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学生乐在其中

2024-09-05

阅读,让学生乐在其中(14篇)

1.阅读,让学生乐在其中 篇一

完美的课堂教学 让学生参与其中

“每堂课开始时,可能会打起精神听一点,因为父母为我们交了学费,但过不了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老师讲的书本上都有,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愉悦感,久而久之上课就成了一种生理与心理的负担。”2012级新生小刘向记者描述大学课堂的状况。像小刘这种状况,在新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习经历,他们对纯粹的理论知识学习已经不感兴趣了。很多学生反映,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一点趣味都没有,学生只能像傻瓜一样地呆着,或者睡觉。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少参与课堂活动,教学气氛也很沉闷。

相比高校来说,职业教育的课堂会好很多。记者在国家定点汽修人才培养基地—山东万通汽修学校看到了欣喜的景象,这里的课堂既活力又有趣。没等走进教室,记者就听到里面传来阵阵笑声,有同学大声发言的声音,有操作实训设备的敲打声等等。令人疑惑的是,在教室里既没有规整的桌椅,也没有师生间的明显界限。在教室里只有一个个汽修台架,台架上摆放着这节课要学习的实训设备,老师边讲解,学生们边对照设备进行形象的认识,之后便是进行小组合作操作,互相学习、交流„„老师就在学生中间,随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我是大学毕业后来到山东万通的,以前上课不是聊天就是睡觉,老师讲的什么根本不知道。在这里我感觉课堂很有活力,每次在老师的指引下完成学习任务,就很有成就感,学起来也有动力,很轻松,很愉快。”汽车4S应用工程师专业彭攀笑说。这就是山东万通汽修学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沉闷的课堂,只有轻松欢畅的氛围。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完全打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据悉,理实一体化教学只是山东万通汽修学校教学创新的一部分,该校还有“做中学”、“体验性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式学习”等诸多教学的理念,目的就是通过这些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快乐学习,快乐收获。

2.阅读,让学生乐在其中 篇二

一、坚持听写单词和词组,夯实学生写作基础

英语写作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如同听力、阅读、口语一样,是英语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小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是听读说技能的文字转化。书面表达最能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考察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运用熟练与否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用英语写作是个新的概念,从来没有触及的领域,学生用英语写好文章,难度是有的。然而,正如捷克教育家说的那样:“知识的教学是基础工程,应当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步地形成(顺序性原理)。”我们的英语作文教学也应如此,只有从基础抓起,要重视学生英语写作基本能力的培养。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听、说、读、写技能的基础,如果词汇量掌握不够,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就难以发展和提高。W ilkins认为:“没有语法,只能传递少量信息;没有词汇,任何信息都无法传递。”而Mc Carthy也同样认为:“不管学习者第二语言的语法掌握得多好,不管他的发音多么的标准,但如果缺乏足够的词汇,便不能用第二语言成功地进行交际。”因此,坚持每天听写单词和词组,扩大学生的词汇容量,才能从根本解决写作难的问题。

二、通过范文引路入门,帮助克服心理障碍

因为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有限,他们初涉作文领地,大部分学生都会感觉“无从下笔”,或者即使冥思苦想拼凑好一篇短文,也难以避免多处的单词拼写和语法错误。所以,提供一两篇优质的范文供初学者模范学习是相当有必要的。

由于较少发现有同步作文集的书籍,我通常都是自己执笔写“下水文”给学生提供参照。成就一篇文章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但是通常也不能抹杀习作模仿带给作者的灵感和启迪。为初学英文写作的学生提供范文,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惧写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用较规范的句式去表达观点或描述事物,避免因语法知识的缺陷而胡乱拼凑“中国式英语句子”的现象。

三、突破思维定势束缚,促进学生写作思维

从某种角度讲,思维定势是英语学习的障碍。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所掌握的唯一语言就本族语,他们无时无刻地用本族语思维和交际,本族语的使用结构体系和习惯方式早已根深蒂固,用英语思维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及所掌握的系统程度即词、句、文、篇还是杂乱无章的。学生用英语进行写作,所遇到的困难主要还是知识和材料不足,缺乏严谨的思维能力和习惯,受到本族语言技能负迁移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用相似的方法解决的问题越多,换用其他方法解决问题的困难就越大。所以突破学生思维定势,就要加强英语练习的逻辑性,按照英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多种联系,从性质、类属、层次、因果等个方面的关系进行写作练习,训练学生成套地表达和理解,形成以英语为外壳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英汉在写作上的异同,创设英语环境,制造英语气氛,并降低写作难度,以换取更高的练习效率,按照一定的思维进行,让相应的英语材料反复在大脑涌现,扎根,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方式,多练习,形成自然写作的地步。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一个人学到的概念越是基本,对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宽广,迁移范围越普遍。所以要突破思维定势束缚,学生的写作思维才更加的广阔。

四、指导积累生活经验,丰富学生写作材料

我校有一位英语教师就是个有心人,她让学生在寒假或暑假结束时写一写自己的假期生活,学生的写作完全依靠自己所学的的语言来表达,有相当的难度,可是学生依然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采,除了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师还可为学生创设自由写作的机会。

笔者在为自己的孩子订阅幼儿刊物时,发现刊物中赠有一种小绘本读物,只有几页,文字只有一句话。笔者受这种幼儿绘本的启发,让学生为这种绘本配上英文,这可是他们自己编的英文小书啊!前不久笔者在南京有幸聆听了田湘军老师的一节课,田湘军老师的课清新独特,最让人佩服的是他把我国古典文学的代表——诗词引入了英语课堂,当学生下课后还在吟唱根据《江雪》创作出的英文诗时,会场上又一次响起了掌声。这不正是一种充满智慧与创新的写作吗?

总之,学生写作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练习才能获得,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运用多种智力活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策略和途径为学生搭建写作平台,拓展写作空间,引导并帮助学生挖掘写作素材,采用多种写作训练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习惯,突破思维定势束缚,引导学生正确写作,以多元化的激励评价方式促进他们、鼓励他们,从表扬、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提高用英语写作的准确性、条理性和自信心,调动并保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

3.不断改革创新,让学生乐在其中 篇三

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作礼物来接受。”这是何等诱人的教学境界,这是多么和谐的教学局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叩击学生的心弦,点燃智慧的火花;才能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真正乐在其中;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使语文的魅力永存。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从导语、媒体、内容、活动等几个方面多多努力。

一、精心设计导语,引学生入意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一锤,也是关建的一锤。好的导语可以把学生带到作家设计的艺术境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力。反之则会压抑学生的热情,分散学生的精力。所以,导语的设计不可忽视。如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时,可以把握住本文的特点设计导语,先设两个问:“世界艺术殿堂”指哪里?世界艺术品的“三宝”指什么?然后要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一段配乐朗诵《走进罗浮宫》,同时展示出维纳斯的大幅画像。这样,用短短三分钟的时间就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妙的艺术境界里,激起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认识的欲望,激活了他们的思想,为一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创新

多媒体集声、文、色、形于一体,使知识信息容量增大,内容更充实,形象更丰富,开拓了教育空间,为学生接受知识、获取技能提供了多种渠道和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使学生看画面听课文,图画作用于学生的眼睛,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配乐朗读课文,能很好地渲染气氛、感染学生。在音乐声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十分活跃,情绪也处于最佳状态,这对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培养美好的情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因此,现代教育媒体以它具有的丰富的表现手段和巨大表现力,为学生素质综合发展提供了可能,这是任何教育形式无法与之相比的。如学习《胡同文化》一课时,课件在课文开始就展现了老北京的胡同,直观地引入教学。学习《故都的秋》一课时,一开始就展现两幅图,一幅是美丽的秋色,秋叶红,层林尽染;一幅是萧瑟的秋景,草木枯黄,落叶满地。不同的秋景尽情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习《雷雨》一课时,可以采用电影《雷雨》片段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自己照剧本排演这一段戏,充分体验剧本到舞台戏剧的技术特点。学习《荷塘月色》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板书很难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而配用CAI课件,那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图,江南采莲图,加之《月光曲》的配乐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情景,把握景物特征,领悟思想感情,突破教学难点。

