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精选9篇)
1.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篇一
校本研修先进事迹单行材料
立足课堂 追求实效 提升自身素质
——湾子乡关市小学:张双元
课堂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因此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从2003年起,我乘着学校启动新课程和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的航船,积极地扎身于学校的校本教研洪流。特别是通过参加“校校、人人、天天公开课”活动,我个人不论是在教育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挚爱三尺讲台,乐为学生成长的贴心人
心中有祖国,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是我11年来不变的心灵坐标。在这个目标指引下,教学认真,刻苦钻研,注意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严谨。学生几乎是我考虑的全部,即使去厕所的路上,开车回家的路上,我和同事研究的也是学生,如:怎么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合作学习的能力怎么培养,略读课文怎么讲„„天道酬勤,我们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先后被评为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学科标兵,高陵县骨干教师、先进教师等荣誉。进几学期乡抽测中,我班获得多次全乡第一的好成绩,二、狠抓常规管理,落实平时教学。
我认为校本教研,就是将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是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教学是不容忽视的。故在教学上,我给自己制定了如下教学原则: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课前,我总是先认真研究教材,再结合学生实际,然后揣摩教材编排意图,落实重点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选择教法,训练学法,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突出能力与学法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探究教改新模式。校本教研,课堂是主阵地,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课堂上,我总是积极地给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课后,认真总结,积极反思,写好教学随笔。一堂新课开始,我们通过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以及教材所蕴含的兴趣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我除了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做一个学生在学习路上的引路人。
3、认真辅导每一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从不歧视班级内的任何一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总是满腔热情地去关心、辅导他们,使他们及早转化,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积极主动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回顾这几年在教改教研中的收获,感谢最大的是书籍,自新课改的春风吹进高陵以来,我就不断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坚持长期订阅大量教学杂志,如《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设计》、《中小学数学》、《人民教育》等,书籍给我带来了新意识,阅读
使我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提高,也使我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把一些粗浅想法写出来总结教学经验,并多次以精彩的课堂教学或独到的写作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在担任校数学教研组长这一工作岗位上,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勤思多想。“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我对自己的鞭策。
首先,我珍惜每一次上“研究课”机会。参与教研活动是我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并把自己认为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摘录下来,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每天写一篇教学随笔,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故每次我上“示范课”,总是按:
1、请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课堂教学。
2、请身边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材教法方面给予指导。
3、把校本教研作为教师之间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大家在教研活动中可以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教研已脱去了它神秘的外衣,更加平民化、大众化,不知不觉中,教研已成为了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总之,校本活动对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帮我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了自身素质。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锐意创新,把这项工作搞得更好。
湾子乡关市小学
2013年6月
校本研修先进事迹单行材料
立足课堂 追求实效 提升自身素质
湾子乡关市小学
张 双 元
2013年6月
2.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篇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我校实施的校本程,开展了《弟子规》为基础的经典读诵和学习。校本程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引用圣贤经典,陶冶情趣涵养,培养气质和人格。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辅助学校开展了以《弟子规》为主的品德教育。由于爱心人士的捐赠,我们的《弟子规》本得以使用,也成为了读诵经典的最重要、最初始的学习工具。
读诵与识字
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贪玩心强,学习依赖性强,缺乏自主的学习意识。然而低年级教学经验告诉我,这些低年级学生缺乏的恰巧是“定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注意力”。在我们开展《弟子规》读诵时,最先要求的就是学生对书本的态度要尊敬,坐姿端正,读诵要有方法(比如指读)。这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行为规范学习。诵读经典时,学生只要耳朵听、嘴里放松跟着读就可以,对于内容可不进行讲解。久诵成背,而背诵正是儿童的专长。如果不给他们背诵有价值的经典,那么社会充斥的广告词、流行歌曲就会充斥儿童的大脑,十分可惜,也对未来学生人格的建立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每天早晨学生到校,我先要求低年级学生先规范地进行《弟子规》读诵。每天学读几句,基本一个月内都能流利地将全文读出来。起初有些人不理解这种方式,认为早自习何不赶紧读一读儿歌、拼音、写算数题?然而学生的变化需要时间来证明。每天读诵《弟子规》后,我们才开始练习语文的读诵。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也已经十分集中了,对语文的儿歌等知识记忆也比较深刻。借助《弟子规》文字上的拼音,也将学过的拼音知识巩固和复习。这几届以《弟子规》读诵为开启的学生,即使是偏科严重、学习较差的,对汉语拼音和汉字记忆的掌握能力也都很扎实。
反复读诵一篇,能训练儿童的注意力,提高识字率。这种直觉的学习法,能让大脑压力得到舒解,身心安定平衡,智能和潜能得到开发,学习能力也相对提升。
理解与运用
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弟子规》教学就不仅是简单的读诵了。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由从前的“服从”转变成拥有自主的思考,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在我们进行的校本程中,开始在这个年龄段加入对《弟子规》的理解和运用。
这就要求教师拥有熟练的运用能力,在学生的行为中融入《弟子规》里的道理,让学生在知晓的同时,也对《弟子规》有进一步的认识,并有兴趣学习。比如,在三年级的教学中,学生下因为打闹成怒,上也不能将情绪平息。刚好我们讲到“出则悌”,谈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言语忍忿自泯”,学生结合自己刚才发生的事情,意识到班级同学皆是兄弟姐妹,言语不和也有自己的责任,不能偏怪对方,造成争斗的结果。打闹事平息,两同学和好如初。
对于经典的理解,中年级的学生有意识选择自己应该做的方向,而《弟子规》的助力既简洁又全面。
四年级的班级在一年级时没有经过早读《弟子规》的学习,在一年级时成绩突出者较多,而现在班级的纪律和团结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学生们每日向班主任“告状”,同学之间因为小事可以变成两个家庭之间的争斗,学生学习愿望不强,卫生也难以保持良好。对于这样的班级,进行《弟子规》教育时,学生们却十分愿意配合。有学生在上也向我“告状”说他人的不好,我根据“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来引导他,你对老师说他的错误,那么你是用什么心来报告老师?是幸灾乐祸的心?还是真想让他改过的心?学生一般都会选择后者,我继续依据经典“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引导学生,你要是真心想让他改过,可以直接对他进行劝告,他改正了错误,你们都有好的收获,而不是让老师去处理他的错误,毕竟老师忙于教学工作,比较辛苦,同学之间的小事情,可以自己试着解决。
