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感想

2024-10-27

新时代的感想(15篇)

1.新时代的感想 篇一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深厚的期许和深情的嘱托。“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彰显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新时代青年是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职责和使命,要志存高远践知行、求真务实书华章,用实际行动践行铮铮誓言。

强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担当。

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我们决不能做旁观者和局外人,要勇当新时代的实践者和实干者,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担当和胸怀天下的境界格局,既要着眼当今世界所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还要把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如何在变局中把握全局?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新机?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拓宽视野,主动担当作为,沉着冷静应对,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大国形象,才能在惊涛骇浪中稳舵前行。

永葆“民是天民天自恤”的为民情怀。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当家做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勇往直前、克服万难,在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如今已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直面风险挑战,坚定必胜信心,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弘扬“志者惜时若惜命”的拼搏精神。

上世纪60年代,邓稼先等科学家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在荒凉的西北地区,克服食不果腹的艰苦条件,夜以继日地进行数据推算和各项实验,为原子弹事业默默奉献,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终将原子弹研制成功,摆脱大国的核垄断、核威胁。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无数党员干部奋斗在扶贫一线,黄文秀、姜仕坤等1800多名扶贫干部用生命诠释了职责和使命。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弘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争做新时代奋进者。

树牢“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自律意识。

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偏离了方向、误入了歧途,许多落马干部忏悔道:成为领导干部有了权力后,往往会成为不法分子的“围猎”对象,权力观稍有偏差,就会丧失对诱惑的警惕之心,让“围猎者”有可乘之机。贪欲和虚荣的闸门一旦打开,思想暗处的浊流汹涌而至,就会得意忘形、迷失自我,最终锒铛入狱,成为警示教育的反面教材。要站得稳、坐得端、行得正、走得远,就必须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坚决做到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时刻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足履实地的工作作风,不做表面文章,不急功近利,集中精力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大问题,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新时代的感想 篇二

一、把握教材特点

(1) 将过去注重知识目标转为能力目标。此套教材形式多样, 图文并茂, 老教材用的是黑白插图, 新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 用了彩图形式, 首先在视觉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教材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如每单元前都给出了一个“课题”, 并提出了课题目标、课题准备、检查进度、总结, 每一节前都有一个探究活动, 不再像老教材那样过分注重知识系统性和书本知识的传授, 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新增的板块我们可以看出, 这套地理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独立运用与获取地理知识能力的培养。

(2) 注重学生地理专业能力的培养。本教材在“课题”中, 体现了相关的目标, 如让学生搜集地理资料, 或撰写地理科技小论文, 或办地理板 (墙) 报等, 而且提供多种形式, 如在游戏中或在小品中体现地理专业知识。这些形式, 使学生学会了将知识融会贯通, 让思维得到了发展, 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 对教师来说也达到了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3) 本教材与生活密切相关。这套教材改变了旧教材在内容上的繁、难、偏、旧的状况, 本来地理这一学科源于人们本身所生活的环境, 反过来又指导人们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与人地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之一。为此新教材编排上也作了一些调整, 如过去工、农业是与资源分章编排, 而新教材为了体现与生活相关, 是这样安排的:土地资源与农业, 矿产资源与工业等, 教材在语言上也体现了与生活密切相关:如, 你家乡的什么, 你所在的城市怎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学好了地理对生活有很大的用处。

(4) 本教材与时代发展同步, 如本教材增加了“国家与地区”“国际合作”的相关知识。

二、精心组织课堂

(1) 课堂导入。俗话说,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成功的导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导入的方法很多, 例如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导入;用课前布置学生自行搜集的资料来导入;用教师课前准备的课件导入;用每课前的探索活动导入;从热点时事导入……总之导入的方法多, 只要能根据教材特点, 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 抓住学生的心, 提高他们的兴趣就是好的导入。

(2) 运用适当的教法。人说教有法而无定法, 每学习一节内容要达到什么目标, 学生有什么样的年龄特点, 已有知识状况怎样, 要采用什么教法都很重要!地理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有一定的区别, 因此上地理课除考虑一些基本方法外, 还可灵活运用其他方法。如在教学生读图识图时, 在地图上辨方向, 学生感到很难, 我就根据学生上下左右方位感强的特点, 让学生先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然后把方位转变为相应的方向, 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在此基础上, 再教有指向标、经纬度的图就更容易了, 能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再如学习《海陆分布》一节时, 就用了“看、画、剪、拼”等方法。看:就是让学生观察大洲大陆轮廓特征, 记准它们的基本式样。画:就是能够绘出大洲大陆轮廓简图。剪:就是要求学生把画的轮廓剪下来, 记住模样, 能根据单一轮廓就能认出是哪一个洲。拼:把剪下来的大洲根据分布重新拼, 并根据学生的拼合情况, 提出注意经纬度。经过这一过程的训练, 海陆位置这一难点就轻松突破了。填图记忆法的效果也很好, 如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时, 要求学生画出行政区划图, 并选自己画得最好的几幅保留好以后要用, 后来在学习中国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资源时, 叫学生拿出来把相关的人文信息、山川地貌、矿产资源等内容, 在图上标出, 使之对中国的地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挖掘学生潜力。过去教学时, 教师往往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机器, 泛泛而讲, 教师累、学生烦, 师生关系紧张。新教材章前课题中给出了课题目标, 也教给了学生课前准备。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 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挥, 能力得到培养, 从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4) 正确使用教材。教材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相对成体系的材料, 是为教师教学生学服务的, 教师教学时不能照本宣科, 要深入教材, 发掘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而且还要超越教材, 发掘教材外富裕的资源来丰满它。一句话,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5) 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教学。过去教师在地理课上讲图时只能动手画, 在黑板上, 有一定的局限性, 后来出现了幻灯机, 再后来出现了多媒体教学,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校设备情况进行多媒体教学。如《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节, 内容多且难, 若采用常规教学法一节课很难完成任务, 为此这节教学我特别采用了多媒体, 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 让学生观察并在图上找亚洲的位置范围及亚洲的地形地势、河流、湖泊、气候类型等, 并简要分析成因, 结果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效果也很好。总之, 多媒体既满足了学生的视听, 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加强“人文地理”教育

当今时代, 人口资源、环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针对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 现代人片面发展、急功近利的状况, 我们地理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人文地理的教育。

