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设计与制作教案(共10篇)(共10篇)
1.微课设计与制作教案 篇一
学习微课制作与设计心得体会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张贵元
4月25、26、27日,我在宿迁高师接受了省电教馆组织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在这次的培训学习中,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是到底什么是微课程,另外一个就是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了。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这里,刘穿石教授提出了注意力十分钟法则,人的注意力在学习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集中的,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课程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超过了十分钟,人的精神出现怠倦,不愿意再仔细看下去,那么微课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其次,微课程力求在十分钟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刘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几个微课程的实例,无一例外的,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清晰,且创意十足,让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视频中教授的知识点,非常的有意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鉴别、欣赏、评价、应用等;即使是单纯的语言的表达,也饱含了施教者的情绪、爱好、兴趣、激情、信念、承诺等情感价值观的东西,最终一起通过施教者的身体活动呈现出来,与纯粹的知识一起影响、感染受教育者,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微课程的制作
这次黄皓燕、徐国明教授讲述了制作微课的方法。
1、规划微课内容
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
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
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
d、应用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2、制作、编辑微课
3、微课制作完成。
三、经过培训我对微课的理解如下: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为期叁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半脱离课堂,不再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而我们也能迎来新时代的教学方法!
2.微课设计与制作教案 篇二
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3]。微课的制作有摄制型微课、录屏式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混合式微课等多种制作方法。
“录屏式微课”是比较方便快捷、成本低廉、使用普遍的一种制作方法。“录屏式微课”主要以PPT作为讲解载体,所以表现力和可操作性非常强。“录屏式微课”的制作和研究可以说是今后微课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2 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一般过程
2.1 选题
选题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疑难点,这样微课的选题才会有的放矢,及时为学生解惑,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由于移动学习学习环境的的复杂性,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太集中,因此学习内容不能太抽象。毕业设计是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出一个应用软件,并写一篇该设计的论文。本微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员对程序设计的方法、步骤有个概念性的了解,知道论文撰写的方法和格式。
2.2学习者特征分析
微课的设计和传统教学资源一样,需要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学习者的起点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几个方面经行分析。参加毕业设计的学员虽然也掌握了一定的程序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但基本没有真正开发过一个比较实用的应用软件软件,也不太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对论文的撰写方法和格式也不是太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本课件作为毕业设计的第一次辅导,主要讲授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选题原则,毕业设计的一般步骤,论文撰写的格式、方法等,重点是毕业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论文撰写。
2.3 微教案的设计及微课件的制作
