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认定工作总结

2024-10-02

教资认定工作总结(精选12篇)

1.教资认定工作总结 篇一

教资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总结: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是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第一部分职业理念的重要内容和考点,主要考察教师对教师职业劳动特征的掌握情况,常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文都教育把教师劳动的特点进行一下梳理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考点以便高效地进行备考。

总的来说,教师劳动大致有复杂性、创造性、主体性和示范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个体性与群体性等几大特点。

1、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劳动性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属于专业行为,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心智劳动。(2)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对象千差万别,教师需因材施教。(3)教师劳动任务的复杂性。教师要传授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知识。(4)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5)教师劳动手段的复杂性。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创造性

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因材施教。教师要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要与之相适应不断更新。

(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随机应变采取及时有效教育措施的能力。

3、主体性和示范性(1)主体性 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2)示范性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包括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4、长期性和间接性(1)长期性

人才培养的周期性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2)间接性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5、个体性和群体性(1)个体性

从劳动手段角度来看,教师的劳动主要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2)群体性

教师的劳动成果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其本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每一阶段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几乎都是前一阶段教师劳动的产物。

6、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1)劳动时间延续性

教师劳动时间的延续性是由于教师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也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2)劳动空间广延性

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指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2.教资认定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知识产权,合同,可行性分析,身份证明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是一项管理工作,主要对技术合同进行法律和技术上的审查,审查完全按照《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当中有关技术合同登记的相关规定由登记机构对其进行审查。不管是技术转让、开发还是咨询或者服务合同,由个人或者法人和其他组织订立的,都在登记认定范围之内。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有以下作用:

第一、利用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市场管理工作对整个技术的指导规划,乃至于监督管理都能更有效率的实施。并且,通过对相关技术市场的数据分析调查,技术市场管理部门可以实施更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在建立健全整个技术市场信息系统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市场分析的原始证据由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得出,认定等级技术合同我们可以得到包括现实金额、成交金额、奖金工资、合同的拟定和成交履行状况、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以至于各个买卖中介的反馈状况和技术发展情况等有效的重要信息,得到信息后,通过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将信息传达到有关部门,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在国家层面上来讲,给宏观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宏观调控包括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现有政策的调整等。

第二、当事人利用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可以更有效的完善合同条款,其次,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能够指导当事人完善技术合同条款,对于合同后期的履行以及合同违约纠纷的避免都有重要作用。总的来讲,认定登记技术合同对于技术合同的规范化,避免和减少合同争议及法律诉讼,有重要意义。而从法律和技术方面,可以对于已经签订的技术合同进行认定,并且,对于合同的格式以及内容跳跃的完整和规范性,包括准确的使用专业术语和准确划分双方责任义务有重要的检测作用,对可能出现的后期问题,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由此,能在认定登记的过程中解决一般的法律和技术层面的问题,对于防止或减少合同纠纷,保证技术市场稳定地运行等都具有关键作用。对于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相关部门要对各种证件单据进行严格的审查,包括对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合同是否行之有效,必须对技术合同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等进行查验。

第三、站在企业的角度,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对于企业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体系有重要作用,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对于科研人员和知识产权的利益,起到了更好的保护作用。整个认定登记过程,相当于对新《合同法》里面重要法律法规的宣传,都是解释和宣传公民以及法人的技术合同主体性,向更多的科研人员注入新思想,自己无须转让科研成果,因为他们本身就拥有技术资格。而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转让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加快了流转速度,对科研人员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

第四、认定等级企业技术合同,企业可以更好的享受各种优惠政策,从而提高收益,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核要求企业当年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和技术性收入占总收入的60%以上;包括转让技术和开发新技术、咨询服务等相关的新增收入,营业税免征等优惠。划分非技术合同和技术合同的关键在于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从而享受到各项国家的优惠政策,包括信贷支持,税收减免,奖惩制度等,同时,更好更有效的避免了非法技术合同的插入,从而有效的保护了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的利益,对国家的科研事业做出了贡献。

然而在技术合同认定过程中还有存在着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调整工作方式,完善工作制度。

1要更加积极的宣传和发扬认定登记技术合同的相关工作,毕竟人们对这项工作的认可度还不足够,以至于根本不了解它的意义和分类等相关情况,这样一来,本来能够享受优惠政策的人员或者企业却没有得到应得的优惠。对于这种情况,要多建立示范点,在群众中间建立技术产品的示范效应,使人们更加了解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更利于工作的开展。对于示范性的龙头企业,要吸引他们积极参与,为企业与科研院所创造对接平台,让市场和产品能够完全链接上。

2必须整合开发资源信息。目前在科技成果转化行业中,对于科技信息资源动态开发和开放亟待加强,因为发展相对缓慢的中介机构的介入,尤其是咨询服务机构等,导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的全方位服务性较弱。同时,也要整合转变信息资源科技的相关管理方式,使中介机构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推动市场的作用。中介机构必须积极推广先进的技术和项目,更多的了解和参加各种技术科研回忆,包括洽谈会、推介会等,要针对社会的有效需求,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咨询项目。

3产品和技术的销售渠道较为缺乏,“有市无场”和“有场无市”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各级部门一起努力,首先要多办培训班,办好各种新产品、新技术培训班,才能尽快地提高认识。应多请专家讲解各种科技知识,开展各级各类适合企业或个人的多层次多类别宣传教育与培训指导。通过重点培养培训技术骨干,加强市场意识和质量意识,使新产品、新技术进一步深入。

4必须增强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在技术市场上提高团队竞争力。凭借单纯的认定登记手段,很大限度上不利于科研成果的进入和技术市场的长久发展。我们必须努力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实现经济的繁荣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大量拥有科研能力和技术的专业人才,这才是科研成果创新发展的原始动力,他们对于市场需求,开发研究成果,对接市场以及成果转化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作为技术市场的重要成员,技术经纪人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动社会力量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通过技术成果的转化,在技术市场中,从事代理、经纪等相关工作。必须加强知识技能的专门培训,培养复合型的技术市场专业人才。

由于技术市场在我们经济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各个市场的协调发展,让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更加全面的发展。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我们需要更加重要技术的力量,充分发挥技术市场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中的先驱作用,更有利于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化,结合其他生产要素,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只有做好技术市场的转化和对接工作,才可以转变分割的各个市场的状况,也更有利于市场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技术市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爱军,秦志健.浅谈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J].科学与财富,2014(3).

[2]王来春,熊文生.再谈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J].中国科技信息,2012(21).

[3]宋毅勤.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云南科技管理,1996(1).

