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2024-12-23

八上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精选10篇)

1.八上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篇一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李红娟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我的内容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这三方面内容是教学的基石,说课标是明确教学的方向,说教材是明确教学的结构,说建议是教学具体实施的方式。

说 课 标

一、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课程标准的制定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丰富语言积累,培养预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第四学段的总目标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归纳: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2、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九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

4、能具体明确、文从子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深入品味,联系生活体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内容标准

根据学段目标和第五单元特点,本单元内容标准为: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本单元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 2.探究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过程中品味古诗文。

2、能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了解君子风范,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3.珍惜美好生活、关注民生、向往和平。

说 教 材

一、教材编写的特点:

八年级上册教材由主题单元、课外古诗、名著导读和附录组成。主题单元主要有六个,其主题分别为战争生活、凡人小事、建筑园林、科学世界、和古代生活;课外古诗包括《长歌行》、《野望》等十首古诗;本册名著导读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

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我来浅析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1.集中编排

八上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明显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课文篇数几乎增加了一倍。

2.内容丰富

《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陋室铭》和《爱莲说》谈到了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态度;《核舟记》赞美了古代艺术家的聪明才智;《杜甫诗三首》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关注生活体验,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读懂这些古诗文,还要品味诗文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陶冶学生情操,给他们以学习和人生的启迪。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密切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二、本单元编写体例

在本单元内容主要有单元导语、阅读课文和写作三部分成。单元导语安排在单元之初,占专门版面,主要介绍本单元阅读的内容,学习本单元内容的方法及重点。其作用可概括为:1.导出单元主题;2.导出学习兴趣;3.导出单元重点;4.导出情感线索;5.导出与生活的“链接点”。

本单元的阅读课文包括文前导语、正文、课下注释、研讨与练习以及课后链接。本单元安排的文章题材多样,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

写作部分重点训练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说点儿道理。与七上借物喻人的第四单元、七下由事推理的第五单元联系紧密,形成一个有梯度的写作循环。有目的和针对性的开展写作活动,使学生在写作中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三、说内容结构

本单元选有五篇文言文,其中《桃花源记》是记叙文,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陋室铭》和《爱莲说》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核舟记》介绍一件工艺品,内容新奇有趣;《大道之行也》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又选有杜甫诗三首,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四、立体整合

八上第五单元的4篇古文体裁较为多样:有“记”、“铭”、“说”,内容也较为丰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单元主要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篇幅相对长些,体裁更加多样化,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感悟更加深刻。九年级上下册安排的3个单元古诗文则转入历史作品、先秦散文的学习,篇幅更长,内容难度更大。内容的连续性和阶梯性也体现在对目标的要求上:八上第五单元要求学生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八下第五单元要求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而九年级则要求加强诵读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进行梳理、区分,把握文章思想观点、论述方式,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艺术魅力。要求逐步提高。

说 建 议

说建议主要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三方面来谈。

一、教学建议: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2.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在本单元教学时应做到:

1、重视诵读,以多层次诵读为主线,读懂大意,熟读成诵。

按照读准、读通、读顺、读大意、读层次结构、读感情的层次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结构为线索背诵课文,分解难度。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

2、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名家诵读、观看视频、背景故事、仿写改写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3、归纳总结。

骈体文的体式,否定句的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赠言的形式,以及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知识点都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归纳,及时总结。

4、及时巩固。

要做好及时巩固工作,就要重视预习检测、课后习题和配套练习。

二、评价建议: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要改变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教师评价。根据学生诵读、发言、提问、交流等课堂活动,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情绪、方式,把握学习的难点和目标达成度,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肯定、鼓励学生,针对学生的疑难点拨引导,推动其自主解决疑难,鼓励主动探究新知。设计合理的问题、作业、测试等形式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反馈,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

2、自我评价。结合学习内容从积累、方法、习惯等方面设置量化等级,设定目标底线,设置纠错反思栏,设计合理的自我评价表,综合学生在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环节中完成的情况,由学生自我评价,调整方法、态度,促进其自主学习,自我反思。

3、相互评价。通过知识积累互测,课堂发言交流,学习方法交流,小组评比、讨论等渠道组织同桌或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学会倾听和尊重同伴的评价,尊重个体差异。1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四点指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是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为此,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1.最大限度利用课内资源:

教师之间可以通过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方式独立思考,博采众长,不断充实自己。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要给学生一滴水,就不能只有一杯水,而要做一条常流常新的河流。

在利用教材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资料。老师要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另外,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和在课堂互动过程中的生成性也是宝贵的课内资源,需要我们的重视。

2.合理开发课外资源:

我们身边常见的课外资源有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语文实践活动等,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手抄报展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另外,我们也要在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多下功夫,结合班级实际,定期更换黑板报,张贴优秀习作和手抄报,每周更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量化考核成绩,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素材库。网络资源的开发,目的在于为教和学服务。

4.积极开发当地社会资源。

我们要重视我们平顶山本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让学生在熟悉的美丽环境中获得美的感受。

其实,课堂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合理利用,就一定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总之,课堂之外还有大天地,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有价值的资源,为教和学服务,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打好基础。

最后,我想谈谈我的理想课堂,我希望与学生共同创造出一个老师乐传授,善组织,学生勤思考,会表达的高效、和谐、互助的理想课堂。

我的说课标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谢谢!

2.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篇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大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标

(一)说学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或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一下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字字,会写1600个字。

2、阅读:了解字词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语,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情感,对不理解的地方能提出问题。

3、习作: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4、口语交际: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5综合性学习:能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简单地解决问题。

(二)、内容标准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八个专题,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蕴含教育价值,本册书的内容标准是:

1、认识200 字,会写300个字。要求培养识字习惯,会使用工具,字体规范整洁。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习默读和略读,提出问题,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并积累运用语言。

3、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认真倾听,讲述内容,并努力做到生动具体,用语言打动他人。

5、学生学会观察自然与社会,并能表达自己的所得。搜集资料,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说教材

这一环节我从四个方面来说明的,分别是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的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首先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教材编写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1)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以第二单元为例,单元开始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了导语内容。揭示了第二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了专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如学习了精读课文《画杨桃》,在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前有这样一段文字:“画杨桃告诉我们,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下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段话承上启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读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引出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和要求。(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内容的整合。如第四单元的专题是“神话、传说故事”,本单元从导语、课例到语文园地内容的安排都紧紧围绕这一专题展开。

2、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本册教材在第二单元“爱护周围环境”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的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的关心爱护,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读、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3、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的课文。

4、改进课文与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继续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道读书时应该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金色的草地》、《灰雀》、《秋天的雨》、《给予树》等课文中都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想象。(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我能用自己的讲这个故事”,取代了过去复述课文的要求。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练习题中“我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和“课文里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要抄下来。”以及教材之后列出的词语表等,这都是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语言。

5,改进“语文园地”的形式,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

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依次是:“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板块,有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变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是语文园地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编写特点的比较:

