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白有哪些诗

2024-08-25

唐代诗人李白有哪些诗(精选7篇)

1.唐代诗人李白有哪些诗 篇一

李白的诗歌共有1000多首,你都知道哪些李白的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代李白的诗歌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李白的诗歌:《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代李白的诗歌:《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代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代李白的诗歌:《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唐代李白的诗歌:《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代李白的诗歌:《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唐代李白的诗歌:《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代李白的诗歌:《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代李白的诗歌:《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代李白的诗歌:《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唐代李白的诗歌有哪些,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2.唐代诗人李白竟会武功 篇二

这个举杯邀明月的李白,真是个武林高手?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在《侠客行》中的描写不仅仅是他对于那些侠客的敬佩,同时也是他对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描述。

李白曾经对人说过,自己十五岁开始剑术,从小就有一个“武侠梦”。李白又长在西域,川蜀之地多高山大川,受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李白成为一名剑客我们就能有所理解了。据说李白刚出蜀的时候就在正面打斗中一连杀掉数人。其剑术高明可见一斑。

杀人红尘中,脱身白刃里

这是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中的名句,更有人解读成这是李白年轻时思想不愿被禁锢,想到闹市杀人。一个武功剑术不高明的.人,恐怕也不会写出有如此豪情的诗句。

当时的“天下第二”

当时天下有三绝,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而裴旻就是李白的师傅,能够被公认的第一剑客收为关门大弟子,可见李白的实力非同一般。

除了这么一个武功高强的师傅以外,李白还有一个水平不错的侠客徒弟——武谔。一次,李白的儿子伯禽深陷乱军之中,武谔帮助李白把他的儿子接过来。看到没有,都不需要亲自动手,徒弟出马就够了。

“古惑仔”李白

3.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词名句 篇三

1)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5)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6)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7)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8)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9)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0)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1)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2)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3)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14) 人生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15)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6) 吾观自古贤达人,成功不退皆殒身。

17)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8)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9) 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

20) 清湍鸣回溪,绿水绕飞阁。

21)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2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4)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5)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6)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27)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8)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9)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0)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1)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32)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3)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5)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36)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7)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38)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9) 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4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1)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42)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43)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44) 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

45)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46)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7)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4.唐代诗人---马戴诗鉴赏 篇四

生平简介

马戴,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会昌进士。在太原幕府中任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得赫回京,终太学博士。与贾岛、姚合为诗友。擅长五律。诗保存在《全唐诗》中。

边城独望 马戴 聊凭危堞望,暗起异乡情。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

马戴诗鉴赏

初秋时节,诗人独自凭倚着高高城楼的堞墙,眺望塞外风光,不由自主萌发了一股独客异乡的感情。

诗人马戴,曾从军大同军幕,独在异乡,面对荒凉的塞外,翻腾着感情波澜,这是十分自然的。全诗似乎是前后两联抒情,中间两联写景,但细细读来四联诗又浑然一体,情景互生。

“聊凭”、“暗起”这两句诗把读者带进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里去。诗人面对当前处境,既无可奈何,又无法排遣心中的郁闷。这样,就从诗人的内心开始展现诗人的自我形象。颔联、颈联承首联之“望”,写望中所见;也承首联“异乡情”,写出了“异乡情”

暗起的环境。严霜凝结,蒹葭一片惨白,使人感受到一阵寒意;远山昏暗,雾霭在山林中升腾而起,弥漫于山峦峰壑。这是一幅远景,画面中突出了萧索的气氛。紧接着,诗人又呈现一幅近景。胡天的雁群垂下了翅膀,落在荒凉的河滩上;一阵阵动人心魄的鼙鼓之声,从军营里传出。这幅近景,加强了全诗画面凄冷萧瑟的悲凉之感。诗人望中所见,是如此萧条、冷落,又具有鲜明的异乡情调,自然会引起万千思绪,回应了异乡情暗起的缘由。诗人选取了富有特色、富有感情色彩的意象来构成望中所见的境界,引发了读者无限的情思。

诗人的情绪也随着所写步步激荡。末联里“独” 树,“残”“秋色 ”,层层递进,把诗人的情绪“逼” 向了高潮。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上,几片黄叶残留枝头,萧瑟的秋色、萧飒的秋风之中,诗人在树下徬徨,继而狂歌、号泣,泪水如雨,洒落衣襟..这样,诗人就完成了对自我形象的刻画。

