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维教育论文

2024-06-09

哲学思维教育论文(15篇)

1.哲学思维教育论文 篇一

哲学思维的优劣新陈,限制着人们的眼界和视角,规定人们的思维走势和思维程序,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把握程度和正确程度,最终决定着人们认识和改造对象世界的能力和实际效果.通过对哲学思维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哲学思维是创新的产物;哲学思维也是创新的对象.

作 者:苏治远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刊 名:凉山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NGSH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xx 6(2) 分类号:B80 关键词:哲学思维 创新

2.哲学思维教育论文 篇二

一、对“双创”的再认识

从字面来看, “双创”是一个群体行为, 关键在“创”。是一个用“刀”砍开“仓”库寻宝的动作。那么一系列问题来了, 这个勇敢拿起刀面对仓库的人是谁?站在仓库面前, 应从哪个角度砍下?砍开后没有寻找宝藏, 却惹来一身麻烦怎么办?寻到宝藏后和谁分, 怎么分享?—要回答清这些问题, 可以用问题导向的矛盾分析方法来找出突破瓶颈的根本解。

从典型人物来看, 高科技豪华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 被称为“纳米经理”, 他说道:“我在与产品有关的问题上患有强迫症, 我总想看看哪里出了问题, 当我看到一辆车、一枚火箭或一艘太空船时, 我只能看到不好的地方, 我从未看到过正确地方, 这不是幸福的处方。”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说领袖跟风者的区别在于创新。从这些最伟大的创新代言人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特点, 那就是一种百里挑一严苛的态度, 一万小时坚持的勤奋, 能够改变世界缔造传奇的魄力和一种危机意识和一种冒险精神, 更是一种使命与担当。

从参与主体来看, “双创”就是一群执着于某一领域某一事, 专注于找到解决答案, 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 团队内的人员对所从事的事项以近乎疯狂的态度、一以贯之地做着同一件事情。从本质属性来看, 它是一种颠覆式思维, 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传承的、原有的思维认知定势;是对未来未知领域的非常规认知, 其结果本质上应属于独一无二的首创范畴。

二、“双创”的重要性

从大环境来看, “双创”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出的号召后, 国家便将双创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 并出台各种利好政策, 使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蓬勃兴起、蔚然成风, 不创就会被国家的大动作淘汰。

从发展大势来看,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 创业创新进入黄金时期, 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双创”新引擎的动能会不断地释放, 这会为创业投资发展带来很多的市场机遇, 不创就会错失良机。

从市场经济来看, 双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当经济速度放缓, 质量提高时, 必须双创来整合分散闲置的人、财、物优质资源, 打造互联网+的开放式平台, 培养马云式的环境,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来释放市场经济新空间, 不创就会被市场规律潜伏。

从企业发展来看, 双创是人才的孵化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 虽说在企业愿景的召唤下, 可以壮大一定的人才梯队, 但是要成为行业顶尖人才, 必须依靠双创的共享平台, 才能开创取长补短、和合共赢的良性局面, 不创就会陷入闭门造车、狼性弑食的惨状。

从个人发展前途来看, 不管是社会人还是企业中的员工, 在发展机遇上受阶层固化的影响, 导致一些有想法想干事的人没有合适的舞台, 久而久之会对前途失去信心, 而一蹶不振甚至产生负能量, 波及他人, 而双创是一个绝对开放的平台, 只看实力不看背景, 为所有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机会均等的环境, 激发个人从合格到优秀再到卓越的无限潜能, 不创就会庸碌。

三、“双创”需要解决的矛盾

1. 传统流程作业形成的思维定势矛盾。

现在企业管理中推崇的精细化管理, 将所有的作业流程、作业标准等都进行了表格化, 某种程度上说, 这种传统的作业方式助长了思维定势, 让所有人会觉得理所应当这么干。好似温水煮青蛙, 这种惯性思维是推行双创急需解决的矛盾, 直接决定这双创工作时被动应付还是主动发力。

2. 虚拟网络与实体产业链的矛盾。

双创必然要借助互联网+的思维才能实现线上交流, 这个虚拟的网络的宣传推广可以帮助双创项目吸引更多资源, 导致很多互联网为平台的公司为了引来风投, 将主要精力放在互联网的“点子”和“吸粉”功能上, 放在“大数据库”的搭建上, 而在真正的新产品研发、企业实体的构建、效益点的挖掘上却很少投入精力, 可能会导致大量泡沫的产生。只有解决好这个矛盾, 线上线下齐发力, 双创才是有根之木, 有源之水。

3. 动力不足的矛盾。

每一个新生事物在推广初期都是阻力重重, 一是因为人的惰性。任何一个人最害怕的是改变, 改变会让人不适应甚至产生恐慌, 所以懒惰成了他的保护动机。二是由于机制不健全, 对于怎么干, 干出效益来怎么分配等问题没有清晰界定或坚决执行或只是一味地谈经济而缺少精气。三是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 结果不可预知, 好多企业或个人均持观望态度或停在敷衍应付的表面功夫。各种动力不足的矛盾会削减参与半径, 只有解决好这个矛盾, 双创才是真正的大众行为。

四、推进方法

1. 抓好教育, 组建团队。

国有煤矿企业在推进双创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宣传资源, 抓好形势教育, 从思想上给员工宣传到位, 帮助员工解答好什么是“双创”, 为什么要“双创”, 怎么才能“双创”等系列疑惑, 疏通思想上阻塞, 营造浓厚的氛围, 激发全员热情, 引领大家自发自觉谈创新, 搞创业, 并且说到做到, 干就干好, 以点带面, 最终人人达成共识, 组建成一个低耗的“双创”团队, 清除枷锁, 轻装上阵, 让企业行走在转型升级之路上。

2. 把好症脉, 优化机制。

在机制创建上, 以问题为导向, 以九宫格指标转化为方法, 梳理企业和个人“双创”的症结, 按照优先级排序, 对症下药, 各个击破。在增强动力上, 在容错、公平合理的评估考核机制基础上, 以人性的众筹为最高追求, 把全员所需取最大公约数然后战略化, 量化成具体工作内容并融入到阶段的动态发展过程中, 用刚性制度和柔性引导为思路, 确保“双创”能量最大化释放,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行进步伐。

3. 用好平台, 培育标杆。

“双创”在高校和科研单位是重要的领域, 因此企业要打开校企合作通道, 利用开放的平台, 强强联合, 打造一个共享经济体, 然后通过评审立项, 选择最有推广价值的项目首先进行孵化, 精心培育成功后, 通过他们的示范形成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进行推广, 突显企业发展成果。

4. 立足本土, 结合实际。

所有双创事项在起步阶段, 都要立足本土, 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组织开展, 确保双创事项成为有土之木有源之水, 避免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成为一阵风。要深入实际深入现场, 找准双创的突破点, 集思广益出创意, 集中精力作创想, 聚精会神搞创作, 全员发力促创新, 使双创工作成为一种思维方式, 一种工作追求, 一种工作习惯。

3.哲学思维教育论文 篇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哲学思维 话语对应关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84-01

0.引言

思想政治的话语逻辑各项常规属性,尤其是各种边缘性理念的提出和使用,不但是我国当代时代特点背景下被赋予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要求,而且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过程中,最本质的属性表现与哲学思维系统的组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话语范围的学术研究和属性话语的对应关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建设与实践教育探索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大众化实践意义明显。

