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024-08-17

怎样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共19篇)

1.怎样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篇一

开发学生学习英语潜能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首要目标。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呢?我就几年英语教学谈谈一些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较死板,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考试以语法知识为主。教学中严重地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致使有些在高考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以后,仍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说不好,读不快,写不出。由此看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难以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具体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呢?

二.问题的分析: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历史任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升学,其核心是淘汰式的片面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不同,它切实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健体、如何生活、如何审美等,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在各方面打好基础。

三.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爱好、兴趣等。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学了几年英语以后,还要教师领读单词,还要由教师逐句把课文译成汉语;不少学生只会认读课文,而对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则看不懂或阅读速度很慢;很多学生可以背诵不少句型和语法规则,但在说和写英语时却错误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应当有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主动预习,发现问题;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解决问题;课下主动复习,总结和归纳,加强记忆;学习单词能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听英语要勤听、多听、会听;说英语要勤说、多说、敢说;读英语要多读、快读;写英语要多写、常写等。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应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具体帮助。课堂上,表扬学习进步的学生,同时更要关心和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进步。其次,教师还应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阶段来培养。

四、开发学习潜能:开发学习潜能是各学科统一的教学目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发学习潜能主要指开发学生的智力。智力是能力的一部分。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是指适合多种活动要求、为人所共有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像等能力。开发学习潜能是发展个性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呢?

培养观察力,英语学习主要靠模仿,模仿的前提是观察。在课堂上,教师是第一模仿对象,即第一观察对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做到以下几点:1.在教学生词时应尽量使用实物、图片、电化教学设备等,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直接理解和记忆词义;2.在教学句型结构时,首先让学生观察例句,自己发现英语结构的内在联系以及英汉结构之间的差异;3.在课文教学中,可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方式,即先语篇理解,后句子理解,最后单词和短语理解。

培养注意力,即使一项富有趣味的活动,如果进行得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感到疲倦,注意力也会分散。因此,为了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方法要灵活,形式要多样。兴趣是唤起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艺术性语言、戏剧化表演、富有悬念的提问等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记忆力,记忆是人们对经验反映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识记的方法很重要,它直接影响着遗忘的过程。通过无意义记得来的东西容易忘掉,而通过理解识记得来的东西则能保持长久。由此可见,影响识记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识记的特点来安排教学活动。

培养思维力,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知活动,是认知结构中的核心成分。对于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来说,思维能力已趋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性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征,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培养想像力,想像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积极想像是改造周围事物的创造活动的条件。创造想像常常表现为幻想,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前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是其个性发展的需要。远大的理想和美好的幻想都是人的最可贵的品质。在英语学习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而且要激发学生大胆地想像和思维。

五、解决问题后的效果:在工作中,我把素质教育用在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发现自己现在能听懂说好读好英语了,阅读和写英语文章游刃有余。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素质教育切实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2.怎样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篇二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 重视发挥教师自身魅力。

教师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要亲切温柔, 但不能过于亲密无间, 要与学生留一点距离, 保持一定的神秘感, 让学生对教师本身产生兴趣。这就是距离产生美的道理。另外, 作为英语教师, 在课堂上要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show一点与所讲授知识有关的英美文化知识, 让这些新鲜的内容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会因觉得老师知识渊博而由衷地崇拜老师, 喜欢老师上的英语课。

2. 重视课堂评价。

学生在学第二语言时, 难免会遇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微小进步、前进方向, 满足他们的依附需要, 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情感和奋发向上的学习动机。教师及时的一句“Good/Clever/Great”就能很好地激励他们。而在学生答不出或答错问题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 增加其自信。这就是“数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吝啬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3. 重视公平公正和自我控制。

中学生虽然年龄小, 但心思特别的细密并且敏感, 正处于塑造他们个性的关键期, 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非常重要。在学生犯错的时候, 不管你面对的是所谓的“好学生”还是“后进生”, 都要以同样的态度对待, 甚至更加严厉地批评“好学生”, 这样才能树立教师公平公正的形象。另外, 教师作为上课的主导人, 不能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入课堂, 以学生为发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精神饱满、热情洋溢。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在学习动机强、信心十足、轻松愉快、焦虑程度较低的情况下, 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而自然习得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1. 教师口语抑扬顿挫。

平淡的讲述是一个枯燥乏味的机械运动, 教师对口语的控制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疲惫沉闷、注意力不集中时, 可以将音量大幅度转变 (可大可小) , 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同时, 夸张的语气和特别的语调也能够吸引学生。不仅如此, 学生的模仿力很强, 随之也会模仿教师来陈述,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达到了操练的效果。

2. 课堂游戏的运用和调节。

游戏能寓教于乐, 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手段。游戏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生活泼好动, 爱表演, 乐于接受新事物, 游戏容易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化难为易,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所以我对游戏教学很热衷。下面是游戏教学贯穿课堂的片段。

镜头一:在导入部分, 教师用一个“摘苹果”的游戏来复习旧知识点。让学生摘下写有自己喜欢的数字的苹果, 打开与苹果上的数字相应的图片后, 用“I can...”说一句与图片有关的句子:I can wash the clothes.I can use a computer...说对的学生可以得到这个苹果。学生兴趣盎然, 纷纷举手参与。

镜头二:在操练新句型“Can you...?”时, 教师设计了一个操练游戏。同桌的两个学生, 其中一个收藏一张图片, 另一个用句型“Can you...?”来猜该图片的内容。这个游戏并不新颖, 但我却看到学生玩得非常投入, 非常开心, 有的学生甚至手舞足蹈, 加入动作让同桌来猜。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参与很有效, 这里不仅有学生行为上的参与, 更有学生思维的跟随。

这个游戏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 练习的难度虽然不大, 但要求学生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认真动脑筋, 积极猜测, 探求问题的答案,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面对这样“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挑战, 学生们跃跃欲试, 思维得到了启迪, 智力得到了开发, 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参与”是一种过程, 我们倡导的学生参与教学, 并不是表面形式上的参与, 而是有目的、有设计、有成效的思维参与、创意参与及从别人的见解中受到启发并加以思考的参与, 简言之, 是“体现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展的参与”。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思想, 呼唤着“人本主义的新回归”, 激发着学生的主体精神。“有了学生的参与, 才有教学的精彩”, 这是我们从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这个角度出发, 发自内心的感受。

3.怎样开发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潜能 篇三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为学生创设备种条件。模拟情境,即以一种能够激发情感的场景,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和潜意识的认知与感染,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我们在学习英语现在词时,为了强化动词或动词词组对学生产生印象。我让学生做游戏。老师发命令,学生做相应动作,并跟老师说:

Stand up!Sing A B C song!

Play basketball!Swim!Draw a circle!

Eat ice cream!

这种导入让学生在听中吸入信息,用肢体动作输出信息,在说中练习了口语。课文导入的方式可谓变化无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觉得英语好学、易学。这样,学生就能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展开运用英语进行各种交际活动,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此外,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二、改变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今。学生逐渐会使用新教材,而我们的教法仍然是旧的传统的教法。传统的教法桎梏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只有改变传统的教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英语课强调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和行动都处于积极状态,从而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才足以学生为中心的(student-centred)课堂。在课堂上要使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并不容易。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提问方式,转变教学方法,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中的活动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老师2)老师+学生

3)双人活动:学生+学生4)小组活动:学生学生+学生学生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扩大第三、第四种形式的运用,使学生五官并用,可以训练学生发展思维,解决困难,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也会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的活动机率,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然后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展示他们的自学成果。在学习对话、短剧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和团结协作的平台。同时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法,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见解,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从中获取平等、尊重、关爱、激励等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发展。此后引入竞争机制,大家都想参与竞争,并。想在竞争中获胜,这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一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性。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在我们英语课堂上,若能让学生学会自主评价,那就能更好地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并逐步认识自我,赏识自己。从而建立自信。

自主评价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即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评价。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能对今后的学习提出自己建设性的建议和努力的方向。这样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且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全面、更自由、更充分地发展。另一个方面就是学生互评。在学生参与了听、说、读、写等各种英语交际活动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其他同学对同伴的语音、语调、表情及对相关英语知识的理解等进行口头评价或书面评价。通过这样的互评,学生就可以及时了解各自的学习进展情况,成功者必然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更加自觉强化自己学英语的动机;而失败者也会从中得到启发,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自觉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策略。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评价要做客观地点评。对评价合理的同学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不恰当的评价要善意指出并给予正确的评价,尤其要注意鼓励后进生,一旦发现有进步就应该立即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4.教师——开发学生潜能的导师 篇四

