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时效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2024-10-09

救护车时效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精选11篇)

1.救护车时效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篇一

对影响我院男子体操三级通级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本文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延安大学体育学院体操教研室的.8名老师和参加过通级考试的358名男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成绩统计、研究和分析,找出影响通级成绩下降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提高我院男子体操通级成绩提供参考.

作 者:李世荣 王延奇 罗杰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体育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833.3 关键词:体操   通级   因素   调查分析  

 

2.救护车时效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篇二

1.1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数量不足, 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

由于近5年来医院没有进在编护士, 聘用护士也是近几年才开始, 导致临床一线护士年龄老化, 在编临床护士平均年龄40岁, 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如:内一疗区床位70张, 只有10名护士, 其中聘任制护士3名, 护士平均年龄33.7岁, 床位与护理人员比为1∶0.14。聘用护士由于刚毕业不久, 没有临床工作经验, 在我们医院经过岗前培训及临床工作, 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后就跳槽到大医院, 导致聘用护士流失现象严重, 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频繁的更换护士也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1.2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1.2.1 护士在工作中, 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仅注重执行医嘱, 完成日常的处置工作, 忽视了主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基础护理等工作[1]。

1.2.2 注重治疗性措施的落实, 忽视了患者心理护理工作。

1.2.3 虽然初步形成了健康教育的观念, 但多数护士把入医院环境、制度的宣教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对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饮食指导和康复的宣教多数都是由医师来承担[2]。护士难以对患者实施完整、有效的健康教育。

1.3 护士长没有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1.3.1 过多的时间参与患者的直接护理, 忽略了科室护理人员学习计划的制定、培训、考核和护理质量管理以及各项护理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工作[3]。

1.3.2 护士长忙于请领科室用品、报销核算等琐碎的行政后勤事务, 使护士长抓护理管理的时间和精力不够, 使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1.3.3 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 对护理新知识、新技能、新动向的掌握相对滞后。

2 应对措施

2.1 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增加临床一线护士

2.1.1 护理人员的配备首先要服从于护理工作任务的需要, 医院护理人员的配置是按照功能制护理模式配置, 同时科室人员的设置与科室成本核算直接挂钩。那么如何用功能制护理模式的人员配置完成整体护理工作, 要求护士长调动科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增加直接护理时间, 使有限的人力投入到患者的直接护理中, 使护理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益。

2.1.2 招聘高素质的年轻护士充实临床一线科室, 逐步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使护士配置向标准化靠近。聘用制护士目前占临床护士的10%, 聘用制护士年轻有活力, 接受新事物快,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 聘用制护士需求大, 为了稳定聘用制护士队伍, 应逐步提高待遇, 如第一年基本工资, 第二年得科室40%奖金, 第三年得科室50%奖金, 连续工作满3年后, 奖金与科室在编护理人员一样分配, 工作突出的与在编护士有同样的提升机会, 这在大医院几乎是不可能的, 激发聘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性。

2.2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2.2.1 护理部与科室建立完整规范的护理工作质量管理体系, 定期监督、检查与考评, 促进护理人员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和规范化完成护理工作。

2.2.2 目前临床科室护士中专比例占51%, 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 鼓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 参加学术交流、撰写论文, 并对在不同等级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给予一定的奖励。

2.2.3 电脑操作逐步融入到医疗护理工作中, 临床科室中80%的护理人员对电脑只是一般的了解, 不能熟练的操作,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开展护理人员电脑知识的培训和督促护理人员自修, 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同时通过网络可以学到更多的护理新知识、新技术, 了解护理工作发展的新动态。

2.2.4 为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 护理部与科室有计划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 不断增强沟通技巧,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入院时细心沟通, 住院中的系统的服务、出院后的跟踪服务, 争取新患者, 留住老患者, 通过优质的护理服务创造效益。

2.2.5 加强健康宣教。为了适应新的工作模式, 科室由护士长负责, 针对本科疾病的种类、护理特点、结合科室护士学历、专长、爱好、职称与能力等与护士进行协商定出每个人所负责的疾病, 限期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本疾病的前沿知识, 写出1~2篇综述文章, 并在科室内组织护理讲座, 实现知识资源共享, 在宣教过程中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

对于患者较多的科室可以配备一名专职的健康宣教护士, 每天对科室患者进行宣教, 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宣教计划, 采取集体宣教、小组宣教、个体宣教三种宣教方式, 宣教护士通过与患者的密切接触缩短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同时宣教护士可以及时将患者的需求及心理变化反馈给经治医生和责任护士, 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科室可制作温馨提示卡, 提醒患者需要做的特殊检查及注意事项, 健康指导等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一张小卡片传递一份关爱, 提升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也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更放心、更安心、更舒心。

2.3 加强管理, 充分发挥护士长职能

2.3.1 护理部对新上岗的护士长进行岗前培训, 同时定期组织各科护士长交流工作经验, 互相取长补短, 定期组织护士长讲课, 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的培训, 调动护士长学习的积极性。

2.3.2 护士长制定科室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定期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对各项护理工作的落实进行监督检查。如:各科室护理巡视登记卡内容非常全面, 但临床护士在执行时部分科室只写药品名称、剂量和护士签名, 执行时间、结束时间等主要内容都没有完整的填写, 此时护士长应充分发挥护士长的职能作用, 在科室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 向科室人员讲解填写护理巡视登记卡的重要性及对自身防护重要意义, 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落实好各项护理工作。

2.3.3 医院加强管理, 合理安排、分工明确, 后勤人员下科室主动服务, 下收下送、科室领用物品送货上门, 使全院形成围绕临床服务的良好氛围, 使护士长从大量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把时间还给护士长, 使护士长有充分的时间加强护理管理, 使护理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随着护理队伍人员配置的不断完善, 护理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 护士长职能的充分发挥, 以患者为中心, 以满足患者需要为目的的新型整体护理模式将更好的开展。

医院临床护理人员概况:临床护理人员49名, 其中聘用制护士10名, 平均年龄37岁, 在编护士39名, 平均年龄40岁, 本科学历占10.1%, 大专学历占38.9%, 中专学历占51%, 对电脑一般了解的占80%, 熟练掌握的占14%, 不懂的占6%。

3 小结

运用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是护理事业的发展方向, 也是目前我国护理界专家潜心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注重整体护理质量评估, 客观地评价护理结构、护理过程和护理结果, 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护理诊断准确率、护理措施落实率, 是使整体护理真正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兰英, 张丽丽.影响整体护理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2 (3) :35.

[2]朱玲.影响整体护理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2, 10 (10) :13.

3.救护车时效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篇三

关键词:兴趣;足球兴趣;影响因素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而最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的就是运动,足球又是青少年最常见的运动之一,因而也成为中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操场进行运动的最好形式之一。青少年足球人才是足球运动未来的有生力量,也是推动足球发展的践行者,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在很大方面上都取决于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但是,近年来,我国初中生对足球的热情已经跌入低谷,参加足球相关训练的初中学生人数越来越少,所以不得不引起国家与相关人员对初中学生足球兴趣的高度重视。

一、对初中学生足球兴趣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1)大多数学校都没有一个合适的足球场地,学校重视初中学生足球兴趣培养的程度仅仅占了15%;(2)有62%的家长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怕耽误孩子的学习,而不支持孩子参与足球运动;(3)虽然有80%的初中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是对足球运动感兴趣的初中学生只占20%。

二、初中学生足球兴趣影响因素

1.我国中学的足球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知识较为匮乏,有不少初中的足球教师自己可以清楚认识到自身对专业知识的不足,并表达出希望能够得到参加足球训练员岗位的相关培训,从而进一步补充在足球专业知识再深造的机会。除此之外,中学的足球教师还明确指出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学校现有的足球场地、器材以及用于开展足球活动等所需要的经费是不能够满足教师进行足球教学的正常需要。

2.现在许多中学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思想观念与教学体质的影响,形成了多数学校只是一味重视初中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而且把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当成是学校教学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没有把学生的体育运动当成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更别说是足球了,这样造成学校不仅没有积极推广足球运动,也没有对初中学生足球兴趣的培养做出硬性教学规定。

3.目前我国的学生家长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体质的影响,有许多家长打心眼里不赞成自己的孩子参加足球运动,更不相信让自己的孩子在参加足球运动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足球兴趣。大部分家长认为足球运动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尤其是女生的家长,他们认为足球不是女生该做的运动项目,在脑海中就已经给女孩子贴上了淑女的标签,家长都认为让女孩去踢足球是无法想象与难以接受的。

三、提高初中学生足球兴趣应当采取的措施

1.教师可以通过提高理论知识来激发初中学生对足球的兴

趣。在足球运动的教学和锻炼当中,提高初中学生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足球学习的兴趣,能够使中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足球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从而使他们可以快速掌握足球的运动技术。学生对足球动作的理解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欣赏能力,最主要的是能够激发初中学生的足球兴趣。教师在足球教学当中,如果加强了对学生足球相关知识的传授,然后教会学生如何观看足球比赛,让学生学习足球的发展史以及足球的裁判知识,学生如果学会了如何观看足球比赛,能够听懂解说员讲的专业词语,那么他们对足球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说,提高足球的理论知识可以激发初中学生对足球的学习兴趣。

2.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来激发初中学生对足

球的学习兴趣。足球教师可以在上足球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先上一节室内课,给学生播放一场精彩有趣的足球比赛,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拍案叫绝时,足球教师这个时候可以加以引导:“要想能有这样精彩的配合,前提是要有过硬的足球基本技术。”有了这个动力,才会让学生从“要我练”转变为“我要练”,从而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足球学习中不会感到乏味。这样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被激发。

3.对于女生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她们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她们,尽可能发挥女生自身的优势。女生天生身体素质与男生不同,这样就决定了女生从心底对足球有着畏惧感,足球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鼓励她们,让她们能够克服对足球产生的不良情绪。

总而言之,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的学习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只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情感上认为对足球运动的学习是一种高尚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郑风加.论初中学生足球兴趣影响因素[J].新课程学习,2011(2).

