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主题演讲稿

2024-12-08

感动主题演讲稿(精选6篇)

1.感动主题演讲稿 篇一

太阳仍会升起,大漠风沙依旧,勇士的死给人们带来的是勇气与信念,这是一种悲壮的感动,坚定的感动。“出发之前,永远只是梦想,上路了才是挑战。”一起来看看七年级关于感动主题3分钟演讲稿范文5篇汇总,欢迎查阅!

感动主题3分钟演讲稿1

高楼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校冷漠越来越多,温情越来越少。然而,感动,正以它清淡却足以令人动容的方式,诠释人文的内涵。——题记

有泪水在,我感到自我仍然饱满。

早晨打开窗,看着阳光穿透每一片树叶,以一种无声而又朴素的方式与生命对话,我感动着。

傍晚散步,看夕阳落下,品味着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境,我感动着。

感动,点燃了精神家园的一瓣心香,萦绕着人的一生。

时代在发展,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精神家园是否已经荒芜?我们是否缺失了心灵的一角?

行色匆匆,有多少人停下脚步倾听心灵的跫音?大多数人被生活磨砺得太粗糙,渐渐冷漠。

纽约曼哈顿街头,车水马龙。一个小女孩守在一棵树下不肯离去。人们惊奇地发现,她在等待秋天最终一片叶子的落下,孩子是纯真的,她会为一个平凡的自然更替而感动。

缺少感动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缺少感动的社会谈不上真正的发展。它缺少人文的养分,最终只能走向荒芜。

我们有多久没有被那些优美的文字感动?李白的潇洒,杜甫的沉郁,托尔斯泰的浩瀚,雨果的雄奇。

我们有多久没有被那些高尚的背影感动?在冬天为人民打造一轮更温暖的太阳的屈原;撒下“人生自苦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的文天祥;孤独地守望着大汉三千里江山的苏武……

感动不是单纯地落泪,不是肤浅地感时伤怀。感动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日,我们的精神之路通向何方?学会感动吧。

当一颗心与另一颗心之间不再遥远,我们的社会就多了几缕温馨。当每个人都能体会他人心弦的震动,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和谐。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的话难道不会令我们感动么?

点一瓣心香,我们的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都将开满长盛不衰的花朵,走向远方。

感动主题3分钟演讲稿2

世界上有很多令人感动的事,甚至是一个人细微的动作,简单的一句话或一个眼神和表情,都能让你感到》温暖。前几天的一件小事,我仍记忆犹新。

那天是星期日,午时我有一节英语课外班,匆匆吃完中午饭,收拾完东西后,我和妈妈就开车上路了。

在从家到课外班的这段时间中,我先对将要学习的资料稍加预习,然后打广播听音乐。走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从后视镜中发现一辆灰色的桑塔纳小轿车在我们后面来回摇摆,还不时用前灯打闪,好像觉得有什么着急的事情要赶快告诉我们,我没太留意。过了一会儿,灰色小车对我们鸣了两声笛。“可能是嫌我们开得太慢吧!”我想,让妈妈加快速度后,我就没有再关注那辆奇怪的小车。又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小车开始加速朝我们右侧冲来,这车十分灵活,超车就跟好莱坞大片里一样:左一下,右一下,很快就绕道了我们右侧车门口,男司机摇下车窗,手指着后面。他带着黑框眼镜,和汽车颜色一样灰的宽大毛布衫在气流的左右下摇晃,我看见他正冲着左后面伸着手指,大声说着什么。我门左面是一所中学,也许男司机正给车里人介绍这所学校呢,没准他们是外地人嘛。可是,我也心存疑惑,为什么他非要冲到我们这儿来?为什么他表情那么着急、夸张?他的眼镜都要快从鼻头上滑下来了。我的问题很快就得到了答案。没过一会儿,男司机最终按耐不住,冲上前来用更大的嗓门儿对我喊:“后备箱!”我连忙让妈妈赶快靠路边停车。停稳后,我跳下车跑到后面去看,原先,我们没关紧后备箱,而后备箱上还“躺”着一本书!

