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念的语录

2024-10-22

管理理念的语录(共10篇)

1.管理理念的语录 篇一

钢筋混凝土铸造的信念

看着一栋栋融入自己身心汗水拔地而起的建筑, 刘宣传常说, 我们建筑人的信念是钢筋混凝土铸造的, 工程任务交到我们的手上就是一百个放心。在这个坚定承诺的背后是靠什么支撑呢?是靠一丝不苟、一砖一石的实干。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是进入新世纪的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武汉建工调集精兵强将, 刘宣传承担起主攻任务, 负责主楼的施工。在20个月的日日夜夜里, 刘宣传一心扑在工地上, 当时他的颈椎病犯了, 但他硬是顶着彻骨的疼痛, 犟着颈子歪着脑袋商量工作。同志们既心疼又打趣他:“你歪着脖子赌狠更狠啊”!就这样, 刘宣传带领自己的团队, 为确保第二届武汉国际机电博览会如期举行作出了贡献。

琴台大剧院是为全国“八艺节”而建的重点工程。2004年10月1日开工, 而要求三个月地下室必须封顶。但由于该工程地下室结构复杂, 升降舞台深达20米, 地处汉江和月湖相夹之中, 防地下水的连续墙深达44米, 又时值冬季施工等因素, 要在如此紧张的工期内来完成施工, 按常规看来似乎不太可能。然而刘宣传立下了军令状, 制定了周密的抢工措施和技术方案, 打破常规, 提前组织施工力量进场, 见缝插针, 工期任务具体分解成月、周、日, 员工自觉提前上班, 炊事员24小时轮班, 施工队三班倒, 顶风冒雪、日夜奋战, 终于按时实现了地下室封顶, 为琴台大剧院后续建设赢得宝贵时间。

居民还建楼建成精品楼

刘宣传好学勤思, 创新施工项目管理的办法, 他总是不断琢磨怎样在细节上做得再细一些, 在过程中把握得更严一些。在多年项目管理实践中, 他坚持“质量求生存, 安全求保障, 效益求发展, 文明求和谐”的管理理念, 总结出施工管理的“精、严、细、实、快”五字诀管理要素:精, 即组织施工精心, 建造工程精品;严, 即执行标准严格, 过程控制严密;细, 即查找问题细心, 节点做法细致;实, 即措施落在实处, 成本核算实在;快, 即管理高效快捷, 总结提高快速, 并且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点、具体适用的《总包管理通用标准》。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 刘宣传担任了武汉民意小区工程的项目经理, 其中民意4号楼作为居民还建楼, 工程具有“一小三多一低”的特点:户型小、房间多、下水多、门窗多、造价低。他本着以人为本, 为民负责原则, 仍然精心施工, 做到下水、墙面和屋面无一渗漏。鲁班奖评委到现场检查时, 居民主动称赞房屋质量过硬, 使居民还建楼在全国第一次被评为国家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工程。

琴台大剧院工程更是体现当代武汉建筑业技术水平的经典之作。质量目标定为“鲁班奖”。为了保证这一经典之作, 刘宣传和项目管理公司坚持高标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采用T型嵌岩地下连续墙施工、深基坑开挖支护、清水混凝土、大型钢结构制作吊装、建筑节能环保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来组织施工。针对施工难点, 组织了确保1800个座位镙栓线缆预埋件准确到位的技术攻关, 实现了上万个预埋件的定点准确无误, 这项QC成果在全国获奖。琴台大剧院的屋顶和“4个琴键”造型采用钢结构, 其最长的“第一键”箱形梁长106米, 重2540吨, 由352块厚达11厘米的超厚钢板焊接而成。项目部组织了《变截面竖向箱体结构安装定位精度控制》的技术攻关, 使钢结构工程比原计划提前8天完成。琴台大剧院工程的施工屡创佳绩, 已先后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武汉市结构优质工程”、“武汉市文明施工样板工地”, “全国第五批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湖北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多项施工技术成果论文在《施工技术》杂志上发表。

在蚂蚁的腿上啃肉

由于建筑业的激烈竞争, 建筑工程的成本一再挤压, 建筑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在如此条件下, 刘宣传的第一项目管理公司承接的工程仍然都有赢利, 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创新, 靠的是严格精细的成本管理, 用刘宣传的话说来就是“蚂蚁的腿上也要啃下肉”。

早在几年前, 他们就突破了传统的劳务分包管理模式, 率先试行劳务分包“包工管料”的管理模式——劳务分包既包人工和辅料、地材, 又管主材及损耗, 节约归己。包工管料模式的运行, 使管理费用有所降低, 劳务分包的收入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 积极性明显增强。

针对工程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 他们探索出一套“精细成本管理法”:开工前对工程分部分项、施工组织和措施的费用反复测算, 做到心中有数;以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形式, 将各项指标量化, 分解落实到人, 制定合理的奖罚措施, 严格进行检查和考评, 兑现奖罚;根据工程特点和成本测算的结果, 采取不同的分包形式, 或者劳务分包, 或者包工管料, 或者包工包料。

在承接江西晨鸣造纸厂工程时, 业主要求土建下浮2 0%, 安装下浮21.8%, 业主已与外商签订设备安装合同, 工期不得延误, 而且工程的预留预埋件难度大并且多达近2万个, 面对如此条件, 项目公司也不得不犹豫了, 有没有利润空间?做还是不做?公司董事长吴建军要求他们“挑战成本极限”, 做一次实验。经过仔细反复算帐, 发现还是有潜力可挖:虽然按常规算帐是要亏210万, 但施工进度按时达到三个施工节点可赢得进度奖, 进一步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可降低不少成本, 施工过程中抓紧签证也有利润可挖。在有了基本把握的基础上, 他们毅然承接下来, 在施工中采取更严密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采用全站仪精确定位放线、定制模具预埋等措施, 使预留预埋误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采取包工管料的模式, 成功降低了钢管、扣件、模板、木枋等周材管理的风险, 最后三个施工节点顺利实现, 32米的跨梁吊装和1000多个设备基础全部一次成功完成。

只为困难找办法

“建筑市场是难, 但只要我们真心服务业主, 真诚回报市场, 就会服务感动业主, 建筑市场就会越走越宽敞。”刘宣传不仅这样说, 而且这样做。面对施工中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 只有一个朴实的信念——为业主、为社会服务, 只为困难找办法, 不为困难找理由。

南昌红谷大厦是南昌市政府行政中心大楼, 是南昌红谷新区的地标建筑, 也是武汉建工在南昌承接的第一个工程。为了打响在南昌的“第一枪”, 公司选派刘宣传出任这个工程的项目经理。该工程开工正值2003年“非典”时期, 武汉施工队伍派出受限制, 当地施工队伍素质较差, 基础施工正逢雨季, 而合同工期目标已定, 业主十分着急。对此, 刘宣传不顾异地施工的困难, 提出了“一丝不苟抓质量, 万无一失保安全, 争分夺秒抢进度”的方针, 从武汉抽调少量优秀的施工队伍到南昌作示范, 采用先进的施工组织方案, 以其优质高速的施工带动起当地的施工队伍, 并对分包方分阶段下达施工任务书, 分解落实责任, 制定严格的奖罚措施, 工程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 顺利进入快车道。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 刘宣传的团队以平均五天一层楼的速度推进, 提前15天结构封顶, 被南昌晚报誉为“南昌速度”, 在南昌这座英雄城市首次树立起“武汉建工”的品牌。

“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群朋友、开一方市场”是建筑业界的口号, 刘宣传和第一项目公司正是这样践行的。他们对丰碑的理解不仅是指工程质量, 而是包括着对业主从工程报建到交付后服务的全过程的承诺, 包括所签合同中各方面的工程目标。守合同、讲信誉、重服务、交朋友是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法宝。可以说第一项目公司没有设专职的经营人员, 但所有员工又都在做经营工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认为, 每个员工每天在现场管理工程, 和业主、相关单位打交道就是在做经营工作, 其言行就代表了公司, 做得好就是最好的广告, 业主就会找上门来, 工程就会源源不断。江西晨鸣纸厂的老总就曾多次到红谷大厦工地暗访, 这才使他放心把工程交给了武汉建工。

