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

2024-07-27

浅谈我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共10篇)(共10篇)

1.浅谈我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 篇一

2011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汇报

为了进一步加大水稻机插秧推广力度,提升全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努力促进我县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今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及早谋划,积极组织开展了各项有效工作。现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为保障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方树林为组长,农机局、农委、财政局、水利局、科技局分管领导及重点乡镇负责人参加的来安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技术推广过程中的综合协调。同时要求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实行一把手负总责,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普及推广。二是县政府行文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2011年全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来政„2011‟3号),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作了重点安排,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乡镇(场),确定机插秧工作列入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并根据实绩,对工作实绩突出的乡镇、专业服务组织及示范户给予表彰奖励。三是定期召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联席会议,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四是实行周五报告制度,由农机部门每周五向县政府报告各乡镇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任务完成进度,做到上下联动,共同推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进程。

二、加大投入,全面保障

为了加大推广力度,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县政府决定,对乡镇购置的推广用机和农户购置的插秧机除享受中央和省40%的叠加补贴外,县财政将安排一定专项补助资金,对当年购置插秧机并完成机插秧面积达10亩以上的农户再给予数额不等补助资金。同时,我局在经费十分困难情况下挤出资金,对县级示范片给予2000—5000元的资金扶持和免费提供育秧软盘、免费机插秧等优惠措施。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和推广效果,为农机校和推广站添置了必要的培训设备和推广车辆。并于3月17日组织近10名技术人员和插秧机手参加全市组织的机插秧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推广人员的技术素质,为示范县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了全面保障。

三、严格程序,规范实施

根据《来安县农机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要求,我们制定了“政府推动、部门驱动、项目带动、乡镇联动、示范策动、群众发动”的“六轮”实施战略,采取“先易后难、先圩区后岗区、先大户后普及、先干部后群众”的推广模式,逐步形成“以户带组、以组促村、以村推乡、全面铺开”的发展格局。在成立领导组的同时,还成立了以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为主体,有关农技专家和重点乡镇农机(技)站技术骨干参加的技术推广组,具体负责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为了做好本的示范推广工作,县农机推广站严格按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要求,规范认真实施:

1、及时制定实施方案。

2、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县电视台、电台广泛开展宣传,同时以“送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的形式深

入半塔、水口、施官、汊河、舜山、张山等重点乡、镇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宣传,重点进行机具展示、散发技术资料、接受技术咨询等活动,使广大农民逐步认识、了解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3、及时开展技术培训。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成功与否关键在能否育出符合机械栽插的规格化合格秧苗,我们根据试验成功的经验,组织技术人员认真编写一套适合我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艺生产路线的技术资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举办县级培训班一期,深入县示范片所在乡、镇举办不同规模的培训班13期,培训人员960人。培训班由专业技术人员讲解机插秧育秧技术,苗期生理特性及其管理技术、大田耕整技术、插秧机操作和维护技术、机插水稻的田间管理技术以及在机插秧技术推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召开各种现场会,把培训班开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

4、及时落实县级示范片。为确保示范片能起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作用,针对我县实际情况,我们经多方考察,综合比较,并与有关乡镇(村)场充分协商,最终确定新建县级示范片地点、面积为:半塔镇龙湖村300亩,汊河镇汊河村300亩,施官镇张储村300亩,合计为900亩,示范点实行统一经费、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整地、统一机插、统一田管的“六统一”运行模式,同时确定整村推进示范村三个,即半塔镇龙湖村、汊河镇汊河村和施官镇张储村;

5、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农机、农艺的高度配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非常注意农机、农艺两个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选种开始就虚心向农技人员请教,主动采纳农

艺专家建议,各环节严格按照农艺要求进行作业,实现农机、农艺的互相渗透,确保示范推广工作的顺利 实施。

6、及时召开示范现场会。为提高机插水稻的育秧水平,育出合格的机插秧苗,4月16日、5月17日先后在半塔镇召开了全县水稻软盘育秧和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现场会;同时,重点乡镇还分别召开了水稻软盘育秧和机插秧示范推广小型现场会。通过现场会,对重点乡镇有关人员及农机户进行现场作业示范培训,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确保了该项技术的推广质量。

7、确保机具投入数量。为了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我们共组织投入插秧机1031台(其中高速42台),当年新增192台,从江苏灌云、金湖等地引进180台(其中高速30台),从而有力地保证了目标任务的按时完成。

8、大力组织科技投入,确保示范推广的技术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到目前为止共有76名科技人员参与了工作,其中:农机技术人员34名,农业技术人员14名,农民技术员28名;广大科技人员在项目前期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和编印技术资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动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坚持巡回在田间地头,边示范操作边进行指导;在育插秧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作业,无论是在软盘育秧和大田耕整还是在机械插秧等方面都严格遵循实施方案中技术规范所要求的程序,从而确保了项目实施的技术质量。

