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精选8篇)
1.《中国艺术》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 篇一
浅议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功用
合唱艺术和其他表演艺术形式相比具有更加广泛的参与性,并且也被群众所喜爱和接受,近些年来,合唱音乐也逐渐成为了音乐艺苑中一朵奇葩,更加受到了人们的瞩目与关注。
因此,探索与研究合唱艺术也便成为音乐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钢琴伴奏也就是一种广泛运用的音乐表演艺术,又被称为钢琴艺术指导。
采用钢琴伴奏的合唱形式,其艺术表现不仅得以全新的展示,也充分展现了钢琴多声部演奏的非凡表现力,钢琴伴奏与合唱之间的融合可谓是天衣无缝、交相辉映,同时也能够彰显出钢琴乐器代替整个乐队的力量。
2.《中国艺术》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 篇二
2015年7月3日上午,由中国国家画院、江苏省文联、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作品展暨中国国家画院同曦创作交流中心揭牌仪式”在南京同曦艺术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由同曦集团、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交流部、江苏同曦艺术馆有限公司、北京视界聚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开幕式盛况
开幕式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主持,陈广川、杨晓阳、章剑华、高云、周京新、言恭达、赵奇先后在开幕式致辞。
“写意中国”,是一个系列的主题展。为积极响应习主席打造“丝绸之路新经济带”的号召,早在2014年初,中国国家画院制定了以“写意中国”院展为代表的展览制度。国家画院的艺术家们分为四路,分别对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线丝绸之路开展考察写生活动,通过切实地感受,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丰富素材,众多艺术家把丝绸之路考察写生中积累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展示了丝绸之路项目的阶段成果。此次展览是“写意中国”主题系列展第一次走进江苏,也是“写意中国”作为“南线丝绸之路”的第一次展示。展览汇集学界公认的80余位中国当代国画名家的200余幅中国画佳作。作为当代中国画坛一次重量级的整体亮相,此次大展堪称中国画坛创作实力的集中展示,不仅是近年来我国中国画美术创作的优秀成果,也表达出艺术家们对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和敬意。这80余位艺术家秉承了中国绘画绵延深厚的写意传统,以当代的笔墨表现形式开创出具有时代面貌的新写意精神。
陈广川先生在开幕式上对中国国家画院此次在同曦艺术馆的展览表示欢迎,他说,大量国家级艺术作品将在同曦展出,充分满足人们精神需要、提高公众的艺术素养,让艺术真正发挥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文化效用。杨晓阳院长在致辞介绍道:“中国国家画院着力弘扬‘大美为真’的写意精神,在多年的艺术实践和学术研讨中不断地梳理、论证和挖掘,坚持倡导中国精神、推崇中国标准,在中国当代美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写意中国’经过几年的发展,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阶段性学术成果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代表了国家画院一以贯之的学术理想,已成为中国国家画院年度展览的重要品牌。”章剑华先生、高云先生、周京新先生,言恭达先生、赵奇先生在致辞中也对此次展览表现出高度期待。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先生和同曦集团董事长陈广川先生共同为中国国家画院同曦创作交流中心揭牌,这也标志着中国国家画院同曦创作交流中心正式成立,双方将在之后的进行更广泛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最后,杨晓阳、章剑华、冯健亲、张晓凌、张江舟、言恭达、刘伟冬、周京新、于茂高、陈广川先生为“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作品”展剪彩。
“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作品展”是中国国家画院与同曦集团合作的第一次展览,也是画院又一次与社会力量合作,以优秀的艺术作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一次展现。同曦集团在文化产业积累了丰富经验,是一家很有实力、有文化思考和前瞻眼光的企业。中国国家画院和同曦集团双方将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共同致力于促进中华书画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为中国文化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开幕式结束后还举行了“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作品展”研讨会。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2日。
揭牌仪式
全体嘉宾合影
参观画展
座谈会
3.《中国艺术》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 篇三
本报讯(记者 刁艳)9月27日至10月5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钢琴艺术》杂志协办的北京国际钢琴艺术节将在中国音乐学院拉开帷幕。其中,国家大剧院是首次加盟该艺术节,并表达出希望能够长期合作的意愿。