3.教资认定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 贫困生 认定 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列入教育改革发展的十大重要项目之一。而近几年,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并不断地扩大资助范围,同时全国各大高校也建立学校的资助体系和办法。但由于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存在诸多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贫困生认定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行。因此,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工作体系,提高贫困生认定工作科学性、有效性,将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 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与现状

按照教育部文件的解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收入难以支付其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但在现实情况中,由于受地域经济影响、家庭具体情况等因素,在实际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经济困难等级标准则变得较为模糊而不确定。

1、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家庭贫困证明

目前,进行贫困生认定必须要有由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或政府、乡镇、街道、社区开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家庭贫困证明,以此作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作为申请相关资助的依据。

2、 学校认定评审工作

学校根据学生的贫困生个人申请,再结合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等相关材料,同时通过了解学生日常消费习惯等情况,由辅导员、班级评议小组、学院贫困生认定工作小组进行民主评议、审核,认定。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标准具有相对性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了贫困生认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标准还是比较明确的,但如何运用这一标准去界定一个学生是否贫困生在现实中则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在于此政策在于缺乏具体的相对客观的量化操作标准。同时,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过程中,主要依据是由学生生源地民政部门、乡镇、街道等地方政府部门开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即家庭贫困证明。这一证明一直是作为衡量学生是否符合资助政策条件的必要材料之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地政府部门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会出现信息失真的贫困证明。而各高校由于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等限制因素,不可能对这些提出申请的学生逐一进行审查核实。即使这些贫困证明真实,但也会因为地区经济差异,导致贫困标准具有相对性。因此,这种根据家庭贫困证明来定性的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二) 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程序缺乏合理性

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中,由学生持加盖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同时由所在班级和辅导员组成评议小组,对其在校经济情况和表现进行评议和审核,而学校根据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按照流程和办法对申请的贫困生进行资格审核和认定,认定结果公示无异后存档,为贫困生资助提供依据。这一程序表面看似完美,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失真的情况。第一,部分学生因为想得到资助,在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时,随意捏造极低的家庭收入情况,学生知道家庭收入低就有可能获得资助的可能性大,以便取得所需。第二,在认定过程中,评议小组基本上由班级同学和辅导员进行评议,班级同学由于相互较为熟悉,不排除个别存在小团体主义,在评议过程中支持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造成评议结果不真实。而辅导员日常事务繁忙,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因此在审核时,一方面参照评议小组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时间短、任务重,往往会出现判断失真情况.

(一)学生存在的自卑和虚荣心理

一方面,在进行贫困生认定工作中,是由学生个人自愿提出申请的,但有一些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担心被身边的同学嘲笑而不敢提出申请,同时,也会特意去隐瞒其贫困事实。从而造成本来该有资助资格的学生没有真正得到国家的资助。而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会有虚荣心理,有些学生宁愿将自己贫困的事实放在心里,用父母的血汗钱在同学面前装阔,摆大款,也会跟经济条件比自己好的同学相比较,这也会给评议小组带来一定的困惑。

(二)誠信缺失问题严重

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高等学校学生家庭经济调查表》是作为其判断的依据之一,但是,这种调查表在一定程度上是很容易获得的,不少地方民政部门和政府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并非了解,通常都是盖章了事,而那些家庭真正有困难的学生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相关贫困证明,从而错失受资助资格。这些情况对于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改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措施和建议

(一)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定标准

目前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过程中,主观因素占主导,客观依据较少,这就要求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有效认定机制。在定性方面,可在依据家庭贫困证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辅导员和班级评议小组成员的积极正面作用,进行全面的考核和审查,在定量方面,根据地域经济差异,参考地区居民平均收入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等指标,制定一套科学量化指标体系,从而确定经济困难标准线。主要包括:学生家庭人员情况(年龄、职业、身体状况等)、主要家庭收入来源、家庭负债率、学生个人消费(生活、学习、娱乐等支出)、自然灾害、受资助状况以及学生在校拥有电脑及手机等物品,按照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认定分析,同时结合同班同学、辅导员意见进行定性认定分析,从而使得认定结果趋于客观、公平、公正。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层级贫困生认定模式

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认定模式。并严格执行贫困生认定工作程序,从贫困生个人提出申请,评议小组核查后建档、学院审核公示等环节,充分发挥班级评议小组、辅导员审核、学院认定工作小组的作用,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公示审核程序,不断提高认定工作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三)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目前“90”后的学生,缺乏必要的人生阅历和社会责任感,缺乏对事物的分析辨识度,从而容易造成价值观的偏差,也是造成诚信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学生思想工作中,不断提升和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会道德观和责任感,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用积极端正的态度去看待贫困生认定工作,能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贫困认定工作并非是理所当然给予,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进取,才能获得国家的资助。

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工作是一项非常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在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只有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细化和科学化认定过程的流程和操作细则,不断完善各项认定工作机制和标准,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和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等方面,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上。

参考文献:

[1] 王向锋.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探究,2011,(3)

[2] 郑若男.浅谈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J].科技经济市场,2012,(7).

4.教资承诺书 篇四

一、自觉遵守《昆明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试行)》有关规定。遵守考试纪律,服从考试安排,不舞弊或协助他人舞弊。

二、真实、准确地提供本人个人信息、证明资料、证件等相关材料;同时准确填写及核对有效的手机号码、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联系方式,并保证在报考期间联系畅通。

三、不弄虚作假,不伪造、不使用假证明、假证书。四、如被确定为聘用对象,本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未就业的证明材料(如就业推荐表、失业证、解除聘用(劳动)合同的文书等),否则取消聘用资格。

五、毕业生保证在办理聘用手续时提供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和复印件,如不能提供则自愿放弃聘用资格。

对违反以上承诺所造成的后果,本人自愿承担相应责任。

承诺人:

5.教资面试试讲高分技巧 篇五

以张志和《渔歌子》的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鸳飞,桃花流水蹶鱼肥”为例。教这首词的时候,教师说:“这是一首景物描写极成功的词,我们应该认真品味,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有的同学闭上了眼睛,一般情况下,闭眼的效果要好得多。

1.勾勒形态

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鸳、桃花、流水、蹶鱼的轮廓。

2.染上色彩

请把黑白电视变成彩电,看谁脑子里画面更鲜艳美丽。学生们说脑子里出现了青色的山,粉红色的桃花,碧清的流水。

3.使画面动起来

白鹭在山前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在小溪中叮咚流淌,欢快跳跃的蹶鱼则不时跃出溪流汇积而成的深潭……

4.使画面更细致、更逼莫

同学们还可以在大脑中放几个特写镜头:白鹭身上洁白细密的羽毛;鲜艳的桃花上带着花粉的花蕊……

6.教资模块一练习题 篇六

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2.第多斯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广延性

D、连续性 3.“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4.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A 】的特点。A、创造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示范性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6.一位语文老师刚刚跨进教室,发现学生都望着天花板,原来一条凳子上的座垫挂在天花板外面的电灯线上。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找班干部把坐垫取下来

B.让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由座垫飞到屋顶上谈起„„》 C.幽默带过.开始上课 D.老师把坐垫取下来

