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法则的实验报告(精选11篇)
1.形式美法则的实验报告 篇一
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
主要介绍形式美法则,分析研究这些规律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
作 者:肖燕萍 XIAO Yan-ping 作者单位: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广东,广州,510075 刊 名:测绘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 “”(10) 分类号:P2 关键词:形式美法则 主体与陪体 对称与均衡 抽象与简化 对比与调和 节奏与韵律 比例与尺度 空白与虚实 统一与变化 符号设计 图面配置
2.形式美法则的实验报告 篇二
一、园林美
园林美源于自然, 又高于自然景观, 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括, 是自然美的再现。它随着文学绘画艺术和宗教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园林美具有多元性表现在构成园林的多元要素之中和各要素的不同组合形式之中。园林美也具有多样性, 主要表现在其历史、民族、地域、艺术、时代性的多样统一之中。怎么才能设计出园林中的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形式美法则的应用水平。
二、形式美法则在园林中的应用与表现
1. 平衡与稳定
平衡稳定性是相对的, 世界万物都处在远动变化中。平衡稳定给人以协调、安全感。因此人们在设计中都遵循这样的规律。对于平衡来说, 有两种基本形式:对称平衡和非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是最容易达到统一的一种平衡形式。如旋转着的陀螺、奔驰着的狮子、都属于这种平衡形式。对称给人的观赏感受是完全的平衡。具有端庄祥和、严谨稳定的美感。可以说, 对称的美是永恒的。在远古时代的陶器造型、欧洲中世纪的建筑、中国古代的建筑, 都有大量具有对称形式美感的例子。在我国古典园林中, 对称平衡也常常被运用的, 比如门前一对石狮子、一对龙爪槐等, 它们在质地、色彩、体量等多方面都是平衡的。一般对称平衡的园林设计会给人以庄严、力量和秩序感。
非对称平衡以相应部位的不等形、不等量为基本特征, 是一种动态平衡。非对称平衡着重视觉和心理的体验, 是一种富有变化、运动之美的形式。非对称平衡是中国古典造园要素常用的手法。中国园林既不求轴线的对称, 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 相反却是山环水抱, 曲折蜿蜒, 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的原貌变化, 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错落有致, 力求与自然融合, 寻求一种自然美。如山水盆景中, 主山之外, 水种立一块点石, 以四两拨千斤之势, 使画面达到了平衡, 二者体积悬殊, 但却像是具有同等的分量, 给人平衡的感觉。不对称均衡的布置小至树丛、散置山石、自然水池;大致整个园林绿地、风景区的布局。它常给人以轻松、自由、活泼、变化的感觉。
2. 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物体的局部和局部、局部与整体及整体和整体之间的对比关系。在构成中建立数理逻辑秩序, 以美的比例关系分割画面是极为重要的。完美的比例、适当的尺度差是结构美的造型基础。对比例与尺度的敏感把握, 往往能够体现设计者的修养与水平。古人云“增之一分则太肥, 减一分则太瘦”来说明比例关系的重要性。美与不美往往只是分毫之差。这句话既说明了比例的合理性又体现了尺寸对美的重要性。
合理的应用比例关系对于园林设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庭院中植园林小品本身、宽、高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物的高矮比例搭配是否让人触目一新都和比例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件小巧精美的雕塑放在室内显得气魄非凡, 如果把它移到空旷的大草坪或广场中则感到分量不足, 尺度欠佳。一座大假山在大水面边奇美无比, 而放到小庭园里则必然感到尺度过大, 拥挤不堪。
比例一般只反映景物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数比关系, 而不涉及具体尺寸, 尺度则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在园林造景中, 运用尺度规律进行设计与比例关系的掌握同等重要。根据人体工程学的测量人们对一些园林建筑、园林小品有了一定的固定尺寸。这样的尺寸不管是在功能上还是在美观上都比较合理。
3. 对比与调和
对比又称对照, 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 能使主题更加鲜明, 视觉效果更加活跃。它体现出事物存在的差异性。对比表现为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高矮、凹凸、宽窄、厚薄, 数量的多少, 排列的疏密, 位置的上下、左右、高低、远近, 形态的虚实、轻重、动静、软硬、等多方面。
在园林设计中, 任何两种景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差异程度明显的, 各自特点就会显得突出, 对比鲜明。丰富了画面, 使设计显得活泼多变。如挺拔的塔矗立在开阔的水边, 产生明显的方向对比, 体现了空间的深远、开阔。再例如在一片绿色的植物中种植一颗红色的火棘树就形成了色彩上的对比, 使景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又风格协调、主题突出。
调和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相同性。“调和”是把两个相当的东西并在一起, 使人感到融合、协调, 在变化中求得一致。园林景观设计就是要在对比中求调和, 调和中求对比, 这样景观才既丰富多彩而又主题突出、风格一致。
4. 多样统一
统一赋予造型条理、秩序、和谐、变化则激起新鲜感、使视觉感受持久的美感。这种变化的统一, 可运用比例尺度、平衡配置、协调秩序、节奏旋律等各种要素组合而成。创造和谐之美就是要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变化中求统一。只有多样变化, 没有整齐统一, 就会显得凌乱不堪;如果只有整齐统一, 没有多样变化又会显得呆板、沉闷、单调。
园林设计中常要求统一当中有变化, 或是变化当中有统一。在园林中, 园林建筑、山石、植物、小品等因素, 其体量、材质、色彩、风格等各不相同。面对园林中复杂多样的构图因素, 可以通过形式的统一、材料的统一及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使园林景观在整体上统一起来。
园林设计的多样化是在统一性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多样化是园林艺术多姿多彩的根本, 无论是在设计形式, 材料、色彩和纹理质地都保持合理的多样性的变化, 才有丰富的景观。
小结
形式美法则的掌握和应用对于园林设计要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可以扩展和拓宽园林的造型思路, 培养造型的创造力, 有效地提高设计水平, 对我们认识和把握园林设计的审美特点与趋势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冯丽, 郑玉.浅谈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4, 10 (2) :72-75.
[2]胡先祥.多样统一原则与园林植物造景[J].湖南林业, 2008, (8) :30.
