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经典诵读活动记录

2024-10-27

中学经典诵读活动记录(14篇)

1.中学经典诵读活动记录 篇一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结合我校的“和美教育,打造儒和文化校园”这一教育目标。现准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诵读经典之风浸漫校园,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性情品德。

二、参赛对象

七年级各班,人数不限。

三、比赛时间、地点

时间:2014年12月24日下午1:30 地点:学校报告厅

四、诵读范围

诵读内容为中华经典诗文,要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突出古诗文的深厚内涵和文化韵味。

五、比赛要求

1.时限:每队(节目)诵读时间不超过6分钟。

2.诵读要求:形式不拘,可使用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3.朗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 4.扮装、道具、音带等,由各班自行设计、准备。

六、节目上报时间安排

1.节目上报:在12月18日前上报学校政教处、团委。2.各班班主任和语文任课教师共同负责本班节目设计和编排。

七、评选方法及奖项设置

评委:片各校德育负责教师 奖项设置:一、二、三等奖若干

2014年11月25日

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一、启蒙经典(共3篇)

1.《老子》(《道德经》)2.《三字经》 3.《弟子规》 二、四书五经

1.《大学》(第1章)2.《中庸》(第4、20、22、24章)3.《论语》(10篇)

⑴《学而·学而时习之云章》(第1、4、6、14、15、16章)

⑵《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

⑶《里仁·里仁为美九章》(第1、5、8、9、10、14、17、24、25章)

⑷《雍也·乐水乐山四章》(第18、20、23、30章)

⑸《述而·志于道八章》(第3、6、8、12、16、22、34、37章)

⑹《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

⑺《子罕·仁者不忧七章》(第4、17、18、19、23、28、29章)

⑻《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

⑼《子路·和而不同九章》(第6、16、17、19、21、23、24、26、27章)

⑽《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十章》(第2、3、4、24、27、28、30、34、35、42章)4.《孟子》(6篇)

⑴《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二章》(第2、6章)

⑵《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一章》(第2章)

⑶(离数上·得民心者得天下二章)(第9、10章)

⑷《告子上·舍生取义四章》(第8、10章)

⑸《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三章》(第14、19、24章)

⑹《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二章》(第3、31章)5.《周易·泰》 6.《尚书·盘庚上》 7.《诗经》(6篇)

⑴《击鼓》⑵《子矜》⑶《鸡鸣》⑷《七月》⑸《何草不黄》⑹《无衣》 8.《礼记》(3篇)

⑴《敖不可长》 ⑵《不食嗟来之食》 ⑶《学记·教学为先》

9.《左传》(2篇)

⑴《左传·僖公五年》⑵《烛之武退秦师》

三、神话故事(5篇)

1.《精卫填海》(《山海经》)2.《夸父逐日》(《山海经》)3.《鲧禹治水》(《山海经》)4.《女娲补天》(《山海经》)5.《嫦娥奔月》(《山海经》)

四、寓言故事(10篇)

1.《画蛇添足》(《战国策》)2.《狐假虎威》(《战国策》)

3.《拔苗助长》(《孟子》)4.《鹬蚌相争》(《战国策》)5.《自相矛盾》(《韩非子》)6.《愚公移山》(《列子》)7.《螳螂捕蝉》(《说苑》)8.《卖椟还珠》(《韩非子》)9.《曾子杀猪》(《韩非子》)10.《朝三暮四》(《庄子》)

五、经典诗词(30首)

1.《国殇》(屈原)2.《古诗十九首》 3.《怨歌行》(曹植)

4.《短歌行 对酒当歌》(曹操)5.《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陶渊明)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7.《将进酒》李白

8.《水槛遣心二首》(杜甫)9.《长恨歌》(白居易)10.《致酒行》(李贺)1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12.《书愤》(陆游)13.《正气歌》(文天祥)

14.《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15.《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李煜)16.《踏莎行》(欧阳修)

17.《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18.《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19.《苏幕遮》(范仲淹)20.《江城子》(贺铸)21.《少年游》(周邦彦)