三、讲究脱本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语文教学的主体是语言,学语文就是学语言,语文教师的脱本教学既可展现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艺术,又可为学生具体运用语言作好示范,在刺激和诱导学生思维方面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学习《劝学》中的“木直中绳,其曲中规……”,可以拓展到物理知识。讲《体态语》可以进一步深化,归纳运用体态语和破译别人的体态语应注意的问题:身份地位、文化修养、习惯爱好、职业性格等等。《神奇的极光》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学生对此兴趣不大,但如果教师能结合课文旁征博引,定能敲出智慧的火花,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并作一些相关介绍,使学生知道了许多知识:我们为何被称为炎黄子孙、华夏后裔,古代的许多神话传说,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月亮女神、美神、爱神的姓名,古代许多无法解释而今得到解释的现象——日食、月食、死海不死等,至今仍没解开的谜——金字塔、飞碟等,有关极光的神话等等。这样,学生真正乐在其中,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高,便会在课外自由涉猎文学、哲学、史学、社会学等领域,多层面接受信息,多渠道获取知识。

四、组织生动有趣的活动,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知识是创造的原料,创造在一定意义上是知识的更新组合。一定数量的结构合理的知识是创造过程所必需的。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多组织生动有趣的活动,在活动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智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在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美”的内涵,可以设计一场二十分钟的男女辩论赛,男女双方的观点分别是:“残缺才是美”“完整才是美”。参赛选手经过自己课前的精心准备,可以使这场小型的辩论会既紧张又热烈,充分展示自己的雄辩才能。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和《项链》时,可以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让学生领悟主人公的思想和作者的感情。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在快乐中学到了许多知识,锻炼了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吕叔湘先生曾打过一个比方,语言教学不同于工业,而有点像农业。那么让我们这些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趁着明媚的春光,宜人的季节,多洒一些甘露,多培一些沃土,让新时代茁壮的新苗在丰厚的土壤里快乐地生长。

4.校运会——让每个孩子乐在其中 篇四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 张仁勤 224200 镜头1:学校的秋季田径运动会正在举行,根据运动会的竞赛规程,每班的参赛名额只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所以运动员大多还是那些老面孔,各班级、各年级的体育尖子生。

镜头2:运动场内熙熙攘攘的少部分同学在竞赛,运动场外则是另外一种景象,有的同学在为运动员加油、助威,而有些同学则在高谈阔论、吃零食,一些渴望参加比赛,但又没被选上的同学只能乘老师不注意时,找个空地过过瘾。

这是我从学校运动会观察到的两个镜头,据我了解和调查,这种以“少数学生”表演,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做“观众”的学校运动会并不少见,这种比赛项目单一,目的不明确,单单是为了走过场的运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社会和家长的舆论、完成工作量而举行的。这显然是与《体育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截然相反。

在学生体质日益下降的今天,我们难道不应为这种现象深深的反思吗?学校运动会究竟为谁开?在这个漫长的暑假,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体育专业书籍,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学校运动会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活动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校运会在某种意义上成了衡量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尺寸。但这种片面、狭隘的运动会只能是为某种目的,带动一时的各自临阵磨刀,运动会一结束,运动会所出现的繁荣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与学校运动会的群众性、健身性、经常性是相对立的,绝大多数学生在运动会中的收益是很少的,就是那些经常参加的“老运动员”,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也不会有那种获胜后的喜悦。

根据调查、随机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现行的学校运动会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形成、体育兴趣偏好影响、体育学习观念形成、体育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除了在文中已经提到的参赛人数少的现象外,在实际中还有其他几点:

1、趣味性少,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展现。

2、学校运动会比赛内容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机械单调、比赛形式、方法一成不变,个人项目多,集体项目少。出现“从小无参与机会,长大无参与意识,成长无参与能力”的状况。

3、学校运动会组织工作全部由教师完成,不利于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运动会组织方式单一,都是由老师一手完成,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缺乏学校特色,各级各类学校都相同。

5、学校现行的比赛内容与体育的健身性要求相脱节。

6、比赛内容与平时教学内容脱节,与教育部新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涵相悖。

7、运动会缺少集体性、趣味性、表演观赏性项目。

二、学校运动会竞赛项目改革的必要性。随着全民健身,素质教育等思想的深入,学校以往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与发展,表现出诸多弊端。

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标的推广下已为我们广大教学工作者所接受,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不再有系统接受体育教学的机会。而终身体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现行的学校运动会无法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也谈不上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掌握参加运动会所需要的运动技能。只有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才能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和掌握。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五个基本目标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和社会适应二个基本要求。同样要求学生在学校运动会中能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对以往的学校运动会进行改革。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其应该在学校运动会上得到充分的体

现。

学校应该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体育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在学校运动会上每一学生都要有体现自身能力的机会。

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也要求对学校运动会进行改革。小学生渴望在交往中得到他人的承认,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和自信心,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个性鲜明,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性,单调的田径运动会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从而制约他们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兴趣。只有对运动会的形式和内容都进行变革,开发新的运动会资源,把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项目引进到运动会上来,才能吸引广大少年儿童的参与,真正让学生享受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这就要求运动会的组织者要为大多数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在运动会项目的设置上要考虑到多数学生的需求。

三、学校运动会改革的基本构思

学校运动会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改变原有运动会“少数人干,多数人看”,比赛内容机械单调、比赛形式一成不变,与教育部新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涵相悖的现状,淡化竞技型的比赛模式,构建融群众性、竞争性、多样性、趣味性、健身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学校运动会新模式,开展一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大众化竞赛项目。营造一个既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又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持久兴趣,体验运动的乐趣的良好的运动环境。学校体育运动会的理念和初衷是以育人为最高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贯彻“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体质、日常锻炼和普及为主,学校运动会的目的是全面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与作风,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在学校运动会上,通过竞赛项目设置的变化、组织形式的改变吸引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通过学校运动会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能力)组织协作能力(社会适应)终身体育意识都得到发展,运动会项目要体现出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大众性、娱乐性。作为体育运动的最基本特征,竞赛是体育运动最能吸引人之处。群体之间、个体之间的竞赛、自我突破都能让每一个运动的参与者乐在其中。体育运动的群体性要求主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我们应不断探索,对学校运动会进行改革,努力做到融竞争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集健身、娱乐、教育与一体的运动会新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和“师生和谐”的原则。

1、提供机会展示才艺,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我们把学校运动会办成学生个个有参赛资格、人人愿参与的集文艺表演、才艺展示、体育竞赛、师生同乐、家长参与的“体育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由体育组、艺术组、少先队大队部、教务处和各班班主任通力协作筹备,给学生以充足的准备时间。

开幕式入场式由体育教师指挥调动,全体学生以班为单位入场接受检阅。班级方阵可在先进过程中由班干部统一指挥做一些简单的、能体现班风班貌的体操表演。如做行进间的徒手操、哑铃操、棍棒操、胶圈操、扭秧歌及其它轻器械操表演。然后组织校鼓号队、腰鼓队、大型团体操等依次进行汇报表演,以展示其风貌。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都以自己是小运动员的身份能受到老师们的检阅,而倍感高兴与自豪。