[3]蓝先琳.平面构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3.环境空间中形式美法则的解析 篇三
【关键词】形态构成学;环境空间;形式美法则
美是一种精神享受,我们追求的是人类在长期的审美活动可引起审美愉快的形式,共同的特点,被称为形式美的规律。总结提取该法形式美的普遍规律和基本规则,它可以从音乐中提取,文献中可以显示,在同一时间也很常见,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在创作中应遵循形式美的法则,以满足主流的审美需求。建筑形式的设计是一种实用的艺术和设计,使用的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的设计形式美的规律,满足功能。重点和一般比较正规的艺术,节奏和韵律,平衡与稳定的原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指导这些法律在空间造型设计的形式美表达,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一、环境空间中的节奏与韵律
很多事情或自然现象,常常表现出重复的顺序或改变往往引起人们的美感,在有节奏的形式产生的节奏感。所谓的节奏感是类似的形式因素,多排列,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的连续性,无论节奏的音乐或持平的这一共同特征的节奏形式。这些大自然的节奏是有序的重复,这个法律赋予所需的审美意识,像是适合人的音乐的节拍,丰富的装饰工程,定期和有秩序地重复的各种人放宽感情的形式。从弥补节奏的元素,外形具有相同或相似重复或改变形式的因素,构成了从关系的角度来看,有规律和秩序感,如构成的图形渐变的形式和床在二维空间反映了视觉节奏与韵律。构成训练中的表面基团的形式收集反映的节奏感,表面面积的大小,间距的变化将影响节奏。装饰空间中无处不在的节奏感,空间结构的限制,往往使节奏的一致性,通过梯度的形成环境的变化,在视觉上的节奏,如在教堂的拱梁的角度比变化这样的杰作。我们通常看到的一些建筑工作仅仅是一个体重积累了很多,更遑论有节奏的关系之间的有机使用这种安排产生一个有序的美丽的形式,称为节奏,使工程的设计,如果变化的隨机性,秩序和法律被称为节奏感。审美效果的节奏第一,通过有序的重复,以适应人民群众的节奏,
形成秩序感和装饰美,这是容易被视觉感知,把握一个统一的艺术效果,或通过经常变化和局部对比度的丰富和规范的视觉秩序,没有乱七八糟的艺术效果,形成一个活生生的,这两种效应共同形成一个统一的形式效果的变化。节奏的动态变化情况因素的节奏,秩序和一种动态组合的意义,有节奏的动态变化规律,静美的表现节奏感,同时表现是美国的动态,体现了生命的动感节奏,节奏动态,往往节奏,其中最重要的显示曲线运动的变化,这些特征构成的节奏的基本特征。
韵律元素大小的面积,体积,密度,并根据实际情况,交错,重叠的变化来实现,通常表示为一个连续的节奏,渐变节奏,起伏的节奏和空间的空间节奏的节奏表现,分别有不同的节奏感。重复一般安排一个或几个要素的各种要素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关系,往往给人强烈的印象,一个规律性的,我们将在连续节奏形式,不断重复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逐步在命令或法律,如改变或长或缩短的增加或减少将能够产生渐变的节奏,渐变的节奏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渐进的,在一定的空间面向。根据一定的规则,有时增加有时减少形成起伏的节奏,像波浪般起伏的或不规则的节奏,这种节奏是更加生动和富有节奏感的渐变节奏。当我们有连续重复的元素交织在一起穿插,可能会产生闪烁交错的节奏。
二、环境空间中的均衡与稳定
均衡是指假设在一个空间或平面中,中心线或支点两侧的图形不同但质量感相同,它分为物理平衡和视觉上的平衡,物理平衡是一个大小相等的对象,相反的力量相互抵消时,必须遵守立体的形式与力学规律,并显示出各种权力和冲突
的平衡,视觉上的平衡在形式结构和空间结构平衡的看法是一个立体的形式。平衡两个因素,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确定的位置,大小,颜色,构图,中央位置的因素,并在屏幕的上方,右侧,远离中心的严重性和组成或在左侧,下面的重力,重力面积,小面积的比重小,明亮的重力引力的灰色框。方向也会影响平衡,视觉上的平衡,在各种不同的大小和方向的力量碰撞,叠加和偏移的结果。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塞维利亚,对称是古典主义的原则之一,而不是对称是现代语言的原则之一。
对称和均衡,经常结合起来发挥作用,反映的对称,均衡,完全对称,对称和动态对称。人类原始社会以来,在依法从不对称到对称的形状,物资,美国处理人类对称欣赏到几乎所有领域的建模,对称的概念。对称性可以方便地实现平衡的一种方式,给人以稳定感,可以实现有尊严的和严重的空间效果。皇家建筑和室内布置的整体布局完全对称的处理往往创建一个庄严的气氛,在皇家建筑要求。千百年来一直对历史建筑保留下来,皇帝的祭坛、墓葬、寺庙、提图斯凯旋门、罗马埃及的金字塔都保存着一个对称的形式,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显示了坚实的力量平衡。对称符合法律力学,在结构设计上采用对称规则,外形美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之间的一致性,使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设计,同时允许符合适用的安全,经济建设,审美的目的。左右对称布局的规划和设计的建筑师,如中国传统建筑紫禁城开始,中央轴线贯穿整个宫城三大殿,三宫,御花园是在这个中轴,轴两侧对称布局许多寺庙,四个城市的精致细腻的炮塔布局对称形状的对称位置,甚至比建筑本身已成为一个对称的形式,反映了建设是安静和稳定的特点,掀起中心。
三、 环境空间中的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的规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并有鲜明的形象对比有不同形式的谐波有某一类相同的特点。空间设计,对比这两个要素的质量和数量都非常不同,或在一起步时的配置,以提高整体感知现象的共同特点,统一的方式构成的组合结果中获得稳定的视觉感的元素,大局意识,团结意识,反对形式的因素,一个和谐的整体的有机结合。空间设计,对比度是一个重要的接入手段来改变,使生动、活泼、鲜明、强烈的兴奋和表现力,失去了连贯性之间的对比,强调太多,容易导致混淆的形式,而谐波形态的转型和综合协调作用,双方互相接近,产生强烈的纯意识和团结意识,构成了梯度近似的形式产生微差形成调和的主要形式,只有调和,有没有比较,形式会显得平淡无味。创建形状根据不同情况,或对比度或重点突出,协调形成一个对立统一的空间形态和性能之间的多种形式的谐波关系的比较,除去大和小,曲线和直线的形式,在空间的虚拟和现实的比较外,还注意以不同颜色和不同材质的对比与调和的关系。材料是形状的物质基础,各种材料都有不同的外观和触觉,反映了不同的材料,空间,形成对比材料的使用,以突出特征,如不同材质的表面纹理,光滑和粗糙,坚硬和质量柔软,透明和不透明等,在同一形式的对比材料使用不同的材料组成,材料不改变形状的变化,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以及各种各样的时类似质地的材料组合在一起,他们调和的关系。形式构成的纹理组成的材料,或纹理创造思考的能力团结和发展的空间造型设计造型的变化重新组合。
参考文献:
[1] 辛华泉.形态构成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3.15~18
[2] 褚泓阳,屈永建.园林艺术.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56~57
[3] 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 田学哲.形态构成解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4.形式美法则的实验报告 篇四
美国科学家摩德尔丝对两只老鼠做了一次试验:把两只老鼠放在一个仿真环境中,并将其中一只小白鼠的压力基因全部抽取出来,结果那只未被抽取压力基因的灰颜色的老鼠走路或者觅食物总是小心翼翼的。
在那个面积约500平方米的仿真自然环境里面,灰老鼠一连生活了十几天,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它甚至开始为自己积蓄过冬的食物,也开始习惯这一种没有人类恐吓的空间。而另一只被抽取了压力基因的小白鼠则从一开始就生活在兴奋之中。小白鼠只用一天时间把500平方米的全部空间都大摇大摆地观察了一遍,灰老鼠用了近四天的时间才把整个仿真空间全部熟悉。小白鼠爬上了仿真空间高达13米的假山,而灰老鼠最高只爬上了盛有食物的那个仅高2米的吊篮。
结果是小白鼠在仿真空间的第三天,因为没有任何压力而爬上了那个高达13米的假山,在试验能不能通过一个小石块时一下子摔了下来,死了。而灰老鼠因为有一定的压力,它鲜活地出来了。
要让员工受到的压力变成前进的动力,企业必须提供一个最具创造力、最有生产力、充满挑战的环境。很久以来,英特尔的新成员都是立刻投入职场,视重要的工作为在职训练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在开放的环境里快速学习别人的经验,以迅速解决自己手上的问题。工作与学习激发了无限的动力。今天英特尔的环境依然如此。
在英特尔,不论个人是否已经为晋升做好了准备,他们往往直接授予更高的位置,让有能力的人迎向更高的挑战,
英特尔总裁葛洛夫的看法是,重点在于一个人的学习速度,而非他的经验。学习速度快的人,一旦授予更高的职位,给予更大的挑战,他便会以更快的速度学习,往往就能达到目标。举例来说,当提拔盖尔辛格负责 486晶片开发计划时,他年仅27岁,只有些许的管理经验。葛洛夫认为他是合适的人选,因为他有深厚的科技知识做背景,同时他有一颗不停学习的心,会主动吸收所需的新知。他成功地带领486开发团队完成计划,在后来的岁月中,他也以这样的特质完成更多的挑战。盖尔辛格很快地往上升,在,他已经成为桌上产品部门的副总裁了。
另一个例子是辛格,一位Pentium微处理器开发团队里优秀的工程师。他对设计新的开发工具有绝佳的贡献,于是葛洛夫让他管理设计技术组。虽然他并没有多少管理经验,但是他很快地学习,不仅在技术上将设计工具的品质大幅推进,对这个组织的数百人的管理也有超乎预期的表现。
