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体会

2024-06-30

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体会(精选17篇)

1.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回顾自己几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感觉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经验”存在,有的只是每位教师都有的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之为经验,算作与老师们的探讨和交流吧。

一、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因此,新学期开学接到一个新班,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平时在班上多表扬、鼓励学生,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对班内学习后进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

受干扰的环境,才会定下心来学习。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三、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 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平时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来,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其实不然。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今年,我接手四年级一班的语文,他们的期中考试成绩在全镇来说是较好的,但是他们养成了一种严重的依赖习惯,家里依赖家长,学校依赖老师。老师每天都要花许多时间在清理家庭作业上,甚至下午陪同完成。本学期开学前两周,每天都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怎么办?下午留,老师没有那么多时间?请家长,也不是上策。于是,我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措施。直到现在,不管什么作业,他们都能完成。

四、认真备课、上课。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和任课教师有直接的关系,作为教师,在教学之前,细细地品读《课标》,明确《课标》对该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脉络框架,目标要求,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胸中有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

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在教学中,我始终做到周前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在备课时,我坚持做到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看每单元的单元主题,训练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培养学生那些情感等,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的同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坚持使用“学、探、练、展”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他们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上课过程中重视运用各种情景引进教学,帮助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多动脑、动手,逐步培养他们小组合作意识,锻炼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的几点教学体会,工作中是千头万绪,实践中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还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全面制定教学计划,并做到有针对性,落实过程要扎实到位,因材施教,检查工作更要及时、耐心。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2.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二

一、关注学情, 知己知彼

新接手这个班级, 两堂课上下来, 我就感觉到这个班级的学生有大部分都在外面上过幼小衔接, 因此, 在一开始的拼音学习中, 他们感觉如鱼得水, 比较得心应手, 这部分学生很容易会在课堂上觉得太容易而放松注意。但是一年级开始阶段是好的学习习惯——听课习惯的重要养成期, 因此, 既要让没学过的学生能学懂, 又要让学过的学生提高注意力, 成了我每堂课关注的重点。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注意时间不长, 因此, 每堂课上我会设置一些活动环节, 如小火车开起来、小老师谁来当、大组之间来比赛等这样的形式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更多孩子能够参与进课堂。

二、及时鼓励, 提出建议

每次在学生来我身边订正作业时, 我会根据最近课堂上他 (她) 的表现和他 (她) 说上几句。对于表现好的, 及时鼓励上课时他的认真, 如果存在不足, 也及时给他提供努力的方向。

三、巧用故事, 引起兴趣

拼音的学习主要是识记、读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 有些知识点, 光是死记硬背, 可能比较困难。如小 ǖ 遇到jqx, 形成音节, ǖ 上两点要去掉, 这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 因此, 为了让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不至于枯燥, 我用了小故事的方式来教学:ǖ 很有礼貌, 遇到jqx脱帽行个礼。小故事, 不仅有知识点, 还有一种催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听着听着小朋友们的眼神里都放光了, 读得也更起劲了。

四、联系生活, 学以致用

在拼音的学习中, 我鼓励孩子们学以致用, 每天想一想身边的事物该怎样用拼音表达。这样, 拼音学习就是每天都在和我们的生活打交道的朋友, 看书时, 它帮我们认字, 书写时, 它可以代替那些没有学过的汉字。学习在于积累, 积累是为了有效运用, 在这样的输入和输出中, 孩子们便能明白自己的不足, 能够明白学习的有用之处。

3.关于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汉语拼音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学生要想学好汉字,就必须打好拼音的基础,尤其是拼音还能够帮助正在锻炼语言能力的儿童学好普通话,强化他们的阅读水平和思考能力。拼音是一个儿童终身学习的第一步,拼音更是儿童在未来成长成才的点金石。同时,拼音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首先明确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重要性,从多方面入手积极研究提升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质量的方式与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拼音知识,让孩子们真正地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学习拼音是乐趣无穷的。

一、运用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因此引导是非常关键的。在小学语文的拼音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特点,从故事入手,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通过故事教学法,可以非常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拼音学习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拼音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更加配合老师的教学。因此,教师在讲解拼音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用故事来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比如教师可以借助生动有趣的拼音读物,或者是自己编一个小故事、小段子为学生讲述,小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通过逐步推进的教学,学生们会在掌握拼音的同时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一来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游戏教学法,帮助学生牢记拼音

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游戏,寓教于乐的教学法往往是从游戏开始的。教师要善于将小学语文拼音的教学融入到游戏当中,不仅能够降低拼音学习的难度,还能让学生在欢乐之中潜移默化地学好拼音。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个“找找小伙伴”的游戏,安排学生分组,一组学生手持声母卡片,一组学生手持韵母卡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持字母的角色进行自我介绍。比如“我是声母,读音又轻又短。”这时候手持韵母卡片的学生接着说:“我是韵母,我的读音最响亮。”接着两个学生可以齐声说:“我俩相约是伙伴。”同学们则说:“声母轻短韵母重,两音相拼猛一碰。”通过这个小小的游戏,学生能够用最快的速度了解拼音的发音规律,不仅掌握了拼音知识,体会了游戏过程,还能增进学生们之间的情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明确读写应用才是拼音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学目标的树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只有明确了科学的教学目标,才能把握住教学的正确方向。在小学语文拼音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以读写应用为最终的教学目标,通过语言环境的合力设置,使语言材料中的同語义的拼音进行充分地结合,形成形、音、义充分融合的完整的科学教学体系。只有如此,才能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热情,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奠定扎实的拼音实践基础,使他们牢固地记忆更多的字母和音节。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不断地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学掌握的词汇进行语言训练,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并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的阅读速度提上来,尽量避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读单字、不连贯、记不起读音的问题。

四、读拼音要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

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的教学中,“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大声朗读不仅能够鼓舞孩子们学习的动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扎实和稳固。只有完成了这一步,学生才能够顺利地识字、读字和用字,才能为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其他的科目创造条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去用心感悟教材中字母的发音。举例来说,在讲解单音母“a”时,教师要做出标准的口型,让学生理解出这个音是从喉咙里发出来的,教师的率先垂范,会让学生学会标准的读法,学生通过对于教师口型的观察,会不自觉地去模仿,更便于其领悟拼音的发音要领。教师在读拼音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声情并茂,要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表现欲和模仿欲,不仅成功地让学生们大声地读拼音,还能够增长学生的自信心。

五、运用插图法读准音节,帮助学生理解拼音

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中,教材通常会对那些比较难的音节、音节词配备插图,小学生可以观察这些插图,从而理解拼音所要表达的意思。学生通过看图发音,会慢慢地领悟音节的内涵,学会标准的读音。汉语拼音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更是教师重要的教学工具,看图学话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从插图入手展开教学,能够实现低幼儿认知到小学阶段学习的顺利衔接,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为学生奠定拼音基础,为学生今后理解和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创造条件。

六、结论

综上所述,拼音在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关系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我国人才强国伟大战略的最终成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拼音教学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重点,学生只有学好了拼音,才能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才能爱上学习语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群策群力,积极研究提升拼音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完善教学方案设计,调动学生们参与拼音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快乐的氛围之下,让学生扎实掌握的拼音知识。

参考文献

[1]郑国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改革——《语文课程标准》解读[J].学习语文课程标准,2003,(1).

[2]佟乐泉,张一清.小学识字教学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28

[3]陈树民.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搞好汉语拼音教学改革[J].江苏教育,2002,(8).