7.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 】。

A.爱岗敬业 B.依法执教 C.为人师表 D.热爱学生 8.要做到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要【 】。

A.一视同仁 B.实事求是 C.宽宏大量 D.以书为本 9.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10.我国现行从法律上对教师职业的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 】。A.私人职业 B.从属职业 C.专门职业 D.附加职业 11.【 】是国家为公民进入教师行业设置的第一道门槛,只有具备法定条件和专业能力.经认定合格的人方可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

A.教师资格制度 B.教师职务制度 C.教师聘任制度 D.教师考核制度 12.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 】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①教育方针②政策③法律法规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公正评价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14.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无差别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15.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 】。A.名誉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16.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趋势 D.先降后升趋势 1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18.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A 】特点。A.示范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19.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

A.思想政治素质 B.教育理论素质 C.职业道德素质 D.职业技能素质 20.我国教育家【 】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韩愈 21. 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A.全体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全面性 22. 下列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区别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应试教育以考取高分为目的 B.二者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即精英教育,面对部分精英,应试教育则面对大众

C.二者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社会需求,应试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考试和升学需要

D.二者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23.【 】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

A.应试教育 B.回归教育 C.创新教育 D.终身教育 24. “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 】。

A.统筹兼顾 B.一切以教材为标准 C.因材施教 D.立足长远

25.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体现了教师的【 】角色。

A.传道者 B.解惑者 C.管理者 D.示范者 26.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强调【 】。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B.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 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 D.学生活动处于中心地位

27. 教师提高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观察,发现和改进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是教师作为【 】的角色。

A.设计者 B.指导者 C.组织者和管理者 D.反思者和研究者 28.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

A.特级教师 B.教学熟手 C.优秀班主任 D.专家型教师 29.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30.【 】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A.布鲁纳 B.波斯纳 C.布鲁巴奇 D.科顿 3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①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不同 ②面向的教育对象不同

③选学的教育内容不同 ④教育评价标准不同 ⑤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2.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能否充分考虑教学情境 B.能否更多地考虑课堂的管理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关注自身的生存适应性

33、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仁慈对学生学习具有【 】

A、榜样作用 B、心理健康功能 C、成功作用 D、激发努力学习动机作用

34、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 】

A、存在正相关 B、关系不明显 C、存在负相关 D、有利有弊

35.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有【 】 A、系统性 B、结构性 C、预见性 D、实效性

36.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 】

A、教育手段 B、教育机智 C、教育反响 D、教育灵感

二、材料分析题

1.某校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问题:(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2.摆在班主任冯老师面前的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一起人数众多,性质颇为严重的作弊事件。语文科代表为了帮助其他同学掌握语法知识,征得任课老师的同意,在自习课上组织同学们测验。测验结束后,班长向冯老师汇报“一切正常”。冯老师正为学生们的自觉行为感到高兴,准备给全班同学一次嘉奖。岂料课后学生反映,测验时看书的人不少,连班长也在内。怎样处理这起作弊事件呢?在全班同学面前 直接提出这个问题,责令作弊者自动坦白,要求知情者检举揭发,把嫌疑分子一个个叫来办公室审问„„ 这样的办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呢?第二天上课时,冯老师神情自若,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他在黑板上写上汤姆斯·麦考莱的一句名言:“在真相肯定永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显示他的品格。”接着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人在回忆自己三十年前一次考试作弊时的懊悔心情。讲完故事,冯老师要求每个学生记下汤姆斯·麦考莱的名言,同时要求他们写一篇体会,题目是《心灵的答卷》。冯老师平静、沉着的态度。大大出乎学生们的意料,而汤姆斯·麦考莱的名言则深深地震撼了学生们的心灵。第二天,每个同学都交出了惭愧、悔恨的“心灵答卷”。显然冯老师对这次作弊事件的处理是卓有成效的,它的教育影响十分深刻而久远。请结合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冯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BBDB 6.【答案】B。解析:有些课堂偶发事件,要及时果断处理,趁热打铁,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B项,一篇命题作文,相信会受到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写出的作文真实生动.那位挂座垫的同学。或许也能在作文中承认错误。7.【答案】D。解析: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8.【答案】B。解析:实事求是是教师严谨治学的基本原则。9.【答案】A。解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10.【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由此可见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11.【答案】A。解析: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公民进入教师行业的第一道门槛。12.【答案】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目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故选D。

13.B.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14.A.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15.D.学生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人格尊严权。

16.A.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上升趋势,因为随着教师经验的不断丰富,教师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强。

17.C.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多样性。

18.A.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19.C.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20.【答案】D 21.【答案】A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题干所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22.【答案】B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体现在多个方面。A、C、D三项所述都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B项说法错误。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以一切学生为教育对象,应试教育才是精英教育。23.【答案】D 题干所述为终身教育的概念,其代表性人物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24.【答案】C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即因材施教。25.【答案】D 教师职业角色的最大特点是多样化。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体现了教师的示范者角色。26.【答案】B“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认为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的学习围绕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来进行。27.【答案】D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28.【答案】D教师发展的五个阶段依次是:新手阶段、熟练新手阶段:胜任阶段、业务精干阶段和专家阶段。因此,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专家型教师。29.【答案】B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显然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阶段即为关注情境阶段。故本题选B。30.【答案】B波斯纳认为.经验的反思非常重要,并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并不能对教师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31.【答案】D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具体表现在:(1)从教育目的上看: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的社会;而应试教育只追求学生的学习分数的提高以应付眼前的升学。(2)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教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4)就教育评价而言:素质教育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合格”放在首位(升学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项指标),坚决反对将“升学率”与学校或教师的奖惩挂钩;应试教育却只是“一好遮百丑”的“升学率”,直接把升学成绩作为评定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尺。(5)从教育方法上看:应试教育施行的是学生被动学习,死抠书本,脱离实际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32.【答案】C关注学生阶段是教师成长的第三阶段,而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33.D 34.C 35.C 36.B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7.浅谈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 篇七

1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现状

根据教育部2007年出台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贫困大学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中,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支付教育费用有困难或无力支付教育费用的学生[1]。但此界定较为模糊, 需要在实际认定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将其细化, 并成为可衡量化的标准。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普遍都采用以下标准和方法。

1.1 认定方法

学生生源地认定和高校自身认定相结合的方法是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中主要采取的。由学生生源地民政部门或父母所在单位出具证明, 对学生家庭经济基本情况及贫困程度进行说明, 高校以此为参考依据, 成立由辅导员、学生组成的班级和年级评议小组, 结合其在校生活学习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公示后, 再通过学院、学校认定工作组审核, 贫困生及其贫困等级最终得以确定。

