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抗震救灾

2024-08-08

汶川抗震救灾(精选16篇)

1.汶川抗震救灾 篇一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 柳垭小学灾后重建志

剑阁县柳垭小学地处108国道旁,距普安镇10公里,属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小学教学班6个,初中教学班6个,幼儿班1个,在校学生700余人,教职工43人。学校占地面积12034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生源辖区二十余个行政村,人口70000余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剑阁县柳垭小学的房舍6000多平方米全部受损,大部分房屋垮塌、开裂,有3600多平方米的房屋不能使用,各种设施设备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590多万元。师生住帐篷、板房近8个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经县规划局和建设局、县安监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校舍进行了勘察检测。综合判定教学楼、学生宿舍为D级危房,必须拆除;教工宿舍、厨房及厕所必须进行维修和加固后方可使用。经科学的测算及实地考察,规划在原址重建。学生公寓资金由易居(中国)公司捐赠145万元修建,设计建筑面积887.35平方米,属二层砖混结构,7度设防。工程于2008.9.25开工,2009.1月底完工交付使用。教学综合楼是由中央财政拨付资金345万元修建,设计建筑面积2123.87平方米,三层全框架结构,建筑层高3.6米,7度抗震设防,抗震等级为二级。计划修建教室12间,各种功能室8间,办公室6间,130天完工;维修加固工程,计划维修房屋24间,维修面积约1000平方米,加固堡坎约300平方米,硬化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中央财政拨付资金71万元,40天完工;附属工程,计划硬化两个操场约5000平方米的地面,重建校门等,造价为66万元,中央财政拨付资金,60天完工。

柳垭小学的灾情牵动着各级人民的心,剑阁县各级领导关怀和支持,易居(中国)公司捐资援助的义举,更加坚定了柳垭师生的信心,他们积极协助、配合各承建公司,建设新校园。学校成立了由方杰校长任组长,刘平任副组长,聂银成、张国庆、贾长城、张海斌、洪绍东为组员的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学生宿舍楼由广元市众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工程于9月25日奠基开工,施工队伍克服了秋季多雨,施工场地狭窄,材料紧张、价格高等诸多困难,顽强拼搏,历时130多天全面竣工,实现了2009年春季开学入住的目标。教学综合楼由四川省广通建设有限公司承建,施工队伍自施工开始,克服了夏季雨水多,气温高,施工材料紧缺等困难,艰苦奋战,昼夜施工,严格把好质量关,历时150天,全面完工交付使用。维修加固工程、附属工程均由广元市金益建筑有限公司承建,从2009年10月份开工以后,工人们实行了“5+2”、“白+黑”的工作机制,争分夺秒,艰苦攻关,于2010年1月底完工。至此,我校全面完成了灾后重建任务。

柳垭小学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完成,使学校硬件建设得到了提升,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所美轮美奂的新型学校。她能更好地满足柳垭、凉山、盐店、西庙等地适龄中小学生的就学,对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优秀学生,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社会建设人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促进全县特别是城北及周边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当地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可以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和辐射作用。

柳垭小学

2010.6

2.汶川抗震救灾 篇二

汶川抗震救灾也已经历了最紧张最困难的关键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我国版图上的两次强烈地震与抗震救灾工作具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震级、烈度及破坏力都大得惊人。同样是在一瞬间将美丽的家园夷为平地。同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赶到现场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同样是白衣天使奋不顾身的抢治伤员, 同样是中央领导亲临现场坐阵指挥, 同样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两次抗震救灾场面有许多的重合相似甚至相同之处, 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一贯的不屈不挠、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大无畏精神。

但只要深入比较, 又会发现两次抗震救灾又有许多变化和发展。

发展变化之首是人本观念、人道主义精神的凸现。人道主义、救死扶伤, 属于人类共性的道德范畴, 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 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经过灾后重建, 一个更加宏伟壮观的新唐山屹立在冀东大地。成绩应该肯定。但在当时的形势下, 因为时局和条件的影响, 也曾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特别是受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影响, 用路线斗争、批邓等政治口号冲击影响抗震救灾的现象就是当时的一大遗憾。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的强烈地震, 将整个唐山市上百公里夷为平地, 几百万人民遭灾, 不少人被埋压在废墟下, 呻吟哭泣、呼喊救命, 灾情十万分火急。但是人们看不到真实信息, 救助难以尽快到位, 生命也得不到最及时的抢救。第二天人民日报转发新华通讯社通稿对这一灾难的报道则是:《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 灾区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灾》, 对那么大的灾难仅用“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一笔带过, 而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中央和各级领导的关怀则大书特书, 刻意回避了灾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损失。以后几天, 人们从媒体上所能看到听到的权威信息也多是讲批邓、讲路线促进抗震救灾消息, 很少听到看到灾区的真实情况。直到8月5日人民日报对唐山抗震救灾的报道仍然是:《深入批邓促生产、支援灾区多贡献, 河北、辽宁广大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支援唐山、丰南地区的抗震救灾斗争》, 8月28日人民日报刊登的言论文章:《深入批邓是抗震救灾的强大动力》。从这一系列的宣传报道中, 可以明显看出, 当时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抗震救灾, 而是强调路线高于一切, 突出政治斗争。把抗震救灾放到从属的位置。这次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 情况则完全不同。从抗震救灾开始中央领导一直十分重视, 并一再强调救人是第一位的。5月12日15时55分即震后仅1小时22分钟, 新华网就发出快讯:胡锦涛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 要尽快抢救伤员, 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迅速成立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总指挥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 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亲自部署指挥抗震救灾工作。逢会必讲:第一位的是救人。以后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都轮番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同地方政府领导和灾区人民一道抗震救灾。并反复强调救人是第一位的。只要有一线希望, 就要百倍努力。对每一处废墟都认真检测, 只要发现废墟下有人, 有生命存在就要不惜一切进行抢救。在救人问题上过去人们普遍认为72小时为黄金时期。可这次却不受时间限制, 有的长达100小时、150小时, 最高达196小时还在坚持抢救。最终从死亡线上抢救出一个个生命, 创造一个个人间奇迹。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以人为本、人道主义精神得到了充分凸现。所以, 在灾后近20天中, 共从废墟中抢救出8万多条生命。

关爱生命就应该不分职位高低、身份贵贱, 一视同仁, 同等关爱。这次发生在汶川地震灾区2500名服刑人员紧急大转移的事实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在距震中汶川映秀镇不到30公里的崇州监狱有服刑人员700多人, 在广元监狱有服刑人员1300多人, 在距震中不远的新源监狱有500多名服刑人员, 这些人员面临余震灾害的威胁。所以, 有关部门领导决定, 一定要保证这些服刑人员的安全, 组织了2500多名服刑人员的紧急大转移。将他们输送到安全地带。