莲塘一小

陈 娴

教育的本旨是什么?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罗素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要满足人的自身需要,教育要发展人,发展人的潜能,突出人的特长,打好创造的基石。什么是潜能?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人的潜在的能力。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大脑在理论上的信息储存量,相当于藏书1000万册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倍,大脑的潜能,几乎接近于无限。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普遍只开发了大脑的5%,仍有巨大的潜能尚未得到合理的开发。英国作家、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 布赞简明地指出:“你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因此教育要开发学生潜能,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普遍达成共识的结论,无论是“愉快教育”“和谐教育”“创新教育”“自主教育”……各种称谓不同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应该是一种“潜能教育”。因此我们不应单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标,而应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进行开发学生潜能的一些尝试。

一、了解学生学习的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等基本情况

只有对具体情况的了解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以促进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发展。我曾对教过的学生做过一些初步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在智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个别学生智商较高,绝大部分智商正常,还有极个别学生先天智力有点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很足:有些学生来自农村,基础普遍较弱,中等偏差学生较多,不少学生感到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内容过于严肃,枯燥。学生常常处于一种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学习潜能被严重压制。近半数学生学习的能力不够、方法不当,认知度不够,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往往没有过多思考就选择放弃,从而丧失了提高自己的良机。

二、积极为学生创设创新与发现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我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力求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以教师为指导,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潜能,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素质。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尝试着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但不是唯一的场所,要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发现问题的本领和实践的能力,就要注意适度地把课堂延伸到校园和社会,以充分利用那些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的时间和空间。从方法上讲,要打破框框动用一切可能动用有效方法。如换位教学(让学生上讲台,教师当评判);开放式研讨教学(让专家、实业家与学生一起研讨);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教学(教师只起提供资料、提供咨询,创造良好学习气氛的作用);如模块教学(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单元供学生选学)、问题教学(打破教材本身的章节或 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线,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如现场教学(在现场进行示范或实践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某种情境,学生身临其境进行教学)、追踪教学(根据对象情况的反馈,进行连续性的指点);落差教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差距,不断产生激励)、演讲式教学(声情并茂地向学员传递高浓缩的最新最有价值 的信息,能引起轰动效应)、催眠、教学(使学习者处于催眠状态进行教学)、暗示教学(通过建立无意况的 心理倾向激发人的潜力)。这一类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供不同的学科选用,而且可供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选用。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体化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其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使学生更能体会到事物的本质。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实际问题直观的转化为教学问题,通过“引入新知”、“探究新知”、“巩固新知”三个环节,环环紧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热爱学习,有学习的意识,从而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四、使课堂教学气氛与学生心理氛围达到辩证统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学常规训练、常规管理,当然一定的纪律约束对好动的小学生来说也是必要的,但过于强调对常规的严格遵守,会使学生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就会抑制学生进行创造的内在动机。因此,要有意识地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利用游戏、情景教学等手段。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两个心理条件:“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里的“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抑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而“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充满鼓励,要让站起来发表见解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来,所以要肯定每一位学生的见解,即使错的也要引导他、鼓励他回答完整,然后再采用延迟评价或他人帮忙或干脆让他自己发现等手段加以纠正。只有创设这样一种自由宽容、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满足让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才能让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创造潜能都得到充分释放。如果不允许学生“胡思乱想”,不允许“越矩”、“出圈”,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而强求要与标准答案保持一致,对“权威”顶礼膜拜,那是难以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的,即使有创造的火花闪现,其遭遇到的也将是熄灭的命运。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犯的通病,要引起重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克服,时刻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标警示自己!

总之,我认为简单的机械重现是教学的弊病,抓住问题的本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为应试而不断重复训练,不如突破单个知识点的界限,实现多个知识之间的融合贯通,这也是当前考察学生能力的重点之一。

在实践中,我感到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说是学生和教师交互作用的过程。我们只有立足于教材,注重实践,贴近生活,回归生活,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设定现实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学到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得以培养,他们的潜能才会得以引导开发,他们的素质才会真正的提高。

5.在美术教学中开发学生创造潜能 篇五

《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张美术教学要以教师的引领、点拨、指导为主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活学生美术学习的正能量。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及其美术教学的客观需要,有的放矢,因地制宜,探寻适合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最佳途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让美术课堂成为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强大磁场。

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美术一直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现如今已涉及各类学科,并且与音乐、舞蹈、影视等艺术学科相互交叉、融会贯通。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注重在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中让学生达到对美术知识的融会贯通,开发学生最深的创造潜能,陶冶学生美术情操,增强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让学生美术综合素养提升的目标。根据教材,将语文、音乐、体育等学科与美术学科相关的内容整合出来,确定教学要求,再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来寻找其中的横向联系,找到不同的结合点。

用音乐渲染教学氛围。音乐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通过音乐可以激发起学生对一些情景的回忆与联想。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在课堂上播放,如学习画人物动态的内容,可以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学生们会联想起操场,联想起各种运动场景,运动员的动态便可自然灵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音乐也是消除疲劳的“灵丹妙药”,美术教学中学生长时间练习后易产生倦怠、厌烦的情绪,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轻松优美的音乐,用轻音乐、舒缓的民族乐器或钢琴曲等,营造出一种轻松、祥和的气氛。教师的巡回指导和学生的专心习画一定会变得轻松愉悦,如沐春风。

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地将美术与其它学科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各学科间的联系更紧密。在教学《动物王国》时,教师可以联系仿生学的相关知识而介绍一些现代的高科技发明,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去查阅一些资料。如科学家通过蝙蝠能发出超声波躲避障碍物的生理功能而发明了雷达,根据鸟类飞行是借助气流流动的原理而制造出滑翔机等,这样既开拓学生思维,又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充满对知识的渴求。

优化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美术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综合运用。以美术欣赏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深厚的艺术审美素养,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手段,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进行学习,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比如,在《色彩的对比》新课导入阶段,一位教师创设了让学生作为小小化妆师为蝴蝶王国选美大赛进行美化设计的良好学习情境,学生们怎能不乐此不疲地参与到选美大赛的美化设计之中呢?作品展示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幅以“花园”为主题的挂图,然后让学生把各自动手化妆好的蝴蝶贴上去,整个“花园”挂图成了蝴蝶的海洋,成了学生们展示才能的舞台,师生其乐融融。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借助多媒体的基础上,进行交互式教学,培养电脑绘画的能力,让学生用多样化的手法进行表现,进行创造,以丰富学生的美术作品形式,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优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创造水平

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现代科技发达了,教学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如光盘、网络等,平时就注意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存入电脑,随用随取。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快捷、灵活多变的功能极大地丰富了美术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创新的激情,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比如,一位教师执教《我喜爱的活动》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学生们课间体育活动的热烈场面,然后在课堂上显示出整个活动过程。学生们看到了课间在校园里踢毽子、跳橡皮筋、打乒乓球之类的活动情景。多媒体显示结束后,教师让学生们将观察发现进行相互交流,接着让学生们将自己最喜爱的活动场景画下来。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作品表现“学生课间活动”这一主题。对同学们大胆的想象、丰富的表现方法、创新的构思,教师应加以赞赏、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工具材料的搜集使用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美术教学也应和生活息息相通,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收集生活中的材料有效运用到美术作品中,以彰显独特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比如,学生们会利用大自然中的树叶、落叶、果实、萝卜、土豆、花生等创作诸如“萝卜雕刻”“蔬果动物”“草编”“树叶拼贴”等粗犷、稚趣的工艺品,一幅幅原始、朴素的装饰画经学生们的创作便会应运而生。

美术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魅力,不仅能表达情感,使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的开发,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人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小学美术教学应通过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来激发小学生创造发现的兴趣,表达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创新、自由创新、大胆创新、敢于创新,真正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收获人生的美丽风景。

6.教学反思如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篇六

教学已经跨过几十个年头,回顾教学过程,我深感教学反思的重要,就此简述,与大家共勉。教学反思的内涵及重要性教学反思,顾名思义,是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新的时代,新的环境,新的挑战,每个人都期待成功,而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能灵活运用教材,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法,运用机智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使数学教学更加富有生机,以下是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比如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各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等,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识,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习。

四、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为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7.怎样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篇七

一、基于开发大学生学习潜能的大学数学课学习状况的调查

1. 调查目的和内容。

了解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 为我们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寻求强有力的证据支撑;掌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对数学学习的目的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习惯等;对我们所提及的学习方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是我们提出基于开发大学生学习潜能的大学数学课模式的基础。

