建构者的要求.例如, 我们在中年级开展“想一想、拼一拼”的数学课外活动, 每个人准备大小、颜色不同的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若干小画纸、大画纸和胶水, 教师首先进行情境导入, 激发学生拼图的欲望, 然后让学生拼图.拼图内容有低标准、有高要求, 拼图过程有独立、有合作.在质疑活动中, 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又使学生增强了自我成功的信心.在拼图交流中学会发表意见, 学会克制自我, 注重倾听他人意见, 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在互相交流的活动中克服心理缺陷, 懂得心理相容, 学会交往, 加快社会化进程, 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构建, 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活动方法的自主性, 利于磨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

数学学习是一项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总要遇到各种困难和疑问, 需要他们知难而进, 战胜困难, 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 要求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不少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 大多是由于意志薄弱、畏难、怕苦、不能克服内外各种困难、干扰所致.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不能只靠说教, 应把学生放到活动中去锻炼.学生活动的每一个空间都是一个教育源.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正是在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现实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有针对、有层次地提出课题, 设计活动方案, 将思想教育、知识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的一个教育源.在这个教育源中,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 自己动脑、动手, 自己检查、总结, 突出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例如, 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一题多解的练习活动中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学生思考解题方法可以有多种, 鼓励思考方法越多越好在这样的活动中, 一方面注重了要求的层次性, 尽量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从“学乐”到“乐学”;另一方面, 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 磨炼学生的意志, 学会将困难与挫折看作是磨炼意志力的机遇, 能信心百倍地迎接并经受困难的考验, 对排除情绪干扰、保持心理平衡都有积极的作用.

四、活动评价的多元性, 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进取心理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的多元化, 就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自信起来, 以自信的姿态、健康的心理步入社会, 面对人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追求的不全是分数,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承认或内在的满足、成功的欢乐等积极情感的体验时, 往往会强化其兴趣的稳定性, 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消除过度的焦虑, 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正是通过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探索, 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发现规律, 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考核, 不同于课堂教学中那样严格的考试, 而是采用诸如娱乐竞赛、成果展览、经验交流、写小论文等形式, 交流活动成果, 注重参与过程和学生的潜力发展, 注重创新精神.同时, 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的成果, 不是传统试卷上的一个分数, 而是能否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注重发展性评价, 不仅仅看重表层的活动结果, 更关注对学生潜在的影响, 比如智力的开发、创新意识的增强、创造能力的提高、合作精神的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良好的学习心态、坚强的学习意志等.让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做到将内心冲突升华为学习竞争, 善于知不足而知进取不懈, 做学习、生活的强者.

上一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实录下一篇:举办纪念“七一”主题党日活动的安排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