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2024-07-17

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共14篇)

1.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篇一

督 查 简 报

第47期

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二○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工作亮点候选事项实施情况之四:

加大监督力度

发挥预警功能

巡 视 办

我办扎实开展巡视工作,较好地完成今年的巡视检查任务:今年是省局建立巡视检查工作制度以来对全省国税市局班子及其成员开展的第三轮巡视检查的第二年,按照省局巡视工作计划,已完成了对阳江、佛山、揭阳、潮州、汕头市国家税务局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巡视检查阶段的工作,按要求和巡视检查规定的程序,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巡视工作任务。根据工作计划,今年3月至9月,省局派出5个巡视组对阳江等5个市国家税务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巡视检查,主要围绕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在坚持

2.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篇二

上世纪70年代以金刚石砂轮为代表的磨具发展, 带动了金刚石生产的第一个高潮;80年代以金刚石钻头为代表的钻具发展, 带动了金刚石生产发展的第二个高潮;90年代由于石材工业的复兴, 金刚石锯片发展, 带动了金刚石生产的第三个高潮;21世纪金刚石大发展的第四个高潮还未显现, 据分析可能是金刚石刀具的发展会推动行业向深层次发展。

我国制品总体上讲:品种少, 科技含量不高, 包装不美观。

1.品种少, 国外制品有上千种产品 (俄罗斯就有1500种) , 国内只有几百种。

2.科技含量不高, 如复合片国外可以做到直径120mm, 国内只有40mm。如钻头:普通的矿山用钻头多, 其中大部分只是硬质合金材料做的钻头, 也有部分企业生产金刚石钻头, 但是聚晶、复合片钻头、薄壁工程钻头做得少, 这些产品科技含量高, 生产难度大, 经营效益好。目前矿山用的普通钻头销路很好。

3.功能材料加工用工具少。用于切割半导体 (单晶硅) 的刀具靠进口, 每年要花几千万。这些单晶硅生产线大部分在中国生产, 北京、上海、广州都有。

3.微刺激力度加大 篇三

这则消息的确让很多人颇感意外,而就在此前一周,央行依然对外或明或暗地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改变。的确,即便在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依然在解释,这样的动作不算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降息之后,成本微升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盛荣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降息的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银行同业市场资金紧张;二是前期的定向降准与降息效果有限,社会融资成本仍旧居高不下,在经济继续下滑的背景不得已而为之。

针对所谓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所致,卢盛荣认为,“当然也考虑到利率市场化的因素,因为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引起社会整体利息上升,从而对经济带来不利冲击,此外,还有美国加息的影响。从美国前两个月就业市场数据及工资上涨的事实,加息的步伐可能加快,在美国加息前降息,可以避免拖后降息,有可能引起资本大规模外流,对经济带来不利冲击。这是选择此时降息的原因。”

意在解决企业融资成本过高、融资难度大,中国人民银行的这次降息也许如其他货币工具一样,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观察到的数据同样反映了类似的问题。易宪容撰文表示:“以国内货币市场的上海利率(即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例,在央行降息后的第一个星期并没有下行。比如,7天期限的上海利率,在降息后的五个工作日‘五连升’。从降息前11月21日的3.2180%,持续上升至11月28日的3.3220%,累计升幅达10.4个基点。”

易宪容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重要原因在于欧美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与中国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欧美的基准利率是货币市场的拆借利率,需要通过市场传导到银行的贷款利率上去,而银行贷款利率是自主定价的。我国的基准利率是央行直接给商业银行风险定价。”但现实情况是,我国银行的贷款利率现在基本上都已放开,可完全由银行自主风险定价。受贷款成本约束增加及经济下行风险增加的影响,银行是没有动力来降下融资成本的,特别是把贷款利率降低借给那些高风险的中小企业及弱势行业。

事实确实如此,卢盛荣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这因为商业银行作为微观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其融资成本约束下,难以下调贷款利率,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不确定性与风险溢价相随而行,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这次调整利息,尽管贷款利率下调0.4%,但存款利率仅下调0.25%,且允许其从原来上浮10%上调为20%,由于贷款利率已经放开,而存款基准利率虽然下调0.25%,但在市场资金仍旧紧张的情况下,各大商业银行为了揽储,均纷纷调高至允许的上浮顶线,这样商业银行融资成本与原来几乎一样,从利润最大化角度看,商业银行不会主动下调贷款利率。”卢盛荣表示。

政策微调,不断加码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认为,央行这种货币政策调整也属于微刺激,本质是定向调整,目的是要让更多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是一种微调和预调。

对于这次调控的宏观效应,卢盛荣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这样的微调“一是为来年经济做好铺垫,即所谓的‘经济增速下滑—微刺激稳增长—小幅反弹’的年度周期循环;二是为完成今年年初设定的目标,最后实施的‘稳增长’举措,也就是在制造业投资与房地产投资继续下滑的情形下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事实上,这样的微调三年来一直在进行。如果说这次全面降息还不足以说明政策在转向,那么接踵而至的各类政策组合拳则在不断佐证经济微刺激的强度加大。

11月26日,被称为新“融十条”的《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发布,此外,国务院还发布了加强进口、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内贸流通等若干意见。

10月-11月的两个月时间内,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的项目上万亿元,集中在铁路、航空、公路等基建领域。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微刺激是近三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思路。基本措施是:推出一批铁路、公路、市政、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加快保障房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等等,以稳定增长。”

成本上升,效果减弱

“微刺激使中国经济步入了‘微周期’。2012年第三季度实施微刺激,第四季度增长率反弹至7.9%。2013年年中再度实施微刺激,第三季度增长率反弹至7.8%,今年第二季度开始,第三次实施微刺激,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反弹至7.5%。2012年与2013年经济增速7.7%,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7.4%。”而重复出现的“微周期”,年年微刺激的时点不断提前,微刺激的时效在不断缩短。微刺激经济增长效果也在不断递减。李文溥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算了一本账:“2012年的微刺激使经济增长率从三季度的7.4%上升至四季度的7.9%,增长率上升了0.5个百分点;2013年的微刺激仅使增长率从二季度的7.5%上升至三季度的7.8%,增长率上升了0.3个百分点;2014年的微刺激仅使增长率从一季度的7.4%上升至二季度的7.5%,增长率仅仅提高了0.1个百分点。”

此外,微刺激的成本不断增大,李文溥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我们通过计算发现,2010-2013年,我国每增加1万元的GDP,需要增加投放的M2分别为1.67万元,2.57万元,2.65万元,3.25万元。与此同时,政府通过举债进行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也越来越弱了。2005-2008年,每新增1元政府债务,可以带来0.53元GDP增量;到了2009年-2013年,则大幅下降为0.29元GDP增量。”

