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新的使命

2024-06-30

为了新的使命(精选4篇)

1.为了新的使命 篇一

时代的新生阳光,催生希望,催人奋进,也吹响了我们税务工作者前进的号角。伴着新世纪的钟声,龙江经济发展的步伐定会与世纪的钟声一样铿锵;伴着理想的翅膀,我们税务工作者定会与富民强省的希望一起飞翔。面对大转折,大变化,大突破的世界发展趋势,面对难得的大发展机遇和大竞争挑战,我们国税干部应以怎样的精神风貌投入“二次创业”的奋斗历程?市局提出的内强三个素质,外树六个形象就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措施,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新世纪的国税人应具有哪些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特征呢?

我认为生在松嫩大平原的国税人应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放眼世界的视野,豁达大度、仗义豪爽、奋发勇为、志存高远;

长在黑土地上的国税人应该是诚朴可信,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一言九鼎,掷地有声。

要树立国税人的良好形象,绝非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一蹴而就的事,要久久为功,长期倡导,分步实行。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艰辛和努力。

云卷云舒,展黑土风流;世纪之交,看龙江风彩。新世纪的国税人应以自己不懈努力书写人生历程,为振兴**经济尽显英雄本色。

“人”是由一撇一捺组成的,我们国税干部要支撑起这个大大的人字,则需要“强筋壮骨”内强素质,就是“强筋壮骨”。因为素质重千钧。形象是人们素质的外在表现,素质是人们形象的内在要求,二者互为表里,素质具有决定作用。试想一下,一个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品德素质不高的人,他能有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肯定是一个衣冠不整,无所事事,怨天尤人,散漫自由的形象。所以说一个人“强筋壮骨”尤为重要,在这方面我们应多学习、快提高、早成材。也只有强筋壮骨”,我们的行为中就会多一些严谨,少一些散漫;多一些认真,少一些随意。

素质提高了,那么还要塑造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外在形象,这就是市局邢局长所说的“税官形象、公仆形象、务实形象、廉洁形象、机关形象和文明形象”。

弘扬时代精神,树立良好形象,历来是加快发展的基本前提,今天更显得尤为必要。

为什么**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幸福和祥和,那是我们依法治税,用税官的形象夯实了齐市的财政基石;为什么我们是那样的奔放而自豪,那是我们千余名国税人用文明形象赢得行风评比连创佳绩。南来的热风啊,你告诉我,为什么纳税人每天高兴而来,满意而去,那是因为我们用廉洁形象擦亮了文明服务的窗口;北上的紫燕啊,你告诉我,为什么纳税人向我们投下了热情赞许的目光,那是因为我们在接受人民的检阅,用公仆形象把国税队伍排列得整整齐齐。这是何等的光荣啊,我们用务实的形象把新世纪的朝阳訇然扛起;这是何等的自豪啊,我们用机关的形象把国税局打扮的如此靓丽。

忆往昔,为了**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局长们呕心沥血,额角上悄然地又添上几根白发;为了打击抗税,**这个解放军大熔炉里摔打出来的硬汉,面对辱骂和威胁,在邪恶面前挺起了税官刚直身躯;为了一笔几元的税款,铁人**带病走了数十里的山路,在大山里筑起了一道蓝色长城;为了业务知识大赛,**用他们的聪明与智慧,在税收知识的竞技场上,技压群芳,勇夺第一;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我们的国税干部们战严寒、斗酷暑,没有动人的诗篇,更没有豪言壮语,只见天天忙碌的身影,只见人人神采奕奕。春天与秋天的更迭,我们送走了多少个不眠之夜;阳光与星光的交替,我们又迎来了多少个明媚的晨曦。

2.为了新的使命 篇二

虽然昨天并不遥远, 但是在我们的意识里, 2013年已经拉上帷幕, 成为历史。回首这一年, 我们在从容地谈论自己的中国梦, 谈论国家的复兴梦, 这些让我们热血沸腾。重温中国的近现代史, 我们深知, 这种从容来路坎坷、弥足珍贵。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 我们今天可以清晰地看到, 中国梦不仅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 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这让我们一个个普通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靠得如此之近, 一个个小小的梦想汇集而成的中国梦正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让我们看清未来的方向, 对未来充满信心。

所以, 年末盘点时, 诸多媒体把特别致敬献给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纲领性文件是执政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 凝聚了全党的智慧和改革决心, 呼应人民的心声, 为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勾画出宏伟的蓝图。2014年, 新的改革已经开始, “我们将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期待。

在见证新的改革历程中, 作为一本关注高等教育的杂志, 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高等教育改革领域。

众所周知, 高等教育改革已经进行多年, 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新规划, 高等教育改革将迈入深水区。《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并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等作出决策部署。可以说, 这为今后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路线图, 也提供了解决深层问题的政策支撑。

对于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这些教育改革深水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在新的改革路线图中都已经涉及。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共识。《决定》指出,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 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意味着高校在治理结构、人才培养、招生改革、就业机制等方面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管办评分离将要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教育发展新格局。这是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 即由微观管理走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由办教育向管教育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这种转变必将为大学办学和评价的创新提供空间, 从根本上推动大学又好又快发展。

