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体系编制说明

2025-01-30

企业标准体系编制说明(精选7篇)

1.企业标准体系编制说明 篇一

****限公司

《*****装置》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经查目前尚无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特制定本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和销售的依据。

二、主要技术指标依据

本标准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是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6-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b和导则:碰撞》、GB 3906-2006《3.6KV至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 7251.1-2005《低压开关设备与控制设备》等,并结合产品特点确定的。

三、表述依据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写与表述。

****有限公司

年月日

2.企业标准体系编制说明 篇二

标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自从有了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就有了规范化、统一化需求,标准应运而生。从生产工具到制造工艺,从日常生活到社会经济,从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的国际标准化,都体现着标准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

标准不同于学术论文和教科书,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从标准的制定目的到制定程序,从标准的制定原则到归口管理都有专门的途径,标准制定工作自成系统。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重复性事物的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标准化活动的特殊性和标准内容的限制性,决定了标准辅助文件的出现。标准的编制说明是标准起草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文件,是标准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是充分理解标准技术内容的依据。

顾名思义,标准的编制说明是记录标准编制过程中需要分析论证和解释说明事项的文件。标准内容只应包括标准化对象的规范性技术要素、规范性一般要素、资料性概述要素和资料性补充要素等四类,不应包括解释性语句和多余的资料性信息。然而,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为求得标准涉及诸方面的认同,达成协议性意见,为了理解标准条款的正确含义和适用条件,也为了标准修订工作的连续性,需要记录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情况和信息、阐述论证或者解释说明,这些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只能写入编制说明。因此,每个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制定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应该同时编写相应的编制说明。

2 编制说明的重要性

2.1 法律法规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负责起草单位应按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起草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同时编写“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此项规定是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条文告知标准制定和管理人员编写标准的编制说明的必要性及其重要地位。

是否进入标准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必经之路。标准表征了其覆盖对象在其适用范围内、编制时的最高级水准,代表着此时、此范围、该领域的社会资源,及时采用相关标准的最新版本,就是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利用社会资源,创最佳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产品标准中一项技术指标的变更往往关系着生产企业的生死存亡,一项工艺的变更,往往带来行业的革命。相反,将科研成果或技术专利的水平未经论证评估,列入标准,由于缺乏相应社会资源保证,无异于是企业、行业的灾难。

所以,编制说明中必须提供标准化对象的现有科技水平、标准化指标和行业水准,评估标准实施后带来的效益。

2.2 标准的唯一性保障

编制说明是标准的唯一性保障,或者说是标准的开创性保障。制定标准要求标准化对象技术成熟,科学合理,并且能够推广使用,最重要的要求是目前标准化对象还未制定标准。标准起草组经过国内外资料查找和其他途径调研,在编制说明中介绍和分析国内外情况,确保标准的唯一性,即填补空白。

2.3 标准制定过程的规范性保障

标准的制 定有特定 的程序和 过程 ,G B /T 16733-1997《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明确规定标准制定程序分为预立项(Preliminary stage, PWI)、立项阶段(Proposal stage, NP)、起草阶段(Preparatory stage, WD)、征求意见阶段(Committee stage, CD)、审查阶段(Voting stage, DS)、批准阶段(Approval stage,FDS)和出版阶段(Publication stage, GB,GB/T,GB/Z)7个阶段,并且,分别给出了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及时间节点。在编制说明中,通过分别记录标准制定的这些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过程,保证标准按正常的制定程序开展,确保标准制定过程的规范性。

违背工作程序或简化、弱化程序中的某个环节往往对标准质量产生莫大伤害。

2.4 标准的质量保障

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应在广泛调研、深入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都应有严谨的,科学、合理的论证,论证内容和资料性信息纳入标准的编制说明,是标准技术内容的佐证,也是标准技术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保证了标准技术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是标准质量的保障。

技术指标太高、太低,参数定义不准,原理不通,公式量纲不对,单位制混乱或落后,试验方法失溯源性、可追溯性,测量不确定度和评判率评估,检验规则过简或过繁都无法实现方法编制的目的。

2.5 标准的贡献性保障

标准制定的目的是得到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最终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而终极目标是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因此,标准的制定能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乃至人类生存做出多少贡献,是标准价值的体现。针对标准的技术内容,从预防事故和损害、把潜在灾难的影响最小化、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和贸易增长等角度阐述标准的预期经济效果,在技术转化为标准的同时,明确相关技术的贡献多少,确保标准化活动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由此可见,编制说明是标准制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文件。通过阅读标准的编制说明,可以熟悉标准化对象的国内外科技发展水平、技术成熟度和标准化状况;明确标准制定过程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清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情况及其达到的水平等;了解标准发布实施后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3 编制说明的内容

1990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现更名为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国家标准的编制说明一般包括以下10部分内容。

(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2)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

(3)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4)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5)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6)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7)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8)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9)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0)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依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海洋标准化管理办法》针对标准的编制说明进行了修改和细化,增加了“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应写明国内外有关技术状况、标准的需求程度。)”,介绍标准化对象所在领域的国内外技术状况和标准需求分析,论述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确保标准质量。

4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过程中,往往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各有原因,有的问题出现是因为编写者对编制说明的内容设置不明确,不清楚某章写哪些内容,有的问题出现是因为对编制说明的不理解或者不重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

(1)标准负责起草和参加起草的单位交代不清。a)编制说明与标准“前言”中的表述不一致,“前言”中写明负责起草单位和几个参加起草单位,但是,编制说明中往往只写了负责起草单位;b)参加单位参与标准编写的责任不明;c)参加标准编制的人员不符合标准化法规定的代表性;d)同一单位以多个名称列入起草单位;e)有些不属标准编制工作的活动列入编制分工(如组织协调、资料收集、标准格式审查等)。

解决方法:首先,负责起草单位在收到标准立项通知后,应成立标准起草组,确定标准起草人员,并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保证人员固定不变;其次,负责编写标准编制说明的人应保持清晰的头脑,知道有几个单位、多少人参加标准起草工作;第三,标准起草人在写完编制说明后应与标准对照查看,检查编写是否有误。

(2)主要工作过程记录不完整或混乱不清。

示例:

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主编单位组织编写组人员对标准编写各程序的每项内容,根据国内××装置实际生产能力和现有生产水平认真进行讨论和研究。

本标准的送审稿于2006年6月26日,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持在天津召开的三项海洋行业标准送审稿专家审查会上获得通过。

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

(标准制定主要工作过程不完整)

解决方法:标准制定过程分为预立项、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和出版阶段7个阶段。标准起草人应明确标准制定过程的阶段划分,针对每个阶段需要做哪些工作应有清晰思路。标准制定的各个阶段分界点非常清楚,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相当明确,按照阶段及时记录,标准制定工作做到哪个阶段记录到哪个阶段,一步步写出来,简单明了,完整顺畅。

在编制说明中,通过分别记录标准制定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过程,提供可追溯、再现7个阶段的过程信息记录,推动标准按正常的制定程序逐步开展,是标准制定过程的规范性保障。

(3)“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一章文不对题。

示例:

本标准的编制原则为GB/T 1.1-2009。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适应范围、术语、分类与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

(文不对题)

解决方法:首先,编写编制说明时,明确此章要求写两部分内容,一是标准编制原则,二是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切记:不是标准的主要内容);其次,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阐述要有理有据,经得起推敲和论证,做到科学、合理,自圆其说。修订标准时,此章需要增加新旧标准水平对比内容。

标准编制原则是指标准制定过程中基于什么理念和思路制定标准,制定的标准达到什么水平,是制定的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和先进性的保障。

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是指标准制定过程中,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的选取和确定的依据的阐述,告知制定标准技术内容的原因,保证标准技术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是标准的质量保障。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包括:a)明确参数的定义,最好以物理方程定义;b)指标要证明确定依据,产品指标要介绍国内外科研、生产水平和相关主要生产厂的利害分析;环境指标要列出和需求调研分析和相关检测报告、方法指标要做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公式与方法要列出出处,应是标准、工具书和权威文献;d)要列出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的来源和表示依据(应来源自标准和权威机构文献,应保证试验验证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该判定评估)e)要列出新旧方法的差异和相关标准不同方法间的过渡关系;f)说明行业检测水平、列出行业习惯用非国际单位与我国法定行业单位间的换算关系;g)典型企事业单位依据本标准工作的效益。

(4)“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一章内容缺失、论述不充分,或者文不对题。

示例:

本标准规定了××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本标准的推广应用,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缺失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技术经济论证和预期经济效果的论述不充分)。