虽然四年级学生有一些不良习气不能因为几节《弟子规》就能改正,但能看出他们都愿选择积极善良的一面,也将“告状”等不良行为减少了一些。
延伸与提升
在五六年级的校本程中,根据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心理趋向于青少年心理过渡期的特点,我在堂上更着重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经典进行延伸,从自身的经历和真实的新闻故事,对品德行为的改进进行提升。
五六年级的学生是我带过的第一、二批《弟子规》学生,在一年级时全年接触《弟子规》的学习,和我一起摸索育德育智相结合的方法。虽然身处农村地区,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能力不及城区,但他们这两届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开始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拥有很好的同理心,尊师、团结互助、有爱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稳定的德智基础。
前不久还给六年级学生上《弟子规》,学生们拿着当年小小的书,乐道“太简单!以前读过!”然而读过学过不代表永远学会了,需要温故而知新。刚好班级里有几位男生在图书室集体看书时,偷藏了几本老式的“小人书”离开图书室,在此次堂上正好作为教育延伸。我们在上学习清官“杨震”不受黄金的故事,也学习了孝子蔡顺为母采桑葚感动盗匪,接受盗匪回赠的米却被官府逮捕的故事,更从现代的实例中学习到“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案例。学生们最后总结,面对诱惑时,对于善恶的取舍,要有正确的方向;面对诱惑时,强大的道德定力会帮助自己行正道;面对诱惑时,要分清此物来历是否清白。学生们曾经扎下过的道德之根,遇到事情学会思考和改进,就像雨露滋润过一样令其发芽。而这次几位男生的“根”与“芽”是不是增长了许多呢?看到他们下羞愧笑容和诚恳的眼神,我希望答案就是那样。
在我校实施《弟子规》校本程,其目的是涵养气质、培养人格智能,通过经典的思想结晶进行潜移默化。在我们实施的最初,也有过困难重重,也有过偏颇和失败,但我们坚信,只有秉承着中华千年文化的精髓,才能有学校未来的良性发展。
六年的实践,在校本程的开发和探索中,我们师生共同努力。虽然《弟子规》在教师群体中普及不够深和广,也有对传统文化存在“糟粕”之见,但我们在探索中学会了融会贯通,善巧方便,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学生的逐渐变化带来的良好影响不断体现。
3.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篇三
在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各种教育教学以集体备课为依托,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力抓手。
一、落实两项指导
开展校本教研,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还不够,还应落实两项指导。
(一)落实专题理论指导
校本教研要重视理论的指导,善于汲取现代教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成果和新方法,不断从现代教育思想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更广阔的教育理论背景为基础,才能少走甚至不走弯路,并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师例会、教研组活动,采取“学校学习→教研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同时聘请教研室的理论教研员来校作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研究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了解国内外教育科研动态。在学习中做到“四个结合”:理论学习和理论摘抄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心得交流相结合;理论学习和观摩、点评优质课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学校办学实际、教师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较好的实现了理论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二)落实科研方法指导
在校本教研管理中,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老师外出学习,请专家到校指导,引导教师掌握各种科研方法的意义、特点、操作程序及实际运用的要求。近几年我校已先后派老师赴内江、资阳、成都辖区内的8所学校考察学习;积极争取高校的业务指导。同时,我校十分重视专家在课题研究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我们积极邀请省市县专家到我校进行专题问诊、答疑,让老师们和他们面对面、零距离交流。我校还特聘威远中学的9位教师做学科指导员,对我校的课题研究作指导、提要求,这样让我校的教育科研有一个高层次的交流展示平台,让老师们能够得到专家们的引领,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了到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科学的研究方法,加快了学校教学改革的进程。
二、重视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最直接的场所,是学校教研活动中最基层的组织单位。以教研组为组织形式开展校本教研,便于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产生思维的碰撞,激活思维的潜质,达到共同提高。随着学校年级、班级的扩大,新教师的增多,教师间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不仅为开展教研组活动提供了条件,也使得开展好教研组活动显得非常必要。教研组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针对学校的教研活动只做些常规性工作,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不大。为促进校本教研地有效开展,我们首先培训教研组长。教研组长是学科教研活动开展的直接开发者、策划者、组织者、协调者和管理者,是学校学科教学实践和发展的领军人物。通过培训,就如何促进不同特点教师的共同发展,如何有效策划教研活动等方面,给予教研组长更科学、更理性的指导,以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其次,为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建立学习型组织是非常必要的。因“教”和“研”是“共生互补”的。为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我们在保留原有教研组格局的基础上,对教研组进行了适当改造,使之逐步变为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
三、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研究,使教师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地位、重难点,从而具有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由于在个体中汇集了群体的合力,就会更加的完善和凸显教师原有的长处,利于教师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良好的教学风格,也使大家平时感兴趣的课题经讨论后得到理性升华。同时,教师又将获得的理论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推动教学、科研一起向前发展。教师们通过互相交流、学习,主动探索学生的学习规律,高效的完成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学法指导使命。集体备课是学校校本教研的“重头戏”和“亮点”。鉴于此,我校采取每学年由学校任命备课组长,并确定成员、确定时间和地点,明确任务的方式开展集体备课工作。通过“个人钻研、集体研讨、定稿复印、科学使用”四个环节,做到组内统一设计教学目标要求、进度和内容,但允许教师保留对例题、练习题的取舍的权利,使教学具有灵活性,不千篇一律,让不同层面的学生达到他们所能达到的目标和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当然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造就了一大批的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
四、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策略
作为农村中学,开展教研面临着来自观念和技术层面的困难,因此在观念上给予引导,并给予技术层面上的支持,是农村中学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认为可采取如下策略和途径:
(一)以课堂为阵地,以课例为研究对象
课堂是教学的发生场所,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现实起点,而课例是教师教学设计和对教学发生过程的真实记录,其间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和对教育理念与价值的现实追求,故在校本教研中我们紧紧围绕课堂这一中心,深入剖析课例,极大提升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反思能力。
(二)注重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为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提供观念引导和技术支持。这里,专业引领,是指由教育专业研究人员所提供的有关课程、教学与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指导。引领活动本身就存在于教学的真实场景之中,因而专业引领是基于教师的教学场景而提供的一种专业性技术支持,它有利于农村中学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
(三)建立农村中学校本教研的校际合作机制
4.校本教研培训制度 篇四
王家厂镇中心小学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课程改革这一宏伟工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我校以“校本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使学校校本研训工作进一步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研训的意义