发展变化之二是抗震救灾牵动范围之广、救助力量之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是古今中外的惯例。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认识观念下, 情况也大不相同。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应该说也得到了八方支援, 形成了强大的救援力量。但当时由于我国仍处于十年动乱时期, 片面地强调“自力更生”, 过分突出精神的力量。对国际社会的援助一概说“不”。对来自国际的大量捐助和人力支援统统拒之门外。当时“抗震救灾”的纲领是“以批邓促抗灾”, 不能以抗震救灾压革命, 革命重于人命, 批邓高于救灾。在这种观念和逻辑中人的生命要从属于政治斗争。所以当时的八方支援, 不仅局限于国内, 而且使各行业各个地区的支援也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当时在对伤者的抢救、治疗和广大难民的生活安排上都面临很多困难的情况下, 却把许多主动送上门的救助拒之门外, 弱化救助力量, 使灾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记得当时有这样一件事至今想起来还令人痛心: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被巨石压住双腿, 一天一夜救不出来, 在烈日暴晒下, 几乎休克, 为了保命无奈之下锯掉双腿, 送往医院救治。如果当时能调来吊装设备, 他的双腿完全可保全。再看一看今天汶川地震救灾场面。有时为了抢救一条生命, 几十个人配以大型吊装设备要抢救一百多个小时。从三四层楼下把一个个生命抢救出来, 有的因抢救时间长医生还给输上液采用许多综合救助手段, 尽量保证完整救出, 甚至不放弃一个指头。再看灾区的生活条件, 唐山震后三年不少地区还仍然是一片片砖头压油毡简易窝棚, 汶川震后仅20天, 大部分都进住了崭新的帐篷和活动板房。为了赶制帐篷和活动板房, 不仅全国各地加班加点连夜赶制, 世界各国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截止到6月1日仅仅20天国内外社会各界捐款捐物400多亿元, 国际上还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具有抗震救灾经验的医疗队、处理各种险情的专业小分队, 并带来了大型高效的专用装备, 对搞好抗震救灾、提高救助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展变化之三是媒体传播之广、信息传递之快。时间就是生命, 加快信息传递就是争取时间保护生命。这在突发事件中表现得特别明显。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由于城市完全瘫痪, 各种通讯设施全部失灵, 市区道路堵塞、火车不通、公路也断裂塌陷, 给媒体传播和信息传递带来极大困难。据说最真实可靠的信息还是靠一位市民开着救护车由唐山直到中南海报的信, 时间相对较晚。这次汶川大地震, 据成都军区首长介绍, 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地震, 14时36分即震后仅过8分钟, 军区领导就接到信息, 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传递。5月12日14时46分即震后18分钟新华网发布消息。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随后, 国内主要门户网站的头条都是此条消息;15点50分即震后1小时22分新华网发布消息;总参谋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成都军区已派出人员前往震中了解情况;15时55分即震后1小时27分钟新华网发出快讯:胡锦涛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 要求尽快抢救伤员, 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立即赶赴灾区, 指挥抗震救灾。与此同时, 新华网及时滚动播报, 中央电视台不间断直播, 四川电视台除全天候直播外还每天播发一次新闻发布会, 及时转发地震权威信息, 各地报刊、杂志、也都作为头版头条及时发布这一信息, 信息传递之快、媒体传播之广、之透明均创历史纪录。

由于信息传递快捷及时, 为抢救工作赢得时间, 在被从废墟中救出的8万多人中, 有不少人就是因为信息传递提前了一分一秒钟才侥幸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在抢救工作中, 有时候也许一分一秒就是一条生命。记得在唐山大地震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三口同时被埋在废墟下五十多岁的母亲和10岁的儿子、8岁的女儿。三天后当爸爸从外地赶回扒开废墟救出一家三口时, 只有女儿还有一口气。当爸爸问到母亲和哥哥的情况时, 女儿说刚才母亲和哥哥还在说话, 就在一两分钟前。父亲痛悔地说如果能提前一两分钟赶回来, 可能就是全家团圆。这虽然是个例, 但具有一定代表性,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有多少人就是因为提前了一、两分钟而起死回生。为什么汶川大地震的破坏能量大大高于唐山大地震, 而遇难人数却大大低于唐山地震灾害?这里信息传递快捷抢救及时功不可没。

发展变化之四是组织指挥的严密性、科学性之强。重大天灾、突发事件对一个国家和政党的执政能力是一场严峻考验。这次汶川抗震救灾工作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比, 在组织指挥的严密性、科学性方面有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 总书记胡锦涛就作了重要指示。成立了以国务院总理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总指挥部,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中央主要领导亲临抗震救灾第一线, 坐阵指挥, 并组织中央各部门主要领导和地方政府各级领导亲临现场, 形成了强有力的权威指挥部, 组织严密, 指挥有力。这是搞好抗震救灾的重要保证。其次也是历次抗震救灾和突发事件的共同经验, 就是充分发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哪里最困难, 哪里最危险, 哪里就有解放军。在短短十多天的时间内就调集了13万军队、武警部队和5万民兵预备队。哪里有了军队哪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哪里就没有攻不下的难关。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在山区, 不仅破坏力大, 而且由于地理条件复杂, 诱发次生灾害的因素多、可能性大, 特别是山体滑坡阻碍交通, 堵塞河道, 形成堰塞湖的情况大量发生, 泥石流冲埋房屋、道路等情况时有发生, 抗震救灾的难度要比平原大得多。就是在这种难度极大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 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 做到了大灾过后没有发生大的次生灾害。第三组织严密、科学合理。对每一时期的工作重点, 每一部门应负职责, 不同人员可能出现的不同问题都安排得周到而严密。特别是对受灾人员的关爱救助, 从救灾到重建、从帮助解决生活问题到平抚心理创伤, 从眼前救助到长远安置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考虑的周密细致。第四汶川抗震救灾的一大进步和发展是由从过去的主要靠体力到体力与智力相结合, 革命化与科学化相结合, 大大提高了救助效率。比如水上冲锋舟, 空中直升机, 高性能运输机都被派上用场。在难度较大的抢险工程中还采用了国外支援的大型专用机械装备。大大加快了行进速度和工程效率。在搜寻救助工作中还采用了先进的探测仪器, 包括消防队运用的雷达生命探测仪、声波探测仪、百吨液压顶、专业切割机、专业搜救犬等高科技设备和手段。还启动了风云、资源、北斗等多种型号卫星, 绘制气象云图, 实施卫星通讯进行地貌普查等, 为抗震救灾提供导航服务。大大提高了搜寻速度和准确度, 保证了及时救助。

以上变化说明了什么, 给予我们哪些启示?

