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办公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12-08

在全县办公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9篇)

1.在全县办公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在全县办公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6月5日)

在当前工作非常繁忙、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今天,我们挤出时间、集中精力,对全县办公室工作进行培训,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办公室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对办公室人员的关心与厚爱。前面,云忠同志对全县办公室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安排部署,我完全

同意,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应当讲,在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人均强县,构建和谐镇坪中,全县办公室系统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奋力开拓进取,为镇坪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各级各部门办公室的整体面貌有了新的变化,工作作风有了新的改进,队伍建设有了新的加强,做到了服务有方、协调有法、沟通有效、督查有力、管理有序,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县委、县政府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各乡镇、各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办公室工作很辛苦,大家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表现出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办公室的全体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并致以亲切的问侯!下面,我讲四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办公室工作的主动性

办公室是各级各部门的综合办事机构,处于承上启下、联系内外、综合各方的枢纽地位,担负着组织协调、贯彻意图、综合汇总的职责,肩负着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群众的职能,发挥着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后勤保障的重要作用。加强和做好办公室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对于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实施突破发展,加快建设人均强县,推动镇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做好办公室工作是确保中心任务全面完成的需要。县十五次党代会确定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人均强县,构建和谐新镇坪的重大战略决策,县委十五届二次全会进一步提出了今年我县突破发展的任务,各乡镇、各部门也都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都与办公室工作密切相关,办公室工作的好坏都将对全局任务和具体目标的实现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是做好办公室工作是保障中心工作高效运转的需要。办公室是各级各部门传达指令、推动工作、后勤保障的职能机关。党委的一切决策、政府的一切部署、部门的一切安排、单位的一切活动都要办公室传达、策划、运作和保障。只有办公室工作做到了高效、有序、和谐、严密,上级政策才会执行好,决策部署才会落实好,基层要求才会实现好,中心工作才会完成好,群众利益才会维护好。

三是做好办公室工作,是树立党委、政府良好形象的需要。办公室是各乡镇、各部门的“门面”和“窗口”,是对外形象所在,直接联系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工作职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表率性和效仿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办公室的工作水准、作风好坏、精神风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发展与进步,直接关系着一个部门单位的整体形象。因此,大家要从发展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增强做好办公室工作的主动性。

二、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准确把握办公室工作的职能定位

办公室作为领导决策的“参谋部”,推进工作的“司令部”,后勤保障的“服务部”,工作做得如何,对全局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家必须紧紧围绕县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和县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确定的发展任务,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特点、新规律,不断提高服务领导的贴近度、服务基层的切入度、服务群众的紧密度,推动办公室工作不断上水平、上档次。当前,要重点突出“三个转变”,准确把握办公室工作的职能定位。

一是要从忙于机关事务向深入调查研究、发挥参谋作用、提供决策服务转变,自觉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身在兵位,胸为帅谋”。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任何工作都要主动谋划、超前介入,时刻想着大局、把握大局,做到领导未谋有所思、领导未示有所为,变被动为主动。要注意研究政策、吃透上情,全面了解和掌握上级的各项工作部署,准确领会领导的决策思路,从全局的角度、政治的高度来审视和观察问题,对本乡镇本部门发展进行理性思考,做到与领导“同频共振”,争取研究在领导决策之前、参谋在领导思考之中,参在关键处、谋在点子上,力求参得进、参得准,实现在观大势中增强服务意识、在知全局中提高服务水平。要搞好调查研究,吃透下情,全面了解和掌握县委、县政府全局工作、中心工作和阶段性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领导关注的重大课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突出问题;全面了解和掌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本乡镇、本部门工作实际,做到全局成竹在胸、情况了然于心,知实情、找症结、出主意、想办法。要善于捕捉信息,了解外情。善于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善于关注外地加快发展的新举措、新思路,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类信息,掌握有关事项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各种信息、工作预案、对策措施以及前瞻性、针对性的意见和办法,真正在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为领导当好参谋,不断提高服务本领和能力,使办公室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更加有效。

二是由从侧重完成具体事项向加强综合协调转变,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办

公室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眼疾、手快、嘴紧、腿勤,尽最大努力满足和适应领导工作的需求,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在日常事务中,要发挥好左右手作用;在科学决策上,要发挥好参谋作用;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要发挥好耳目作用;在协调关系中,要发挥好桥梁作用,确保领导布置的任务不在你那里延误,群众提出的要求不在你那里断路,单位形象不在你那里受到影响,工作失误差错不在你那里发生。

三是从单纯办文、办事、办会向强化督促检查、推动决策落实转变,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办公室是把领导决策转化为落实事项的枢纽,督查落实是办公室的重要职能之一。要以中心工作为重点,不等不靠、超前动作,不断拓展督查领域,积极转变督查方式,不断加大督查力度,切实按照决策准备、决策形成和决策实施三个环节,对领导交办事项实行全程性跟踪服务,切实做到记住不忘、咬住不放、盯住不让,以一查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反复督,反复查,直到落实为止,确保政令畅通。要注重实效,既查工作进度,又查实际成效,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要讲究艺术,把握好分寸,既不能颐指气使、态度蛮横,也不能畏首畏尾、缩手缩脚,切实做好有理有节、不卑不亢,敢于到第一线去面对面地进行督促,敢于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落实的原因,敢于提出限期整改的措施、意见和要求,保证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保证乡镇、部门工作安排的快速推进。

三、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充分激发办公室系统的内在活力

加强和做好办公室工作,既要继承发扬过去的好传统、好作风,坚持行之有效的好制度、好做法,又必须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不断增强办公室的生机与活力。

一要完善规章制度。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办公室系统已经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对这些好的制度,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执行好,同时还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推进制度创新。要进一步完善办公室理论学习、公文处理、信息报送、岗位职责、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制度,形成一套要求严格、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管理科学的制度体系。要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按标准办事,确保办公室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准确无误地运行。要进一步增强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办的工作协调联系,建立完善四办主任联系会议制度,经常互通工作情况,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加强之间工作配合,共同服务好领导、部门、基层和群众,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四办”要牵头组织,加强对乡镇、部门办公室的业务指导、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切实提高全县办公室系统的整体工作水平。要进一步落实办公室工作失误追究制度、主任分工负责制度、交办工作限时制度和工作定期总结制度,坚持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保证工作优质、高效运转。

二要建立激励机制。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加大考核力度,并把考核结果与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紧密结合起来,对德才兼备的工作骨干要大胆推荐,同时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达到出成果与出人才的统一,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激发全体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努力营造奖勤罚懒、优胜劣汰,争先创优、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形成自我加压、勤奋工作、尽快成才的生动局面。

三要切实加强领导。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既辛苦又清贫。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办公室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优先改善办公室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改进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要经常过问办公室工作,注重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成长成熟,通过交任务、出题目、提要求、压担子,放手使用办公室工作人员,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工作,使之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多与他们开展思想交流,增进了解,取得成绩时要给予表扬,在受到误解时给予理解,工作失误时要给予帮助。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要想方设法解决好大家的福利待遇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做到“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适当的待遇留人”,最大限度地激发办公室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四、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努力塑造办公室人员的崭新形象

办公室是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定程度上,办公室的形象代表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严格要求,务必始终保持一流的工作态度,发扬一流的工作作风,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树立一流的工作形象。