本次艺术节邀请了来自奥地利、法国、美国、德国和英国的6位特邀大师及教育家,举办4场大师系列音乐会、36课时的大师班课程、6课时教师学员组课程、3场专题学术讲座及1场座谈研讨和学员现场选拔赛、协奏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其中不乏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德奥钢琴学派大师、音乐学者、文献编辑及教育家保罗·巴杜拉-斯科达(Paul Badura-Skoda)以及英国钢琴家彼得·多诺霍(Peter Donohoe)等钢琴艺术大师。
作为主办单位的中国音乐学院,是目前亚洲唯一的一所全施坦威钢琴学校,在不断完善教育体系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硬件和学术优势,在北京搭建一个钢琴演奏和教育的交流平台。怀着这样的初衷,中国音乐学院聘请了拥有27年举办艺术节经验的美国PianoTexas钢琴学院创办人及执行总监塔玛什·翁格(Tamás Ungár)博士担任艺术总监,邀请世界级钢琴演奏艺术家及教育家莅临,组成一个集艺术家音乐会、艺术家公开课、专题研讨讲座、学员演奏会等一体的钢琴艺术活动,使该艺术节发展成为国内最高水平之一的钢琴学术平台。2006年和2007年成功举办了两届“北京国际钢琴艺术节”。
4.现代艺术设计核心理念的论文 篇四
一、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存在问题
重复性过高是社会对艺术设计造成的影响,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则从基础层面对艺术设计造成了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艺术设计教育存在过于追求国际化的现象,国际化艺术设计水平较高,但是这并不代表国内没有优秀的作品,只能说其与国际相比有所不足。中国设计师的艺术设计作品中不乏精品,但是一些艺术设计教师忽视了这点,总是传授用外国的设计思路套用本土的设计形式等教学内容,以致艺术设计既无法满足本土化的发展需要,又无法满足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第二,教育“底气”不足,在设备配置、人文关怀以及艺术设计创新领域,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显得不够成熟,有待完善。
二、针对问题打造核心艺术设计理念
1.以本土化的思想统一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的重复性过高和教学力量不足,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站在现实角度看待问题,总在追逐国际先进水平,丧失了自身的价值。从自身角度来看,我们应当树立本土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梳理本土化的艺术设计形式,将艺术设计置于现实中,根据国情需要进行具体的创作与教育。
2.以世界化的眼光看待艺术设计
我们虽然不能将国际标准看作发展我国艺术设计的唯一要求,但我们要具备国际眼光,要让本土化设计理念迎合国际艺术设计的潮流发展,让艺术设计处于一种相对先进的评价标准中。因此,我们应当重视现实的发展,从基本国情出发,从我国的艺术设计市场出发,对此进行重点分析。
3.以人文化理念为核心思想
在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国际化审视后,我们还应当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进行重新审视,改变现代艺术设计的.浮夸作风,丰富现代艺术设计的设计理念,从人文理念中寻找艺术设计的灵感。
4.以绿色化发展作为提升本土现代艺术设计的指导目标
我们要强调公正、公平、和谐、共赢的发展战略,打造稳定的发展市场,让艺术设计的市场化走上正轨。
三、围绕核心理念进行发展
5.《中国艺术》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 篇五
文艺作品只有在广泛传播中才能发挥作用、兑现价值。艺术基金资助优秀艺术作品的传播,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无法完全通过市场方式配置资源,实现有效传播的传播交流推广活动。
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从形态上可以分为展览类、演出类和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项目;从区域范围上可以分为国(境)内和国(境)外。由于评审侧重点,特别是资助方式不同,国(境)内和国(境)外项目不可在同一个项目中混报;包括在港澳台地区开展的项目,由于资助方式与在内地实施的项目不同,可在国(境)外开展的项目中申报。
传播交流推广类项目实施期限为两年,申报主体应严格审视申报作品的代表性、影响力和独特价值,应与国(境)内外有实力的演展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做好剧场、展馆、宣传、票务及食宿交通等方面的相关准备,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力求将一流的内容在国(境)内外的一流场馆、主流人群进行传播。
二、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的资助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艺术基金资助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反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中国精神的项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符合传播规律,体现创新意识,为人民喜闻乐见,公众参与度高的项目;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具有较高审美价值、艺术品位和艺术个性,内涵丰厚、方式灵活、手段创新,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项目。资助范围包括舞台艺术、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和网络文艺(网络演出、网络音乐等)作品的展演、展览等传播交流推广活动。
三、哪些项目属于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项目?
