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测量

2024-08-13

体温的测量(共14篇)(共14篇)

1.体温的测量 篇一

一、体温测量的操作:

(一)准备

1.护士:按要求着装——洗手并擦干——用纱布擦干体温计——清点体温计数目——甩水银柱至35℃以下。

2.物品:测量盘内盛体温计、纱布、记录本、笔和有秒针的表。

3.环境:安静、整洁。

4.老年人:取舒适的体位(坐位、仰卧位或侧卧)。

(二)操作程序:

携物至床前——向老人解释——根据老人情况选择测温方法。

1.试口温:嘱老人张口——将口表水银端斜放舌下——嘱老人闭口、勿咬、3min后取出——擦净并查看体温计度数、记录。

2.试腋温:协助老人解开衣扣——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加紧10min取出、查看度数、记录。

3.试肛温:协助老人取侧卧或屈膝仰卧位露出臀部——润滑肛表水银端(20%肥皂水或油剂润滑肛表)——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 c m)——扶托3min后取出——卫生纸擦净肛门、擦净体温计查看度数、记录。

(三)体温计用后的处理:

1.口表、肛表应清洗净——浸泡消毒液中30min(过氧乙酸溶液或其它消毒剂浸泡,消毒液应每日更换)——取出体温计甩至35℃以下,再放入75%酒精浸泡30min——纱布擦干待用。

2.腋表可直接用75%酒精浸泡30min——纱布擦干待用。

(四)注意:对精神异常、昏迷以及老年人注意试温安全、预防损伤。

二、脉搏、呼吸测量操作:

(一)准备:

1.护士:按要求着装、洗手、向老人解释;

2.物品:有秒针的表、记录本、笔。

3.环境:安静、整洁。

4.老年人:休息数分钟、心情平静——取坐位或卧位。

(二)测脉搏操作程序:

协助老年人手臂放舒适位置,手掌朝下——护士将食、中、无名指的指端按在老人的挠动脉表面(指端按挠动脉压力的大小以能清楚触及脉搏的搏动为宜)——计数30s(异常脉搏测1min。发现有脉搏短细,应两人同时分别测量:一人测心率、一人测脉搏、记录为心率/脉率/分)——记录。

(三)测呼吸操作程序:

测脉搏后手仍按在老人的手腕上——观察老人的胸部和腹部的起伏(吸—呼为一次)——计数30s(异常呼吸测1min。危重老人其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棉花少许置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情况,并计数)记录。

(四)血压测量法: 〈一〉准备: 1.护士:按要求着装、洗手、检查血压计。

2.物品:血压计(检查完好)、听诊器、记录本、笔。

3.环境:安静、整洁。

4.老年人:休息数分钟、心情平静——取舒适体位(坐位或卧位)。

〈二〉上肢血压测量操作程序:

携物至床边——向老人解释——选择被测肢体——协助老人宽松衣袖暴露上臂使手掌向上肘部伸直(瘫痪老人应在健侧上臂测量)——使老人被测肢体肱动脉、心脏及血压及零点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坐位时平第四肋软骨,仰卧时平中线——打开血压计开关——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无折缠袖带于上臂中部袖带下缘距肘窝上2—3cm、袖带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戴好听诊器——手持听诊器胸端置于肱动脉搏动处、轻加压——另一只手关闭气门向袖带内充气、打气平稳、高度以动脉搏动音消失后再升高约(2—4)kpa(20—30mhg)——松开气门缓慢放气、放气速度以0.5kpa(4mmhg)/s为宜,同时听搏动音并双眼平视观察水银柱下降所指刻度——听到第一声搏动 所指的刻度数值为收缩压→继续放气,当听到声音突然减弱或消失,此时的刻度数值为舒张压(如血压未听清或异常需要重测时,应该先将袖带内气体驱尽,使汞柱降至“0”点后再进行测量)——测量毕,取下袖带排尽余气,整理袖带放入盒内,将血压计盒盖右倾45°使汞液回流入槽内,关闭汞槽开关——协助老人穿衣恢复体位——记录。

一、热水袋的使用:目的(见89页)

(一)准备工作:

1.物品:水罐内盛热水、水温计、热水袋及布套。2.环境:空气清新,安静。3.养老护理员:衣帽整洁、洗手。

(二)操作程序:

1.向老人解释,征得老人同意。

2.在水罐中加入适量热水,将水温计放入水罐中测量水温——调节温度至50℃左右,——水温计放回原处。

3.放平热水袋——右手灌水——左手持热水袋袋口边缘——边灌水边逐渐提高热水袋的袋口(使水不易溢出)——灌入热水1/2—2/3满——逐渐放平热水袋——排尽袋内空气,拧紧塞子。

4.擦干热水袋外面——倒提热水袋并轻挤一下——检查是否漏水——把热水袋装入布套中——系牢布袋带子——放于所需部位,告知老人注意事项。

5.用毕将水倒净——倒挂热水袋——晾干后吹气旋紧塞子(防止两层橡胶粘在一起——放于阴凉处——整理用物——记录。

(三)注意事项:

1.给昏迷老人及肢体麻痹、麻醉未清醒等老人用热水袋时,温度应在50℃以内,并在热水袋外面多包一块大毛巾或将热水袋放在两层毛毯之间,使热水袋不直接接触老人皮肤,以防发生烫伤。

2.注意观察用热部位皮肤的颜色,如发现皮肤潮红,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在局部涂上凡士林以保护皮肤。

3.如需保持热水袋的一定温度,应根据情况及时更换热水。

二、冰袋的使用:(目的见90页)

(一)准备工作:

1.物品:冰袋及布套、冰块、锤子、帆布袋、水盆。2.环境:整洁、安静。

3.养老护理员:衣帽整洁、洗手。

(二)操作程序:

1.向老人解释——征得老人同意。

2.将冰块放入水盆中——用凉水冲去棱角(以免损坏冰袋及使老人不适)——冰袋装冰约1/2满——再装入适量冷水——排气——将冰袋口夹好——擦干冰袋——倒持(检查无漏水后)——冰袋装入布套内——置于老人所需部位——记录。

(三)注意事项:

1.高热降温时,将冰袋放置于老人的前额、头顶或体表大血管处(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

2.注意观察用冷部位的血液循环状况,如出现皮肤苍白、青紫或有麻木感需停止。

3.当体温降至39℃以下时,可取下冰袋。

2.体温的测量 篇二

1 测量的部位

人体体温比较容易测量的部位有3个, 即口腔、腋窝、直肠。3个部位测量的体温略有差异, 肛温较口温略低。口温及腋温可受饮食、环境等的影响, 而肛温则不受此类因素影响, 比较准确可靠。使用时可根据情况而定, 如小儿不配合时, 可采用肛温。

2 测量方法

3.孕橙助孕计:靠体温测量完成备孕 篇三

点名时间上近日出现了另一款女性助孕产品——孕橙助孕计。它是一款精准测量女性排卵期的智能蓝牙基础体温计,创始人王胤是从业物联网多年的清华博士。通过联网的基础体温计,用户用手机和iPad等移动端App即可查询到准确的排卵期信息。目前孕橙团队在点名时间上筹得的数额已超过3万元。

巧合的是,这三款为女性服务的App或硬件产品,创始人都是男性。

为什么做这个项目?