在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方面, 2013年还有值得书写的一笔。在这一年, 随着中国人民大学、东华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率先拿到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 中国高校开始迈入宪章时代。

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标志, 它上承国家法律法规, 下启大学内部各项规章制度, 是高校办学的纲领性文件, 是大学成为法人组织的必备条件, 是政府、社会和大学自身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制定大学章程一方面有利于理顺学校和政府的关系, 落实高校的依法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 有利于学校形成完备的科学治理体系, 切实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大学章程的制定是我国高等教育迈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我国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意义重大。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 根据2013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章程建设行动计划 (2013~2015年) 》的要求, 进入国家“985工程”的大学将在2014年6月前完成章程起草工作, “211工程”大学将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章程起草工作, 到2015年年底, 教育部及中央部门所属的114所大学将全部完成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 高等教育在通过一系列改革提升内部发展动力的同时, 也深受互联网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已经超越了最初的工具意义, 成为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 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时代崛起的新型企业发展模式正在颠覆工业时代的企业发展经验, 一大批新兴科技企业凭借新技术新思路正在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特别是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 互联网成为我们不可逃离的生态环境, 将分散的我们“一网打尽”。于是, 很多人说, 在这个时代“离开了网络, 你什么都不是”。与此同时, “网络治理”成了2013年的关键词。从“七条底线”的出台, 到起底大谣“秦火火”、惩治大V薛蛮子, 再到最高法“转发500次刑拘”的司法解释, 网络环境在治理下发生着复杂变化。

可以说, 这些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例如:北京大学首批大规模在线网络开放课程 (“慕课”) 在edx平台开课, 面向全球免费开放, 受到国内外学生的追捧。随后,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也纷纷加入“慕课”, 这为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互联网因素。

在过去的一年, 教育部开通了官方微博, 河南省教育厅开通了官方微博……网络无处不在, 改变无处不在。

2014年, 新的改革已经开始, 这也意味着新的使命。

3.新的历史起点 新的光荣使命 篇三

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刻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了战略部署。报告旗帜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集中了全党智慧,体现了全国人民心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战略性,是中国共产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行动纲领。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首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全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统筹首都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快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立足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作出的重要决策。通过优先发展教育,把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就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在这样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型进程中,教育无疑处在根本性的位置。尤其是高等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战场,更是责无旁贷。首都高校在促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要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做好服务社会工作。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其提供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中国大学在快速发展中具有的独特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要求高校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社会进步的“推动机”和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因此,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高校要继续发挥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要加强在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要不断解放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工作,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工作,深入回答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要关注“国计”,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要关注“民生”,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发展和繁荣中华文化,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4.融铸新的使命 履行社会责任 篇四

战略转型科学发展

推进民族直升机工业产业化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昌飞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对航空产业全球化竞争的准确判断,紧紧抓住我国直升机工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对未来的发展有了一个科学的决策,即: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在技术改造的同时实现改造技术,推动直升机产业的转型升级;依靠科技进步和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力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昌飞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掌握先进的航空制造技术,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应用先进的管理工具,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注重资源的有效配置,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企业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面对迅猛发展的直升机市场需求,昌飞公司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以现代企业理念推动机制体制创新,以全行业、全社会、全球化的眼光和视野,探索通过产权多元化实现大产业发展的道路,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形成和完善直升机战略发展规划,统筹军民两个市场,以军机技术牵引,促进民机发展,形成军机、民机发展“H”型构架,推动直升机产业化发展,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圈。

针对目前国家对直升机产业的支持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直升机的大量需求,昌飞公司千方百计培育市场和开拓市场,为武警森林、消防灭火、驻港部队、公安执法、地质勘探、巡线航护等准军事和民用领域提供适宜的直升机产品,着力推进民用直升机的研发,力争“十二五”初民用直升机市场销售份额占公司生产总值的40%以上,在企业市场开拓、创造利润的同时服务于社会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节能减排勇于创新

大力创建节约型企业

2007年以来,昌飞公司开展“推进精益管理、精益生产,创建节约型企业”活动,广泛开展提合理化建议和学习改善活动。其工作内容就是在企业管理和生产中不断地减少各种浪费,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作出最迅速的响应。各单位跟上公司发展的脚步,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企业活动,并体验到精益管理带来的成效。如:钳焊车间工艺人员大胆创新,积极改进当前工艺水平的弊端,在车间形成了“技术人员提方案,节约项目大家做”的良好局面;动力车间职工从提高系统功率因数、调整配电变压器的运行方式等多方面入手,在节能降耗上取得显著成效。很多单位都在眼睛向内,寻找改善的空间,从身边做起,以实际行动为创建节约型企业作贡献。