解决方法:此章是要求针对主要技术内容的试验(或验证)分析基础上,从预防事故和损害、把潜在灾难的影响最小化、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和贸易增长等角度阐述标准的预期经济效果自评估该标准发布实施后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标准的贡献性保障。

试验依据应以试验单位按GB/T 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规定,以第三方公正检测报告的形式提供。所有分析结论应指向验证报告,不得将分析方法说明的意见取代验证报告。

(5)“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一章内容缺失,或者表述简单。

解决方法:此章内容是在前期预研的基础上编写的,在标准立项前,应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考察标准化对象是否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等,斟酌标准化对象是否适合制定标准,分析制定标准的可行性和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每个标准都应分析论述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确保标准合法合理,是标准的合法性和唯一性保障。

(6)“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一章缺失,或者不全面。

解决方法:征求意见阶段,有的专家提出的与标准内容相矛盾的意见,乃至颠覆性意见,属于重大分歧意见,应在此章详细阐述这些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标准起草组在处理专家意见时,应充分尊重专家意见,针对每一条有分歧或矛盾的意见和建议都应给出未采纳的合理解释。

重大分歧意见应经过第三方实验验证或调研分析评价进行技术仲裁,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并在编制说明中说明,作为标准实施情况和以后修订中的重要工作内容。

(7)编制说明一次完成,不再修改。

解决方法:标准起草组在制定标准时,应指定一个起草人负责编制说明的起草和修改,保证编制说明根据标准制定进度即时编写或修改相应内容。

5 结语

标准的编制说明是标准制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文件。从标准草案的起草到标准出版各个阶段都应有对应的编制说明。编制说明是标准技术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是知其所以然的保障。

3.企业预算编制体系设计 篇三

的编制预算。

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并不陌生。19世纪20年代,预算管理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后来成为企业的一项整体战略,一种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预算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以预算为标准,为方法来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预算管理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预算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管理工具,涉及企业营运活动的全过程;其次,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责任的体现,是下级部门对上级部门的业务“合同”,是完成业绩的承诺;预算管理也是企业内部的一项“管理机制”。

实践证明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治理和整合的有效方法,是管理、运营现代企业必备的基本制度和工具。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技术和方法,有它独特的流程和体系,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与控制再到预算分析与考评,这三个环节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互相衔接,周而复始的循环,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可以看出在这三个环节当中,预算编制是基础,是关键,要有效运行预算管理,首先需要正确编制预算,正确编制预算除了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外还需要有一套合理可行的预算编制体系。

对于预算编制体系的设计,有很多种观点和模式,每个企业的具体业务不同,预算编制体系也会不同,要灵活设计。一般来说,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找到关键因素

编制预算的关键因素,是指和行业或企业经营特点密切相关的,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关键因素或指标。

设计企业预算编制体系,首先要找准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关键因素,并将这些关键因素转化成指标或其他的量化方式,以制度或规则的形式落实到企业的实际业务活动中,作为设计预算编制体系的依据,也是企业重要的预算指标。

预算关键因素,因行业和企业而异,关键因素的确定要灵活、合理,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环境、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业务性质、组织结构等因素。比如,航空业的预算编制关键因素可以是客座率、飞行小时、每小时油耗等;而制造企业关键因素通常可选择销售量、贡献毛益、息税前利润等因素。

2.多维度细化预算的编制

预算的编制要从多维度进行。预算管理维度,是指和企业业务特点紧密联系的,用以细化企业预算编制的多个角度,也是预算执行、监督考评的切入点,有助于企业管理层从多角度了解企业的资源配置和营运情况,也有利于管理层从多个角度了解企业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提高预算管理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度。

比如,欲通过销售预算体现销售部门未来的销售计划和实现销售目标的策略,只从产品角度是不够的,还应该从时间、客户、区域、销售员等多角度去考察预算分解和实现的过程,这样更有助于管理层深入地了解预算细化的过程和实现预算的相关措施。

3.建立由业务预算、投资预算驱动财务预算的完整模型

企业全部的预算是由一系列的小的专门预算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排列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由企业各部门广泛参与的业务预算和投资预算是编制财务预算的基础,只有业务预算和投资预算正确了,才能保证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合理,最终保证全部预算完整无误。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的主要任务,因此,业务预算是企业全部预算的主体,也是预算编制的基础和起点。按照“以销定产”的原则,销售预算是企业业务预算编制的起点。这样销售预算就是整个预算编制体系的源头,必须保证销售预算正确无误。这就要求企业销售部门做好科学先进的销售预测,所以企业的销售预测也是预算编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以销售预算为起点,再顺序编制下一阶段的各个预算。

投资预算是对企业投资活动的计划,主要包括对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的有价证券投资预算,要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编制。因此,可行性研究也是预算编制的一个环节。

财务预算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结果实现情况的预计,主要是内容是现金预算和预计财务报表的粗略匡算。财务预算不仅数据来自于业务预算和投资预算,很多指标也是业务预算和投资预算数据的计算结果,是一种总预算。需要在业务预算和投资预算的数据基础上,进行汇总、分析、计算编制现金预算,最后编制综合性的财务预算。

4.考虑现有的会计核算基础

预算管理的一部分数据来自于会计核算资料,所以设计预算编制体系流程需要结合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基础,尽可能使二者紧密关联,口径一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预算编制体系中的部分预算科目可以较会计核算科目口径宽泛,但应该是多个会计核算科目对应一个预算科目。

如果企业预算核算体系和科目与会计科目口径不一致,即对于同一个科目,会计核算的内容可能和预算科目的内容不一致,那么在设计预算编制体系和科目时,要进行调整,必须保持二者一致。

在预算执行中后期,为了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监督考核,预算角度和会计核算科目的明细程度应尽可能保持一致,但是在设计预算编制体系时,预算明细程度可以比会计核算科目适当超前,并以此推动预算管理核算的不断精细化。

5.对费用预算进行细分类管理

费用预算是企业预算管理体系中的需要特别重点控制的内容,为了有效的对各类费用进行监控,需要对费用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进行重分类,以便根据各类费用的不同特点灵活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在预算编制体系中,通常对费用按照以下两种角度进行分类。

按照管理会计的分类方法,可将费用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比如企业车间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就是固定费用。通这类费用常可以参照历史数据增减后进行总额控制;比如单位产品的材料费就是变动费用。对于这类费用需要对业务量和单位业务量分摊的变动费用进行管理。

按照费用的主导因素不同将费用分为与人员相关的人员费用、与业务相关的业务费用、与设备相关的设备费用等,这种分类有利于直接找到费用的发生主导因素,便于合理的控制费用额。

6.坚持责权利清晰的原则

在预算编制体系当中,要权责清晰、权责相当。权责清晰是要根据预算编制体系中每个人的具体业务或工作,明确规定其应承担的编制责任,同时赋予其履行职务所必须的权力。

预算编制必须坚持责权利清晰的原则,这是保障预算能够正确编制和顺利执行的前提,避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踢皮球,互相推诿”的现象。

比如,企业在预算编制体系中,可以按照责权利清晰原则将部门间的费用预算划分为直接可控费用、间接可控费用、分摊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具体来说,直接可控费用由各业务部门直接计算编制填列;间接可控费用由责任归口部门按需汇总并分摊至所属部门;分摊可控费用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分摊编制;不可控费用由财务部门负责汇总编制。

预算编制体系的合理设计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考虑很多细节因素。在设计好预算编制体系以后,企业还需要选用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正确编制企业的预算,为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4.爆燃安全泄放标准编制说明 篇四

Standard on emergency relief of deflagration

编 制 说 明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2009年10月

目录 任务来源...........................................................................................................................................2 2 编制过程...........................................................................................................................................2 2.1 组织项目调研,找出问题所在..........................................................................................3 2.2 查阅国内外资料,确定研究路线......................................................................................3 2.3 符合应用实际,制定编制原则..........................................................................................4 2.4 参照国标要求,设计框架结构..........................................................................................4 2.5 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标准..........................................................................................5 3 章、节主要内容................................................................................................................................5 3.1 适用范围..............................................................................................................................5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6 3.3 术语和定义..........................................................................................................................6 3.4 单位变换..............................................................................................................................6 3.5 总体要求..............................................................................................................................6 3.6 爆燃泄放基础......................................................................................................................6 3.7 气体混合物和雾的爆燃泄放..............................................................................................6 3.8 粉尘及复合混合物爆燃泄放..............................................................................................6 3.9 常压或近常压管道中气体和粉尘的爆燃泄放...................................................................7 3.10 爆燃泄放口及泄放盖........................................................................................................7 3.11 检查与维护........................................................................................................................7 3.12 参考文献............................................................................................................................7 3.13 附录....................................................................................................................................7