一是加强党性锻炼,在政治上求强。办公室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敏锐的政治觉悟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标准和基本条件,大家在办公室工作,本身就是对党性、意志和品格的锻炼。因此,大家要对自己的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苦中求乐、苦中求进,争做乐于吃苦、默默无闻的“孺子牛”,扎实工作、勇往直前的“马前卒”,恪尽职守、严谨细致的“螺丝钉”。当前,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树立鲜明的政治方向、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严明的纪律观念,培养心底坦荡的胸襟、虚怀若谷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传承优良传统,保持高昂斗志,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敏锐。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争当清正廉洁的楷模,塑造艰苦奋斗的形象,务必做到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问的坚决不问、不该做的坚决不做,自觉做到不仁之人坚决不当、不义之财坚决不取、不理之言坚决不说、不规之事坚决不干。

二是提高综合素质,在业务上求精。形象是素质的外在表现,素质是形象的内在支撑。办公室要当好表率、树好榜样,必须苦练内功,增强素质。办公室人员靠近领导层、服务决策层,联系最基层,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都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理论素养。办公室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队伍素质的根本措施来抓,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制定学习计划,改进学习形式,创新学习方式,注重学习效果,努力培养熟悉业务、精通文字的复合型人才。全体同志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多读书、多看报,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身边同志学习、向基层群众学习,积极丰富知识内容、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领会领导意图能力、综合文字能力、驾驭局势能力、处理复杂事务能力以及交际能力,不断开阔视野、开阔眼界,使自己开口能讲、拿笔能写、遇事能办,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适应形势的变化、满足岗位的需求。要勇于实践,要牢固树立“有为才能位”意识,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竭尽全力干好每一项工作,不以过去的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不因面临困难和挑战而无所适从。要以立说立行的科学态度、义无反顾的坚定决心、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三是严明工作纪律,在作风上求实。“办公室工作无小事”。要坚持高标准。全体同志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做好每一项工作,无论办会、办文,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严谨细致,撰写文稿要逻辑严密,思考问题要认真缜密,办理事项要规范周密,服务要高效快捷,力求把每一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精,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要坚持高效率。办公室人员要有强烈的时效观念,努力做到反应快,到手即办,不推不诿,不等不靠,日事日清,能今天办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启动快,即遇紧急情况,要闻风而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节奏快,即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既要坚持程序和原则,又要灵活、快捷,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磨蹭拖沓现象。要坚持高质量。办公室各项工作都不能满足于一般化、低层次,质量要争一流上水平,服务要创特色上档次,文稿要出精品上质量;工作不仅要“过得去”,还要“过得硬”;服务不仅要“跟得紧”,还要“跟在前”,在规范服务中求创新,在超前服务中求主动,在快速服务中求质量。

同志们,办公室工作地位特殊,责任重大。能够在这样一个舞台上施展才华,能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勤奋工作,是大家难得的机遇和缘分。应该说办公室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光荣,有干头也有奔头,有苦头更有甜头。相信大家一定会倍加珍惜,倍加努力,以自谦的勇气、自信的状态、自律的意识,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于工作之中,把智慧和汗水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在更高的起点上、更大的平台上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在全县办公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 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 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 对2011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水利部对贵州的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心, 陈雷部长亲自率队专程到贵州与我省签署了部、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共同推进贵州水利改革发展的合作协议, 并莅临我省省委农村工作会议, 向与会同志作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辅导报告。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加快推进我省水利改革发展, 深入搞好农业农村工作, 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省委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省委常委会听取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和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 讨论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和《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脱贫步伐进行奖励的意见》。会前, 省委办公厅已将这两个文件印发各地进行讨论, 会后下发。等一会, 克志同志还要作具体部署, 富玉同志还要作总结讲话, 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下面, 我讲四个问题。

一、充分肯定“三农”工作显著成绩, 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

“十一五”是我省“三农”工作历尽艰辛、攻坚克难、再创佳绩的五年。我们克服了百年不遇的干旱、冰冻等自然灾害,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三农”工作的影响,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农业农村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农业增产增效取得重大成绩。粮食产量稳定, 肉、蛋、奶、蔬菜产量大幅增长, 市场供应充足。烟叶产业稳定发展, 全国第二大烟叶产区的地位更加牢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程加快, 茶叶、蔬菜、中药材等产业规模扩大, 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二是扶贫开发取得重大成果。减负增收、特色优势产业增收、务工增收、补贴增收等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农村贫困人口由777.7万减少到505.3万。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和“滋黔”一期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 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建设加快推进, 96.9%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 96.7%的建制村通公路, 解决了无电村和无电户的用电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步。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扎实推进, 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五是农村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比全国提前一年取消了农业税, 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土地承包经营从耕地向林地延伸。六是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取得明显改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了全覆盖。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 农村民生的改善, 使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可以说,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农业农村发展较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农业农村经济取得的好成绩, 为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样的形势下, 为什么省委十届十次全会还要在两个“重中之重”的基础上, 提出第三个“重中之重”, 即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呢?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 建设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在农村。2009年, 全国各地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综合指数分为四个方阵, 贵州排最末方阵, 实现程度为59.4% (实现程度60为总体小康, 100为全面小康) , 与全国2000年水平基本相当。从具体指标来看, 2009年, 我省经济发展、人均GDP, 文化教育实现程度在全国倒数第一, 分别只有48.51%、21.9%和46.6%;生活水平实现程度不足60%, 是全国仅有的两个省区之一;社会结构实现程度在60%以下, 仅高于两个省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程度, 均处于全国挂末位置。其中, 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30.8%, 如果按100%的实现程度来比较, 我省农村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还相差69.2个百分点。总体上看, 我省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能不能在2020年和全国同步进入小康, 也取决于农村。中央反复强调,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

第二, 扩大消费需求的最大潜力在农村。我省农村人口多, 市场潜力大。现在我们遇到的消费需求不足, 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的收入和消费增长严重滞后, 由于收入增长缓慢, 农村蕴藏的巨大消费需求无法转化为现实购买力。2009年, 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比达4.28∶1, 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省份;城乡居民消费比为3.74∶1, 是全国城乡消费差距最大的三个省份之一;农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支出2421.95元, 仅为全国的60.65%, 列全国倒数第二;农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仅为全国的54%, 现金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是全国最低的三个省份之一。我们要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 对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三, 确保社会稳定的深厚基础在农村。我省贫困人口多, 贫困程度深, 这本身就给农村稳定带来很大压力。近年来, 随着城乡互动增强和农村社会深刻变革, 出现了一些影响农村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一些地方, 因土地征收、环境污染、移民搬迁等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 因村庄整治、土地承包、集体资产管理等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多, 导致农村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 群体上访事件增加, 社会治安不好。这其中固然有多种原因, 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 才能在广大农村形成和谐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 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社会和谐稳定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总之, 在我省,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 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最需要加快。“三农”问题忽视不得、松懈不得、麻痹不得。无论任何时候, 我们都要坚持三个“重中之重”不动摇, 领导力量不削弱, 工作要求不放松, 投入力度不减少。要强化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抓住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扩大内需的机遇、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 精心谋划好今后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使“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深入贯彻“三化同步”重大部署, 全面提升“三农”工作整体水平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我们党科学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大部署, 是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是“三农”工作总体思路的进一步完善, 对推动“三农”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 深刻理解, 切实贯彻落实。如何从贵州实际出发, 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路子, 这是我省“三农”工作必须研究和破解的重大课题。