第一、说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大增强。这次汶川抗震救灾, 显示出我国抵御和战胜各种突发自然灾害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大大增强, 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30年来创造的丰富的社会财富, 也得益于改革开放30年来开放式的国际环境。当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在改革开放前两年, 这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两次抗震救灾发生的巨大变化, 用大量的实事雄辩地说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应对天灾和突发事件过程中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应对突发事件领域中的重大成果。

第二、说明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任何一次大灾大难和突发事件都是对执政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这次汶川大地震无论从震级、烈度还是破坏能量看都要超过唐山大地震, 又发生在地理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 救助难度也大得多。但是救助工作却有很大进步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力强大、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实践证明,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伟大的中国人民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也没有战胜不了的灾害。

第三、大灾带来大爱, 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大发扬。这次汶川大地震受灾面大, 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使每一个中国人和世界友人都很痛心。患难之中见真情, 正是在这次大灾之中,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友爱精神、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表现得更加突出。还有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对灾区人民也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和赞助, 在捐助过程中先后有国际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友人向灾区人民捐助了款物。捐助面之广、数额之大均属罕见。

3.汶川抗震救灾 篇三

摘要:“5.12”汶川里氏8.0级地震造成了大量建筑物倒塌和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损坏最严重、人员伤亡最大的部门是中小学学校建筑。文章结合大家搜集的抗震救灾的相关资料,对汶川地震中重灾区学校建筑进行相应分析和反思,最后对学校建筑今后的防震减灾及学校建筑设计提出思考意见和合理建议。

关键词:汶川地震;学校建筑;震害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1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0-0119-01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中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汶川8.0大地震再次证明了我国抗震任务的艰巨性,强烈的地震会导致基础设施及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同时还会引起山崩、滑坡、地基液化、地裂缝、喷砂、冒水等现象,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教学楼区一般人口密度高,流动量大而且频繁,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由地震灾害以及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要比其他类型建筑大的多,此次5.12特大地震中,四川省近7000座学校建筑倒塌,大量校舍坍塌导致学生伤亡达数万人,地震引起的学校建筑倒塌和人员伤亡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避免中小学建筑的倒塌及其将地震伤亡减至最低程度,成为土木工程界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

1中小学建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小学建筑现状

由于资金有限以及考虑到使用功能,大多数中小学教学楼都采用砌体结构,多道纵墙,然后外加一外挑走廊的典型教学楼模式。这种形式教学楼的横墙间距约为7~10 m,纵墙间距为5~7 m,层数多为3~4层。再加上很多教学楼的施工为了缩短工期,不规范的加大建设速度,更有一些不法分子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在建造过程中偷工减料,致使教学楼成为了地震灾害中最严重的建筑群。

1.2中小学建筑存在的问题

从结构体系来说,产生震撼的原因主要在于多道横墙和两道纵墙,外加一外挑走廊的教学楼模式以及砖砌体本身存在着不足:

①此单边悬挑单跨体存在着缺点: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严重不对称结构会出现水平侧移,使屋盖粱的弯矩和剪力向外挑廊侧柱头转移,挑廊侧柱轴力大。水平荷载作用下,柱轴线变形较大,因此侧移也较大柱轴力较大。由于以上两个特点,当强地震来临时,在竖向、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延性来不及发挥,挑廊侧柱轴力急剧增大,发生脆性压溃破坏。②大多采用预置楼板,整体性差。所采用的预制楼板一般搁置在两端的墙或梁上,地震是容易滑落造成重大危害,其抗震性能明显比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要差。在村镇中小学建筑中,由于资金以及技术等因素,没有采用构造柱、圈梁以及其他构造措施提高其延性和抗倒塌能力,导致大地震结构由于整体性不足发生倾斜倒塌。③绝大多数学校建筑采用砌体结构,砖砌体是一种脆性材料,其抗拉和抗剪强度都很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易于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从而导致房屋的倒塌和破坏。

2震害分析

①工程的选址不当。由此次地震受灾较严重的几所学校可以看出,许多地方在建设校园时没有考虑地震安全评估,避开地震活动地带和大的地质断裂带。②结构造型不合理。学校建筑作为特殊建筑具有内部空间跨度大、荷载高,教学楼墙体高宽比不当,且长期处于动静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人员密集,疏散时间长等特点。这就要求校舍建筑必须满足耐久度高柔性佳抗倒塌能力强的要求,而目前我国校舍所大量采用的砖混承重墙+预置楼板的结构形式,这些隐患在平时单纯竖向荷载作用下不明显,一旦遇到地震、风暴等外界破坏力极易诱发瞬间整体垮塌。③对校舍建筑重视不够,抗震设防过低。我国的结构抗震设计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不修,大震不倒。在抗震设计规范中,将建筑划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前两类作为标志性建筑,或指挥性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较高,而中小学校舍多按普通建筑划分为两类建筑,只能满足抗震设防烈度,一旦遇到类似此次汶川8.0的偶遇地震时,抗震性能明显不足,在国外多是按照避难所标准修建。因此,我国的校舍抗震设防明显过低。

3结 语

通过以上分析,在此提出学校建筑抗震建议:①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②保证施工质量;③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从此次汶川大地震中可以看出,在建筑方面应加大人力资源的培训,在施工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措施筹集资金,加大对校舍建筑的投资力度,并做到“全程监督,专款专用”,不要等到灾害真的发生的时候才心痛,才去寻找问题。

参考文献:

4.512汶川抗震救灾国旗下讲话 篇四

大家早上好!

这几天,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国四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现在已经过去8天了,而对于灾区人民来说,这是数秒度过的,因为抢先一秒,就可能会有多一个人活下来,到现在为止,在这次灾难中,已经有3万多人失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现在,就让我们默哀一分钟,为那些死难都送行,愿他们一路走好.(默哀一分钟)

同学们,发生地震时是下午2点28分,当时,好多和你们一样的学生正在上课,可就在一瞬间,有些人失去了他们的双腿,有些人失去了自己的父母,甚至有些人再也感受不到这温暖的太阳.从来没觉得,原来自己是这么幸福,只因为我们活着,我们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的空气,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活着,多好啊!所以,同学们,再也不要伤父母的心了,再也不要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发生口角了,再也不要抱怨老师的作业了,珍惜我们这宝贵的生命吧!在这里,请同学们在心里郑重地对自己说:“生命这样美好,这定让它崭放最灿烂的色彩.那怕,付出百倍努力.现在,我们这些享受美好生命的人,除了为灾区的人们默默祈福以外,还应该做些什么呢?就在上周,同学们积极地参加了班里组织的捐款活动,好多同学家里也并不富裕,却主动拿出自己的积蓄为灾区献出一份爱心,要知道,有爱就有奇迹!在此,谢谢那些奉献爱心的同学,昨天晚上,央视直播了大型晚会<爱的奉献>,全国人民也都在为灾区奉献爱心,相信不久,在各地的大力援助之下,灾区人民很快会从这次灾难中走出来,用他们的双手重建美丽的家园.现在,如果还有哪些同学想要为灾区捐款的话,随时联系我们.我们要对那些失去亲人的同学说:”别哭,我们就是你们十指连着心的姐妹弟兄,我们会一起经历雨和风!我们心在一起,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看吧,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会经受住这次严峻的考验的,因为我们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民族,是一个呆以凝聚力量的民族,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民族!

5.汶川抗震救灾 篇五

大家早上好!