1 任务来源

可燃气体或粉尘的爆燃,是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中的一种最危险的超压现象,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毫秒量级),使容器内的压力剧增至初始压力的几倍,有时甚至达几十倍,使设备受到严重破坏, 甚至发生爆炸, 造成巨大的损失。安全泄放是指密闭设备内一旦发生超压,设备的规定部位就会自动敞开,从而避免设备内部产生不可承受的高爆炸压力。化工装置的安全泄放系统独立于主控制体系,如果其它安全措施发生故障或失效时,泄压装置仍可以提供足够的保护作用,因此安全泄放装置是防止设备超压最常用的安全措施。

目前,物理超压泄放是泄放研究中较为成熟的一种,国内外有很多相应的设计标准。较有代表性的有:ASME-1989 VIII卷附录II、API520-2000、ISO 6718-1991、GB150-1998及GB567-1999等。而关于可燃介质爆燃超压时的安全泄放设计标准,仅有国外的NFPA68 和VDI3673对可燃气体和粉尘爆燃的安全泄放设计方法做了较为系统的规范,但其适用范围还有很大局限。然而,我国关于可燃气体或粉尘在爆燃超压时的安全泄放设计还没有相应的标准。由于我国近年来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容器内的环境更加苛刻,迫切需要完善可燃气体或粉尘爆燃的安全泄放标准,为发生可燃气体或粉尘爆燃危险装置的安全泄放设施(安全阀、爆破片等)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一定依据和技术支持。

为了改观我国目前可燃气体或粉尘爆燃安全泄放设计无标准可循的局面,规范发生爆燃装置、设备或厂房的安全泄放设施的设计与选型,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项制定《爆燃安全泄放标准》。

本课题于2008年10月批准立项,合同号:。编制过程

课题组成员于2008年9月开始对国内外有关可燃气体和粉尘的爆燃安全泄放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了文献调研,进行文献资料和标准的查阅和整理,为标准的制定准备基本数据和内容。对国外重点标准NFPA68进行了翻译和整理工作。在大量文献技术资料及相关标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标准的制定和起草工作。其间与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一些设计方法和细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2009年1月至5月进行标准的初稿撰写和修改工作。2009年6月至8月,针对一些爆燃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证或实验验证。2009年9月形成了《爆燃安全泄放标准》(初稿)。2009年10月准备该标准的征求意

见工作,11月将形成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2009年12月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情况下,形成最终的送审稿。

2.1 组织项目调研,找出问题所在

课题组对齐鲁石化、巴陵石化、石化纤、南化等石化生产企业进行了现场调研,对在役装置的安全泄放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考察,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找到泄放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与洛阳石化、湖南百丽等设计院等专家、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目前现有的一些设计方法及标准问题。调查发现目前现场装置的安全泄放装置设计大多是考虑物理超压,而关于化学超压,尤其爆燃安全泄放超压设计很少考虑,与目前的爆燃泄放技术发展及相关标准的缺乏有很大关系。近年来,随着一些创新工艺的开发,容器内的环境更加苛刻,可燃气体或粉尘爆燃引起的超压严重威胁设备和运行安全。因此,修订现有国家标准规范,建立气体爆燃泄放标准体系,对工艺装置的安全运行非常必要、迫切。

近年来,国内外对气体爆燃泄放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因此目前可以进行相关方面标准的制定工作。

2.2 查阅国内外资料,确定研究路线

目前有关国家标准已经给出化工设备内介质物理超压时的安全泄放设计方法。而关于可燃介质爆燃超压时的安全泄放设备设计标准,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为NFPA 68 和VDI 3673。而我国关于爆燃超压时的安全泄放设计还没有相应的标准。2.2.1国内外现有同类标准的情况总结与比较

① 目前关于物理超压的标准主要有:ASME-1989Ⅷ卷附录11(适用于安全阀和爆破片设计)、API520-2000(适用于安全阀);ISO6718-1991(适用于爆破片);GB567-1999(适用于爆破片)。这四个标准主要适用于物理超压,而对可燃气体爆燃的紧急泄放系统并不适用。

② GB150《钢制压力容器》附录B,主要是关于安全泄放量的计算方法,但没有涉及爆燃安全泄放标准。

③ VDI3673-Part1,西德工程师协会制定的《Pressure Venting of Dust Explosions》,是关于可燃介质粉尘爆燃安全泄放的规范,主要是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

和经验,存在一定局限和不完善性,有待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完善。

④ NFPA68,美国国家防火协会制定的《Standard on Explosion Protection by Deflagration Venting》,是关于可燃介质包括气体和粉尘的爆燃安全泄放标准,适用于强度较低设备的安全泄放设计,且点火时设备内为常压,泄放口开启压力也较低。2.2.2确定研究路线

本课题组在进行广泛的文献和标准调研的基础上,主要参照NFPA 68《爆燃泄放准则》的内容,进行爆燃安全泄放标准的制定,制定了相应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为:

(1)进行已有文献资料和标准的查阅和整理,为标准的制定准备基本数据和内容;(2)针对一些特定条件下,开展一些基础实验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基本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方法,获得可燃气体安全泄放的一般趋势和规律;

(3)进行标准的起草、制定和修改;

(4)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制定的标准进行讨论,使其不断完善和丰富

2.3 符合应用实际,制定编制原则

为确保该标准应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可行性和通用性,因此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严格执行标准制定规范,应该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可操作性。该标准适用于对可燃介质爆燃超压时的安全泄放系统的设计,为爆燃安全泄放装置的设计与选型提供技术支持,为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中的装置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2.4 参照国标要求,设计框架结构

本部分的框架结构主要是参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内容要求而设计的。

框架结构体现了国家计量法规、标准的原则要求,并尽可能向国际标准。因此,在设计框架结构、选择内容时,突出了实用性和通用性的要求。

框架结构形式如下: ——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单位变换;

——总体要求; ——爆燃泄放基础;

——气体混合物和雾的爆燃泄放; ——粉尘及复合混合物爆燃泄放;

——常压或近常压管道中气体和粉尘的爆燃泄放; ——爆燃泄放口及泄放盖; ——检查与维护; ——参考文献;

——附录A(资料性附录)空气中可燃气体的基本燃烧速率; ——附录B(资料性附录)可燃气体的爆燃特性参数; ——附录C(资料性附录)可燃粉尘的爆燃特性参数。——附录D(资料性附录)符号说明;

2.5 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标准

在拟定好编写原则和框架结构以及对调研收集到的信息、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的基础上,2009年5月初开始编写本部分。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与现场及设计单位的沟通和探讨工作,以便保证该标准的适应性及应用可行性。9月底,征求了部分院技术委员会成员的意见,查阅和补充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爆燃泄放的设计方法进行了一些补充,补充完善后于2009年9月底形成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初稿,可以进行征求意见工作。2009年12月在征求了国内部分专家、设计单位和生产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的意见基础,2009年12月底将形成送审稿。章、节主要内容

本标准的内容主要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参照国外标准的某些规定而编制。

3.1 适用范围

对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及不适用的范围进行了介绍。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在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主要采用、参考和引用的一些标准或规范。

3.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中包括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定义,为了便于准确和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本标准内容,对标准中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范和整理。

3.4 单位变换

为了便于实际单位变换的需要,对不同单位制间的变换进行了整理,以便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方便。

3.5 总体要求

由于泄放标准的特殊性,对本标准的总体目的、目标、设计要求和检查与维护进行了规范性说明。

3.6 爆燃泄放基础

对爆燃泄放过程中,对一些基本概念及基础性设计要求内容进行了说明和规定。

3.7 气体混合物和雾的爆燃泄放

本章包括气体、气体混合物和雾的爆燃泄放技术具体内容,包括低强度封闭体和高强度封闭体内的气体或雾的爆燃泄放、考虑泄放管、初始压力等一些因素的影响。

3.8 粉尘及复合混合物爆燃泄放

本章主要介绍了粉尘及复合混合物的爆燃泄放的设计内容,对具体设计方法及分体积、初始压力、泄放管、储料仓、火球、封闭空间内泄放、管道连通的封闭体等影响因素或特殊环境下的爆燃安全泄放技术进行了规范和整理。

