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自我审视(共11篇)
1.如何做到自我审视 篇一
如何选择装修公司,自我保护做到“五要五不要” 市建筑装饰装修管理处提醒: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从选择装潢公司开始要做到“五要五不要”。
要选择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行业协会会员证的正规装潢公司;
要选择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装潢公司;
要选择诚信度较高、合同履行能力较强的装潢公司; 要选择采用《合肥市室内装饰装修示范合同》的装潢公司,并根据合同规定,认真填写和选择所有合同项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装饰装修过程中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时刻与装潢公司保持联系,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提诉或举报;
不要轻信装潢企业广告;
不要迷信低价装潢。防止以免设计费、免管理费、材料费为市场最低价,人工费打折等低价为诱饵,粗制滥造、以次充好、中途加价等种种手法坑害消费者;
不要轻信熟人介绍。有的消费者轻信熟人介绍,不签订装潢合同,搞“君子协定”、“友情操作”,一旦出现装潢纠纷,因缺乏依据或有碍情面而无法妥善解决;
不要找马路游击队。马路游击队一无执照、二无资质、三无固定营业场所,如果找其装潢,保修无法保证,出了问题无处申诉、卷款逃跑无法追究;
不要找挂靠公司,以防出现卷款而逃等违法违规行为。
2.如何做到自我审视 篇二
青少年比之童年,除了身体上的变化外,心理上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自我意识的变化。德国哲学家斯普兰卡称作青少年“是第二次诞生”,是指他们发现了一个内心的自我世界。正是这个自我的出现,他们的独立性、成人感日趋增强,因而需要独立处事。而我们许多成年人看不到这一点,总认为孩子还没有长大,于是两代人的冲突就逐渐增多。教师和家长要了解孩子,就要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自我意识的特点,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如何认识、介绍、展示和评价自己的。
一、客观的我
人作为生命存在来说是自然的产物,作为个体来说是社会的产物,心理学家称之为客观的我。要认识自己,首先应该承认客观现实中的“我”,对客观自我如何看待、评价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1. 你对自己的外表形象满意吗?
2. 你有哪些特长?
3. 你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如何?
4. 老师对你是如何评价的?
在所调查的50名对象中,有10人对自己的外表形象非常满意,36人对自己的外表形象认为比较满意或一般,有4人对自己的外表形象不满意。可见,学生可以通过客观的相貌等感性特征观察自己。其次他们大多能够发现自己的特长,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没有特长或者未发现自己有什么特长。在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一项中,回答为“一般”与“不清楚”的占了绝大多数,很多人对这一方面没有过多的考虑,这说明了他们认识自我的不全面性,他们的任何行为活动都属于自我领域,与他人无关或者说他们不过多地考虑自己的言行对别人的影响。在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提问中,成绩好的同学能明确回答出自我感觉的印象,成绩较好或一般的同学认为不知道、说不来,可见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对学生自我认识的影响。
客观的我受到了主观自我的价值判断和他人评价的影响,从而产生自我体验,进而形成自我印象,得到别人对自己评价高的人往往充满自信,反之亦然,他们或者迷茫,或者无所适从。由此看来中学生和教师、家长的正常沟通显得十分重要,这是增强学生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这一点。
二、本能驱动的我
人具有极强的潜意识,即人的行为表现具有内在的驱动力。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是怎样靠心理意识来驱动、支配自己的行为的呢?问卷涉及如下几个环节:
1. 你是否追求享乐(自由自在、无人约束),如何看待这种心理?
2. 你的待人处事原则是什么?(包括与家人、同学、老师或他人)
3. 你赞同“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吗?你吸烟吗?
4. 你的自控能力如何?(在学习、生活、其他方面)
中学生虽然正向成年人过度,但是他们的内在潜意识中仍然有追求舒适、安逸的享乐心理。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人的一种天性,也就是说他们认识到这是人的一种本我反应。但也有1/3的人答案是否定的,他们认为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也很正常,但不能经常有,否则会对人的身心发展不利。可见,他们能够较为正确地看待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有了自己的行为处事方式,并且可以严格按照自己的原则去做事,他们都渴望真诚,并且以真情去换取友情,强烈的责任感、讲求信用是他们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在吸烟问题的调查中,同学们100%反对吸烟并认为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他们认为,看到别人吸烟有种神气感,个别同学有过吸烟的现象。谈到个人的自控能力时,大部分同学能够准确判断自己的自控能力,只有极少数同学认为在出现较为严重的利益、情感冲突时,在强大的诱惑力或者哥们义气趋使下,自己会失去自控能力。现实社会中青少年犯罪现象严重,可见应及早在中学生中进行心理学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实现理智的自我本能驱动。
三、自我评价与自我体验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动和个性特点、状态的判断。自我评价直接影响个体自尊、自信的确立。那么现在的高中生究竟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呢?