要解决我省要不要、能不能搞农业现代化问题。不少同志认为, 只有大平原才有条件实现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我省是山地农业, 地块小而散, 没必要也不可能搞农业现代化。这主要是对农业现代化缺乏全面认识。农业现代化不只是农业机械化, 我省不少地方难以实施大农机作业, 但不等于不能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 它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一场变革。传统农业是孤立的农业生产, 而现代农业则是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紧密相联, 是产加销服一条龙;传统农业是自然农业, 基本上是年复一年、年年如此, 而现代农业则是不断用新技术更新发展的农业, 从土壤到种子, 从耕作到植保, 从加工到销售等, 总是在轮回中得到提升;传统农业是手工劳作、粗放经营的农业, 而现代农业则是信息化引导、机械化武装的高效农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不断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觉得, 中央提出“六用三提高”, 就是对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概括和描述。从这些方面综合来看我省农业, 我们搞农业现代化, 还是有必要、有条件、有潜力、有作为的。当然, 我们的农业现代化同东北、华北大平原不会是完全一样的, 同华东、华南城镇密集、经济相当发达的地区也不会是完全一样的, 我们要走自己的路。

要解决“三化”要不要、能不能同步的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 这是许多地方的事实所证明了的。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较为缓慢, 特别是农业物质装备条件差, 农业技术水平不高, 经营粗放, 农业效率和效益比较低下, 解决农民吃粮问题、收入问题、农村脱贫问题一直是我省的头等大事, 客观上影响我们腾出手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 但同时必须看到, 这种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抓法、打法, 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农村面貌, 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必须相应地抓好工业化, 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质来装备和改造农业, 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业;必须相应地抓好城镇化, 吸引更多的富余农民进入城镇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这个问题在我省尤为突出。我们曾经讲过, 在现阶段我们推进城镇化, 主要不是解决城市人口膨胀需要疏散问题, 而是解决农民下山进城进镇创业致富问题。只有这样形成“三化”良性互动, 农业才能为城镇和工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生活、生产必需品, 工业才能为农业和城镇提供强大的装备和支撑, 城镇才能为农村人口提供巨大的就业空间, 为农业和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温家宝总理视察我省时曾指出:贵州的欠发达、欠开发, 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的欠发达、欠开发。这句话很有份量, 切中要害。在我省, 统筹城乡发展, 任重道远;实施“三化同步”, 至关重要。如果把握不好, 农业将出现受到削弱、面临萎缩的风险;农村将出现受到忽视、面临凋敝的风险;农民将出现从业艰难、深陷贫困的风险。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相比, 农业现代化更为滞后, 已经成为推进“三化同步”的“短板”。我们强调“三化同步”, 着眼点就是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补齐农业这个“短板”。我们强调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 其目的之一, 也在于着力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 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传统思维, 加快新农村建设, 努力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要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我省农业、农村的最基本特征是:地少人多, 且大部分是山区小地块;农业气候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村落和农民居住分散, 交通不方便。我省发展农业现代化一定要从这些基本特征出发, 因地制宜, 有所取、有所舍、有所侧重、有所突破。一是多措并举实现水利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在工程措施中, 大型枢纽水利工程和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并举;在中小型水利工程中, 库、渠、站等排灌工程和窖、塘、池等集雨工程并举, 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 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节水农业。二是以中小型农机为主推进农业机械化。就大多数地区来讲, 无论是动力机械还是配套机械, 都不宜追求大, 而要追求各种作物的各个环节从整地、耕翻、播种, 到追肥、排灌、植保, 再到收获、加工、运输、销售等, 都能够实现机械作业, 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为此, 宜研制和发展各种中小型、多功能的农机具, 如中小型收割机、插秧机、播种机、浇灌机、植保机、采掘机、去壳机、脱粒机及深加工机械, 研制和发展水稻、玉米、马铃薯、茶叶等大宗农作物作业使用的机械。在发展农机组织上, 既要扶持一些农机专业合作社, 也要更多地发展农机专业户特别是农机专业大户, 这样可以提高机械使用率, 降低千家万户的购机、作业成本。三是普遍地、大规模地推广农业科技。这是不受地域、不受交通、不受作物品种限制, 各地都可以、都必须要搞的。现在经常谈到的信息农业、精准农业、低碳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项目农业、旱作农业、转基因农业、太空农业、高效农业等, 说到底都是用现代技术武装的科技农业。我们要着力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的深度研发和大规模推广运用, 从质上提高我省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四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拉长农副产品的加工链条, 把农业向工业环节、向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 实现农副产品加工增值。五是多点布局、尽可能多地发展中小城镇, 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统筹推进。除培育、建设大城市或大型城镇外, 更多的地方是发展功能完备、产业特色突出、能够容纳就业, 规模却不一定很大的中小城镇。当前, 要根据农业滞后的特征,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面向农民, 突出乡村特点、地域特性、传统特征、民族特色, 科学编制村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 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高标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妥善解决失地与就业及医保、低保、住房、就学等保障的有机衔接, 切实解决好农民“愿意进、留得住、能致富”的问题。以上五个方面, 可能就是具有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路子。

三、突出工作重点, 推进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当前, 统筹城乡的任务更重,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更多, 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更大,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更高, 加之宏观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农产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 使2011年的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必须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努力实现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一) 以结构调整为重点,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总的要求是,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工作目标上要体现“四个高于”, 即:贫困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要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要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 高于我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高于以往历史时期的最高增幅。在工作思路上要提高“三个比重”, 即:着力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 立足特色、生态、安全、优质、高效, 大力发展蔬菜、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 积极发展薏苡、芸豆、高粱、荞麦等小杂粮;着力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 抓住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牛鼻子”, 巩固生猪生产, 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着力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村产业中的比重,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和乡村旅游业, 鼓足农民的“钱袋子”。在工作措施上要实施“十大助农增收措施”, 即: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快农民转移就业、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乡村旅游等服务业、搞活农产品大流通、提高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科技服务、实施城镇化带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等助农增收措施。在来源渠道上要增加“四项收入”, 即: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 巩固提高经营性收入;鼓励农民“走出去”, 增加工资性收入;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 增加转移性收入;发展农村投资理财服务, 增加财产性收入。要突出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这个重点, 努力提高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直接、来得最快、增收最多的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这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又是农民向工人、农民向居民、农村向城镇过渡的便捷通道。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重点培育一批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龙头企业;引导、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组建大型农业产业集团, 并推动其上市;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 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引导、扶持农民通过合作方式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 积极发展劳务合作、消费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合作组织, 逐步改变我省农业产业化组织规模普遍偏小、覆盖面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化水平不高的现状。