22.《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23.《踏莎行》(秦观)

24.《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 25.《声声慢》(李清照)26.《扬州慢》姜夔

27.《虞美人 听雨》(蒋捷)28.《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29.《满江红》(岳飞)

30.《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纳兰性德)

六、古典散文诵读(20篇)1.《谏太宗十思疏》(唐 魏征)2.《阿房宫赋》(唐 杜牧)3.《滕王阁序》(唐 王勃)4.《别赋》(南北朝 江淹)5.《过秦论》(西汉 贾谊)6.《离骚》(战国 屈原)

7.《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宋苏轼)8.《修竹篇序》(唐 陈子昂)9.《孟母戒子》(韩愈)10.《孙权劝学》(司马光)11.《少年中国说》(三、四稿)(清·梁启超)

12.《人生的真义》(陈独秀)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14.《可爱的中国》(节选)(方志敏)15.《听听那冷雨》(余光中)16.《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17.《掌心化雪》(鲍尔吉·原野)18.《匆匆》(朱自清)19.《乌篷船》(周作人)20.《字缘》(董桥)

2.中学经典诵读活动记录 篇二

一、诵读经典诗书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中华文化通过历史的长期熔铸和社会的淘洗后传承下来, 成为了民族的优秀文化, 即为经典, 就自然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面。如:诵读《论语》不但能弘扬中华民族的儒文化, 而且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和增强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其中“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教给我们:求知和对待事物的态度要实事求是, 不要不懂装懂;“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告诉我们:学习和做人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从别人的短处反省自我;“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则让我们知晓:做人要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品质要如松柏坚强不屈;“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说的是: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诵读《孟子》让我们明白:学习一定要专心致志, 循序渐进, 不能急于求成。学习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不能轻信、盲从书上的结论或是前人的言论。正如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诵读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会被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所感染;诵读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会让你在前进路上平添一股自信之力和对理想有更执著的追求。

二、诵读经典诗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北师大教授郭齐家指出:这一百年我们引进西方的科学、西方的技术, 得到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我们最大的失误就是不认识自己的祖先, 不认识自己的母亲, 这个悬殊太大。换言之, 现代教育过于侧重外语教学, 西方文化入侵又厉害, 导致我们的传统文化被遗忘或丢失了。当前, 不少中学生能熟练地用英语读写, 语文作文却是中英文及网络语的夹杂体。大多数学生对爱迪生、爱因斯坦奉若神明, 对孔子、孟子、老庄却形同陌路。至于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有出息, 争着送孩子上双语幼儿园, 中小学也越来越多的人上外语班, 这些外语班都以外语教学为己任, 重外语轻母语的现象非常普遍。要破除这一急功近利的教学目的倾向, 就应该用经典诗书来训练我们年青的一代。多读经典诗书, 可以重拾民族文化的精髓, 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不读《红楼梦》怎能明白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清高;不读《三国演义》怎能学习孔明运筹帷幄的大智慧;不读《西游记》又怎能体会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取得真经的欣喜;不读《水浒传》你将永远读不懂梁山好汉们侠肝义胆的精气神。正如伟大领袖毛泽东所言, 你若没有认真读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你就不是中国人。众所周知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 而且很注重“经史子集”的品读, 这造就了他成为一代卓越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再者, 温家宝总理也好读经典诗书, 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读读经典, 而且能学以致用, 在他上任之初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 就多处引用了经典诗文。此后的很多场合, 他频频引用古今诗文, 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深厚的文学素养令人叹服。