贫困等级一般分为三个级别:特别困难、困难和一般困难。特别困难是指家庭没有收入来源, 基本上靠借债上学, 无力缴纳学杂费, 在校生活水平处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学生;困难是指家庭收入很少, 并有相当数额的债务, 只有能力承担一部分学杂费, 其基本生活费接近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一般困难是指家庭有一事实上的经济基础, 但因突发变故, 发生局部性或暂时性困难, 需要借贷缴费[2]。

1.2 认定标准

从贫困生认定标准上看, 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3]: (1) 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和优抚家庭子女以及城市低保职工子女; (2) 父母一方去世或失去生产或生活能力的单亲家庭学生; (3) 个人患有较大疾病, 需支付昂贵医疗费用的在读学生; (4) 需重大经济支出家宅, 家中有患重病的直系亲属, 常年需要支出看病费用; (5) 来自革命老区或边远地区, 父母双方务农, 家中有两个或以上兄弟姐妹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 (6) 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使家庭经济收入严重减少以致无法支付学费的学生。

2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认定方法系统性不强

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往往在某一方面的因素或标准上过于偏重, 而缺乏系统全面的, 可持续的标准和制度。

从具体工作开展上来看, 高校主要依据经济层面上的三个方面因素来认定是否贫困生, 具体为:学生学习生活开支情况、学生家庭收入状况、生源地与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据此也产生不同的认定方法: (1) 依据学生个人生活开支情况来认定。这种方法主要以学校所在地和生源地的学生平均消费水平做为比较基准, 学生开支情况低于平均水平者, 即被认定为贫困生。此法可以直接反映学生经济状况, 但不利的是, 它只偏重物质消费, 而把教育消费中同样重要的精神消费和文化消费忽视了。 (2) 依据学生家庭收入状况来认定。即学校从生源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了解和信息收集。但这只能够静态地反映出学生家庭消费结构、消费水平与收入的变化, 并且和生源地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客观与否相关甚紧。 (3) 依据最低生活保障线对比来认定。将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消费水平与学校所在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对比, 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边缘的为贫困生, 处于以下的为特困生。 (4) 综合认定法。该方法对多方因素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以学生在校期间消费状况为主要考察对象, 辅以其家庭经济状况、缴纳教育费用情况, 再与本校大学生平均消费水平进行对照, 最终确定认定标准。此种方法因其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被目前大多数高校广泛采用。

2.2 贫困证明可信度低

生源地和高校共同组成了贫困生认定的主体。而在实际情况中, 生源地民政部门或父母所在单位相对于学校更为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 尤其是新生。故一般在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中, 都要求学生生源地乡镇级政府和县级民政部门出具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由于尚未有任何相关法律、制度对相关部门开具贫困证明的客观性进行约束, 故村委会、乡镇相关部门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 为使村民获取利益, 常轻易为本地学生开具贫困证明, 致使贫困证明泛滥, 甚至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因人际关系活络而更易获得贫困证明。这使得贫困证明的参考意义大大降低。但缺少生源地的贫困证明, 学校对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又缺少具体的把握方法。因此, 贫困证明的可信度低成为高校贫困生认定中的一个难题。

2.3 学生缺乏诚信

依据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来看, 特别是师范院校, 除少数学生家境优越外, 大多数学生家庭都不宽裕。加之成长过程中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冲击, 使得部分学生或出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或为了攀比、改善生活条件, 都想被认定为贫困生, 从而获得资助, 因而常尽可能地虚报家庭经济收入。更有甚者, 为了被列入贫困生行列获取资助, 有些学生恶意拖欠学费、挤占学费减免名额等。这种学生缺乏诚信、恶意虚报家庭经济状况的行为, 不仅成为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也是高校诚信教育中必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2.4 学生民主评议公平性不强

目前许多高校在贫困生认定中均引入民主评议程序, 其初衷是为了增强认定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但某些高校却借此从认定工作全盘脱身, 全部丢给了完全由学生组成的评议小组。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最明显的就是拉票现象严重。老乡或同宿舍关系好的同学相互推举, 造成评议的不客观、不公正, 产生了“伪贫困生”, 挤占真正家庭经济贫困而需要资助的学生的名额, 使其失去受资助的机会, 资助工作失去原有意义, 同时也让原本和睦的班级产生裂痕。

2.5 贫困生库没有及时更新

在现有的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 许多具体的认定单位为了少做工作, 往往不愿定期重新进行烦琐的调查、评议, 或是进入贫困生库的学生在享受到资助的利益以后, 即使家庭状况有所改善也不愿主动提出退出贫困生库。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贫困生名单往往变化极小, 或者比例逐渐增大。年级越高的学生越了解贫困生资助政策, 一旦进入贫困生库, 就想一直享受资助。这就使得贫困生库很难得以及时更新, 经济状况好转的学生一直依赖国家和社会资助, 而家庭突遇变故导致贫困的学生却难以入库享受资助。

3 改善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认定方法的系统性

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 作为认定主体的高校应注重定性和定量的结合。在定性方面, 要在学生生源地提供贫困证明的基础上, 结合辅导员、班干部、同学对其生活情况的了解, 并辅以平时综合表现情况等加以定性认定。在定量方面, 既要考虑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家庭人口数量, 也要考虑其所谓贫困是否由不良消费习惯造成, 还要兼顾校园消费情况等指标, 多方了解, 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全方位考察申请学生的实际贫困状况, 从而更科学、更客观地进行认定。

3.2 提高贫困证明的可信度

针对当前出现的生源地相关部门常不负责任的轻易为本地学生开具贫困证明的现状, 国家和政府应出台关于生源地贫困生认定的相关行政法规, 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规范生源地贫困生认定秩序, 并对造假行为责成处罚和追究。这样就能在提高生源提供的贫困证明的公信度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大的改观, 也能解决高校贫困生认定中的一大难题。

3.3 加强诚信教育

因学生缺乏诚信而产生的“伪贫困生”, 不仅是社会功利主义对大学生的侵蚀, 更是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高校要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来完成,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利用“两课”等良好教育平台, 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诚信友爱的良好品德, 实事求是地客观陈述家庭经济状况, 从而提高认定的准确性和效率, 消除“伪贫困生”。

3.4 民主评议不可完全放手给学生

民主评议程序是为了增强认定的公正性, 但具体的负责人, 如辅导员不可完全置身事外, 将评议工作全盘丢给学生。首先, 民主评议小组成员中必需要有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或认定工作主要负责人, 要选择责任心强、能够做到公平公正的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 以及平时经常与待评议对象经常接触的学生参加。其次, 辅导员应对评议小组成员进行正面引导和评议程序的培训, 郑重提出要公平公正不存私心的要求。第三, 对于班级民主评议的结果, 辅导员不可轻易否决, 但也不可完全放手, 在年级审核的过程中, 辅导员应担起把关责任。

3.5 贫困生库保持更新

学校应定期 (一般为一年) 通过电话或公函向学生生源地的民政部门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变化, 并重新组织贫困生认定工作。虽然这样做工作量非常大, 但可以更客观地了解学生, 也是认定工作的必要环节。这样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 对辅导员来说。也可以借机对学生的成长环境及个性进行较为详细的把握, 对引导其成长成才具有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 学校还应对贫困生档案进行动态跟踪调查与管理, 及时对其中的档案数据进行更新。

贫困生认定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而又细致入微的工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只有不断完善机制, 规范工作程序, 进行资助资源的合理配置, 才能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实效性, 进而把有限的资助资源送到最需要的学生手中, 使资助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论文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出版社, 2009:161-166.