1.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话语范围的三维趋度学术发展

1.1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话语范围的话语向度理念

向度其实就是向量,是和向量这一数学概念相一致的哲学范围内的数学名词,也就是事物的具体发展方向和实际的发展程度。所以,向度的理念和向量、适量都是来源于数学中的一个哲学话语区间。这个话语范围内,也同语言学角度下的哲学话语范围相适应。这表示话语向度就是哲学维度下的话语范围内方向发展,指的是其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的发展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下话语范围的话语向度,不但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针对性与时效性的发展,同时也表示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育发展中的同向型原则[1]。

在遭遇到国际化、大众化的发展意识冲击下,马克思的中国片化话语回答和应对话语发展的研究有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其将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视线下的话语向度发展作深刻揭示,并且克服了思想政治教育和说事话语中的话语困境,进而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说事话语与文化话语的一种全新发展形式,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观和方法论。其实可以这样认为,展开此项研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唯一渠道。

1.2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话语范围内的三维趋度学术发展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的话语范围,在其三维趋度的发展空间中,具体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事业下的常规属性、边缘属性以及非常规属性等各种话语范围。有三个较小的维度发展方向,依次为以下几种:

1.2.1形而下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话语中的形而下方式思想其实就是实践应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中的话语范围形而下趋度发展,其实就是思想教育哲学属性中的话语应用范围。同时其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形而下的各种研究应用,简单的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体系构建的原因。

1.2.2形而上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理念中的形而上方式其实就是理论抽象思维方式,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中的话语范围形而上,其实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属性话语范围中的思维使用在话语研究理论中的抽象词语研究方向[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围中的形而下和形而上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哲学关系,同时其形而上也指导形而下的发展。

1.2.3创新维度

哲学范围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存有属性话语和非属性话语两种概念的差别,这些用于不但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而下的具体应用,而且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而上的空间发展。

2.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下关系下的话语创新发展

2.1积极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这些思维模式下的对应关系的创新建设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应的关系属于一种立体的空间,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发展中不断发展的源源动力。其表示开始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下的对应话语创新研究平台的建设,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将话语当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主要的研究平台、区间和载体。使用哲学思维模式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对的关系话语作为一般的研究宗旨,积极的展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观念相对应的话语研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下的话语创新研究载体的建设,就能找寻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关系中各项研究主体、时间与空间等。

2.2构建哲学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应关系和研究立体空间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对应的关系和研究的立体维度与时间维度理念,详细的说其实就是用思想政治教育常规性属性的话语对应关系和研究为基本出发点所组成的话语观点群与观念系统的空间,或者可以表述成用时间和历史环境的发展变化而组成的非常规性的话语属性空间[3]。

2.3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系统下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话语体系

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话语教育全新体系,其实就是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理念下与之对应的各种关系话语教育体系,简单的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对应的关系体系。其充分表示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话语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开展具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体系,也是促进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大众职能。

3.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应的各种关系区间一旦建立,就能够最大程度的对人类物质世界有认知或者反馈,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科技含量与人生的哲学思想内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体系全新建立方向的时代性标志。

参考文献:

[1]李宪伦,梁小延,覃萍.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常规属性、边缘属性与哲学思维构建——步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09,07(14):8-12.

[2]梁小延,李宪伦.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下边缘属性与非常规属性话语的应用[J].广西社会科学.2009,09(12):1-4.

[3]黄超,李宪伦,冯振萍. 哲学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词与话语还原关系探究与运用[J].广西社会科学.2010,05(13):135-138.

作者简介:

4.哲学思维对人生的影响 篇四

虽然我不是哲学专业的,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接触到了哲学。而在每次学习过后,都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人认识,让我的生活有了一些进步和变化。所以我来从个人经验谈谈哲学对人生的影响。

哲学对于我,是一个探讨人生意义的方法。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读哲学就是读哲人对人生的反思;是与哲学家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一个人思想成长的过程,培养和修正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过程。

曾经我以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都有;哲学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每个人(包括文盲)都有。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其他人的哲学吗?

在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非常肯定地说:非常有必要。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经常有意或者无意地被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左右着。例如:对待金钱,对待成功,对待失败。社会上有无数种方式,但并不是每一种都是恰当的。有些人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自卑,然后自报自弃,最终被这个社会淘汰。但有些人则愈战愈勇,不仅仅成功地战胜了失败,还把失败当成了自己人生的一种财富。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生下来就具有良好的三观的。这些至关重要的东西都是在后天不断地打磨不断地变化才能健康成长的。我们若想要完善我们自己的三观,那么我们就需要参照,对比,我们希望有正确的三观来引导我们,让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而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局限于自己的“哲学”,被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锁链束缚着,我们如何能够真正去反省、去思考?因此,哲学的意义或许就是在于提供个体之外的关于人生之反思的参照。

马克思主义哲学便是其中很好的参照物。哲学讲的是道理,而往往很多人都对所谓大道理有着排斥心理,往往有人会抱着厌恶的情绪。平时的生活中,人们对普遍的真理充满的亵渎,现在的很多人往往不注重道理中的真正含义,而是大多数时候当做调侃和强词夺理的凭借。所以我觉得我们是需要一个完整的思想的体系的,让一个健全的人格指引着我们的生活。现在的大学生,身体不够健康,心理更是处于不佳的状态,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所以我们需要哲学,需要健全自己,强大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旺盛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我们现在需要的哲学。具体做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导,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抵制不良思想,不良文化的侵袭,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投身于对生活的创造中。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辩证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知道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而只有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对人生而言,要辨证地看待人生。比如,眼下正处于大学第一年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如此说来,生活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其次,马克思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是对社会的奉献。因此,马克思主义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我很欣赏里根总统的那句名言:不要问祖国给了你什么,先问问自己为祖国做过什么。当我们这样或那样抱怨我们的社会时,我们问过自己的责任吗?问过我们为国家贡献过什么吗?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样的人生还算有意义吗?古往今来,死去的王侯将相多得多,但能被人记起的又有几人。能被人们记住是大义凌然的民族英雄,是甘于奉献的正人君子。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精神却越来越空虚,幸福感越来越下降。学习哲学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

第三,哲学是思考的学问。而我们每个人,作为会思考的高级动物,却往往做了遵从习惯的动物。如果说思考是人和动物间最重要区别的话,我们中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只是动物而已。哲学是让我们开动脑筋、挑战自我的学问。如果不想浑浑噩噩地活着,即便只想做芸芸众生的一份子,我们都需要动脑筋思考。而思考离开了哲学,是否可能呢?我很怀疑。我们来看看以思考著称人群——知识分子。西方的饱学之士叫博士,而博士的全称是PHD,即Doctor of Philosophy(哲学博士)。事实上, 除了神学、法律、医学等少数领域,所有博士都是哲学博士。我以为,这说明了哲学对于学术界、知识分子而言的重要性。

5.浅析领导者的哲学思维 篇五

(一)广纳百家之长,根据情况发展对治之动。

广泛吸取哲学思维指导决策的成功经验不仅指“通古”,更蕴含着“纳今” 。以古鉴今,不仅是文化复归的期求,也是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从党和国家的角度看,近些年来,有时代主题的转化,有中心任务的转化,这些转化有效的引领了我们国家的前进和发展。实践证明,不抓住时机适时“转化”,就会贻误大局。