三、诵读经典诗书有利于加快民族发展的步伐

如今, 我们正处于一个商业化、信息化的伟大时代, 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有发展就会有竞争, 有竞争就会产生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作为年青的一代正肩负着积累丰富学识以解决矛盾的重任, 这就更迫切地需要从老祖宗馈赠给我们的经典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正如毛泽东对他的表外孙女王海容说的, 你不读一点《红楼梦》, 你就不懂什么是封建社会。言外之意, 你没有丰富的学识, 你就不会有可行的方法去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个民族经济要发展, 社会要进步, 得靠文化给予养分。为商者常说要诚信经商, 国与国的良性发展靠的也是诚信, 而诚信属于道德素质的范畴。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 依赖于道德素质的提高。经典文化中所推崇的“义重于利”“大度能容天下事”等精神品质, 如果能贯穿于商业发展乃至政治活动中, 那么就可以促进全球按照各自的轨迹让各自民族获得最大发展了。正如西方75位诺贝尔奖得主一次在巴黎集会时曾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西方学者尚且如此呼吁, 那么作为中国人更应辩证地、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用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批判性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 也是最坏的时代。”来评价我们所处的这一时代很是恰当。时下, 全球正在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商战, 想要胜出, 得靠智慧, 智慧从哪里来?可以从经典文化中获得。因为中华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她能给予这个社会精神力量。对中国人来说, 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 八国联军瓜分抢夺的记忆也早已风化, 人们正在沾沾自喜, 猛然间, 却发现大洋彼岸, 经典作品从未远离其国人之手。民族应当自省, 诵读经典诗书, 方能唤回失却的记忆, 才能加快民族发展的步伐, 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总而言之, 注重经典诗书的诵读, 不但能让我们年青的一代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而且能更好地弘扬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3.中学经典诵读活动记录 篇三

一、主题整合的选读方法

古诗文经典浩如烟海,选文是诵读的重要环节。结合教材和课内阅读进行主题选读是一种有效方法。如,在教学《春夜喜雨》这首诗时,我以“雨”为主题带出另外写雨的诗,进行整合阅读。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我以送别为主题,把中学阶段出现的有关送别的诗篇进行整合,讲一首,带一首,联一组,主题鲜明,整合得体,容量大、效果好。

二、学以致用的指导方法

我在教学中重视渗透阅读古诗文的方法,并进行学习迁移,让学生运用方法自读古诗。如,在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我在教学中渗透读诗题、知背景的方法,教给抓关键词语理解和想象情境的方法,并有意总结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自读《芙蓉楼送辛渐》。整个过程既是赏析,又是授法。在教学《夜雨寄北》时,我引导从学习到拓展,在诵读中学法悟情,进而迁移到韩愈、陆游的两首写雨诗作,从学到用,学用一致,自然通畅。

三、对比联系的赏析方法

同一个主题的诗作,出自不同的诗人,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或意象,这里可能有相同的地方,也肯定有不同的方面。联系阅读时,对比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在教学《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中让学生两首同读,联系对比,了解两首诗的异同点,这种联系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整体把握和细节解读两种方法并用,使之获取更丰富的文学感受。我在送别诗的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呈现出送别表达方式上的异同点,在总结中进行整体联系,概括了诗词中以歌相送、以语相送、以酒相送、以目光相送的不同内容和都是以真情相送、真心相送的共同情感,这里可谓是提纲挈领、画龙点睛,这种联系性的总结可带给学生方法启迪和联想回味。

四、想象情境的感悟方法

诵读古诗词,不在于把内容讲清、讲透,不在于把词句条分缕析,而重点应是语言的揣摩和情境的想象感受,如果学一诗只要求学生用白话把它词句意思讲出来,那就不叫读诗,就会白水无味了。诗的灵魂在意境,我在教学《夜雨寄北》时,抓住“秋雨”与诗人的联系,重点感受冷冷的秋夜、倾盆的大雨,从而引导学生想象,如让学生想象诗人站在窗口,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会诗人孤独的惆怅、如雨飘落的相思。我在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配上音乐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送别的情景,让学生从阅读中进入场景,从心境感知到情境体验,相送画面在想象中呈现,惜别情感在想象中升腾。有这般丰富的诗境想象还能担心学生没有读懂诗意吗!