4.救护车时效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篇四

今年(2002年)3月,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开展城市供水价格全国统一审价工作的通知》对全国城市供水审价工作作了具体布置,7月又发出补充通知,要求各地就供水企业改制融资问题提交专题报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地区)及36个大中城市(以下简称城市)都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城市供水审价工作,目前已有9个地区提交了关于企业改制的专题报告,有6个地区在审价总体报告中涉及了企业改制的有关情况。我们根据这些报告所反映的情况,结合所掌握的其他情况进行了认真地总结和分析,形成如下报告并就下一步改革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城市供水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弊端及近年来的改革努力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供水行业与其他公用事业一样,被看作是公共福利事业,建设所需投资和经营盈亏都由国家全部包揽,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受到国家计划和行政部门的严格控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完整,管理比较粗放,缺乏控制成本、节约费用的内在动力和约束机制。而作为关系到人民生活的自来水价格长期以来一直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使大部分企业亏损经营,无法建立起可持续发展能力,更新改造和扩大再生产完全依赖于国家投资。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地城市供水行业也开始进行一些改革的偿试。从政府角度,改革较多着力于改革投融资机制,拓宽建设资金来源(关于投融资机制改革有另文论述)。从企业角度,改革主要围绕产权制度和经营模式两方面:

1)产权多元化改革及股份制改造

通过转让股权、增资扩股、上市等方式引进外资或国内的资本,将国有独资企业改造为包括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仅上市公司)在内的股份制企业,也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中明确承认并量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职工对企业的贡献,形成经理层持股及职工个人股。

2)经营模式的改革探索合与分两种思路

合-----组建企业集团。即在城市或区域范围内以骨干企业为主通过行政手段或企业兼并将原来相互独立的若干个自来水公司组建为自来水集团(有的将排水也并入自来水公司组建供排水一体化的水务集团),目的在于将企业做大做强,以突破地域限制参与更大范围内的竞争。

分-----厂网分离、引入竞争。即将原有的自来水公司拆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公司及管网公司,目的在于实行厂网分离鼓励形成竞争。

近年各地供水企业的改革尝试所取得的主要成绩或经验有:

1)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企业产权结构,推动了产权多元化,从而推动了政企分离的步伐。

2)通过改革筹集了急需的建设资金,缓解了国家投入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99至 2001三年城市供水行业共吸引非国有资金**亿元,其中外资占**%。

3)在改制企业中(主要是改制后由外方经营管理的水厂)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据统计,由外商管理的水厂吨水完全成本平均为**元,比国内平均水平的**元低**%,人均日产水量为**吨,比国内平均水平的**吨高**%。

4)对一些新的经营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为供水企业下—步的改革积累了经验。

二、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各地城市供水企业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各地的审价总结报告和企业改制专题报告都分析了目前供水企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些具有普遍性,下面就这些普遍现象并结合我们掌握的情况对问题的成因作一分析。

1、改革目标不明确,改革思路不系统,改革环境不配套

从目前来看,各地改革的主要出发点仍集中在解决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问题,而没有把重点放在体制创新与机制转换上。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地方的改革没有对企业现有的问题综合分析和考虑,制定系统的改革目标和方案,有关改革往往是局部的和针对单一问题的,很容易造成各种改革措施互相不配套。由于改革目标不明确、思路不系统,使城市供水企业改革缺乏所需的配套环境,增加了改革的难度。

建议明确城市供水企业(垄断性公用事业)的改革目标为: 1)为用户提供合格、稳定、可靠的产品和服务;2)企业合法自主经营并获取合理利润;3)政府能够有效履行监管职责;4)各类社会资本能通过正常渠道参与公用事业建设与经营、企业能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

2、政企不分、以政代企局面仍没有根本改变

虽然部分城市供水企业进行了有关产权多元化、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的探索,但总体来说,政府与企业各自的职能还没有理清,政府以行政命令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为:政府代替企业决策,强制企业上马项目,强制企业接受由政府与外商谈判的合资、合作、BOT协议,强制企业按政府意图包装上市,强制向企业安置人员,强制要求企业提供各类免费或优惠用水等,在各地的审价报告中多有提及。

3、价格改革进展较快,企业改革相对滞后,管理粗放等弊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近年来为了改变水价与成本倒挂问题和促进节约用水,各地纷纷出台水价调整政策,调价的幅度和频率不一,有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调价幅度比较大,但城市供水企业的亏损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有扩大的趋势,陷入了亏损——提价——再亏损的怪圈。在本次审价工作中,有多个地区和城市都提到了这一不正常现象。究其原因,也是因为价格改革单独推进,而企业改革相对滞后,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企业内部管理粗放,缺少控制成本、节约费用的内在动力。相反,在国家仍然负担供水企业亏损的情形下,供水企业都有人员扩张、费用扩张的动力(可以得到国家更多的补贴)。各地审价报告中列举的具体表现有:人员及工资失控、设施失修、漏损扩大、公共用水不计量不收费、管理费用失控、非主营业务无偿占用资金、非主营业务成本费用在主营业务中列支等。

4、决策过程不透明、不科学

各地企业的改制、合资合作等重大决策过程不公开、不透明,主要决策由地方政府作出,改革的主体——供水企业(或水厂)被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决策其他有关各方(如行业协会、专家、公众等)的参与也不够。有数个地区审价报告指出由于有关决策缺少科学预测和专家评估作为基础,最后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5、外部监管不到位

外部监管不到位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决策能得以通过并贯彻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政府职能界定不清,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管体系(权力机关监督、政府监督和司法监督)不健全,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管(公众监督、媒体监督)也因为没有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而无法开展。

三、改革基本思路:建立所有权、经营权、监管权相互制约的城市供水管理体制

1、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将所有权与公共管理权相分离,真正落实政企分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既以企业的所有者身份负责企业经营,又负责公共管理。改革开放后,我国着重强调和推动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改革。在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法人后,政府实际上扮演了国有企业出资人和公共管理人的双重角色。而这两种角色的性质、权利(力)义务的来源都是不同的。作为出资人,国家在企业内的权利义务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权利和义务,即以出资额(比例)为依据享有相应经济权利和负担相应经济责任,其在企业内的地位与其他出资人是相同的,其权利、义务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让渡或放弃的(如出售股权等);而作为公共管理人,其权力来源于国家政权(国家权力机关的授权),其法定的权力和义务都是不可放弃的。政府同时扮演两种角色就会造成公共权力介入企业经营运作,使政企分开不能彻底,企业改革的成效也会打折扣。将所有权与公共管理权相分离,就可以切断公共权力介入企业正常经营的渠道,真正实现政企分开的目标。当然,分离的具体形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2、进一步推进供水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建立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包括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监督有力、激励有效。

产权明晰是基础。国家投资企业的低效率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城市供水企业绝大部分是国有独资企业,建议首先解决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可先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力,再在适当时机推动产权多元化,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产权多元化可以采取多种模式,如合资、合作、股份制改造、建设新项目或更新改造时增资扩股等等。改制必须规范化,以免造成新的问题(可参见关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专题报告)。

在可以预见的较长时期内,在城市供水企业内国有资本仍将占有绝对控股地位,因而仍需积极推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董事会聘任经营管理层负责日常经营管理,经营管理层向董事会负责(在地方政府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之间再设置一道隔离墙)。

3、建立以行政监督为主的有效的外部监管体系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法人后,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主要体现为监督职能,即督促供水企业为公众提供合格的自来水产品和服务,努力降低成本与费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并对监督职责承担政治和法律责任。从而建立起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城市供水管理新体制。

外部监管体系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权力机关(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以及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业组织、中介组织、媒体及公众的监督。其中行政监督既具备法律效力,又具有履行职责的机构与条件,因而在整个监管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承担主要的监督职责。

行政监管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供水水质服务督察。建设部现正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研究试点建立城市供水水质督察体系,建议可以考虑将供水服务方面的要求纳入督察体系,从而建立起供水水质服务督察框架体系。二是价格财务稽察。价格财务稽察的主要目的是审查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及自来水定价调价的依据是否充分,根本着眼点是维护公众利益不会因为供水企业管理不善而受到损害。本次审价工作为价格财务稽察作了有益的探索,建议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后形成价格财务稽察的框架体系。

从法律上说,行政监督既是政府的法定权力,又是其法定义务,具有不可放弃性。但具体负责实施行政监督的机构可以是政府机关,也可以是政府授权的机构,其具体的法律地位、组织形式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四、改革所必需的配套环境

1、法制环境

城市供水企业的改革应依法进行,国家在改革方向明确后,应考虑制定一些法规和政策,对各地的改革加以规范和指导,以减少改革的失误。建议制订《(垄断性)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条例》、《(垄断性)公用产品与服务监管条例》、《(垄断性)公用产品与服务价格审核办法》、《政策性损害补偿办法》等有关法规。

2、投融资环境

要使城市供水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改革投融资体制,使各类社会资本能通过正常渠道参与公用事业建设与经营,企业也能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可参见关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专题报告)