4.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四

东街小学王红霞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我认为要针对儿童特点,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的情境,在活动中,在玩中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学好拼音。这不仅为今后的识字打好基础,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下面,我想具体谈几点建议。

一、根据儿童语言特点,运用儿歌激发兴趣。

儿歌的特点是工整压韵,琅琅上口,浅显易懂,很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在拼音教学中,编写一首首拍手歌,让学生边读儿歌边识记,学起来生动活泼。

1、单韵母虽然只有6个,比较好学,但对于刚开始接触拼音的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学习单韵母时,把学生喜爱的小动物编入儿歌,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儿歌背熟了,单韵母也掌握了。如: 圆圆脸蛋扎小辫儿,张大嘴巴a a a ;大公鸡,哦哦叫,拢圆嘴巴o o o; 大白鹅,水里游,水中倒影e e e ;1加小点还念i,牙齿对齐 i i i ;乌鸦的小窝像个u,嘴巴突突u u u ;小鱼跃起吐水泡,像吹笛子ǖ ǖ ǖ。

2、许多学生说话时三声、四声不明显,这些学生对声

调掌握就有些困难。下面的声调儿歌对学生有所帮助。a 的头上戴小帽,读音不同要记牢,一声平āāā,二声扬ááá,三声转弯ǎǎǎ,四声降ààà。

3、23个声母,有的外形很相似,对于分辨能力较差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容易混淆,把学生熟知的事物编入声母儿歌,使抽象思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记忆。例如: 听广播b b b ;爬山坡p p p ;两个门洞m m m ;一根拐棍f f f ;左下半圆d d d ;鱼儿跃起 t t t ;一个门洞 n n n ;一根小棍 l l l ;小鸽子g g g ;小蝌蚪k k k ;一把椅子h h h ;一只母鸡j j j ;7个气球q q q ;切西瓜 x x x ;像个2字z z z ;小刺猬c c c ;小蚕吐丝s s s ;织毛衣zh zh zh ;吃东西ch ch ch ;石狮子sh sh sh ;一轮红日r r r ;一个树杈y y y ;一只乌鸦 w w w。但这些儿歌的编写不能只是老师一个人完成,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师生共同创作出来。学生在和老师创编儿歌时,表现了极高的创作欲望,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并且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根据儿童思维特点,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并向着抽象思维过渡的,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离开了具体感性的东西,是无法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拼音教学中,尽量使学生接触各种感性材料,使抽象的符号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

1、借助图画法:

人教版教科书教材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有利于对 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学时,可借助图画学拼音,先看图认识事物,用自己的话把图画的内容说出来,再学字母和音节,即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学好字母和音节。例如: g k h 一课配有一幅美丽的插图,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了些什么,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人物或景物,看清楚他的样子,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衔在鸽子嘴里的橄榄枝,游在水草边的小蝌蚪,侧面形状像h 的椅子,喝水的小同学都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g k h 的音形,学生既有浓厚的兴趣,又便于掌握,课后,请学生把这幅图编成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这样充分发挥了教材插图的作用。

2、动作演示法 :

有些拼音用动作演示,直观明白,易学易懂。如,学习复韵母ei 时,图上画的是一个小男孩高举一把斧子用力砍一个形状像“ e ”的大树根。小男孩伸直的身子像 i 的一竖,头顶的斧子像 i 头上的小圆点。请一个同学上来表演这个动作,其他同学一边看,一边注意听,同学使劲砍柴时,嘴里会发

出什么声音。同学们看到这生动有趣的表演,都高兴地拍手直笑。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很容易记住了 ei 的形状,而且也学会了 ei 的读音,学生学得愉快,玩得轻松。

3、手指操练法 :

手指操练法简单易学,可以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在游戏中记住字母的形状。如:左手拇指和食指一弯就成o。松开一点就是c,再加上右手食指和拇指就成g,两个食指交叉就是x,c 中加右手食指就是e,等等。可以同桌配合,一个做手型,一个发音,玩得愉快,练得高兴,这样做,学生既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又发展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根据儿童注意特点,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是无意识注意占优势,他们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很容易 分散,但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针对这一特点,把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游戏引入课堂,同拼音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识注意,让学生学好拼音。

1、找朋友 :

“找朋友”的游戏,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拼读音节时,老师请两个学生上来分别找出声母和带调韵母,然后组合起来拼读。

2、钓鱼 :

拼音卡片别一个回形针;另外做几个钓鱼竿,用小磁铁石作鱼钩系在线的下端,把卡片当鱼撒在桌上,请几个同学上来,老师报一个音节,学生就钓那个音节,看谁先钓上来。

3、猜谜语 :

小学生都喜爱猜谜语,猜谜语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利用已有的常识和见过的事物,开动脑筋去思考。如学习yǚ 时,先让学生猜一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学习yuè 时,让学生猜“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有时挂在山腰,有时落在树梢。”当学生猜出谜底时,再引出音节。

4、趣味练习:

经常设计诸如“我会画、我会涂、我会连、我会摆、我会拼”等一些新颖有趣、形式多样的练习,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拼音,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发展语言能力。

5课间操:

5.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五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我们学校对备课进行改革已进行三年多了,由原来的教案变为导学案。教师们都不同程度的学习、借鉴“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和要求,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就谈自己的几点体会:教案和“导学案”要完全区分。

关键词:农村;语文;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70-01

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我们许多教师对“导学案”模式不理解,在教学中改不了传统教学法,只是简单地将传统语文教案中的流程标题重新“包装”,改换成“活动一”、“活动二”„的活动单。真正的“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每张“导学案”都备有适当的课堂练习,教师在习题讲解时注重了学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的教学模式。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充分正确运用“导学案”导学的过程。

(一)出示导学案,学生自学。课前教师首先要把“导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知道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导学案中那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二)自学检测,讨论交流。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会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解释疑问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精讲释疑,当堂训练。精讲释疑是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其次方式要精,要有启发性。要克服满堂灌、满堂问,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训练要精,要加强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校正,做出讲评。讲评时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课堂中,我还发现:我们语文老师过分依赖于“活动单”,错误地认为只要活动单一发,就万事大吉,当起了甩手掌柜,在课堂上一言不发,一脸无辜,即使参与学生展示活动,他们对学生的发言也不置可否,认为他的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其实,从教师角色来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显然不可以蜕变成课堂的旁观者、局外人;而是要让教师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真正发挥“导学”、“助学”、“参学”作用,和学生一道构建高效课堂。总而言之,作为新世纪的农村教师要摆正自己和学生的位置,不能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三、正确引导学生使用导学案。

(一)拿到“导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共同提高。在完成“导学案时”做到:自觉、主动、独立。

(二)课堂学习时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每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三)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6.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六

目录

内容摘要…………………………………………………………………………2

关键词…………………………………………………………………………2

引言……………………………………………………………………………3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3

(一)、多阅读……………………………………………………………………3

(二)、结合课文学习,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激发学生习作兴趣………………………………………………………………………………………4

二、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5

(一)、开展活动……………………………………………………………………5

(二)、观察积累……………………………………………………………………5

三、写作能力的培养……………………………………………………………6

四、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6

五、师生赏识习作,激发学生习作兴趣………………………………………7

结 束 语………………………………………………………………………7

参考文献………………………………………………………………………7

谢………………………………………………………………………7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多年语文实践经验,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阅读积累

丰富生活

评价赏识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引言:写作,它既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需要,又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难点,在语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可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乃当务之急。那么,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多读多写。下面,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简要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一)、多阅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越广泛越好。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