王胤表示,身边的朋友尤其是异地夫妻经常会感叹道:两个人都三十出头了,想要个宝宝,好不容易选择了最佳的排卵期,不是请假困难,就是双方时间凑不到一块儿,错过了很多机会。王胤做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发现有这方面困扰的夫妻不在少数,所以萌生出了这个念头,一心想解决用户痛点。

王胤对物联网钻研颇深,技术和算法是其强项,但孕育知识匮乏。虽然团队顾问都是医学专家,但他希望自己也精通医学知识,所以啃完了一本1000多页的难懂的医学教材。

孕橙助孕计是公司的首款产品,他将其定位为最优秀的备孕工具,最专业的避孕助手,最体贴的健康管家。但它只是孕橙打开市场的第一步,未来还会转向避孕功能。尽管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并不反对体外受孕,但王胤崇尚的理念是Natural Family Planning(自然避孕法),他希望孕橙能提供一种全新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打造一个专注于健康数据管理,以母婴健康为主的品牌。

核心优势是什么?

王胤表示,大姨吗、美柚是基于日历式的预测,而孕橙是基于体温的预测,其核心是准确、快速地测量。孕橙助孕计采用舌下测量的方式,由低功耗蓝牙模块向手机App传送数据,能自动绘制基础体温曲线,跟踪记录宫颈粘液、经期日历、同房等指标,从而推算出最佳的受孕日。目前其电子体温计的测量精度已经可以与水银体温计相媲美,误差只有0.05度,测量速度为60秒,以后会更快。

国内与海外也有同类产品,但海外产品售价较高。王胤表示,孕橙始终本着开放合作的心态,播种网、Clearblue等未来都会是潜在的合作伙伴。比如孕橙App可以和Clearblue笑脸棒绑定,后者可将数据输入至孕橙App中,孕橙通过算法帮其分析用户数据,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目前孕橙的医疗顾问团队有来自协和、北医三院、望京中医院等三甲医院的大夫。

未来有怎样的计划?

当被问及未来是否会将硬件做成可穿戴式时,王胤表示不排除这个可能。王胤说,他对自己的算法和专业医疗服务有信心,会一步步做精做专,并朝着“解决问题”而不是“很炫的玩具”的方向去发展。毕竟可穿戴与否,关键点不在于硬件本身,而是在于如何通过硬件去黏住用户并收集医疗云端的大数据,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4.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篇四

体温计的设计原理

温度计是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的工具,根据使用目的的区别,已设计制造出多种温度计。其中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叫做体温计。

体温计的工作物质是水银。它的玻璃泡容积比上面细管的容积大的多。泡里的水银由于受到体温的影响,产生微小的变化,水银体积的膨胀,使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体温度的变化在35℃到42℃之间,所以体温计的刻度是35℃到42℃,而且每度的范围又分为10份,因此体温计可精确到1/10度。读数时,要把它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这时它下面玻璃泡的温度会降低。为了使他的读数仍能代表体温,体温计的`下部靠近液泡处设计了一个很狭窄的曲颈,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由颈部分上升到管内某位置,当与体温达到热平衡时,水银柱恒定。外界气温较低,水银遇冷体积收缩,就在狭窄的曲颈部分断开,使细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仍保持水银柱与人体接触时所达到的高度,所以它离体时表示的仍然是人体的温度。

5.体温单标准(范文) 篇五

眉栏:以黑色水笔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如2017.10.02)、住院号、页数。

填写日期首次以(如2017.10.02),其余六天只写日,遇到新的或月份;填写(如2017.10.02/10.02)填写住院日期从患者第一天开始知道出院。

40-42℃横线之前:以红色水笔纵向填写患者入院时间(如入院于十四时五十分)、出院等。体温脉搏呼吸的绘制:体温符号口温以蓝色●,液温以蓝色×,肛温以蓝色Ο。

每小格以0.2℃,以实际测量的度数,用蓝色笔在35-42℃相应时间格内,相隔温度用蓝色相连。物理或药物降温30分钟后应重新测量,测量以红色Ο表示,划在降温前温度的同纵格内,并用红虚线与降温前的温度相连。温度低于35℃,为体温不升,在35℃以下用红色水笔填写(不升)。

脉搏、心率曲线绘制:分别以脉搏红色实心●及心率红色圈Ο,每小格为4次/分,绘制后用红笔相连,入脉搏与体温重叠,先画体温;在用红色在外面划Ο,脉搏短促时脉率与心率之间于红笔相连填满。

呼吸:用黑色●表示,用黑线连接。

底栏:用黑色水笔填写大小便以次为单位,痰液以ml为单位,输入液体以ml为单位,呕吐以次为单位,血压以mmhg为单位,体重以kg为单位,认真书写,字迹清晰工整。

小便在留置尿管的情况下如(2000/C)注明,表示患者排尿2000ml,导尿以“C”表示,尿失禁以“※”表示。

6.体温的测量 篇六

非接触测温技术也叫辐射测温。非接触红外测温优点如下:

(1) 它的测量不干扰被测温场, 不影响温度场分布, 从而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度;

(2) 测温范围宽。在理论上无测量上限, 可以测量相当高的温度;

(3) 探测器的响应时间短, 反应速度快, 易于快速与动态测量;

(4) 不必接触被测物体, 操作方便;

(5) 可以确定微小目标的温度。

1 辐射测温基本原理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 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 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 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依据的客观基础。非接触测温常用的测温方法有亮温法、全辐射测温法、部分辐射测温法、比色法和多波长测温法。

2 设计方案

2.1 测温仪的基本指标

根据测量要求, 测量目标主要针对人体体表温度, 同时可通过软件进行切换测温范围和精度, 以满足不同测量场合的需要。要求设计技术指标如下:①测温范围:25-50℃;②温度分辨率:0.02℃;③距离系数:300:5;④重复精度:±0.4%;⑤工作波长:8μm-14μm;⑥响应时间:200ms;⑦工作电压:9V。

2.2 设计要点

采用辐射测温法。在进行方案设计时注意以下几点。

(1) 由于低温目标红外辐射信号微弱, 故要选择高响应率的红外探测器, 这是实现低温目标能量探测的关键。

(2) 光经红外探测器转为电信号, 此信号极其微弱, 因此要选择低噪声、高输入阻抗、低温漂、高共模抑制比的运放, 来提高测温精度和稳定性。

(3) 由于本测温仪包含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因此在进行电路设计和PCB板设计时, 一定要尽量避免数字信号对模拟信号产生影响, 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4) 由于测量体表温度, 不同的部位体表温度有所不同, 因此正确的环境温度补偿和误差修正必不可少。

(5) 使光学系统与激光瞄准保持平行, 以保证被测物体的准确定位。

2.3 红外测温仪的设计方案

测温仪由热电堆传感器、单片机、液晶显示、电源管理等部分组成。通过热电堆探测器得到物体温度对应的电信号, 电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后送至A/D模块进行数模转换, 再通过SMBus总线将数据传到8051单片机系统, 由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 并把处理完的最终温度值送往液晶进行实时显示。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3 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

3.1 硬件设计部分

整个系统分四个大的部分组成, 即MLX90614BAA红外温度传感器、5V和3.3V电源、8051单片机和1602LCD显示模块。下面主要介绍MLX90614BAA部分, 其它部分可参见相关资料。系统原理图见图2。

3.2 软件设计

3.2.1 MLX90614的传输协议

(1) MLX90614的SMBus协议见图3

SMBus接口能提供在主设备 (MD:Master Device) 与从属设备 (SD:Slave Devices) 之间进行数据通讯, 但在某一时刻总线上只能有一个主设备 (MD) 有效。数据传输方式分为Master to Slave和Slave to Master传输方式。多个MLX90614通过地址进行访问。