连续三年,都不得不实行微刺激,以保障预期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这说明,我国目前的自然稳定增长率是低于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也低于现有的经济增长实绩。李文溥说。

4.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篇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民政协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XX市XX区政协在中共XX区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把民主监督贯穿融汇于协商讨论和参政议政的过程之中,以创新精神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增强民主监督实效,努力探索开展民主监督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积极为构建“和谐XX”服务,为推进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文章-http:///找范文,到]

一、从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通过例会提出建议批评开展民主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基础。

一是通过全体会议开展民主监督。每年全会期间,区政协都组织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等5个报告通过大会发言、专题座谈会或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充分的协商讨论,提出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或由委员在专题座谈会上直接向区领导当面陈述,或于会后经政协机关汇总整理后报区委、区政府,发挥了重要的协商监督作用。例如在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120名委员向大会提交了要求全面落实省委书记办公会议纪要文件精神,落实XX县一级财权事权的建议案,同时针对新一届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党内外比例未达到省、市委文件规定要求,建议予以调整。对委员的建议,市、区委予以充分考虑,中共XX市委下发了落实XX县一级财权事权的文件,并将区政协党外副主席由原来的1名增加到2名,达到了省、市委文件规定的党外干部比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充分调动了党外人士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了我区两会的顺利召开。二是通过常委会议开展民主监督。常委会是政协全会闭会期间最重要的协商会、参政议政会。十一届区政协成立以来,共召开常委会10次。每次政协常委会议,我们均邀请区政府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在会上通报有关工作情况,与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协商,使常委们了解政府和部门有关工作,并针对政府和部门有关工作上的缺陷,提出批评、意见,促使部门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果。在十一届一次常委会上,我们邀请区交通局领导到会通报甬台温铁路XX段线路走向及场站设置情况,常委们根据通报情况,向区政府提出了关于甬台温铁路XX段场站设置的建议案,建议区政府继续加大力度,全力做好有关方面工作,力争甬台温铁路在XX设站。该建议案受到市、区二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甬台温铁路XX段场站设置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发挥了重要的民主监督作用。三是通过对口协商开展民主监督。召开对口协商会,组织委员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也是近年来我们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一种重要形式。围绕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区政协积极组织委员与有关部门开展对口协商,实施民主监督,促进事情的解决。为全面落实XX县级财权事权,区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认真做好跟踪监督,到政府各职能部门开展对口协商,逐条对照省、市委文件规定,对没有落实或落实不完全的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终使这一长期制约XX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二、从民主评议入手,结合群众呼声开展民主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群众基础。

有选择地对一些党政部门工作进行面对面的民主评议,这是区政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民主监督新路子的一种有效形式。今年6月份以来,区政协对质监分局开展了民主评议,通过对区质监部门履行职能、队伍建设、行风建设等情况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主管部门整改,达到促进其工作而推进全区各项工作的目的。由于我们坚持民主评议“三寓”的指导思想,即“寓民主评议于服务中,寓民主评议于协商监督中,寓民主评议于建言献计中”,坚持“一沟通三到位”的基本做法,即评议前政协领导上门同区质监分局领导进行思想沟通,面对面阐明政协民主评议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和目的要求,在评议中做到“服务到位,协商监督到位,建言献计到位”,让被评议单位深刻认识到政协民主评议是《宪法》和《政协章程》赋予政协的重要职能,有力地促进了职能部门工作的更加规范有序、扎实有效,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的满意度和支持率。

三、从畅通信息渠道入手,结合反映社情民意开展民主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舆情基础。

人民政协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方面有着上通下达、言路畅通、联系面广的优势。在新的形势下,人民政协要进一步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

优势和党与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多做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的工作,多做促进团结、凝聚人心、集聚人气的工作,多做为民解忧、为民谋利的工作,配合区委、区政府竭力消除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因素,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积极协助区委和区政府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全心全意做好事,使区委和区政府能够

更加了解民情、尊重民意、广集民智、顺乎民心。近年来,我们按照这一要求,把政协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重要抓手,狠抓提案立案、交办、督办和社情民意的搜集、上报、反馈、落实等关键环节,使这两项工作的质量和实效进一步提高。如《关于XXX林场职工生活应予关注》的提案,引起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使林场退休职工七年来没有落实的养老保险问题得到了解决。《建设用地报批标准亟待统一》信息省政府领导作了重要批示,并成立调研组调查落实,较好地解决了企业主反映强烈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发挥了社情民意下情上达、民主监督的作用,为构建和谐XX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此外,我们还通过开设XX政协网,针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开展民主监督,促进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拓宽了民主监督的渠道。

四、从委员视察入手,结合专题调研开展民主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感情基础。

人民政协的专题调研,是委员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并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委员参政的必要准备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委员视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委员了解情况、检查工作、研究问题、建言献策的重要途径,是委员行使民主权利、开展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区政协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组织委员调研、视察进行民主监督。如针对我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现状,我们组织委员开展为期四个月的统筹城乡发展专题调研,形成了《“三农”问题不容忽视,统筹发展势在必行》调研报告。报告内容涉及农村村集规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失土农民社会保障、高山移民和行政区域调整、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和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发展等方面,客观地分析了我区“三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对策。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相关部门按照建议措施认真吸纳落实。又如针对我区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因土地征用政策不一而出现的“上访增多、土地难征、房子难拆、安置难做、工作难开展、社会难稳定”等现象,组织部分委员深入调研,走访拆迁户,听取各方意见,提出了土地区片综合价的意见,为政府出台有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五、从发挥委员作用入手,结合行风评议开展民主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基础。

为更好地发挥民主监督职能作用,我们对区政协委员担任民主监督员的方式进行调整,改有关职能部门聘请区政协委员担任民主监督员为区政协选派政协委员担任职能部门民主监督员。今年以来,我们向区公安、检察、交通、税务、教育、土管、金融、城建、医疗卫生等20多个行业和部门推荐了近百名政协委员,担任党风监督员、特约检察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行风评议员和医德医风监督员等,使委员有组织地直接参与各方面的民主监督工作。聘任单位不定期邀请他们参加会议,向他们通报情况,同他们一起检查工作,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同时还经常组织委员参加软环境整治、财税物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行业部门执法和纠风检查等行风评议及明察暗访活动,每年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了大量的群众意见,对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调动了委员履行职能的积极性,体现了政协民主监督有力度,发挥委员民主监督有作用,促进民主监督有实效,也推进了政协工作的“三化”建设,为XX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民主监督工作必须在党委的领导和重视下,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不断地总结与提高,不断地向兄弟县市区学习与借鉴,不断地发挥委员的作用与有关部门的支持、理解和群众的参与,才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往前走,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一定会走出低谷,创造新的业绩,迎来美好的明天。