学校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场所,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学校理应为教师的自我实现、专业发展而服务。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研训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训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第二层含义是:“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研训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校本研训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第三层含义是:“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研训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二、校本研训的具体规范
1.学习提高———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1)培训工作日常化。我们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规定每周五晚上为全体教师的雷打不动的业务学习时间,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2)培训内容广泛性。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详实。具体有课程通识培训、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实验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如仅数学学科就包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学习理论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育科研、数学课堂教学、特级教师教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案例研究与写作、数学教育展望等专题,力求教师对当前的数学教育改革与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3)培训形式多样化。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具体有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在培训效果上体现了“新、活、实”三个字: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采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2.反思交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
(1)教研行为自主化
制度上保证:学校规定每周三为语文学科教研日,周二为数学与其他学科教研日。教研活动中要求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组织上到位: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中间力量与基本组织。我校非常重视教研组的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分成3个教研组,其中包括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再加综合教研组。明确各教研组长的职责,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与考评。行为上跟进: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2)教研主题专题化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们要求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做到“两个结合”。一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即要求学校各级教研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与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二是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如课程通识培训、实验教材培训等。
(3)教研内容系列化
我们认为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提出上好“三课”的做法。即老教师、优秀教师给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课题研究上好研讨课。
(4)教研形式多样化
从教研性质上分有注重操作的参与式研讨、同课异构的比较式研讨(师徒上对比课)、自我申报的沙龙式研讨、提高层次的课题式研讨、诸多学科的交叉式研讨(音美等综合科教学研讨)、多渠道多反馈的交流式研讨等。具体组织形式有课堂观摩、说课评课(实话实说)、主题沙龙、课题研究、观点展示(头脑风暴)、热点评说、读书交流等。
(5)教研科研一体化
我们认为教研科研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而服务,为了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最大发展而服务。为了提高教研科研的实效,我们的做法是教研活动科研化、科研活动教研化。学校教导处、教研组经常协同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3.协作交流———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制
积极探索备课制度改革,试行集体备课制,总体思路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16个字。即教师先分块备课,然后是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修改,课后必须要有反思。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4.专业引领———搭建教师学习对话的平台
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教师的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至少耗费比较多的时间。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之外,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1)校内: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一是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要求教龄未满6年的教师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二是成立校学科指导组,校长任学科指导组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要求学科指导组成员每期听课不少于10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并定期汇报交流教学情况。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2)校外: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
们尽快成长。二是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锻炼的舞台,让他们在一些大型研讨会上展露风采等。请进来,邀请本县内其他学校优秀教师来校上示范课、办讲座。
5.资源整合———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
(1)整合资源。教研、科研、培训三者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有机的整合。要把教研、科研、培训统一纳入校本教研的范畴,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2)突出“校本”二字。即校本研训要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开展工作。
6.激励保障———发挥学校服务导向功能
(1)组织到位。将学校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教导主任负责抓、教研组具体落实的管理网络。
(2)制度到位。学校制定出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候课制)、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3)人员到位。一是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学校领导联系制。即各教研组的活动由组长负责,学校领导各联系一个教研组,指导并参与各个组的教研活动。二是学科指导组成员要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4)经费到位。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学校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做到四个保证:保证教研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保证外出学习经费、保证校内奖励经费。
5.校本教研培训计划 篇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面对新知识、新经济的到来,以及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爱学习,会学习,终生学习。为了把我校教师队伍塑造成一支政治强,作风实,能力高,业务精的新型教师队伍,顺利完成本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制定以下教师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导向,以学习培训,提高素质,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培养“四有新人”为保证,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作风是否转变为检验标准,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全面完成本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