你也许可以说,他们所做的,是不断给予员工在职训练。说起来,英特尔有太多的工作,他们需要每个人立刻着手上线,没有停滞的机会。所以,他们提供给员工的是一个随时随地充满挑战的环境,让员工学习、进步。这种环境的负面影响是,人们往往感受到太大的压力和过多的工作量。有一个笑话这么说道:“英特尔是一个好地方,你可以在此工作,全力工作,然后有更多的工作等着你去做。”说得不错,英特尔的脚步很快,而这些工作的要求都很高。这样的环境不会适合那些故步自封的人。
5.《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读书报告 篇五
19世纪是宗教研究的兴盛时代,尤其是人类学家对原始宗教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关于宗教起源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各自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从个体意识的角度来解释宗教的起源的。涂尔干系统地批判了这些理论,于1912年出版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这一不朽名著。我读的是由商务印书馆社2011年4月出版,渠东、汲喆翻译的版本。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雷蒙·阿隆说:“这一本书无疑是最重要、最深刻、最具有独创性的著作。同时,在我看来也是作者的灵感表达得最清楚的一本书。”
全书共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导言、第一卷先导问题、第二卷基本信仰、第三卷主要仪式态度和结论。这本书的写作思路可以用“先破后立”来形容,首先是对所研究的对象下定义,然后批驳前人的有关解释,接着系统地描述和分析研究对象的起源、性质和功能。
在导言部分,涂尔干指出社会学的主旨并不仅仅在于了解和重建业已消逝的各种文明形式,相反,它所要解释的是能够对我们的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的现实的存在,即人。更确切地说,就是今天的人,因为这才是我们最想了解的东西。并且,涂尔干明确地交代了本书的宗旨,就是要研究实际上已经为人所知的最原始和最简单的宗教,分析这种宗教,并尝试作出解释。其次探讨思想和范畴的基本概念的起源,对知识理论进行重新阐释。所谓已知的最原始的宗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应该能在组织得最简单的社会中找到它;其次,不必借用先前宗教的任何要素便有可能对它作出解释。《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中,作者选择了图腾制度,就是因为它比他所批判的万物有灵论和自然崇拜更基本、更原始,后两种宗教现象不过是图腾崇拜的衍生物。
第一卷共有四章,共分为宗教现象和宗教的定义、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和作为基本宗教的图腾制度。这一卷主要明确了宗教的定义,接着批判了泛灵论与自然崇拜,并用详细的笔墨追述了图腾制度研究的简史。在第一章的结尾,作者对宗教进行了以下定义: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在界定宗教概念时,涂尔干主张首先摆脱所有成见,摒弃那种视宗教为对“超自然力”或神灵的信仰的错误观点。他指出,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只是宗教的表现形式,宗教的根本特点和真正本质在于它将世界区分为神圣事物和世俗事物,其中神圣事物被赋予禁忌性和权威性,又是人们爱和理想的寄托;世俗事物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感联系在一起,相对于神圣事物,它是卑下的、现实的和个人的。
第二卷基本信仰分为九章,浓墨重彩地阐述了图腾信仰和图腾信仰的起源以及灵魂、精灵和神的观念。涂尔干研究宗教的原始材料来自澳洲氏族社会的民族志。与以前的宗教学者不同,他注意到氏族与图腾崇拜之间的关系,并从这个角度出发解析宗教,这是他研究中的鲜明特色。涂尔干认为,某种特定事物成为氏族的图腾并非出于该事物本身,换句说,也非出于该事物在人们心中引发的感觉,因为许多图腾事物本身是卑微的,不足以引起强烈的宗教激情。因此,他认为图腾只是一种符号,只是另外某种无形东西的有形表达。这种无形东西是什么呢?那就是氏族本身。社会(氏族)对于个人而言是外在的,具有强制的力量。这种力量其实并不源自物质,而是因为其成为人们尊崇的对象而具有的道德权力。
第三卷则探讨了三种主要的仪式态度——消极膜拜、积极膜拜和禳解仪式。在对仪式的讨论中,涂尔干把它们划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两大类。消极仪式表现为各种禁忌,其功能主要是为了保证神圣和凡俗事物之间的区别,它从反面促进了宗教活动,本身并不直接表现出积极的作用。积极仪式则是人类正面建立的、有利于和宗教力沟通的仪式,主要有祭祀、模仿仪式和表现仪式。作者分析了大量的仪式个案,指出了宗教力如何在宗教生活中发挥作用。在涂尔干看来,社会功能是指一个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在维系和巩固集体意识和社会凝聚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在这里,社会现象的功能主要是就其社会意义而言的,不是针对社会成员个人的。这些功能所提供的不是人类生理的或物质的需要,而是集体生活的需要。对涂尔干来说,集体生活和集体意识对人类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是否可以为人类的生理机能提供享乐,而在于它能为人类提供思想道德文化体系,迫使其压抑动物本性,摆脱生物需要的决定论而成为社会的一员。例如,对于消极膜拜的功能,涂尔干就作了透彻的分析,他认为,消极膜拜是防止两个领域不恰当地混同的禁忌体系。消极膜拜的功能在于通过诸如禁食、守夜、静修、缄默等消极的方式使个人摆脱世俗世界的活动,逐步接近神圣世界,从而抛弃那些贬低其本性的卑贱琐碎的事物,以得到神圣化。消极膜拜起到的不仅是阻止行动的作用,它对于培养个体的宗教性和道德性也具有积极作用,像积极仪式一样可以提升人们宗教的品质。这也是它存在的根据。
在结论部分,作者对之前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对导言以及正文中的问题进一步思考,主要分成宗教依据的经验、宗教的永恒要素、社会成为逻辑思维的根源、范畴表达社会事物等,作者对每一部分进行深入分析,并深层次地探讨了更多的内容。
在这本书中,我发现作者使用了很多人类学的作品中的例子,所有的理论都是基于这些文献,论证得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
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作者对图腾的描写。在本书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图腾,主要包括图腾制度、图腾的信仰及信仰的起源,在各种仪式也经常提到图腾。虽然本科时期在课堂上老师也曾多次提及图腾,从文学作品、影视剧中也曾见过不少,但通过这本书,我对图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来图腾还有个人图腾和集体图腾之分。在我看来,个体图腾起到了类似于保护神的作用,它是个体独有的;集体图腾类似于一种划分标准,能够使一群共有同一图腾的人拥有归属感。平时我们所接触到的图腾都是集体图腾,是共有这一图腾的人群的集体信仰,无论这一图腾是起源于祖先、鬼神还是自然,他们都对这一图腾有崇拜、敬畏之心,他们会遵守一定的秩序,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也因为此,信仰同一图腾的人聚集而成部落,逐渐形成一个小的社会。
关于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书中明确地说到:“宗教明显是社会性的。“涂尔干认为宗教和社会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宗教的经验和神圣的观念是集体生活的产物,另一方面,宗教的信仰和仪式强化集体生活所依赖的社会联系。最初选择读这本书也是因为在我的家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着浓厚的宗教信仰氛围,虽然我本人并没有宗教信仰但它与我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宗教的兴起和人类社会的形成,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我重新认识了宗教的重要性,宗教团体确实存在的内部的团结和对外的排斥。例如在公园的游览车上,如果车上有维吾尔族人,那么就不会有汉族人再上车;但是,在我所支教的地区聚居的另外一个有同样信仰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族就相对与汉族人更加亲近。这样因宗教信仰而产生的各类问题和现象还很有多,我就不一一列举。因此,在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混居的地区,社会稳定着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收获很大,但虽然这本书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也仍有一些批评的声音。人类学家埃文斯·普里查德指责涂尔干在书中犯如下过失:“选材不精,澳大利亚土著社会远非最为简单原始;以偏概全,氏族社会并不都有图腾信仰; 掩盖事实,对不利于其理论的资料视而不见; 五十步笑一百步,其“社会有灵论”与泰勒的“万物有灵论”同样虚幻等。其他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夸大了宗教的作用。涂尔干认为,一切文化,无论是道德观念和逻辑概念,还是科学和技术,都起源于宗教,它不仅制约着人类的精神活动,而且制约着全部人类生活。“几乎所有重大的社会制度都起源于宗教。如果说宗教产生了社会所有最本质的方面,即是因为社会的观念正是宗教的灵魂”。尽管他如此强调宗教的作用是为了显示超越于个人之上的社会集体力量的重要性,但过分夸大宗教的作用,则有历史唯心论的嫌疑;第二,过于强调宗教的社会性。他在强调宗教的社会性的时候却否定了宗教中的神,而把社会当作神,甚至将宗教和社会等同起来,模糊了宗教神圣性和社会神圣性的差别,把所有具有神圣性的东西都视为宗教;第三,材料使用上的缺憾。他的材料多取自19~20世纪之交英国学者在澳大利亚的实地考察报告,还借助于美国学者对北美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的考察资料。他本人并没有到过澳洲做过真正的人类学调查和研究,全凭二手资料进行研究,因此书中存在大量的逻辑缺陷和牵强附会的推论,以及仅凭常识或个人臆断而做出的让人难以信服的猜测;第四,过分强调宗教对社会团结的正功能,忽视了宗教所带来的社会冲突。