2. 调查取样。

调查的学生总体来自安阳工学院经管学院2009级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部分学生, 和安阳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09级机械电子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部分学生和电气工程学院2009级通信工程和自动化专业部分学生。发放问卷140份, 收回135份。其中理工科发放100份, 收回96份;文科经管学院发放40份, 收回39份。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及对策

1.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大学生来说, 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缺少求知精神, 学好数学的信心不足, 以至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 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连系的, 与中学阶段的学习相比, 大学数学难度加深, 教学方式的变化也较大, 教师辅导减少, 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衔接过程中有些学生适应性差, 以致学习成绩下降, 从而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1) 学生自身素质:由于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 不少大学生贪图享受、娇生惯养、没有吃苦的精神, 意志不坚强, 缺乏毅力和耐心, 在学习数学时一碰到困难就会丧失信心, 造成学习动力不足; (2) 学生上课情况:听课情绪不高, 回答不积极, 甚至不回答问题, 课堂上很少有学生向老师提问题, 下课几乎没有学生找老师答疑解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玩手机, 有的打瞌睡, 有的看课外书等; (3) 学生作业情况:在被调查的同学中, 有近20%的文科生, 也有5%的理科生课下根本不学数学, 作业抄袭现象严重, 有的整个班的作业如出一辙, 不去思考, 只是把作业当作老师布置的任务, 并不当作自己应该做的事, 少数学生甚至抄都懒得抄。我在讲授概率统计的过程中, 讲完概率部分, 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出现“学困”现象, 跟不上课堂进度了, 在这个过渡阶段, 我给他们布置了论文《三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而目的就是“强迫”他们复习概率部分主要内容, 为统计部分学习打下基础, 另外, 看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从交上的论文上看大家高质量的完成了我布置的这次特殊作业, 有的学生和我交流了体会心得, 从这次写论文查资料的过程中, 即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还体会到了创新的思路方法, 更重要的是发现数学原来这么有意思, 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 我们通过研究应该能找到更多提高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

2. 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 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

知结构, 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大学数学学习要求, 不能为连续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中学数学而言, 大学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 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 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 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则将可能造成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 以至自我放弃。大学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由于部分学生本身在中学没有打好基础, 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 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 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好一些, 很大一部分较差, 因此这部分学生表现出学习接受能力差。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例如, 学习概率统计中正态总体下的置信区间的时候, 让学生用同样的思想方法寻求指数分布总体的置信区间或者区间上的均匀分布总体的关于两个参数的置信区间, 这样, 学生不仅能更牢固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 还会用同样的方法求类似的问题, 并有可能产生新的结论。

3. 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数学教师, 没有数学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就不能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也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虽然教师学历绝大部分达到硕士或者博士水平, 但真正潜心钻研数学教学业务的教师为数不多。在学习过程中, 一个好的老师是重要的, 这对于学习基本的知识用处很大。这也是开发潜能的基础。教师自己没有创新的意识, 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教学方式更新缓慢, 借助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能力贫乏, 怎么能发现和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被调查的同学中, 80.6%的同学对自己应用大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满意, 而专业的训练和不断地实践是开发潜能的一般途径, 为了教与学结合, 学与用结合,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些教学活动, 例如用常微分方程相关知识建立模型, 求解一些实际问题或者将近年全国数模题目简化后让学生练习;又如复变函数和高等数学中的实变函数的性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比较着学习, 即复习巩固了原来的知识, 又加深了复变函数的学习;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设计一些题目, 这也是互惠双赢的好事。所以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就必须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 传统的评价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量化为特征。在对学校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以及社会对教育的评价还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 持续不断地用分数和排队来甄别学生数学成绩的优劣, 使那些原本充满学习热情的学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能力, 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如果评价把学生心理搞得过于脆弱, 造成学生原有的学习热情和愿望一点点丢失, 那么这样的评价就非改不可。 (1) 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 应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 把学生互评, 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 (2) 评价也应是多样化的:可以量化的部分, 使用“指标+权重”方式进行;不能量化的部分, 应采用描述性评价、档案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 以动态的评价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 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为同等重要, 把期末终结性的测验成绩与日常激励性的描述评语结合在一起。事实证明, 教师的日常鼓励, 尤其对普遍认为的“学困生”, 效果显著。

5. 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基础好的优秀学生, 教师除了要关注他们的成绩, 还要注重他们潜能的开发, 设计一些特殊的课业活动, 例如, 在讲授线性代数, 学习行列式的定义时, 除了课本上的定义, 我们还可以将行列式表示的数定义为按第一行展开得到的结果, 从而利用这个定义推导出其他的性质, 这种思路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一篇关于行列式定义的论文。只要自己给出的定义合理并且能推导出其他性质, 这就是创新!这种学习方法和思路也可以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这就是一种发现新知识新思路的创新!这也是大学数学中的能力培养的教育。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不少数学老师对学困生没有认真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 甚至歧视他们。学困生在数学教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教师没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降低和调整某些要求, 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 促使教与学的适应, 教与学的统一。教师往往用自己的思维和认识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认识, 认为“学得好不好是学生的责任”, 很少从自己教学方面探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 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的学生学习注意力分散。学困生由于长期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 学习数学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 而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耐心, 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8.怎样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篇八

【关键词】英语 教学 研究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首要目标。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呢?我就几年英语教学谈谈一些看法。

一、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教法,改变角色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帮助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传统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人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传统的教学中,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其主动性也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的发展。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重“教”,而且更要重“学”,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看教师怎样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创设语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一个学生走进兴趣之门的引路人

古人曰:“亲其师而信其道。”一个易使人亲近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学习活动和认知的过程,寻求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给学生自信,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并将这种满足化为奋发向上的动力,从而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信任。课外教师还要多接触、多关心学生,多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要求,了解他们的爱好、性格及对课堂的喜好程度等,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师生感情。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亲切的微笑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课堂,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激励他们参与互动,一句委婉、幽默的提醒可以轻松化解师生间的雾霭,一个责备而充满爱心的眼神可以避免即将出现的错误。当好引导者,是学生乐于主动投入对英语课程学习的必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三、巧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开发其潜能的有效手段

兴趣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進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love what you do,才会get what you love。人往往一旦爱上某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要做不可,兴趣就是在这一次次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变得越来越浓。无论是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还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讲解词汇时,如果教学语言单一枯燥,学生也必然会觉得索然无味。如果把讲解词汇与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幽默、笑话、习语谚语及相关词语典故相结合,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扩大其知识面,开阔其视野。(1)在课堂上开展小组与小组、个人与个人间的学习比赛、竞赛、游戏等活动,如猜词、表演、Word square,寓学习于娱乐之中,激起学生强烈的进取心。(2)用模拟、示范动作或面部表情介绍词汇。如:Look! I am opening the door. I am writing some words on the paper. 然后利用手势、动作指导学生模仿着做。(3)利用诱导的方法介绍新词汇。如:老师指着眼睑问:“What about this? Look! I can open and close them. They are...”学生回答:“眼睑”,老师接着板书出eyelid。这样诱导的优点在于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到这个新词上来,对这个词产生兴趣。(4)用简笔画为教学内容提供情景,然后围绕情景开展教学活动。单词、词组、句型可用单副简笔画,语法、对话和课文则可用连环画式的多副简笔画等。最后、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其潜能的重要策略。

四、引导学生自学是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文章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学习方法的引导。阅读前要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学生回答有困难的题,可以设计成用“yes”“no”回答的题型。有时也设计一些能开发学生思维的“whv”一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如果学生完成任务时有困难,老师要加以引导。比如,学生第一遍读了“史蒂芬·霍金”,我让学生完成一些在句子中填入单词的题。或者缩写课文。当学生完成了这些任务之后,再让学生就有关“史蒂芬·霍金”的故事进行讨论。不同的是:在阅读一些难度适中的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我会给他们帮助。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新的语言知识点,那是对学生另一种能力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查出在学习中遇到的新单词的意思;自己先找出不懂的新的语言知识点;其次我让学生用这些新词造句。根据情况,可以口头训练,也可以做笔头训练。当然,学生查出新词的意思,找出不懂的句子后,不是说老师就马上去讲解,而是要学生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再读,然后学生再不懂的话,老师就有必要讲解;然后就这些句子复述课文某一句子或某一段落。这种方法是给予学生必须需要的帮助。