(二)科学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秉持逻辑正态。

正确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帮助人们科学的推断,做出符合实际的结论。恩格斯说:“不应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上天去,应当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如使用演绎方法,不能只注重一般原理知识,而忽视归纳,那样就难以发现现实中的特例而犯错误。黑格尔说:“用分析方法来研究对象就好像剥葱一样,将葱皮一层一层地剥掉,但原葱已不存在了。”[2]如领导决策如果只讲综合而没有分析,则决策方案过于笼统,缺乏现实操作性,难以实施。当然,这并不否认使用分析与综合方法时,一定时期一定问题一定问题上,两者各要有所侧重。

(三)强调哲学思维指导领导决策的自觉性,重视实践的期求。

哲学思维与领导决策存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提高决策水平必须加强接运用哲学思维的自觉性,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认真学习和精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中的基本观点,如唯物论、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认识与实践、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社会意识形态等,把握哲学思维的丰富内涵。其二,熟知领导学的基本理论,掌握领导决策的程序、方法、原则与特点等。其三,积极参与决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哲学思维运用于领导决策的经验与方法,使哲学思维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三、领导者哲学思维的作用

(一)哲学思维是领导者制定正确决策的思想基础

调查研究是制定领导决策方案之基。首先,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包括世情、国情、党情、民情、z,才能找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其次,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客观依据,才能在多个方案中准确选优,始终坚持我们党把人民群众的情绪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对民情的调查研究对于决策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再次,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把握整体上的齐全性。最后,通过调查研究还能识破假象、错觉。

客观实际是确立领导决策目标之本。决策的制定要做到“三个不能,一个必须”。“三个不能”指决策目标一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二不能从外国模式出发;三不能从本本出发。“一个必须”指决策目标的制定必须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

(二)哲学思维是领导决策成功实施的思想保证

客观规律是领导决策实施的基本前提。领导决策的实施是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它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否则,再好的事先设计也难以为继。

根据和条件是领导决策实施的主要依据。可能性有两个基

本因素,即根据和条件。根据是决定事物性质的根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条件是指与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该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作用的各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可能性则是根据与条件的辩证统一,无根据就无可能性,有根据但无条件是抽象可能性,只有既有根据又有条件才是现实的可能性。离开了根据和条件就无可能性。

整体与部分相关联是领导决策实施的重要原则。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是部分的合成,离开整体,部分不存在,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不是手”。其二,整体与部分相互包含。整体包含部分,部分中也包含整体。其三,整体与部分相互作用,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整体的功能大于或小于部分功能简单相加之和,这取决于结构是否合理;二是整体的性质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部分的有机结合。这一思想原则,是领导决策实施中需把握的重点,

(三)哲学思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对领导决策来源和决策实施的检验以是否促进社会实践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为标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领导干部深入实际详细的调研,做到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十六字方针,既通观全局,又洞察细节。这是领导者的当前工作任务,也是实现我们国家和社会长远发展目标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桂林等,《毛泽东的哲学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河北北方学院报,四月

[2]芦建英,张金萍《哲学思维方法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6月

[3]武文芳,《提高领导者的创新能力》〔J〕,大庆社会科学,204月。

6.基于过程哲学的课程思维方式转变 篇六

张香兰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探讨课程改革的哲学基础是丰富当前课程理论、推动课程改革实践向纵深发展的紧迫议题。过程哲学的两个核心命题,为我国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维与视角。“过程”视野中的课程改革应该突出课程的过程思维和关系思维,克服教学评价中“具体性误置的谬误”,建构综合的评价机制,学校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自行设定课程。

关键词:过程哲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C

一、过程哲学的两个中心命题

过程哲学(process philosophy,也称有机哲学organism philosophy)是由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所开创的。笔者对过程哲学中对课程改革具有启迪意义的两个中心命题作一简要阐述。

(一)世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过程哲学从发生学角度论述了世界的有机整体性。它认为构成宇宙的终极存在物是“事件”(events),世界由许许多多事件组成,每个大事件又由许许多多小事件组成,每个小事件又由许许多多更小的事件通过相互摄入而生成,如此一层层的事件相互包含、相互摄入、相互关联,就构成了一个“广延连续统”,一个有机整体。事件的这种共存性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所有事件都是相互联结(nexus),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宇宙中的每个事件都不是静止、孤立的存在,都与其他事件保持确定性的内在的广泛联系,每个事件都是关系的产物。这种整体观一反西方传统哲学的实体论和二元论,为重新认识世界开启了新视角。

(二)世界是创造性生成的过程

过程哲学认为,“过程”是构成宇宙最后真实的基本单位──事件或实际存在物的生成样态,每种事物都以过程形式存在,是各种状态之间不停的转化、生成过程。“每一种实际存在物本身只能被描述为一种有机过程。它在微观世界中重复着宏观世界中的宇宙。它是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每一种状态都是其后继者向有关事物的完成继续前进的实在基础。” [1](392)这种过程是创造性运动的过程。创造性是所有事物的内在本质,“‘创造性’是那些标志终极事实之特征的各种共相之共相。” [1](36)事物的各种特征是这种创造性的具体显现,创造性则是一切现实事物存在的根据。事物的创造性特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因,事物走向新颖性的进展也正是这种终极的创造性原理在相应情境中的应用。过程哲学关于事物的创造性运动过程原理克服了传统哲学的机械论思想,形成了一切事物都是动态、变化的世界观。

过程哲学打破了二元对立、机械论和还原论的现代世界观,但这种打破不是一味地破坏,而是着眼于建设向度,“怀特海是一个后现代思想家,但怀特海的后现代主义是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它和现代性的关系是‘既爱又恨’而非‘非此即彼’的关系。它对现代性的批判是扬弃而非全盘否定,它反对的只是现代性的霸权而非要拒斥它的成就。” [2]

二、课程思维方式的转变

基于过程哲学,我国课程改革中课程思维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突出课程的过程思维,以问题为基础设计课程

课程的过程思维,是指将课程认定为过程而不是预设的外在于学习者之外的静态知识,过程性是课程的本质特性。倘若忽视课程的过程性,教师与学生就容易成为被动的执行者和学习者。这种课程观与人的内在规定性—创造性相悖。过程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创造性,创造性是其存在的终极原因,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彰显其创造性,才能得到很好发展。然而,传统思维中的课程是给定的知识,它建立在这样一种假定的基础之上,即假定知识可以满足人类求知的需要。这种假定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学科专家、教学实践者、学校以及大部分公众所共同作出的。其理由之一是,人们有获取知识的内在愿望,获得知识可以满足人的求知欲。学科课程被认定是获得知识的极好方式,在这里,知识被假定等同于信息。

以知识为基础的课程在强调教育对知识传承的同时,应放眼教育面向未来可能性的功能。片面强调前者,容易使教育成为知识传播的机器而非使人实现自我、享有自身价值的创造性过程。课程设计应处理好知识的静态性与人的创造性之间的关系。人的创造性来源于人的好奇心,好奇心则是创造性得以展现的动力。因此,课程设计应该能够激发并满足人的好奇心,课程实施应该是一次充满探险乐趣的好奇心之旅。好奇心始于问题,问题才是真正能够满足人求知需要的根本要素。因此,课程设计必须超越学科限制,合理考虑以问题为基础的编排体系。过程思维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存在与生成的关系,过程思维强调课程的生成性,课程在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生成。它不是预先存在于学习者与教师之外的“给定的”学习材料,也不具备知识权威的意义,而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多种可能性。当然,课程的生成性和预设性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实质上是课程实施与课程设计之间关系的反映。