5.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篇五

强化国有企业领导权利运行监控

机制问题研究

马忠林 程 鹏

近年来,在国有企业强化权力监督方面,相关部门和企业联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完善监督、开展效能监察等举措,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思想、市场环境以及监督方式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在一些部位、一些环节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企业主要领导的权力仍然未得到有效制约,企业领导既当“导演”,又当“演员”,还当“评委”,自己制定规矩自己不执行等现象依然存在。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制衡权力,防止腐败,是摆在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当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权力运行的监督意识不强

一是企业的主管部门对企业领导人员权力运行的监督意识不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主管部门为使企业的经营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更加强调简政放权,让企业放开手脚参与市场竞争,对企业微观管理、监督意识在一些企业相对淡化。二是一些企业领导人员自身权力运行必须接受监督的意识相对淡薄。企业的领导人员往往既是厂长又是经理,通常专注于生产经营和业务往来,根本无暇或无心去顾及自己手中的权力运行规范与否。三是一些企业对领导人员权力运行的监督意识有些放松。大多数企业对领导人的监督或要求主要体现在经济指标上,对领导人员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研究不够。

(二)权力运行的监督刚性不够。大多数企业对领导人员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的规定比较多,但对不按规章制度办、要怎么办规定不够细,甚至没有规定。

(三)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进行了重组改制,成了“现代”企业,但企业的决策机制、经营方式、管理模式,仍然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实行花钱“一支笔”、用人“一句话”、决策“一拍板”的现象在一些企业还存在。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但是他们之间普遍交叉任职,身兼数职,相互之间没有制衡关系,内部管理层之间监督基本缺失。

(四)权力运行的监督渠道不畅。大多数企业虽都设有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等监督部门,但由于这些部门分属于不同的领导主体,对各自的分管领导负责,且由于这些部门受体制、机制上的掣肘,职责交叉重叠,监督相对乏力。

(五)权力运行的市场环境不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许多企业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市场主体随之变化,企业经营影响巨大,特别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这种变化的市场主体中,相对处于劣势。民营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可以不择手段,比如行贿、回扣、变相提供高消费、钱权交易等等。

当前国有企业领导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权力制衡难以形成。二是一些企业监督体制机制不科学,有效监督难以实施。三是一些企业监督法规制度不健全,制度保证难以发挥。四是一些企业领导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自觉接受监督。五是一些企业民主决策存在漏洞,责任追究难以执行。

二、加强企业领导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选人用人机制,选准选好直属企业领导人员特别是“一把手”

一是更新用人观念。根据市场经济和不同企业对领导干部素质的要求配备企业领导人员,把经营管理能力强、思想素质好作为选任领导人员的主要依据。二是更新选人机制。把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和人才配置的市场化机制有机结合,改变单一的组织选派方式,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针对不同企业的具体实际通过组织推荐、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途径选拔领导人员,逐步形成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薪酬能升能降的选人用人机制。三是创新管人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企业领导干部结合起来。

(二)深化教育,增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监督和约束意识

一是强化廉洁从业培训力度,着力培育领导人员的学习意识。有计划地安排企业领导人员特别是企业负责人进行廉洁经营培训,其他涉及企业人财物管理等权力的业务负责人作为教育培训重点对象,分类进行专门性质的反腐倡廉的学习培训。二是丰富和拓展反腐倡廉教育内容,着力培育领导人员权力制衡意识。以企业领导人员为教育重点,加强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深入开展《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潜移默化,引导企业领导人员形成相互监督与被监督的意识。三是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着力突出效果意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选择一些领导人员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如考察、现身说法、经验交流等,使企业各级领导人员乐于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真正形成勇于接受监督的良好意识。

(三)完善制度,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权力运作和从业行为

1.完善权力制衡机制,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一是加快建立健全董事会。合理配置董事会成员,实行外派董事、独立董事制度,强化对经营者的监督与制衡,解决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兼任的问题,坚持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的原则,实现决策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避免权力高度集中,确保内部制衡有组织基础。二是明确股东会、董事拿、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使他们各负其责,有效制衡,形成企业董事会与经理层、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相互制约的权力格局。三是完善外派督察特派员制度,充分发挥督察作用。借鉴中央纪委向地方派出巡视组的做法,由纪委向国有企业派出督察特派员。督察特派员由国资委派出的监事会主席兼任,主要职责是检查监督企业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廉洁从业规定情况。对在督察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纪委和国资委党委报告。

2.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一是完善财务制度监管体系,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强化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推动企业规范会计核算,规范收入分配和职务消费,严格查处做假账行为;逐步推行财务信息公开化,提高透明度,增强企业财务控制能力和执行力。强化审计监督,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二是完善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现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制度化、公开化和标准化;完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制度,规范交易行为,加强市场监管,提高进场率和竞价率。三是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强化对管理链条末端的监控;加强招投标管理,规范采购、销售等各个环节交易行为;规范金融衍生品投资业务,有效控制风险。四是加强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和风险防范管理,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水平。五是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提高执行力,防止滥用权力。

3.完善会计委派制度、外派监事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集团向二、三级子企业派驻财务、监事会,向改制企业派出财务人员、监事或国有资产代表,强化集团控制力和出资人监管力度。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一方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采取年薪制、风险抵押等分配形式,把企业领导人员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的效益及长远发展直接联系起来,做到薪酬挂钩。另一方面,建立企业领导人员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凡是由于违法违规决策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既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又要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对于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失误,造成企业损失的既要给予班子所有成员相应的处理,又要加重追究班子主要负责人的责任,避免以“集体决策”的幌子逃避个人责任的行为,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5.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真正落实“一岗双责”。对照中央制定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七项要求,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为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述廉报告制度、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制度。

(四)加强监督,健全企业领导人员正确行使权力的约束机制

1.整合监督资源。毛泽东同志说:“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应成立由纪检监察牵头,组织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计机关、检察机关、监事会、巡视机构等参加的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监督信息共享和协调处理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2.深化效能监察。进一步完善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制度和操作全规程,拓展对企业资产重组、资本运营、产权交易、清产核资、不良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管理、工程招投标、营销采购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效能监察。推进效能监察由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延伸、由单项监督向综合监督延伸、由纠错性监督向建设性监督延伸,注重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提高效能。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中央提出的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七项要求,纪委会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每年至少要与企业领导人员进行一次谈话;企业领导人员特别是“一把手”每半年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纪检监察机关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报告廉洁自律情况。每年企业“一把手”主动接受职代会的咨询1—2次。纪委会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等部门将企业领导人员选用、收入分配、产权转让等情况每年组织专项检查1—2次。