学生往往强调在突出的、能够充分说明自己的方面诠释自己,虽然达不到客观、全面,但是说明他们可以发现问题的内在性,寻找自己的不足和原因,评价的范围扩大,内涵也逐步丰富,并且稳定性增强;他们也会经常反思、分析自己,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掌握自己的行为。学生的自我评价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盲目和概念化,他们逐渐可以本着正反两方面的态度,既不着重强调优势,又不刻意掩盖缺点,给人以诚实的感觉并具有客观性。
自我体验是对个人的情操、情感的体验,例如,自信、自卑、自满,自我欣赏。自我体验反映了主体“我”的需要与客观现实的“我”之间的因果关系。
学生的成人感日趋增强,因而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能够客观地接受自己[1]。调查发现学生在自己的身上可以找出自己认为肯定的地方,但或许是因为对自己某些方面不满意,或许因为个人心理的自卑,有近10人不赞成自我喜欢,自我欣赏。大多数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他们在日记中抒发个人的思想情怀,表达自我精神体验,记录自己感觉有意义的东西。但是,由于成年人对中学生的行为往往缺乏信任,惟恐他们步入歧途,漠视他们的情感体验,忘记最基本的冷静的交流,这使得具有新思维的年轻人与传统观念深厚的成年人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
中国有句古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几千年来,国人以谦虚谨慎为美德。在当今全面开放的形式下,对先辈的传统我们应当予以继承,但在现代社会的新形式下,人心浮躁与之又形成明显的反差。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塑造谦虚内敛人格精神和自我个性追求这两方面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是自我意识成熟的标志,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朝着成人化的趋势发展。他们渐渐有了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潜在的那种自由散漫情绪逐渐会被理智所控制。学生的独立性格和人格正在形成,正在有意识地涉足社会生活,并展示着精彩的自我。认识自我是重要的,也是很困难的,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尽管这个目标并不宏伟,但是它切合实际而没有幻想。教师在平时应当帮助他们更好地自知、自审、自爱、自好,加强自控力,增强自尊心,提高自信心。在正确审视自我的基础上,我们应适时地与他们沟通,引导他们与他人乃至社会各方面作接触,以有利于他们很好地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更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3.审视自我和个人评价 篇三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过的人生是不值得度过的!”。我个人觉得人生之路较为漫长,但未来的路如何去走,这需要我们通过理性的分析,和认真的思考。我对我现在的生活不是很满意,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活自由时间很多,但我自己没有把它们好好利用。我想要的不是像在的轻松生活,现在轻松,可是同样也学不更多的知识,而且以后的生活不会这般轻松。我想要的生活是充实而又开心的,而且能够照顾好身边的亲人。过去的生活已经无法改变,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就要让自己过得充实,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努力的提高自己,最后才可以去帮助别人。
有时我会受到挫折,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自己前进的动力也会影响,但每次认真思考后就可以明确前进方向。我认为一个人的理想很重要,它可以引领我们前进,但人的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甚至可以放弃。因为人在不同的阶段对人生会有不同的思考,而一个人的思想比理想更重。一个人可以没有理想,但不能没有思想。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一个人未来之路的长度。人的一生就是要在不断的思考和反思中成长成熟的。责任感也是一个人成熟的体现,许多时候我们都不愿意做一些事情,但我们必须要去做,这就是因为人要有责任感。一个人的思想境界越高,那么他对责任感的理解也就越强。同时,他对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也就越强。在生活中,我们也许不能像雷锋叔叔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我们们能为身边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最起码不能作恶。对于那些违背个人良心和社会公德的事我们一定要放弃并阻止。
审视自我,审视人生,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生活方式,探寻一条自己的人生之路!
自我评价:转眼间,大二的学习生活也即将结束。在这两年里,我认为自己学习的书本知识不够丰富,基本上只是学习课堂知识,课外的专业知识很少学。但是我在大学的图书馆里看了不少课外书籍,增长了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我认识到大学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很有限,根本应付不了未来社会上的竞争。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努力自主学习,学习好专业知识。刚上大学时对学习政治课很是不解,认为真、不是文科才学的课程吗?怎么要我们理工科的学生来学这个呢?而且考研还要考政治,不是和数学英语同等重要吗?后来通过两年的学习,我渐渐发现政治课不是那么没用。甚至会主动的去看一些新闻联播。我认识到专业课是教我们技能,基础课时给我们知识,而政治课却能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学习这课程能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认识我们国家和社会。不正是一门教我们如何审视自己的课程吗。
4.如何做到自我审视 篇四
长春市永春教育实践基地 尹淑莲
[摘要]: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历一个发展阶段,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主体资源的生成、教师的专业形成、学生群体的发展等相关因素的动态变化。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师
专业发展
一位通用技术指导教师的感言: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思维跟不上学生了,他们能提出很多我意想不到的问题,能找到我意想不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说出我意想不到的生活体验。
从这位教师的感言中我们发现:一旦把课程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将不再是学习的奴隶,而是课程的主动的积极构建者;一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将被激发。在新课程面前,作为教师将如何应对?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中,老师正在主动地或者是被动地转变着自己的角色。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科课程提出了加强综合性的要求,以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不但集中体现了加强课程综合性的新要求,集中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追求,而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从广义的课程资源角度来说,专业的指导教师是课程资源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课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力资源,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主体资源的生成、评价体系的形成、学生群体的发展等相关因素的动态变化。
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省
“教师”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职业,但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从事教师职业,就要对教师专业角色与定位进行自我省思和自觉体认。即在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不断思考:“教师是什么?”