3.9 常压或近常压管道中气体和粉尘的爆燃泄放

本部分主要对气体或粉尘在常压或近常压管道中的泄放进行了介绍,对爆燃转爆轰、多泄放等特殊情况进行了说明。

3.10 爆燃泄放口及泄放盖

本部分对常规开式泄放口、常规闭式泄放口、厂房泄放终止装置类型、带阻火器及颗粒过滤器等一些情况下的泄放口及泄放盖选择方法及注意事项。

3.11 检查与维护

本部分对安全泄放装置及泄放口等一些附属装置的检查与维护内容进行了规范和要求。

3.12 参考文献

列出所参考的文献。

3.13 附录

5.企业标准体系编制说明 篇五

红曲黄酒》编制说明

一、制定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红曲黄酒》必要性及意义

闽古越族的酿酒史可以追溯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的“昙石山”文化。在昙石山的古代遗址中所发掘出印纹陶饮食器和稻谷种植。这就验证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农业开始发达,粮食收获已有所增长。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谷物的剩余,酿酒和饮酒成为风尚。距今3400-3100年黄土仑遗址陶制酒器品类趋向多样化和规范化,诸如酿酒的大瓮、提桶,盛酒的匏壶、瓿壶,调酒的盍、饮酒的盅、杯等。黄土仑遗址众多陶制酒器是商周时代中原盛行饮酒风气在古闽族中的反映。所以,古闽族的酿酒术启于“昙石山”文化后期,推断酿酒业萌芽存在于黄土仑文化时期。但是,那时的酒不能说就是红曲酒。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永嘉之乱”以后,大批中原衣冠士族和人工巧匠入闽,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科技文化,与闽地古越文化的混合和交流,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工艺技术的发展。我认为红曲制作技术由中原移民带入福建后,红曲和红曲黄酒在福建这块土地上保留,改进,发展起来。据《长汀县志》记载,唐开元年间,既是宰相,又是诗人的张九龄曾来汀州寻晤其弟张九皋,客寓汀州,在谢公楼喝过酒,曾留下一首题为《谢公楼》的诗作,说“谢公楼上好醇酒,三百青蚨买一斗,红泥作劈绿蚁浮,玉碗馋倾黄蜜剖”。诗中黄蜜剖所指甜型陈年红曲酒呈黄色甜如蜜。福建红曲酒的出现,可以推断至少最早唐朝就有红曲酒,尤溪县志记载:在唐朝就有制酒作坊。

中国现代酿造技术的开拓者朱梅教授对福建红曲酒高度评价:“红曲酒是我国独树一帜的酒,是以浙江的黄酒为姐妹酒,一红一黄两相媲美”。早在宋朝,福建红曲黄酒已进入发展鼎盛时期。福州城是酿酒业兴旺发达地区。宋代诗人龙昌期《福州》写:“饮宴直尝千户酒,盘餐唯候两潮鱼”;《三山即事》写: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反映出当地红曲黄酒酿造业的一派繁荣景象。由于当时闽道艰难、储运手段的匮乏,限制了福建红曲黄酒的对外发展和传播,这也导致福建红曲黄酒虽有较高的品质,但却没有像绍兴酒一样获得很高的知名度。不过也正是由于对外交流拓展困难,福建红曲黄酒的酿造工艺才得以如此完整地保留至今。并且福建不同地方生产的红曲黄酒都大有不同的酿造工艺技术,派生出种类繁多的红曲黄酒。在工艺技术上,福建红曲黄酒的酿造工艺与麦曲黄酒不相同,有较大差异,麦曲黄酒代表绍兴黄酒的浆水使用,特殊开耙方式,前发酵与后发酵分开(先缸发酵后灌坛发酵),这些绍兴黄酒酿造的绝密技术,红曲黄酒酿造过程不存在或不同的方式;酿造微生物上,酿造红曲黄酒借助于红曲霉,而麦曲黄酒是黄曲霉为主;红曲黄酒风味物质根据福建师范大学的色谱研究分析,与绍兴酒的风味物质成分有所区别,特别是在感官品评时红曲黄酒与麦曲黄酒的风味特征明显不同,容易区分开。所以红曲黄酒与麦曲黄酒是两支不同流派的黄酒。从食品安全生产角度看,绍兴黄酒容易产生的氨基甲酸乙酯物质,在红曲黄酒发酵过程不产生或极少量产生EC(可能致癌物质氨基甲酸乙酯),红曲黄酒却有含有桔霉素的可能性,所以从食品安全角度,只能制定各自标准才可以区分开。

GB/T13662—2008《黄酒》标准制定是沿革替代黄酒GB/T 13662-2000,黄酒GB/T 13662-2000《黄酒》是GB/T13662—92《黄酒》修订,GB/T13662—92《黄酒》是由原QB525—81《黄酒》部标准修订后改为国家推荐性标准的。当初作为红曲黄酒的厂家或技术人员没有参加标准修订工作,所以参加修订专家是以绍兴黄酒指标制定。将黄酒模仿葡萄酒的区分制定为含糖量区分不同的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黄酒,取消麦曲、红曲等区分黄酒方式,这显然是粗放的,并且不科学的。葡萄酒酿造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而红曲黄酒与麦曲黄酒的酿造微生物是不同的。况且,目前执行的GB/T13662—2008《黄酒》标准在黄酒生产过程某些指标,绍兴酒容易达到如非糖固形物、氨基酸态氮等,红曲黄酒发酵生产传统型黄酒却难达到规定指标。由于酿造方法不同和糖化发酵剂的不同,这种黄酒以含糖量分类方法制定标准,不利于各地名酒,优质酒和其他品种酒提高质量,不利于产品质量管理,不可能体现我国众多黄酒品种的特色。

黄酒GB/T 13662—2008制定某些指标范围不符合品种多样的红 曲黄酒生产实际情况。急需在福建省范围内统一红曲黄酒质量产品安全卫生要求;黄酒 GB/T 13662—2008制定某些指标范围不利于福建红曲黄酒的适应多变市场要求而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有些生产企业为了满足黄酒 GB/T 13662—2008制定某些指标要求而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使检测部门防不胜防;制定行业标准规范红曲酒原料,特别是原料红曲质量影响红曲黄酒质量安全卫生要求。为此,为了保护和振兴中国红曲黄酒,规范制定一个地方标准来界定福建红曲黄酒,并规范福建红曲黄酒生产,可以提上黄酒行业的议事日程,以黄酒行业管理和食品安全生产的高度,希望制定规范的福建红曲黄酒的地方标准。

福建的红曲黄酒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每年产量10万多千升,产值10亿多元,是福建省酒类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福建省红曲黄酒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体现福建红曲黄酒区域特色,保证福建省红曲黄酒自然酿造、保持传统红曲黄酒的特色,引导福建省红曲黄酒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企业要求、社会推荐和专家评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红曲黄酒》制定得以立项。以福建红曲黄酒的生产工艺为参照制定出福建地方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红曲黄酒》标准实施后,为了减少工艺所造成的指标差别,我省部分企业采取添加食品 添加剂的办法来满足标准的要求。《红曲黄酒》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出台是福建省红曲黄酒发展历史的一项重大举措,既有利于促进福建省红曲黄酒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又有利于规范化监管,必定推动福建省红曲黄酒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红曲黄酒》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出台是福建省红曲黄酒行业发展的大事,既有利于促进福建省红曲黄酒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又有利于更加规范和客观,从定义、技术和质量上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对保证红曲黄酒产品食品安全质量有效监管,我们通过制定《红曲黄酒》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及实施,将福建红曲黄酒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更加合理细化,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促进红曲黄酒多品种发展,繁荣市场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其的实施必将迎来黄酒行业一次新的技术质量进步和红曲黄酒行业的发展,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编制的工作程序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及2013年福建省卫计委下达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红曲黄酒》修订计划,2014年4月,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组织牵头承担了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的制定工作。

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组织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惠泽龙酒业有限公司等几家黄酒生产企业组成标准起草小组,通过现场调研、红曲黄酒与绍兴麦曲黄酒生产企业工艺的差异性分析、样品检测分析,对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红曲黄酒》每项理化指标的订立和必要性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先后多次召集企业、食品行业专家论证会,广泛征求福建省黄酒生产企业的意见并形成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红曲黄酒》(送审稿)。现上报福建省卫计委以组织福建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对送审稿进行组织审查。

1、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的制订依据

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主要基于GB/T13662《黄酒》、GB 275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酒及其配制酒》、GB 275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等国家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以及检验方法,并结合福建地区红曲黄酒的工艺要求、风格特征、区域特色进行起草制定。

2、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制订原则

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的制订工作,在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的领导下,通过深入工厂、市场调研,经过组织部分生产厂家讨论一致认为:福建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的制订必须遵守三个基本原则:①对照国标的指标基本相一致的原则;②有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和新产品开发;③在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基础下,指标应该符合福建红曲黄酒生产工艺的实际要求。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的撰写工作特点:从企业生产实践出发,通过深入各地工厂实地调研,基酒抽样分析,并广泛地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遵守标准拟订三个原则,制订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的工作开展。

