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故事

2024-07-13

生命的故事(精选16篇)

1.生命的故事 篇一

春、夏、秋、冬,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季节。“四时兮代谢,万物兮迁化。”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与风韵,春的萌动,夏的奋发,秋的成熟,冬的蛰伏。季节之美,就在于它必然的嬗变。

自然以季节为单位延续着它的生命,正是每个鲜明的季节,才诞生了无限循环而充实的自然界。那么,我们生命的季节呢?

诚然人生也如四季,在生命的每一个季节里也都生长着特定的内容。就像春季的花草总是滋生夏天里没有的浪漫,秋原的丰稔永远驿动着雪地所不及的激情。可是,我们生命的季节里的每一段时间却如逝水,过去了的就永远过去了,不再回头。难怪先哲莎士比亚感叹道:“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丽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它横扫的镰刀。”好一把“横扫的镰刀”啊?它同样无情地扫去我生命里的春天,生命里的夏天,转眼之间,我就进入了生命里的秋天。惊回首,由夏而秋,逝者如斯,我心肃然而震撼。

是的,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里的每个季节毋庸置疑都不可虚度,不可忽悠。倘若错过一个季节,只会令人终生遗憾。遗憾自己没有抓住似水流年,以致失去了生命季节里的美好与绚烂。

近日偶读文学大师林语堂的著作《生活的艺术》,其中《诗样的人生》,是我最欲罢不能的一篇。林老曾把人生比为诗一样的美。他说:“一个人有童年、壮年和老年。我想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这是不美满;一天有上午、中午、日落;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这办法再好没有。”“我们应当体验出这种人生的韵律之美,像欣赏大交响曲那样地欣赏人生的主旨,欣赏它急缓的旋律,以及最后的决定。”赏读之后,掩卷而思,和着季节的律动,踏着人生的节拍,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谁不曾祈祷过温馨的春?谁不曾幻想过激情的夏?谁不曾憧憬过成熟的秋?谁又不曾思索过圣洁的冬?

其实关于生命的季节,早有不少划分的启示:星期、年月、阶段、时期……只是我们习惯于仅仅把它们当作时间的标志,而忘了以此警省自己来促进生命的进程罢了。

人总是这样,拥有某个生命季节的时候,往往浑然不觉,而一旦失去了才知道它的宝贵。殊不知,人生就像一趟有去无回的单程旅行,人在旅途,总有看不完的景致,水穷之处即云起之时,错过了,生命会被烙上后悔莫及的伤痕。人生又像是一部多幕剧,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气馁、沮丧必然会影响剧情的演出。切记:我很重要,你也很独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必恨冬日太短,也不必恨夏日太长。在生命的季节里,只要不放弃赋予生命的每一寸光阴而有所为,这就是对生活最大的善待;只要不放弃最能释放自己潜能的每一个日子而有所获,这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呵护。

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存有“生命的季节”的意识吧!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主旨,完全取决于每个人每个季节的形象的自我塑造。“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然而,在生命的季节里,平凡的我们虽然可以没有壮美,但是不可以没有优美。愿我们都能用靓丽的音符和鲜活的激情,去谱写属于自己生命季节里的优美乐章。

2.生命的故事 篇二

一、创设情境, 直观感受生命之“炫美”

教师出示多组图片, 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生命之“炫美”。

图片1 (舞蹈“千手观音”) :这是2005 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的舞蹈《千手观音》, 这美丽的舞蹈是由21 位聋哑演员用常人没有的勇气, 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挫折完成的。她们舞出了美丽, 舞出了对生命的热爱。

图片2 (岩壁中的幼苗) :这是生长在岩壁中的一棵幼苗, 它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竟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 在缺少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 茁壮成长。

小节: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无不展示着大自然中的生物对生命的热爱, 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完成习作——《一个热爱生命的故事》。

【设计意图】“生命”的话题是四年级小学生所初涉的, 在这一环节中由多幅图片导入, 其中有他们所熟知的舞蹈, 也有他们生活中见过的大自然中的动植物, 还有平时难以引起他们注意的弱小生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直观地感受画面美, 并伴随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情境的引导, 来初步感受生命所带来的炫美, 为之后认识生命, 理解生命, 进而书写生命作铺垫。

二、揭示题目, 准确把握生命之“脉搏”

笔者带领学生揭示题目:读了这次习作题目《一个热爱生命的故事》, 你认为这次习作我们要写些什么内容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出本次习作的题目《一个热爱生命的故事》, 在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中, 学生逐渐捕捉到“热爱生命”、“故事”这样两个关键词。同时学生也提出了疑问:什么样的故事才是“热爱生命”的故事呢?“生命”到底又是什么呢?这样的设计既揭示了本次习作的主题, 又引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指导选材, 悉心洞察生命之“坚毅”

1.开拓视野, 理解人们“热爱生命”的不同方式

(1) 事例引导, 拓展思维。在平时的学习中, 我们所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不少, 例如, 与病魔抗争, 有着顽强毅力的海伦凯勒;在5·12 汶川地震中, 独自返回教室营救其他同学的小班长林浩。 (出示相关图片)

(2) “大事”化小, 善于发现。其实热爱生命的故事不仅仅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 在我们身边, 在我们生活中, 也有许多小事满含着对生命的热爱, 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3) 补白练习, 丰富语言。出示不同职业人的图片, 让学生进行补白练习。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对“生命”的概念还很模糊, 对“热爱生命”这个话题更是不知从何处下手, 教师用学生身边的事例, 出示几幅图片加上语言的引导, 让学生通过补白练习, 认识到除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之外,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 也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事。让学生把一个看起来“很大”的题目具体化、简单化, 消除他们在写作前的畏难情绪, 为接下来的写作打开畅通的渠道, 用补白练习说话, 帮助学生解题、破题。

2.图片引导, 理解大自然中动、植物对生命的热爱

(1) 赏析图片, 重识“生命”。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 但是我们却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我们努力生活, 积极向上, 不惧困难, 其实就是热爱我们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刚才我们一直谈论的都是人类热爱生命的故事, 其实生命不仅仅是我们人类所具有的, 在大自然中同样具有生命的还有动物和植物, 我们来看看这几张图片:

图片1 (爬山虎) :这是大片绿油油的爬山虎, 经常被安排在不起眼的院角, 大树遮挡了他们的阳光, 它们没有广阔的生长空间。为了生存, 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向上攀爬, 他们征服着又高又陡的围墙, 虽不引人注意, 但仍旧生活得多姿多彩, 他们热爱生命。

图片2 (角马迁徙) :每年7 月底, 数以百万计的角马、斑马等食草野生动物就会组成一支迁徙大军, 他们迁移是为了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因此, 这是自然界最伟大的迁徙旅程, 他们同样热爱生命!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再次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依旧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引路, 让他们分别从不屈生长的植物、不惧艰辛的动物身上以及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中, 感受到大自然中也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事例, 从而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会生命。

3.观察图片, 说话练习。出示多组图片, 并告诉学生,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让学生看看这些图片, 读懂这些大自然的生灵是怎样热爱它们的生命的, 选取一个例子来说一说大自然的生灵是怎样热爱它们的生命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图片的时候非常认真, 接下的交流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他们从破土而出的种子中看到了生命的力量;从搬运食物的小虫中看到了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的气势;从仙人掌身上看到了不甘枯死的求生欲望;从峭壁的松树身上看到了坚毅的性格;从山野的蒲公英等植物身上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学生已经从上课伊始的无从下手变得有话可说, 还说了很多他们自己想到的生活中的事例, 语言丰富异常。

四、范文引路, 描绘生命之“色彩”

1.出示范文。引导学生拿起手中的笔, 写下最受感动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并为学生准备一个片段, 写的是一群蚂蚁对生命的热爱, 让学生读读这个片段。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 用范文为学生引路, 让学生感受到要想让文章写得精彩, 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必不可少, 如果能再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 让情节更加生动, 并融入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那文章一定会让读者赏心悦目。之后, 给出习作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让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重点去写。

2.写作方法指导。读了这个片段, 让学生说说其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好, 值得学习。和学生共同梳理出以下写作要点:一是要用具体的事例来写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组织材料。二是可以着重选取一个细节去描写。三是习作中可以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四是叙述故事与写出自己的感悟, 要巧妙地结合起来写。

五、当堂练笔, 深化感悟生命之“力量”

及时要求学生动笔写作, 先写出一个热爱生命的片段。

3.生命的故事 篇三

三月春暖花开季,种植角的植物悄然破土而出,发芽长高。

周一早晨,孩子们围在自己种植的植物前叽叽喳喳地交流着,也有人拿出种植记录本记录植物的变化。只有乐乐默默地看着自己的种植盆不说话。

航航在一边喊:“乐乐,你的扁豆苗长多高了?”

我突然想起来,乐乐种的植物是全班第一个发芽、长得最好的,他一直引以为荣,今天怎么了?

没等我走过去,就听见乐乐叹了口气:“我的扁豆苗估计不行了,快死了!”

我一惊,忙走过去,看见上周还绿油油的扁豆苗今天已经呈黄色,茎叶无力地耷拉在盆边。双休日连下了两天雨,盆里的泥土应该不是太干啊,这是怎么回事?