6.形式美法则的实验报告 篇六
所谓形式美法则, 它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艺术劳动中, 把美的现象进行综合概括, 并加以研究总结出来的美的法则。 (1) 探讨形式美法则, 几乎是艺术学科共同的课题。形式美法则体现了人类审美经验的历史发展, 在平面设计中形式美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诸多设计要素中形式美感是第一位的, 作品形式美感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设计主题的传达, 甚至影响着观者的视觉效果。
一、中国古代青铜器纹样中的装饰美
我们谈青铜器纹样的装饰美, 自然就引出“装饰”这个概念。蔡元培先生曾说:“装饰, 最普通之美术也”。装饰即我们所说的“美之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装饰的本质就是“美”。
美的形态可以分为“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两种。装饰美是人文之美“一体多元”中的一元。青铜器纹样正是按照装饰美的表现规律, 并将装饰美的形式法则和手法融于其制作工艺中。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形式, 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与规律。纵观青铜器的发展史, 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参考价值, 体现在其独特的装饰美的表现方面, 总结一下, 有以下几点:
(一) 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的概念多是从平面设计的角度上来讲的, 通过纹样各部分相同或类似的形、色、质等构成因素, 将纹样各变化的局部, 组成整体的有机联系叫统一, 表现为粗细、长短及材料、质感、表现技法等的统一, 统一是一种协调关系, 富于静感, 如早期商周时代用于祭器的青铜器纹样窃曲纹, 其造型规则严谨, 整齐细致, 给人以庄重严肃、有条不紊的感觉;而涡纹和勾连雷纹等, 更生动和富于变化, 局部出现了不规则的反复, 但总体上遵循了主次分明、局部与整体有机结合的原则, 既不失稳重, 又不会单调乏味。
(二) 条理与反复
周朝以后的青铜器纹样多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形式出现, 如窃曲纹、环带纹、回文等, 都是经过高度的概括简化, 并以各种不同的重复形式出现, 在条理整齐之中, 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达到“程式化”的高度, 特别是反复, 在这些连续性的纹样中, 其特征能得到最完美的体现。有着行云流水般的美, 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使之鲜明强烈, 醇厚质朴, 极尽意匠之美。
(三) 对称与平衡
在青铜器纹样中, 饕餮纹、蛇纹等都是以对称的形式出现的, 而其他的纹样虽不是完全的对称形式, 但都是在动感变化中求统一, 在统一与静感之中求变化, 由动与静、庄重与活泼的结合, 以求得完美的平衡感。
(四) 对比与调合
对比是指形、色、质的差异对比, 它是变化的一种形式, 在对比中取得强烈、突出、清晰、醒目的效果, 呈现生动活泼的美感;而调合是统一的一种体现, 它强调各要素之间的近似, 以求得和谐、含蓄、安定的特点。如战国时期的“宴乐渔猎攻占纹”, 图案中有宴饮的欢庆场面, 又有悠然自得的采桑场面, 还有激烈紧张的战争场面, 有动有静, 有快有慢, 有刚有柔, 有平和也有冲突, 既不因强调对比而使画面生硬僵化, 也不会因为调合而生单调贫乏的感觉, 使纹样既生动而又富有真实的生活气息, 仿佛身临其境。
(五) 韵律与节奏
青铜器纹样在先秦时期都富于强烈的节奏感和优雅的韵律感, 无论是祭器、酒器、乐器, 还是礼器、兵器上的纹样, 都表现出像音乐一样抑扬顿挫的优美情调, 犹如水中泛起的涟漪, 天边的一抹流云, 在有条理而又有规律的变化反复中, 呈现出形式感的一致, 使人们在欣赏画面的同时, 仿佛在聆听一首歌, 将视觉、感觉、听觉融为一体而使人心旷神怡。
二、中国古代青铜器纹样中的程式美
程式, 也即是规律、秩序。程式美也即是规律美、秩序美。青铜器作为一种宗教活动中的重要祭祀物, 特别注重程式美, 因为按照章法排列的纹样能更进一步增加其原有的诡异感, 使人产生一种不得不屈服或恐惧的威慑力量。
(一) 对称程式之美
青铜器纹样中对称方式运用最普遍的是以直线为轴左右对称, 即图样的形状与位置均以直线轴为界而呈镜相反映。盛行于商与西周早期的饕餮纹, 即是此种对称结构的典型。有的学者曾指出最早的纹样所以多作轴对称, 是由于“任何民族, 对于动物和人类的颜面, 都有深刻的印象, 而凡属脊椎动物, 其颜面部分均自然对称, 左右平均, 对于一些庄严礼器装饰的处理, 自觉有均齐与安足的必要, 所以礼器, 取以颜面为主体, 是很自然的表现”。 (2) 对称的纹样有一条中轴线, 有些是实际存在的, 有些是虚拟的, 也可以是图案的一部分, 像饕餮纹的鼻梁、器物的折边等, 形状相同, 方向相对。它均衡对称, 具有平衡、稳重、安定的美感, 恰好能增强突出青铜器的威严、凌厉的对称美。
2、列纹程式之美
“花边纹样”常用于青铜器的颈部、圈足等部位, 整齐而美观, 富有节奏感。并起到贯穿上下、统一的作用, 以二方连续的方式将图样单元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商周青铜器纹样布局属于二方连续方式, 除单一的一种纹样外, 还有两种甚至三种纹样作间隔排列, 交替反复、单一纹样的二方连续图样又可分为顺序反复 (如下列纹样构成的纹饰带:圆圈、横行的与以三角形为外框的蝉纹、鱼贯排列的鱼纹、倒立或正立的三角纹、四瓣目纹、菱格纹, 部分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贝纹等) 与颠倒的顺序反复 (即相邻的两个单元一正一倒, 如大多数云雷纹组成的纹饰带, 部分窃曲纹等) 。二方连续方式在青铜器纹饰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 在春秋中期以后, 特别是战国时期, 二方连续成为应用极普遍的布局方式之一。 (3) 青铜器上的纹样按照这样的方式排列, 可以加强怪异恐怖的感觉, 给人庄重森严的氛围。
(三) 浮雕程式之美
很多青铜器上的纹饰采用浮雕的表现手法, 使纹样更加立体化, 狞厉怪异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 如活体一样呈现在人们面前, 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和神经。
三、中国古代青铜器纹样中的自然美
自然环境可以塑造一个民族的精神以及审美, 因此, 正因为大自然在人们的眼里有一种自然的美和内在的意志, 所以虎、兔、鸟、鱼、蛙……所蕴含的自然美和内在意志力给青铜器纹样带来了无穷的创作灵感和审美追求。
青铜器上的纹饰往往都注重形神兼备, 以形传神, 重在传神。如凤纹、蛇纹、鸟纹等, 主要是通过犀利传神的大眼和灵动的躯体来表现。上天赋予了动物纹饰以生命。如我们所熟悉的召伯虎簋, 簋足为圈足, 簋腹为扁圆柱形, 给人以稳健、凝重的感觉, 而簋两耳的凤纹的两个弯曲着的长尾与器物垂直的线条恰好构成了一静一动、一刚一柔的视感对比, 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此外还有商代的妇好鸮尊, 它兼具写实与写意的两重性质, 使青铜器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即使经过千年的岁月洗礼, 如今依然充满着生机活力, 透露着灵动、怪异、活跃的美。
综上所述, 青铜器纹样的形式美是将生活和自然中的各种因素有规律地组合, 把一些美的形式相互结合创造出更加令人赏心悦目的内容。此外, 它还可以通过对不同因素的处理表达不同的情感。对青铜器纹样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探究古人独特的审美标准和设计手法, 更为我们在造型和装饰上的突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杨辛, 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P160
[2]谭旦.《鬼神崇拜的商周时代——中国历代纹饰考两篇 (下) 》, 《故宫文物月刊》四卷十二期, 第48册, 1987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7.形式美法则的实验报告 篇七
关键词:图案;设计;形式;形式美
一直以来,图案无处不在,从古代传统图案纹样到现代图案设计,图案存在与我们的服装上、建筑物表面、室内设计、品牌、包装……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精细度上令人赞叹,色彩运用亦是典范,展示了中国传统装饰的风采和韵味,让人意犹未尽。欧文·琼斯在其《Examples of Chinese ornament/中国纹样锦集》序中说:“中国当时对外战争及太平天国之乱,导致许多公共建筑遭洗劫,或夷为丘墟;弗利的装饰艺术品流入欧洲。这些作品不仅在工艺精细程度,还是色彩与装饰的完美结合程度,都是以前非常罕见的。”但从传统装饰纹样的图案来看,这类中国传统纹样部分图案呆板、无即兴之趣,色彩淡雅、失对比变化。随着设计行业的逐步兴起与学术研究的更加深入,现代图案设计对图案的排列对比、色彩的运用、已经呈现方式有了更多的体现。
一、关于现代图案设计
现代图案设计分别为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其应用领域相当广泛,比如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视觉设计、服装设计以至室内空间设计。现代图案与现代设计息息相关,图案设计其多元使用范畴使用显而易见的,重复的元素带来一个平静的氛围及即时的熟悉感。