3、政策性损害的利益补偿机制

从改革的更深层次上考虑,政府与城市供水企业的关系还涉及相互间事权如何划分及事权与财权如何对应的问题。城市供水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后,应当在政府的监管下合法经营,以获取经营利润为目标,而不能再负担与其企业身份不相符的职能(如被迫接受政府制定的过低的水价、向困难企业和家庭提供免费或优惠水、为城市提供免费的消防绿化用水、为政府决策的没有明确前景的开发区建设新水厂等等)。政府作为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承担着政治责任,如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福利、发展地方经济、照顾弱势群体等,所以政府在特定情况下从全社会需要出发作出损害城市供水企业利益的决策是合法和正当的,问题在于这种由于政策原因造成的损失(即政策性亏损)不应当由企业来承担,而应当依法建立起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

4、其他外部环境(略)

五、在城市供水企业改革中需注意把握的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供水企业首先是企业,具有所有企业的共性,即应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可持续发展

1)自主经营要求政企分开,企业要拥有决策权等经营自主权。政企分开的关键在于国有资产出资人角色与政府公共管理人角色的分离以及城市供水企业的产权多元化进程。

2)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严格的成本费用核算体系和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3)可持续发展包括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方面的能力。短期内,城市供水企业最低限度应具备简单再生产能力,即通过自我积累能够承担设备设施的维护、更新;从长远看,为满足经济发展对供水的需求,企业还必须有获取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的正常渠道,政府应当研究建立包括供水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

第二,城市供水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人民群众所必需的并且无可替代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和自然垄断特性(这一点区别于生产一般竞争性产品的企业)。城市供水企业的公益性和自然垄断性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义务(如普遍服务的义务、连续服务的义务、接受监督的义务等)并且在经营中只能获取合理利润。

同样是因为城市供水企业的公益性质和自然垄断特性,使政府必须切实履行对城市供水企业的监管责任,并且相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这种监管更为严格。目前有一种倾向,就是说到改革就强调政府放权,强调加强监管似乎不合时宜。实际上,政府在界定职能时应当有进有退。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政府的主要责任是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只要产品保证基本安全和信息披露充分,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选择确定。但在垄断性行业,消费者对产品没有选择权,在产品质量、服务、价格、信息等方面都处于弱势,政府就有责任和义务代表公众利益加强监管。这就是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管体系的法理依据。

城市供水企业在经营上有地域性特点,其产品不适宜于长距离输配(这一点区别于其他公用事业企业如电力工业),因而无法在较大范围内形成有效竞争。城市供水行业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获取经营许可的环节,即各竞争主体凭借其优秀的经营管理能力争取获得城市供水的特许经营权。

第三,要注意严格界定垄断的界限,防止垄断延伸。

政府应加强对城市供水企业的监督,防止城市供水企业利用其在主营业务(自来水产销)上的垄断地位在某些非主营业务(竞争性业务)中谋求竞争优势(如自来水工程建设、设备材料供应、设施设备维修服务等)。建议政府应制定法规明确要求企业将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严格区分、单独核算,将竞争性业务向社会开放,鼓励社会企业参与竞争。在考虑建立政策性损害的利益补偿机制时也应当将竞争性业务排除在外。

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企业改革的政策思路(8/12)

城市供水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供水事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生活的正常秩序、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及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定位,以及加入WTO,城市供水企业面临着走向市场经济新的机遇,供水企业效益的好坏直接制约、影响着供水企业、供水事业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大多数供水企业普遍存在经济效益不佳等问

题,现就其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影响城市供水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

(一)政府部门对供水企业的摊派和干预

长期以来,由于供水企业在城市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社会性、公益性的特殊地位,供水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很深的特殊依赖关系。一方面供水企业在供水资源、建设投资、地方政策、水价调整等诸多方面对政府有极大的依赖性;另一方面政府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对供水企业除了正常的安全优质供水要求外,对供水企业人、财、物的摊派,使企业背上额外的负担。对于亏困企业欠费、供水报装有关规费酌减免以及城市建设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处理上,政府常常通过牺牲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来缓解社会压力。这样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社会效益。

(二)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

水价是影响供水企业水费收入的直接因素,水价形成机制是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水价普遍偏低,水价没有充分反映水的使用价值,水费收入并不能满足供水企业正常运营和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金。长期以来,水价的制定偏离了完全成本的概念,受福利事业性质收费的思想影响,水价的形成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水价调整不到位,水费回收自然就难于保障供水企业的效益。

(三)城市建设发展、改造城市管网、提高供水质等促使供水成本增加

1、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随着老城区改造以及新城区的建设,城市供水管网不适应供水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大多数供水企业管网管材质量差且漏耗高,必须逐步更新改造;而新城区的建设又需要同步发展新的供水管网,这些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2、源水恶化、出厂水水质标准的提高。中国水源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全国90%的城市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有590亿吨的污水污染江河湖库。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安全供水的最大障碍。按建设部要求,从2000年起,全国供水企业出厂水浊度不超过1度。这就要求供水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加快对老水厂改造的步伐;

3、实施一户一表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按国家要求“城市供水应实行装表到户、抄表到户”计量收费,推行抄收到户工作后,供水企业承担了楼内主管改造,水箱清洗、维护,户外管道改造等工作,大幅度增加了运行维护成本,加大了管网漏失率;

4、二次供水的经营管理。供水企业承接了大型居民小区、高层建筑等产权(管理)单位的二次供水工作。二次加压供水设施(含转压站、水池、水箱、管网等)的改造费、运营费由供水企业承担,大幅度加大自来水公司运行成本;

5、售水量下滑、欠费严重、水费回收难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在产业政策、经济大环境和市场导向等多重压力下,许多传统的行业,如机械、化工、纺织、印染、橡胶等传统耗水量大的行业出现负增长甚至关停并转,导致用水量大幅减少。取消底度、推行一户一表、实施分类计量等利民工程改造导致售水量下降。

部分城市供水区域内自备井滥开滥采十分惊人,其数量不断增加。不但影响了城市水资源的有效保护,而且给城市供水管理带来极大隐患。在水费回收方面,有些单位长年拖欠水费,甚至变成呆帐、死帐。

(四)产销差率高。

产销差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产销差率是供水企业的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影响产销差率的因素有几个方面:一是计量误差,水厂出厂流量计的计量与成千上万个水表的计量之间必然存在计量误差;二是供水管道和设施漏水,这包括管道安装的年代、管材质量、安装质量、市政及建设工程对管道的影响;三是分户结算水表计量误差;四是未计量用水,包括消防、环卫、绿化等公用事业和违章窃水等。

此外,国有企业固有的机制僵化、冗员多、消耗多、效率低也是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一)“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也是供水企业改制,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1、供水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实际上表现在没有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没有完善的地方政策,没有简便易行的操作程序等方面。如果这些问题逐步解决,供水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也将逐步减弱。

2、政府对供水企业的依靠性,应将行政直接干预变为通过资产管理、法律法规、行业管理、城市规划、经济调控、社会

监督、舆论监督等手段,使企业更好地负起为城市服务的重任来实现。从政府的角度看,绝大部分供水企业是国有独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所有问题,仍然是政府说了算,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允许非国有经济进入供水企业,供水企业实行投资多元化的办法。同时政府应对企业进行资产授权经营,按照《公司法》改革供水企业,达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要求,将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明确国有资本出资人和经营者责任,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

(二)积极推进资产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供水事业更上一层楼

进入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日益成熟,国民经济日益发展。供水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建水厂为例,建一个现代化的设计能力为日产l0万立方米的水厂,直接投资就要2亿元人民币。大多供水企业是亏本经营,用于更新改造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极为有限。另一方面,政府的力量有限,且政府也不可能成为投资主体。这也就需要企业吸收社会资金,以深化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增加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自我发展。

供水企业资产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方向。它的实行有利于供水设施不断完善,有利于促进供水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招商引资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投入,还有别人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理念。供水企业应根据各自特点,正确分析,勇于面对,积极应对善于利用,创造条件把企业的供水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更好地发挥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为了进一步规范城市供水价格,1998年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制定了《城市供水管理办法》,提出“制定城市供水价格应遵循 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并规定了

“供水企业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应当是净资产利润率8%-10%”。

各供水企业应总结水价管理经验与问题。理顺水价成本、费用 构成、利润水平及水价构成,建立和完善供水成本核算体系与定额标准,确保供水企业可以从成本中收回合理的运营成本,从利润中收回合理的投资成本水价改革应健全各项配套措施,完善相关节水措施。各地水司应在调查的基础上,明确水价改革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做好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如推进阶梯式水价;针对不同城市特点,实行季节性水价;考虑居民和企业承受能力,确保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用水等。同时应完善相关节水措施,如城市市政、园林、绿化、消防等公共设施用水应实行计量计价制度;鼓励工业、市政、环境、绿化等行业使用回用水等。

(四)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

供水企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垄断性,存在富余人员多,管理效益差,职工观念滞后等弊病。针对这些情况,供水企业应全力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工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盈局面。

1、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产权明晰的集团公司体制。遵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要求,以体制改革为龙头,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理顺企业内部关系,以应对各类挑战,顺利地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2、调整企业管理体制,构筑精干高效、权责明确、集团化经营的母子公司框架。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以董事会为主的决策中心、以经理层为主的生产指挥系统。

对子公司派出董事、监事,实施会计委派制,强化财务管理和对资本经营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具备条件的分公司实行模拟子公司运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收节支,控制成本,保证利润。

3、加强三项制度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三项制度改革应着眼于建立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的新机制。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中,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开展“定编、定岗、定员”工作。按照先进科学的标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增强管理人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调整内部组织机构的同时,对机关部室及基层分公司、子公司负责人实行聘任制。

在分配制度方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逐步形成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