这几天,有一个地名,被我们牢牢地记在了心里。这,就是汶川。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在我们祖国的四川汶川,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的唐山大地震,是400多年来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相当于400枚广岛原ZD在距地面16公里的地壳中猛然爆炸,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

而这次汶川地震的破坏力和它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了唐山大地震。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它释放的能量是唐山大地震的两倍。截止5月18日,汶川地震已造成32477人死亡,220109人受伤,预计死亡人数将超过5万。中国地震局,已经将汶川地震震级由7.8级修订为8.0级。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老师们,同学们,我想这些天来,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们望着汶川,念着汶川,汶川的一切,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我们无法忘记,那一座座轰然倒塌的房屋;我们无法忘记,那一具具被救援人员清理出来的遗体;我们无法忘记,那一幕幕生死别离的惨痛场景。

汶川地震,带给我们太大的震撼,太多的心痛。那些绝望的哭喊,那些无助的眼神,抽打着我们的心脏,煎熬着我们的灵魂。我们无法冷静,无法沉默,我们和汶川一样,在流血,在流泪。

爱心,呼唤着行动。中国大地,乃至世界各地,每一个角落都在进行着爱的传递。113080名军人,是救援行动中最可敬最可爱的人。来自世界各国的组织,也加入了救援的队伍。截止到昨天傍晚,汶川共接受来自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的款物89.45亿元。爱心与支持,温暖着每一颗破碎的心。

我们每一个人银河人,也在行动着。上周五,我们在亲子运动会之前举行了“情系灾区,支持奥运”的捐款活动。我们全校师生及家长共捐款96961.4元,港币1002元。这些款项已全部上交萧山区红十字会,汇往灾区。我们还在巨型签名横幅上写下了我们最诚挚的祝福。我想,我们每一个最小的行动,都是一种支持。

不仅仅只有捐款才表示我们的支持。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快乐生活,努力学习,也是一种支持;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家人,老师,同学,也是一种支持;我们更加勇敢坚强,可以直面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这也是一种支持。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2008,我们的国家,遭遇着各种各样的磨难。但是,雪灾,让我们看到人间的温暖;疾疫,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坚强;地震,激发中华民族的力量!龙的传人,从不被灾难征服!

让我们衷心地祝福汶川地震中的每一位幸存者健康快乐!

6.汶川抗震救灾 篇六

汶川强震,举国皆痛;抗灾抢险,万众一心。灾难面前,没有旁观者。被埋在瓦砾之中的同胞正等待生命的奇迹,一线救灾人员正在与死神赛跑,无数幸免于难的灾区同胞正面临饥饿的威胁,灾区的交通尚未恢复、通讯尚不正常……此情此境,作为一个普通人,除了为灾区同胞祈福,我们还能为救灾做点什么?

你可以尽量少往灾区打电话,以缓解当地极度拥挤的通讯网络,即使电话非打不可,也请你尽量长话短说,为救灾节省更多的信息空间;你可以尽量减少往灾区的行程,以给运输救灾物资和人员节省更多的交通资源;你也应该保持一颗理性的心,不要听信诸如“40天后中国还会有一场大灾难”之类的荒诞谣言,当然,你更不能让自己成为这些谣言的传播者;你也可以尽自己的力量为灾区捐款捐物,甚至献出你宝贵的鲜血,哪怕是一块钱,一件旧衣服,一滴热血,涓涓细流仍然可以汇成温暖的江河,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驶向希望的彼岸。最后,请你好好工作、学习、生活,请你保持一颗悲悯的心,请你不要忘记,在一片废墟之中,有那么多的同胞在演绎着生命的奇迹,请祝福他们,请祝福中国。

不期而至的地震,可以摧毁房屋,可以震垮桥梁,甚至夺去数以万计同胞的生命,但它没有、也不能摧毁我们战胜灾难的信心。爱,人类本真的对于生命之爱,是比地震、洪水、病毒更强大的力量。

有了爱,灾难会使我们更坚强;互相扶持,会让我们更加懂得爱的真谛、生命的珍贵。是的,正是这种爱的力量,它让我们信心百倍,它让我们战无不胜。〖您正浏览的文章由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7.汶川抗震救灾 篇七

1 以精明的洞察判断力, 提高对突发事件走向的预见性

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在其酝酿、发生、发展过程中, 较多地表现为意外的、规律不明显的征象, 甚至也会表现出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迹象。疾控机构领导干部应善于捕捉那些初露端倪的苗头问题, 借助经验和理论知识, 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推测趋向, 形成对策, 即洞察判断力。“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 5月13日江苏省卫生厅、疾控中心接到卫生部组织疾控队伍赴川抗震救灾的指令。省疾控中心用2个小时就迅速组建了11人的江苏疾控防疫大队先遣队, 于5月15日抵达重灾区北川县开展相应工作。随着前线灾区防疫任务越来越重, 一批又一批应急防疫分队接连入川。同时, 还组织20多名司机、厨师等后勤保障人员先后入川, 构成强有力的保障支撑。从营地选址、住宿布置、供水供电、药械购储, 到个人工具配备、衣着饮食、生活起居等一应安排。在认真实施预案计划的同时, 还随着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 及时作出灵活的响应和调整, 确保了全体队员集中精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培养、提高洞察判断力要做到: (1) 以应急预案为先导, 提出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对策; (2) 认真观察事件的起因、走向, 分析所采取措施的效果, 及时捕捉可能发生事件恶化或意外走向的苗头问题, 充分注意内部、外部环境变化; (3) 把握重点, 对事件的核心、关键环节、重点部位要保持高度清醒和警觉, 密切监视, 认真分析, 周密考虑, 尽可能地把问题化解在基层面、内部、始发状态, 使对策的实施效果始终处于掌控状态。然而, 从以往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来看, 很多时候正是一些事件处理指挥者在事发之初对苗头问题缺乏敏感性, 漫不经心, 从而错失良机, 酿成大祸。因此, 疾控机构领导干部提高洞察判断力, 是应对突发事件必备的素质要求。

2 以全面的信息掌控力, 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决策的准确性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历来十分重视和强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报告信息的管理, 以确保能够系统、真实地反映并掌握事件发生及进展全过程。江苏疾控防疫大队一入川开展工作, 就着手建立由队长负总责的信息管理网络和一整套工作机制。各分队由队长和一名信息专管员负责本队的信息工作, 队长主要负责全队业务工作和行政事务的总结与上报, 信息员负责填制有关工作情况报表, 撰写工作情况信息稿件。坚持每天工作例会制度。鉴于灾区工作的特殊性, 总队会议一般在下午外出工作返回后就举行, 把当天最新鲜的信息反映汇总上来, 晚饭后各分队传达布置工作。各分队负责在包干的工作区域建立疾病控制工作网络的同时, 也要建立相关信息上报机制, 每天反映各类疾病发病情况和防病措施落实情况, 辅以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报告。江苏疾控防疫队还在四川灾区首创了对饮用水卫生监测和“四害”密度监测, 设置了临时检测实验室, 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现场工作人员, 以加强对饮用水管理和“四害”的防制工作。

对信息的掌控能力,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及时性。信息的效用贵在及时、新鲜, 这对采取或调整突发事件的处置措施以取得预期成效起着重要作用; (2) 准确性。指挥员要通过多渠道收集、汇总信息, 比较和筛选有用信息, 努力把握信息的准确度, 对做出正确的决策起到关键作用; (3) 系统性。对任何一项专业工作都存在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方面, 收集信息时二者不可偏颇, 应以工作目标为导向, 对工作过程、工作阶段性效果及各方面影响因素都做周到考虑。这三要素都关乎处理危机事件的成败。