2、开展读书活动
3、学历提高培训
4、课堂教学技能培训
5、信息技术培训及微课大赛
6、请进来辅导、派出去学习提高培训
三、方法措施
1、师德建设是教师校本培训的关键。曾有人总结了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教学能力=师德×(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在这个公式中,师德的高低决定着能力的高低,也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加强师德建设、端正教风,提高质量。一是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会其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觉悟,强化自身修养;二是严实《新开中小教师职业道德百分量化考核细则》等管理办法;三是在教师中大力开展“三心”(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两爱”(爱岗位、爱学生)、“一变”(变作风教育)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四是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
2、开展读书活动的目的是更新教育思想理论,使教师适应学生,为改进教学工作开展以校本教研活动提供理论支持,为此学校按照县局、学区的工作安排,要求全体教师根据自身要求精读一本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方面的专著读书活动,以自学为主。每期学校组织一次经验交流活动,谈感受和学习心得、感悟,并能对学校工作提出建议性意见的体会。学校适时组织全校性的专题报告会,及时推广,达到“一人精读大家受益”的目的。
3、学历教育是教师校本培训的重点渠道。学历教育是教师系统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永不枯竭的自来水。因此,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函授等,接受再教育,增长学问、提高水平。
4、大练苦练基本功是校本培训的主要方式。大练基本功是提高教学艺术水平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手段。一是本学年内要以普通话培训为主。虽然80%的教师已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但提高和推广普通话工作仍然是我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学校要求教师不论在什么什么场合,都要讲普通话,形成浓厚的讲普通话氛围,以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力争青年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甲,中年教师达到二乙水平,老年人能说普通话。二是掌握大纲和使用教材基本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三熟四备五不漏”。三是苦练课堂教学基本功。通过听、讲、评系列活动,对各任课教师的导、讲、问、练、结等各项基本功进行训练和考核。开展“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帮扶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讨结合,教学实际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着力创造出适合我校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总结得失,把成功的经验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并在全校推广。
5、现代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计算机培训在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培训的同时,要求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培训内容和档次。不但使95%的人懂得微机的基本操作,而且要使50%的人能利用微机制作课件,备写精美的教案和制作考试题,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因此,充分利用现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举办培训会,请专任教师进行授课,指导操作等形式,使教师熟练操作现代教学媒体,同时加强媒体教学的应用,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6、积极开展“请进来辅导,派出去提高”活动,学校实施根据教师培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邀请县内外专家或优秀教师做专题辅导,实现专业引领。同时,争取名额有计划的选派骨干教师出外学习,以不断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实施步骤
一是调查教师的培训需要,在培训的问题上,不能盲目地搞齐步走,一刀切,而是要先调查摸底,在教师大会上发放教师培训问卷调查,分类统计、掌握教师的需要,然后在合理配置培训资源,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对教师的需要进行分类,并对师德培训,读书活动,学历提高培训,请进来辅导,派出去提高培训。采取自学+集体培训的方法,对课堂教学基本功培训和信息技术提高培训采用分组培训的方法。本期共分为普通话小组,微机基本操作培训小组,三笔字培训小组,简笔画培训小组。
三是建立完善制度
1、考勤制度。对每次培训,学校周计划要安排具体时间和地点,并由一名班子成员准时考核,并把好本次培训的质量关。
2、作业制度。为了保证培训质量,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做好笔记、培训结束后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3、奖励制度。培训结束前,要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和评赛,并对优胜者进行表彰奖励,以鼓励和调动受培训者的兴趣和热情。
4、学习成果汇报制度。除了部分培训要写论文外,普通话培训要进行测试;三笔记简笔画要求培训者办出一期高质量的黑板报;微机基本操作培训后,每人交回自己所担任的考试题一份,优质课件一份。
四是保证时间。
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在每周三晚上的业务学习会时间进行。每周二和每周四的进行两小时的微机培训。
五是组织领导保证。
6.校本教研个人材料 篇六
获嘉县史庄镇第二初级中学 徐琳
该同志在校本教研中,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她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不但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更重视与同行教师集体教研、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在校本教研中,她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他接受学校领导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使史庄镇二中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显著的效果。
1、学习专业理论,重视同行交流
该同志一直把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她制定方案,确定专题,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她树立“终身学习”的新课程理念教学思想。利用业余时间观看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录像资料,学习教育教学文章、书籍,利用教师阅览室,多渠道进行广泛阅读,有效阅读,认真写好读书笔记,每月上交一份读书心得。最近她一直在学习《从课堂走向未来》这本书。通过学习,她把自己在课改中的体验,反思自己的教学。比如学习《课堂组织应注意的九种问题》,她重视和同行教师交流,力求同时提高。通过学习和交流,校本教研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教学中体现让学生实实在在地领会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二、认真进行备课,保证高效课堂
为了备好课,她常和同科教师集体备课,针对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教材,不断优化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宗旨。在备课过程中,她亲自手抄教案,考虑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学情,针对学情进行思考。她参考很多课件,结合自己的课堂,自己制作比较实用的课件。比如在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一课时,她搜寻了很多关于闻一多的材料、电影,歌曲《七子之歌》的创作过程,设置引人入胜的导语,唱闻一多创立的歌曲,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一节课,她现在学校讲公开课,然后参加县级技能大赛,最后在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得市级二等奖。
三、勤于讲课听课,重视集体评议
几年来,她一直走在课改的前面。在学校组织的公开课中,她能切合学生实际,设定自学内容和时间,学生在自学目标指引下,尝试解决问题。在讲公开课之前,她常常向网上名师学习,听同行老师的课,力求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自己的课堂。比如在讲《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她先是利用优酷观看视频朗读,发现有些朗读字音读错了。从多个视频朗读中挑选一个比较好的让学生观看。她观看很多网上讲课的视频,把比较好的教学理念记录下来,更多地理解作者苏轼,理解写作背景,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因为对文章理解的很透彻,所以她在示范朗读中,感情非常真挚,收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阵阵掌声。她这一课制作的课件也被评为市级二等奖。
四、带头主持课题,团结协作研究