(二)凸显课程的关系思维,超越学科限制,以生活为主题整体架构课程

课程的关系思维是指将知识的内在联系作为设定课程的基本标准,它有利于消解现代学校制度以来学科过度分化的倾向。现代科学发展促使学校课程急剧分化并随着各门科学的深入发展形成森严的学科壁垒。每一门学科都像一座孤岛,与其他学科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学科的过度分化不利于把握生活世界的整体性,将相互疏离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分门别类传授给学生,破坏了生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过程哲学中的关系思维提醒我们,人类所有经验都非孤立存在,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源于完整、统一的生活。课程应该能够充分展现生活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以让学生正确理解生活、创造生活。为此,课程设计应该改变学科分离的状况,将各种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多样化、综合的课程体系以重构生活经验的统一。生活和实践是课程设计的源泉,课程设计不能游离于生活之外,它应反映人们对生活的完整理解,而不是片面的的肢解。课程不但融合科学、技术、人文内容,是美育、德育的统一,而且要能够平衡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的训练,为此,“所有类型的手工训练应该构成每一门课程的大部分内容。教育不仅是对抽象智力有吸引力。有目的的活动、智力活动和当下的有价值的成就感应该组合成一个经验统一体。” [3]

(三)强调具体思维,克服考评中“具体性误置的谬误”,转变课程设计主体

各种考试是传统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中考和高考是学生升学的唯一尺度,围绕这两种考试所进行的各种平时测试,是衡量学生好与不好的客观标准。但这种考试不能测出学生真实具体的情况,仅凭考试分数评价学生正可谓怀特海所痛贬的“具体性误置的谬误”①,即以简单抽象代替丰富的具体存在,以属性代替实体。在考试分数的评价体制中,每个学生只是一个分数代号,分数代替真实、丰富、具体的学生。事实上,每个分数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着丰富情感、创造性和审美旨趣、个性多样、真实可感的学生,分数永远不能穷尽学生个体的丰富性与独特性,真实的学生远远要比分数所展示的学生丰富得多。分数只不过是学生众多属性中的一个,将分数属性等同于学生本体,抹杀了学生其他具体真实的属性。这种“具体性误置的谬误”的危害还在于它忽略了教育世界的多样性,教师的天赋、学生智力的类型、他们生活的前景、学校周围环境提供的机会等等因素的差异统统被排除在评价之外,从而遮蔽了教育应该成就一个真正的人的功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判断力,以及控制复杂情况的能力,使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应用理论知识对前景作出展望──所有这些能力不是靠一条体现在各科目考试中的固定规则所能传授的。” [4](10)

为克服考试所带来的“具体性误置的谬误”,必须建立一种全面、综合的考评体系,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考评的一个方面,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能力等等方面都应纳入考试范畴。同时,考评主体应该发生转变,即以校内考评代替校外统一考试,发展学校独立自主的评价机制。随之发生转变的是课程设计主体由学科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等转变为学校教师,由学校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自身的需要自行设计课程。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单位,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课程,即由教师自己设定课程,最后教师根据自己设定的课程考评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对学校的考核则主要考核这些课程设计是否合理。“教育改革的首要条件是,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应有经过批判的课程,而这些课程是由本校教师根据学校自身的需要而设计制定的。”[4](24)学校不仅有权设定部分课程,而且应该有权对上级分配的课程进行修正,“不容许有未经学校教职人员修正的极其死板的课程。” [4](25)

作者简介:张香兰(1969—),女,山东金乡人,枣庄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教育哲学、道德教育理论。

①“具体性误置的谬误”是怀特海批判17世纪科学思想方法时所使用的概念,意指在科学思维中将抽象误认为具体事实和将属性等同于实体,并指出这种谬论在哲学中引起很大混乱

参考文献:

[1]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杨富斌,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2]曲跃厚,王治河.走向一种后现代教育哲学—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J].哲学研究.2004,(5):85—91.[3]Alfred North Whitehead.Essays in Science and Philosophy.Philosophical Library New York.1948.121.[4]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责任编辑:刘启迪)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urriculum Thinking Method Based on Process Philosophy

ZHANG Xiang-la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China)

7.以哲学思维帮扶学生就业 篇七

理性分析2010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可以说是多方面的。第一, 从学生本身来说, 社会经验少, 处事能力低、眼高手低, 我所带大学生中上海生源特别多, 这些学生就业观念“高不成, 低不就”的现象十分常见。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大学生追求高质量的物质享受, 不乐意到艰苦边远的地方去, 也不乐意到钱少而祖国又需要的地方去。第二, 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很多学生理论专业知识多, 实践知识少, 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相符合。第三, 就社会发展趋势来说, 我国由计划经济国家分配工作到市场经济的“能者上, 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对大学生就业也造成了冲击;第四, 有些企业太过功利化, 不找没经验的大学生;第五, 发生了金融危机, 整个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政府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但仍然存在一些欠缺和服务的低质量, 缺乏的相应的信息服务和宏观的调控。虽然我们学校就业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仍然存在部分学生比较盲目的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 我在就业工作中重点借助哲学思维解决问题:

第一、灌输学生“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依赖于实践,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就业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的观点是指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依赖于实践,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针对自己所带专业部分学生受市场经济的冲击, 信息的多元化对他们的学习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们学习的功利现象很普遍。在学习的过程中急功近利, 只重视定位在眼前, 而缺少正确的长远的职业规划。在上学生的就业指导课过程中, 我首先强调大学生应该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中不能只拘于书本和课堂, 而应该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利用大学的资源加强自己想发展领域能力培养。其次, 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 这其中能否把正确的意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很重要。我从大四第一个学期开始就要求学生加强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 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 到相关的单位实行锻炼, 把理论有效地融入到实践工作中去。

第二、引导学生找工作要“量变到质变”, 提高他们就业的抗挫折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只有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 才会引起质变。当时自己所带的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或者行业就业, 而一味都追求高待遇、好条件的单位工作。尤其集中到上海市的中心城区工作;我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者要以学生为本, 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至于在求职过程中因遭遇挫折而采取过激的言论或行为, 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就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正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一样, 有些媒体报道大学生因遭遇求职挫折而采取了过激行为, 悲剧的发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我时时刻刻给我的那些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关心、关怀、帮助和指导, 提供就业信息、给予求职帮助、分析失败之处, 鼓励他们坚强面对。尤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后期, 需要重点关注那些多次求职仍未果的学生, 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 化解心理矛盾, 实现顺利就业、和谐就业。

第三, 帮助学生树立“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的就业信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他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在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阶段, 并不是简单地再现原事物, 简单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而是形式的回复、内容的发展, 是一个前进和上升的发展过程。我所带的管理科学系大多数同学都是上海生源, 作为商科毕业的大学生在上海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 找不到工作只是部分现象, 而不是普遍现象。我经常提醒那些找工作一时没有结果的学生, 不要被社会上的某些表象吓倒, 也不需要对此心存恐慌, 要相信自己就是那块迟早会发光的金子。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能掉以轻心, 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毕竟, 通往成功的道路是曲折的。为此, 我专门对那些求职不是很顺利的学生们给出了一些建议:调整求职心态。心态决定细节, 是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 端正心态, 不浮躁, 不盲从, 找准自己的定位, 充分评估自身的能力, 踏踏实实地去找工作。

实践证明, 生活需要哲学思维;我们的就业工作同样离不开哲学思维。在哲学思维的指引下, 我很好地帮扶促进了所带毕业班学生的就业。

摘要:在2010年整体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为了促进自己所带大学生就业, 我以哲学思维来推进就业工作,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技能, 积极寻找了好的就业机会, 整体实现了比较好的就业情况。