3 以迅捷的快速反应力, 提高对突发事件的控制性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事发突然, 很难做到有条不紊地主动反应。因此, 在突发事件来临时, 疾控机构尤其是担负领导责任的指挥员能不能作出快速反应, 无疑是一个巨大考验。在四川地区抗震救灾中, 江苏疾控防疫大队根据灾情迅速确定卫生防疫工作原则:第一阶段以尸体处理、环境消杀和寻找合格水源为重点;第二阶段以建立疾病监测、水质监测网络为重点, 同时开展食品卫生、除灭四害、加强垃圾粪便管理等群众性运动, 有效改善灾后人居环境条件;第三阶段为灾后全面重建, 开展当地基层预防保健队伍建设和机构建设, 确保正常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展开。在灾区, 江苏疾控防疫大队通过实践摸索积累了经验, 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了震后卫生防疫工作技术规范, 为有效开展工作提供技术参照与指导。

疾控机构领导干部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快速反应能力是日常工作经验与知识积累的集中表现, 也是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要提高快速反应力, 应做到: (1) 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各种卫生应急预案; (2) 加强卫生应急培训, 使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都具备应急处理常识和各种特殊专业知识; (3) 组建卫生应急队伍, 做到“专才”与“通才”相结合, “卫生专业”与“行政保障”相结合; (4) 实施卫生应急演练, 按照预案,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区域性卫生应急演练, 以检验应急装备, 协调和处理各种关系, 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评估; (5) 做好各种应急物资储备, 并时常检查、维护和更新, 确保应急时有效使用。

4 以果敢的应急指挥力, 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有效性

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一个优秀的指挥员应当果断、机智、灵活, 具有很好的大局观念和与时俱进的机动权变能力, 在许多影响因素错综复杂的情况下, 绝不能拘泥于程序, 必须当机立断。因此, 危难之时更可以体现一个指挥员的综合素质。这种应急指挥能力也体现在能否抓住“三个关键”, 即:抓好队伍的组织建设, 必要时可组织特殊突击队;抓好通讯、交通建设, 确保指令实施执行的及时与有效;抓好协调与联络机制建设, 确保与有关方面联动有效。这些关键因素将会直接影响到应急指挥的有效性, 影响到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效果或成败。

综上所述, 疾控机构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 其中洞察判断力、信息掌控力、快速反应力和应急指挥力是危机应变力的直接体现, 且相互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摘要:在四川省汶川地区抗震救灾中, 卫生防疫任务极其繁重和紧迫。江苏省疾控中心迅速组建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大队赴川开展卫生防疫及救灾工作, 整个过程充分反映了疾控机构及其领导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所需要的危机应变能力。本文就洞察判断力, 信息掌控力、快速反应力和应急指挥力等方面阐述了培养和提高危机应变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8.汶川地震三周年:涅槃重生的汶川 篇八

三年前的5月12日,汶川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强震,三周年,汶川在坚强中重生,創造着“凤凰涅槃”的奇迹。新城镇拔地而起,新校园投入使用,新生命呱呱坠地。汶川,正用勃发的生机诠释着中国式的“崛起”。

2008年5月22日15时40分,深圳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飞机准时将38名四川灾区伤员运抵南宁国际机场。

2008年5月22日15时40分,深圳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飞机准时将38名四川灾区伤员运抵南宁国际机场。

2008年5月14日,空中拍摄的汶川县城一角。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四架直升机满载帐篷、矿泉水等灾区急需物资抵达四川大地震震中汶川县,并在返回时将第一批40名重伤员随机送抵成都的医院救治。

2008年5月20日,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垭头坪村,解放军某装甲师炮兵团在这里建立的“托起明天的太阳”灾区战地小学正式开课。图为士官胡风清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将一座大山崩塌,堵塞河道形成危险的堰塞湖。九天来水位上涨情况危急,如果溃堤将淹没北川全县和绵阳灾区,后果不堪设想。

11岁的女童黄永思,2008年5月21日下午在四川省广汉市高坪镇中心医院“地震棚重症病房”内抱着可爱的小熊凝视着外面的世界。

四川汶川县七一绵虒小学坐落在四大羌族聚居县之一的“西羌第一村”的绵虒镇。震后,该校与原玉龙中心校、原绵虒中心校(包括绵虒镇14所村小)合并,并在“特殊党费”以及广东珠海市的援建下重建。图为正在上课的学生们。

这家人含悲扶老携幼,沉痛怀念铭心刻骨的巨大悲剧人物——因为三年前的今天,老者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女孩的爸爸都还是活生生的人。

9.汶川抗震救灾 篇九

2008年6月13日,**党支部组织党员及积极分子前往军事博物馆观看“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图片展。虽然地震过去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但是它留给我们的伤痛却依然清晰,当大家看到展出的一幅幅灾区的图片的时候,一直以来的紧张,悲痛,感动又如潮水般在心中澎湃起来,心灵又受到一

次洗礼。

那是万人揪心的一刻:废墟上的一座闹钟,已经损毁。留下的,是那个永远定格的时间——14时28分。

那是一只令人心碎的小手:伤痕累累的手中,紧攥着一支笔。孩子的躯体被无情的砖石掩埋。

看着一幅幅记录在残垣断壁中进行着生与死的搏斗的照片,同志们的眼里一次又一次充满了泪水,每一次看到那揪心的画面和涌动的爱心,无论多么坚强的人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灾难考验着我们,同时也是在检验着我们。在这危难时刻,国人的行动便是我们国民意志、国民素质、国人品德的最好见证!且看后方那汹涌澎湃而来的动人热潮!!

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当天赶赴灾区之后,于5月23日再赴灾区。他走上废墟,走进野战医院,走进帐篷小学,走进灾民临时安置点……

山还在摇,地还在颤……,人民子弟兵,这支曾创下世界军史上急行军奇迹的部队,再次依靠双腿与恶劣的天候和地理较量。13日23时15分,武警部队作战指挥部接到了来自汶川的声音——挺进小分队用双脚征服90公里死亡线进入汶川县城,成为到达这里的第一支救援部队。

我们不会忘记:“让我再救一个吧!”,一位战士余震中冒死要冲进危楼救人时的哭喊;“下边还有人吗?”那是在梳理了一遍又一遍的废墟上,子弟兵发出的声声和呼唤。

历史不会忘记这样的画面——一个个在塌楼中艰难接近生命的身影,一双双托举担架送伤员上车的大手,一张张疲极困极酣睡在乱石中的憔悴颜容。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深深地触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使我们与血脉相连的灾区人民紧密相连,我们在瞬刻间凝聚在一起!

……抗震救灾捐款现场,捐款箱前围满了人!

……广大人民群众自发到当地的慈善机构捐款,在这些人中,有坐轮椅来的,也有盲人!

……幼儿园的孩子拿出了压岁钱、退休在家的老人拿出了养老钱!

……在采血点,献血的队伍排成了长龙,护士们居然会为血浆太多无处存放而发愁!

……再看社会各界人士、看工农兵学商、看大中小城市、看台港澳同胞!