(五)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增强监督的威慑力

6.加大力度培养名师 篇六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名师,没有一批优秀的教学骨干,即便有再多宏伟的大楼,也只是一座座没有灵魂的建筑。所以,加大力度培养名师,并以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这需要我们在以下几方面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建立健全名师培养机制。名师的产生非一日之功,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需要根据长期培养目标,制订计划,建立健全名师培养制度。一是确定培养工作重点,形成为名师保驾护航和压担子的制度。切实执行学术休假和定期进修规定,制定领衔国家级科研课题攻关予以重奖的制度,确保名师科研上水平上档次。二是形成有利于名师梯队建设的人事制度。既要建立以教学为主的教师比例、年龄结构、学历和职称结构、培养方式、考核和奖惩、经费投入等制度,又要建立学生评教、领导督导、专家听评课等制度,形成一套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体系,通过制度化的评估与奖励,激励名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三是建立健全名师考核与奖励制度。要制定名师成长定期考核通报制度,对名师的成果及时宣传、推广。通过设置学科骨干、学科带头人、校级名师、省级名师、全国名师奖等目标奖级激励名师不断进步。

建立名师培养工作室。名师不是评出来的,而是通过培养锻炼成长起来的。因此,要下大力气建立名师培养工作室。首先,应以高标准选定名师培养工作室的导师。这些导师可以是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也可以是中小学特级教师,但是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较丰富的教育智慧,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具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和指导能力。其次,要建立规范可行的准名师选拔制度,把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影响力,得到学生、家长和同行的普遍认可,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教学业绩突出,有教育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教师作为选拔对象,采取公平竞争、公开选拔的方式使他们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名师培养工作室的导师要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首先,要帮助学员认识自我、剖析自我,充分认识自我发展的现状——优势和不足,这是学员发展的起点。然后,要帮助学员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并以此催生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其次,要对学员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听评课、教育研讨、课题研究等方式培养并提高学员学习、研究、反思的能力,引导学员剖析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做法,找出成功在哪里,失败在哪里,由就事论事上升到就事论理,从理论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工作并在反思和研究的过程中增长教育智慧。建立名师培养工程基金。采取政府补助一些,教育系统自筹一些,社会捐助一些等方式筹集资金,设立名师培养工程基金与科研补助经费,这些经费一定要专款专用,专门用于准名师的培训、考察调研、科研等活动,以保障名师培养计划的落实。同时,要建立名师培养工程奖励激励机制,加大物质奖励激励力度,对准名师给予一定数额的学习经费奖励、科研经费补助,大幅度提高名师津贴标准,注重长期激励机制和短期激励机制相结合,探索建立重奖和兑现制度,保障名师的待遇,使名师的待遇与一般教师拉开距离,进而使名师能出得来,留得住。努力为准名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名师的成长需要组织搭建平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积极组织开展名师论坛、名师博客、名师风采、教育沙龙、教学风格展示会等论、谈、教、才艺展示等活动,把准名师推向前台,让准名师去展示自己的风采、凸显自己的特色,在展示中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加快名师成长的步伐。同时,鼓励准名师承担科研及教改课题项目,支持准名师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论文,著书立说,对具有系统教育思想、鲜明教育特色、广泛社会影响的优秀研究成果,要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准名师积极执教公开课、举办专题讲座等;优先安排准名师到省(国)内外考察学习和到高水平师范院校研修,使准名师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掌握学科教学的最新动态、前沿知识和职业技能。

7.我区加大“城乡清洁工程”力度 篇七

年内投入8.09亿各项工作指标顺利完成

2009年, 全区各地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已有成果, 深化和拓展工作领域, 整体提高“城乡清洁工程”的层次和成效的决策部署, 不断加大力度, 强化工作措施, 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指标任务。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各地抓住国家拉动内需,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时机, 进一步加大了对城乡市政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 城市的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和增强。2009年1~11月, 各级政府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中财政总投入达8.09亿元, 新建和改造垃圾中转站444座, 新增环卫人力车2071辆, 新增泊车位1.7万个, 改造小街小巷1307条, 改造和建设排水管道280公里, 新建和改造公共厕所4339座, 硬化道路294.4万平方米, 安装及维修路灯17万盏, 新增果皮箱2.9万个。

——城市绿化美化进程加快。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全区各地大力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作, 致力于打造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市容靓丽的宜居生态城市环境, 城市品位和生态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09年1~11月, 全区城市美化绿化1774.8万平方米, 种植风景树木1147.3万株, “穿衣戴帽”工程255.2万平方米。

——“五乱”整治行动强化。全区各地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积极探索新机制体制, 不间断地开展集中整治“五乱”行动, 促使城市整体环境和谐美观, 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2009年1~11月, 全区新增环卫员工3656人, 开展专项整治活动1.9万次, 出动人员299万人次, 组织开展督察9480次, 整治车辆乱停31.1万起, 整治占道经营46.1万处, 清理违章搭盖建 (构) 筑物167.4万平方米, 清理非法小广告216.8万条, 清理工地乱象1.3万处。

——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09年11月底, “十一五”后3年累计建成和在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151项, 其中, 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成21项, 在建76项;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成9项, 在建45项。

持续督察有效促进长效管理

据了解, 2009年以来, “城乡清洁工程”牵头单位——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强化督察, 抓好专项调研, 持续深入推动“城乡清洁工程”的巩固提升和深化拓展。2009年, 该厅先后召开“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会议4次, 组织机关处室及厅属单位对全区14个地级市开展督察行动44次, 发出督办函28份, 同时组织各市城建监察支队组成14个督察小组对获得2007年度“城乡清洁工程”星级城市单元进行专项交叉督察。此外, 先后开展市政环卫改革试点、南宁市6城区农贸市场、南宁市典型“城中村”、部分地级城市“数字城管”建设情况以及部分城市公共厕所建设管理情况等5次专题调研, 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新路子。

“五乱”反弹仍是突出难题

据自治区“城乡清洁工程”督察队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到各地督察时发现, 仍有个别乡镇、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五乱”现象反弹严重, 卫生死角未能有效根除。这背后有多方面原因, 其中亟待解决的是, 个别市县区领导重视不够, 一些市县“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经费保障不到位;个别市县长效管理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尚未建立健全, 由“突击型”向“常规型”还没有转变;一些乡镇、城中村的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大多数没有配置垃圾桶、垃圾收集站和转运站等;月报制度落实不到位;群众宣传工作有所弱化。