(二) 以水利交通为重点,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重点研究了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问题, 首次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制定水利综合性文件, 这为推动我省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以贯彻落实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及建立部省合作机制为契机, 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步伐, 努力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工程性缺水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水利设施薄弱是我省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水旱灾害频繁是我省的心腹大患,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首先要夯实农田水利这个基础。去年特大干旱以及多年的洪涝灾害警示我们, 加快水利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刻不容缓。要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 着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防洪安全、提高灌溉保障等涉及群众利益的水利问题, 抓好《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和《贵州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布局, 统筹开发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 继续开展长距离管道输水、江河湖库提水等试点工程建设, 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着力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基本建立起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抓好农田末级渠系配套建设, 切实解决农村水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 要继续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土改造, 狠抓乡村公路、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水电, 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为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 以扶贫攻坚为重点, 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扶贫开发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不只是局部问题, 而是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全省有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934个贫困乡、13973个贫困村, 不少地方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及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的一半。按1196元的扶贫标准, 我省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5%左右, 居全国第一。如国家执行新的扶贫标准, 我省贫困人口将大幅增加, 贫困人口绝对数和贫困发生率都居全国第一, 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要实现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期间贫困人口显著减少的战略目标, 贵州任务十分艰巨。必须下更大的功夫, 花更大的力气, 用更大的力量解决贫困问题。不管任务多么繁重, 工作多么艰巨, 时间多么紧迫, 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决心绝不能动摇, “减贫摘帽”的要求绝不能动摇, 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绝不能动摇。我省不能拖全国的后腿, 必须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 牢固树立扶贫开发脱贫致富是贵州“第一民生工程”、是最大民生的意识, 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在新十年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一是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差别化扶贫和社会化扶贫, 积极实施产业化扶贫、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深入推进党建扶贫和“双万”结对帮扶活动。二是在对鳏寡孤独、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给予长期社会救助的同时, 重点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扶持, 集中攻克占我省贫困人口95%的老、少、穷地区的贫困问题, 鼓励重点县和贫困乡“减贫摘帽”。三是把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和大娄山山脉等集中连片特殊类型贫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区域, 把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作为主攻方向, 把贫困乡作为工作重点, 实施大规模、区域性、产业化连片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四是扎实做好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 完善、规范我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五是大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依托各级党员干部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墓地、党校和远程教育资源, 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积极开展订单输出培训, 大力实施劳务输出, 鼓励贫困农户自主创业,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同时, 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体育和农村危房改造等社会事业发展, 凡是涉及民生的重大项目, 都必须一以贯之落实好, 切实构建少有所学、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济的农村和谐局面。

(四) 以深化改革为重点, 激活农村体制机制。二十多年来, 我省农村改革试验取得了丰硕成果, 特别是在土地制度等方面积累了很重要的经验, 得到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当前, 农村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深层次推进, 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十二五”期间, 要力争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在完善农村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取得进展, 为改革探索路子, 为发展注入活力, 为决策提供参考。一是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促进土地经营承包权的流转,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综合改革, 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改革试点,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等专项改革, 深入推进毕节、湄潭等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及站、点建设。三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机制, 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提高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能力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诚信农民创建活动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增强农村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的内在动力。探索建立政府支持, 企业、农户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创新抵押担保方式, 切实解决农村、农民融资难问题。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逐步建立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着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 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四是创新涉农资金整合机制,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构建多元化农业投入格局。五是创新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以县乡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的农业服务体系。建立有完善的管理机制, 有规范的运行机制, 有精干的人员队伍, 有稳定的经费保障, 有必要的工作条件的基层服务机构。六是创新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机制,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鼓励涉农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与基层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工作, 鼓励引导科技人员、资深专家、良种良法、资金项目下农村。发挥科技创新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科技特派员的积极作用, 推动形成城乡农业科技要素优化配置的长效机制。着力加强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农村服务型人才、农村管理型人才“五大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高产创建工程, 搞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计划和重大专项计划, 研究特色、优势产业的优良品种, 生产耐运输、耐储藏的鲜活农产品, 构建和完善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标准化、机械化生产配套技术体系, 着力提高我省农业科技总体水平。

四、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以“创先争优”和“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十大助农增收措施”为重要抓手, 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第一, 落实三个“重中之重”, 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自觉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 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村工作, 各级党委在今年换届后要有负责同志分管“三农”工作, 并在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上做到加强“三农”工作。要把“三农”投入、农民增收、特色农业发展等作为党政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 进一步完善“三农”工作考核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 认真研究制定配套措施, 创新工作运行机制, 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把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工作重点来抓。

第二, 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 提高领导“三农”工作的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对农业的认识, 增加对农村的了解, 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现在一大批有朝气、有学识、有才干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农村工作的各级领导岗位, 尽快熟悉党的农村政策, 坚持群众路线, 了解农村实际, 提高工作能力, 掌握同农民打交道的办法, 增强对农民的感情, 是他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 也要适应形势、更新知识、转变观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思想上提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 感情上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 行动上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 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 力戒浮夸作假、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把农民关心关注、直接受益的事情办好。

第三, 夯实组织基础, 为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紧密结合贵州农村实际和广大农民需要,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落实有人管事, 有钱办事, 有章理事, 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行农业产业党建工作,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让党员作用发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 全面铺开“党员创业带富”工程, 建成一支带头创业致富有实际本领、带领群众致富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围绕山水做文章, 走开发兴农之路;围绕资源做文章, 走地方特色之路;围绕服务做文章, 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围绕效益做文章, 走兴工致富之路。今年我省乡镇党委和村“两委”班子都要换届, 要加强对换届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乡镇党委班子中来。要针对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村“两委”班子整体年龄偏大的实际问题, 继续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中选拔村干部, 切实优化村级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广大基层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 付出了艰辛努力, 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政治上关怀、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关爱, 加快建立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进一步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四, 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巩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优先位置, 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要研究、实施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和照看管理的政策、措施;要研究、实施具体的防止和处置因征地拆迁、村庄整治、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政策措施。要改进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管理, 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加强基层平安创建, 加强乡镇综治工作中心及站、点建设, 加强农村警务室建设, 充分发挥农村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 提高农村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 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在全县办公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这次全县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会议是经县政府同意召开的,旨在加强全县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学习,促进办公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全面提高政府系统办公室参谋服务水平。今天会议的内容十分丰富。刚才,县政府办公室黄主任就全县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作了一个很系统、很全面的讲话;孚玉镇党政办等3个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市政府办公室领导对我们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市办罗主任就做好新形势下办公室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下午,还将就公文处理和信息调研工作进行专门培训,希望大家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学习,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围绕政府工作大局更好地发挥办公室的参谋、枢纽、窗口作用强调几点。

一、积极适应政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增强做好办公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政府系统办公室是政府及其部门的办事机构,处于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位置,身处政府工作第一线,担负着参与政务、掌管事务、搞好服务的重要职责,既要为为领导服务,又要为基层、部门和群众服务,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压力大、要求高。办公室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政府及部门的形象和效率。长期以来,全县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人员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保证了政府及其部门机关的正常运转。对办公室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绩,县委、县政府是充分肯定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予以坚持和发扬。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政府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正在由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全能政府”向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限政府”转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认真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发展,更加注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是正在由习惯使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政府向全面依法行政的法治型政府转变,依法界定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政府施政行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三是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发展是实现宿松奋力崛起的现实需要。我县要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追赶跨越,就需要县乡政府及部门在优化环境和提高效率方面快人一步。

各级政府系统办公室必须积极适应我县政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服务和服从大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探索改进办公室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认真履行审核把关、跟踪调研、督查落实职责,不断提高办文办会办事的质量和效率,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表率,为宿松的奋力崛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牢固树立质量至上、争创一流意识,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刚才,黄毛怀主任结合办公室工作职能,就如何提高参谋服务水平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在此,我不再重复。作为县政府分管负责人,作为曾经在办公室工作过的一名老兵,我想借此机会,向工作在在政府系统办公室的同志提几点希望和要求,概括起来:就是要在工作中做到“勤学多思、严谨细致、超前谋划、勤俭办事、狠抓落实”。