[2]丁凯, 刘志成.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内涵及价值[J].科教文汇, 2006 (2) .

8.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 篇八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贫困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政府和各个高校也相继建立了以“奖、勤、助、贷、补”为主要内容的扶困助学体系,随着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贫困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更多贫困学生享受到了国家相关资助政策带来的实惠。然而如何认定贫困生以及认定贫困生的标准成为开展相关工作的难题,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紧密联系。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常见方法

1.家庭收入水平认定法。此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出具生源地民政部门给出的家庭贫困证明,了解申请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以及收入水平,通过与高校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或者生源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比较进行贫困生认定工作。但是由于相关部门核查不到位,仅仅根据地方街道给出的证明进行确定,因此此种证明可信度不高。

2.学生消费水平认定法。这种认定方法主要是高校对在校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情况进行走访调查,通过校园卡系统确定学生每个月的话费金额、学习设备的品牌及价格,在了解学生在校每个月生活费的基础上,与高校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线进行比较,最终确定贫困生。

3.综合认定法或称分类认定法。这是高校比较常用的一种认定方法,主要是由学校根据学生个人申请、出具的家庭收入或家庭情况的贫困证明,以及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由学院统一进行评议,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特别困难、比较贫困、一般贫困),经过公示后报送学校进行审核。相对于前几种方法,此种方法具有可靠性,但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二、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主要问题

1.认定方法的可信度与有效度较差。首先,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的可信度不高。目前生源地的各级基层组织对相关认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国家尚未出台相关监督监管法规,相关部门疏于核对证明材料的真实性,随意加盖公章开具证明,甚至一些家庭条件富裕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到相关证明,这影响了相关材料的可行性及权威性。其次,贫困生认定民主评议的真实性有待商讨。为了确保贫困生民主评议的公平、公正、公开,高校会组织由学生组成的评议小组进行评议,但是无法确保小组的每位成员对于所有申请贫困生的学生都有全面的了解。由于评议结果涉及到学生的利益关系、人际关系等问题,无法确保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认定方法单一,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由于国家未出台相应的法规与政策,大多数高校只能通过间接认定和自我认定进行贫困生的评定工作,因此贫困生认定的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学生讲—评议小组评—教师定—学校批”。班级民主评议、公示审核、走访调查、违规惩罚以及动态监控管理制度缺乏连续性、多维性以及全面性,评审模式不够完整、系统。

三、关于改进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贫困生认定方法。首先,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确保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应该将政府教育、财政、税务、公安等多部门进行联网,同时对个人的实际收入、缴税、信贷等信息实施监管。高校可将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及资助信息记录在该系统,实现网络信息共享。其次,提高认定后的监督管理力度,保持贫困生档案持续更新。高校在贫困生认定后应提高监管力度,通过信件、电话、网络、家访等形式定期对贫困生进行资格复查,了解资助金的消费情况。

2.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我国高校普遍的资助方式为“奖、勤、助、贷、补”,实际上是以无偿资助为主、有偿资助为辅的资助模式。学生只需贫困证明及认定结果就可无偿享受各种资助,容易使许多非贫困生产生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增加了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难度。高校可以加大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励志奖学金等有偿资助模式的力度,逐步缩减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等形式的无偿资助,将无偿资助转变为能力的培养,转变以往的资助观念,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同时还可以延长助学贷款还款期限。

3.注重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诚信教育。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也是大学生中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心理压力过大,引发贫困大学生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如悲观、焦虑、抑郁等。一些学生由于自尊心过强,不愿意将家庭情况告知辅导员,从而失去了接受资助的机会。针对贫困大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问题,高校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引导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圆满完成大学学业。

此外,高校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让学生明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体现了党和国家、社会及学校对贫困生的关怀,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教育学生在相关工作中要实事求是,杜绝产生“假贫困生”,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9.教资面试不过的人多吗 篇九

教资面试不过的人算是较多的,但从比例来说经过率还算可以。

就目前比较可信的数据是《中国教育报》统计显示,在过去某一段时间内已经举办的11次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中,累积参加面试192万人,经过面试134万,经过率在69%左右。

教师资格证面试经过率到达69%,经过率看起来很高,可是我们要明白的是:教师资格证面试虽然是统考,但合格分数线并不是全国统一,而是根据当地教师饱和度和教师需求来定的。

也就是说,如果当地缺教师,教师需求高,那么经过率就高,反之经过率低。

一般来说,发展好的地区,比较容易吸引到大批教师,教师相对饱和,教师需求量少,经过率低,竞争力大;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师需求量大,经过率高,竞争力相对较小。

报考人数多的科目(比如语数外),经过率相对较低,竞争力大,报考人少的冷门科目(比如社会、科学)经过率相对较高,所以69%的经过率数据参考价值并不是很大,要综合研究各方面因素。

要想经过教师资格证面试,只能在面试中表现得比同考的考生更好。

教资面试不经过的原因

盲目备考——方式不恰当

从小到大,我们都参加了那么多考试,身边经常会遇到这种同学:平时刻苦学习,考试结果总是不梦想,甚至于越是临近大型考试,结果越糟糕。还有一类同学,平时不怎样学习,可是每次总能考出梦想的成绩。这种学生备考没有找到恰当的方式,盲目学习,浪费了时间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备考讲究方法,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面试亦是如此。

听信谣言——裸考能过

考过教师资格证的道友通常都会传播这样的经验:面试很简单,不用学,裸考可过。小伙伴们身边应当也有这种人群,每逢考试问她复习得怎样样,她的回答永远都是:还没看呢?结果考得比谁都高,所以小伙伴们可千万不要被这种谣言耽误了学习,说不定人家在你不明白的时候偷偷学,故意传递出一种假象,混淆视听。

心理素质差——缺乏锻炼

教师资格证的面试经过结构化——试讲——答辩三个环节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变本事。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很用功,可是一到讲台上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颤抖的声音配上考官严肃的面孔,直接与面试无缘。在备考期间,不能只是单纯记忆教案以及结构化资料,更应当认真分析每一个考题的核心点,实施锻炼,从每一次的练习中找到自我的不足,仅有做到学以致用才能成功。