几年来,她一直主持教研室和教科所的课题研究。在开题时,她让学校领导和有经验的教研组长进行指导,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课题研究。研究过程中,她和课题组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以学校的图书室为载体,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比如八年级上期要求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奥斯托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她自己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写感想。2011-2014年课题研究《创建良好班风研究》获得市级教科研成果一等奖;2012-2015年的《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获得市级教科研成果一等奖;2014-2015年的《中学语文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获得市级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优质课《斑羚飞渡》获得市级优质课二等奖;优质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获得多媒体和学科融合市级一等奖。
已有的成绩代表着昔日的努力。而校本教研好比是浩瀚无垠的大海中蕴藏的宝藏,需要开拓者不断地发现与发掘。在以后的工作站,她更要在校本教研中继续促使全体教师参与、合作、共享和提升,把校本教研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从校本教研中获得欢乐、自信和成熟。她相信,只要史庄镇二中全体教师务实拼搏,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发挥示范作用 引领校本教研
单位:获嘉县史庄镇第二初级中学 姓名:徐 琳
7.校本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篇七
芦岭中学
2011年5月16日
校本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已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与紧迫任务。为此,我校在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下,从学校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取得了点滴效果。下面将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根据教导处的部署,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本轮校本培训的内容:评好课,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是教学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通过学习,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激发了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的热情,广大教师全员参加培训,形成了良好的研修氛围。
二、建立教研组织,完善规章制度。
学校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主体,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为此,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由副校长王皓石担任组长,教导主任盛怀之.刘浩任副组长,教研组长任成员。在具体实施中,教导处、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教师业务培训以及具体事务。
为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规范有序有效进行,我们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各教研组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时间为校本教研活动日, 开展形式朴实、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以学科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本学期教学情况,把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评课到教学反思与交流等内容,真正做到实在有价值。认真做好教研组活动记录,每位教师每学期均有学习笔记,写不少于2000字的反思性教学论文、总结或者学习心得。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校本教研”的工作实效。
过去我们教研意识淡薄。自从新课改以来,通过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校本教研的文件精神,老师们的教研意识普遍有所提高。
1、分组协作,互动研讨。教研组长组织并参与本组教研活动,要做到教研组有校本教研记录本、教师有学习笔记。
2、以点带面,优势共享。教导处重视的是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听课、交流、研讨,抓各教研组的研讨与交流,让课改实验以点带面、优势共享。教研组主要解决本轮校本教研中评好课为教学实践的问题。
3、及时反馈,积累经验。教师每学期写八至十篇业务学习笔记,一篇教学反思,经验交流或者学习心得等。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长补短,互相提高。
我校现有在职教师81名,其中省级骨干教师两名,市级骨干教师两名,区级骨干教师七人,区级教学能手两人。校本教研时,要求年青教师学习老教师的育人经验。老教师学习年青教师课改后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上示范课,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努力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在督促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的同时,我们将领导、教师听、评课纳入了教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规定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中层以上领导不
少于20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同时,每位教师每学期执教一节公开课,通过不断的听评课,潜移默化的提高授课能力。为了使听评课实实在在,我们要求每组尽量做到全员评课,真诚指出不足,起到帮助他人提高自己的作用。
8.校本教研工作交流材料 篇八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我校从2003年起,本着“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从实际校情出发,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学校教科研气氛活跃,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和学生成绩显著提高,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同,下面我将把我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一些做法作简要的汇报。
一、校本教研形成制度化。
1、学习制度
在时间上,周二第八节是年级组教研时间,周三第八节是教研组教研时间,周四是学校集体教研时间。
在内容上,主要开展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方面的内容。
在形式上,主要以课题研究与实验、集体备课与评课、试后学情分析、观摩专家讲座及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示范录象课,以及下发的有关课改内容的学习资料等。
2、听、评课制度。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听、评课16节以上,平均每周一节,教研组长、年青教师(参加工作未满3年)要至少在20节以上,听课后要与讲课教师及时交流,取长补短。学校领导也采取随机听课方式对教师日常上课情况进行摸底、了解,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0节。
3、教师献课制度。
随机听课制度,我们了解教师日常上课情况,那么教师献课制度,则使我们看到了教师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说展示了他本人的学科教学水平,我们要求所有教师每学期献课一节,只要是上课教师都要参与献课,不论岁数大小,不论是否领导,这样在每个学期都要掀起一个比、学、赶、超的教研高潮。教师献课时,学校的听课小组及与此学科相关的学科教师都要参加听课,我们头一天就公示出第二天要献课教师的名单、节次及上课的班级、地点,这样听课的教师就提前调整好自己的课节,准时参与听课,而且我们要在听课后的第一时间内要对教师献课组织评课,所有参与听课的教师都要评课,要求评课要公正、客观、简练,时间充裕时,要以座谈形式;时间紧张时,听课教师以书面形式,将评课材料交到听课小组受中,听课小组汇总后反馈到献课教师那里。
4、汇报课与示范课制度。
凡是新参加工作教龄未满3年的教师,或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更改所教学科未满2年的教师,我们要求每学期上2节以上汇报课,由学校听评课小组和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听课,课后要对该教师的课进行详细的评估。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每学期要上1节示范课,新教师及相关学科的教师要参加听课。
5、公开课制度。
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校级公开课,参加校级公开课的人选就是从献课教师中择优选出来的,人员3—5名,时间在6月和12月中下
旬,校级公开课要求全校教师都参加听课,课时都安排在第八节的校本教研时间,学校要对所有公开课进行录象、备案,而且要对承担校级公开课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
6、学情分析制度。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素质得不到提高,教研所做的一切只能是空谈。因此,我们更注重对所教授对象的分析,教研组、年级组教研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在课堂、自习、作业完成、单元测试中的表现,年级组要从横向来分析本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教研组则要从纵向分析本学科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讨论、研究后要拿出一个具体的措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