工地一家亲

刘宣传作为第一项目公司的带头人, 不仅把自己的事业定位在工地, 而且把工地办成员工之家, 办成农民工的家。他常说, 工地就是我们的家, 工地的所有人员就是一家亲。第一项目公司由此形成团结和谐、一心干事的良好风气。

刘宣传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以身作则, 事事务实廉洁, 无论是选用分包队伍, 还是材料供应他都秉公办理, 不徇私情。

劳务队伍是施工生产的主力军。第一项目公司在施工中严格管理劳务队伍的同时, 在生活上关心农民工, 保证按时发放工资。在琴台大剧院施工期间, 项目公司为农民工修建了正规的食堂和宿舍, 食堂摆放了美观整齐的进餐桌椅, 配备了生活用柜、淋浴室、晒衣场等生活设施。他们还组织农民工体检、安排孩子假期探亲以及举办电影晚会、拨河比赛等活动, 丰富了农民工的生活。项目公司的真诚打动了农民工的心, 使他们干劲倍增。在一次大体积砼浇筑中, 原计划三天三夜才能完成的工程量, 结果只用两天两夜。可别小看这一天一夜, 工程进度就是靠这样一天一天积累而保证的, 并且从周转材料来讲, 一天将降低上万元费用。

2.使命管理理念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篇二

学校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如果教育管理者心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精于管理,勤于管理,学校这个组织就有生气,并能发挥出组织的最大潜力。以使命为导向使成功的学校变得与众不同,它们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能跨越组织的围墙去建设社区,服务社会,成功的组织开始越来越有社会责任感。学校在向未来不断前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吸引和保留优秀教师,带领他们一起往前走。物质报酬仅仅是推动教师的一个动力,他们还渴望比钱更有意义的东西。在学校开展更人性化的管理,强调组织使命,是更为有效的管理措施。

建立以使命为中心的学校教育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念。学校组织文化(简称为学校文化)指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组织里,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在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文化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学校群体价值观、管理思想、行为规范、行为方式和管理制度及校史传统等,是学校精神的体现,表现学校的综合个性。每一所学校由于历史传统、管理方式、办学模式、实践水平甚至所处的位置及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都会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独特学校组织文化,这种独特的学校组织文化与其他学校总会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学校成员价值观、行为方式、学校精神、学校风气等方面。价值观念构成组织文化的核心,仅仅让师生加入学校组织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全体师生明确教育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即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只有高举这一特定的价值目标,学校组织才能活力永存。

改造学校为学习型组织,倡导终身学习。彼德·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指出: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及成长,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所侵蚀,甚至吞没了。克服智障,必须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因此,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倡导终身学习。

走向学习型组织是学校发展理念创新的必然抉择。这是因为一方面学校教育活动体现了现代管理理念中以人为本的宗旨,学校组织内部的关系结构完全是人与人的关系,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活动的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未来学习化社会需要学校组织成员拥有共同的学习发展愿景,朝着学校共同的发展目标迈进;未来的学校领导应该成为教育观念的先行者与引路人;未来的学校组织应该发展成高效能的结构和创造性的团队;未来的学校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演练场,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和团队学习是未来学校组织的显著特征。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开发适应与变革能力的组织。在学校中创建学习型组织需要做到:一是领导方式的转变。在教育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只有工作在教育实践最前沿的教师才最了解教育,最有经验,也最有发言权。他们才是各自工作岗位上的专家。他们需要的不是领导告诉他们如何工作,而是需要一个引导者和设计者。不断帮助并激励他们扩展自己的能力和热情,促进教师群体的协作和学习以形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二是教师的自主管理。自主管理要求教师拥有共同的背景和目标(使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主动性,发挥教师的潜力,互相信任,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从而在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形成学习型组织。

3.管理理念的语录 篇三

关键词:税收管理,纳税服务

一、纳税服务的提出

纳税服务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 亚当斯密在其经济学著作《国富论》里提出了“平等、确实、便利、省费”的原则提出政府为人民服务, 更确切的说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服务。

20世纪50年代, 美国最先明确提出纳税服务的概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处于对纳税人权益的保护, 纳税服务的理念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并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

纳税服务的实质就是税务机关为保护纳税人的合法经济权益而进行的一系列服务行为, 具体来说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依据行政法规和税法等相关规定, 满足纳税人的合法需求以及衍生的合理需求, 在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并行使权力的过程中, 采取规范、便捷、全面的方法, 帮助纳税人实现自行依法纳税并实现合法权利的行政管理行为。

目前理论界对纳税服务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一是权利义务说, 该学说认为一方行使权利需要以另一方履行义务为前提, 纳税人有申请减免税和对了解相关税收法律的权利, 税务机关也因此有给纳税人办理减免税申请和提供税务宣传的义务, 即具有纳税服务的义务:二是税收文明说, 该学说主张从政治文明的角度理解纳税服务, 认为纳税服务是文明社会的组成部门;三是市场管理说, 它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关系看做是企业同顾客之间的关系, 因此, 税务机关应服务于纳税人。

二、税收管理与纳税服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在传统意识中, 政府及税务部门习惯于将税收活动看作是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强制向纳税人征收税款的活动。由于政的征税活动具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纳税因此只能是配角, 是政府强制力的服从者。然而从公共财政大的角度看, 税收的实质其实是公民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通过支付给政府税款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进行补偿。从这个意义上说, 税收也可看作是纳税人实现公共需求的经济途径, 是纳税人的一种自发课税, 以此换公共物品和服务。因此, 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反映了对同一件事物的不同理解方式。

首先, 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是税收工作的两个方便面。税收管理是税务部门工作的内化表现, 是税务部门对税收活动进行计划、调控、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纳税服务是是税务部门工作的外化表现, 税务部门对纳税人提供帮助使纳税人的纳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税收管理活最终要落脚到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帮助和服务, 因此管理是寓于服务之中的, 两者密不可分, 因此很难区别一项工作是管理还是服务, 它仅是同一事情两个方面而已。但是反过来, 认为服务寓于管理之中则显然颠倒了服务和管理的关系。

其次, 税收管理最终目标是实现满意的纳税服务, 税收管理的过程受到纳税服务目标的约束, 因此可以说纳税服务是税收管理的价值取向、最终目标和结果, 是管理成果在外部环节的主要体现, 税收管理的目标服务于纳税服务的目标。

三、我国纳税服务现状

就我国来说, 税务机关的很多工作都属于纳税服务的范畴,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电视、网络、报纸等为手段的收税信息服务;二是通过提高对纳税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能;三是通过设立办税服务厅和网络办税平台构建良好的纳税服务环境:四是通过税务行政复议等手段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五是, 通过建立问责机制、政务公开机制实现内部管理规范化;六是通过多元化的纳税申报模式实现纳税征管的人性化和效率化。

但是目前我国的纳税服务仍然不健全。首先, 纳税人权利体现不充分, 虽然我国已经以法律形式明确了部分纳税人的权利, 但是相对有欧美等发达国家, 对纳税人的权利规定不够明确和规范, 而且在执行上也存在难度;其次, 纳税人权利缺乏保护, 我国目前缺乏足够的纳税人组织, 通过纳税人自身争取应有的权利因此变得非常困难, 同时税务机关的服务质量相对较差, 虽然我国建立了大量税务中介, 但是它们作为税务机关的附庸并不能完全取得纳税人的信任;最后, 我国的纳税服务方式还相当单一, 税务在执法服务中做的纳税工作严重不足, 通过网站、电视媒体等进行的税务宣传也很不到位。

四.纳税服务改革初探

纳税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断构建良好的纳税服务体系是我国税务部分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具体来说,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完善纳税服务体系, 优化税收征管流程。