1、人教版教材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练习中有“我要读”、“我能背”、等,启发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苏教版教材重视习惯,开篇安排习惯篇。;2人教版教材体现师生的平等。语文园地中有 “我的发现”,“展示台”。两种教材编写特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围绕专题整合内容,选材贴近儿童生活,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感,课后练习重视实践等。

(二)教材的编排体例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来组织单元的,每一单元的主题不同,但编写体例都相同,每单元都有点明专题的单元导语,精美的课例,积累语言的语文园地。课例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语文园地包括提高交际能力的口语交际与之相结合的习作,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人教版教材与苏教版教材编写体例的比较:

1、人教版教材没有习惯篇,有导语,然后是4篇相同主题的课文,语文园地。苏教版教材有习惯篇,每单元3至4课,习作和练习;

2、人教版教材语文园地有“我的发现”,“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习作”4个固定栏和8个机动栏。苏教版教材单元练习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好毛笔字”五个固定栏,没有安排其他机动栏。两种教材都有课文,综合练习或语文园地,生字表。

(三)内容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处,教材后面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全册来看,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形式,(知识树:单元结构)分别安排了:“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仔细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河山”、“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的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

(四)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1)横向整合 本册教材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如第二单元围绕“名人故事”为主题精心设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彼此关联,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着实践着这个专题。从内容上讲,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以具体平凡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从实践上讲,整个单元围绕专题,听说读写活动有机结合。在《灰雀》一课后安排了收集列宁的故事读和阅读其他的名人故事,在《小摄影师》一课后有个小练笔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口语交际进行了更深的拓展和延伸。习作介绍身边熟悉的人,日积月累读背名人名言。单元的每一项内容都紧紧相连,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纵向整合

纵向来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专题的内容在十二册书中都有不同层次的体现。我们还同样用本册第二单元来举例说明。

了解名人故事对加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教材在四年级下册第八组就安排了“走进故事的长廊”主题。五年级上册第八组安排了“走进毛泽东”专题。六年级上册第五组安排了“初识鲁迅”专题。教材循序渐进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这也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纵向整合。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研究了教材特点,结合单元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做到:

1、字词教学

稳中求实

字词教学仍然是三年级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独养成立识字的好习惯。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的同时认识生字,课上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预习及课外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多种形式强化巩固。

2、理解课文

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建议是这样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于这一建议,我们在教学中应突出整体性、综合性,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综合能力,注重情感熏陶,渗透人文素养教育。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与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像,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最后,要精心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3、注重积累

读写结合

园地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我的发现”让学生用抄写读背等方式积累成语,课上再试着说一些类似的成语。“读读背背”让学生熟练地按照顺序读熟并背诵十二生肖,用合作学习或竞赛方式交流。“读读认认”则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认字,巩固字形、字义。口语交际和习作则是充分调动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组内交流,并且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最后动笔成文。

(二)说评价建议 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方法。口头评价是教学中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它有直接性、快捷性的特点,我们看似平常的话,能极大地激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书面评价也是一种教学中的一种形式,作业本上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颗闪闪的星星,哪怕一个简单的“优秀”、“很好”都会令他们激动好久。教学中的评价不是我的“专利”,我会让学生参与,让他们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八上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篇三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户家初中的教师梁亚荣,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活动。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对于本单元,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说课标

1、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2、本单元教材的内容标准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体例及特点

2、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方面、说课标

1、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使学生了解化学的价值,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富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初中要求虽然不高,但内容抽象,涉及面广,对于初学者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是化学学科概念原理中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

因此,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认识物质构成的微粒性,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和元素周期表,掌握原子的结构,学会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常见现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主要是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运用观察、推理、实验、判断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二方面、说教材

1、编写体例和特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课本内容的编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种形式:

(1)图片,为老师提供导入新课材料,使学生预习时获得感性知识

(2)主课题,包括正文、合作、正文边空、练习与应用等部分。正文形式灵活,分

别以实验、探究、讨论、练一练、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等形式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教材中还有一些资料卡片、调查与研究、课外实验、化学、技术、社会等资料可以共给学生合作交流,以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正文边空有一些小字注释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正文的问题。练习与应用是

对学生所学内容的巩固与延伸。

(3)实验活动,体现了化学课的开放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4)单元小结是以知识结构图,表格对比法,回顾与思考等方式呈现。有助于学生系统的整理本单元知识结构。

2、教材的改变

顺序变化——单元序由4提至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离子内容移元素知识之前 内容变化——分子和原子移此,化合价和化学式移至4单元

课题变化——4个课题改3个课题

图和资料变化——资料增加、合并、移正文,增加图示

3、编写意图

(1)优化了教材内容,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实际,使化学

变得生动有趣。

(2)优化了学习过程和方式,教材编写上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只起引导作

用。

(3)优化了情感价值,主要体现在使学生意识到,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是化学研究的主

要任务。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创新实践精神和科学的学习精神。

(4)优化了学习的评价方式,教材的编写逐渐转变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评价

方式多样性,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4、内容结构

本单元知识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了解物质的,使学生掌握,在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课题三中介绍有关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以及元素的分类等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在微观上,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重点介绍了原子的内部结构,让学生从五彩本分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逻辑关系,纵向联系。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初步认识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打下了基础。使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对化学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为今后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做好铺垫。同时,也为第四单元化学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的学习,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及计算埋下了伏笔,进而也对下册第十单元复分解反应的学习有所帮助。这样就把整册知识有机的贯穿在一起,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认识到化学的本质。

第三方面、说建议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一个能动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运用多种手段引

导学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课堂上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构建课堂的过程包括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堂活动。教师在课前需要手机大量的信息,布置适当的问题,为学生的课堂活动创设一些能联系学生的实际,能使学生获得欣赏感受的情境,调控课堂,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我们学校,在学习应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教学模式,即“三学一导”模式。正体现了以上教与学的关系。

2、评价建议

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业评价,其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因此,对于评价活动提以下建议: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家长

评价、教师评价、组内评价和自我评价。评价的形式应灵活多样,教学过程中最有效最直接的评价方式有:口头提问和书面考试。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要灵活,可以采取定性的方式,就是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与肯定,或鼓励性的评语。也可采取定量的方式,就是以分数或等级给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准确的评价。总之,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以同一种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以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评价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已全面考察学生的化学素养。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4)、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确保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时应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和课外资源来服务与我们的课堂,利用教材上的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进行探究活动,选学栏目等引导学生学习,还可从课外去寻找有利于我们教学的资源。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去图书馆借阅杂志,报刊等收集资料,也可利用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去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也可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和药品等。

总之,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开发、利用和管理好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把化学课程学习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

4.说课标说教材 篇四

我是来自流曲初中的教师何增理,很高兴能够参与这项活动。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对于本单元,我打算从以下三大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说课标(我谈两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总目标。

2、学段课标内容。

3、单元课标解读

二、说教材(我主要谈五个方面的内容)

