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2024-11-07

关于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13篇)

1.关于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篇一

苏北留守儿童社会调研

摘要: 留守儿童 社会现实 心理阴影 教育问题 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全世界的幸福都抵不过儿童的一滴眼泪,留守儿童问题就像转型期中国的一道殷红的伤口,而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不断出现,让这条伤口“醒目”的灼疼人的眼睛。当下,全国有近5000万留守儿童散落在广大农村各个角落里,像野草一样自生自长。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多数性格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由于长时间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失却了畅通的倾诉渠道,他们可能产生种种心里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悲观消极等。为了关心留守儿童们,“艺心艺意”牵手苏北留守儿童计划因此而展开。

“艺心艺意”牵手苏北留守儿童暑期实践团队通过宿迁、建湖盐城等地小学校的实地义务教学和深入农村家庭的走访调查,发现当地留守儿童的总体状况: 1.留守儿童多。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或单亲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60% 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其中有 30% 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

3.留守儿童的成绩呈现两极分化严重现象,有一些自制力好的同学成绩很好但仅是少数,大多数成绩不好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与人交际能力欠佳。

5.内心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内心是孤单的,当看到孩子在许愿墙纸上细腻工整的写着:爸爸妈妈我爱你。这无比心酸的一刻,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关怀和爱时,父母却不能在身边陪伴他们成长。看着许愿板上的心愿们,孩子们的愿望很简单,却是那么的难以实现,和他们相比我们是何其的幸运。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在活动期间,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给了我将这个活动坚持到底的动力和信心,身心的疲惫也随之散去。我希望这项活动能够帮助到他们,也希望因为这项活动的存在,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留守儿童这一问题的存在。关注儿童是每一个人都应尽的责任,儿童的健康成长已经不单单是个人问题,还是社会的共同责任。孩提时代本应是人生中最为灿烂夺目的时期,然而他们的内心却背负了太多的思念与惆怅。

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感谢学院为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得到锻炼的同时,认识到了社会中更多问题的存在。我深深地祝愿那些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2.关于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篇二

目前, 中国正经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迁移的城市化过程, 大量农民离开农村, 涌入城市。空村家庭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从留守儿童产生的直接的具体原因来说, 就是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建设的开展, 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 其中许多人因经济、环境、住房、入学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 由此引发把孩子留在户籍地而成为留守儿童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 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因此, 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在调查海宁小学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及其教育方法的过程中, 主要运用了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调查前, 取得一年级各班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支持, 发放调查问卷, 最终确定了一年级96名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随之作为调查对象的有这96名学生的家长以及所在班任课教师共16名 (数学教师4名、语文教师8名) 。分时间段进行观察, 开展个别对象或随机对象的访谈。了解监护人文化程度的高低对留守儿童学习情况的影响, 以及监护人教育方法的是否得当对儿童心理成长的正负面影响。通过学习相关文献资料, 提升自身的理论认识, 用科学的眼光分析调查所得的各种资料、情况。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关于留守儿童监护人监护类型的调查

分析: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 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 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部分留守儿童在生长发育方面也受到了一程度的影响。同时, 监护人的素质、文化程度、对儿童的关心程度等都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学习态度等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 关于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调查

分析: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被调查学校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的监护人有很强的教育观念, 但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下却没有办法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很多监护人对留守孩子只在生活上起到“照看”的作用, 对思想道德教育、学习成绩、日常行为则很少过问。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个人素质将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这种教育环境下的质量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忧虑。

(三) 一年级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方式的调查

分析:对于孩子的教育, 他们要么认为“棍棒下面出人才”, 孩子一旦犯错, 轻则厉声训斥, 重则大打出手;粗暴型的监护人占到所被调查监护人总数的37.5%。要么认为“树大自然直”, 任其自然发展, 对其行为不加约束和限制。放任型监护人占到监护人总数的46.8%。而民主型和权威型分别仅占监护人总人数的20.8%和10.41%。对留守孩子放任自流, 溺爱有加, 都不是好的教育方式。而监护人中真正从多方面关心教育的寥寥无几。

(四) 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 建立亲情联系站和监护人责任制度

建立一年级亲情联系站, 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亲情联系等活动, 让学生有地方说话, 使留守孩子“离开父母不乏亲情, 留守在家不缺关爱”, 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温馨的新家。

2. 寻找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通过对一年级“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方法的了解, 改变原来的不科学的教育方法, 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都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分析:值得注意的是, 家长在执行选定的辅导方法时, 要对辅导过程有个正确的理解。辅导过程应是孩子在家长的帮助和引导下, 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完成消化吸收老师讲授知识的过程。在辅导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孩子独立思维、开发智力活动为主导的原则, 否则, 把给孩子天天讲课作为一种主要的辅导方式, 那就把辅导和教学这两种不同的智力活动过程混同起来。孩子将会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消化吸收老师和家长讲授的知识, 就难以收到应有的家庭辅导效果。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教育学刊.2005.

[2]任运昌.林健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和方向.2007.

[3]蒙应.余忠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100问.2008.

3.关于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篇三

随着工业化浪潮席卷中国,出外打工已成为农村青年的首要选择,留守儿童问题也随之而生,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冀南地区的5个村子,走访入户,展开留守儿童情况的相关调研。通过与村民、村干部、留守儿童监护人及留守儿童的走访,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爸爸或妈妈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被随机抽样调查的5个自然村,共有住户1802户,总人口7968人。第一个村,人口1900人,留守儿童数达200人,占本村人口的比例为10.53%,是本次调查的5个自然村中比例最高的;第二个村,人口2600人,留守儿童数达230人,占本村人口的比例为8.85%;第三个村,人口为520人,留守儿童数达42人,占本村人口的比例为8.08%;第四个村,人口有2227人,留守儿童数为50人,占本村人口的比例为2.25%;第五个村,人口数721人,留守儿童数仅1人,占本村人口的比例为0.14%,为所调查的5个自然村中比例最低的。

二、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1.生活质量低下,卫生状况堪忧。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一是监管人的身体不好,没有精力照顾好留守儿童。二是监管人只管孩子吃饱穿暖,受文化水平限制,缺少营养搭配的相关知识,衣服是否合身是否干净也是放任自流。

2.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疏导。由于家庭教育不到位,留守儿童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心理问题。走访中,调查的第二个村小学的王校长告诉人们,该学校四年级有一个男孩,在学校整天不说话,也不与别的男孩玩,经常受欺负,听课看着很认真,但是成绩一直倒数,后来才了解到他父母都出去做小吃生意了,他跟着爷爷生活。

3.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加上监管人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教育不够,导致孩子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得不到解决,日积月累,学习的积极性被打消,成绩越来越差。

4.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调查中了解到,监管人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存在拐骗、交通、打架、斗殴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同时,学校与家庭缺少沟通,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极易被忽视。

5.学校关注不够。通过访谈发现,学校均无针对留守儿童的专项管理办法。鉴于近期县域内有溺水事件的发生,暑假前各类学校开会强调不能游泳、不能在水源附近玩耍。但是针对安全保护性较差的留守儿童,却没有任何管理措施。

三、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原因来自于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社会方面:社会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农民工”工资住宿待遇的低下,使广大农民没有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家庭方面:家庭的务农收入不足以养活家人,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1.由于城市学校招生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愿意接收,父母也很难承担高额的费用。城市中一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本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甚至都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2.农民工一般在城市从事的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3.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根本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较大,难以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各项费用。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家庭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家庭教育方面,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父母外出打工时最好留一人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完整。如果父母双方外出,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同时,父母与孩子的班主任要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商讨教育的方法。

2.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多措并举关注关爱留守儿童。一是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情况并记录在档。二是加强沟通,学校与留守儿童监管人要保持沟通,定期汇报孩子的学习情况。三是寄宿制学校对于留守儿童要成立专门组织或自愿帮扶组织,在生活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四是学校要开设相关课程,从思想上技能上让留守儿童学会自强自立。