从独自一人无可奈何地在城楼凭堞而望,到眼前凄清、悲凉的秋景,到情绪的爆发而狂歌号泣,从叙述、描绘到抒情,从外在动作形态,进入到情绪的深处,很有层次感地完成了诗人自我形象的刻画。这一形象的塑造,动作性鲜明,感情浓烈,可谓形神兼备,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严羽《沧浪诗话》曾说:“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在某方面说来,这一评价是有一定依据的。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马戴诗鉴赏

沈德潜评此诗云 :“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 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 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幸,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 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说就是:情景分写。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许多优秀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法。然而此诗用情景分写之法,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 :“孤云 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 于林间,借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引发诗人情思的契机 :“念我何留滞,辞 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 已深深地闷在胸中了。因此,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

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象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阳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 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增加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衰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寂寞的心情,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 ”,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引起迟 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入、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 ”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对比,所以是“起得超脱,接得浑劲”(见《瀛奎律髓》纪批。)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指出 :“诗有情有景,且 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

他所说的“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恒美。

楚江怀古(其一)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马戴诗鉴赏

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被贬斥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从北方来到江南,徘徊在洞庭湖畔和湘江之滨,触景生情,仰慕前贤,感怀身世,写下了《楚江怀古》五律三章。

这是其中第一篇。

近人俞陛云在《 诗境浅说 》中说:“唐人五律,多高华雄厚之作,此诗以清微婉约出之,如仙人乘莲叶轻舟,凌波而下也。”他以“清微婉约”四字标举 此诗的艺术风格,确实独具一格。

秋风摇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意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深曲微婉地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斯时斯地,听见的是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哀啼,看见的是江上飘流的木兰舟。“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涉江》),诗人泛游在湘江之上,见景怀人,屈原的歌声仿佛在叩击他的心弦。“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这是晚唐诗中的名句,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 ;一句写物,一句写己;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诗人伤秋怀远之情并没有直接说明,只是点染了一张淡彩的画,气象清远,婉而不露,让人思而得之。黄昏殆尽,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从辽阔的洞庭湖上升起,深苍的山峦间夹泻着汩汩而下的乱流。“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二句,描绘的虽是 比较广阔的景象,但它的情致与笔墨还是清微婉约的。

同是用五律写明月,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李白的“梦绕城边月,心飞故国楼”(《太原早秋》),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江入大荒流”(《旅夜书怀》),都是所谓“ 高华雄厚”之作。而马戴此联的风调却有显著的不同,这一联承上发展而来,是山水分设的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田同之《西圃词说》),“广泽生明月 ”的阔大和静 谧,曲曲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 ;“苍山夹 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零乱彷徨。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 云中君 ”。“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楚江怀古》之三),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 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万千了。“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点明题目中的“ 怀古 ”,而且以“竟夕”与“悲秋”在时间和节候上呼应开篇,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之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让人寻绎不尽。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清微婉约的风格,在内容上是由感情的细腻低回所决定的,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秾艳,含蓄蕴藉而不直露。马戴的这首《楚江怀古》,可说是 晚唐诗歌园地里一枝具有独特的素馨花。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马戴诗鉴赏

此诗纯写闭门寂寞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我们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焦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下面我们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 ”这句,很值得玩索。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 景,不能不有所感受。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楚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乏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 寒 ”与 “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楚。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 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寞,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试想,连露滴的声音皆可听到,还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呢?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助,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皆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活。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叹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 ”,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 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写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出 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马戴诗鉴赏

这首《出塞 》,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 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充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金带连环”四字,极精美。“金”字虽是“带”字的装饰词,但又不仅限于装饰“带”字。似写战袍,却旨在传达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马头冲雪 ”的“冲”

字,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词。作者不用带雪、披雪,而用冲雪,是要用这个动词传出人物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强烈感情。“金”字和“冲”字,都极简洁 而又很含蓄,都为激扬的诗情涂上了一层庄严壮丽的色彩。在着重外形描写时用一两字透露人物内心的美,使人读后感到诗情的既激扬又精致,没有那种简单粗糙,一览无余的缺点。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卷旗”,避免惊动敌人,的是夜间劫营景象。因风疾所以卷旗,一以见战事之紧急,再以见边塞战场之滚滚风尘。这岂只为景物描写,作者正以战旗之卷,写出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

卷旗夜战,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实际上只是雷声前的闪电,为下句作铺垫。“乱斫胡兵缺宝刀”,才是全诗中最壮烈最动人的一幕。这场“乱斫胡兵”的血战,场面是很激烈的。“缺宝刀 ”的“缺”用得好。