(1) 现代教育需要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新的时代强烈呼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地理教学也担负着素质教育的任务。例如使学生在地理中掌握从事生产、生活、交际所必备的地理常识, 而且在公民对团体、对社会对地球资源对环境的负责心方面所有提高。

(2) 加强人文观点和意识的培养, 体现现代地理教学的人文观。无论哪门学科, 它都是以人和人类的发展为终极目标, 所以通过初中地理的教学, 应使学生具备人文地理教育应有的思想, 如科学进取观、世界合作观、可持续发展观。

(3) 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过去教师教地理, 重视地理书本知识的传授,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地理教材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很多, 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对地理教师的要求

3.对时下养生的感想 篇三

以时下很热的养生来说,一些人专门热衷于所谓灵丹妙术,今天听说吃某种食物或药物对身体有益,马上就买来食用,明天听说某种妙术对身体有益,马上又跟着实施,成了典型的追风族;一些人十分在意生活中的对与错,常常刻意去追求怎么才能健康长寿;一些人忙时玩命,闲时就翻出养生书,按图索骥去养生;还有一些人把养生作为替代一切医疗行为的万应灵丹,生病以后,仅靠自己揉揉某个穴位,调节一下饮食就期望能完全解决问题。这些人其实就跟相声中那位父亲一样,舍本而逐末!

别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

简单的讲,养生就是生活。而生活至少应体现在诸多事物层面,譬如饿了要吃,渴了要喝,因此饮食是生活中最基本的。之所以说养生就是平凡之生活,实在是事出有因。

比如著名学者、北大教授张中行活了90多岁,有人问他的养生之道,他不以为然说:“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顺其自然,自生自灭。”无独有偶,生于1911年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活了98岁。有人问他有什么养生秘诀、养生之术,季老笑着说:“我实在没有什么授之以人的养生‘秘诀’,养生无术就是术,没有‘秘诀’就是‘秘诀’。”二老所谓“不养生”,所谓“无术”,说的其实是一种对生命顺其自然的态度,一种恬淡从容的心态。

再举个例子,有记者采访某长寿老人,问如何活这么久,老者回答“一天一天活过来的”!的确,日子就是这么一天一天的过来的。您把问题化解,您把养生简单,您不再绞尽脑汁想养生,那么您也就会养生了。

养生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何谓“损有余而补不足”?就是去掉人体多余的物质,补充不足的物质。现在很多人往往是搞不清缺什么,怎么练,却在乱补乱练,无目的地跟风。

以体质而论。现代都市人群体质多分为以下3种:阴虚、脾湿、肝热。这3个因素常常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纠缠在一起发病,错综复杂。年轻人以内热为多见;老年人以肝肾阴虚为多见;较为肥胖的人,爱思虑的人,少运动的人,往往多脾湿。在养生的时候,应该三者综合起来考虑,把多余的化解掉,把不足的补上来。

《黄帝内经》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就是说阴血在生命过程中会自然损耗,人年纪大了阴血亏虚,这是正常现象。到了三四十岁,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就要注意了,不要做伤阴的事。比如,最简单的养阴方法是什么呢?睡觉,按时睡觉!这个很简单,但也很重要。可往往有许多人忽视了这点。

工作紧张,人际关系复杂,精神压力大,五志过极皆能化火伤阴,怎么办?中国人有办法,移情易性。说俗点,就是养养花喂喂鱼什么的,要知道生活中的乐趣是需要发掘的。

阴虚必生肝热,而热反过来又会伤阴,患病或为肝阳上亢,或为肝火上炎,或为肝气横逆。所以平时养生就要注意调肝,让氣机顺畅,这样就能减少内热,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固护阴气。

肥甘厚味和膏粱厚味,在中医上都是指油腻、精细的食物,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现在的“三高”: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现称血脂异常),从本质上讲都是热火相加之病。人体讲究阴阳平衡,如果阴气不足,而阳热内盛,人体就会处于失调的状态。一般阴气是向下走的,而阳气是向上走的,就像水总是往低处流,而火热之气总是向上蒸腾。所以阴虚内热的人,阴气不足不能制火,就会出现血压高、头痛、头晕、面红耳赤这些阳热在上的表现。但是很多人以为自己这样是“虚”,继续加大所谓进补力度,其结果是很危险的,不仅于体质无补,反而有害!人参吃错了也是会死人的!明明有高血压心脏病却想着爬个高山试试,这些都是违反规律的!

养生先养心

养生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

养生分很多流派,比如道家、儒家、佛家、医家等,由于对宇宙自然生命的认识有所差异,各流派的理论观点有所不同,方法也各有侧重。但是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先贤圣人都从不同角度认识到了精神情志(神)对于躯体脏腑的重要作用,各派养生理论有一个共识:重视心神呵护、德行修养。孔子说:“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因此养神、安神始终是养生第一要务。

生命藉由躯体形态存在,饮食清淡、进补、服食保健品、瑜伽气功、运动锻炼等就是养形。而“神”就像生命航船上的舵手,有了舵手,船才能前进。不合格的舵手驾驶的船一定是摇摇晃晃的,坐着会不舒服。只是修理船上的机械零件也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怀揣一颗躁动、功利、急切、迷茫的“聪明心”所进行的一切养形活动,不是真正的养生。

如果一个人七情适度、性格温和、与人为善、不敏感多疑,就算生活简单贫困、不能吃保养品、不能进健身房、不能住花园豪宅、不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也可以享有良好的生命体验,尽享天年。这是没有成本的天然养生,不是养生胜似养生。

而且,即使安神,也不要刻意去做,如果你刻意去做那就不是养生。当前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养生的骗局很多,保护好自己就是养生,不要对自己下黑手。

养生不能替代治疗

首先,要通过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医疗专家咨询,掌握自已的身体特点和健康状况,由专家指导,量身定做个人的养生方式或项目。从中医学角度而言,就是要先了解自己的体质,这是选择适合自身的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

其次,最好能系统地学习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能够对传媒介绍和社会流行的一些养生保健理念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同时,无论选择运动养生还是饮食养生,都应理智行动,既要适合自己的身体条件,又要适度、适量,当自己感到不适时,应及时停止,再做调整,这样才对健康有利。比如老年人患有骨性关节炎,那么运动就要适度,跑步对于这类人群是不适合的。