关键词:哲学思维,就业

参考文献

[1]http://wenku.baidu.com/view/4b426669011ca300a6c39074.html, 用马克思哲学原理论大学生就业

[2]http://zbb.shu.edu.cn/graduateweb/ADMIN/admin_index.asp, 上海大学就业网

[3]不可忽视大学生就业中的挫折教育, 朱建军, 《中国教育报》, 2007年11月21日第8版

8.思维风暴之哲学基地班 篇八

南开大学:心甘情愿做哲学的信徒

南开大学位于渤海之滨、白河之津,是周恩来总理的母校,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建校92年,南开大学在基础学科方面拥有无比雄厚的实力,有包括数学、汉语言文学、经济学在内的八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现在,让我们走进南开大学哲学培养基地,了解哲学这个看似“冷门”的学科是如何吸引了一大批心甘情愿的“信徒”的。

南开大学哲学基地班于1994年获批,四年内均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本科入学后学生享受奖学金比例达80%,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比例在30%以上,其中一些学生被推荐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哲学系的日常学习、生活与其他院系有着很大的不同。大一时,哲学系专为大一新生开设“知南开 知哲学”系列讲座,邀请本系教授讲述他们的哲学之路,使刚入校的新生受到大师的熏陶,从而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也是哲学系的一项创举,一、二年级配备“班级学术导师”,每班两名导师,主要对学生在学术方面进行辅导,每周固定举办读书会,每学期带领大家阅读一本哲学名著,进行细致讲解与交流。三、四年级会根据学生本人的兴趣,配备“个人学术导师”,进行单独指导,完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这样由浅入深的启发式教学,会使本来对哲学不甚感兴趣的学生也对哲学慢慢产生了好感。除了本系教师,哲学院也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内举办讲座,你几乎每周都可享用学术思想的盛宴。在哲学系的课堂之上,你经常可以见到同学们与老师共同探讨哲学问题,“真实与虚假的界限到底是什么”“公平与正义是否矛盾”,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博弈争锋之间,恍惚回到了柏拉图的《会饮》篇。甚至连卧谈会的时间我们也不放过,曾经有历史系的学生评价:“人类已经阻止不了哲学基地班学生的讨论了!”是啊,思维的交锋,观点的交换,在南开大学哲学基地班,一场场头脑风暴,你都可以亲身参与并印证其魅力。

哲学基地班除了正常招生之外,还有特别的“哲学夏令营”自主招生。不限文理,不限地区,学院将在夏令营活动中选出20%的优秀营员,给予新一年度的南开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资格并免面试。而在考试中成绩突出的优秀营员,将享受高考降分录取政策,最多可降40分。

康德曾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在南开大学哲学基地班做学问的同学正是如此,我们思考,我们快乐。

中山大学:尊德问学,扣醒灵魂的智慧

依傍着宁静的珠江水,冬日的康乐园依旧草木青葱。参天的古树和斑驳的红墙,向每一个人低诉着华南第一学府的悠悠历史,见证和陪伴着这悠悠历史中的每一个人。红墙未老,我已成熟,那个2008年的金秋只身站在中山大学(以下简称“中大”)哲学系报到处的孩子,转眼已临近毕业。回首在中大哲学系的四年,如同电影一般,定格了许多许多的画面,每一幅画面,都如同甘霖,浇筑在心上,滋养智慧,叩醒着灵魂。

中大哲学基地班创立年份较早,在2009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三。目前61名在职教师中,有教授29人,副教授17人,包括教育部特聘教授3人,广东省特聘教授2人,中大特聘教授5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首席专家4人,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2人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资历教师多名。

或许很多人如同当初的我一样,以为哲学就如同象牙塔顶,又或者以为就是那一摞枯燥的政治课本。直到我来到哲学系,聆听学术大师的激扬指点,融入周遭同学的热烈探讨后才发现,在哲学系“尊德问学”的优良学风和“以学术为生命,以宽容为原则”的优秀传统之下,开启你智慧声音的远不同于高中课本的条条框框,不同于我以为的艰深晦涩。

哲学导论课,翟振明教授通过对《骇客帝国》中的虚拟世界哲学研究,用身临其境的方式告诉我们:我唯一知道的是我自己的无知。徐长福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完全放手的指导方式,鼓励我们学习做学术,学习说真话;接触经典与解释的研究,陈少明教授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泱泱经典文化中透出的多元解释,而不再停留于曾经同一的刻板印象。

除了课堂的教学,还有李明辉、倪梁康、刘小枫等教授的专题演讲,有来自北大、清华、复旦等学校的院长、主任的讲座报告,还有客座教授成中英(美国夏威夷大学)、杜维明(哈佛大学)等学者的先后莅临,都让我们感受着思维火花的碰撞。

每学期与韩国、台湾、香港、大陆等地其他院校的交流生项目、不定期的读书会、电影展播、定期的学生交流沙龙(包括本硕博)等,更让我们走出中大的视野,走出学术界的思维,走近真实的社会,探讨新近的社会事件,实实在在地打破了哲学无用的谬论。

9.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哲学思维 篇九

2011-04-14 09:46

现代企业管理是研究现代企业基本特征、运作规律、管理方法的一门学科,在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20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一门新学科,也可说是美国文化的延续。

在全球化思潮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现代企业管理的实用价值也日益明显,可以说,没有好的管理机制,企业就不可能在市场经济里站得住脚。翻开报章,就可以看到各种企业管理课程招生广告,企业管理人才近年也成了“香饽饽”,这些都说明这一新学科的必要与重要。

西方管理大师放眼东方

西方的现代[ur=http://]管理咨询[/url]师们已经慢慢摸索出一套方法:

一、将金融、财务、市场、人事、风险投资等领域分门别类,建立高效率的管理模式。

二、20世纪80年代末,资讯科技(IT)的发展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并运用现代数学、系统论、信息论、博弈论和网络技术等为理论基础,从而使得西方的企业管理更加科学。

三、建立起国际化的管理模式,在这当中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四、在聘用人才上,“任人唯贤”几乎是唯一的考量。一些西方跨国公司的总裁年薪动辄几百万美元,如此大手笔,也是基于“任人唯贤”的原则。日本、韩国也同意这种做法。但大部分东方国家,在用人方面,还是有诸多才能以外的迁就,例如家族企业、人际关系等等。

五、有完善的自我更新制度,时常调整运行机制,做到与时俱进。

尽管西方的企业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基于外在强制约束的西方管理科学,因不能攻克人性的全部弱点,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很多西方的管理大师便开始将目光投向东方,向东方管理文化寻求智慧。

管理之于西方是一门科学,属于理性的实用范畴;管理之于东方则是一种文化。东方文化又是以中国儒家文化为主。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创始人孔子既是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提倡仁爱,崇尚礼仪,主张以德治国、以民为本。他所处的时代是百家争鸣、学术昌盛的时代。他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学说。加上后人的不断补充,逐渐形成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其中包括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儒家思想体系的精华部分,已日益显示出可对现代经济、管理和人类文明产生积极的影响。

东方[ur=http://]管理咨询[/url]文化鼓励勤奋好学,全球华商之首李嘉诚,以及已故华族企业家陈嘉庚、李光前等人,都具有这种东方美德。以李光前为例,他到陈嘉庚的公司上班时,就因为不耻下问,勤奋好学,很快就掌握了橡胶的商业知识,并打通欧美市场,所以受到陈嘉庚的重用。