3.社会加强新闻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各界要广泛动员,利用宣传手段呼吁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帮助。政府相关部门要号召爱心人士组建“爱心妈妈”之类的慈善团队,让留守儿童在学校在村内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五、结语

4.关爱留守儿童暑期实践报告 篇四

8月x号,阳光灿烂,我们志愿者从恭城出发,经过30分钟的车程,我们就到了我们实践活动的点“红岩”。在大城市呆久了的我们,一到那里我们就有种心情舒畅的感觉,感受到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我们首先来到村委会,取得了村委会领导的同意,在他们的协助下,我们在庭院里布置了一排桌子和凳子。在桌上放了两台血压计,在墙上贴了宣传单,挂起了条幅,竖起了旗子。我们又在村委会的广播里通知老乡们前来村口。

我们分工合作,一部分同学走进每个家庭宣传相关的医疗保健方面的知识并向大家解释一些夏日农忙时节保健的小常识, 组织村民到村口参加活动。还有“农家乐问卷调查”。 那时候的气温都非常的高,太阳公公高高的在天上笑着,看着我们在乡间小路上或是附近农家里忙着调研。说实话,觉得真的有点辛苦,有想过快点结束吧。偶尔也会抱怨为什么天气都是这么“大好”,就不能下点雨么?调研必须要在村民们都在家的时候去各个村每家每户的做调查,由于大多数村民不识字,我们都是一个题一个题地问出来的。做一份调查可能容易,但是要做许多份时就需要极大的耐心了。再加上普遍村民讲的是地方话,有些同学在交流上有些阻碍,但我们都克服了种种困难。

值得庆幸的是,当地的村民都很积极的配合着我们的工作,这让我们的工作进行的更顺利,更有效率。我们分成两个小组同时进行调研,小组间合作的都很好,大家相互鼓励,相互照顾,在工作的同时也增加了友谊,我们都懂,我们是一个团体。另一部分同学在村口开展活动宣传,运用医学知识帮助村名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病症,以及免费测血压。除此之外,我们还事先购买了一些医疗保健小药品,分发给当地需要的群众,我们的行动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我们也在这次实践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快乐和满足。就这样我们顺利地完成了第一站的任务。

此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明白了一个活动可以顺利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详细的计划,也离不开大家的团结。

8月8号,我们走进了势江村,与留守儿童手牵手,共度快乐暑假。在村干部及村志愿者的鼓励和吸引下,40余名学龄前小朋友主动参加志愿者支教活动,当走进借用的教室,心中既有豪情万丈,也有忐忑不安。当站在讲台上看着那一群活泼,可爱,热情,真实的孩子们,脑子突然一瞬间变得一片空白,完全变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他们穿着朴素的衣服,脸上显露出泥土的颜色,却活泼可爱,聪明热情,充满灵气,活得真实而开心,原以为会很尴尬很难和他们沟通。

但是,当看到那一张张稚幼的充满期待的眼神时,心中有种上帝派我们来拯救他们的感觉。很快的我们就进入了角色,和他们打成一片。我们和小朋友玩了一系列活动。例如:知识抢答,趣味拼音,诗歌朗诵,安全环保小知识学习,猜字谜。印象最深的是“二十以内加减法”抢答。还没等我们念完题目,几十双稚嫩的小手已经高高举过头顶,纷纷想“一展风采”。在游戏过程,小朋友争先恐后,场面一度失控,欢声笑语不绝耳。

短暂而又漫长,劳苦而又快乐的短期社会实践终于结束了。累,苦,却很满足。因为我知道这就是考验,这就是体验,这就是奉献,这是很有价值的,我无怨无悔。这次实践活动的开展,更让我们了解到了团队的重要性。我们通过沟通交流协助建立了有好的合作关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互相体谅,这次实践活动拓宽了我们的发展空间,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服务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及奉献精神。

5.暑期实践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篇五

所属院校: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指导教师:李开传

团队成员:孙建祥 鲁阳 常晨 侯文阁 填写日期:2012年09月01日

目录

一、前言„„„„„„„„„„„„„„„„„„„„„

二、调研地点„„„„„„„„„„„„„„„„„„„„

三、调研实施过程„„„„„„„„„„„„„„„„„„

四、调研结果分析„„„„„„„„„„„„„„„„„„„

五、建议„„„„„„„„„„„„„„„„„„„„„„„

(一)前言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品行不端、性格缺陷、缺乏亲情、价值扭曲等问题,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为了这些孩子的茁壮成长我们能做些什么是我们时常思考的问题,他们是我们的弟弟妹妹是祖国的花朵,尽我们所能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泰安市摊清湾镇的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二)调研地点

滩清湾小学位于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的一个小村子里,校区环境极其恶劣,低矮的房屋,破旧的桌椅,随处可见青苔的地面,仅有两张桌 子的办公室。。我们从校长那里了解到在校学生中留守儿童大约占了40%,他们大多数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缺少正确的关爱方式,不少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包括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

(三)调研实施过程

1、问卷:制作出问卷调查表,以班级为单位由各班负责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收回调查表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讨论调查结果,对学生给以相应的教育和帮助。

2、开展各类活动:教孩子们学习英语、数学等一些基础的知识,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带着孩子们一起做一些团体游戏,增强孩子们的合作和集体意识;与孩子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困惑,尽量解除他们的心理问题。

3、家访:在调研期间,两人每组放学后送学生回家进行家访,记录家访情况。在家访时,给予关怀,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充当爱心的传递者。

4、邀请我校知名心理学教授苏琪教授对孩子们进行相关的辅导,针对孩子们的问题开展了心理引导、心理修复等。

(四)调研结果分析

⒈出现的主要问题: ⑴ 心理问题突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家庭的主宰,是孩子的主心骨。一般来说,父母不仅可以为孩子提供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安全保障,使他们尽可能健康成长,而且更重要的是,父母可以给予子女难以替 代的亲情与真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重要的。但是,现实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令人担忧。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教育因素以及文化生活单一的制约,留守儿童往往出现较大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一些儿童产生僧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其中,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由父母长期外出所引起的孩子情感缺失和心态异常的问题,而是学校、社会、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自身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⑵ 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⑶ 情感问题突出

留守儿童正处于健康成长的时间,父母的关爱往往会使留守儿童感到亲情的温暖。但实际上,父母的长年累月不在身边,对于留守儿童而言,这就是一个不完整的家庭,双亲关爱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孤独感增强,“一个母亲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胜过100校长”,可见 亲情的呵护对于留守儿童是多么重要。得不到父母的关怀,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而隔代监护型和亲友代管的孩子,爷爷奶奶或亲友通常只求物质上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长时间的得不到亲情的浇灌,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会变得愈来愈陌生,甚至不如和朋友之间的感情深厚,这样一来便产生了感情危机,出现了感情问题,是家庭成员之间变得冷淡,出现了不和谐。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⒉形成的原因:

1、社会因素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他们不得不和自己的孩子分离,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或他人照管,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所 以说,留守儿童是“三农”问题的副产品,它的大量产生和存在,是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教育、保障等体制的产物。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0—6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3、学校因素

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有的班级六七十人,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再加上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有的学校人数比例小,没引起重视;有的学校虽人数比例较大,但缺乏有效的措施。

(五)对策和建议 1.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上,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2.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3.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湖南省新宁县妇联倡议的要求各级妇女组织、妇女干部担任“代管妈妈”行动就是为“留守儿童”营造亲情、加强管理方面的一个典范。

6.关于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篇六

暑期社会实践为的是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今社会,更好的适应以后的社会。只有真正的投入其中去,才能够领略到当中的道理。在活动中每一位同学都互助、互爱。在一个和谐的气氛中开展活动。不论是活动前,还是活动后,大家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开心的心情,对突发的事件能够保持冷静,以平常心来对待。六天,就这样过去了。现在想起来,真的觉得不可思议。六天竟然如此的快!