4、建立规范化制度体系,形成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使公司内部动作有序,管理有章可循。对企业物资采购、工程施工、资产租赁、固定资产保险等方面实施招、投标制度,公开竞争,增加收入,减少支出。

5、加大科技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地供水企业应积极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力争使“科技”成为公司的利润源泉和对外拓展中的技术砝码。将科技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机制,成立专门的技术中心,以企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全面开展水技术的研究工作。

6、狠抓优质服务,不断提高供水服务水平。优质的供水服务是赢得用户、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1进一步完善社会承诺服务制度;2用户报装实行“一条龙”服务;3完善“110”联动服务;4进一步提高窗口服务态度。

(五)大力降低供水成本,向管理要效益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益。成本是影响利润的直接因素。近几年来,因一些政策性因素及自然因素,供水企业经营成本逐年增加。对此,我们应以财务管理为突破口,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强化基础管理,控制成本增长,提高经济效益。

1、推行目标责任制。确定可控总目标,然后采取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基层单位、班组或个人。执行“日结算、旬分析、月总结”制度,并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对成本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实行奖惩制度。

2、狠抓节能降耗,各水厂大力推行技术革新,积极开展设备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故障频率。公司调度应引入计算机技术,科学统一调度,做到经济、迅速、及时。

3、降低管网漏失率。供水企业应抓好水表计量、管网及附属设施管理和规范用水管理等工作环节。首先全面推行以表计 量,杜绝估表现象。其次加强管网及附属设施的管理,定期巡视、维修,及时处理问题。运用先进仪器,清查管网暗漏,消除供水漏失隐患。

4、提高收费率。加强大口径水表的跟踪管理,同时强化水表抄收和追收工作,以大户欠费催缴为重点,提高水费回收率。

(六)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利益

5.救护车时效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篇五

统计数据质量是国家统计机构的生命。数据质量的好坏, 不仅影响以此为依据的决策正确性与科学性, 而且还直接威胁着国家统计机构的形象和声誉。随着社会的进步, 对统计数据质量概念的认识也从狭义向广义转变, 要求从统计数据提供者、生产者和用户等多个角度来衡量数据质量。准确性已不再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唯一标准。具体包括:适用性、准确性、及时性、可比性、可衔接性、可取得性、可解释性、客观性、方法健全性、有效性、成本等。然而, 在所有的这些质量特性背后, 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仍是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满意度, 直接影响到数据的适用性等。

为了解数据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程度就尤其必要。在借鉴王华、金勇进 (2010) 关于数据质量用户满意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针对统计部门工作人员展开问卷调查, 以便了解数据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以及这些实际问题对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影响和影响程度。

二、数据准确度影响因素及问卷设计

Rawski (1993) 、孟连、王小鲁 (2000) 、王小鲁 (2002) 等关于统计数据质量的考察也主要针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讨论, 且都主要是从统计数据的关联项目之间的一致性、统计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连续性等两个方面进行验证我国统计数据是否失真。任若恩 (2002) 对Rawski、王小鲁论点的反驳也是从数据关联项目是否应一致从日本、韩国等的经验进行论证。所以,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对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主要从统计数据反映实际情况的准确程度, 统计数据的关联项目之间的一致性, 统计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连续性, 不同来源、部门、项目的统计数据的可比性等4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

对于影响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可能影响因素, 我们主要从统计生产过程中制度规范性、方法健全性、成本性3个角度进行调查。其中制度规范性主要包括统计数据生产过程的客观性与中立性 (是否会受到所辖政府的人为干预以及干预的程度) 、现有统计法规 (如《统计法》) 对统计数据生产过程的规范效力、统计部门自身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意识和措施的力度;方法健全性主要包括:统计数据调查与编制方法的合理性、统计指标的内涵与口径的科学性和一致性、统计数据修正规则和程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数据生产的成本性也直接影响到数据调查搜集可否顺利展开, 成本性主要涉及数据生产过程中数据搜集录入成本高低、上级部门拨付经费充裕度等2方面。

问卷调查对象为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 问卷设计采用Likert量表测评来反映统计工作人员对各问项的质量感知。其中统计数据准确性的质量感知一是从总体感知入手, 二是从反映数据准确性的3个维度入手调查准确感知度, 具体测评内容有:统计数据反映实际情况的准确程度;统计数据的关联项目之间的一致性;统计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连续性;不同来源、部门、项目的统计数据的可比性。数据准确性满意度感知选项有:很不满意、较不满意、一般、较满意、很满意。

各可能影响因素对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影响程度感知也首先从影响因素的总体影响感知度入手, 其次从反映影响因素的各维度的影响感知度入手进行调查。其中, 统计数据生产过程中成本性影响度的测评内容有:统计数据成本性对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影响度;数据生产过程中数据搜集录入成本高低影响度;上级部门拨付经费充裕度的影响度。制度规范性影响度的测评内容有:制度规范性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度;客观性与中立性对准确性的影响度;现有统计法规的规范效力对准确性的影响度;统计部门的质量控制意识和措施的影响度。方法健全性影响度的测评内容有:方法健全性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度;统计数据调查与编制方法的合理性的影响度;指标的内涵与口径的科学性和一致性的影响度;数据修正规则和程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影响。各影响因素对数据准确性影响度感知选项有:很小、较小、一般、较大、很大。

三、数据准确度的质量感知统计分析

本文针对统计部门工作人员展开数据准确性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以便了解数据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具体影响因素何在。共收集了145份问卷, 有效问卷138份。根据问卷结果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 得到Cronbachα系数为0.734, 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根据收集的138份有效问卷, 得到实际工作者对统计数据准确度及其下的3个维度的质量感知满意度状况普遍较差。统计数据准确度的总体感知状况是:“很满意”仅占1.4%, “较满意”和“一般”均为42.8%, “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分别占10.1%和2.9%。数据准确度的3个维度特征中统计数据可比性满意度最糟糕, 满意度感知处于“一般”及其以下水平的占77.5%, “很不满意”和“较不满意度”分别为6.5%和23.2%;其次统计数据一致性程度和准确度的满意度感知处于“一般”及其以下水平的占比分别达到56.5%、55.8%;仅有统计连续性的满意度较高, 满意度在“满意”和“很满意”的占比为69.4%, “很不满意”的占比为0。所以, 非常有必要提升数据的准确度, 尤其是加强不同来源、部门、项目统计数据可比性。

四、数据准确度影响因素的影响感知度分析

首先, 对统计生产过程的可能影响因素, 成本性的影响感知度, 依据收集的138份有效问卷, 得到实际工作者对该影响因素及其维度对数据准确度的影响感知普遍较高。其中统计数据成本性、数据搜集录入成本高低、上级拨付经费充裕度对数据准确度影响“较大”及“很大”的总体占比分别是60.2%、54.4%、49.3%;而3者对数据准确度影响处于“很小”和“较小”水平的总体占比分别仅为8.9%、13.7%、19.6%。

其次, 对统计数据生产过程中制度规范性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度, 实际工作者普遍认为影响较大, 其中认为影响度“较大”和“很大”的占比总计为66.4%, 影响度“很小”和“较小”的总体占比仅为5.2%。对制度规范性的3个维度特征, 客观性与中立性对数据准确性影响最大, 质量控制影响和措施的影响度其次, 统计法规的规范效力对准确性的影响度最小。其中客观性与中立性、质量控制影响和措施、统计法规的规范效力的影响度为“较大”和“很大”的总占比分别为:62%、51.9%、31.1%;而3者的影响度为“很小”和“较小”的总体占比则分别为:10.9%、6.7%、24.4%。所以, 数据生产过程中进行制度的规范非常有必要, 保持数据生产的客观性、中立性是数据准确性的基础, 加强质量控制意识和措施是数据准确性的有力保障。同时, 必须进一步加强统计法规的规范效力和惩罚力度为数据准确性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最后, 统计生产过程中的方法健全性对统计数据准确度的影响表现也普遍较高。方法健全性对数据准确性影响度在“较大”和“很大”的总体占比为74.4%, 影响度感知在“很小”和“较小”的占比总计仅为4.4%。方法健全性的3个维度特征也同时表现出对数据准确性影响普遍较高的现象。其中数据调查与编制方法的合理性、指标内涵与口径的科学性和一致性对数据准确性影响度“很小”的占比均为0, “较小”的占比均为2.2%, 然而影响度感知“较大”和“很大”的总体占比分别为73.7%和81%;数据修正规则和程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影响”较大”和“很大”的总占比则为73%, 影响“很小”和“较小”的总占比则仅为2.9%。

五、结论

6.救护车时效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篇六

【摘 要】采用《大学生责任心问卷》对464名高职生的责任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责任心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城乡特征上,责任情感和自我责任心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任情感、责任行为及家庭责任心三个方面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家庭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五个维度在父母关系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责任要求非常严格的高职生在责任情感、自我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四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高职生。