通用技术的指导教师再不能是解惑、授业、传输知识的“教书先生”了。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合适的教育情景,营造良好的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再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活动的参与者、技术素养的培养者及探索研究的指导者和促进者。长期以来,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说的话总是正确的,是真理,最具权威性。但在通用技术的教学指导中,学生希望研究、设计的很多问题和提出的许多问题都会超出老师的专业领域,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学生吸纳知识的途径已不仅限于教师和书本,在许多设计和研究的领域,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或者有的学生的思维要超越于教师,师生之间的界线趋于淡化,教与学的互换日趋频繁,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谁就首先获得发言权。教师由“我说你听”变以一起讨论、商量,真正体会现出了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就是激发和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熟悉通用技术活动课的教学流程,精通专业知识外,还要重新学习很多新的知识,扩大知识领域,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已经习惯的传统的学科教学行为,以适应通用技术活动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二、教师如何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1、从学生身上寻找专业智慧之源
教师智慧的源泉,更多地来自教师与学生思维的碰撞,来自于学生鲜活而无拘无束的心灵律动。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愉悦还是困惑,教育教学规律、教学经验与方法,恰源于其中;捕捉之、发掘之、因势利导之、总结升华之,正是教师提升专业智慧的有效途径之一。师生共同跨越自我,教与学双方共同实现智慧与创造力的充分释放。以下的教学实例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上学期我们组织的“体验控制系统—组装水箱”的实践活动中,我担任指导教师。这个班学生不多。一开始我很庆幸,人少,研究的主题也只有三个方案,让我没有想的是,在分组活动的过程,出现了以下的情况:
在活动前我简单交待了这节课的任务,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装简易的水箱,然后体验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控制过程。然后就把一些水箱的组件过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制作。
然后小组开始活动,4个或6个人一组开始组装水箱,教室时出现一片热闹的场面,有的同学在接电路板,有的同学在安水箱,有的同学在研究传感器、、、、、、,教室时出现一片热烈的场面,几乎人人参与,但仔细去看,这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混乱无序”。活动中有的学生因为电路板接错了,而使电路板烧坏了,有的由于不知道安装水箱的程序把水管用力往上套而使水箱漏水等,有的学生为一个传感器而抢着,闹着、、、、、出现了许多问题,活动的有效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合作的规则或者说规则不明确,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对小组合作活动的指导策略欠缺。虽然“小组合作”在小课题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教师本身是在比较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机制下成长起来的。对合作的能力和技巧本就是种缺失,不能为学生在小课研究中的小组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只是勉强地组成小组形式开展研究活动而已。
在以后的指导教学中,我转变了自己的观念,提高对合作学习策略的指导能力。改变自己在小课题研究中的角色,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是参与研究性活动的“平等的首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心得辅导,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使自己的在教学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基础。
2、从同伴身上获得专业合作之基
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取决于个人的专业能力,也不光需要师生互动的智慧,还需要教师团队的整体合作。为实现受教育者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相同学科与不同学科、同一年级与不同年级的教师,需要合作施教、协商探讨,在合作中,促成教师个体专业境界的提升。
通用技术教师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学科课程的教学,有较强的专业性,教师可独立完成教学工作,基本上可以不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交往。通用技术课则不同,它包括的知识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而且还要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同事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和活动课指导。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具有教育的功能。
长春市教研室成立了一个通用技术中心教研组,每学期都要组织集体备课、集体讨论、分组调研、分工明确。这个教研组包括长春地区所有通用技术课教师,每个教师都富有个性,对问题具有独到的理解,敢说、愿讲、能接受。我的许多知识就是从教研活动中得来的。
如我们在集体备课时一位年轻教师对教师进行制定计划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教师进行制定计划应做到:具体,明确。计划必须要要细节化,而不能过于宽泛。细节化的计划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思考通用技术课的实施的整个过程,从而对实施目的和意义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同时细节化的计划有助于教师工作的有序开展。她在备课组提出应关注这一问题,组内的教师立即在教学设计中作了相应的调整。