总之,就是把生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用格言励志、幽默和笑话驱散、减轻学生的痛苦和压力,缓解学生的疲劳,让他们在艰难跋涉中感到快乐,从而淡忘学习所带来的紧张和疲劳。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使学生学到英语,而且能让其懂得如何面对挑战。挫折是相对的,成功是绝对的,只有持之以恒者,才能沐浴胜利的光辉。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怎样促进婴幼儿的智力潜能 篇九

有研究表明,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婴儿的智力开发及效果,可促进婴幼儿潜能的发挥,有利于活泼、开朗、信任、自信等良好个性特征的形成,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首先,父母应该给孩子充足的游戏时间。

如果说在婴幼儿出生的第一年里,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显得举足轻重的话,那么,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满足其心理的、精神的需要则显得更加重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童年期最主要的心理需要之一。游戏不仅仅是好玩,它也是婴幼儿理解世界、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对于婴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更重要更适宜的`学习。婴幼儿在游戏中,脑和全身各个器官都处于活动状态,这是一个在大脑统一指挥下的身体协调活动,有利于婴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而各种各样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挤占孩子的游戏时间,对儿童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许多研究表明,过度的学习,缺少游戏的时间和空间是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厌学等的重要原因,

资料

第二,父母应创造条件让孩子多与同龄伙伴交往。

许多研究指出,婴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明显的积极情感模式,积极言语、表情、动作明显增多,情绪更活泼、愉悦。

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感到孤独,父母可以通过带孩子探亲访友、鼓励左右邻舍的孩子串门等方式,给孩子创造结交同龄伙伴的机会。

第三,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养育。(

传统的育儿观念中,0-3岁婴幼儿的养育常常是母亲的事情,父亲的作用可有可无。近年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婴幼儿与父亲的交往,对其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父亲参与养育的婴儿更加聪明、机灵、好奇、愉快。

父亲的参与是婴幼儿积极情感满足的重要源泉。对父亲与婴幼儿交往的观察研究发现,父亲更多地与婴幼儿玩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常常逗得孩子“咯咯”大笑,使婴幼儿感到更大的快乐和满足,更加活泼、开朗。

第四,父母要用自己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孩子。

10.快速开发大脑潜能的方法如何开发 篇十

速听具有各种各样的神通,而最值得一提的则是“使脑子转得更快”,从而使人变得更为机智灵敏。其结果,“可以使所有的的智力得到飞跃性的质的提高。

速听训练的效果与年龄和性别无关。有的人在经过速听训练以后学会了更加灵活高效地利用时间,还成功地提高了自己的判断力和理解力。在拥有速听能力的同时,其他的智力也得到了提高 ---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泛化作用”。

众所周知,人的身体和各种器官都可以通过锻炼来增强功能。

大脑也是如此。不过,大脑的功能不是通过运动来增强的,而是通过给它增加负荷使其像肌肉和内脏器官那样得到锻炼。在这时,这种负荷指的是速听训练。

人的大脑是由 140亿个脑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神经胶质细胞起着为脑神经细胞供给营养的作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神经胶质细胞并不仅限于供给营养的作用,它实际上还参与具体的精神活动。

脑神经细胞相互之间由可以传递信息的突触连结。如果将一个连结作为一个单位的话,整个大脑就是一个由 3万亿左右这样的单位组成的巨大的信息网。然而,尽管大脑中的信息网如此巨大,我们实际上却仅仅使用了其中的3%左右。

其余的脑神经细胞全都被白白地闲置了。对我们的大脑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浪费。速听能够唤醒我们大脑拥有的巨大的信息网,让这头“睡狮”疾如闪电般地飞驰。下面,我们来介绍其具体步骤:

速听通常是以几倍于正常听解的速度将信息送入大脑的。长时间地持续这一过程,就会使传送给大脑的信息量达到一个巨大的数字。也就是说,有意识地给大脑增加了“大量信息高速流入”的负荷。

大脑将会设法处理从耳朵传入的这些信息,而方法却只有一个,即让处于大脑“语言区”的“维尔尼克中枢”内的脑神经细胞网络排列得更加紧密。

这里的“维尔尼克中枢”是人们在理解事物时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人们才管它叫“中枢”。那么,它平时都做些什么呢?原来每当你看或者听什么的时候,“维尔尼克中枢”也在同时对你正在看或者听的内容进行“跟读”。也就是说,由你的眼睛或耳朵看到的或听到的东西,你的大脑一定也在同时对它们进行着“重新解读”。

这一“跟读”过程平时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因此,我们好像并没有感觉到什么。不过,现在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来试一下。比如说,你现在正在读这个材料,那么你的大脑中是否也正在复读呢?仔细体会一下,你肯定能发现自己大脑正在对它“跟读”。

为了强化“跟读”的功能,有的人会不自觉地采用“朗读”的办法。确实,“朗读”具有增强理解的作用。老师之所以经常要求小学生一起大声“朗读”外语教材,也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不过,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干脆就让他们做“速听”训练,那肯定会有更明显的效果。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跟读”的习惯,他的阅读速度就会比他在脑中“跟读”应该具有的速度减慢了许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导致“维尔尼克中枢”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所以,已经养成了“朗读”习惯的人应该尽量在心里默读。也就是说,要充分地发挥“维尔尼克中枢”的作用。

但是,这并不是等于说在中枢发达以后就可以不用“朗读”了,相反,偶而地“朗读”一下反而会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听到一个电话号码以后,出声地重复一遍肯定会比不重复记忆的时间更长一些。这一点,你可以现在就试一下,一定会立刻得出肯定的结论的。

即使在你听另人讲话的时候,“跟读”过程来接收到的声音或文章进行确认的。然而,当感到疲惫、身体状况不好,或者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能委好地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即使看着或听着什么,也往往会出现“跟读”作用“空转”所情况。

另外,当碰到内容比较晦涩的书或讲义的时候,“维尔尼克中枢”及其周边的语言中枢就会得到总动员,以尽力去“咀嚼”那些内容。可是,如果中枢不怎么发达的话,本来应该能够理解的东西也许就理解不了了。反过来说也就意味着,如果“维尔尼克中枢”足够发达的话,即使注意力不怎么集中,也可能仍然理解文章的意思。

我们在此再整理一下。声音在到达“维尔尼克中枢”以后,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不过,它们之间的区别却是微乎其微的。事实上,包括“布劳克中枢”的语言中枢的结构是极为复杂的,如果论述过于详尽的话,就会涉及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在此,为了简明扼要地说明问题,我们只择其要点加以介绍:

转为电子信号的声音的语言化。这有点类似于录音回放过程中的“声音振——电子信号——声音再现”原理。

声音的“意义”的确立。也就是说,在大脑的各个部位以极度高的速度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以确认所接收到的“声音”具有一定的“意义”。

“维尔尼克中枢”在接收到声音以后,立刻从大脑和各个部位收集相关的信息,以理解该声音所代表的意义。在这里,首先发生的是将声音信号转变为语言符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存储在大脑中的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等在内,配置在大脑中的所有力量都被动员起来,以便“整理成可以理解的形式”。“跟读”就是大脑在这一自理过程中所发出 的“轻声细语”。

大脑以平时处理信息的速度是无法应付速听训练时经由耳朵传入的高速度声音的。因此,位于大脑语言区的“维尔尼克中枢”内的脑神经细胞就会增加彼此之间的连结(突触接合),以设法处理不断传入的高速语言信号。也就是说被激活了。当维尔尼克中枢被激活以后,整个大脑也会随之进入激活状态,头脑也就因此变行更加冷静和灵活了。

为什么当维尔尼克中枢被激活以后,整个大脑也会随之进入激活状态呢?这是因为,它是把视觉信息、听觉信息理解为语言的不可缺少的中枢。众所周知,人类思考和理解等行为都是以语言这一媒介,大脑就只能够按照先天具有的程序 ----本能所发出的指令工作了。

维尔尼克中枢内脑神经细胞的放大图,用来描述突触接合的情形。几个呈山药状的结构是脑神经细胞,根状结构中最粗最长的一根突起叫“轴突”,其余较短的突叫“树状突起”,它们合称“神经原”。一个神经原和其他神经原之间由数千到3万个突触接合相连。说人们只使用了全部脑神经细胞的3%,也就意味着剩余的神经原相互之间还没有形成突触接合。