2、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的制订主要内容:

⑴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⑵本标准适用于以红曲为糖化发酵剂经发酵法酿造而成的红曲黄酒。⑶标准技术内容:①范围;②规范性引用文件;③术语和定义;④产品分类;⑤要求;⑥分析方法;⑦检验规则;⑧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⑷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的制订实施步骤:

制定计划→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试验验证后→编写出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与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编写成标准送审稿→审批、编号、发布。2014年3—6月:制定地方标准的实施计划;

2014年6—11月:由负责起草地方标准的单位或起草小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试验验证后,编写出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与编制说明,经征求意见;

2014年11—12月:编写成标准送审稿,地方标准送审稿由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审查;

2015年1—3月:组织起草地方标准的单位将审查通过的地方标准送审稿,修改成报批稿,报送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批、编号、发布。

三、福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相关指标情况说明

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中的理化指标是在确保食品安全前提下,参考国家推荐标准GB/T13662,根据福建红曲黄酒的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及其产品风格特征而制订的。只是制定出切合地方性产品福建红曲黄酒的实际状况,更加完善以利于标准执行,发挥标准的作用。黄酒 GB/T 13662制定某些指标范围不符合品种多样的红曲黄酒生产实际情况。急需在福建省范围内统一红曲黄酒质量产品安全卫生要求。黄酒 GB/T 13662制定某些指标范围不利于福建红曲黄酒的适应多变市场要求,有些生产企业为了满足黄酒 GB/T 13662制定某些指标而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使检测部门防不胜防。为了规范我省红曲黄酒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加强对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督管理,保证红曲黄酒自然酿造、体现福建红曲黄酒特色,引导福建红曲黄酒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1、关于福建省红曲黄酒行业的红曲黄酒产品抽检工作。全省抽检红曲黄酒生产企业21家,红曲黄酒样品共53份。取样区域涉及福建省红曲黄酒主要产区福州、宁德、南平、三明、龙岩。取样厂家的红曲黄酒涉及传统黄酒、清爽型黄酒、特型黄酒3个类别,涉及甜、半甜、半干、干型的各种类型。以生产用曲来分,有古田红曲生产红曲黄酒;福建土红曲(乌衣红曲)生产红曲黄酒;还有红曲与其他曲(厦门白曲或药白曲)混合生产红曲黄酒。取样厂家的红曲黄酒产量占福建省总产量的90%以上。所以这次大规模抽检红曲黄酒的样品具有福建红曲黄酒的代表性。抽检红曲黄酒的样品是随机抽样检测坛装的红曲黄酒的基酒(未勾兑原酒),更能反映出企业的红曲黄酒的实际生产水平。抽检结果表明:福建省红曲黄酒生产总体质量是好的,有的企业技术进步很快,酿造的红曲黄酒风味口感相当好,理化卫生指标合格率高,体现出抽检企业红曲黄酒生产技术水平是过关的,抓产品质量是下了工夫的。原认为红曲黄酒偏低的氨基酸态氮和β-苯乙醇指标却有较高合格率。但也出现个别红曲黄酒样品的非糖固形物不达标,酸度偏高,氧化钙含量偏高的现象。

2、红曲黄酒的定义:以稻米为主要原料,加红曲为主要糖化发酵剂,可以添加或不添加符合国家规定的、即可食用又可药用等物质,食品添加剂焦糖色、氢氧化钙,不得添加其他非发酵产生物质;经蒸煮、糖化发酵、压榨、过滤、炖酒(除菌)、贮存、勾兑而成的黄酒;分为传统红曲黄酒和特型红曲黄酒。

本标准与国家推荐标准GB/T13662相比,明确规定除食品添加剂焦糖色、氢氧化钙之外,不得添加其他非发酵产生物质(包括其他食品添加剂),其目的是杜绝在红曲黄酒中人为添加、乱添加而不利于人体健康,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督管理。

3、产品分类:原有国家推荐标准GB/T13662设置传统型黄酒、清爽型黄酒、特型黄酒3大类型。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设置传统型红曲黄酒、特型红曲黄酒2大类型。不设清爽型黄酒类型。

对于原有GB/T13662设置清爽型黄酒存在较大争议。清爽型是风味概念。传统型黄酒只要是低酒度,酸度适宜,其风味也可以是清爽的。清爽型黄酒的酒精度较高,也可以酿造成醇厚的风味。因此,清爽型黄酒与传统型黄酒并不是理化指标所可以限定的。为何制定出清爽型黄酒与传统型黄酒,只能由中国黄酒的标准纷争双方才能理解的事。

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制定是否设置清爽型,通过广泛征求红曲黄酒生产企业意见,参与标准制定讨论的专家、企业代表一致同意认为传统型与清爽型合并统称传统型红曲黄酒,不必要单独设置清爽型类型。但是,近年来红曲黄酒企业的产品的理化指标的采标是清爽型黄酒类型居多,并且基本能够达到指标要求,也符合生产实际。传统型红曲黄酒的理化指标以GB/T13662清爽型黄酒指标为基础,结合红曲黄酒的生产实际,进行适当调整。为此,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制定传统型红曲黄酒、特型红曲黄酒2大类型。

4、关于红曲黄酒增加允许添加米烧酒(米酒)条款。传统甜红曲黄酒如沉缸酒的生产工艺就有添加米烧酒,传统甜红曲黄酒的生产实际上已经长期添加米烧酒,这次我们增加允许添加米烧酒(米酒)条款,明确可以添加米烧酒有利于监管,也可以杜绝非法添加酒精。为了满足部分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开发高酒度的红曲黄酒即酒精度≥18%voL特型红曲黄酒允许添加米烧酒,有利于企业开发红曲黄酒的新产品。

米烧酒定义: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经传统半固态法发酵、蒸馏、陈酿而成,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呈香呈味物质,具有米香型白酒风格的基础酒。强调不可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呈香呈味物质。目的杜绝非法添加或乱添加香精香料。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督管理,保证红曲黄酒自然酿造,体现福建红曲黄酒特色。

5、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中的理化指标是在确保食品安全前提下,参考国家推荐标准GB/T13662,根据福建红曲黄酒的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及其产品风格特征而制订的。其中:产品等级、总糖、总酸、酒精度、pH值与GB/T13662基本一致,非糖固形物、氨基酸态氮、氧化钙和β-苯乙醇的指标与GB/T13662略有不同。

关于“氧化钙”指标的降低。“氧化钙”在黄酒中不影响产品品质,非营养成份。福建地区生产制作的红曲黄酒使用氧化钙主要是因红曲黄酒发酵中易引致酸败变质,用石灰去中和多余的酸,达到调节酸度的目的。近年来福建红曲黄酒生产厂家对红曲黄酒的生产管理,以及添加糖化酶、活性干酵母等技术,有利于红曲黄酒正常发酵,产品不易酸败,不需要或少添加氧化钙来调节酸度。经过这次制标到红曲黄酒生产企业抽检基酒分析,原有国家推荐标准GB/T13662“氧化钙”指标为≤4.0g/L,其指标范围不符合现在企业生产实际,通过广泛征求红曲黄酒生产企业意见,参与标准制定讨论的专家一致同意根据不同红曲黄酒类型对“氧化钙”指标进行降低要求。并且考虑现在环境污染,对中和红曲黄酒酸度的石灰的重金属问题,本标准规定中和红曲黄酒酸度只可使用GB25572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钙,提升食品安全卫生的保障。

关于降低“β-苯乙醇”指标。福建省红曲黄酒因工艺差异,自身发酵产生的“β-苯乙醇”不稳定且含量较低,此指标对红曲黄酒品质影响不大。但是对于稻米酿造有一定衡量意义。所以“β-苯乙醇”指标以原有GB/T13662清爽型黄酒指标为基础降低要求,予以调整。关于降低非糖固形物指标要求。非糖固形物主要是糊精、蛋白质(肽、氨基酸)、有机酸、无机元素和多酚类物质等,虽该指标对红曲黄酒产品品质有一定衡量意义。福建地区的黄酒由于工艺的特殊性,福建红曲黄酒的生产工艺的使用以大米为原料制作的红曲作为糖化发酵剂,一般红曲黄酒的红曲用量比较少。与绍兴麦曲黄酒比较,故产生的非糖固形物难达到GB/T13662《黄酒》中的要求。特别是低酒精度红曲黄酒产品类非糖固形物有可能不达标。但目前可通过人为添加食品添加剂提高检出值含量。考虑到此指标对黄酒品质影响不大,且人为添加并不利于人体健康,为防止人为添加行为,在保证品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非糖固形物指标作适当调整。