【关键词】责任心 家庭影响因素 高职生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22-03

朱智贤认为,责任心是个体心理的重要品质,即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质,也是个体必须具备的一种核心品德,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态度、行为表现,对个体自身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从高职学校日常生活管理中可以发现,部分高职学生缺乏明确目标、学习动力不足、漠视集体荣誉、组织纪律观念差、做事拖沓、缺乏诚信,等等,这就是责任意识淡薄、责任心缺失具体表现。对此,有研究中表明,影响个体责任心形成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自我因素。其中,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为个体各方面的发展提供基本的环境条件。布郎芬布伦纳在生态系统理论中也提到,环境层次最里层的微系统中,家庭是对个体发展影响最大的微系统,因此,家庭因素对高职生责任心形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对影响高职生责任心形成的家庭因素:性别、家庭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关系及责任要求进行分析,追根溯源,探讨个体责任心在养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高职院校教育和培养学生责任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广西南宁市两所高职院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的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总共发放问卷500份,剔除36份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64份,有效回收率为92.8%。其中,男生128人,女生336人;城镇家庭165人,农村家庭299人;独生子女89人,非独生子女375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福建师范大学罗香群2007年编制的大学生责任心问卷,该问卷包括一般责任心和具体责任两分量表,一般责任心分量表包括责任认知(个体对责任的感知、判断及观念)、责任情感(个体对责任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和责任行为(个体的一些行为表现)三个维度,共14题;具体责任心分量表包括自我责任心(个体对自己的学业、成长、人生规划、身心健康等的责任)、家庭责任心(个体对家人、家务、家庭和睦等的责任)、社会责任心(个体对社会公德、社会秩序、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等的责任)和集体责任心(个体对同学朋友、他人、学校班级集体的责任)四个维度,共26个题;总共40个题,其中包含7道反向题。量表采用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责任心越强。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

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采集数据,用SPSS16.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性别差异

表1  高职生责任心的性别差异 性别 Mean SD t

责任认知 男 25.14 3.396

-0.391

女 25.26 2.82

责任情感 男 14.23 3.177

-1.214

女 14.63 3.151

责任行为 男 16.02 2.235

-0.275

女 16.12 3.801

自我责任心 男 26.13 4.458

1.573

女 25.39 4.537

家庭责任心 男 21.18 3.015

-1.399

女 21.59 2.71

社会责任心 男 28.38 3.81

-1.871

女 29.32 5.122

集体责任心 男 26.98 3.747

1.246

女 26.54 3.285

如表1所示,高职生责任心在性别特征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女生得分除自我责任心和集体责任心两维度外,在其他维度的平均分均高于男生。

(二)城乡差异

表2  高职生责任心的城乡差异 城乡 Mean SD t

责任认知 城镇 25.01 2.882

-1.192

乡村 25.35 3.041

责任情感 城镇 14.02 3.286

-2.499*

乡村 14.78 3.059

责任行为 城镇 15.78 2.065

-1.43

乡村 16.26 3.993

自我责任心 城镇 25.03 4.141

-1.967*

乡村 25.89 4.699

家庭责任心 城镇 21.26 2.904

-1.221

乡村 21.59 2.739

城乡 Mean SD t

社会责任心 城镇 29.22 6.501

0.552

乡村 28.96 3.559

集体责任心 城镇 26.44 3.389

-1.036

乡村 26.78 3.437

注: * p<0.05;** p<0.01;*** p<0.001 ,下同。

如表2所示,在城乡特征比较中,农村高职生在责任情感和自我责任心维度上显著高于城镇高职生,而在另外一些责任心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三)是否独生差异

表3  高职生责任心的是否独生差异

独生子女 Mean SD t

责任认知 是 24.77 3.247

-1.595

否 25.34 2.92

责任情感 是 13.64 3.549

-2.928**

否 14.72 3.029

责任行为 是 15.3 2.248

-2.428*

否 16.28 3.642

自我责任心 是 25.12 4.29

-1.084

否 25.7 4.575

家庭责任心 是 20.21 3.508

-4.836**

否 21.77 2.519

社会责任心 是 29.54 8.535

1.049

否 28.94 3.383

集体责任心 是 26.04 3.831

-1.903

否 26.81 3.304

对高职生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在责任情感、责任行为及家庭责任心三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这三个维度上独生子女高职生的责任心水平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责任心水平。

(四)父母关系差异

表4  高职生责任心的父母关系差异

很和睦(1)

M(SD) 比较和睦(2)

M(SD) 一般和睦(3)

M(SD) 偶尔争吵(4)

M(SD) 经常争吵(5)

M(SD)

F(df=2)

PostHoc

责任

认知

25.65

24.72

25.55

25.16

21.62

5.550*** 1>2**,1>5***,2>5**,3>5***,4>5**

2.719

3.212

2.412

2.774

5.397

责任

情感 14.98 14.08 14.06 13.79 14.25

2.548*

1>2**

3.112 3.179 2.892 3.521 3.615

责任

行为 16.13 16.26 15.74 15.53 15.25

.465

2.071 5.101 1.983 2.091 3.732

自我

责任心 25.79 25.26 26.07 25.74 23.38

.938

4.739 4.438 4.088 2.663 5.63

家庭

责任心

22.08

20.68

21.47

22.21

18.12

9.761*** 1>5***,2>5**,3>5***,4>5***,1>2***, 2>4*

2.416

3.026

2.820

1.718

4.454

社会

责任心 29.75 28.09 28.94 29.47 27.88

3.017* 1>2**

5.537 4.044 2.967 3.596 4.912

集体

责任心 27.15 26.18 26.21 27.11 24.00

3.533** 1>2**,1>5**,

4>5*

2.960 4.053 3.169 1.997 4.000

注:1=很和睦  2=比较和睦 3=一般和睦 4=偶尔争吵 5=经常争吵。

对高职生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如表4所示,受父母关系的影响高职生在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家庭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五个方面呈现显著差异;从多重比较分析的结果来看,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的高职生的责任心显著低于其他家庭状况的高职生的责任心,尤其是在责任认知和家庭责任心两个维度较为明显,而家庭中父母关系很和睦的高职生责任心的状况刚好相反。

(五)责任要求差异

表5  高职生责任心的责任要求差异 非常

严格(1)

M(SD) 比较

严格(2)

M(SD) 一般

严格(3)

M(SD) 不太

严格(4)

M(SD) 非常不严格(5)

M(SD)

F(df=2)

PostHoc

责任认知 25.41 25.44 25.03 24.63 24.5

0.912

4.036 2.881 2.902 2.633 1.509

责任情感 13.83 14.65 14.84 13.19 13.1

2.806* 2>4*,3>4*

4.095 3.251 2.663 2.988 2.885

责任行为 16.59 15.97 16.23 15.63 15.7

0.528

2.688 2.081 5.001 2.574 1.636

自我责任心 27.15 26.04 24.52 25.89 24.8

4.395** 1>3***,2>3***

0.622 0.339 0.307 0.581 0.987

家庭责任心 21.57 21.827 21.167 20.78 20.2

2.328

3.384 2.66 2.801 2.375 3.225

社会责任心

31.39

28.76

29.08

27.67

28.2

3.637* 1>2***,1>3**,1>4***,

10.65

3.707

3.268

3.453

5.245

集体责任心

27.41

27.17

25.88

25.63

27.4

4.782*** 1>3**,1>4*,2>3***,2>4*

3.637

3.447

3.323

2.604

2.591

注:1=非常严格  2=比较严格  3=一般严格  4=不太严格  5=非常不严格。

每个家庭对学生的责任要求各不相同,在对高职生的责任要求进行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受家庭对学生的责任要求的影响,高职生在责任情感、自我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四个方面呈现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责任要求非常严格的高职生责任心显著高于其他程度高职生。

三、讨论

(一)高职生责任心的性别差异分析

从调查中可发现(见表1),高职生责任心在男女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各维度看,在自我责任心和集体责任心两维度男生责任心水平高于女生外,其余维度女生平均得分普遍要高于男生,这说明在家庭环境影响及责任教育方式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出现这样的结果更多应该从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方面进行了解。我们的社会要求男生能勇敢、自信、主动富于竞争性等等,而要求女生情感化、文雅温柔、家庭定向及富于理解体谅他人等等,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这种性别刻板印象不断地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

(二)高职生责任心的城乡差异分析

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城乡在物质、精神方面的差距不断在缩小,在责任心水平上,城市学生与乡镇学生除责任情感和自我责任心两方面外,其他维度无显著差异。农村家庭的收入较低和生活水平也不高,家庭无法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更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农村学生往往扮演着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社会角色,因此,在自我责任心方面他们表现出更高的水平。农村学生思想较为单纯,在责任面前会表现得比较积极,而且他们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社区和身边的其他人的责任感要大一些,也更乐意为了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责任情感方面和城市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从各维度看农村学生责任心水平高于城市学生。从调查中我们也能看到,城市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水平要高于农村学生,这说明在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方面城市学生投入了较多的关注。

(三)高职生责任心的是否独生差异分析

独生子女是一个独特的人群,他们的家庭结构与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的家庭结构存在一定差别,因此,两者间的家庭关系、家庭观念及家长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在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受到的关注、关爱也多一点,不管是生活、教育或前途方面家长们都会周详地考虑、细致地指导,很多事情不用他们自己操心,因此,容易造成独生子女们的知与行不一致,从表3可见,在责任认知维度上与非独生子女并无显著差异,但在责任情感、责任行为两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家庭过多的关怀与呵护,也容易让独生子女们认为家庭的给予是应该的、是不用回报的,所以,在家庭责任心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

(四)高职生责任心的父母关系差异分析

和谐的父母关系、稳定的家庭环境往往能够使个体养成谦虚、礼貌、负责等良好的人格特征,父母之间的不和谐实际上就是一种对家庭不负责的表现,往往会使得家庭关系淡漠、矛盾重重,在这种家庭氛围成长的个体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缺乏安全感及对责任没有正确认识。因此,父母之间的关系严重影响到高职生对责任心态度。从表4看,在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家庭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五个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从多重比较分析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家庭中父母关系很和睦的高职生责任心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层次的责任心水平,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的高职生的责任心水平刚好相反。