2、项目设置多样化,体现“健康第一”原则

在项目设置上减少以跑、跳、投等以纯身体素质判定名次的田径项目设置,增加一些以趣味性、娱乐性为主的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另外,设置的竞赛项目年年都有新花样,并注意具有儿童化、生活化、趣味性、参与性强的特点。例如,跳长绳、两人三足跑、转运实心球、套圈、保龄球、抬轿子、踩高跷、轮滑绕标、袋鼠跳、春种秋收、翻轮胎、棋类、球类等学生喜欢的项目。这些竞赛项目对身体素质条件要求不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还能充分体现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赛前大家商量分工,强弱搭配。赛中互相勉励,互相帮助。特别是那些体弱者在同学们帮助下也能参与比赛,他们心理上的愉悦是以往运动会上无法得到的。此外,还专门为低年级设立了“家庭运动会”项目,组织部分家长和孩子一块参与有趣的竞赛活动,使体育进入家庭,让家长重视从小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

3、组织教师参与比赛,体现“师生和谐”原则

适当组织教师参加比赛,起到了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大会组织教师表演广播操、健身操、跳长绳、踢毽、投篮比赛、篮球赛、乒乓比赛、师生混合趣味接力赛等。每逢这些项目登场,场上气氛热闹非凡,为老师加油的呐喊助威场震天动地,融洽了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距离,为鼓励学生锻炼身体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4、比赛后有延伸,学习锻炼双丰收

5.让学生爱上阅读 篇五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很多章节里都涉及到了阅读。如:“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必须教会学生阅读”、“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等。其他章节里即使不是专门论述这个问题的也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如“‘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的思维”、“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要让学生学会掌握学习的工具”等。不难看出阅读简直就是一把万能钥匙,只要教师使用得当,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呢?

-、营造书香环境-―为课外阅读启航

1.让书香弥漫校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只要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日常教学工作的范畴,想方设法地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有效地激发读书热情,并为学生展示读书成果搭建平台,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氤氲在浓浓的书香中。

2.让书香浸润班级

在班级壁报栏上开辟“读书活动专栏”,设制“心动图书” “书海拾贝” “精彩推介”等栏目,让孩子耳熏目染,沉浸在书香中。通过成立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优秀图书带到班级中,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另外,每个学生的书包里都要放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让他们想读书时就有书读,养成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遇到大家都喜欢的图书,可以在班里开展“好书漂流”的活动;形成时段“热点”。

3.让书香沁入心田

《给教师的建议》里关于“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章节里这样说: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位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同时特别关心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同时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人队和人团的日子,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时至今天,苏老的观念和他们学校的做法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效仿。

学校和家庭要达成教育共识,保证图书资源充裕,健全“家庭书橱” “班级图书角” “班级部书香驿站” “学校图书室”等。学校要及时充实更新图书室里的图书,语文老师每学年根据自己班里的阅读实际,向学校提出申请,购置相应的图书。学校图书管理员要及时向语文教师推荐新购置的图书,定时开放图书室,全天开放阅览室,让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真正成为学生读书的家园和乐园。家长们在保证孩子家庭书橱图书充足的前提下,要经常带领孩子到“书店”和市“图书馆”买书、借书,,,让孩子也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迷”。同时,教师要发挥好教育的纽带作用,形成家教合力,适时增加“阅读快报” “亲子阅读”等。可以在每天的“家校联系单”里告诉家长孩子们的阅读书目,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每天让孩子汇报阅读的进度,反馈阅读的信息。

二、推荐精彩书目――为课外阅读导航

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做的: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藉。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书目里的每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形象进入每一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藉„„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藉。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都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钴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因此,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列出相关书目,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去阅读相关书籍。如中国文学作品:四大名著、《上下五千年》、《论语》、《稻草人手记》、《草房子》、《雷锋日记》、《红色经典丛书》等;外国名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等;科普类可以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我们爱科学》等书刊。孩子在刚接触这些书籍时,由于人生阅历浅显,对于某些名著不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推荐一些有趣好玩的图书,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曾领班里的孩子到图书室借了冗本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图书。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图书,虽然其文学价值不是很大,但这套图书富有童心童趣,一直以来都是校园畅销图书。我希望孩子们能用自己最喜欢的图书来叩开阅读的大门,从此扬起阅读的风帆,向自己的理想起航。当孩子渐渐喜欢上了图书,读书就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会“欲罢不能了”,这时再向孩子推荐一些名著和科普书籍,孩子们就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三、教会阅读方法-ˉ为课外阅读指点迷津

如果孩子没有掌握读书的正确方法,无疑于“纸上谈兵”,收效不大。因此我很注意孩子读书方法的培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经常会给孩子们讲名人读书的故事和读书方法,并且把相关内容打印下来,贴到班级壁报栏,引导孩子们感受名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学习其读书方法,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1.勾画读

中国有句古话:不动笔墨不读书。“勾画读”,即让学生在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文章中的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注上音;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边读边思考读。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

2.批注读

读书时,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即“批注读”。这种读书法是读者直接和文本、作者的交流,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毛泽东主席和台湾作家三毛都喜欢用这种方法读书。

3.静默读

默读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读时要求做到眼到、心到,不能指读,更不能读出声来。

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要把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看懂。

4.笔记读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不同的记笔记的方法。如摘录法:摘抄好词好勹,奇闻异事、科学知识、名言等,启迪思维,开阔眼界。

5、提纲法:

把读过的文章用列提纲的形式罗列出来,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梗概,从而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受法:对于触动自己心灵的书籍,读完后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6、创编法:

可以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为读服务,关键是让孩子愿读、乐读。教师可以分类分层进行,根据学生的差异因势利导。比如对优等生可让其选择提纲法、创编法、感法;中等生可选择摘记法、提纲法,学困生可选择摘记法;等等。

四、开设阅读课程――为课外阅读加速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大部分的作业时间占据了孩子的读书时间,再加之自控力差,很多孩子宁愿出去玩耍,也不愿意读课外书。这就需要老师的循循善导,慢慢引导。每周可从语文课中抽出一至两节作为“阅读课”,以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阅读课要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要形式有集体阅读、阅读指导、阅读交流等。最初的阅读课,教师可以采用“好书推荐的形式”,鼓励学生阅读;也可采用引读的形式,教师可先绘声绘色地讲述书中的内容,当孩子都为之动容后再戛然而止;也可以读一个开头、或者介绍一个人物,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从而勾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记得一次《安徒生童话》阅读交流课。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书中的内容。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学困生小森头天晚上就把《卖火柴的小女孩》改成了一首诗歌,并且还打算在第二天的交流会上表演这个故事,就这样他准备到了夜里11点多。那是一节大型的公开课,课堂上他兴奋得把手举得很高,我不想打击他的学习热情,有点犹豫地把他叫起来,没想到他获得了满堂彩。课后他一脸灿烂地跳到我面前: “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还举行阅读交流课?”阅读激起他思维的火花和创造潜能,让他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此他更爱读书 了,看着他日渐自信的目光,我也享受到了教育的愉悦感♂

五、举行读书活动――为课外阅读加油

学校要用“集体活动激发兴趣”,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如可以在每学期开学初召开“建设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让老师、学生都积极地投身到“建设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中。为了增加学生的读书热忱,学校可以以“读书节”为契机,适时举行校级、班级的知识竞赛、优秀读书展、读书征文、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古典诗文诵读竞赛、课本剧比赛、辩论赛、汇报出等活动,从而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交流读书经验。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到读书节活动中来,交流读书经验,感受读书的愉悦。