1、重视营造读书氛围。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学校每周安排2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2、重视教给读书方法。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边读边做批注。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3、重视检查阅读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首先在班级中展开读书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第二,抽取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第三,经常组织读书经验介绍。第四,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第五,注意发现优秀习作,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二)、结合课文学习,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其次,重视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课程改革后,语文课本中更多内容丰富、教育意义深刻、写作指导特效的课文。教师精心地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学习作者怎样观察、思考、表达,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和如何布局谋篇,满足学生模仿课文表达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们要多读,特别是课文中佳句、佳段、优美诗词、情感细腻的情节等,让学生多读、识记、理解。每当教到佳句、佳段时,教师要绘声绘色地朗诵,甚至表演一番。当学生兴趣高涨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想不想写出这样的优美语句来呢?如果想,请多读几遍,记住啰。”并让学生思考这些佳句、佳段在我们写作时怎样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当中去。当然,仿写要由易到难,从仿句到仿段、仿篇。读写结合,以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和写不能固定成一个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探索,举一反三,因人而异,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仿中有发,仿中有创。如我在教学《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两课后,让学生仿写,这里主要是仿写课文中母与子、父与子之间的亲情这一内容,以《我和爸爸》或《妈妈给我的爱》,用真实地事例写发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事,联系自己的心理、情感等写出独特的体验。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仿写作者看着邱少云被烈火活活烧死这种疼痛的心理描写,写出自己遇到痛苦的事时那种难过的心情。教师教学每篇课文都寻找学生习作训练点,天长日久什么内容、什么方法都在仿写中学过,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短时间就可完成练习,也对作文始终有着浓厚兴趣。有了兴趣,还怕学生写不好作文吗?

二、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一)、开展活动。

把单调的作文课上成作文活动课,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开阔眼界。如“我为父母献孝心”、“劳动我最棒”、“欢乐的野炊”、“我发现了春天的足迹”、“谁说秋天不美丽”、“给冬天添彩——雪”……根据学校德育活动开展“清明节扫墓”、“反邪教”、“珍爱生命禁毒活动”,以“八荣八耻、讲礼议、创文明的教育,设计了“读介绍礼议的书籍”、“讲有关礼议的故事”、“编写并唱颂八荣八耻歌。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养成观察习惯,在活动中学生们兴致高昂,看到或听到、想到什么,往往控制不住要找个对象“吹”一番。教师切勿因此将视为不守纪律而扼杀,其实这种“吹”实际上就是一种表达。学生有了这种表达欲望,老师及时捕捉住这种时机加以引导,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见闻和感受写下来,做到想得广、写得好。活动要丰富多彩,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日积月累,作文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二)、观察积累。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从一年级起,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在学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起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如:我在设计《春天在哪里》(北师大版第一册)一课时,我带领孩子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我们来到草坪、田野、小河边,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找一找、闻一闻、踩一踩等感知活动来寻找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学生不仅了解春天不但美,而且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季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孩子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在这个活动中,我又结合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在草场上,个别孩子去踩小草,有的孩子就过去制止:“不要踩它们,不然它会伤心的。”在草坪上,我鼓励孩子拾起纸屑、塑料袋,有机地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提高了孩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正如“道德,只有当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最后,我们在教室里开展了“汇报寻找春天成果”的活动。有的孩子带来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春景图;有的孩子带来了一张张美丽的照片;还有的把自己家种的花搬到教室里来了。还有的高唱一曲《春天在哪里》、还有的孩子吟诵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正像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的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把课堂扩展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很多书本的知识,以及许多新的体验和感悟,还启迪了孩子的想象好奇心,开启了智慧探索的大门,活跃了思维,学会了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怀。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了!这样一来,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我们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三、写作能力的培养。

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我就叫学生写日记。那个时候学生识字量还不是很丰富,我允许他们用拼音代替,也可请教别人。起先,我也允许他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逐渐地培养他们写一件事,再是写一件有意义一点的事,然后叫他们写做这件事时,会想到些什么,逐渐培养他们把这件事写具体一些。到现在,学生已经三年级了,还坚持写周周记。从二年级开始,我把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提高到看图写话,在说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看到的图画,通过自己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三年级除了完成每单元大纲的写作要求外,常常补充仿写课文段落,如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并列段式等,及补充想象作文,如《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长大了》等等,给学生以想象空间,充分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平时,每学完一篇思想深邃,饱含激情的文章后,我总是让学生谈谈感受体会,让学生从中挖掘出写作素材,写读后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每当写大作文前,先指导学生说,然后再习作,使学生有话好写,以提高写作兴趣,每次是在自然而然地写作,没有给学生压力,学生就快乐作文。

四、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古人说:“三分貌,七分扮”。用于作文中就是“三分文章七分改”。因此,评改作文成了促进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在新课标下,评改作文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自改自评、小组评改、集体评改相结合。自评自改是在指导学生明确作文目标,牢牢掌握评改方式的前提下,进行成功评价与自我调整。先对自己的作文可取之处进行自我成功评价,并推荐自己作文中自认为写得成功的地方,供同学学习、欣赏,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也可以。这样,无论作文能力如何的学生,他们都会毫无顾忌地推出,自认为可取之处。即得到同学肯定和赏识,又学到了别人许多长处,受到启迪的同时,便不知不觉地走出了“不会”作文的低谷,满怀信心地向成功迈进。因为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渴望成功,获得成功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最佳途径之一。小学生大多对自己充满信心,具有好表现的心理特征,时刻渴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以人为本,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经常性的正面评价,是学生感受愉悦的根本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在自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推出公认的写得好的作文,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供人欣赏,全体学生用总目标、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对这些作文进行成功评价,大家都来赏识好作文成功之处在哪里?领悟好的表达效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作文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更加各显风采;对作文不太突出的学生,也会增加作文灵感。小组评改时将学生按其写作基础,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都配有优秀生、良好生、一般生甚至后进生,突出以好带差,以优秀生为组长,人人参与评改,教师只是巡视,解决各组碰到的困难,必要时参与能力稍弱点组的评改。再由各组长上台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该组的习作,并进行解说优点与不足,最后由教师挑选优、良、一般的习作进行点评。

五、师生赏识习作,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应该允许有差异,允许失败,充分信任,热情激励。不要要求优生的习作都写得像优秀作文一样,也不要把后进生的作文和优生对比。教师应充分以赏识的心态和赏识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热情鼓励,促使学生找到“作文我能行”的感觉!

(一)、每月,我组织学生办作文小报,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文、日记出成手抄报,自我激励,人手一份,各具特色,从设计、作文选材到排版,都须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二)、每期进行2——3次的编写作文集,不管是尖子生还是后进生,都编成“我的小作文”,精心设计封面,写几句编者的心里话,安排目录,配上优美的图画,使学生自感我的作文也挺不错的。

(三)、全班进行编写优秀作文集,收集本班的优秀作文,加上老师点评,编成集,每期编2——3本。力争每个学生至少有一篇编入班级优秀作文集中。

(四)、相互传阅《育心苑》校报、《我的小作文》、《班级优秀作文选》以及作文本上的作文,让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阅读他人习作的兴趣,吸收他人的营养,自主学习,不断进步。

结束语:作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每天的百字日记,组织集体阅读课外书,运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重视课前3——5分钟的演讲等等。当然作文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有成效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点点滴滴地引导。总之,只要教师做作文教学中的有心人,耐心不断的摸索,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的质量定能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主编:黄亢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 著:于永正。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1