东方管理文化同时讲究情面、重视人脉。很多西方人到中国做生意,一是一、二是二,非常讲原则,但却总是碰壁,原因就是没有吃透东方的人情世故。这并非说东方人不讲原则,而是说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原则是机动的、应变的。儒家还讲中庸之道。孔子说:“中也者,天下之大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所阐述的是不偏不倚与不走极端的处世之道,认为它会使天地之间所有的人各就其位,各得其所;万物生长,一片繁荣景

象。许多人知道,日本松下企业就非常推崇中庸之道,这一基本思想可以说是松下的成功诀窍之一。

儒家的仁学,就是爱人。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提倡团队精神,与儒家文化的仁大同小异。领导者或管理者应当具有广博的仁爱之心,关心和爱护下属,努力为下属争取利益。这是企业管理者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也是其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同样,员工也应该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企业管理人员,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产生内在的凝聚力。

东方文化的另一重要部分是道家思想。老子的《道德经》主张以柔克刚,这正符合在激荡的社会中需要一种弹性软化的管理方法予以周旋。所以《道德经》中一些有关无为、清静的概念,被企业界广泛运用。

《孙子兵法》早已应用于商场

老子还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思想,意思是治理一个国家好像煎小鱼那样,不可乱翻动,翻动多小鱼要碎,损坏鱼形。烹时火候要掌握好,不能大也不能小,时间不能长也不能短,要恰到好处。

再说《孙子兵法》,这部兵书宝典在今天的商场上,同样发挥作用。其实把中国的兵法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日本早就把《孙子兵法》奉为宝典;而在科学管理发源地的美国,学习《孙子兵法》的企业家和管理学者也不在少数,闻名全球的哈佛商学院,就将此书列为参考书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起飞,很多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世纪。东方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ur=http://]管理咨询[/url]思想和人文智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精神遗产,在实践中融合东方文化精髓与西方科学管理,从而开创出企业管理的新局面。

10.中国哲学史上的直觉思维管窥 篇十

中国哲学史上的直觉思维管窥

直觉思维是中国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对于直觉思维的评价历来就存在着不同意见.文章试图通过梳理和论证中国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关于直觉的思想,以期达到立笔者一管之见,即虽然直觉具有非逻辑性和偶然性,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获得真理的思维方法.没有直觉就难以把握形上智慧.

作 者:陈永杰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63;江南大学,法政学院,江苏,无锡,214036刊 名:兰州学刊英文刊名:LANZHOU ACADEMIC JOURNAL年,卷(期):“”(7)分类号:B2关键词:直觉思维 传统哲学 近现代哲学 逻辑思维

11.哲学思维方式及其特性研究论述 篇十一

摘要:思维方式属于思维活动当中比较稳定的模式和流程以及习惯。而哲学尝试揭露世界本质,描绘历史内部联系,提供科学和辩证以及完全的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方式,拥有超验性和终极性以及反思性和抽象性,还有矛盾性。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论述哲学思维方式极其特性,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哲学;思维方式;特性

中图分类号:B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35-01

哲学思维方式这一概念十分抽象和模糊,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抽象是与实际对应的,属于超越感性核心的思维产物之一。人类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世界。而模糊是与精准对应的,属于事物界定不明确,同时属于相同区域的状态。人类思维要根据世界的原本面目对其进行认知。这就表明,针对我们当前的认知水平及模式,我们基本是在抽象与模糊意义上对哲学思维方式进行理解和掌控,这实际上就是哲学思维方式的一种。因此,下面将进一步对哲学思维方式极其特性进行研究论述。

一、哲学思维方式

哲学思维方式属于思维方式的哲学形式和层次以及境界,想要真正理解哲学思维方式首先一定要理解哲学。

哲学存在多样化的表现以及存在形式,首先是平时生活当中以及系统化的哲学,哲学不仅存在在平时生活当中,还存在哲学家言谈作品当中,不可以将所有人都称作是哲学家,但是所有智力健康的成年人均拥有独特的哲学思想,而哲学家的作用就是将这些质朴和细碎的哲学变得逻辑化和系统化,将其升华到科学层次。其次,每个学科以及学科化的哲学,科学和艺术以及宗教均涵盖独特的哲学思想,学科化就是将其提炼出来。最后,理论化和实践化的哲学,哲学属于思维性和理论性的存在,其能够利用语言文字这种方式表达,具有条理性和论据,这就是理论化的哲学。但是思想方面,不仅能够利用理论化方式战时,还可以利用实践化方式展示,这就证明,并不是运用说或者是文字方法,而是使用做和行动以及结果方法展示,行为能够更加全面的展示哲学。

哲学思维方式这个词语并不是完全没有歧义的,其不仅能够指某个确定的实际的哲学理性以及哲学家思维方式,还能够指普通性的哲学思维方式。针对这个词语含义当作上面不一样的解释,会让人们对于哲学思维方式相关问题讨论几乎相同。因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并不是站在经验的角度对于哲学史上多种详细的哲学理论和某个哲学家思维活动特殊性当作史学意义上的掌控,而是基于理论的角度,对于那些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给很多详细的哲学思维具有的相同特点。所以,在我们论题当中的哲学思维方式,并不是指的特别的或者是详细的某个哲学思维方式,实际上指的是普通的哲学思维方式,并且,我们所研究的哲学思维方式的特性,指的也不是哲学历史上的种种详细的哲学思维拥有的特点,而是整体上的哲学思维在人们思维方式系统当中凸显的特性。针对不一样的实际的哲学思维方式拥有的特点,严格的讲,和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讨论就可以不顾及这些思维方式,相反,我们还要采取各种哲学流派特点中,去掌握普通的哲学思维方式。

二、哲学思维方式特性

(一)反思性。哲学思维属于反思性思维中的一部分,这重点反映在哲学思维从来没有在自己的意识活动失去自我,而是始终在前世当中的返回自我,将自我也当成自己的思维对象以及内容。

(二)终极性。哲学属于终极性思维中的一部分,这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和展示客观世界某个具体的对象或者是某个具体层次的科学,思维不一样,哲学思维经常尝试进行终极的说明最终合适是规定,给人类精神方面由一种现智上的终极关心。第二个,哲学市场将自身得出的结论当作是不可以改变或者是最终的真理。

(三)超验性。哲学明显不属于一种经验性的思维,要不然就将其称作是科学思维的一种了。但是哲学也不是一种完全没有经验,同时又高于经验的一种缺少经验的思维,要不然哲学就相当于是宗教性的思维方式。纵观哲学思维发展历程,其始终是一种基于经验并且有高于经验的超验性思维,其超验性的具体反映实在其将时节超验标准和人们遗忘经验能够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当作思考的对象。另外,这种超验性还凸显在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不同,不满足对于以往经验实际的非主观阐述,而是将人类生存和发展当作基础,对于经验当中存在的特定观念性的方式渠道。哲学的根本任务并不是对于世界进行解释,而是利用哲学对于世界进行改造。

(四)抽象性。哲学思维和详细的思维模式比较,其属于概念思维方式之一,就是其思维对象不是特定的实物,拥有极强的抽象性。特定思维是感性思维,能够能够将感觉事物当作对象,而哲学思维是将抽象概念当作对象,其在真实世界当中不存在直接对应物,属于对真实世界基本性质和规律的抽象。

(五)矛盾性。哲学思维方式和融合性這种思维方式比较,其属于非完全性的思维方式,融合性思维注重思维不存在矛盾,而在非完全行思维角度去看,矛盾作为思维的性质之一,注重思维融合性和不存在矛盾性,这也是科学思维的根本条件。但是不存在矛盾性属于人们的理想,思维本身就是存在矛盾的,不仅包含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矛盾,同时还包含多种内部需求之间的矛盾,和多种原则的矛盾,以及思维有限性和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以,在特定问题思维方面必须要凸显思维的融合性。在对思维自身实施思维时,必须要允许存在矛盾,同时要掌握在矛盾中思维的方法。

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哲学思维方式极其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和论述,使我们了解到想要真正理解哲学思维方式必须要先理解哲学,哲学观属于重点哲学问题,由于其不仅和哲学本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和怎样反映时代精神精髓相关。哲学家怎样看待哲学,也就是这样建立哲学系统,所有哲学系统均是对于某个具体哲学观的说明,因此,哲学观不仅是哲学本质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哲学思维方式和特性相关讨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吴振韩. 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与家具风格演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

[2]姬海涛. 人类学思维范式的生成[D].南开大学,2012.

