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台湾访学总结(共3篇)
1.教师台湾访学总结 篇一
从2014年9月步入北京师范大学美丽的校园,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月时间,但是京师美丽静谧的校园风光、浓厚的人文氛围和求实的学术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在导师的亲切教诲下,在与同门专业师兄姐妹相互切磋、相互帮助中,本学期个人在学术视野拓展、学科基础知识巩固等方面获益匪浅。
1、聆听大师授课,巩固专业基础。本学期主要有选择性旁听或全程性听取了京师教育学部部分教师的课程,主要是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科研方法方面的课程。如朱旭东教授主讲的《学位论文写作与规范》《教师教育原理》,毛亚庆教授主讲的《教育研究方法论》、赵萍教授主讲的《国际教师教育比较研究》,洪成文、钟秉林教授主讲的《中国高等教育》,周钧、李琼教授主讲的《教师专业发展》,张亚星老师主讲的《量化研究方法》等课程。通过课堂学习,加深了教师教育方面的专业基础。
2、关注学术讲座,拓展研究视野。京师校园学者大师云集,京师校园学术繁荣,不同院系、不同部门、不同时期举办了高端的学术讲座。本人充分利用安安静静在京师学习的机会,有幸听取了中外学者的精彩讲座。一方面,主要听取教育学方面的讲座,另一方面,也关注历史文化学院、政法学院、文学院等不同院系和专业的讲座。如教育学部钟秉林教授的关于高考制度改革的专题讲座、朱小蔓教授的关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讲座、胡定荣教授关于如何到中小学一线做行动研究、,同时有机会听取了于丹教授在首都青年创业论坛的讲座,历史文化学院举办的家庭口述史写作讲座、北师大研究生工作处举办的北京大学郑开教授主讲的《庄子哲学》等专题讲座,领略大师风采,拓展专业视野。同时,还参与了教育学部举办的规模宏大的第二届国际教师教育峰会,近距离感悟了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认识结交了教师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把握最新学科动态。
3、阅读专业书刊,积累课题资料。本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主要阅读了有关社会学方面的书籍和教师教育方面的书籍,同时坚持每周一晚上教师教育专业同门同学举办的社会学原著读书研讨会,交流读书心得,探讨学术发展,在研讨中了提升了自我专业素质。9月初,按照研修计划,确定课题研究主题为《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统考与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研究》。围绕这一主题,收集了有关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中外教师管理、师范生培养模式、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教师教育教育质量、县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近500篇,为今后开展本课题研究做好了前期准备。同时,学思结合,尝试撰写了3篇论文。
在2015年,希望得到京师老师和同学的大力帮助,取得更大成绩。
2.上海访学总结 篇二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上海访学活动,受益匪浅,回来后自是思绪万千,感慨颇多,现将一些所见、所思总结如下。
理念提升,时代发展越来越快,听了好几个专家的报告,自己的理念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变”是这个社会的主题,我们处于飞速发展的社会之中,变革的步伐越来愈快,学习也在变化,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组织等都在变。我们需要利用各种变化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力、敏捷性与适应性、选择信息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好奇心与想象力。
学生是主人。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活动的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去思考,去动手,发挥学生主动性至关重要,这也是一场革命。归根到底我们的教育是“人的完成”,学生是主角,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不是工具也不是配角,课堂上能表达自己的要求,这才是自主课堂应该有的表现。
学生应当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首先是诱发和完善儿童的天赋和潜能,其次才是授予。学生的优秀有无数种表现形式,理应获得教育的尊重和激励;最理
想的教育是让不同潜能、不同理想的学生得以释放和实现;最高的教育智慧在于对学生的差异的充分发现和尊重上。
关于有效课堂。友情:平等、适宜、温馨氛围的营造;有的:适切、科学、明晰的教学目标;有序:学科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活动展开、组织管理;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和情感需要,能激发学习热情和欲望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设计;有益:精神、情感、技能层面的收获,三维目标的达成。
数学专业发展方面。通过听课,教研活动,专家点评等活动自己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听了六节家常课,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展现的都是日常教学的常态,给我们的感觉都是:备课充分,深层次的挖掘教材;善于调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及普通话彰显教师基本功。