逐步推进乡镇和村屯环境整治

8.中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篇八

位于中国东部的江苏省,其政府的官方网站在周五发布了一项计划,将动用1085亿人民币(144亿美元)开展针对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的水质治理工作。整个计划的重点将集中在根除水系的污染物及藻类的猖獗,彻底改变这一影响200万市民饮水的根本原因。

网站声明中提到“江苏省计划在5年内有效控制太湖水富养化,并在此基础上明显改善湖水水质。”

太湖——中国盛名已久的“鱼米之乡”,曾经以盛产小白虾、银鱼和白鱼而著称。但是工业的污染彻底改变了这一区域,超过2800家的化工企业环境在太湖周边,化工废水的排放变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并最终演化为一场环境灾难。

2007年春天,城市污水和化工废水的排放引发了整个湖区的蓝藻问题并很快波及到无锡等太湖周边城市,影响了230万市民的生活用水。政府部门不得不被迫停止数天的城市自来水供应。

当地政府最初解决了蓝藻问题,但是不久中国的媒体拍摄了一张工厂废水直接排放到太湖的照片并予以曝光。而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集会议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温总理对媒体表态说:“太湖污染问题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污染问题的彻底解决必须从源头做起。”随即几名当地政府高官被停职或降职,执法机关关闭了太湖区域的1000多家工厂。

但是这次检查行动对于吴立红来说似乎来的晚些,这一当地的环境保护者,一名活跃的普通农民。他已经坚持超过10年来对抗当地政府对于环保的不作为,并多次状告肇事的化工企业未果。

有关新治理计划的细节尚不得而知,但是官方媒体暗示将会有更多的工厂将被关闭或停产。根据以往情况判断,整个治理活动包括更严格的企业排放标准和水处理规范。

9.加大廉政检查考核力度 篇九

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实施责任追究,才能确保责任制的有效落实。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制度。近些年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工作,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有力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认识不到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岗双责”,地方、部门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关键。个别乡镇、部门主要领导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不想抓,认为经济和业务工作是务实,党风廉政建设是务虚,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事;有的不真抓,出于自己小集团利益或觉得出力不讨好,只喊口号或只下文,被动应付了事;有的不会抓,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学习、不了解,对如何抓、怎么抓不去思考,将落实责任制与部门单位中心工作、业务工作割裂开来,没有融入到日常业务工作中去。

2、责任不明确。部分部门单位没有立足单位、岗位实际进行责任分工,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条款不够细,缺乏可操作性。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过于“标准化”,千篇一律,不分级别、不分岗位,没有体现每个人、每个岗位应该履行什么责任、哪些问题上承担责任、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虽然层层签订,但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没有实际作用。对县委、县政府责任分工,牵头单位主动召开专门工作任务会议很少,参与单位主动沟通牵头单位联系落实责任任务也少之又少,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3、缺乏日常监督。落实责任制主要是靠年初分解、年中督查、年终考核三个时段,没有建立经常性的督导、检查、提醒制度。党务、政务透明度不足,公开的程度和范围不够,造成群众有监督意愿却不了解情况。致使一些地方、部门及其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只是上面布置的动手抓一下,检查的临时应付一次,考核的重视一会儿,对分管部门及其下属长期失管、失教、失察、失监。

4、责任考核不规范。目前在责任制落实的考核上欠缺科学统一、能定性定量又方便操作的指标体系,对考核对象特别是领导班子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难以作出精确的评判,在责任考核实际操作中缺乏规范的程序和有效的依据,导致实行责任考核时普遍存在着好人主义和形式主义。同时,在考核结果的运用方面也存在责任制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奖惩、选拔任用脱钩,存在责任履不履,履行好不好都一个样的现象。

5、责任追究不严。一方面,对出现党风廉政问题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追究的执行主体不明确。因为没有明确规定,虽然知道出了问题,责任在谁头上,经常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造成责任追究案件无人管的局面。另一方面,对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界定比较模糊,责任追究往往取决于主要领导的态度和决心,受人的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出现遮盖捂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

二、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建议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紧紧扣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而抓好责任的分解、考核是前提,加强监督检查是保证,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是基础。

1、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这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首要环节,是责任制的基础。一是细化任务分工。在年初对反腐倡廉建设任务进行分解时,任务分工要做到班子成员全覆盖,每项工作任务要明确主要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各地方、各部门单位也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单位的实际,做好承办任务的再分解、再落实,将承办任务分解到各职能科室和部门,明确每一项工作的负责人、任务要求和完成时限,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二是明确责任主体。在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时,除了要明确领导班子的责任外,把重点放在领导干部个人的责任上,根据职权和任务的不同,规定不同的责任,特别是要对“一把手”的责任提出明确的要求。避免出现个人领导责任变成集体领导责任,集体领导责任变成谁也没有责任的情况。三是完善党风廉政责任状。与推进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相结合,结合岗位职责和廉能风险点制定“共性+个性”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在保留共性部分的基础上,根据班子成员、各下属部门和单位、各岗位,不同的工作职责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个性责任条款,并就“谁该承担责任、在哪些问题上承担责任、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提出明确具体的责任条款。

2、完善考核机制,注重结果运用。建立科学、合理、实用的考核评价体系,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关键环节。一是注重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加大日常工作完成情况在考核内容中的比重,将各单位开展工作的信息、资料报送和县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督查、专项督查情况以及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列入考核范围;二是要完善责任考核的方法。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能够量化的内容要尽量量化,同时还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注重民主测评,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党员干部及基层群众代表参与评议乡镇和县直单位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并将测评结果作为责任评定考核的依据。三是完善激励制约机制。要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领导干部个人测评结果存入廉政档案,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年终考评为优秀的单位进行鼓励和适当奖励,对其主要领导作为提拔重用的资格条件之一。考评为不合格的列为翌年党风廉政建设重点整治对象,对党政主要领导实行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3、创新监督方式,加强日常督导。加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日常监督,是破解个别单位平时消极对待,年终积极应对现象的有效方式。一是建立定期汇报制。以书面、工作例会等形式,各乡镇、部门每季度汇报一次纪检监察工作,重点汇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内容完成情况,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督促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二是完善经常性监督检查制度。充分发挥纪工委监督分局的职能作用,加强和改进监督的形式、途径、方式,深入了解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尤其是重点领域、部门单位反腐倡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纠正。三是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做到党内监督与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深化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加强党务、政务公开,全面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拓宽和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通过设立公开电话、举报信箱,聘请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及时监督、反映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切实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4、强化责任追究,严肃执行纪律。严格责任追究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保障,也是从严治党方针的具体体现。一是有责必究,追究必果。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结合起来,实施责任追究倒查制,出了问题从严从快处理,实行层层追究,不管查到什么人,都要坚决处理,轻则轻罚,重则重罚,不搞下不为例,不搞迁就,杜绝以经济处罚为由,逃避执纪,或以集体决策失误为由,逃避个人责任,形成良性的责任导向;二是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在责任追究的重点对象上,要坚持以抓领导干部为重点,就各类领导班子而言,应以党政领导班子为重点,就各部门领导干部而言,应以重要岗位的主要领导干部为重点;三是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把出了问题积极查处与出了问题遮遮掩掩的责任分开,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问题进行掩盖、袒护,或者干扰、阻碍责任追究调查处理的作为责任追究的着重点,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的责任意识。