航航也过来了:“我以前中班种的植物也是这样就死了。没事乐乐,我们把它拔了,再种一颗,过几天又会发芽了。”

两个孩子真的就准备拔去那颗豆苗,我连忙制止:“等一等,我们把它放到窗台边晒晒太阳,说不定还会活过来的。”

“不可能。”航航理直气壮:“我奶奶说了,植物种子除了多晒太阳,还要种在很多很多泥土里,才能吸收足够的营养,才能长高长大、开花结果。花盆里的泥土太少,没多久都会死的。”

我语噎了,想起中班和小班时每逢春季,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在自然角种下种子,但是后来呢?基本都是像这棵豆苗,长到一定高度后便慢慢枯萎死去,极少数长大了也是软弱无力的样子。

乐乐一脸期待地看着我说:“老师,这颗扁豆苗已经没用了,拔了吧?”

航航则边说边伸手了:“反正拔了还可以种新的。”

两人满不在乎的神态让我心里怪不是滋味的,在他们眼里这颗豆苗到底代表什么呢?

一粒种子,探出泥土看世界,绝不只是为了发芽而已。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发芽长大不是一个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应该还要开花结果。我们的种植不能只在乎孩子看到种子发芽后的欢颜,却忽略了生命的完整展示。

我制止了两个欲拔苗的孩子,微笑着对他们说:“这颗苗只是有些枯萎,可能是花盆里营养不够,它现在应该很难过。但是它肯定是希望自己能长大开花的,不希望你们拔掉它。”

“它会难过?”乐乐觉得很奇怪:“老师,你怎么知道的?”

“这颗扁豆苗就是一个生命,你看它耷拉着茎叶的样子像不像人生病了?”

两个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怎么办呢?”

“航航奶奶说得对,她的经验很丰富。我们就把这棵豆苗移到我们班的种植园地去,那里泥土多,让它吸收土地营养,说不定它就会继续长大、开花、结果了。”

几周后,当种植角的植物陆续枯萎时,那颗软弱无力的扁豆苗在种植园地的一角悄然爬高了。

动物篇:疯狂的乌龟

茵茵从家里带来一只成人手掌大的乌龟,孩子们稀奇极了。茵茵得意地炫耀:“这只乌龟名叫小乖,因为它真的很乖。我一逗它,它就会伸出小爪子的。”但是任凭她怎么逗弄小乖,小乖都没有配合她,整天都一动不动,喂的食物也不吃。

第二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迫不及待地围到小乖身边,抢着向小乖介绍自己。茵茵继续逗弄它,它依然像昨天一样缩在龟壳里,瞪着小眼珠。

就这么过了几天。

这天,孩子们正开心地跟着老师玩音乐游戏,突然“啪”的一声,从自然角那边传来一声巨响,教室里被震得鸦雀无声。循声望去,有孩子叫起来:“小乖!小乖爬出来了!”

我愣住了,被摔破的圆形鱼缸可比小乖大了好几倍,它是怎么将鱼缸侧倾,成功地从窗台处摔到地板上的?

在孩子们的惊叫声中,小乖撒开四腿爬蹿。

杰杰拦住它,它居然一改胆怯本性,张牙舞爪地去抓杰杰的手。杰杰吓得撒开手,喊起来:“老师!老师!这只乌龟疯了!”

我急忙过去抓住它的壳,把它捉起来,它腾在空中,四爪乱舞。孩子们都吓得往后退,不敢靠近。茵茵则直接哭了出来。

我重新找了个鱼缸,把小乖送到水池边一个安静的角落里。

孩子们惊魂未定,不理解为什么温顺的小乖会突然那么疯狂。

我想了想问茵茵:“在家里,小乖是自己一个人住一个鱼缸,还是和其他动物一起住?”

茵茵说:“我们家有个很大的鱼缸,里面有水,有假山石,养了好多金鱼,有四五只乌龟呢。”

我想了一下问孩子们:“如果你是小乖,你喜欢大鱼缸还是小鱼缸?”

小诺说:“当然是大的,可以游来游去。”

乐乐说:“小鱼缸太孤单了。”

贝妮说:“小乖想他的朋友了。”

航航说:“我们教室里这么多小朋友,太吵了,小乖肯定害怕才想逃的。”

……

孩子们在讨论中理解了小乖的行为,他们来到水池边,站得远远地看着小乖不说话。最后茵茵小声说:“小乖,晚上我带你回家。”

饲养小动物可以让幼儿感受动物发展的变化,感受动物生命的存在,丰富幼儿关于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等。但是,幼儿园的环境并不适合动物的长期饲养,所以平时我只是建议孩子们将动物带来给大家观察几天就带回。孩子们都认为小动物们和她们一样喜爱幼儿园,而今天,小乖打破了他们的想法。小乖让孩子们意识到:生命不仅是被爱,还应该被尊重,动物也是一样。

人物篇:爸爸去哪儿了

暑假里,琪琪的爸爸出了意外去世了。我以为,琪琪一定会很伤心、很难过。但是开学了,琪琪和以前一样爱笑爱闹,看不出丝毫变化。

我心下讶异,但平时和琪琪单独交流时,我都尽量躲开和爸爸相关的话题。

一次语言活动中,有一个问题是“平时爸爸会和你玩什么游戏呢”正说着,琪琪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爸爸死了。”她的口吻很平常,大眼清澈纯净。我竟不知如何回应她。

中午,贝妮跑来告诉我:“老师,琪琪说他爸爸去天堂了。”

我看向琪琪,她认真地点头:“是的,我爸爸去了天堂,然后上星期投胎到我表姑姑的肚子里,变成我的小表弟了。”那一刻,她的眼中充满了悲伤。

我感到震惊,不知道琪琪的这个想法从何而来,是长辈给她灌输了轮回转世的观念吗?我决定和琪琪妈妈谈谈。

放学了,琪琪妈妈来接孩子。我小心翼翼地提到了今天的事。琪琪妈妈大方地笑了笑说:“老师,以后不要在爸爸这个问题上回避琪琪,她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没事的。”

“但是她为什么说爸爸变成她的小表弟了呢?”

琪琪妈妈眼中闪过一丝悲伤:“上周她表姑生了个男孩,那孩子长得有点像她爸。”她苦笑了一下,“然后琪琪就说是她爸爸转世投胎了。我也不知道她从哪里学来的,也不敢明确反对,怕伤着她。”

过了两天,我让孩子们带一本喜欢的图书来和同伴分享。琪琪带来的是绘本《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看到这本书,我懂得了琪琪关于“爸爸变成小表弟的说法”,因为最后“米茨姑妈的小宝宝长得很像爷爷”,恰逢小表弟出世,她可能在这儿找到了寄托。我不知道暑假里的琪琪是如何面对失去爸爸的伤痛的,但是这本书让她慢慢学会了面对死亡和接受悲伤。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很少谈及“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可是,生命的诞生、成长、青春勃发、衰老乃至死亡的过程是非常自然的。死亡是我们回避不了,是我们需要面对、需要懂得、需要释怀的,这个对幼儿也是一样。那我们如何去向孩子们解释与讲述这一话题呢?这个绘本在琪琪最伤痛时帮助了她,在她心里已经知道爸爸去哪儿了,作为成人的我们无需去扰乱孩子,就让她给自己的悲伤找个寄托,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小表弟的长大,她一定会正视爸爸去了哪儿。

感悟

幼儿喜欢接触和探究自然,喜欢大自然中所有有灵性的生物,这是孩子的天性。当我们的课程注重引导孩子运用多元方式去学习、获得各种经验,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与自然万物体验、接触时,除了获得多领域的经验,体验到探索的快乐和幸福,更应该让孩子们感悟到人在自然生物中的地位、人与动植物相辅相成的关系,引导他们去尊重每一个生物,尊重每一个生命。只有这样,才能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天人合一的种子,所有的生命才能精彩绽放。

4.生命的故事作文 篇四

生命之树

在植物界中,有一棵“生命大树”,它在美国,尽管它不起眼,长得很丑陋,但是它依然很坚强,美国东海岸那里有龙卷风、海啸,但是那棵大树依然很坚强,龙卷风拔不动它,海啸毁不了它。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有一盆山茶花,为了防止土被吹走,我把鹅卵石盖上,没想到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草从鹅卵石里钻出来,叶子是多么绿啊!我要像小草一样顽强。

坚强的信念

信念是只有后肢的小狗,但是它十分坚强,它开始学习人类走路。长大后的信念,走路特别好,到了少管所,里面的孩子哭了,老师说:“你们看看这只狗,没有前肢,走路却这么好,而你们,有健全的四肢,却天天干坏事。”随着年龄的增长,信念又学习坐跑跳跃,这是一只多么顽强的狗狗啊!