7月12日

收拾行囊,我们踏上了前往兰考的车。满怀期待,虽然我们并不知道那里是什么样子,但是人还未到,队员们的思绪就已飘到了兰考,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每个人都尽力的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对于晕车特别严重的我来说,两个小时的大巴之旅想想就是一种煎熬,但是还是满心欢喜。坐在最前排,趴在那里,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方方稻田,绿莹莹的让人舒畅;打开车窗,伴着偷溜进来的细风,想象着即将到来的兰考生活,不知不觉就已到达终点。到达兰考的第一站是兰考汽车站。与车上的空调和路上车窗处的细风相比,下车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果真是骄阳似火的七月”,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除了闷热还是闷热。

7月13日

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正式拉开序幕。上午,队员们不在意酷暑,顶着烈日,走入了兰考县人民群众之中,发放问卷,对群众关于廉政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不论群众是积极接受问卷,还是拒绝问卷,队员们都会满怀感激,面带微笑,不急不燥,用自己的细心和耐心给群众讲解。队员们的热情与太阳的热情不同,让人觉着舒畅,让人绽放笑颜。纵然太阳火热,但是做完问卷队员们都是满脸的欣喜,我们的付出有所收获。

与上午的烈日炎炎下问卷调查不同,下午我们前往了焦裕禄干部学院参观学习。队员们满怀着对焦裕禄的崇敬踏入了干部学院。干部学院满是肃穆的氛围,队员们眼中满是敬仰之情。在这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焦裕禄的事迹,学习了焦裕禄精神,懂得了一定要做一个为了人民的人。

主席说:“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真、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7月14日

暑期社会实践依旧在进行中,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我们也已开始行动。不仅对13日进行的廉政问题的问卷调查做了分析,了解群众对廉政的理解和认识,对服务型政府的了解,而且还发放了儿童心理问题相关的宣传手册,进行了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内心,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需要,从社会和家庭两方面对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可以使他们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希望可以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7月15日

斯泰洛齐曾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这说明智慧与实践永远是分不开的,在实践中可以检验真理,也能培养能力,弥补不足。

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到了第四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之中。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还为兰考的群众在南湖公园的广场带来了模拟法庭的表演,表演有关遗嘱继承的纠纷,贴近百姓生活。此外,我们还摆设了摊点,为群众进行法律服务,方便群众对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咨询。

与此同时,我们的关爱团也在行动,向儿童及其父母,老人发放宣传页,向他们宣传法律,给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向他们展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己有权用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护。同时,也同样为他们设置了法律咨询的摊点,方便法律问题的咨询。

不论大事小事,不论简单繁杂,我们的队员都会为前来咨询的群众一一解答,详细,耐心。在解答群众问题的同时,我们也懂得了如何将自己在学校时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情况之中,既锻炼了我们的能力,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7月16日

社会实践已接近了尾声,队员们对兰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社会实践的进行更为顺利。

上午对调查的问卷进行了分析,留守儿童问题中面临最大的难题是教育问题。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因素不仅有社会因素也存在家庭因素。多数儿童自闭就是因为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交流;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或根本无监护人,学校、家庭缺乏沟通,不少留守儿童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留守儿童厌学情绪日趋严重,直接造成学生成绩不断下降,产生流失和辍学现象。

下午,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帮助到孩子们,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给他们带来快乐。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玩耍,给他们表演节目,逗他们开心。也许我们做的这些作用并不是很大,但是起码可以看到孩子们的笑脸,看到他们开心,我们就已经满足。

7月17日

最后一天,汗水与喜悦,还是要落入俗套,最想说的一句话还是时间过得好快,六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这样就要结束了。最后一天,我们总结了在兰考的日子里的活动和经验,下午,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就踏上了返校的路。

短短的六天,宣传、调查、演出、参观、总结等的点点滴滴,我都还历历在目,却无法用笔一一记录。

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收获:

一:对于时间、任务合理分配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有需要分配时间、任务的时候。通过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我明白了合理分配时间和任务对一个集体的重要性。集体之中少不了合作,合作之中就少不了合理的分配。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把不同的时间段做什么样的任务都安排的清清楚楚,把我们的集体分成了四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方面学习、调查、分析。合理的分配让我们的团队日程得以正常开展,如果不是合理的分配,我们的团队活动肯定是不完满的。

二: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团队的每个人所负责的任务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个共同点,即我们一直在为他人服务。因为彼此的专长各不相同,能力又因人而异,所以我们的工作都不一致,所提供的服务就各式各样!但是各不相同的我们把握着正确的方向,在社会实践中相互交流,共同奋进,通过交流不断完善。团结互助就是我们的精神所在。确实如此,因为我们前往兰考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都是向群众们普及法律知识,这也是我们这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

三:敢于挑战自我

现在的大学生,放下电脑和手机走到室外,与陌生人交谈,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挑战。对于作为大学生的我来说,也不例外。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们放下了手中的手机拿起了问卷调查表,走街串巷进行问卷调查。放下自己心中的胆怯与羞涩,与群众们进行交谈。深入群众,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去考虑,哪怕是再小的事,都要我们自己想到。活动中会有很多问题,或许是个人无法考虑全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勇敢地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而不是担心自己遇到的问题会被嘲笑。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

四:增长见识、学习知识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四处都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在给群众们进行法律问题的解答时,会遇到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在学校的学习中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在为群众解答的过程中也不断在学习,不断在提升自己。面对这个神奇的社会,会遇到各种各样出乎意料的突发事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着各种经验。

六天,如白驹过隙,社会实践的到来仿佛就在昨天,而今日却已离别;六天,虽然时间不长,但回忆总是那么美好,让人回味;六天,我们留下了汗水,收获了喜悦。难忘那一同挥汗,一起欢笑的时光。这次活动中我们做的也许还是有所欠缺的,但是有经验、有教训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实践。不论如何,这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动,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7.关于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 篇七

一、造成留守儿童现实困难的原因

1. 来自家庭的原因

首先,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其只能与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然而隔代监护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常以家庭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把“教育无用论”和“读书无用论”这样的偏激思想灌输给学生, 从而造成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其次, 监护人忽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习惯是从小培养的, 这些留守儿童正处在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但就是在这个最佳时期, 很多家长却忽略了对其良好习惯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 祖辈们灌输给学生的价值标准, 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上的行为表现, 这就要求家长在实施德育教育时, 要寓德育于言行中。如果只把品德教育当作是学校的事, 而不重视或忽视家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 德育工作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最后, 监护人教育方法不得当。有的家长对留守儿童过分宽容, 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 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训诂, 体罚折磨, 以至于其产生严重的心理隔阂;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 当着孩子的面唱对台戏, 令孩子无所适从, 处于教育的矛盾之中;有的父母把孩子当成“小皇帝”, 事事依从, 久而久之养成了其自私自利、不尊敬父母的不良习惯。这些教育方法都不可取, 会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严重的创伤。

2. 来自学校的原因

首先, 留守儿童的最大障碍就是长期与父母分离, 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教师可以适当通过与家长电话联系或在其父母回家探亲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 建立学校和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沟通渠道,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积极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 让学生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其次,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 其中情感缺失的问题是最现实也是最为严重的。事实表明, 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的发展。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留守儿童缺少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焦虑紧张、缺少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 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最后,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寄养在亲戚家, 不能同家长及时进行有效沟通, 在情感上缺乏关爱, 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从社会适应方面看, 很多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 容易受不良言行的影响;不擅长与人交往, 内心压力大。因此, 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对策, 为此教师必须对其加强品德教育。

二、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解决策略

1. 爱而有度, 恩威并重

孩子是一棵幼苗, 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精心呵护和耐心教导, 与此同时, 他们也需要经历风吹雨打, 这样才能傲然挺立, 茁壮成长。因此, 家长要恩威并重, 关爱与严厉结合, 必须认识到过分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 为其今后的人生带来负面影响。

2. 改掉陋习, 做好榜样

孩子一生下来本是无知无识, 分不清是非对错的, 父母是他的第一位教师, 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因此, 良好的习惯一定要从小养成, 在孩子的不良行为刚刚崭露头角时, 家长就要明确指出并坚决制止, 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家长的言传身教开始。

3. 保持沟通, 相互关怀

对父母来说, 抚育子女不仅是义务, 更是责任。家长出门在外的同时, 不要忘记在家的子女, 要经常以电话或信件等方式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多跟监护人和教师沟通, 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家庭教育的问题, 更是一个社会的大问题。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教育, 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虽然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我们已无法改变, 但减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 给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却是教师和家长力所能及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不仅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 2002 (9) .