建立完善的纳税服务体系是一个长期过程, 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纳税服务观念, 各地税务机关应加强对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其次, 要建立多元化的纳税服务体系, 寓服务于管理之中, 简化审批程序, 清理整顿项目;其次要努力建设集网上申报与审批、政策咨询、法规公告、办税指南、投诉举报、税收论坛等为一体的信息平台, 确保各个工作环节都能公开、高效地完成;再次, 建立税务机关激励机制, 通过设立纳税人满意评价器等方式加强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评价;最后, 要推行多元化申报缴库方式, 可采用支票、银行卡、电子银行等多种途径为纳税人提供高效、便捷的申报方式,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社会资源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

2、加强对纳税人的权利保护。

首先, 应该加强立对纳税人的立法保护, 国外主要通过以法律形式明确纳税人的权利为手段进行保护, 过去我国宪法只是明确了我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2001年修订通过的《税收征管法》首次明确了纳税人具有的基本权利, 我国关于纳税人权利的立法还很很不完善, 应该在宪法、预算法、社会保障法等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纳税人的权利;其次, 应该加强对纳税人的行政保护, 纳税人所拥有的应该受到税务人员尊重等一系列权利不宜通过法律形式规范, 因此应该通过行政手段约束税收服务人员的行为;最后, 应该加强对纳税人的司法保护, 使纳税人具有依法维权的能力。

3、建立服务监督、服务管理、服务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服务问责机制, 不断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卢现祥.税收起源与税收功能新论[J].经济学情报.1997, 04[1]卢现祥.税收起源与税收功能新论[J].经济学情报.1997, 04

[2]杨元伟.电子商务时代税收制度及政策选择的理论分析[J].税务研究.2002, 07[2]杨元伟.电子商务时代税收制度及政策选择的理论分析[J].税务研究.2002, 07

[3]唐平舟, 刘吉成.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应对策略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 05[3]唐平舟, 刘吉成.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应对策略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 05

[4]张峰.论税收管理、纳税服务、税收执法之关系[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02[4]张峰.论税收管理、纳税服务、税收执法之关系[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02

4.管理理念的语录 篇四

关键词:柔性管理;图书管理管理;应用

柔性管理提倡以人为本,根据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上的调整,将其应用于图书管理中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图书馆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服务意识,在文献资源的丰富、文献的查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优化,与柔性管理的理念不谋而合。如今,图书馆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要想加强对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可实现管理的灵活化和人性化,我们就柔性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予以探究。

一、柔性管理理念概述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存在的,转变由定性的规章制度约束的管理方式,提倡管理的人性化,不受传统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迎合大众的需求,是柔性管理存在的最大优势。我国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应服务于人们,服务于大众,将柔性化的理念应用于社会建设中,更具合理性。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柔性化管理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恰到好处。一般来说,我国图书馆传统的管理理念要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去执行,受到硬性制度的约束,管理手段过于机械化,管理理念存在滞后性。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特征,将人性化理念贯穿于整个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会营造良好的精神和文化氛围,可畅所欲言,有利于创意性观点的采纳,对图书馆的管理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二、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过于陈旧。管理理念是驱使管理行为、动作的关键,陈旧的管理理念会为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问题,导致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馆员在思想认知上存在滞后性,过于依赖管理制度,只有在管理制度约束的情况下才会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工作上缺乏积极性,服务意识不高。长期按照硬性规定开展工作,容易产生惯性思维,不利于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2.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制度的构建是影响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内容,直接关乎着图书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由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相对繁琐,缺乏有效的问责制度、激励机制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例如,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包括图书的日常管理、借阅、登记、补货等工作,要求相对细致,若出现图书遗失或忘记登记的现象,缺乏有效的问责制度和激励制度,会为图书馆带来损失,管理质量下降。

三、柔性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增强馆员的归属感。将柔性管理理念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理念,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增强馆员的归属感,可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对馆员服务意识的训练,要尊重每个馆员的人格,理解馆员,根据馆员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待遇,在薪酬管理上要保证公平性和透明化,根据馆员对图书馆工作的贡献大小来进行薪酬的分配,更容易被馆员所接受,有助于赢得馆员的忠诚度和信赖度,是柔性化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通过此方式,能有效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不断的调整自己,增强职业道德,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明确了解服务的真正内涵,能让馆员放下芥蒂之心,更好的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让馆员感觉备受重视和尊重,可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兴趣。南京图书馆为充分调动和激励馆员以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为己任,充分发挥馆员创优的积极性,为馆员创造一个展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增强馆员的职业荣誉感,树立一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法人榜样,在全馆员工中形成一种争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特制定南京图书馆读者服务明星细则,对优秀馆员进行嘉奖,增强馆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南京图书馆始终坚持尊重馆员的个性发展,倾听馆员的意见与建议,并通过开展兴趣小组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联络馆员之间的感情,有效激发了馆员工作的热情。

2.营造和谐的閱读环境,提倡“以人为本”。图书馆是文化的聚集地,是文化储备的宝库,和谐、安静的阅读环境是必然条件。图书馆是公共阅读圣地,保证安静、和谐是重要基础。为了加强对图书馆的管理,应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服务于读者作为重要目标,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以全方位、系统性的视角来对待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为了更好的贯彻柔性管理理念,应实现馆内运营模式的创新,可以设立多个小型的茶水间和休息室,为读者提供一定的私人空间,营造平静、和谐的读书氛围。营造和谐的图书馆氛围,应在图书馆中贴上温馨提示语,以随时提醒要保持馆内安静的氛围,馆员要以微笑服务示人,要尊重人,利用情感来感染每位读者,以加强对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以南京图书馆为例,作为江苏省文化版图的新坐标,南京图书馆禀承深厚的文化底蕴,始终坚持人性化的服务理念,通过各种方式、创造各种条件为读者营造和谐的阅读环境。南京图书馆新馆馆内设有读者座位3000个,信息点4000多个,并配有各类先进的软硬件设施,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图书馆业务管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建设均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标准。在功能布局上,南京图书馆主要体现以“用”为主、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以开架为主要方式,实现藏、借、阅、咨询、管理的一体化。为更好地落实“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南京图书馆新馆实行全面免费开放,365天对外服务,开展阅览、外借、参考咨询、讲座、展览等各类读者活动,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与服务,积极促进公民文化权益的实现。南京图书馆仅2014年就开展公益讲座145场,讲座听众人数共计5.2万人次,其中“南图讲座”基层行巡讲41场,听众1.2万人次。

四、结语

将柔性化管理理念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柔性化管理能使得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具灵活性和敏捷性,为馆员提供充足的发挥空间,增强其服务意识,管理更具人性化,提升馆员对图书馆的归属感,营造安静、和谐的图书馆阅读环境,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有利于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将柔性管理理念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中是创新的重要体现,迎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参考文献:

[1]林楠.现代图书馆管理中的柔性管理应用研究[J].才智,2013,22:312.

[2]黄化雨.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1:132.

[3]郑秀红.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9:203-204.

[4]文淑君.柔性管理在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4,35:65.

5.社会管理理念的多维视角 篇五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派克(Robert Park)认为,任何制度形成时没有不是带着价值色彩的。这个带有价值色彩的东西在维系着制度的运行,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这点。[1]社会管理理念是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和运行的内在基础。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管理理念。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管理方法,这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一、社会管理理念的多维视角

对于社会管理理念的探讨,本身是一个多角度、多层面的论辩过程,学界有关这一方面的争论也很多。

(一) 社会管理过程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

社会管理过程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理论是社会管理理念形成的重大基础。社会管理过程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种观点:(1)非政府组织制衡政府;(2)政府控制非政府组织;(3)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

“非政府组织制衡政府”的理论可以追溯到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的“市民社会先于或外于国家”的理论架构。19世纪以前,自由主义基于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对自然状态的假说,明确主张依凭天赋权力而组织起来的国家以外的共同体,确立了社会的前于或外于国家的身份。在这里,国家的存在是为了维护个人的天赋权利,而个人权利的不可取消性则构成了国家权威及其权力的限度。自由主义者主张以公民社会来制衡国家,划定国家行动的界限,限制国家权力的扩张, 体现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结构关系上即非政府组织制衡政府。现代自由主义认为国家是“必要的邪恶”,国家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公民社会需要国家调解其内部的利益冲突,保护其安全及完成公民社会无力承担的公益事业。托马斯·潘恩认为,公民社会和国家是一种此长彼消的关系。公民社会愈完善,对国家的需求就愈小。理想的国家乃是最低限度的国家。