7.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七

2.低年级写字教学要重视示范作用。 在指导学生书写的过程中, 我非常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田字格里一笔一画地范写例字,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笔画的形状和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 教学生写独体字, 我首先让他们仔细地观察每一笔的样子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如“小”字, 我一面范写, 一面指导学生观察:第一笔“竖勾”写在竖中线上, 第二笔、第三笔的“点”, 分别写在左半格和右半格的中间, 当学生明确笔画之间的搭配之后, 我立即在田字格中再写一个字, 让学生再次观察一遍, 使学生明白: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指导学生写合体字时, 我同样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搭配, 如写“河”字, 我一边示范, 一边指导学生观察:左边的三点水笔画少, 少占一些空间, 让给右边的基本字, 它写在田字格的左边, 中间的点在横中线上, 另外两点在横中线的两侧, “提”的锋尖应对着第一个“点”的末端, 三点的位置在同一弧线上。 右边的基本字“可”笔画较多, 所占空间可以大些。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我在田字格里书写的示范字, 再让学生描摹、临写, 接下来让学生自主练字。 另外, 需要强调的是, 书写时要做到“横等空, 竖等空”, 即横与横之间的距离、竖与竖之间的距离一定要相等。 如“目”字有四横, 这四横之间的距离要相等;“舞”字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笔都是“竖”, 这四竖之间的距离一定要相等。

3.教师要创设语言情境。 教师以激情朗诵导入新课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当你漫步林间, 你会看到那微不足道的小花, 在尽情地向你绽放笑脸, 当你信步湖畔……”教师诗一般的语言使学生进入一种美妙的意境, 使学生对司空见惯的花有了不平凡的感觉。 实践证明, 教师的激情导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和流畅, 又将学习引向深入, 使师生的思维与文本作者的思维紧密契合, 积极保持思维的敏捷与流畅。

4.加强阅读指导,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有效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需要教师加强阅读指导。 有效的阅读指导、有效促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可以使工作事半功倍。 这首先需要教师明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了解他们当前的心理、阅历、知识体系的结构等, 明白小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给学生一些建议, 帮助他们克服独立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作品, 指导学生自主选择一些优秀的、健康的文学作品, 同时教师可以自己推荐一些合适的作品。 其次,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如精读法、略读法等。 教授学生在阅读不同作品时可以使用适合的阅读方式, 不是面对哪一本书都要一字一句地慢慢咀嚼。 例如, 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在阅读《 水浒传 》 《 三国演义 》 《 红楼梦 》 《 西游记 》 《 骆驼祥子 》 《 昆虫记》《中国上下五千年》《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些中外名著时, 可以认真地品味其在时间长河中沉淀出的文化韵味, 而在阅读《神话故事》《会说话的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中外神话故事》《故事大王》《宝贝睡前故事》《睡前5分钟》《民间故事》《晚安故事》《爱心小故事》这一类型的课外阅读作品时, 便可以适当地进行快速阅读, 大致浏览故事内容和了解故事梗概。 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课外阅读作品。 教师和家长不要表面上让学生自主选择, 实际上仍然要求他们看自己规定的书, 这样“不放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5.教师要精简提问, 培养意识。 问题意识是学生提问的源泉, 有了问题意识, 学生才有兴趣探索真理。 教师应精简课堂提问, 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堂课上, 教师只需提炼3~5个问题, 它们之间应形成问题链, 或最好能创设完整的问题情境, 这样课堂就能以问题为线索, 在“步步推进, 层层剥笋”中开展教学活动, 实现阅读教学的综合效益。 学生若要解答这类问题, 就必须认真研读课文, 从整体角度理解和把握内容, 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加深思考层次, 最终达到训练发散性思维、培养提问意识的目的。

8.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多年实践和体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例如:《九寨沟》一文我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九寨沟优美的风光,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的基础,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还记得我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的很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最后,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读与练同行,促进言语表达

练的形式可以多样,比如《九色鹿》一课,我就设计了这样的读写点,让学生帮国王写一份告示,召告天下百姓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这正好与开头的皇榜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也希望通过想通过让孩子站在国王的角度写这个皇榜,让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得到提升。

这里的练笔设计,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心理距离,成功地完成了读者角色与文本角色的心理对接,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言作者未言,言自我欲言,此刻的练笔设计是有声胜无声,促进了学生的言语表达。

三、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背诵十分重视,但在现代人眼中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是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第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言语文字的优美。如我在教学《万年牢》一文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先谈谈课题后的疑问,此时学生的兴趣很大,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内心所想:有的说:“万年牢”是说某种东西特别牢、耐用;有的说可能是有人犯了错误,要坐一万年的牢狱,就叫“万年牢”……同学们听着伙伴们的回答都把猜测的目光投向我。面对个个天真活泼、求知欲很强的孩子,我因势利导地说:“你们刚才的想法都好。那么课文中的‘万年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后就知道了。”当学生第一次读完课文,没有找出明显的答案时,学习兴趣有些低落,于是我又向学生提出:“‘万年牢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面对这个易解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又一次高涨,很快地找出答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万年牢”的不同含义,组内交流之后在班级汇报。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交流体会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又如;我在《鸟的天堂》一课教学结束时,其中一位学生提出了“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了就离开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时是早晨,怎能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呢?又怎能说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这个问题,我又让学生通过读书,查阅大量的资料相互交流,最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深化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主题。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让学生读代替教师讲,能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四、引导自主合作,提高阅读质量

9.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九

内容提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的教学的策略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学习方式上的改变,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的。

关键词:情境,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方法。

过去,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可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创设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情境。

1.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的起始阶段,能否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用“孙悟空分饼”的故事导入:一天,孙悟空把 1

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师傅和师弟吃,他先把一块饼分给师傅唐僧。师傅说:“悟空,先给我半块吧,那半块留下来,免得路上挨饿。”悟空就把饼平均分成2份,给了师傅1份。猪八戒看见了,嚷着说:“1份太少了,我要2份。”于是,孙悟空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4份,给了猪八戒2份。沙僧一看,急着说:“师兄,每天都是我挑行李,我最辛苦,我要3份。”孙悟空听了,便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6份,给了沙僧3份。猪八戒看见了,气得大叫:“师兄偏心!我要4份!”当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时,教师设问:“小朋友,你知道谁分得最多吗?孙悟空这样分公平吗?猪八戒要4块,孙悟空该怎样分呢?”由此引导学生展开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探索,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精神愉悦,又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冲突,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

2.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动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把圆分为四等份,八等份,十六等份,然后再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

通过学生边动手,边动脑,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实践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

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如《百分数应用》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中打折、购物返钱、买几赠几的商场促销方式,进行对比练习,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如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时,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数后,一一写下。这些数有些乱,怎样把这些数整理整理?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学生纷纷说:一位数为一类,两位数为一类,三位数为一类……;或者整十数为一类,不整十数为一类,整百数为一类,不整百数为一类……;单数为一类,双数为一类……虽然孩子的分类有些笼统,有些幼稚,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对于学生来说,每一种分类方法都是他们自己的发现,甚至是创造,如果老师不放手,不让学生去讨论、去合作学习,就不可能得出如此丰富的分类结果。我肯定了他们的分类,接着问:谁知道40、56和100是由什么数组成的?是整十数还是不整十数?学生纷纷说:“40是由4个十组成的,还可以说是由40个一组成的,是整十数。56是由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是不整十数。100是由十个十组成的,是整百数。”问:“300是由什么数组成的?谁来回答这个问题?”生一说:“300是由300个一组成的。”生二说:“300是由30个十组成的。”生三说:“300是由3个一百组成的。”真不简单。我说:一百一百地数,3个一百是三百。那么8个一百是多少?一个学生举手说是八百。又问:“一千是几个百组成的?”同桌数一数、说一说:“一百、二百、三百、四百……八百、九百、一千。10个一百是一千。”我再让学生小组讨论:300、800是整百数吗?一千又是整百数吗?一千是几位数?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这个学习的过程,从而获得不同的收获,并使每个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巧妙运用激励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时时刻刻存在,在评价学生时,鼓励性语言要公正而不失偏颇。学生有了进步,教师要不失时机,进生鼓励表扬,当学生不能回答教师的提问时:“不要紧,仔细想一想,你能回答出来的。”通过这样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勤于思考,一定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有意识地使用鼓励性语言,融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学生受益匪浅,教师的威信、可亲可敬的形象就会植入学生的心田。