艺术基金自2016年起,开始资助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展传播交流推广的项目,以鼓励创新探索艺术传播推广方式,推动艺术传播交流推广的覆盖面和群众参与度。申报这类项目应着重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把握传播规律,注重渠道建设,促进优秀艺术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项目实施一般应包括专业网站、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等较有代表性的线上传播方式。
四、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的资助重点有哪些?
申报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的作品,应是内容优、主题好、质量佳,能够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艺术作品,且制定的实施计划切实可行,编制经费预算科学合理,符合艺术传播规律,能够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2019年,艺术基金重点资助围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巡演、巡展的项目,以及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现实题材作品开展巡演、巡展的项目。
五、获得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资助的艺术作品,能否用于申报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获得立项资助的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在通过结项验收后,其中的优秀作品可以再次申报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组织开展巡演。在创作阶段,通过艺术基金资助,艺术作品已经具备良好基础。结项验收合格后,艺术基金鼓励项目主体多演、多改,避免“刀枪入库”。继续申报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有助于推动形成作品创作演出的良好生态。
六、申报在国(境)内实施的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应符合哪些要求?
为满足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对在国(境)内实施的项目,除思想性、方向性的要求外,申报在国(境)内演出的舞台艺术作品还应是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过程中,深受欢迎,产生过良好社会影响的作品。艺术基金鼓励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开展以“送文化、送艺术”为目标的传播交流推广活动。
此外,申报在国(境)内实施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还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好承接方、项目经费和剧场展馆等。
七、申报在国(境)外实施的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应符合哪些要求?
传播交流推广国(境)外项目承担着将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的优秀艺术作品推介到国(境)外,以展示我国文化发展成果,通过扩大文化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使命,申报主体应具有代表性和较高艺术水准,申报项目也应是具有较好口碑和声誉的代表作品、经典作品。因此,在国(境)外实施的展演、展览项目,应为国(境)内有代表性艺术家群体或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团体的代表作品。国(境)外合作方应为有实力、有经验、有渠道、有平台、有影响力、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能够推广主流内容,安排主流场所,吸引主流观众。
由于在国(境)外实施项目的情况更为复杂,不可确定的因素更多,申报主体应做好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避免在获得立项资助后出现难以实施的情况。
八、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对申报主体资质有哪些要求?
申报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单位或机构,应是2015年4月30日前在行政机关登记、注册的单位或机构。因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重新登记、注册的,登记、注册时间可与改革前连续计算。同时,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明确提出申报展演项目的艺术单位、机构应提交《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为体现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单位性质为机关法人的单位、机构不宜作为申报主体申报艺术基金项目。
为确保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有效实施,已获得艺术基金2014、2015立项资助的项目主体,资助项目延期两年仍未能完成结项验收的,不能再申报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需要说明的是,2016、2017、2018立项资助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项目主体申报不受限制,可综合衡量本单位、机构开展创作生产、组织艺术活动的能力水平,策划申报项目。
九、申报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哪些?
申报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申报主体须提供详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在申报工作开始前,与展演、展览承接方或软件开发、内容制作方签署意向协议;展演项目应于申报前完成作品创作演出,展览项目应于申报前完成策展和展品征集。在国(境)外开展的项目申报前须征得同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同意,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对应由申报主体承担的经费,需要提供已落实资金的证明材料。
十、申请在国(境)外开展的项目为什么需要提供同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审批文件?