在现代设计中,图案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设计风格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它的重复性常常给观众带来一种平静、镇定的效果,同时还能让他们容易与作品及其展示环境联系起来。从本质上来说,现代潮流图案多是各种元素自我重复的组合。现代生活中,我们随处能见到图案,显然在服装和室内设计上有,同时也能在引导标识和品牌推广中看到。许多设计师将图案视为一种“安全的”设计模式,在美学观点上看它,是易于让人领会,而且往往更令人难忘,这正是该行业中最令人期盼的两种影响。但是,考虑到它是一种如此无处不在的设计现象,人们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误解,那就是它不需要任何高超的本领或技巧就能实现。
二、关于形式美法则
所谓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在现代图案设计中,通常认为优秀的图案是观众无法辨别出图案的起点和终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方连续图案,设计如此精致、能融入附近的图形以及周边的环境之中。而这当中,就包括了形式美法则的对称均匀、单纯齐一、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节奏和韵律,是现代图案设计中最常运用的形式美法则之一。节奏和韵律原指音乐中的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声韵的重复高低长短。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语在构成设计上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图案设计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则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可使之产生音乐、诗歌的旋律感,称为韵律。
三、关于现代图案设计中形式美的运用
在现代图案设计中,图案设计说简单也简答,说复杂也复杂,而且乍一看上去非常简单的设计概念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反复试验。而设计图案所需的最伟大技能就是选择的能力,要决定图案包含的数量、外形、颜色等等。正如许多设计一样,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而这最简单有效的,便是运用形式美法则。
在形式美学基本法则中,第一则便是简洁与简单。在图案设计中,简洁与简单似乎是件难事,设计师很容易落入过度设计的陷阱之中:大多数简易重复的图案都很无聊,它们需要一个有趣的主题,要么高度复杂,要么有一大片重复区域。而在这里,用最准确、最精简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表达最明确、最深刻的艺术内涵,对艺术语言和艺术表现力深刻对理解和高度融合便是重点。简洁与简单构成法则在图案设计中虽然不华丽,但在各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安排、用准确合理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刻画出的画面就更易显细腻和清晰明了。
在现代图案设计中,对比与调和能在一个统一的画面中既强化多方的审美特质又能将矛盾双方成为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对比与调和是两种不同的画面处理方式,但在图案设计中却可同时存在应用。在图案设计中对比的强弱可调节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可增强图案在人脑海中的印象,但图案的应用往往是大范围且重复的,过去冲击的对比力度会增加观众的审美压力,于是调和便可起到统一和协调的作用。
节奏与韵律是在重复性图案中最容易产生的形式美效果,随着画面中单元之间出现变化的次数和规律,具有时间性的节奏和韵律感便会产生,图案单元内部和造型单元之间自然形成强弱、快慢、轻重的变化。在现代设计中,配合声光电而作图案的节奏和韵律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在图案设计中,因为塑造变化与运动的需要,对称和均衡可使各造型单元或形成各个要素之间存在视觉上的相对平衡,或在视觉感受上具有内在的稳定感。完全对称的图案可塑造统一性美学秩序,而不完全对称却又不是平衡的图形可在这种统一性秩序中更添变化与活力。
除此之外,比例与分割、意境、重力、主次的应用亦是图案设计中常用的构成美法则,而无论选择何种形式法则,图案设计必须符合大环境的要求。以品牌推广为例,大环境就是它的标识。这个标识定义了图案的构造,无论它是否完美,是几何图形还是不规则的……在一个品牌项目中,最重要的是所有元素的凝聚力;排版、颜色、标准字体、布局系统以及图案设计都非常重要,所以在品牌中协调感才是最重要的。
四、结语
优秀的图案设计应该有良好的视觉韵律、充满活力的构成对比和五花八门的主旨。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像创作一副印象主义画派的画作一样,需要接触困惑,从远处和靠近细看的距离中,尝试运用不同的形式美法则,在各种各样的布局、比例和颜色中作选择。形式美不是创作完美作品的唯一法则,但却是引领我们在设计中把握刻度的优秀定律。
【参考文献】
[1]度本图书.古典形式美·豪宅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8.形式美法则的实验报告 篇八
关键词:篆刻艺术 形式美 标志设计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38—02
伴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其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已深入人心,被人们所熟知。这一标志的成功使得中国古老的篆刻艺术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并且广泛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当中。除“中国印”之外,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国本土的标志中含有篆刻艺术元素,但如何将方寸之间的艺术形式,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灵活运用,我们就必须从篆刻艺术的形式美法则方面认真思考。
1 篆刻艺术形式美的基本特征
篆刻艺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经过历代印人艰苦的创造、发展,不仅拥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其艺术成就之高,可以和唐诗、宋词、元曲相媲美,已成为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篆刻艺术的形式美主要由篆法、章法、刀法所构成,三者缺一不可。从现代设计学的角度来看,篆刻艺术与设计艺术在表现技法与审美观念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拥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和设计美学基本特征。
1.1 篆法表现文字之美
传统印章文字多用篆书,所以称之为篆法。篆刻是以篆书为基本元素,运用抽象的线条进行造型的艺术。篆刻作品之所以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主要是因为篆书是篆刻的母体,是篆刻艺术中篆法美的基础。已故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说:“中国人写的字能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篆刻艺术也是同样的道理,但由于篆刻与书法使用的工具、材料以及创作形式不同,除篆书起源于象形是构成篆刻艺术篆法美的基本因素外,章法、刀法也是形成篆刻艺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象形文字虽是客观事物的抽象符号,但却体现了事物结构的感性形式和生命运动的规律,富有节奏感。所以,篆书源于象形是篆刻能够成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决定因素。
1.2 章法表现造型之美
篆刻艺术中章法就是表现印面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安排和布局,即所谓分朱布白。篆刻创作的艺术构思、章法布局,实际上就是依照美的规律,把印文的点画、偏旁部首、结体、间距,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之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从而升华为篆刻艺术美。这就对篆刻艺术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篆刻家需要在“方寸”的范围内,以不多的文字进行创作,而最终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要求在文字上追求变化的丰富,在章法上追求虚实相生、置阵布势。章法除了利用文字的排列来实现外,还可以利用汉字的结构与规律,偏旁笔画的搭配以及边格的变化对印面进行整体的经营。总体来说章法的形式美法则大概可以分为对立与统一、对称与均匀、矛盾与和谐等这几个方面。一方篆刻艺术作品有无艺术感染力以及其所能体现出的艺术性高低,主要取决于篆刻家是否能灵活地运用美的规律,巧妙地处理各种矛盾因素之间的关系,把各种元素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篆刻形式美,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
1.3 刀法表现线条之美