许许多多的感动,塑造了我们众志成城的国民形象,锻造了我们战胜一切自然灾害的法宝!在抗震救灾中这一幕幕永载史册的感动大剧,将坚定灾区人民的信心,将激励救灾将士的斗志,将激励灾区重建家园的信念,也将把我们华夏子孙的心贴得更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还将会传出多少个感人的故事,我相信将会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感动故事会因为不被知晓而沉积在历史的河流中。但是高山永远不会忘记!大地永远不会忘记!

10.汶川抗震救灾 篇十

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7. 8级强烈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噩耗传来,印制行业兄弟企业成都印钞公司和西安印钞厂正位于受灾较严重地区,上海造币有限公司迅速反应,发起了一场抗震救灾的爱心行动.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上海轻工业 英文刊名:SHANGHAI LIGHT INDUSTRY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 

11.汶川抗震救灾 篇十一

时隔一个多月, 地震带给我们的伤痛已渐渐痊愈, 除了对生命的哀悼之外, 我们接触的最多的便是奉献、捐助等字眼了。特大自然灾害后, 救灾物资的需求有数量大、时间紧等特点, 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就不能再采用以往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的一般模式, 而应讲求效率、经济、实用等原则, 但又要杜绝腐败、违法违纪等情况, 实行特事特办。为加强救灾款物管理, 中央成立了抗震救灾款物监督检查领导小组, 并组织对抗震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

从中央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近日的文件、公告, 可以看出救灾物资筹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来源:1、中央和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2、社会各界和人民团体;3、中央组织部接收的特殊党费;4、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和经民政部批准的可接收捐赠的其他公募基金会。其中, 前三项集中到民政部开设的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赠专户, 按照规划安排使用。后一项连同对口支援省份的资金由受灾省份人民政府负责安排使用。

在分配和安排使用过程中, 救灾物资优先用于民生项目。安排捐赠资金原则上应该遵循以下顺序:一是房屋倒损农户住房重建;二是学校、医院、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设备;三是对特困群众、“两孤一残”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生活补助;四是农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救灾物资使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作为纳税人和捐赠人, 我们会有很多疑问:一是救灾物资使用中是否有一些挪用、挤占等现象;二是会不会有弄虚作假、虚报数字或者灾情等问题;三是物资分配过程或发放过程中有无不合理问题。

审计署于6月24日发布了第2号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 公布了截止6月12日各级财政、国内国际社会捐赠以及中央组织部接收的“特殊党费”的审计情况。各类捐赠总额已经达到759.16亿, 通过实际到账和使用资金的审计, 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管理不够规范:捐赠款物来源广、数量大、品种多、时间集中, 加之相关制度不完善健全、应急经验不足, 导致对款物的登记的手续不健全、质量检查不合格, 出现错漏报, 部分物资积压、过期等损失。

政策不够完善:个别地方在中央规定的遇难者抚慰金外又发放地方抚慰金, 但额度不一, 容易引起互相攀比、造成矛盾。

执行不完全到位:个别地方由于主客观原因, 没能按时发放救灾物资, 致使当地群众产生误会与埋怨。

除此之外, 据调查, 民间反映出的问题还有以下几方面:1、接收环节不, 进行账外处置。由于一时间捐赠款物如潮而至, 一些单位尤其是一些临时的受赠机构, 既存在人手不够来不及入账的可能, 也存在着一些人员见财起意, 故意不入账, 之后直接据为己有或低价倒卖。2、采购环节做手脚, 大发国难横财。由于受灾情况严重, 需采购大量生活必备物资, 便给投机分子机会:故意提高价格、采购其他不必须物资、索取回扣等。3、分配环节顾亲友, 先己后人。救灾物资的管理分发人员几乎人人都有亲友因灾受损, 可能导致其谎报灾情、夸大受灾程度等违纪行为。

三、对抗震救灾物资审计的建议

救灾物资审计是一种非常规的事中审计, 也即对救灾款物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管理情况进行跟踪审计。针对现阶段抗震救灾的物资审计, 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首先, 区分重点与非重点环节, 特别是群众反映的问题要重点审查。比如, 针对采购人员的弄虚作假问题, 应该进行循环审计, 对票据、数量进行严格审计。这样即可以合理分配审计资源, 也能够有效查处问题。针对政策的不完善问题, 应重点对资金链进行跟踪追查, 当然, 并不是一个审计人员从中央跟踪到县里面, 而是通过审计的组织网络, 审计人员在不同的岗位上开展起来的。提出审计建议, 使资金流转更加规范、合理。

其次, 及时披露信息。对于如此量大类多的救灾物资, 其使用情况是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的对象, 如果没有及时的信息, 外界也无法了解灾区目前的困难和急需的物资, 也会对自己捐赠的款物是否被有效利用产生怀疑。这就需要建立信息公开网, 及时汇总各方面关于救灾物资的需求、使用情况, 便于下一步更便捷、有效地工作。

再次, 树立特事特办的观念, 有些程序并不一定要按照平常的流程, 要适当从简, 以服务大局为目的。并且要有迅速的反映和强有力的组织系统, 比如第一时间我们要组织力量开展工作, 把一些问题及时反馈上来, 不要等到最后审计完了才明白,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没有时效性了。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系统, 是因为这次救灾涉及方方面面的整合以及工作的安排、部署、调动, 离开这一保障的话, 救灾工作不会像目前这样顺利进行。

最后, 要有顾全大局, 服务大局的观念, 把审计立于服务的角度是我们应该坚持的。通常在大家心中, 审计就是挑毛病的, 其实不然, 审计工作做得最好的情况就是没有问题, 审计不光是查办大案要案, 还要对财政财务、甚至社会公共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率性进行审计。在这次重要工作中, 审计也必然要担当起服务灾区的重任。

四、结束语

由于应急审计的经验不足, 工作中必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但我们必须及时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 才能保证以后各项应急资金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个华夏子孙的心, 除了对人民精神家园的摧残, 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本文通过对抗震救灾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管理情况的跟踪, 结合审计工作的特点, 剖析存在的问题, 并在次基础上提出对策, 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救灾物资。本着“智力支援、管理支援、科技支援”的原则, 望能对灾区重建事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捐赠物资,应急物资,跟踪审计

参考文献

[1]、审计署办公厅《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使用指导意见》

12.汶川抗震救灾 篇十二

汶川地震桥梁震害分析及抗震设计启示

汶川地震中公路桥梁破坏严重,且破坏形式在破裂面南、北两端出现显著的.差异.本文从震源机制、断层运动方式和桥梁本身特点等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断层南端由于释放能量巨大,断层逆冲作用显著,结构在竖向和水平向地震力作用下出现强度破坏;而断层北端右旋走滑作用显著,结构在剧烈的地面错动中出现位移型破坏.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强震区的桥梁抗震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 者:赵国辉 刘健新 Zhao Guohui Liu Jianxin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西安,710064刊 名:震灾防御技术 ISTIC英文刊名:TECHNOLOGY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年,卷(期):3(4)分类号:P3关键词:汶川地震 桥梁震害 震源机制 抗震设计

13.汶川抗震救灾 篇十三

对于灾难,我们无法逃避,也无法做出其他的选择,只是面对。灾难的发生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我们哀痛,我们哀伤,无数的人用止不住的泪水洗刷着心中的疼痛。但是,巨大的悲痛也会产生无穷的力量,人在最痛苦的时候心里仍会升起新的希望。人类文明的进步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让无数人献出自己的生命。尽管发生,我们还是要继续生活,重建家园,为离开的人哀悼,为活下去的人好好活着!