上车后,我用感激的眼神想找到那辆不起眼的小车,在我眼里,他不在只是一辆小桑塔纳了,那时,他比任何豪车都要美丽。这件事让我感动,如果世界上能有很多向这位司机的人,那么麻烦和矛盾将会变得很少。

感动主题3分钟演讲稿3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在钟表的滴嗒声中悄然而逝,转眼间,我已经十二岁了,回首十二年的点点滴滴,是那句话永远令我感动触动心弦,刻骨铭心。

“叮零零”那是二年级一个炎热的暑假,太阳无情地把阳光洒向大地,知了趴在树干上,不满地抗议着,而此时的公园中,我正大汗淋漓地学着骑着自行车。

“加油!”我咬牙将今日第十六次与大地亲密接触的自行车扶起,一边为自已加油,一边又有些丧气,脑海里老是浮现哥哥姐姐们在宽阔的道路上飞驰的场面,不禁懊脑地垂下了头,我真不是骑车的料?我索性躺在草坪上,炽热的阳光使我微微闭上眼睛,泥土的芬芳钻入鼻孔,我不由自主的放松下来,可一瞄身边那一群骑着车欢声笑语的孩子,我又有些难受。

不能输给他们,我愤愤地跳了起来,拍拍身上的草屑,重新抚上了自行车的把手,“一步、两步,哎呀!”我的身子重重地摔在了草坪上,身体传来的疼痛和耳边毫不掩饰的嘲笑声让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顺着脸颊缓缓流下,我悲痛、委屈……为什么我做不好?为什么别人一个小时学会的东西,我花了三年还做不到?为什么付出了努力,却得不到回报?一时间,五味掺杂,我第十七次抚起车子,却再也没有勇气跨上去,而是缓缓地向竹林--那个唯一能让我舒服一些没人的地方。

我就这样坐在竹林下,任由泪水打湿了衣杉,微风吹过,竹子们随风舞动,若在平时,我必须会兴奋地在竹林间奔跑,但此刻,我兴致全无。

“孩子,别哭了,不用怀疑,努力终究会有回报的,或许过程不好,但结果是甜的!”一个沧老的声音传入耳畔,我循声回头,映入眼帘的竟是一个拿着扫把的环卫工老奶奶,斑白的头发不知经历过多少风吹雨打,时光在她的额头下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我诧异地望着她,她沙哑的话语在我耳边回旋。“记住,结果是甜的!”,老人又重复了一遍,她的声音沙哑却又有力,满脸的皱纹掩盖不了脸上洋溢的自信和光彩。“结果是甜的,结果是甜的……”我低声重复着,老人的话语竟如一缕阳光,拔开我心中的阴霾,一刹那,我豁然开朗,结果是甜的!对啊,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老人似乎从我的眼中发现了光芒,满意地拿着扫把离开了。

她的背影很平常,还有些弯曲。却又是那样的光彩照人。“结果是甜的!”她苍老又有力的话语触动了我的心弦。回想起刚刚那些孩子的嘲笑,我不禁有些生气,衣食无忧的他们却没有了老人那样的爱心。“结果是甜的!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刻进了我的心,起身,心海翻腾,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那种感觉,叫感动。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三年了,那句令我感动的话依然珍藏在我的心中,相信,它必须会陪着我度过各种困难和挫折!

感动主题3分钟演讲稿4

星期天上午,我去学英语。坐在旁边的同学问:“你叫什么?”“苏翰,你呢?”“杨中华!”没等我再说话,教师叫我们把准备好的英语本拿出来。

啊!我的英语本放在家里了!杨中华看我那焦急的样貌,问:“发生什么事情了?为何急成那样?”我说:“我的英语本忘带了!”“我借给你吧!”说完,他翻出自我的英语本,那上头却仅有最终一页了。只见他毫不犹豫地把那页纸撕了下来,递给了我。我说:“你给了我,那你写什么呢?”他顺口回答:“没事!我写背面!”

教师走来了,她站在杨中华面前,说:“你怎样写背面啊?”他说:“教师,我的本子写完了,没带新的,请您原谅!”教师点点头。

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不说把纸借给我了呢?我对他说:“你为什么帮忙我?”他笑了笑说:“我们是朋友啊!”