言宝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杀之激烈,战斗时间之长,以及夺得最后胜利,都在此字中传出。诗人在全诗二十八字中,极为精彩地处理了选材、顺序与如何运用并积聚力量等重要问题。前三句,只是引臂抡锤,到第二十六字“缺”时,奋力一击,流火纷飞。

读岳飞《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深感“缺”字韵押得险而有力,得高山危卵之势。而马戴在这首诗中的这个“缺”字,虽不当韵脚处,却同样使人惊诧。“乱斫”两字虽很真切而且精辟,但,如无“缺”字,则不见作者扛鼎之力。这一个字所传达的这一真实细节,使诗情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5.唐诗有哪些诗人 篇五

根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纂的《全唐诗》算来,作者共有2200余人,诗篇共有48000余首(当然还有遗漏)。

唐代杰出的诗人都有谁?

唐代一般分为四个时期(以《唐诗三百首》为限)其杰出诗人:

一、初唐 从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起,约一百年,叫做“初唐”。这个时期杰出的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等。

二、盛唐 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起,约五十年,叫做“盛唐”。这个时期杰出的诗人有:张九龄、李颀、常建、王昌龄、王之涣、崔颢、王维、李白、杜甫、孟浩然、高适、岑参等。

三、中唐 从唐代宗李豫大历元年(公元763年)起,约八十年,叫做“中唐”。这个时期杰出的诗人有:韦应物、刘长卿、钱起、韩翃、卢纶、李益、韩愈、柳宗元、孟郊、贾岛、元稹、白居易、刘禹锡、张籍、王建等。

四、晚唐 从唐宣宗李忱大中元年(公元847年)起,约五十年,叫做“晚唐”。这个时期杰出的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许浑、韩偓、韦庄等。

关于《唐诗三百首》的编法:

按照诗体,分为六种类型:

第一种五言古诗。

第二种七言古诗。这两种不限长短,不论平仄,不讲对仗,而且可以换韵。

第三种五言律诗。

第四种七言律诗。第三和第四种,限于八句,要论平仄,要讲对仗,不可以换韵。

第五种五言绝句。

第六种七言绝句。第五和第六种,限于四句,要论平仄,不拘对仗,不可以换韵。

6.李白的爱国诗句有哪些 篇六

清平调·其三

唐代: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译文

杨贵妃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常使君王带笑观看。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双倚靠着栏杆。

注释

①名花:指牡丹花。

②倾国:指杨贵妃。

③解释:消除。

④沉香亭:亭子名称。在唐兴庆宫龙池东。

九日龙山饮

唐代: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译文

九日在龙山宴饮,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嘲弄我这个逐臣。

醉眼看看秋风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注释

1.龙山:在当涂县南十里,蜿蜒如龙,蟠溪而卧,故名。见《太平府志》。

2.黄花:谓菊花。菊花有多种颜色,古人以黄菊为正色,故常以黄花代称。

3.逐臣:被贬斥、被驱逐的臣子,诗人自称。[2] 4. 风落帽:用晋孟嘉九日登高落帽事。详见《九日登山》诗注。东晋大司马桓温曾在重阳节登龙山,其部下参军孟嘉被风吹落帽,孟嘉仍浑然不觉,桓温命人作文嘲之,孟嘉作答,挥笔而就,一时传为佳话。

阳春歌

唐代:李白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

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

绣户中,相经过。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译文

阳春三月,暖暖的太阳照耀着长安城,碧空下,杨树的枝条已经抽出嫩芽,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远看轻烟曼舞。

披香殿前的花儿正含苞待放,已经显露出红色,在绣房间散发着芬芳。

诗人从绣房间经过。

不禁联想到皇后赵飞燕妙曼的身段舞姿,还有紫宫夫人的绝世嗓音。

但春日里皇宫内园中这些美好的景色,都在历代帝王之家被消磨了,世人无法欣赏,实在可惜。

注释

①袅风:微风,轻风。

②披香殿:汉代长安的宫殿名。在未央宫中。

③流芳:散发着香气。

④发色:显露颜色。

⑤飞燕皇后:即赵飞燕。赵飞燕本是长安宫中的侍女,后为阳阿公主的舞女。汉成帝见而喜欢,召她入宫,初为婕妤,终为皇后。

⑥紫宫夫人:指汉武帝最宠爱的李夫人。

7.唐代诗人李白有哪些诗 篇七

无锡市堰桥中学惠蕙

诗圣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尽万卷书,那么写文章时就会才思泉涌,就像有神仙相助一样。事实证明这是千真万确的,奥斯洛夫斯基在谈到他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说过,他如果没有系统地学习文学知识,是不可能写出那样的作品的,他还特别提到在开始动手创作之前,用了八个月的时间,专心致志地读了《战争与和平》等世界名著。可见,阅读与阅读量对写作的影响之大,也就是说阅读量越多,对写作的影响也就越大。“大量阅读,勤于写作”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根基,同时又大大增加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没有大量阅读,要想提高作文写作水平那只是一句空话。几年的语文教学与研究,对指导学生的习作,虽不成熟,但略有积淀,通过往日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就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问题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从课外阅读的引导入手