《文化部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管理规定》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是本地区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计划,监督和检查本地区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机构及活动情况。”各艺术单位、机构在实施涉外项目时,均需要向同级文化行政部门报批,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考虑到艺术基金在2018年组织申报拟在2019实施的项目,申报主体在申报期内向同级文化行政部门报批,但在项目实施开始前才能取得正式审批文件,因此,艺术基金要求申报主体在申报前须征得同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同意,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即可。
十一、设计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应如何确定展演展览场次?
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的实施周期为两年,制定相应演出展览场次要符合艺术传播规律。不同艺术门类、主题和题材内容有相应的受众群体,且申报主体组织策划展演、展览的能力也各有所长,重要的是要保证演出效果和展览质量。前几年都出现了向艺术基金申报“千场演出”“百场展览”的情况,一方面专家在评审时会对申报主体的实施能力和项目实施效果产生疑问,另一方面艺术基金在确定资助资金核算标准时,原则上从公益资助的角度将国(境)内展演项目场次的上限定为25场,展览项目场次的上限定为10场,超出部分需要申报主体自行筹措资金。
另外,申报主体确定的时间安排和展演展览路线要科学合理,有序实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在立项签约后,项目主体应避免因变更项目实施地点或缩减项目规模引起经费预算大幅度调整,因此,在填写项目经费预算时要真实完整、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并在申报前落实好自有资金,防止因资金不足影响项目实施。
十二、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资助资金用于哪些方面?
艺术基金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的资助以匹配资助为主,资助资金有指定用途,不能挪作他用。对在国(境)内实施的展演和展览项目,资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展馆剧场租赁、交通运输、学术研讨、资料录制和工作人员差旅食宿等费用;对在国(境)外实施的展演和展览项目,资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国际间交通运输、资料录制和工作人员国际差旅等费用;对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传播交流推广的项目,资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软件开发、内容制作和工作人员差旅食宿等费用。不在资助范围之内的费用开支,需要申报主体自行解决。在立项签约后,实施主体应避免因变更项目实施地点或缩减项目规模引起预算经费大幅度调整,因此,在填写项目经费预算时要真实可靠、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并且在申报前落实好自有资金,防止因资金不足影响项目实施。
十三、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资助额度是怎样确定的?
国家艺术基金成立时确定了三种资助方式,即项目资助、优秀奖励、匹配资助。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采取匹配资助的方式,是对已经确定实施项目的资助,目的是帮助项目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艺术基金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的资助主要集中在剧场展馆租赁、交通运输、差旅食宿等标准相对清晰的几个开支项目上。为科学合理地确定资助额度,艺术基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听取了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各类艺术单位、机构的意见,经反复测算,依据艺术门类、国(境)内外、规模体量、成本投入等因素,根据资助项目资助额度核定方案,划分为不同档次。其中,舞台艺术演出类项目的档次根据艺术门类、参演人数、演出场次、演出地点等指标确定;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展览类项目的档次根据展览的地点、场次、时长、展品数量等指标确定。对通过专家评审的拟立项资助项目,艺术基金将按照上述相关指标,针对申报项目实施计划与预算方案,重新核定经费预算,并组织财务专家论证,确定资助资金。这也是申报主体在签订《资助项目协议书》的同时,需要重新填报经费预算的原因。申报此类项目的单位、机构应特别注意,不能在获得立项资助后因资金问题变更项目实施方案。
同时,由于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经费开支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要求申报主体要有充足的自有资金并提供相关证明,获得立项资助后签署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协议书》也约定承诺的配套资金必须足额、按时到位。对于自筹资金数额,艺术基金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但应保证申报项目顺利实施,申报主体要根据实施计划做好经费预算,一些实际需要又不在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预算开支范围内的费用,可以在自筹经费中开支。
十四、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接受监督?