微课教学设计是根据微课的教学目标与功能,应用系统方法综合考虑教学中各要素之间及与整体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微课时综合协调它们的关系,以形成时间短、内容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本教案对该门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内容进行整体的设计和规划,力求使课程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点的划分和讲授内容的安排符合微课的特点,每节课的讲授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实践环节教学工作规范的通知》和《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实施细则》要求,该门课程计划3节课讲完,第一节主要讲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和选题原则,预计讲授8分钟。第二节课主要讲软件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这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预计讲授10分钟。第三节主要讲毕业论文的撰写,预计讲授10分钟。
微教案设计完成后,后边就要依据教学设计,制作该门课程的PPT课件。由于课件要在手机上播放,所以在制作PPT课件时,字体要大,背景和文字的颜色对比要显明,同一页面文字不可太多,整体颜色搭配要和谐。本课件每章节标题文字设置为宋体44号字,文字颜色为淡黄色 ;正文设置为宋体32号字,文字颜色为白色 ;背景为深蓝色图案。整体看起来文字比较显明,视觉感受比较柔和。
2.4 微课的录制及后期制作
一般微课平台对微课的要求是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时间在5-10分钟左右。那么要录制一节高质量的微课,撰写视频拍摄 / 录制脚本必不可少。脚本设计要详细,针对知识点、画面要求、解说词等都要做好设计。目前录制方式有多种 :使用拍摄设备直接录制教学过程 ;使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 ;使用电子白板软件进行录制 ;使用快课工具 +PPT进行录制等。在本案例,我选择了“超级录屏8.0”录屏软件进行录制,这款软件的好处是占用系统资源少,操作方便,录制的图像和声音效果都很好。
视频录制完成后,使用视频编辑软件“会声会影10”对录制的每节课的视频进行后期制作,制作包括片头、片尾的制作和视频、音频的编辑等。最终制作成MP4格式的视频微课件,就可以发送到学员们的手机上,供他们学习使用。
3 小结
通过实际开发设计与初步应用分析,本课件 :(1)对课程资源的分析较为细致,这就为后边微课件的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探索了利用PPT课件和录屏软件快速高效开发微课件的方法,为电大开展移动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本次设计的《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辅导》视频微课件发送到学员们的手机上,经过他们的观看学习,他们普遍感到确实很方便,并且学习效果也很好。
3.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篇三
随着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进一步融合,移动学习趋于成熟。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自主学习方式与途径,在促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动力机制。在综述微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英语“升降调”为例,聚焦微课的设计原则、制作方法与应用策略,以期更好地适应移动学习背景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助推英语教学改革,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微课英语升降调混合式学习微课设计微课制作微课应用随着慕课(MOOCs,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如Coursera、Udacity、edX、中国大学MOOC、果壳网)飞速发展,全球优质教学资源以开放网络课程形式呈现,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深受青睐,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势不可挡,传统教学方式不断受到冲击。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移动学习(M-learning)主导的个性化学习已成为移动互联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随着英语教学改革深入,网络精品课、慕课、微课等多种课程形式不断涌现,其中以微课相关研究最引人注目。
一、微课研究综述
伴随着移动互联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营销、微商、微民等新词不断涌现,微信息、微交流进一步推动微革命时代的到来,微课亦随之而生。通常情况下,微课包含两层基本涵义:微课程(Micro-course)及微课件(Micro-lecture),即单独的微课可称之为微课件,多个主题相关的微课件组成微课程。一般而言,微课指微课件,即基于特定知识点或难点教学而设计并制作的微视频。然而,并非所有视频片段即为微课。微课中的“微”特指微型教学设计、课件设计、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并非仅指授课视频时间的长短。微课更强调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即时反馈、学习过程的交互性。赵国栋认为,微课是“一种基于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难点或重点)设计而成、注重即时反馈的微型再现视频课件”,具有“视频化、简洁化、反馈性、交互性”特点。可见,微课,兼有微设计、微课件、微课程、微视频、微授课之意。
