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

2024-09-17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共8篇)

1.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 篇一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物质的计算做好准备,而且是作为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找错误比赛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练习,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教学重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及关键。【教学设想】

本节课主要以讲练为主,因此我的教学设想是,用一个课时的时间通过举例和归纳教会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并通过适当的练习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引入新课(2分钟)——例题讲解(10分钟)——总结步骤(5分钟)——学生练习(15分钟)——归纳要点(3分钟)——巩固提高(1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板书]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二、[例题讲解] 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课本102页的例题1。

[例题1]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

[师生共同阅读、讨论]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三、[教师小结并板书]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设未知量;

(2)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算: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相对分子质量,并写在化学式正下方;(4)列:列出比例式,求解;(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讲解并补充] 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接下来我就一些问题进行补充。

(1)设未知量时一般直接设所求物质质量为X。

(2)写出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4)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一般情况下采用纵列比较好,因为有时题中所给的质量数字会和相对分子质量有某种关系,从而使得计算简单。

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在实际运算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把过程再简化些,具体格式可以参照下面的例题2。

[展示幻灯片]课本例题2 [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 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例2中以学生自主分析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作出适当的讲解】

[教师]:根据上述两道例题,学生已经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格式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通过练习来强化学生能力,由此引入第四环节。

四、【学生练习】

1、找错误比赛

展示幻灯片:计算题解题过程,伴有学生易错点。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比一比谁找出错误多,并试着改正。

燃烧72g镁最多可得氧化镁多少克? 甲同学: 乙同学:

解:设燃烧72g镁最多可得 解:设燃烧72g镁最多可得

氧化镁质量为x 氧化镁质量为x 点燃 点燃

Mg+O2 ====== MgO Mg+O2 ====== MgO2 24 40 24 56 72 x 72 x 24402456



72x72x

X=120g

x=168g 答:燃烧72g镁最多 答:燃烧72g镁最多

可得氧化镁质量为120g。可得氧化镁质量为168g。

2、[展示幻灯片]展示课本103页的课堂练一练。

[课堂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 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提问]题中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反应物或者生成物)[学生分析、讨论] [回答]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追问]此计算题该如何进行呢?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步骤和格式上的错误及时纠正。根据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书写化学方程式上给予及时的指导。)在这道题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反应: ①不会做;

②分两次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③直接在一个化学方程式中设两个未知数进行计算;

④求出一个未知量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直接求出另一个量。教师:

对于第一种情况的学生,要让其明白不懂在那个步骤,如:不会设?化学方程式不会写?等等,逐步引导。

对于第二种情况的学生,在肯定的同时,引导他们的解题思路更简便。

对于三、四情况的学生,在表扬的同时,要引导他们的答题的规范性。通过不同层次的要求和引导。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学以致用,[总结]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共有四种类型。

[提问]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大家总结一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 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五、【巩固提高】

[教师]根据前面的例题和理论知识,请同学们进行练习。幻灯片展示:[练习] 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 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高温

(H2+CuO===Cu+H2O)

2.12 g镁与足量稀盐酸起反应,可制得氯化镁和氢气各多少克?(Mg+2HCl====MgCl2+H2↑)【理论依据】:通过练习,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得以强化,也锻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师小结】

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

根据实际参加反应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其他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七、【布置作业】: 课本103页1.2.3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设未知量;

(2)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算: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相对分子质量,并写在化学式正下方;(4)列:列出比例式,求解;(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

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三个关键:

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 篇二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选题,施工

一、引言

道桥工程技术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 毕业设计是其实践性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学生通过掌握的基本技能, 运用创新性思维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将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 如何处理设计、施工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关系和问题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而不是简单的将施工规范中的数据套用到毕业设计中。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的道桥工程技术专业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很多的现实问题。因此, 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毕业设计现状

1.选题与工程实际脱节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多数土木工程学院没有足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支持, 多数课题都是由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资料确定或者由指导教师布置, 很多时候是为“好做”而选择, 缺乏实际的工程背景和工程资料, 涉及的工程问题太少, 对于选题几乎没有任何论证和设计理念, 有些设计题目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甚至在经济上不可行。这样选出的设计题目往往会出现与现实脱节、与工程实际脱节, 滞后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2.选题广度和深度不够

分析我院建筑工程系近几年来的毕业设计选题, 主要以各类民用建筑为主, 其中办公楼、教学楼占到80%的比例, 桥梁和公路的设计占到50%, 地下工程和工业建筑设计等都未涉及, 基本上是做纯设计, 实际意义上的科研论文没有, 选题广度和深度不够。

3.评审体系不完善

有部分高校管理体制不完善, 出现在评审的各环节中出现找关系、讲情面, 自评和互评中出现不规范、不公平的现象。对于一些不合格的设计不能严格要求, 对不负责任的教师也没有得当的惩处措施, 在推选优秀毕业设计时名利心太重, 不能公平、公正的对待所有的学生设计等问题。

三、“3+1”毕业设计课题研究

1.课题简介

“3”个必选课题是施工过程彩影与整理、施工资料抄绘与收集和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总结, “1”是从施工数据计算与处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造价预算与决算、施工技术探索与研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结构设计与计算课题中任选一题。

2.课题实施内容

(1) 施工过程彩影与整理。

紧密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 基于工作过程完成道路、桥梁的主要分部、分项、工作、工种等重要或关键施工过程的照片拍摄、选取与整理。

桥梁基础、下部结构、上部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架子工、模板工、钢筋工、砼工等工种的施工照片。道路路基路面的选料、配制、运输、摊铺、碾压、养生及检验的施工照片。道路、桥隧工程的定位、放线、高程、角度、距离等测量和复核的施工照片。地基承载力、路面回弹弯沉检测、桥梁静动载试验、桩基完整性检测的试验照片。

学生根据各自顶岗工地施工情况对以上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照片拍摄, 总数不少于18张, 且照片上要有学生本人的身影, 并按时间顺序将彩色照片打印在A4纸上, 每页2张照片, 每张照片辅以不少于50字的文字说明。