“政府控制非政府组织”的理论可以溯源到以黑格尔所主张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的理论框架,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乃是个人私利欲望驱动的非理性力量所致的状态,撇开国家来看市民社会,它就只能在伦理层面上表现为一种无政府状态,而绝非是由理性人构成的完满状态。因此,国家是绝对的。黑格尔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的学理框架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市民社会依靠从国家得到睿智的领导和道德的旨意。第二,虽说市民社会与国家相互依存,但它们又处于不同的层次。国家不是手段而是目的,国家超越市民社会。第三,由于市民社会是由非道德的因果规律所支配,它在伦理层面上表现为一种不自足的地位,因此,对这种不自足的状况的救济或干预,只能诉之于整个社会进程中唯一真正的道义力量,即国家。黑格尔“国家高于市民社会”的理论架构隐含着国家权力可以无所不及以及社会可以被完全政治化的逻辑,并将国家或政治的至上地位以及一切问题都可最终诉求国家而获致解决作为其理论预设。

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即公民社会参与国家的模式。西方公民社会参与国家的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多元主义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另一类模式是法团主义的模式,以瑞典为代表。

(二) 多元主义模式与法团主义模式

多元主义和法团主义理论亦分别反映了不同的有关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制度安排和价值取向。

在政治学和政治社会学研究领域,多元主义是最为常见的术语之一。但在学理上对之加以定位,则是极其复杂的,可能涉及多种角度和视域。这一理论认为,社会变得越来越具有综合性,不同的利益集团日益分化,因而权力就不再以某个利益集团的优势为转移了。多元主义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两个世纪以前,如法国哲学家卢梭的理论,其现代先驱则包括D.李斯曼(Riesman)、R.达尔(Dahl)和帕森斯等人。

就其词义而言,“多元”所指代的似乎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这涉及政治学发展过程中分析单位的一个重大转折。在自由主义的政治学传统中,基本的分析单位一向是公民个人。而保守主义的精英理论对于大众的理解,也是将其视为分散的、无组织的个人。

所谓“多元”,主要包括两种意思:一是指各种各样的组织或利益集团的并存并立,相互竞争;二是指缘于权力资源高度分散而呈现的一种多中心(multiplecenters)或无中心(centerless)格局,即意指社会中存在着权力的多元中心,其中任何中心都不能完全占有主导地位。

多元主义的基本命题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利益集团广泛性的命题。多元主义将各种利益集团视为政治权力分散的社会基础。政治和法律制度必须保障公民的结社权利,任何一群个人都享有结社的自由,随时随地可以组织起来,而且利益集团和潜在利益集团的数目原则上不受限制。2.利益集团的中介性命题。利益集团的中介功能是双向的,利益集团的中介过程在公民和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得公民的参与活动和范围扩大了,上下沟通容易了。3.利益集团的动员性的命题。并非所有的利益集团都从事政治活动。利益集团促使人们关注共同的利益和问题,经由这一过程,许多个人被激发起来发表意见和采取行动。4.利益集团的私人性命题。多元主义认为,利益集团的组织必须是自愿的。其基础在于共同的利益和关心。5.利益集团的定向性命题。每一个利益集团都拥有独特的资源类型,其关注的问题和活动相对专门化,其权力的运用亦有所限制。6.利益集团的竞争性命题。现代社会被分解为无数具有不同利益和资源的集团,它们运用资源去接近和影响政府,并与其他的利益集团相互竞争;政府本身也是一个多元主义的复合体。对于多元主义来说,国家(更常用的是政府)是一个代表了许多集团利益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冲突的场所;多元主义是社会均衡的保障。在多元主义的模式中,权力散布于整个社会之中,形成了许多竞争性的多元决策中心,而且竞争的动态过程不断改变着政治势力的格局。[1]

nlc202309031912

法团主义(corporatism)其思想渊源及最初的实践可以追溯到近现代,但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20世纪70年代才问世的。它的兴起与经典多元主义相呼应。《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给现代法团主义下的定义是:“法团主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量有限的、代表种种职能利益的垄断组织与国家机构就公共政策的产出进行讨价还价。为换取有利的政策,利益组织的领导人应允通过提供其成员的合作来实施政策。”就其作为分析工具而被政治学家使用时所包括的含义而言,法团主义指涉一种特定的国家—集团关系,一种政治体制和一种意识形态。

首先,法团主义所包含的最基本的含义和所提示的最基本的理论图景集中于利益集团与政府机构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结构,即在正式的机构框架内政府官员面对的是代表着主要经济利益和职业利益的正式组织。

其次,法团主义还用来指称特定的国家—利益集团关系结构内的一种有关政治社会的综合性组织形式。早期的社会合作主义是一种由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所首创的体制,其法律制度的建构试图使社会上所有的“利益”团体,在政治决策过程中具有固定而又明确的作用,从而取代政党制度和议会制度。当代社会合作主义的指向则较为宽泛,凡是那些有着稳定的利益集团结构并且其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得到规定,这些利益集团通过某种特定的组织机构与政府有着长期且稳定的联系,利益集团之间的互动受到政府的管辖,而它们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则是一种共识基础上的理性行为,那么,这一体制便可看做是法团主义性质的,尽管不同国家的组织形式有所不同,所谓法团主义也会表现出特定的程度差异。

再次,法团主义还是一种意识形态。因为它不仅意指国家与利益集团之间的特定关系结构,而且关涉对于这一特定关系结构的信念和价值判断,其中,对于秩序、理性和人为安排的推崇,对于集团之间以及集团与国家之间对抗性冲突的否定是最突出的特征。

法团主义是一个渊源深远而又在近年来得到复兴的理论。从类型学的角度言之,它提供了一种介乎多元主义与激进主义范式之间的过渡范式。

(三)基于不同理论基础上的社会管理理念

基于不同理论基础上的社会管理理念会有较大反差。多元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变得越来越具有综合性,不同的利益团体日益分化,任何中心都不占有主导地位。政治竞争的市场是开放和自由的,政治的主要场所在社会而不在国家。强调一种“强社会,弱国家”的社会管理理念。社会中各种利益团体通过竞争性的政治市场互相讨价还价、协商和斗争形成权威,从而构成社会基本的政治生活秩序。

法团主义则是建立在对多元主义的批评之上的,它既是一种现代的利益团体政治,又是一种利益协调系统。在各自领域内被授予垄断权的代表在被国家承认的同时,其领导人的选择、要求和支持的表达,受到国家的某种控制。

多元主义和法团主义理论是社会管理理论研究中有关社会政治结构理论的较有代表性的学术取向及意识形态偏好。实践中多元主义存在不少操作难题。正如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达尔所说,多元主义存在着自治与控制、强势团体与弱势团体的平等竞争等难题。法团主义是一个渊源深远而又在近年来得到复兴的理论。从类型学的角度言之,它提供了一种介乎多元主义与激进主义范式之间的过渡范式。

二、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进入现代社会管理时代,政府只是社会管理的核心主体,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更大范围的公众参与一起构成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主体。

(一)公共治理理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治理”一词被广泛运用于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广阔领域。“治理”一词在英语中对应的是“governance”,其词义可以追溯到古典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操舵”一词,即控制、指导或操纵的意思对于治理话语的建构。“治理”又可以被理解为在众多不同利益共同发挥作用的领域建立一致或取得认同,以便实施某项计划。[1]治理还可以有六种不同的用法,即作为最小国家、作为公司治理、作为新公共管理、作为善治、作为社会控制系统、作为自组织网络。[2]如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体现的是“更小的政府”(或者更少的划桨)、“更多的治理”(或者更多的掌舵);作为善治的治理,它指的是强调效率、法治、责任的公共服务体系;作为社会控制体系的治理,它指的是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它指的是建立在信任和互利基础上的社会协调网络等等。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作了如下定义: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具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3]这里公共治理主要是指依靠多元的主体互相发生影响的互动以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社会管理活动。