9、注意服务组织的培育,创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新模式。在借鉴跨区机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水稻机械育插秧服务组织的培育,实行公益性推广与市场运行机制相结合,积极帮助、扶持和发展农机作业大户及其它形式的服务组织,本新建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2个,全县累计达 7个。

通过市场运作,走育、栽、管等一体化服务的路子,提供育秧、机插、大田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开展跨县、跨乡镇机械化育插秧作业,为建立健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推广模式而不断探索。

目前,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正按实施方案中的时间进度顺利进行。截止6月15日,通过我们积极宣传、努力推广、勤奋工作,全县共新建县级示范片3个,乡镇示范点22个,整村推进示范村3个;举办各种培训班14期,培训人员960余名,其中新建县级示范片开班6期,实际培训人员420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8次,举办各种规模的现场会12次,共印发技术、宣传资料9000余份册,刻制技术光盘300张;推广手扶式机动插秧机186台,高速插秧机6台,插秧机保有量达851台。已完成机插秧面积13.8万亩。其中3个新建县级示范片和3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完成9860亩。当前已全面进入麦茬稻机插秧关键时期,我们将按照目标任务总要求,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加大力度,精心实施,确保全面完成市局下达我县水稻机插秧任务,为提升我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我们农机人的应有贡献。

2011年6月16日

2.浅谈我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 篇二

大田耕整水平与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机插秧质量。因此机插秧的大田要精耕细耙, 提高耕整质量。耕整的技术要领口诀:精耕细耙, 肥足田平, 上烂下实, 田面干净。具体技术要求应做到“足、平、干、烂、实”5个字。

足:耕翻前施足肥。根据土壤地力等因素, 采用有机肥和速效化肥相结合施足基肥, 再精耕细耙。

平:田块平整。耕耙后的田块高低相差不超过3 cm, 插秧后达到寸水棵棵到。

干:田面清洁干净。耕耙后的田块表面应达到无杂草, 无杂物。

烂:田块耕耙后, 上烂下实, 插秧机作业时不陷机, 不壅泥。

实:为提高机插秧质量, 避免栽插过深或漂秧, 浮泥压秧, 大田耙平后要进行沉实, 沉实时间视土壤和季节而定。一般早稻田沉实2~3 d, 晚稻田沉实1~2 d。沉实标准:沉淀不板结, 泥软水清不浑浊, 并要进行封杀灭草, 用薄水插秧。

2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对秧苗的要求

育秧技术是机械插秧的重要配套技术, 是机械插秧的技术保障与支撑。育秧质量的好坏, 是机械插秧技术成功的关键环节。因此, 要采取综合技术措施, 培育出符合机插秧的好秧苗。要求秧块长58 cm, 宽28 cm, 厚为2 cm, 秧块四角垂直方正, 不缺边角, 每1 cm2的小秧块上常规稻有成苗2~3株, 杂交稻有成苗1~2株, 秧苗的高度为12~15 cm, 秧龄为15~20 d, 叶龄为3~4叶, 苗基部茎宽2~2.5 mm, 单株白根量10条以上, 叶色挺绿, 秧苗均匀整齐, 高度一致, 根系盘结好, 提起不散。

要达到机插秧对秧苗的要求, 要做好以下技术工作。

2.1 选好秧田

选择地势高爽, 背风朝阳, 土层疏松肥沃, 易灌易排, 田面平整, 运秧方便的地方做秧田。秧田与大田的比例为1∶80或1∶100。为管理方便, 也可因地制宜, 选择房屋门前屋后的水泥地, 屋顶等地方为育秧地址。

2.2 准备好床土

床土要选用肥沃疏松的菜园土, 耕作熟化的旱地土, 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表层土等。对床土要过筛, 土粒直径小于5 mm, 无杂物、无小砾石, 病菌少的细土。大田床土用量约为100 kg/667 m2。

2.3秧板的要求播

种前10 d做好秧板, 板面宽1.4~1.5 m, 板间沟宽20~30 cm, 沟深20 cm。并排水晾板, 使板面沉实。播种前1~2 d, 铲高补低, 填平裂缝, 并充分拍实, 达到润、平、光、实、直。润, 板面湿润, 四周围沟畅通;平, 板面平整;光, 板面光无杂物;实, 板面沉实, 不陷脚;直, 板面整齐沟边垂直。

2.4 适时播种

首先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的水稻品种。早稻可在3月下旬播种, 每667 m2大田备58 cm×28 cm×2 cm的机插秧专用软盘25张左右, 常规稻每667 m2大田备种3~4 kg, 杂交稻备种2.5 kg。播种时播量要适宜, 落谷要均匀。常规早稻每盘播芽谷150~180 g, 杂交早稻每盘播芽谷90 g。播后盖土均匀, 厚度一般为3~5 mm, 床土保持湿润, 并要拱盖农膜保温。