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确认识到养生是不能代替治疗的。明代医家张景岳的《类经》里曾记载一个小故事,大意是某病人迷上导引术,想不吃药就好,结果病情反而加重了!这说明养生只能对疾病的发生和复发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有病不能单靠养生。即使是正确的养生方法,也不能盲目地用它来治疗疾病,一定要到医院诊治,按照医嘱服药或做其他治疗。

孔令谦·大话养生专栏

4.感想-《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篇四

徐旭生先生的这部书是对中国上古进行综合性研究的专著。在书中,徐老通过史料与民间传说相结合的方法反复推证向我们再现了传说时代各集团发展的历程,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全书共六章,分别如下:

第一章,我们如何治传说时代的历史。徐旭生先生认为我国民族初入历史时,同其他民族一样,是复杂的、非单纯的。综合材料比未经系统化的材料价值低。综合的、系统化的资料往往掺杂了编者的自身观点,且往往受编者所处社会时代文化、风尚的影响;再者后人在整合零星资料,使之系统化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磨灭原有资料中事物的个性和复杂性。因此,徐先生告诫我们,治传说时代历史“对于已经系统化的综合资料必须特别慎重。把零星散漫的资料小心的搜集和整理起来,洗刷掉它那神话的外壳,找出来可信的历史核心”。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三集团考。华夏、夷、蛮三族是中国人的三个来源。华夏集团是其中最主要的集团。我国古代长时间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且我国古代地域广,人口少,所以传说时代各部落之间大约和平相处为常态,战争是少数的。各集团在迁徙过程中接触,“始而相争,继而相安,血统与文化逐渐交互错杂”,最终同一,且在这一过程中华夏集团成为了我国全族的代表。正因此,传说时代的帝颛顼属于何集团、祝融氏族主要是由高阳氏还是炎帝氏族分出之类的问题便很难回答了。通过读这本书我们了解到,研究传说时代时分出三集团是为了更好的反映当时的情形,增加工作的方便。由于各氏族的不断交流,便产生了像祝融氏(与华夏及苗蛮两集团有密切关系)这样与两个或三个集团有交集的特殊氏族。

第三章,洪水解。传说时代交通工具的落后,引水、凿井技术的缺乏,农业生产的需要使人们的生活范围局限在湖泊或河流的附近。通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经验的积累,人们得出涨水的上限。但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人们得出的“上限”也在变化,因此远古时代人们时常遭受洪水的侵袭。古代治水的主要是华夏集团,东夷集团与他们密切合作。共工氏的治水方法为“防治河流,把高地铲低,把低地垫高”,但并没有奏效;在他之后的鲧沿用他的方法,建立提防,但所建提防规模很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之后的禹吸取前人教训,积累经验,采取“疏”的方法,把散漫的主流加宽,使其汇聚,有积水的地方用疏流引水使其干。最终解决水患。治水的过程是不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的过程。我们不能片面评论鲧和共工氏,而应把他们行为同当时的社会环境、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给予客观的评价,他们在初期勇于担当、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可贵的,他们的治水方法是当时生产力、文化状态的反映,失败则是文化前进的前奏。

第四章和第五章则分别讲述了:有关徐偃王的传说资料甚少的状况以及前世资料有误的原因;有关五帝起源的考证等内容。

第六章,所谓炎黄以前古史系统考。传说时代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变化变动很慢,“对人们那些朴素的心灵刺激很浅,所以时过境迁就完全忘记了”。所以传播久远的只有战争、气候剧变之类的使生活严重变化的事。炎黄以前的古史更是如此了。后世对这一时期的论述也各不相同。

5.关于新时代新担当个人感想范本 篇五

今晚看了x新闻频道播出的新时代 新担当 新作为电视访谈节目后,很受感动,从三位基层党支部书记看到了很多东西。

季景书到村里后看到村里连马路都没有,没有企业,更谈不上收入了,他首先想到要想让大家富起来,要先修路,经过他的不断申请努力,把村里的路修好了,还把村里现有农作物高成一系列品牌产品,使农民的收入提高,在他身上看到了基层党支部为民所想、为民所急,为民所做,工作踏实肯干的精神。

孙曼经过漫长的考察,利用村里现有的条件资源搞旅游,利用古村、古烽火台等规划路线,大家凝聚在一起真正把农民的收入搞上去,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党员是村里致富的带头人,党员们把群众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基层党支部就是为人民办好事的,就要有忘我的工作热情和苦干加实干,心系群众。

通过三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事迹,使我深感担子的重大,虽然我们不在农村,但在社区我们基层党支部也要把居民的事办好,把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真真切切的做好每一项工作,把我们的党建工作抓好做好。

关于新时代新担当个人感想范本【二】

毛主席曾在说道:“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很多老同志不经感慨道: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自己都有点赶不上这个步伐了。学习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后深有感想,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作为我们广大年轻干部,特别是在基层锻炼的选调生,要勇敢站出来承担起新时代的责任,与时俱进,有所作为,绘出一片“中国梦”。

学习与工作并重。孔老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一种不断给自己大脑充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领悟到人生态度或工作方式,通过巨人的肩膀看到更远的地方。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死读书或者读死书终究会变成书呆子。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如何应用于工作之中,当然,在工作的时候也要不断反省,比较前辈的方法,不断改进,提高效率。学习与工作并重,既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也能在工作之中体会到成就感。

实干与激励并重。作为基层培养锻炼的选调生来说,对“事无巨细”这个词深有体会。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要深刻领会“轻重缓急”四个字,坚持自己的信念理想,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好,既要把日常工作做好,又要妥善处理好大事要事难事,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对于领导来说,需要一批肯干事敢干事的年轻人来做事,那一套完善的激励制度必不可少。通过考核制度,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实干与激励并重既是对实干者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对不作为者的一种警示。

纠错与关爱并重。因为担心犯错,很多人抱着“多做多措,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思想,畏首畏尾,从而滋生一系列不作为的现象。通过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那些在基层想干事的选调生们在纪律红线内放开了顾虑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保证了自己走在新时代的前沿,承担起了引导者的角色。作为在基层一线的选调生,承担着工作与生活上的多重压力,既要避免犯错误,又要真真实实做出事情来,领导关心与支持就像一剂强心剂,主动在工作上进行指导,生活上进行关心,让广大选调生们可以安心、安身、安业,更好履职奉献。纠错与关爱并重,让选调生们即可在自己岗位上不断开辟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又可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之中。

通过学习《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的年轻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积极上进的和谐画面,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梦”指日可待!