这一处理过程并不仅限于声音,通过眼睛由视觉传入的文章也同样适用。也就是说,经由视觉传入“维尔尼克中枢”的文章,在大脑中也发生着并非简单的“跟读”过程。

在大约一百分之两秒钟以后,这些被整理过的语言符号到达了“布劳克中枢”。

“布劳克中枢”在大脑中其他各种中枢的参与之下,依据所接收到的语言符号的意义和内容,将它们以极高的速度分别送往主管各种行为的中枢,或者送往大脑中的记忆区或感情区。

我们已经知道,如果大脑的“跟读”速度过慢,则会导致对声音的理解和对书籍的理解速度的降低。比如说,阅读速度不快就是因为大脑的“跟读”速度缓慢的缘故。毕竟,“维尔尼克中枢”也不过只是大脑中的一部分而已,那里遍布着大脑神经细胞。在这里也和大脑的其他部分一样,神经细胞都伸出各自的轴突,同其他的神经细胞错综复杂地联系着。“维尔尼中枢”和大脑的其他部分的不同仅仅在于,它是声音处理和理解的“特种部队”。

这也意味着,只要能够提高“维尔尼克中枢”的能力,那么,提高其他部分,也可以说是大脑整体的机能将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速听”的意义就在于此。“速听”使“维尔尼克中枢”经历从未经历过的体验。由于数倍于平常数量的声音不断涌入,“维尔尼克中枢”不得不设法应付。

而应对的方法只有一个,即增加中枢内部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维尔尼克中枢”才能及时地处理解传入速度“非同一般”的大量声音。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大脑将会变得更为灵活。

因此,可以说,“维尔尼克中枢”内部的神经细胞网络联系紧密,便可以使“跟读”速度加快,同时也能起到时增强“理解能力”的作用,也就是通常说的让“脑子转得快起来”。

神经网络联系紧密,则在处理日常生活或公司业务这些只需常速运转的事务时就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这样,“维尔尼克中枢”就能够有余力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外部世界的各各种信息。而且,由于“维尔尼克中枢”处理的信息几乎同时被迅速传递到大脑的其他部位,接收到这些信息的相应部位也就自然地被激活了。

11.浅谈学生英语学习潜能的开发 篇十一

学习能力依赖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图的确立。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受老师的控制而被动地学习;一切围绕老师的思维转。也就是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老师甚至包揽了学生的一切。比如老师教单词和短语;详细地讲解翻译课文、语法、语言点。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地听,认真地记笔记,学生的课堂活动毫无发展性和创造性。这样的学生只知道默默地听老师讲,机械的背诵和训练。如今,学生逐渐会使用新教材,而我们的教法仍然是旧的传统的教法。传统的教法桎梏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只有改变传统的教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有学习兴趣。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作好阅读前的思考。

在每次的阅读课上,我给学生五分钟时间去快速阅读,然后就这篇文章进行讨论。

再简单地复述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讲些有关的幽默故事为阅读做铺垫。这些预备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现在我们以初中教材unit13“AlbertEinstein”为例,我们可以激励学生讲一些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让学生自由发言,将一些有关爱因斯坦事。很多学生会仰慕爱因斯坦的精神。也有学生崇拜爱因斯坦的简朴而又有意思的人生。通过对爱因斯坦的讨论,联系到本班,那一位学生具有爱因斯坦的这种精神?我们又能从他身上学到些什么?

我们再以Unit17 “Life in the future”为例。我先让学生设想我们的未来生活是个什么样子。一个学生对他的同伴说:“去另一个星球” 我问他为什么,他答到:“因为地球上的能源越来越少,而人口越来越多”另一位学生说:“将来我呆在家里使用电脑去做我想做之事,有机器人为我代劳”其他各组的讨论都很激烈。

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听力和阅读课上也十分重要。如果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口语课上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使用英语练习口语;阅读课上也能积极地快速地进入阅读状态。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读后的一系列任务。

以Unit13 “AlbertEinstein”为例。当学生阅读完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复述课文。学生会尽力做准备。他们会看课后补充材料,会去改写、背诵、会查阅自己要使用的词或短语。这无疑中训练并培养了学生积极地阅读习惯。

3.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学,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可缺少的一 部分。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文章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学习方法的引导。阅读前要給学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学生回答有困难的题,可以设计成用“ yes” “no”回答的题型。有时也设计一些能开发学生思维的“why”一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如果学生完成任务时有困难,老师要加以引导。比如,学生第一遍读了“AlbertEinstein”我让学生完成一些在句子中填入单词的题。或者缩写课文。当学生完成了这些任务之后,再让学生就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进行讨论。不同的是:在阅读unit17“Life in the future”这篇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我给他们帮助。

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新的语言知识点,那是对学生另一种能力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查出在学习中遇到的新单词的意思;自己先找出不懂的新的语言知识点,然后我让学生用这些新词造句。根据情况,可以口头训练,也可以做笔头训练。当然,学生查出新词的意思,找出不懂的句子后,不是说老师就马上去讲解,而是要学生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再读,然后学生再不懂的话,老师就有必要讲解。然后就这些句子复述课文某一句子或某一段落。这种方法是给予学生必须需要的帮助。

总而言之,无论是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还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老师的正确的引导。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挖掘并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2.怎样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篇十二

一求知心理的引导与学习成绩的提高

处于这个年龄的学生开始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 主观与客观的碰撞导致了一系列的“问号”, 也是推动认识向前的动力。因此, 同学们这种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就激发了心中的求知欲。求知欲是人类获取新知的动力, 本身非常珍贵。那么为什么不利用这种可贵的求知欲来探寻科学知识呢?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现代中学生耳闻目睹, 见多识广, 视野开阔, 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 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 认识不免偏执, 甚至混乱。这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前提是保护学生这一可贵的心理品质, 否则失去的不仅是学习成绩本身。其次是通过分析、比较, 提高学生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就提到人的认知需要,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需要, 才能调动学生听课和做作业的积极性。作为老师, 更应该把我们所教授的知识打造成吸引学生眼球的问题, 让学生渴望从书本、老师那里寻求未知问题的答案,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变被动为主动。

二特有的心理跳跃因素与学习热情的激发

这是一个热情奔放的年龄, 内心的跳跃因素是他们自己难以驾驭的, 然而这并不是坏事。但现实中班主任、老师经常会被一些调皮的学生搞得心烦意乱, 煞是苦恼, 惯性地加以“压制”。在“十八般兵器”的作用下, 学生迫于压力就要压抑自己内心中跳动不安的活跃因素。物极必反, 也许就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寂静”, 也许是“跳跃因素”的死亡。我想后者更可怕, 结合现实调查发现, 当同学们失去这些“跳跃”因素的时候, 同时也失去了热情。对于学生可贵的心理“跳跃”因素同样可以加以引导, 转化为学习的热情、生活的激情。

以笔者中途接手的某班为例, 学生调皮, 行为懒散, 爱起哄, 被师生公认是一个“差班”, 但他们一致认为不喜欢别人说他们不行。因此, 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别人说我们不行, 我们就要干出样子给别人看看。这样教师就会把同学们内心的活跃因素转化为一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一种急待获得尊重的学习动力和激情。在此过程中适时跟踪, 加以方法的指导和细节的管理, 注重保持这种激情的持续性, 可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证明, 课堂睡觉、起哄的人少了, 认真听课的多了;自习课聊天的人少了, 认真学习的人多了;广播操缺勤的人少了, 参加做操的人多了, 队伍整齐了;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积极有序参与, 热情高涨, 运动会、“一二·九”都表现出极强的集体荣誉感。抓住每一次变化及时加以肯定, 让同学们保持热情不减, 也让同学们获得从未得到过的被认可、被尊重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同样也是一种激情的释放,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渴望交往心理的引导与合作学习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 再加上活跃开放的心理, 他们渴望交往。在与学生的长期相处和交流中发现, 他们经常会提到“哥哥”“妹妹”等称呼, 其实并非有血缘关系, 而是在交往中得来的。只不过是亲密朋友的代名词, 处于青春期的男生、女生在处理朋友关系时, 往往会有两种典型的误区。第一, 男生之间可能会意气用事, 不讲原则地帮助;第二, 男生与女生间会出现超越普通朋友的相互吸引。这对处于成长中的高中生来说非常不利。而老师对待这样的问题决不能“快刀斩乱麻”, 否则适得其反。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 学生非常反感老师在不了解事情经过的情况下乱下结论, 视异性同学间的交往为不正常。从内心中他们感觉到这是一种不尊重和侮辱。对于高中生来说, 师生之间完全可以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去谈论异性交往, 甚至是爱情本身。往往在得到预想不到的信任和尊重之后, 内心就会对你完全打开, 这才是教师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时机, 也是教师进行合理引导的有效时机。回避问题, 忽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用传统的观念去解决变化了的问题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无论是解决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 还是同性同学之间的关系, 教师都应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加以因势利导, 把交流的点切换到学习上来, 引导学生在做人上要相互帮助, 但要讲原则;男女生正常交往值得尊重, 提倡双方在学习上相互帮助、齐头并进, 引导其把握理想与现实、现在与未来的关系。在引导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如果工作细致到位, 问题就会得到圆满解决。