(2) 施工资料抄绘与收集。

正确识读顶岗实习工程项目施工图, 明确设计意图和要求, 用CAD进行图纸抄绘, 完成道路工程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路面结构图、交叉口平面设计图;桥梁工程总体立面图、横断面图、桥墩台构造图、梁板构造图、伸缩缝构造图;隧道工程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洞门构造图、明洞及洞内附属设施构造图等各一份共五张。

收集工地常用的实用资料, 如施工日记、检验批报验单、设计变更联系单、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施工安全交底记录、混凝土旁站记录、安全台帐等样本, 质量或安全事故的处理报告, 要求至少抄写三份以上。

(3) 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总结。

结合顶岗实习的具体情况, 说明顶岗实习的主要经历、担任岗位、作业内容和工作感言, 并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及形式提出合理化建议, 以及毕业设计过程中的体会、收获与感想。字数要求1500字以上。

(4) 施工数据计算与处理。

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 利用试验检测数据处理的规则和方法, 完成路基承载、弯沉检测及混凝土强度试验的数据处理及结果认定, 要求至少完成两项。

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 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换算、预应力理论伸长值计算、道路平竖曲线计算, 要求至少完成两项。

(5)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根据顶岗实习工程项目概况、合同目标要、求设计技术标准和施工要求, 通过查阅资料和借鉴经验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重点完成以下内容的编写:施工方案, 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的选择和确定;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图的绘制, 资源需求量的计算等;施工平面布置图:临时设施、管理机构及永久性设施的布置等。

(6) 工程造价预算与决算。

根据顶岗实习工程规模大小, 完成全部或部分施工图预算书、工程量清单报价, 要求至少完成一项。

(7) 施工技术探索与研究。

结合顶岗实习的工作实际, 通过施工实践、调研、文件检索等方法, 分析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求字数不少于5000字。

(8)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 完成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土路基宕渣垫层、路基土石方开挖;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重力式混凝土桥台、预应力混凝土梁板预制、预制装配式梁板吊装;隧道开挖和隧道衬砌等任一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要求字数不少于5000字。

(9) 结构设计与计算。

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 完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型梁、梁桥重力式桥墩台、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任一结构设计计算。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 完成一块梁、一根桩钢筋下料单的绘制。

3.课题实施方法

“3+1”毕业设计结合学生顶岗实习的工程实际, 以实习工程的施工图纸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依据, 成果上交时应附上相关的施工图纸。整个毕业设计按1~3必做, 4~9任选一题, 每位学生必须完成并上交四项成果。

四、“3+1”毕业设计效果

经过老师讨论与学生座谈, 一致认为“3+1”毕业设计课题具有可行性、先进性和合理性, 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较好的业务平台, 对实现毕业生、用人单位及学校三赢的局面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五、结语

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 除优秀的课题设计外, 过程管理也相当重要,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适应性强、上手快的学生。毕业设计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检验的重要环节, 毕业设计是学生提高的最后环节, 它为走入社会工作的学生提前实践并树立信心, 严格规范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则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 需打破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 “3+1”毕业设计模式是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培养模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易丹丽, 张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对策探讨[J].大舞台, 2009, (6) .

3.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 篇三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3、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

4、掌握药品的取用方法。

二、重点 难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过程

一、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反应容器:试管、燃烧匙、烧杯、锥形瓶、集气瓶

存放容器:集气瓶(气体)、细口瓶(液体)、广口瓶(固体)、滴瓶(少量液体)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取用仪器: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药匙或纸槽(粉末或小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夹持容器:试管夹、坩埚钳、铁架台(带铁圈、铁夹)

其它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试管刷 可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能间接加热的(需垫石棉网):烧杯、烧瓶、锥形瓶 加热仪器:酒精灯

1.烧杯 圆柱状玻璃容器,杯口有便于倒出液体的嘴。常用的有25mL、50mL、100 mL、250 mL、500 mL 等

(1)用于大量物质的溶解和配制溶液或者进行化学反应的容器,也常用于接过滤后的液体。(2)实验时盛放液体的量不超过烧杯容积的1/2,以防搅拌时溅出。(3)向烧杯中注入液体的时候,应沿烧杯内壁或玻璃棒引流。

(4)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防受热不均而使其破裂。烧杯不能用作加热固体试剂。2.试管

(1)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发生化学反应的仪器,也常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2)振荡试管的方法:手持试管、手腕摆动。

(3)实验时盛放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防振荡或加热时溅出。可直接加热。

(4)用试管夹或者铁夹固定时,要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或离管口1/3的部位)。3.蒸发皿

(1)用于溶液的蒸发、结晶

(2)蒸发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由于局部温度过高而飞溅

(3)当溶液的量减少只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并放至石棉网上,以防晶体飞溅

(4)取放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持 4.集气瓶

(1)用于收集气体、短时间贮存气体、用做物质在气体中的燃烧的反应器(2)在收集气体或贮存气体时,要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

5、试剂瓶 试剂瓶包括滴瓶、细口瓶、广口瓶等。分为无色和棕色两种。各种试剂瓶的用途:

(1)广口瓶用来存放固体药品。(2)细口瓶用来存放液体药品。(3)滴瓶用来存放少量液体试剂。

(4)棕色试剂瓶用来存放需避光保存的试剂。

6、试管夹 用于夹持需加热的试管。加热试管时,手持试管夹的长柄。

7、玻璃棒

(1)搅拌:用于加快物质溶解、溶液蒸发。(2)引流:在过滤或转移液体的操作中使用。(3)蘸取:用来蘸取少量液体。

(4)转移:拨动容器里或滤纸上的固体。

8、铁架台

(1)用于夹持试管、烧瓶,固定其它反应容器。(2)在铁架台上装配仪器应遵循从下到上的顺序。

9、胶头滴管 胶头滴管分为两种:普通胶头滴管和滴瓶上的胶头滴管(1)主要用途:

1、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2)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A、吸取液体的方法(外挤内吸):第一步:在试剂瓶外挤出胶头滴管中的空气; 第二步: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B、滴加液体的方法:①使用胶头滴管时不能将滴管尖口向上,也不能随意平放或倒放