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监督管理工作遵循“目标—效果”原则,尊重艺术规律,坚持内容监督和经费监督相结合,把好“导向关”“质量关”和“财务关”。对立项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艺术基金分别在立项签约和结项验收两个阶段,按照70%、30%分批拨付资助资金。中期监督在资助项目首演、首展期间开展,管理中心将直接组织或委托地方文化行政部门组织监督专家对首演、首展进行现场监督,围绕资助项目的内容导向、项目质量、修改意见进行交流研讨,填写《中期监督专家意见表》。同时,管理中心也将采取“点面结合”的片区集中巡查监督方式,集中听取、检查各片区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确保内容导向正确,艺术质量上乘,经费使用规范。
十五、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的实施周期为两年,能否申请提前结项或延期?
艺术基金按照“完成一批、成熟一批、结项一批”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结项验收工作。项目主体按照申报时制定的实施计划,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后,可以随时向管理中心监督部寄送结项材料。同时,艺术基金对实施周期的要求不是呆板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硬性要求,申报指南中明确注明,“2019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应于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结项验收。如确需延期完成,必须于2020年10月31日前以书面形式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延期。”
十六、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结项验收有什么具体要求?
6.《中国艺术》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 篇六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手段是有效进行教学的前提条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需要对教学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除了对课堂教学进行规范化之外,还要进行多种样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与其相协调,因此,高校老师要首先要对教学观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并且把艺术教育模式有效的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中去。
3.2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最主要的还是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高校要把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努力创建情景化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对相关情景进行模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合力。首先,可以对艺术教育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提高,善于运用新的媒介来表达自身情感,还可以通过网络、QQ、微博等形式将自己的艺术作品传播出去,让学生通过艺术美的欣赏实现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从而置身在艺术美的环境当中。其次,构建艺术服务平台。艺术服务平台可以以学生社团为主要方式,在学校开展校园艺术节、美术展和音乐晚会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形象思维能力。最后,对校外艺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可以通过“送文艺下乡”以艺术为主题服务基层群众,在一定条件下加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能力,定期组织学生到艺术馆、音乐厅或者歌剧院等场所来进行考察,不断让学生和艺术家、音乐家、民间艺术大师等进行接触,让大学生能够零距离的接触和感受艺术的魅力,通过在实践当中不断去认识美、发现美和践行美,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水平,达到实现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目的。
4结语
7.《中国艺术》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 篇七
在近几年高职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结构性就业难现象:一方面高职生难以找到满意的专业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其中一个原因是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很难达到用人单位要求。
1 职业素养的含义
何谓职业素养?它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品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方面内容。一般我们把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称为隐性职业素养,它难以用证书等外在形式进行衡量;把职业技能称为显性职业素养,可通过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等加以衡量。相对而言隐性职业素养比显性职业素养更重要、更难以培养,它是学生从社会人蜕变为职业人的基础,决定了学生今后能否取得事业长远发展。对用人单位而言,高职生职业技能基本没有太大问题,主要表现为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和合作能力等隐性职业素养与其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技能的不足可通过集体培训、个别培养等方式加以提升,但隐性职业素养非朝夕所能改变,这提示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而不仅着眼于专业技能提升。每个专业由于自身性质和未来从事行业的不同又有其独特的隐性核心职业素养,隐性核心职业素养是指该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它是学生未来在行业立足并持续发展的根基。通过开展20家文创类公司毕业生需求调研,我们了解到对艺术类高职生而言,隐性核心职业素养主要包括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2 依托学生活动平台提升艺术类高职生隐性核心职业素养的实践探索
在隐性职业素养塑造和职业发展能力提升中,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组织协调、团结协作、人际交往、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等方面有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搭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学生活动平台,创新社会实践形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塑造由知向行转化。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核心职业素养,我院在开展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时努力将专业技能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润物无声地培养其责任心、合作、奉献等现代社会必需素养,使其实现职业素养全面提升。
2.1 社会实践是提升艺术类高职生隐性核心职业素养的主渠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社会实践对学生的锻炼价值,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融合,构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职业素养培养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就业及发展能力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让学生的理论认知在实践中得到转化和升华,切实提高其核心职业素养。