(2) 读字 (读RAM或EEPROM) 数据格式见图4

(3) 写字 (写RAM或EEPROM) 数据格式见图5

(4) 数据传输时序见图6

PWM/SDA上的数据在SCL变为低电平300ns后即可改变, 数据在SCL的上升沿被捕获。16位数据分两次传输, 每次传一个字节。每个字节都是按照高位 (MSB) 在前, 低位 (LSB) 在后的格式传输, 两个字节中间的第九个时钟是应答时钟。

3.2.2 程序设计

(1) 软件流程图

多个MLX90614可以用于一个系统中, 通过地址不同区分器件。器件默认的地址为5AH, 因此在多MLX90614系统中, 需要给每个MLX90614分配一个不同的地址。在只有一个MLX90614的系统中, MLX90614识别地址00h, 即在单个MLX90614系统中, 可以使用该地址访问它。

发送和接收数据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的, 每个字的读写流程图如图7, 系统数据操作程序流程如图8所示。每次发送一个字节 (按位发送, 发送8个位就是一个字节) , 然后判断对方是否有应答, 如果有应答, 就接着发送下一个字节;如果没有应答, 多次重发该字节, 直到有应答, 再发送下一个字节, 如果多次重发后, 仍然没有应答, 就结束。接收数据时, 每次接收一个字节 (按位接收, 接收8个位就是一个字节) , 然后向对方发送一个应答信号, 继续接收下一个字节。从MLX90614中读出的数据是16位的, 由高8位 (Data H) 和低8位 (Data L) 两部分组成, 其中RAM地址07H单元存储的是TOBJ1数据, 数据范围从0x27AD到0x7FFF, 表示的温度范围是-70.01℃到+382.19℃。

从MLX90614中读出的数据 (Data H:Data L) 换算为温度数据 (T, 单位为℃) 如下所示:

例如:Data H:Data L=0x27AD, 代入式 (1) 中T=-70.01℃

4 结果分析

温度采集分三种形式进行, 分别用水银温度计、DS18B20和MLX90614BAA采集被测对象的温度。采集温度的对象包括室温、人体舌下温度、烧杯中水的温度。由于测温的对象可以是各种物体, 因此选择三种具代表性的对象进行温度测量, 分别代表固体、液体、气体。

测量过程中, 除测温的方式不同外, 其他因素全部相同。在测室内气温时, 具体是测量室内十个不同地点的温度值。水温测量是测量自来水的温度, 测量方法也是随机选十个不同点进行温度测量。在测量人体温度时, 选择舌下作为测量对象, 测量方法不变。三种测量对象的温度数据曲线如图9、图10、图11所示。

从以上各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 MLX90614BAA的测温精度及准确度明显高于水银温度计和DS18B20。尤其是在室温测量中, 拥有相当高的精准度。不足的是在测温时, 探头的前端要紧挨被测对象, 保持在1-2cm的范围内。如果超出2cm, 显示的温度值随距离增大而快速递减。当范围超出50cm时温度值的变化又趋于平稳, 所测值趋近气温, 这些都给操作带来了不便。考虑到在测低温物体的表面温度时, 可以人为控制测温的距离, 因此基本符合要求。

5 结论

非接触式温度测量装置采用了辐射测温原理, 属于红外辐射测温法在体温测量的应用, 目的是为了实现对人体温度的非接触测量。辐射低温测量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环境温度进行补偿, 本装置通过选择性能优异的传感器器件来保证装置的精度和稳定性。测温装置有实时显示温度的功能, 基本上达到了同类便携式测温产品的测量精度。由于该测量仪体积小、使用方便、性能价格比高、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通用性好等优点, 因而, 该测温装置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但在实用时还需要根据使用环境特点进行完善, 比如:增加光学聚焦功能、存储功能和激光瞄准功能等, 这样就能克服传感器对测量条件环境要求高的弊端, 拓展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MLX90614DataSheet[Z].Melexis Corporation, 2007.

[2]曾强, 舒芳誉, 李清华.红外测温仪—工作原理及误差分析[J].传感器世界, 2007 (2) .

[3]曹欣荣, 戴景民, 环境温度对红外辐射式体温计读数的影响[J].计量学报, 2002 (1) .

[4]由富恩, 张存芳, 付乐勇.辐射测温仪原理及其检定[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1990.

[5]高魁明, 谢植.红外理论与技术[M].沈阳:东北工学院出版社, 1989.

[6]康华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

[7]沙占友.集成传感器应用[M].北京:中国地理出版社, 2005.

[8]王煜东.传感器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11) .

[9]田立, 田清, 代方震.51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7.护理文书书写——体温单 篇七

(一)体 温 单

1.楣栏 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各项目。如有转床、转科,在原床或原科名称的右上角写清楚转床∕科的名称。

2.住院日数栏为患者实际住院日期,用黑色碳素笔填写阿拉伯数字。从入院第一天起依次填写。在每一页的第一日应填写年、月、日,其余六天只写日,如在六天当中遇到新的月份或开始时应填写月或年,换页时续写。

3.“手术后日数”栏 为手术(分娩)后的日数,黑色碳素笔填写。手术(分娩)当日为术日;手术(分娩)后的次日为手术后第一日,填写“1”,依次填写至“14”日为止。若术后日期已填好,而在14天内又行二次手术,则将第1次手术天数作为分母,第2次手术天数作为分子填写,第三次手术以此类推,每次手术填满14日止。例如: 1、(2)/

2、1/3、2/4„„12/14、13、14。

4.“体温/脉搏”栏

(1)在“40℃~42℃”之间用红色碳素笔在相应时间栏内纵向顶格填写入院、转入、分娩、出院、死亡时间。除手术、请假不写具体时间外,其余均按24小时制,时间记录精确到“分”,要与医师记录一致,用中文书写,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

(2)“体温”的记录 将每次测得的体温,以黑色碳素笔绘制。① 口腔温度以●表示,腋下温度以×表示,直肠温度以○表示,相邻两次温度蓝黑线相连。

② 高热采取降温措施30分钟后测体温,测得的体温绘制在降温前体温的同一纵格内,若降温后体温下降,以红 “○”表示,并用红虚线与降温前体温相连,下一次体温应与降温前的体温相连;体温无变化时在降温前温度外画红“○”表示;若降温后体温不降反而上升,以蓝 “○”表示,并用蓝黑色虚线与降温前的体温相连,下一次体温应与上升的体温相连。如患者高热经多次采取降温措施后仍持续不降,或高热病人体温>42℃,或新入患者体温>40℃,受体温单记录空间的限制,需将体温变化记录在护理记录中,其前后已绘制于体温单的体温不相连。

③ 体温不升时,在35℃线处画蓝黑叉“×”(或蓝黑点“●”、蓝圈“○”)并与相邻温度相连,在其蓝黑叉下方画箭头“↓”,长度不超过两个小格。

④ 体温若突然上升(≥1.5℃)或下降(≥2℃)与病情不符时应予复测,核实无误后在原体温右上方用红色笔写一小英文字母“V”(Verified,核实)。⑤人工冬眠(冬眠降温、亚低温治疗),在35℃线处用蓝黑笔划一“↓”表示,长度不超过2小格,并与相邻的体温相连。同时,在体温单相应日期的空格内填写“人工冬眠”。

⑥ 测体温时若因检查等情况患者不在,回来后要及时补测,并绘于体温单上,患者如特殊情况必须外出者,须经医师批准书写请假单。如若患者拒绝测体温、擅自离院,需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在“40℃~42℃”之间用红色墨水笔纵向填写“请假、外出、拒测”等字样。其外出时间,护士不测试和绘制体温、脉搏、呼吸,返院后的体温、脉搏与外出前后体温不相连,即曲线在该时间格内间断。