②滴加液体时,保证滴管垂直悬空放在容器的正上方,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或试管,或接触筒壁或试管壁。

③一支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必须洗净后才能再取另外试剂。

④洗过的胶头滴管应将其正放在洁净的试管或烧杯内。

二、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和存放 1.取用药品的原则:(三不)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的用量:(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

(2)未指明用量就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3.取用药品的方法

(1)块状固体或密度较大金属颗粒用镊子夹取;

先将试管平放,将块状固体放于管口,慢慢抬起试管口,使固体慢慢滑至试管底部。(一平二放三慢竖)(2)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先将试管略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送至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一斜二放三直立)(3)液体药品的取用: A、较多量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粘上污染物,使瓶内药品污染; ②、右手拿试剂瓶,瓶上标签对着手心,以防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③、左手拿试管,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④、取用后,及时塞好瓶塞,将试剂瓶标签朝外放回原处。B、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

(A)吸取液体的方法(外挤内吸):第一步:在试剂瓶外挤出胶头滴管中的空气; 第二步: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B)滴加液体的方法:①使用胶头滴管时不能将滴管尖口向上,也不能随意平放或倒放

②滴加液体时,保证滴管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或试管,或接触筒壁或试管壁。

③一支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必须洗净后才能再取另外试剂。

④洗过的胶头滴管应将其正放在洁净的试管或烧杯内。c、一定量液体药品的取用:

仪器:量筒(是标有刻度的筒形玻璃器皿)、胶头滴管

常用量筒 :10毫升、50毫升、100毫升、250毫升、500毫升等几种。(1)量筒一般用于粗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

(2)选用量筒的原则:在尽可能一次性量取的前提下,选用最小的量筒,尽量减少误差

(3)量筒的使用方法:向量筒中加入液体到接近所需刻度,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中慢慢滴加液体至所需液体量,不能一次性加到所需刻度。(4)量取液体的读取方法: ①量筒必须放平稳。

②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底处保持水平。

(5)量筒不能加热,不能量取温度过高的液体,也不能作为化学反应和配置溶液的容器 注意: 量取未知体积液体操作中的误差分析:

①如果仰视,则液体体积读数偏小。②如果俯视,则液体体积读数偏大。

课堂检测

1.实验室里,盛放配制好的食盐水的仪器是()A、烧杯 B、广口瓶 C、试管 D、细口瓶

2.要把试剂瓶里的食盐放进试管,正确的方法是()A、用镊子夹取送入试管 B、直接向试管中倾倒

C、先倒在手上,然后再塞进试管 D、用药匙或纸槽将食盐放进试管

3.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掌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

D.全部错误 4.用50 mL的量筒量取45 mL水时,采用俯视的读法,则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是()A、45 mL B、大于45 mL C、小于45 mL D、无法确定.5.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A.未经老师允许,擅自把实验室的药品带回家 B.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放在桌面上 C.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 D.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并整理好实验桌 6.以下存放和取用药品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锌粒存放于广口瓶中 B.盐酸存放于细口瓶中 C.用滴管取用大量液体 D.用药匙取用碳酸钠粉末 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把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B.用完试剂后,把试剂瓶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C.量液时,量筒拿在手中读数

D.用药匙取用食盐后,再用同一药匙直接取用碳酸钠粉末 8.向试管内装入某种药品,操作方法如下:先把试管横放,药品放在试管口后,再让试管慢慢立起,由此可知向试管内装入的药品是()

A.固体粉末 B.块状固体 C.液体 D.可能是块状固体或粉末 9.要比较准确地量取5ml水,应使用的仪器是()

A.标明容积的烧杯 B.胶头滴管 C.100ml的量筒 D.10ml的量筒 课后拓展

1.对化学实验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带回家中

B.随意倾倒在水糟中

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

D.倒回原试剂瓶 2.小花要量取15ml酒精,她把量筒放平,仰视量筒的刻度,则实际液体量为()A.大于15 ml B.小于15 ml C.等于15 ml D.无法判断 3.某同学用量筒量水时操作如下:量筒放平,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12ml,倒出一部分 后,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ml,该同学倒出的水的体积为()

A.等于5ml B.小于5ml C.大于5ml D.以上都不对 4.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 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5.某学生使用天平时,把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称量结果为15.7g(1g以下用游码)则药品的实际质量是()

A.15g B.16g C.14.3g D.15.7g 6.以下是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或实验操作,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吴明用10 mL 的量筒量取6.5 mL的食盐水

B.张哲用托盘天平称取了16.5 g硫酸铜晶体 C.刘洋用10ml的量筒量9.55ml的水

D.王新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液体 7.下图两个实验操作都是错误的,简要回答它们错在什么地方,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

4.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 篇四

知识·巧学·升华

一、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方法: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1.过滤

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一种方法。[实验探究]过滤操作(1)过滤所需仪器

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2)过滤操作要点

一贴:将滤纸折叠成圆锥形,用水湿润使其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滤纸要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盛过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的中上端,倾倒滤液时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漏斗的最下端要紧贴在烧杯内壁上,以免滤液飞溅。要点提示

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若两种物质混合,需进行过滤分离,但必须符合一种可溶,一种不溶。过滤时一定严格按照“一贴”“二低”“三靠”来进行操作,否则,容易导致实验失败。

2.吸附

吸附可以除去不溶性物质和一些溶解的杂质。3.蒸馏

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实验探究]蒸馏

(1)蒸馏原理: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2)蒸馏装置所需仪器

蒸馏瓶、温度计、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等。简易装置:用圆底烧瓶代替蒸馏瓶,长导管代替冷凝管,试管代替锥形瓶。(3)蒸馏实验操作

①用酒精灯外焰给受热仪器预热后加热。

②对蒸馏瓶加热时,不能直接加热,一定要垫石棉网。③蒸馏瓶中液体体积为容器体积的1/3~2/3。④温度计不能直接插入蒸馏瓶中的液体中,应使水银球上端恰好与蒸馏瓶支管底口下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⑤蒸馏瓶侧管的橡皮塞,必须使管口露出,以防蒸馏出来的液体接触橡皮塞而带入杂质。⑥冷凝管中冷水的走向应是下口进,上口出,以使蒸气充分冷却。要点提示