六、建立评价机制-ˉ为课外阅读护航

为使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逐步建立完善评价机制,让孩子们在科学规范的文化体系下,沐浴书香,润泽生命。如可以建立班级读书激励制度,通过“读书反馈卡”、“星级背诵卡”、“小书虫记分卡”等对学生阅读进行考评;读书等级考核制度,制定各级考核的名称、内容、时间、方式、条件以及等级称谓;阅读成长记录袋评价制度。对于表现好的家庭、班级和学生分别授以“书香家庭”“书香

班级” “书之星”等称号。为了持续学生的读书热情,我还辅助于其他奖励措施,如只要读完一本书我就发三个“奖”。(我特制的写着“奖”字的纸条,积攒多了可以和老师换取喜欢的奖品)。还记得此举刚出台的第二天,一早就有小桥等几个爱读书的同学来兑奖,提问相关内容竟是对答如流。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小桥中午又拿着另一本课外书来换奖,在我惊异于他的神速时,他告诉我他一直喜欢看书,家里的书都让他看没了长都买不上他看的。之后的几天很多孩子都包围着我着换奖,很多孩子不到一周的时间已经读了五六本书,有几个孩子都读完了10本课外书。于是我趁热打铁,及时表扬了读书多的孩子,并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了黑板的表扬台上・„„

6.让学生快乐地阅读 篇六

拓东一小赵文

开学之初,我给学生布置了看一本课外书的作业,希望他们能通过阅读来扩展知识面,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可是,过了一些日子,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选择看《老夫子》、《乌龙院》、《憨豆》等漫画书,诚然这些漫画对学生也有一定教育作用,可是孩子们一般只是看到漫画表面的幽默、滑稽,而从不会更深入的去思考漫画的内涵,至于内容全是大量文字的书根本没兴趣读。我感到这样一来,读课外书岂不是没什么意义了?于是,我在一次语文活动课上趁着学生们交流读书心得的时候,把那些只读漫画的学生狠狠批评了一顿,然后向孩子们推荐了一些适合他们这个年纪阅读的经典中外儿童名著。我想,这样一来应该没问题了。

第二次交流读书心得的时候,我看到孩子们都没有再拿出漫画书,觉得很满意,就让他们把自己的读书体会简单的写一写,心想,这下他们应该有些收获了吧。课后,我把孩子们写下的读书体会认真地看了一遍,却大失所望,许多孩子只写了“我很喜欢***,这个人物或故事。”这么一句话,敷衍的心态一望而知。我强忍怒火,勉强看完。下一节课,我怒气冲冲地对学生们说:“你们实在太让我失望了,为什么这么懒惰,读了故事就连脑筋都不动一下吗?还是说你们有的人根本就连读都没读!”大部分学生读低着头一言不发,我正打算说下去,却听见一个学生竟轻轻地嘟囔了一句——“真无聊”。我顿时血脉膨胀,狠狠地拍了一下讲台,好一会儿才勉强压下怒火,一下课,我就把那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准备好好“收拾收拾”他。我问他:“你给我解释一下,什么是无聊?难道老师为了提高你们的语文水平,介绍给你们的这些经典课外书籍,在你眼里,竟然是无聊的东西?你知不知道这些故事是让多少人感动的名著?谁知他竟说:“这些书,我家里早就有了。”“那你为什么不看?”“没意思。”他的回答让我陷入了沉思,是呀,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大人认为是经典的,小孩未必就认可啊。回家后,我想了又想,最后重新作了一个学生课外阅读计划。又到语文活动课了,学生们都很紧张,有的学生拿出了父母帮他们准备好的读书心得,有的则低着头生怕我点到他们的名字。可是这次我却没有点名让学生来说读书心得,也

没有让他们写读书笔记,而是拿出了一本孩子们喜欢的漫画书——《水煮三国》,对他们说:“前几天老师看到你们特别喜欢这本书也挺感兴趣的,就找来看了,今天我们的活动课就来说说这本书上的故事吧。”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有的学生用不敢置信的眼光看着我,有的干脆叫起来:“老师你不是故意试探我们的吧?”我肯定地告诉他们:“今天就读这本书!”教室里的声音渐渐平息,我接着问学生们:“你们能说说为什么喜欢看这本书吗?”“因为它很好笑!”一个学生脱口而出,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我说:“那你们能给老师介绍一下这本书上最好笑的情节吗?”话音刚落学生们就纷纷举手,听了几个学生介绍以后,我和班上的学生都被逗得笑起来,这时我又说:“你们介绍的真是有趣,不过这些故事里的人物可不是随便编出来的,他们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你们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关羽在漫画里总闹笑话,可在《三国演义》里他却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将军。”这下大多数孩子都愣住了,只有少数几个孩子知道一些简略的三国故事,看着他们都被我提起了兴趣,我趁热打铁,给他们讲了一段《三国演义》里的精彩故事。下课了,可是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纷纷要我接着再往下讲,这时我停了下来,拿出一本儿童版《三国演义》故事书,对他们说:“《三国演义》的故事太长了,老师一下根本讲不完,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如自己去看看,再来和老师讨论里边的故事情节吧。”第二天,我刚进教室一群学生就围上来,七嘴八舌的和我讨论三国故事。之后的读书笔记,许多学生都写得很认真,不再敷衍了事了,这也让我也受益匪浅。又一次语文活动课,我让学生们自己来说说为什么他们读书笔记进步这么大,一个学生告诉我:“因为老师告诉我们关于漫画里的这些人物的故事很有意思,过去我们只是觉得漫画好玩,从来没有想过漫画人物还有这么多故事,以后我看其他书也会找找资料,多了解一些关于他们的故事。”在这以后,我又借机向孩子们推荐了《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神话》、《西游记》等书籍,孩子们的兴趣都很浓,一个学期后,我发现他们慢慢喜欢阅读一些课外书了,包括当初的那些他们认为没意思的书,当初那个总觉得读书没意思的学生也渐渐喜欢和我一起讨论阅读心得了。虽然他们阅读的范围还很小,阅读速度还不算快,但这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相信,只要他们继续阅读,继续快乐地阅读,继续在阅读中得到快乐,那他们的人生之路就一定会充满盎然春意。

7.学会分享:让学生乐享其中 篇七

【关键词】 历史课 分享 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4-014-01

分享,来自于人的本能。分享使人快乐。在分享的过程中,没有身份高低之差,只有平等的交流;没有束缚与被动,只有愉悦与充实。如果能在分享中学习,那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是噩梦,不再害怕那无尽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分享课堂应该只要分享什么呢?

一、分享人生感悟,做人生的智者

高中生尚未涉世,懵懂初知,缺乏人生阅历,更别谈总结人生,提取感悟。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学校就是前站,历史老师在讲述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各国历史过程中,应该见缝插针,见机事宜的把自己的一些人生感悟与具体知识结合与学生分享,使其在踏入社会大熔炉前先有一些他人的经验做铺垫,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比如在讲到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的影响的时候,我们可以由此引申出环境对我们人生的影响,环境虽然不是决定因素,但是也非常重要,好的环境(如家庭环境,社交环境)对一个人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交朋友要交诤友益友,而不能交损友这样的观点。同时也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交友的一些名言警句与老师自身的交友经验,相互印证,使学生学会交朋友,多接近良师益友,远离损友恶友。又比如我们在讲到三省六部制度,讲到古代的朝议制度时,我们可以趁机分享一下合作的必要性,人力终有限,将来的社会是一个讲究合作的社会,因此学会合作使我们将来生存的一个必备要求。