(一)在勤学多思上下功夫。加强学习是做好办公室工作一个永恒的主题。惟有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好地适应政府工作的需要和政府领导的要求。当前,办公室队伍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惰性思想,一些同志缺乏对工作的激情,放松了自身的学习,满足于现有知识,满足于已有经验,重交往应酬,少学习研究,这是非常危险的。办公室是掌握政策、研究政策的机构,要提高参谋服务水平,必须十分注重加强学习。重点要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提高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特别是要深刻理解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内涵,努力寻求贯彻执行政策与加快宿松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要注重学习掌握新的科技知识,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办事效率。这次县政府办公室提出运用网上短信平台发送政府会议通知,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希望政府办公室大胆探索,力求实效。在学习过程中,要突出文字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使起草文字材料指导思想明确,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宿松实际,反映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条理清晰,文字准确,内容精炼。这也是下午培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在加强学习的同时,做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凡事多动脑子,考虑问题力争全面、具体、可行。要准确把握领导意图,贴近领导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政务服务。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努力从基层群众中汲取最新鲜的经验,提高实际工作水平。

(二)在严谨细致上下功夫。办公室无小事,办公室担负着审核把关的重要职能,直接关系到政府效率和权威。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会影响政府工作的大局。从事办公室工作,无论是公文处理,还是行政事务,都必须坚持一丝不苟的态度,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层层把好文件制发关、会议审批关、事务应酬关、检查考核评比关,力求每一项工作精益求精。首先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范公文办理质量和程序。这次县政府办公室已将包括公文处理在内的一些办事程序和制度编印下发,各单位要认真学习、主动适应、坚决执行。重点要解决越级行文、多头请示、公文倒流等突出问题,不符合公文要求的作退文处理。我去年来政府工作不久,就有一个项目方面的文件多个领导指示却找不到,其原因就是没有通过办公室收文。因此,除县政府领导有明确要求外,公文一律送政府办收文,不得直送领导个人。这样做既有利于保证领导指示的统一性,也有利于文件的跟踪落实。各级办公室在公文办理中要加强审核把关,坚决防止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尽可能地减少发文数量,提高公文质量,做到传达贯彻政策不走样,请示汇报工作情况清楚、理由充分。加强会议管理,大力提倡少开会、开短会,确需召开的会议,要搞好会前协调和会务工作,切实提高会议效率。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琐事多,责任重,不但办文办会要求严,值班接待、电话记录、会议通知、车辆管理等也都十分重要,必须小心仔细办理,做到大事不错、小事不漏。要强化完成任务的观念,克服办事拖拉的不良习气,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三)在超前谋划上下功夫。办公室是政府、部门的参谋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确保参得进、参得准,就必须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搞好超前谋划。这也是最能体现办公室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要善于把握每一阶段的政府工作重点,把握领导同志意图,对有关工作早学习、早考虑、早研究、早介入。在信息调研工作方面,要善于把握方面方面的情况,捕捉重要信息源,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最快、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特别是要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客观地报送一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质量信息,为政府工作赢得主动权。政务信息工作只要把握得好,既可以搞到项目,又可以搞到钱。一定不能把报送政务信息当做一项工作负担,而应该作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争取支持、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切实利用好、发挥好。对情况复杂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还要适时组织专题调研,研究国家政策及走向,全面了解基层要求和周边做法,形成系统的调研报告,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当前,各办公室要结合本单位职能和特点,重点围绕招商引资、优化环境、财政增收、协调发展等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供党委、政府及部门领导决策参考。在会务、接待、信访以及工作协调等方面,也要做到脑勤、眼勤、腿勤、手勤,在事先充分预见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尽量把问题考虑仔细一些、复杂一些、全面一些,并认真研究提出对策,确保本级政府、本部门承办重大活动万无一失,真正当好领导助手。

(四)在勤俭办事上下功夫。勤俭办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机关理应责无旁贷地充当先锋和表率。对于宿松这样一个财政状况的县来说,勤俭办事显得尤为重要。在机关日常管理和公务活动中,办公室要大胆管理,管出水平,管出成效,努力使领导满意、职工满意、群众满意。要尽可能地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升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使之发挥出最大效益。

要健全和完善机关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把制度的规范性、程序的严密性和纪律的严肃性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政府系统一切工作都能按制度高效运行。在接待工作中,既要做到热情、周到、文明、得体,又避免铺张浪费。各办公室要带头执行工作日午间禁酒令,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关于接待工作的规定。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机关办公条件,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推行政务网上公开,在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成本。

(五)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政府工作的关键在于落实,只有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政令畅通,才能做到提高效率、促进工作,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一要围绕中心抓督查。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化、三集中、三突破”工作思路,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妨碍决策落实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政策决策顺利落实。二是突出重点抓督查。抓好上级和县委、县政府领导批办事项的落实,坚持党性原则和大局观念,敢查、敢办、敢于碰硬,做到批则必查,查则必果。三是转变作风抓督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掌握督查工作发言权;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督查合力,树立政府权威,共同抓好工作落实。

三、切实加强领导,为办公室干部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做好办公室的工作,关键在人。在办公室工作的同志默默无闻,工作非常辛苦。对此,我有体会,但我相信大家的体会更深,因此,各级政府及部门要从事业发展的高度,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的精神,加大对办公室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为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员有所作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强对办公室人员的教育和管理。鼓励办公室人员加强学习、增长才干,解决他们在工作上、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支持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工作条件,添置必要的现代办公设备,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也希望县政府办今后进一步加强对全县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的指导、服务和协调,积极创造条件,定期开展一些培训、交流活动,共同在学习中提高,也既是加强新形势下办公室工作的需要,也是落实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整改措施的具体要求之一。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和锻炼。办公室是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也是最能锻炼人的基地。要关心办公室人员的成长进步,经常给他们讲意图、出题目、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增强把握大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工作能力,从服务型人才成为领导型人才。三是大胆提拔和使用优秀人才。要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正确的用人导向,以实绩论英雄,凭才能选人才,对德才兼备的干部,该提拔的要大胆提拔,该重用的要予以重用,调动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使办公室成为优秀人才展示才华、释放潜能、发挥特长的平台,成为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基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同志们:办公室工作光荣而艰巨。宿松的奋力崛起需要办公室的工作有更大的作为。全县从事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的全体同志,一定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投入无限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努力当好参谋,搞好服务,把办公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5.在全县办公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中共AA县委书记 AAAA

同志们:

这次全县党委办公室主任是县委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TT同志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2005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一年,对外开放引进最多的一年,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一年,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最好的一年,也是党委办公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全县各级党委办公室围绕党委工作大局,着力发挥参谋服务、督促检查、综合协调、后勤保障作用,进一步提高“三服务”水平,得到了市委办公室的高度评价。政策研究、综调信息、机要保密和党史等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县委对大家卓有成效的工作非常满意。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全县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是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一年。县委立足我县实际,提出了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新发展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县人民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党委办公室人员继续发扬“纵比上台阶,横比争一流”的进取精神,在“围绕核心、服务中心、凝聚人心”和“当高参、设良谋、出精品”上下功夫,求实效。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工作水平要有新提高。党委办公室是党委的“参谋部”和“左右手”。要始终把提高参谋服务水平作为做好党委办公室工作的核心要求,不断增强参谋服务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妙论精言短为贵。要“不在其位,学谋其政”,胸有全局,厚积薄发,进一步提高文稿的质量和水平,做到文短意丰、义明理达。要准确把握党委工作的重点、领导关注的焦点、改革发展的难点、群众反映的热点,努力吃透上情,把握下情,了解外情,切实做好调查研究和信息报送工作,尽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第一位搜索到网络站心竭力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要始终把督促检查工作的重点放在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督促落实上,放在领导批示、交办事项和会纪会风的督促检查上,放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督促解决上,确保督查工作与党委的工作思路合拍,与改革发展的脉博同步。当前,尤其要做好情报信息工作和会纪会风督查,确保信息畅通和政令畅通。要在认真做好政务服务的同时,着力做好综合协调、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把“三服务”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要以扎实的工作、过硬的作风、出色的成果,进一步树立党委办公室的形象和权威。