在篆刻艺术中篆法、章法都是要通过刀法来实现的,刀法是篆刻艺术创作中最后一个步骤。字由刀刻,但刀并不是按照字形一丝不变的刻。刀法的表现具有主观能动性,追求“刀趣”,即以刀刻石所形成的粗细、光糙、连断等趣味。明代甘肠在《印章集说》中强调指出:“刀法者,运刀之法,宜心手相应,自各得其妙。”所以用刀之妙在于心手相应,善于根据条件的差异,千变万化,目的在于传神,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趣。篆刻艺术刀法中主要分为冲刀、切刀两大类。冲刀,运刀干净利落,不加修饰,刻出的线条不求粗细匀称,但求刚劲挺直;切刀,运刀行进缓慢,用反复的短刀切成,刻出的线条有粗细、参差、起伏等变化,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依据篆刻家的喜好,不同的刀法产生的刀痕也不相同,这就大大增加了篆刻艺术的趣味性。
2 篆刻艺术形式美法则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图像传达的重要作用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愈来愈多的体现。这种非语言的传达方式在交流中可以超越文化和时空界限,从而代替语言,标志则是其中一种。标志以独特的视觉语言说明它所代表的事物的含义,可使交流方式变得愈加简便。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许多设计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设计灵感,用现代的设计方法将传统的图形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作品。篆刻艺术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它与标志设计相结合,既具有符号美的特征又具有标示意义。
2.1 形式的借鉴
我国的篆刻艺术从外部形态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方形、圆形、三角形、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等。其中我们最常见到的就是方形,这与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无关系,方形给人稳重、均匀、对称的感觉。在方形印的构图中,多采用田字格和日子格这些基本形式,可以达到均衡的视觉效果,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这一基本形式被广泛运用。杭州老字号胡庆余堂标志设计(图1),就是运用方形印章的基本形式和构图,以方形为基础加上田字格作为骨架,其“胡庆余堂”四个字则用书法的形式表现,生动地传达了胡庆余堂的品牌特色,给人以诚信、庄严、富有责任感的感觉。同时,胡庆余堂标志设计将篆刻艺术融入其中,也体现了其百年的医药品牌同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一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2.2 篆书的运用
篆书是传统篆刻艺术中最常用的字体,也决定了篆刻艺术为什么能够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篆书在标志设计的运用中,由于篆书年代久远和现代简化字的使用,一般人对于篆书的辨识度不高,如果用比较复杂的篆书,在传播上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就需要设计师在运用篆书设计时,与设计主题相结合精心设计。如圆明园标志设计(图2),就是将篆书作为圆明园标志设计的主要元素。主题“圆明园”三个字采用篆体,并运用艺术的手法演化成圆明园的标志性遗址大水法。在圆明园标志设计中,将篆字与圆明园的标志性遗址大水法的形象相结合,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增强了识别度,使传播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2.3 意境的传承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各类艺术对于意境美的创造及其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差别。篆刻艺术的“意境”是通过印文、章法布局以及刀法所产生的笔情、墨意、刀趣、石味所表现出来的。在标志设计中意境美的体现,是对篆刻艺术形式美法则的综合运用。故宫博物院的标志设计(图3),采用了篆书“宫”字形为基础,而“宫”字的一点取材于古代朝服图案“海水江牙”和“玉璧”中的图形元素;“宫”字的两个“口”采用章法中对称、均匀的构图原理,也正好符合紫禁城“前朝后寝”的建筑理念;标志还采用了中国红底色和古代中国象征皇权的黄色来表现,整体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将篆刻艺术形式美法则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融合,既能保留传统神韵与本土特色,又能带来鲜明的时代特征与设计意味。
3 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的标志设计已经逐步摆脱照抄西方的恶习,开始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设计之路。但面对国外各种艺术思潮的冲击,完全背离传统是不可取的,而对于西方的设计形式不加思索的盲目照搬、生搬硬套也会丧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由此可见,在篆刻艺术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中,“传统”与“现代”就是我们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深入挖掘篆刻艺术形式美的同时,还需要运用现代的设计方法提炼创新。不能仅仅只照搬篆刻的表面形式,简单的复制拼凑,而应该深入的了解篆刻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并融入我们时代的特色。用国际化的视野去思考,将篆刻艺术形式美法则的精髓与标志设计的理念与特点相结合,设计出以篆刻艺术为代表的蕴含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
9.形式美法则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篇九
景观, 是被感知的环境, 是文化的载体, 是历史的见证。同一景观, 因为人的不同取向, 可以认知, 亦可以审美。景观设计是在现有基地的基础上, 有意识地去组织风景, 并将其串联在一起, 就像写文章一样。这是需要设计师在设计之初脑中先要有景观的意象, 意在笔先, 布局平面在后, 这是景观设计的一个基本道理。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景观设计, 我们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享受, 并不是因为园子内部的植物有什么实用的价值而去建造一个园林。
审美体验也就成为我们从事景观设计的美学基础。美感, 是人们在内心生活中因为对美有所感受、体验、观照、欣赏的评价, 而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 是暂时摆脱了物质束缚后精神上的自由感, 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 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景观的主要价值就是美, 形式美、意境美、意蕴美是景观设计中3种不同的审美价值, 其中景观的形式美所带给人悦耳悦目的感官愉悦是人们最熟悉的美感形态。景观作为客观的存在, 在进行主观性的审美时, 就是通过形式美展现出来, 而形式美的规律正是要遵循心理学上所说的“格式塔”原则。“格式塔”心理学认为, 审美对象形式结构的张力模式与人的心理结构动力模式产生同构对应, 从而形成审美体验。由于人们不同的心理模式, 审美体验又划分为秩序型和变化型2种。
2 景观设计中的形式美
2.1 秩序型形式美
秩序型形式美是人们普遍所认知的传统形式美, 是形式在随历史的推进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具有共同性、规律性, 广为接受的抽象美, 包括了事物的自然属性以及其组织原则, 即形式美法则, 其主要特征就是秩序, 是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以及固定内容的形式美。完美简洁的“格式塔”, 其形式结构都是符合传统形式美法则的, 是与人们内心追求秩序的心理结构相契合的。运用形式美法则, 形成符合人们审美体验的造型艺术, 是现如今在景观设计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形式美的法则就是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主从与重点和对比与调和等,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 将其运用其中, 与具体的设计元素相结合。以下就针对形式美法则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体现加以阐述。
2.1.1 多样与统一。
多样与统一是形式美法则中最基本的规律, 它们既是相互对立, 又是相互依存的。无论是从横向的平面布置, 还是纵向的空间布置, 都离不开这一规律。任何一个方案都不可能以单独的某个元素而独立的存在, 这样就形成了一盘散沙, 过于繁杂, 没有统一的整体感, 但也不能仅仅使用某个单一的元素, 过于强调整体统一感觉, 平铺直叙, 毫无变化, 使整体变得单调、无聊。在景观设计时, 遵循多样统一, 体现出矛盾却又统一的感觉。运用多种元素, 使景观形式多样化, 并将这些元素关联起来, 协调统一, 使其多样却不杂乱, 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2.1.2 对称与均衡。
所有艺术设计中运用最普遍的规律是对称与均衡。对称给人以稳定平衡的感觉, 由此感觉产生一种秩序、理性、高贵、静穆之美, 是以同量而不同形的组合方式形成稳定而平衡的状态。对称所带来的视觉感受是符合人们通常的视觉习惯。均衡则是一种自由稳定的形式, 是一种等量的大致平衡。对称与均衡产生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 对称是端庄静穆, 有统一感、格律感, 均衡是生动活泼, 有运动感, 但是如果过分均等很容易就显得呆板, 有时也因变化过强而易失衡。因此, 在设计中要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 灵活运用对称、均衡这2种形式, 考虑功能、地形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在无形的轴线两侧布置不同的景观, 在视觉上使游人感受到均衡的效果, 显得活泼自然, 具有亲切感。