7、年终量化考核制度。
学校把教师的校本教研情况,经过量化后纳入到了年终教师考核中,使校本教研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由教导处记录教师的日常教研情况,如:对教师的听课节数、献课的质量,是否上公开课,教学经验论文发表情况,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学习心得、笔记的完成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登记,然后在年终时向学校提供原始的数据,学校将根据这些原始的数据合成具体分值,记入本人的年终考核成绩中。
二、建立三级教研体系。
一级:教研组教研。
周三第八节是教研组教研时间,教研内容有集体备课、学情分析、科研课题研究,每个教研组都要结合本教研组的特点,在学期初要确定一个校级的科研课题,这样就做到了带着问题教研、带着课题教学、带着任务工作的教研目的。
二级:年级组教研。
周二第八节是年级组教研时间,教研内容有学情分析、集体评课、集体学习等,重点是学情分析。
第三级:学校教研。
学校每周一次集体教研,教研内容有:探讨年级组、教研组中未解决的教研问题,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展开讨论,共同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共同观看优秀教学观摩课,集中培训现代信息技术等。学校还根据需要每学期要开展2—4次时间为半天或一天的专题培训或讲座,一般是在周六或寒暑假前,没有占用正常的工作时间。
三、教研与科研相结合。
“教研有目的,人人有课题”,这是我校校本教研的基本作法之一。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科研课题,以科研促教研。为了更好地做好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于2005年10月,学校专门成立教科研办公室,任命有丰富教育、教学、教研经验的安国庆同志为教科研主任,专门管理学校的教研和科研工作,使这项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我校现有国家级科研课题一个:《全国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开展“三语”教学的创新研究》,省级科研课题一个:《农村初中普、职教整合研究》,学校80%以上的教师都参与到了这两个课题的研究中,并取
得了一定的成果,再加上各个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特点确定的校级科研课题,学校每位教师都有一个研究任务,这样就更好地做到了校本教研有的放矢。
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建立教师间的帮教关系。我校有省级骨干教师一名,市级骨干教师4人,县级骨干教师11人,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每学期开展一次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要求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每学期结成帮教对子,指导他们的备课、上课和献课,同时,还要带动和培养青年教师积极投入到教科研中,每当开展校级公开课或是需参加县、市级优质课评选时,我们都要组织这些学科骨干教师参与听课、指导,帮助上课教师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小到导语的设计,大到教学过程的设计等,他们都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一个好汉三个帮”,在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努力下,这些讲课教师的课都受到了好评。
除了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间结成帮教关系以外,我们还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和新参加工作的教师结成帮教对子,帮助新教师更快、更好地进入教师角色、胜任教学工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加之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走入了课堂,这样,我们把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接收掌握比较快的年青教师,与年龄稍大的教师结成互助对子,帮助、指导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和网络操作技能。这样就形成了“以骨干带普通”、“以老带新”、“以小帮老”帮教网络,形成了你帮我,我帮你的互帮互助的教研氛围。
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
学校多年来,一直都非常重视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早在2000年就建成微机室;2001年就以拨号上网的方式接入互联网;2002年我们又建成了电教室,就开始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的尝试;2003年购买了101远程教育初中阶段的教师版使用权,学校又先后购买了打印机、一体机、扫描仪、录相机等教学辅助设备。2005年辽宁远程教育工程的开通,更使我们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技术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校本教研在形式、内容、效率和效果上都得到了丰富和改善,学校目前有三个教学资源库,一是新课程主题资源库,一个远程教育卫星资源库,一个是学校自建的教学资源库,其中包括优质课录相资源,各学科课件,优秀教学设计,各学科试题,教学经验、论文等,在加上互联网上的海量的教育教学资源,使传统的校本教研注入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在人与人之间教学研究基础上,增加了人机间的交流,在教研中,老师们遇到了难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便捷地获取所需教学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好地提高了教师的备课、上课质量。新一轮的关于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教研内容,使教师们学电脑、用网络,制课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研热情高涨,提高了教研的科技含量和教研效果,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走出去、请进来,多渠道学习先进经验。
闭门造车,终究会鼠目寸光。我们始终重视学习外地教育教研的先进经验,2003年秋,新课程改革在我县部分学校开始实验施行时,我们也同步开展了以新课程、新理念,指导现行课程的教学实验活动,学校花千余元,先后购买了南京、上海、大连等国家课改实验区的新课程教学光盘,组织教师观摩,又借助举办县级新课程汇报课的时机,组织教师到一中、三中、国英等学校听课学习。2004年学校又承担了北片县级优质课的评选活动。2005年在县教师学校的帮助下,又请来了县蒙初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到我校,使我校教师多次得到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2005年和2006年我们又两次请来了165中学的优秀教师为我校师生上了一节语文课、两节数学课和一节体育课,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省级重点中学的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我们也于2005年7月和2006年10月两次到165中学去交流学习,我校有11名教师与165中学的教师结成了帮教互助对子,经常就教研中的难题开展交流。最近,我们还计划去观摩学习他们校本教研过程,来更好地促进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发展。
9.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篇九
牡丹江市第九中学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校本培训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认为校本培训就是立足于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的需要,由学校组织对本校以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合理的利用,并有计划地对在岗教师超于本职、本岗的全面培训。实施教师分层发展行动计划,使每位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和发展,造就一支素质过硬、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以来,我校的教研与教师培训工作本着“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洋溢幸福”的指导思想,适应课程改革新形势,引导着全校教师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实践着为教师个人成长服务,为学生有个性地成长服务,为创建有特色的中学服务,为丹江教育课改工程服务的承诺。教师专业化发展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打造一支有实力、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是我们永不止息的追求。为此我们确立以《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课题题目。