顽强的人类

尼克胡哲是一个患有海豹肢症的人,他仅有一只“小鸡腿”,但是,他会打球、冲浪、踢球,在20多个国家巡回演讲;海伦凯勒,患了聋哑病,但是,它并没有被命运击倒,她在哈佛大学毕业,写了一本巨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轰动世界。

5.生命的故事作文 篇五

从小,我就曾问过大人们:我从哪里来?我会去哪里?为什么要活着?死是怎么一回事?等等一系列关于生命的疑问。直到我倾听了这关于生命的故事----一片叶子回答我所有关于生命的疑问。 本书的作者美国的利奥。巴斯卡利亚是世界著名的演说家和作家,曾任美国南加州大学特殊教育教授,率先在大学正式开设了一门“爱”的课程,受到了学生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他的书里充满了爱的篇章,为读者讲述着爱的真谛,爱的重要性。他的书几乎成了爱的圣坛,他的演讲几乎成了爱的传道。这本一片叶子落下来》不仅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更是一篇关于爱的书本。

弗雷德----这片寻常的叶子,生长在一株寻常的大树上,经历了生死离别,最终安静地离去。弗雷德的经历不禁令我想起了一句名人名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就像弗雷德的生命,他来到时绿油油,为人们遮阳,他走时红彤彤,结束了生命。虽然弗雷德的生命如此短暂,只经过了一个春秋,一个季度,仅仅是一年的时间,但是,弗雷德却让他的生命发挥出了最大也是最本质的价值----就是为人们遮阳。弗雷德的朋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志愿就是活着的目的”是啊,这句话简洁而明了,这句话以简单的语言,表达了生命的真谛。但是,弗雷德是一片叶子啊!它能有什么志愿呢?不,一切富有生命的生物都是拥有一个或多个志愿,包括植物。所有生物活着就是要让别人过得快乐,活着就是为了做好事,做对自己,对他人有益的事。弗雷德生活在大树上,爱这根绿枝,爱他的挚友,爱他的阳光,爱他的一切,包括他自己。也许,这就是爱的本意哟!爱你的一切,去珍惜你身旁的每个人。

生命,在弗雷德与丹尼尔的交谈之中悄悄流过,直到有一天,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时候,叶子们的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它结死亡,对生命并不依恋,死时弃去一切,生一时,死一时,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6.关于生命的励志故事 篇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不过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镇上的确显得与众不同。霍金的父母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母亲则从事过许多职业。小镇的居民经常会惊异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驾驶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车穿过街道奔向郊外——汽车在当时尚未进入英国市民家庭。然而这辆古怪的车子却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动的天地。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然而,病魔出现了。

病魔出现了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然而,一个女子出现了。

轮椅出现了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

永远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着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现实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他和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来自直觉的启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7.生命的故事 篇七

本文的作者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课文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呢?”接下来, 作者不从正面回答, 而是列举了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倾听心跳, 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 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文章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 决不让生命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本课的内涵很深刻,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生命是个宏大的问题。文章很有张力, 值得品读的细节有很多, 教师必须要有所取舍。

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分析、考量的基础上, 我将本课定位为“基于M o o d l e的混合式学习”。通过设计混合型学习环境、整合各种学习资源, 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创生, 让学生通过网上网下的自主、合作学习, 改变学与习的方式, 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达成教学目标。混合式学习框架如右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文中前两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关键词想象、联系作者的经历、联系阅读与生活等方法,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Moodle平台与实地结合进行的“读——思——品——写”练习,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感受生命的丰富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文本的对话中,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感受生命的美好, 初步了解生命的丰富内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抓住关键词想象、联系作者的经历、联系阅读与生活等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通过多层次的“读——思——品——写”练习,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感受生命的丰富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阅读

教师在M o o d l e平台布置课前预习题,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完成平台上的三个活动 (见右图) , 小组合作完成阅读报告。

2.观察

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捕捉与生命有关的画面, 并将之记录下来, 放在M o o d l e平台与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交流, 阅读M o o d l e平台的有关学习资源, 充分了解作者生平、本文的写作背景、与“生命”主题相关的文章等, 为后续对课文的探究夯实基础。网络将学生的学习与交流过程显性化, 教师通过Moodle平台的反馈, 对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上的个体差异进行诊断, 这为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二) 回顾导入, 引出生命话题

回顾各小组在M o o d l e平台提交的阅读报告和阅读交流情况。包括:阅读了关于生命的哪些文章, 捕捉了生活中的哪些生命印象, 有什么体会。

小组汇报, 交流。要求:认真听同学的发言, 就同学的发言做补充, 或提出不同意见。

教师出示本课学习任务:学习本课前两个事例, 结合查找的资料,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联系生活, 书写我们对生命的感悟。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 一是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二是将教师设计的学习支架清晰地呈现出来, 帮助学生做一个清清楚楚的学习者。

(三) 细读文本, 体悟生命的启示

1.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师:默读第2、3自然段, 把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 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感受。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进入M o o d l e平台的“走近作者”、“捕捉生命印象”这两个讨论区浏览资源, 以帮助读懂文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

2.全班分享, 与文本深入对话

预设一:引领式学习

【事例一】飞蛾的挣扎

师:哪些地方让杏林子感受到了飞蛾的挣扎?

多媒体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 极力鼓动双翅,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 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这两句话中的哪些词体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挣扎、极力、鼓动等词, 联系资料理解句子。

师:“它挣扎着, 极力鼓动双翅”, 什么是极力鼓动双翅?是这样吗? (动作)

生:竭尽全力、拼命地扇动翅膀。

师:说得很好, 能读出你的感受来吗?还有谁能读一读?

教师范读创设情境, 学生转换角色。引导学生分别以飞蛾、杏林子身份感受作者的内心活动。

【事例二】香瓜子的不屈

多媒体出示: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了一粒香瓜子, 过了几天, 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 那小小的种子里, 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 在没有阳光, 没有泥土的砖缝中,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 抓关键词“没有……没有”。

师:在成长过程中, 它遇到过困难吗?

生:没有阳光、泥土, 有硬壳。

师:是呀, 阳光、水、泥土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它都不具备, 可偏偏那瓜苗冒出来了, 而且长得茂盛、茁壮。

(2) 抓关键词“竟”。

师:你想得到瓜苗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吗?你没有想到, 作者也没想到, 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也没想到?

学生回答。

师:短短一段文字出现了两个“竟”你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指导朗读

师:即使没有阳光, 没有泥土, 即使只能活几天, 瓜苗也要不屈向上。读这段话, 读出你的惊叹。

预设二:小组合作学习

(1) 小组合作用朗读的形式汇报。要求:把品读这个故事后的感受读出来。

(2) 教师相机指导。

根据小组朗读的情况, 教师用采访或互评的方式, 抓住对关键词的理解指导朗读。

学生根据自学要求默读文章, 圈画点注, 然后小组交流, 推荐代表发言, 全班分享。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再次登录M o o d l e平台, 阅读相关模块中的学习资源, 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在品读对话的过程中,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灵活运用教师指导的学法:抓住关键词, 通过想象、换位体验, 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渗透朗读指导, 在朗读中深化对文本的体验。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 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同时, 也实现了语言的积累。

4.语言训练, 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1) 回顾作者的资料。

师:听你们说到这里, 我想再让你们来认识杏林子。

多媒体出示杏林子的第二段资料:杏林子1 2岁就患上了一种病, 叫类风湿性关节炎, 全身9 0%以上的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逝, 整整50年的时间里, 疼痛、剧痛、狂痛伴随着她。她腿不能走, 腰不能动, 手不能抬, 头不能转, 只能保持着一种姿势, 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 0年。这其中的痛苦, 无人能够想象。

(2) 语言训练。

师:同学们, 当杏林子面对极力挣扎的飞蛾、不屈向上的瓜苗时, 她会怎么想?让我们再次走进杏林子的内心世界。

学生完成作业单上的填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者的故事。在具体操作时, 教师将感悟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 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练习的同时, 也将自己从“飞蛾挣扎”、“瓜苗生长”这两个事例中得到的启示表达出来。这一环节的设计, 体现了学生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四) 拓展延伸, 感受生命的真谛

1.创设情境, 激发感悟

多媒体播放音乐, 展示生活中与生命有关的图片。

师:在你的眼睛中, 生命又是什么呢?看窗外杨柳依依, 生命是绿意盎然的杨柳;看蚂蚁匆匆觅食, 生命便是那劳作不息的蚂蚁;看海中的游鱼, 看沙漠的绿洲……请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诗, 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 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写一件小事。

2.登录Moodle, 自由写作

师生在网络平台进行练笔, 交流评点。

3.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 你们的精彩作品让我感受到生命丰富多彩的含义。

多媒体出示课题:《生命生命》, 引读。

师:生命是有限的, 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无限的。下一节课, 老师将带领你们继续阅读生命的故事, 一起去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通过读与写的结合, 将文本的情和作者的情都移为学生的情;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的表达和交流提供互动环境。学生完成练笔后, 就可以开始在线的交流分享, 根据教师在平台上提出的品赏要求进行互评。这样既可以互相促发思维, 又可以高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交流时间、空间不足的问题。

(五) 评价反馈

1.在线完成目标测试 (Moodle课程“第四关”) 。

2.布置作业:拓展阅读;修改提交到网络平台的作品。

8.我生命中的三个故事 篇八

第一个故事,如何串连生命中的点滴。

我在里德学院读了6个月就退学了,为何我要选择退学呢?因为我觉得不值得。我看不出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也不晓得大学会怎样帮我指点迷津,而我却在花销父母一生的积蓄。所以我决定退学,并且相信没有做错。一开始非常吓人,但回忆起来,这却是我一生中作的最好的决定之一。从我退学的那一刻起,我可以停止一切不感兴趣的必修课,开始旁听那些有意思得多的课。