1、编排体例。

2、编写特点。

3、知识整合。

4、知识结构。5重难点分析

三、说建议(我主要谈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1、总体内容标准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初步学会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野蛮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斗争的正义性与合理性;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2、学段目标地位

(1)、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2)、从租地农场、手工业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

(3)、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4)、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5)、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立宪君主制确立的历史意义。(6)、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7)、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8)、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 史意义。

(9)、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10)、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11)、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12)、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3)、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通过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15)、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

解说:教材内容标准共15条,蓝色部分为第一单元内容,它不管在教材中还是中考中都占重要地位,我们称它为“三个离不开”,考政治离不开资产阶级革命;考经济离不开新航路开辟;考思想文化离不开文艺复兴

3、单元内容标准、二、说教材

1、编排体例:

本册教材共25课,其中探究课4个。编排了4个单元的内容。“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构建文化的圣殿”

第一单元讲述的历史时期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初步确立的时期。伴随着西欧各国文艺复兴的出现和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本单元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线索,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了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来龙去脉,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前期历程,为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西方近代社会的演变创造了条件。

2、教材编写特点:

特点之一: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第一单元把重点放在欧美如何从传统社会过渡到近代社会的,其下的每一课都围绕着这条主要线索展开,意在重点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如何通过思想文化、扩展市场空间、积累资本和政权转移来初步完成社会转型任务的,意在突出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更替不仅仅是政权的转移,而是全面质变过程的基本史学观点。而对于那些课程标准中仅做一般性要求的知识性内容则做介绍性说明。

特点之二:预留空间、启发思考。

教材的编写者力求史料准确、叙述客观、结论点到为止,给教师和学生留出独立思考与发挥的广阔空间,鼓励学生通过教科书中所给出的材料和提供的材料线索,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独立思考、以得出自己的结论。第七课“与哥伦布通州远航”力图探索一种寓教于乐、融合各科知识、协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教学模式。特点之三:标题鲜明、形象生动。

教材标题以简捷的语言概括了近代社会发展的特征,介绍了资本主义社会前期的发展状况,从而提炼出历史发展的脉络,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特点之四: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课文中的小字部分内容丰富多彩,有介绍课程标准内容的背景介绍,知识面的扩大和延伸,各个独立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提示、某些专题性问题的概括和总结等。在课文叙述的

字上,科学准确、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特别是小故事,趣味性强,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3、单元知识整合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其分析理解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使之学会运用历史、阶级和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体会近代的人文精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新航路、哥伦布,《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等。

了解的知识:近代社会的时代特征是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和经济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跨人近代社会。

情感和态度: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历史资料,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客观评价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领悟文艺复兴时期蕴涵的人文精神,理解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树立世界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过程和方法:开展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单元知识结构

5、单元重难点一览 第1课,我们讲了一部作品《神曲》和文化巨人的贡献与作品。这一课的重点是要学生明白,为什么一部带有宗教故事色彩的长诗,和一场以复兴古代思想艺术为宗旨的文化运动,会成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甚至是一种崭新社会形态出现的标志?其中有三个要点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贯彻:一种是古希腊思想文化艺术所能提供的历史遗产;二是批判反动腐朽的封建神学思想;三是继承的基础上赋予人文主义以崭新的思想文化内涵;后两点就是这场运动在为一种崭新社会制度的诞生做充分的思想文化准备。

第2课,重要讲了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过程,其重点难点在于理解为什么对外扩张和走向世界对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这要从资本主义制度的贪婪性和扩张性两个方面去理解:贪婪性表现为对财富的无止境追求,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与发展的持续动力;扩张性表现为以交换为生存前提和发展手段。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不断寻找和占有可以作为市场的势力范围。这样做既可以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实现财富的可能,也会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因此,能否向欧洲以外的领土进行扩张,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迫切的市场需求,就成为当是资本主义制度能否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单元的第3、第4、第5、第6课讲的是社会形态在政治上的转型,这部分内容最大的变化就是加强了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内容方面的介绍,目的在于说明,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较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在向学生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要客观地、实事求是的介绍其进步所在,同时也要指出其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本质。这样才能深刻的理解,资产阶级不仅仅是运用暴力手段打败了封建势力,而且是用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上的先进性战胜了封建制度的复兴性和落后性.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线索清晰,但是内容之间缺乏联系,教师应以整体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另外,本单元历史人物众多,思想内涵丰富。教师要通过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要根据本单元的特点,以资本主义发展为基本线索理出历史知识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总结人类社会向近代迈进的过程。

本单元所讲述的历史事件突出,历史人物众多,要组织学生按照历史事件来查找相关历史资料;对于教材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课程资源,通过让学生写历史小论文等形式,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本单元与现实联系密切,学术成果丰富,有关历史资料较多,教师要通过展示历史课件、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历史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在激荡中向前发展。教师在讲解教科书时,要讲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通过历史事件揭示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学习与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在教学模式上可采用六环节教学法(上课复习提问、确定探究课题、整理所学知识、阅读巩固补缺、检测点评升华、布置课外作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评价建议

历史教学评价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判断。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促进功能。对学习成绩的评判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课标中主要提供了这几种评价方法:代表作品档案法、观察法、活动法、学生自我评价、测验法等,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选用。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利用通俗历史读物、历史小说等书籍。

第二是利用物件,如图表、多媒体等,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倾听历史的声音.第三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资源,发挥教师潜力,放飞学生的智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第四利用网络资源。从中获取大量历史信息。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眼界。

4、单元课时分配建议(共9课时)第l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2课时 第2课 探险者的梦想 1课时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l课时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 l课时 第5课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l课时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2课时 第7课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1课时

“知识无止境,教法有神通”我相信:只要我们扎根教育沃土、刻苦钻研教材,以课标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整合和拓展,教学效果就一定会达到最理想的程度。谢谢大家!我说完了。再见!

1、单元开始,安排“主题探究活动”

目的在于突出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体悟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每课引言

引言的作用:一是通过趣味引入,吸引学生;二是承前启后,体现课与课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本课基本内容。引言文字精练,大多由精彩事例引入,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全书各课的引言连排成文,能清晰地反映出全书的逻辑结构。

3、正文。

一般由有趣的可辨析的事例入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参与教学的空间。正文内容使用二种字体:

(1)宋体,用于表述和分析基本事实、一般概念、观点和结论。(2)楷体,用于提供教学活动所需资源,如介绍有关事例和资料等。

4、每课中还有辅助小栏目

如:相关链接、资料卡、名言、插图等不,意在增加教材的可视性、思辨性,能够生动地反映课文内容。

三、教材结构

1、依据课程目标制定的初中思想品德整套教材,是从初中学

生每个阶段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教育内容,统筹设计的教材结构。

──七年级,针对学生适应中学生活、把握自我成长等问题,以珍惜初中生活、学做生活主人为教育主题。

──八年级,针对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中遇到的“我与他人关 系”问题,以学会交往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为教育主题 ──九年级,针对学生生活扩展到国家、社会层面及面临的未 来选择问题,以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明天为教育主题。八年级上册,针对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中遇到的“我与他人关 系”问题,以学会交往合作为教育主题,以交往合作为核心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和正直的品质。

