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2024-06-26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精选8篇)

1.《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一)认识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应针对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选择合理、正确的计算方法。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卡片。学具:反馈牌。教学过程 设计(一)复习准备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口算卡片)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口算卡片)0.5 0.4 0.125 0.375 0.75 0.03 0.04 0.16

3.下列分数中哪些能化为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用反馈牌、能用的举√,不能用的举×表示。)4.如何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小数的加减运算,也学过了分数的加减运算。如果分数、小数同时出现在同一道题中,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就研究这个内容。教师板书课题: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学习新课

1.题目中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想一想,你准备怎样计算这道题?

学生口答后,请同学按自己的想法计算出来。(请几位同学写在投影片上。)(2)选出几位同学的投影片作评价,选择时,选出不同方法计算的,计算有错误的。

先评价有错误的计算,找出错误原因,再投影出正确的计算: 教师:请做这题的两位同学分别讲一讲自己的算法: 教师:比较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更简便?为什么? 学生口答后,教师在例4下面板书: 解法1:小数化分数。解法2:分数化小数,更简便。

(3)笔算下面各题:(请几位同学写投影片。)订正后请学生观察:观察上面各题中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口答后教师在例4下方板书: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教师:清说一说你做这组题有什么体会?学生口答后教师概括:,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选择化为小数计算比较简便。

2.题目中的分数不能化为有限小数。教师:观察这道题里的分数,与例4中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教师:这道题应该选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请同学们试一试。(请几位同学写投影片。)(2)选出几份学生写的投影片作评价,计算有错误的要找出错误原因。教师:为什么这道题不选用分数化小数来计算?(教师板书:小数化分数。)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出: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计算题一般都要求计算出精确的结果,所以不能随意取近似值,但是如果题目允许取近似值,这种题也可以采用分数化小数来计算。例如这道题:

教师:请说一说,脱式过程中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用“=”?

学生口答后教师再说明:计算中,哪一步取了近似值,哪一步就用“≈”,没有取近似值的都应用“=”。

(3)先看一看各题中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再计算。(写本上,集体订正。)教师:说一说做这一组题的体会。

学生口答后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题目中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应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计算练习:(请几位同学写投影片。)(三)巩固反馈

1.把下列算式分组,你认为把分数化为小数计算简便的为A组;把小数化为分数计算的在B组,在题后的括号里填上A或B。(投影)2.请选用适当的方法,写出运算的第一步。(请几位同学写在投影片上。)3.计算下面各题。(每题都请几位同学写在投影板上。)4.取学生投影片上有错误的进行讨论。(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具体题目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2.作业 :课本151页练习三十四,2,3,4,5。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分数、小数互化;小数、分数加减计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不同的题目来说,或者选用分数计算,或者选用小数计算更好,所以本节教学选用了按题组让学生进行计算、讨论,目的是使学生对一般的情况取得一些判断,选择算法的经验,提高对计算题的审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最重要的是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安排了同学对错题的分析讨论,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2.《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二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并能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2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1)12+13-20=5(2)32+4-28=8(3)34-(25+3)=6(4)17-(12+3)=2 归纳总结: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计算下列各题。

归纳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懂得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板书:课题)

1、出示湖北云梦风景图片及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图

师:湖北云梦崇山峻岭,风景优美,这里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

下面是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反馈后,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设计意图] 在创设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是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提出问题:

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呢?

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你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列出什么样的算式?②如何计算?

(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2)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

展示学生小林和小萍的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3)对比方法,总结优化。

提出问题:你喜欢哪种方法呢?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种方法:分步通分。第二种方法:一次通分。

★ 三个分数都是异分母分数,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相同。同级运算应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是有时为了简便,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5)实战检验:

(6)老师强调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用递等式计算,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 将数学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激活学生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进一步强调书写过程的规范性,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7)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学生自学例1(2)。

(1)师:湖北云梦地处长江中下游,雨水充足。下面是这次梅雨季节云梦森林公园和周边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对比图。

(2)自学指导 ①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这次降水后,森林里以地下水、地表水和其他形式储存分别是多少?种形式储存的水要多一些?