8.关于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富禄苗族乡 留守儿童 调查

一、三江县富禄苗族乡留守儿童调研情况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全国妇联在2010年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了解到当时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 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管。从本次调研中获悉,三江县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有41000人,其中留守儿童有13000人,大约占了全县小学生的三分之一,且有上升趋势。他们大部分年龄都为12岁,最小的是10岁,最大的13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各乡镇和全国一样,虽说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进一步缩小,但由于环境、交通、教育等因素的制约,发展的基础仍然很薄弱。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为例,位于三江县西部,距县城约64公里的榕江河畔,地处黔桂两省(区)四县九乡镇交界处,东连本县洋溪乡,南接融水县大年乡、拱洞乡,西靠本县梅林乡和贵州省从江县西山镇、贯洞镇,北邻贵州省从江县庆云乡、黎平县龙额乡、地坪乡,321国道贯穿境内。乡政府所在地富禄街是周边九个乡镇的集贸中心。全乡下辖15个村(居)委,总人口2.48万人,居住着苗、侗、汉、壮、瑶、仫佬等六个民族。由于该乡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山区,交通不便利,导致经济家庭经济的较为困难,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许多家庭的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里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自己外出打工赚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三江县教育局基教股提供数据反映,留守儿童几乎遍及三江县各个乡镇,且集中在富禄苗族乡所在的榕江河一带。在对富禄苗族乡仁里小学四年级进行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班共有学生40名,其中有留守儿童26人,占总人数的65%。

二、苗族地区留守儿童特点及形成原因

(一)富禄苗族乡的留守儿童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内心孤独,渴望得到人们的关怀,特别是父母的关怀;

2、大部分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居住在一起,隔代教育,不听从管教;

3、孤僻,不善于表达;

4、视野狭窄,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心;

5、自理能力能力较强,大多数能自主操持家务,照顾弟妹。

(二)成因

1、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及引导,导致这些儿童偏向孤僻的性格。

2、隔辈教育只能达到看管的作用,减少安全隐患的目的。即使有的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孙子进行教育也只是溺爱的教育,使得这些儿童逐渐形成我行我素,没有礼貌的习惯。

3、外出打工的父母只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要求,没有在心灵上帮助孩子弥补空洞。

4、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基本上是三四十年代的人,没有受过教育,处于无知识文盲的状态,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只有到了开学的时候寄点钱来交学校的费用,很少过问小孩的成长过程的情况,而我们也只有为孙儿煮点饭,无法在学习上起到引导及兴趣培养的作用。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中央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如何同发达地区一样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富禄苗族乡开展留守儿童调研的过程中,留守儿童种种表现引发笔者深深的思索,留守儿童人数在不断上升,但是留守儿童在乡镇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现象问题,人们对这种情况关注甚少,心有余而力不足;留守儿童即使在表面上表现出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其实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家长的关心和关注的,特别是渴望父母在身边的陪伴;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存在,主要是没有父母在身边辅导,再加上自身的自控能力差而造成的。

笔者认为,首先,组织在校的大学生深入侗族地区进行调研。这样既给大学生们打开了解社会一个窗口,也是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供机会。有调查才有发言权。通过调查,掌握问题所在,为三江县政府和富禄乡政府等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大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留守儿童,辅导他们的功课,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次,根据苗族地区的民俗习惯的特点,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举行一些积极的活动,巩固好民族文化进校的成果,培养留守儿童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再次,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关爱留守儿童是社会的呼唤,也是留守儿童的渴望。通过建立成长档案,记载他们成长过程中苦闷、渴望、欢乐的点点滴滴;最后,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法律的名义来保证留守儿童的权益,避免留守儿童在留守期间身心受到伤害,消除自卑心理,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2]项继权.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保障———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3.

[3]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28 (4)

9.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九

关于前汪村留守儿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郑惠英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城乡贫富差距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村民涌入城市中求发展。在广大农村也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我们总不愿去触及留守儿童问题,因为一旦触碰了,我们总是会不自心痛。但我们还是不能忽视这个问题,本文主要是以江西省上饶县清水乡前汪村的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道德品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调查和分析的重点,提出留守儿童问题的严峻性与及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构想与对策,从而希望借此来赢得社会及广大家长的广泛关注与深思。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道德品行 文化教育 建议

(脚注)

郑惠英,女,1991年生,江西上饶清水人,华东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桥梁专业10—2班,电话:***电子邮件:1258022164@qq.com。

正文:

一、留守儿童的概念与种类

所谓的留守儿童,简单的说就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的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当然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般都做了一定的安排,根据安排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另一方单独抚养的孩子,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可认为是属于“单亲家庭”孩子。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与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均在身边的孩子)相比,一般都比较欠缺父爱或母爱。

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大多数。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得到的大多是祖父母的溺爱。

3.父母双方外出打工,他们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或邻居照看,这种留守儿童在我们村也有,但不是太多。

4.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安排孩子在校寄宿或采用其他民间托养的形式,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少的。

二、调查情况

在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主要是以问卷调查和口头交流这两种方式进行调查的,对我们村进行了长达十七天的调查并进行了相关的数据统计,我们村现有村民人口2789人,十六周岁及十六周岁以下的儿童有379,其中留守儿童102人,即留守儿童占了26.91%在调查中我共发了问卷调查表201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46份,占整个问卷调查的72.64%,并与其中23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口头交流。在本次调查中,我发现留守儿童真的存在着很多问题。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分析

在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个留守儿童给我看了他的一篇日记,有一段话是这样的“我,不知道什么是亲情,也不知道什么是爱,我只知道自己活在一个被遗忘的世界里,没有人会在意我,也没有人能理解我,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我孤僻、自卑,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父母要把我带进这样一个世界里,我真的不明白,也不理解,要是有人把我领养走就好了,至少我还有些期盼!”这么小的孩子,竟有这样的情感因素,读后不免让人揪心,落下两行感伤的泪。但这也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人格问题研究分析

从调查中我发现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父母外出打工,与自己的孩子相聚甚少,更不用提交流与沟通,这就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严重的“亲情饥渴”现像。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也弥补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这使得他们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这些留守儿童基本上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二)道德品行问题分析与研究

在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比较叛逆,道德行为不够规范。有些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脾气变得暴躁、任性。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会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留守儿童甚至会沉迷于网吧和游戏厅;更为严重的是还有部分留守孩竟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三)学习问题分析与研究在本次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生的暑假作业几乎都没有做(我妹妹就是其中一个,全是崭新的),或者所做很少,有约15%的孩子压根就没买暑假作业。但问到下学期开学怎么去报名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很相近:老师不查作业的,或者是开学的时候找几个学生把寒假作业抄一下。而只有约18%的同学会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在这些被调查的孩子中,我发现大多数孩子的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只有少数几个孩子学习认真,成绩优秀。

(四)安全问题分析与研究

在调查中,我就得知有2个小孩因为“贪玩”而摔伤,一个是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爬凳子摔倒了。另一个叫霞霞的女孩因为和其他几个孩子爬屋子旁边的石头而不小心从石头上摔下来,腿全滑伤了,较为严重。还有其他一些小孩在家里也总会因一些磕磕碰碰而造成许多小伤。我想这主要还是由于监护人不在旁看护而导致的。所以说在农村里,留守儿

童安全很难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这使得这些留守儿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有的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

四、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

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我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这些家长或监护人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我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2)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3)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