国外的微课网站,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萨尔曼·可汗学院(Salman Khan Academy,https://www.khanacademy.org/)、TED演讲(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http://www.ted.com/)享有盛誉。可汗学院是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利用电子黑板系统录制2000余段免费在线开放视频,涵盖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提升各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速度与效率。2009年,可汗学院被授予“微软技术奖”中的教育奖;截至2012年7月,视频教程被点击数已超过1.6亿次,全球特定用户超过500万人。TED演讲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盈利机构,其主旨为:Ideas Worth Spreading。2002年起,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接管TED,创立了种子基金会(The Sapling Foundation)。每年3月,TED大会召集科技、娱乐、设计、文学、音乐、商业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成果。自2006年起,TED演讲的视频被上传至网上。截止2016年7月,TED共计425个专题收录2000余段演讲视频,不仅可以练习英语还能学习知识,深受网民喜爱。国内诸多微课网站亦备受青睐,如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网(http://weike.enetedu.com/)、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官网(http://cflo.enetedu.com/)、中国微课网(http://www.cnweike.cn/)、中小学微课网(http://www.vko.cn/)、浙江省微课网(http://wk.zjer.cn/)等。
以篇名含“微课”检索中国知网发现,国内微课相关研究特点归纳如下:①微课研究始于2011年。胡铁生的《“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论述了微课的概念、组成、特点及分类,展望了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论证了建设微课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②研究成果显著,论文数量骤增。自2011年第1篇相关论文发表以来,已累计发表3558篇文章,其中2012年3篇、2013年64篇、2014年483篇、2015年1727篇、2016年1265篇(截止2016年7月31日)。③参与微课研究的学校层次多样、涉及的专业或学科范围广泛。参与微课研究的学校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研究不仅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地理、体育、历史、经济学等专业或学科,而且还包括微课设计、微课开发、微课应用、微课平台建构等内容。
二、英语“升降调”微课设计
微课设计与教学设计不尽相同,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了微课设计的特殊性。受时空的限制,微课设计不仅要注意教学设计,而且要兼顾界面设计。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即根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的特点,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适当安排教学步骤,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相关练习有序安排,最终确定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一般而言,教学设计可包括需求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媒体选择、教学步骤、时间分配及教学评价等。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习者需求进行研究,以获取相关信息。Hutchinson and Waters认为,学习者需求可分为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主要是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期望、学习条件等)和目标需求(Target Needs,为生活交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分析过程中,需考虑以下因素: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学习者现有水平和所需要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学习者使用所学语言将要去完成的任务和活动;学习者想从课程中得到什么;如何让学习者掌握在目标交际环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和技巧;可能影响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因素;弥补差距的有效方式;授课环境方面的信息。英语语调是语音的主旋律,恰当地语调能使话语悦耳动听,帮助说话者准确地传达信息、表达情感与态度,还能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调查显示,国内英语初学者对常用的几种句式如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语调使用比较模糊,语调普遍平直,升降起伏小;不会体现句末调,过多的使用降调;学生对于教师传统“填鸭式”教学讲解的规则很难熟记于心,实践中不容易掌握语调,但语调学习的欲望强烈;学生普遍认为,多听、多模仿地道的英语语调无疑是学习语调最好的方法之一……
2.教学目标
通过观看、模仿、练习英语升降调微课视频,希望学生可以完成以下目标:
①掌握常用升调的句式及相关声调规则。
②掌握常用降调的句式及相关声调规则。
③通过观看多个视频片段、综合练习,模仿地道的英语语调、恰当使用英语升降调。
3.教学内容
①通过视频片段总结。升调常用于一般疑问句、表示疑问的陈述句及表示礼貌、请求的句子;通过模仿视频片段及相关练习,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升调。
②通过视频片段总结。降调常用于特殊疑问句、陈述句、祈使句与感叹句。通过模仿视频片段及相关练习,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降调。
③通过练习,比较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使用升降调所表达的不同含义。
4.重难点分析
①重点掌握常使用升调、降调的句子类型,通过模仿正确地使用升降调。
②一般疑问句与特殊疑问句使用升降调所表达的不同含义。
5.教学方法与策略