五、适当选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法;相同的内容、相同的课型,由于各自的风格不同,习惯不同,教法也不相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思维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低年级偏重直观操作学习法,高年级偏重于知识迁移学习法及尝试学习法等。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教法,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都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它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教学中要尽量从内容上求异,从题材上求趣,从形式上求新。要加强直观教学,充分运用电教手段,扩大容量、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屏幕上光、色、形的变化,能给学生以新奇的刺激感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从激发学生获得成功的欲望入手,通过教师引发性的谈话,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如教学《年、月、日》,教师可通过“年、月、日,同学们平时听说过吗?老师有几个问题不明白,谁能从这张月历上给我一个正确的答呢?”的谈话引入新课,然后出示月历和思考题①一年有几个月?②每个月的天数是一样的吗?有几种情况?③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哪个月是28天?④这一年一共有多少天?⑤每年都是365天吗?(出示闰年月历)这一年有多少天?⑥根据一年的不同天数,年可分为平年和闰年,怎么判断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呢?⑦为什么四年中就有一个闰年呢?让学生眼看、脑想、手算,通过独立思考后获取知识,感到成功的喜悦。寻找、发现、认识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法,使学生愿学、爱学,才能在较短间内掌握所学知识。

10.浅谈小学拼音教学的几种方法 篇十

新民小学 尤少权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第五条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都说拼音难教、乏味,是的,单纯的音素认读、记忆和反复拼读练习确实比较乏味。如果不在教法上多做文章,小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传统的拼音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拼音教学与听、说、写、拼等学习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有趣味活动的游戏和竞赛,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加快认读,促进记忆,熟练拼读。通过这些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如下的几种方法:

(一)借助儿歌,插图等巧记字母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记忆的最大特点是直观性和形象性,单纯的拼音字母对他们而言是抽象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现实中,儿童是爱说、爱动的,因此,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五个解放”,其中之一就是“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多说,让他们多问。[2]儿歌可以算是拼音教学方法中的“元老”,它的特点是接近儿童生活,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好听又好记,小学生非常喜欢,同时它又巧妙地结合了拼音字母的音、形,如:嘴巴张大ɑ ɑ ɑ,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嘴巴突出u u u,这是把字母的发音与儿歌结合起来了;又如两个门洞m m m,一个门洞n n n,一根拐杖f f f,这是把字母的形状与儿歌结合起来了;再如,小马跑步d d d,鱼儿跳水t t t,这是把字母的发音与儿歌结合起来了。这些儿歌轻松活泼,学生不用花多少时间就能熟记于心,从而记住字母的发音与形状。此外,也要善于运用书上的插图,如,在教学复韵母 ɑo 时,插图是五连环,它代表着“奥运会”,把“奥运会”的“奥”读成轻声就是 ɑo的发音;又如特殊韵母er,书上插图是一只“耳朵”,把“耳朵”的“耳”读成轻声就是 er。

(二)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和竞赛

小学低年级儿童个性天真活泼、爱唱歌、跳舞,可以根据这一活泼个性,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把握时机,充分利用小学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努力克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并积极寻找教材内容所包含的趣味因素,把快乐带入课堂教学。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1)深入理解教材,寻找教材内容存在的快乐因素;(2)积极、努力做好直观教具,充分开展直观教学;(3)针对儿童注意力集中性差又不易稳定、好动好玩的特点,把游戏和竞赛引进课堂。因为游戏和竞赛既可用于拼音教学的新授,也可用于复习,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运用得当能激发孩子们的求知遇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

1、抢读字母: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教师逐个出示一些字母卡片,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拼音字母,读对的给该组记10分,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

2、.猜拼音:全班分成若干组,教师给学生们出示若干个(如10个)拼音卡片,让学生们认读后,教师任意抽出其中一张放在背后,依次让各组学生们猜,猜对的组得10分,然后教师再出示另一张继续让学生们猜,各组第一排的学生都猜过后,第二排的学生接着猜,最后看哪一组得分多.3、听音摘字母:这是一个训练学生听认字母能力的游戏,首先教师把所学过的拼音字母写在卡片上,共写三组,分别贴在在黑板上,然后把学生分成三组,游戏开始,每组的第一名学生在黑板前等候,教师说出一个拼音,这三名学生应立即摘下教师所念的拼音卡片,放到讲台上,摘得对而快的得2分,对而慢的得1分,不对的不得分,在教师念第一个字母时,各组的第二名学生应上前等候,在第一名学生摘完拼音后,教师立即念另一个拼音,游戏接着进行、最后得分多的组为优胜.4、摘苹果: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张挂满了苹果的挂图,每个苹果上都写有一个或一组音节,每一个音节都表示生活中的一样事物,如水果、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然后问学生,你想摘哪个苹果,学生自己上来摘下苹果后,必须带领全班同学拼读一遍,读对了,就把卡片赠送给学生。

除了以上几种游戏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发明其他一些新的、有意义的活动,而切忌把一种活动“贯彻”到底,今天“开小火车”,明天“开小火车”,长期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减退。此外,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还可以同时作为参与者,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去,而不止作为公正人、裁判员。与学生同游戏,与学生同欢笑,激动如斯,兴奋如斯,会给教学和教师本身增加另一层魅力。

三、严格要求,坚持不懈

教完拼音字母及拼读方法,并不意味着完成了拼音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拼音规则。一开始由于教时强调口型、舌位,发得较准,慢慢地由于疏忽,学生容易把翘舌音读成平舌音,后鼻音读成前鼻音,造成平翘不分,前后不分。教师要不断正音,不断提醒,并及时表扬发音准确的学生,形成正确拼音的风气。

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一

一、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动作演示

动作演示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方法。教学中,富有情趣的比划往往能激活课堂,丰富学生的体验,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位教师在教学《北风和小鱼》,“小鱼听了浮出水面,鼓起圆圆的眼睛说:‘我们就不怕。’”是这样进行的:

师:北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怕我。”小鱼们,你们怕我吗?

生:我们不怕。

师:文中的小鱼儿是怎么做的,

怎么说的?谁能一边读,一边演示演示?

生:小鱼听了浮出水面,鼓起圆圆的眼睛(学生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圆圆的)说:“我们就不怕。”(一边读,一边叉着腰。)

师:你读得真好,读的时候眼睛睁着圆圆的,大大的,还叉着腰呢!真是个勇敢的小鱼儿!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眼睛睁得大大的,圆圆的,很好地诠释了“鼓起圆圆的眼睛”,还有的学生用“叉着腰”来表示鱼儿的“不怕”。这样引导学生通过体态语言进行动作演示,使学生的朗读充满了情趣,语感得到了强化,同时也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具体情景,引导学生充分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具体情景,努力将课本中的文本转变为学生头脑中丰满的形象,并在这可感的形象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我在教学《爷爷的芦笛》一课时,让学生认真读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读后):我仿佛看到了大海的波浪一个接着一个涌向岸边,仿佛听到了风吼的声音和海浪“哗哗”的声音,感到大海确实很怕人。

生:我看到了浪花飞溅和水珠四射的情景,听到了水花和水珠喷洒在窗户上的声音,感受到小屋在摇撼,“我”的心也在摇撼。

师:刚才两位同学说得很好,从“喷洒”一词你们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浪花和水珠来势猛,力量大,速度快。