⑦ 手术后3天内连续测量体温3天,测满3次/日并正常后改为1次/日,或按医嘱、专科护理常规处理,如手术、病危(病重)、感染性疾病等患者。若体温在37.2℃~38.5℃之间者测量体温3次/日,体温>38.5℃者测量体温4次/日,体温正常后连测三次。当日手术患者7:00体温,19:00体温各加试1次。

5.“脉搏或心率”的记录 将每次测得的脉搏或心率,用红笔绘制于体温单相应时间格内。

① 脉搏符号:以红点“●”表示,心率用红“○”表示,相邻脉搏或心率之间用红线相连。

② 脉搏短绌时,相邻脉搏之间、相邻心率之间以及同一时间的脉搏和心率之间均用红线相连。

③ 当脉搏与体温重叠时,先画体温符号,再用红笔在外画红圈“○”。与肛温重叠时在蓝“○”内画红点“●”表示;与口温重叠时在蓝“●”外画红“○”表示。如相邻两次的体温与脉搏均重叠时,中间用红线相连。

④ 使用心脏起博器的病人,心率应以红“H”表示,相邻两次心率用红线相连。

6.体温单34℃以下各栏目,用黑碳素笔填写。7.“呼吸”栏

(1)在“呼吸”栏相应时间格内填写测得的患者呼吸次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相邻两次呼吸次数应上下错开,先上后下。第1次呼吸应当记录在上方。(2)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记录时用“R”表示,在“呼吸”项的相应时间纵列内上下错开,不写次数。

8.“大便次数”栏

(1)新入院及住院患者记录大便次数应于当日下午3pm测量体温时询问,记录病人24小时内大便次数,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2)无大便记“0”;人工肛门以“☆”表示;大便失禁者以“※”表示;灌肠以“E”表示。例如:“3/E”表示灌肠后大便3次;“12/E”表示自行排便1次,灌肠后又排便2次;“4/2E” 表示灌肠2次后大便4次。中药保留灌肠后排便不用“E”表示。

9.“血压”栏

(1)填写实际测得的患者血压,以“mmHg”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2)新入院患者常规测量、记录一次,以后每周至少测量、记录一次或按医嘱要求执行。手术前后应在相应栏内填写1次。一日内测量血压二次,则上午血压写在前半格,下午血压写在后半格。如医嘱要求血压测量日3次或以上,可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或单纯血压监测记录单上随病历归档。(3)如为下肢血压应当标注于“血压(mmHg)”栏目外侧方。10.“体重”栏

“体重”记录患者实测体重,以“kg”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新入院时测量一次,如患者为轮椅或平车推入病房,则记录“轮椅”或“平车”;常规每周测量一次并记录。病情危重或卧床不能测量者应在该项目栏内填写“卧床”字样,肢体缺如患者可写“免测”字样。

11.皮试结果栏

记录患者在院进行过敏试验药物的名称,皮试结果阴性则在药物名称后用“(-)”填写;皮试结果阳性则在药物名称后用“(+)”填写,并于体温单背面填写,“+”用红色碳素笔填写;已知的过敏药物填只需填写于体温单背面。

12.“特殊治疗”栏

记录患者的特殊治疗,如胸腔闭式引流量、胃肠减压引流量、创腔引流量等。13.“总入量、总出量、引流量、尿量”记录

(1)记录患者前一日24小时的总入量/出量/引流量/尿量,以“ml”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在相应栏内。如不足24小时按实际时间记录:量/时间(小时数),如1500/13;如满24小时则不需写时间。

(2)总入量包括进食量、饮水量、鼻饲量、输液量和输血量等;总出量包括大便量(稀便)、尿量、痰量、呕吐量、引流量及其它排出物的总量。引流量包括胸水、腹水、胃液和伤口引出液的总量。

(3)导尿以“C”表示,长期留置尿管以“C+”表示。长期留置尿管尿量记录:量/ C+ /时间(小时数),如:2800/ C+/20。

8.体温36.6属于正常吗 篇八

生理状态下,早晨体度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7.5~38度为低热,38~39度为中度发热,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超高热。人体温度相对恒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 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体温高于41度或低于25度时将严重影响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甚至危害生命。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中枢调节的,很多疾病都可使体温正常调节机能发生障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临床上对病人检查体温,观罕其变化对诊断疾病或判断某些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正常平均体温37度,来自1868年乌德利希对2500名成年人腋下温度平均值。美国马里兰州医学院麦克维克认为测148人的口腔温度平均值为36.8度,测定结果表明:个体之间正常体温变动范围可达2.7度,每个人一天内不同时间体温可相差0.6度,正常人早晨6时体温最低,下午4时最高。体温38度以下一般认为是低热,38度以上认为是高烧。

体温测量具体方法:最常用腋下测量法,操作如下: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汞柱甩到35度以下,再将体温计头端置于受测者腋窝深处,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5到10分钟后读数。读数方法是一手拿住体温计尾部,即远离水银柱的一端,使眼与体温计保持同一水平,读出水银柱右端所对的数字。读数时注意千万触碰不要体温计的头端,这样手会影响水银柱而造成测量不准;眼睛不要高于或低于体温计。

测量时要注意腋窝处没有保暖或者降温的物品,并且应该将腋窝的汗液擦干。另外注意,测量后30分钟再测量体温较为准确。

9.体温的测量 篇九

体温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生理指标,观测体温变化能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传统的体温测量多用水银温度计,由于水银温度计存在汞污染隐患,测温时间长,需要复位等原因正逐步被电子体温计所取代[1]。目前,电子体温计的传感器在类型上主要分为铂电阻、集成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和热敏电阻。铂电阻精度高、线性度较好,但是其成本较高;集成温度传感器体积小,但是其测量精度、长期稳定性不易做好;热电偶测量范围广、重复性好,但设计复杂、难以集成;而热敏电阻具有易于集成、灵敏度高、成本低、响应速度快和精度较好等优点[2]。

一方面,实验结果表明[3],以水银温度计作为温度测量的标准,电子体温计测得的腋温和水银温度计测得的腋温存在统计学差异,所以将电子体温计应用于医疗领域其测量精度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目前市面上的电子体温计大都采用将感应端直接置于腋下并夹紧,等待45 s左右读数的测量方式[4],比较限制被测试人的活动,因此能方便地实现可穿戴式体温检测的温度计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为提高NTC体温传感器的测量精度,[5]中提出了NTC热敏电阻阻值与温度特性的反演曲线拟合法以降低NTC的非线性误差;而文章[6]通过使用修正系数,降低了热敏电阻因电流增加所带来的测量误差;[7]通过多项式拟合的方法矫正NTC热敏电阻的非线性来提高温度测量精度。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研究分析了以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热敏电阻为感温元件的可穿戴式电子体温计。阐述了基于NTC的体温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详细分析了温度测量误差来源,设计并验证了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的误差校准方法,通过实验给出了校准结果。

1 基于NTC的体温传感器原理及设计实现

本文研究对象为小型化、可穿戴式的电子体温计,在家庭健康监护领域和用于医疗的体温监测领域,可穿戴式、低成本、无线互联形式的体温计正在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图1给出了本文设计实现的可穿戴式电子体温计系统框图,该系统包括无线传感器部分和无线接收部分。无线传感器端由NTC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之后经ADC,由射频模块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将温度信号发射出去,整个系统由3 V纽扣电池供电。无线接收端用同样的射频模块接收信号,在单片机控制下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提取温度信息并推送到LCD显示。本文将主要分析和讨论无线传感器中体温采集部分电路,如图1中虚线部分所示。