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情景剧《老友记》包含“Got the keys和Got the keys.”的视频片段误解误用语调案列为切入点,说明英语升降调表达的意思迥异,造成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导入语调英语讲解,综合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①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教学应用源于1910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案例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②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围绕现实情境任务展开学习,以问题解决、任务完成的情况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与能力。
③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学习由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具体体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主动实践检验,体验式学习过程循环往复,在体验中认知,指导实践。
6.媒体选择
教学媒体是师生之间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如书本、图表、口头语言、影视动画、多媒体设备等。英语“升降调”微课截取《冰雪奇缘》《飞屋游行记》《米奇妙妙屋》等包含升降调句子的视频片段,运用多媒体呈现特定情境下的英语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
7.教学过程、活动设计及时间分配(8分钟)
①导入(1分29秒)。通过《老友记》视频片段英语升降调造成的误解导入主题。
②引入语调的两种基本类型(14秒)。语调的两种基本类型:升调与降调;通过视频短片,总结哪些句式常用升调,哪些句式常用降调。
③观看视频,总结升调常用的句子类型(1分16秒)。
通过观看《冰雪奇缘》《海底总动员2》等视频片段,总结英语升调通常用于一般疑问句、表示疑问语气的陈述句、表示请求和礼貌的句子;举例对比一般疑问句用升降调表达不同的含义。
④练习1(1分20秒):
A.观看视频,模仿并朗读视频中句子的语调。
B.认真听并标出句子使用的语调。
⑤观看视频,总结降调常用于哪些句子类型(1分12秒)。
通过观看《冰雪奇缘》《米奇妙妙屋》视频片段,总结英语降调通常用于特殊疑问句、陈述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举例对比特殊疑问句用升降调表达不同的含义。
⑥练习2(1分25秒):
A.观看视频,模仿并朗读视频中句子的语调。
B.认真听并标出句子使用的语调。
⑦小结(35秒)。
升调常用于一般疑问句、表示疑问的陈述句、表示请求和礼貌的句子,用来表示不确定和礼貌;降调通常用于特殊疑问句、陈述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用来表示完成和肯定。
⑧课后活动设计(29秒)。通过观看电影《飞屋环游记》视频片段,让学生标出对话中划线句子使用的升降调(作品及资源库详见http://cflo.enetedu.com/play.asp vodid=173079&e=2)。
8.教学评价
更突显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前可以看网络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与同学师长在线互动交流,获取知识的途径突破时空限制;课内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知识与信息,学生能够更专注于基于项目的学习,通过行动建构知识与能力,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国内翻转课堂研究始于2012年,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相关的研究较少。
笔者所在团队基于微课亦做了一些尝试。开学初,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分组,选择组长;制定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群内共享;做好微课视频,上传至制定网站及所建QQ群分享;教师成员在各微课网站收集相关主题的微课,将链接汇总后,统一在QQ或WeChat共享,方便同学们反复观看学习;如小组推荐主题相关的视频或其它形式的学习材料,可根据形成性评价标准,酌情计分;小组成员向组长汇报观看次数,组长记录、汇总小组成员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群内共享,便于老师掌握各小组预习情况,教师根据观看次数、所提问题质量与数量,酌情计分;课堂教师主要答疑解惑,一起讨论相关问题。借助微课视频,该授课模式符合教育信息化趋势,有利于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英语教学效果,助推英语教学改革。
五、结语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教育理念不断革新,MOOCs背景下的微课与翻转课堂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通过截取学生喜欢的视频片段,利用典型案例设计英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学习使用英语,主动建构英语相关知识与能力,有助于打破时空限制,便于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英语,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助推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移动学习等教学改革与尝试。
参考文献:
[1]赵国栋.微课与慕课设计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Hutchinson,T.,A.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Dudley-Evans,T.,St.John.Development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5]朱兵艳,刘士祥,吴丽.高职体验式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50-54.
[6]张琛,刘正.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火车过桥问题》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3):60-61.