事情并不那么美好。我没有宿舍可住,只能睡在朋友房间的地上。为了吃饭,我收集5分一个的旧可乐瓶,每个星期天晚上步行7英里到哈尔·克里什纳庙里改善一下伙食。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能够遵循自己的好奇和直觉前行后来被证明是多么地珍贵。

让我来给你们举个例子吧。当时的里德学院提供可能是全国最好的书法指导。校园中的每一张海报,抽屉上的每一张标签,都是漂亮的手写体。由于我已退学,不用修那些必修课,我决定选一门书法课。在这门课上,我学会了两种字体,学会了怎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中改变字间距,学会了怎样写出好的字来。这是一种科学无法捕捉的微妙,楚楚动人、充满历史底蕴和艺术性,我觉得自己被完全吸引了。

当时我并不指望书法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是,10年之后,我们在设计第一台 Macintosh计算机时,它一下子浮现在我眼前。于是,我们把这些东西全都设计进了计算机中。这是第一台有这么漂亮的文字版式的计算机。要不是我当初在大学里偶然选了这么一门课,Macintosh计算机绝不会有那么多种印刷字体和间距安排合理的字号。要不是Windows照搬了 Macintosh,个人电脑可能不会有这些字体和字号。

要不是退了学,我绝不会碰巧选了这门书法课,个人电脑也可能不会有现在这些漂亮的版式了。

当然,我在大学里不可能从这一点上看到它与将来的关系。10年之后再回头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就非常、非常清楚了。你们同样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上看到将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你必须相信,那些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你必须相信一些东西——你的勇气、宿命、生活、因缘,随便什么——因为这些点滴能够一路连接从而给你带来循从本觉的自信,它会使你远离平凡,变得与众不同。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爱与失的。我很幸运,很早就发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20岁的时候就和沃茨在父母的车库里开创了苹果公司。我们工作得很努力,10年后,苹果公司成长为拥有4000名员工、价值20亿的大公司。但我们刚刚推出了最好的创意——Macintosh操作系统,我就被解雇了。你怎么可能被一个亲手创立的公司解雇?事情是这样的,在公司成长期间,我雇佣了一个我认为非常聪明、可以和我一起经营公司的人。一年后,我们对公司未来的看法产生了分歧,董事会站在了他的一边。于是,我出局了。我整个成年生活的焦点没了,这很要命。一开始的几个月我真的不知道该干什么。我觉得我让业界的前辈们失望了,我把传给我的权杖给弄丢了。我败得如此之惨以至于我想要逃离硅谷。但有个东西在慢慢地叫醒我:我还爱着我从事的行业。这次失败一点儿都没有改变这一点。我被逐了,但我仍爱着我的事业。我决定重新开始。

当时我没有看出来,但事实证明“被苹果开除”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最好的事。成功的重担被重新起步的轻松替代,对任何事情都不再特别看重,这让我感觉如此自由,进入一生中最有创造力的阶段。接下来的5年,我创立了一个叫NEXT的公司,接着又建立了Pixar,然后与后来成为我妻子的女人相爱。Pixar出品了世界第一部电脑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现在它已经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工作室了。

在一系列的成功运转后,苹果收购了NEXT,我又回到了苹果。并且,我们在NEXT开发的技术在苹果的复兴中起了核心作用。

我非常确信,如果我没有被苹果炒掉,这些就都不会发生。有些时候,生活会给你迎头一棒。不要丧失信心。我确信唯一能让我一路走下来的是我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热爱。你必须去找你热爱的东西。工作会占据你生命中很大的一部分,你只有相信自己做的是伟大的工作,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就继续找,不要停,全心全意地找。当你找到时,你会知道的。就像任何真诚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只会越来越紧密。所以继续找,不要停。

我的第三个故事关于死亡。我17岁的时候读到过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过,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过去的33年,每天早上我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我会不会做我想做的事情呢?”如果连着一段时间,答案都是否定的的话,我就知道我需要改变一些东西了。提醒自己就要死了是我遇见的最大的帮助,帮我作了生命中的大决定。因为几乎任何事——所有的荣耀、骄傲、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在死亡面前都会消隐,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提醒自己就要死亡是我知道的最好的方法,可以用来避开担心失去某些东西的陷阱。你已经赤裸裸了,没有理由不听从于自己的心愿。

大约一年前,我被诊断出患了癌症。医生告诉我这几乎是无法治愈的,我还有三到六个月的时间。他建议我回家,整理一切。在医生的辞典中,这就是“准备死亡”的意思。就是意味着把要对你小孩说十年的话在几个月内说完;意味着把所有的东西搞定,尽量让你的家庭活得轻松一点;意味着你要说“永别”了。

我整日都想着那诊断书的事情。后来有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活切片检查,医生们将一个内窥镜伸进我的喉咙,穿过胃,到达肠道,用一根针在我的胰腺肿瘤上取了几个细胞。我当时是被麻醉的,但是我的妻子告诉我,那些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的时候开始尖叫,因为发现这竟然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可用手术治愈的胰腺癌。我做了手术,现在,我痊愈了。

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时候,我也希望这是我未来几十年里最接近死亡的一次。这次死里逃生让我比以往只知道死亡是一个有用而纯粹的书面概念的时候更确信地告诉你们,没有人愿意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不愿意通过死亡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但是死亡是每个人共同的终点,没有人能够逃脱。也应该如此,因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发明。它去陈让新。现在,你们就是“新”。但是有一天,不用太久,你们也会慢慢变老然后死去。抱歉,这很戏剧性,但却是真的。你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要浪费在重复别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会和别人思考的结果一块儿生活。不要被其他人的喧嚣观点掩盖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你的直觉和内心知道你想要变成什么样子。所有的其他东西都是次要的。

我年轻的时候,有一份叫做《完整地球目录》的好杂志,它是一个叫斯纠华特·布兰的家伙创立的。他用诗一般的触觉将这份杂志带到世界。那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个人电脑出现之前,所以这份杂志全是用打字机、剪刀和偏光镜制作的。这有点像软皮包装的Google,不过却早了35年。它充满理想主义,通篇都是灵巧的工具和伟大的想法。斯纠华特和他的小组出版了几期《完整地球目录》,在完成使命之前,他们出版了最后一期。那是70年代中期,我和你们差不多大。最后一期的封底是一张清晨乡村小路的照片,如果你有冒险精神,可以自己找到这条路。下面有一句话,“保持饥饿,保持愚蠢”。这是他们的告别语,“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我常以此勉励自己。现在,在你们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时候,我也希望你们能这样。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据2005年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整理)

9.关于名人生命的故事 篇九

67岁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是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的研究员。一天下班后,一个人留在实验室里继续观察美洲的毒蛇,不幸被蛇咬伤。当时电话打不出去,他自知性命难保,但依然镇定自若。为了给后人留下科学研究的资料,他记录下自己垂危时的感觉:“体温很快升到39℃,胃剧痛,燥热,耳鸣,眼皮痛,睁眼困难……四小时了,口鼻开始出血……看不见体温表了,情况非常严重……疼痛消失,呼吸困难,全身瘫软,开始脑充血了……”这位科学家在被毒蛇咬伤5个小时后与世长辞了。

10.珍惜生命的故事事例 篇十

星期日,下午,万里晴空,天空湛蓝湛蓝的,像一块蓝宝石,晶莹、透亮。片片白云轻轻飘荡,像大海里浮动大白帆。

最近,我们家出现了一些不速之客—蟑螂。我很讨厌这些“客人”,因为它们不仅形象丑陋,还常在夜里出来偷吃食物。它们还会咬坏衣物,转播疾病,身上会发出臭气,是一种有害昆虫。

蟑螂在我们家真有点“横行霸道”“目中无人”。

一只蟑螂,从角落里爬出来。它在案厨房爬来爬去,似乎在找食物。它爬到我的房间,发现有一个没吃完的面包,它飞快的爬到面包旁,仿佛在说:“这是我一个人的,没有人能跟我枪”。我发现了那只蟑螂,气冲冲的想:你是有害昆虫,肯定来偷东西的,看我不把你踩死。想完,我的脚抬起来,用力的踩下去,可是它往旁边躲避,虽然我没有踩死蟑螂,但是我并没有放弃,继续“攻击”它,蟑螂也不甘示弱,尽自己大力量去躲避“攻击”。我“猛”的踩向蟑螂,那只蟑螂的后半身被我踩扁了,血流得到处都是。但它没有放弃,尽量跑到角落避难。

我顿时停下脚步。我恍然大悟,蟑螂为了生存下来,拼命的跑。如果每个人都能向它那样,有顽强不屈的精神,那么世界上不仅会减少很多痛苦和烦恼,还会增加许多欢乐与健康。

11.乔布斯:我生命中的三个故事 篇十一

在乔布斯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乔布斯生前演讲和发布会视频的点击量猛增。其中,点击率最高的是其2005年6月在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时的视频。这个演讲被人们誉为乔布斯最为震撼人心和催人奋进的一次演讲。他回顾了与自己相关的三个故事——关于生命、爱和死亡,用时仅14分钟却浓缩了其人生的精华。这次基于生命体验的演讲,无华丽之色,却真诚动人,“你要坚信,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正是这种信仰让我没有失去希望,它使我的人生与众不同。”我们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与大家分享,无关苹果,有关人生。

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今天能参加各位的毕业典礼,我备感荣幸。我没有从大学毕业,说句实话,此刻算是我人生中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刻。今天,我想告诉你们我生命中的三个故事,并非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件,只是三个小故事而已。