(五)高职生责任心的责任要求差异分析

责任要求,就是父母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对个体提出自我、家庭、社会责任方面的标准或要求。姜勇、陈琴认为,家长自身的责任心水平并不直接、显著地影响孩子的责任心, 但它却能通过家长对孩子责任心的要求间接地对孩子的责任心发生作用,从表5结果看也验证这一点,家庭责任要求非常严格高职生的责任心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层次的责任心水平。虽然家长自身的责任心水平对孩子影响是间接的,但是,家长作为第一启蒙老师,自身对责任的态度和观念是能给孩子起到榜样作用的。如果在责任方面父母认知与行为不一致,往往会使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困惑。而对于真正负责任家长来说,他们会关心自己、他人、社会、集体,对工作尽职尽责,为人处世诚实守信,父母良好的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孩子。

四、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高职生责任心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城乡特征上,责任情感和自我责任心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特征上,独生子女在任情感、责任行为及家庭责任心三个方面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受父母关系的影响,高职生在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家庭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五个方面呈现显著差异;在家庭责任要求特征上,家庭责任要求非常严格的高职生在责任情感、自我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四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高职生。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徐玉玲.初中生集体责任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罗香群.大学生责任心问卷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4]海德箸.妇女心理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87

[5]金盛华,等.当代中学价值取向现状的调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2)

[6]姜勇,陈琴.中班幼儿责任心水平影响因素的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项目(LX2014650);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科研项目资助项目(2012KYA006)

【作者简介】庞超波,男,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洪月华,女,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7.救护车时效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篇七

1、 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有效结合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评价形式的改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全面提升能力,包括教育技术能力。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组织能力、信息意识/情感和伦理道德,以及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发展的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帮助教师尽快学习提高,实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然而这并不是充分条件,教师同时还必须在具体学科或综合学科的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教学能力,能够自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调整和教学评价,并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改进。对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与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学能力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这些道理在实践中表现为,一些青年教师发挥自己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积累了与学生分享知识技能的经验;另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一旦他们学习并初步掌握了信息技术,就会很快进入如鱼得水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状态。

2、 教育资源选择的合理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书,学生念书,除了教材之外,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极其有限。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可以在开放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学习。但是当教学过程进入广袤的“知识海洋”的时候,网络的开放性与学校教育的封闭性要求的挑战就会立即显现。因此,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必然提出出选择性的适切度的权衡问题。教育资源的选择性好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更有利于不同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偏好和知识体验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资源的适切度好,则可以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践中,特别是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的时候,选择性和适切度常常会出现矛盾。这时,老师不能简单地以适切度的要求牺牲选择性,而应该从更长一些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习选择性的培养和以恰当的适切度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是说既要安排让学生有机会在选择性较好的资源中学习的环节,也要安排让学生在适切度较好的条件下学习,两者不能偏废。

3、 教学设施的功能和使用的方便程度

信息技术以其多媒体、交互性和网络化的特征,通过互联网基础设施、教学平台和工具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显示、交流、评价、修改等方方面面的功能,使老师即使在一个组班教学的环境下,也可以自如地组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等在传统组班教学中,不容易实践的多种教学形式,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在使用这些功能的时候,设施和设备的或获得性,以及界面是否友好,将会影响教学的进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4、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引导

学生通常喜欢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相反的事件。一些学生反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其中的原因多样,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老师使用技术的方法等因素。无论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学习如果没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切都将为零。然而,也不是光有积极性就可以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学习。总体上说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只有当兴趣出现的时候,这种劳动才能转变为乐趣。兴趣是学习动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引发兴趣和使之持久化的方法。对学习任务的认同与求知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将积极性转变为有兴趣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动力。当一个学生明确追求目标时,他将会产生较高的自律能力,以至于能够自觉避

免网络迷航或网络沉迷。

5、 教学评价制度所给予的探索空间

在我国现阶段,不能不正视教学评价制度对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探索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仍然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当作示范课或评优课,并没有真正进入日常教学中。人们担心,过多的使用信息技术,会影响学生成绩。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尽管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提供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的数据,但逐步说服教师、校长和家长想信这一点,还需要做长时间的工作。

8.救护车时效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篇八

关键词:学历,影响因素,综合素质

作者因工作关系, 近几年一直从事于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 随着本院综合实力的提高及近期诸多院校的扩招, 本院的实习护生也相续增多, 学历也开始多样化。本文通过对比, 发现护生的不同学历对相关素质的影响也日趋明显。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4月在本院实习护生74名;2011年6月~2012年4月实习护生103名;2012年6月~2013年4月实习护生126名;2013年6月~2014年4月实习护生143名;从各学历和性别比例层次, 进行统计及分析。

来院实习的护生主要生源有:新乡医学院、郑州澍青医专、漯河医专、南阳医专、商丘医专、开封市卫生学校、开封大学医学部。从学历来看, 中专生主要集中在开封市卫校。

近几年教育系统的扩招, 新型教育形式“3+2”大专的应运而生, 随之也出现统招生与“3+2”大专生各方面的对比。

为了更利于实习生分层次管理, 做好实习带教工作, 特从2013~2014年度实习生中抽取100名, 应用自制的学生自我测评表和教师评价学生量表, 对现阶段实习护生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关系进行调查。

从临床实习的兴趣度、临床实习的态度、沟通与交流的方式与能力、自我学习与管理能力、病历及护理记录的书写能力、临床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考核、专科知识的掌握、违反实习纪律情况等几个纬度着手调查 (应用百分评分制显示各项临床实习情况) 。

2 结果

表1各项分值显示:中专学生首次实习, 80%兴趣度高, 学习态度明确, 但年龄偏小, 自制能力较差, 违纪系数高;统招大专生, 70%兴趣度高, 学习态度明确, 理论知识扎实, 沟通能力、病历书写、操作能力强于中专生;“3+2”大专生第二次实习, 60%兴趣度低, 学习态度不端正, 沟通能力、操作能力强于中专生和统招生, 价值观已定型, 能用行动热爱护理工作。

3 讨论

3.1学历对兴趣度的影响较明显, 中专护生对临床实习的兴趣度、学习态度及与教师和同学的沟通能力上都偏高于大专生, 同样是沟通, 大专生在健康宣教上比中专生分值高。而在病历书写及各项记录的书写能力上大专生明显优于中专生。在技能考核上, 生活护理技能 (如铺床、卧床更单等) 操作, 中专生明显高于大专生。

3.2学历对护生影响较明显的是工作能力, 学历低的中专生, 理论学习时间较短, 65%理论知识较差, 书写能力、沟通及表达能力明显低于统招大专生和“3+2”大专生。

3.3从自制能力和违纪系数 (如对病人态度、无故旷工、请假次数等) 上看, 年龄偏小的中专生自制能力较差, 违纪系数高。“3+2”大专生第二次实习, 多半感觉无所谓, 纪律较为涣散, 违纪系数也挺高, 近几年看, “3+2”大专生每年都有5%的学生不能做到遵规守纪, 善始善终。统招大专生因经历过高中时代的磨练和高考的洗礼, 相对自制力强, 很少违纪。

4 建议

4.1实习医院强抓岗前培训, 严把分配病房关口, 从三基三严入手, 强化操作培训、理论考试, 培养学生在实习中继续学习, 在实习中强化学习的意识[1]。

4.2对年龄小、自制力差的中专生, 更要严把教学关, 一对一带教, 加强督促, 提醒, 从细节做起做实每一件事,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4.3做好心理疏导, 对实习初期及末期有厌学, 不愿实习的3+2学生, 或有违纪倾向的中专生, 及时进行个别谈心, 正面引导, 情绪疏导, 及早避免不必要的差错。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紧密结合, 尤其是当今社会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庭中备受宠爱、关注, 但进入实习阶段就要走进病房, 走向社会, 面对患者和工作, 家长和学校及医院都有义务帮助孩子们做好角色转变, 尽早适应临床实习[2]。

实习护生的学历对综合素质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兴趣度, 其次是违纪系数和工作能力, 护生由调查及汇总数据而看, 护生的学历对综合素质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了解实习生所处的学历层次及临床实习的实际情况, 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更好的开展带教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怀燕, 周爱芹.提高手术室实习护生带教质量的几点做法.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4) :49.

9.救护车时效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篇九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2年1月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病人65例, 年龄27岁~55岁;均为本市病人;已婚且患病前家庭和睦、夫妻关系良好;均在术后5年以内;排除既往有其他慢性疾病及精神疾病。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参考相关文献结合临床观察采用Zung焦虑量表[2]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婚龄、术后时间、单侧或双侧乳房缺失、是否接受放化疗治疗等, 对夫妻关系方面采用Zung焦虑量表进行调查。焦虑程度分为无焦虑、轻度、中度、重度[2]。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5份, 收回有效问卷65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3 讨论

3.1 乳腺癌手术对病人夫妻关系的影响

乳腺癌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通常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不仅有躯体的痛苦, 也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家庭系统论认为, 癌症不仅是对病人本人的生理、心理造成威胁, 还可进一步破坏整个家庭的健康格局, 特别是对夫妻关系产生影响[3]。乳腺癌病人乳房缺失后失去女性第二性征, 失去女性曲线美, 是对乳腺癌病人最大的打击。有资料显示, 由于病人对恶性肿瘤的恐惧、害怕癌症转移, 所有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和愤怒, 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 乳腺是一个性腺器官, 乳腺癌手术后不仅带来躯体上的不适, 更由于乳腺的缺如影响了病人的自身形象, 社交活动受限, 使性生活受损, 不同程度地影响夫妻间的关系[4]。乳腺癌病人术后认为乳房缺如, 不再是真正的女人, 而出现悲观、厌世、沉默寡言、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 导致病人的自我形象紊乱, 对自身形象缺乏信心, 对夫妻生活存在恐惧感。术后化疗、放疗的副反应进一步加重病人的焦虑、恐惧感, 加之部分病人婚龄尚短, 夫妻感情不牢固, 对婚姻的不确定性过度关注;还有一些未婚病人因为术后5年不能妊娠及母乳喂养, 乳房切除后的失落感和对今后生活的焦虑更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负担, 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进而影响夫妻关系。