总之,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按照“抓源头、抓重点、抓关键、抓惩处”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细化工作责任和目标,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制度执行,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实施责任追究,才能确保责任制的有效落实。

10.加大干部人才培训力度 篇十

XXXX从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出发,突出“十种能力”建设,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多种培训方式并行,大规模培训干部人才,进一步提高了干部人才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建设和谐幸福米易的能力本领。

XXXX委、县政府邀请XXXX博士后,国际注册项目管理专家蒋朝哲教授到米开展了以“新村建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全县各部门(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14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增强了党政领导干部及专业人才加强新村建设的能力本领。

村党组织书记主任“请上来”培训。XXXX在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创新培训思路,集中在县委党校组织全县XXX个社区负责人开展业务培训。主要采取小班互动式教学、先进示范、座谈交流、领导“针对讲”、专家“专题讲”、学员“ 现身讲”等方式进行,一改过去“漫灌”法培训方式,培训成效明显。

以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处理自发迁居农民问题等为培训内容,采取课堂教学和赴汶川灾区实地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XXXX开展了为期30天的族副科级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

结合“和谐家园”建设主题,XXXX充分发挥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服务农村,服务党员、干部、群众作用,率先在全省启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走进“做幸福女性筑幸福家庭,共建

和谐幸福米易”的农家女大课堂培训活动。培训活动采取播放电教片、现场互动和示范等方式进行,将送学到全县12个乡镇。

11.加大调整力度 打造都市农业 篇十一

强化生产规模化实施品牌标准化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农委注重区域特色,强化生产规模,不断调大南汇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规模。2001年,粮经比例调优为3∶7后,亩产值由2000年的2029元增至2120元,同比增长4.48%,种植业总产值达9.3亿元,同比增长8.64%,全区农业总产值达1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69元。

着力推进集约化生产经营,精心规划区域布局。形成了西甜瓜以中东部为主的10个7000亩以上的种植区,总面积达10万亩,以水蜜桃为主的经济林则以农业园区果林带和老港、新港、书院、泥城、万祥等地为重点,“十五”期末规划达到12万亩,鲜食玉米、蔬菜、花卉苗木等以西部为主。随着深水港的开发建设,东部的西甜瓜等逐步西移,代之以发展适应海滨农业、生态农业需要的特色经济林、生态林。

同时,农委十分注重加强品牌与标准化的意识。因为品牌农业是集集约型农业科技、决策、管理与一身的外在化或成果化的具体表现,而实施品牌化标准化是农业结构调高的重要手段。在实施农业标准化计划方面,南汇率先编制了《南汇区农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计划》制定了南汇品牌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目前,已有九个标准化项目已付诸实施,南汇的“绿妮”牌西甜瓜、“团丰”玉露桃、“一只鼎”年糕、“牛肚”雪菜、“阿强”蛋品、“联峰”牌蜂制品、“汇仑”水产品系列等品牌农产品依托品牌优势,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全面提升了南汇农产品品牌效应。

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科技化

农业新经济组织作为农民与市场连接的桥梁纽带,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降低市场风险、促进农业产业化方面,使农业增收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近年来,农委对新经济组织加大扶持力度,有力保障了“科技富民”工程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大管理力度,实行“优胜劣汰”,促使其不断完善经营模式;加大引导力度,推动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优势,增强“牵引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使其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据统计,截至2002年6月,全区扶持新经济组织80家,带动农民5.5万户,2002年上半年,产值就达6.2亿元,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牵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了南汇农业的新格局。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努力推进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农委从主导产品西甜瓜着手,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基地、现代农业园区等地示范推广“四个改”,既改土壤栽培为基质栽培,改平面生产为立架种植,改一年一熟为一年多熟,改常规肥料为有机、生物肥药,同时与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上海市农科院、水产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这个层次的科技示范的辐射作用,构筑“科学富民”工程,带动周边农户的发展。建立健全区、镇两级农技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运用“1+1”等形式,帮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实现增收的目标。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首先对培训者进行全面的农业科技知识的素质培训,并在现代农业园区推行持证(绿色证书)上岗制度,并逐步向镇级农业园区中推广。

发展农业信息化促进产品外向化

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实现农业越进式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针对农民、企业对信息服务的渴求,农委着力构筑三维体信息平台。目前,九个专栏频道的南汇农业信息网站已经开通。至2003年,南汇将建成以上海农业网为中心的网站,以区、镇、村为三级分站的农业信息网络以及汇绿蛋品、水蜜桃等专业网站。至2005年,完成与各主要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生产基地、镇级以上农业示范区、农业实体、种养大户等的计算机联网。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向广大南汇农民、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实用技术咨询、指导和汇集、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情况、使南汇农业驶上信息高速公路。

12.吉林四举措加大监管力度 篇十二

强化监督检查。与夏秋季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相结合, 突出月饼、乳制品、肉及肉制品、白酒、桶装水、儿童食品等重点品种, 突出农村、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及周边、高速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 突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酒店饭店等重点场所, 加大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重点整治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严把食品质量准入关, 切实保障节日食品安全。

强化抽检监测。针对节日食品消费量大、消费者投诉举报多以及百姓日常生活必须的食品, 积极做好月饼等重点节日消费的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对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食品或抽检监测发现的不合格食品, 及时发布消费警示提示, 并监督经营者下架退市。对不主动退市的, 依法责令退市或强制退市, 坚决防止问题食品再次流入市场。

强化案件查办。继续保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 本着依法、及时、从严、从重的原则, 加大对发现的食品违法案件查办力度。坚决打击和严厉查处使用回收原料生产食品、降低标准突击生产食品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重大案件挂牌督办, 涉嫌犯罪的, 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及时曝光典型案例, 震慑违法分子。