2.5 秧田管理

一是揭膜炼苗补水。早稻出苗前高温高湿促齐苗, 膜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齐苗后, 应揭膜炼苗。晴天傍晚揭, 阴天上午揭, 小雨雨前揭, 大雨雨后揭。揭膜当天适当补一次水, 保持床土湿润。在秧苗一叶期, 适温保湿壮苗, 膜内温度控制在26℃左右, 防止徒长。二叶期通风炼苗, 膜内温度控制在22℃。三叶期炼苗促进秧苗盘根, 增加秧苗块拉力, 便于机插。二是施追肥、施断奶肥。一般在揭膜时或后1~2 d, 每667 m2秧苗用腐熟人粪尿400 kg, 对水800 kg, 或用尿素5 kg对水500 kg, 于傍晚浇施。若床土肥沃, 可免施。施送嫁肥, 栽前3~4 d, 视秧苗长势, 施送嫁肥。每667 m2秧苗用尿素5 kg, 对水500kg, 于傍晚浇施。若秧苗叶色绿浓, 叶片下披, 可免施。三是病虫害及杂草防治。秧苗期间, 根据病虫发生情况, 做好螟虫、稻蓟马、灰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应经常清除杂株和杂草, 保证秧苗纯度。

2.6切秧起秧

采用双膜育秧方式的, 在成苗后须用切刀将整板秧苗切成长58 cm, 宽28 cm, 适合机插的块状。在起运秧苗时, 尽量减少秧苗搬动次数, 做到轻搬轻放, 随时起苗, 随时运送, 随时栽插, 防止损坏秧苗。

3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对机手的要求

3.1 插秧前的准备

﹙1﹚插秧作业前, 机手须对插秧机作一次全面检查调试, 各运行部件应转动灵活, 无碰撞卡滞现象。转动部件要加注润滑油, 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

﹙2﹚装秧苗前必须将空秧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 再装秧苗, 防止漏秧。秧块要紧贴秧箱, 不拱起, 两片秧块接头处要对齐, 不留间隙, 必要时秧块与秧箱间要洒水润滑, 使秧块下滑顺畅。

﹙3﹚按照农艺要求, 确定株距和每穴秧苗的株数, 调节好相应的株距和取秧量, 保证大田适宜的基本苗。

﹙4﹚根据大田泥脚深度, 调整插秧机插秧深度, 并根据土壤软硬度, 通过调节仿形机构灵敏度来控制插深一致性, 达到不漂不倒, 深浅适宜。

﹙5﹚选择适宜的栽插行走路线, 正确使用划印器和侧对行器, 以保证插秧的直线度和邻接行距。

3.2 机械化插秧的总体要求和作业质量要求

3.2.1 机械插秧的总体要求

(1) 行走要直, 接行宽窄一致。 (2) 田边要留出一行插幅, 便于出入稻田, 插后整齐, 不用补插边行。 (3) 秧片接口要整齐, 减少漏插。 (4) 若是秧片水分少, 要在秧箱中加水保持下滑顺利, 防止漏插。 (5) 漏插行段, 要注意抛足补苗秧片, 随漏随补;减少漏插、漂秧和勾伤秧,

3.2.2 作业质量要求

漏插率≤5%;伤秧率≤4%;漂秧率≤3%;勾秧率≤4%, 翻倒率≤3%;均匀度合格率≥85%;插秧深度一致性:一般插秧深度在10~35 mm (以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 。

4 秧苗栽插后的大田管理

根据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 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 促进秧苗早发稳长和低节位分蘖, 提高分蘖成穗率。

4.1 巧施蘖肥

肥料种类和施肥量与当地的常规栽插相似。基肥为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施用;栽插后的5~7 d, 适时施返青分蘖肥;栽后15 d左右再施一次分蘖肥促平衡。

4.2 分次施用分蘖肥

使肥效与最适分蘖发生期同步, 促进有效分蘖, 确保形成适宜穗数, 控制无效分蘖, 利于形成大穗, 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4.3 适时搁 (晒) 田

当总茎蘖苗达到目标成穗数的80%时开始搁 (晒) 田, 控制无效分蘖,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群体质量, 保证低位分蘖成大穗。适时灌水。栽后及时灌浅水护苗活棵, 栽后2~7 d间歇灌溉, 扎根立苗。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 促根促茬;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及时晒田, 以“轻晒、勤晒”为主;拔节孕穗期保持10~15 d浅水层, 其它时间采用间歇湿润灌溉;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 防止断水过早。

4.4 化学除草

3.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篇三

该技术是模拟人工移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次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引进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高性能插秧机,实现了浅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并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应用。

增产增效情况:

(1)高产稳产:机械化插秧实际上是模拟人工作业,但机插秧的秧苗群体质量易于调控,分蘖势强,有效穗多,且千粒重高,确保高产稳产。机插早稻平均亩增产可达30~50公斤,连作晚稻和单季杂交晚稻平均亩增产可达20公斤以上。