五、积累名句的储备方法

诵读经典诗文,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熟读名篇名句,把千古传诵的名句铭记于心,成为其终身享受的语言储备,经典诵读就应该发挥这样的作用。我在古诗文经典诵读教学中非常重视充分体现诵读的特点,重视学生通过熟读、背诵记住古诗语句,特别是名句。如,我在教学生理解体会古诗文内容后,会安排整体回读和对词对句的对读,继而熟读成诵,让诗句融入学生的语言储备。又如,我在教完两首送别诗后,又出示了一组送别诗的目录,调动学生记忆,让学生记清更多的名诗名句,最后教师导语引读一组名篇送别名句;还安排了让学生应用古诗句进行交际表达,这些都促进了诗句积累,对学生的语言素养有极大的帮助。总之,经典诵读要立足诵读,丰富学生诗句储备,如果学生在这其中能满腹经纶,今后在交际或作文中能引经据典,这就是经典诵读带给他们的一种人生文化,一种个性素养,又是一种学识品位,一种生命风度!

4.中学经典诵读活动记录 篇四

一、领导小组:组长:贾建军

副组长:马圣平、任战武、孙小强、徐林山、李小军、成员:张向玉、吴凌云、卜延武、师利荣、强瑞军、雷万义、吉嫦娥

二、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中国梦”和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深入开展“中国梦 爱国情 成才志”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亲近经典、爱我中华”的真实情感,引导和鼓励师生树立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意识,进一步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比赛时间:2018年5月16日

四、活动地点:黍育楼三楼

五、活动对象:高一年级

六、评为:7名

七、节目形式:节目形式以个人或集体诵读为主,可自备朗诵配乐、服装道具、节目中可穿插书画展示、伴舞、情景剧等。诵读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八、活动要求:

1、诵读篇目以现行的语文课本为主,以《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读本》等地方读本为辅,其它优秀诵读篇章为补充,也可结合实际,创作符合韩城本地方地域特色的原创优秀作品。

2、每班报送一个诵读节目进行比赛,最终评选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

3、每班节目具体由各任课语文教师编排指导,班主任及音美教师做好配合。

4、后勤处做好奖状及奖品的准备工作。

5、电教处做好全程录像、音响、话筒、电子屏更换等工作。

6、团委做好节目顺序、主持人等相关准备工作。

7、办公室做好照相、活动的宣传报道等工作。

8、政教处做好活动会场的安全,卫生、秩序等工作。

5.中学经典诵读活动记录 篇五

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让他们通过诗歌的朗诵来赞扬祖国伟大、壮丽、富强的面貌,喜迎国庆,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继承发扬诗歌文化加深学生对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树立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奋斗的民族精神,学做国家的新主人。

二.活动要求

1.以诗歌朗诵的形式表达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高中:共建班每班报2-3名参赛选手,其他班级每班报1-2参赛选手。

初中:每班3-4名。

3.以个人、组团或集体为单位参赛,各班语文教师具体负责。

4.朗诵要求

(1)所选诗歌,思想内容应积极向上。

(2)运用普通话,声音洪亮。

(3)语气、语调适当,重音、节奏恰当。

(4)表达感情准确、自然。

(5)时间根据所选内容在5分钟以内。

5.朗诵内容

以歌颂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歌颂家乡的诗歌及古今诗词均可。

6.诗歌朗诵评分标准

(1)作品符合本次大会要求,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2分)

(2)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1分)

(3)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诗歌的内涵。(2分)

(4)朗诵熟练,声音洪亮,能够脱稿。(1分)

(5)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2分)

(6)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2分)

三.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采用现场计分核算法,满分为10分,十个评委对每个班节目的打分均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值。

高中组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

初中组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

四.活动安排

报名时间:2020年9月15日-21日。

比赛时间:2020年9月28日下午3点。

比赛地点:科技馆多功能报告厅。

附件:城关中学各班参赛选手报名表

班级

姓名

参赛诗歌名称

备注(是否配乐)

指导

老师

XX学校

6.经典诵读社团计划、记录 篇六

前油坊高级小学 刘金良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打造“书香校园”特色项目,实现文化育人,成立“经典诵读”社团,根据学生的特点,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二、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社团活动组织小学生诵读本册教材上学习的古诗词以及《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具体措施