集体备课、开设研究课或公开课,看似是个性化的钻研过程,实际恰是授课教师将自己对课的理解设计不断与同事研讨,不断修正、调整的过程。鼓励分享知识,建立教师专业团队共同学习的愿景,最终必将使整个研究团队的成员都获得较快的发展。
3,从校本教研中获得专业持续发展之本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在学校教学环境中个体与群体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和反思,更好地解决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校本教研可以缩短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周期,使教师的专业发展由“自发”转向“自觉”,可以提高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进行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校本教研是教师从新手走向成熟的一条必经之路。实践表明,通过校本研修中的自主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模式,可以确实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校本教研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自主的教学反思。通用技术课更要注重课堂实践操作的效果,技术载体是否对提高学生技术素养有足够的帮助?安排其他操作内容、使用其他材料、工艺是否更合适?我们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录一节自己的课,然后课下进行自己反复研究、观看,看自己的示范操作是否规范、熟练,对其中某些片段和环节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还可以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
第二,同事的合作互助。通用技术作为新的课程,教学资源肯定不足,需要通过同伴间的共享来保证教学开展和相互学习资源的开发能力;技术操作中会碰到诸多困难要同事间互相帮助解决,相互提高;不同的教师均有自己的特长,老师们的相互指导、传授,共同形成知识全面、技能高超的合作团体。
第三,专家、名师引领。第一方面聘请教育专家、技术专家做专题讲座。例如我们学校经常聘请省、市教研员到学校进行进座,以提高通用技术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为迅速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方面,我们学校采用名师骨干引领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让经验丰富的名教师以“师带徒”的形式带领年青教师共同提高,另外还以骨干教师进行微型课讲座的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第三方面,每位通用技术教师至少有一个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借鉴、学习校内其他学科的名教师教学及研究经验,提高自己的跨学科研究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做个有心人,随时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经常进行反思和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长此下去,“教书匠”也会成为“教育家”。
总之,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历一个发展阶段,同时,社会总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自我超越的精神与不断学习的理念就成为通用技术教师的指导思想,通过教师的内在需求,引导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同时,加之外在力量与保障,通用技术教师将实现顺利的转型并实现快速的专业发展。
参考资料:
1、《通用技术课程标准》
2、《现代教育理论》
5.如何做到自我审视 篇五
审视自我
——我的个性及形成原因分析
姓名:****
序列号:****
电话:*****
邮箱 :********
资源与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专业
**** 学号:****** 大一下学期我很荣幸的选上了《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健康》这门课程,学习至此,我感觉受益匪浅,获益良多。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更多的了解了自己,更多的了解了一些为人处事方面的技巧,也学到很多调控心理情绪的有效方法。我想这对我以后的健康成长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课上,老师讲到了人的性格方面的知识,我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颇有感触。下面我就针对我的一些性格以及他们形成的原因谈一下我的看法。
说到个性或性格,首先得说什么是性格的问题。所谓的性格,就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它包括人的特征、属性、特性等,他会通过一个人的态度、意志、情绪以及认识心理特点等表现出来。他是一个人在自然社会双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其中社会方面又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狭义上)和自我教育等四个方面。
在此知识的基础上,我仔细想了想我的个性,我发现有一些好的方面,同时也有一些不好的方面。我自认为我对于班集体的工作非常的可靠和负责;为人做事忠诚、待人真诚;我的毅力坚强、讲求原则;我喜欢独立思考,成绩也还不错;我的自治性或是哦自我约束力很强;日常生活中我时常会表现的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我,而很少去考虑别人;做事喜欢固执己见,对别人的成功做成一件事喜欢给别人找毛病;我最大的不好的个性就是对人冷漠、孤僻、抑郁不合群,有敌对猜疑或说不自信,不经意间我会流露出些许的狂妄自大,自以为自己很厉害;在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正如前面说的我的学习成绩还算是可以,但是我却无法耐心的给同学讲解。
我想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个性特点呢?尤其是那些可称为缺点的个性特点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就应该从我经历过的事情来着手寻找答案了。
我天性比较老实,从幼儿园时到小学三年级就经常被人欺负,打架打不过别人,这使我的内心经常充斥着一种挫败感,感觉别人似乎在嘲笑我,此外我有一个大我四岁的哥哥,小的时候我经常被他欺负,这两方面的因素使我滋生出一种对别人的敌对心理,还出现了一种不合群的倾向。