蒸馏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少量防暴沸石或碎瓷片。②蒸馏时注意保持温度缓慢上升,同时通入冷水进行冷却。③当蒸馏烧瓶中只有少量液体或已达到规定要求时即停止蒸馏。

二、硬水和软水 1.硬水和软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

软水。河水多是硬水,雪水、雨水是软水。

2.硬水和软水的检验

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易起浮渣的为硬水,反之是软水。3.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

(1)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2)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4.软化硬水的方法

(1)煮沸,可使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沉淀析出,以降低水的硬度。(2)实验室根据水和杂质的沸点不同,用蒸馏法获取蒸馏水。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1家中的水壶使用较长一段时间后,在壶底会结上一层厚厚的水垢(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氢氧化镁,能溶于酸)。试利用家中现有的物质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来除去铝壶中的水垢。

思路:在喝自来水时,我们通常把水煮沸,水中溶解的部分钙和镁的化合物Ca(HCO3)

2、Mg(HCO3)2受热以后就会分解,形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微溶的碳酸镁,碳酸镁与水反应进一步转变为难溶的氢氧化镁。这样一来,水质提高了,水中的杂质变成了沉淀物,也就形成了水壶中的水垢。水垢能溶于酸,家中常见的酸就是醋酸。

探究:先用机械刮擦的方法除去壶帮和壶嘴里比较松软的水垢,这样可以减少食醋的用量,然后把食醋倒入壶里。为了加快反应,还应该把水壶加热,温度维持在60~70 ℃。这样,水垢就可以慢慢变得疏松,容易去除。

问题2设计实验区分蒸馏水和自来水。

思路:蒸馏水是纯度较高的水,不仅没有不溶性杂质,而且没有可溶性杂质。而自来水中虽然没有不溶性杂质,但是有可溶性杂质,把水蒸发除去,可溶性杂质即可暴露出来。

探究:取这两种水各少许放于两个烧杯中,加热蒸发至完全消失,观察烧杯底部,如果出现少量的固体物质则是自来水,另一种水则为蒸馏水。典题·热题·新题

例1在受灾地区,洪水肆虐,泛滥的洪水将地面的一切卷进水中,造成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灾民喝到此水后很容易生病,主要是肠道传染病。为此灾民在喝水前要对水进行适当的技术处理。如果你是灾区的服务志愿者,你如何对水进行处理? 思路解析: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答案:①将洪水置于一大小适中的容器中自然沉降,一些泥沙会沉入容器底部。②取出上层水,加入明矾,进行化学沉淀,进一步把水中杂质除去。③将②中除去杂质的水加入适量的漂白粉进行杀菌消毒,并取出上层清水。④将③中的上层清水煮沸,即可饮用。深化升华

本题综合性较强,首先要知道洪水中可能含有哪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然后才能明确如何处理。

例2如图是某学生设计的过滤操作示意图。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C,D。图中有

处错误,说明改正方法:。

(2)该学生在过滤操作实验时,发现经过滤的液体仍然有浑浊现象,请你帮他找出造成此现象的两种可能的原因。

思路解析: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简单地可以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其间不能留有气泡;“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的上沿;“三靠”是指上面的烧杯口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靠在下面烧杯的内壁上。

答案:(1)铁架台 铁夹 烧杯 漏斗 2 待过滤的液体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

(2)①滤纸已破;②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深化升华

过滤操作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也是中考的热点。本题考查的是仪器的名称及操作方法,平时做实验时要注意这些知识。

例3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过程是()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D.无法判断

思路解析:蒸馏是利用升高温度,使液态物质变为气态,再冷却,气态物质又凝结成液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而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A 深化升华

物理变化一般是指物质的三态变化,即物质的固态、气态、液态三种状态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并没有改变。化学变化是指从一种物质的分子变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分子。

例4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下列活动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①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②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 ③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垃圾 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防止形成酸雨

A.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思路解析:①和④选项对环境造成污染;而③的废弃电池中含有汞、镉有毒物质,随意丢弃,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塑料制品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焚烧后产生大量有害

气体,污染空气,故③也可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D 深化升华

5.子课题 开题报告 3 篇五

参加实验学校:敦煌艺术旅游中等专业学校

参加实验学生:文秘班、旅游服务、会计、计算机

人数:1100

课题担人姓名:张燕路生文周文军

时间:2010年4月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中职学生普遍承受着比以往重得多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出现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而现在的家长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十分缺乏。很少有家长会带孩子去找心理医生接受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成长以及发展尤其重要。父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且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必需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研究目的中职学生从初中而来,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复杂的社会竞争环境,往往在心理上产生诸多心理困惑问题,而现在大部分学生家长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欠缺,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了解问题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中职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障碍的成因,增强问题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采用家校共同教育的方式,并通过介入性的干预和实践性指导,寻求解决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障碍的方法和途径。

2.研究意义

(1)通过对问题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和家长一起分析问题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成因,帮助问题学生家长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听取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家长懂得中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明确教育的内容,注重教育的策略,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真正促进中职问题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本课题有利提高教师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理论,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通过对中职问题学生的家庭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有效地转化问题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达到转化问题学生的目的。

二、现状分析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被极大忽略的一块领域。家长们一味地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身体素质,却弃心理素质于脑后,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不但可以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是构成大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时,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人的一生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奠基。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已趋于弱化,也缺乏心理锻炼和意志磨练,这是极需我们值得担心和关注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对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优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也将成为家长面临的重任。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孩子身体不舒服发烧感冒时,家长会焦虑担心急着送医院,而当孩子出现暴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时,父母往往认为是孩子一时闹情绪而不加注意,从而埋下心理问题的隐患。心理健康往往被置于一个阴暗不起眼的角落中,从而造成孩子心理素质出现严重的偏差。如果家长能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会自觉主动地创造有利的家庭环境并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帮助、影响孩子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不可能起到的作用。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已成为推行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研究方法