四叛逆心理的引导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心理叛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 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从当代高中生所处的环境来看, 叛逆心理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并存。作为教师, 习惯于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反思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及引导。社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 也必然对人的思维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既要关注知识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更应关注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对象所产生的影响。

学校老师失当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在与学生交流接触的过程中缺乏换位思考, 甚至是从主观判断出发。训斥过多, 教育过少;责骂过多, 尊重过少;厌烦过多, 包容过少, 这样就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而青少年时期正是自身价值观的形成时期, 教师尤其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既能保证教育过程的顺利实施, 又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非.不跪着教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吴非.不跪着教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13.开发潜能的游戏类型 篇十三

1、色卡视觉游戏

【原理】刺激眼睛中的锥状细胞,形成视觉影像,开发幼儿空间想象力、感知能力、专注力。

【效果】训练后孩子的想象力更加丰富,直觉力更加敏锐,善于捕捉灵感。

2、一点凝视卡

【原理】刺激眼睛中的锥状细胞,形成视觉影像,开发幼儿空间想象力、感知能力。

【效果】训练后孩子的想象力更加丰富,直觉力更加敏锐,善于捕捉灵感。

3、右脑拼图

【原理】通过观察、动手、感知的训练培养孩子的观察、动手组合、综合理解和空间方位感知及处理事物的能力。

【效果】训练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时,就能马上做出判断和反应,并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快速解决事情的能力,将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善于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竞争力。

4、曼陀罗图

【原理】通过看、想、摆、涂,训练孩子专注力、观察力、影像记忆力和手眼脑互动能力。引导孩子并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效果】训练后,孩子思维敏捷,记忆力显著提升,注意力集中,脾气温和,并对周围的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

5、照相记忆游戏

【原理】采用右脑照相记忆法,迅速激活孩子右脑内深层次的记忆功能 ,在高速和大量的形象记忆过程中,充分刺激主管项潜能的神经元细胞。

【效果】系统开发右脑潜能,训练后,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行为力三大关键能力全面提高

6、观察思考力游戏

【原理】通过对比观察,培养幼儿观察、判断、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

【效果】训练后,孩子几何分析、三维感知、空间方位能力显著提高。

7、右脑图形游戏

【原理】通过连点成线的游戏,培养幼儿综合理解信息的能力,还有线性处理信息的能力。

【效果】孩子的快速记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模仿创新能力增强,具备处理大局、规划整体的优秀素质。

8、右脑判断力游戏

【原理】在家长或老师的引导下,让孩子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提高孩子的判断力、理解力、倾听力。

【效果】训练后孩子的快速反应判断能力、理解力显著提高,并且变得易于沟通,明白事理。

9、右脑空间感知能力

【原理】培养幼儿空间图形的转换、方位、整体感知能力。

【效果】训练后,孩子对待任何事情都能进行认真思考,提高对复杂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的准确性。

10、右脑联想记忆游戏

【原理】联想记忆是孩子提高记忆力的重要方法,通过联想记 东西又快又牢。

【效果】训练后,孩子的记忆力显著提高,2分钟之内能记住200个 左右的单词,对以后上学写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11、ESP游戏

【原理】通过感应游戏提高孩子的悟性,培养幼儿理解事物的能力,提升直觉判断力。

【效果】训练后,孩子的感知能力,直觉判断力,心灵投射力显著提升,孩子更加善解人意。将来不管是对择业还是判断某一件事都有着优良的预知感。

12、发散思维游戏

【原理】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发散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如何开发孩子的右脑潜能 篇十四

因为右脑的潜能非常大,在孩子的阶段应尽早的开发右脑功能,右脑潜能开发主要培养孩子右脑的主要能力,主要包括:想象力、联想能力、物象观察能力、直觉判断能力、物象记忆力、创造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都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在幼儿时期通过右脑开发训练培养能够明显的提高孩子的这些能力,使右脑的能力充分应用起来,使左右脑协调发展,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脑空间网上那个“普罗赛安”是能非常好的帮助孩子开发右脑潜能的。

15.开发学生潜能创新数学课堂 篇十五

潜能一:探究精神

数学课堂一定要注重学生对规律的探询和发现的过程。所以在探究中学会知识, 总结方法一直是我在教学中熟练运用的法宝。在进行《四边形》教学时, 当我提出:“给你一个三角形, 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你有几种做法?”时, 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接触过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这些概念。所以多数学生都说:“把两个全等三角形拼起来就是”。但马上就有学生发现:“把一个三角形绕一边中点旋转, 旋转前后的图形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竟然把四边形的内容与旋转的内容结合起来了!我适时引导:“一个三角形能否经过变换既得到平行四边形又得到正方形?”这个让学生“举手不及, 跃而可获”的问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学们有的陷入沉思, 有的动笔画图, 有的干脆剪了一个三角形进行实验……经过激烈的小组讨论, 他们不但发现了答案, 而且总结出了一个规律:“这些特殊的四边形都可由一定的三角形经过旋转获得;同一个三角形, 旋转中心不同, 得到的四边形也可能不同。”在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教师只给他们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的机会并加以引导, 而学生却在观察、实验、猜测、分析、交流中理解了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一个结论是怎样进行探索和猜想的……这极大的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潜能二:尝试意识

在我的引导之下, 学生们不但在课堂上与我一起进行有关数学知识和规律探究, 还拿一些未学习过的内容在课下跟我交流。这让我萌生了让他们当小老师的想法。我选了内容相对较为简单的“平移作图”, 要求学生自己备课、讲课。竟然有六七个人争当小老师, 最后选出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一位同学主讲, 而课堂上组织的张弛有致, 提问的滴水不漏, 方法的新颖独到……令我折服。特别是在讲解“经过平移, 把三角形顶点A移到三角形外一点D, 做出平移后的三角形”一题时, 小老师们按照自己的理解, 经过学生课堂讨论, 竟然得到了“平移线段”、“找对应点”、“直接用圆规画弧截取”三种方法。为了检测效果, 我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测验, 结果竟出人意料的好。这使我更加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 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教学应发扬民主, 面向每一个学生, 提高他们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潜能三:融汇能力

在跟学生的合作探究中, 我发现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又是进行各科知识的整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与潜能开发的过程。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一节内容时, 考虑到学生在小学曾经学习过有关七巧板的知识, 而且这部分内容的数学知识要求也较低, 学生一般都能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索获得制作七巧板的方法, 也能研究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线段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课堂上, 在处理数学知识之后, 我便引导学生欣赏网上一些精美的七巧板图案, 并要求学生以小组竞争的形式, 利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或电脑资源摆出自己喜欢的七巧板图案, 并说明所要表现的意义, 把学生引进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探究过程, 学生兴趣大增, 争先恐后地用七巧板表达自己对环境、社会、生活的理解与情意, 摆出了三巧板、四巧板……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这样一幅画面:在舒缓的音乐声中, 电脑中呈现出一个动态的七巧板拼图, 烘托出唐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意境。淡淡的惆怅, 配上生动的解说……美得令人目眩。创意的产生, 得益于学生平日对各科知识的积累与融合。可见, 数学教师已经变成了一个数学教学资源的研究者, 要学会开发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走出课本, 在现实情境中或通过报刊、电视以及上网等渠道去查阅资料, 捕捉数量关系, 搜集、处理信息, 整合各科知识, 以此丰富课堂, 使教学过程充满创造性和愉悦性。

潜能四:创新魄力

初中学生都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 对未知的事物有较强烈的好奇心, 对出现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更感兴趣。因此我在学习内容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 除了关注掌握数学知识, 更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探索创新的过程。在教学《探索规律》一节时, 我通过多媒体创设实际情境, 让学生唱那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数青蛙, 体会其中的数量关系, 并学会用代数式表示这种数量关系, 初步感受符号表示的意义和价值,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接着用“做一做”、“摆桌子”等活动, 使课堂充满了生机。特别是在

“摆桌子”的问题情境中, 我设计了一个方案的选择:

“一家餐厅有40张每张能坐6人的长方形桌子, 按照刚才讨论出的规律和餐厅的实际情况有两种摆放方案:

方案一:每5张桌子拼1张, 可拼8张大桌。

方案二:每8张桌子拼1张, 可拼5张大桌。

如果你是餐厅总经理, 你采用哪种方案?为什么?还有更合理的方案吗?各组讨论后回答。”