我校主持的“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于2005年4月28日被确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该课题经过近四年的研究,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下面,将该课题研究的的几个基本问题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挑战,中小学基础教育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那么,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许多专家认为,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来说,当前最紧迫、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它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因此,无论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历史的重任、时代的发展,还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都呼唤着造就一支素质过硬、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2、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使命。如何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现在与将来的关系,是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必然,更是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中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的全面发展:将教师发展视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事业、家庭、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等都得到发展。从自己成长中,感受教学工作的意义、体验生活的甘苦、感受成功的喜悦和生命的价值。注重教师的和谐发展:人既要发展自主性、独立性、竞争性,又要发展提高社会性、合作性、集体性。注意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他人。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群体与学校发展的关系。
3、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是有生命意义的人,是有发展意义的人,是有自主和独立意义的人,也是有社会意义的人。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生命的每一点进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即关注学生的平等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的根本价值和功能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个体获得幸福,促使人的人格健全,发展人的智慧,使人获得可持续发展,提升人的生命质量。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将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重中之重,重点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实际发生的问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个性教育,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课题研究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
5、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问题,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的实践形式,是教师将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进修密切结合的,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研究的起点是唤醒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满足;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研究的过程是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不断更新教师的观念,不断改善教学的行为,不断改进教学的效果;研究的结果则是切实解决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培养综合学习能力。通过课题研究,使广大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内容、方法、可行性以及开发教学资源方面取得理论上的发展;在教育教学的领域,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课实践模式和有机渗透模式,在教材开发与课程管理方面,提供有价值的改革经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引领教师的发展,把教师打造成研究型教师。要坚决摈弃“见物不见人”、“见指标不见人”、“只看成绩,不看成长”的错误倾向。
构建适应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一种学校文化现象。创新工作方法,形成学校特色,创设高质量的学校教育。
三、课题研究内容
7、打造研究型教师(形成一支队伍)
研究型教师是在持久的、日常的学校研究生活中成长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第一位的目标是引导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
8、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养成持续学习的好习惯的研究。学习既是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的支撑。学习本身就是教师的专业特点,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的高标准,使得教师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显现。
9、建设新的学校教师文化的研究。文化是一种组织体系内部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一种单位内共同的精神追求;一种职业的道德意识基础上的共同的工作行为。
教师文化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校为主要空间,以教师职业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现代文化观念和教育观念,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师生活方式、思维特征、行为方式;在教师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各种教学活动、文化活动和研究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教师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习惯。
四、课题研究目标
10、“教育有规律,循道而行;学生有个性,因材施教。”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抓出实效来。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抓出质量来,以课程改革为主线,国家课程个性化实施、校本课程个性化开设,增强课程的均衡性与选择性,达到“课程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目标。
11、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开展立足以校为本,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科研、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学年组的实体、主体作用,深入开展课题研讨,充分发挥“讲学稿”的实际功效;深入开展课例研讨,通过同题异构课和精品打造课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12、发挥学校的特色项目优势,深化课程改革,以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实施凸显课程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发展学生的特长。
通过教学示范课,教学论坛,名师会诊等方式,促进个性化课堂的生成,形成教学有特点的良好局面。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3、强化过程管理落实研训有效性
要使得教研工作与培训工作能得到有效地落实,让学习质量得到较高的保证,就必须对其过程加强管理,我校在实施人文性管理的同时,也重视制度的改善和强有力的落实,从而带出、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
领导充分关注,落实制度有力。上至校长下至教师,无不是把全部身心扑在了教研工作一线,推门听课、因材指导、做示范课、评过关课,由“教书匠”到“专家型”、“智慧型”,在潜移默化中教师教研素质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学校工作首先从调查入手,抓管理,建制度,征集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修改了教学常规工作评价细则试行稿、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教师评价考核方案和教研组考核方案,将培训和教研与教师个人以及教研组工作的考核联系起来,提升教师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质量。
创建研训“例会制”,实现学习过程透明化。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体系,从而切切实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2006年开始,我校逐步开始实施各类教研活动“例会制”。(1)课题研究例会制。课题申报→研究计划→每月小结→阶段小结→课题结题,每一个环节均实施全程监督管理,真正落实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发展性。
教研组学习例会制。每月要求教研组根据实际工作进度,在集体备课、理论学习、素质提升工程培训、个人经验交流等方面开展活动,实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制。每周,在专职副校长的主持下,各教研组就一周的培训以及教研工作进行回顾与小结,并且有针对地部署下一周的教研与培训任务。