1.访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也称访问法、访谈法,就是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向被访问题者了解社会、家庭情况的方法。访问调查法常常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它可以弥补问卷调查法的不足,访误码调查有助于解释问卷调查所研究的内容,减少问卷调查因调查人数和调查方式的限制而产生的影响。本文充分利用我在中职学校任教的便利资源,和问题学生家长展开访谈,深入了解中职问题学生家庭心理健康现状,以便于提出更好的对策。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社会科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者通过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证询意见。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有效分析,把所调查的封闭式问题可以很容易把人们的观点、看法定量化。本调查问卷设计了30多个问题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研究问卷。

3.家访和召开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的方法:对问题学生家庭健康教育现状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

4.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在对问题学生家庭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过程中,对调查结果进行

分析、总结、归纳,写作教育案例,并及时总结、归纳教育问题学生的有效对策,形成论文或调查报告。

四、研究的具体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年4月--5月)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实施计划》明确实践对象。

2.组织召开课组会议、子课题具体分工,协调关系。

3.组织子课题组成员学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收集问题学生家庭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编制调查量表和调研提纲。

4.发放调查量表,对问题学生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二)课题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课题研究成员要保证在2012年月日12月之前完成课题任务,并有论文在市、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1.确定调查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法和评价机制,对象为我校一、二年级的学生家庭,进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问题学生的家庭状况及调查研究。2.建立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把问题学生的心理障碍简单归结于思想品德问题,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心理障碍,只能用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困忧,让他们沿着健康的心理发展,所以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充分利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学校开设的 “心语信箱”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作用,辅导教育,真正转变学生的思想根源。

5.进行阶段性观察总结、反馈、检测总结工作经验,介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案例,在全校进行推广。并找出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6.开展课题研究的经验交流,对各位课题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估。

(三)总结阶段(2011年8月--9月)

1.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对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分析实践结论,总结实验成果,对几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成果进行展示。

2.对研究的经验体会,在全校进行推广,力争在学校形成一个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建成学习型校园。

3.积极完成课题立项时的要求,按要求撰写结题报告,向总课题组汇报研究成果,并提交结题申请。

4.以论文、结题报告、课件等形式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我校研究经验。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问题学生的家庭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2、《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问题学生的家庭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题实验报告

6.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 篇六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是个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 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处处体现学生主体性, 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就要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发展为本位。通过尊重、信任、引导和激励等影响作用, 激发学生的激情, 激活学生的潜力。教师就要为每个学生都提供表现自己个性和才能的机会与环境。达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 能进行自主管理, 为未来生活奠定坚实基础的目的。

今年我继续担任2014级3班的班主任, 通过上一学年师生的共同努力, 我班学生已初步具有了自主管理的意识。作为一名九年级的班主任, 本学年我的首要任务是防止学生分化, 夯实知识基础, 实现学生的升学目标。不在一些简单的违规处理中浪费时间, 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问题的收集整理、措施的讨论制定、班规的公正执行中, 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在今年的班级管理中我侧重研究了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 培养了一批具有自主管理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的班级学生干部, 在他们的带领下, 使得我班的37位学生健康成长, 持续进步。

2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学生自主管理就是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指导下, 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各个领域给予学生自主空间, 倾听学生的心声,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服务。使学生能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基本的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动;使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安全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得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基本道德素养, 文明素养得到提高;使学生能自尊、自重、自强、自立、自信、自律、自觉的适应未来。在我班课题的研究中, 学生亲自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能很好防止学生分化, 夯实知识基础, 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都得到提升。

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主体教育论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把符合社会和学生健康发展要求的教育影响, 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 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培养他们的主体能力。自主管理要求学生把班级目标转化为个体目标, 以主人翁态度参与集体管理, 从而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 集体与个体共同发展。

3.2 集体教育论

集体教育论的倡导者认为:集体教育的根本特点是将学生从原来的“班级消费者”转变为“公益劳动者”, 每个学生在班级中从旁观者、消费者变为集体共同工作的参与者, 起到了公益的作用和加强凝聚力量的作用。每个人在班级承担一项或多项任务, 不管能力大小, 但都能为班级作出独特的贡献, 通过集体教育来发展学生。由此可见我们的自主管理模式与集体教育原理是一致的, 它也是我们的理论论据之一。

3.3 促进发展论

维果茨基、皮亚杰等促进发展论的倡导者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得以促进的。维果茨基曾指出:“在儿童的发展中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两次登台:第一次是作为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第二次是作为个体活动、作为儿童的内部思维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在“最近发展区”概念中, 他强调教育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不仅表现在教师的教之中, 同时也体现在与能力较强的同学的合作之中, 作为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结合的学生自主管理, 通过学生内部的急诊、磋商、讨论、协调等方式, 达成某个问题的共同意见与解决办法, 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关系渊源。

4 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

4.1 研究目的

借鉴国内外与学生自主管理相关的研究成果, 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为:通过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策略的研究, 培养一支以班委为核心的班级自主管理团队, 有序的进行班级常规管理, 在此基础上使全体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 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4.2 概念界定和研究内容

本课题所研究的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是指在通过组建一支班委队伍, 明确分工, 通过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实践验证, 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主动地学会相关的知识, 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自主管理能力培养也是目前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学生成长的需要,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班长:为整个自主管理小组的核心, 在班主任指导下, 全面负责班级工作, 宏观控制、整体把握整个班级的发展状况, 及时了解各个部的问题, 组织召开班委会, 提出问题并监督问题的落实情况, 独立处理班级事务, 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班级事务。

2) 学习委员:负责《学生多维评价体系》公正实施与推进, 在学习方法上、学习成绩上掌握本班同学的学习状况, 收集同学对各学科的建议与要求, 及时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取得联系, 起好同学与老师间的桥梁作用。并负责各科课代表与任课老师的协同配合以及课堂纪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监督、改错的落实。

3) 文娱委员:对每周的班会课进行策划和主持, 并提前与班主任商讨, 最后要善于总结得与失, 最好对一学期的班会有整体和系列规划;积极响应学校的文艺活动要求,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4) 宣传委员:负责班级每月的黑板报组稿和编辑工作, 并安排出版;做好班级环境美化布置工作, 对不当的地方要及时纠正。