我们才刚认识,可是在我无助的时候,他却挺身而出,把最终一页纸借给了我。虽然这是一件小事,却深深地感动了我。

感动主题3分钟演讲稿5

我以往为无数的事感动过,有时甚至流泪,可唯有一件让我心灵震撼。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在凌晨,老爸一向在电视机守候着,妈妈因为“不舒服”早早就睡了。我躲在空调房间的被子里,等待激动人心的开始。突然我听见妈妈房间的闹钟响了,可仅有几声。几乎是同时,我和妈妈从自我的房间冲到了客厅,大家相视一笑,心领神会。

其实离比赛开始还有15分钟,我看见爸爸不停地吐着烟圈。我明白他紧张。妈妈似乎很悠闲,吃着瓜子,可我看见她的手一向紧紧地攥着摇控器。她也紧张。我仿佛透明过他们的皮肤,看见骨子里一种精髓,一种仅有在关键时刻才会流露出的中国魂。随着发令裁判的枪响,比赛开始了。1秒,爸爸吸了一口烟;2秒,妈妈把一粒瓜子含入了嘴中;3秒,刘翔处于领先位置;4秒爸爸站了起来;5秒妈妈又含了一粒;6秒一个漂亮的弧线,刘翔跨过了一道跨;7秒爸爸向前跨了一步;8秒刘翔对手落后他半个身子;9秒爸爸抓住妈妈的手;10秒妈妈抓住了爸爸的手;11秒刘翔的对手失误了,差点被拌倒;12秒楼上有人跺脚;12秒91爸爸双膝跪地,妈妈把瓜子撒了一地,楼上有许多人踩脚,楼里有人唱国歌,向窗外望去,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我的眼泪“哗”地下来了。我从未见过爸爸像孩子一样和妈妈抱在一齐,我感动;

我从未见过妈妈手舞足蹈把瓜子弄得乱七八糟,我感动;我从未见过所有中国人在那一瞬间所爆发的激动,我感动……那一夜,我长大了,我觉得做一个中国人是骄傲的,我的灵魂因感动而受到洗礼。(点评)本文抒写情感有一个随事情的发展而变化的过程,不仅仅写出了情感的厚度力度,也使文字生动多姿。这样行文不仅仅便捷,并且效果明显。朱自清对父亲“背影”的描述是这样,杨朔对“蜜蜂”精神的感叹也是这样。(马琳荐评)人车达喀尔十三中初三(10)陈信达喀尔拉力赛——这个地球上最艰苦的赛事,每年都吸引了千万人的目光。她的魅力,来自沙漠风光的奇异,比赛中的艰苦与刺激,更来自那一种悲壮而昂扬向上的感动!我为赛车手感动!

我为赛车感动!达喀尔,我为你感动!大漠,人与人的关系是最真挚的,没有欺骗,没有奸诈,给人的是心灵上的洗礼与感动。车辆结队而行,我没油了,你提着备用油箱走下来;你摔倒了,我停下车来,伸出援助之手。比赛中人们的表现不像是对手,更像是兄弟,结下生死之交。中国帕拉丁车手徐浪在理解采访时说过这样的经历:行驶途中遇到一名外国车手,他让徐浪停下车来,然后平静地告诉他,前面的沙很软,注意安全。这时徐浪发现,路边沙堆中陷着一辆外国的赛车。徐浪说着,眼中有一阵潮涌。

我明白,他当时必须很感动,因为我在电视机前也感到心灵的震撼:这是多么伟大的品格,那位外国车手自我的赛车还陷在沙中,可他想到的却是其他车手的安危。在自然面前,人是如此渺小,但在团结的人面前,自然却不是无法战胜的,这难道不值得感动吗?或许汽车是人类创造的千千万万机械中少数配得上用“美”来形容的,战斗机与坦克或许更“漂亮”一点,但它们毕竟是杀人的工具,是与美无法联系在一齐的。在达喀尔的征途中,勇士们与他们的赛车是无法分割的:车人合一,车在人在,车毁人亡,车早已是赛手的一部分。漫天黄沙,漫漫无限,一种在天地间车与人飞驰的美,怎能不让人产生莫名的感动!比