(2)节省秧田:机插水稻育秧采用规格化育秧技术,密度高、秧龄短。秧本比高达1︰(80~120),秧田利用率比常规育秧高5~15倍。

(3)节水、节肥、节药:机插秧育苗期易于集中管理,大大提高了肥、水、药的使用效果,减少了施用量。机械插秧由于有序栽植,宽行浅栽,便于通风,病虫害相对较少,用药量明显减少。据试验,与手插相比,机械插秧每亩可节约成本近40元;与直播相比,机械插秧每亩可节约成本55元;与抛秧相比,机械插秧每亩可节约成本近30元。

(4)省工节本:机插水稻与其他手工种植方式相比,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可大幅度减少劳动力,具有明显的省工节本优势。据考查,机械插秧作业效率均高于其他栽植方式,机械插秧比手工插秧提高工效35倍,比手工直播提高工效28倍,比抛秧提高工效10倍。

(5)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强:机插水稻宽行浅栽的栽植原理,提高了空气对流的能力,同时光照更加充分,田间小气候明显改善,根系发达,有利于水稻壮秆、大穗的培育,增强了水稻抗倒伏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技术要点:

水稻插秧机械化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其中包括育秧技术、机插技术、机插秧大田管理技术。该技术的目标是通过机插实现高产稳产、省工节本、增收增效。截至目前,该技术已经形成完整成熟的技术体系。

适宜区域:水稻种植区。

注意事项: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规格化育秧和大田管理两个环节。

技术依托单位:

1. 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南湖路97号

邮政编码:210017

联 系 人:史志中

联系电话:025-86468729

电子邮箱:shizhizhong1969@yahoo.com

2. 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联系地址:杭州市凤起东路29号

邮政编码:310020

联 系 人:竺锡雅

联系电话:0571-86757972

电子邮箱:xyzhu198@sina.com

3.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机局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浦江路85号

邮政编码:150090

联 系 人:李 俊

联系电话:0451-55198262

4.水稻机械化插秧推广尝试 篇四

水稻机械化插秧推广尝试

水稻机械化插秧在湘西凤凰县还是头一回,我局将其列入今年农机化新技术引进推广工作的.重点.机插试点在廖家桥镇瓦场村11组进行,引进了具有先进水平的“东洋牌”插秧机,组织5户村民共0.533hm2(8亩)水田参加试验.

作 者:滕立 杨胜奎 作者单位:凤凰县农机局刊 名:湖南农机英文刊名:HUN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年,卷(期):“”(3)分类号:F3关键词:

5.浅谈我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 篇五

经多年系统试验研究表明,通过品种搭配、营养壮秧剂使用、秧苗化学调控、栽后肥水管理等技术,可完全解决水稻双季机插中存在的秧苗索质差,季节与秧龄矛盾及水稻栽后成活率低等问题.笔者介绍了适合宁波鄞州区推广应用的水稻双季机械化插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作 者:孙健 洪建军 张建民 杨筠文 作者单位:孙健,张建民,杨筠文(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农业技术服务站)

洪建军(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农业机械化管理站,315100)

6.浅谈我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 篇六

近几年来, 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我县得到了快速推广和发展。2008年县政府成立机械化育插秧领导小组, 由分管农业县长负责, 由县农委和县农机局具体抓落实。县农机局结合国家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加大资金投入, 迅速提升全县插秧机的保有量, 2008年全县各种型号插秧机26台, 2009年新增126台, 2010年快速发展到全县各种型号插秧机216台。

县农委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重点抓机械化育插秧高效集成技术试验、示范、推广, 为全县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县农技推广中心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在全县22个乡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 加大机械化育插秧宣传。同时, 抽调技术骨干驻点定城、池河、永康三个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 从良种选用、软盘育秧、机械栽插到大田管理全程跟踪技术服务。

2010年, 经县农委、县农机局、县农技推广中心等多部门共同努力, 在全县建设4个农机大院, 成立8个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 大力推进工厂化、规模化育秧发展, 提升全县机械化育插秧跨区域作战水平。经过3年的努力, 我县机械化育插秧快速发展, 2010年已发展到5万多亩, 技术也更趋成熟和稳定, 平均亩产量可达千斤以上。现将我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介绍如下:

一、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

育秧软盘准备。育秧塑料软盘内尺寸为58cm×28cm, 机插杂交稻需准备软盘280~300盘/公顷, 常规粳稻300~375盘/公顷。

秧田准备。按秧床:大田=1:200的比例确定秧床面积。选择排灌和交通便利、高爽、无沙石田块, 提前10天耕整秧田, 按秧板宽1.6米, 沟宽0.4米 (沟泥先不起) 放好样, 秧板必须平整, 育秧硬盘排放工整, 沿沟边空0.2米) 。

种子准备。杂交水稻种选用Y两优1号、丰两优4号、新两优6号等品种, 大田用种量15~18公斤/公顷。播种前1~2天, 用18%稻种清浸种48小时, 用清水冲洗后催芽, 一般要求根的长度为谷种的1/3, 芽长为谷种的1/4即可。