[3]龚晓珺. 哲学的民族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4]魏善春. 过程哲学视域中的教学生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5]卢董董. 老子与海德格尔哲学思维方式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12.哲学思维教育论文 篇十二

一、“十三五”规划

2016年全国两会的主要议题之一是审查和批准 “十三五”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无疑成为两会的首要焦点。 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确立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五大发展理念。

意识具有目的性,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印象。 意识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改变和创造出世界上以前没有的物质形态。 “十三五”规划设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也为我国如何扮演在世界舞台的角色绘制了蓝图。

二、五大发展理念

“十三五” 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和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 是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重大变革, 攸关“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方式、发展思路、发展着力点。

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处于永恒变化发展之中。 五大发展理念, 是针对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 提出的发展行动的先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更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思路和方法。

三、供给侧改革

以去库存、去产能、降成本、去杠杆、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去年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 已正式开始启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两会上推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如何控制和承受改革阵痛, 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的中国经济, 也影响着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辩证的否定, 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是联系的环节, 也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既不是简单肯定一切, 更不是简单否定一切, 而是既肯定又否定。 供给侧改革实质上就是创新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 也就是创新公共政策的产生、输出、执行及修正和调整方式, 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四、脱贫攻坚战

“十三五”开局之年, 脱贫工作如何开局非常重要。 到2020年, 要使现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去年以来, 从层层立下“军令状”彰显脱贫决心, 再到设立考核“指挥棒”引导各级官员全力脱贫, 中国脱贫攻坚战布局紧锣密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也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李克强同志说:“人民群众之所望, 就是我国政府施政之所向。 ”坚持“精确扶贫”、“精准扶贫”, 只有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和国家才是真正地为人民服务, 才能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五、中国制造2025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际, 如何重振“中国制造”, 是一道必须直面的难题。 在两会上, 人们期待看到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的行动纲领和互联网怎样加速融合, 为中国产品、中国经济带来新动能。

发展具有普遍性和辨证否定观, 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 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迎接未来科技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要勇于创新, 坚持创新。“中国制造2025”, 既是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步骤, 更是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

六、五大战区

中国军事改革历来牵动世界神经。 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军队进入战区新时代, 使存在30年之久的七大军区走入历史。 作为本战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 战区担负着应对本战略方向安全威胁、遏制战争、维护和平、打赢战争的使命。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从整体出发, 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 统筹考虑, 系统优化, 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准确完整的认识。 撤军区设战区, 是中国实施全面改革强军战略的最新标志性举措, 是对军区作战指挥系统的优化和升级, 为推动实现“强军梦”打下坚实基础。

七、经济增速区间

每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经济增速的表述都会引发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根据之前通过的“十三五”规划, 到2020年要实现GDP较2010年翻番的目标, 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主要预期目标定为6.5%~7%, 这是我国首次将GDP预期目标确定在一定区间内。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设置经济增速区间, 是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也是为了通过对量变的控制实现有序持续质变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包容万象, 不同热词既可能体现不同的原理, 又可能体现某个共同的原理。 我们既要学会用某一特定的原理分析热点事件, 又要学会分析某一特定词语体现了哪些哲学原理。 用哲学思维解读两会热词, 既可以深化对时事热点的理解, 更可以灵活运用哲学知识解答以热词为背景的政治试题。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网, 2006-3-5.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必修4.生活与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4.

13.哲学思维教育论文 篇十三

从中国文化的思维特点看中西哲学的内在差异

在中国哲学研究领域,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西方学术界,在如何选择评定标准的问题上,都是以外在的.、预设的西方标准来谈中国哲学,这本身既不科学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要界定中国有无哲学,必须寻求一种内在的客观标准尺度.即从哲学理论内涵和中国自身的文化发展脉络及中国学人的终极关怀来理解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及其特征.正是上述因素决定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内在差异及中国哲学独特的魅力.

作 者:张旭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社科部刊 名:理论界英文刊名:THEORY CIRCLE年,卷(期):“”(6)分类号:B1关键词:中国哲学 内在标准 传统文化 终极关怀

14.哲学思维教育论文 篇十四

论马克思生活哲学对费尔巴哈的超越--两种生活思维之比较研究

以比较生活的本质、主体、目标为具体的切入点,揭示两种生活哲学的本质差别.文章认为,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开显出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崭新视阈.这是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超越,实现了生活哲学范式和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折.

作 者:杨楹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11 刊 名: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3 ”“(4) 分类号:B516.36 B0-0 关键词:马克思生活哲学   费尔巴哈   生活思维  

15.哲学思维教育论文 篇十五

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发展观作为理论支撑,不同社会发展观的变迁是在哲学思维方式变革后才真正完成的。汤一介曾经指出:“现代化不能局限于科学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应该有文化深层的现代化相配合,其中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反思等。”[1]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时代和社会实践、科技迅猛发展的事实,要求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都必须高度重视哲学思维方式的作用。中国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不仅应当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还应当是哲学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而“思维方式的变革既是社会现代化的原因,又是社会现代化的结果。”[2]

哲学思维方式是按照一定的结构、方法和程序将构成思维过程的诸要素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运演样式。[3]在社会发展视域,则是指人们观察、思考和把握社会及其发展变化的根本观点与方式、方法,包括人们认识社会发展和思考社会问题的各种原则、步骤、方法、标准、逻辑形式以及各种倾向与习惯,也包括由各种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所反映出来的理论框架。哲学思维方式在引领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其他思维方式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它是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从对社会的整体把握的视角上与社会发展问题发生关联,是考察社会、形成社会发展观的最为基本的思想范式;它要涉及社会发展的总体理念、社会发展与人的关系、社会发展的多样差异性和多样协调性的辩证统一、人与社会和自然的辩证关系等问题,因而具有更加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也就是关于国家的现代化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4]社会发展观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而逐步形成和变革的。它的发展、变革既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受制于哲学思维水平与哲学思维方式的状况。不同社会发展观的形成和演进要依据一定的哲学思维方式,其变革也是哲学思维方式变革在社会发展问题上的体现。社会发展观所能够达到的理论高度,反映着提出者哲学思维方式的性质和哲学思维水平的高低;社会发展观在理论上的创新,从根本上说就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鉴于社会发展观在社会发展领域处于世界观和指导思想的层面,因此形成它所采用的哲学思维方式就显得更为重要。科学的哲学思维方式要为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服务,在方法论的层面上促使社会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和向科学方向的演进。