二、分享名人故事,感受大家风范

偶像现象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崇拜偶像属于人的本能,人本能的对强大的、优秀的人产生羡慕崇拜向往之情。其实崇拜偶像、追星行为无所谓好与坏,有的人过度痴迷而迷失自我,以致丢失了最起码的东西,也有的人因为对偶像的崇拜产生了强大的动力,成就辉煌。关键看我们如何去引导,我觉得在历史课相关内容时应该懂得引入一些“明星”,不是当下那些影视娱乐明星,而应该是那些历史长河中熠熠发亮的历史明星。比如教学《百家争鸣》时,我们可以分享一些孔子的故事,让我们感受一下儒家大圣那种悲天悯人,仁爱万物的胸怀,从孔子知识渊博却仍然不耻下问的向小孩求教中感悟什么叫做虚怀若谷,什么叫做海纳百川;教学《太平天国》时,我们可以分享一些曾国藩的故事,看曾国藩如何严于律己,如何严谨治家的;等等。我们应该分享名人大家的正能量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崇高的理想,传递真善美,为青春与梦想加油。

三、分享时事热点,树社会责任感

作为老师,我们不希望自己教出来的只是一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学以致用是一项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人才,而非读书机器。要把学生培养成有能力,有思想的人,脱离现实是绝对不行的。因此我觉得分享当下的时事热点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我们历史老师,古人常说读史能知兴亡,因此我们更是重任在肩。通过对热点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危机感,树立他们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以便他们将来更积极的投入生活,改造社会。在高中历史中有很多热点问题,比如台湾问题,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明白国家的态度立场,知晓其利弊得失,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要了解的。了解情况才能有效应对,这对将来解决台湾有重要的意义。又比如新疆东突厥分裂问题,近年来新疆分裂势力恐怖分子在中国频频犯案,先有3·1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后有新疆多起打砸抢烧事件,引起社会动荡。其实在历史课中就有清晰明确的突厥民族的演变过程,把历史和问题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了解突厥问题的由来,形成正确的态度立场,不会被恐怖主义所蛊惑,坚决与其作斗争。除以上热点之外,还有西藏问题,全球变暖,全球恐怖主义,网络诈骗,全球饥饿等。

以上就是我认为历史课应该分享的几大内容,但要想让学生在历史课乐享其中,除了把握分享的内容之外,还需要把握分享的时机,掌握分享的技巧。

分享内容的安排应该是见缝插针式的,应该是有特殊功用的,应该是为正课内容服务的。不能把分享内容当作主课来上,它应该是一种添加剂。它的安排是有目的的,不是无的放矢的,主课就好比一颗颗亮丽的珠子,而它就像一条细线,把主课串联起来,它要么起连接作用,要么起侧重突出作用,要么起渲染情绪作用。

并非时时都是分享的好时机,时间不充足,教学任务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不适合分享,教学结构完整严谨有整体性时不适合插入一段分享,学生该有的情绪准备不充分的时候不适宜分享等。那么哪些情况适合分享呢?比如上了一会课,你发现学生普遍有枯燥无味的现象,这时可以插上一段分享,提高注意力。比如在学生情绪高涨时,适宜的插入一段分享,引导学生的情感。比如讲到当下时事时时,学生出现了爱国情绪,此时分享一些爱国主义思想,效果会很好。比如当学生考试考的好,出现骄傲情绪的时候,分享一些名人谦虚品质的故事,可以助其冷静,同理如果学生沮丧,则分享一些励志故事,如贝多芬,如爱迪生等,可以助其重燃斗志,激发动力。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有太多的情况,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8.乐在其中(九年级学生习作) 篇八

现在的生活是何其丰富?何等精彩?何其快乐?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为自己创造幸福,寻找乐趣,就是要乐在其中。这样的人生才丰富,这样的人生才精彩,这样的人生才快乐。

社会与生活都是你我大家的,那幸福快乐也不例外啊。快乐时每个人都能拥有的,不是哪一个或哪一些人的,我们就应该快乐的生活在其中,而不应置身事外。

记得小时候,我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绚烂多姿而难以忘怀的:白天与小伙伴一起上学、一起做作业,晚上与小伙伴一起在空荡荡的弄巷里疯跑嬉闹,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大人们干着自己的事,除非我们闹得实在是不像话了的时候才干涉和责罚我们的,一般情况下,他们才懒得管我们这群小“野猴子”呢。于是我们就搭起“人梯”翻墙头跳进哪家的园子里,偷摘尚未成熟的小青桃来分吃。我们就“叠罗汉”慢慢地升到哪家的瓦屋檐下,掏那瓦下做窝的小麻雀。我们就扮演好人与坏蛋,举着向日葵杆子和小木疙瘩“手枪”指挥着“千军万马”玩打仗。那时的我哪一晚不是满身大汗地回到家里?哪一晚不是满身酸痛地回家?哪一晚不是全身泥土地回家?但我快乐、高兴、兴奋,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上升,我的空暇时间也越来越少,课业负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学习压力累得我筋疲力尽,哪还有时间和心思去疯去玩,整天除了读书、写作业,还是写作业、读书。我感觉到学习使我的生活越来越糟,也越来越枯燥无味,同样是月光的晚上,我不再感觉到她的美丽、她的明亮、她的迷人,相反我认为她爬得太慢,升得太早,落得太迟。有时学得烦时,我恨不得她马上落山,我好早点上床睡觉。当然,尽管我觉得学习压力很大,但有时成绩提高了,受到老师表扬了,我心里还是有一种如同我童年时那种快乐的。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快乐也是多种多样,那么获取快乐的途径也是各不相同的。只要你热爱生活,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即使是“枯燥无味”的学习也能给你带来快乐,只要你能乐在其中,我们的学习、生活都同样是美好的。

谷和好

9.乐在其中学生作文800字 篇九

“来,喝!老张,抽支烟。别矜持了,这局我赢定了!”

“唉,先别急,先喝杯酒,让我思量思量,哈哈哈哈!”

“去你的!思量个屁!快点!”

海明烦的就是这个,隔壁,是一个暴发户,整天打牌,喝酒,开饭局。他,是一个书生,就靠写作维持生计了。

这群人的笑声,叫骂声,一声声传入他的`耳朵。

他们,乐在其中。

海明拽下笔,一下扑在床上,现在,他可没心思创作。

咚咚咚,咚咚咚。

“海明儿,开门,我是你隔壁的老刘!”

海明抽起身,走到门前,猛地拉开门,怒视着老刘。

“哎哟,开得这么快!”当然,他没有注意到海明的眼神。

他带着浓重的酒气直接跨进了海明家,一屁股坐在他家唯一一个沙发上。沙发发出了阵阵呻吟。

“你这家里咋就这么乱啊!”他一边点着烟说,并翘上了二郎腿,“咋就没个麻将桌?电视?”

“我家就这样。”海明淡淡的回答,“你想干什么?”

“哦,我呀,就找你写个信。写完了,给你50元稿费。”

他拿出50元,在海明眼前晃了一晃,便收了起来,露出了一口黄牙。

海明拿出纸和笔。

“啊,那个,家里的父老乡亲,那个,啊,那个你们都好吗?”他烦躁的挥挥手,“哎呀真烦,你帮我写吧,一会念给我听。”同时,将烟灰点在了海明家地板上。

海明火了,心想:你指使谁呢!

但他又想:何必跟他计较呢?

所以他还是写了。

10分钟后,他便收起了笔。

“写完了。”于是,他就将信念了一遍。

“嗯,不错,不错。”他将烟蒂一扔站了起来。

“老刘,干什么呢?就差你了!”

“唉!”