②以为例,说说它的分数意义。、其他,那么裸露地面

把谁看做单位“1”?你认为以哪②提出问题:再来看看周边裸露地面的情况:地表水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3)自主探索

学生根据题意,结合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列式计算。展示两种不同算法:

(4)分析算式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两种不同的解答方式,说一说算式的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计算。带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数。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2)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进行。

(3)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4)实战检验: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推理和概括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楚1在这里表示的是什么,应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知识应用:李明用一根1m长的铁丝围了一个三角形,量得三角形的一边是边是m,第三条边长多少米?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m另一

3、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追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化成最简分数)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例2 小强做作业时,碰到了两道比较大小的题目。

总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四、梳理知识,巩固升华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做比较简便呢?

师:使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凑整来计算,是不是很方便呢?

减法的运算性质:

从上题中你能发现什么?用你发现的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课堂小结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相同。同级运算应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是有时为了简便,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板书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一种方法:分步通分。第二种方法:一次通分。

★ 三个分数都是异分母分数,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三

1、引入很有特色。上课伊始,师生经过了几句介绍性的谈话后问学生:“老师这个人像整数中的几,又像小数中的几?你最喜欢哪个整数,哪个小数?为什么?你能否用这几个数来编一道题.”来引入新课。这些问题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它,不觉得累,也不觉得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知识呈现的过程进行教学。先从整数、小数一步混合计算起步,让学生充整感知计算方法,然后再往后迁移到两步混合,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四年级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四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内容对孩子来说不是很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2)让学生体会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应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3)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针对这些目标的完成,我认真进行课前准备,仔细研读教参,思考学生的回答,为了呈现更好的课堂效果,我还琢磨自己的语言,既能让学生听得懂又能简洁精炼。

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多道复习题,让学生充分复习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个环节设计比较好,效果很好,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知识。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给的情景进行导入,语言上我力求精准,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展示教材上的情境图时,第一时间不是看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没想到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孩子们从表中发现了很多信息,但与本课关系不是很大。这时候,我就会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思路和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在得到相应的信息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这时会得到两个算式。为了验证这两个算式是一样的,我让学生分成两个阵营,一个计算有括号的算式,一个计算没有括号的算式。同学汇报结果以后,让他们自己思考两组算式是不是都对。这就是数学中的一题多解。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5.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五

计算:0.75-3/51/6+0.4学生练习。

师:你是采取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1:我是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计算的。

生2:我是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的。(师问:第二题的结果会怎样?)第二题的结果是近似值。

生3:我是把第一题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把第二题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师:你为什么这样计算?

生3:因为第一题中的3/5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而第二题中的1/6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小结:

数与分数相加减,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应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应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这时,有一位学生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老师,第二题也可以化成小数计算……”

我不悦地打断道:“当然可以,但刚才已经的同学说了,算出的值是近似值而不是精确值。”

那位学生沮丧地坐下了。

……

课后,我还是忍不住询问那位学生:“你对第二题是怎么想的?”那位学生拿出他的练习本,我一看,他是这样算的:

1/6+0.4=0.16+0.4=0.56

既不用化成分数计算答案也不是近似值,妙!

我为课堂上的草率感到遗憾,如果让这位学生说下去,全班同学既可学到这种独特的计算方法,而这时教师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1/7+0.2(题中的1/7能不能化成循环小数)该怎么算?为什么这题不能用这种方法计算?再进行小结。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路也得到拓宽,对计算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本节课的课堂也会变得更为有声有色,高潮迭起。而对于这位同学来说,他更会为自己的独特解法感到高兴、自豪,从而进一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思]

这个片断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细致,对所学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引路作用,又不能照本宣科,只停留在教材上,要创造地对教材进行充实,拓宽信息渠道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诱导学生勇于钻研、积极思维。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以长者自居,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见解因超出自己的“计划”而加以制止,甚至挖苦,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平等地与之商计问题,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对勇于大胆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同学,不管其见解是否的理,都应行到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尊重,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6.《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P97~98页以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 +21

27-(18+3)

2、教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_______

二、依据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1、认真观察例1的表格。

(1)、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2)、思考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3)、互相交流: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4)、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__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仔细思考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1)认真分析并思考表格内容,想一想: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是什么意思?