二、当代社会发展观的变迁与其哲学思维方式的关联性

1.当代西方的社会发展观及其哲学思维方式

一是经济增长论。它片面地将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特别是GDP的增长,即“发展=经济”。这种传统的发展理念与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相联系,属于还原论思维,其基本特征是主客二元对立,重还原、机械的线性的思维。[5]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最大问题在于两极二分及思维指向的单一性,极易导致当代社会发展的非持续性,它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带来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大量社会问题。

二是强调社会变革的发展观。它克服经济增长论的不足,主张经济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与社会结构的良性变迁并重,要实现社会结构要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统一。其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到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对于发展的约束和制约作用,对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重视不够。

三是增长极限论。它考虑到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和资源的有限性,主张“发展=经济+自然”,经济要有限增长,人类应当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视角看待发展,要注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这种发展观是人们反思工业化进程中的不良后果以后提出的,但在过度悲观中忽视了人的能动性和科技的作用。

四是综合发展观。它主张“发展=经济+自然+社会+人”,发展是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综合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发展要以人的发展作为中心和检验标准。这种发展观强调经济与政治、人与自然的协调,将发展主题调整为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组织、组织与经济的合作,“把发展看作是以民族、历史、文化、环境、资源等内在条件为基础,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技水平、文化观念、社会转型、自然协调、生态平衡等各种因素在内的综合发展过程。”[4]它采用纯抽象的思维方式,在形式上体现社会发展全面性的同时却把人抽象化,割断了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尚未考虑到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它采用纯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用非线性的思维来思考社会的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要注重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应当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长期持续发展。[7]从线性到非线性是可持续发展观实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但还没有超出物本主义发展观,尚有主观性。可持续发展观在西方和中国得到人们共识,其原因在于人们意识到了主体—客体二元分立的思维方式所引发的全球性问题和折射出的哲学思维方式的缺陷。

六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它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注重人的发展程度的发展观,强调“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6]阿玛蒂亚·森提出发展的核心是个人实质自由的扩展。它确立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动力主体、价值主体的地位,使人成为社会发展的责任主体,从而实现了发展目标或发展中心的转移,是对原有发展观的突破和变革。

当代西方社会发展观的上述演变,可以看作是他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断反思、适时转变哲学思维方式的成果。

2.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社会发展观及其哲学思维方式

第一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意识开始形成,我们党就提出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规律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奠定了良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也为科学的哲学思维方式的生成创造了社会氛围。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们所面临的社会发展任务从对敌斗争转向社会建设,社会发展任务的改换需要实现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主要不是“破”与“斗争”,而是“立”与“建设”。由此,毛泽东发出不发展就会被开除球籍的警告,社会主义社会总体发展目标的构想和实现“四化”的目标以及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得以提出。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论十大关系》和“八大”都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发展,对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所运用的哲学思维方式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还来不及顾及发展的全面性,社会发展内容还涉及不足。

第二个时期:大跃进及“文革”时期。在生产力落后、社会实践范围相对狭窄、国家处于封闭的条件下,指导思想上的偏误使得人们的哲学思维方式孤立、单维、封闭和保守。当年对中国经济建设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地进行“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部分沿用革命年代的思路来解决社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哲学思维方式要否变革认识并不深刻,由此社会实践的结果不佳。“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本身就是哲学思维方式单向化、偏执化,缺乏整体考虑问题的结果。正是哲学思维方式上单一性和极端性等缺失与偏误,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偏误,其思想根源在于“坚执二元对立的矛盾思维方式”下的阶级斗争的哲学。[8]结果是经济建设面临崩溃的边缘,社会发展呈现滞后和混乱的态势。

第三个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粉碎“四人帮”以后,社会的发展实践提出了变革哲学思维方式,以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问题认识的要求。当时的国情使得我们不仅要考虑经济建设问题,更要考虑社会整体的全面发展和推进问题。党的社会发展观就是要解决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问题。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勾划和认识,社会发展观演进的深层次的根据,仍然是基于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具体说来,有这样三个阶段的社会发展观:

第一阶段: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及其哲学思维方式。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是在思考中国向何处去这一事关民族兴衰存亡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时代课题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9]其内容非常丰富,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协调发展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发展体系,对发展的目标、机遇、道路、路线、动力、战略、途径、规律、协调等诸多内容都有详尽表述。他在社会发展观方面所实现的哲学思维方式变革具体表现为:一是变革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为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并使实事求是与创新相结合构成其哲学思维方式的基础和精神实质。据此提出社会发展要确立协同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统一思维,摆脱纯而又纯的单一的发展模式,建设含有多种成分的社会主义,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二是否定了仅仅以生产关系变革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来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思维模式,以人民为本作为其哲学思维方式的核心,注重从生产力的高度促进社会的发展。三是突破形式主义的哲学思维方式,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鉴定社会发展的成效。四是突破了两极对立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摆正了计划和市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确立了不同社会开放兼容和双赢共生的思维方式,要求在中国与世界的有机联系中发展自己。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内涵着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互统一的观念。他的社会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勾划,一是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思考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二是能够把矛盾思维和系统思维相互结合。既发展了毛泽东“一分为二”的矛盾思维方式,注重用矛盾同一性的思维方式来发展社会主义;又运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来规划社会发展的蓝图,把中国社会的发展视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出了要素优先论和要素协调论。[10]可见邓小平所持的哲学思维方式对其社会发展观影响深远。

第二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发展观及其哲学思维方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完成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又一次历史性转变,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和辩证思维实践性、批判性与整体性的特征,摆脱先验抽象原则的束缚,确立了尊重现实生活的哲学思维方式,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思考、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切入点,从社会的现实矛盾出发来把握社会发展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发展观突出表现为:坚持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社会发展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要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强调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重申社会发展的综合尺度,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明确社会发展的目的,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第三阶段: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应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矛盾,需要哲学思维方式的彻底变革,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反思的结果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关于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规律、方式、目的等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等问题认识的深化和创新。它深刻总结了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和西方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扬弃了西方社会发展观及其哲学思维方式上成功与失误的成果,吸收了国际社会关于“发展”内涵的成果,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实践进行了理论概括和总结。既是对传统发展观的突破,又是发展观的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深化和发展,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观。

三、社会发展观变革的实质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从认识论上看,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不断解决主观与客观矛盾的过程。对发展理念的理论创新在根本上就是哲学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当代西方社会发展观的演进凸显了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作用,它所运用和蕴涵的哲学思维方式也确实具有不断改进的意味。

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其实质同样首先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问题。它反思并纠正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维方式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从发展观实现的哲学思维方式转变来认识科学发展观及其哲学思维方式基础,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也只有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角度,才能够深刻理解、正确把握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摘要: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发展观作为理论支撑,不同社会发展观的变迁是在哲学思维方式变革后才真正完成的。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依据现实国情和社会的发展诉求,提出和形成了解决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问题的社会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其实质同样首先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问题。

关键词:社会发展观,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256.

[2]陈中立,等.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84.

[3]梁树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94.

[4]张云飞.发展.发展观.发展理论[N].中国审计报,2004-05-19.

[5]雷俊.科学发展观与思维方式的变革[J].兵团党校学报,2006(4):12.

[6]陆学艺.科学发展观知识手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7]马凯.科学发展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17.

[8]汪澜.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8):27.

[9]王鑫.邓小平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

上一篇:家长学校德育工作总结下一篇:聚餐时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