关于新时代新担当个人感想范本【三】

近期开展的“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主题宣传活动,这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和新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激励广大干部的重要内容。而作为新时期新时代的一名年轻共产党员,更要有新时代的担当,和新的作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一轮干事创业的号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大批有能力、敢担当的党员干部去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神圣使命和政治责任,全体党员干部要敢于挺起担当的脊梁,挑起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担子”。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领导干部是各项工作的先行者、推动者和落实者,是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既履行领导责任又落实示范责任,既要勇于担当,还要乐于担当,更要善于担当。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芦衣顺母”“举贤不避亲”“负荆请罪”等历史故事,都体现了中华儿女为国家为民族敢于担当的精神。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中国之所以兴旺发达,关键在于有一大批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

大时代需要大担当,大担当方有大作为。面临新的时代,干部队伍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履职效能,以此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要主动肩负起新的使命,展现出新的作为,成为新时代的推动者、新思想的践行者、新征程的奋进者。要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适应现实需要,把担当作为激发能力的引擎,努力干在实处、干有实招、干出实效,并且干出特色、干出亮点、干出风采。

担当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要有担当之能。政治上的成熟来源于理想上的坚定,理想上的坚定必须靠科学理论的指导。学习必须常抓不懈,不断增强思想道德的坚定性和纯洁性、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自觉性。作为基层一线党员干部,以杨汉军等同志为榜样,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时刻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怀有大境界、大情怀、大担当,把个人的聪明才智融入党和国家大业,不求回报、不计得失,默默地做、实实地干。

“一个党员就是一盏灯,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敢于担当让这盏灯、这面旗,更明亮,更鲜艳,照亮自己,更照亮了别人,使群众满意,给党旗增辉。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党员干部应把敢于担当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于新时代新担当个人感想范本【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进行,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一支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此次,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对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明确要求,这项政策对干部来说,无疑是一个保障,是一袭春风、一剂良药,激励着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好干部”保底。《意见》的最大亮点就是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容错纠错,并不是无原则包庇干部错误,也不是无底线纵容干部,更不是对干部作风、纪律的松懈不管不顾。而是在推进改革中有些干部因缺乏经验、在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应当公平公正的综合分析、评价、考核这些失误错误。同时,准确把握容错界限,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就是在为好干部保底,让他们在该创新的时候不用畏首畏尾,该实践的时候不用前瞻后顾,该担当的时候不用胆战心惊。激励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敢于开拓创新、勇于攻坚克难、大胆加快发展。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推进具有积极意义。

坚持能上能下常态,给“实干部”机会。选拔干部标准,突出有信念、讲政治、明责任、能力强、作风硬为标准,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实干部”。公平对待干部,坚持不怕得罪人的信念,打破党员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壁垒,让领导干部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选拔任用突出实干注重实效,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更多的为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干部提供机会。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就是在明确新时代我党选人用人的标准和态度,就是在告诉所有党员干部,领导干部应当注重实力和能力,注重实干才能,形式主义是行不通的。

强化实践能力培训,促“真干部”提升。一支优良的干部队伍需要经过不断地实践和培训才能打造。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干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培训,促使广大干部在各方面学习中提高本领,促进全面发展。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培训,覆盖广大党员干部,在促进整体提升的同时,在各行各业培养精英,充实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对有能力的“真干部”提供更多提升机会,让干部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关于新时代新担当个人感想范本【五】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通知》指出,《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明确要求。

在“多干生非、不干无损”、“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等思维方式浮现大家视野中时,《意见》的出台无疑是给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们来了一剂强心针,同时也是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再次警醒。

新时代有新要求,就要有新思考、新作为。在《意见》的保障下,面对新时代的呼唤和号召,我们要磨炼意志,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更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头脑。

二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三是要深刻领会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提出的新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锐意进取担当作为。

6.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感想作文 篇六

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亿中华儿女并肩战斗,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奋斗之歌。他们中有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务工作者;他们中有迎难而上、争分夺秒的科研人员;他们中有他们中有不畏艰险、深入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不惧风雨、坚守一线,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辛勤的汗水书写下中华儿女抗疫的壮丽篇章。

他们是广大劳动者,更是奋斗者!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我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论语有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从铁人王进喜,到天眼之父南仁东,从“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时传祥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无论社会地位高低,知识水平的高低,从古至今,只有劳动和奋斗才是获得美好明天的“单向线”。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不仅是 “新一代”,还要是“心一代”,更要是“勤一代”。

这次五一节,我报名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顶着烈日,在社区辖区内搜罗垃圾的踪影,一个烟蒂,一张废纸,一个塑料袋,虽然我汗流浃背的样子很狼狈,但看到在我们一群“红马甲”的努力下,社区的路上“一尘不染”的样子真的很美。其实劳动不分地点,就像在学校里做好每一次值日,扫干净每一块包干区;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些家务,扫扫地,刷刷碗……

劳动是风,吹拂在生活之表;劳动是水,流淌在生活肌体之内;.劳动是阳光,照耀在健康的灵魂之上。懂得劳动真谛的人,享受着劳动带来的愉悦。因为只有劳动和奋斗,才能浇开幸福的花朵。

习近平总书记在劳动节前夕,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中写道: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希望你们珍惜荣誉、努力学习,在各自岗位上继续拼搏、再创佳绩,用你们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他同时强调,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