5) 生活委员:管理班容、班貌, 检查班级学生的着装、配饰、语言是否符合中学生的规范, 协调牛奶、午餐等具体事情。

6) 劳动委员:负责督促每周清洁小组长做好一日三扫以及周五大扫除, 确保教室、清洁区的清洁。

7) 纪律委员:负责课间、就餐、参加各类活动时等纪律;负责管理自修课的纪律;负责班级和学校活动时的纪律。

8) 体育委员:在班主任、体育老师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同学参加体育课、体锻课以及各种体育竞赛活动。

每个部的负责人在全班同学的支持下, 自主地管理班级的一切事务, 使整个班级健康成长。

4.3 课题研究方法

1) 比较法:对相同事件的处理有几套方案, 在实践中通过比较筛选出较优的方案。

2) 调查法:通过观察、询问、定期小结, 问卷调查等形式, 了解班级学生的现状, 制定出相应的制度。

3) 实验法:学生自主管理机构中的各个部, 在实施自主管理时, 总是遵循: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方案实施—收集反馈信息—修正方案—再用于实践—效果反馈。通过反复实践, 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4) 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 及时撰写阶段性小结。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认识过程, 采用个别到一般, 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 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的分析处理方法。

5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自2013年9月开始启动, 到2014年8月完成,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13年9月1~15日, 规划设计阶段。在八年级的基础上, 民主选举班委组成成员。选择课题研究方向,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撰写课题立项申请书, 报校教科室审批。

第二阶段:2013年9月16~30日, 筹备开题论证会。

自课题申请立项之后, 课题研究就进入了实施阶段。通过班委会议的召开, 明确班委各个部的分工, 确定课题的开展方向, 并实施。

第三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5月, 组织实验、收集分析资料阶段。研究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收集有关资料, 全面展开研究工作。

第四阶段:2014年6月~8月, 资料汇总, 形成研究成果阶段。成果初步运用, 提交研究报告, 做好结题工作。

6 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 加强课题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以班主任、班长和学习委员为主导, 全体班委成员为中坚力量。通过班级自主管理的策略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 查找原因, 提出措施, 进行落实, 从而寻找到一条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2) 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 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 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 明确责任, 落实到位。

3) 组织培训研究人员。定期召开班委会, 针对课题实施中的经验、教训, 确定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进一步帮助课题研究成员认清课题实施意义, 明确各自的工作与任务。

4) 对当前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进行现状调查。通过周记、定期小结、学生互评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现状, 确保信息收集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

5) 增强成果意识。课题研究人员一定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 写出总结。发扬优点, 改进方法, 把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应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7 课题实施研究小组成员

组长:杨应琼。

副组长:李世琪、向思宇、刘昱佩、王莉家、万贤敏。

成员:张立尘、柏鑫渝、李沁航、张烈、谭露露、唐礼、穆妍屹、徐萍、里誉潇、刘凯、李城旭以及初2014级3班中的其他学生。

8 课题研究的成果

8.1 班级文化建设成果显著

2014级3班班训、班级格言、班级公约

2014级3班班规

2014级3班多维评价制度

2014级3班多维评价补充制度

2014级3班值日和清洁保洁制度

2014级3班小组长职责

2014级3班纪律委员和值日干部职责

8.2 公平公正的多维评价体系深受好评

我班的多维评价制度在充分收集全班同学意见的基础上由班委制定并实施, 每周一小评, 每月一大评, 期末汇总, 每位学生的评价都会记录展示在多维素质评价记录牌上。这既是学生成长的实时反映, 也是期末学生评优评先的依据。因为它科学易懂, 又具有公开、公正的特点, 因此深受师生的好评。

8.3 学生行为习惯和成绩稳步提升

8.4 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得到加强

班长李世琪在总结中写到:“在班上, 我负责管自习, 想了种种办法来制止同学们讲话。从记名字到抄写再到罚站。现在的自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也可做到没有人在讲台上监督, 大家依旧井然有序的上自习……每当这时, 我就觉得很幸福。”学习委员王莉家在总结中有这样一句感叹:“在这一年中, 因为担任学习委员这个职位, 也让我收获了不知是褒还是贬的称号——‘官方姐’。因为要监督大家独立完成作业, 不抄袭。我得阻止那些抄作业的人, 在劝阻时, 我不想用太凶的语气, 就会淡定的说一大堆‘道理’, 然后告诉那位同学别抄袭他人的作业。”生活委员谭露露在总结中说:“生活委员会建议大家将塑料瓶回收, 再组织同学去校外的废品回收站卖钱。这样不仅可以养成同学们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废物回收, 再次利用, 环保节能, 还能让大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做同学身边的小闹钟, 时时刻刻提醒同学们, 不要在教室里吃零食, 课间要文明休息, 不追逐打闹, 不说脏话, 不骂人。这样就会给大家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整洁的学习环境。劳动委员在总结中提到“同学们成长了不少, 学会了承担责任”。另一位同学在总结中写道:“这一学年里, 我们每个班委都尽心尽责的为同学们服务。”“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 一起学习知识, 我们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 应该尽我们自己的努力, 把这个大家庭建设的更美好。”这就是同学们的心声。通过一年来的努力, 我欣喜的发现, 不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 更可贵的是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加强。

8.5 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

加强自习纪律的约束, 班级秩序大大好转;运动会上合理安排, 赛出佳绩;加强图书角管理, 图书使用高效有序;合理处理意外事故, 减少伤害。

9 问题与反思

9.1 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措施

1) 成立学生自主管理机构, 明确职责。

2) 让学生亲自参与规则的制定。

3) 加强指导, 合理监管。

4) 及时总结评价, 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9.2 问题与不足

1) 班委成员的整体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 对课题的深远意义认识不足;

2) 学生的自觉性参差不齐, 有几个学生素质较差, 为学生的自主管理增加了难度;

3) 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得多, 形成文字的成果较少, 很多做了但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为以后的借鉴、推广增加了难度;

4) 班主任保障课题顺利实施的支持力度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5) 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需有所提升, 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够, 过程中出现了反复。