说着,抓起信,直接踏出了海明他家。

海明自己关上门,走到座位上,坐下,想着刚才的一切。

他笑了。

10.韩宇 设计让我乐在其中 篇十

人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对韩力而言,

却是设计之中有知己,有欢乐。

转天,我们在韩力的高级定制店中见面采访。不大的店中放满了韩力的作品。我们进门时,韩力正在一件一件收拾头天秀场返回的服装。但令人奇怪的是店中只有韩力老师一人,并没有其他的工作人员。对此韩力解释道:“许多顾客都喜欢在这里和我谈谈设计、生活。有时有个工作人员在旁并不方便,所以店中一直都是我自己一人,虽然有些辛苦但是乐趣却很多。”现在韩力及她的设计团队都已经习惯了她这样的设计生活。

在中国设计圈内说起韩力也是一个传奇。从1979年,她便拿起笔开始做设计,2008年,40岁的她又留法进修,成为了一名最洒脱的“高龄学生”。其实,在她留法之前,韩力已是中国十佳设计师,在服装领域更是享有盛誉,做过多家企业的“设计大脑”。但她仍是谦逊的表明,走出去对她的冲击很大,进修后她才真正的懂得了服装。“以前看自己总觉得自己也算是服装高手,無论是从设计、剪裁到工艺的整套流程下来都是很得心应手的。但当我真真正正的走出去,我才发现服装的博大。”服装的部件就像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只有学过解剖的人才懂得它的形状、颜色。而现在的韩力就像能与服装交流一样,她能读懂服装的内在。

韩力的设计就像她的时装发布会主题一样,拒绝了花里胡巧的噱头,实实在在。她说她做设计有三大追求。“第一,我追求款式上的简洁大气,带有时尚元素点但不能夸张,注重得体的服装学。第二,我追求面料的精良,工艺的精致,包括版型上身的舒适性,美观性等。第三,我追求的是品质与经典。”

11.乐在其中五年级学生优秀作文 篇十一

“乐”,是你“哈哈嘿嘿”时脸上浮现的笑容;“乐”,是你悠闲自在时来之不易的惬意;“乐”,是你取得成功时,心中踊跃的自豪!“乐”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发现、体会,便能获取这一份愉悦。而那次在我小学时的“老鹰捉小鸡”,便使我认为,“乐”就在其中。

记得五年级的一个课间时分,三十分钟的时间,足够我们做许多事。我心血来潮地邀请几位好朋友来玩“老鹰捉小鸡”。于是我们走下教学楼,来到操场,开始我们的游戏。

首先,我们利用猜拳的方式决定除了“老鹰”、“母鸡”、“小鸡”们。游戏正式开始了!刚开始时,“老鹰”需要进入“鸡窝”,假装“送饭”,而当最后一只“小鸡”将“碗”摔破时,一场“鸡”与“鹰”的争斗开始了!之间饰演“老鹰”的`同学站在原地,而他对面的“鸡群”—以“母鸡”为首的一字纵队也一动不动地站在地面。突然,奔跑起来,“鸡群”也从它相反的方向运动起来。“老鹰”围着“鸡群”转圈儿,采用“迂回战术”随时准备进攻。同学们各个都面露喜色,观看者这一“鸡鹰”之战。

终于,“老鹰”进攻了!它咬定处在纵队末尾的最后一只“小鸡”不放,采用“游击战术”, 攻一下,退一下,而“鸡群”,则被他弄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在周围观看的同学有的捧腹大笑,有的专心地关注着战情, 有的学的“鸡群”,原地打转,怎不快乐?而就在这时,由于“母鸡”的一时疏忽,“老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功抓到了末尾的一只“小鸡”,“观众”们欢声雷动,祝贺“老鹰”的胜利,这一场游戏,也随着“老鹰”的成功抓捕而宣告结束。但经过这场游戏,无论是胜方,还是败者,或是观众,都是那么开心,那么激昂……

12.让每个学生享受快乐阅读-原件 篇十二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评价的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都是有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评价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部重头戏,已经取得可喜的进展,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评价内容和方式随意性强,重点不明确;评价工具操作性普遍不够强;评价实施过程中师生和家长的负担较重;评价主体之间缺乏良性互动。

我们选择小学生阅读评价来作为我校的一个课题研究,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享受快乐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探索阅读学习评价工具在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我们调查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注意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理解.感受.体验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形成性评价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

小学生阅读形成性评价的工具和方法是多元化的。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我们设计出一系列个性化阅读的评价工具,合理选择评价方法,策划评价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一.问卷式调查———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小学生几乎每天都要阅读,阅读已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由于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差异较大。我们在评价时,应该关注学生阅读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不仅考察认知层面,而且关注情意.态度层面的考察,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等,敦促学生反思阅读过程,形成良好自我发展意识。教师应认真了解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致力培养阅读能力。因为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增强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问卷式调查就是很好的考察学生阅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方法。

在实验的初始阶段,我们尝试设计了几个简单的关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的调查问卷(见表一),从中发现了一些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后来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阅读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表一

小学生阅读能力调查问卷

年班姓名

一.选择题。

1.你最喜欢读哪一类型的课外书籍?

a.童话 b.历史故事 c.科幻小说 d.科普知训 e.漫画 f其它

2.你一个学期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

a.1本 b.2本 c.3本 d.4本 e.5本或以上 f.根本不读

3.你习惯通过以下哪种途径进行课外阅读?

a.报纸 b.杂志 c.书籍 d.上网

4.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你是怎么做的?

a.查字典 b.查相关工具书 c.请教他人

d.忽略.跳过去

5.你认为自己已经养成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

a.专心阅读,不开小差 b.边读边思考 c.边读边做批注 d.收集资料

二.问答题。

请写出在课外阅读中,你最喜欢的三部作品及三个人物。

在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中调查完毕后,我们语文科组作出了如下分析:第一题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兴趣。40%以上学生选择科幻小说,这与近期《哈利波特》.《指环王》等电影.小说的流行有关,流行文化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可见一斑;其次,五.六年级学生选择漫画的人数在20%以上,说明内容轻松.能带来视觉刺激的漫画对高年级学生仍有一定吸引力。三个年级对比,最突出的是六年级的学生有52.17%选择历史故事,年龄渐长的他们对历史知识兴趣浓厚。

第二题调查学生的阅读量。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一个学期读5本以上课外书,四.五两个年级由于非毕业班,更有分别78%及83%选择此项,而六年级毕业班也有52%学生选择。

第三与第五题都是调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其中第三题询问了学生的阅读途径,超过80%的学生都是通过书籍进行课外阅读,六年级100%学生都选择书籍;其次是选择上网,四年级有19.57%的学生有上网阅读的习惯,五年级有14.6%,六年级有17.3%;有小部分学生选择通过报纸.杂志进行课外阅读。第五题帮助学生认识.总结自己养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多数(四年级52.17%.五年级36.6%.六年级54.35%)学生认为自己能做到专心阅读.不开小差;其次是边读边思考(四年级43.48%.五年级31.3%.六年级45.65%),也有相当部分学生习惯边读边做批注和收集资料。

第四题调查学生的阅读方法。大多数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时,选择查字典(四年级39.13%.五年级35.6%.六年级58.70%);部分学生会请教他人(四年级28.26%.五年级41.7%.六年级28.26%);还有部分查相关工具书;只有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两名共4名学生表示会忽略.跳过去。

问答题部分:

要求学生列出在课外阅读中最喜欢的三部作品和三个人物。

本题的情况显示了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大部分学生都写出了《三国演义》.《水浒传》或《西游记》等传统名著中的英雄人物如关羽.宋江.孙悟空等善良.正义的人物形象。有部分学生写出了外国名著.科幻故事中的性格突出.法术高强的人物,这符合儿童好奇.爱幻想的心理。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我们马上制定出相关策略:1.实验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进行词句的理解.文章的把握.要点的概括.内容的探究.作品的感受等方面的研究,以帮助学生掌握成熟的阅读技巧;2.逐步开展个性化阅读能力评价的实施活动,如写读书笔记.制作收集阅读中的典型性材料.读书交流会.阅读展示台(读书阶梯.读书擂台.书山行)等;3.教师认直学习有关阅读能力评价的理论资料,设计有效的阅读评价实施活动,收集关于阅读能力评价的资料,形成“快乐阅读收获袋”;4.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检测,形式必须生动活泼.标新立异。