赛的终点——达喀尔玫瑰湖,梦一般的名字吸引了多少勇士踏上征途,这是人类战胜自然的梦。自1979年达喀尔拉力赛诞生以来,27年中,已有包括30名车手在内的48人把生命留在了前往达喀尔的路上,拉力赛组织者萨比尼也在一次直升机失事的事故中长眠于沙漠中,但达喀尔拉力赛的车轮不会停下,萨比尼的父亲父承子业,让赛车的扬尘不断在大漠上升起。__年的比赛更是悲壮,先后有四名车手和两名当地人死于车祸,其中包括两届摩托车组冠军梅奥尼。队友们听到了他逝去的噩耗,都轻轻跪在车边,当夜所有人都为他哀悼,次日,车手们都系上黑丝带怀念这勇士,比赛又开始了……

太阳仍会升起,大漠风沙依旧,勇士的死给人们带来的是勇气与信念,这是一种悲壮的感动,坚定的感动。“出发之前,永远只是梦想,上路了才是挑战。”这是拉力赛发起人萨宾的名言,也是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为之感动的原因吧!(点评)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丰富的情感,我们写文章,就是要拨动那情感的弦,唤醒每个人内心的那一份感动。本文作者拨动的是最强劲的三根弦:人在困难面前的真挚团结,车人合一的忘我境界,和应对死亡和梦想的坚定抉择。美的情感永远令人感动。

2.感动主题演讲稿 篇二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问题

1)主题短演讲(short speech)有哪些有效形式?

2)主题短演讲是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积极性?

1.2 研究对象

两位笔者选定所任教的安徽大学江淮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四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采用随堂听课和个别访谈的方式。研究在真实课堂中进行,以便采集真实可信的资料。

2 主题短演讲的实施办法、形式和意义

2.1 实施办法

笔者在开学初布置一份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两到三人的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所学单元内容相关且组员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课余时间进行探讨,各小组轮流在每次课前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对相应主题做出陈述,要求尽量脱稿且表达自然。

2.2 形式

主题短演讲的陈述可以由小组派代表或组员共同完成,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根据笔者统计结果,学生较多采用以下形式:

1)板书演讲主题,脱稿演讲。一般是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采用这种形式,演讲中的语法错误较少,但容易变成背诵。

2)利用PPT添加关键词和图片展示。最初PPT上经常出现大段文字,学生的演讲就变成了朗读,因此笔者及时做出调整,要求学生只能在PPT上展示关键词作为提示。例如有一组的主题是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陈述时通过PPT展示了世界各地的代表性景点,轻易地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

3)利用音频和视频辅助。当演讲主题需要时,很多小组会借助相关音视频的帮助,提升感染力。如在演讲Earthquake时,小组成员找来了汶川抗震的视频资料,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不少听众都落泪了。

4)小组全体成员以小品形式做陈述。在这种形式中,小组成员的参与度最高,每个人都有固定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对主题进行讨论。

2.3 意义

当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的主要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原则,形成了英语教学主体单一化、教学结构模式化、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教学方式静态化和教学与生活割裂的局面(董明,2004)。因此,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语就成了英语教师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浙江大学庞继贤(2000)认为,小组活动能减轻学习者在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独立学院的学生因入学分数的影响,更容易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自卑和焦虑情绪,因此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参加小组活动能有效缓解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负面心理。小组讨论时一般会经历以下几个环节:确定主题—头脑风暴—列出大纲—完成讲稿。在头脑风暴阶段,各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并且各自的想法要由本人在列大纲环节用英语表达出来,可以是关键词,也可以是句子。这就要求组员学习相关词汇,并尽量正确地表述。在完成讲稿时也要求组员的共同探讨,比如纠正语法错误、选定最贴切的词汇等。