近两年,我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结合广告设计与制作、电脑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3个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殊技能,利用假期到通州区玉桥北里、葛布店北里和石景山区模式口西里北3个社区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经过调研精心策划了几个品牌性志愿服务项目,如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开展主题楼门文化设计、开办儿童艺术课堂等。
在活动中,学生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提升了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每次活动开始前,团队负责人都会与社区负责人提前沟通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人数,设计好主题、内容、实施步骤等详细方案。每个分队负责人组织成员研讨活动细节,购买所需材料,根据各自特长分工合作,调动起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在为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理发服务时,为了更好地为老人服务,将活动区域划成等待区和理发区,在等待区摆放6把椅子,安排学生和老人聊天,让老人不再感觉无聊;在理发区摆放5把椅子,安排5位学生同时理发以提高效率。大家耐心征询老人对发型的要求,然后认真修剪。在修剪鬓角时,有时因为位置太低,学生要单腿下跪修剪,往往完成后膝、腰、肩都酸痛不已。可学生始终坚持着,直到为所有人服务完毕,这让老人感动不已。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刻体验到敬业精神的重要性,为今后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为街道制作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纸浆画、国画、手绘、创意装饰画等30余幅作品用于装饰街道、社区等场所。由于时间短、工作量大、要求高,学生顶住压力和高温,运用绘画技能及所学知识在一周半内完成所有作品,受到街道领导高度肯定。尤其是手绘的12幅宣传画生动、形象,直观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素养。
他们还开设了儿童艺术课堂,以主讲在上、助导在下的方式给孩子们奉献生动有趣的刮画课。大家采用儿童易理解的方式和语言,以基本图形做比喻,生动浅显地指导孩子们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大家再苦再累也值得,这充分体现出同学们强烈的责任意识。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每次活动时都负责摄影摄像,活动结束后编辑制作短片,为大家留下珍贵的影像记忆。他们为了剪辑出满意的效果,经常加班到很晚,展现出很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2.2 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艺术类高职生隐性核心职业素养的有效方法
2.2.1 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增强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90后”高职生有个显著特点:以自我为中心,较少考虑他人感受,集体意识较淡漠。根据这种情况,我们以学院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一二•九合唱比赛等重大活动为契机,组织多数学生参与集体表演。在排练及演出过程中,大家要摒弃自我意识,增强大局观念,做到相互配合、目标一致,为了集体荣誉而努力付出。以2015年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为例,学院方案出台后,学生投入紧张创作中,从开幕式创意到道具设计制作及音效编排均精益求精。团总支、学生会70余名学生干部全员参与,近20人的核心团队成员分两班加班赶制道具,5个绘画组成员更是每天工作到半夜,有次甚至熬完通宵继续上课。为了追求完美的演出效果,他们连极小的道具都要一遍遍设计、绘制,经常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在学生干部的带动下,不少普通同学也踊跃参与绘画、道具材料采购等工作,即使废寝忘食也不叫苦叫累,只为他们呈现的“中国梦•财贸梦”能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而100人表演方阵也每天刻苦训练,体现出很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最终演出获得全院师生一致好评。
2.2.2 通过开展专业活动提升创新素养
学院精心策划举办了传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以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等有代表性和趣味性的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绘图软件或手绘形式呈现,大二年级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100名学生人人参加。大家通过查找资料、设计小样、请教老师、修改完善等环节,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增强了人文素养,同时更提升了创意设计能力和创新素养。
在日常工作中,3个专业分别对应3个专业社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重点建设平面设计社,主要承担系宣传栏海报设计、其他部门平面设计等任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重点建设“Imovie”微电影社,每年根据不同创作主题拍摄制作微电影,在校内展映;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重点建设形美形象社,主要负责学院内外大型活动的化妆、造型等工作,在学院对外活动中演出T台秀。由于艺术类专业讲究创新和创造,要体现与众不同,因此各个社团在日常活动中比较注重融入新思想、新技巧、新趋势,经常性地开展研讨、训练等活动,整体提升同学们的创新素养,以尽快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要。
3 提升艺术类高职生隐性核心职业素养的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这对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提出了明确的人才培养要求。我们要以之为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隐性核心职业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如何加强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创新素养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其职业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健康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作为育人两系统中的重要一翼,学工系统要经常性地分析、研究学生的时代特点和思想动态,以其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引导其不断提升核心职业素养,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变化形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力争每项活动都达到预期效果,使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得到持续提升,成为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有能力担当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4 结束语
艺术类高职生思维活跃、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佳、学习自觉性较差,需要教师经常提醒、教育。但他们往往重感情、自信心不足、希望获得教师和他人认可,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价值,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材施教对高职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必要。我们要呵护每个学生的心灵,不因其过往经历而轻视他们,相反我们要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其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有令人欣赏的特质,要乐于接纳自我、勇于展现自我,学会扬长避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发挥艺术才华的舞台,在激发创新素养的同时培养其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兰明,任保奎,王芳,宋文光,霍丽娟,张金磊,薛增一,陈蕊花.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11-14.