公司在技术改造中充分体现节能减排的要求,积极推广绿色照明新技术,加快厂房工业照明绿色化改造进程。以120老厂房技改项目为例,采用节能灯后,5年可节省电费88万元(按0.60元/度电计算)。在动力管道施工中淘汰老型号阀门,采用新型节能阀门,仅水泵变频改造项目,改造后每年可节省电费15万元。公司还购置了先进的管网测漏仪,对公司管网进行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另外,在吕蒙新厂区技改工程中首次采用中水系统,利用处理过的污废水作为卫生间冲洗、浇灌草坪、鲜花等用水,每年可节约用水26万吨。2009年上半年,公司在工业总产值与2008年同期相比上升86.3%的情况下,用电量却下降12.3%,蒸汽用量下降17%,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下降44%,节能量达到3 802.48吨标煤。

公司积极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不仅有效地节约资源,而且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昌飞公司作为国防科技工业高效数控加工应用依托单位,通过对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不仅节省了材料消耗,而且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条码技术在超市等销售领域应用广泛,但在航空制造领域尚属摸索阶段,正是基于昌飞公司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起步早、效果好,公司在条码技术的应用方面也走在了国内航空制造企业的前列,并同国际一流航空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了过程控制效率,加速了物流周转,减少了传统管理方法的各种浪费和消耗。同时,公司把节能减排、消除浪费、降本增效贯彻到职工的日常工作中,人走灯灭,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打印纸正反使用,边角余料综合利用,错峰用电,等等,都已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为。

昌飞公司通过广泛开展创建节约型企业工作,显著提升了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业化生产能力,经济运行质量及运行效率明显改善。

扶贫济困大爱无疆

尽己所能回报社会

昌飞公司在追求企业营利目标的同时,以高度的责任感关注赖以生存的社会,尽己所能对社会进行多方面的回报,赢得了广泛赞誉和良好口碑。

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间,昌飞公司虽然远离四川灾区,但全体昌飞人心系灾情,关心灾区。公司在第一时间紧急布置全力支援灾区的工作,集全公司的力量全力保障好公司在役直8型机的质量,以快速的反应、周到的服务、出色的业绩和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保证直升机运送救灾物资、转移灾民和伤员以及运送空降任务等过程中的飞行安全。昌飞公司不仅运送价值1 000多万元的直升机备件到灾区保证救援,而且还向灾区捐助了100万元善款,广大干部职工家属、党员缴纳“特殊党费”100多万元。全体昌飞人密切注视灾情的发展及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认真履行军工企业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神圣职责。

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我国南方10多个省市之后,江西、湖南、贵州及广东相当一部分地区输电线路倒塌、受损,昌飞公司组织10名优秀电力职工组成电力抢修团队赴江西抚州地区支援冰雪灾害之后的电力恢复工作。团队成员顶着冰雪,翻山越岭钻树丛,跨越了6座1 000多米高的山峰,拆除旧线2 000多米,架设新线1 300米,大家每天从天蒙蒙亮干到晚上看不见亮了才摸着黑下山。“为了早一点让灾民通上电”,昌飞人虽然吃了苦,但心里甜。

江西省都昌县左里镇的左里村是昌飞公司的定点扶贫单位,多年来,昌飞公司情系众乡亲,经常奉献真情。公司每年都会有一位副总经理到左里乡看望村民,先后为左里乡建起了爱心诊所、图书馆、修缮学校、美化环境以及捐助现金几十万元,为左里乡的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建设出力献策。

发扬扶贫救困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已成为昌飞公司的自觉行动。每年全公司范围内都会开展“捐献一日工资,奉献一片爱心”、交纳“特殊党费”、“手拉手结对子”互助等活动,所捐款物用于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助医等慈善事业。同事生了重病,单位都会组织捐款,职工们都乐善好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体的温暖在昌飞随时随处涌现。

以人为本富裕职工

不断满足职工的物质文化需求

职工利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发展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所在。昌飞公司把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企业的经营行为中,融入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公司领导班子始终把“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分享”贯彻到一切工作的始终,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企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公司综合经济效益近几年稳步提升,呈跨越式发展趋势。多年来,公司无一人下岗。

多年来,公司在发展战略的制定、全年科研生产经营目标安排、住房分配、医疗制度改革、职工调资晋级等涉及企业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审定,充分体现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工在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同时,归属感与忠诚度不断提高。

公司始终把培育、激励职工、提高职工的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在分配关系的处理上,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秩序,让职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给予职工培训的待遇,保障职工接受职业技能、科学文化素养等培训,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依法维护职工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

公司不断改善职工的生活福利设施,先后投资建成昌河公园、如心湖、老年大学、职工游泳馆、青年公寓、研究生公寓、医院门诊楼、文化活动中心等;连续为职工新建住宅楼;提高职工家属生活用水质量;对家属区的道路进行拓宽整修,加大了居住环境的美化、绿化和亮化工作,让职工家属生活在优美和谐的环境中。公司在不断提高职工收入的同时,较好地解决了全体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衣食住行与生活福利待遇问题,职工大病医疗、困难补助、开展送温暖等关爱活动已成为常态。职工家属无一例上访事件发生,社会治安与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有效。

公司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和行业开展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职工体质和情操修养;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广大职工实实在在感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满足感、精神生活的充实感、素质全面提高的进步感、权利使用的公平感,工作干劲充沛,生活愉悦幸福。

上一篇:预备党员转正所需资料下一篇:战略部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