2、八(上)教材内容结构: 八年级上册教材,着重围绕我与他的关系,以“交往合作”这

一主题,分别讲述了如何与父母、与同学老师、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逻辑来安排,最后让学生掌握如何与他人交往。本册书按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设计为四个单元:

1、相亲相爱一家----讲授与父母交往,2、师友结伴同行----教授与同学老师交往,3、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讲授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4、交往艺术新思维----教授学生学会交往;其中最后一个单元可以说是对前三个单元的概括和升华,是由具体到抽象的上升,意在从道德层面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本单元以学会交往为主题,阐述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问题,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四、教材内容纵向联系: 本册教材是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区域为线索,第一单元的教学

内容是围绕家庭交往进行,第二单元涉及的学生生活区域有所扩展,是围绕学校交往进行,而第三单元这将学生的生活区域进一步扩展,是围绕社会交往进行的。第四单元是本册书的重点----让中学生学会交往,这个单元的内容都贯穿于之前的三个单元,是对前三个单元的概括和升华。

五、教材内容的横向联系: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在八年级上册这一横坐标可以阐发为:道德-交往必备的品德;心理健康-以健康良好的心态与他人交往与沟通;法律-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遵守基本的规则;国情-与他人交往时,要有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本册教材每一单元中的的纵向知识整合。接下来【按照幻灯片念】,边念边翻。

六、教材编写特点: 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材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注重学生的体验,注意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安排内容,力求帮助学生建构适合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框架。完全符合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即: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原则、系统性和可接受性原则。

七、说教学建议

1、初中学生的生活范围日益扩大,与社会的接触日益增多,需要认

识和处理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有必要引导他们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达成养成教育。

2、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不断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基础性作用,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全面发展。

3、本课程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注重学生的课外生活,鼓励学生在现实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要善于将课堂生活化、社会化。要设置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分析、探究。

4、改变把德育课程仅仅视为传授学科知识的工具的状况,增强课程的育德功能,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重视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心理准备和真实本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5、适当的留白,为学生提供自由想像、自主思考的空间,避免简单化地作定义式的解释,力求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在尝试探究的过程中,自我发现、自我提高。在鲜明展现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下,强调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6、知识内容对于不同的主体而言,自然会有不同的感悟和认识,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教师的解读方式,也要尊重学生的解读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做课程标准的奴隶,而要做课程标准的主人,要通过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

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构建知识。

2、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

课程资源包括教材资源与课外资源。教材资源包括相关链接、名言,对这些资源要合理利用,联系学生热点、兴奋点、盲点,适时在课堂穿插,引发学生积极性。课外资源包括多种形式。文本资源,包括图书、报纸等;音像资源,包括,电影、节目录像等,实物资源 包括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等。

5.说课标说教材 篇五

数学组李剑

我研说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二)”。接下来,我就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进行研说。

根据课标对学段的划分,五年级属于第二个学段,而“图形的面积

(二)”又属于“空间与图形”部分。结合对课标的研读,下面我就阐述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学段目标。

一、说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之学段目标】

1、知识技能: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用列表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2、数学思考: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3、问题解决: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具有好奇心能主动质疑、主动参与活动;合作探究的意识。【课程目标之课程内容】空间与图形

(二)包括组合图形的面积,探索活动,鸡兔同笼,点阵中的规律等内容。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估计不规则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3、通过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方法,明确鸡兔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列式解答。

4、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关系。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能与他人合作探索出图形的面积计算。

(3)有敢于质疑的意识,愿意与伙伴讨论数学问题,对于发现的错误能进行及时的改正。

(二)子目标:

1、组合图形的面积

(1)在实际操作中,认识组合图形的特点。

(2)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3)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

(1)通过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方法,明确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列式解答。

(2)进一步认识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4、点阵中的规律

(1)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关系。(2)学会分析数之间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画出所缺的数。

(3)能正确地观察分析图形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画出所缺的图形。(4)在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过程中,培养数感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剖析

第一、二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

1、教学重点:

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教学难点:

能根据各组组合图形的条件,正确、灵活地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

3、教学策略:

(1). 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

本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组合图形的形成以及特点。

(2). 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通过操作,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用到了分割法和添补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切忌由教师直接演示讲给学生。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四课时: 成长的脚印

1、教学重点: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教学难点:

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大小。

3、教学策略

本探索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是呈现了小华出生时与2岁时两个不同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第三部分是让学生运用自己探究出的方法,估计自己的脚印面积。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可以按照教材前后呈现的内容,先讨论估计小华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然后采用数格子的方法(不满一格的可以按半格来数)来验证前面的估计值。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可以回家完成。第五、六课时:鸡兔同笼

1、教学重点:明确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列式解答。

3、教学策略:

教材中呈现了3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通过假设举例与列表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结果。学生可能会想出其它的方法,但并不要求全班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只要学生都能掌握书本的列表法就行了

二、说教材

众所周知,教材编写者充分考虑到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也考虑到对数学素养的要求,在教材编写时注重突出以下特点: 【教材之编写特点】 A、直观性强易于理解。B、分散难点、降低难度。【教材之单元内容结构】

下来我再说一下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的内容有4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 鸡兔同笼”“点阵中的规律”

A、组合图形的面积要能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的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B、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C、会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D,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教材之单元知识联系】(出示幻灯片)

依据课标、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下面我再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三个方面来研说。

三、说建议: 【建议之教学建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中学习的“主体探究”者,教师在课堂中主要是起一个“主导引领”的作用,根据我校实施的“乐学课堂”教学模式,我就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说教学建议。

对教师来说,要求教师要深入的研读教材,领会编者的意图,深入的研读教材。在探索中提炼方法;在扶放中提升数学素养。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当发现这个规律是错误的,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在有扶有放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好主导作用,还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知识,在阐述中理解知识,在归类比较中强化知识。

【建议之评价建议】

1、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形式,主要以书面的习题为主(幻灯片)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评价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口头评价(表扬语),也可以用星奖励评价,(小红花、星 进步)既可以是师生互评,也可以是生生互评。(学生作品)也可以是学生本人对自己的评价。

3、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本单元探索活动比较多,可以通过教学观察等手段,评价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能否经由观察、思考发现某类数的共同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能否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否运用相关概念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建议之资源开发和利用】

1、生活资源

2、教材资源

数学教科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教师用书主要是为了加深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强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提高教师采用有效教学方法的能力。

学生辅助书主要是为了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开拓数学视野。

我们不仅要用好文本资源,有时还可以大胆的进行合理的资源重组。

3、网络资源

通过网络资源查阅资料,下载富有参考价值的实例和课件。

4、生成性资源

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合理地利用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中,错误的资源,教师没有预设到的,只要教师善于捕捉,这些资源都会成为课堂中的一大亮点,让教学更有效。在数学的领域中, 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远远比解答一个问题的价值更为重要。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6.说课标说教材 改 篇六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温小侠,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对小学语文五年级阶段性目标内容标准的理解与把握。同时,我还将结合《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具体说说在教学中是如何把握和落实课标要求的。