GB/T 21416—2008[8]对医用电子体温计的性能指标提出的要求是: 温度显示范围不窄于3 5 . 0 ~ 4 1 . 0oC ; 温度分辨力≤0.1oC;最大允许误差在<35.3oC和>41oC时为±0.3oC,35.3~36.9oC和39.1~41.0oC时为±0.2oC,37~39oC时为±0.1 ℃;重复性误差≤0.2oC。为满足体温测量对于体温传感器测量精度的要求,同时兼顾到可穿戴应用对于低成本、低功耗和小体积的需求,在系统元器件选择方面有以下考虑。

热敏电阻可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本文使用的是温度越高阻值越小的NTC热敏电阻。本设计中选取型号为MEB12-503F3950L87的环氧树脂封装的火柴头状NTC作为感温元件,其传感器头的尺寸:直径为1 mm、长度为3 mm,引线长度为90 mm。

除了NTC热敏电阻特性会影响温度测量的精度,采样电路的结构也决定了采样值受哪些因素影响,本设计采用恒流源结构。为降低参考电流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采用了NTC与参考电阻Rf分压的结构。参考电阻Rf选取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电阻。

系统的微控制器选取Silicon Labs公司的型号为C8051F980的低功耗系列单片机,该单片机具有QFN20的小体积封装,在PCB上所占面积仅为3 m m× 3 mm[9]。C8051F980内部带有一个12 bit ADC和参考电流源, 设计中ADC采用差分结构,测量参考电阻两端电压。

该系统的软件方面,单片机中固件实现的功能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体温数据转换、控制无线收发芯片发送温度信息。图2给出了可穿戴式体温计的软件设计的简易流程图。C8051F980支持五种电源管理方式:正常、空闲、停机、挂起和睡眠。为了降低可穿戴式体温计的功耗,在无线通信模块与无线接收终端通信时,无线传感器端只定时地向无线接收端上抛数据,并不接受无线接收端发送的指令,实际使用中每隔1 s发送一次温度数据。为进一步降低功耗,MCU只在采集和发送温度数据时处于正常工作模式,其他时候处于睡眠模式,无线通信模块也只是在发送数据时被唤醒。

2 体温测量误差分析及校准

为提高温度计的测量精度,本文对测温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图3为可穿戴式电子体温计的测温原理及测温误差来源的示意图。根据对测温电路路径上各个环节的分解,测温误差可能的主要来源依次包括:ADC参考源误差、 NTC误差、参考电阻误差和ADC误差。

2.1 ADC参考源误差分析

温度信息的采集由单片机内部自带的12 bit ADC实现,采用恒流源结构,该恒定电流由单片机片上参考电流源提供。设计中ADC采用差分输入,测量参考电阻两端电压,ADC参考电压为NTC热敏电阻与参考电阻上的总电压。为提高ADC的采样分辨率,采用16倍过采样,输出16 bit数据,即0~65 535。

根据测温原理图, ADC采样值可表示为:

由式(1)可以看出ADC采样值与IREF无关,因此由参考电流误差△IREF引起的温度测量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2 NTC误差分析

本设计选取的型号为MEB12-503F3950L87的NTC,根据厂家提供的温度—阻值分度表,可以查表得到NTC阻值对应的标称温度。该型号NTC不同元件之间在37oC时的阻值离散范围为29.275 ~ 30.825 kΩ,与典型值30.047 kΩ的相对误差为±2.58%,根据温度-阻值分度表由此引起的温度测量的偏差为±0.64oC。NTC对温度测量误差的贡献主要来自其阻值的绝对偏差。为满足高精度温度测量的要求,生产商将此NTC按照37oC的阻值分选为32档,这样每一档NTC彼此间的阻值的误差的最大值为0.05 kΩ。本文中选取以30.05 kΩ为中心的一档,该档在37oC时与中心值的相对误差范围为±0.083%,该误差引起的温度绝对误差为±0.02oC。表1给出了分档前后NTC的特性对比,满足温度精度测量要求。

2.3 参考电阻误差分析

参考电阻阻值为24.9 kΩ,精度为±0.1%,温度系数为25 ppm/oC。考虑到精度误差和温漂,参考电阻阻值引入的误差最大值约为△Rf=37.35 Ω。在37oC时,ADC采样值应为29 724 LSB(Least Significant Bit),引入参考电阻阻值误差后ADC采样值将变为29 748 LSB。

由NTC分度表得到,在30.0~45.0oC范围内,NTC阻值从40.240 kΩ变到21.760 kΩ,由式(1)可得NTC阻值为40.240 kΩ和21.760 kΩ时对应的ADC采样值分别为34 973 LSB和25 052 LSB,由此计算得到平均每0.1oC引起的ADC采样值变化为:

根据(2)式,可估算得到参考电阻Rf引起的温度测量误差为[(29 748 LSB—29 724 LSB)/66 LSB]×0.1oC=0.037oC,即参考电阻引入的温度误差的最大值为0.037oC。

2.4 ADC误差分析

ADC的误差主要包括积分非线性(INL)、差分非线性(DNL)和截距误差(Offset Error)。根据文献[9],单片机12 bit ADC的积分非线性和差分非线性的最大值分别为±1.5 LSB和±1 LSB。INL是指ADC输出与通过ADC负满量程和正满量程点的传递函数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而DNL是指两个相邻码之间的实际步长与理想的1 LSB变化值之间的差异。根据INL和DNL定义,认为ADC受非线性影响约为±1 LSB。由于实际使用中ADC采用了16倍过采样,所以非线性误差转换为ADC采样值后为±16 LSB,引入的温度误差为±0.024oC。单片机ADC截距误差最大值为±2LSB,可计算出引入的温度误差为±0.048oC[9]。

根据上述对温度计的误差来源的分析,各部分误差对最终温度测量精度的误差贡献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ADC的误差对测量精度的误差贡献最大。ADC的误差中,非线性误差校准通常需要多点校准,而截距误差校准可采用单点校准。由于截距误差易于实现自动校准且在误差贡献中占37.2%,因而本文采用单点校准的方法,选取37oC时ADC的截距误差进行测量和校准。

2.5 ADC误差校准方法

为降低ADC误差对测温精度的影响,且适用于工业生产的批量校准,本文提出了一种ADC误差自动校准的方法,其电路原理如图4所示。图中虚线部分通过编程架与无线传感器端相连。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为:用三个阻值为10 kΩ、精度为±0.01%、温漂为5 ppm/℃的电阻TNPU060310K0AVEN串联替代NTC电阻,模拟37 ℃时温度测量情景。此时得到的ADC采样值的理论值应为29 723 LSB,根据实际测得的采样值与理论值的差值作为误差校准参数。

ADC误差自动校准流程为:按下测试按钮后,单片机控制模拟开关Si闭合,高精度电阻接通到无线传感器的RES端,同时将PTEST置低;无线传感器端检测到PTEST为低后进入校准模式, 测得ADC在37 ℃的误差并将其在线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Flash中;再将ADC误差校准参数通过射频模块传回,并通过数码管显示;测试成功后“通过”指示灯亮,否者“不通过”指示灯亮。若校准成功,无线传感器端进入正常工作模式,通过读取Flash中的误差校准参数修正实际测到的温度值。