移动互联时代,应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实现评价形式、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为了顺应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教师通过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建立学习档案(Portfolio)、开展教与学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或访谈(Interview)等方式定期检查并适当评价,促进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的有机结合,综合提升英语语调学习的效果。
(二)界面设计
微课界面设计应坚持趣味性、简洁明了、风格统一原则。根据英语升降调知识内容,尽可能选取充满趣味性内容的视频片段;视频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录像模式,灵活选择录制方法与录制软件或工具应用,多媒体元素应用得当,图像清晰稳定,字幕标注简明实用,确保视频音画与字幕同步,视频界面安排科学合理,风格统一。
三、英语“升降调”微课制作
微课教学与界面设计后,开始收集微课制作所需的素材,可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影视动画、教材、自己拍摄等方式获取,根据图片、音频、视频、动画、文本处理不同需求,可综合使用Photoshop、GoldWave、IVONA-Reader、MP3 Audio Editor、Camtasia Studio、Corel VideoStudio、Crazy Talk Animator、Edius、Flash等软件处理不同素材。对于一般教师,可选择一种被称为“快课”(Rapid E-learning)的技术,以一种模板套件为基础来设计、开发教学课件;该技术方案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结合实际情况,笔者参与制作的升降调微课选用了Prezi、Camtasia Studio 8.5、Corel VideoStudio Pro X8、爱剪辑、格式工厂五种软件。Prezi(讲解详见http://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htm?courseId=582003#/courseDetail)主要用于制作演示文稿;该软件打破了传统Powerpoint的单线条时序,采用系统性与结构性一体化的方式来进行演示,通过缩放和快捷动作让演示文稿更加生动有趣,更有视觉冲击力。Corel VideoStudio Pro X8、爱剪辑软件主要用来剪辑视频。Camtasia Studio 8.5是美国TechSmith公司出品的屏幕录像和编辑的软件套装,可用于屏幕操作的录制和配音、视频的剪辑和过场动画、添加说明字幕、制作视频封面和菜单、视频压缩和播放。根据比赛或教学实际需要,格式工厂软件主要用于转换微课视频。视频制作阶段,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资料准备
主要准备教学所用到的材料或软件,包括教学设计、英语升降调脚本、测验题(含答案)、Prezi、Corel VideoStudio Pro X8剪辑的视频片段等。根据选择的主题,利用Prezi制作精美的演示文稿,但必须确保风格与图片大小统一,色彩搭配合理,字体选择适当。
(二)录屏软件录制
Prezi演示文稿准备妥当,选择安静、光线充足、无广告标识的环境,打开Camtasia Studio 8.5软件,点击左上角“录制屏幕”,弹出对话框,可根据需求设置。根据比赛要求,英语升降调微课分辨率设定为1280×720,视频帧率为25帧/秒,双声道混音处理。点击右下角“rec”开始录屏或按快捷键“F9”,讲解完毕,按快捷键“F10”结束录制,并将讲解素材另存为以后缀名为“.camrec”的文件。录屏过程中,如有停顿、误读、打喷嚏等行为,笔者建议,可适当停顿十几秒,重新录制,在后期精细加工阶段,便于查找、剪切。
(三)精细加工
完成了素材制作后,在Camtasia Studio主界面上找到“导入媒体”按钮,可以导入需要串联的素材如片头、视频、音频、背景音乐、片尾等进行编辑,并依次拖入并行轨道,如轨道1可放为名为“.camrec”文件,由于轨道1的“.camrec”文件刚录好,需要进行精细修改,这时可以用绿点与红点分割线把不需要的部分删除,并用右键点击“.camrec”文件编辑音频,启用高级去噪功能,这样视频的嘈杂音会减少。然后,将片头和片尾分别置于“.camrec”文件前面(预留空间)和末尾,把背景音乐导入轨道2,电影剪辑视频导入轨道3并调整其起止时间,也可以使用绿点与红点分割线剪裁素材的长短。待各轨道位置设定好之后,如需要较好的效果,可在各段素材之间添加转场动画。一切都设置好之后,最好把视频从头至尾再看一遍,如果音量不合适可以调节大小,然后再生成和分享视频,可以在自定义生成设置里选择视频格式,如AVI、WMV、MOV等。如有需要,亦可用爱剪辑软件嵌入字幕。微课视频片头主要显示标题、所属学科、作者相关信息等,片尾主要标注致谢等。音频和视频的插入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整个微课视频更为生动、有趣。英语升降调微课视频练习题部分需要使用大量升调和降调箭头,为了增强作品动画效果,可使用Camtasia Studio的屏幕绘制功能。点击左上角“录制屏幕”弹出对话框中“工具”,点击“选项”后弹出的“热键”,下拉点击“屏幕绘制”,可根据需要设置颜色、箭头、曲线等。
四、微课应用
4.教师微课制作培训教案 篇四
教师微课制作培训 主讲
崔东 第一讲
微课概论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教师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在课堂内外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有专家指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三、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四、微课的分类
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可将微课大致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
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
5.微课设计与制作教案 篇五
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设计制作与使用
个人课题申报表内容: 课题名称