1.通过各项活动,拓展学生的朗诵水平,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培养朗诵新秀。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文学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把朗诵、文学欣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理论水平和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3.健全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各项活动。

4.深化素质教育,通过朗诵诗社开展的表演、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四、活动内容

1.活动教师宣布诗歌朗诵会的意义、活动设想及注意事项; 2.每位同学认真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要谈谈自己喜欢这首诗歌的原因。

3.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诗歌相互交流,并互相朗诵,作好准备;

4.选出对诗歌有一定欣赏能力、有一定文学基础的同学担任评委,并宣布优秀诗歌评选的标准;

5.举行诗歌朗诵会,组织学生评委选出优秀诗歌朗诵者名单;

6.将学生选出的部分优秀诗歌贴于班级布告供其他学生欣赏; 7.请获奖同学以座谈会的形式畅谈自己的对作品欣赏的感受。

五、具体安排:

第一次:阅读引导,教你怎么有感情地去读书。

第二次:朗诵技巧及训练《长征》、《凉州词》、《浪淘沙》等。

第三次:朗诵技巧及训练《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等。

第四次:结合学校参经典阅活动契机,引领社员广泛阅读经典之《三字经》第一、二节。

第五次:举行诗歌朗诵会

第六次:讲座:朗诵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第七次:引领社员广泛阅读经典之《三字经》第三、四节。第八次:怎样把握作品内容。

第九次:引领社员广泛阅读经典之《三字经》第五、六节。第十次:全面朗读《三字经》

第十一次、第十二次: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停顿)第十三次:举行诗歌朗诵会

第十四次:总结收获,评选表彰优秀社员。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我们大有收获,也充满信心。我们会继续坚持,并不断摸索出更新更好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学期,我们将继续努力,让师生沐浴在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阳光中,健康幸福地成长。

2015年3月10日

附:社团人员名单一份 组长:杨冬梅

组员:温梦然、张珂鑫、于秀月、张梦琦、梁博、郑王志林、张璐月、曹立坤、贾吉顺、徐吉旺、胡子涵、于茹冉、薛明珠、刘亚文、李晨曦、温道胤、胡晓彤、薛美宽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经典诵读,抓住孩子13岁之前的黄金般记忆年段,寓教于乐,每天只需5至10分钟,帮助孩子用最轻松、最快捷的方式背熟《三字经》等大量中华优秀的经典名篇,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实施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三、诵读内容

《小学生必备古诗》 《弟子规》《增广贤文》

四、具体实施

(一)经典诵读时间

每周五中午。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做到定内容,定任务,并鼓励学生临摹经典诗文,自由阅读喜欢的读物。

(二)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评比鼓励,以表扬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经典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三)经典诵读活动措施

1、创造经典诵读活动的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墙的建设、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经典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板、展板、手抄报、文艺汇演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感受到经典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其记住。

2、积极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结合省级课题,加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并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在课程安排上,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教师引导学生诵读,教给学生基本的诵读方法,落实诵读任务。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倡导学生自主阅读一定量的经典诗文。

4、鼓励学生每天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诵读5分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优秀经典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使优秀诗文背诵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5、利用展板、手抄报、书法、文艺汇演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7.中学经典诵读活动记录 篇七

关键词:中华诵,活动,教育作用

从2007年开始, 教育部、国家语委大力倡导推进以“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中华诵”系列活动。近几年来, 我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积极响应国家、省上级部门的号召, 组织全市中小学师生, 利用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了“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不但提高了师生的普通话水平和艺术修养, 激发了师生的学习热情, 更重要的是此项活动体现出了巨大的教育作用, 使广大师生提高了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 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营造了和谐向上的校园新风气。