10 课题研究佐证材料目录

“提高2014级3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策略研究”立项申请书

“提高2014级3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2014级3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论文:《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几点体会》

“提高2014级3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策略研究”课题汇报文稿和PPt

其他佐证材料:

八年级班委成员 (课题研究成员) 申请书 (16份)

民主选举八年级班委成员 ( 课题研究成员) 及统计 (39份)

进一步完善的班级各项规章制度 (8份)

主题班会记录 (6份)

《我为班级出谋划策》 (35份)

同学反映的问题汇总 (3份)

主题班会原始资料 (2份)

班委会议、小组长会议记录 (2份)

确定各科课代表职责的会议记录 (1份)

学科小组长反映问题的会议记录 (1份)

图书角管理:借书登记本 (1份)

民主选举优秀学生及统计 (38份)

2013~2014学年班委自主管理总结 (15份)

摘要:本论文是校级微型课题“提高2014级3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主要从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课题研究的成果, 问题与反思八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初中学生,自主管理,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万明春, 陶元红.班主任工作规范与技能[M].重庆出版社, 2007.

7.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3篇 篇七

课题负责人:丘荣都

课题组成员:王丽玲 林燕玲 黄丽月 林俊云 林祖豪 林仕彬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四、实施策略

1.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①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②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六、理论依据 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②“数学化”理论。

“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③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七、研究对象 本校五年级学生。

八、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九、研究时间: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 第一阶段:准备 时间:2017年9月至2017年10月 主要工作:

1、拟写工作

2、制定实验方案

3、落实分工

4、拟写准备阶段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阶段:实施

时间: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 主要工作:

1、召开会议

2、制定整体的研究计划

3、课题展示

4、阶段性报告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

时间:2018年4月至2018年7月 主要工作:

1、课题展示

2、总结性报告及论文

十、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练习设计精编

4、论文

5、教案

6、个案分析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负责人:陈伟海

课题组成员:陈丽静 林素红 林文提 王小乔 林小娜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就内化于其中。因此,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一、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生物钟、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人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工作、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人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二、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

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三、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

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贪玩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玩的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这就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孩子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因此,在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目标效果、操作步骤等,从而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自主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培养目标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补充、完善小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形成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行为标准,使学习习惯行为准则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从细节入手,把学习习惯的工作抓细,抓实,从分年级学习习惯养成训练内容的细化能够看出这一点。

4、创设良好的学习习惯氛围,从校内到校外,从课上到课下,教师都做了安排,时刻激励着小学生去做好。

5、习惯的养成,关键还在于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在训练中讲清道理,导之以行,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课前习惯 课前预习的习惯: 基本要求:按教师或教材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寻找听课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听讲的有效性。

培养目标:

1、提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资料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课本上做不同的标记,如:在重点内容下面标△,在有疑问的地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二、课中习惯

1、专心上课的习惯

基本要求: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发言,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思考。

倡导中高年级的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培养目标:

(1).课前做好准备,按要求摆放课本及文具。

(2).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学习。(3).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发言。

(4).要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课外游戏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善于合作的习惯: 基本要求:

合作前要独立思考,合作中要会交流与倾听,合作后要表述和反思。善于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学习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培养目标:

(1).乐于将个人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2).与同学沟通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看法,共同解决问题。

(3).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乐于承担组内分担的任务。(4).学会赞许同伴,愿与他人一起分享合作的体验。

3、善于交流的习惯

基本要求: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养成认真倾听、分析、思考的习惯,善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述流利,条理清晰。

培养目标:

(1).养成认真倾听、分析、思考的习惯。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说话完整,口齿清晰,声音洪亮,仪态端庄。

(2).与人交流时,虚心听取对方的见解,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4、勇于质疑的习惯:

基本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善于质疑,勇于实践,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培养目标:

(1).善于发现,勇于实践,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2).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三、课后习惯

1、课后复习的习惯:

基本要求:及时复习功课,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质量。培养目标: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提高学习效率。

2、完成作业的习惯:

基本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按时上交,及时更正。培养目标:

(1).按时完成作业。

(2).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没完成作业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3).作业完成后及时放入书包中。(4).作业发下后及时修改。

3、规范书写的习惯:

基本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和握笔姿势,掌握正确的写字规则和方法,书写规范、工整。

培养目标:

(1).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坐势端正。坐得自然,两脚放平,身板要直,头部略向前倾。

(3).执笔正确。五指并拢,斜握笔,手腕关节配合,按笔画发展的方向,上下左右灵活动转。

(4).全神贯注。两眼正视纸面,注意数字和文字的书写。(5).卷面整洁。书写正确清楚,排列整齐。

4、多读勤记的习惯:

基本要求:多读好书,每天阅读课外读物累计不少于30分钟,读书姿势正确。倡导中高年级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培养目标:

(1).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2).自己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阅读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边读边思考,敢于质问,不懂的地方向他人请教或查工具书解决。

5、规律作息的习惯:

基本要求: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按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提高课内外学习效果。

培养目标:

(1).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生活计划。

(2).认真执行计划,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提高课内外学习效果。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2、家庭和学校相结合。

3、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教师的点拨、引导相结合。

4、知识学习与学习习惯的培养相结合。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评估手段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就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践研究,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层次及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的研究,进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发展探求,使其通过肯学、爱学、乐学、善学、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完善人格,成为和谐发展有能力的人。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遵循的思路是:

前测、访谈、施测、活动实施、反馈、阶段总结、再实施、结题总结等过程。本课题的检测和评估手段

实验中期学习习惯量表(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实验后期学习习惯评价表。班级氛围(环境)问卷。

五、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做好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确定最终研究方案。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充实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为开展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验研究阶段(2018年1月—2018年3月)(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2)实验教师定期做引领课、研讨课,分析、总结典型的教学案例。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检测工作。(5)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6)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7)课题组成员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3、实验总结阶段(2018年3月—2018年7月):后期成果处理,形成结题研究报告,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结题活动。筹备结题,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六、保障措施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强指导,并进行及时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了,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加上家长在家庭范围内的监督和规范,再靠孩子多次反复实践,三方面形成合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巩固下来。由此可见,孩子自身和家长在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学生方面:

1、制定好计划

让学生尝试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本人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计划。例如:分析自己目前学习习惯的现状,看看哪些习惯现阶段已经养成,哪些尚未达成,哪些安排在下阶段继续努力,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2、做到坚持不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孩子们心里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学习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学习习惯一旦有了雏形的时候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做到持之以恒。

家长方面:

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对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主要方面,都应该有一些基本且严格的行为要求。如起居作息有规律,均衡饮食、合理锻炼、认真作业、物品整齐、清洁卫生、衣着整洁、礼貌待人等。

除了严格,家长还得适时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时时鼓励孩子与坏习惯作斗争。将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七、预期研究成果

8.实验法在化学课题研究中的运用 篇八

实验检测是验证实验效果必不可少的手段, 通过检测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 发扬优势, 解决问题, 必要时还要纠正实验前设计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检测和纠正中总结出完善的、可操作的、能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检测的目标:一是反馈实验、定性实验, 必要时纠正实验程序, 争取实验的成功。二是测算实验目标的达成度。三是为撰写实验报告提供佐证。四是为撰写研究论文提供论据。

二、主要参数体系

1.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人数 (样本容量) 大于30, 用Z检验法分析实验班和对比班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 (用计算机处理) 。

(1) 实验班:, X1为实验班学生的个体成绩, n1为实验班样本容量 (即学生数) , 1为实验班平均分。每名学生的分数与平均分离差的平方和:∑d12=∑ (X1-1) 2, 标准差:。

(2) 对比班:, X2为对比班学生的个体成绩, n2为对比班样本容量 (即学生数) , 2为对比班平均分。每名学生的分数与平均分离差的平方和:∑d22=∑ (X2-2) 2, 标准差:。由上述 (1) 和 (2) , 运用Z检验法推算得出:

当0≤Z≤1.96时, 实验班和对比班化学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当1.96<Z≤2.58 时, 实验班和对比班化学成绩有显著性差异。若1>2, 实验班优于对比班;若1<2, 对比班优于实验班。

2.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人数 (样本容量) 小于30 时, 用t检验法分析实验班和对比班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 (用计算机处理) 。

(1) 实验班:, X1为实验班学生的个体成绩, n1为实验班样本容量 (即学生数) , 1为实验班平均分。实验班离差平方和:∑x12=∑ (X1-1) 2。

(2) 对比班:, X2为对比班学生的个体成绩, n2为对比班样本容量 (即学生数) , 2为对比班平均分。对比班离差平方和:∑x22=∑ (X2-2) 2。由上述 (1) 和 (2) , 运用t检验法推算得出:

计算自由度df=n1+n2-2, 查t值表, 找到概率P=0.05, 0.01 时的t值 (记作t0.05, t0.01) 。当0<t≤t0.05时, 无显著差异;当t0.05<t≤t0.01时, 有显著差异;当t≥t0.01时, 有很显著差异。

三、检测对象和方法

检测对象是实验班和对比班。检测时两个班同时进行, 以降低检测的误差。分阶段检测, 一般进行3 次, 即实验前检测 (前测) , 实验中期检测 (中测) 和实验后期检测 (后测) 。实验前检测, 是未进行实验时的检测, 意在分析实验班和对比班有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实验班和对比班的选择要求, 检测结果应无显著性差异。实验中期检测, 意在掌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 实验班和对比班有无显著性差异。若有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班优于对比班, 实验可按设计进行;若有显著性差异且对比班优于实验班, 需修改已设计的教学模式;若无显著性差异, 分析是否需要修改已设计的教学模式。实验后期检测的目的同实验中期检测。

以上三次检测是必测的, 且时间也不能更改, 实验时还可以在其他时间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检测, 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实验情况, 矫正模式。

有关实验班和对比班处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可以通过调查的方法, 在师生和生生的交流中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学生成绩检测案例

1.比较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成绩, 实验班和对比班是否有显著差异

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人数均为52, 样本容量大于30, 用Z检验法分析实验班和对比班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 (用计算机处理) 。

实验班:初三·8 班, 依据表1 数据, 样本容量:n1=52, 平均分:。每名学生的分数与平均分离差的平方和:∑d12=∑ (X1-1) 2=13243.86。标准差:。

对比班:初三·7班, 依据表2数据, 样本容量:n2=52, 平均分:。每名学生的分数与平均分离差的平方和:∑d22=∑ (X2-2) 2=7967.19。标准差:。运用Z检验法推算得出:

因0<Z=1.043<1.96, 所以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化学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2.比较初三毕业化学成绩, 分析实验班和对比班是否有显著差异

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样本容量都大于30, 用Z检验法进行分析 (用计算机处理) 。

实验班:初三·8班, 依据表3数据, 样本容量:n1=52, 平均分:。每名学生的分数与平均分数离差的平方和:∑d12=∑ (X1-1) 2=5389.01。标准差:。

对比班:初三·7班, 依据表4数据, 样本容量:n2=52, 平均分:。每名学生的分数与平均分数离差的平方和:∑d22=∑ (X2-2) 2=5778.01。标准差:。运用Z检验法推算得出:

因1.96<Z=2.28<2.58, 所以, 实验班和对比班毕业化学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且实验班优于对比班。

t检验法在这里不再叙述。

五、结束语

利用Z检验法或t检验法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显著性差异检验时, 学生的成绩满分应是100 分, 不是100 分的要折算成100 分进行统计。在实验前检测时Z (或t) 值越接近0, 实验班和对比班的选择越符合实验要求;在实验开始后的测量中Z (或t) 值越接近2.58 (t>t0.05) , 实验班的教学模式选择得越好, 实验越成功。

摘要:实验法是化学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 实验法是根据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的成绩, 利用Z检验法 (样本容量大于30) 或t检验法 (样本容量小于30) 确定实验效果的, 这种用数据说明实验结果的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关键词:实验法,研究化学课题,参数,方法,案例

参考文献

[1]王根运.课题《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简介与检测[J].科教导刊, 2013 (73) .

[2]周青.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父亲节吉祥话祝福语(50句)下一篇:助学贷款贫困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