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设计制作与使用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到来,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进入到现实课堂中,微课的出现,就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微课,就是缩小的课堂,“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它在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如何设计、开发和实施微课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课题以高中语文教育为背景,紧紧围绕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制作及使用等问题,通过学习、思考、讨论、交流、实践等方法,探索将微课引入现实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微课”一方面将长期形成的教学活动“碎片化”,可使学生快速置身于特定的认知任务之中,激发他们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引发、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行为,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宝贵的教学经验而以“微课”的形式帮助教师领悟教学真谛,迅速提高教学能力。●研究目标:理论学习,深入解读高中语文微课的概念与内涵;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实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制作过程并撰写相关论文,考察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使用,探索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微课实践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微课的核心概念:微课又名“微课程”,是。。视频课程资源。有关“微课程”的评价标准,需要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还要包括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时间一般10分钟以内。
●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的设计——教师开始学习微课程制作的时候,应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微课程设计制作方法。
●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制作——录制编辑、制作微课程时的注意事项。
●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微课教学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光彩、颜色、视听并举,提供的现象直观、清晰、生动,烘托由色彩、形象、声音等混合构成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形象,感到自然、真切,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开辟全方位立体的思维通道,加大信息接受量,促进学生分析力的形成、理解力的增强、鉴赏力的提高。
●理论依据:
1、系统论;
2、功能论;
3、结构论;
4、认识论;
5、人本论。运有现代教育理论,考察其作用(功能),确定微课创设原则,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① 报刊、网络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了解并掌握他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比较进一步明确自己当前研究的起点。②在查阅有关“微课教学”和“微课创设”理论的文献基础上,从理论上界定“微课教学”的特性,明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创设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其中教师角色的作用。2.行动研究法:通过自己的实践加以验证、修改、完善。精选教材,针对不同体裁课文设计各具特色的“微课”的教学方案,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分析微课的课堂实效性。3.个案研究法:筛选法。选取某些典型的微课材料片断,从教学设计到微课制作,再到课堂实践,进行微课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全程地跟踪分析评价,撰写成教学案例,为微课在教学中的确立提供实践依据。4.经验总结法:理论演绎法。在微课设计制作和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并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成为理论,写出经验总结性论文或研究报告。课题研究选读书目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14年7月~9月 学习结构论、系统论、功能论、人本论等相关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微课创设的实践活动,积累资料。
1、网络信息学习:中国微课期刊网、QQ教育视频、南京教育信息网、徐州教育信息网、中文mooc beat网站、可汗中文网站、公益网站、网易课堂(视频课程)、新浪公开课(视频课程)、阿拉丁学习网、小石潭记课程网、栖霞微视频网、江苏省电教馆微课。
2、文本理论研究:
1、微课的核心概念,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微课的设计研究,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微课的制作研究,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微课的使用研究,5、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效果研究。●第二阶段: 2014年10月~2015年4月 学习有关理论,运用优选法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筛选,开始具体的实施“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设计制作与使用”,并思考存在的问题。(积累制作高中语文教学微课视频资料:高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微课ppt课件制作、高中语文微课视频制作)。