第一部分 说课标

五年级是高年级学段的起始年级,和中年级学段相比,无论从知识与能力,还是阅读与习作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高年级学段要完成从学习“段”到研读“篇”的华丽转身。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精神,准确地进行教学,我将从“识字与写字、积累与阅读、交际与习作”三个方面,谈谈我对阶段性目标的理解和把握。

一、识字与写字

新课程标准对识字与写字的内容要求如下:(出示:标准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理解和把握的:

1、识字重方法:高年级学生一定要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时老师只是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不在教师“教”,同时要重视纠正错别字。

2、写字重规范:一是能用硬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书写内容,达到格式正确;二是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重视书写包括两点要求:一要书写正确;二要书写美观。

二、积累与阅读

新课程标准共有11项具体要求:(出示:标准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理解和把握的:

1、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快速浏览的能力。其中,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学会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行分类;理解句子的表达效果。如:比喻、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中心句、过渡句等句子的表达效果。但教学时不做理论的讲解分析,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即可。

3、要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并重点学习文章的写法和句子的表达方式。这也是五年级“篇”的训练重点。

4、阅读说明文,学会最基本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

比较等。

5、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三、交际与习作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交际:一是口头的,即口语交际;二是书面的,即习作。口语交际与习作密不可分,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表现。

口语交际部分

课标要求以下几点(出示:标准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理解和把握的:

1、学生能积极参予讨论,敢于发表见解。

2、具有转述能力。

3、能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习作部分

课标要求以下几点(出示:标准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理解和把握的:

1、学会写纪实性作文:写人记事的文章突出“真实”,强调“具体”,要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同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会写想象作文。

2、学写建议书、读后感、演讲稿三类应用文。

3、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五年级阶段性目标的理解和把握。

第二部分 说教材

我将对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进行详细的剖析,并具体说说在教学中我是如何落实课标要求的。

(出示:教材分析)《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以“美丽”为主线,以柔和而又深沉的文笔,塑造了一个“美丽永恒”的居里夫人的形象,赞扬了她坚强、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高尚人格。

根据教材特点及本单元阅读要求,我确立了如下 教学目标:(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人

格魅力。

3、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学习本文运用类比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合一的:感悟居里夫人的“美丽”,领悟“美丽能跨越百年”的奥秘。教学的重点段落在文章的第2-5自然段。

理由是:这些段落既描述了居里夫人的外在美,更描述了她动人的内在美。对“美丽”的“永恒”做了最好的诠释,所以我把这些部分作为学生研读品析的重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学时我以“美丽”为切入点,抓住(出示)“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着重抓住几个特写镜头:

一、学生研读外在美

重点研读第二小节,居里夫人特有的外貌描写,品读语句。

(出示)(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这是一段典型的人物外貌描写,是写法学习的重点。教学时,引导学生感悟到作者抓住居里夫人最具特色的脸庞、神情、眼睛来写,尤其把握眼睛的描写,寥寥几笔,就把居里夫人美丽、端庄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强调描写人物要抓住个性特点,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居里夫人的美丽。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读写训练:口头描述一下你的妈妈的外貌,表现出妈妈的特有品质。做好读写结合的训练。

二、学生研读内在美

锁定文章三、四、五小节,读懂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重点语句:(出示)1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教学时,学生会抓住这段话中“一锅一锅”、“废弃”、“终日”、“烟熏火燎” “衣裙上、双手上的点点烧痕”等词句,感受居里夫人为了科学执着追求,勇于献身的精神。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这句话中,从“三年又九个月”“成吨”“0.1克”等词语,感受到居里夫人工作时间漫长,尤其是成果与时间对比悬殊,从而突出了居里夫人的非凡信念。3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离开心爱的实验室。)

而这段话中,居里夫人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对待名利的态度的明显对比,又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种淡泊名利更是一种美丽。

品读至此,学生自然就发现了居里夫人身上美丽的东西就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性格和对科学执著的追求。(板书:坚定、顽强、执著)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他们一定对居里夫人心生敬佩,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动笔,把自己想对居里夫人说的话写下来,由此加深学生对“美丽”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采取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质疑问难法,在品读文本、感受品质的同时,并随文练笔,读与写相互促进,使学生通过写作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感悟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魅力,也就自然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7.研课标 说教材说课稿 篇七

研课标 说教材说课稿

金鸡学校 汪支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材,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教学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1.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初步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及相互作用;2.理解物理学产生的背景;3.认识科学发展的艰辛,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会记录数据处理数据。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好奇心、有求知欲、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愿与人交流不同的思想观点、认识科技对社会生活影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

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主要环节。

科学内容含三个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

二、说教材

(一)教材编写特点

1.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特别是倡导探究学习方式。2.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认知特点。

3.教材中增加了社会调查、小制作、小实验等实践活动,并设立了“科学窗”、“阅读材料”等栏目。

4.教材在呈现形式上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在叙述上力求简明清晰,富有启发性,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

教材总特点:

1、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一些事物类比。如:(1)电流类比水流(2)电压类比水压

(3)导体、绝缘体的本质

(4)理解电阻及电阻的大小与何因素有关

2、用形象的图画表示。

8.说课标说教材实施 2 篇八

为了使我校教师进一步熟悉课程标准和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体系,更好地掌握教材、驾驭教材、挖掘教材、整合教材,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依照赤峰市《深化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给本任务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我校“教研教改工作计划”。经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现就该项活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望各教师认真贯彻执行。

一、活动目标

1、结合“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安排,我校各科教师先要熟练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并对自己所带年级的学科内容做系统性地整理与归纳(以知识树的形式,电子稿)。具体要求达到“三能”:能将本册内容做以整合;能将每册教科书中的分章节进行整合,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能将课标对每章每节知识点的要求进行整合。(如:了解、理解、掌握、体验、经历、探索等)

2、通过开展“说课标、说教材”活动,要求教师全面熟悉、掌握课程标准和本学段、本学科教材,梳理出教材的知识结构,画出每册教材的“知识树(网)”,让整套教材在教师心中形成一个连贯的有机整体。具体要做到“五个能”:能说清楚新课标对本学段、本学科课程的基本要求(包括质的要求、量的要求及如何落实);能说清楚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体例;能说清楚本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能提出本套教材处理的合理建议;能提出本学科高效课堂的标准和适合本学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

二、活动范围

全校现任各学科教师,旗级(含旗级)以上教学能手必须参加。

三、活动安排

从2014年5月下旬开始,至2014年7月15前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培训阶段

1.学习内容。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掌握新理念,以及说课标,说教材优秀案例。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为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标的要求;以“画知识结构图、说教材、写课例分析”为切入点,深入钻研教材,了解编排的意图,熟悉教材内容,整体把握教材体系。