(二)学校本身存在的问题对留守儿童不利

由于大部分的农村孩子条件比较艰苦,所以他们上的学校也只能是一般性的学校。师资力量有限,这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影响。且由于学校教育属于“放羊式”和“填鸭式”教育,根本就无法完全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这也使得留守孩们很容易产生叛逆的性格。那上面所说的那些违规现象也就很自然的产生了。

(三)社会关注不够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也越来越多,这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的留守儿童的思想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使他们在心理、生理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也使得这些孩子容易走极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五、关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我们可以专门创办属于留守儿童的班级,配备高素质的教师,给予这些留守孩子们以足够的关心与呵护,不仅仅是学习上,生活上亦如是。我们要给给这些留守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以此来弥补、疏导和改善留守儿童因缺失父母关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二)创立关注留守儿童机构

我们可以创立相关的机构,定期展开一些关注留守儿童的活动,比如开展手拉手、献爱心等交流活动,同时也要开展一些家庭教育活动,另外这些机构也可带领留守儿童们去做一些公益活动,拉赞助来成立一个爱心基金去帮助一些贫困的留守孩完成学业,此外,我们的机构也要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进一步强化家长的监护责任

这个措施可以让留守儿童亲情不缺失。留守儿童家长及临时监护人应切实承担起监护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外出的家长有能力的可以把孩子带上,如果条件不允许,父母一方最好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要通过爱心教育,唤回家长的亲情,督促外出务工人员时常回家看望子女,通过写信、打电话等方式多与子女联系和沟通,让留守儿童的亲情不缺失。

(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我想这应该是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根本的措施了吧。如果农村的经济能够得到大力发展,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村民外出务工了,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留守孩的存在了。所以我觉得政府应该支持并鼓励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这既可以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又能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难题,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长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

参考文献

(1)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2)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

10.关于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篇十

实践队伍:物电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自愿团实践口号: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农村 实践宣言:我们将恪守“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农村,充当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社团宗旨,实践“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创新有为”的行动理念,发扬“负责分工协作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以一颗火热的心和满腔热情投入此次关爱留守儿童调研活动。

实践基地: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严塘镇园艺村

实践时间:7月22日~7月28日

一、精心部署,全面策划——“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第一页

为确保我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策划阶段,公共管理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对此次实践活动做了精心部署,并就如何把活动开展得有特色、有新意作了明确的指示。我院还成立了公共管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院辅导员兼分团委书记何玉琴老师任带队老师。领导小组下设新闻报道组、宣传组、后勤组、服务组,各组组员为学生党员及优秀学生干部。此次公共管理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以“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农村”为主题。?7月5日下午,公共管理服务队全体成员召开自愿团成立大会,对活动前期准备的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为我院暑期“三下乡”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月18日,我院再次召开2007年暑期“三下乡”筹备大会,制定了有关实践活动的详细计划,从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社交以及义务支教、爱心募捐、社会调查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该自愿团于7月22日出发奔赴邵阳市新邵县严塘镇园艺村。在活动期间,带队的何玉琴老师与队员们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始终坚持在第一线,新韶县团委,县政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为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顺利举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二、深入实践,全面投入志愿服务

还未来得及酝酿好心情,我们已踏上那片青土地。7月22日,我们踏上了前往目的地的列车。傍晚时分,当汽车在那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行驶时,感动在我心里油燃而生。那红旗飘扬的高桥小学,那傍晚炊烟袅袅的村庄,那崎岖蜿蜒的山间小路,那漫山遍野的灿烂向日葵,那随风而动的幽幽青草香,那一切不可磨灭的景象,那一份不言而喻的感动,被永远的珍藏在我们的似水年华中。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颠簸,汽车终于把我们带到了目的地——雪峰山脚下资江旁边的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或许我们年少轻狂,一路上纵情欢歌;或许我们涉世未深,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写满向往;或许我们胸怀信念,一双双眼眸深处洋溢虔诚;我们忘记了一路颠簸的辛苦,在我们的眼里,没有小山村荒凉的景象,没有人烟稀少的孤寂感!我们拥有的是年少的轻狂,激昂的斗志和热血的情怀!

或许是为迎接我们的到来,几天来不见滴雨的天空却猛降了一场暴雨,这雨洗去了我们一路的疲劳。当日,在新韶县县委钟莉书记和园艺村妇女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冒着大雨,走访了几户人家,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为我们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初步走访,我们了解到,园艺村是个严重缺水的村庄,村庄面积较大,但房屋密集度小。几天下来,我们克服缺水、交通不便、山路崎岖重重困难,将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带到每家每户。我们走家串户,走访留守儿童在家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学校长沙给孩子们带去了书籍、文具及衣物等,并在钟书记的亲自陪同下冒雨发放到儿童手中。新邵电视台还对我们的此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大家激情高涨。

我们分别针对该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安全卫生、思想状况等方面,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开办学习辅导班等方式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零距离接触,调查结果如下:

(一)园艺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根据调查,园艺村留守儿童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主,也有父母亲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守家中。

2、由于园艺村村庄面积较大,房屋密集度小,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平日相互来访较少,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封闭心理。

3、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还有极个别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

(二)园艺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父母关爱不够。据调查了解,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得打一次电话、写一封信、寄一本学习用书,不能很好地和留守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因为长期与老人住在一起,产生“隔代亲”现象,导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彼此之间产生隔膜。

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加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留守儿童上学的地方离家里都比较远,上下学要在路上占相当多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多,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家访。

3、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4、监护人精力能力不够。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留守儿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据调查,作为临时监护人的祖辈中从未上过学的占3%,小学文化的占35%,初中文化的占22.5%。因此,他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够了解,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帮助、指导,不能在学习上予以辅导。

5、从对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来看,78.7%的留守儿童对父母的外出表示理解,12%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是无所谓,而当他们在和父母多呆一起和家里的经济情况能变好之间选择时,67.9%的儿童选择和父母多呆一起,21.8%表示无所谓。在看待父母的外出是否影响自己的性格时,40.6%的儿童认为有一点影响。

(三)措施及建议

争对以上问题,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距离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但是对于广大的留守儿童来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关爱仅是一种弥补,是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一种弥补而已。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是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内心对爱、对亲情缺失的一种方式。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1、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

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2、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

3、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

1、锻炼品质,历练人生,大力弘扬奉献精神。短短的七天里,我们走访农户,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零距离的内心交流,我们将爱带进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我们让爱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中得以传承。七天,何其短。园艺村的土地上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与汗水,歌声与微笑,我们匆匆走过,收获的不止是美丽的风景。我们更多的是体验到了做为一名志愿者的感动和快乐,难忘的经历是人生一笔财富。

2、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我们此次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活动自始至终都得到园艺村父老乡亲的支持与配合。无论是队员们的吃住问题,活动的宣传,或是深入留守儿童家庭的调研,抑或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活动,当地群众都热心的帮助我们,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此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学会了用真诚和微笑去帮助和感谢他人。我们收获了信任,收获了果实,也收获了快乐!

