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队伍状况和工会工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07-30

职工队伍状况和工会工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4篇)

1.职工队伍状况和工会工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一

根据区总《关于做好国有、外商企业以及农民工相关问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们将调研课题分成三个组分别进行了调研,现将锡盟国有企业改革和职工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如下,请审示。

一、2000年以前全盟企业改革基本情况

“九五”期间,我盟地方管理的小型国有工商企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中,大多数缺乏市场竞争力,生产经营

不景气,相当一部分已到了资不抵债和职工生活无保障的程度,企业不改革就没有出路。1996年底,根据中央“抓大放小”的企业改革指导方针,在认真总结前几年改革的经验教训、学习借鉴外地企业改革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盟实际,盟委、行署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型工商企业改革的意见》(锡党发〔1996〕34号文件)。《意见》提出:改革的目标是使国有、集体企业尽快向民营和资本结构多元化过渡,实现资产存量的有效利用,企业职工多渠道重新择业,离退休人员生活基本有保障;改革要紧紧抓住国(公)有资产出售这个关键,优先保证离退休人员和职工所得,合理清偿企业债务,凡条件成熟的企业都要做到债务一次性协商结清,产权变革一次到位,职工工龄一次买断,人员一次性分流;改革的具体形式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一企多策。转制前,全盟共有企业779家,其中中央自治区级(包括条管)企业163家,有工60424人,因转制未经地方审批,所以不在地方统计范围。地方企业616户(包括国有、工商集体)。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全盟616户地方管理的小型工商企业绝大多数都已完成改制,改制面达到95%以上。

(一)改制的形式。全盟616户企业中,转制前按所有制性质分,国有企业321户,集体企业295户;按行业分,工业企业228户,其中国有工业企业131户;商贸流通企业(含交通、城建、粮食、外贸、物资等)388户,其中国有流通企业190户。这些企业的改制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36户,股份合作制101户,租赁和承包27户,民营和分散经营154户,联合、兼并13户,出售和拍卖18户,解体和歇业51户,破产167户,其它形式18户。

(二)人员安置情况。全盟616户转制企业涉及在职工职工40051人,其中已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36900多人,占总数的90%以上,其中除了破产、失业的职工外,都在解除劳动关系的同时,通过一次性补偿的形式(当时称一次性买断工龄)置换了国有职工身份。转制重组上岗的职工约有12000人,占30%左右,其余大多数人员自谋职业,一部分待岗或失业。涉及离退休人员1万余人,全部交由社保局统筹管理。国有企业破产、失业职工4600多人,一部分进入了再就业中心,一部分领取失业保险金,一部分进行再就业培训后重新安排了上岗。

(三)企业资产情况。全盟616户企业转制前帐面资产总额约2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约11亿元,流动资产约9亿元,应收帐款约3亿元;转制清查资产(评估价)1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9.5亿元,流动资产7.2亿元,应收帐款2.3亿元,分别比评估前减少了4亿元、1.5亿元、1.8亿元,0.7亿元,另入土地使用权作价1.7亿元。转制中资产的使用分配为:用于36900名在职职工脱钩补贴约3亿元(人均8000元左右),用于离退休人员交社保的一性安置费用约1.4亿元(人均13800元左右),偿还各类债务4亿多元;重组企业重组资产11亿元。

全盟616户企业债务合计约25亿元,其中银行贷款约19.5亿元,财政周转金约0.5亿元,其它债务约5亿元。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123%。转制中偿还银行贷款约3亿元,偿还财政0.12亿元,偿还其它债务约1.2亿元。重组企业重新落实贷款约5.7亿元,破产企业经法院裁定核销贷款约6亿元。

二、2003—2005年国有企业改革进展情况

2003年以来,盟委、行署在指导、配合盟直交通、供销、农管、城建等部门制定改革方案,协助处理改革遗留问题的同时,着重抓了盟医药公司及其所属的驻张两站和旗县市医药公司等14户企业的下划和改革工作,目前全盟国有医药公司改革已基本顺利完成,职工队伍变化不大,人员基本保留在岗。