至于我对人的冷漠、我的孤僻抑郁则很大程度上与上学学习的过程有关。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因为作业没有做好,被老师叫到讲台前面,它让我们几个人一个人举两个砖头在头上(当时是冬天,砖头是生炉子放煤炭用的),狠狠的教训了我们一顿,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从那时起就开始担心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就要挨罚,那件事让我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感觉有些抬不起头来,因此我与同学的交流就少了。我的学习成绩在我读五年级的时候开始有了质的转变,一方面我们换了一个数学老师,另一方面则是我自己也开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考初中时我考了全镇第七名,当时全镇有六百多名学生,这是我至此取得的最大的辉煌。正是从那时起,我的心里已经开始有一些自命不凡,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只是还不是很明显。进入初中我的学习成绩稍有起伏,但是从未出过班级第二名。又一次我考得不是很好,回到家后我告诉了爸爸和妈妈,妈妈说不要紧以后在努力一下就行了,不过我爸爸的话对我的打击很大。他当时说:“你自己想想就中,俺不管你,学好学不好是你自己的事情。”看似不关心,但是从他当时说话的语气里,我就感到,那是一种比直说更严厉地批评,在家里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闷闷不乐的,也不大说话了,心里很难受,时间长了仍然还是少言寡语的,从那时起这逐渐成了我的一个性格。初中时我经常到地里去帮父母干些农活,真正知道干农活的劳累,因此每当自己考得不好的时候就感觉很对不起父母,自己以后又不想呆在家里干农活,就开始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要更加刻苦的学习,并且期望会取得很好的成绩。不幸的是我往往把握不好度,往往太过了,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自我折磨身体上火,有时引起牙疼,这反过来又是我便得更压抑。
中考时全市七千多学生我考了全市十七的成绩,本来是件很好的事,但加上高中的失败经历,对我的性格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次取得了会换的成绩,我更加以为自己很强,就应该每次考试都取得很好的成绩,给自己过高的定位。在高中我一直都在实验班,可以说高手云集,我的压力也很大。高中的三年,我的成绩在起伏交替中慢慢的后退,有时甚至退到全市五百多名,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对我的打击都很大,面对越来越靠后的排名,想到自己曾经的优秀,尤其当我看到原来不如我的同学赶上并超过了我我的心里很不甘心。当他们表现出一副很得意的样子,我的心里都很郁闷。在这种环境下,我对自己的施压越来越把握不住度,逐渐成为一种自我折磨。在这种条件下,我变成了一个典型的沉默寡言的人也越来越容不得别人的成功,之后这成了对别人的嫉妒,看到自己想干又不敢干的事别人做成了,总是喜欢给别人挑毛病。我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也是在这种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我不喜欢跟别人打交道那就只能靠自己来独立完成了。进入大学由于时间分配,也由于懈怠成绩不是很理想,我的心里其实一直都很难受,心情高兴不起来,更不想和别人打交道了。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一直以来相对大多数人的较好的成绩也让我形成了另外一个坏毛病,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总在潜意识里认为别人应该以我为中心对别人的话经常心不在焉,固执的总以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是正确的。初中高中的成功经历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由此我往往自命不凡,以为别人不如自己,于别人谈话是不经意间就流露出一种自大。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期望自己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毕竟环境变化了,我往往因此受挫,性格更加内倾化。
经历过很多次失败的我,自信心很受影响,但在体验失败,面对失败,战胜失败的同时,我赔扬起了一种永不服输的坚强的毅力。再大的挫折,再难过的坎,我也有毅力坚持到底,我想这种承受挫折的能力或许也是我今后人生路上一种宝贵的财富。
我的猜疑,做事不放心我很坚定的认为,是小时候一次忘了锁门的经历造成的。那一次是周六,我们镇上逢大集,我在家呆不住就想去赶集,就匆匆忙忙的去了,只因为注意力全放赶集上了,忘了把门锁上。刚到集上一会儿,我忽然意识到我好象没有锁门,我心里很担心,急匆匆的往家里赶,路上我碰到了我的一个大娘,她问我上我家怎么开着门没见人,我听到这当即吓了一跳,们真的没锁。我很害怕的回到家中,卡么有没有丢什么东西。我怕丢了东西被爸爸批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很害怕,怕哪一天发现少了什么,还好,我害怕的事没有发生。打那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我都很多疑,对别人也不放心,这也成了我心里的一个不必要的负担。至于我的其他一些可称之为优点的个性的形成,我想应该归功于老师家长的教育和表扬。初中三年我一直担任班长一职,我初一时是第一次当班委,我工作很认真,早上很早就去开门,下午等同学们打扫完卫生我检查好门窗后才回家。我的爱上那个班主任都为此表扬我,因此我一直把尽职尽责看做一件光荣的事,包括高中三年和现在担任学习委员的期间。从幼儿园开始我的老师们就教导我们做人要诚实,待人要真诚,做事讲求原则。二年级的时候我在教室外玩耍的时候捡到一块电子表,我把它交给了老师。教导处的老师当天就在喇叭上表扬了我,我但是感到很自豪,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光荣的事。我也知道了不管什么东西不是自己的就不能说假话硬占为己有。
说到这,再说一下我对我的气质的认识吧!基于我平时的表现,我感觉我属于粘液质这一类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就是喜欢沉思,喜欢追求一种稳定的生活,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往往都是有些不知所措,学习上对于问题的反应速度较慢,别的同学一口气就喊出答案来了,而我则得考虑一段时间才行。我不喜欢不安静的环境,表现出极强的内倾性。我的个性和气质特点使我拥有了一种从事那些需要细心,比较常规的工作的能力。
6.语文课堂如何做到 篇六
六年级组
“减负”是减去学生过重的心理与学业负担,“增效”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既要“减负”又要“增效”,我们六年级组的老师讨论后,认为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从备课和上课两方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备课。