多元治理主体关系的整合实际上是一个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秩序的正反合过程,以马克斯·韦伯“社会分层,社会组织和社会体系”的社会秩序观来考察这一过程,即原有社会分层界限的破坏导致无序与混乱,通过社会组织重组以及社会体系重新整合达成一种新的平衡秩序。

良好的公共治理(即“善治”)是交互式的社会政治管理方式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复杂化以及公民对公共政策响应性与参与性需求的提高呼唤政府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变,形成新型的社会管理体制。即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等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活动的一种制度安排。

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体现的是“更小的政府”(或者更少的划桨)、“更多的治理”(或者更多的掌舵)[4],即政府、非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互动关系模式的角色定位为“掌舵者”和“划桨者”。世界银行1992年的研究报告《治道与发展》中指出,好的治理的基础在于政府的职能从“划桨”转变为“掌舵”。国际上一些国家已经或正在进行一系列新公共管理的改革实践,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将更多的公共服务生产交给非政府组织和企业承担,政府则主要担负起公共服务的规划、融资、绩效评估以及监督等职责。尤其是近年来,非政府组织由于已经成为一部分社会公共服务不可替代的提供者和生产者而成为全球新的引人注目的重要力量,并由于其在推进所在社区、国家甚至国际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的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而得到政府和企业界的重视以及公众的拥护。这意味着非政府组织超越了其仅仅作价值观引导的坐而论道或仅仅是社区内部进行志愿者活动等传统的组织角色。这些国家改革实践的经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启示。

nlc202309031912

从世界范围看,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发展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1997年联合国工作年度会议报告中指出,“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繁荣与和平等目标,善治是一块不可缺少的基石。”在联合国体系中,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各机构在对发展中国家的资助中,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项目实施和服务提供的主要力量。

(二)人本主义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以民为本,重在通过切实保障市民的就业、生活与发展权来构建和谐社会。人本主义管理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的一种新型社会管理理念,它的兴起与繁盛表明了管理学与伦理学的融合趋势。

人本主义管理理念是一种把“人”作为社会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社会的最重要的资源,把社会内全体成员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社会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社会内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社会目标和社会公民个人目标的管理理念。从以上定义出发,人本主义管理理念强调现代社会管理着眼点从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将“利用人”的工具理性与“为了人”的价值理性进行了有机结合。人本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即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社会只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工具,它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终极目标,保证人的幸福和自由全面的发展。

1.人本主义管理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在知识经济时代显示出新的特征,在不同社会里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但其核心价值观始终是社会发展之灵魂。人本主义管理理念的核心价值观是尊重人、关心人、实现人的价值。从社会发展来看,核心价值观是发展的基石。只有突出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和主导地位,强调人的理想,强调为人服务的价值观,并融于社会管理理念之中才能成为社会共同的信仰、信念与理想。

社会管理的终极价值,不仅在于维系社会的生存发展,而是为了促进整个社会乃至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社会管理就是要把握好社会管理终极的价值目标,在实践中避免种种片面、陕隘、短期的逐利行为。

2.人本主义管理理念的本质是对人文资源的开发

人是管理的资源,由于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积淀、显现、发挥而开发的,所以人文资源与人力资源不同,后者沿用的是“利用人”的工具理性逻辑,前者注意到工具理性与“为了人”的价值理性的融合,更加显示资源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因而采用柔性管理与激励分散化方式,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团队精神的塑造。

管理者必须相信人是社会最有价值的财富,社会是人的集合体,“高度的信任文化”和“相信人的潜能”遵循的原则也是基本的有关所有人类关系和组织的普遍准则,如公平、正义、诚信、正直,这些原则正如自然法则一样,不管你是否遵守,它们都在发挥作用。社会能否最有效开发人的潜能取决于社会坚持这些基本准则的程度。

(三)公共利益至上理念

政府在制定社会管理政策过程中以公共精神为主导精神,密切关注和认真回应公共利益的需要以及人民群众的愿望及要求,倡导公共利益至上理念。在政策制定活动中体现强烈的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责任感,并通过扩大民主参与渠道,构成良好的民主参与机制。

一方面政府社会管理政策制定过程中,以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为政策制定价值取向,而不是以个人利益或部门利益为取向。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使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服务,如何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如何构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必须落实到社会管理的公共政策上,并通过社会管理政策的制定来回答。强调政府政策制定的公共精神,强调通过社会管理政策促进不同社会阶层共同享有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通过税收、投资等政策创新,让社会大众分享公共资源,满足低收入者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是政府政策对于公共利益、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的密切关注和回应。增强政府政策活动的透明度,尤其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政策活动的透明度。公民的意愿是政府合法性的来源,政府必须及时有效地回应公民的合法诉求,公民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积极监督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行动。在制定社会管理政策时,首先要考虑人民的需要,把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政府制定社会管理政策的核心;综合考虑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问题上,结合国际经验和国内实际,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把消除贫困、扩大就业、消除歧视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和目标。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把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在执行社会政策的过程中要谨防政策目标偏离问题。以人为本,顺应民意,是政府制定社会政策,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出发点。

再则是在政策活动中切实扩大民主参与的渠道,形成民主参与机制,在实质上和具体的制度安排上扩大民主参与空间。通过民主参与来确定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最大限度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民主参与机制旨在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之间平等交流、协商合作的互动机制,选择促进相关利益群体协商对话和利益表达的社会综合治理制度及政策安排,依法协商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

参考文献

1.[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M].于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2.[美]朱莉·费希尔.NGO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3.Salamon,L.M. Rethinking public management : third—party government and the changing forms of government action[J]. Public Policy ,1981.

4.Dennis R.Young. Alternative models of government—nonprofit sector relatio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J].Nonprofit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2000.

6.关于现代企业的“5S”管理理念 篇六

5S管理理念诞生于日本, 最初起源于日本的一种家庭管理模式, 该模式针对家庭中的地、物提出了整理、整顿管理要求。后来, 日本企业将其引进到内部管理运行, 逐渐丰富其他一些管理要素和内涵, 并最终形成了5S。

5S管理的思路非常简单朴素, 它针对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方面提出要求, 倡导从小事做起, 力求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5S是日文SEIRI (整理) 、SEITON (整顿) 、SEISO (清扫) 、SEIKETSU (清洁) 、SHITSUKE (修养) 这五个单词的简称, 它们的日语用罗马文拼写时, 第一个字母都为S, 所以习惯又称之为5S。

整理, 是指将必需和非必需物品区分管理, 要求在生产现场不可以放置非必需物品, 以力求达到物品的摆放不多余并且井然有序, 并且明确每个成员负责的区域, 依照标准及范围实施管理。

整顿, 是指要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 (有些企业要求在30秒) 内找到所需要的物品, 并且物品本身要处于立即能够正常使用的状态。对于整顿有“3要素”和“3定”要求, 具体内容参照表1-1:

清扫, 是指将生产现场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具体方法是:

规划清扫责任区域;管理者示范, 树立样板;进行例行清扫, 清除脏物;调查污染源及污染发生对策;建立清扫标准, 规范活动。

清洁, 是指养成坚持的习惯, 并辅以一定的监督检查措施。具体要求是:

彻底实施前述3S, 并将清扫阶段的问题点层别分类;针对问题点实施具体对策;制定各类操作标准书, 尤其是安全、品质方面的作业标准应优先制定。

修养, 是指树立讲文明、积极敬业的精神。如尊重别人、爱护公物、遵守规则、有强烈的时间观念等对员工精神面貌的规范。具体要求是: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5S”的实施要点

1、全员培训教育

(1) 企业首先要编写有关推行5S活动的宣传教材, 发到各生产班组和处室。由个处室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后进行灵活多样的现场管理培训, 然后由各级管理人员在本单位组织全员培训, 使大家都知道现场管理的要求、5S管理法和考核标准。企业对员工进行现场管理知识抽查考试, 公布成绩。通过培训和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 营造出5S活动的氛围。