插种准备。摆盘:沿秧板两头中点拉好绳子作基准, 在绳子两侧各横向摆放1行秧盘, 秧盘宽约1.2米, 摆好后用手轻按一下, 使之平整接触泥土, 秧盘之间注意不留缝隙。铺土:床土以旱地疏松土, 熟菜园地土为上, 土质以沙壤土为佳, 经闷棚腐熟杀菌, 晾干捣细过筛 (筛孔0.4~0.6厘米) 后应用。床土适宜早准备, 每亩大田备足100公斤, 一般肥土不用拌肥, 如果瘦土要拌肥。每100公斤细土, 加500克壮秧剂、200克尿素、500克磷酸钙, 均匀拌和, 堆闷15天后再用。盖种土应选择粗细适中 (筛孔0.5~0.8厘米) 的旱地疏松土。

播种。杂交水稻每秧盘播芽谷80-100克 (折干谷70~80克) , 常规粳稻每亩大田用干种3公斤。每次称好18个秧盘的种子放在簸箕里, 用手工均匀地播在18个秧盘中, 最好分多次均匀播撒。播种后用木板轻轻压一下种子, 使其着床良好。播种前提倡药剂拌种, 将浸种后的稻种在催芽晾干后, 用30%丁硫克百威6克拌种1公斤, 边加药剂边翻动稻种, 直到所有种子表面均附着药剂为止, 晾放20~30分钟后播种, 可以防治灰飞虱和稻蓟马 (在选择药剂及浓度时要慎重) 。播后覆土, 厚约0.3~0.5厘米, 以盖没种子为宜。覆土后, 置拱棚、铺膜, 早舂育秧遇低温可盖草, 拱棚高度约0.5米。

秧田管理。管理目标是培育壮秧。机插秧苗的基本要求, 一是根系盘结好, 形成毯状秧块, 四角垂直方正, 不缺边、不缺角, 提起不散, 盘根带土厚度2~2.5厘米, 厚簿均匀, 可盘成卷;二是秧龄适中, 一般单季晚稻适宜秧龄20天左右, 叶龄3.5叶左右, 苗高15厘米左右 (不超过20厘米) ;三是秧苗个体健壮, 苗挺叶绿, 无病虫害。

水浆管理。秧苗二叶一期以前, 沟中灌水, 平秧板以下, 保持秧板湿润, 秧盘中泥土不发白, 促进秧苗扎根竖芽;二叶一心期后间隙灌水, 遇暴雨、施肥要灌水护苗, 移栽前3~5天排干沟水, 以便起苗、保苗。

适时施肥。一叶一心至二叶期, 早施断奶肥, 移栽前5天施好送嫁肥, 施尿素112.5公斤/公顷 (每次施肥时, 灌水护苗, 防止肥害) 。

病虫害防治。秧苗期主要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稻象甲、立枯病等。播种时做好药剂拌种, 带药下田, 有利于秧苗期的病虫防治。

二、机械化插秧大田耕整

机械化插秧采用小苗移栽, 对大田的耕整和基肥的施用要求相当严格, 要求田块整洁无残茬物, 表土软硬度适中, 达到上细下粗, 上烂下实, 不陷机不壅泥。耕层深度10~15厘米, 整个田块耕整后基本水平, 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 耕好后沉淀1~2天再插秧, 以达到上糊下实的要求, 插秧时保持水深1~2厘米, 呈薄水状态。

三、机械化插秧大田管理

适时移栽。一般5月底播种, 6月15~20日移栽, 面积大, 可分批播种。栽插规格:行株距30厘米×18厘米, 栽插16.5~19.5万穴/公顷, 基本苗45万株/公顷左右。

科学施肥。做到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 一般要求基施腐熟有机肥7500~11250公斤/公顷, 磷肥375公斤/公顷, 钾肥112.5公斤/公顷左右, 氮肥用量折合成尿素约450公斤/公顷。在施肥方法上采取“平移促进法”一般基肥30%, 苗肥20%, 分蘖肥25%, 穗肥25%。各地根据田块作相应调整, 因机插秧苗小根少, 缓苗期较长, 前期氮肥不可施过量, 一般栽后7天施苗肥, 栽后15天施促蘖肥, 8月初施穗肥。

合理灌溉。机插秧移栽时苗小根少, 前期灌水要采取干湿交替的方法进行管理。栽后保持水层护苗, 4~5天后灌浅水, 傍晚和阴天落干, 以促进根系生长。分蘖期以浅水灌溉为主, 促进分蘖早生、稳长。7月中旬, 当蘖数达到高产要求时开始搁田, 采取轻搁、多次搁, 孕穗、抽穗、灌浆前期, 田间保持浅水层。抽穗后15天, 以湿润灌溉, 干湿交替为主。后期防止断水过早。