1、我们坚持采用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我们级组经常就每课书的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环节的安排、课堂作业的布置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达成共识;
2、精心钻研教材,依赖教材,活用教材。我们坚持提前一个单元备课,在明确单元主题后,备好同一单元几篇课文之间的共性。同时还注意前后单元之间的联系,合理调整教材,活用教材。例如:我们第二单元的作文是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在备课时,我们发现第三单元的课文才是写事的,而且11课《永远的歌声》就是一篇很好的写作指导范文,我们级组决定先教了11课再来指导作文,这样学生写起作文就轻松多了;
3、备课时充分挖掘课文的写作背景,精心设计好前置作业,让学生课前先认真预习,去查找相关资料,这对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上课。
1、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充分预习的情况下,我们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互帮作用,先在小组自主学习,优生帮助差生,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全班讨论,老师加以点拨解决,这样既省时又高效;
2、精讲多读。语文课过多的讲解会让学生烦躁,失去兴趣。我们采用以读代讲,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感悟,从读中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例如:我们教第十课《太阳与士兵》时,就是采用多次分角色朗读太阳与士兵的对话,去体会士兵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无比忠诚的;
3、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上课如果没有时间概念,上到哪里是哪里,原本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会延长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内容分割开,这就加重了学生负担,降低了教学效率。所以,我们一般情况下都会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向40分钟要质量。“!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们一贯提倡“学就学的踏实,玩就玩个痛快”。我们平时除了教学之外,还要教育学生做事情要一丝不苟,做事认真的态度。及时完成作业不拖拉,切勿边玩边写作业的习惯。养成一个良好的作业习惯将能更有效的提高学习的质量。
7.如何做到深度思考 篇七
多想想一件事的其它内容,面对一件事需要自己去完成,很多时候我们只会想到该怎么去解决当前的问题,往往忽视掉其它问题,比如今天要坚决执行早起这件小事,但不知道早起之后有什么事情要做,难得早起之后觉得特别困,又继续睡觉,这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做到事情的连贯性内容,这些都是需要在思考中完成的。
多主动学习,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与其被动学习一项技能,倒不如主动去学习,因为被动学习往往会让人特别烦恼,有一种不太情愿的想法,而主动学习不单单能掌握先机,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自身自控力地锻炼是非常有帮助的,去做一个主动学习的积极人。
尽可能地选择一个好环境,环境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好自己,如果有好的环境可以选择,那就尽量去到一个更加适合自己的氛围,因为随着时间慢慢地积累,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有些特性会慢慢被同化,这就是环境的影响力。
多去总结一些事情,有些事情我们回过头去想想的时候会有另一番感悟,而这种感悟是需要自己在过程和结果之后,用深层次思考的方式去了解的,绝不是简单地想改就能改的了的,一定是自己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到后面真正解决问题才能够提升的。
不要吝惜自己的时间,时间相对自己而言是用起来才有价值,尽管有些时间我们将时间花在一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但是走过的弯路也是一种经历,对后面的职业发展是有帮助的,因此面对时间,要用到实处上,只要不浪费时间,那么就是有意义的。
四种深度思考的学习习惯
系统学习习惯
现在各种高质量知识资源,如三、五分钟的微课程、各种在线课程,唾手可得,学习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很受同学们欢迎。但很多努力上进的同学也因此产生了一种资讯焦虑,生怕错过好课程,于是见到好的都挤时间去学。这样很容易让自己的知识系统变得零散、碎片,学了数学,忘了英语,到最后学了很多课程,却前后不连贯,掌握不深入,反而浪费了这些零碎学习时间。
所以,对这种零碎式的学习,一段时间之内,尽量不要同时学习多门课程。而是在进入零碎学习之前,先借助教材了解相应的学科系统,在心中有一个整体轮廓,要求自己一段时间内就集中学习一门学科或者一个主题相关的知识。并且每学一小段都将它嵌入到整体系统相应的位置上,这样长期累积,就能化零为整。
这样的习惯在信息爆炸时代尤其重要。据说光是一个腾讯每天就要花费一亿元用以支持微信上的各种资讯传播和知识交流,可想而知,如果你现在不抓紧时间培养自己系统学习的习惯,以后不是被碎片知识拖着走,就是被它淹没。
免费时代,时间最贵,谁能应对碎片知识对时间的切割,谁就赢得了最“贵”的资源。
追根溯源习惯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习惯性地追根溯源,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似有源之水,常新;有本之木,常青。
像数学、物理等学科,我们熟知的练题模式是将题分为A、B、C类,总结出相应的解题套路,做题时就用这些套路去套。如果你的套路足够多,的确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还不能举一反三。
但如果你在学习各种公式、定理时,能够养成追根溯源的思维习惯,更注重公式来源而非公式本身、解题套路,最开始可能不适应,久而久之就能举一反三,学习效率反而倍增。
常识思维习惯
进入中学,同学们一头扎进题海无可厚非,但是不能麻木。什么是麻木?就是在做题的时候,思维过程是:首先判断“这道题学过”,然后开始检索记忆库类似的题目应该怎么做,老师上课是怎么讲解这种题的,就是不跟实际生活挂钩,只为解题而解题。
于是,不管符不符合实际,都拿着记忆中的思路去套,结果往往得出一些看起来明显不靠谱的答案,但因为自己的解题过程、结算步骤经检查都没问题,因此对这个明显不靠谱的答案浑然不觉。
所以,做题的同时还要养成一个习惯性的反问:“这科学吗?符合实际吗?”