3、团结、奉献精神是一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队员们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勉励的团结之心以及用真情服务社会的奉献之心与投入实践活动的热情,是“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富有成效的关键。

4、收获成果,再接再厉,将爱进行到底。本次活动得到了新韶县团委、园艺村村委会、新韶电视台以及学校党委等组织单位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有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才能让爱心的力量更加强大。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村民的感谢等等,都让我们收获感动,收获欣慰。我们坚信,爱心事业不会因为实践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我们会继续努力,将爱传承!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启示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窗口。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磨练了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学生理论运用与实际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实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真正做

到“双赢”。今后,我们还应该继续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并贯穿到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

11.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作业习惯的培养 篇十一

一、留守儿童不良作业习惯形成的原因

大教育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这些留守儿童想长期缺乏父母的爱,再者,由于他们的行为习惯不好而导致代课老师的不喜欢,久而久之,这些 留守儿童身上通常会聚存在更多不良学习习惯。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作业不完成、错误多,写字潦草,上课不注意听讲等等,就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

1、作为长期留守儿童的他由于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情绪,导致他上课思想抛锚,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而在家中,祖辈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作业给予帮助,但难免也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在作业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辅导,因而孩子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感大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

2、受到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作业做的再好,过几年初中毕业还是要和自己的父母一样出去打工,这样孩子的自身多作业的要求就不高。另外一个不足就是教师不注重学生的作业的情况,由于现在的学校一个班级有五六十人,教师在检查作业的时候,大多数只会看看学生做了没有,而很少有老师会问问学生是怎样做出作业的,这样,孩子自己对作业就不上心,认为就是抄别人的也行,只要把作业完成就行了。因此,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只是某个人或某部分人的事情,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齐心协力进行的一件重大事情。

二、留守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策略:

1、端正留守儿童的作业态度:

在进行留守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当天布置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让他们养成拖拖拉拉的坏毛病;在态度上的要求——认真,不能让他们养成了为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的想法;思维上的要求——独立,这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很重要,因为笔者在平时的作业检查中,能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去和别的同学对答案,如果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答案,他们往往不去追问是谁的错误,而只是把自己认为是对的答案抄下来,这对于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题目尤为突出,同时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让他们自己独立去完成自己的作业。

2、教会留守儿童完成作业的方法:

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教师从低年级起,就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一一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整体把握题意,逐词析义,以求审题准确无误。长期这样坚持,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不仅仅解应用题要这样,做计算题、概念题也同样如此,如:计算题要求学生读题,看清运算符号,分析计算数据,看有无简便方法。再确定运算顺序,动笔演算,这看起来仅仅是一种计算习惯的培养,实际上同时包含了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的训练。

3、留守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计算能力的培养,对于留守儿童更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孩子的作业没有父母的监督,他们自己很难判断出自己作业的对错,如果在计算上在出现问题无疑给他们添加更大的困扰,因而教师教会学生正确、规范地摆竖式计算,统一格式要求。并且在平时的课堂上通过巡视、定期检查、抽查等常督促学生,一旦发现不按要求摆竖式计算的情况,马上纠正。只有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为学生的认真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我们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认真验算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以强调,让学生知道验算的意义和重要性,持之以恒地养成解题验算习惯。

总之,教育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不只是某个人或某部分人的事情,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齐心协力进行的一件重大事情。良好的作业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12.关于留守儿童的几点思考 篇十二

如何让他们的人生也和普通孩子的一样闪闪发亮?这需要我们的共同思考与努力。

一、突出问题

例一:某生因父亲忙于务农,母亲在外打工,平时得到的关爱比较少,与父母的沟通更是少之又少,又感觉祖父母偏心弟弟,故对父母有怨言的同时,心理敏感,喜欢猜忌。某日仅仅因为听某同学说他的不是,也不问青红皂白,便携几个同伴气势汹汹闯入该生宿舍,对其大打出手,直至对方求饶才扬长而去。事后虽有悔改之意,但他易怒易冲动的性格无不说明,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面对成长的喜悦与烦恼,需要亲人的鼓励和疏导,当情感得不到慰藉,心里的苦楚又无处诉说时,少年本该有的绚烂青春在哪里?

例二:某生家里因为孩子多,负担重,父母在外出打工时,独独留他在亲戚家,寄人篱下的滋味让他处处小心,时时不安,如惊弓之鸟,自卑无助。一方面,其表现得胆小怕事,沉默寡言,自我封闭;另一方面,又渴望和同龄人建立友谊,得到老师的认可,但平日很努力的他自始至终都成绩欠佳。当走近他时就会发现,没有父母监管的他虽然在不懈努力,但因为时常处于对父母的思念中,情绪波动大,学习效率并不高,成绩不尽如人意也是意料中的。这就说明,虽然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也希望能通过求学来改变命运,但留守儿童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家长监管不到位,放任自流,就可能成为导致孩子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例三:某生家长平时忙于务工,无暇顾及他,有次他在体育课时不慎摔落,手腕骨折,住院时父母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爱。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听着母亲亲切的话语,他的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微笑,眼里更是满满的满足和幸福。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根本无法和那个平日里学习不求上进,作业马虎,动辄和同学因为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闹得不可开交、出口成“脏”甚至于大打出手、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他联系在一起,现在的他满脸平静,当然更多的是幸福。

我庆幸,他的父母亲还那么爱他,并且通过这件事及时关心安慰了他。那么,还有些孩子呢?他们中的大部分父母忙于生意或忙于农活,很少和孩子沟通,即使爱孩子,可能也会因为不善于表达或很少沟通和孩子没有很深的感情。与普通孩子相比,他们更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当这些孩子的情感无处寄托时,身心还很脆弱的他们就更容易受到伤害,有些甚至走上不归路。

留守儿童受伤害事件并不在少数,虽然警钟长鸣,但缺爱的青春依然留下了很多遗憾。我庆幸,我的学生们在温馨的集体生活中、老师们的关爱中、亲人们的关注下一切安好。关爱“留守儿童”,就是要让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生机勃勃、阳光灿烂、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反思

(1)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不管文化程度的高低,我认为父母都有责任也有能力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即使在外地,只要心中有孩子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打电话、发邮件、寄礼物等方式来传递这份关爱。每个孩子都是等待开发的宝藏,相信心中有爱的孩子会走得更远,实现梦想的可能性更大!

(2)学校要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调整好心态,用自己饱满的情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染学生,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而面对留守儿童,除了上面这些,我们更需要换位思考,主动充当他们的爱心父母,在他们困惑时,鼓励他们迎难而上,勇敢地走出困境;在他们孤独寂寞、情绪低落时,做他们的知心朋友,鼓励他们给远方的父母一个问候;当他们自卑无助时,鼓励他们敢于正视自我、悦纳自我,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展示自我;当他们做错事又执迷不悟时,多一些耐心,多给个机会,引领他们走出迷途。

(3)我们都是社会的人,而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监管,自制力有限,更易受社会不良诱惑的影响,误入歧途。因此,国家有责任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

13.关于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篇十三

第一篇: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的转移,进城务工农民日益增加,他们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也日益增加,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成为一衷煺遍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从此缺失亲情的抚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目前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xx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而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农民工已增至1.5亿,随着国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更多的农村盈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数据也将与日俱增。

一、“留守儿童”现状

全县在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共8839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数(人)的14.9%。其中,在中学就读的2663人,占全县中小学学生数(人)得12.96%;在小学就读的6176人,占全县小学学生数(人)的15.95%。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90%;托付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瞅。

1、留守儿童占在读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颇高。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受国家大形势影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线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平坝三中读书的同学中抽样调查了50名同学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42%。也就是说100名中将近42名,留守儿童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隔代监护”即由(外)祖父母监护的有13人,占61.90%。

2、留守儿童的总体学习成绩偏低,学习环境偏差。

根据9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0——60分的同学在留守儿童中占28.95%,60——75分占留守儿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儿童占其总体的54.14%。由于学校教育设施的简陋,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师生沟通平常,教师教育方式的不适应,使得我们在对留守儿童中收现28.1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或根本不理会。

3、留守儿童心理

普遍欠良好。当问到:“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

”这类问题时,据统计回答两个以上是“否”的留守儿童占38.45%,还有很多小孩心理过迟成熟,很多同学在回答为什么会填如此愿望(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被问及到为什么不想当科学家、老师诸类问题时,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现实,相当部分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拥艿得人称道的地方,甚至少数同学在被调查问到“被人欺负时怎么办?”时回答“忍气吞声”,还有65.23%都以为生活现状很苦恼。

4、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力较弱。

由于监护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心理意识、行为作风得不到及时的、无效的纠正,以致在学习、纪律、意识形态上都存在着偏差,通过对其监护人和邻居的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也经常纪律违规,经常打架斗殴,甚至还入现了偷盗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普遍较差。父母外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盲目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一举两得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已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