截止2003年底,我盟未完成改制的国有企业已经数为不多,主要是一些矿山企业和特殊困难企业,其中多数正在改革进行当中。2003年—2005年包括盟直的锡林浩特煤矿、乌兰图嘎煤矿、锡运公司、锡林浩特立新毛纺总厂和阿旗玛尼图煤矿、西乌旗的跃进煤矿、哈达图煤矿、白音华煤矿、东乌旗的阿拉坦合力煤矿和乌尼特煤矿等21家企业重组转制涉及职工14700人;关闭破产企业6家,涉及职工1900人,都属政策性破产。原地方国有企业锡林浩特煤矿在2000年已剥离完成企业所办的学校和医院等社会负担部分,内部也进行了分块经营和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2001年兼并了多伦县和黄旗石匠山两个煤矿,到目前处在企业转制的过渡

时期,计划到2006年底完成国有向民营企业的转变。企业基本上稳定过渡,4000多下岗职工基本稳定。部分旗属煤炭矿山企业也正在积极探索出让经营权,置换职工国有身份的改革形式。除此以外,还有部分特殊行业的国有企业,主要是12个旗县市的自来水公司、电力等条管企业和盟监狱劳改煤矿等企业,也只是内部转制,职工队伍比较稳定,变化不大。

三、国有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情况

(一)参加养老保险情况

1、截止到2005年底全盟基本养老保险参统职工103590人,其中国有企业131户,参统职工51042人。

2、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累计18223人,全部领到了养老金,2005年人均退休金611元/月;1993年前企业退休人员4732人,当时的退休金水平人均94.39元/月,但是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些早年退休的人员都陆续逐提高了退休金。盟社保局对养老金的发放一直是按时、足额,发放率一直稳定在100%;2005年,还将因历史原因未纳入统筹的原集体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7279人也纳入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畴。解决了他们老有所养的问题,为群众办了一件实事。

(二)医疗保险情况

1、截止到2005年底,全盟基本医疗保险参统职工108104人,其中各类企业参统职工50048人。灵活就业人员也增强了医保意识,参加基本医疗保险6800人。

2、到2005年底,全盟已有7626名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3、全盟大病互济医疗保险参统职工106912人(包括行政、事业、国企职工、各类企业职工)。

4、2005年全盟共支出医疗保险金642.3万元,大病互济金146万元。

(三)转制国有企业职工已全部脱离了再就业中心。2003年以前,出中心的约2700人,一部分安置了再就业,约占30%,大部分是公益性岗位,最低工资410元/月;一部分并轨到最低生活保障线,约占10%,人均80元/月,户均240元/月;一部分达到退休年龄,约占10%。大部分人自某职业,主要是较年轻的人员。出中心的人员30%未接续社保。

四、国有企业群体性事件及上访情况

2005年全盟信访总量为11999件(次),同比下降19.7%。其中来信764件,个体访1371批2033人次,集体访564批9202人次。2005年国有企业群体性事件未发生。因宣传《信访条例》到位,理性上访更占了主导地位。

2005年国有企业职工上访总量2286人次,其中来信访251件(次),个体访140批256人次,集体访138批1779人次。国有企业职工信访所占比例19%。其中,因改制企业职工上访1900人次,占国有企业职工信访比例83%。因拖欠职工工资集体访1件,涉及职工107人,所占比例4.6 %。

五、改革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一部分企业改制已结束,人员也已安置,但债务没有结清,下一步需要通过破产程序或其他措施依法结清债务,注销企业。这些企业包括:驻张外贸公司、农机公司、五交化公司、药材站、医药站、供销公司、土产公司、物资总公司8户驻张企业和盟印刷厂、砖瓦厂、食品公司、肉供部、宝昌中药厂、羊绒衫厂等。

(二)有的改制企业还需进行“回头看”,以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巩固改革成果。如盟交通局所属的华蒙国际零担运输有限公司和顺达交通储运有限公司,虽然已改制成为有限责任公司,但很不规范,企业职工国有身份也未置换。其中国际零担公司有职工67人,总资产121万元,总负债100万元,处于半停业状态,已拖欠职工工资22.4万元,拖欠“三金”18.5万元;交通储运公司有职工240名,总资产203万元,总负债84万元,目前处于停业状态。