当你这样问的时候,你就会用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去分析这个答案是否靠谱。其实做选择题时,很多“不靠谱”的答案,只要你具备这种思考习惯就可以轻松排除掉,根本犯不着在草稿纸上绞尽脑汁地算计。更重要的是,这种习惯促进我们去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力,让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深度阅读习惯
中学生一定要锻炼的一项技能就是“阅读能力”。这个“阅读能力”不再是过去你能阅读多少字的文章,能获得多少知识,阅读速度有多快,而是你能通过阅读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过去的阅读重在获得新知,而中学阶段重在训练思考能力。
8.班级如何做到有效管理 篇八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层组织,班主任通过组织和领导班集体实施对全班学生的教育工作。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若能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事件、信息等管理要素,加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和情感沟通,就能协调步伐,从而和谐、愉快地共同创造一个有凝聚力、有朝气、有活力的班集体,实现班级管理的高效率。
加强班级管理,则是班主任这项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形成具有崇高的统一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正确的集体舆论、自觉的纪律和优秀的传统的集体,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要加强心理沟通,以求得班级群体对管理目标
在心理上的认同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学校和教师对班级提出的要求与同学心理有差距,班主任要从全局出发,及时沟通,纠正学生心理上的偏差,使学生的心理趋向与群体目标保持一致。如果学生对学校分配的任课教师有看法,班主任就要及时协调、沟通。
****年学校安排了一位老教师来任教本班的语文课,一段时间后,学生纷纷来我处反映该老师上课节奏慢、音调低、不善于课堂管理等,要求学校撤换其他教师来任教。
我了解到一方面学生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但过于偏激,另一方面现实情况是学校不可能就此撤换一位勤恳工作多年的老教师。我当机立断决定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和协调,一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表示理解,另一方面向学
生介绍该教师的光辉历程及教学长处,提到该教师有多篇论文、论著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特别提到该教师曾为名曲“二泉映月”填词并在全国范围内播放,学生听了渐生对该老师的崇敬之心,仰慕之意。加之该老师主动找学生谈心,慢慢地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接近了,感情加深了,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的配合也更默契了。
由此可见加强心理沟通以求得学生的心理认同,融洽师生关系,从而可以达到培养健康、和谐的班集体心理氛围的目的,使每个成员都感到生活集体中的满足感和责任感。
二、要注意心理换位,以化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
中学生在人际交流上具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同时又很少主动地去理解别人,在对待老师方面,这一心理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班主任,平时就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而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上,则应该学会理解老师,其具体的做法是“心理换位”,把自己当作老师,学着用老师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从老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出发,来理解老师这样做的理由,这样,许多矛盾便会被化解、消散了。
在班级生活中,同学间出现分歧或矛盾,在所难免。班主任要作耐心的心理疏导,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人生在世,各种矛盾冲突也是难免的,涉及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当然应该争出个是非来。在非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发生后,即便是自己有理,也不能得理不饶人,如果因为自己有理就去“据理力争”,不愿退让,其结果必然是让对方、更让周围其他人难以接受,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应本着“有理也要有礼”的原则;若是在矛盾冲突中自己是无理的一方的话,那更应该主动认错,多赔不是。另一方面要引导双方心理换位,设身处地进行体验和思考,这样有助于理解对方,减少误会。这样,学生就会认识自身欠缺,主动与他人协作,在更高层次上恢复心理平衡。
三、要从个性特点出发,注意到班级中学生个性的相似和相容
人的个性影响人际关系和人的心理发展。学生在信念、态度、价值观,或身份、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方面相似程度高,彼此间就容易接近,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相似程度低,则容易疏远,或否定的人际关系。
作为班主任,应特别重视那些因在消极的因素上有其相近性而形成的学生群体,因为这种群体有可能产生偏离集体倾向,我们应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来转移他们的兴趣,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并通过有重点地做好部分学生认识转变工作来降低这种群体的相似性,使他们能更好的溶入整个班集体中。
一般情况,对个性不同的人,可以利用个人需要上的互补性来调节心理上的相容或人际关系的倾向性。如教室座位安排,班主任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把主动与他人来往和期待他人接纳自己的人组合在一起,把对他人表示亲热与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热的人组合在一起;把喜欢支配他人、帮助别人的人与期待别人引导帮助的人组合在一起,相互有满足趋向,能相处融洽。
这种互补性的心理调适,有利于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稳定班级群体的乐观情绪,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默契,使班集体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要教会学生心理相容
所谓心理相容,即要求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促使老师间、同学间心理上
相互认同,情感融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受教育者只有在心理上承认、赞同、愿意接受教育者和能对教育内容认同、相信、信服。
中学班集体是为了实现中学教育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有纪律、又有凝聚力的一个中学生群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会有利于促进班级成员德智体的良好发展。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易产生误解,因误解而心生芥蒂,因误解而离心离德,如果一个班集体人心涣散,那么教化功能便无从谈起。
只有班级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整个班级才是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学生达到学习上的满足,如学懂,会用;达到情感上的满足,如幸福,快乐;达到道德自我实现的满足,如认可,获得成功等。
在这样一个班集体里,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合作,相互关心,富有同情心,利群,和谐,积极向上,不仅有利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从长远的止光来看,更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健康发展。
9.如何做到安全生产 篇九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将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有关知识介绍如下:
一.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首先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在一切生产活动中,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它是处理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关系的重要原则和总的要求。
“预防为主”:指安全工作应当做在生产活动开始之前,并贯彻始终,重点应放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事先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事故造成的损失。
二.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10.如何做到演讲不紧张 篇十
对付怯场心理最有力的武器是诚心实意地告诉自己你对本次演讲准备得十分充分:你的选题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听众很有吸引力;你对该题目已深思熟虑,而且收集到了所有所需资料;你的演讲稿紧扣主题,安排有序;经过反复演练,你已能恰到好处地把握演讲时间;你对自己的仪表和临场表现有充分信心 ;你有能力很好地对付讲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演讲不紧张方法2、适应变化.
如果你原计划给二三十人作演讲,到场后发现听众有二三百人,你会怎么办?你准备了一份非常正式的演讲稿,走上演讲台你却发现大家都穿着牛仔服和T恤衫之类的衣服,你将如何想?你准备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内容,可上场前主持人告诉你你只有十五分钟的演讲时间,你又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演讲中绝非 偶然事情.所以,如果你被邀去演讲,不要忘了事先收集如下信息:
1) 有无固定论题?论题范围 ?
2 )听众成分(包括人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工作性质以及参加演讲的原因等);
3 )演讲地点(包括其地理位置、场地大小、有无话筒等内部设施),如果有可能,最好亲自去演讲地点看一看,作到心中有数;
4)演讲时间;
5有无听众提问.