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动力,有较高的学习盲目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固然在留守儿童中占比例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环境是辩证的。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造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不听监护人的(代表人)教导,顶碰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造度,不服管理,扯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饮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如逸夫小学二年级学生唐永康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由爷爷监管,但老人对教育孩子已经力不从心。由于长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表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做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扯谎、打架等现象收生;三年级学生谢小兵,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到广东打工,他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亲不在他身边,他不但不听母亲话,花钱大手大脚,而且经常顶撞老师,违反学校校规校纪。

3、教育产品留守儿童心理入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入现心理妨碍。留守儿童由于年龄特征,正是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通过对部分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90%。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沉,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噪。某校二年级学生罗光英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原本就内向的她在学校就更不爱说话了,上课常常发呆,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经常独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个叫李远的男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不与同学、老师交流讲话。

4、监护管理不够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不生病,按群不失事就尽到责任了。甚至部分监护人,由于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不周。在问卷调查中,如果生病了,有14%的是忽略;8%的自己配药;20%的给父母打电话。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在调查中,有一个黄帮豪的男生,父母都在上海打工,跟爷爷生活在一起,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以各种理由向爷爷要钱,然后到处去玩耍,晓得钱用完后,才会回家。同时,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监护权,特别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留守儿同的生存存在诸多隐忧。

5、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盲,他们不晓得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学方法上海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加之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就在一些年轻的农村家长也难以很好的辅导学生,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并且,由于监护人的素质偏低,也造成了学校与监护人沟通上的困难,老师们更担心,随着外出务工者的增加,留守儿童还会进一步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影响的将不再是少数人得素质,而是将来农村建设者这个大群体的素质。

三、平坝县对留守儿童已采取和拟采取的教育关爱措施

1、高度重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

成立了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施行领导挂级制、班主任包班制

可任教师包组制、班级学习小组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计,制定详尽的留守儿童教育措施。明确学校各部分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等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定点、定人的帮扶;与监护人签订《监护人责任书》;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签订《自我承诺书》,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2、积极开展一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

要求留守儿童定期向父母报答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老师对留守儿童要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一旦发现留守儿童思想不稳定或者成绩下降,就及时与学生交心谈心,辅导其学习,稳定其情绪。

建立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通过“两任一补”、贫困生、特困生救助等办法对贫困留守儿童进械茇点救助。

开展“结对子”活动。各班主任姚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助;同时,发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个教师负责一个或几个留守儿童,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

3、积极建立家校联系,举办特殊家长学校。

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姚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及父母的联系方式。当留守儿童出现非常情况时,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系。同时,针对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临时监护人的情况。由学校对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姥爷进行培训,改变家教不雅念陈旧。引导这些老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进行跟踪管理。

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施行动态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谈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心的集体活动,都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代表人进行沟通。)根据每一位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针,有针对性的加强丢留守儿童的指导,并进行跟踪管理。

5、积极开展各类校内外活动。

班主任和老师给予留守儿童特殊关爱,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开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丢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沉影响。

四、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各级党委、政府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一是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兴办乡镇企业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民失业增加

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二是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流学,失学问题,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

2、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幼儿早教书籍一是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关爱;二是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强化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三是通过书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为增进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社会各方面应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在留守儿童父母回乡探亲时,组织他们参加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学习,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养,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4、强化监护责任,构建亲属监护网络。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打工务工同时,吧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盖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教育功能,引导孩子成长。此外,要敬爱强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转变监护理念,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和精神需要给予更多关注。让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合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5、社会各界应更多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媒体应对留守儿童方面增加一定的宣传力度,调动社会对儿童关注的积极性;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供行之有效的改善、改进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城乡同级学校可以与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组织学校联谊活动,充分利用本地和对方资源来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的发展方向,社会应积极的发挥有效的能动性,多组织各种关注留守儿童的团体,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龙头企业多做以“报答家乡,报答社会”等形式活动,组织下乡支教,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对留守儿童父母以及监护人施行不定期的教育和指导,从客观上来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第二篇:

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在各方面的具体表现,从宏观上正确、全面地把握留守儿童现状,从而制定出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方案和措施,7月15日,我们社体部志愿者赴聊城市东昌府区贾庄村开为期一天的暑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

当天上午调查组成员分别展开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问卷调查。对于留守儿童,调查小组依据其年龄段对其进行深度不同的讲解,并根据问卷内容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普遍存在和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对于留守儿童监护人,调查小组则从留守儿童平时的受照顾、受教育方面展开调查。调查过程中,我们努力让大人们理解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并希望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多照顾和理解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们。调查的展开得到了很多人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在活动当天,这场调查看起来更像是一场谈话,我们和他们面对面的聊天,在这期间我们会问到问卷上的许多问题,希望能让整场调查看起来不是那么生硬。在贾庄,外出打工的人不在少数,一部分家庭甚至是父母都出去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来照看,对年迈的爷爷奶奶来讲照顾孩子很吃力,在生活照顾、学习教育等方面力不从心,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无助、学业失控、监护不周、心理失衡、生病时得不到及时照顾等问题。而我们通过和一部分小孩的单独聊天了解到,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陪在他们身边,有时候他们也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学习和孝敬爷爷奶奶,但是孩子天生好动,喜欢玩和希望调皮这种类似的活动能够引起更多人重视的心理,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没有他们想的那样美好。在和一位留守儿童小张的交谈里,我还了解到:他非常希望赶紧过年,因为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他才能够见到他的爸爸妈妈。他也非常想念他们。小张学习并不太好,我就问他为什么不爱学习,他说有时候学习碰到困难,爷爷奶奶又帮不了他,慢慢的功课都落下了。他还说道,有一些年纪比他大点的孩子经常会喊他出去玩。虽然他说的很轻巧,但我仍然觉得他似乎还没有成熟到能够分清是非对错的地步,这不免让我和我的同伴感到担忧。

经过这一天的问卷调查,我和其他的调查成员都非常希望能够真正的帮助他们,因为少年儿童是我铭家的未来,很长时间我们把收来的调查问卷整理、分析、思考,认为现在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很多,主要有:一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二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三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四是部分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30%的留守儿童明显表示学习成绩不好;部分表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

五是很多留守儿童表示心理压力太大。近半数留守儿童表示为不会做饭,不会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见,思念父母,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失望、羡慕别人;有时也会遭别人歧视等。

在解决如此复杂的问题上,社体部的志愿者们经过多次讨论后认为:第一,降低城市学校门槛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平等的上学机会。第二,加大对农民工学校的投资力度,完善软硬件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第三,鼓励社会投资兴建这样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使更多的农民工子女有机会在父母的关怀下学习生活。第四,发展农村寄宿学校,让那些学习和生活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以弥补他们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与解决同等重要,也是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保证他们安心在外务工的爱民措施,因此不能只停留在呼吁层面上,应从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方面解决。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根据报道全国现在有5800万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从小的方面说,影响到孩子个人的发展,从大的方面说,会影响到我铭家未来建设者的发展。多给他们一些关怀,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

《社会调查实践报告》

关于兴安县农村留守儿童暑假实践调查报告

第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桂林市兴安县为调研地,桂林兴安县位于桂东北,总面积为2348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下辖3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境内居住着汉、瑶、壮、苗等18个民族。桂林兴安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民风纯朴,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收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比例,但胜业、农业欠发达,经济发展速度不快,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兴安县进城经商、务工农民工子女在县城就读人数逐年增加,留守儿童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校日益增多。调研结果表明:本县小学生留守儿童3955人,占全县小学人数的25.2%;初中留守儿童2665人,占全县初中人数的28.9%;该县县城三所小学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897人,占县城三所小学总学生数的22.4%。

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身心发展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成为一个普遍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由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为此,应学校号召,为了正确认识国情、深入了解社会、提高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借暑假机会进行社会实践,主要调查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一些浅显的建议。

第二、调查方案:

由于本人家住农村,本着学校要求的“就近原则”,我和其他高校以及我们财经学院其他系的几个同学组成了十个人的调查小组,在我们本县城进行此项实践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的形式等多种社会调查方法相结合的调研手段。