关于降低氨基酸态氮指标要求。福建红曲黄酒的生产工艺的使用以大米为原料制作的红曲作为糖化发酵剂,一般红曲黄酒的红曲用量比较少。有的产品如甜型红曲黄酒的发酵时间短,同时加入米酒抑制继续发酵,因此产生的氨基酸态氮较少,目前可通过人为添加食品添加剂 可提高检出值含量。考虑到此指标对红曲黄酒品质影响不大,且人为添加并不利于人体健康,为防止人为添加行为,在保证品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氨基酸态氮指标作适当调整。

关于真菌毒素限量规定的说明。酒类产品中,GB 2761-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仅对真菌毒素中的展青霉素作了规定,但仅限于以山楂、苹果为原料制成的产品,如果产品配料中含有山楂、苹果及其制品,则应测定展青霉素,只适用于特型红曲黄酒中有山楂、苹果为原料制成的产品。如果产品中没有这两种原料,则无需测定展青霉素,企业可根据产品的配料决定。

关于食品添加剂焦糖色的说明。GB 2758-2012《发酵酒及其配制酒》中包含两种类型的产品:发酵酒及其配制酒,配制酒中可能会用到食品添加剂,因此在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作了规定,福建红曲黄酒产品中,仅用到了焦糖色、氢氧化钙两种食品添加剂,GB 2760、GB/T13662对黄酒中焦糖色的使用限量也作了规定: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企业可以根据产品性质进行添加或不添加。福建红曲黄酒适用于该限定。

6.企业标准体系编制说明 篇六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XXXXX—XXXX

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 大蒜 E-commerce Transaction Product Information Description:Garlic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电子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杞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中共杞县县委党校、杞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杞县农业农村局、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凡尔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大蒜产业集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浩、李高飞、马新明、王海涛、吕存伟、汪强、樊为刚、刘刚、郭志刚、郑志安、李军。

DB41/T XXXXX—XXXX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 大蒜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子商务交易中大蒜信息属性描述、方法、模型、摘要描述以及属性信息扩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电子商务业务中大蒜信息的采集、发布、交换、存储和管理。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408—2005 数据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17295 国际易计量单位代 GB/T 31524—2015 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与技术规范 GB 32100-2015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 GH/T 1194—2017 大蒜 ISO/IEC 19501—2005信息技术开放分布式处理 统一建模语言(UML)版本1.4.2 ISO 24156—1: 2014术语工作与UML关系中概念模型的图形符号 第1部分:术语工作中使用统一建模 语言符号的指南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商务

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电子交易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商业行为均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

3.2

电子商务平台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为交易双方或多方提供交易及相关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总和。

3.3

大蒜 大蒜(英文名称Garlic;拉丁名称Allium sativum L.),为百合科(Liliaceae)葱属(Allium)植物的地下鳞茎。大蒜整棵植株具有强烈辛辣的蒜臭味,蒜头、蒜叶(青蒜或蒜苗)和花薹(蒜薹)均可作蔬菜食用,不仅可作调味料,而且可入药,是著名的食药两用植物。

3.4

属性 一个对象或实体的特性。

3.5

DB41/T XXXXX—XXXX信息元素

信息的基本单元。

注1:统一建模语言(UML)术中的属性同义。

注2:信息元素在信息实体中是唯一的。

3.6

实体

任何现存、曾经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包括事物间的关联。

示例 :

一个人、对象(的体)事件、观念,过程等。

注:其实体的存在不依赖于是否有关于它的可用数据。

3.7

信息实体 一组说明数据相同特性的信息元素。

注1:与 UML 术语中的类同义。

注2:可以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信息实体。描述属性 4.1 基本属性 大蒜信息的实体元素和信息元素属性描述见表1。

表1 大蒜信息的描述属性 序号 描述属性 要求 定义及说明 1 中文名称 M 实体和信息元素的中文名称 2 英文名称 O 信息实体和信息元素的英文名称。英文名称以牛津英语词典的英文拼写为准 3 说明 M 信息实体和信息元素含义的解释 4 数据类型及格式 M 信息实体和信息元素的有效值域内的值进行有效操作的规定。数据类型及格式表示方法见4.2 5 约束/条件 M 说明一个信息元素是必备的还是可选的。约束/条件的表示见4.3 6 同义词 O 与信息实体和信息元素名称有区别但表示相同概念的名称 7 值域 O 信息元素所允许的值的集合 8 计量单位

用于表示与其相比的同重量的大小的约定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约定地赋予计量单位以名称和符号;对于一些同量纲的量,即使它们不是同种量。其单位可有相同的名称和符号。对于不同物体,计量单位也不同。

注:“M”是“Mandatory”的缩写,表示必备属性;“O”是“Optional”的缩写,表示可选属性 4.2 数据类型及格式 4.2.1 数据类型 信息实体的数据类型为复合型。

信息元素的数据类型表示方法见表2所示。

DB41/T XXXXX—XXXX表2 数据类型表示方法 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的表示方法 备注 字符型 C 可以包括字母字符、数字字符或汉字等在内的任意字符 数值 N 数值 日期型 YYYYMMDD 格式按照 GB/T 7408—2005 中的规定 二进制流 BY 图像、音频、视频等二进制流文件格式 4.2.2 数据格式 信息元素的数据格式应使用以下形式来表达:

a)字符型和数值型后加正整数表示定长格式; 示例1:C6 表示 6 位定长的字符。

示例2:N16 表示 16 位定长的数值。

b)字符型和数值型后加“x..y”表示从最小到最大长度的格式; 示例1:C1..10 表示最短 1 位、最长 10 位的字符。

示例2:N1..6 表示最短 1 位、最长 6 位的数值。

c)字符型后加“..u1”表示长度不确定的格式; 示例:C..u1表示长度不确定的字符,一般多为大量的文本内容。

d)数值型(N)后加“x,y”表示小数位; 示例:N..17,2 表示最长 17 位的数值,其中小数点前 14 位、小数点 1 位、小数点后 2 位。

e)二进制流(BY)后加具体的媒体格式。

示例:BY-JPEG 表示“JPEG”格式的文件。

4.2.3 约束/条件的表示 用于表示一个信息实体或信息元素是必备的还是可选的,表示方法应按下列要求:

a)M:必备,表示该信息实体或信息元素是必选的; b)C:条件必选,表示该信息实体或信息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必选,当满足约束条件中所定义的条件时必须选择,具体条件在备注中说明; c)O:可选,表示该信息实体或信息元素根据实际应用是可选的。

注:

“M”是Mandatory”的缩写:“C”是“ Conditional”的缩写:“O”是“ Optional”的缩写。描述方法 本文件采用UML图描述和摘要描述两种方式描述大蒜的信息实体和信息元素。其中:

a)UML 图描述 本文件采用UML图来描述大蒜的信息模型,信息模型体现了信息实体和信息元素之间的关系。在UML图中,用类的概念表示信息实体,用类的属性的概念表示信息元素。本标准使用的符号及有关内容符合 ISO/IEC19501:2005和1SO24156-1:2014的规定。UML符号及说明(部分)如图1所示。

DB41/T XXXXX—XXXX

图1

UML 符号及说明 b)摘要描述 以摘要形式对信息实体和信息元素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说明、数据类型及格式、约束/条件同义词、值域、计量单位和备注等九个属性进行完整说明。信息模型:大蒜信息主要包括基础信息、产品认证信息、感官指标、化学成分信息、机构信息和仓单信息,其中:

1)基础信息是大蒜所共有的相关基本信息。

2)产品认证信息是大蒜认证的相关信息,包括认证名称、认证机构名称、认证日期和认证有效期等。

3)感官指标是与大蒜外形和内质等相关的信息。

4)化学成分信息是大蒜包含的相关化学成分信息,包括成分名称、含量和计量单位等。

5)机构信息是与大蒜交易商、保管人和存货人等相关的信息。

6)仓单信息是大蒜电子交易的相关信息。

大蒜信息模型用UML图描述如图2所示。用户根据实际需要,在本标准的信息无法满足对大蒜描述的特殊需要时,可以对大蒜信息进行扩展。

图2

大蒜信息 UML 描述模型

DB41/T XXXXX—XXXX6 摘要描述 大蒜信息的实体和信息元素属性说明见表3。

表3

大蒜信息摘要描述 序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说明 约束/条件 数据类型及格式 同义词 值域 计量单位 备注 1 基本信息 basic information 大蒜通用的相关信息 M 复合型