2.1.3 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来自音乐的概念。节奏是为了形成一种律动形式, 重复连续并且按照一定的条理秩序排列。节奏在视觉艺术中是通过不同因素有规律地运动变化而引起人的心理感受, 它有大小、长短、高低等的排列构成, 也有等距离的连续。单调的重复节奏带给人的感觉, 而韵律是富于变化的节奏, 节奏能增强整体的感染力, 开阔艺术的表现力, 注入个性化的变异形成丰富而有趣味的反复与交替。节奏是韵律形式的纯化, 韵律是节奏形式的深化, 节奏富于理性, 而韵律则富有感性。在景观设计中, 通过运用节奏与韵律的规律, 能给人以情趣, 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 并且产生了结构与功能的需要, 有一种十分明显的诱导作用。
2.1.4 比例与尺度。
比例与尺度作为形式美的一个重要法则, 在运用中一直都是备受重视的。比例是对象各部分之间, 与整体之间, 以及与细部之间的大小比较关系。比例表明各种相对面间的相对度量关系, 是物与物相比, “黄金分割”是美学中最经典的比例分配。尺度是某种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 其对象的整体或局部与人的生理或人所习见的, 是不需要涉及具体尺寸, 物与人 (或其它易识别的不变要素) 之间相比, 把握物体与人相适应的程度完全是凭借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感觉上的印象。尺度感具有使用合理, 并且与人的生理感觉及使用环境和谐的特点。景观设计中, 比例和尺度是必须遵从的原则, 也必然存在于其中, 景观空间的构图与造景可以通过一个适中的比例和尺度带给人们美的感受。
2.1.5 主从与重点。
主从与重点也是景观设计中需要运用的一个重要规律, 任何的设计都必须要有统一性, 为了强调整体的完整性, 在设计时应注意各个组成部分的主次关系, 主从关系是整体和局部之间的构成法则。如果在景观设计中没有运用好这一规律, 不能突出重点, 会让人感到平淡无奇, 毫无吸引力。强调重点, 表现出主从关系, 就可以很好地将人们的焦点吸引过来, 从而感受一个景观方案的精彩之处。
2.1.6 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差异性的强调, 对比的因素存在于相同或相异的性质之间。也就是把相对的两要素互相比较之下, 产生大小、明暗、黑白、强弱、粗细、疏密、高低、远近、动静、轻重等对比。对比的最基本要素是显示主从关系和统一变化的效果。调和是指适合、舒适、安定、统一, 是近似性的强调, 使两者或两者以上的要素相互具有共性。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的。对比与调和也就是美学上的“统一中求变化, 变化中求统一”, 是一种矛盾对立的存在, 对比求“异”, 调和求“同”, 正是在这两个矛盾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从而使整个景观给人更加丰富、和谐的美感。
以上就是形式美法则的一些基本规律, 在景观设计中起着引导性的作用, 它们是相辅相成, 综合运用到景观设计中的, 在进一步了解这些规律并且运用到实际方案中, 赋予景观作品灵魂, 让人们从中感受其展现出的美感。
2.2 变化型形式美
变化型形式美是指与传统形式美法则相悖的美感形态, 其主要特征是变化, 也有人称之为传统形式美的审美变异。中国传统园林就是以这种变化为特征, 是非传统形式美的典型, 讲究“步移景异”, 园林内部的心态丰富各异, 空进曲折变换, 正是通过这种变化与新奇产生一种变异的形式美。这也体现了人们内心世界对变化的追求, 新的改变可以带来新的感官刺激, 从而使感知延长、视觉专注、愉悦感增强, 形成美感。在长期稳定和谐中, 偶尔也需要这种新鲜的感官刺激, 需要这种非传统形式美的景观形式。
3 总结
实际上, 不论是秩序的还是变化的, 都体现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世界需要秩序, 保证和谐稳定, 也需要改变来保证活力。景观设计所展现的形式美亦是如此, 过于秩序会形成束缚, 过于变化又会导致混乱。
摘要: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 同一景观, 因人的不同取向, 可以认知, 亦可以审美。景观设计是在现有基地的基础上, 有意识地去组织风景元素, 并将其串联在一起如同写文章一样。首先需要设计师在设计之初的脑中先要有景观意象, 意在笔先, 布局平面在后, 这是景观设计的一个基本道理。从美学角度看景观设计, 发现景观中美的存在, 景观的形式美所带给人悦耳悦目的感官愉悦是人们最熟悉的美感形态。形式美法则在景观设计中起着引导性的作用, 它们是相辅相成, 综合运用到景观设计中的, 在进一步了解这些规律并且运用到实际方案中, 赋予景观作品灵魂, 让人们从中感受其展现出的美感。
关键词:景观设计,美感,形式美,形式美法则
参考文献
[1] 刘晓光.景观美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2
[2] 和晓艳.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的形式美[D].南京林业大学, 2005
10.形式美法则的实验报告 篇十
阳新布贴的造型趋于主观化,不是临摹对象,再现自然,而是致力于安排对象和变化自然。它主要倾向于强调人的感觉作用、情绪因素和物体自身以及它所表达的美好愿望所构成。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美观,并具有使用价值,而且特别关注于物体形式的研究和创造。
阳新布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从表面看起来它的造型稚拙,但从专业的角度,它是有一定独特的设计和规划的,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它的造型离不开形式美法则的韵律。
一、阳新布贴中重复的应用
(一)重复的概念
重复构成经常出现在生活中,重复是一种常见的视觉形式,重复的存在方式一般有两种,分别是自然物和人造物。从自然界的角度看,树木、花草、树叶、花瓣、鱼鳞以及动植物内部组织都存在着重复的现象。在人造物中,重复的现象比较统一和标准,公路上树木的排列、衣服的设计、家居的设计、纺织品的结构和花纹、家用产品都能看到重复的形式。重复的基本形着重在形与形之间的不同方向、正与负的连接、位置所产生的各种连接变化。它的设计手法规律性较强,利用这种方法设计图案,有一种整齐、安定以及机械的美感存在。
(二)阳新布贴中重复的应用
图案的形式法则,是构成图案形式美法则的规律。重复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一种图案重复出现在画面上就会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不仅能够形成有规律的节奏感,而且使画面更加统一。但重复也要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重复与形式美法则相结合,构成形式美的规律,图案的形式与图案的表现的设计目的相结合,能够给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作用,并且能够形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阳新布贴中经常使用重复的手法,造成规律性的节奏感,从而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阳新布贴《荞麦花布兜》中,在布贴的边饰上,平行的两端采用了点的重复,主题以荞麦花为元素,以佛教中的“卍”做顺时针方向平移,并在每个空间中填有一朵荞麦花,但相邻的两个荞麦花却是不同的颜色,这是一种平移重复构成的方式,也是一种二方连续图,也叫“带形图案”,它是一种结构严谨的带形,由一个纹样或者两三个纹样组合向两个方向发展,左右或者上下移动。排列方式很多,运用这样的反复节奏获得美的韵律。以斜线式作为骨架进行连续,相互交叉,变化形式比较灵活,这样重复组成的纹样具有动感。
《包裙双虎双凤》中两只虎和两只凤以及藤蔓和边饰运用了对称与均衡的手法,形式上是对称的,但在颜色上却有了变化,把相似颜色的元素组合起来将其左右对称,同时左右两边是相同的数量,但颜色却不相同,这样的构成组合,给人以稳定适宜的感觉。在布贴中采用了均衡的构成形式取得平衡,它不受中心线和中心点的约束,运用灵活,整个画面有一种平衡、安稳、沉静的特性,也有一种安定平稳的感觉。包裙双虎双凤也运用了一种反映(镜像)重复手法,产生了镜像的效果。双虎双凤图,用了对称重复的方法,来强化视觉印象,使整个画面特征突出,形式统一。
二、阳新布贴中肌理的应用
(一)肌理的概念
肌理是由人的造型行为造成的形象表面的纹理效果,是在视觉、触觉中加入某些想象的心理感受。在肌理的创造中需着重强调的是造型性。肌理是指物体表面所形成的纹理,肌理的构成就是因肌理不同而形成的构成形式,视觉的肌理创造有很多种方法,创意时可以随意的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它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各种工具,和所有色彩等方面,只有能设计出丰富多彩生动的肌理变化都可以表现。但构成的时候要考虑到肌理表现的不确定因素和偶然性因素,要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
(二)阳新布贴中肌理的应用
视觉可及的不同物体表面纹理有着不同的外表质感,日常生活中我们所了解的分为两种,一种是触觉肌理,一种是视觉肌理。触觉肌理是通过人体直接接触后,所感受到的物体表面纹理特征和材质的感觉,例如粗糙、光滑、坚硬、柔软、温暖等。而视觉肌理是指触觉肌理相同的材质表面,利用色彩或者明暗关系的变化,创造出引导人们在视觉上产生不同于客观材质表面肌理特征的错觉。例如绘画中的素描、水粉、山水画等。肌理在阳新布贴中也是经常使用的手法,不同的肌理给人们心理带来的感受亦是不一样的,同时采用肌理的手法,使图形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