二、改进作风要有新成效。党委办公室工作直接为党委和党委领导同志服务,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求严格。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必须进一步提倡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齐心协力、争创一流的作风。要大力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精神,忍人难忍之耐,任人难任之劳,承人难承之重。要自觉树立团结共事、服从大局、光明磊落的品德,坚持做到任务面前密切配合,困难面前勇挑重担,利益面前互敬互让,执行任务不折不扣,确保党委办公室各项工作紧密配合、运转有序。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6.在全县消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刚才,消防大队大队长**同志对去年我县消防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回顾,并就存在的问题和今年消防工作安排作了强调。同时,大会对XX全县消防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我也代表县政府同全县各乡镇、各系统、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签定了XX--XX年消防安全责任书,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县消防安全责任书》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

火灾事故特别是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不仅对国家、集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近年来,全国一些地方连续发生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教训十分深刻。木有本、水有源,消防工作搞的好坏,关键要看领导。因此,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要从火灾事故中吸取教训,居安思危,高度重视消防工作。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从落实“xxxx”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火灾事故危害性和做好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消防工作“重于泰山”的工作理念,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消防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消除火灾隐患,为全县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书内容,构建消防安全防御体系,提高社会整体抗灾能力

1、深入开展社区消防工作。要不断加强我县社区消防体系建设,健全消防工作规章制度,完善社区消防工作网络,重点要在器械配置、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效建立起一种适应我县实际的社区消防自治的新型消防管理体系,真正做到消防工作进社区,消防工作进家庭,做到人人参与消防,人人关注消防,创出一条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发展道路,有力推动消防安全责任制在社区的贯彻落实。

2、继续发展和壮大志愿者义务消防队伍。目前,我县公安现役消防队受国家编制的限制,人员数量有限,很难适应全县扑灭火灾的需要。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动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发展和壮大志愿者消防队伍,要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对志愿者消防队伍的培训力度,从而把志愿者消防队伍建设成为一支业务过硬、作风优良、能完成扑灭任何突发性火灾事故任务的优秀队伍。同时要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建立健全与志愿者消防队伍发展相配套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使之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

3、加快古陶镇、洪善镇的小城镇消防专业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我县古陶和洪善两镇已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小城镇消防规划的试点乡镇,两镇领导要高度重视消防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要成立小城镇消防专业规划工作领导组,确定专人负责,争取年底前制定并完善符合当地实际的小城镇消防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付诸实施,做到消防规划与小城镇建设同步发展,同步实施。特别是古陶镇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全力加快社区消防工作站的完善与运行,争做全省小城镇消防规划的一面旗帜,从而带动全县各乡镇消防工作的发展。

4、加快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多年来,由于我县经济条件比较落后,消防欠帐较多,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全县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年要在维修、保护、完善现有市政消火栓的基础上,力争新建5至10个市政消火栓,使全县市政消火栓总数达到50--55个。同时,各消防重点单位也要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适当增加消防投入,以满足应对特殊火灾的需要。

5、努力提高消防部队的装备水平。针对我县消防中队车辆和器材严重老化,官兵个人防护装备严重短缺的实际,今年将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个人防护装备的改善提高。同时,为进一步满足古城消防需要,县委、县政府将尽最大力量拨付一定的资金购置一辆大型水罐车,提高我县的消防器械装备水平。

三、要进一步加大对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改和查处力度

目前,全县各乡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火灾隐患,这对全县的消防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古城内旅游景点较多,且耐火等级相对较低,一旦发生火灾,不仅经济损失不可估量,而且世界文化遗产将毁于一时,政治影响极其深远,同时还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事故。这更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对此要高度重视,对所属区域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做到情况明、底子清,对于发现的火灾隐患,要积极协调和督促有关单位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任务。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一时又难以整改或拒不整改的单位和场所,要采取得力措施,该停则停,该关则关,决不能因为手软而留下隐患。

四、政府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消防工作

政府各部门在履行各自职责的过程中,要搞好配合

,齐抓共管,既不能出现推诿、扯皮的问题,也不能出现争抢、越权的现象。特别是公安、建设、工商、文化等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协调,对未经消防设计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建筑工程未经消防验收合格以及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工商部门不得发放营业执照,文化部门不得发放许可证。只有这样,才能把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五、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全民防火意识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消防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传播和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消防部门要举办专门培训班,对易燃易爆、人员集中场所的从业人员、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及重点工种人员进行专业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有关部门要针对本行业、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对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自防自救能力,防止和避免不应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这次会议以后,各乡镇、各系统、各单位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确保2005年底前完成。对《消防安全责任书》落实不得力、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任务未完成的,县政府将通报批评。

7.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篇七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 新世纪第一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大家一致认为, 这次会议时机关键,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昨天下午, 王珉书记、陈政高省长、陈小娅副部长发表了重要讲话, 为未来十年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明确了近期教育工作重点;会议安排了分组学习讨论, 进行了表态和交流发言, 各市、各高校还提交了书面材料;会议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两个重要文件。为深入学习领会王珉书记、陈政高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 贯彻落实好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

编制《规划纲要》, 制定《若干意见》, 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王珉书记在讲话中强调, 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切实把教育作为强省富民的根基和先导, 尽快提高全省教育现代化水平。要全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 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把服务振兴作为重要着力点, 突出内涵发展和结构优化, 办好人民满意的各级各类教育。到2020年, 辽宁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构建起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高、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强化责任意识, 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 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当好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第一责任人。

陈政高省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大省的面貌, 坚定了建设教育强省的信心。政高省长要求, 要抓住重点, 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突破, 推动学前教育连锁发展,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加快高等教育率先发展, 让辽宁教育走在全国前列。要用战略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抓好教育, 切实肩负起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责任和重大使命。两位领导的讲话内涵丰富, 重点突出,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深入学习领会, 认真贯彻落实。

二、认真领会两个重要文件精神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十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 在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全省加快实施《教育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措施, 大大地提升了教育服务能力, 教育事业发展为全省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已成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坚强支撑力量。

2008年10月, 辽宁被国家确定为与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同步起草省级规划纲要的9个试点省区之一,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辽宁的巨大信任, 是对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成绩及对全国教育影响力的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对《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极为重视, 主要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提出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编制规划纲要、制定若干意见, 突出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的目标定位, 突出辽宁区域特色。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 王珉书记两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 明确编制《规划纲要》的要求, 研究审定《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从2009年12月以来, 陈政高省长亲自主持召开了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 多次听取教育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制定情况的汇报, 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及对策。省人大、省政协认真审议了《规划纲要》,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和社会各界对《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制定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省教育厅做了大量专题调研、文件起草和征求意见等基础工作。《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的制订过程, 充分体现了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通力配合和广聚民智的科学决策特点, 这是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体现。

《若干意见》确定了到2015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 明确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的具体安排, 强调了加强领导、依法治教、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投入水平等保障措施。《规划纲要》除序言、实施两个部分外, 由总体战略、发展与提高、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保障措施四个部分组成, 共22章、25条。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对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 是一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