7.有关“教师成长”方面的感想 篇七

一、教师的文化修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想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就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化底蕴,否则怎么去教学生,又如何教好学生呢?所以,教师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这是因为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人只要两三年不学习,就会落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知识不断出现,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果教师跟不上知识的更新,恐怕就会误人子弟。难怪有些大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后,发现以前学的知识用不上,只能边工作边学习,甚至是重新学习。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发展的程度不同。东部地区经济较快,中部、西部地区经济不平衡。教师的文化程度也是不同的。发达的地区,教师的学历普遍都很高,有的地方甚至是本科、研究生;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有些是高中生,甚至是初中生,还有一些过去是临时做教师后来转正的,其受教育程度相差很大。越是发达的地方,学生学到的新知识就越多;越是不发达的地方,学生学到的知识就越有限。由此可见,教师更需要用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教师应当是博学多才的,更应当是专业的,对自己的学术、所教科目应当有一定的研究。研究才能发现新的知识,很多的知识不正是人研究、发现的吗?无论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还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薛定谔的方程,都是不断学习知识、不断创造知识而来的。所以,教师除了学知识外,更应当去研究,去创造知识,这对社会科技的更新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社会的发展需要知识,但要想使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更需要创造新知识。中国古代的文化处于世界的前列,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了近代却落后了。现在有用的知识,所有国家都在学习,都在为本国的发展而努力,而新创造的知识却不可能让所有人、所有国家都学习,所以有了知识产权。大家都能学到的知识,在今天几乎都应用得差不多了,能发明的几乎都发明了。但刚创造的知识就不一样了,它可推动社会的发展,往往是新的领域的诞生标志,其力量可能是无法想象的。

二、教师的心理成长

教师的心理成长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从过去到现在在人们的心中都是榜样。比如过去,学生都是向老师拜师求学,可见,师者在学生的心目中几乎成为一个完美的形象。而事实上,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外部为了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心理上就必须承受一些“痛苦”,别人都可以做的,自己作为教师却是不行的。但承受是有一个限度的,超过了,就会影响到教师心理的健康成长,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永远体现出良好的人格。所以,从教师的心理评测来看,不少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需要社会的关心。人们说老师都是有点小心眼的,这一点体现在工作时,即这一次考试与其他班相比如何。有的老师好强,希望自己总是第一。事实上,应有进有退,既要享受成功,又要接受失败。所以,在师范院校时就应当对未来教师的心理进行良好的教育,这对教师的心理成长是很重要的。学校也可以每年开一两次心理教育方面的座谈。总之,心理的成长,既有外部的原因,又有内部的因素,能战胜自己,超越自我,才是最伟大的。

三、师生关系成长

教师这个职业,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学生打交道的。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自己教育的成败。我们经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自己该讲的都讲了,有的学生故意和他作对,就是不听,考不好,也没办法。这反映了教师的无奈心理。问题出在哪里呢?恐怕有部分需要教师从自己身上去找。如,我们的观点是否和过去一样,过于注重教师的权威,对学生的训责、处罚是否太严厉了,久而久之,学生是否产生逆反心理了呢?当然绝对不是让教师放弃权威,只是有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让师生关系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所以在新时代下,老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看看自己的观点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是否合适。这非常重要。

四、教师的道德修养

教育者的道德必须得到肯定,没有道德的教师,无论有多大的能力,都不能做教师。道德应该是做教师的一个前提条件,只有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才能配得上做一个人民教师。首先,要有崇高的道德,就必须有良好的生活作风,抵制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道德的本身,靠的是自身的领悟,自身良好的人生观,辨别是非,以一定的标准衡量自己,对于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师在生活中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有好的道德,才能使学生受到陶冶。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小的,学生往往把教师作为一个榜样,并对其将来产生一定的影响。

摘要:要成为合格、优秀的教师, 就要不断补充自我。这就牵涉到一个有关教师成长方面的问题。那怎样成长, 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作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论述。

8.关于美术教育的感想 篇八

一、重视我们的工作

因为家长对美术学科的支持不够,学生对美术科学学习的欲望也随之不高。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我们是否也慢慢松懈了呢?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重新认识我们的美术教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重视自己,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课堂上下足工夫,做好培优工作,从而扭转大家的看法,改变美术在大众心目中的位置!

二、关爱课堂上的孩子们,在互爱中快乐学习

要拥有和谐、完美的教学课堂,建立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唯有好心情的老师,才能使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从事创作。对孩子简单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份关爱,都会产生巨大的触动,比起那些,学生有些许不尽如人意,画的画有点糟糕就拉长了脸责备的老师,换种方式會不会更好呢?不妨多和孩子聊聊,听听童心童语,对你的美术教学一定大有益处!

三、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美术课是教师与孩子整体互动的过程,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发挥孩子的想象和灵感,把绘画变成孩子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教师需要一整套能发挥自身优势又最具效果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方法

对学生要诱导学习,不要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要勉励学生发奋学习,不要硬压他们学习,要开拓他们的思想,不要替代他们做结论。实行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是"设疑".例如,我在讲授美术教材《快乐的小鸟》这一课时,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从"快乐"入手来创作一幅小鸟图,如何能让他们注意"快乐"这个词,又如何将它表现出来呢?我很认真地问他们:"老师有件事很不明白,就是这些小鸟为什么这么开心、快乐呀?"疑问一抛出,孩子们议论开来,仔细地寻找小鸟快乐的根源,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举起来,"它会飞。""它有漂亮的花衣服。""它有温暖的家。"……孩子们都知道了,创作的画自然丰富精彩。除了设置疑问,启发式教学用得比较多的还包括语言启发、类比启发、图示启发、对比启发。

2.趣味游戏法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了兴趣,那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而怎样培养、启发、诱导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呢?除了创设好的学习环境外,把美术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我们倡导的美术趣味游戏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就会更具实效。

四、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学生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1.对学生课堂的评价

每一位老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都怀着一份感激与不安,渴望着这些天使幻化出神奇的翅膀。当他的翅膀不如你想象中丰满时,你是否还能看到他另一面的闪光点呢?特别针对个别调皮的孩子,也不能因为教师的好恶而影响到他们接受知识的权利,用你的微笑,用你自然的语言真诚地给他鼓励,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

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中,有很多教师经常站在成人的角度来欣赏、评定儿童画,线条没画直,不好;形状不规则,不好;怎么采用这种颜色,不好;线条这么乱,不好,这些对儿童画错误的认识,往往打击了孩子们创作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记得要时常阅读有关儿童画的书籍,以便自己有更正确的方向评价儿童的创作。

3.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

在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师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是不合理的,应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运用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评价手段,从"课堂—课外—期末"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评价,比较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

9.新时代的感想 篇九

山西省从44名“山西好少年”中精选出不同类型的5名突出代表,在省级主要新闻媒体的黄金时段、重要栏目进行集中宣传,还为入选“山西好少年”的每位学生制作了音视频宣传资料。各级学校组织开展“学习身边好少年”活动,利用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阵地,以班队会的形式,宣传身边事迹、学习身边榜样。