研究过程:根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设计制作与使用的研究,开展课堂实践,组织老师听课、评课,分析评价其优劣得失,探讨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制作与使用的实效性,在实践中主要明确以下问题:
①如何促使高中语文教师自主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制作与使用的策略,②如何启发鼓励高中语文教师开展微课的设计制作的策略,③如何评价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的策略等等。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制作与使用”的实效性分析研究,包括:①教师在“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制作与使用”活动中的表现分析.②学生在“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制作与使用”活动中的表现分析.③教师在“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制作与使用”教学所获得的质量分析.④教师评课意见分析。
●第三阶段:2015年3月~ 2015年6月 对每一个基本步骤及要求作理论的概括。撰写论文获相关报告,接受审议。撰写设计心得体会、总结制作方式方法、总结微课设计制作成果。对“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设计制作与使用”的经验总结研究。在大量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基础上,参考有关文献,不断补充和改进预想的微课课堂教学模式,使之逐步成熟,并进一步进行理论总结。
完成读书心得与案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设计研究方案:2014年6月份。● 系统学习相关理论:2014年10-12月,撰写微课设计心得体会、撰写制作方式方法论文,● 完成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实践研究方案:2014年9-2015年4月,积累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成果资料,完成相关微课案例的撰写,(实践研究方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使用及效果)。
6.网页设计与制作教案 篇六
教师:系部:信息技术工程系专业:计算机应用班级:计机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唐 俊 奇
电子信息
07(1)信息07(1)08(2)
1.3 网页中所使用的技术
1.3.1 HTML语言和XML语言
1、HTML语言
ØHTML只使用SGML中很小一部分标记
ØHTML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标记语言)
ØHTML是纯文本的语言,其源代码可以用各种文本编辑工具进行编辑,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如FrontPage、Dreamweaver等实际上是自动生成HTML源代码的工具
2、XML语言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1.3.2 动态网页
1.3.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3.4 Web服务器端程序
1.4 制作网页的基本方法
1.4.1 制作网页的基本步骤
1、确定网页的内容
2、设计网页的组织结构
3、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选择网页的设计方法
1.4.2 制作网页时要注意的问题
1、网页的标题要简洁,明确。
2、在文本中要使用水平线,以分割不同部分。
3、对重点段落要强调显示。
4、网页中插入的图片要尽量的小。
5、图形要附加文字说明,以便关闭图像时查看。
6、网页中引用的资料及商标(或图标),不能侵犯版权。【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认识网络、网站、网页及相关信息,理解网页制作的流程及了解相应开发工具,为设计网页做准备。
第二讲 HTML的基本标志与格式标志
【教学内容】
讲解HTML基本标志对和格式标志。【教学目的】
使学生标志对与格式标志对的使用。【教学重点】
格式标志的使用。【教学难点】
* 使学生掌握超级链接标志的使用。【教学重点】
* 字体、图片和超级链接标志的使用。* 网页中特殊符号的输入。【教学难点】
* 理解特殊符号对应的标志。* 理解img标志中属性的意义。* 理解书签超级链接的意义。【教学方式】
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练习式。【教学参考】
1、《网页设计与制作》杨尚森 曲宏山 贾文峰等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WEB网站设计》Joel Sklar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3、《HTML网页制作教程》材义语编著 铁道出版社。【新课内容】
2.2 插入文字
2.2.1 划分段落 格式
段落内容
2.2.2 插入标题文字 格式设置基准字号:
2.2.6
文本修饰
......,文字以粗体显示。......,文字显示为斜体。......,显示下划线。
...... STRIKE>,中心线贯穿文字。< EM>...... EM>,强调文字,通常用斜体。
< STRONG>...... STRONG >,特别强调的文字,通常用黑体。
2.3.2 图片的属性
2.4 建立超级链接
2.4.1 指向一个目标
1、建立超级链接
字符串
2、为图片建立超级链接
3、链接到邮件和多媒体文件 链接到邮件
请与我联系 2.4.2 使用锚点
Ø使用锚点可以使用户在一个较长的文档中跳转,方便地找到要阅读的内容。Ø建立锚点:
Ø锚点文字 Ø使超级链接指向已定义的锚点。Ø文字 Ø文字 2.4.3 新窗口和基准链接
1、打开新窗口
Target=“window-name”>开一个新窗口
2、基准链接
在
与 之间设定BorderColor=“#008000“ >
2.7.3 子窗口属性设置
-2.7.4 常见的框架窗口划分方法(1)标题和正文,分为上下两部分(2)层次结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3)目录和标题,分为左上、左下、右三部分
(4)标题、目录和正文,分为上、左下、右下三部分(5)嵌套目录,分为左、右上、右下三部分 2.7.5 不支持框架的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