师(顺势在黑板上用曲线画出“波峰浪谷”的样子,指着说):那小屋就好似在这波峰浪谷中上下颠簸的小船一样,

太险了,太令人害怕了。请大家练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大海狂怒的气势……

先让学生读课文,再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带领学生在海风海浪的情境中朗读课文。通过具体情境的熏染,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也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三、开放教学形式,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只有构造平等、和谐、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使其思维流畅,语言丰富。在教学中,要开放教学形式,使课堂成为一个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让孩子们在开放的课堂上坦露内心,畅所欲言。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古诗《草》时: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老师以一个“奶奶”的身份,与学生同演同乐,以朋友般的身份拉进了和孩子的距离,让孩子在课堂上有所体验,畅所欲言。这样的阅读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12.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篇十二

事实证明, 要想学好语文, 仅靠学习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便会主动阅读课外读物。 随着课外阅读量的不断增长, 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便能随之大幅度提高。 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够, 我便向家长建议, 给孩子买图文并茂的图画书。 起初, 学生只看图不认字, 后来, 他们慢慢愿意接受生字, 尝试利用拼音拼读。

2.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 阅读时, 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圈画重点, 又可以用书写读后感的形式及时记录阅读心得。 同时, 教师要教会学生制作文摘卡片, 及时地把精彩语句、片段摘记下来, 并且将这些文摘卡片放在卡片包内随身携带, 利用空余时间随时阅读。 在每月的班级“阅读之星”的评选中, 让学生上台演讲, 分享读书心得。

3.拼音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在拼音与多媒体教学整合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选取部分拼音教学视频、拼音图片等, 在该基础上构建情境教学内容, 让学生能够结合情境对拼音进行记忆, 从而提高学生对拼音的了解程度, 增强记忆效果。 教师要依照拼音的特点、形状和发音对多媒体资料进行合理筛选, 尽量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画面和情境, 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拼音, 降低拼音学习难度。 笔者在教学拼音“a”的过程中, 从生活中看病时的情境出发, 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看病过程中张嘴发出声音“啊”的场景制成动画让学生观看。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轻松地记住了“a”的发音, 而且在视频学习后能够直接发声, 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4.亲自体验生活, 创设写作的情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是有限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 丰富他们的生活, 让他们有更多的生活体验。 比如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积极、健康的活动, 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乐, 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和欲望。 在教学语文《口语交际》关于“学习采访”的内容后, 笔者组织学生课后认真收集资料, 几天后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了一次真正的小记者采访活动。 活动中, 学生的表现积极主动, 个个采访都有收获, 场面更热烈。 之后, 一段段流露真情的文字跃然纸上。 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 就会有真实的内心感受, 从而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5.教师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 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如教师在给学生上《长城》、《颐和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等课文时, 教学的开放性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室空间的限制, 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 围绕这一专题让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 增强语文能力。 帮助学生设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如观察、实践、模仿、体验等, 让学生自主探索, 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语文素养。 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开放性教学, 是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关键。

6.引导自主朗读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见,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和学习的动机。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 全神贯注于朗读学习, 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释放愉悦的心情。 学生的朗读兴趣来源于具体情境, 课堂朗读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阵地,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朗读的情境, 让学生置身其中, 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 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激发学习兴趣。

7.创设有效情境, 催发情感

“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 让学生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 能够唤起相应的情绪、情感, 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文中的情境, 在情境中学会领悟、体验情感, 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 如教学《掌声》时, 我引导学生联系“投向”“注意”“注视”三个词语, 通过想象再现文中短短几分钟内的场景, 让学生不仅体会到小英既紧张又害怕、既难受又痛苦、既自卑又怯懦的复杂心理, 还体会到同学们关爱弱小群体的善良心灵。 在学生充分感知情感的基础上, 我手指一张空座说:“同学们, 你们看, 小英站起来了! 一步, 两步, 三步……近了, 近了, 更近了……她终于走上了讲台! ”在这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下, 课文中所描绘的客观情景被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 撩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 切实唤起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 完成了与文中人物的心灵对接, 让学生真真正正品味到了课文所蕴含的情愫, 在“以情会文”的过程中, 让学生找准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8.利用影视资源

8.1影视作品符合小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大致在7~14 岁,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喜爱动画片、 电视剧等电视节目。 我国开发了很多富有教育意义的动画节目。 比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画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讲述了我国古代先贤勤学的故事。 再如动画片《中华成语故事》, 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词语, 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

8.2广大电视、 电影、 动画制作者应重视影视资源对学生所起的教育意义, 寻找优秀的教育题材, 制作出更多与教材相配套的、精彩的影视节目, 寓教于乐, 让学生收获快乐的同时, 也收获知识和感悟。

9.以文本为中心, 体会语言的魅力

13.拼音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十三

汉语拼音在学前班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是帮助儿童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对于孩子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摸索,对拼音教学作如下反思与总结:

1、拼音教学应图、形、音结合记。

汉语拼音课的教学内容只有字词,没有句子,更没有故事情节,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情境。

每堂课小朋友学习的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合,而且这些符号既难读又难记,小朋友学起来易感到枯燥乏味。应该将字母的形和发音与插图结合起来,将抽象字母具体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趣。例如在教学aoe时,可以先出示图画:这是一幅美丽的乡村图,一位阿姨带着小姑娘来到小河边,看到了大公鸡和水里的大白鹅。这是学习拼音的第一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在教学时应该避免枯燥乏味的练习,而要充分借助插图的情景调动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愉快的认读、书写。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训练点有两个,第一是学习拼音aoe,第二是练习看图说话(并渗透美感教育)。这两个当中又以第一个为重点。教学时,可以考虑将拼音的学习放在看图说话中进行。从看图说话导入,让小朋友自己发现隐藏在图中的拼音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音,在发现形的过程中学会写。

2、形近字母比较记。

汉语拼音是符号文字,由一些固定的字母笔画组成,包括左半圆、右半圆、长竖、短竖等等。在教授由这些笔画组成的b、p、d、q等字母时,可将这四个字母分成两组启发小朋友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这组形近字母在比较时,可以引导小朋友想:b-p都是右半圆,听广播(b)天线往上拉,泼水(p)水往下流;d-q都是左半圆,马蹄(d)向上带土,气球(q)下边拉绳。还可同时加上手势和口诀:右下半圆b,左下半圆 d,右上半圆p,左上半圆 q。学生在边看、边说、边比划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两组字母的记忆。两个相近字母一目了然,使小朋友模糊的形象得以清晰。

3、顺口溜辅助记。

“一个门洞n,两个门洞m,小棍赶猪lll。”当小朋友们背着这些琅琅上口的口诀时,字母的音和形已被他们牢牢掌握。在拼音教学中,应根据学前班小朋友喜爱诵读的特点,尽量设计一些口诀吸引他们,并且让他们背诵;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小朋友的参与意识,唤起小朋友的创编激情,开发小朋友的创造潜能,启发小朋友自编口诀。生动形象的顺口溜有效地帮助了小朋友对拼音的记忆。这在拼音教学中值得运用。

同时,还应要引导小朋友主动参与其中。学前班的小朋友注意力短暂,要使他们掌握拼音知识,就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的方法要科学,形式要多种多样。学前班的小朋友记得快、忘得快,如何将暂时记忆有效化,变成长期记忆。根据小朋友的年龄小,好动、爱表现、记忆力强的特点,可以将枯燥无味的复习巩固方法换成找朋友、摘花、摘苹果,送信、爬山比赛等游戏形式激起小朋友的兴

趣。儿歌是小朋友易接受且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儿歌的趣味性和琅琅上口的特点,让小朋友多读多拼少写,既能纠正其发音又能丰富小朋友的知识。