7.水稻育插秧技术探讨 篇七

关键词:水稻;插秧;节本增效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182-1

1机插秧的优势

1.1农民需求较为迫切

解决水稻生产“三弯腰”问题,多少年来农民呼声最高,特别是在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情势下,留守农民的劳动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繁重的“三弯腰”劳动没人愿意干,也没有多少人能干,于是,农民迫切需要机械化来替代。机插秧改变了“脸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生产方式,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深受农民欢迎。

1.2技术装备基本成熟

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从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干燥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和装备已经基本成熟且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为推进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提供了良好的装备基础。

1.3节本增效经济可行

1.3.1节本根据劳动力状况,人工栽插每公顷1hm2水稻需用19.5个工日,按每个工日70元计算,人工栽插秧苗需费用:19.5×70 1365(元/hm2)。

机械插秧每公顷成本为240元;每个操作手平均每天机插1hm2,每公顷需支付操作手工资75元;油耗52.5元、机械折旧费40元、秧盘费63元,小计155.5元。三项合计为470.5元/hm2

机械插秧每公顷比人工插秧节约费用894.5元,且节省农时,减轻劳动强度。

1.3.2省种采用水稻规格化育苗,每公顷机插秧需用种子37.5kg,而人工栽插秧需用种子45kg。若按粳稻种30元/kg计算,机插秧每公顷可节省种子费用:(45-37.5)×30 225元。

1.3.3增产根据相邻田块对比分析,机插秧每公顷平均产量为9600kg,而人工栽插秧平均产量为9000kg,增加产量600kg/hm2

2水稻育插秧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不容忽视的是,水稻插秧机结构复杂,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机安全隐患凸显出来。一旦出现问题,既贻误了宝贵的农时,又会给使用者带来经济损失。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育秧环节不重视

水稻育插秧技术包括育秧技术、插秧机操作技术、机插栽培管理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有操作经验的人。育秧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作业环节,其质量的优劣和规范的程度,直接影响机械化插秧作业,但在实际操作中常被忽视,导致出现诸多问题:一是苗床整地不平,育秧盘下形成隔离层,造成局部缺水死苗。二是部分农户床土临时准备,没有经过堆闷,土壤含水率低。混拌壮秧剂不均匀,造成烧苗。三是铺营养土普遍太浅,盖土不均匀,盖土后洇水,造成种子外露或种子发芽时顶土。四是播种时底水不足,洇水不圪匀。五是盖膜没有搭拱,高温烧苗,或搭拱太小,周边秧苗受温度影响明显。六是揭膜炼苗不及时,控水盘根不到位。

2.2驾驶技术难掌握

插秧机尽管不大,但结构紧凑、部件精细、作业速度较快,而且是连水带泥作业,极易发生阻塞、漏插等现象。对插秧机的驾驶技术要求较高,作业质量必须达到以下要求:漏插率≤5%、伤秧率≤4%、漂秧率≤3%、勾秧率≤4%、翻倒率≤4%、均匀度合格率≥85%,插秧深度在0~10mm(以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实际上,有些农户为了赶时间多干活,常常让机器带“病”作业,导致欲速而不达。疲劳驾驶或硬性操作,成为影响水稻插秧机使用寿命的大敌。

2.3经营效益不突出

为了扶持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一些种类的插秧机被列入国家及多数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中,但农民仍需投资3000元甚至更多用以购机。更为主要的原因在于插秧机利用率低,导致机手增收不明显,部分机手购买插秧机后,一年累计作业时间不足20d,其余时间“赋闲在家”,造成经營效益不高,影响了农民购买插秧机的积极性。

3做好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的措施

3.1加大扶持投入

紧紧抓住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好机遇,加大对插秧机的补贴额度,激发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插秧机的热情。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应向插秧机重点倾斜,并对水稻育插秧作业予以适当补贴。积极争取把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到各乡镇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中,做好相应的检查、督促。

3.2加大宣传力度

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优势广而告之,提高农民对水稻育插秧技术的认识。采取现场演示、比对、专家讲解等有效方式,加大对水稻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和宣传力度,让农民群众近距离了解水稻育插秧技术。把示范点育插秧技术的优势展示出来,让农民眼见为实。在乡镇区域中心选择水稻生产大户或农机服务组织,树立示范典型,带动周边农民。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群众主动参与。

3.3加大培训力度

农机部门要选择和组织好育插秧示范点,示范户和感兴趣的农民,从育秧、插秧、田间管理等全过程,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使他们有效掌握育秧、插秧、田间管理等技术要领,培养一批育秧、机插秧技术能手,并通过这些技术能手的带领,帮助和指导其他农民群众一起参与,促进水稻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

3.4加大合作力度

8.浅谈我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 篇八

关键词:山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问题,对策

笔者所在的更戛乡, 地处昌宁县最南端, 属滇西纵谷横断山系余脉, 年平均气温20.8℃, 平均降雨量1067.48mm。优越的气候环境让水稻得到广泛种植, 由于当地山区较多, 普遍采用人工种植, 导致水稻的产量不高。因此, 如何在山区推广普及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摆在推广部门面前的首要问题。