(2) 企业应当组织一个由企业法人代表牵头、由各级管理人员组成的5S活动推进委员会, 坚持每月定期组织大家对每个处室的各个环节进行巡检打分, 并将结果通过委员会上会的方式, 以书面正式文件的形式公布出来, 责令限期整改。

(3) 委员会工作人员要将公布出的每一项内容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并及时汇报给委员会的各成员, 以便于进一步的措施出台。

2、企业领导要重视并率先垂范

为了加大现场管理的力度, 公司法人代表需要明确提出本企业的现场管理方针和理念, 并公布于众。各生产现场和处室一把手要负责将其层层分解到所属本部门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中, 抓落实、抓考核、抓奖惩。企业法人代表要视各部门现场管理工作的优劣作为对一把手考核、奖罚和任免的依据。现场管理者要时常在现场巡视, 对现场管理出现的问题随时要求员工纠正, 做到雷厉风行。

3、建立每日检查每日公布制度

生产现场各处室需要成立现场管理检查组, 做到每日检查、每日公布, 当日检查出来的问题, 在第二日要公布整改结果。质量管理部门是企业现场管理的组织部门, 每周检查组对现场管理按考核标准进行检查, 每月向企业职工公布现场排名和得分以及整改情况, 并与绩效奖罚挂钩。奖惩激励机制使车间的每日检查每日公布制度得以坚持下去, 起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的效果, 进而使现场管理不断得以完善提高。

4、各项管理项目的标准化

规范各项管理科目是推选以5S为主的现场管理的保证。企业制订了一系列现场管理的标准、制度和规定, 编制了各种管理表格, 还给每个生产现场配置了现场管理专用看板, 内容均围绕现场管理标准, 5S每日检查每日公布栏、周检查公布栏和员工行为准则等等。各生产现场都要制订《5S现场管理实施准则》。通过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填写细致的管理表格和对照准则要求, 调动起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约束员工个人行的被动管理模式走向规范组织的主动积极的管理模式, 这正是现场管理方法的质变过程的实现与提高。良好的现场面貌和气场不仅代表员工素质的提高, 同时也代表着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实施“5S”的基本准则

1、员工积极自主管理准则

我们要知道一个企业现场的良好工作环境不是单靠添置新设备或领导督促实现的, 而是由现场人员自主创造出来的。现场工作人员在为自己创造并维持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的过程, 也是改造自身的主观意识, 提高自己的素养, 约束主观行为的一个过程, 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企业。

2、坚持不懈习以为常准则

如果只是开展一次“5S”活动, 是非常容易的, 甚至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但如果不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那得之不易的效果将会很快消失殆尽, 并迅速还原到活动之前的状态。所以能够将活动的效果不断加以改进, 使之变为常态化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实施“5S”管理理念, 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了使该管理理念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企业应当考虑将“5S”管理纳入到企业日常各项管理工作中, 使每一部门、每一员工都能够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的同时, 也能够主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不断完善改进准则

企业若想强化“5S”管理理念, 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促进其素质的不断提升, 则需要在企业生产现场实施“5S”管理理念过程中, 要将每一部门的职责层层分解到每个小单元中。以班组为单元定期开展“5S”巡检工作, 通过班组对现有状况的分析来不断优化管理方法。也就是要坚持PDCA (Plan (计划) 、Do (执行) 、Check (检查) 和Action (处理) ) 的循环管理方式, 即要通过策划、实施、检查、不断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问题。

4、质量管理制度与环境管理制度并行准则

在现场5S管理理念实施过程中, 会整理出很多“不需要的”物品。这些“不需要的”物品并不是无用的东西, 有的是暂时不需要的, 以后还有用, 这种物品应该将其放置于仓库的特定地点;有的物品在这个现场不用, 但可用于其他地方;即便是废物, 也应本着不污染环境的原则, 予以分类处理、并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对于那些需要报废的物品, 应按照企业环境管理规定程序进行报废处理, 以收回“残值”。 中国多数企业环境管理体制比较单一, 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缺乏保障, 不能深入进行全过程环境管理, 缺乏监督审核机制。ISO14000标准则提供了一个全过程严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易于操作和审核, 丰富了环境管理的措施和手段, 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

在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的进程中, 5S是最起码的前提, 通过5S活动可以达到提升PQCDSM工作管理的目标, 即提升生产效率 (P.productivity) 、确保工作与产品的品质 (Q, quality) 、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C, cost) 、交货期能够随时掌握 (D, delivery) 、维持工作流程的安全 (S, safety) 、进而使员工保持高昂的工作士气 (M, morale) 。

不过, 我们也必须对5S的本质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 5S对企业现场管理所起的只是与“病毒疫苗”一样的预防作用, 即它只能预防企业发生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管理问题, 而不是去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5S”管理理念的实施, 首先要提高大家对5S管理理念的认识, 这就需要企业法人代表和各部门的率先垂范, 如果没有“全员5S管理意识”、没有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日常的检查评价机制, 那么活动是会流于形式的。所以它要求企业必须将“5S”管理理念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 让全体企业员工形成一个自觉遵守“5S”的工作习惯, 只有让5S深入到每个位员工的思想意识中, 才能真正成功实现将“5S”管理理念扎根到企业的各方面的管理中。

参考文献

[1]糜祖烈.试用5S管理模式提升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水平[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6.

7.管理理念的语录 篇七

关键词:细节管理,儿科

儿科是医院比较重要和特殊的一个科室,由于该科室的患儿年龄较小、治疗依从性不高,再加上活泼好动,临床护理难度较大。在传统护理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患儿的实际需求,护理工作不够全面和细致,护患纠纷发生率高,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1]。因此,本文对细节管理理念运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一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8例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9例。对照组中55例为男性,44例为女性,年龄1—8岁,平均年龄为(4.3±1.2)岁;观察组中58例为男性,41例为女性,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为(4.9±1.4)岁。两组患儿在病种、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包括病房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多个方面内容。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细节管理:①护理指导。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属,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关心和问候。在开展护理工作前,应该指导家长给予患儿鼓励和安慰,拉近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其家长之间的距离,护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细节化管理,多进行换位思考,满足患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尽量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对患儿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并且加强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如果发现患儿出现明显的异常,应该及时进行询问,了解发生异常的原因,及时解决,因不当操作增加患儿的疼痛或者不适感时,应该及时使用文明的道歉语,获得患儿及其家属的谅解和认可,从而理解、尊重护理人员,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遵医行为;②重视细节管理。相比较其它科室而言,儿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临床护理难度大,所以安全管理极其重要。对于患儿就诊、治疗以及住院期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细致的工作流程,尤其是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应该加强病房护理,增加病房的巡视次数,降低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坚持“三查七对”的基本原则,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确保患儿安全。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的两组数据进行分别统计和分析,采用X2和t分别检验组间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7.5±2.2)、(86.3±4.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且护理满意度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所谓细节管理,主要指的是对细节进行延伸、超越、完善、控制、辨认、分析以及补充的一个过程,利用管理战略,提高组织执行力和效率,从而提升整个护理质量的一种管理模式[2]。在儿科护理管理中运用细节管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做好本职护理工作,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转变传统的护理理念,重视细节管理,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护理服务。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将细节管理理念引入病房管理中,重视每一项护理工作的细节,不仅可以提高医疗质量,还能改善患儿及其家长的紧张、焦虑不安情绪,获得患儿及其家长的认可、理解以及支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降低发生病房不良事件的风险,从而确保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14%,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说明将细节管理理念运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上将细节管理理念运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增强家长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韩颖.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1:77-79.