(三)部分企业由于没有净资产或其他原因,存在拖欠职工工资或养老保险金的问题。原国有企业累计拖欠职工工资644万元,其中因工程款不到位拖欠职工工资400多万元。

(四)由于我盟改制企业相当一部分没有重组起来,一批下岗失业人员目前再就业难,而且生活困难,这部分人群是目前上访的主要群体,因此,解决好现有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是目前保持稳定和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的根本所在。

六、下一步改革工作目标

在调研中,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全盟改革的下一步工作目标是:

(一)根据自治区总体部署和改革要求,积极探索我盟国营农牧场和国有粮食储备改革的路子,争取相关政策,重点推进国营农牧场和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的改革。

(二)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锡署发〔2003〕104号)精神,加快对尚未改制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除自来水等公益性企业外,争取所有国有企业在2006年全部退出国有序列。

(三)加强对培育优势企业和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领导,重点对通力锗业要按拟上市企业进行培育。首先要指导通力锗业通过招商引资,进行股权多元化或民营化改造,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其次为做好我盟上市企业的培育推进工作,积极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学习,为上市工作做好人才准备。

七、对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应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国有企业改革涉及人员安置、债务处理、资产处理、资产重组等重大问题,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不应减小力度,还要继续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难点、焦点问题,处理好已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并按照隶属关系和盟里确定的目标任务,对现有未完成改制的企业逐户进行解剖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并组织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指导和督促企业抓紧落实。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企业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及企业法人代表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本地区、本企业的改革。

(二)对于改革要因企制宜,不搞一刀切,亦改则改且要快改,不亦改也可不改,在保持原体制的情况下,从不足的方面加以完善改进,让企业自身有紧迫感和危机感,积极主动地依靠职工的民主参与完成自身的改革,这样改革才能到位,也才能减少遗留问题。

(三)要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选择和确定改革的具体形式,只要确保不使国有资产流失、不逃废银行债务,切实保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利于企业下一步发展,则不应拘任何形式。

(四)对拟定实施股份制改造的企业,一定要在做好前期可行性调研的基础上规范稳步的运行,通过职代会,认真征求职工的意见。吸取以往因改革不规范操作而导致的“夹生饭”、二次改革等现象。不论是企业这是职工都不能忽略了工会的维权作用。

2.职工队伍状况和工会工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二

当前,集团公司进入高质量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战略规划为企业今后的发展画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目标任务已经确定,实现规划关键在人。如何把全体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上下一致,同频共振,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结合《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的部署,为了更好、更快的摸清职工所思所想,把握职工思想脉搏,更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我们成立了课题小组,深入各公司,分别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与职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主动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让职工帮助我们查找工作中的短板,听取职工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共发放调查问卷XX份,面对面访谈了解情况XX多人,基本摸清了职工的思想状况和工作状态,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打下基础。

一、当前职工的思想和工作状况

面对企业发展,大部分职工对于公司战略规划的制定和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是非常认同的,工作是积极努力的;但有些干部职工认为目前企业发展变化的速度太快,新项目、新技术、新管理方式层出不穷,心理和行动上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节奏,感到压力很大;还有的职工因为工作压力大,表现出畏难情绪,徘徊彷徨,表现为懒惰消极懈怠的工作状态,甚至个别职工对企业满腹牢骚,存在一些抱怨。

二、原因分析

造成职工有这样想法和状态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职工对是公司规划了解不全面,理解不深刻,措施不明确。规划出台后,集团和各公司都进行了宣讲,但是宣讲的力度不够大,宣讲的覆盖面不全。访谈中有职工表示,虽然发展规划层层做了传达,但传达到一线班组职工中,内容大大缩水、打了折扣。基层员工虽然知道公司制定了发展规划,但对具体内容并不清楚,对于本岗位应如何落实没有明确目标,对于公司推动的一些工作不理解。