三、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各部门、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是教育战线的主要工作。会后,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抓紧传达学习, 尽快部署落实。我在这里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 做好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在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两个重要文件工作中,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抓住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的有利时机, 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 准确理解和深入领会精神实质,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要在工作中结合实际, 着重学习宣传省委、省政府两个重要文件关于教育改革、发展和保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 注重实效, 贴近群众。要利用各级党委、政府中心组专门组织学习, 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 重点培训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学校领导干部和教育工作者。

第二, 编制好本地区、本学校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 制定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各级政府要把教育改革和发展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本地区、本学校教育规划的制定工作, 明确责任要求和工作进度, 制定出与国家、省《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相衔接、相贯通, 突出本地、本校特色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

第三,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王珉书记、陈政高省长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改革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各地、各高校要按照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抓好本地区、本学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特别是要推进学前教育规模化发展, 实现学前教育连锁办学, 形成幼儿教育地产品牌;要统一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因地制宜地推进初中集中到县城办学,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要实施市域内跨县区统一招生, 增强普通高中的竞争力, 激发高中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吸引、鼓励国内外企业到辽宁投资办学、合作办学, 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与市场接轨, 提高集约化程度, 提高办学质量;要加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 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促进高校投入多元化, 通过土地资源盘活开发等方式筹措教育经费, 减轻和化解债务负担。省教育厅要加强对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科学设计, 试点先行, 重点突破, 有序推进。各地各高校重大改革试点方案要按程序报批, 事先做好预案, 防止出现偏差。要把握好舆论导向, 避免媒体对教育的炒作, 误导社会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判断, 影响群众对改革的支持。

第四, 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 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 明确目标任务, 制定发展措施。要加大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按照分担比例, 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目标要求加以贯彻落实, 明确达到国家核定教育投入标准的时间表和预算财力安排。要加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 完善配套政策, 制定落实措施, 扎实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工作。各部门要按照即将下发的职责分工, 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加强协调, 形成合力, 共同抓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各市要周密安排、精心部署,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召开本市教育工作会议, 对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进行具体部署, 有关情况要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8.在全县办公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八

今天,在大理州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现场会,大家一起来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查找差距、研究对策,推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今天上午,我们参观考察了大理州4所职业学校,大理州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强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午,大理、楚雄、玉溪、临沧等州市和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负责人交流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介绍了各具特色的做法,畅谈了改革体会,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人作了发言,对下一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大家的发言都很好,很有借鉴意义,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推广各地职业教育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5年,国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会议刚结束,我省立即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7年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光荣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七大工程”建设;2008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按照省里的部署,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是先导。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调整教育结构,确立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持续不断地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不断破除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施教,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路子,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关键。实践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的州市,基本上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各级领导干部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职业教育。由于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有关部门认识统一,许多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不顺、资源分割、教师缺编、增加投入等问题迎刃而解。

(三)改革创新是核心。一是改革招生方式。如玉溪市实行一年多次招生,积极营造“读完初中读职中,就业致富路路通”的浓厚氛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达到1:1.05;楚雄州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印制职业学校招生手册,建立乡镇长、初中校长、学生家长送初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学的“三长送学”制度;临沧市实行常年招生、免试入学,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1:1.01。二是改革教学方法。临沧市的职业学校在农村初中加挂职业培训牌子,在初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实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玉溪市围绕当地“三优一特”优势产业及省内外用人趋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依靠行业、企业,极力打造職教特色品牌;大理州组建专业教学联谊会,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大理州职业学校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东芝集团等十几所高校和二十多家企业联合办学,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玉溪市的职业学校与长三角多家企业开展“2+1”带薪顶岗实习,2008年首次就业率达96.8%;怒江州着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云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采取两个“三段式”教学(一个是“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另一个是“一年在当地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四是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积极组建职教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灵活开放的办学。玉溪市在2005年就成立烟草、工贸、旅游三大职教集团,联办企业发展到了上海、广东、青岛等东部发达地区.建立了实习、就业一体化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

(四)加大投入是基础。各州市在改革中,坚持政府主导,拓宽投融资渠道,以各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努力扩大教育资源。如昆明市投资2亿多元,改建、扩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大理州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采取政府划拨、学校自筹、银行贷款、资产置换等办法,筹资4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玉溪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每年1200万元投入的基础上,确保职业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逐年增加;临沧市采取招商建设、政府逐年回购的方式加快职业学校的建设步伐;楚雄、曲靖、普洱等州市积极筹集资金,建设职教园区、公共实训基地;红河、文山、德宏等地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都达到历年新高,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五)队伍建设是根本。各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事关长远的大事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把优秀骨干教师送到省外进修学习提高,不断加大教师的招聘力度。如昆明市向省内外招聘优秀教师到本地任教;玉溪市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特聘教师”选聘工作为突破口,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楚雄州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20.24万人,比2007年增加2.22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49.29万人,比2007年增加6.08万人。全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由2007年的1:0.75提高到2008年的1:0.83,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502万人次。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对全省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宗旨在教育上的具体体

现。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第八次党代会也提出了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我们要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第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迫切需要。我省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对于我省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劳动者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逐步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08年,全省初中毕业生61万人,其中20万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2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还有20万的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合理的结构,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有利于教育自身的健康协调发展。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办学资源严重不足。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75%,而我省仅为52%。目前,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只有307所,校舍建筑总面积为480万平方米,平均每所学校只有1.6万平方米,而平均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1500人,按国家规定的生均建筑面积测算,校舍缺口达300万平方米以上。相当数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超负荷运行,教室拥挤,实作实训场地设备缺乏,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所等不足现象突出。二是发展不平衡。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玉溪、临沧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仍有部分州市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在1:0.5以下;县一级的差距更大,不少县的比例在1:0.4以下。行业和企业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部分校企合作仅满足于企业内部的一般性培训。举办学历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筹资渠道单一。社会融资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仍然偏小。各州市每年投入的经费与发展需要差距很大。大部分地区难以做到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信贷和融资困难。四是办学水平有待提高。截至2008年底,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职教师有1 85万人,生师比为26:1,远远高于教育部提出的16:1的要求。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要达到60万人,教师缺口达1.4万人。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结构不合理。五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少数地区学校还没有实行岗位设置管理、教职工全员聘用和校长公开招聘及任期制度。不少地区虽然已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但仅只是搭起了台,并没有充分发挥集团办学的优势,没有建立以服務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办学体制。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全力以赴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工作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在实施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委、省政府也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不断完善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发展现代制造业、构建特色经济、生态旅游业等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今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江苏的职业教育工作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不发生大的波动,二是保证群众就业而不造成大批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发展,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职业教育直接为就业服务,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和一举多得的重大举措。按照教育部的计划,今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还要扩招50万人。三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上这些,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自觉地、主动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55%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30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到2012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70%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68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80万人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努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超常规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突破。

9.在全县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九

这次全县政法工作会议,是经“四大家”领导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大会表彰奖励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政法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签订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同志对今年全县政法综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任务明确,措施具体,我完全赞同。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四个方面意见。