8.管理理念的语录 篇八

【关键词】柔性管理;学生管理;高校学生

柔性管理的概念最初是起源于企业管理方面的概念,企业为了最大化地激发员工对于企业的贡献能力,采取的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管理的是员工,学校管理的是学生,被管理的都是具体的个人,所以这种理念就被借用过来了。柔性管理与传统管理方式的区别在于不会强制管理,而是让被管理的对象发自内心地产生一种认同感,让被管理者把组织的目标变成个人所认同的目标,学校利用这种管理理念来适应当代学生个性想要被尊重的需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

1 柔性管理的特征

柔性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主要特征。首先是有效性的特点,在学生各项需求中都能够得到满足,将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才能令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其次是激励时间长的特点,通过对学生采用激励的方式后,学生的思想上得到了明显的转变,更加努力的为所制定的目标前进,并且对目标予以严格的管理,因此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第三个特征是弹性空间大。在采用柔性管理的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后,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凸显,这样错误才能得到解决。

2 高校学生管理中柔性管理的运用

2.1 学生是管理的中心

在传统的管理中,之所以成效不大,主要是因为管理理念的不当。高校的管理工作者都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不是真心实意的为学生服务。因此转变管理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只有通过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并且进行管理,才能发现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学生当然也会犯各种错误,但是如果能够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骂,那么学生才会获得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引起关注,及时针对学生的波动情绪进行了解与沟通,充分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切实维护好学生自身的利益,将民主化的管理方式融入其中,这样才会得到彼此的信任,为高校管理工作减轻不少负担。要想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工作者,就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为广大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感染学生,这样才能在管理工作中令学生信服,更加符合现代化学生管理的要求。

2.2 刚性与柔性管理搭配使用

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采用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对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只有以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为基础,才能满足刚柔并济的需要,达到良好的互补效果。开展柔性管理的前提是要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出事物的本性,并将其作为最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促进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将管理工作做到位。在采用刚性管理时,同样也要重视起柔性管理中的手段与决策,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管理制度中不仅要包括学校的传统,也要具备学校自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形成更加灵活以及具有权威性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依靠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还应该与学生之间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2.3 赏识教育与模糊评价的有机结合

在柔性管理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赏识教育,只有通过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才能更好得到管理,学生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应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的默契,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放大他们的优点,同时将缺陷缩小,对待学生的不足之处时,积极的引导他们,这样才能在成长中得到不断的改进。作为一名学生管理工作者,更加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将他们的优势放大,经常以赏识的眼光管理学生,这样对他们个人自信心的树立也具有重要的帮助。

2.4 有助于对校园文化的打造

在采用柔性管理模式后,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同时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成长的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融入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就会令校园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间接也为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引导学生的三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可以养成更加规范的行为,这些优势都是通过柔性管理才能获得的,如果仅仅凭借单一的手段,相信很难做好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2.5 对学生心态予以必要的管理

高校中的学生已经是具有完全行为意识能力的个体,所以在心态方面也比较成熟了,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关注外在的方面,同时也应该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促进全身心的发展。很多时候学生心理存在问题,但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就造成了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因此在进行心理方面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手段与沟通方式加以灵活性的变化,使整个沟通的过程处于一种快乐舒适的状态中,这样才能令学生具有一种信任感,学生才会将真心话说出来,从而为解决心理方面的疾病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令学生在健康的内心环境中得到成长,对现实世界具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

2.6 积极采用网络化的信息手段

在采用柔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柔性管理需要与各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当前的大部分学校中都采用多校区办学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会增加一定的管理成本,并且在沟通方式上会更加复杂,所以在运用网络化的信息手段后,各部门之前的沟通会更加便捷,并且也能在第一时间将沟通的结果转达给学生,这种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将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学校网站上提出问题,由相关部门予以解答,从而拉近了学生与高校之间的距离,将管理方式朝着网络化的方向转变,对于管理效率的提升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这一方式的管理还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3 结语

柔性管理是一种与刚性管理相对应的管理理念,也是当前管理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方式,在运用这一方式后,管理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同样也需要认识到应该对柔性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做到有的放矢,只有遵循基本的原则与秩序,才能将柔性管理的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高校管理过程中两种优势互补的策略,为今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婷婷.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新问题及其对策[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05).

[2]陶俊清,邓姗姗.高校学生工作矩阵式管理模式透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9).

[3]李琦.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创新思路[J].文教资料,2009(11).

作者单位

9.强化施工设备的现代管理理念 篇九

一、培养任用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现代管理区别于传统管理和科学管理的特点之一, 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论解决管理工作中人的问题, 采取措施以协调组织目的和个人目标, 激发人的内在动力, 并重视各级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其工作技能, 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展等。

企业实施的现代管理, 对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从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到管理人才都必须适应现代管理的目标, 尤其在管理人才的任用和培养上更必须高标准, 严要求, 不拘一格, 大胆提拔和任用优秀的管理人才, 既防止用人上的“高消费”, 又要注意吸纳和储备高素质人才, 以适应企业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手段, 借以提升企业现代化水平和人才的档次, 积蓄企业发展后劲。

二、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

所谓设备的经济管理, 概括地讲就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 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 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更好地发挥工程建设机械的效能。与此同时, 还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通过发挥设备的技术及经济性能,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设备的前期管理重在提高设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凡设备大修、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 必须进行方案论证和经济效果评价, 对投资回收期较短, 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优先考虑。

(2) 应用设备周期费用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和延长设备的经济寿命。设备周期费用是指设备一生的总费用, 即购置费和维修费二者之和。购置费用低的设备, 其使用费不一定低。所以考虑设备费用时, 应以寿命周期费用为基础, 而不是以出厂价格为基础。

(3) 开展成本分析, 降低维修费用。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循环, 把维修费用分解至各个车间, 厂每半月召开一次经济活动分析会, 核算和分析费用的使用和支出情况, 对当月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对超支者实行月考核制度。

(4) 加强全面经济核算, 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全面核算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 通过认真调查与系统分析, 科学制定设备管理全面核算计划, 将费用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降低成本。

三、加强教育培养, 造就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首先要抓好管理人员的选配和培养, 通过培训、自学及函授等形式, 提高他们的素质, 使之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依法管理能力, 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实施有效管理的专业管理人员。其次要抓好操作人员的教育训练, 结合本单位实际, 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定时辅导与集中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分层次地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 积极开展评先创优、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 多手段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 对于未按规定使用、维护设备的要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对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管理规程、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真正把机械设备管好、用好、修好, 确保生产的安全、高效、低耗。最后是要抓好维修队伍的建设, 通过单位自培、引进中等专业人才等办法, 提高国营建筑企业的维修技术力量, 通过较好的维护保养作业, 充分发挥老旧设备的效能。

四、规范租赁市场, 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10.管理理念的语录 篇十

“一滴水”管理理念的内涵是

借鉴水的柔韧性,开拓一种思路——实施问题倒逼矢志不渝、逆向倒推,不折不扣、务求实效;

借鉴水的灵活性,实施一种方法——推行放大管理显微知著、深度切入,重点突破、彻底解决;

借鉴水的渗透性,建立一种体系——保障无缝衔接规范办事、程序运作,有隙则入,查漏补缺;

借鉴水的融通性,营造一种氛围——实现全员参与:人人相融,心心相通,自我超越、价值共升;

借鉴水的透明性,树立一种形象——实行厂务公开:创新方式、强化监督、心系员工、诚信至上;

借鉴水的升华性,追求一种境界——创造卓越绩效:忠诚于企,感恩报偿,登高致远、携手辉煌。

问题倒逼——从根本上切入

俗话说:滴水穿石。一滴水哪怕力量再小,只要注于一点,持续不断,日久则石穿。山东海化以此为鉴,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抓了“四个倒逼”:

1、时间倒逼进度。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只能提前,不能拖后。特别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时间就象“紧箍咒”,逼着大家倒排工期,全力以赴,确保项目进度。如,投资1.2亿元的20万吨氯化钙扩建工程工期仅用了8个月,比计划提前一个月建成投产,使氯化钙生产规模迅速跃居世界第一。

2、效果倒逼责任。在解决问题前首先明确目标和效果,然后由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组织实施,要求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如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海化集团董事长肖庆周、总经理韩星三亲自挂帅,山东海化组成了专门班子,改革过程中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基础工作十分扎实使得这项改革取得圆满成功。