3.2 护理干预

3.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进行心理疏导

首先, 护士应多与病人交谈, 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促使病人说出自己的内心体验, 给予病人关心和理解, 评估病人家庭功能及角色, 有针对性地给予病人心理疏导和整体护理, 提高病人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 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缓解心理压力, 卸掉心理包袱, 树立起新生活的信念。

3.2.2 优化自我形象, 提高病人自信心

乳腺癌手术切除范围大, 术后易并发患肢功能障碍, 需要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促进局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环, 减轻痛苦, 加快消肿, 以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建议有条件的病人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行乳房重建术来改善躯体形象;对于不能进行乳房重建术的病人建议佩戴合适的义乳来弥补形体缺陷。对于放化疗导致脱发的病人建议佩戴假发、头巾等以改善外在缺陷;告知病人脱发只是暂时的, 随着治疗的结束会长出新生的头发的。组织新老病人联谊会, 老病人现身说法, 讲述她们与疾病对抗的经历和积极生活的态度, 以激发病人的自信心。

3.2.3 对病人配偶的健康教育

高质量的婚姻是夫妻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尤其是当一方受到打击和挫折时需要另一方及时调整心态给对方以支持和安慰。乳腺癌病人在面临重新恢复正常生活和建立新的生活方式的挑战时期, 更多地关注其配偶对其的反应。这些担心引发的焦虑可导致对婚姻关系敏感和对配偶期望上的变化。若这种期望被忽视, 则易产生负面情绪而影响婚姻关系的和谐和满意。与此同时, 其配偶也同样经历着生活和心理适应性改变带来的应激[5]。因此, 护士应通过与病人及其配偶的交谈, 有的放矢地为病人配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向病人配偶讲解有关的疾病知识以及预后, 消除其恐惧感, 同时鼓励他们只要夫妻双方共同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 同样可以恢复到以前的生活, 促使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痛苦,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从而改善夫妻关系和提高婚姻满意度[6]。

3.2.4 帮助年轻乳腺癌病人改善夫妻关系

本研究显示, 婚龄越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越大。年龄较大的乳腺癌病人一般处于稳定且牢固的家庭生活中, 并且无婚姻危机和生活压力, 身边的配偶和儿女可以辅助给予调节和鼓励, 家庭生活也比较稳定, 因此, 心中的紧张和恐惧程度也会比年轻的乳腺癌病人低。而年轻的乳腺癌病人, 由于自我调节能力差或者对现有生活不满意, 更容易使婚姻关系受到负面的影响。她们认为婚姻关系尚不牢固, 有的还未生育子女, 加之自身形体缺陷造成自卑感, 担心配偶不再疼爱自己。因此, 护士要说服病人配偶多关心、爱护病人, 调动配偶的主观能动性, 提供更多的家庭支持, 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以利于其康复及改善夫妻关系。

摘要:[目的]了解乳腺癌病人术后的夫妻关系状况, 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Zung焦虑量表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65例乳腺癌术后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婚龄、术后时间、切除部位及放化疗情况与病人焦虑程度密切相关 (P<0.05) 。[结论]婚龄越短、术后时间越短、双侧乳房缺失、接受放化疗的病人焦虑程度较高, 对夫妻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乳腺癌,焦虑,夫妻关系

参考文献

[1]杜永红.改善乳癌术后病人婚姻质量的心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03, 18 (2) :138-139.

[2]梁宝勇, 王栋.医学心理学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 [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59.

[3]刘功素, 王辉.实施家庭健康教育对宫颈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 , 2006, 3 (4) :322-324.

[4]陈小玉, 王菊吾.人文关怀理念在乳腺癌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5, 19 (6A) :1547-1548.

[5]郭桂芳, 肖菊青.乳腺癌手术后病人婚姻质量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4) :258-261.

10.救护车时效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篇十

一、大学课堂教学的特征

大学教育采取专业性学习的方式来展开对人才的培养,但在教育中因为学生的个性特征差异也会有所变化,所以就出现了大学的课堂教学与中学教育之间有着较大的不同。这种不同的特征是由教育发展的规律所规定的,同时也是由社会的发展所要求的。大学课堂教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内容目标以及教学方法过程中。

(一)教学内容的全面性

大学阶段需要学习更多的内容,这些内容不同于中学教学的理论逻辑,而是有着自己的知识框架与理论逻辑。在专业化分工日益细密的社会中知识的供给也随之细化,但是知识逻辑是交叉在一起的,表现在教学中就是各个学科教学内容的全面化与综合性。在教学中以跨学科的视野来思考问题,融合各种知识来诠释社会的变化。社会上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提供更多的教育知识,而同时社会也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也就是说,在教学内容中应该包含着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相关教育。所以教学内容是全面性的,立足于对人才的综合培养。

(二)教学目标的复合性

高校在学科发展与学科教育中根据学科的规律以及实践教学的经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高校的情况不同,在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也存在差异。首先就是教学目标需要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高校通过专业上的细分教育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性知识的人才,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教育,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学科素养,同时能够在教育中接受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养成最基本的学科思维方式。教育目标的复合型就在于能够根据各种期望设定出分层化的目标。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向学生教授教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追求真善美。

(三)教学方法的多元性

大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教学主体教师的教育理念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理工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与理论讲授的方式,而在文科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等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理论的现实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学上教师采用的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教学方法要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相结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种教育方法将学生的个体性凸显出来,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当然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并没有完全的实行。

(四)教学过程的研究性

大学的教育除了向社会输送人才,同时还要与社会对接,能够为社会提供前沿的研究技术和研究理论,而这些技术和理论恰恰需要能够在教学中反映出来。教学过程的研究性首先就是教师作为研究主体能够带领学生参与到研究过程中,因为大学课堂教育具有开放性,因此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主题为核心,所有的活动都围绕着教学主题来展开,这种带有目的性的教学适应了探究性的教育理念,同时将很好地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大学课堂中的研究性教学和中学阶段教育的最大不同处,透过这种方式将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

二、影响大学课堂有效性的因素

大学课堂拥有中学教育无法比拟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的开放性也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但是在大学教育中也因为学生价值理念的不同,特别是不同地区的风俗以及思维习惯的差异性导致在大学课堂上很难实现目标,也就是说大学课堂的有效性不足,大学课堂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学的质量。

(一)教学文化的路径依赖症

教学实践决定了教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在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理念形成后就会受到人的遵守与固化,从而保持着教学的稳定性状态。在传统的教学文化中,教师是大学课堂的核心,因此教师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一般而言,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教育理念来展开教学,在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课堂中将知识的传播落实在教师主体责任上,这样学生的个体性作用就会被忽略。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的方式向学生输送一套价值体系,而学生以被动接受的姿态来理解这套体系。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一般缺少与教师的互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固守书本主义,与社会实践相脱节,严重影响教育的改革。

(二)社会功利主义价值观念

高校的主要目的是向社会培养人才和输送合格的人才,对于人才的定义上只是与社会需求相呼应,因此忽略了人才所必要的品格素质。高校在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变化中为了供给市场所需的人才,不顾市场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扩张性地建立相关学科,一些高校的非理性行为造成了专业增多,专业培养的人数膨胀,市场所需人才的供应趋于饱和,在功利性的价值观念导向下,教育资源受到了浪费,而且使教育发展的环境受到破坏。同样在社会中还蔓延着一种教育理念,这种教育观念热捧某一个学科,而淡化另一个学科的发展,造成了对教育的快餐化要求。教育在这些不健康的理念下很难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促进高质量的教育人才培养。

(三)大学教师的责任观念不强以及业务知识不高

大学教师影响学生学业的完成以及知识结构的架构,同时更是国家科研队伍的中坚力量,但是在高校教育发展中存在多数教师学术不端以及作风不正的现象,教师的形象在社会中大打折扣。高校中教师表现出对科研的重视高于教学,在教学上的投入不足,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东西比较有限,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表现冷漠,这更进一步激化了师生间的关系,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同时,在高校中一般采用的是大班教学,教师要面对百人的课堂,因此教师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从教学知识上来看,教师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结构复制到课堂上供学生学习,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

(四)教育的管理方式不佳

在教育中高校的管理对于教学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管理上高校有着明显的缺位现象。就高校的体系而言,高校根据学科专业门类划分院系,由院系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教师任教,而在整体上是由教务处进行督导,教务处主观教学,落实是由院系进行,最终教务处也较少参与到院系的教学管理中。所以说,教务处的督导以及教授的督导最后都成了一种形式。在高校的教育中,一般只强调对管理上共性的特点,而忽视了对管理的个性特点的强调。在教学与科研上,着重于科研的重要性,而忽略对于教学的侧重。

三、 提高大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大学课堂是进行知识相互交流传递的地方,在这个公共空间中需要教师与学生携手共同打造。大学课堂有效性是对课堂效率的评价,提高大学课堂有效性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加以实现。

(一)实现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建立稳固的关系

师生间进行有效沟通是改变课堂氛围的关键,在沟通中学生能够了解教师所想,能够理解教师的思维进度,帮助消化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能够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程度,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师生之间沟通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师生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加强了师生间关系的粘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安排,最终有助于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师生之间的沟通是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的一种路径,它将改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形象,将根据教师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角度来认识教师、认识课堂乃至认知社会。