关于生命中的点滴

17年之后,我果然进了大学。但因为年幼无知,我选择了一所像斯坦福一样昂贵的大学。我的父母都是工人,他们倾其所有资助我的学业。在六个月之后,我发现自己完全不知道这样念下去究竟有什么用。当时,我的人生漫无目标,为了念书,还花光了父母毕生的积蓄,所以我决定退学。我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非常害怕,但现在回头去看,这是我这一生中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从我退学那一刻起,我就再也不用去上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必修课了,我开始旁听那些看来比较有意思的科目。

这件事情做起来一点都不浪漫。因为没有自己的宿舍,我只能睡在同学宿舍的地板上:一个可乐瓶的押金是五分钱,我靠收集空瓶换押金买吃的;在每个周日的晚上,我都会步行七英里穿越市区,去HareKrishna神庙免费吃顿好的,我喜欢这顿牙祭。我跟随好奇心和直觉所做的事情,事后证明大多数都是极其珍贵的经验。

我举一个例子:那个时候,里德大学拥有大概是全美国最好的书法教育。整个校园里的每一张海报、每一个抽屉上的标签,都是漂亮的手写体。由于已经退学,不用再去上那些常规的课程,于是我选择了一门书法课程,想学学怎么写出一手漂亮字。在这门课上,我学习了各种衬线和无衬线字体,学习如何改变不同字体组合之间的字间距,学习如何做出漂亮的版式。那是一种科学永远无法捕捉的充满美感、历史感和艺术感的微妙感受,我发现这太有意思了。

当时,我压根儿没想到这些知识会在我的生命中有什么实际运用价值,但是10年之后,当我们设计第一款Macintosh电脑时,这些东西全派上了用场。如果我没有退学,我就不会去旁听书法课,而今天的个人电脑大概也就不会有出色的版式功能。当然我在念大学的那会儿,不可能有先见之明,把那些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串起来;但10年之后再回头看,生命的轨迹变得非常清楚。

你不可能充满预见地将生命的点滴串联起来,只有在回头看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所以,你要坚信,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你不得不相信某些东西,你的直觉、命运、生活、机遇……正是这种信仰让我没有失去希望,它使我的人生与众不同。

关于爱与失去

事实证明,我被苹果公司解雇是我这一生所经历过的最棒的事情。事业成功所伴随的那种沉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重回起跑线的那种新手的轻盈。每件事情都不再那么确定,我获得了解放,进而开始了我一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在接下来的5年里,我开创了一家叫做NeXT的公司,接着又建立了一家名叫皮克斯的公司,并与一位奇妙的女士共坠爱河,她后来成为了我的太太。皮克斯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现在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公司之一。再后来,经过一次戏剧性的收购,苹果公司买下了NeXT,于是我又回到了苹果公司,我们在NeXT研发出的技术成为推动苹果公司复兴事业的核心动力。我和劳伦斯也拥有了美满的家庭。

我非常肯定,如果没有被苹果公司炒掉,这一切都不可能在我身上发生。生活有时候就像一块板砖拍向你的脑袋,但不要丧失信心。热爱我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直支持我不断前进的唯一理由。你得找出你的最爱,对工作如此,对爱人亦是如此。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如果你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这样一份工作,那么就继续找。如同那些美好的爱情一样,伟大的工作只会在岁月的酝酿中越陈越香。所以,在你终有所获之前,不要停下寻觅的脚步。不要停下!

关于死亡

17岁时,我读过一句格言:“如果把每一天都当成你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会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这句话从我读到之日起,就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末日,我还愿意做我今天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

记住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这是我在作出人生重大选择时的一个最重要的参考工具。

因为所有的事情——外界的期望、所有的尊荣、对困窘和失败的惧怕——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将烟消云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在我所知道的各种方法中,记住你终将死去是帮助你避开“我可能会失去……”思维陷阱的最佳方法。财富名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有理由不听从你内心的呼唤。

大约一年前,我被诊断出癌症。在早晨7点半,我做了一个检查,扫描结果清楚地显示我的胰脏内出现了一个肿瘤。我当时甚至不知道胰脏是什么。医生告诉我,几乎可以确定这是一种不治之症,顶多还能活3至6个月。大夫建议我回家,把诸事安排妥当,这是医生对临终病人的标准用语。这意味着,你得把你今后10年要对孩子说的话用几个月的时间说完;这意味着,你得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尽可能减少你的家人在你身后的负担;这意味着,向众人告别的时间到了。

一整天,我的脑子里只有这个判决。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切片检查。我打了镇静剂,但我太太当时在场,她后来告诉我,当大夫们从显微镜下观察了细胞组织之后,都哭了起来,因为发现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胰脏癌。我接受了手术,现在已经康复。

在经历了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死亡对我来说只是一项有效的判断工具,并且和只是一个纯粹的理性概念时相比,我能够更肯定地告诉你们以下事实:没人想死,即

使想去天堂的人,也希望能活着进去。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终点站,没人能够例外。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造物,它是生命更迭的媒介,送走耄耋老者,给新生代让路。现在你们还是新生代,但不久的将来,你们也将逐渐老去,被送出人生的舞台。很抱歉说得这么富有戏剧性,但生命就是如此。

记住,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否则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经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在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本非常棒的杂志叫《环球百科目录》。可惜的是,《环球百科目录》出版了数期,生命就走到了尽头。那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这本杂志出版了最后一期。封底有一张清晨乡间公路的照片,照片下面有一行字:“求知若饥,虚怀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我一直希望自己做到这样。现在,在你们毕业开始新生活的时候,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求知若饥,虚怀若愚。谢谢大家!

链接:乔,不死

乔布斯者,美西三藩人也。母辛普森,未婚而诞子。辛普森攜婴赴三藩,予乔布斯伉俪为螟蛉子。及长,入波特兰里德学院,习书法,精美术;束修不济半载而辍。因仰内学,尚佛陀之教,数赴天竺灵修。

越二年,与友沃兹尼亚克创苹果电脑。未几,销路广开,遂礼聘百事可乐之史考利为公司之执行长。乔语其日:汝欲以糖水终者邪?不若为天下人谋也。史欣然而往。

及麦金塔电脑面世,乔氏仿奥威尔之《1984》制电视广告,一举名世。次年,麦金塔萧靡不振,史以乔氏专权而驱之。乔遂再立NeXT电脑公司,研制操作系统及电脑,唯销路不畅耳。一九八六年,乔出资千万,购得卢卡斯之动画公司,成立彼思动画工坊。十年磨剑,《玩具总动员》公映,开业界先河。

一九九七年,乔氏重返苹果。次年,重掌大权,iMac面世,以其设计简约故,广销美亚各洲,苹果亦因此纾困。后十年,iBook、Mac mini、Mac OS、iPod、iTunes纷至替来,广得赞誉。零七初夏,iPhone上市,一扫移动电话之积弊,电话厂商受制于运营商之异状,不复存矣。

嗣后,3GS、iPhone4上市,为潮流之先,全球热抢,乃至引车贩浆者,人皆图之。:零一零年初发布iPad,亦堪“颠覆”风评,举世皆惊。店面经年无货而挥汗成雨,囤积居奇者则冒罪走私而售,乃至某国海关特颁条款,课以重金,然亦不能阻截水贷之八也。

唯乔氏患病经年,衣带日宽,憔悴清减,二零零九年肝移植后,不涉常事。唯在新品发布会登台演示,一黑衫,一仔裤而已,如其产品,简约至极而至美。而台下万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引为盛事,时人不之解。步摇公日:此中最可称道者,一言敝之,曰:崇美、崇智、崇简、崇爱四端也。

乔氏早知寿限将届,外界亦多所担心。然天不假年,竟于=零一一年十月五日溘然而逝,举世怆悼,各国名流风夜哀叹,痛失此天纵奇才。乔氏有言: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此堪为吾人后世铭也。哀哉尚飨。

12.生命的故事 篇十二

——胡适

一、什么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 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 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肖敬在《浅谈生命教育读本》中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 以教育手段, 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二、为什么要进行生命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自杀问题, 青少年的自杀率升高趋势更是明显。中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近30万人, 除了自杀成功者, 每年还有约250万的自杀未遂者, 近年来学生自杀现象在苏州也屡有发生。人们刻意追求当下的娱乐或是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等等生活状态对青少年产生着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青少年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对生命的无畏、对生存的无能和对生活的无趣等特征,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 有意回避生命的沉重。

除了自杀以外, 意外伤害也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强、健康问题最少的时期, 却是伤害的多发年龄段。我国每年有近20万名中小学生因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自杀等导致非正常死亡, 由此产生的伤害已成为当今严重的社会、经济、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