我们在8月1号至2号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并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方案。8月3号至4号,5个人在兴安街道上进行问卷调查,5个人进行个别访谈。8月5号至6号,组内所有成员分散到各农村进行抽样的入户走访,并在村委的帮助下采取集体座谈进行调查。8月7号全组成员收集整理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践调查,我们得出留守儿童的心理表现如下:

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36.2%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

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调查,仅有39%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并且,心理上的寂寞与生理上的缺失,造成孩子封闭自己,害怕与陌生人交流的畸形心理。

三、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6%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特别是爷爷奶奶管不了就放任自流。

四、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对于孩子们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年龄越小,问题越突出,女孩子比男孩突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呢?我们分析如下:

首先,监护的“盲区”。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43.5%,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于是,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之,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留守儿童处在一个需要关爱和监护的年龄,监护的缺失必然导致问题的出现。

其次,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误区”。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据调查,部分留守儿童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又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而学校在监管上却无能为力。同时由于多数农村学校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并没有认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很少有全面发展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品德发展不尽人意。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总体差于非留守儿童。

第四、对策与建议

总之,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调查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与监护人有心理上的距离,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常常导致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畸形心理。

留守学生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学生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才能让留守儿童的头顶早日出现一片蔚蓝的天空。为此,我们就学校、家庭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推动社会关注形成合力。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在政策、经济上给予支持和引导,保证他们不受歧视地接受义务教育;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农村建设喜闻乐见、健康向上、和谐文明先进文化,优化农村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要加大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务力度,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市儿童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在学校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和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引导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和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注重培训。尽可能对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开展一些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孩子,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会,共同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第五、结语

总结此次实践活动的成败得失,我认为,在实践活动之前所做的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实践过程中辛勤的付出是促成成功的关键。但在此次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最为明显的就是对问卷的设计考虑不周,致使许多的受访者不回答最后设计的开放型问题。这胜作中的不足和失误。但总的来说,从此次暑期实践活动获益匪浅,我们深入农村,了解城口农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对于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使我在得到历练的同时也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知识、深化认识的机会。尽管在兴安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结束了,但是我秘注城口留守儿童,关注城口教育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能为城口教育,为城乡统筹,贡献出我们自己的一分力量!

第四篇:

农村留守儿童的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调查时间:2016年1月25-2016年2月6日

调查地点:xx乡村

参与人员:谢建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大多数人选择外出打工,将自己的孩子留给老人或亲戚照看。农民的收入虽然提高了,但是孩子却失去父母的爱,学习无人监督和指导,孩子的教育成了问题。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

近年来,农村的农民为了增加收入,丢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虽然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这还是有一些负面影响,如留守儿童问题。

我走访了xx市政府,调查显示:xx市有2000万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我到xx市正阳县永兴乡进行了实地调查,总结一下几点: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帮助不够。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数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他们的文化水平低,孩子在家里无人辅导。由于老人在家有家务,他们很少或没有参加家长会,也就无法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所以孩子的文化成绩很低。这种趋势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2.缺乏父母爱,性格心理存在缺陷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缺乏父母的爱,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表现为:任性、郁闷、敏感、不安、胆怯等。在学校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样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不利于孩子成长,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3.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儿童年幼无知,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4.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需要家庭、社会的关爱和引导。目前他们尚处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缺乏对社会生活事物的准确判断,没有父母在身边交流、教育和疏导,让他们面临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村委会也没设立外出务工人员花名册,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交通改善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工厂增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交通便利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

2.地区教育差异和教育制度的限制

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3.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三)对问题的建议

1.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从入学教育、学校建设、户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逐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城就学问题,并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的歧视性待遇,确保流动儿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的落实,解决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村流动父母的后顾之忧。

第五篇:

紧张的期末考结束后,xx大学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辅导员石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开封市兰考县进行了为期六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主要是针对现在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的现状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帮助留守儿童加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此外,我们还针对基层群众对廉政方面的认识和了解进行了一些调查。

能够参加此次暑期实践活动,我感到很荣幸,虽然要比其他人延迟回家,也不能和小伙伴提前约,但是此次活动确实让我受益良多。比如说,亲自参与到问卷调查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我直接了解留守儿童以及其他群众对法律的了解情况,而且能够通过数据对这种现状有更直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将理论归到实际中去指导社会实践。

六天时间很快过去,但我却记忆犹新。还记得第一天出发前我们的创意合影,在炙热夏日下,那一群充满活力的蓝精灵。第二天,我们就正式前往开封市兰考县进行社会实践,上午我们进行了关于廉政的问卷调查,第一次做这种事情,当然非常兴奋,也很有热情,但是发放问卷的过程中难免被人拒绝,有好几次已经踏入店门口,又被店主的冷漠逼退,感觉挺尴尬的。渐进中午,天气也越来越热,心里的热情都被炎热和疲惫所浇灭。下午我们到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进行学习,听了一个焦裕禄精神的报告,走进大厅,席主席题的红色大字赫然醒目,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这种精神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需,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传承和弘扬。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做了关于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发放宣传手册,接受法律咨询和表演模拟法庭。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切的认识到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儿童中家庭贫困者占多数,他们的父母为了使其得到较好的物质生活而外出打工,留下年幼的孩子们在家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共同生活。我们所接触的留守儿童性格大都比较内向,不善言谈,我也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在我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留守儿童,他们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在成长阶段缺少父母对其思想的及时引导和教育,且与父母关系淡化,因而在父母面前变得更加叛逆,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所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盈,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陪伴。

无论是每天在外发放问卷接受法律咨询被烈阳晒伤,汗水浸湿全身的衣服,还是每天早晨就开始的路途奔波,每天的走访,吃饭,总结,休息,成为了我们的主线。在实践当中我们是xx大学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我们要注意个人形象,不能有损学校的形象,损坏了学校的名誉;在与村民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是他们的朋友但更是有素质、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对于他们不理解、不明白的方面要耐心讲解,有理有据,让他们信服;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为他们答疑解惑。纵然我们知道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源很深,但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至少问心无愧,哪怕只是让他们感到一点点的温暖与关爱,但只要有个开始我就相信未来会是美好的。

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次社会实践历时六天,也能算是一个不短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如做事不经过缜密思虑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有时候不能固执的做独行侠,更多时候需要我们团队协作;也学到了周围同伴的优点:自信开朗,敢于与他人交流,不怯场;会为周围人考虑,热心体贴,不会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沉着冷静,不人云亦云;尤其是在模拟法庭上,这些参加表演的同伴们头顶烈日,没有阴凉的树阴、也没有遮阳伞,大家却毫无怨言,只为不辜负这么多天的排练,不辜负这么多同伴的配合,力求为群众呈现一个相对完美的庭审现场。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不仅增加了对自己的认识,还意识到人外有人,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我应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些足以使我获益终身。

在社会实践结束后,大家及时分析数据,撰写社会实践总结、心得体会。在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全体成员都有很大收获,在实践服务过程中大家学习如何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寻求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的丰富与提高,在工作中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合作意识在队员们的心中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我深深地感受到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参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正因为如此,我们要珍惜现在每次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

实践归来后我也总结了许多,这些天来,虽然付出了不少汗水,感觉很辛苦,但借此也使我的意志力得到了不少的磨练,而且也感受到了与同伴一起奋斗的快乐。我觉得通过社会实践加深了我对社会各阶层人的了解,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社会责任。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大学生应该更多的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成才,发挥知识技能优势,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发展,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将真正得到体现,我们要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不辜负他人的期望,让自己的人生无憾。通过这个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我学到了许多,也感悟到了许多。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当我们走进群众的法律生活,才真切的感受到不懂法律、用不起法律的悲哀,为在将来真正努力把法治深深植入人心注入无穷动力。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勇担责任,为成为优秀的法律人增添一份力量。

希望未来某一天法律教育能走到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法律能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即使对于最底层的人来说,它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天书,而是每个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触手可及也最有力的武器。

1.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2.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3篇

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4.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上一篇:初一写开学感想作文:开学感想下一篇:辞去科长职务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