3 体温传感器误差和精度测量实验及结果分析

本文选取了11个体温传感器样本进行测量,由ADC校准电路测得的ADC误差校准参数如表3所示。这11个样本的A D C平均误差校准参数为△ADCOUT=309 LSB。

为验证经ADC误差校准后的体温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本设计对校准后的体温传感器在37oC时的精度进行了测量和统计。测量使用的仪器为南京润鸿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精密恒温液浴槽,该设备具有自动控温装置,在37oC的温度误差为-0.02oC,温度波动度为±0.01oC,总误差小于体温传感器需要达到的误差参数,能够满足体温传感器精度测量要求。

恒温浴槽开启后,将其目标温度设为37oC,等待30 min后开始测试,以保证浴槽完全达到热平衡状态。在实验过程中,为评估恒温液浴槽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用水银温度计对浴槽中4点的温度进行了测量。测量时,待测样品用自封袋密封好后,放于浴槽中央,并用夹具固定,整个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

由于自封袋内含有少量空气,为使测量时待测样品完全达到热平衡,实验时从样品放入浴槽10 min后开始读数,每个待测样本读数10次,读数间隔为20 s。

四支水银温度计的平均读数为37.04oC,由于水银温度计的分辨率为0.1oC,可认为该恒温液浴槽的绝对误差满足测量要求。图6和图7分别给出了11个样本的测量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和温度误差曲线。其中图7深色表示该样本测得的最低温度与37oC的差值,浅色表示该样本测得的最高温度与37oC的差值。

从图6 可以看出, 单个样本测得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最大值为0.03oC , 即最大的温度波动度为±0.015oC。从图7可以看出,11个样本的温度误差<±0.04oC。测量结果满足GB/T 21416-2008对医用电子体温计在37oC时最大允许误差为±0.1oC的要求。

4 结论

本文讨论了以NTC为感温器件的可穿戴式体温计系统设计,对温度测量的误差来源进行了详细地讨论,并对单片机的ADC截距误差进行了校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NTC的体温传感器其温度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于ADC误差,经ADC误差校准后的体温计测量精度得到很大提高,满足医用电子体温计的精度测量要求。

体温传感器整个电路板尺寸直径仅为12.5 mm、含电池的厚度仅为4.5 mm。一颗CR1620纽扣电池可使体温计续航20 d以上。经组装后的体温传感器可以方便地贴于人体表面,有效地提高了体温测量的便捷性。该系统适用于家庭健康监护领域和医疗目的体温监测领域。

摘要:该文设计了一款基于NTC热敏电阻的可穿戴式体温传感器,阐述了基于NTC的体温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文中对体温传感器的温度测量误差来源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ADC误差自动测量和校准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经校准后的体温传感器其测量精度误差小于±0.04 oC。该体温传感器具有精度高、体积小和功耗低的优点。

10.八年级科学《体温控制》评课稿 篇十

1、上课按着目标形式,做到有的放矢才行。

知识与技能:了解提问与体温恒定的意义,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了解产热与散热平衡的调节。

过程与方法:以体温恒定为例,说一说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念。

学习重点:产热与散热平衡的调节。

学习难点:体温恒定调节的过程。

老师说我在画运动时的图时时间没有很好的把握,时间用的过于多,因为这里不是什么重点,知道就行,

2、本末倒置,只抓树枝,没有抓住树干,要加强哦!

上课前在跟学生打完招呼的时候,就应先停下三秒,让学生慢慢的进入上课的状态

或来句科学来自生活

猜谜语,让他猜,为什么猜这个

导入可以深一点

问学生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区别

由提问:恒温动物是如何实现人体体温恒定的呢?那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入提问控制的学习

3、体温恒定有什么好处,提问好难

一开始就把学生给难住不好,应该降低难度,出示恒温和变温动物的图片,

让学生从图片的对比中体会恒温动物的好处,

若还不知道,教师可以适当的讲出来

4、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直肠最接近,应该先介绍体温,然后再问。

若没有先讲体温的概念,就问问什么是直肠,学生会给你问的没法了

5、你对体温了解多少?你对体温还想了解多少?问的好

这样问不仅可以缓和上课的节奏,同时也可以暴露学生的潜概念。

6、对于影响体温的因素,只要一个表格就好,

选取的主人公就是李强,首先是李强对于自己的体温有疑惑

以他为线,然后是对自己的家人有困惑

这里要求以他为线,更连贯

6、让学生间会质疑,体现讲学稿的特色

让学生能够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提问,就是你是怎么得出结论的

7、关注过程、方法的教学

对于环境的温度会影响体温的教学,可以从一天中午后2点时气温最高,人的体温也最高进行说明

8、若学生没有质疑的话,那老师有疑问

9、对于结论应该采取质疑,这样学生的回答空间更大,

同时对于老师的要求就更高,要及时听懂学生的回答

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的进行理答

10、过渡语:李强他还想了解人体在安静和运动时的产热量,所以他查阅了相关资料

从他查阅的资料,谁能帮助李强分析下人在安静、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

其他学生有没意见?都赞同,

过渡语:李强在上课前已经完成了安静时各运动器官产热量的条形图,他将运动时产热量的图留给了大家。

那我们就完成运动时产热图

同学们想我们还可以用哪些不同的图表表示:折线图、扇形图

好,那请同学们一起在右边的区域里来画一下运动时产热量的条形图。

11、图表就已经很直观了,不可以讲有没有更直观的,直角坐标系应给学生画好。

12、体温的范围漏讲了,这里可以问体温真的是恒定的吗?有位李强同学也产生了这样的`质疑,测自己的温度。

13、问学生测量哪里的体温,对于直肠,可以这样问那小孩子呢?引出直肠

并且此时应该进行下安全教育,小孩子放在口腔里过于危险。

14、画图形最多两分钟,扇形图比例大小就应不要讲了,不是重点。

15、用100摄氏度的水引题不恰当,因为散热的快慢不做要求。就不用讲了

直接用跑步和安静的照片进行引题,引出蒸发散热和直接散热。对于热传递是初三的内容,

不需要讲不然就是超纲了

16、对于血流量的照片可以让学生事先用照好的照片进行对比。

让学生从照片里血管的变化来发现。

17、对于血流量的描述,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做,用大概30-60秒钟,然后进行汇报。

18、让学生知道通过血流量调节体温只是调节体温的一部分

这里应该进行适当的留白

19、讲中暑的引入时,应该说,如果出现失衡,散不出去会怎么样

不要讲冷汗

学生讲的好的应该说其是专业

20、不要说海南岛和北极,应该拿自己去海南岛和冷的地方进行对比

21、对于后面的两幅图应该给学生去讲,其实就是学生运用今天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

可以这样问,你觉得在高温下老师那个时候是怎样调节体温的?那地问呢

给学生充足的后打时间,让学生根据书本讲,学生会讲的

22、对于总结部分,可以这样问,如果你是李强,你对体温怎么总结。

23、讲学稿的制作,应该有留白,后应有加图片,应该让学生有5分钟进行做习题。

24、时间的分配是练习5分钟,从前面到影响体温调节的因素讲完是8分钟,那么讲体温的调节是25分钟。

25、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应该分为生成性评价、质疑性评价、理答性评价、一般性评价

11.体温的测量 篇十一

司考19日开考 各考点考前一小时测体温

年国家司法考试将于明后两天举行。昨日,成都市司法局在其网站挂出紧急通知,为预防甲流感,各考点每场考试前1小时开始测量体温。同时之前因故拟调整的.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青羊校区)考点不变。成都考区司考考生应按照准考证副证上所注明的考点参加考试。考生可在今日下午5时后看考场。