提到阅读,很多人往往只注重课内阅读,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却相当重要。我们不讲许多名人回顾自己青少年时的收获,大多得益于课外的阅读,光从写作界的例子来看也是举不胜举。古往今来,书浩如烟海,岂止“万卷”,何限文、史、哲经,从何读起呢?要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笔者认为首先要多读文学名著。文学名著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作品,是写作的范本,不仅要读而且要反复地读;不仅要理解它,而且对有些名篇,精彩的段落应该能够背诵。我们知道,毛泽东、鲁迅都是能背诵大量的名篇佳句的。苏联著名作家西蒙诺夫曾经说过,他可以一大段一大段地背诵《静静的顿河》。可见,熟读、精读以至背诵对学习写作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多读名著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同时代人的作品,特别是学生习作。如果说,读经典著作能提高写作能力的话,那么,多读当代人的作品以及学生习作,可以启发文思,提高写作的兴趣和勇气。因为他们所思考的,所表现的往往正是“同龄人”所思考,所要表

现的问题和事件,读了往往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启示。

当然光要学生读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方面笔者的做法有四:即“读一说一写一评”。

(一)适当介绍一些课外名著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读,要求读后作些摘录。

(二)让学生读后再组织学生说说某些作品中精彩感人的情节或片断。

(三)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出来,如写读后感,读书笔记之类。

(四)在课堂,教师摘其优劣简评之,或让学生自己评议讨论。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把课外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

二、从对课内的美文华章的仿写开始

关于读书同写作的关系,前辈作家们都是极力提倡边读边写的。写作自然不能不读书,但是只读不练同样无法提高写作水平,掌握创作规律。那么应该怎样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对课内的美文华章的仿写开始。

初学书法的人少不了临摹贴,初学写作的人也少不了模仿。模仿是初学写作者必不可少的步骤。模仿是能够使学生尽快掌握写作技能的一条捷径。自从小学开始学习写作以来,作文教学就是有意识地进行模仿训练,从仿辞到仿句,仿段到仿篇。文学史上李白的“三拟《文选》”就是古人模仿写作的例子.。就拿八股文来说也是历史上模仿写作的典型,它虽遭批评,但我们不可否定它对明清古文写作的繁荣有过重大的影响。模仿,不断地模仿,由模仿简单的到模仿复杂的,学生一旦掌握了某种模式并且能突破它并在此基础上熟能生巧,那么就学会了写作。

那么如何进行模仿呢?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三:

(一)仿辞、仿形。先是模仿简单的,如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作一段写景练习;仿“捕”片断去写捕野兔,捕山鸡等。再结合课内的阅读仿

写一件事、一个人、一次活动等。

(二)仿神、仿意。模仿,切忌亦步亦趋,跳不出范文、片断的框框。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光要进行简单的仿辞、仿形训练,更重要的更多的是要学生仿其神、仿其意,从仿某章节的措辞或语言风格,过渡到模仿全篇的构思立意;从仿范文的选材方式、结构形式,过渡到全文的表现手法。如初一年级的同学,读了《这就是我》后,就可以模仿其构思:先写自己的形体和个性,然后介绍自己的个性点,最后归纳自己的个性点,但“百人百姓,千人千面”,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点,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即使孪生兄弟姐妹,也是同中有异,或相貌,或性格,或爱好,总是有差异。我们的许多同学,尽管年龄相仿,但各人的相貌、性格、爱好是千差万别的。单以性格方面来讲,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有的热情泼辣,有的谨小慎微。即使是内向型的人其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把自己的情况介绍出来,就要抓住自身的特点,用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是仿其神、仿其意,文章才会有个性,有新意。