1 山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育秧技术难度大

首先是老年人和妇女成为了农村的主要务农劳力, 而由于传统育秧已经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 以及机插技术对他们而言相对复杂, 因此, 他们认为机械育插秧技术不如手工抛秧、直播方便简单, 所以在接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上略有迟疑。尤其是软盘育秧技术仅工序就有20 多道, 且操作繁琐, 要求极强的技术性, 对农民来说确实难度大。其次是农民在育苗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插秧机使用的秧苗要求, 没有正确把握机插育秧技术, 使得部分种植产量锐减, 也让农民不敢放心使用机插技术。再加上有的插秧机操作手缺乏丰富的机插经验, 机插质量不高, 因而人工手插仍然是农民使用较多的方式。

1.2 农机与农艺难融合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不单单是针对插秧机, 其还需要结合农艺技术与之协调配合[1]。现阶段, 诸如选种搭配、种子处理以及均种播种等配套育秧农艺都是机械育插秧最薄弱的环节, 因此需掌握好这一环节, 做到合理运用。大多数农民仍然相信自己的手工插秧, 在他们意识中机插秧产量、质量均不高。再加上农机技术、农艺技术的负责部门各部相同, 这也增加了解决机插育秧技术的难度。

1.3 技术保障力量薄弱

目前, 市面上的插秧机都是一些新型高性能插秧机, 其要求具备较高的技术, 若操作不当就很容易对机器造成损坏, 对机插质量造成影响。以笔者所在的更戛乡为例, 本地98%的面积均为山区, 以梯田为多, 田块小且田间坡度大, 一不小心就会对插秧机造成损坏。大多数操作手的文化素质不高, 很多人都只是经过简单的学习就开始操作机械, 在机器的使用上缺乏经验, 更不知保养及维修, 每当机械出现较大故障时只有请厂方或经销商的专业人员修理, 这样做不仅延误了农时, 也使插秧机的作业效率受到了影响。尤其是一些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不注重售后服务, 没有将“三包”服务落到位, 让农民无法享受到科学合理的机插技术服务, 从而对机插技术产生抵触、排斥。

2 山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

虽然要想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栽插习惯与育秧方式具有很大的难度, 但是要实现水稻稳产高产就必须采用机械化育秧模式, 这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为此, 对政府部门而言, 应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引起重视, 做好统筹安排。要宣传到位, 做好服务, 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在推广过程中, 尤其是刚开始使用机械插秧时, 要将机插秧的优势、特点告知广大农户。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水稻机插秧现场会、演示会, 让农户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高性能水稻插秧机与传统手工插秧的区别, 不再对机插秧技术持有怀疑。广泛的群众是机械插秧得以顺利推广的基础, 只有拥有了这一基础力量, 才能保证机械稻推广工作的成功[2]。

2.2 培育合格秧苗

目前, 育秧成为制约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发展的关键因素, 包括技术方面, 服务模式方面。若通过政府替农民育秧是非常困难的, 利用培训让农民了解并掌握机插育秧技术, 促使他们自主育秧。同时对于育秧大户和插秧机手应重点培养, 让他们的技术能力与盈利能力均得到提高, 从而将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型的育插秧能手, 这些都是今后农机与农艺部门应着重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 农机部门在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过程中, 应将机插秧发展经验融入到工作之中,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结合广大农民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摒弃过去固有的工作思路, 创新工作方式, 进而促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

2.3 注重技术培训

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步骤繁多, 需要我们认真把握好包括育秧、秧苗管理以及机械操作在内的多个环节。农民是否熟练掌握好相关技术对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 要积极开展技术培训, 使农民对水稻机插秧技术能有一个深入学习的机会, 掌握要领;并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家中, 田间地头, 将技术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帮助农户解决育秧、机具维修方面的困难, 从而让农民在使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时更加放心[3]。除此之外, 建立专业的维修服务网络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一来就彻底解决了农民购机时的后顾之忧。

2.4 争取政府支持

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 虽然老百姓已逐步接受机插秧技术, 但使用率仍然偏低。农户在没拥有育插秧机械之前, 要实现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还有难度。所以, 应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增加育插秧机械的购置补贴, 同时对使用机械作业的农户可予以农资补助, 这一做法适用于刚接触机插秧的农户;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以服务农户的育插秧社会化服务组织, 比如农机专业合作社, 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优势, 为农户提供技术和物质上的便利[4]。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山区推广普及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 任重而道远, 它需要我们对农民的传统思想进行转化, 需投入更多精力、物力创建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农机推广队伍, 同时更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若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能够在山区得到广泛使用, 不仅能解放农民的劳动力, 让其有更多时间发展副业, 也能达到实现水稻增产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施阿平.浅谈山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J].科研技术推广, 2014, (6) :155.

[2]顾勇.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农垦农机化, 2015, (3) :136-137.

[3]龚清华.安远县:丘陵山区推广机插秧成效显著[J].南方农机, 2012, 43 (5) :22.