教资面试克服紧张的办法

阅历联想法。关于这个名字大家能够不着重思考,关键是看接下来的解释。古语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丢人现眼法。这个名称看上去很奇怪,可是经过解释大家就懂了。很多考生紧张是因为害怕应对别人,害怕自我做的不好被别人耻笑,害怕一个小小的动作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自我的细心脏受不了这个。那么既然这么害怕应对,怕丢人,那就去应对去丢人。让自我置身于一个人多的地方,把课讲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一次不够两次。

自我升华法。大家要时刻记住自我参加面试是为了成为伟大的人民教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神圣的事业值得你去为荣誉而战,为了这个梦想和事业,你要无所畏惧。当然如果大家觉得自我并不是很想做教师的话,那么就更不必紧张了,反正不想做,结果怎样都无所谓,考试起来更加放松。

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一览:

1.适当看教案

如果考官没有要求考生在试讲前将教案上交,在试讲的过程中,你能够适当拿起教案看,以便提醒自我试讲的资料。

可是不要一向在手里拿着,大家能够将备课纸放在讲台上,自然的看一看,千万不要照着读稿,会显得紧张、不自信,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

那我们该如何自然而然的偷瞄教案呢?

教给大家两个小技巧:

1、如果是语文或者英语教师,能够在领读课文时偷偷瞄一眼教案

2、如果是其它学科的教师,能够经过提问的方式偷瞄,接下来讲课也会比较自然流畅

2.要尽快切入主题

试讲要尽快切入主题,讲解重点,也就是说导入不要过长,无关重点的资料尽量少讲或不讲。

试讲时,可先深挖重点,然后再点一下文章其它部分,勾出文章整体思路。分析重点段落时,集中落脚到关键句,关键词。

为大家介绍几个快速而不失趣味性的导入方式:

1、歌曲导入:经过与课程相关的音乐来引出需要学习的概念,音乐是最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手段,能轻易调动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又能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2、设疑导入:对于某个学生还没有透彻理解知识设置障碍,让学生掉入事先设计好的“陷阱”中,使他们的回答自相矛盾,来引出新课的教学。

3、事例导入:举一个学生们都熟悉的或者与生活相关的事例来导入,比如“小朋友们去过动物园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呢?”

4、活动导入:经过设计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到达活跃气氛,进入学习环境的目的。

3.注意和“学生”互动

试讲是一场“表演”,需要模拟日常上课的场景。虽然在试讲时,台下坐着的都是考官,可是当我们开始试讲的一刻起,要当他们不存在。把考场,想象成教室,屋子里坐满了学生,你需要经常跟你的“学生们”互动,叫他们站起来回答问题,要让考官相信,你就是在给学生们讲课。

大家必须要注意,不要提问考官!也不能够自我模仿学生进行回答。

小伙伴们能够在邀请同学作答后,以:“这位同学说觉得****”的形式来自然地给出答案即可。

4.不要讲的太细

那在试讲过程中我们要不要讲的很细呢?

这个问题大家都要注意一下,虽说教学设计各个环节和要素需要尽可能完整、完善,可是绝不可面面俱到。课堂重点要突出,有一到两个重点就够了,文章思路最好不要作为课堂重点。

很多小伙伴就问过:“教案这么长,能写的完吗”?这其实就与“讲的太细”犯了同样的错误。

教案能够简写,试讲也能够只选取重点。重点的选取和教学重难点对应就好,同时也要注意,答辩环节,考官往往会围绕着你的教学重难点来提问的。所以要选择自我更加熟悉的重难点,避免给自我挖坑。

5.不要过度追求完美

完美主义者通常对自我要求很高,在考场上这样的考生也屡见不鲜,主要表现是思维混乱,在答综合分析题时谈完意义谈对策,谈完对策又谈意义,似乎面面俱到,可是缺乏逻辑。

逻辑有条理在回答任何一类面试时,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项。

想要解决逻辑混乱的问题,就需要先理清自我的答题思路,为了避免自我答题时不停地“跑题”,能够给自我总结一个回答问题的思路例如:“分析问题—给出观点意义—提出解决措施”

当然,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答题习惯,大家要在平时做题时多总结一下哦

6.练习粉笔字

试讲阶段板书是占有必须分值的,好的板书也会提高考官对你的好感。大家平常在练习时,必须要动手写板书。

很多同学觉得自我会写、字不丑,就能够了,但其实书写的速度也十分重要。写板书时注意速度不要太慢,切记不要无声板书,更不要让课堂出现长时间的空白。

另外,在考官示意“考生能够离场”后,必须要记得擦黑板!

7.不要讲课思路不清。

考试之前做好备课,千万不要语无伦次。可能我们的言词有限,说的少些或有冷场,可是经过认真讲解还是能够弥补的。如果说话的时候,逻辑不清,那么考官就无法得到有效信息,对我们的评分不利。

8.不要语速过快

语速十分快,“连珠炮”式的说话在平时的聊天中会增加生活的乐趣,活跃气氛,但却是面试的一大忌讳,安静的考场上需要的是一种和谐的氛围,语速过快的表达不仅仅使考生与考官的交流感丧失殆尽,甚至会给考官以压迫感,有时还会给人“像是打了鸡血”的错觉。不平等的对话自然起不到梦想的效果。

小伙伴们能够在平时试讲的时候进行录像,经过观看自我的讲课,就能够发现这个问题。

如果真的存在这个问题,在讲课时肯定要有意识的去调整自我的语速。首先要给自我进取地心理暗示,减少心理压力。然后还能够经过深呼吸来放松自我的身体。

9.必须要自信

讲错了也不要紧,必须不要笑场或自行中断,要简便自然的继续讲下去。

试讲的资料也能够跟原先的教学设计有不一致的地方,如果有知识点讲错,那么能够在后边让大家一齐重复一遍知识点,再重新说一遍。

笑场也不要慌,根据当时的情形来应对:

1、如果是因为考题引起的笑场,能够对考官应真诚“相告”,即能够结合题目把刚才想到的趣味的事情与考官进行分享,这样镇定地处事方式,也会给考官应变本事强的印象,从而扭转局势,给自我的答题加分

2、真诚的态度化解危机。如果你突然出现笑场,躲又躲不了,仅有应对现实,应立刻调整自我的表情,进取认错的态度真诚的展现出来,这样只要接下来你表现的自然、大方,还是容易让考官淡忘那小插曲的。

10.不要多次重复语句

考生在考场上普遍会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脑袋空白,思维短路等现象时有发生,为了避免空场,很多考生会不自觉地重复上一个语句或是最终的几个词语。

虽然弥补了自我的思维短路,给下一句话争取了思考的时间,可是让听者觉得极为难受,甚至会产生不耐烦的情绪,本来考官的注意力不在考生身上,可是多次的重复无形中是在提醒考官来关注自我。