严格制度管理,强化档案管理意识。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制度是否能行之有效地得以落实,重要的一条还是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在校本研训上,我们首先落实的是严格的考勤制度。每一次培训或者教研活动的开展,都要求教师准时到位,并且要求教师准备专用笔记本,提高个人档案管理意识,分门别类,做好各种活动的笔记以及资料保管工作。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的制度当然也是行不通的,为此,根据当前的学校工作实际与特点,我校对教师、教研组的考核以及奖惩制度又进行了一次改善,对教师个人的义务与权利作了相关规定,让教师在勤奋工作和学习的同时,能在利益上得到保障。
14、强化校本培训,教师培训形成制度。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校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是:
(1)通识培训制度化:每周一一个小时的业务学习是我校一直保持的一个传统,利用这个时间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通识理论再培训。培训采取由校级领导、骨干教师轮流讲和教研组分散讨论相结合的办法,每次培训学习,人人都要写出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2)学科培训系列化;与通识培训同步进行,利用每周的星期五采取由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讲座的形式分教研组进行学习,从课程标准解读到教材的通研,从外地的先进经验到与本校的教学实际进行整合,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使课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学校开展“走进新课程系列活动”,一周一个主题,每周集中解决一个老师们感到困惑的问题、重点的问题。
15、建构校本化和学习化的课堂,使课堂成为师生学习的场所、沟通的场所、交流的场所和创新的场所。经过反复实验、研究、论证、提炼,创设了体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迁移创新”的认识过程,以及“定向—内化—发展”的心理活动规律的“自主创新学习”教学模式,确定了“创设情景,呈现问题—研讨探究,尝试解决—巩固体验,归纳总结—引导实践,深化创新”的基本流程。
建构学科化和人文化的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让师生共建真实、生动、自主、快乐的课堂。我们在认真研究各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抓住各学科教学的薄弱环节,突出各学科的最基本目标,重点体现学科化、人文化和综合化的特点。
16、评课标准的改革。我们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原则是:“以学论教”并且把这个标准运用到教研活动中去,特别是在优质课的评选活动中,这个标准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引导教师将目光投向了新课程,投向了新的课程标准,因而它起到的不仅仅是个选拔功能,更重要的是导向功能。
17、创新教师成长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者的热门话题。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向。所谓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主发展,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主发展的目的。
教学反思和问题生成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教师个体主动发展的关键是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只有具有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教师,才能自觉地不断促进自我专业成长。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依赖于内外自主发展环境的创设,依赖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评价和自主发展模式的建构。为此,我校已经于前两年开始运用“反思本”,要求教师针对平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理论学习中的体会、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澄清。或者在教研组中将问题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讨论,如:课后一起反省原有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在深入反思、讨论中,寻找改进策略,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再一次上课,接着再讨论。教师实践性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教师如何获得实践性智慧?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是:将教师教育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教研组,通过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实现教师个人自主的实践反思与教研组同行的诊断、指导及经验共享。
五、取得成果
18、通过开展《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课题研究,我校着力打造由名师、骨干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师团队,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现15人)、教学能手(现42人)、教学新秀(现23人),骨干教师(现36人)达25%以上,市级名优教师达20%(现30人)并充分发挥其在师德师风建设,在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19、几年来,围绕“十一五”期间科研课题的开展,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的气氛。学校开辟了教师论坛和课题开发小组,教师撰写论文、个案千余篇,有一批有一定质量的研究论文在全国、省、市级发表或交流,并入编多种论文集。学校多次荣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国家级课题研究先进集体、省阶段性研究先进集体、“基础教育教学评价试验项目教改”实验中获省级先进实验单位等等。有多人被评为省、市级科研先进个人,一大批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逐渐成长起来。
20、教师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发生改变。大部分教师通过培训改变了过去教师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授课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摆正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发现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注重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逐步发生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学生的变化,学生一改过去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机械地应试练习变为现在的参与式学习,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去,积极地动脑、动手、整体感悟,用观察、模仿实验、感悟、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获得知识,获得体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眼睛亮起来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正是在全校教师的热心支持和努力下,才使我校“十一五”期间科研活动在不断开花结果的同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以其无限生机与活力,带动着我校一大批教师在教研科研的道路上大显身手,不断实现突破创新,也促进了学校的办学思想不断端正,学校的办学自信心、办学水平和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高,更使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学校的风貌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09届初三学生毕业合格率力争达90%以上,升入省级示范高中比例达30%以上,普高30%,职高20%,学生自由选择率达20%。初
一、初二夯实基础,确保巩固率,并力争提档升级,学生合格率达95%以上。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深入研究。主要有:
1、如何利用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效率、如何加强与社会教育力量的深度整合,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如何形成更为灵活和有效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进一步凸显学校特色
3、善于组织各类教研活动,但对实现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研究不足;组织策略仅围绕能搞成几项活动而展开,缺乏必要的运筹,谋划和有效地实施。
4、功利观念过于强烈,教学研究活动一实施就要有收获,一行动就肯定得到成功的观念,成为表述校本教研的突出现象,弱化了教育研究的科学性,缺乏对校本教研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正确认识。
【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先进集体事迹材料】推荐阅读:
校本教研培训题目07-10
鱼塘中学校本教研及培训计划07-23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10-03
校本教研课程总结06-10
学校校本教研方案06-16
校本教研的兴起06-30
校本教研活动开展06-28
石桥二小校本教研总结07-08
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07-10
政治组校本教研记录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