东方的伟人不会在地震中胆怯,,我们只会更加坚强。大地无情,人有情,地震强大,人更大。地震震醒了中国人的团结力量,那是一份真情、友爱、亲情的强大力量,心连心的支援、爱心奉献,爱心相随在灾区群众的身旁。爱的力量仿佛也到了最前线,来到了灾区,一起来承受这不能承受之重,承受来自心灵,来自身体的创伤。面对灾难,我们的国家从容以对;面对灾难,我们的人民互相护持;面对灾难,我们的民族再次展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抢险救灾队员临危不惧,舍我其谁的大无畏精神感动着我们;我们的总理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尚有余震危险的救灾前线,总理的眼泪落在了每一名华夏儿女的心头!

3天的举国哀悼日,不仅让我们凝住关于生命的记忆,更让我们慨然生命的责任和民族的大义,没有从磨难中走过的生命就没有对生命意义清晰的理解,没有在灾难中挺起的民族就没有笔直的脊梁。因此,我们有理由不哭。民族的韧性和国家的理性总会使我们以恒定的从容去勇敢面对一切,于坚忍中奋进努力,于悲歌中壮哉前行。这时候,文字是苍白的,这时候,血泪是无力的,只有不歇行进的双脚,不停掀动瓦砾的双手,接连擎起担架的双肩,持续“一二一”加油的号子,行动才是创造奇迹的交响,努力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哀悼。人民,挺住;中国,加油。奇迹在手中,记忆在心中。

在灾难发生的那一瞬间,大地龟裂,山峰塌陷,房屋倒塌,无数的财富毁于一旦……

在那一刻,无数的生命消亡;在那一刻,无数的生命凋零……

也许就在那一刻,你们受了伤,留下了永远的痛。但是你们并不是孤独地面对伤痛,祖国人民永远和你们同在,我们永远与你们同在:当胡总书记满含深情地亲吻受灾儿童的时候,当全国民众捐献爱心的时候,当天安门前人们齐齐高呼“中国加油”的时候,你们都能真切地读出:祖国人民和你们在一起!相信我们大家都会为你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你们永远都不会是独自面对灾难!

如果可以抱着你,我们会在你们的额上印下我们的吻,告诉你:我们爱你。

如果可以抱着你,我们会轻轻拭去你的泪,搂紧你,给你温暖。

如果可以抱着你,我们会紧紧拉着你的手,呵护你,你并不孤单。

泪水,只为融化冰冷的残垣;感动,只为坚守共同的誓言;汗水,只为追赶匆匆的时间;行动,只为捍卫生命的尊严。祖国人民的行动是最直接最明确的宣言:他们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

沉沉的瓦砾,压垮了你们的家园,但压不垮你们努力生活的坚定信念;撼天的地震,震散了你们的亲人,震不散感天动地的骨肉亲情;动地的灾难,带来了你们一生的健康,却带不走华夏儿女血浓于水的深执感情。

如果生命是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会传递风的歌唱;如果生命是一枝花朵,如期开放,就会闪动露珠的光芒。

如果你是一只蝴蝶,祖国就是风,托起你飞翔;如果你是一枝花朵,祖国就是露珠,滋润你开放:祖国永远伴随着你们,永远是你们成长的摇篮,永远是你们宁静的港湾。

记住所有的人,所有的爱;忘记所有的痛,所有的苦难。风雨之后,会有彩虹;大难之后是涅槃重生。有你在,有我们在,有爱在,这个世界就还在!美好的家园还会再来!活着,多好!活着,为你,为亲人,为所有爱你的血肉同胞。

请你们一定坚强。请你们一定记住:我们有做好任何事情的勇气和信心,我们也能做好任何一件事情,因为虽然我们身残,但我们志更坚。

人是有尊严的,生命是有尊严的。

这时候,我们不去提什么诸如“人定胜天”、“战胜自然”等似乎挺起来有点遥远的话。毕竟,生命是大自然赐予的。对于自然而言,夺走生命,似乎比创造生命更加容易。在大自然不经意的震怒面前,生命显得那样的脆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必须这样束手就擒。

人的伟大、生命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在任何恶劣、荒芜、甚至灾难的环境中,都要坚强的活着。坚强的活下去,就是面对自然最有力、最坚定的抗争。

天地变幻之间,谁还记得最初的心愿;蓝天消逝之间,幸福分隔在梦的两端;在找到你之前,谁能给我放弃的理由;黎明到来之前,生命跳动在期待的边缘;在你回应之前,我不会停止我的歌喉;在你微笑之前,我不会松开我的双手;我会不停呼喊,直到阳光撒进你的窗口;我会在你身边,直到希望流入你的心田。

人的生命是无比坚韧的,人的创造力是无比巨大的,中华儿女更是如此,再大的灾难,也驯服不了我们顽强的心;再大的祸患,也不能让我们底下我们高昂的头!我们将永远前行在复兴和再创辉煌的路上!

14.汶川抗震救灾 篇十四

挺起映秀小学的肩膀

就在三年前的那个五月, 看到地震灾区一幅幅震颤人心的画面, 我的泪水总会止不住地模糊双眼。那是深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上的一次悲痛, 一次无限的悲伤。映秀小学的谭国强校长第一时间投入到指挥救援学生的战斗中, 来不及去抢救相儒以沫的妻子、慈爱的老母。妻子和母亲被埋于坍塌的废墟中长达十三天之久, 现身之时已是面目皆非。这是怎样的一条汉子啊!要有怎样的坚强去承载失去亲人的痛, 又是怎样的坚强去面对和组织一个个幸存下来的孩子在震区开始新的生活和重建?太多的伤痛和问题需要他去面对!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最大地减轻痛苦, 更好地迎接新的未来, 他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疼痛, 付出了那么多。

三年后, 在新建成的映秀小学, 我们见到了这位在电视画面中让我一次次感受伟大的校长。虽然头发白了, 但气色很好, 他要把坚强给所有的孩子们, 让孩子们感受力量。他是映秀小学的肩膀, 但当我真实地面对坐在对面的谭校长时, 还是会忍不住地心疼他。他真的老了, 完全不像城市里四十多岁的男人那样精致, 更多的是岁月磨砺在他身上留下的年龄的厚重和特有的憨实、豁达。