一、诵读经典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是诗词歌赋的王国, 而最为精致凝练的经典诗词歌赋语言, 把文学语言中所具备的睿美性与超常性发挥至极。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 仁人志士灿若群星, 美文佳作浩如烟海, 不仅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是激发爱国热情、陶冶精神情操的力量源泉, 像恒久弥新的钻石常读常新, 又像历经岁月的陈年佳酿满口余香。何以诵读经典诗歌能有教育作用呢?这个问题的解读可以追溯到周朝时代。《论语为政篇》载著, 子曰: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论语.阳货》记载,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陶渊明集序》记载, 南北朝时的萧统说的更加明确, 他说读陶渊明的诗“贪夫可以廉, 懦夫可以立”。当代伟人毛泽东则认为诗可以言志。从诸条的记载内容里, 可见经典诗文的教育性。那么, 朗诵仁人志士之诗, 自然就会产生立志、励志和壮志的教育作用了。

屈原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曾经鼓舞多少后来人为寻求真理而艰苦求索, 至今仍有不少奋斗者书之于壁而自勉。曹操那句“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的名句又曾是多少有志之士奋发图强不懈努力的写照。文天祥的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多少为了正义事业而舍生取义的志士的价值取向。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直被善良的人们作为人生追求的信条, 乃至演化成为先人后已的共产主义道德观。苏轼的“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一字千钧气势磅礴, 曾被多少人作为抒发壮志豪情的共同语言。陆游六十岁时仍然壮志不减当年, “胸中白虹吐千丈, 庭树叶空衣未纩”, 所抒发的昂扬情绪至今令人震憾。毛泽东的“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表达了对人民的赞美, 也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 朗诵这样的诗句, 你会感到热血奔流壮志满怀, 无往而不胜。

二、诵读经典有利于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提高语言文字水平

做为新世纪的学生要诵读中华经典。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的结晶, 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朗诵, 抓好朗诵训练, 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可以使学生在朗诵的同时领悟到语言之美。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讲过一个极好的诱导学生情感、丰富学生语言的方法, 那就是——给学生读书并指导学生诵读。他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延长学生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 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 而且可以使他们领悟到语言之美。

诵读还是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 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在不经意中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诵读的过程也是将“读”与“思”有机结合的过程, 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对那些优秀篇章、名言佳句, 反复诵读, 做到“读了又思, 思了又读, 自然有味”, 乃至愈读愈有味, 趣味无穷, 从而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水平。

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学识渊博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 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 而且亲切地体会, 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诵读可形成良好的语感, 可以把诵读形成的语感积淀下来。诵读的结果就会使同学们“出口成章”, 它所积累的大量词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我们的写作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鉴作用。

三、诵读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良好的辅助作用

大声的诵读所产生的作用也很多, 它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从而开发右脑;有利于学生在多讲话中性格随之而变;有利于学生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 增强参与未来事务的一种素质;有利于改变差生, 大声朗读能使许多差生在读的过程中, 形成思考能力;有利于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 刺激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和书籍;有利于集中精力, 提高记忆力;有利于还原文章的“诗性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另外, 健康学家们认为:诵读犹如“健身体操”, 可使大脑皮层的抑制和兴奋过程达到相对平衡, 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处于良好状态;朗诵有如唱歌, 能增加肺活量, 使全身通畅, 有怡情养性的独特作用;朗诵还是一种“思维体操”, 特别有助于减轻人们的精神压力, 锻炼人们的记忆力和表达力。可见诵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乃至促进学习都有很大的好处。

四、诵读经典可以使学生得到中华文明传统教育

我们在组织学生朗诵时必然要先作一定的讲解和辅导,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进行道德传统教育的实施过程, 也是我们本身汲取力量享受美感和精神升华的过程。对于名人大作, 在朗诵时的语气处理上会各有春秋, 其理解角度也会不同, 但无论从任何角度去理解, 只要我们认真去思考, 都会从中获得教益。

8.中学经典诵读活动记录 篇八

一、现状分析

毋庸讳言,经典诵读活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有一些问题和不足。展明锋认为突出问题主要有“重技艺表演,轻文化内涵;重课堂讲授,轻课后拓展;重教师分析,轻学生理解;重集中学习,轻个体发展;重短期成效,轻常态发展”。究其原因,大致包括以下诸方面。