在宣传过程中,各地还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载体平台,发挥移动终端的便利性,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对每一位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宣传都做到有声有色、出新出彩,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

湖北省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利用湖北文明网和文明湖北公众号对“新时代好少年”候选人事迹进行了专题宣传,发动网友为6名候选人点赞鼓劲。仅5月31日推出的微信推文网友阅读量就达5万余人次,点赞投票人数达万人次。

青海省在微信、微博等平台对第一届“新时代好少年”优秀事迹进行了传播,活动期间,仅西宁文明小卫士公众号的阅读、参与人数就达30万人次。西宁市委教育工委正在编印《新时代好少年漫画集》,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创新方式使“新时代好少年”的优秀事迹走进每一个青少年心中。

学习“好少年”,让榜样多起来

10.互联网时代感想 篇十

《互联网时代》是中国第一部、甚至乃至于也是全球电视机构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客观解析互联网的大型纪录片,是中央电视台继《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华尔街》等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蒸汽机和互联网是两项划时代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以蒸汽机为核心的开展的工业革命,使得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出现了巨大变革,从工厂手工业到公司,资本爆发出惊人能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社会结构正在经历慢慢洗牌的阶段,每个领域,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变革。

1957年10月5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区卫星。同一时间段,美国加强了在科研项目上的投资,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阿帕项目”,由互联网之父之称的罗伯特.泰勒主持。从拉里.罗伯茨的拉里路线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到伯纳斯.李创造万维网连接所有人,真正的信息交换才得以实现。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伯纳斯.李出现在开幕式上,开幕书第六章开始之后,蒂姆·伯纳尔斯李出现在场地中央,他在键盘上敲出一行字,此时大屏幕上显示“This is for everyone”,意喻万维网是送给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礼物。此时解说也说到,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他吗?正式有了互联网的出现,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变得更近了。

1991年,全世界只有20万人使用互联网,到2014年,全世界30亿人与互联网产生联系。互联网如此强大,背后的推手是公司。美国的车库文化诞生了很多时间著名的公司,雅虎,谷歌,苹果,惠普,脸谱,亚马逊等等。《互联网时代》中。创建公司的篇幅很多,创立之初雅虎的过人之处就是导航网页浏览搜索引擎,是没有盈利模式的免费服务,在雅虎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斯坦福大学和以红杉资本和孙正义为代表风险投资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有的发明创造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和需求,比如ebay,电子邮件,网络摄像头,而当它们出现,人们意识到这些技术的实用性,这些技术便得到大众的认可。美国的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很值得研究,很多公司就是诞生在大学里,而大学运营的经费也都是来自企业捐助。斯坦福大学陆续的建立了斯坦福工业园一期,二期,三期,便形成了世界闻名的硅谷。脸谱,谷歌,思科,雅虎等公司的成长离不开风险投资的资本支持,风险投资给予公司发展的源动力,而公司以巨额利润回报投资人。中国的很多企业创立的启动资金都是来自外国的风险投资机构,搜狐,阿里巴巴,百度,腾讯都是受益于风险投资。仅在1996年,风投在互联网方面的投资就占总风险投资总额的60%,今天,各种风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正是互联网,使得人们意识到个人智慧与巨量的资本有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

11.谈谈教学《认识时间》的一些感想 篇十一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人从“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为主”的基本价值取向,精心设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会读几时几分;2、认识表示时间的两种方法,如:4时5分写作:4:05,知道时与分的等量关系;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意识和习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使学生能准确地读写出整时和几时几分的时刻。

按照新课程标准,本单元的教学时数为:讲授课2个课时,练习课1个课时。但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本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践体验,我安排了5个课时,其中讲授课3个课时(含一节远教课),练习课2个课时(一节课本作业练习,一节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当然,还有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未能根据钟面演示的时刻读写出几时几分,也不懂得再过几分就是几时几分的方法。

回顾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我心里虽然有一些成功的感受,但想得更多的是课堂上出现的个案现象,这其中固然有学生方面的不足,而从更深的角度思考,自己觉得在上课前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 学情分析,对教材的精心探究、整理和加工,对教具的充分准备和适时的展示操作,对科学适时的设问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到底体现得怎样?还需要怎样改进?所有这些都值得思考一番。

下面阐述的就是我在教学《认识时间》时的一些感想。

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我认为这与我们乡村学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以及认识水平有关。据调查,属于我校办学育人服务范围内的村坡,就读一年级的部分学生,没有经过学前班的教育。由于年龄幼,见识少,自制能力差,加上平时又缺乏家庭辅导,所以“时间”这一名词对于他们来说,仍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当然,他们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并且教材对“时间”这一内容也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确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总之,按照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学生对钟表已有所认识,懂得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并知道从1 ~ 12这12个数字能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5个小格,共有60个小格等有关知识。

正当我在第一节课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设问抽查时便发现:

1、学生虽能积极回答问题,但答案不尽人意,说明他们已学的知识得不到巩固。2、家庭中有闹钟的学生不到全班人数的二分之一,说明他们在生活环境中缺少实物体验,致使所学知识遗忘快。3、在全班22个学生中,持有小闹钟的只有3人。4、作为乡村学校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能主动辅导自己的子女认识时间的,应该很少。

这表明城镇与乡村有差别,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有差别,生活在城镇的学生与生活在乡村的学生有差别。由于乡村学校学生的生活空间远不及城镇学校学生的生活空间,因此乡村学校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意识比较淡薄,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平日,他们的家长都处在自由支配的工作环境中,没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大部分都是那种日出如作,日落如归的家庭式的宽松劳作方式,不如城镇学校学生所熟知的“上班族”有严格的上班时间规定,如几时几分上班、下班,或朝九晚五的上班制度。