演讲不紧张方法3、练习放松.
演讲前,如果你仍感到紧张,下面几种方法有助于你放松:
(1)深呼吸.
作深呼吸的目的是供给你充分的氧气,帮助你在演讲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这里所讲的“呼吸 ” 当然指的是腹呼吸而不是肺呼吸.歌唱家和演员们都知道腹呼吸在控制声音方面的重要性.
(2)肌力均衡运动.
肌力均衡运动是指有意识地让身体某一部分肌肉有规律地紧张和放松.比如你可以先握紧拳头,然后松开;你也可以固定脚掌,作压腿,然后放松.作肌力均衡运动的目的在于让你某部分肌肉紧张一段时间,然后你便不仅能更好地放松那部分肌肉,而且能更好地放松整个身心.
(3)转移注意力.
演讲前要积极听取主办人和听众意见,这样你便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更好地放松身体和思想.
演讲不紧张方法4、带点幽默感.
幽默是演讲中的食盐.优秀的演讲人和有吸引力的演讲内容只有加上恰到好处的幽默才能创造出成功的演讲 .所以当你遇到怯场心理的袭击时,不妨将之“幽默”而去,在听众轻松的笑声中解脱自己.
演讲是冒险.冒险家的事业中总是存在着恐惧,但成功的冒险家都有对付恐惧的办法.作演讲应时刻铭记这一点.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紧张产生的原因:
1、评价忧虑.
这是造成怯场心理的最主要的因素.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任何存在评价的场合,人们一般很难发挥自己原有的水平.大多数人对自己在初次约会中的表现不十分满意.在演讲中,由于评价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听众在“裁判”演讲人,所以演讲者的忧虑更多,心理负担更重.
2、听众的地位.
如果我们面对的听众比我们的地位高,或者我们认为比我们重要,我们讲话时便感到特别紧张.求职者在评估小组面前的表现往往很不自然,这一方面是因为评价忧虑,另一方面也无疑是因为评估小组“大权在握”.
3、听众人数.
一般人都愿意在“小范围”内讲话.如果听众人数很多,演讲者便会倍加谨慎.因为他们觉得一旦出错或表现不佳,“那么多人”一下子都知道了.过分的小心谨慎加大了怯场的可能性和程度.
4、对听众的熟悉程度.
大多数人在“熟人”面前讲话比较自然.面对陌生的听众我们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在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内便会对我们作出评价.
5、听众的观点.
如果你知道听众或大多数听众所持观点和你的观点一致,那你便会信心十足.反之,你便会有很多担心.
6、准备是否充分.
11.如何做到高效工作 篇十一
工作高效可以通过两个维度来展现,即效率和效益,通俗点说,就是“又快又好”。对企业而言,高效可以实现令人满意的投入产出比;对业务而言,高效是工作业绩成果输出的重要前提;对个人而言,高效意味着拥有超强的综合能力。
评价一个组织或个人是否高效,离不开以下这三个硬指标:第一是时间,在合理的情况下时间越短越好,周期越长则成本越高;第二是工作量,要与时间指标关联起来做综合评估,在资源固定的情况下,如果工作量大,就不能盲目压缩时间周期,否则必然会影响质量;如果对周期有严格要求,就要对工作量做合理评估,然后考虑协调或增加资源来应对矛盾。第三是效果,是指需求或预期的符合度。设定时间也好,评估工作量也好,都是为达到这个效果而服务的。如果没有了效果,分析时间和工作量这两项指标就都失去了意义。
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呢?以下这五个方面都是重要途径,都需要关注并做到位。每达到一项,就离成功进了一步。
谋——筹划务求全面,准备务求充分,分工务求合理;有足够的准备周期,把推进战略、开展业务所牵涉到的要素和各种可能分析透彻并做好控制。谋定后动,想不全面就会被动,效果也会随之打折扣。
规——有计划、有流程、有制度、有指导、有奖惩,而且流程合理,制度完备,指导到位,奖惩分明;再把如何沟通、如何协作、资源整合等策略也考虑在内,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如何评价做的是好是坏,然后按照游戏规则有序推进工作。体系完备了,突发临时性的工作将大幅减少,协调、救火工作也减少了。人的精力被抽出来思考更多事情。
质——始终追求高质量,让工作推进的每个阶段都满足预定的要求,不偷工减料,也不跑偏,减少修正和返工的概率,这样既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
迅——动作迅速,在特定时间内满足产出要求,不拖延。日前社会上提到一个名词叫“拖延症”。这本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最近却成为众多白领为自己贴上的标签。据说72.8%的人坦言自己患上了“拖延症”。这是一种“心灵的感冒”,明明事情就摆在眼前,可就是一拖再拖,不到最后一秒不行动。“拖延症”是高效的大敌,就个人而言,是无法战胜自我的表现,应该加强自律建立信心,做好计划马上行动起来。
【如何做到自我审视】推荐阅读:
如何做到语言精练07-10
如何做到有效沟通07-25
教师如何做到团结协作11-14
如何做到高效执行力07-10
驾考新手如何做到平稳起步06-25
大学生如何做到廉洁修身08-24
教师如何做到欣赏每一个学生10-06
中考作文如何做到情真意切06-25
谈组工干部如何做到提高自身素质09-18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做到解放思想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