[2]李明达,杨多海.“素质冰山”视角下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浅论[J].职业教育研究,2015(6):53-56.
8.《中国艺术》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 篇八
中国艺交所此次签约的合作伙伴,包括北京文博会组委会、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作家书画院、国家开发银行、华夏银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等,合作内容涵盖共同打造文博会延伸服务载体和线上线下结合、永不落幕的文博会,共同建设文化产业要素集聚区和文化艺术航母平台,同时涉及艺术大师合作、综合授信、艺术品消费信贷、资金存管清算、艺术品保险、艺术品衍生品和艺术金融衍生品开发、文化艺术品“走出去”和“引进来”等方面。
建设高端权威交易平台
中国艺交所是为落实国家文化战略而成立的。2 0 1 0年1 2月,我国工艺美术行业龙头企业、国务院国资委所属中央企业——中国工艺(集团)公司投资设立中国艺交所。2011年12月,中国工艺集团吸收中国文联所属中联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增资扩股方式参股中国艺交所。至此,中国艺交所形成了在工艺美术界和书画界的全面布局。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由中央国有资本发起设立、控股的文化艺术类交易所,中国艺交所承担厘清交易机制、规范流通秩序、完善市场体系、扩大消费规模的社会责任。结合艺术品特性,自主创新研发的交易规则体系,使交易活动更透明、更合理、更有序;宏阔的背景资源和开放的市场体系,积蓄了丰富的艺术大师资源和产业链资源;线上线下结合,突破了传统交易方式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作为买方、卖方和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之外独立提供交易组织和见证方的体系设置,确保了交易平台的公开、公平、公正、公信;政府监管体系与市场自律体系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合理有序、风险可控的市场机制。
和国内其它文化艺术类交易所不同的是:在交易产品方面,中国艺交所主要定位于大师级工艺美术品和书画艺术品、高端艺术品原材料、创意文化产权或著作权(包括许可复制权)、文化项目等;在交易模式方面,中国艺交所选择以现货为基础,初期主要是完整产权、网上竞价的交易模式,将来逐步发展平价交易、项目推介、线下撮合等交易模式;运营模式方面,中国艺交所根据文化艺术类资产产权的固有属性,在提供鉴定估值、保险保管、交易撮合、资金存管清算、档案创建、艺术品登记等一条龙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品鉴定估值体系、交易流转体系和产权制度体系,在促进文化艺术品交易规范化、有序化、标准化等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证创新。
中国艺交所总经理高常梓说,中国艺交所将充分发挥中央国有资本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表率作用。通过交易流通机制的规范,通过市场核心要素的活跃,正向扩大文化消费和流通,解放文化生产力;反向带动艺术创作和生产,激发文化创造力;同时推动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提升国家软实力,为推动文化复
兴、建设文化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博会
为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化、文化经贸常态化,中国艺交所与北京文博会组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文博会延伸服务载体和永不落幕的文博会。具体包括共同探索会展与交易、线上与线下、文化与科技、金融结合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和长效平台;中国艺交所为北京文博会重点文化项目提供登记托管、信息发布、项目推介、交易见证和投融资服务等后续配套服务;双方共同开辟常设展览展示场地,举办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共同发展文化艺术航母级平台等。本次双方战略合作,是继上海九大文化会展与上海文交所、深圳文博会与深圳文交所战略合作后,又一国家级文化会展与国家级文化艺术类交易所强强联合的典范,也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性事件。不同文化业态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打造从创意创作、展览展示、交易交流、推介发布、投融资服务全产业链的趋势愈发明显。