频繁发生的意外伤害告诉我们, 青少年遇危险时应变能力差, 心理因素不稳定, 缺乏自我保护和应急处理的意识和能力, 而这些, 正是生命教育缺失的显著表现。

三、如何在生物课堂上进行生命教育

(一) 教会学生认识生命, 珍惜生命

我们的生物课本中对新生命的诞生有着详细的阐述, 不同种类的生物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往往也不同。比如, 被子植物的繁殖通常要经过开花、传粉过程, 然后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再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在这个过程中, 假如花朵的雌蕊受到伤害, 或没有传份, 就不会形成种子。而一粒饱满的种子仅仅是被子植物繁殖后代的内在条件, 种子要顺利地萌发, 还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等外部条件。再比如, 对人类来说, 男性每次产生几亿精子, 而真正能进入输卵管与卵子结合, 并最终发育成胚胎的只有一个, 胚胎还需要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长达10个月的时间, 一个新生命才得以诞生, 所以我在课上对同学们讲到:从你诞生的那一刻起, 你就是几亿个个体中那最棒的一个!这些实例, 让学生认识到了生命孕育的神奇与艰辛, 体会到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不容易, 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二) 指导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

台湾文人林清玄说:“人生的缺憾, 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较。与高人比较, 使我们自卑;与俗人比较, 使我们下流;与下人比较, 使我们骄傲。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心灵动荡不能自在的来源, 也使得大部分人都丧失了自我, 屏蔽了自己的心灵原有的氤氲馨香。”

在学习和生活中, 每一位学生肯定都是希望自己能有自己的风采, 拥有自信、获得成功, 其实要想做到这一切, 最基础的一件事就是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 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开心地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才能完善自己, 以良好的心态与状态去迎接挑战, 迈向成功。香港中文大学的郑汉文教授在他的报告里就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事例:苏格兰的一名乡村大妈苏珊, 在英国ITV电视台的《英国达人》第一轮比赛中亮相, 这位年龄有点大、长相有点糟、打扮有点老土的选手一亮开歌喉演唱《梦到往日的梦》 (I Dreamed a Dream) , 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大了, 震撼全场, 红透英伦, 真正诠释了何为“人不可貌相”, 外表平凡却满怀梦想、才华洋溢的她, 用歌声扭转了自己的人生。学生也能从这个事例中认识到, 我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 所以要充分地认识自己, 让自己扬长避短, 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而作为教师的我们, 应该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尽可能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努力地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学生认识到在人生的战场上, 并不总是强壮或聪明的人取胜, 但是最终取得胜利的人, 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利的人。

(三) 引领学生认识他人、尊重他人

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认识自己、珍惜自己, 还得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生命、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体谅他人。

高中生物必修二、三的课本上都提到, 长期的进化, 造就了生命的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生物与生物之间, 也体现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上。比如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既表现为种内关系, 又表现为种间关系。种内个体的互助关系屡见不鲜, 可通过蚂蚁、蜜蜂、狼群等种内互助的典型实例, 让学生明白个体的价值及分工合作的意义,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种间关系上, 也有不同生物间互利共生的实例, 如: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等等。通过生物间的这种和谐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生命息息相关, 人类应尊重生命的多样性, 珍爱并善待生命。

还可以在生物课堂中开展合作性实验, 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与他人相处, 宽容体谅他人。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中, 因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较多, 一个学生在一堂课内只能就一方面进行探究, 这时候就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 共同完成实验, 与其他同学商榷实验方法和试剂选材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合作。合作过程中还有可能因为一个同学的失误而造成实验不完美甚至失败, 合作小组中其他成员怎么对待这个同学, 是理解体谅还是埋怨责备?教师此时的因势利导对学生养成宽容体谅他人的品德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宽容体谅他人是尊重他人生命的基础, 具有一颗宽容体谅的心, 遇到事情时才不会横刀相向, 才会尊重他人生命。

13.珍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篇十三

生命这样的宝贵,可是,有的人却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在电视上,我常常看到有的人酒后驾车,不仅伤害了自己的生命,还夺去了别人的生命;有的小孩瞒着大人,到河里游泳,结果失去了幼小的生命,留下整天伤心落泪的爸爸妈妈,一个幸福的家没了;还有的人天天抽烟、喝酒,他们也是在损害自己的健康。

我爷爷就是这么一个大烟筒。早上,爷爷一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抽咽,奶奶每天早上总跟在爷爷身后念叨着,“老头子,伤身体呀,别抽了,别抽了”,

或者说“老头子,别抽了,全家人都得被你熏出病来,咳!”,可爷爷总不听劝。每天我们吃饭的时候,爷爷总叼着一根烟,一摇一摆地进来,那一缕缕青烟从爷爷的嘴里、鼻子里冒出,再飘进我们的鼻子里,我们有时都被呛得吃不下饭了。爷爷睡觉前也是烟不离手,每次坐在床上抽完烟都要咳一阵再吐痰,我有时很担心爷爷,可他也不听我的劝。

14.霍金热爱生命的故事 篇十四

霍金是一个懂得感恩生活和乐观不屈的人。

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大约48小时后,他又回到了办公室投入工作。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斯蒂芬·威廉·霍金,他是一个让我深深震撼的人!

不知早在什么时候我就知道他患有我们常人几乎忍耐不了多久的病----” 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因为医生曾说“只要得了这种病的人最多不会活过2年!”,虽然霍金只剩下右手的一个大拇指能够操作了。全身只有三个手指会动,通过一个手指来“说”!但他却是医学上的奇迹!

也不知他的心中是怎么想的总之他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乏味的脑力劳动!

几年下来他克服了种种困难!不顾艰辛的编写伦理宇宙,伦理黑洞,伦理大爆炸!的书籍,但是我们值得一注意的是,他全身只有一根手指可以来动,他的秘书曾私下对别人讲,他写一篇1小时的演讲稿需要3天的时间,打一段话需要近乎一个小时!

但是令人惊讶的霍金坚持下来了!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一册册的书籍出现在我们世人的眼前——《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续篇》、《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时空本性》、《果壳中的宇宙》

要知道这是他一个人,坐在一个40年都没有离开的轮椅上,用仅可以动的一只手指在一个小小的鼠标上来编写出来的!不久以后社会渐渐的开始注意上了他!各行各业的人开始渐渐的认识上了他!他渐渐的走上了讲台,为社会演讲,为那些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人演讲,虽然他所发出的是“机器合成音”但他依旧吸引这许多人!慢慢的一个一个奖项来到了他的身上!

1989年获得“英国爵士荣誉”称号,成为英国皇家学会学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78年获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我崇拜他!

但是当我们崇拜完了他我们也是否应该静下来想一想,如果连一个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可以动的残疾人都可以成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那我们这些正常人是否可以做的更出色?我们有健壮的双腿、这可以为我们节约许多生活上自理因自理而浪费的时间,我们有灵活的双手、可以为我们节约许多因为打字所浪费的时间,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比霍金在身体方面上强。但是我们却从来都没有为此感到欣慰!

同学们让我们快点抓紧时间学习吧!不要再浪费时间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地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15.生命的故事 篇十五

只有对于生命本身进行思考后, 我才有了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发展我们的思维, 理想。所以莫言《蛙》的问世, 给沉寂在理想现实之类的泛谈空想给予重重一击, 把我们拉回人类最本质的问题上, 即是对生命的问寻。

纵观莫言的其它小说, 《檀香刑》《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等都是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即是:“生命”与“人性”。在这一系的作品中, 主题都是息息相关的, 一脉相承的。在《蛙》小说中, 首先是它的书名就给人一种陌生化, 以动物来命名在中国文学中不在少数, 而以“蛙”或者相关的还鲜为少见。这就给人以激发探究背后所在的积极性。读罢, 书中大有文章。

在以姑姑万心为中心的叙述中, 给我支起的是一个普通的妇科医生在当时处境下, 所经历的“活菩萨”和“活阎王”两个身份的转变历程, 足以了解姑姑承受着来自内心和外在的痛楚。从姑姑的一出生就冥冥中背负着命运的安排, 父亲是医生的这一背景就促使了姑姑将来可能会子承父业。而在杉谷义人那里, 姑姑就是个骑着自行车在结了冰的大河上疾驰的女医生形象, 一个背着药箱、撑着雨伞、挽着裤脚、与成群结队的青蛙搏斗着前进的女医生形象, 一个手托婴儿、满袖血污、朗声大笑的女医生形象, 一个口叼香烟、愁容满面、衣衫不整的女医生形象。这样呈现出来的姑姑似乎有些滑稽可笑, 可是回到故事中又是那么生动贴切。

在姑姑的一生当中, 都是波澜壮阔, 跌宕起伏的。文中有两个特别的时期, 显示着自相矛盾的人生。60年代初, 三年自然灾害后, 人口的急剧下降使得出现了生育高峰。1965年后, 当上公社卫生院妇科医主任的姑姑,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 不遗余力地狠抓计划生育。而到了70年代第二个生育高峰的到来时, 姑姑的计划生育工作更是做得惊心动魄, 走火入魔了。书中在写到张拳的妻子耿秀莲在接连生了三个女孩, 怀着五个月的四胎时, 姑姑知晓后, 冒着大雨驾船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的那一幕, 使读者看了触目惊心。而“我”作为侄子, “我”的妻子也不被姑姑放过。在以拔掉“我”岳父王家四邻的大树、门楼、瓦房的威胁下, “我”的妻子束手就擒, 答应做人流, 结果“我”的妻子因特殊体质大出血, 即使姑姑为她输血600cc, 也没能醒过来。“我”岳母悲痛欲绝, 一剪刀插在姑姑的大腿上以示愤怒!