14.浅谈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 篇十四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一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首先学习的内容,并且拼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及生活,这就需要我们教学者在课堂中巧妙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轻轻松松学好拼音。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也坚信这一点。因此,在没有正式上汉语拼音课之前,我先用一首儿歌让他们认识到汉语拼音的重要性,以激起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这样,在孩子的心中,拼音就不只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更是学好普通话的工具。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喜欢汉语拼音,如何突破汉语拼音的教学难关?在此,我也深有感悟:

教师自己就要以宽松的心情进入课堂,以和蔼的态度进行教学。依据一年级新生这样的认知特点,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气氛的目的。让儿童在不拘一格的学习方式中积极愉快地学习汉语拼音。

一 课堂上教学与游戏活动并存

教学新的内容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新内容的记忆,单靠硬邦邦的读与背,学生会很被动,教学的效果也不见效,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在新授后加入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如,教学声母g、k、h,加入一个拍手游戏,老师找一个学生上来跟老师一起玩,后同桌一起玩,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新学内容的掌握,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巩固知识。游戏如下:你拍一我拍一,9字加弯g g g ;你拍二我拍二,小蝌蚪k k k;你拍三我拍三,一把椅子h h h……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游戏,如:摘苹果,找朋友等。

二 巧编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短,但特别爱听故事,可以说故事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延长注意力保持时间,激发学习兴趣,让儿童在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同事,潜移默化地获得所要学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学习“zh ch sh r”时,教学者把课上的情景图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喜欢上要学的字母:一天早晨,一轮红日(出示“r”)刚刚爬上山头,一只小猴子出来找小伙伴玩,“比爬树”的游戏,它们正玩得开心的时候,一只狮子(出示“sh”)张着血盆大口,要吃(出示“zh”)大叫:“快!抓住!……只见树下的那只小猴子一把抓住树枝。

三 多开展动手练习

处于幼童期的孩子,是十分贪玩好动的,单靠图片和活动教具是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他们不仅好看、好听、还好玩,所以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做做知识性游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动手练习的形式很多,有动笔的,有模仿老师动作的,有摆放学具的等等。练习之前,只需要让学生准备好23个声母和6个单韵母,再让学生自制四个声调,外加一个圆点(摆整体认读音节和轻声时用)。复韵母卡片不用摆学具,练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练习找拼音,即:老师读出一个声母或韵母,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型,而后快速地找出对应的声韵母。然后再练习拼复韵母,方法同上,用单韵母来组合,再练习摆带调韵母,再练习摆二拼音节,最后练习较难的三拼音节和带调音节,学生每摆出一次,教师在检查的同时,也让同桌互相检查,以便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摆放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拼音知识,更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动手能力,是一项十分实用有效的综合性教学手段。

四 以儿歌形式巩固拼音学习

儿童的感知具有模糊性,对音形相近的字母容易混淆,若采用编写儿歌、口诀来辨别巩固字母的音和形,学生学后会印象深刻,例如:上两点的省写规则可以编成:“小真骄傲,两眼上翘,j、q、x来帮助,摘掉了骄傲帽”;或者:“小见到j、q、x,擦掉眼泪笑嘻嘻”;再如:“b b b听广播,p p p把水泼,小马快跑d d d ,气球上升q q q,拐棍加横f f f,伞柄撑开t t t,小鸽子g g g,小蝌蚪k k k,像把椅子h h h”等,这些儿歌突出了字母形体的特点,形象生动,学生便于记忆。

五 创建鲜活的学习环境

“教室、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习惯,因此,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拼音规范口语的语言环境,时刻鼓励他们学说普通话,努力使校园成为他们展示拼音与普通话的舞台,并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着在生活的课堂中不断的发展自己的拼音能力,语言能力和综合能力。

15.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五

一、尊重学生

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说:“你做的真不错,你还有其他想法吗?”“同学们同意他的想法吗?”“谁想给大家汇报一下?”“你说的真好,下次继续努力”这样的话语能给学生很大的自信,既让学生乐于学数学,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其实这一点已经在某些学生身上有所表现:如,有些学生课上不敢回答问题,害怕说错,老师和同学笑话,但是有了老师这些亲切的话语和鼓励,慢慢的这些学生不再害怕,敢大胆、充满自信地及时指出其他同学的问题,而被指出问题的同学也能够坦然接受。

二、重视赞美的力量

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素质教育评价的掌舵人,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独具慧眼,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肯定他们在各方面做出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各有所长,各得其乐。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材料:

作者曾经听过一位小学数学老师上的一堂课,当时,那位老师在黑板上出了6道数学题并指定一个男孩到黑板上写出得数,结果是这样的:

当男孩的最后的得数出来之后,同学们都哄堂大笑,纷纷说最后一题的答案他算错了,应该是56。作者本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男孩的错误,但是这位老师却说了让作者至今记忆犹新的话:“同学们们为什么只看到他做错的一题,怎么没看见前面坐对的5个题呢?”由此作者感叹: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优点啊!

三、教学联系生活

世界是数学的,联系生活教学可以事半功倍。教师要注意到形象思维是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全面,为学生的学习铺设坦途。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中,我问学生所接触的物体,有什么是圆的?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自行车车轮、有的说盘子,有的说下水道的盖子,还有的说飞碟,各式各样,不一而足。我问学生,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不是方形的或者三角形的?为找寻答案,学生们议论纷纷,并且上网查找资料,理解了圆的特征,与其他形状的联系和不同。

16.浅谈初中语文课改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六

一、指导读法,发掘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智慧的宝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上,学生读书时可指导他们边读、边思考、边理解、边想象、边演练,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溶入课堂学习的情境之中。例如学生在阅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这篇课文时,可引导分析理解“作者为什么有几次看见父亲的背影时都流下了眼泪”?这样,学生在读课文时就与作者情感产生了共鸣。实践证明,爱读书的学生不仅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而且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二、设置悬疑,引导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语言教学在课文题目上设悬念质疑难,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篇首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中设疑,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结尾设疑,能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例如在讲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就可在题目上设悬质疑:你见过什么样的桥?你理想中的桥是怎么样的?在学习《台阶》时,开篇设疑,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在讲《苏州园林》一文时,从篇首设置:你到过苏州园林吗?苏州园林美在哪里?质疑问难、设置悬念是探求知识的开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教师只有通过设置悬念、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才能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设问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和谐的课堂对话互动机制,进而使学生逐步养成“喜欢提问”的习惯。这样也能够给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

三、创设情境,丰富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注意力集中,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学习情境,设置适当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认真思考、不断探索,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可以达到使知识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接受、内化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讲《绿色蝈蝈》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田野庄稼地或山坡草丛中观察蝈蝈的活动情况和叫声,在课堂教学导入时播放图像,让学生对观察到的情景进行描述,学生们表现异常兴奋,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知不觉中学生进入了情境的角色。这时候我趁热打铁,恰当地给学生提出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蝈蝈可爱吗?它们外表美不美?它们在谈论什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把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蝈蝈的想象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四、拓展视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朱棣文博士认为:创新一定要敢于想象,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可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更没有创新可言。例如我在教完《羚羊木雕》这课时,给学生提出“当你与父母产生矛盾时,是亲情重要还是友情重要”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组织正反方进行辩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我教完《皇帝的新装》一文后,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故事情节,续说故事。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得到了发展。

总之,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进步,要求教育也不断进行变革。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观念的变革。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教育,要真正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课教学中,深入领会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知识潜能,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发挥他们自主参与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喚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才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课堂教学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7.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七

淮安市启英外国语学校 李袁

【摘要】: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阅读和说好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如何快速掌握并合理运用它,成为每一个汉语初学者最需要攻克的难关。为了更好地将汉语拼音以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得以在生活中运用并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我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点滴积累,逐步寻找出比较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汉语拼音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拼音 教学 小学 一年级