强化应急值守。严格执行节日期间值班制度, 坚持领导带班, 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值守。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对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 迅速核实、立即查处、及时反馈。保持高度敏感性, 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 对辖区内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 要做到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有效应对, 确保节日食品消费安全。

13.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篇十三

----在全市行政问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张纪华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把行政问责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委、市政府对实施领导干部问责制和行政负责人问责制高度重视。从今年4月l日,全市行政问责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行政问责 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人民群众反映较好,促进了上半年我省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上下共同努 力的结果,达到了开局良好,运行顺利的目的。但是,从全省实施行政问责的整体情况看,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有些地区和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领导重视不够,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和部门被动应付缺乏工作主动性,开展工作靠上级推动,行政问责工作没有真正展开;有的单位追究责任不到位,存在着有责不问的现象;有的配套制度建设滞后,落实制度不力,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等等。对此,必须下大力气加 以解决。

(一)推行行政问责实现昭通科学和谐发展的必要要求。等四项制度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推行行政问责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培养廉洁高效行政队伍,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诚信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的本质要求;

(三)推行行政问责是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现实需要。强化公务员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理念,增强责任意识、服务

意识、效率意识,提高公务员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现实需要;建立行政问责就是以刚性的措施,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运行,确保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通过对行政责任的认定和追究,不仅可以惩戒和教育违反者本人,而且可以教育其他行政主体,使其引以为戒,自觉地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政行为,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再次发生。

(四)推行行政问责是增强行政实践责任意识,认真、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责,促进公共行政意识从单一行政管理向提供综合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转变,建设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和权责一致的行政文化和行政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

二、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行政问责工作力度

省政府实施行政问责办法6个多月以来,各级政府和监察部 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开展行政问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行政问责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 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刚才永东同志也作了全面的分析,我认为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问责工作的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质量还 需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总结6个多月来开展行政问责工作取得的经验,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 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行政问责工作力度,确保行政问责工作扎 实稳步深入推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要加大问责的力度。行政问责制是以责任为核心,把权力与责任挂钩,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行 使行政行为和行使行政权力时,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行为进 行监督和责任追究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从最近中央对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 事件和河北三鹿奶粉事件问责的领导级别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行政问责的工作力度。省委、省政府推行行政问

责制 的态度坚决、决心坚定,对此,大家有目共睹、感受深切。各级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行政问责制的执行力,切实加大问责力度,对于符合问责情形的任何事项、不负责任的任何干部,无论是谁,无论职位高低、政绩大小,该问责的要坚决问责、敢 于问责,一追到底,既要追究有关人员的直接责任,又要追究领 导人员的领导责任,做到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必到底。通过责任追究,不断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提高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级行政机关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要突出问责的重点。从问责对象来讲,要始终坚持抓 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权贵统一、权责对等是行政问责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各级行政机关起主要作用的是行政负责人。党和人民 赋予各级领导干部重大权力,同时各级领导干部也负有对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管理和监督的重要领导责任,一旦发生 问责事项,特别是重大责任事故,也是行政问责的主要对象,必 须受到责任追究O抓住了这个重点,就能真正发挥行政问责的制 度震慑和监督作用,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在问责内容上,虽然问责制中所列的问责事项都是重点,但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由于我省16个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很大,同一个地区的不同 行业和部门情况也各不相同,在具体执行中,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 特点,来突出责任追究的重点。当前,各地、各部门要把保障科 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定的执行情况以及事 关全省和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完成情况 作为问责重点;把贯彻落实省政府实施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的要求作为问责重点;把影响科学发展和涉及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 作为问责重点,通过突出问责的重点带动问责工作的全面深入开 展,更好地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三)要增强问责的时效。行政问责是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机关对行政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直至追究责任的一种内部管理 制度,也是追究责任的一种快速反应方式,特别是对一些突发的 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责任事件,问责有利于尽 快平息事态,消除民怨、民愤。因此,行政问责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最近,广东省对深圳龙岗区舞王俱乐部特大火灾事件进行问 责,于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就公布了问责结果;河南省对登封煤矿 事故进行问责,事故发生当天就进行了问责。这充分说明了行政问责的时效性特点和要求。因此,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行政问责工作的效率,增强时效性,特别是对影响科学发展和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 和环境污染事件,要快速启动问责程序,只要初步查明属于责任 事故,就要立即对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并公布问责结果,及时给人民群众一个合理的交待。待事故原因彻底查清后,再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进行严肃追究,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 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行政问责的应有作 用,提高行政问责的效果。

(四)要提高问责的质量。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问责制 规定的范围、对象、程序和方式等规定开展问责工作,做到问责 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理适当,手续完备、程序合 法。要防止问责出现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问责结果要公开、公 正、公平,体现公平性原则,做到有责必究,责任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出现畸轻畸重的现象。同时,要正确认识行政问责的责任追究与纪律和法律追究的关系,正确区分和处理好各级党委、政府督查部门的督查职能与行政问责的监督制约职能之间的关系,正确和合理划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纪检监察的信访接待与问责接待的关系,科学、合理地确定问责范畴,切实提高行政问责的质 量和针对性,不能将行政问责简单化,不论任何事项、任何问题都一味要求往行政问责这个筐里装,这样容易导致行政问责的形式主义。对于可以通过批评教育就能解决或没有造成后果和影响的一般性问题,如果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分析具体原因就盲目地

进行问责、追究责任,则有可能挫伤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的积极性,背离行政问责的初衷。对于违反党纪政纪甚至违法等行为,如果也用问责去解决,则是滥用、泛用问责的行为,人为降低了 纪律和法律追究的严肃性。

三、抓好五个结合,努力形成行政问责工作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 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更不能当作一种短暂的行为、走走过场,搞形式主义,需要全省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因此,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入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用规章制度保证行政 问责制深入、持久地推进和实施,建立健全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制 的长效机制,实现行政问责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要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工作。政务公开是自觉接受社 会监督,建立阳光政府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行政问责等四项制 度长效机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要把实施行政问责制度 与政务公开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扩大 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规范政务公开工作,以保证社会各界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把建立和完善制度 作为建立行政问责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制度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 效率,来保证行政问责的规范化、制度化。明年,省政府初步考虑要严格推行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政府信息查询制度、部门 季度工作通报制度、重要事项公示制度等四项举措,进一步加大 政务公开工作力度,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各级、各部门也要在这些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全省四项举措的出台和推行奠定基础。