2.学习要求。(1)《课程标准》学习要求:通读学科课程标准,了解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理解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领悟课程的基本理念,熟知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2)教材学习要求:一是通读学段教材。了解新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本册、本单元的基本要求,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及体例,画出知识体系结构图;二是将新课标、教材、小升初说明、近年来小升初试题四者结合起来研修,探索四者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3.学习方式及具体步骤

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

(1)集中培训:首先请语文、数学、英语的学科驻校教研员深入研究本学科的新课标并把握好教材,之后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并进行“说课标,说教材”展示。(2014、5月底——2014、6月初)

(3)校本研修:各教研组在各组长的带领下,要将开展“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教研教改的一项核心内容重点开展。(针对知识点整合部分)首先各教研组长依据各教师所带学科,按年级学科学段分工,然后再由各学科级备课组长依据教师实际对章节内容进行分工。2014年6月底完成初稿、2014年7月上旬各教研组将各年级备课组的内容进行汇总,并完成电子稿(以ppt的形式)。学校教导处对交送的电子稿进行整理收编。

(二)比赛阶段(2014年7月15日前完成)

根据《2014年一区联动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中的“新版课程标准与教学指导”》,结合我校实际,采取层层组织、分段实施的办法,按照在分校先选拨和再到总校进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本学期首先对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说课标,说教材”活动。各教研组安排好各参赛教师,要求担任以上学科的教师人人参与,人人登台演讲,评选出我校“说课标、说教材”能手,学期末对评选的说课能手给予表彰鼓励,(学期末依据我校“积分制管理“适当加分)。各学科参加人数不做规定。

(三)资料收集及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日前完成)

由我校评出的优秀能手,将自己的说课稿以电子档的形式分年级分学科汇总,交送我校教导处。教导处对收集的优秀案例装订成册,电子档收集在我校资源库里,以便保存并供教师借鉴使用。

四、“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基本流程

(一)说课标

1、说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或学段目标。

2、说本册书一个单元的内容标准。

(二)说教材

1、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如有条件可把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

2、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既能在横向上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说明逻辑序列,又能按照知识大类把整个学段(或相邻年级)的同类知识作简要纵向整合。

3、说新课标、教材、小升初考试说明、近年来小升初考试题四者内在联系和规律。

(三)说建议

1、说教学建议。根据课程标准和所用教材的特点,谈具体的教学建议。

2、说评价建议。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谈评价什么和如何评价。

3、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谈如何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拓展资源和课外的资源。

(四)演讲

1、能脱稿演讲(包括少看银幕和荧屏),内容熟练。

2、语言流畅,简洁、生动,教态自然大方。

3、幻灯片制作以知识权为主,文字较少。清晰、大方、有新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说稿

红星路小学 李姗姗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解说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本册教材。

第一部分:高瞻远瞩说课标

站得高才看得远。站在课标的高度教学,可以让我们时刻明确我们的目标和方向。因此我先解说本册的课程目标。九年义务教育数学学科被划分为了三个学段,本册属于第一学段。基于对第一学段目标的分解,我认为本册的课程目标应达到以下几点:

一)知识技能

要让学生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会比较大小,理解近似数,认识克与千克两个常见的质量单位;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重点是除法的意义,能准确进行运算表内除法的计算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并能进行与之对应的简单的估算。认识钝角、锐角;感受平移、旋转现象。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二)数学思考

学会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生活现象,灵活运用估算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在实践操作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问题解决

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解决简单两步以内的数学问题。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知道一题多解。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态度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第二部分:依据课标说教材

课标为我们指引方向,然而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接下来我将依据课标说教材。

一、提纲挈领说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有10个单元,其中9个新授单元,1个总复习单元。全册穿插了24个练习,此外,还分别在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后安排了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剪一剪》,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后安排了《有多重》。

数与代数方面主要有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解决问题。图形与几何方面有: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以及“平移和旋转的初步认识”。在“统计与概率”主要是一格表示5个数量的统计图的认识。在“综合与实践”方面有两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剪一剪》、《有多重》。本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解决问题。

二、纲举目张 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本册教学应达到具体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万以内的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3、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二)能力目标:

1、绝大多数能熟练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2、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单元结束时,平均错误率为6%,速度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期末平均错误率为4%以内,速度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3、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4、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5、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6、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见微知著说教材编排体例

人教版教材编排科学严谨,例题大多采用的“情景引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方法总结——练习应用”的格局展开。我选取了本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来进行说明。

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分成两段,即第二单元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第四单元的“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用乘法口诀求商,所以方法的引导犹为重要。教材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以及“平均分”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方法。

教材以“猴妈妈分桃”的故事情景引入新课,顺势提出“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由此学生展开讨论进而探究问题,接着小精灵明明归纳总结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然后小精灵聪聪再提出练习题,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例题生动有趣,设计条理分明,流畅自然。

四、博观约取 说教材编写特点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诞生,多种版本的教材应运而生。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堪称其中的翘楚,在诠释新课标的新理念时也各有所长。我就三种版本的第四册教材进行粗略的对比,博观约取浅谈人教教第四册的编写特点。

1、教材编写充分体现科学性。

本册教材不但符合数学的学科特性,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本册教材中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中的“锐角和钝角”就选择了长江大桥作为学习素材引入新课。这既与教学内容有实质性的联系,又十分准确地诠释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科学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实质的理解。

就这个知识而言,我对比了苏教版和北师大版的教材。他们都将“认识角、直角、锐角、钝角”放在二年级下册一课时内教学。人教版教材则将“认识角和直角”放在二年级上册教学,将“认识锐角、钝角”放在二年级下册教学,教材的编写分化了难点。就这个环节,人教版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好地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数学实质。

2、教材内容极具过程性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猜体育馆有多少人,让学生感受学习万以内数的知识背景;再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最后学生一千一千地数,这时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相邻数位之间的联系。教材给我们展现了“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既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理解数学实质,又有利于发展思考能力,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

3、教学素材生活化

人教版素材的选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素材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如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的主题图,就以学生兴趣浓厚的“春游”为背景。通过“准备每人春游时带的物品”,让学生来学习习近平均分。比较其它两个版本的素材,人教版的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4、习题设计有弹性。

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发展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第9页这个森林的场景,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可以从中找到1到4个数学问题。再如第11页、62页的习题都体现出习题设计的层次性,在设置巩固性习题的同时,都设置了拓展性习题,第11页第5题的“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方块”,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找到1到6种方法解答。虽然他们受到的是不同层次的训练,收获的却是同样的满足。

5、呈现形式体现可读性。

人教版教材采用大量的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多种方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这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比三种版本的两步应用题例题后,发现他们都做到了图文并茂。可相比之下,人教版教材可以把枯燥乏味的两步应用题设计地像连环画一般引人入胜,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去探究的欲望。而且不仅仅是这一个例题,只要把三个版本的教材放在一起翻看,人教版明显更具可读性。