一、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扎实开展新形势下的政法工作

环境问题至关重要。在经济市场化、全球化、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商家必争”主要是争市场、争商机、争环境。一个地区的发展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环境。发展环境好,没有项目,可以引进项目;没有人才,可以引进人才;没有资金,可以引进资金。反之,如果一个地区的发展环境不好,就会造成企业外迁,资金外流,人才外跑。投资者望而却步,自身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也是生产力,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发展环境。今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年,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要实现既定目标,既需要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克难攻坚,扎实苦干,奋力拼搏,更需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保障。在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们提出,要建设效率**、平安**和诚信**。而这三大环境建设都与政法机关密切相关,客观上需要政法部门坚持把环境建设当作政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治安环境和服务环境,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一是要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正义的市场竞争环境。政法公安机关要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集中力量,查办一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大案要案,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检察机关要加大对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查办力度,重点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包庇、纵容、参与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案件和国有企业人员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的犯罪案件,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司法机关要加强经济司法和法律保障。法院要围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挥审判职能,及时公正地审理好经济纠纷等案件,加大执行力度,充分运用法治手段调节经济和社会关系,创造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通过司法手段促进和保障经济发展。

二是要切实转变服务观念,营造企业为本的法制保障环境。企业是经济细胞,是市场经济主体,是纳税人,是社会主义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政法部门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政法单位与纳税人的关系,牢固树立“企业兴、国家兴;企业稳、政权稳;企业安、社会安”的观念,要主动转变单一专政职能为集专政、打击、管理、调节、服务等多元职能于一身,更加突出服务职能。政法工作必须更加深入地介入到经济建设中求作为,为经济工作提供“零距离”服务;要主动变无事不入为提前介入。政法机关不仅要以企业为本,要围着经济转,更要充分发挥政法机关法律人才密集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建设。要继续开展政企双向选聘法制厂长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当好法制参谋,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公安机关要在严厉打击村痞地霸违法犯罪行为的基础上,继续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制度;检察机关要在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上,继续对举报企业法人和投资主体的案件采取“淡进淡出、快进快出”的做法,减轻查办经济案件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震荡;法院要在建立企业家联谊恳谈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企业经济案件尤其是破产案件的审理力度,推进企业改革改困,司法行政机关在加大企业法律服务的基础上,创新公职、公司律师制度,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是要坚持执法为民,为经济发展营造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全县政法机关要端正执法思想,树立正确的法治观、权力观、人权观、亲民观和服务观,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努力改善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做到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在公安户证、交通、消防管理工作,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司法公证、律师工作,都要降低门槛,减少环节,简化程序,方便人民群众。探索建立办事限时制和治安案件“先赔偿,后破案”服务承诺制。真正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更好地向人民群众送达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龙头,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稳定压倒一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始终保持社会稳定,对于推进改革,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掉;没有稳定,改革难于推进,发展难以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难以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维护社会稳定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当前,我县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状况总体趋于好转,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但要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维护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从政治上看,敌对斗争形势极为复杂,恐怖主义的危害日趋严重,特别是“法轮功”邪教组织企图参与各种破坏活动;从经济上看,随着改革步伐加快,利益关系调整加速,各种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增多的势头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增多;从治安状况看,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和严重暴力犯罪仍然不少,顶风作案的现象时有发生等等,严重危害着社会稳定。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一是坚持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邪不打不正,恶不除不安。没有治安秩序的稳定,就谈不上整个社会的稳定,老白姓就没有安全感,人心就不稳,人气就不顺,社会上人人自危,没有稳定可言。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是解决突出治安问题,维护治安稳定的有效手段。政法机关要切实发挥专政的职能作用,坚持“严打”方针,继续保持“严打”犯罪的高压态势,切实防止多发性犯罪案件的反弹。要按照全县“反盗打恶百日会战”的整体部署,突出“破大案、打团伙、追逃犯、快办案”的工作重点不放松,重点打击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特别是流氓恶势力团伙犯罪,以及盗窃、抢劫等直接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案件。要强化重大案件的侦破工作,引入破案奖惩机制,做到命案必破,大案必破,恶性案件必破,努力提高破案率。对危害大、影响大的现行大案恶案要实行大员上阵,局长挂帅,组织精兵强将,运用多种手段和策略,做到快侦快破,及时依法严惩,坚决把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二是要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全力维护政治社会稳定。要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当前,由于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发生较大调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的化解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要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健全工作机制,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转化的矛盾纠纷为重点,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多策并举,及时化解企业和农村中的各种不安定因素以及多发性的民间矛盾纠纷,尽可能地把问题解决在单位内部和基层,化解在初始阶段。在改革深入和矛盾相对集中的情况下,要层层建立和群众沟通的渠道,层层实行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要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包保责任制和信息报告制,提高对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一旦发生群体性和较大规模的群众上访事件,有关地方和单位的党政领导必须及时赶赴现场,做好疏导化解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严防事态扩大。要坚持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慎用警械武器的原则,防止因处置不当而激化矛盾。

三是要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是解决治安问题的治本之策。健全完善综合治理的各项制度,强化综治工作的责任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科学的考评机制,总结完善落实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权制”的经验,充实责任内容,完善考核标准,改进考评办法,使考评结果更能准确反映一个地方的治安状况和工作实效。健全部门和单位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落实定期检查考评制,增强其参与综治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加强重点整治,及时解决突出治安问题。要坚持及时排查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尤其对那些屡乱屡治、屡治屡乱、治安状况经常反弹的地方,要深入剖析原因,查找薄弱环节,明确整治责任,限期改变面貌,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日常管理和基础工作,巩固整治成果。继续抓好企业、学校周边、公路铁路沿线及“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治安的综合整治。要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推进群防群治。要切实加强乡镇综治委(办)的建设和基层治保会、调委会建设,继续大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武装一支农村、社区、单位内部的治安稳定生力军。要加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安全保卫工作,深化安全文明单位创建。坚持教育为本,认真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积极推进依法治县、依法治镇、依法治村,促进依法行政。要大力推进“政法联岗、警治联勤、三级联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预防、控制和发现、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建设平安谷城。

三、以提高政法干警整体素质为重点,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政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法工作与人民群众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政法队伍是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政法干警与人民群众朝夕相处,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干警队伍是工作的需要和人民的愿望。应当肯定,从整体上讲,我县政法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信赖的队伍。但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政法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执法不严、司法不公、以权谋私等问题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政法队伍的形象。全县政法机关要以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为目标,以公正执法为重点,大力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政法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讲政治,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坚定性,维护党的权威,维护法制的尊严和统一;要带头讲学习,知法懂法,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领导工作水平;要带头讲正气,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定,在职业操守和生活作风上起表率作用。要注意选好配强政法部门的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好配强一把手。要严格按照《法官法》、《检察官法》及《人民警察法》的规定,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又能适应政法工作要求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凡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政法领导岗位;现有班子成员中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要及时进行调整。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制度,实现对政法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要建立干部谈话制度、诫勉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建立任期岗位目标责任制,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和方法,促进干部奋发工作,能上能下。

三要加大团结协作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环境。维护一方社会稳定,政法机关固然负有专责,但政法机关并不能包打天下。各地各部门都有责任有义务抓好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各乡镇要通过大力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秩序,提供社会保障,特别是关注并照顾好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确保社会的公平和公正,最大限度地维护、实现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有关部门要履行好各自职能,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排忧解难,避免因渎职、失职或履行职责不当而损害群众的利益,从根本上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另外,要按照有利于帮助政法机关改进工作、有利于维护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有利于正面鼓励和保护干警的积极性的原则开展政法机关监督工作,自觉维护政法队伍威信,不断改善政法队伍形象。

同志们,全县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县上下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振奋精神,改进作风,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扎实做好各项政法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的顺利实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2023年开放周公开课课总结下一篇:论证报告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