【正文】:中华文明五千年,汉字洒洒扬风采。汉字的渊源流长和博大精深,使得中华儿女为之骄傲,为之自豪,因而,学好作为学习汉字、阅读和说好普通话有效工具的汉语拼音显得尤为关键。

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拼音教学的接受主体是心理上正处于从幼儿期向儿童期过渡的六七岁孩子,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接受对象上他们更善于记忆形象、生动、具体的材料,接受心理上趋向于情趣和童真,接受环境上更乐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变枯燥为生动,变生动为具体,把枯燥的拼音教学变得充满情趣、充满童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拼音,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拼音表达所见、所闻、所想,从而达到《课标》对拼音教学的要求。那么,如何进行拼音教学,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拼音,如何巩固和应用拼音呢?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一、学习材料形象化,生动化。

(一)目的: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以形象的内容记忆枯燥的字母。

(二)方法:

一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容易在直观中产生兴趣。教材提供了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知识引导材料,孩子们在打开课本时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艳丽的图片上,这时他就会想图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比如第一课画面上有个小女孩,在小河边干什么呢?图上还有谁呢?(鸡、鹅、草地)„„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这时我再配以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制成的绘声绘色的动画课件,将古板的人物或字母以学生乐见的动画形式展示出来,更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我教学设计的思路上来。(有时偏巧停电或其他原因不能运用课件,卡通卡片也能较好地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在我和学生给卡片伴音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这也是当时意料之外的收获。)在这里,动画形象的采用随时间改变而不同,每一届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当时他们喜爱的动画形象,需适时选择,如今年流行的小火车“托马斯”、“喜羊羊”。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则以可爱的小动物为主。在运用动画形象时利用图片工具将动画形象变形成字母造型,这样使学生在欣赏可爱动画角色的同时,对字母进行对比记忆。

例如gkh一课配有一幅美丽的插图,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了些什么,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人物或景物,举小手说一说。衔在鸽子嘴里的橄榄枝,爬出黄色小鸡的破裂蛋壳,翠绿的荷花与荷叶都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gkh的音形,学生既有浓厚的兴趣,又便于掌握,课后,请学生把这幅图编成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这样充分发挥了教材插图的作用。

二、学习过程自主化,兴趣化。

(一)目的: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方法:

在令学生赏心悦目的情景中学习汉语拼音,有利于调动孩子们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精神和自信心。我在深入了解全班学生学习拼音的情况之后,发现有些学生在幼儿园就学过拼音,让他们以“我教你”或“我帮你”的心态重新学习汉语拼音,他们乐此不疲。另外,声母、韵母是记录汉语拼音音素的符号,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靠死记硬背早晚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声、韵母说词造句,赋予字母以意义,是帮助学生记住发音的好方法。我的拼音教学中又出现了“我会说”“我会编”“我会讲”„„这样,不仅有利于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兴趣,而且学生在思考和运用语言描述字母的同时,进一步训练了儿童的思维,丰富了语言积累。

例如在教学ao ou iu 这一课时,学完字母和规定的音节之后,我出示了以下几个词语:“xiǎo kē dǒu”“qì qiú”“wō”“piāo”“jiào”“sǎo”“yóu”。随意分布在黑板上,让学生连线,然后用连起来的词语说一句话。这个练习的确有一定难度,教室里安静了好一会儿,孩子们茫然地望着我,很明显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我给他们做了一下示范,把“qìqiú”和“piāo”连在一起,说:五颜六色的气球在天空中飘荡。霎时,孩子们的眼睛一亮,小手纷纷举起。我趁热打铁,赶紧叫他们回答。一学生把“wǒ”“jiào”和“sǎo”连在一起,说: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老师表扬了我。学生能说出这么完整的句子,我太高兴了。这时有更多的孩子举起了小手。

三、学习内容情趣化,童真化。

(一)目的:适应孩子心理,以学生的角度设置情景,提高参与兴趣,寓教于乐。

(二)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参与是最好的学习过程。由于一年级的新生突然从宽松、童趣的幼儿园进入严谨、规范小学,在心理上要承受因环境的变化造成的紧张和压抑,在生活上要去适应规律的安排。很多孩子在憧憬小学生活的同时,或多或少对小学生活存在畏惧心理。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像对待高年级学生那样,直接突入,而是给这些孩子一段适应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模仿他们这个阶段的语言和行为,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中间,诱使他们积极加入到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童趣中消除畏惧感,逐渐摆脱幼儿的稚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为以后紧张的学习排除障碍。

例如,在学习bdpq时,运用四肢的摆动和儿歌形式,引导学生“点点右脚bbb,点点左脚ddd,伸伸右手ppp,伸伸左手qqq”。通过学生的四肢的摆动,认清字母的方向。通过儿歌的形式,使孩子们的口齿得到锻炼,即记住了字母的读音,还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得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又如,在学习ai时,我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读:“ 好朋友,挨着坐,a 在前,i在后,挨在一起ai ai ai,高高兴兴上学来。”在读到“挨(ai)”时让同桌之间挨一下。这时老师也应加入到活动中来,插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做,即可解决出现单人无伴的情况。又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们即学会了拼音,同时增加了同学间和师生之间的感情。

四、学习氛围轻松化,愉悦化。

(一)目的: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为教学活动创造愉悦的氛围。

(二)方法: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宽松和丰富的环境中,喜欢张扬,表现欲极强,同时好胜心也很强。这时我们应利用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将拼音教学设计到游戏、谜语等孩子津津乐道的形式中,为孩子们创设轻松、愉悦、积极的氛围。让孩子在充分表现时学会更多知识,在成功后得到及时的表扬,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例如,在教学jqx和 ü相拼时,去掉两点的规则是一个学生最难牢固掌握的内容之一。为此,我准备好标有jqx和ü的两个头饰,先由老师和一个学生进行示范,同时配上儿歌 “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脱去帽子问声好。”(师演jqx,生演ü,配合较好。)然后请同桌之间相互换角色表演。让他们在活动中懂得尊重别人,而且愉悦的表演中掌握了jqx和 ü相拼的规则。

又如,我将字母做成卡片,在卡片背后盖上小红花,让学生用举手的方式争取读这个字母的机会,同时要求要读准、读响,如果他的表现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这张带小红花的卡就作为奖励送给他。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纠正了字母读音(读的和听的),感受到收获的喜悦,而且培养学生学会去聆听和珍惜机会。

此外,还有很多的游戏,摘星星(苹果)、开火车、用儿歌猜音节或声、韵母、送拼音宝宝回家、配对子等等的游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生动活泼氛围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事物,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情绪高涨,从而也在游戏中运用了拼音,掌握了拼音。

五、巩固方式多样化,能力化。

(一)目的:及时将所学拼音运用到生活中,进而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二)方法:

1、听说能力:可以在小组或大集体中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听、读、说的能力,从而达到锻炼和巩固目的。通过听,听出别人的不足,同时通过听,模仿正确读音,纠正自己的错误。通过读,发现自己表达的不足。通过说,促使学生锻炼口语和表达能力。例如:在拼音全部教授完之后,让学生用口头说一句完整的话,这一句话可以让表达同学或老师做的一个动作,逐渐扩展到一系列动作。(老师在写字——老师在用右手写字——老师在用右手写“大”字——老师在用右手写一个“大”字„„)

2、阅读能力:通过已经掌握的拼音知识,为同学、家人复述读到的小故事。或扮演老师的角色,给同学或家人教拼音识汉字。通过及时的鼓励或奖励让学生积极去阅读,通过对阅读内容由简到难、由少到多安排,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学好拼音的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导学生主动通过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为以后自主学习打好语言基础。

上一篇:专四写作常见开篇方法下一篇:关于初中学习计划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