五、前挂后联 说教材立体整合

本册在小学阶段这十二册教材中处于一个怎样的链接点呢?我就本册教材的九个知识点间纵横向联系制成表格。

第三部分:以学定教说建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自己多年的低段教学经验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教学建议

1、博采众家之长。

有些重难点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以前可以先查阅其它版本的教材,寻找它们的异同点,让自己更好地把握教材。如教学平均分时,人教版在《表内除法

(一)》单元出示了“把15个桔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个”的问题情景。学生先是观察,再动手尝试一个一个分;数感较强的学生猜测先2 个2个分再1个1个分,或3 个3个分也可行,动手验证会发现平均分不仅可以1个1个分,还可以几个几个分。教材的整体设计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证明的机会,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这一特点三种版本的教材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这个内容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更欣赏北师大版的教材。北师大版把这个内容放在了二年级的上册,教材设计了“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几块”的问题情景,再以摆小棒的方式将三个小朋友的分法直观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最后用统计表的形式把每个小朋友平均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学生可以出现四种分法,分法一:每次1个1个分,分4次。分法二:每次2个2个分,分2次。分法三:3个3个分,分1次,再每人分1个。分法四:4个4个分,分1次。依此归纳,平均分可以每次1个1个地分,也可以每次几个几个地分。我们在教学时,也可以采取这种统计表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理解地会更透彻,学得更有深度。

2、授之以渔。

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需要日积月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涵与课程目标有关的教育价值,逐步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例如在一年级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表、退位减法表时,就开始指导学生横、竖、斜着去观察其中的变化规律及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在二年级上册教学乘法口诀表时,逐步引导学生横着、竖着观察同桌合作找出其间的关联,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在二年级下册教学表内除法时,则可直接让学生分小组独立找出算式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

3、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例如本册教材的“剪一剪”,内容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设计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一种是剪出一排小纸人,一种是剪出一圈小纸人,旨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让学生发现对折次数与图案个数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自己设计图案,自己增加对折次数以增加相连图案的个数,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4、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第六单元《克和千克》单元要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克和千克的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再让学生尝试购买水果,使学生能进行简单计算;最后读课后小知识,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

5、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要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例如在统计教学中,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并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说明问题。学生可以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推测、提合理化建议等。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断地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思想与方法。

6、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我们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经常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如何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比如教学《旋转》后,教材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圆片上按一定比例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以后,看到的是三种颜色混合后的一种颜色,按照光学原理,看到的应该是白色,但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粉红色。不必向学生解释这一现象的原理,只要让学生通过活动看到旋转可以引起这么神奇的结果,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可以了。还如课后的拼学具练习,无不是让学生在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性的同时,增加学习兴趣。

7、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以《有多重》为例,教学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照顾到所有的学生。

(二)评价建议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在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应该准确地把握“了解、理解、掌握、应用”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应依据“经历、体验、探索”不同层次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定性定量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的评价

对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的评价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特别重视要在平时教学和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的评价

情感态度的评价应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

4、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在评价学生每一个方面表现的同时,也要注重整体评价。

5、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老师、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进行全面的考查。

6、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段的评价应以描述性评价为主。

7、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

合理设计和实施书面测试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建议

1、文本资源

文本资源包括学生学习辅助用书和教师教学辅助用书。

2、信息技术资源

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

3、社会教育资源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例如邀请有关专家向学生介绍数学在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4、环境与工具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开发制作简便实用的教具和学具,以拓宽他们的学习领域。

5、生成性资源

9.说课标说教材发言稿 篇九

刘可欣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之《信息技术基础》高一年级第一单元《认识信息世界》。对于本单元,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说课标

二、说教材

三、说建议

一、说课标

1、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培养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能够在信息社会生存所必备的终生学习和持久发展的能力。

2、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

本单元是全书的其实部分,负责确定总任务的主题方向,为完成后面每个单元的分项任务做好铺垫。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与作用;了解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知识;熟练使用文字处理,演示文稿等软件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加工。熟练使用校园网提供的电子学习档案袋,形成自己的学习日志,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1、初步掌握根据任务要求确定信息来源的方法,尝试通过图书、报刊、广播电视和因特网等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2、调查研究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并选择适当的工具制

作作品,以呈现信息、发表观点及交流思想。

3、能够对自己搜集、整理、发表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感受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认识到社会和生产实践在推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人类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3、能够辩证的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并认识到规范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的重要性。

二、说教材

1、编写体例及特点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内容的编写体现了全新思路:即:瞄准一大目标,培养两种思维,体现三原课标,掌握四类工具,实践五维模式,发展六项技能,参考七个观点,体验八步过程。

(1)每一节都有讨论思考部分,紧扣本单元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知识的背景。每一节都有知识拓展,丰富了学生书本以外的知识。(2)每节课中课本都布置有针对性的“任务”,同时都配有相应的“操作提示”,简明扼要。如果学生遇到易错或难理解的知识点时,还可以仔细阅读“注意”,帮助自己的理解。

(3)每节课最后都布置“思考与实践”练习题,通过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提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巩固知识的牢固程度。

2、内容结构

高一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共分为四个单元,本单元为教材的第一单元,共分3节课,计划授课3个课时。第一节《无所不在的信息》,学生将信息的概念,信息社会的发展。第二节课《五彩斑斓的信息社会》让学生了解信息社会的发展以及病毒的危害。第三节课《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历史悠久的信息技术发展史,介绍了丰富多彩的因特网,让学生掌握电子作品的制作流程。穿插三节课之间介绍了电子学习档案袋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到电子学习档案袋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感受的博客空间,方便有效。

3、逻辑关系

本单元是全书的其实部分,负责确定总任务的主题方向,为完成后面每个单元的分项任务做好铺垫。本单元在帮助学生认识信息世界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区别,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培养。本单元的知识掌握对后面展开学习获取信息,科学管理信息,加工表达信息起着非常重要的铺垫和激励作用。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为了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突破学习重难点,最终能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我的教学建议是:让课本成为

讲操作的老师,让图片成为教创意的老师,让同学成为相互协作的帮手,而教师将成为课堂的引导者、指导者。课堂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每一节内容可以用讲授法,也可利用学习网站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学学习。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只有多看、勤练才能有收获,有提高。

2、评价建议

新课程下评价改革的根本标志是由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最终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与此同时,评价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口头表扬、作品展示,投票打分等,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的针对性与效益性。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0.说课标说教材 篇十

各位老师

大家好!有人说:研读教材是语文老师的第一基本功。唯有教师走进文本,方能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今天我要汇报的是第二学段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下面我就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部分来解读这一单元。第一:说课标

小学语文同其他的学科有所不同,它是将课程标准和内容融合在一起的。小学语文的课程总目标是以三维目标来呈现的,全面而又富有新意。(知识树:课程的总目标)

(一)、说课程的总目标

知识目标是要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的书写汉字,能说普通话;

能力目标主要是要求孩子们能主动探究学习,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并能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则是培养孩子们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我们所说的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课件出示知识树,学段目标与课程标准)