9.浅谈我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 篇九

1 实施地点

我市柴湾镇复兴村、双楼村、里庄村、柴湾镇居委会、志勇村建立5个育插秧技术示范点。

2 技术路线

3 技术要点

(1) 秧苗的技术要求:苗高12~18 cm, 叶龄3.5叶左右, 秧龄15~18 d, 苗挺、苗均、叶绿, 苗块规格27.5 cm×57.5 cm, 厚度为1.8~2.5 cm, 盘根紧密, 厚薄一致, 提起不散。

(2) 播量要求:杂交稻播量在1~1.2 kg/667 m2, 粳稻播量在3.5~4 kg/667 m2。杂交稻每667 m2应播种15~16盘, 粳稻每667 m2应播种28~30盘。播种均匀, 到边到沿。

(3) 床土要求:选用熟化的旱田土, 不提倡床土培肥。

(4) 精细播种时, 一定要洇足底土水, 必须使底土水分达到充分饱和状态。

(5) 封膜一定要严密, 为防止晴天中午高温烧芽, 应在盖膜上加盖稻草或遮阳网。立苗期应注意高温烧苗, 防止缺水, 及时炼苗。注意及时施用断奶肥、送嫁肥、送嫁药。

(6) 大田耕整应达到田面整洁, 相对平整;整平后, 应沉淀1~3 d。机插时, 秧苗床土潮湿要适中, 不能太湿, 否则无法机插。

(7) 大田机插时, 应根据农艺要求调整好机械的取秧量、株距, 选择好机插路线。

(8) 大田管理应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 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 坚持肥药混用, 达到追肥、除草、治虫的三重效果;同时应根据水稻的生长及时搁田, 确保水稻的稳产高产。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增产分析:由于机械化插秧符合水稻生长特性:宽行浅栽旱育稀植的特点, 水稻可以达到稳产高产。机插水稻每667 m2增产在10%左右, 软盘育秧的秧大田的比例为1∶100, 而传统育秧的秧大田比例为1∶20, 大大节省了育秧田块。节本分析:软盘育秧按每667 m2育秧成本25元。人工手栽育秧成本在40元, 每667 m2可节省15元, 机械化插秧成本每667m2不足10元 (含人工) , 而人工每人每天栽秧不到667 m2, 用工成本为40元。

4.2 社会效益

10.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篇十

一、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大批劳动力的转移;新生代、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 像水稻插秧这样繁重的工作, 能够承担的人员越来越少;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 为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有力条件, 几年来水稻插秧机数量大量增加, 是实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有利时机。

1.水稻育插秧机械化,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促进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水稻生产季节性很强, 用工量大, 时间比较集中, 其余时间劳动力将被闲置;而机械插秧就能大大缓解春耕期间劳动力紧张的问题, 节省生产成本, 转移剩余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 为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水稻育插秧机械化, 可大幅节约秧田, 增加土地利用率, 增加农民收入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 机械化棚盘育秧, 播种均匀, 密度高, 病、菌害发生少, 提高了育秧功效, 秧田利用率提高8倍以上;机械插秧可提高水稻亩产量5%以上, 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平均亩增加收入150多元。

3.水稻育插秧机械化, 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高产稳产的技术保障

现代农业生产要求是高效、精准、低耗和可持续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插秧时间和农艺要求, 插秧深浅一致、株距一致, 秧苗返青早分蘖快;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节省成本, 实现水稻高产稳产, 确保粮食安全。

4.水稻育插秧机械化, 是实现水稻标准化生产, 提高水稻品质的保障

由于机械插秧采用定行、定距、定量、定深栽植, 可实现行距、株距、穴株数、插深的控制和时间集中, 保证水稻插在“腰窝”上, 保证技术要求, 实现水稻标准化生产, 提高了水、肥、光、药的利用效果, 使植株分布合理有序, 禾苗个体与群体有机结合, 通风良好, 光能利用率高, 从而改善田间小气候, 减少病虫害, 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提高水稻品质。

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要因地制宜地发展

1.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原则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要逐步完善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不仅要使插秧机作业满足农艺要求, 也要使棚盘育秧既符合农艺要求, 又适应机械插秧的作业技术要求。育出适合机械插秧的秧苗, 达到高矮一致、三叶一心、根盘如毡、乱而不散, 达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相互促进。

2.坚持区域自然条件原则

要做到新、老水田区有区别、平原与山区有区别、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区别, 做到建棚标准有区别, 水田池面大小有区别, 做到因地制宜符合当地自然条件, 积极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3.坚持积极引导稳妥发展和农民首创原则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在推广示范过程中, 既要正确引导农民按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操作规程执行, 又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在品种选择、药剂选择、育秧棚大小的选择和播种时间上, 要与农民协调一致, 确保农民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失。

三、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必将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作出贡献

上一篇:组织绩效评价下一篇:中职语文教学新思路与改革实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