教研活动,来自各地的教师积极发言,参与热情很高,让我体验到了别样教研风格。从引入的自然度、讲解的清晰度、学生的参与度、训练的扎实度、生成的调节度各方面展开了讨论。
短暂的学习结束了,但行动才开始,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将所学的服务于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校教育的明天做出
3.出国访学总结报告 篇三
这个项目已接近尾声,回家的喜悦如潮水般涌来。这项目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不论从最初理念到后来实施阶段都是非常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由于这是第一期,我们的确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困难面前,我们第一批出国全体的老师和同学们的智慧及经验都将这些困难化解了。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证明这个项目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先进的而且是非常成功的。下面我对这个项目进行总结,通过这个总结,希望能给其他的同志以帮助。
一、学习时间
我们从20xx年10月15日出发开始算,算上路上的时间,到20xx年2月1日回国,这个项目的总时长是16周5天。总共学习了15周。
中方学习:15周,105天的中方学习时间里,去掉15个周日,第一周7天的寄宿家庭生活,万圣节1天,感恩节4天,圣诞节11天,共去掉38天,总共学习了67天,周六70小时+周一到周五106个小时+早放学日12个小时+晚自习180小时=共计学习368个小时,陈伟负责了80个小时的理科学习,共计:90个小时,马威负责了108个小时的文科学习及180个小时的晚自习学习,共计278个小时。周日外出及最后一周大学游均由中方教师主要负责。
美方学习:15周,105天里,节假日共去掉15天,周六日去掉32天,下雪不能上学及外出4天,共计学习54天,学习334个小时。
总结:所以从时间上看,我们中美方的课程总时数基本相当,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中方课程只上了80个小时的理科,所以,学生在这里的英语学习时间达到了,278+334=612个小时。相当于在这15周的学习时间里我们平均每天学习6个小时的英语。
最后一周,我们参观大学,其实也是学习。加上平常听讲座,购物,帮厨,旅游,参观等等,这些都是学习,所以,我们参加这个项目的孩子们每天是相当的充实,而且,时间按排的也很合理。
二、学习成果:
中方学习:在我的278个小时里,从数量上分析,得到如下成果(以下数字均不算美方课业量):
1、原阅读目标:8万到10万字;实际结果(到截稿):平均阅读量是13万3以上。最多22万字的阅读,最少8万。超额完成任务。
2、原写作目标:1万5千字;实际结果(到截稿):平均2万6千多字,最多39000字,最少13000字。超额完成任务。
3、原词汇目标:认知达到8000,三会达到600至1000。实际结果(到截稿):认知8000左右,三会500-600,基本完成任务。
4、在中期总结中提出了词汇计划难以完成之后,后期想了很多办法来调高词汇学习效率和量,采用方法:(1)句子背诵;100个托福句子背诵后,考试平均得分88分。 (2)文章背诵(三周的时间里);背诵量平均每人达到6千8百多字。最多背了1万字,最少背了6千字。
5、英语完成了托福初级写作的教学,并进一步提高写作教学难度及讲解难度。由于大量的写作练习,孩子们的写作进步速度飞快。同时由于阅读量的加大,阅读水平也突飞猛进。
6、理科学习(由陈伟附上)
7、根据这段时间的了解,我提出“挑大旗”理论,就是,我们班上有特长的学生,要在自己的特长方面能够挑大旗,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我同时给每个孩子制定了成长路线,把近期目标先制定出来,有的孩子远期目标也有了。例如,我们班上的理科高手张逸帆,现在正在自修AP微积分,准备5月份考一次,动力很大,在没提出这个计划之前时,这个孩子晚自习看视频,闲的没事干,之后,天天学到11点。文科高手杨丹,写日记跟写小说似的,因此我就要求她近期要出本书。口语高手王婉晨,准备拿口语比赛大奖。电脑高手王赫,正在自修电脑科技,背诵高手周成龙,正在准备汇报表演的背诵类,读书高手侯润青,王悦琪等等这些人,现在在班里都是领军人物,掀起了不小的波涛呢,这个班好就好在大家都愿意追随身边的榜样。大家攀比的是谁读的书多,而不是谁花的钱多。
几点感受:1、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高,观点新颖,论据充分,逻辑清晰,运用的.词汇难度明显提高。自认为,受益于多写,多读,多背。横向比较的话,现在孩子们的写作水平要高出同龄人2-3年的英语学习水平。
2、学生的口语水平不仅是在发音上,还有内容上都有所丰富。不是简单的回答yes,no,而是更多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在交流上占尽主动。
3、记忆力明显提高,有的学生1600字的背诵,可以在1个小时内完成,而且还不止一个学生能够做到。最差的也能在40分钟之内,背完400字以上的文章。所背内容的难度均是托福文章难度,有的学生甚至背诵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还有的背《哈利,珀特》等名著。所以,孩子们的文学素养或知识面得到了拓宽。
4、词汇的背诵也达到了高效、高质。受益于背诵的手段和方法,我把单词放到了句子中去背,效果显著。加之班中的领头羊的作用。每当我留了背诵作业,都会有人超额完成任务,别人看见了也效仿之,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5、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输出能力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