10.教资考试考生健康承诺书 篇十

教资考试考生健康承诺书1

本人(姓名:xxxx,身份证号:xxxxxxx)是参加安徽省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考生,本人已阅读并理解《安徽省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考生防疫须知》,愿意遵守相关规定,承担社会疫情防控责任,并承诺如下:

1.本人在考前不属于疫情防控要求14天强制隔离期、医学观察期或自我隔离期内的人群。

2.本人在考前14天内自行测量体温,自我监测健康状况,保证体温低于37.3℃、个人健康情况正常。

3.如在入场前和考试中有发烧(超过37.3℃)或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或健康码非绿码,本人自愿选择放弃考试或听从考试工作人员安排进入备用隔离考场应试。

本人承诺信息真实、准确,并知悉与之相关的法律责任。如有瞒报、错报、漏报的情况,一切后果自负。

考生(签字):

日期:

教资考试考生健康承诺书2

本人参加20xx年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教师资格《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报名,因故无法持考试规定的二代居民身份证进行报名现场确认工作。

现郑重承诺:

1、本人可以在20xx年4月30日前办理好考试规定的二代居民身份证;

2、在规定的时间20xx年4月30日前到报名点补刷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信息;

3、持规定的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否则,本人此次报名作废,自愿放弃参加20xx年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教师资格《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所交考试费不需退还,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xxxx

xxxx年xx月xx日

教资考试考生健康承诺书3

为了保证特岗教师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顺利进行,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此次认定工作中我庄严地做出如下承诺:

一、本人是xx年通过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招聘录用为xx(学段)xx(学科)特岗教师,于xx年至xx年在xx学校任教;

二、本人已仔细阅读《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xx年面向社会xx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材料,清楚并理解其内容,自觉遵守本次认定工作的有关政策;本人保证真实、准确地提供个人信息、证明资料、证件等相关材料,不弄虚作假;

三、如有违纪违规及违反上述承诺的行为,自愿服从处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承诺人:xxxx

xxxx年xx月xx日

教资考试考生健康承诺书4

本人郑重承诺以下事项:

1.考前14天内,本人及家庭成员体温正常,没有出现过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

2.本人考前28天内无国(境)外旅居史;考前21天内无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考前21天内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上述3类人员密接无密切接触史;考前14天内无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旅居史。

3.本人充分理解并遵守考试期间考点各项防疫安全要求。

4.本人考试当天自行做好防护工作,提前抵达考点。

5.考试过程中如出现咳嗽、发热等身体不适情况,本人愿自行放弃考试或遵守考试工作人员安排到指定区域考试。

6.以上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如因个人主观原因漏报、瞒报、虚报造成相关后果,本人承担由此带来的全部法律责任。

考生(签字):

日期:

教资考试考生健康承诺书5

本人郑重承诺以下事项:

1.考前14天内,本人及家庭成员体温正常,没有出现过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

2.本人考前28天内无国(境)外旅居史;考前21天内无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考前21天内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上述3类人员密接无密切接触史;考前14天内无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旅居史。

3.本人充分理解并遵守考试期间考点各项防疫安全要求。

4.本人考试当天自行做好防护工作,提前抵达考点。

5.考试过程中如出现咳嗽、发热等身体不适情况,本人愿自行放弃考试或遵守考试工作人员安排到指定区域考试。

6.以上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如因个人主观原因漏报、瞒报、虚报造成相关后果,本人承担由此带来的全部法律责任。

承诺人:xxxx

xxxx年xx月xx日

教资考试考生健康承诺书6

本人已知晓并理解、遵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关于考生个人(工作人员)健康要求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管理规定,并做如下承诺:

1.本人不属于正处于隔离治疗期的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隔离(监测)期未满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和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且隔离(监测)期未满的人员。

2.本人在考试前天7天内体温和个人健康情况均正常。

3.本人已知晓须提供考前48小时内(7天内有低风险地区旅居史需提供“三天两检”阴性报告)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入场,考点所在地另有防疫规定的,按当地规定执行。

4.考试过程中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嗅觉味觉异常等身体不适情况,我愿自行放弃考试或遵守现场工作人员安排到指定区域考试。

本人保证以上承诺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并知悉我将承担瞒报的法律后果及责任。

承诺人:xxxx

xxxx年xx月xx日

教资考试考生健康承诺书7

本人(姓名:xxxx,身份证号:xxxxxxx)是参加安徽省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考生,本人已阅读并理解《安徽省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考生防疫须知》,愿意遵守相关规定,承担社会疫情防控责任,并承诺如下:

1.本人在考前不属于疫情防控要求 14 天强制隔离期、医学观察期或自我隔离期内的人群。

2.本人在考前 14 天内自行测量体温,自我监测健康状况,保证体温低于 37.3℃、个人健康情况正常。

3.如在入场前和考试中有发烧(超过 37.3℃)或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或健康码非绿码,本人自愿选择放弃考试或听从考试工作人员安排进入备用隔离考场应试。

本人承诺信息真实、准确,并知悉与之相关的法律责任。如有瞒报、错报、漏报的情况,一切后果自负。

承诺人:xxxx

11.教资认定工作总结 篇十一

贫困生的认定是把真正贫困的学生分辨出来,但如何科学合理地认定出真正意义上的贫困生、如何确定不同困难程度的贫困生的资助等级是各高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难题。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

在一般的高校里面,贫困生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25%—30%,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5%—10%。这些贫困生大多来自于落后的偏远山区、城市里面下岗失业的职工家庭。

根据贫困程度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单亲家庭。学生父母离异或者是父母一方去世,来自农村。

(二)学生的父母都在,但有一方由于意外事故失去生产或生活能力。

(三)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家里年收入很低,基本没有经济来源。

(四)学生来自偏远山区且有两个左右的非义务教育弟兄姐妹,家庭经济无力承担。

(五)学生来自城市,父母双双下岗,仅靠基本保证金维持一家生活。

(六)学生家中有患重病的直系亲属,常年支出大笔看病费用。

(七)学生或学生家庭成员遇到突发事件,短期内形成巨额债务。

在资助对象有限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在开学后的两个月时间内界定出资助对象是相当困难的,这使得认定工作变得十分复杂和艰难。

二、贫困生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关键在于贫困生的认定过程和方法是否可靠、是否科学合理,但由于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在实践过程中很难把握,各高校在认定贫困生时感觉力不从心,难以取舍。

(一)贫困证明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贫困

贫困证明是各高校认定贫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要通过村、乡、县三级部门的审批和盖章过后才有效。但是,政府有关部门出具贫困证明时把关不严,加上高校生源地比较分散,学校不可能对每一个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不能完全确定该生在学校就属于贫困生。