成都市司法局统计显示,今年成都共有5180人报名参考,比去年翻了近一番,其中约30%为在读大四学生。(记者 郑钰飞 董馨)

12.体温的测量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76例, 麻醉时间预计>120 min。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4组, 各19例。将A组的室内温度调整至20℃, B组的室内温度调整至23℃, 上述两组在相关的输注液药品在该室温下保存;C组室内温度调整至20℃并应用保温措施, D组室内温度调整至23℃并应用保温措施。上述保温措施均为综合保温措施, 均采用电子加温仪及风热毯, 将电子加温仪温度调至36℃, 并对其在保温状态下实施输血和输液操作;将风热毯温度调至42℃。将4组患者所使用清洗液均予以加温操作, 温度均控制在36℃。手术操作室所使用空调皆为层流型中央空调, 提前60 min对手术操作室温度给与调整, 当室内温度与所要求温度一致时, 方可让患者进入。所选取患者均无雷诺综合征及相似病症状况。

1.2 麻醉方法

待患者麻醉前半小时, 对其采用苯巴比妥钠3 mg/kg和阿托品0.02 mg/kg肌肉注射操作。采用芬太尼 (6μg/kg) 、丙泊酚 (3 mg/kg) 及维库溴铵 (0.2 mg/kg) 为本次手术的诱导用药[3]。诱导操作完毕后, 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操作。采用呼吸机对患者呼吸予以控制, 并采用丙泊酚维持麻醉效果。所有手术均在术后半小时停止响应肌肉送药操作[4]。根据吸热定律公式Q=CM (T2-T1) 计算输入不同温度林格氏液体后患者在体热方面的丢失程度。其中Q为吸收的热量 (KJ) , C为液体的比重, M为输入液体的容积 (m L) , T2为液体温度 (℃) , 而T1则为体温 (℃) 。

1.3 观察指标

运用美国产飞利浦多功能参数仪,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记录, 将鼻腔温度作为中心温度, 并对4组患者在即刻、麻醉后30、60、90、120和150 min体温变化进行观察, 当停止麻醉后, 呼之睁眼则为意识恢复时间。此外, 对患者苏醒时间及苏醒延迟给与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对所得数据信息予以处理, 采用t和χ2对计量和计数资料予以检验,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4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4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输血量及尿量等情况的比较存在可比性, 详见表1。

2.2 4组患者体温比较

4组患者麻醉后即刻体温无明显差异, 随着对患者手术进行的推进, 各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出现体温下降状况, 其中B组和C组在手术持续90 min时, 体温出现明显下降状况, A组患者在手术持续60 min时, 体温出现下降状况, D组患者在手术持续120 min时, 体温出现明显下降状况, 上述各组体温下降时间节点与麻醉即刻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2.3 4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情况分析

B、D组的麻醉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与A组相比, 均明显短于A组, 其术后相应寒战、躁动发生率均低于A组, B、D组与A组之间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3) 。

注:与A组相比, *P<0.05。

2.4 4组热能变化

A组术中热能变化为-36.72 KJ, B组为-33.56 KJ, C组则为1.24 KJ, D组为2.52 KJ。可见A组和B组热能变化不明显, C组和D组均高于前两组,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当患者处于全身麻醉状况下, 其体内的麻醉药对体温调节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并促使人体的热反应状况呈现出不断扩大的状况[5]。从相关研究可知, 在全麻状态下, 人体的热反应值将会扩大到相应的34.7~38.8℃, 若患者在麻醉状态下, 其体温值在这个区间内, 患者就会呈现出变温性的特征形式, 通俗来讲就是患者的体温状况就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6,7]。通过本次研究可知, 在室内温度为20℃时, 采取相应综合保温措施, 与在室内温度23℃情况下未进行相应综合保温措施相比, 患者体温状况略低, 然而其产生寒战及躁动等的人数存在一定差异性。可见, 当室内温度过低时, 会造成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增多, 且还会出现拔管时间长的状况。

综上所述, 针对腹部手术患者中心体温的变化情况, 合理的室内温度控制辅以其他保温措施能够起到比较理想的体温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范鹏飞, 秦枭, 杨保仲.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 2013, 8 (4) :40-41.

[2]GUO RT, ZHEN WL, PAN WG, et al.Low-temperature selective catalytic r eduction of NO on Ce O2-Cu O/Al2O3catalysts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s[J].Environ.Technol, 2014, 35 (/14) :1766-1772.

[3]高家芝.术中低体温对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 9 (11) :35-36.

[4]焦丽.手术期体温监测及保温措施对创伤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 2014, 35 (29) :6542.

[5]吕仲英, 李琳, 赵晶, 等.全身麻醉术中体温降低的影响因素及保温对策[J].当代护士, 2012 (1) :107-108.

[6]范鹏飞.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 2013.

13.动物的体温与饲舍温度 教学设计 篇十三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宜用启发诱导式的方法讲授。教师授课时应从现象入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如血液循环、呼吸、排泄等),进行耐心细致的诱导,使学生能充分调用原有的知识来解释体温调节过程中的现象,使新的概念与原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体温及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2.举例说明变温动物调节体温的方式和行为。3.说明恒温动物调节体温的行为和机制。4.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动物体温和差别。

5.举例说明环境对生物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使用正确的方法,测定家鸽、狗、青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体温变化情况的实验。2.尝试探究的方法,完成鱼在水中选择其最适温度的实验。

(三)情感目标

1.关注饲养场禽舍、禽舍温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2.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体温的调节。

难点:体温调节过程中神经系统的作用。教学媒体

体温调节示意图,视频 课时建议 1课时

(一)知识体系图

动物类群: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及无脊椎动物变温动物调节体温的方式:主要靠行为来调节体温动物类群:鸟类、哺乳类靠行为来调节体温恒温动物调节体温的方式体内调节机制外界温度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影响环境温度对饲养动物生产效益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以“田野中的蛇在天气凉的时候早晨晒太阳,等到气温升高后又躲到阴凉处”作为“身边事”,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在“探究竟”栏目中,通过测量家鸽、狗、青蛙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体温的变化情况,让学生初步形成家鸽和狗的体温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基本上是恒定的,而青蛙的体温则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认识。而后,通过在探究鱼在水中选择最适温度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动物生活受环境温度条件的影响很大,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最适温度。

在上面实验和探究的基础上,“知识链”栏目中总结归纳出了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进而分析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各自调节体温的方式和机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外界温度对动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影响十分显著。

最后,在“实际用”栏目中,通过一些实例,说明了每种动物都有适合自己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在饲养动物的生产实践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教法建议 教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 1.导入:

(1)以冬天各种动物的行为,引入本课:鸟类还在飞翔,青蛙不见了,蛇类也不见了,昆虫也变少了。请学生说出不同动物的活动。

(2)以大屏幕显示两类动物的体温调节的不同。2.探究竟:

(1)第一个测量体温的试验,可以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2)录像:学生兴趣小组的活动,作为学生分析的素材。

(3)第二个实验是主体实验,以学生小组的方式开展,小组3-4人为宜。首先要自己学习明确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的注意事项,其次开展行动,记录实验现象。

3.知识链:

以主题人物的方式,给每一个学生机会,可以与同学探讨该主题:(1)什么是体温?什么是恒温动物?什么是变温动物?各有哪些种类?(2)变温动物为什么不能保持体温的恒定?(3)恒温动物保持体温恒定的方法有哪些?(4)外界环境对生物有哪些影响?