3、督察倒逼落实。按照既定目标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及各单位领导班子以督查的方式倒逼任务的落实,如天合公司每月组织一次管理督察,督察出具的书面评价是业绩考核与奖惩的依据。这项措施使天合公司扭转了被动局面,生产经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4、下级倒逼上级。下级主动帮助,敦促上级解决工作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如,氯化钙厂员工踊跃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共提出合理化建议628条。职工参与管理的热情令厂领导欣喜,同时又深感压力。他们上下互动,落实整改,创出了年产量、销售收入的历史最好水平。

为扩大问题倒逼的效应,自2006年6月份开始,山东海化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揭短亮丑”活动。各单位对自身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工作绩效进行深刻反思共查摆问题296个。在此基础上,逆向查找原因,建立责任追溯体系,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初步达到了兴利除弊、促进企业上台阶的目的。

放大管理——把细节问题放大

滴水虽小,置于显微镜下,却有万千景象。山东海化在日常管理中高度重视细节,通过把细节放大查找问题症结对症下药,彻底解决。在分析过程中,按照横向推展看长度、纵向拉伸看宽度、深度切入看厚度、系统分析看广度”的操作方法三维定位、内外联系、全面剖析,以此深挖问题实质,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所属华龙硝铵公司建立了经济指标专用分析系统,产量,质量、单耗等指标均纳入系统进行管理,实现了即时控制。同时打破以往的月度分析模式,以工作周为单位,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专题分析。通过采取以上措施,2006年两钠产量创历史新高;吨氨耗原料煤、吨两钠耗碱分别同比降低32公斤和1公斤。进出口公司针对业务管理及分配考核的机制不健全问题,对业务员重新进行调整组合,实行各业务组单独考核,并每月将业务开发员任务完成情况按光荣榜、加油站、警示栏进行公示。对综合部门人员,实行贡献与报酬挂钩。机制一变,全盘皆活,全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初步构建起大外贸新格局。

无缝衔接——追求过程控制最优

水无常形、有隙则入。在管理中,既不是仅注重效果,忽视过程,更不是仅注重过程,不顾及效果,而是追求以过程控制的最优化实现效果的最佳化。那么如何保证过程最优化呢?

1、管理标准化。从公司领导到每个企业、每个岗位直到每位员工,都确定了责任目标,实行目标定量化。以定量化的目标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考察评估的尺度,使无形的管理变成有形的管理,努力实现管理零缺陷。同时,建立健全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完善了岗位责任制、作业文件和操作规程,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体系,使每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保证责任目标的顺利实现。

当量考核是分公司纯碱厂推行细节管理的一项创新措施。纯碱生产系统性、连续性非常强,产量,消耗、质量等每一项指标都涉及全厂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员工,这就要求考核必须做到即时、合理、准确。他们开创性地实施了“当量考核”,将原来盐、石,焦氨四大原材料以及能源消耗的考核由比例分配考核改为当量考核,以数据为依据,将考核指标量化。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中间品当量做到了每班一统计,每日一汇总,并及时加以分析结果纳入当月工艺管理考核,做到了责任明确、考核清晰,效果明显。全年共节约标准煤13000吨,原材料消耗创历史最好水平。

2、工作程序化。工作程序化是强化执行力的必要手段,是高效办事的根本保证。山东海化先后完善了投融资程序、财务审批程序,请示报告工作程序、预算审计程序等,形成了流转有序。环环相扣的运作规范。特别在维修费的控制上,严把现场签证关,预算审核关,领导审查关和公司决算关构筑起全方位的控制网络。

所属供销分公司、昊星公司,进出口公司作为直接与市场对接的窗口单位,注重以程序化的工作塑造良好形象。他们从最基本的工作环节入手,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各个岗位工作程序形成了一种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氛围。

3、办事高效化。职能处室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实现与生产车间的工作对接,同时建立起车间对管理处室的服务评价制度,评价结果纳入管理处室的经济责任制考核。经过定编定员和机构改革,各处室呈现出一人多岗、一职多能、精益求精的崭新局面。

4、督察经常化。管理督察是强化执行的“撒手锏”。山东海化建立了完整的督察系统,下设由职能部门负责的管理制度,劳动纪律、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现场管理、财务管理、治安保卫管理等7个方面的分系统,以及各二级单位成立的15个子系统,使督察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层面,细化到每一个

环节,有力地堵塞了管理漏洞。比如在资金管理上,本着“资金使用成本最低、资金调度效果最佳、资金运营效益最大”的原则,加强投、融资及资金控制管理,加大了银行承兑汇票付款的力度减少票据的贴现,提高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率,减少贴现利息。在融资过程中,以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取代向银行直接借贷,仅此一项去年就节约财务费用500多万元,合理调度资金200多万元。

全员参与——上下同欲者胜

一滴水可以反映海洋的博大,而一滴水只有融于海洋才能实现其价值。山东海化提倡员工融入企业,张扬个性,追求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共同提升。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层出不穷。

硫酸钾厂蒸发车间主任田立勇组织QC小组攻关,使“降低老卤石料液温度”这一课题得以解决,年增效益120万元该成果获全国QC成果二等奖。硫酸钾厂通过实施5个改造项目,使产能提高了15%以上。如今,山东海化群众性的QC活动如火如荼,在已取得的成果中,荣获国家二等奖1个、省优秀奖3个、市一等奖3个,年可创直接效益1500万元。

王相海是供销分公司销售一部的业务员,他说“客户满意只是浅层服务客户忠诚才是无价之宝”。为此,他积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同客户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销售量逐年上升。他还创造性地把客户划分为A、B、C、D四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优化市场结构,努力降低经营风险。正是由于拥有一批王相海式的先进人物,山东海化的营销工作成绩不断刷新,2006年主导产品产销率基本达到100%。

明星耀眼,价值无限。值班长胡建强作为纯碱厂的“明星员工”,从强化班组建设人手,狠抓指标竞赛,狠抓优化操作,年增产量1万余吨,增效300万元。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山东海化驶上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去年纯碱产量一举突破200万吨,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稳居世界合成碱首位。

厂务公开——赢在诚信

水滴无暇,晶莹剔透。如何充分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7山东海化的回答是实行厂务公开,心系员工,取信于民,谋利为民。厂务公开强化了对各级领导的监督,调动了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焕发了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追求卓越——从思想到行动上的跨跃

高温可以使水由液態变为气态。山东海化不断为企业文化建设加压升温,大力培育“不怕艰苦的真抓实干精神、甘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思维广阔的大胆创新精神、忠诚企业的感恩报偿精神”,努力实现员工思想境界的升华。

1、忠于职守是天职。山东海化倡导领导班子的事业心,中层干部的上进心和基层员工的责任心以“三心合一”作为助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去年7月29日遭遇特大暴雨袭击的危急时刻,总经理、各厂厂长以及骨干人员全到现场抢险救灾,迅速恢复生产将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2、厉行节约成习惯。山东海化已经形成了“点滴入手、从我做起、人人节约”的浓厚氛围,节水,节电,节汽,节油等活动有声有色。白炭黑厂压滤机滤板及洗水装置改造后,用水单耗降低20吨,年节水36万立方米。纯碱厂通过实行定额供水、循环用水、更换阀门节水等措施,全年共节约淡水25万立方米。2006年这两个企业被评为“山东省节水型企业”。

3、自主管理成修养。工作中,员工努力追求忠诚企业,敬业奉献的高尚境界,自主管理、持续改进,自我超越已成为许多员工的自觉行为。天祥化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投资,主动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沟通,纠正设计错误,确定最佳方案,高质量地完成了9个改造项目节约投资4200万元。

4、品牌创造成时尚。山东海化按照“环境优美,清洁生产、物流有序成本控制、优质降耗、安全生产”和“一平,二净,三见、四无、五不”的标准要求每个企业,每个员工加强基础管理,铸造企业品牌。2006年盛兴化工公司、白炭黑厂获“省现场管理样板企业”称号,纯碱厂被评为“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单位”。坚持“以管理提升质量,以质量塑造名牌,以品牌拓展市场,以市场谋划发展”的方针,积极打造品牌集群,提高上市公司的影响力。现在,已有六个山东名牌产品一个中国名牌产品。

上一篇:劳动合同及保密协议下一篇:部队安全员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