2.部分职工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不强,自加压力,主动求变的意识薄弱。集团的发展壮大靠的是持续不断的创新,这个创新是公司、车间和员工各层面的创新。在访谈调研中有职工反映,目前从公司层面对车间创新工作的指导减弱,车间技术主任作用发挥不突出,车间层面的技术革新、工艺改进较以前减少,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较以前也在减少。这反映出公司发展的紧迫感不强,干事创业的劲头不足,存在守摊、按部就班工作现象,没有把创新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3.部分岗位人员能力不足、配备不足,日常工作繁忙,疲于应付。在调研中,各公司的员工普遍反映人员配备不足,无法满足高速的管理、生产和运营等的运转。通过对照发展规划中每年各岗位人员需求,目前部分岗位人员确实存在人员配备不到位的情况,尤其是研发、技术、市场营销、自动化、信息化、安全环保方面的人才紧缺。今年以来,企业“刀刃向内”引进了精益管理的新变革,这更加需要有经验的人才来充实企业人才队伍。目前我们的员工仅仅能按时完成任务,但工作质量不高、没有做扎实、干到位。这种工作状态也对职工的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

4.制度需要完善,流程更应清晰。在调研过程中,员工反映了一些工作上问题,有职责职能不清、工作衔接不顺、协调配合不畅、部室服务意识不强等等,表面上虽然都是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但实质上还是制度不完善、流程不清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造成的。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管理不到位、执行力不强、效率低下,容易形成推诿扯皮、管理与被管理形成矛盾对立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5.职工对考核奖励机制了解不深。当前集团已经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职工薪酬体系和职工培训体系等。调研中,职工还是反映了一些晋升通道、薪酬待遇、轮岗交流问题。从职工提的问题中可以看出,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对绩效考核体系、职工薪酬体系和职工培训体系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特别是对KPI考核,只看到考核的表面,没看到考核的实质。这些制度体系,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更与每名职工的切身利益和职业发展最直接、最密切,只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调动积极性,增强努力工作的动力。

6.职工对提高工作能力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在调研中职工反应,车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比较缺乏,缺乏了解外界的机会,眼界不开阔,思维和视野受到局限;对管理能力培训的较多,对专业能力培训的较少,专业人员存在吃老本状况,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专业水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工作效果打了折扣,职工虽然有努力工作的意愿,个人能力受到了一定限制,无法适应工作的需要,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三、对策措施

1.加强对职工的形势任务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当前企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新事物不断涌现,只有将企情讲清讲透,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企业,从思想上转变,才能有行为作风的转变,才能结合企业要求及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去主动迎合企业的转变。要加大形势任务教育力度,在各公司持续不断地广泛宣传规划,要做到全员覆盖,让每名职工深入了解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各阶段目标任务,清楚自己在规划实现中的作用。我们还要对规划的调整或任务进展情况及时向职工传达,使职工的思想始终与规划保持一致。

2.进一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实现规划的关键因素。我们要按照规划的需求改善人才结构,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人才,充实到所需要的岗位,在人才的智力和数量上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员工培养,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把“人”变成“人才”。要完善职工培训教育体系,制定计划,做好各类、各层级人员的培养,使每个人都享有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为每位员工搭建施展才能的成长平台,为各类人才打开职业上升的通道。在做好中高层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各类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升专业能力。要重视基层操作人员的培养,利用内部资源及外部资源做好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精益管理方法,打开工作思路,挖掘提升个人能力的潜能。

3.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主人翁”精神就是每个人像干自己的事一样去工作。我们要让所有员工都认识到“铁饭碗”的时代已经结束,企业的利益和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一要引导职工做“主人翁”,而不是“打工者”,主动关心、积极参与、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以“共建”之力,结“共享”之果。二要教育职工保持“?”的企业精神,树立“等不起”的时不我待作风,戒除慵懒散的惰性习气,激发自身工作热情,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跟上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避免因不适应形势发展被淘汰出局。三要拓宽与职工交流渠道。我们要将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定期召开班组长以上会议向职工反馈情况等形式固化下来,主动倾听一线职工对企业改革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调动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让职工真正做企业的主人翁。

3.职工队伍状况和工会工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三

受上届院工会委员会和本次院教职工和工会会员大会主席团委托,我向大会汇报2005—2009年院工会工作,请审议!