(二)难以界定学生日常消费状况

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依据是老师、同学平时对贫困生的观察和了解。通常是根据他们的日常消费情况来确定。例如是否穿着名牌服装,是否拥有电脑、名牌手机、ipad等高档电子产品,是否有经常进出营业性网吧、经常外出旅游、购买高档化妆品等高消费行为。贫困生的消费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如果单单观察其衣着是否寒碜,是否使用名牌手机、电脑来认定贫困生,那就过于简单化了。有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但有亲友赠送款式新颖、质量好、时尚的旧服装;某些计算机辅助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因学习需要电脑。单从学生的日常消费来确定学生的贫困情况,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况且同学们和老师们的观察难免失准。

(三) 缺乏对贫困生隐私的保护

贫困生家庭里面,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残疾,而有的贫困生本人有残疾,有的是父母去世。不少高校忽视了对贫困生个人隐私的保护,为了辨别真假贫困生和判断出贫困程度,以“公平、公正、公开”为由,大张旗鼓,有的让贫困生站到台上,痛苦地介绍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然后投票;有的将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家庭隐私都放在一起张榜公示或网上公示,广泛地把贫困生的各种不幸传播了出去,这在无意中侵害了学生的隐私,造成不少贫困生心理异常,不愿申请贫困认定。

三、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对策

学校应该以班主任对贫困生的考察材料为主,贫困证明材作为补充,充分调动学生的民主积极性,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完善监督、举报机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

(一)建立健全贫困生认定工作制度

要解决好贫困生认定这个现实问题,需从制度层面入手。一是资助工作负责人对认定工作要有宏观全面的把握与认识,制定多维度多层面的资助配套措施和办法。二是要选择多个观测点,建立认定工作的多环节多因素支撑体系,包括个人申请、贫困证明、等级标准、诚信承诺、班级评议、公示审批、跟踪调查、违规惩戒、动态建档等。在实际操作中既有硬性指标与量化界定,又有柔性评价和人为管理,多管齐下,共同作用,才能从制度上保障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

(二)加强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

热情服务、对学生负责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基础。只有各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干部对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负责,在日常的工作、活动中,才能观察到学生的各种表现,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积极构建人格平等、机会均等原则,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定科学、合理、详细、可行的贫困生评定标准体系,做到评定标准一致,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影响。

(三)构建举报体系,完善监督机制

发放资助资金后,不要结束对贫困生的关注,要观察资助金的实际流向,一旦发现资助金没有用于助学,要调查资金的实际用处。如果有学生用资助金去购买电脑,请客吃饭等,辅导员、班主任在调查了解情况后,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罚。学院也给出相应措施,给予全院通报批评的处分,取消这些学生以后所有资助金的评定。

结语

贫困生的认定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资助政策的落实,如何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体现“三公”,如何消除“不和谐”的因素,将好事办好,还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关爱,还需要各高校的一起努力,进一步加强对相关贫困生认定制度的完善;更需要一批负责的学生工作队伍,把贫困生认定工作做得更加细致。

【参考文献】

12.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之我见 篇十二

一、现阶段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基本方法

在帮困奖优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下, 高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贫困生等级的认定问题。

(一) 以贫困生认定的常规办法为标准

目前, 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主要从经济角度考虑, 绝大多数高校主要依据学生的家庭收入和生活情况、是否是烈士子女、是否残疾、在校生活状况等多个方面来认定。高校根据学生本人或学生生源所在地提供的上述相关证明材料由学校进行认定, 确定是否为贫困生。

(二) 由相关人员组成评议小组进行评议

高校在界定贫困生时, 基本都采取先由学生递交贫困证明等相关材料, 然后各班级组成评议小组进行评议, 将确定出来的名单在院系进行审核并公示, 然后将此名单上报到学校并进行公示。

(三) 每学年定期普查一次

认定工作一般每学年开学初启动, 院系贫困生认定领导小组 (一般由党政领导和辅导员组成) 定期对贫困学生进行资格复查, 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贫困学生, 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

二、现阶段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高校贫困生认定标准在实际运行中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也暴露出缺乏科学性等一系列弊端, 具体表现如下:

(一) 贫困证明公信力差

虽说大部分贫困证明都是真实可信的, 但也不排除个别造假的情况。

(二) 真正贫困的学生不申请

有的贫困生从保护隐私、碍于面子、同情其他贫困同学等方面考虑, 不申请贫困生。

(三) 部分学生群体的不平衡心理

由于学校对特困生给予诸多的帮扶政策, 这样就造成了一些学生心理不平衡, 于是有些学生便想方设法也要“加盟”特困生。

(四) 相关学工教师责任心欠缺

一些班主任和辅导员为了图“省事”, 完全由自己或少数班干部凭自己的印象勾选贫困生, 最终造成选出的名额水分较大。

(五) 贫困生认定办法中的宽泛条件难以把握

认定办法中有些硬指标和量化标准容易操作, 但对于诸如“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 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等宽泛条件则比较难把握。

(六) 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脱节

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应包括物资资助与精神资助, 但很多高校更侧重物质资助, 而忽视了对受助学生的鼓励、引导和教育, 即忽视了精神资助。

三、改进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建议

鉴于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笔者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强化学工教师的责任心

就贫困生认定工作而言, 学工教师必须深入一线, 掌握学生在实际学校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 加强对贫困生的诚信教育

通过对贫困生思想和生活状况的了解, 实施有步骤、有计划的诚信教育措施, 如通过开展诚信承诺书签约等活动, 要学生们以诚信为担保, 从而切实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三) 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扶贫”

现在部分贫困生拒绝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等助困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主要原因是其自卑心态在作怪。因此, 应引导贫困生用其他方面的优秀表现来树立自信, 培养其乐观自信的心态。

(四) 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

高校可以采取以专职辅导员为主, 兼职班主任为辅的思想引导模式帮助贫困生树立感恩意识。如利用母亲节、感恩节等纪念日开展有意义的感恩活动, 为自己感激的人写一封书信, 有利于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五) 加强对贫困生的监督

为了避免爱心被亵渎, 必须对贫困生的真伪和消费进行监管, 学校可以本着认真负责, 节俭为主的态度, 有选择的尝试去贫困生生源地做实际调查。对于那些为一已私利占用贫困生名额的非贫困生和使用高档消费品且被发现弄虚作假或违反校纪校规的各类被资助的贫困学生, 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严肃处理。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正在逐渐完善。而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直接关系到新资助政策作用的发挥, 因此, 有必要强化对贫困生认定工作准确度的重视, 以增强帮扶的针对性, 提高帮扶效率。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参考文献

[1]汪大喹.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9 (8) :99-102

[2]胡剑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1 (1) :35-36

[3]段辉艳, 王乐.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与资助政策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 2009 (7) :186-190

[4]汤斌.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J].丽水学院学报, 2010 (6) :57-59

上一篇:中传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目、招生人数、考试科目、经验--新祥旭考研下一篇:食品委托加工合同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