二.活动式评价———保持个性化阅读评价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性

阅读能力的评价过程应始终保持动态化,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循序渐进地转变与发展,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阅读行为活动记录和表现反馈,使评价处于开放的良性循环之中。

我们鼓励把评价贯穿于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生活化。例如,一位教师上课时布置“图书超市”。超市由12个流动图书箱组成,每个箱子按书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分别为生活百科.祖国各地.童话世界.生活宝典.作文大全.科幻丛书.趣味数学.网络天地.环保世界.书画指南.体坛风云.报纸荟萃等。每部分设一名工作人员,由他们向同学们介绍一些书名。通过超市工作人员的推荐介绍,学生议论该选择哪些好书,激发了他们的读书欲望,正确导向学生阅读。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新书介绍会.好书交流会.阅读汇报会等),在活动过程中观察.记录学生的阅读表现,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态度.习惯.能力进行评价,这种做法自然而又有效。设置“读书阶梯”.“读书擂台”.“书山行”等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不断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阅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在展示交流过程中检查阅读的情况。在课堂学习后,在课外阅读后,在一个阶段的专题活动后,我们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了检测。检测的内容重点突出阅读形成性评价的目标检测(材料略),形式开放活泼。

三.“快乐阅读成长记录袋”———凸显阅读评价个性化

“快乐阅读成长记录袋”这个想法起源于一位家长制作的“识字本”。当时我们看见一年级识字本内家长精心剪贴的一个系列的恐龙故事,很有感触:《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家长可以这样不辞辛苦地设计出一本精彩有益的书来,假如换成我们的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说不定会出现更多意想不到的自己创作的“书籍”来呢。于是“阅读评价研究”实验小组的教师布置

四.五.六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在暑假每人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编辑的“书”。

假期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改变一贯的做法,不是扔给学生一大堆的习题作业,而是向学生宣布这个假期的作业只需编辑制作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书”,不过,这本书必须有一个响亮好听的名字,所有资料必须自己查找收集剪贴,所有图文版面自己设计,开学之后还要参加班级的评比。这项作业真是充满了挑战,每一个同学都迫不及待,跃跃欲试。

一个暑假过去了,学生拿回来的作业真是让我们赞叹不已。学生查找资料容量之大,阅读面之广,设计之精美让人始料不及。

“快乐阅读成长记录袋”是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为本,由学生.教师.家长及同学收集并做出的相关材料来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以达到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目的。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极大促进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收到评价的最佳效果。

“快乐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操作导向是:1.在阅读能力形成性评价中,我们注意收集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典型资料,如结合课文搜集的材料,自己制作的读书卡片.读后感.专题阅读.积极读书分子奖状等,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资料放入学生的“快乐阅读成长记录袋”中。

2.将学生自我收集和教师收集结合起来。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学生收集制作的阅读材料,在阶段评价时,通常会让他们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如:时事.环保.常识.古诗.创作等。

3.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在充分考虑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的基础上巧妙设计学生阅读记录卡(见表二),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在活动中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这种评价方式的巧妙之处在于运用表格的方式,教师能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了解学生阅读后的感受和情感体验。更有意思的是学生可自主选择课外阅读的活动,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充满情趣,丰富

多彩起来。教师的评语又是那么富于激励性.鼓舞性,不像以前只是冷冰冰的分数,学生读后,课外阅读的兴趣更浓了。

四.多元主体评价———拓宽阅读评价的信息来源

长期以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评价者主要是老师。现在在评价主体上,我们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改革了过去评价主体的单一模式,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分别引入阅读能力的形成性评价之中。如我班学生在完读书笔记后,学生是这样大方自然地评价自己收获的:

陈媛媛:自从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后,我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可以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我每次认真地学习好每一篇课文,懂得了不少知识。

周晓韵:我觉得自从老师叫我们写读书笔记后,我不但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内心感受也丰富了。

邱泳鑫:我认为自己在读书方面还不够细致,有时看完文章后竟不知道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会加以改进的。

石越云:我做了读书笔记后,我学会了收集好词好句,词汇量不断增长,写作时可以很好的运用。

常静华:自从做读书笔记后,我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更加容易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是一个很大的好处。

黄晴怡:我以前读书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有时未免会囫囵吞枣。我读《清明上河图》时的速度就减慢了不少,而且遇到比较复杂的地方我会更仔细地阅读。

杨华:我认为自己比以前阅读课文认真多了,有感情,声音响亮。

谢靖:我看书一向很慢,这对我考试中的阅读题没多大好处,所以,我在阅读《清明上河图》时注意了加快阅读的速度,读书时注意不读错字,在这方面,我认为自己有所提高。

李映真:我学会了怎样想象。

李俊华:我认为我的阅读能力进步了,以前一些不懂的词句现在都懂了。

李好:我认为我的阅读习惯较好,阅读时,如有不认识的字我会查字典,并把拼音注上去。读的声音也比以前大,读书较有感情,轻重.快慢.停顿掌握得也比较好,但就是不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要表达的含义。

黄璜:阅读这篇文章,我翻阅了一些课外书籍和上网查询了资料,了解到许多课外资料,利用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更好地理解文章,比以前更快更深地了解课文。

孟庆欣:以前我读文章理解句子时,只是集中理解一处地方,只能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现在是通过理解句子中的每一个词来理解句子,使我更深入地读懂文章。

毕小君:我写了读书笔记后,我对课文有了更深入地了解,积累的词汇多了。

蔡天伦:这次读书,读到不懂的地方能查字典,而且能一边读一边想象。

李孟晋:“读书笔记”这项作业,对我学习课文有很大帮助,能收集很多的好词好句,也能锻炼我的写作水平。

孙婷:自从我做了读书笔记后,我学会了认真做事,认真地从课文中选出好的句子,从各个方面去探讨这个句子的好处,并且积累了不少好词好句。

骆淘:其实我一向以来都不太爱看书。自从在广州图书馆办了借书证以后,我就改了不读书的习惯,慢慢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遇到不懂的就查字典的好习惯,现在我的阅读能力正在提高。

苏慧怡:我的词汇量增加了不少,懂得读每一篇课文都做好旁注。

王熙:我觉得自己阅读水平提高了,做了这个读书笔记后使我对阅读有了更大的兴趣。

叶庆:读书时认真了许多。

秦俭礼:我觉得阅读的水平好象比以前提高了一点,因为读书笔记使我比以前更用心的读书,找出更多的好词好句,所以我的阅读水平提高了。

裘添慰:我觉得我朗读《清明上河图》虽然感情加深了一点,但声音还是有点小,所以我一定会继续练习的。

周畅:我对我这次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情况感到满意,这次阅读我采用读书的方式,我读了几遍,再看看《清明上河图》的背景,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开始做笔记,有了一定的进步。

13.让阅读滋养学生 让学生热爱阅读 篇十三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千年以前的芸芸众生中,期盼着出人头地的穷苦文人,自然是极推崇这句话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十年寒窗,一朝成名的不在少数。时代变迁,当人们不再需要通过科举考试获得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的时候,书籍似乎和我们渐行渐远。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这句话出自《花婆婆》,书中的婆婆将花的种子洒遍了小镇的角角落落。当春风吹拂大地,春雨滋润土壤的时候,整个小镇都在花的世界里。花婆婆的种子让小镇变得更美了,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又该如何耕耘语文这片天地,开出语文之花呢?我可以做一件什么事,让我所有的学生变得更美呢?就这样,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走进了阅读的花园,细细回想自己八年的教学生涯,回顾自己和学生的阅读之路,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和学生一起看书,让学生去看书,让学生爱看书。

和学生一起看书吧!