正因为我们乡村学校有部分学生对“时间”一词的认识还比较抽象,对所学知识没能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充分反馈和体验,并且遗忘快,所以在复习旧知,回答问题时便出现一知半解的个案现象。由此我认为,想方设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后的生活实践中再认识、再理解,从而把感性认识逐步转移并发展到理性认识,是一项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的教学工作。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确保深刻的学情分析外,还要对教材进行精心探究、整理和加工,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力求真正做到关注全体,因材施教。具体实施步骤是: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需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 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可对教材内容做一些必要的整理和加工,使学生乐于参与、善于思考,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多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进而推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讲授《认识时间》时,我尽可能地使用实物钟表、钟面模型、钟面挂图,引导并帮助学生在实际观察与动手操作中加深对时间的认识,努力确保他们获得真正的知识与技能。如在第一节课中,联系实际创设情景,首先出示实物闹钟,让学生先观察钟面的结构,重新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再仔细观察秒针走一圈的运行情景,并要求备有小闹钟的学生与同桌观察、交流,使他们能从直观的角度去感知“钟”,以此激活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从中发现并理解“秒针”走一格就是一秒,走完一圈就是60格,而走完60格就是一分;一分的时间表示“分针”走了一小格,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自己从观察中获得的。再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几时几分”时,先让学生观察钟面挂图,正确读出钟面挂图的时间,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钟,自己动手拨出4时15分,再按顺时针方向一格一格地往下拨。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分针拨1格是1分,拨2格是2分,拨3格是3分 …… 一直拨到4时19分,学生便认识了现在的钟面时刻是4时19分,比原来的4时15分增加了4分。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钟面的变化,认真对比并体会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范围。

这些由教师创设情景、直观演示,到学生直接参与、互动交流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了时、分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在学生获取时间知识的同时,也促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时间和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懂得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课中教师所用的教具、课件,学生所需的学具以及某一教学环节必用的展示操作,也是相当重要的。鉴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需要,我早就充分准备了钟面挂图、实物闹钟、钟表模型等教具、课件以及学生所需的学具钟等,并且注意利用学校安排的每周一节远程教育课,就是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中选择了与教学相应的课件。在此基础上,顺水推舟,于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象”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正因为如此,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同时也增强了教学效果。

遗憾的是,我校的电化教学装备还相对落后。全校仅有一台电脑能在教学中发挥使用,且全校15名教师每周每人只能有一节课的机会,借助网络教育资源来进行教学活动。学校至今未能在学生中开设电脑信息课,故电脑信息课只能让学生在“纸上谈兵”,没能真正学到(掌握)电脑信息技能,导致大多数学生至今对电脑信息知识还是一巧不通。

12.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感想 篇十二

一、语言环境陌生。历史的变迁使很多的文字变得晦涩难懂, 优秀的古诗词, 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 深奥难懂, 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 所以语言环境的陌生, 使得学生们对它难以热爱。但这些古诗词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如果学生不喜欢就自然不会去读它, 那么就会出现如钱穆先生所说的“书不焚而自焚”的可怕现象, 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就难以传承下去。

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动力不足。班级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古诗词经常自觉阅读课外古诗词的学生少之又少;学生没有养成情感诵读或自学古诗词的好习惯。而且, 高中阶段繁重的课业和升学压力, 使得学生对语文尤其是古诗词的学习劲头不足。

三、教师不重视文本解读。我们现阶段的古诗词教学, 很多老师急于从标准答案里去解读文本却忽视了阅读的本质、文学素养、阅读审美的培养, 这种把阅读看成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的方法, 无法让学生深入对文本的探究, 领悟其丰富内涵。

但是不管有多困难,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都必须引起重视和加强。《新课标》在明确“阅读浅易文言文, 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的课程目标的同时, 亦强调了“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 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 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的阅读教学要求。因此, 体认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应是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 而古诗词教学是促成学生了解、认同, 进而传承民族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的动力, 是对学习材料的兴

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古诗词阅读能力的形成同样是以兴趣为前提的。

利用多媒体技术, 借助于声、光、色的功能, 对古诗词的情景进行虚拟再现,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有效地提高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效果。如学习《琵琶行》《雨霖铃》《春江花月夜》等古诗词时, 利用网络资源下载相关图片背景及歌曲, 制成图文音并茂的课件, 让学生观听之后, 感受阅读古诗词的良好氛围, 激发学习该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可以引导学生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源, 丰富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将搜集到的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等图文资料制成幻灯片课堂交流, 激发其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只要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了, 老师再定期推荐学生阅读经典的古诗词, 如果每周3首诗, 一个学期就可以积累60首, 一年就120首, 那么高中三年下来, 至少有300首古诗词打底, 我们还用愁学生读不懂诗歌吗?并且只要有学生对古诗词感兴趣了, 自然就会影响周围的同学, 就能在班级形成良好的读诗的风气。

二、加强对古诗词的诵读

俗话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诵读能增强语感, 促进理解课文, 应予重视!新课程改革目标也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古诗词语言整齐、节奏感强、音韵和谐, 非常适合朗读, 我们要让学生反复诵读, 因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使学生不用等待老师讲解, 就理解了课文的意思, 甚至连文章的主题都能明确地表达出来。因此让学生通过诵读直接感受古诗词的语言, 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 进而去感悟诗文, 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和背诵是古诗词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 学生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能力的高低, 也是提高学生古诗词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

三、立足文本,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我们现阶段的古诗词教学, 很多老师急于从标准答案里去解读文本却忽视了阅读的本质、文学素养、阅读审美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 不能把阅读看成是单纯的解题训练, 而忽视了文本的丰富内涵。应立足文本,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因为语文源自于生活, 语文的学习, 课内与课外应融为一个整体, 古诗词的教与学也是一样的道理。老师上课要善于引导学生调动他们的五官来联想和想象, 根据自己所读过的诗歌以及生活经验, 把文字变成一幅幅的画面, 就如《红楼梦》四十八回中香菱讲自己学诗的体会。“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据我看来, 诗的好处, 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 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 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 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 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 ‘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 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 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香菱就是调动她的经验去联想和想象, 才能“见到这景”, 揣摩古诗词语言的优美, 进而慢慢品味诗中的意境。

总之, 我们要做好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 就应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立足文本, 感受到古诗词语言的优美、文章的意蕴, 确实提教学的效果, 提高古诗词的素养, 传承中华文化遗产。

摘要:古诗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艺术象征与审美情感的象征, 对于滋养学生性情、陶冶学生精神、重铸民族灵魂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变迁, 语言环境的陌生, 高中阶段繁重的课业, 教师对文本的不重视, 使得学生们对古诗词难以热爱。要改变这样的现状, 我们应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加强诵读, 深入对文本的探究, 领悟古诗词的丰富内涵, 确实提高语文素养, 增强文化意识, 重视对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

关键词:古诗词,诵读,文本,阅读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 语文》第一册——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5月版.