我们华夏民族推崇图腾, 尤其在少数民族当中常见。龙图腾、狼图腾、凤凰等, 象征着对生命及生存的意义。蛙在作品中是多子的象征, 生命的象征。作者在书中也多次解说道“蛙”的含义。在一次“我”和姑姑的对话中, 问“我”写作的题目是什么时。“‘我’”说暂定青蛙的‘蛙’, 当然也可以改成娃娃的‘娃’。女娲造人, 蛙式多子的象征, 蛙是咱们告密东北乡的图腾, 我们的泥塑、年画里, 都有蛙崇拜的实例”[1]围绕着蛙作者给我们把故事娓娓道来, 以姑姑万心和蝌蚪为主要人物展开。莎士比亚赞颂人是“宇宙之精华, 万物之灵长”, 然而在作品中, 人是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也是有种族繁衍, 枝繁叶茂的信念的。尤其有香火旺盛, 门丁兴旺一说, 因此, 我们对于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在作品中, 由姑姑万心这样一个被世人敬仰的“送子娘娘”“活菩萨”到残害生命, 蔑视道德的刽子手。而姑姑担负着历史的罪责, 被万人唾弃。这在背后有个更为强大的推手, 使人心变得罪恶。这也与传统的观念相违背。姑姑万心的这一矛盾心理体现的是对生命的矛盾, 一方面对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的推崇备至, 一方面是对生命的惨无人道及漠视。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耕民族, 在宗法社会制度下, 家族人口的重要性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所以生育就已经不只是生理上的意义, 更是一种文化烙印了。正如费孝通所讲的“社会完整是个人健全生活的条件, 而社会的完整必须要人口的稳定, 稳定人口有赖于新陈代谢, 因之引起了种族绵延的结果”。[2]但是60年代初, 三年自然灾害后, 人口的急剧增长使正在需要大力发展的社会受到影响, 才使得计划生育的出台, 以致酿成恶果。

对于这个计划生育的实施者姑姑万心的心理走向是由当时的历史语境把她逼近悬崖, 走向崩溃。这种负罪——救赎的心理模式使作品的内涵显得深刻有灵魂。这也显示出人类对生命的尊重与终极关怀, 生命是世界永恒的话题, 生命本是没有名字, 是你是我。西方世界里有着很强的生命尊重意识, 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是如此。可是这幕后推手使得人的意志扭曲。从对生命自身的敬畏到权力意志对人性的无情扼杀呈现出价值取向的偏差与伦理的悖论。作品临末, 姑姑纠结缠绕的苦痛得到释放, 她通过与民间艺人郝大手的结合重塑泥人的方式给逝去生命一个抚慰。这显得即愚昧又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救赎自我灵魂的努力。

观察全书, 人物多是以人的器官来命名。姑姑万心, 陈额, 陈鼻, “我”万足, 肖上唇, 肖下唇, 王肝, 王胆, 郝大手等等之类的器官命名。这些人名充斥在书中, 描绘出一幅近似完整的人的肖像图。使你在读的过程中, 随时随地都感觉到生命的律动。且不说是作者的有意为之, 它却是与文中之意一脉相承的存在着。似乎有意时刻在提醒读者, 这是一个关于生命思考的故事。

在整个作品中, 其它优秀地方不论, 仅是关怀生命这以永恒主题就足以撑起文学这一大厦。哲学说, 存在即合理。我相信, 在实施政策与人伦之间会有一个好的平衡点。在社会的推进与演化中, 变与不变的发展中, 永恒的人类主题将会继续着。

参考文献

[1]莫言.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

16.让小故事激活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篇十六

曾有一位研究教育的人士说过:不爱学习的学生哪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一个也找不着。

有经验的老师,很善于在讲课过程中穿插故事,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学生一旦有了好奇心,就会产生追根究底阿的念头,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往往会出奇地好。所以说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下面,我们将从深入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文本主题、锻炼表达能力、丰富生活情感、滋润孩子心灵等几个方面,说说小故事的功用,以期能引发思考,充分发挥小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小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危文汇(南城县盱江小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催化剂。但面对当前见多识广的学生,如何才能真正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呢?这是常常令我们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

我从教23年,去过边远的农村小学,到过发达的都市小学,现又回到如今的县城小学,为了让所上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给学生“初恋”般的新鲜和甜蜜感,我绞尽脑汁尝试过各种诸如简笔画、做游戏、播放动画等导入法。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激发兴趣效果,但唯有课前小故事激发兴趣的效果最佳。就凭着那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让学生走进了文本的深处。

学习《一只小鸟》一文时,我就用小故事《一只壁虎》导入:一拆迁户拆除自家木板房的过程中,发现房间的木板背面一只壁虎困在那里,原来一枚钉子钉住了它躯干与尾巴的结合处。那人见状倍感好奇,他仔细看了看那枚钉子,天啊!那枚钉子是二十年前挂结婚照时钉的。到底怎么回事呢?那只壁虎竟然困在木板夹隙间整整二十年!黑暗中的二十年,真不简单!不对呀,他继而寻思,身子被钉住不能跨一步,靠什么撑过这二十年?他立马停止拆除工作,决定一探究竟。于是他搬来凳子坐下来观察。几天后的傍晚,他终于发现了奇迹的真相:不知从哪钻出另一只壁虎,嘴里含着食物……他一时愣住了,这是什么样的情形啊!为了被钉住的同伴,它竟然在二十年的岁月里一直衔取食物喂它,可见它们同类之间有着多么伟大的亲情啊!

故事一讲完,我顺势布置学生速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语段也体现了这种“伟大的亲情”?这时我发现学生的读书兴趣是何等浓厚,他们带着对动物伟大亲情的感动,走进了看似枯燥但内涵无比丰富的文本……在如此强烈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全义艳(南城县盱江小学):我们在课堂中发现,由于年龄特征,在四十分钟的教学过程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且注意力分散,这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为了保持整堂课的活力,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可伺机插入一些短小精悍、意义深远、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对学生理解课文能举一反三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眼球。这样,既丰富了学习内容,又能持久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如学习《成吉思汗和鹰》的过程中,当我们了解到成吉思汗为自己误杀爱鹰感到无比懊悔时,有学生质疑成吉思汗真的会为一只小鹰如此懊悔吗?此时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疑问,而是插入了小故事——《鹰的重生》: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可长达70岁。但它在40岁时,喙变得长且弯,爪子老化,羽毛浓且厚,飞翔吃力,此时面临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重生。要重生得经过一个长达150天的痛苦蜕变:必须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此处不得自由飞翔。首先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全部脱落,静待新喙长出;然后用新喙拔掉老化的脚趾,长出新的;再用新脚趾拔掉厚重的羽毛,五个月后新的羽毛才能长齐。鹰重新开始飞翔长空,再度辉煌30年。

这则扣人心弦的故事,让所有学生震撼和折服,他们被鹰百折不挠的信念所鼓舞,被鹰的悲壮命运和毅然抉择所打动,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心怀敬意,课堂生命活力自然重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文章主旨理解感到困惑时,我们插入与教学目的有关的小故事,既能丰富内容、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为学生答疑解惑、强化主题,真可谓一箭双雕。

主持人: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知识积累、智慧成长、思想奠基的好时机。但由于其年龄认知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对枯燥的传授兴趣不浓,注意力不持久,而小故事具有趣味性,有吸引力,易于接受,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参与思考和活动。因此,小故事与语文课堂相依相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故事强化文本主题

刘小英(南城县盱江小学):小故事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现在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经典古诗文的背诵与传承,让学生通过品读诗歌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可是我们却发现,学生真正能理解的能有多少,能牢记的又能有多少?往往是速背之后过一段时间就遗忘了。可见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往往是被动、机械式地接受,而没有真正地走进古诗的意境,因此,死记硬背之后很快遗忘。

讲故事,讲与古诗有关的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它是学生感兴趣的教育形式,也是教师必要的教学手段。它能引领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诗人生活的年代,贴近诗人生活的场景,感悟诗人的内心。我在教《赠汪伦》这首诗时,就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春天里,话说有一位村民叫汪伦,为人豪爽仗义,非常仰慕李白,决定写信给李白。李白这个人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于是汪伦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信后,立即兴致勃勃地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李白:“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家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李白与汪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愉快地相处了一段时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白临走那天,发现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感动了他,他立即挥笔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诗。听完故事后,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不一会儿就背熟了古诗。然后我又出示了李白写的另一首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马上就说道:“老师,你讲讲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吧,我们喜欢听!”