1.1 产品名称 product name 产品的中文名称 O C..200 商品名称

1.2 商标 trademark 品牌的标志和名称部分,是经主管部门核准的,受法律保护的产品注册商标标识。

O BY 商标标识、注册商标 GIF、JPEG、PNG 等

1.3 类别 category 大蒜的种类,主要包括独头蒜、多瓣蒜、红皮蒜、白皮蒜等 M C..20 种类 宜采用 NY/T 1791-2009 大蒜等级规格

1.4 品牌 brand 企业可以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标示,广告等构成企业独特市场形象的无形资产。

O C..200

1.5 级别 Grade 大蒜的质量等级 O C..20

1.6 产品简介 Product profile 大蒜的简要介绍、说明等。

O C..ul

1.7 净重 net weight 大蒜本身的重量 M N..4

克(g)或千克(Kg)

DB41/T XXXXX—XXXX表3(续)序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说明 约束/条件 数据类型及格式 同义词 值域 计量单位 备注 1.8 毛重 gross weight 大蒜本身的重量加包装物等的总重量 O N..4

克(g)或千克(Kg)

1.9 产地 place of origin 大蒜种植的地点 M C..200

1.10 执行标准 perform standard 大蒜种植时执行的标准号 C C..20

大蒜种植过程中有执行标准,则该元素为必备。

1.11 检测报告 test report 相关机构对大蒜出具的质量检测书面报告 C BY

GIF、JPEG、PNG 等

获得了相关检测报告,则该信息元素为必备 1.12 贮藏方式 storage method 大蒜保持正常品质的储藏方式 O C..200

1.13 包装类型 type of packaging 大蒜散装、细网袋、纸箱等。

M C..20

1.14 包装规格 packing specifications 大蒜的包装尺寸、数量、内容等的说明 O C..20

1.14 包装规格 packing specifications 大蒜的包装尺寸、数量、内容等的说明 O C..20

1.15 注意事项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对大蒜相关注意事项的描述 M C..200

产品认证信息 Product certification information 大蒜认证的相关信息 O 复合型

DB41/T XXXXX—XXXX表3

(续)序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说明 约束/条件 数据类型及格式 同义词 值域 计量单位 备注 2.1 认证名称 name of the certification 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名称 M C..200

2.2 认证机构名称 name of certification body 对大蒜产品进行认证活动的机构的名称 M C..200

2.3 认证日期 Date of ertification 认证证书上签署的认证有效的起始日期 M

2.4 认证有效期 validity period of certification 某项认证的有效期限 M C..20

感官指标 sensory evaluation 大蒜外形和内质等方面的相关信息 O 复合型

3.1 外形指标 Shape index 对大蒜外部形态的整体描述 M C..200

3.1.1 梗长 Stem length 蒜头顶端到蒜梗顶部的距离 M C..200

3.1.2 外皮 scarfskin 大蒜外皮和蒜瓣外皮 M C..200

3.1.3 横径 Diameter 蒜头最大横切面的直径 M C..200

3.1.4 净度 Cleanliness 大蒜中包含杂质情况的说明 M C..200

3.1.5 蒜瓣形态 the shape of the garlic cloves 大蒜有独头、四六瓣、多瓣蒜的分类 M C..200

3.2 内质指标 Internal quality index 对大蒜内质的总体描述 O C..200

DB41/T XXXXX—XXXX表3

(续)序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说明 约束/条件 数据类型及格式 同义词 值域 计量单位 备注 3.2.1 水份 water content 大蒜的含水率 O N.5.2

3.2.2 滋味 Taste 对大蒜入口后滋味的描述 O C..200

3.2.3 色泽 colour and lustre 大蒜蒜外皮的颜色和蒜瓣的颜色 O C..200

化学成分信息 chemical composition information 大蒜所含化学成分的相关信息 O 复合型

4.1 成分名称 component name 大蒜所含化学成分的名称 M C..200

4.2 含量 content 大蒜所含某种化学成分的量 M N..5.2

4.3 计量单位 measurement units 计量产品的标准量的名称

C..20

机构信息 Institutional information 描述产业生产、存储或销售机构的信息 M 复合型

5.1 机构名称 name of institution 存储、销售产品的机构名称 M C..200

5.2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unified social credit code 由政府主管部门为法人和其他组织发放的一个唯一的、终身不变的主体标识代码。

M C..20

应符合 GB 32100 的规定

5.3 资质名称 qualification Name 机构具有的生产销售等资质名称 C C..200

具备相关生产销售资质,则该信息元素为必备

DB41/T XXXXX—XXXX表3

(续)序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说明 约束/条件 数据类型及格式 同义词 值域 计量单位 备注 5.4 荣誉名称 Honour Name 机构获得的荣誉的名称。

O C..200

5.5 网址 url 机构官方网站的网页地址 O C..200

5.6 通信地址 address 机构的联系 地址 M C..200

5.7 邮政编码 Zip code 机构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M C6

5.8 联系电话 Telephone numbers 机构所用的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号码 M C..100

5.9 即时通讯方式 instant messaging mode 机构所用的即时通讯方式。

O C..20

5.10 即时通讯账号 Instant messaging account number 机构所用即时通讯方式的账号 O C..200

仓单信息 warehouse receipt information 仓单是仓储保管人给付给存货收到仓储物的凭证,存货人依仓单记载的内容领取仓储物,因此,仓单上记载的内容是存货人与仓储保管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M 复合型

6.1 当事人的名称 name of the party 现货交易过程中交易商、保管人、存货人等的名称 M C..200

6.2 标的 target 指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M C..200

6.3 数量 quantity 指事物的多少 M C..200

DB41/T XXXXX—XXXX表3(续)序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说明 约束/条件 数据类型及格式 同义词 值域 计量单位 备注 6.4 交割时间 exchange hour 当选择权的买方要求选择权的卖方履行契约后,买卖双方依约分别支付对方所购买货、币的日期。

M C..200

6.5 价款 cost 按有关规定和协议条款约定的各种取费标准计算、用以支付仓单交易合同要求的价款 M C..200

6.6 结算方式 method of settling accounts 经济主体之间经济往来(商品交易、劳务供应、债权债务清算等)的款项收付的程序和方法 M C..200

6.7 履行方式 method of performance 是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以何种形式来履行义务,包含大蒜现货交易的时间、地点,交割时间等

信息扩展方法 7.1

扩展信息实体 按本标准规定,可以增加信息实体和扩展信息实体。

7.2

扩展信息元素 按本标准第5章规定的信息描述方法,可以在信息实体中增加信息元素,信息元素应按照本标准第4章规定的属性进行描述。

7.3

扩展信息元素中属性取值

在扩展信息元素属性时,不应改变本标准中规定的信息元素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说明、数据类型及格式、约東/条件、同义词、值域、计量单位和备注等属性名称。可以对值域属性采用比本标准更严格的限制。可以增加值域属性的取值。可以对信息元素的约束条件更严格限制,如在本标准中是可选的信息元素,经扩展后可以是必备的。建立新的代码表,补充或代替现有值域中的代码表。

DB41/T XXXXX—XXXX《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 大蒜》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大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球首位,是世界最大的大蒜生产国。据统计,2019 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在 1000 多万亩、河南省大蒜种植面积在 200 万亩左右,河南大蒜是以位于河南东部的杞县及其周边为主要种植区域,杞县大蒜种植面积连续两年突破 70 万亩、产量 90 多万吨,总面积、总产量均为全国县域第一。以杞县为主要区域带动周边种植 150 亩左右。2014 年,杞县被授予“中国大蒜之乡”荣誉称号。2019 年杞县大蒜被批准建设河南省大蒜现代农业产业园,这将进一步引领带动全省大蒜产业发展加速提质增效。

依托大蒜产业优势,杞县积极打造县域特色网销农产品模式,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资源,对接淘宝、天猫、拼多多、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组织电商企业在网上销售农产品,实现互联网和农产品的无缝对接,让互联网红利真正惠及广大群众。如今的杞县大蒜早已形成了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并构建起了“互联网+大蒜”现代商贸模式。目前,全县有 8 家日发货量达 2000 单以上的电商企业,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批就业岗位,其中吸纳了不少贫困户长期从事打包、分拣、客服等工作,帮助贫困户就业