(三)在模仿中创新。.在阅读中学习写作,还要善于把别人的好东西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有位同学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后,非常欣赏文中运用比喻形象地描写景,寓情于景的写法。他就模仿这篇文章的写法,写了一篇《游灵山大佛》,写出那莲花喷水池,“圆圆的水池好比一个墨绿色的盘子,托着圆圆的晶莹的珍珠。”“大花座喷出大股高高的水柱,似一座冰峰,周围比它略低的水柱像群峰环绕着它。小喷头吐出缕缕银线,弯弯地不断落入池中,池里的水泛起层层涟漪,宛如金的片。”几个比喻,使喷水池的景象深深地在读者的脑海里。同时,作者还在对景的描写中注了自己的深厚感情。这篇作文借鉴了朱自清运用比喻描绘景物和寓情于景的写法,但所写的内容是根本不同的。这里有作者自己描写的景,有自己创造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写作在阅读借鉴中有了创新。我们提倡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可从仿写开始,不是主张“生搬硬套”。有的同学片面地理解“模仿”,认为模仿就是照葫芦画瓢,所以,他不是认真学习写作,而是只求背

几段范文,拼凑成文。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这样的“模仿”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它会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模仿要在读懂值得模仿的他作,认清其超越自己的佳处,在领会其精神和风格上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模仿。比如,欧阳修学韩愈的文章而所作的文章全不象韩愈,这是他在唐宋八大家中所以能独树一帜的原因。他学韩愈的诗,而所作的诗像韩愈,这又是他在宋诗中之所以不能独成一家的原因。所以我们要“不取亦取,虽师勿师”,不完全仿效他人,又学习他人的长处,虽以他人为师,又不受他人的局限。

三、从名家范文的选材立意方法上切入

写作是以我笔写我、写我的生活、我的空间、我的感受、我的断想,但为何学生一听作文,就吓得唏嘘不已,叫苦不叠呢?许多学生怕“写”,首先的拦路虎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学生天天在生活,身在生活的宝山中,却不识宝,正是缺乏画家的“别具只眼”。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火眼金睛”呢?这可以通过对范文的阅读,从中在选材立意方面得到启发,去构思自己的文章。如果我们要写四时风光一类的文章,就可以借鉴朱自清的《春》。作家写春,没有落入古今中外大量颂春文章的俗套,没有停留在春景的表面描摹和颂赞,而是以“春”喻人,把“春”当一个活泼充满生气并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姑娘来写,从而写出“春”的精神。为此,笔者启发学生对于写景咏类文章,必须赋予相应的“意”,写景咏物是第一层面的,深层的“精神”,第二层面才是能使文章生辉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于写景咏一类的选材,我们必须从那些使自己有感悟,容易联想的事物入手。写山不仅要情满于山,还要深得山川之风骨,写出山之精神,唯有这样的文章,才能是像样的好文章。

如果指导学生写《秋》,我们也就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春》这篇文章的立意和选材等方法。秋天是黄金似的季节,收获的季节,是充满喜悦的季节,联系到人事,人们经过劳动并取得收获的时候,不也是表现出胜利的喜悦吗?《春》的精神是抽象的,要形象的写出它,就要通过具体的“物”:春山、春水、春阳、春风、春雨、春天的花草树木、春天人们的活动。这就是古人说的:“春之精神写不出

以花树写之”。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各类景物的特点。我们指导学生写“秋”也可以这样,秋天有秋山、秋水、秋阳、秋天的花草树木、秋天的人们的活动,只要抓住秋天这些景物的特点,就可以写出“秋的精神”。

再如学习的《我的老师》,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写《我最敬爱的人》、《我忘不了的人》这类题目。

《我的老师》是一篇写教师的文章,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文章的立意,就要通过这样的“平凡”,写出“不平凡”来,要表现出这种“不平凡”来,就要通过人物间的关系来写。作者就是抓住这种关系写的,他用一个小孩子的眼光来看老师,并深深感到老师有爱孩子的纯真的心,她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这样一来,那些在一般人看来平凡的小事,在孩子们的眼里就都不小了,教师职业的高尚,教师心灵的伟大,都在这里,作者就这样,从教师工作的特点里,提炼出深的主题思想。很多学生写老师,往往写不动人,原因就在于只着眼于老师的辛勤工作,而没有着眼于写出教师心灵的高尚和对自己的深刻影响。一句话,就没有发掘出教师热爱学生的“纯真的心”。主题流于表面,所以写的人物就不可能感动人。从作家的选材立意方法上切入,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联想,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如从《松树的风格》联想到坚持不懈、滴水穿石或团结一致、涓流成海的品格,可指导学生写另一篇《水的风格》。如同样是写老师,也可以学习《荔枝蜜》那通过赞颂蜜蜂来赞颂劳动人民的写法,指导学生写《蜡烛颂》等。总之,抓住范文的选材立意的特点去指导学生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上一篇:写人的作文教学下一篇:西方戏剧的期末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