在小组讨论之后又要求各组在班级做出陈述,这就形成了小组讨论形式的任务型教学法(task-oriented teaching),即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丰玉芳唐晓岩,2004:35)。这种教学法注重语意的传达,对学生出现的语法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并寻找合适的机会给予纠正,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英语表情达意,让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朱玉梅,2006)。根据笔者的实践和观察,最初的几组在陈述阶段不够自信,但后面的各组逐渐吸取经验教训,即使有语法错误也能尽量准确地表意,因此各组的表现日益进步。

最后,因为所演讲的主题应当与本单元所学内容相关,小组的陈述就适时地成为了精读课堂的导入(lead-in)。课前导入环节在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整堂课的开头和引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关键(于超,2012)。主题短演讲因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提高了组员对相关单元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吸引听众的学习兴趣,从而整体上提高班级英语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通过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做简短的主题演讲,促使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激发了学生使用英语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不失为一种较有效地教学辅助形式。但本文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成果。主题演讲如何才能使每个组员都有均等的表达机会?激发学生使用英语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四六级成绩是否有明显的积极意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董明.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5).

[2]庞继贤,吴薇薇.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

[3]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4]朱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独立学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3.感动主题演讲稿 篇三

大家好!

记忆中的事许多许多,有一件让我尤其感动,就像夜空闪闪发亮的繁星中最大最亮的那颗,每每让我想起便觉得心里格外的温暖!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我意兴阑珊地坐在窗边看着马路上人来人往。夏天的天气就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烈日炎炎,这会儿突然又乌云密布、闷雷阵阵,紧接着豆大的雨滴就落了下来。路上的行人全跑了起来,四处寻找着可以躲雨的地方。

雨帘中,一位老爷爷正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着,这时一个大哥哥撑着伞急急忙忙的从远处冲了过来,似乎有很重要的事儿,飞快地从老爷爷身边跑了过去,一会儿就走远了。忽然那位哥哥停了下来,又迅速地折了回头。我心里好一阵纳闷,咦,这位大哥哥刚刚很着急的样子,飞一样的跑,连地上的泥水溅到身上都顾不了了,怎么又突然回了头?难道是他忘记带什么东西了?还是……?

只见他跑到老爷爷身边,给老人撑起伞,然后搀扶着老人慢慢地往路边走来。他把伞一直往老爷爷那边倾斜着,完全不顾自己大半个身子都露在伞外。不多大会儿功夫,大哥哥身上的头发、衣服、鞋子就全湿了。街道两侧店里躲雨的人们,目光都朝着他们看来,大家的眼睛里充满了赞叹,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有的还伸出了大拇指,好像在说:“小伙子,你真是好样的!”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看着雨中的身影,我的心里忽然涌上了一股爱的暖流,这股暖流一直温暖着我,久久,久久。

4.感动主题演讲稿 篇四

根据龙口市教委的统一布置,我校开展了“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对我校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各班级认真观看“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视频。各年级组和班级利用“班班通”设备于组织学生观看“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视频,了解优秀人物事迹,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

2、各班级办了一期“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为主题的黑板报各班级认真出一期“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为主题的黑板报,图文并茂、主题鲜明、版面清晰。

3、写一篇“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为主题的征文。在全体学生生中发起一次“寻找我身边的感动”征文比赛活动,学生写一篇“寻找我身边的感动”为主题的文章。共收到优秀征文100多篇,并且对征文进行评选活动。

4、各班级召开“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优秀事迹学习的主题班会。各班级认真筹备组织开展一次“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优秀事迹学习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畅谈感受,表达感动,寻找感动。

5.感动主题的作文 篇五

碗被打碎后的母亲的神情久久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母亲一动不动着,像一座极具艺术性的雕塑,额头上满是汗珠,眉头紧蹙,脸色惨白,像涂满了厚厚的粉底一般,抿着嘴巴,仿佛有什么话要说,一双眼睛里充满了无奈、纠结、自责而又略带气愤。“你为什么就是不理解我呢?”我心里暗暗问道。“我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什么事都需要你考虑的小孩了!”