我只花了几分钟讲了两个小故事,却用不到4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学了两首古诗。而且,通过这两首古诗的学习与对比,发现了它们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以及李白对待友人的态度:“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通过想象的语言,复原故事的真实场景,早已把这两首诗刻在自己的脑海中。整堂课气氛活跃,充满灵动,这都是小故事带来的魅力。

为了让只是理解诗意、背诵诗文的古诗教学课堂变得有活力,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前潜心阅读文本,精心备课,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哪些是疑难问题?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解惑?这就要我们大量收集资料,翻阅与古诗有关的所有资料,进行取舍,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如在教古诗《登飞来峰》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了飞来峰的传说,激发学生学古诗的欲望;然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中“浮云”的意思,我又给他们讲相关典故;为了帮助学生感受诗人的抱负、胸怀,我把古诗的写作背景编成小故事。一个个小故事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悟到了诗情。

主持人:古诗难学难教,难就难在其“言有尽而意无穷”。要从凝练的语言中品味出诗歌的意蕴主旨,就必须对古诗进行巧妙精当的解析。因为任何一首古诗,都有极其丰富的背景资源:诗人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历程,与古诗密切相关的创作故事,古诗涉及的相关典故、传说,诗人的相关诗作,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创作风格,等等。如果联系特定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加以研究,就能走近诗人内心,理解诗意。刘老师在课堂中巧妙穿插讲述了汪伦邀请李白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了古诗的背景,学生就能很好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古诗中去,去领略古诗所表达的奇妙意境。

小故事锻炼表达能力

谢桂芳(南城县盱江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显而易见,语文教学的目标聚焦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写”是检验此目标最好的方法。而故事这一文学体裁,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于是,我尝试着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编故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仿编故事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上完《特殊的考试》一文,学生明白了:小猴、小熊、小狐狸只讲究自己的形象是否卫生、漂亮,忽视了关注周围环境而落选,只有小白兔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小小卫生员”,最终当上了主持人。我相机让学生仿照课文自编故事,考虑到是低年级,我列出了故事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只让学生仿写另一要素——事情(即故事情节),设计如下:

放学了,学校的洗手池里,水龙头开着。丁丁、冬冬、红红、明明经过那里,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丁丁:

冬冬:

红红:

明明:

学生通过仿编故事,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四要素,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受到了“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二、续编故事

小学生在别人说话时喜欢接话、插话,“续编故事“符合孩子这一心理特征。教师要适时引导,启发学生求新、求异、求奇,开阔思路。当然,只要不违背生活常理,带有积极意义的续编故事,都可视作合理。上《坐井观天》一文时,我提问:“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了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还可能发生什么故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顿时神情活跃,纷纷举手,等他们各抒己见后,我说:“把你们刚才说的写下来吧!”一个个新颖的题目让我看到了他们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天,果然无边无际》《出井望天》《青蛙赏地球》《青蛙长见识了》《青蛙与小鸟的对话》《天,很大》……特别是《青蛙回井》和《青蛙错了》让我发现了学生已将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青蛙回井》写青蛙来到水田捉害虫,可是人们使用大量农药,让它生病了,它只得重新回到井里。《青蛙错了》写青蛙跳出井口,看到天真的像小鸟说的那样无边无际,它赶忙向小鸟认错,后来他们成了好朋友,小鸟驮着青蛙,来到了自然保护区,那里山清水秀,人们爱护动植物,青蛙和小鸟幸福地在那里生活。

三、改编故事

古诗是一种思想高度凝练、高度集中的文学体裁,小学生较难理解。我教古诗,经常让学生将古诗的语言具体化。所谓具体化,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将诗的意境重组,将诗人的感情再现,让诗歌掺入读者的思想。把古诗改编成故事就是一种具体化的方式。许多叙事性古诗很适合改编成故事,如:《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赠汪伦》《游子吟》等等。而宋诗大多比唐诗更抽象、更理性,所以,也更需将古诗语言具体化。我在教宋代叶绍翁写的《游园不值》这首哲理诗时,让学生把诗改编成作者游春的故事。学生的故事中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其中还不乏含有哲理的句子:“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是封锁不住的”“人生有许多事可遇不可求”“人生总会有缺憾,但缺憾有时也是一种美”“人生不要太完美,太完美的人生无滋无味”……学生们打开想象和创造的闸门改编故事,潜移默化中,还收获了对人生的感悟。

此外,我在教学中还会应用看图编故事、根据词语创编故事等训练方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编故事”这种教学形式,既来源于教材,又跳出了教材;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既激活了语文课堂的生命力,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主持人:仿编故事、续编故事和改编故事都是一种创造性的讲述,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是大有裨益的,很受学生喜欢。

小故事丰富生活情感

周火根(南城县建昌镇中心小学):我是个爱听故事的人,好的故事常常令人捧腹大笑,启人深思,或令你紧张激动,泪流如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可操作起来无从下手。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互动呢?其实,讲讲小故事,既能让学生饶有兴致地合作探究,又能丰富孩子们的生活情感。

如在《活见鬼》的课堂上,我讲述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某日深夜,我独自拄着棍子走在山间小路上。忽然听到背后有脚步声跟着。回头一看,什么人也没有。又继续前行,那脚步声又响起了,又回头,还是没有。“我是不是遇上鬼了?”吓得我发疯似的跑到学校。“同学们,你们说,世界上真的有鬼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语惊四座,强烈的刺激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于是我让他们就人们关心的这个话题先进行小组讨论,再集体辩论。这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末了,老师感觉身后有鬼和文中的饮酒夜归者同样可笑:都是疑心惹的祸,那不过是老师自己的脚步声回音罢了。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鬼,只不过是你心里有鬼罢了。学生得出的这些结论,不是巧妙的生成么?因此,语文课堂上适时引用小故事,巧妙地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灵感,丰富生活情感,碰撞思维火花。

运用小故事于语文课堂,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抑或习题指导、字词理解,都可以巧加利用。只是须不着痕迹,圆润自如。形式也可多样,还可以就课文内容让学生续说故事,给个提纲话题即兴编说。原则是让学生喜欢,切不可造成定式,让人不适。

主持人:一则小故事,是一份营养丰富的甜点,素来深受孩子们的青睐;一则小故事,是一朵灵动明媚的小花,悄然绽放孩子们的心间;一则小故事,是一场温馨柔和的春雨,静静滋润孩子们的心田……一则小故事,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载体,更是语文老师一份不可忽视的助力,它在课堂上巧妙穿插,适当运用,会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力。

小故事滋润孩子心灵

李武(南城县建昌镇中心小学):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就像是一粒粒种子。有哪一粒种子发芽后,开始生长不是两片嫩嫩的叶儿呢?”教育者的责任就是细心呵护这些嫩芽健康,让它们阳光地生长。我到兄弟学校上公开课时,偶然听到那个班上的两个学生口出秽言,互相对骂。要不是我及时制止,差点干上一架。我没有当场批评责骂学生,而是在课近尾声时讲起了故事:

苏东坡和佛印是一对好朋友,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学问,谈经论道。有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静修。苏东坡自认为修行得不错了,就问佛印:“禅师您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佛印称赞他说:“居士的样子就像一尊佛呀!”苏东坡听了心里很得意。这时佛印反过来问他:“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苏东坡生性幽默、诙谐,故意打趣:“我看您的样子像一堆牛粪!”佛印听了一点也不生气,照样笑嘻嘻的。回到家后,自以为占到便宜的苏东坡得意洋洋地跟家人讲了这事儿。苏小妹听了,笑着说:“哥哥还得意呢,你已经输给佛印了。”苏东坡不解,苏小妹说:“因为佛印心中有佛,所以世间万物在他看来都是佛;而你没有修行到家,内心肮脏,所以看到佛印会想到牛粪。”苏东坡一听傻了,懊悔不已……

其实,我们的言行就是心灵的一面镜子。当我们骂别人是牛粪时,我们的心灵首先充塞着一堆牛粪的形象,我们的心灵首先被这堆牛粪所玷污;而当我们说别人是一尊佛或一朵鲜花时,我们的心灵就会被佛的光辉笼罩而得到净化,被鲜花的芳香浸染而留有余香。你们说,是吗?

两位吵架的学生满脸通红,低下了头。全班学生在有趣的“小故事”中受到了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的教育,从此,班上骂人的现象渐渐销声匿迹了。

主持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故事库,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名人传记等等,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在必要的时候旁征博引,定能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净化学生心灵,为语文课堂增彩。而一个经常受故事熏陶的学生,必然也会喜爱阅读,喜爱语文课堂。

宁友祥(南城县教育局语文教研员):刚才各位老师分别从五大方面阐述了小故事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说得有根有据,这也是你们一线教师宝贵的经验之谈。我也认为讲故事是学生感兴趣的教育形式,是教师必要的教学手段。但运用起来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要把握好时机,服务于教学。时机不对,会弄巧成拙,本末倒置,故事引入应该是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语文课堂讲故事,是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激发生命力,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否则,宁可不讲。二是故事要短小精练,升华主题。一般来说,语文课堂上引用的小故事篇幅不宜太长。讲小故事时间约3至5分钟即可,甚至更短。“小故事”要与文本内容相关,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深化文本主题,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朱熹说:“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可见有了乐趣才能乐学。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因为故事本身具有的特性能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毋庸置疑,语文课堂引入生动的小故事一定能胜过抽象的说教,提高课堂效率。

主持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在演绎一系列的“故事”,或者说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增长见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只是说穿插故事,并不是要在课堂上纯粹讲故事,否则的话,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听了一个故事,却没搞明白你讲什么知识,可就得不偿失了。其次,讲小故事要掌控好“度”,故事要小,要精,要与我们课堂主题相扣,尤其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传说与典故,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故事形式不可单一,可以老师讲,可以学生讲,可以配上音乐,可以让多媒体讲。当然在讲的时候要把握时机,课前导入,承上启下;课中穿插,开拓思路;课后小结,丰富情感。选故事,要根据课堂教学对象教学目标而定:低年级,以生动的童话寓言、科幻卡通故事为主;高年级,以深远的哲理故事、名人故事、历史故事为主。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如能信手拈来,引用故事库中的“源头活水”,定会有“清如许”的生命课堂。

□责任编辑 曾维平

上一篇: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下一篇:与装饰公司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