对于新入学的儿童而言,教师是他们争相模仿的对象。为了开启他们的阅读之路,老师就应该带着他们一起阅读。所以,和学生们一起看书吧。每天中午的时间,教室里很安静,老师和学生都在书籍的世界里遨游。没有一丝鸟叫,没有一丝花香,没有一丝音乐,但是彼此的心情却是那样的舒畅。偶尔,彼此交换一下阅读的心得,推荐几本好书,颇有点登高怀咏的感觉。农村小学的图书资源相对欠缺,于是我便在讲故事这一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做了一点小修改,和学生们一起说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一本本经典之作,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多媒体的引进,更是为阅读增光添彩。现在的我和学生们常常一起看图画书,卡梅拉系列图书让学生看到了梦想的力量;大卫系列图书让学生们看到了平日里的自己;蹦蹦和跳跳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了如何更好的进行人际交往……在图画书的世界里,学生们在阅读,在学习,更在成长。阅读时,猜读,想象,改编,续写,各种阅读方法的运用让师生关系在阅读中越来越和谐,让学生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更重要是,在一次次的阅读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去看书吧!

五年级有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季羡林先生的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一位文学大师,直白地告诉了我们阅读的重要性——提升写作技能。大量的阅读,积淀的好词佳句自然就多了;大量的阅读,了解的新颖表达自然就多了;大量的阅读,见过的写作角度自然也就多了……阅读无疑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好办法。但如果狭隘地认为阅读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那就有失偏颇了。阅读更重要的是为了丰富人的学识,增长人的见识。通过阅读,汲取养分,形成自身独特的思想,成为这世间独特的存在。所以,不仅要看季羡林先生说的闲书,还要看更多其他的书。科普读物、报刊杂志、散文小说,甚至是漫画、广告,这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看得多了,懂得自然就多了。懂得多了,理解自然就容易了。

小学中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正走在习作的关键点上,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去看书,看所有他想看的书,摘录下最重要的信息。比如阅读广告宣传单,可以发现语言的表达很有特点。它没有过多的文字,仅有的这几个文字起到的是宣传的作用,不仅要简单的介绍宣传的对象,还要亮眼,醒目。阅读后,学生学会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事物最大的特点,依托广告宣传单,可以设计好书宣传单、作家宣传单、名篇宣传单。宣传单的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绘画、排版、总结等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让学生爱看书吧!

让学生爱上阅读的过程也许是漫长的,也许是短暂的。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爱上阅读就是时间的问题了。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常采用的方法是奖励法。奖励法的具体操作,根据学段而定。比如到了高段,我是这样操作的:当你在一周内完成阅读4本书,你就可以从老师的藏书中选择一本阅读;如果你一周内完成阅读6本书,你就可以从老师的藏书中选择一本据为己有。如果本周的阅读量较上周有所提升,你就可以从老师的部分藏书中选择一本阅读。激励无疑是最好的推动器,在一步步的推动中,学生从完成任务变成了喜爱,从求取奖励变成了顺其自然。

我以前一点儿也不喜欢看书,后来何老师要求我们看,我就把看书当成是任务。再后来,我越看越入迷。现在我爱看书,因为书里有好多有趣的故事。看书,已经成了我最大的快乐!”这是毕业后的学生回忆小学生活时留下的一段话。今天读来,我依旧觉得很庆幸,因为我开启了他阅读的大门,让他爱上了阅读,爱上了语文。

14.让学生爱上阅读心得体会 篇十四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除了学校,家是课外阅读的主阵地,更是启蒙阅读的发祥地。笔者发现:凡是孩子的家庭氛围中有好读书的,其孩子大多喜欢阅读;而孩子的家庭氛围不好读书的,则孩子大多也不喜欢阅读。

有一朋友经营一书店,她利用经营书店的闲暇时间经常阅读,开始只是为了打发时光。慢慢地她逐渐喜欢上阅读,并且从大量地阅读中懂得了经营之道,懂得了处事之道,也懂得孩子培养之道。她小孩从记事开始就是在唐诗、宋词、儿歌、故事等熏陶下成长,从小就养成了每天阅读良好习惯,现在她小孩学习非常优异,特别擅长文字学科的学习。

我们大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电视、网络环境中,阅读是碎片化的、零碎的,仅依靠课堂、依赖课后作业来补充,这与课标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至少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阅读的氛围,创造一个阅读的良好环境。多培孩子逛一逛书店,少给孩子买点零食,多给孩子买几本书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从阅读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从阅读中学会如何学习等,慢慢地,就养成了阅读习惯。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外,还要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阅读活动中来。

首先,老师要身先垂范,为学习树立榜样,坚持每天阅读,并把阅读到的精彩章节、精彩片段在课堂中与学生分享,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是在班级成立图书角,每个学生定期拿一本课外书存放在班级图书角,老师从图书室或自己一些课外书籍选取部分存放在图书角,由学生集中管理,方便学生随时借阅。

三是在班级中定期举行阅读竞赛活动,通过自由分组、随机分组等多种形式开展读书比赛、讲故事比赛、讲典故比赛等,通过各类读书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四是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或者让学生说出来。通过让学生谈感受、谈书籍中最喜欢的人物、最喜欢的章节等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允许学生有多种观点呈现,老师只做引导,不做点评,让学生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推荐中文名著,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在多年的小学教学经验中,我会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推荐学生喜欢的书籍。譬如,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学习完拼音,识字少。我就为他们推荐一些带拼音的儿歌、成语故事、童话书籍或简单的诗词等。为了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选择到适合自己年龄阶段成长的书籍,我常利用周末时间,把学校周边的书店都逛一遍,并且把将要推荐的书目、书店名称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利用课堂时间,我适时将这些书目适时推荐给学生。譬如:针对三四年级的孩子充满好奇、充满幻想的特点,我为他们推荐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中国成语故事》《西游记》等书目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我便为他们推荐诗歌、散文、历史、传记等作品,如《朝花夕拾》《繁星春水》《史记》《左传》《二十四史》《三国演义》《水浒传》《唐诗宋词》《三十六计》等等。学生通过这些名著学习,再结合从课本中接触到的历史知识、人文知识的学习,一部分学生从要我读转变到我要读。名著中优美的文字、富含魅力的场景变换,让这些极富思考力的学生体会到文学的魅力,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我探究历史、了解人物历史背景,主动探究人物历史走向,深刻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四、教会学生思考,做一个真正的阅读者

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常要求学生学会思考。譬如学习《草船借箭》时,我要求学生先借阅《三国演义》进行学习!要仔细阅读《草船借箭》前后几个章节,并找出该场景发生的地点、季节以及当时的地理位置等进行阅读。通过问题导读,学生学习起来非常轻松有趣。在课堂上,学生从地理位置、人物性格、天气等多个因素得出自己的结论,使得教学过程非常轻松、愉快。

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教育学生要学会做笔记、背诵或摘抄优美语词或段落。要想提高阅读水平,提高语文成绩,我告诉孩子们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做到圈、标、摘、写、诵。圈是指好词、好句、好的短语要圈起来加以积累;标是指标注修辞、描写、表达等值得借鉴的地方;摘是指摘抄优美的词句、片段;写则是指写感悟、体会、理解等;诵则是指有些诗文、精彩段落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应教给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真正的阅读,是要从阅读中领会别人的思想,从历史印迹获取成功经验,从他人的文字启迪自己的人生。因此,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必须要学会思考。

上一篇:领导科学论文要求下一篇:智慧人生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