(二)要拓宽行政问责线索来源。一是行政问责机构要与有关部门建立联系机制,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加问 责线索的来源渠道,尽量使该受到问责的事项和行为得到及时问责。二是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明察暗访的范围和频率,采取交叉暗访、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主动获取问责线索。三是要建立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责任追究沟通协调联席会议

制度,及时了解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情况,研究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为提高问责时效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要建立完善宣传和培训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宣 传力度,对各单位在实施行政问责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实践 中的新做法、新经验要及时进行总结宣传。在加强正面宣传的同 时,也要选择一些典型的事例进行警示教育,不断提高社会各界 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行政问责制的认知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为行 政问责制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加大培训力度。各 级行政学院要把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纳入日常的培训内容,各级 政府及行政机关要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将四项制度 作为新录用公务员的初任培训、新提拔人员的任职培训以及对具 体从事行政问责工作的人员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深入、系 统的培训,提高广大干部落实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自觉性。

(四)要健全完善督促检查工作体系。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 监察、人事部门、新闻单位和政府督查机构的力量,进一步完善 制度,健全和完善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加大对实施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督检查力度。要把实施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与 行风评议活动结合起来,纳入全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内容,严 格考核、认真落实。要把明察暗访作为实施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 的重要手段,建立明察暗访制度;要建立新闻媒体与行政问责工 作的联系互动机制,形成监督检查的合力,使行政问责制得到长期、持久地贯彻执行。

14.加大农村财务的审计力度 篇十四

摘 要:农村财务问题对于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如对村干部离任时进行离任审计、在干部任职期间对其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对于群众反映的重大突出问题以及农民群众负担问题等进行专项审计,一旦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村上存在着有关村级财务白条结算、白条顶库普遍、往来账月结算不及时、村领导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管理混乱等问题,坚持从严从重处理。坚持将群众和审计两者的监督监督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规范农村审计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增强农村审计的作用,大力加强审计力度,对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从而有效遏制农村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使审计工作得以科学而合理的进行,并以此推动村级财务工作向着轨制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极大程度上的发挥农村财务审计的作用,强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繁荣。

关键词:农村财务审计;成效;现状及问题;建议

农村经济审计,是指相关的农村合作经济部门根据相关的法律文献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下的经营管理资产实行切实有效的审计监督。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国家对“三农”政策的大力实行,与之而来的,大幅度增加了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的渠道、资金、项目,而这些又绝大部分都与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等问题有着极大的关联。因此就应积极开展农村经济审计,对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行状况进行正确的评价,这一举措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促进各项惠农政策、惠农资金,使农村经济飞速发展,极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审计部门已进一步规范了审计程序,针对审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采取了一定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违规乱纪的手法更加的隐晦,使得审计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在对其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财务的审计力度,审计人员必须选用百般灵活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保持应有的职业道德谨慎,更好地践行自己在审计工作中应有的职责,进一步强化农村经济审计,保证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一、开展农村审计取得的成效

(一)深化了村级领导对认真履行经济责任的认识。推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立足实际,狠抓结构调整,引进外资,有力地促进了村级经济发展。通过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对被审计村的财政进出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做出客观评判,对有问题的村干部做出处理意见,使全县村干部对所肩负的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管理的使命有了愈加鲜明的理解,关注民生、服务民众、发展经济的自觉性有了进一步的强化。近几年来,随着此项工作的积极开展,有效地强化了村领导对依法认真履责的认识,加强了对其自身的管束和监督,增强了村级领导的团结力、战斗力,迅速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对于预防和遏制农村经济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进一步健全了村级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通过推行“代理记账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和健全各项财务民主监督的制度,从而使村干部的行为变得规范化,很大程度上预防了村领导利用职务犯罪的几率。审计所对各村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后,针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和处理意见,县政府根据审计建议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各村在审计所的帮助下先后建立了《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农民负担监管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地促进了财务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

(三)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朝着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审计结果的公开,为融洽干群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途径,使群众对村领导在职期间的职责履行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真实的了解,加强了村领导工作的公开透明度,有效地缓和及化解了村领导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二、农村审计工作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审计工作制度不完善。由于我国在农村审计工作中所实施的政策与城市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我国的农村审计与政府审计相比差异悬殊,不完整的政策规定,广泛的审计管理范围,使得它的一些政策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农村人口聚集,机关工作者又无法依据群众的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在实施起来会相当棘手。

(二)农村审计人才力量不足。农村严重缺少计算机技术专业出身的人员,同时精通计算机技术和审计业务的全面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信息技术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农村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由于条件受限很难有“再充电”的机会,无奈之下使得基层信息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需求始终无法与审计人员在业务能力、思想素质、技术能力上相对等,而且他们敷衍随意的对待工作,不具备一个审计人员在职业过程中该有的职业道德谨慎,在审计过程中存在行为不规范的现象。

(三)农村审计处理执行难度大。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在实际执行时,存在严重的行政干预性,相关部门碍于情面,敷衍了事,很多问题不了了之,使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的严肃性大打折扣,没有了实质性可言。

三、强化农村财务审计的建议

(一)加强建立农村审计制度。尽快制定有关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制度条文,对农村审计工作者的权责和义务做一个明确的规定,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有法可依,强化审计职能,保障集体、群众等利益攸关者的经济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障规章制度得以有效执行。

(二)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出一批擅长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管理,能熟练操作信息化技术,且信息化思维能力较强的全面型审计人才。要使信息化建设和审计事业发展能拥有一个坚实而长效的基础,就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思路,在提高审计管理人员以及审计人员信息化知识素养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出一批业务主干。

(三)加强农村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法律法规制定的目的在于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所以必须要将这一政策积极施行使其得以贯彻落实,以现代审计标准来指导审计工作者对其自身进行管束和监督,对审计单位的人员管理方法不断的进行合理调度,加强人们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及了解,并坚决要求贯彻执行。

四、总结

总的来说,在对农村的审计工作问题的处理上,必需要制订和完善与农村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规则,严苛强化一系列举措的施行,提高农村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对其职业技能加强进行培训,保持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巩固对农村审计工作的监督效力,进一步改善农村现在这种落后贫困的状况,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城市与农村的一体化发展,从经济资金上协助以及管理制度的协调两方面,要求城市带动农村的经济的大力发展。这样方能使农村经济现状得到有效改善,大大提高审计工作单位的工作效率与效果,保证审计单位的独立有效运转,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下的新农村建设。(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倪小静;;农村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农业;2014年10期

[2] 孙海燕;;如何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J];北京农业;2013年09期

上一篇:中秋节部队小型晚会开场词下一篇:会计实习学生自我鉴定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