(2)、列出算式: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着计算,并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提纲内容。学生先自学,再合作交流。

四、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情况。比较总结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______相同,也是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计算,带有_________的先算里面的,再算______外面的。

五、训练检测:

1、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2、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综合运用】:

3、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4.小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3,第二天看了3/5,还剩下多少没有看? 【能力提升】: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六、总结收获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今后,在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根据题目中分数的特点,灵活应用________、_________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五、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7.《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篇七

1.掌握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并能正确计算式题。

2.通过对的运算顺序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含有除不尽情况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一)口算

1.小数加、减法

3.2-0.8 4.7-2.5 1.3+5

4.7+2.5 1.1+4.6 5-3.3

2.小数乘除法

80.5 3.60.4 0.750.3

0.514 1.25 40.62

(二)教师提问

1.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 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 3.660.9

1.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7-2.5+4.6 3.660.9

=1.2+4.6 =21.60.9

=5.8 =24

2.小结运算顺序

(1)教师: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组织学生讨论: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教学例2

例2 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 6.75+2.5212

1.小组讨论例2所提问题

2.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小结

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习:不计算,只说出下面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7-0.514+0.83 2.6+80.53

3.60.4-1.25 0.750.30.5-3.2

(三)教学例3

例3 计算 3.61.2+0.55 (演示课件混合运算1)

1.教师提问

(1)上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加小括号)

(3)如果要先算(1.2+0.5)5,该怎么办呢?(加中括号)

(4)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改变运算顺序)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 [(1.2+0.5)5 ]

=3.61.75 =3.6[ 1.75 ]

=3.68.5

3.学生在计算中,遇到3.61.7和3.68.5除不尽的情况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解决,最后独立完成计算.

(强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

4.小结

教师提问:

(1)什么情况用约等于号?

(2)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

(3)谁能总结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5.练习,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哪些新的知识?什么是第一级运算?什么是第二级运算?括号起什么作用?运算顺序各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一)不计算,只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

4.5+1.431.3-1.23 3.5+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

20.9+10.5(5.2-3.5)

9.4〔1.28-(1.54-0.31)〕

[(6.1-4.6)0.8-1]0.4

3.72[(54.7-17.5)(0.45-0.9)]

(三)选择

1.4.8与2.7的和乘4.02,积是多少?

a.4.8+2.74.02

b.(4.8+2.7)4.02

c.4.02(4.8+2.7)

2.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a.35.70.7+12.54.8

b.(35.70.7)+(12.54.8)

c.(35.70.7+12.5)4.8

d.35.7〔(0.7+12.5)4.8〕

3.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a.10.2-2.50.32

b.(10.2-2.5)0.32

c.10.2〔2.5(0.32)〕

d.(10.2-2.5)(0.32)

4.按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然后列出综合算式。(演示课件混合运算2)

五、课后作业

(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5+1.431.3-1.23 3.8+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20.9+10.5(5.2-3.5)

2.9.4[1.28-(1.54-0.31)]

3.[(6.1-4.6)0.8]0.4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8.五年级数学《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篇八

1、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培养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培养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技能。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78÷26×1425×(68÷17)

1、先说一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完成,校对。

B、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小数乘除混合运算,它与什么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C、讲授新课:

例9:9.728÷3.2×7.5

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例10:1.75×(24.42÷3.7)

1、有括号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教师小结:通过小数乘除混合训练,你觉得与整数混合运算比较感觉怎样?

D、巩固练习:

4.8÷0.4×64.8÷(0.4×6)

1、先让学生先试算,教师巡视

2、抽两名学生板演。

3、校对,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4、让学生根据算式,编成两道文字题。

E、课堂小结:

1、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与什么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2、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F、强化练习

70.75×0.26÷6.57.36÷(3.2÷0.04)

G、布置作业:

上一篇:参加展会邀请函下一篇:管道焊缝超声P扫描成像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