突然,一对骑着自行车母女横在了我的视线上。母亲坐在前面,掌着车,女儿坐在后排的座位上,一手紧紧地抱着母亲,一手为母亲撑着伞。

母亲灵活的在车带间穿梭,仿佛在编织着一个美丽的梦。女孩扬着头,像一只刚出身的鸟雏,依偎在母亲温暖的背后。那看着母亲的深情的目光却穿越了千万年光阴流逝的阻隔,穿越了氤氲着阳光的空气,定格在母亲身上。母亲嘴唇微抿着,不经意间一颗汗珠滑落,那份专注的神情似乎是在完成一个伟大使命。轻呼出一口气,母亲直起了身。雨水打湿了母亲额前那一缕顽皮的溜下来的发丝,女孩温柔的把它拢到母亲的耳后。天空下,女儿撑伞的样子,像是一朵迎着风雨的荷花。

世界又恢复了喧嚣,蝉鸣依旧,茶香依旧,花香依旧,而我心中却已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我好像被雷劈了一下,呆呆地望着前面伞下互相依偎的母女俩。仿佛上天也在嘲笑着我,嘲笑着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

早上的情节像电影一样一遍遍在我脑海里浮现,碗碎的声音也一遍遍在我耳边响起。我不由得放慢了脚步,想起还在家的母亲,顿时升起一丝歉意。此时此刻,我好想冲回家去,去抱一抱那一度被我厌恶的母亲,抱一抱我曾多次失去的伟大的母爱!

我不经意地回头望了望,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那不正是我的母亲吗?原来母亲一直跟着我。我不由分说地停下了车,上前紧紧搂住母亲。

6.感动主题演讲稿 篇六

在当前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 跨文化交流不断增加, 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公司企业在招聘时已不再局限于对文凭、证书的审查, 各种方式的交谈、 面试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甚至最重要的考察环节。 与此同时, 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成效并不尽如人意, 大多数课堂口语活动局限于语言形式的操练, 而非语用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并不能达到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

美国学者卢卡斯认为, 演讲是一门说话的艺术, 是交流的重要手段。 因为演讲与言语交际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演讲能力被看成是交际的必要能力[1]。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 演讲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2]。 因此, 探索和实施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的课堂演讲形式,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2.大学英语课堂主题演讲模式的改进

2.1传统演讲模式存在的问题

演讲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 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行演讲活动时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第一, 学生演讲者将演讲当成任务完成, 并未充分准备;第二, 学生听众因背景知识匮乏而不能很好地理解演讲内容;第三, 演讲者与听众之间没有交流互动, 没有针对演讲的反馈。 面对这些不尽如人意的教学情况, 有研究者发表评议:“课堂练习所取得的成果令人失望, 无法让学生达到在真实情景中进行流利而有效交流的目的。 ”[3]那么, 我们有没有可能对演讲模式进行改进呢?

2.2改进主题演讲模式的具体策略

布朗指出, 在练习口语时, 说话人需要个别发言, 而且在理想情况下, 需要有人聆听并做出反馈[4]。 潘宁顿认为, 运用多人组活动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动机, 提升他们做选择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及现实感, 还可以向学习者提供反馈信息, 但信息来源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同伴[5]。 吉布森也强调过反馈的重要性, 表示说话人能从别人的反馈中学到很多东西, 既有演讲的正面因素, 又有负面的[6]。

除了国外学者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不少资深外语教师也对英语课堂的演讲做了不少研究工作, 如颜静兰与贾卉[7]、任文[8]等从理论上探讨了演讲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所起到的作用;张东玉[9]、唐艳玲与毕会英[10]等实证检验了在英语课堂实施主题演讲所取得的成效, 为演讲模式的改进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笔者提出了几条可用于改进主题演讲模式的策略。

(1) 将演讲主题与课堂教学主题结合: 当前使用的 《 新编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具有时代性, 贴合现实生活, 很适合作为演讲主题。 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 为学生指定一个范围, 演讲内容则由学生自定。 演讲者可从教材上寻找相关材料, 听者通过倾听演讲, 也对该主题有了更多认识, 因此此学学生对单元内容更熟悉, 课堂学习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2) 增加师生问答互动环节:教师提问, 并将学生回回摇摇答答摇摇摇表现计入平时成绩, 敦促学生在演讲前对该主题进行更多的思考, 并对可能的提问进行预测以早做准备, 现场问答更需演讲者发挥辨析、推理、判断等批判性思维能力, 也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3) 增加学生之间的问答互动环节: 教师选定2名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常任提问者”, 定期轮换, 他们的存在能够有效避免无学生发问的冷场现象, 其他学生则自由提问, 活跃的提问者可获得课堂表现的加分。 这一措施可敦促担任听众的学生认真听讲, 并对演讲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以及提出质疑, 从而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实证研究设计