(二)采用各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的有效性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上主要还是依靠教师来完成,教师要根据教学中的需要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策略,这些新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将帮助学生改变对事物的认知,从而树立新的思维来思考问题。教学策略主要应用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课堂的教学安排策略、课堂的时间控制策略以及课堂的检查反馈策略等,在教学策略上也就是教学安排上要以方法为手段,以技术为工具充分地将教学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学策略是教师着眼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在实践中由教师予以操作,同时这些策略在安排中要能够和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培养方案相一致。

(三)创新教育模式,增强学习兴趣

创新教育模式首先要对当前的以教师为核心的灌输教育进行改变,创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模式,从观念上开始树立有效性的课堂理念。在教学中要能够创造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其中完成课堂任务,在参与教学时进行独立的思考,同时和同学、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创新大学课堂有效性教育模式要能够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基础,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特长来培养学生,创造各种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善教学管理,提升教师素养

提高大学课堂有效性还需要对当前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转换,从教学的重要性出发,着重对教师教学的考核,从教学评价来纠正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转变观念,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每一节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要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具有前沿性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以合适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诠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要能够利用多种渠道帮助学生搜集学科的知识与理论,扩展学生的理论视域。

四、结语

大学课堂的有效性问题是教育系统中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对于有效性的提高当然也需要从教学系统出发加以解决。教师与学生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主体,相应主体也应该从自己的角色定位出发,在共识性目标的指导下来从事对有效性课堂的建设。

11.救护车时效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老年居民,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医疗技术水平日益进步, 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老龄化趋势愈发凸显。与此同时, 农村的老龄化程度相较于城市又更为严峻。据统计, 在我国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转移至城市等发达地区进城务工, 导致农村老龄化速度相较于城市增速明显。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特殊之处, 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特别是对于农村老年居民这一特殊群体, 由于农村地区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城市而言相对较弱, 同时农村老年人大部分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较低, 缺乏基本的医药常识, 其出现的健康问题相较于城镇老年人而言更具研究意义。

从江苏省的情况来看, 截至2014年底, 江苏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79.23万人。全省老龄化比例居全国各省区之首。根据《江苏省2014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 南通、苏州、无锡等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24%, 进入深度老龄化, 相当于发达国家老龄化水平, 是未来20年以后的全国老龄化水平;苏北农村地区的空巢村现象也比较严重。

因此, 本研究针对江苏省农村老年居民进行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了解其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其改善健康状态, 提供方便、可行的卫生服务, 促进江苏农村健康老龄化的发展, 不论是国家政策的支持还是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江苏省农村地区具有农村户籍的60岁以上老年居民。

数据来源:调查选取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南通、盐城、徐州等地农村进行问卷调查, 数据收集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调查对象。共发放了550份调查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484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为保证调查质量, 调查员全部选用有问卷调查经验的在校大学生, 并在准备阶段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 规范调查员的调查过程。为保证所收集信息的准确性, 问卷调查由调查员采取面对面结构式访谈的方式进行, 有部分老年人由于语言交流存在一些问题而不能做出有效回答, 则请家属参与帮助作答。

统计分析:将所有资料数据整理后运用Epi Data软件录入建立数据库,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x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情况, 健康自评状况, 慢性病患病情况,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门诊就诊和住院情况等。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江苏省农村老年居民, 其中男性220人, 占总人数的45.5%;女性264人, 占总人数的54.5%。年龄最小为60岁, 最大为98岁, 其中60-69岁占比为38.8%, 70-79岁占比为37.0%, 80岁及以上的占比为24.2%。受教育程度中, 文盲半文盲为229人, 占47.1%;上过小学私塾的有178人, 占36.8%;初中及以上的为77人, 占15.9%。参保情况中, 有23人没有医疗保险, 占比为4.9%, 有461人参加医疗保险, 占比为95.1%。婚姻状况中, 有配偶共同居住的有301人, 占比为62.2%;没有配偶共同居住有183人, 占比为37.8%。个人年收入小于等于5000元的占总人数的54.2%, 占一半以上;5000-10000元的占总人数的8.2%;10000-50000元的占总人数的32.8%;大于50000元的占总人数的4.8%, 比例最低。

(二) 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

1. 农村老年居民健康自评情况

健康自评分为好、一般、不好三项。被调查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好的比例占41.7%, 自评健康一般的比例占36.8%, 自评健康不好的比例为21.3%。

2. 农村老年居民患慢性病率

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农村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83%。从年龄上, 随着年龄的增大, 慢性病患病率明显上升 (, p值为0.000) , 80岁及以上的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达95.7%, 70-79岁为81.6%, 60-69岁为76.6%。

农村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前八类由高到低有高血压、关节炎或风湿病、糖尿病或血糖升高、眼部疾病、血脂异常、心脏病、胃部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 多达36.7%, 其次是关节炎或风湿病, 占比为28.5%, 然后就是糖尿病, 占比为20%。

3. 农村老年居民的日常生活情况

本研究将农村老年居民的日常生活情况分为两部分共11项, 第一部分是躯体生理自理能力 (ADL) , 包括六个项目:吃饭、穿衣、洗澡、起床下床、上厕所、控制大小便;第二部分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 (IADL) , 包括五个项目:做家务活、做饭、去商店买东西、管钱、吃药。每个项目选项分为没有困难、有困难但仍可以完成、有困难需要帮助、无法完成4个等级, 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4. 农村老年居民门诊与住院情况

在对484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结果显示, 近一个月内生病的人数有274人, 患病率为56.7%。其中, 去看病的人数有249人, 占52.1%;一个月内去门诊一次的人数有156人, 占32.2%, 去两次的有70人, 占14.5%, 三次的有25人, 占5.2%, 看四次及以上的人数有37人, 占7.6%。门诊就诊费用的均值为804.03元。

另外, 对其住院情况的调查显示, 近一年内住过院的人数为128人, 占26.8%;住院一次的有97人, 占20%, 住院两次的有31人, 占6.4%;住院三次及以上的人数有20人, 占4.1%。最近一次住院费用的均值为7668.64元。

三、农村老年居民健康自评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变量的选择

本文选择多项式Logistic回归计数对于农村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确定因变量为三值响应变量, 即农村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状况分为好、一般和不好三项, 并将健康自评状况不好作为研究对照;自变量的选择涉及到个人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疾病状况、参保情况等方面, 具体选择及赋值见表2。

(二) 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的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

本文以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好、一般和不好作为因变量, 以健康自评状况不好作为对照组, 通过多项式Logistic回归来分析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的影响因素。检验显示, 模型总体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参数估计结果来看, 年龄、性别、家庭年收入、最近一次住院费用、患病状况等都具有显著影响。 (表3)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显著, 变量栏括弧内为参照组

首先, 从人口学特征来看, 年龄和性别因素都对健康自评状况产生显著影响。从年龄上来看, 年龄越大, 越倾向于选择健康自评状况不好;从性别上看, 男性的健康自评状况要比女性差。

其次, 从社会经济状况来看, 家庭年收入对健康自评状况产生显著影响。结果显示, 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家庭, 其健康自评状况越好。因农村老年人的收入较低, 所以其家庭收入对于其疾病治疗和健康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收入越高的家庭, 越有能力用于支付老年人的疾病治疗费用, 相对而言,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也会较好。

再次, 从患病状况来看, 相关变量都对健康自评状况产生显著影响。没有慢性病的老人比有慢性病的老人自评健康状况明显要好;最近一个月内没有生病的老人比最近一个月内生病的老人健康自评状况也更好;过去一年没有住院过的老人也比住院过的老人健康自评状况更好;从住院老人的住院费用来看, 住院费用越高, 其健康自评状况越差。这也反映了患病状况是对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的非常明确的影响因素, 同时也反映出健康自评状况能够比较合理的反应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最后, 从参保情况来看, 没有参加医保的老年人比参加医保的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要好, 这也说明, 有些没有参保的老年人可能自身身体健康状况较好, 所以并没有参加医保的意识或迫切性。

四、结论与政策讨论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 我们发现调查地区农村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 整体健康水平不高。同时, 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分化也较为明显。通过对农村老年居民健康自评状况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显示, 年龄和性别因素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高龄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更差, 男性的健康水平要比女性更差。而家庭收入则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的重要因素, 家庭收入水平更高的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更高。另一方面, 患病状况更能反映出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患慢性病的农村老年人以及近一个月的患病情况和近一年的住院情况都对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产生显著影响, 患病老年人尤其是住过院的老年人其健康自评状况明显更差。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 没有参保的老年人比参保者的健康自评状况要好, 这也反映了农村老年人的保险意识相对较弱, 身体健康状况较好者可能还不倾向于购买保险。

以上研究结论表明, 当前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政策应该以整合养老服务政策与健康政策为基本导向。一是需要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老年人提供康复、照护、转诊服务的能力, 重点开展慢性病的防治工作,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减少老年人带病带残生存时间, 更好地实现健康老龄化。二是依托社区发展医养结合式的基本养老服务, 提高农村老年人尤其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利用水平, 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由单一功能向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和精神慰藉等多重功能转变。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的新农合制度, 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及其家庭的保险宣传, 实现农村地区新农合的全覆盖。对于经济能力较强的家庭, 鼓励其参与商业保险, 通过多层次的保障减少重大疾病对家庭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四是探索农村地区长期照护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对解决农村地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的照料问题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姚兆余, 陈雪玲, 王翌秋.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地区的调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2) :99-102.

[2]刘颂.江苏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及服务需求调查[J].人口与社会, 2015, (02) :70-71.

上一篇:《整理房间》教案下一篇: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需要注意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