三年前, 谭校长曾说, 校舍没了, 但学校不会消失, “我们还会重建”。三年后, 他兑现了诺言。在映秀小学的校门口写着“大爱映春秋尽显中华儿女本色, 世代铭深恩见证映小思源情怀”。我们到校的那天, 谭校长早早出来迎接我们, 嘴里说得最多的是感谢。可这个感谢我们是如此的担不起, 即使成千上万个感谢也无法去表达我们对谭校长这份付出的敬仰。“大爱映春秋, 生命秀风采”, 现在的映秀小学一派新景象, 校园里的建设富有规划而整洁, 孩子们在校园里追逐嬉戏, 显然他们更容易快乐和忘记, 这场灾难也将会在未来的记忆里随着时间淡化, 让他们更懂得珍惜和感恩。现在汶川的中小学教学课本中多了一本感恩教育读本:《知恩于心、感恩于行》感恩教育读本, 分中小学两个版, 在读本中, 我们重拾了很多在日常中所忽略的, 但是最基本、最质朴的感恩:“鸦知反哺, 羊知跪乳。”著名科学家居中里夫人, 用一束鲜花表达她对小学老师的感激;伟人毛泽东用诗词感念友人给予他的帮助和支持;周恩来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来感谢祖国……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其实, 感恩不需要惊天动地, 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 一丝微笑, 一点无私, 一份认真, 一次付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才懂得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才懂得去关心他人, 帮助他人;才会勤奋学习, 珍爱自己;才能学会包容, 赢得真爱, 赢得友谊;才会拥有快乐, 拥有幸福;才会明白事理, 更快地长大, 并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重建的映秀小镇

曾经满目苍夷的地震震中, 如今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排排风格统一的小楼在湖光山色中如水墨画般的含蓄动人, 质朴中透着坚实, 如汶川人民一般。有人更形容这个映秀小镇像极了瑞士小镇。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在抗震减灾学术交流中心设计理念中提出:与其面对这样的结局, 我们想到最好措施就是将废墟渐渐的掩盖。这是一个缓慢的、持久的过程。可以是通过一系列的仪式, 逐渐地由悼念者和纪念者组织带来泥土将其覆盖。在若干年后, 学术价值不再存在, 人们心理的阴影渐渐消除时, 在映秀新城我们能够看见的是一个绿意盎然的丘陵。我们知道这片生命之下埋藏着我们曾经的痛苦、惊恐, 但是我们的痛楚已经渐定, 丘陵上的一片生机将鼓励我们积极的去生活。我们说废墟和灾难是需要纪念的, 但这是一个需要忘却的纪念。

回忆往事让未来幸福

当年作为教育部赴地震灾区的教育部机关党委干部王家勤副书记动情的说:“这里的变化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好。”王书记到灾区后的主要工作是转移灾区学生, 一万多名的学生要转移出去, 这在平常状态下都是不可想象的一项繁琐工程, 在当时余震不断随时有次生灾害发生的汶川更是难上加难。同王书记一起转移学生的汶川县王蕾副县长个子不高, 头发高高盘起, 说话语速快而有力, 走起路来都像在赶时间, 着实一个四川女强人。但在讲到王家勤书记时, 她一次又一次止不住地哽咽落泪。学生转移到不同省市, 要面临转移中的安全、同接收过渡方的交接、教育和一切生活问题, 王县长的公务车一个月里在山路和交通非常差的环境中跑了二万多公里, 司机的颈椎错位, 王家勤书记在发着高烧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海拔高原地区了解学生转移情况, 进入山里他虚弱地吸着氧在坚持着工作。这一切让王蕾县长在回忆中一次次的哽咽。

太多的故事和感动在汶川流传, 现在的汶川需要憧憬, 未来的生活更需要鼓起勇气, 只有幸福才是对所有往事最好的纪念。

生活要从感恩开始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一周的调研结束了。参加此次调研实践活动的各单位同事都从起初见面最多是客气的打个招呼变为结束时的交心朋友。我们用心去感受着汶川的变化和发展, 感动着汶川人民的坚强和伟大, 感谢西南财经大学细致周到的安排和照顾。

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奔腾向前, 浩浩荡荡, 势不可挡。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五千年的历程。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卓越创造, 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也坚信, 勤劳勇敢智慧的灾区人民, 在全面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 一定能够万众一心, 奋发图强, 勇往直前地朝着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15.汶川抗震救灾 篇十五

灾难超越了地域与时空,灾难是人类共同的伤痛,在无法抗拒的大自然面前,只有爱才是人类得以永恒的力量,只有爱才是人类共同抗衡自然灾难的伟大力量!灾害无情人有情!在此,校团委、校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紧急募捐倡议: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伸出援助之手,踊跃捐款捐物,向灾区人民献上我们的爱心,用实际行动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民族的意志与毅力,证明我们团结爱国的赤子之心!

自灾难发生之后,校团委、各学院以及校学生会等各学生团体,纷纷将爱心付诸于实际行动,许多团组织自发组织学生们为受灾群众捐款捐物。这是我们大学子用实际行动阐释“怀天下,求真知”的最好体现。但由于目前组织募捐的机构繁多,所募捐到的物资难以统一集中转交到灾区人民手中,为了发动更多的同学向灾区人民献上我们的爱心,进一步规范募捐环节,经校团委决定,成立河北师大共青团紧急募捐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由各学院团委、直属团支部统一组织募捐活动,活动后统一转交校团委。由校团委汇总后,将通过中国红十字协会将所募集到的财物送到灾区人民手中。

一日的工资,一天的零花钱也许对您微不足道,但汇聚起来将成为救灾救助不可低估的力量。请记住灾民们期盼的眼神......共青团河北师范大学学生会

16.汶川抗震救灾 篇十六

爱心接力,大爱善行,业已镌刻在汶川人心中。不远处的“大爱文化广场”,将这一理念具象化。在峡谷空旷间,一双由数十只手叠加而成的巨手造型,开启了“爱之门”。它有四五层楼高,在“让世界充满着爱”的巨幅标语衬托下,双手相对,手心向上,像是祝福,也是宣言。“巨手”之后是“爱立方”馆,长宽各三十米,高二十米,用九百多块花岗石砌成,四面墙体刻有上百个不同字体的“爱”字。在馆内,铜铸的生命之树,爱神飞天,以及古今中外关于爱的箴言、雕塑、图像,立体地描述了爱与生命、爱与人类、大爱传承的故事,将爱的理念立体而高迈地张扬。

生死考验后,危难相助中,尊重生命,奉献爱心,就有了更为深入全面的理解。大爱广场,体现了创立者的初衷:“爱,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生命的托付与给予,是信任,也是动力,它超越时空、民族与国别。”同时,也表达出经历地震劫难的汶川人,对全社会的真诚感念与回报。面对突发灾难,有八方支援,有政府强力领导,短短两年时间,家园重建,水磨镇等一些旧街老村换新貌,特别是像萝卜寨等偏僻羌寨,废墟断路得到修护和改造。本土诗人羊子《汶川羌》长诗写道:亿万颗心温暖支撑的,崭新的一个家园,汶川。受难的,痛的,苏醒的,回来的,笑的,汶川。是爱的力量,仁义善行,让奇迹发生。

我甚至想到,这个岷江古道上多灾多难的小城,独特的人文风景,让人沉思,然而,地震后一些新建筑和碑刻,汇入这古朴而独特的风景中,更令人回味。

上一篇:《非攻》教案及练习下一篇:消防工程师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