2005-2009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和谐中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年,是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蓬勃发

展的五年,是蕴涵无限生机、昂扬理想斗志、迈向灿烂明天的五年。在这段难忘的岁月里,工会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党委、学院行政的亲切关怀和鼎力支持下,我院工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和谐、和融、和进”的学院文化,基本形成了“和谐、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和喜人学院新局面,有力地推进了我院各项事业的稳步、持续、和谐发展。

第一部分五年院工会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中,工会工作一直是学院党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工会的领导、帮助下,结合我校“十一五”党政工作的核心与重点,院工会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十七届全会精神,坚持以“和谐理念”为核心与主线,求真务实,谋求突破,涤练精神,锐意创新。在全面落实校工会各项工作计划,把握学院自身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以灵活主动、主题鲜明的多项院级工会活动,丰富了教职工的文化生活,营造了有品位、有思想、有活力、有凝聚力、有创新的积极氛围。

一、坚持两个“中心”

工会作为党委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其工作的出发点必须始终明确两个“中心”,坚持“两个围绕”:

1、围绕党政工作,以党委指导为中心。我院工会作为服务广大教职工的组织,始终坚持院党委领导,根据党政中心工作的核心与重点,结合学院的特点,开展工会活动,保证正确的工作方向。

2、围绕服务广大职工,以校工会指导为中心。认真落实校工会服务广大教职工的精神,根据校工会的工作计划总体安排部署,及时传达和落实,保证学院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坚持一条“主线”

2006,我院工会工作始终坚持“关心、服务”全院教职工这条主线。经济管理学院教职工队伍中,年轻人占大多数,整体呈现年轻化特征,工会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利用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与广大职工广泛有效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让大家感觉到工会就是自己的家,让大家体会到“关心、服务”就是我们院工会工作的最根本出发点。如:我们特意安排了单身教职工“鹊桥会”、看望生病住院教职工、慰问生育教职工、安排组织教职工家庭的红白大事、特殊救济特困教职工等具体工作,融合了感情,加深了情谊,促进了沟通,增强了凝聚。

三、完善夯实组织工作基础

1、完善组织机构。上届院工会委员会,由5人组成。根据形势发展和院工会工作实际运行的情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各工会小组的组织机构,并做了明确分工,责权利相匹配,提高工作执行力和效率。

2、党委书记分管工会工作。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工会工作,高凤莲书记亲自挂帅,具体分管工会工作。

3、定期研究工会工作。工会主席和4个工会小组主席定期召开例会,制定工作计划,研究我院工会的具体工作。

4、听取合理化建议。随着保持产党员先进性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开展,工会也积极调动广大党员和教职工的积极性,组织了工会工作座谈会,广开言路,诚纳贤言,为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5、女职工工作。我院女职工比例超半,针对具体情况开展了服务女职工的特色活动。五年来,院工会始终把握每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契机,组织女教职工参加游艺活动、看电影、听健康讲座,发放节日纪念品。同时,根据我院中青年女教职工占多数的实际情况,坚持不懈地做好妇女儿童健康保险工作。

6、健全工作体系。院工会下设机关、会计、经贸、管理工会小组,由主席负责统一协调,精诚团结,通力配合,形成了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团队,形成了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工作运行机制,保证了学院工会各项工作开展。2006~2008年每年元旦前后的“和谐新希望”系列联欢活动,已分别由机构、经贸等工会小组组织成功举办。

四、规范工会工作制度

1、参与党政联席会议。院工会主席做为院党委班子成员,能够参加党政联席会议,及时准确地把握院党委、行政工作思路,把握院工会工作的正确方向,加强了工会工作与学院党政工作的有机结合,有力推进学院党政和工会工作的开展,实行了“合力”、“双赢”。

2、及时发展会员。目前我院共有教职工71人。从2005年起,为保证学科建设发展,我院不断有新的教职工进入。

院工会根据这一情况,组织各工会小组及时做好新进人员的入会工作,截止2009年初,已完成全部教职工的会员发展工作。

3、档案建设。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工会工作,院工会完善了工会档案建设,所有工会成员建档备案,工会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等由院工会统一存档管理。