(二)、学段目标

小学语文分为三个学段,目标螺旋上升,整体推进。第二学段目标建立在第一学段目标基础上,着眼于阅读、口语交际发展,在写作上下功夫。第二学段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初步识字能力,认识200个,会写300个,累计认识2200个,会写1600个。

2.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理解词句意思,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学习修改习作.4.学会倾听,领会要点,把握主要内容,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5.收集资料,共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第二、说教材

(一)这里我将从体例和内容开始讲述。

本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园地三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

导语的设计◆以一个优美的排比句情景导入,点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

◆ 课文四篇,其中精读三篇,两篇后面附有小练笔,以拓展能力。略读课文一篇。◆ 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固定栏目。另设有机动栏目——趣味语文。

(二)、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1、专题组织、教材整合

本单元教材围绕“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这一主题编排,导语概括的点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要求,课文是学生积累语言,学习阅读方法的媒介。《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是运用语言,落实方法。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落实。单元各部分内容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施课程目标。

2、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在精挑细选的内容中,配上直观、形象、富有趣味性的插图。给学生审美感受创造良好条件。

与北师大版这一主题内容教材编写相比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课文更新、详略相辅

本组教材在选材方面,注意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裁丰富。既有语言优美的散文《和时间赛跑》,又有故事性很强的《绝招》,还有表现外国孩子童年生活的《检阅》、《争吵》。不仅积累了不同风格的语言,还能开拓眼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良好的凭借。略读可为学生提供检验学习效果的平台,相辅相成。

4、合理练习、学法改变

改进“思考”“练习”设计,进一步体现“导学”。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借助单元前导语来导向,第四组的导语:“童年,像一条弯弯的小河。这组课文就像小河里翻腾着的几朵浪花。浪花有时唱着欢乐的歌,有时倾吐着烦恼,有时……每一朵浪花里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让我们用心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这段导语概括地点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明确了学习要求,读来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2)利用课后题目导学、导练。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如,《检阅》一课,课文的后面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有一些问题和大家讨论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通过讨论探究这两句话,解读课文中博来克的自尊、自强,以及儿童队员的平等意识和关爱残疾人的爱心这一主题。

(3凭借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的“泡泡”来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如,《和时间赛跑》一课,在第八自然段后学习伙伴问道:“‘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用以是引导学生注意词语表情达意的准确性。5.改进课后练习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每篇精读课文至少都有一个能统领全篇的重点题目。

6、采用多种形式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和感悟。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如13课,“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比如‘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让我们找一找,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二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如13课“我要有感情地多读几遍课文,再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

三是安排词语表,加强词语的积累。词语表中的词,一半为本课要求写的字组成的词语和一些熟字组成的新词,不穷尽本课所有的词语。这部分内容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相应处理,要既灵活有扎实。

7、继续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在《争吵》课文后的“读了课文,我也想写写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情。”;这个内容的安排,都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力图让学生都有话可说可写。

◆略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

◆与北师大教材不同的是把“口语交际”“习作”提前,并做比较详细的提示,让学生学习课文后趁热打铁,学以致用,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立体式整合

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横向

第四单元,单元导读以整齐、形象的排比句点明单元主旨“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孩子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时间赛跑》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示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检阅》一文,告诉孩子们,童年这条小河中不仅有个人烦恼,还有很多在集体生活中的一些困惑,这篇文章关注儿童的理想、愿望、兴趣、爱好,关注儿童的权益……”两个关键词:和平,平等。让学生明白集体的重要,关爱他人的意义。童年生活中争辩、猜疑、嫉妒屡见不鲜,教材适时安排了《争吵》,课文较详细地描写了“我”与克莱谛吵架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吵架后的矛盾心情:小伙伴之间发生争吵、矛盾其实很平常,关键是看你事后如何对待、处理它。课文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并且要学会知错就改。承认错误并不可耻,相反他能让我们更加亲密团结。第16课《绝招》符合孩子们的争强好胜的心理,富有童心童趣。告诉人们勤学苦练方能成绝招的道理。这些课文是孩子们丰富生活的真实写照,能引起孩子们的感情共鸣,便于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习阅读方法。课文引领孩子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但不能只停留在欣赏层面,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中安排“教你学一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教材及时安排了习作,让学生写下童年趣事的过程、表达真情实感。为了丰富语言素材,园地安排了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在园地最后安排趣味语文,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单元内容环环相扣,紧紧围绕主题,课文主人公或个人或集体,无不是我们孩子的真实写照。

纵向

以童年生活为主题的内容在十二册中有四个单元。在一年级下册第六组就安排了“我们的快乐生活”专题,三年级上册第一组安排了“多彩的生活”的专题,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仍然体现了“童年生活”的主题,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排的“难忘的小学生活”。这些正是知识与技能的纵向整合。

了解教材后,我们该如何落实目标呢?下面我们来看: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我将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四方面分别叙述。① 识字写字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量的巩固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积累和巩固所学的字。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写字的质量。②阅读教学建议

修订的新课标中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我们在本单元教学中可以少讲多问多读,多想多说,实施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语感。利用多种朗读形式,由读辨意。

◆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默读课文,一般要求对学生提出默读要求,读完后,要交流、讨论。

◆精读课文的教学,要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想法随时发表,平等对话,无拘无束交流。

◆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疑问题。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条件。

◆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就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

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大意”,知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③口语交际建议

本单元口语交际主题是“教你学一招”,实施时可以进行如下导入以创设情境。在《绝招》中我们见识了不少本领,今天我们人人都可以当一次“教练”,办一次“本领培训班”展示自己最拿手的本领,如何?

汇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语言介绍,可以加动作演示,之后可有问答环节。④写作建议

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是使学生自由表达。本次习作,《我学会了……》,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渗透一些写法就能顺利完成了。2.评价建议

◆新课标提出的评价建议的总则是: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加入评价活动。

◆在评价时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遵循以上原则,制定本单元评价体系。采用竞赛的方式,检查识字写字情况。采用小练笔的形式,检验读写结合的效果。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采用评价表的形式进行图书角对应调查。演示展览习作,肯定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水平。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①、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内资源 ◆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成语故事等丰富学生的审美享受,通过阅读其他版本教材来拓宽学生的视眼。

◆教师可以向孩子们推荐图书,还可以在班级布置上下功夫。展示学生的作品成果,生成评价机制。针对本组主题“儿童生活”以及名家名篇,向学生们推荐《林清玄散文集》、《汤姆叔叔的小屋》等中外反应儿童生活的书籍。做到“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还可以让孩子们向大家推荐与本单元有关的书籍,互相借阅。不但提高知识储备,而且提升孩子们的道德情操。②、合理开发课外资源

◆ 借助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在校园网站、班级博客等媒介上查阅信息,了解他人的幸福生活,分享他人的快乐。寻找我们幸福的童年身影,晒晒我们的幸福。

上一篇:车辆出险处理流程下一篇:铁路工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