阳新布贴《肚兜铜钱花》中,以铜钱为肌理元素,形成一种重复肌理的效果,颜色不同,但所采用的肌理是相同的,它运用了一种重复的几何形态的肌理构成方式,并向四方发展、重复、连续。四方连续是以点缀式或连续式、或点缀式连续交错使用的从简单到复杂、富于节奏和韵律美、布满整个画面、达到饱满的构图。此肚兜采用了菱形连缀的效果,以长方形作为基本单位,将菱形的对角线作为划分单位,可以平均分配成四块相等的图形进行填充,还可以将一个图形直接填充在菱形内,这样可以避免过于凌乱,产生完整的画面效果,由于图形的灵活,所以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从视觉肌理的角度上观察给人一种理性、清晰、抽象、明快的效果。《馋兜状元拜塔》中,以黑色为底色,制造用一些颜色较为鲜亮的布料拼凑出一种浮雕效果的肌理,顺畅、平滑的肌理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觉。流动、变化的肌理给人以运动、生命之感。
三、结语
在阳新布贴中,重复和肌理的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感受,它还包含了创作者的美好期望和实用价值。每一幅作品都赋予着相应的寓意。形式美的构成要素具有审美性,阳新布贴巧妙地运用了形式美法则的规律,构成独立自主的形式美,并且合乎形式美法则规律的组合,在表现手法上也将其运用的淋漓尽致。
阳新布贴给人一种规律的变化美,高雅的情趣和精神享受。重复和肌理形式美法则的应用让整个画面显得和谐统一、有秩序,富于韵律美。美是客观的,通过它的形象,和特质形式的形象特性,独立于人们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具有可感的审美属性,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好的作品能够引起人们心灵的愉悦感。阳新布贴从创造的角度,在掌握了人的活动内在的客观规律,并把它运用到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去,达到了人们所表达的美好愿望,并表现出生动的造型,而形成的那种具有实用价值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的绝佳作品。阳新布贴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和审美共存的性质,是劳动者创造的生生不息的艺术形式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摘要: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阳新布贴,它的构图淳朴、天真、野逸。题材比较传统,富有地域特色,色彩浓烈,造型稚拙,富有童趣,构成浪漫,生动活泼。这些组合凝聚着阳新的劳动妇女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也充分展示了楚文化的浪漫情怀。阳新布贴不仅是中国布贴画中别具一格的文化瑰宝,而且是楚文化中的一个生命符号,因为它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并且传承了古老的楚文化风格,凝聚和浓缩了楚文化的人文艺术气息。
关键词:阳新布贴,重复和肌理,形式美法则
参考文献
[1]湖北民间美术传统布贴艺术[J].湖北黄石教育出版社,1959:2~10.
[2]高海军.平面构成[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2:23~29.
[3]吴建新.阳新布贴尽显楚风古韵[J].长沙大学学报,2011,(1):1~3.
[4]尹朝阳,刘钰涵.阳新传统布贴及其审美功能研究[J].装饰,2011(6):6~9.
[5]殷海霞.论中国传统拼布文化的传承接与再生-以阳新布贴为例[J].芒种,2010(1):5~11.
[6]刘重嵘.阳新布贴的艺术语言特色及其传承[J],2012.9,(1):1~2.
11.形式美法则的实验报告 篇十一
版式设计涉及到很多元素, 文字排布、色彩运用、元素位置关系……版式设计如此之复杂, 它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是否有一个纲领性的元素领导着这所有的复杂细节?有的, 这个纲领性的核心元素就是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包含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对比与调和, 对称与均衡, 节奏与韵律, 比例与分割。
一、对比与调和
所谓对比是指具有相反性质的要素形成反差, 能使画面产生紧张感。这种紧张感能带来各种画面效果, 如动感、冲击力、新奇感等。对比就是要让画面的各组成部分在质或者量方面的区别和形式上的各种差异形成相对的比较。这种方法在画面的设计中运用极广, 如画面元素在大小、数量、空间、方向、形状、色彩、虚实等方面都能制造或尖锐或柔和的对比, 使画面看起来生动活泼, 有张力不死板。调和则是指各部分之间内在的关联, 讲究的是画面中各对象之间不是分离和排斥, 而是和谐与统一, 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制造出的画面的秩序感。一般来说对比强调的是各部分之间的差异, 而调和则强调元素之间的统一。对比可以拉开画面的反差, 给人以视觉刺激。但是在版式设计的应用中需要根据画面的实际需要加以应用, 否则容易给人造成杂乱之感。在布置画面时通常会保持大的对比, 小的调和, 也就是说在画面的布置上总体使用对比的手法, 而局部是调和的方法把各部分串联起来, 使画面动中有静, 有张有驰, 给人变化中的协调感。
二、对称与均衡
对称一般指在画面中左右图形都一样, 犹如照镜子一般在画面的另一边产生“镜像”的图案。不过在平面设计中对称的含义是比较广泛的, 可以有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也可以有点对称、旋转对称、移动对称、扩大和缩小对称等等。对称的构图能表达秩序与安定, 也能如北京城的中轴线对称布局般表达庄重与威严, 给人稳定而平和的美感。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在版式设计中我们并不满足这种对称的形式, 总试图寻找一种更灵动更轻盈的形式来保持画面的平衡, 这种形式就是均衡。
在均衡的画面布局中, 我们并不以中轴线来平均分配各种内容, 而刻意使各元素偏倚于画面, 破坏对称配置, 形成对比。然而虽然各元素在体积、大小、色彩、数量上并不平衡, 在观者的心里却能取得奇妙的平衡感觉。这种平衡是由形状、色彩、位置与面积共同决定的。均衡的画面充满了紧张的平衡美, 比对称有着更多灵活动感的要素, 也是版式设计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三、节奏与韵律
从音乐上来说节奏是指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与重复。韵律指的是一种有规律的、和谐的心理感受。而对于版式设计来说, 当一个元素反复出现, 且轨迹平衡少变化的时候, 就使画面形成了节奏;而当这种相同或相似的元素以一种更自由散漫的形式出现的时候, 就形成了韵律。韵律使画面产生运动的感觉, 使画面充满了生机。这种看似散漫的元素有某种东西在联系它们, 使它们犹如音乐中音符的跳跃, 自由又有秩序感。我们为了保证画面乱中有序, 通常会以三种形式的元素为主体:相同形、相似形和类似形。相同形所做出的韵律有种秩序井然的端正美, 相似形由于大小、色彩、位置有一定的差异, 容易制造出渐变的韵律, 而类似形由于本身有着更大的差异, 所以能形成更为复杂的韵律。节奏是能够实实在在看到的有规律的重复和元素的反复运用, 而韵律更多的时候只是我们心理上的一种感受, 对于美和节奏的高低起伏、自由舒畅的一种感性上的共鸣。韵律所形成的抑扬调子, 比节奏具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它增加了版式设计的感染力, 使画面更具美感。
四、比例与分割
比例是指画面中各个元素在大小、体积之间以及各元素与总体之间的比例。合适的比例会使画面形成一种均衡、和谐的美感。而分割就是划分总体的平面空间, 使各个元素得以安置, 从而影响画面总体的比例与形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两者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版式设计流程。有了合理的分割, 各个元素才有了各种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而在分割画面之前, 必定是对画面有了合理的比例对比和安排, 才能把画面分成若干个大小、面积相对, 而形状、轨迹又相联系的布局。分割和比例共同造就了画面的重心。好的分割样式能引导读者的阅读视线, 使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关注到画面的主体, 同时又不会遗漏画面的其他部分, 有序而自然地按照设计好的分割样式进行浏览。这样的画面不仅给人有序的观看感受, 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五、结语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 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是视觉构成中的重要课题, 是实践任何构成设计都不可回避的审美规律。而在版式设计中, 尤其是与演示工作相关的应用活动中, 形式美法则更是不可缺少, 它是简明扼要地设计演示文稿等版式的金钥匙。掌握好了它, 可以快速而有效地完成设计工作, 使版面美观, 易于理解和阅读, 对很多不是设计专业的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形式美法则的实验报告】推荐阅读: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形式和格式07-22
新形式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研究调研报告07-02
fill的名词形式06-10
walk的名词形式07-09
亲子美术活动的形式08-09
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08-17
论德育的形式-德育08-19
形式新颖的自我介绍08-26
宗教极端的表现形式09-16
编辑策划的基本形式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