上面从理论角度研究了改进大学英语课堂演讲模式的方法, 但是是否真的有效? 为了检验这一构想的有效性, 笔者选取浙江树人大学2014级新生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 前提是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 这两个班级的平均分接近或基本相等。 实验步骤如下:

(1) 从第二学期开始, 对照组教学照常, 实验组实施互动式主题演讲活动。 演讲主题由教师根据当前课堂教学主题定下范围, 具体演讲内容由学生自定。 演讲时间为每次上课的前5分钟, 按照学号顺序, 每次由3名学生分工合作, 限3分钟内完成演讲。 演讲结束后, 先由教师提问, 再由2名“常任提问者”提问, 若其他学生还有问题也可提出, 每名演讲者必须至少回答一个问题。 教师根据该生的演讲和回答表现打分, 分数将被记入平时成绩的“课堂表现”栏, 参与提问的学生视表现酌情加分。

(2) 在学期结束前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 收集学生反馈, 统计并分析问卷调查结果。

(3) 统计并对比第二学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期末考试成绩。

4.结果与讨论

4.1学生对 “互动式”主题演讲活动的反馈

下表整理了实验组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表1学生对主题演讲活动效果的反馈:

表2 学生对“演讲主题与教学单元主题结合, 可以使你对教学内容更熟悉”的反馈:

从统计数据看, 同意主题演讲活动可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加强英语会话自信心的学生达到100%, 认为该活动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也高达99%。此外, 99%的学生肯定了演讲主题与教学单元主题结合在加深教学内容理解上起到的积极作用。总的说来, 互动式主题演讲活动获得了学生的认可。

4.2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变化

下表统计了实行互动式主题演讲活动前后的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期末考试卷面平均分:

从卷面平均分的变化看, 两个班级的成绩都较实验前有所提高, 但是实验组的成绩提高更多, 显示演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加强对教学单元主题的理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结语

以上教学实验基于理论研究进行设计和展开, 目标是观察改进的大学英语课堂演讲活动能否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及加强学习英语的自信。 实验结果表明, 学生认为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在演讲活动中获得提高, 对该活动持肯定态度, 而且期末考试成绩较实验前有所进步。 通过这一研究和实践, 提示教师为学生创造更真实的语言环境, 以“指导者”而非“控制者”的身份, 引导学生树立一种用英语交流的意识, 相信会取得比过去更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 本文的实验只是个案, 必然存在某些缺陷, 还需假以时日用更多的实践研究证实互动式主题演讲在真实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基于演讲这一大学英语课堂上常见的口语活动, 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主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演讲模式的有效性, 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参与英语会话的自信心, 提高教师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引导学生树立起用英语交流的意识。

关键词:互动式主题演讲,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Lucas, Stephen E.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New York:Mc Graw Hill, 2004:172.

[2]杨学才.演讲与大学英语教学[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S1) :54-56.

[3]Ellis, R.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M].Oxford:Basil Blackwell, 1990:29-30.

[4]Brown, Gillian and Yule, George.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versational Englis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25.

[5]Pennington, M.New Ways of Teaching Grammar[M].Alexandria, VA:TESOL, 1995:135-154.

[6]Gibson, Connie.英语演讲实训指南[M].北京:外语敎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135.

[7]颜静兰, 贾卉.英语演讲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育探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 :117-119.

[8]任文.英语演讲课与能力素质培养[J].中国外语, 2007 (6) :66-70.

[9]张冬玉.英语演讲与语言能力的培养:一项综合英语课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外语教学, 2007 (3) :56-59.

上一篇:保定市安全教育平台下一篇:《无问西东》观后感:真实、真心和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