DB41/T XXXXX—XXXX增收。

为利用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需加快推广本地农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制定和实施《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 大蒜》标准,实现大蒜电子商务信息采集、交换、存储、共享,对促进杞县地方大蒜特色产业电子商务交易,促进其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确保高效交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开发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大蒜)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随着电商的发展,杞县大蒜产品开发和销售也带来了极大的机遇,目前杞县大蒜目前拼多多等网上销售杞县的店铺有 300 多家,其中大蒜销售前 10名里面有 6 家是销售的杞县大蒜,另外还有淘宝及其他平台,开发价值巨大。但大蒜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还存在描述不规范、不标准、不完善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大蒜电子商务高效交易的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到了杞县大蒜种植到销售的一体化产业发展。因此,编制大蒜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规范杞县大蒜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对开发杞县大蒜的市场价值和大蒜产业发展将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制定和实施《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 大蒜》标准对保护杞县大蒜这一地方特色产品,为消费者权益提供了大蒜电子商务交易标准规范的信息要求,对促进大蒜种植第一产业和电子交易服务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DB41/T XXXXX—XXXX(一)任务来源 《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 大蒜》由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杞县潘安食品有限公司提出申请,2019 年12 月根据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 2019 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市监[2019]309 号文件,立项编号:20193110199。

(二)编制原则 1、规范性。起草组认真阅读了标准制定的一系列文件,对标准制定的格式、内容、术语表达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根据 GB/T 1.1-2009《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和格式,结合生产实践、调查分析、试验总结、调研咨询、起草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2、先进性和实用性。本标准严格遵循“针对性、先进性、实用性、流一性、规范性”原则。遵循杞县大蒜种植有关要求进行编制,本着保护杞县大蒜这一地方特色产业,促进其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做好与已有标准的衔接,确保“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 大蒜”标准规范,能够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发挥基础作用。本标准的编制力求反映大蒜基本信息和电子交易信息,结合当地杞县大蒜电子交易中心建设发展的需求,特制定其技术要求。

DB41/T XXXXX—XXXX(三)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类 《标准化法》 2、标准、技术规范 GB 32100-2015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 GB/T 17295 国际易计量单位代 GB/T 7408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7408-2005 数据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31524-2015 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与技术规范 GH/T 1194-2017 大蒜 ISO/IEC 19501-2005 信息技术开放分布式处理 统一建模语言(UML)版本 1.4.2 ISO 24156-1: 2014 术语工作与 UML 关系中概念模型的图形符号 三、编制过程

DB41/T XXXXX—XXXX(一)成立起草小组 《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 大蒜》获得立项后,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起草小组,由马新明担任组长,确定了起草人员及并协商制定了标准的编写计划,进行了分工。主要起草人有张浩、李高飞、马新明、王海涛、吕存伟、汪强、樊为刚、刘刚、郭志刚、郑志安等。

(二)调查生产现状与验证 杞县大蒜在申报大蒜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的过程中,杞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邀请了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到杞县大蒜现场产地和实物进行观察,收集和查阅了的电子商务交易产品的描述属性、方法、模型、摘要描述以及属性信息扩展方法,以及讨论了大蒜信息的采集、发布、交换、存储和管理。

起草组通过广泛调研,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收集相关资料。标准起草组成员在杞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帮助下,杞县大蒜协会多次召开会议对标准涉及内容进行讨论,认真听取了参会大蒜企业的宝贵意见。对标准制定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对相关大蒜信息描述进行了调整与完善,引导企业、合作社、基地等在杞县大蒜生产销售和加工过程中,采用科学的信息描述工具,规范化大蒜电子商务信息描述方法,推动杞县大蒜产业在电子商务交易信息表示、组织、交换和存储等方面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DB41/T XXXXX—XXXX(三)起草征求意见稿 2020 年 2 月中旬,标准编写组对调研结果、有关标准、文献资料等进行了梳理总结,提出了标准编写提纲。在 4 月份和 5 月份召开了两次标准起草小组会议,确定了编写纲要。会后根据修改后的编写提纲由起草小组的编写人员起草了《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 大蒜》标准的征求意见稿。5 月底将征求意见稿发函给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杞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多位专家进行征求意见。标准起草小组根据征求的意见,又经过起草小组主要成员讨论、再次查阅资料、咨询对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完成了征求意见稿。

四、主要内容的确定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商务交易中大蒜信息的描述属性、方法、模型、摘要描述以及属性信息扩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电子商务业务中大蒜信息的采集、发布、交换、存储和管理等。

(二)术语与规范 1.电子商务

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电子交易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

DB41/T XXXXX—XXXX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商业行为均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

2.电子商务平台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为交易双方或多方提供交易及相关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总和。

3.大蒜概念和属性及信息描述方法 大蒜(英文名称 Garlic;拉丁名称 Allium sativum L.),为百合科(Liliaceae)葱属(Allium)植物的地下鳞茎。大蒜整棵植株具有强烈辛辣的蒜臭味,蒜头、蒜叶(青蒜或蒜苗)和花薹(蒜薹)均可作蔬菜食用,不仅可作调味料,而且可入药,是著名的食药两用植物。

属性即一个对象或实体的特性。信息元素即信息的基本单元,与统一建模语言(UML)术中的属性同义。实体即任何现存、曾经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包括事物间的关联,实体的存在不依赖于是否有关于它的可用数据。信息实体是一组说明数据相同特性的信息元素,与 UML 术语中的类同义,可以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信息实体。

(三)电子商务交易产品属性信息描述

DB41/T XXXXX—XXXX1.基本属性 本标准使用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说明、数据类型及格式、约束/条件、同义词、值域、计量单位、备注等九个属性对大蒜的信息实体和信息元素进行描述。

2.数据类型及格式 (1)数据类型 信息实体的数据类型为复合型,信息元素的数据类型表示方法包括字符型、数值、日期型、二进制流。

(2)数据格式 信息元素的数据格式使用字符型和数值型后加正整数表示定长格式、加“x..y”格式,字符型后加“..u1”格式,数值型(N)后加“x,y”,二进制流(BY)后加具体的媒体格式等进行表示。

(3)约束/条件的表示 用来约束信息实体或信息元素的特性,例如用于表示一个信息实体或信息元素是必备的、条件必备还是可选的。

3.大蒜的信息实体和信息元素描述方法

DB41/T XXXXX—XXXX本标准采用 UML 图描述和摘要描述两种方式描述大蒜的信息实体和信息元素。本标准采用 UML 图来描述大蒜的信息模型,信息模型体现了信息实体和信息元素之间的关系。在 UML 图中,用类的概念表示信息实体,用类的属性的概念表示信息元素。本标准使用的符号及有关内容符合 ISO/IEC19501:2005 和 1SO24156-1:2014 的规定。

4.摘要描述 以摘要形式对信息实体和信息元素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说明、数据类型及格式、约束/条件同义词、值域、计量单位和备注等九个属性进行完整说明。

5.信息模型 大蒜信息主要包括基础信息、产品认证信息、感官指标、化学成分信息、机构信息和仓单信息。用户根据实际需要,在本标准的信息无法满足对大蒜描述的特殊需要时,可以对大蒜信息进行扩展。

6.信息扩展方法

本标准中的信息实体和信息元素可以根据不同用户需要和新出现的大蒜产品进行扩展。

五、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

DB41/T XXXXX—XXXX本规范编制及讨论过程中,没有出现重大意见分歧。

六、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无冲突。本标准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七、标准实施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 使行业和群众接受标准化发布后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利用大蒜产业聚集优势,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让群众充分理解标准内容,认识到标准的实施可以提升大蒜交易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而提升大蒜产品交易的附加值,增强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改变杞县大蒜现阶段电子化交易落后和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现状。

2、加强监督,确保标准实施 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加大监督检查标准的实施情况,积极组织实施大蒜电子商务交易标准,确保标准实施。

DB41/T XXXXX—XXXX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在标准起草过程中,起草组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尽可能使标准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但由于水平有限,工作的局限性,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指正。

7.企业标准体系编制说明 篇七

3月17日, 国家标准委组织学习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 (以下简称《规划》)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 标准委提出近期启动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编制, 并明确了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

据介绍, 标准化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从《规划》的有关内容看, 城镇的建设、管理、运营, 以及城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都需要标准化的支撑和规范, 标准化是城市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现实需求, 也是解决当前城镇化工作薄弱环节和具体问题的内在要求。《规划》在空气质量、建筑、防灾、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高标准农田、畜禽水产品、标准化菜市场、义务教育等方面都明确提到标准。标准化只有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 才能有效支撑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

据悉, 国家标准委将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标准化的需求, 系统谋划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 明确城镇建设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领域及未来几年急需制修订的关键标准, 以便系统有效地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将包括4个方面: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治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二是绿色建筑建材相关标准,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标准,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标准;三是城市能源基础设施相关标准, 安全防范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标准;四是新农村建设相关标准, 现代农业相关标准。

上一篇:酒店员工辞职信怎么写下一篇:小学体育课案例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