4、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

。各工会小组开展具体工作要向院工会报批,做到工作前有计划、工作中有措施、工作后有总结,进一步从制度上完善工会工作,发挥工会小组的作用。

5、会费管理。院工会制定了会费收支等会费管理制度,保证会费能够及时收缴,支出合理公开。

6、教职工特大疾病及红白事慰问制度。根据学院具体情况,制定执行了教职工特大疾病及红白事慰问制度,对有困难职工及时伸出友爱之手,体现大家庭的温暖。教职工生病住院、休产假、红白事等,工会组织人员进行慰问,送去了组织和同事的关怀与爱心。

五、塑造“和谐、和荣、和进”的学院文化

在五年平凡的工会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握经济管理学院自身特点:中青年教师多(83.1%),青年女教师多(62.2%);我们始终坚持党政工作与工会工作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政策支撑与保障,找准突破口和结合点,抓好关键环节;我们始终围绕学院“十一五”党政工作中心任务,围绕突破博士点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工作,用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的工作、丰富多彩的活动,倡导和塑造“和谐、和荣、和进”的新型学院文化,打造有思想、有朝气、有干劲的新型团队。

1、加强民主建设,树和谐工作之风。院工会通过各种形式与途径,不断增强工会会员参政、议政意识,引导会员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以科教兴国为己任,积极投身学校、学院的改革与发展事业,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中发挥模范作用。

2、以“落实”为基础,以“特色”为突破,开展职工文体活动。在认真落实执行每年校工会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创新开展学院以“牵手新希望”、“和谐新希望”、“发展新希望”为主题的包括8项游艺比赛的教职工系列活动。

3、以“硬件”建设为支撑,提升工会工作水平。任何一项群体活动,都离不开物质保证。五年中,工会活动经费十分有限,为了保证教职工文体等活动的开展,学院党政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院工会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随着今年学院办公地点变迁、用房条件改善,为了进一步搞好工会工作,学院专门成立了“教职工之家”,开辟了活动场所,计划新购置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电视等设备,加强工会工作的“硬件”建设。

4、以“示范”建设为导向,促整体建设上台阶。院工会认真把握“三育人”先进评选的契机,在师德师风建设中,通过优秀及先进教师的推荐和评选活动,积极开展树典型、树正气工作,以点带面,促进整体上台阶,取得了明显效果。

5、以“维权”为基点,服务职工。(1)分配制度改革事关重大,院工会积极配合校人事处来我院征求基层意见,工会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并提出合理建议,使学校分配制度改革能够更好体现民意,也促进了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2)住房问题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院党委副书记汤巨渊具体负责,带领工会成员,调查摸底,把我院教师住房情况登记造册,帮助有困难的同志,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工作。

五年来,在全院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在院党政和校工会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我院工会开展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取代了可喜的成绩:先后组织教职工去忻州愉园度假村、太原同舟渡假村参观游乐;分别到长治太行大峡谷、红豆峡、河北秦皇岛旅游学习;连续组织举办了“跨越新时空”“和谐新希望”“发展新希望”为主题的包括游泳、台球、羽毛球、保龄球、中国象棋、双升、拱猪、卡拉ok等迎新娱乐系列活动。工会近几年先后有赵丽萍、樊艳萍、王芳(2004-2005)、李恩平、李刚、孔志刚(2005--2006)、荀德华、张晶、封海燕(2006--2007)、巴大志、闫虹霞(2007-2008)等校“三育人”先进典型,会计系、管理系、机关等单位获得“三育人”先进集体;同时,院工会积极参加校工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在校田径运动会、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大型活动中,取得田径男子团体第八名的历史突破,多次获得“精神文明奖”、“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组织奖”;院工会2006、2007被校工会分别授予“教职工之家”“先进教职工之家”,特别是2008年,通过严格竞选和激烈竞争,院工会获得了全校仅有三个的“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第二部分对未来工会工作的展望

“与时俱进”是时代的客观要求。展望下一时期工会工作,我们必须清醒准确地把握“十二五”国家、社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紧密结合学院实际,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挑战,推动我院工会工作上新台阶。