我的本意是想将知识进一步生活化, 使学生主动去探究, 学会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但学生却在对数学内部和外部简单数量关系的探索中, 考虑到了经济效益, 就餐的氛围、布菜的方便等因素, 想出了好几种摆放方式, 这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现象。

16.开发课堂教学潜能 培养学生学习 篇十六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

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在评价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往往只是注重教师如何教、教得好不好,却忽视了学生学得活不活、学得扎实不扎实的问题。有些教师虽然能把课堂搞得热热闹闹,但课堂教学效果却不见提高,学生学习并不见扎实。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提高课堂教学潜能,就要利用教学活动作为突破口,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和指导,努力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参与学习。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首先要营造自由安全、主体参与的教学氛围,这是促进学生创造力生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感到民主、宽松、自由、坦然、愉悦,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和实践。教师生动、有趣、富有激情的导语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例如,在进行枯燥的生字词教学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篇课文有一个个‘暗堡’(生字)阻碍了我们学习前进的道路,我们是一个个勇敢的小战士,看谁最决把这些‘暗堡’找出来。并把它们炸掉,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炸‘暗堡’的,好不好?”学生很感兴趣,运用自己学习生字词的方法,很快地把生字词划了出来,运用工具书把生字词学懂,效果很好。其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是完整的发展中的人。尽量做到:目标让学生明确,新知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同时,要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要让学生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大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巴,解放时间,解放空间”,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另外,还要根据知识的学习规律和课堂的教学规律,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坚持“两个五”的基本要求,即“五先”、“五让”。所谓“五先”,就是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发问,先理解后记忆,先复习后作业,先基础后扩展。所谓“五让”,就是课堂上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见解让学生讲,重点让学生议,实验作业让学生做。例如,教学《夕阳真美》这一课时,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自然段来学习。在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手中的彩笔画出不同自然段中描写的不同时候的夕阳,并加以描述。学生们画得专心致志,说得兴高采烈。有的把太阳的脸画得红红的,说太阳和云儿一起唱歌,高兴得脸儿都红了;有的只画了连绵起伏的西山,并涂上了金黄色的边儿,说太阳把西山涂成了金房子,躲在里面美美地睡了。学生们画得美,说得更美。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学习,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新的愿望。师与生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乐趣,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整个课堂“活”了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独立观察,全身心投入各种活动,经历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使其学得生动、主动、扎实。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开发课堂教学潜力的关键

17.小班幼儿舞蹈动作创造潜能的开发 篇十七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全面实施,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舞蹈作为一种丰富多彩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生活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深受孩子的喜欢。幼儿舞蹈通过形象化、趣味化、夸张化、生活化的表现手法及动作,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它是对幼儿进行艺术的熏陶和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姆研究发现:幼儿的潜能能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要把握幼儿期“初始阶段”的教育,在小班就要精心规划,很好地去开发幼儿的潜能,对于开发小班幼儿舞蹈创造的潜能,最重要的则在于如何诱导孩子们去“感受”美的动作,鼓励孩子们去“表现”美的动作,并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性。

一、鼓励幼儿舞蹈动作模仿的再现

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周围事物非常感兴趣,喜欢模仿。具有再现和创造舞蹈动作的潜能。他们喜欢去模仿动作并力图去做独立的表演,产生了“再现”的欲望。如:随音乐跳舞,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跟着学,如果借助形象的动作,让幼儿感受到动作所表达的情感和所描绘的情景,引发感情上的共鸣,则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所获得的动作就具有美的感染力,并能相对稳定地储存于大脑中,当受到各种信息刺激时有选择地再现。在小班的第一学期,着重从模仿动作开始,以游戏动作创造气氛,调动幼儿再现已积累的比较单纯的动作,在模仿中不由自主地进行重新“加工”,使其成为典型的幼儿舞蹈动作,如“我的好妈妈”,舞蹈动作模仿妈妈抱娃娃、哄娃娃、摇摇蓝、睡觉等,由于动作所塑造的形象来自生活,与孩子的生活经验吻合,孩子们通过感知、联想,共鸣,一个个模仿得惟妙惟肖;再如,舞蹈“我是一个小小兵”是对开枪、射击、吹喇叭,投弹等一系列动作模仿组合成的,由于音乐的形象化,使幼儿品味到模仿动作与音乐结合后所产生的那种美感,他们边模仿动作边再现动作,学习效果十分理想。

2、引导幼儿舞蹈动作的再现。

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为幼儿舞蹈动作的再现指示方向。如舞蹈“可爱的大象”,主要掌握大象“甩鼻子走、卷树、吸水、洗澡”等动作,教师通过引导幼儿看挂图,感觉音乐节奏、速度、力度,提出启发性问题,促使幼儿努力搜寻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形象。由于有了教师的引导,幼儿的再现进入一定的目的性状态,他们纷纷站起,边说边做:还为动作的表达发生争执,个个都力图借助较美的动作表达自己感受音乐的程度。最后,整套舞蹈动作以孩子们形象的动作和充满稚趣的表演体验,使再现动作的准确性和形象性相对高了。

3、丰富幼儿舞蹈的“舞汇”。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是肤浅的,舞蹈动作常是枯燥和大同小异的同一格调,为更好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就必须充实他们的“舞汇”,使幼儿头脑中贮存较多的动作表象。于是,我进行了“舞蹈”教学尝试,让幼儿直观地边看“舞谱”边做动作,如小班小期,我进行了一节“舞谱”综合试验课,内容为“小燕子”。我先问:“谁知道小燕子尾巴长得什么样?靠啥在天空飞来飞去?”,“小燕子是怎样飞的呢?谁能用动作来表示?”,从幼儿所做的动作看,都是用双手表示翅膀上下飞,转圈等,显得十分呆板。尔后我出示“舞谱”(台下图示意),请他们认真学下来。由于稚态形象的图形刺激了幼儿的大脑,幼儿表现出强烈的“动态”,兴趣盎然地表达着“舞谱”中的每个动作,在嬉笑和“有板有眼”的模仿中协调,控制着有趣的舞蹈动作的完成。“舞谱”不仅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感觉美的乐趣,也使幼儿力图用新颖有趣的动作替代原有的呆板动作,丰富了幼儿的舞蹈动作。

4、鼓励幼儿自由创作。

为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要为幼儿创造积极的环境,提供表现的机会,适当增加意愿活动,减少模仿活动,利用一天生活的有效环节,将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引入“行”的天地。在创造性的学习中,充满创造性气氛的环境,吸引着孩子主动地参与、探索与创新,这种环境也正是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以往的舞蹈活动中,注重教师的示范、孩子的模仿,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孩子们只吸收,不处理。只接受,不投入。教师只重视幼儿在舞蹈技能上的培养,去忽视了孩子富有创造性的方面。我们应该保护和引发幼儿原始的创造力。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积极的环境,提供表现的机会,适当增加意愿活动,减少模仿活动,利用一

天中有效的环节,弹奏幼儿熟悉、喜爱的歌曲,播放节奏感强的乐曲,让幼儿自由自在的“舞”,无拘无束的“跳”,在“舞”和“跳”中就会发现幼儿并不是以某种固定的方法去进行舞蹈活动的,他们能够进行自发的舞蹈活动。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如柳树摇摆状、有的象蝴蝶在花间飞舞,幼儿的表情专注而认真,这种无拘无束的表现形式,正是创造性活动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在舞蹈《小燕子》的教学中,因为每个动作都有它可创造的一面,我就没有硬性教给孩子小燕子飞、转圈、休息等动作,而是给幼儿创设好环境,提供了音乐、道具、图片、故事,让幼儿倾听、欣赏、表演。幼儿有了积极的参与意识,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孩子们创造出各种小燕子生动活泼的动作,他们愉快地表演着,也在愉快的环境下身心得以满足。但我们也会发现,孩子所用动作有时会不尽相同,总有一些独创之处,这时教师要擅于捕捉幼儿独特“创作”,并将它的“创作”在大家面前示范给予肯定,用亲切的、相信的目光鼓励孩子们用身体自由的表达,当孩子的“创作”被教师肯定表扬后,便提高了创作的兴致,孩子们会在这种氛围下,获得极大的乐趣,激发出最原始的创造力。