文化科技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和支撑。文化科技的融合创新,催生了无数的文化传奇。中国艺交所同时与北京市海淀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中国艺交所大厦为载体,共同探索文化、科技、金融结合模式,推动文化科技创新,促进文化金融互动,力争将中国艺交所大厦项目组团打造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高端文化产业要素集聚区和国家级文化艺术交易交流中心。双方还将共同开展北京市“三山五园”建设项目发展规划。据悉,该项目也是海淀区今年向北京市申报的重点文化项目之一,得到了海淀区、北京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为线上线下结合和永不落幕文博会的重要载体,新落成的中国艺交所大厦总建筑面积5万平米,承载了中国艺交所创作中心、交易中心、会展中心、交流中心、教育中心和投资收藏中心等六大业务板块。其中创作中心面向“符号级”艺术大师设立个人创作室和作品展厅;交易中心整合中国艺交所线上交易平台和中国艺交所大厦线下展示交易实体;会展中心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区域特色文化和民族精粹文化;交流中心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创作者、投资者和收藏者的交流;教育中心构建传统文化艺术修养宣教平台;投资收藏中心建设文化金融创新平台。各板块既是一个有机整体,又可以独立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全方位、多功能、一站式配套服务体系。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线上和线下相互支撑、国际和国内相互促进,文化、科技、金融相互融合,有限空间和无限市场相互辐射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文化新地标和国家级文化艺术航母平台。
探索艺术品资产化路径
文化与金融的全面对接,是本次集体签约的又一大亮点。据悉,国家开发银行将提供5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中国艺交所软硬件建设及研发、设计、生产和消费等产业项目建设;中国人保财险将为中国艺交所交易标的物提供投保总额100亿的综合保险服务,填补国内艺术品保险的空白,建立国内艺术品保险模式的行业标杆和诚信地位;华夏银行作为中国艺交所资金存管清算合作银行之一,同时还将为中国艺交所及其会员提供总额30亿元的艺术品综合消费信贷产品。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和中国艺交所将充分利用各自在文化艺术、金融信息领域的资源优势,联合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文化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和投融资机构,共同探讨艺术品资产化的实现路径。
目前,艺术品市场存在乱象的根源是市场发育的桎梏,导致文化艺术类资产缺乏有序的市场机制,无法完成资产的估值和定价,直接阻碍了金融及资本、资金要素的进入。具体到艺术品领域,由于无法定价和没有合规的购买凭证,无法记入资产评价等,导致机构收藏尤其是大型企业操作上有现实困难。比如目前国内机构投资者对艺术品的热情虽然很高,但真正进的却并不多。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艺术品本身是个性化非标准化商品,在目前权威鉴定估值机构缺位、金融机构对艺术品的价值规律还没有把握出来的情况下,艺术品资产化,甚至金融化就是无源之水了。
规范、权威的艺术品交易平台可以进一步推动实现与金融体系及市场支撑体系的有效对接,是实现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的有效途径。据了解,目前中国艺交所在艺术品资产化方面初步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通过商品类现货交易规则体系和真实的产品、真实的交易记录,建立文化艺术类资产经济价值的市场形成和确认机制;通过交易积数抽象线性规律,建立价格指数,提供艺术品价值判断依据;通过多银行结算体系和第三方存管方式,建立与银行、保险、信托、艺术品基金等金融机构和投融资机构的交易认证和金融服务体系;通过确权登记、鉴定估值、保险保管、资金存管清算等第三方服务机构体系,形成资产认证体系和产权制度体系,在文化艺术品市场的微观机制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艺术》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推荐阅读:
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11-01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01-02
中国声乐艺术史讲义06-15
中国文化概论艺术文化07-07
中国艺术的和谐美10-05
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10-27
《中国现代装饰艺术》阅读附答案10-17
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06-29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