一、继续坚持“两个中心”、“两个围绕”、“一条主线”

在今后院工会工作中,我们依然要始终不渝地继续坚持“两个中心”、“两个围绕”、“一条主线”的基本原则:围绕党政工作,以党委指导为中心;围绕服务广大教职工,以工会指导为中心;“关心、服务”全院教职工为主线。

二、准确定位新时期工会角色

新形势下,对工会工作的定位,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普通的行政意义上的表面化定位——党政工作的助手,而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把“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真心真意、平平凡凡、连连绵绵、踏踏实实为教职工谋福利,不求索取回报,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润物无声”作为自己的工作角色。

三、规范落实院二级教职工和工会会员大会制度

2009年,我校工会“五星级教代会”申报评审工作已进入尾声。二级双代会是“五星级教代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省教科文卫总工会等上级部门近几年和新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我们要在今年第一届第一次经济管理学院教职工和工会会员大会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工作内容和机制,将我院二级“双代会”工作纳入规范、科学运行的轨道。

四、进一步加强院“教职工之家”的建设

今年学院办公地点变迁,我院用房条件有了一定改善,学院现已将西配楼四层的一间近六十平米房间作为“教职工之家”,为今后院工会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教职工之家”是今后全院教职工活动的主要阵地,如何从“软件”和“硬件”方面建设好它,使之真正成为我们的“温馨之家、快乐之家、交流之家、和谐之家”,希望我们大家积极献言献策,共同建设好我们“精神乐园”。

五、进一步推动“和谐、和荣、和进”的“三和”学院文化建设

学院“三和”新型文化的构建需要踏踏实实,而不是纸上谈兵。我们要从价值观倡导、典型活动组织、先进人物塑造以及文化传播网络构建等方面逐步深入进行。

今后院工会计划在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基础上,对每年两次大的工会活动——暑期旅游和元旦联欢(跨越新时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继续抓好院“三育人”先进集体、个人以及年终考核工作;同时,我们我们今后要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和支持我院各类亚文化组织——“股友会”“车友会”等的发展,为其成长提供大力支持。

4.职工队伍状况和工会工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四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生产一线职工的素质建设,是广大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根本所在,也是全社会的希望。工会组织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以维护职工学习权、发展权,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的开展,通过教育培训,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推进职工知识化进程,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是工会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工会组织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创新之路。

一、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的参与管理力度,全面提高职工素质。

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建立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工会要积极配合企业把职工素质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并在参与培训计划的拟定、实施过程中,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和专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等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使培训方案更加切合企业发展实际,更加科学和规范。美国的彼得·圣吉有一句名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21世纪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时代,学习是这个时代对每一个人的要求,不管哪一级干部,不管哪一个岗位的员工,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千变万化的市场,都有一个知识充实和更新的任务,都有一个面对新领域、新事物、新情况不断加强学习的任务。

二、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维护好职工的学习权、发展权,全面提高职工素质。

人的最大追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人才已经上升为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更加迅速,职工的职业变更和岗位调整更加频繁,终身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学习和教育必将伴随职工的职业生涯。职工素质不仅关系到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也制约和最终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职工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要为职工提供发展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活动载体,促进和帮助职工成才。

教育培训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为职工构筑学习的平台,吸引职工广泛参与。工会要鼓励职工在搞好岗位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如读书自学、技能培训、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完善充实自己。工会组织要长期坚持面向基层、立足班组,开展的班组升级活动,把职工的素质教育和企业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结合起来,按照岗位“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要求开展多面手操作赛平台,培养人才队伍、各项劳动竞赛和职工卡拉0K赛、职工拔河等文体活动,职工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激发、调动广大职工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崇尚知识、重视人才、爱岗敬业的良好风气。通过文化体育活动,不仅能弘扬企业精神,陶冶职工情操,同时也能够充分展示广大职工奉献岗位,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和人文精神,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知难不畏难,知苦不怕苦,同心协力迎接挑战的顽强斗志,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上一篇:网络部经理岗位职责下一篇:外贸跟单员工作职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