5、引导幼儿有目的创作。教师要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对已有的舞蹈动作进行归纳和提高。在教师的计划引导下,幼儿将获得的知识进行加工、应用,使原有的动作有了发展和提高。象“鱼儿多快活”这个舞蹈,轻松、舒缓的音乐把孩子们带入平静的境地,老师把舞蹈的音乐编成一个故事,由孩子们自己设计动作,有了青蛙游、鸭子游的动作基础,孩子们各自的动作十分有趣、丰富。刘飞小朋友设计了“左右头碎摇,双手在后扇动,碎步向前”的动作;许雷小朋友设计了“一手在前,一手在后,碎步前游,转弯”的动作;占剑辉小朋友设计的“两手伸前,小臂抖动,头前俯”的动作等,都有他们各自妙处。从幼儿舞蹈动作发展的水平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幼儿在小班下期就能创作或表达出原本要到中、大班才能做到的某些动作,而且动作趋向于表现美的造型、美的情趣,小班幼儿在舞蹈动作方面有着创造潜能,通过目的创作,能使已获得的舞蹈动作得以延伸、提炼。

18.怎样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篇十八

一,网页设计

网页设计可以理解为为网站上妆的技术。网站的永恒主题是用户体验。用户访问你的网站,能不能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以至于TA下次还来访问你的网站,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在这里,你必须站在一个设计者和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怎样设计一个整洁漂亮的网页,在这里推荐大家四原则:反差,重复,排列,分类。1,反差

好的反差效果可以给用户留下好的并深刻的印象。如果用户到你的网站,你的网站没有焦点聚焦到TA的眼睛,那么是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可以利用图片,文字,颜色等方法来产生反差。比如说,你促销某种产品,那么这个产品的图片的尺寸就要比别的图片要大,另外的一些辅助插图可以小,然后别的产品的图片可以与插图一样大或者小些;然后关于这个产品的介绍文字,你要重点强调(着色,加粗,加大);在颜色上也是一样,主打产品的图片颜色,字体颜色,字体背景颜色都要比别的产品的颜色要鲜亮,突出重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反差效果。

2,重复

重复的原则可以体现你整个页面的连贯性。比如在页面的头部和脚步用相同或类似的插图;再比如你做一个关于宠物小狗的页面,那么背景我们可以设计成一个家园,狗窝等,插图用小狗的图片,然后序列介绍中的序列符号我们可以设计成骨头。突出了你的页面风格和你的品牌。

3,排列

排列在网站设计中是比较重要,你的网站表现的业务还是专业很大程度上从排列上反映了出来。使用格栏效果可以使你的设计显得很干净不冗余,会使网站的内容合理的分布在框架中。体现了你的专业性,也给用户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格栏设计好有益于栏目的设置,这样才能突出你的中心,用户阅读栏目的内容也会得到一个好的效果。

4,分类

把你的网站的不同内容分开来,如果有关无关的内容都堆在一起,那么你的用户体验就会很糟糕。将内容按照逻辑划分到相关的主要分类下,会显得你的网站内容既清晰又规整,简单明了。合理的分类会提高网站的有效访问度。调查发现,当用户在网站查找内容超过三级子分类时会失去耐心。所以在分类这一原则上要把握好。

二,网站编程

我对网站编程的理解是:网站的核心,主体,精神。一个优秀的网站光靠漂亮的设计是不行的。网站编程包括:HTML,ASP,.NET,PHP,JSP,数据库等。其中,HTML是最基础的。学好HTML之后学习其他的语言才不会看天书。学习方法很重要。如何去学呢?

1,循序渐进

俗话说的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路都不会走还想跑?学习也是一样,需要一个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除非你是天才,不是的话就先把HTML先学好。其实HTML并不难,用我朋友的话说,就是记住标签与标签的写法。虽然这句话不是全对,但也还有道理。学完HTML后,可以接触ASP,PHP,一般这两种语言在应用中比较多,PHP在论坛建设中用的很多,还有CMS等。2,多交流多练

学习有时是需要一个气氛的,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讨,学习氛围有了,自然学习起来进步就会很快。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讨总比你一个人闷在那学要强。毕竟,你总会有碰到疑问解决不了的时候,而这个时候你到网上去查资料未必查的到,而请教不熟悉的人TA也没有义务为你回答,这时如果你有一起学习的伙伴,有这样一个圈子,就可以把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共同解决;同样,当有什么心得体会的时候,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这样你碰不到的问题别人碰到了,但是通过交流你掌握了解决的办法,或者你会了帮了别人,这样你的学习不是会有一个质的提升。要多学会跟别人交流。练习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看资料,看教材,光看不练你永远学不会,充其量就是纸上谈兵。操作多了,熟练了,那样才会学的更快。

3,多看多想

多到相关的网站去看别人写的经验体会,技术文章,这样对扩张你的视野和充实你的专业知识是很重要的。学会思考,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1+4=5,那别的数字相加能不能得到5呢?

三,优化

网站做完了,上线发布了。基本上完成了大体的工作。但是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了。网站发布以后的日子里,你天天需要去重复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优化。优化可以分为:内容优化和引擎优化(SEO)。引擎优化就是通过一些设置,手段后使搜索引擎(比如百度)收录你的网站,获得好的排名,增加用户访问量。但是,真正重要的是做内容优化。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说过:网站内容质量高了,用户体验好了,搜索引擎自然会光顾你网站,增加网站权重。做好内容优化包括:

页面的布局,关键字的选择,原创内容等等,做优化只有站在用户的角度你才能把优化做好。

以上是我个人多日来查看资料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纯属个人理解。秉承互联网精神:分享。

19.问题教学,开发学生物理潜能 篇十九

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营造良好的问题氛围

问题设计要适合于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问题情境的设置不是越难越好, 应当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要以课标为依据, 正确设计问题, 使之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创设问题的情境, 形式是可以是多样的, 它可以是一个有趣的实验, 一段物理史话, 一个物理与化学、生物等学科联系的信息题;也可以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实物, 一句广告词, 一个大胆的科学设想, 一个学生练习或作业中的错误等等。

如在讲授动量定理一节时, 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一学生将一个生鸡蛋举到某一高度, 全体学生顿时会产生一疑问:假若鸡蛋落下会不会破呢?结果鸡蛋落下碰到桌子而破碎;让学生重做实验, 此时在桌面上放一块大海绵, 这次鸡蛋又会不会破呢?这是学生瞬间在头脑中闪现的问题, 鸡蛋落下碰到海绵后反弹起来而被学生捉住。在新课前利用了这样一个演示, 激活了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带着鸡蛋在海绵上为什么会不破的疑问去学习动量定理,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再如在学习“摩擦力”时, 静摩擦力的的大小和方向是个难点, 设计用水平力将一本书压在坚直墙壁上的问题情境:“如果对书的压力逐渐增大, 书受的摩擦力如何变化?”回答最多的是“因为压力增大, 所以摩擦力也增大”。至此可借题发挥:“增大后的摩擦力必大于书的重力, 那么书将沿墙攀登了?”学生听后哈哈大笑, 自知出错后思考, 主动探索。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技能, 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是潜能的发掘。“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发现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碰到某个物理现象, 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为什么、怎样、如果条件变了将怎样、是什么?如:做完真空中的闹钟实验, 根据现象可提出:为什么听不到钟声?怎样才能听到声音?通入空气后能否重新听到声音?声音靠什么来传播?

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盛, 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关键是创造好些的师生互动关系, 教师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的发言权, 遇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 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创造一个氛围。如在进行“自感”教学时, 演示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演示, 就会对这个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 并且很自然地产生疑问: (1) 在通电的瞬间, 为什么并联的两个灯泡一个先亮, 另一个后亮?这两个支路有什么不同之处? (2) 在断电的瞬间, 为什么与线圈并联着的灯泡突然一亮?可见, 由演示创设了启发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本质属性的物理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 攀登科学高峰的事例, 这样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如:学重力时, 给学生讲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故事, 启发学生, 苹果从树上落下大家习以为常, 牛顿却提出: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拉住苹果的力和拉住月球的力是不是同一个力?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课堂上, 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 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例如, 在学习流速与压强关系时, 老师请一个同学上来演示, 在漏斗下放一个乒乓球, 松手后怎样使乒乓球不掉下了?因为前面刚学过大气压强, 该同学很快想到吸气, 那么向下吹气能否达到目的呢, 很多同学在摇头, 让该同学演示吹气, 结果乒乓球同样不掉下来,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让他们讨论一会, 很多同学提出问题:吹气是改变了什么?吹气时乒乓球不掉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吹气时乒乓球受到向上的托力来自哪?……老师稍加点拨, 同学们就想到了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上一篇:勤廉创辉煌,反腐促发展下一篇:梦想主题英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