鼓励学生就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学习,并准备演讲。4.实际用:

(1)温度对植物有很多影响为引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2)也可采用学生自学,学生到多媒体前给其他学生讲述的方式进行。

(二)讲授新课

1.在动物界,许多动物的体温是不恒定的,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的体温随

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变温动物通常通过一定的行为来调节体温,保护自身。如鱼类通过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改变栖息的场所来调节体温。两栖类和爬行类通过冬眠来调节体温。

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才获得维持自身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人类具有较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在一定条件下,能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人体体温的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2.探究竟:测量家鸽、狗、青蛙在不同温度环境中的温度,教师检查课前作业(测量的数据和添表格)完成如何?问: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教师讲解:

(1)体温、恒温、变温的概念。引导学生据实验或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体温、恒温、变温的概念。

(2)变温动物调节体温的方式和行为。举例说明变温动物如何调节体温的?(3)恒温动物调节体温的行为和机制。举例说明恒温动物如何调节体温的?(4)不同种类的动物体温。不同种类的动物体温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学生活动:分组汇报测量结果及表格并交流。

答:家鸽和狗的体温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是恒定的,青蛙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如鱼类:温度低:吸光调节体温。蛇类:温度高:躲阴凉处,利于降温。3.探究金鱼在水中温度的选择及最适宜的温度。注意:(1)先加冷水后加温水。(2)鱼体不宜过大。a水产养殖中使用多种方法来调节水体温度来满足动物需要。

b 恒温动物虽有较强的体温调节,但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生长良好。c各类动物都有其适宜的环境温度。学生分组实验并交流。

得出结论;鱼在不同水温中温度不同,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明显。4.大家谈及课堂练习。

引导学生交流:每种动物都有适合自己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板书设计 第四章

动物类群: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及无脊椎动物 变温动物调节体温的方式:主要靠行为来调节体温 动物类群:鸟类、哺乳类动物恒温动物调节体温的方式:体内调节机制

14.手术病人发生低体温的预防 篇十四

1 低体温对手术病人的危害

1.1 增加伤口感染率

低体温可直接损害机体免疫功能, 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 减少皮肤血流和氧供应, 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

1.2 影响凝血功能

低体温可使循环血流速度减慢, 血小板数目减少, 降低血小板功能, 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 影响出凝血时间的正常。

1.3 影响机体代谢

体温每升高10℃, 机体代谢增加1倍, 每下降10℃代谢下降1倍。低体温能使机体重要组织代谢降低, 从而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另一方面低体温又可导致静脉淤滞和局部组织缺氧, 引起静脉血栓。

1.4 增加心血管并发症

低体温可使心率减慢、呼吸减慢、心律失常, 心脏收缩力、心输出量下降, 外周阻力增加, 血液黏稠度增加, 造成心肌缺血。

1.5 延缓术后恢复

低体温使多种药物的代谢速度减慢, 尤其是影响麻醉药物代谢, 使麻醉时间相对延长, 手术病人苏醒时间延长, 影响手术病人的苏醒和恢复。

2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2.1 低温环境

手术间的低温环境, 可造成手术病人体温下降, 病人手术时要半身裸或全身裸来进行手术。手术床、手术盖被、消毒液的寒冷等, 可增加手术病人机体散热。如果手术间室温低于21℃时, 病人就会出现低体温。层流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 使空气快速对流, 也可增加散热。

2.2 产热不足

手术前病人需要进食进水, 机体能量不足, 产热减少, 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再加上病人紧张、恐惧, 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 术中易导致低体温。

2.3 麻醉及药物作用

麻醉药可抑制血管收缩, 使热量丧失, 通过中枢和外周作用, 降低机体对体温的调节功能, 影响机体的体温调节[2]。

2.4 大量输血、输液

手术时病人需要输入大量与室温相同的液体或库血, 达到了“冷稀释作用”, 成人静脉输入每升环境温度下的液体或每输入1个单位的4℃血液, 可降低平均体温0.25℃, 输入的液体越多下降越明显, 在体内需要吸收机体热量, 从而使热量消耗增加, 促使体温下降。

2.5 手术过程开放体腔

手术时给病人使用挥发性的消毒剂, 可经过蒸发带走大量热量, 使体温下降, 由于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 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腔及胸腔内脏器暴露时间长, 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 这些都可造成散热。另外, 术中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和湿冷纱垫和纱布的填塞或覆盖, 也可导致热量的散失。

3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手术室护士应高度重视手术病人在术中可能发生低体温, 采取合理措施、选择合适的保暖方式, 预防手术病人发生低体温, 以减少因低体温给病人带来的危害。对术中发生低体温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防止低体温并发症的发生。

3.1 调节手术间的温度

在手术病人进入手术间前30min, 应将手术间温度调节在22℃~24℃, 湿度保持在40%~60%。可根据年龄不同进行调整, 如果是婴儿、小儿和老人手术时, 可适当调高室温, 保证病人体温的正常, 减少病人因为冷空气发生低体温, 避免因低体温造成伤口疼痛、感染和寒战的发生。

3.2 输血、输液加温

使用液体加温设备将液体升温至35℃左右, 然后再配药输液, 能使多数粉剂药物的溶解速度加快1倍~3倍, 同时防止输液产生气泡现象和低温反应。研究表明, 加温至36℃~37℃的液体用于静脉输液安全、可靠和舒适, 且对药物成分无影响[1]。但有些药物不能加温处理, 如青霉素、维生素等药物。

病人输血时经核对无误后, 将血液温热后输入, 经过加热后的血液输入病人体内, 就可避免病人发生低体温。常用方法包括:环境空气温度加温法;热水加热法;电热温箱复温法;使用输血加热器, 加热过程应掌握适当温度, 以免造成血液制品的质量下降或破坏, 还应注意有些血制品是不能加温的, 如羧甲淀粉。3.3使用保暖设备手术病人在手术期间, 可采用多种保暖设施, 可根据病情需要和环境选用适当的保暖方法, 如使用热水袋 (37℃~42℃) 、循环水垫、电热毯、压力气体加温盖被等, 手术床、推床加温或盖被覆盖加温等措施对手术病人保暖, 确保病人围术期温暖、舒适。采取合适的保暖设备, 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并且注意使用保暖设备时, 掌握好温度, 不可过高、过低, 避免烫伤或冻伤病人。

3.4 麻醉机呼吸回路安装气体加温器

术后病人经过麻醉使用的麻醉剂可以扩张血管、抑制体温调节, 从而导致病人体温下降;麻醉时采用机械通气吸入干冷气体等, 也会引起体温下降。根据这些情况, 可在手术病人麻醉前就进行有效的保暖措施, 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 预防呼吸道散热, 对麻醉机呼吸回路安装气体加温器;在全身麻醉病人中应用湿热交换器 (人工鼻) , 保持呼吸道内的温度与湿度, 降低手术病人低体温的发生率。

3.5 冲洗液加温

手术需要冲洗时, 低温液进入人体内需要吸收机体的热量, 从而增加机体额外热量的消耗, 使体温下降[3]。因此, 对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的胸腹腔及其他部位冲洗时, 使用温度适宜的冲洗液进行冲洗, 以减少机体散热, 防止低体温发生。

4 小结

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低体温的发生, 是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的工作, 手术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和差错都会直接或间接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伤害。加强对手术病人安全的保障, 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 给病人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 有效防止手术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 使病人能够顺利通过手术期, 从而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丹, 周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

[2]张颖.预防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8, 22 (6A) :1413-1415.

上一篇: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00字下一篇:高速路管理中心2018年安全生产与综合治理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