[2]钱穆.《中国文学论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3.新时代的感想 篇十三

我们来到了枣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_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我们来到了宝塔山,在宝塔山重温入党誓词,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一定要把延安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来到了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学习。西北局旧址位于延安城南的花石砭的山上,是在3月修复后对外开放的。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旧址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月,延安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灾害,西北局旧址受到严重损坏。灾后延安市对西北局旧址进行了修复保护。新建成的西北局纪念馆为三层建筑,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陈列展出面积3500多平方米。整个陈列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全面展现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壮大的战斗历程。在这里我们近距离感受和回顾了延安革命史以及革命先辈艰苦斗争的历程,现场接受了共产主义理想、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深刻教育。让我震撼的不只是生活条件的简陋,更是再这样简陋的条件下,革命前辈带领人们坚持度过中国历史、党的历最为困难、关键的几年,在困难中完成解放全中国的艰巨任务。

我们来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的山村——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自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这里度过了他永生难忘的七年知青岁月。曾经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梁家河后,经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的历练,带领着梁家河村民打深水井、挖沼气、打坝修田,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后,先后又办起了铁业社、代销社、缝纫社。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的行动让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成为现实,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他始终不忘学习、始终心系群众、始终坚持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家国情怀。如今的梁家河,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家家户户过上了好日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接受完这场红色的心灵洗礼,我有以下两点感受:一要认真学习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我党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它不但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传家宝,而且还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能力,要把这次学习作为新起点,要学有所用,最重要的要在工作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提高学以致用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和高昂饱满的热情投入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二是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努力工作。延安时期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同时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人甚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所以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环境中,我们更应该体会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应该立足与岗位实际,不断开拓创新,我作为国新晋药的一名中层干部,要结合自己部门的实际,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埋头苦干,带头坚持和发扬时代需要的艰苦工作的延安精神,真正把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践之于行。

14.新时代的感想 篇十四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特别是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于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基础上,乘风破浪,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继续奋斗,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以来,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1689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8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作为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要保持本色,继续拼搏,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越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尊重劳模、关爱劳模,贯彻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完善劳模政策,提升劳模地位,落实劳模待遇,推动更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竞相涌现。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15.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感想 篇十五

1.1 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

小学阶段所涉及的数学概念都是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 “越是简单的往往越是本质的”, 因此对小学阶段的基本数学概念内涵的理解是如何学习数学、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恰当的数学观、真正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的载体。

所谓“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 是指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一概念, 这一概念的现实原型是什么, 这一概念特有的数学内涵、数学符号是什么, 以这一概念为核心是否能构建“概念网络图”。

小学数学的基本数学概念主要有:十进位值制、单位 (份) 、用字母表示数、四则运算;位置、变换、平面图形;统计观念。

1.2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

基本数学概念中往往蕴涵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极其丰富, 小学阶段主要涉及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呢?这些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呢?我们的基本观点是在学习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中落实。

小学阶段的重要思想方法有:分类思想、转化思想 (叫“化归思想”可能更合适) 、数形结合思想、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类比法、不完全归纳法等。

1.3 对数学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

每一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角度, 数学也不例外, 尤其数学享有“锻炼思维的体操、启迪智慧的钥匙”的美誉。小学阶段的主要思维方式有:比较、类比、抽象、概括、猜想、验证, 其中“概括”是数学思维方式的核心。

2. 把数的概念教学运用到现实生活情景中, 使学生理解数的意义。

理解数的意义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本身是抽象的, 但数学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理解数的标志是能把这些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建立联系, 即把数的概念运用到现实的生活情景中。因此我们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应该把数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 运用数。如低年级10以内数的认识, 要让学生理解每一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在认识1时, 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1究竟是什么, 1表示的数到底是多少, 再在此基础上理解2、3……随着数的增大, 让学生体会到“大”的感觉, 比如让学生拎一拎1千克、5千克和10千克的重物……又如在教学万以内数时, 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 来到电器商城, 了解电器的各类价钱, 然后回到课堂上进行交流, 使学生对数逐步形成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体会到万究竟有多大, 可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足球比赛, 然后说明体育场内有大约一万观众。通过看一看、算一算、比一比, 学生感受到一万是个大数目。再如在教学面积时, 要培养学生对面积大小的数感, 提问: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一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如果给你一根1米长的直尺, 你能画的面积最大是多少?等等。通过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例子, 让学生建立直观的表象, 形成数感, 终生受益。

3.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1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 联系学生实际, 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抓住学生的认识特点, 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达到预期的效果。

3.2 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 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活动意识。

3.3 在教学中提出质疑,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 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3.4 利用合理的提问与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独立、主动地学习, 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到目标。

4. 营造“竞争”情境, 激趣乐学。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 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情境, 引入竞争机制, 面向大多数学生, 恰当地开展游戏竞赛活动, 为学生创造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把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中, 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 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在游戏中得到知识, 发展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做到多鼓励学生, 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用竞争消除课堂学习的枯燥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第四册的混合运算后, 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四人一组, 每人出一张扑克牌, 看谁先凑出24, 谁算出来牌就归谁, 最后谁的牌最多谁就获胜。这样不仅让学生复习了表内乘除法和运算顺序, 而且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 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5. 引导学生猜想。

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创设典型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自觉地去试验、观察, 作出猜想;其次要通过一个个猜想的具体例子积累经验, 概括出猜想的方法。如:“3的倍数的特征”———由此及彼猜想法。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当知识间有某种相似点、某种联系时, 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迁移和类推, 提出自己的猜想。在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后, 我让学生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很自然地想到“3的倍数个位都是3、6、9”。而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后, 学生又说:从表中, 我发现前面的猜想是错误的, 3的倍数个位上可以是0到9中的每个数字。有学生说:看来看个位上的数不能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 3的倍数可能有其他的特征。

乘法分配律教学之后, 给出 (a-b) ×c、 (a+b+c) ×d, 让学生说说会等于哪个算式, 这也是由此及彼的类比猜想。类比猜想需要激活先前经验和寻找相似与关联。经常进行类比猜想能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呈现开放的态势, 由此及彼才能知一闻十, 才能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

上一篇:幼儿教师鉴定下一篇:小班教师期末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