其一,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社会环境、文化底蕴、师资队伍等方面都与城市同类学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经典诵读活动更是不受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很多农村地区校领导、教师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也不够,甚至认为开展此类活动不利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不利于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教育观念滞后,不能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有些农村学校很少涉及甚至几乎不涉及有关经典诵读的内容。即使有所涉及,往往也只是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的点到为止,大多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已。

其二,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活动开展的水平和质量。目前,很多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大都是教师凭主观经验而为之,缺乏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实际上,围绕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师的师资培训教材和相关资料也很少。组织开展该活动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目前又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制度保障。而且,农村地区教师往往缺乏的正是这方面的针对性培训。

其三,经典诵读活动的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不利于推动农村地区经典诵读活动地深入开展。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实现经典诵读活动的规范化、常态化,更是难上加难。

二、推进路径

鉴于农村地区经典诵读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拟探究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行动策略和路径,以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的经典诵读活动。

(一)优化经典诵读课程体系

经典诵读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有益的拓展和延伸。整合资源,合理建构中华经典诵读课程体系,是经典诵读活动推进策略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研究和探索的必然要求。因此,学校要把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师的培训学习以及活动的组织开展真正纳入学校的课程管理,纳入教学常规管理。由于农村地区经典诵读活动开展情况差异较大,很多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编写质量也参差不齐。依据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的相关理论,结合目前农村地区学校的特点及其经典诵读活动现状,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有序安排诵读内容,优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对中华经典的内容、价值和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地方课程资源,遴选经典诵读内容,编排经典诵读读本,开发与农村地区学校相适应的经典诵读系列课程。教师可以围绕识字启蒙、童真童趣、修身励志、写景状物、思乡念亲、家国情怀、抒怀咏史等方面,组织编印一套较为完善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完善经典诵读活动课程体系。

(二)建构经典诵读师资培训体系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诵读人生”,优质的经典诵读读本与合格的指导教师,为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智力资源。然而,农村地区教师缺少的正是经典诵读方面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因此,要积极组织编写培训资料,为农村地区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的开展提供业务培训和指导。同时,要逐步实现培训和指导常态化,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理论修养以及指导经典诵读的实践能力,确保经典诵读活动实效。在理论层面,为一线教师开展经典诵读解决认识上的误区,并进行经验的归纳和总结,为研究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引导教师从不同层面积极探索“中华经典诵读”实践活动形式,如经典诵读、语文古诗文品读、孝悌主题班会、讲解、书画、表演、践行等,力求以雅言传承经典,用墨韵浸润童心。这样,既掌握了经典诵读活动实践的具体情况,又获得了实践案例,丰富了研究素材,也为经典诵读的深入研究开拓了思路。

(三)整合经典诵读实践体系

传承中华经典,需要付诸实践,见诸行动,较为完善的“经典诵读”实践体系必不可少。结合农村地区学校的特点,从读写讲演四个方面,不断丰富、完善经典诵读实践活动,建构切实可行的“中华经典诵读”实践体系。在“经典诵读”读写讲演实践体系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推进策略,探讨中华经典诵写讲的实施方法和有效途径。尤其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紧密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充分开发、合理运用课外学习资源,努力争取社会各方面对经典诵写讲活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真正把“经典诵读”实践体系落到实处,注重实效。

(四)多管齐下,拓宽推进路径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形成开放性的学习领域,达成课内外的相互衔接,不断丰富和优化语文课程的整体结构。在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在“中华经典诵读”读写讲演实践体系的基础上,把经典诵读与现有课程体系有机结合,纳入语文、品德与生活(社会)、思想政治、美术等学科教学的研究内容,将经典诵读活动推向深入。从而,实现课堂内外相结合,语文与其他学科跨学科整合,主题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同时,充分利用班队活动等途径,组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的局面,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寓读“经”于乐,乐中育人,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经典诵读活动实效。此外,农村学校还要不断完善经典诵读的评价体系。其评价标准应准确反映经典诵读活动的水平和真实状况,要关注认知领域和发展领域的评价,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反馈作用,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实地调研农村地区经典诵读活动开展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实施建议,实现以经典诵读为主,带动汉字书写、口语训练。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要重内容、重过程、重督导、重落实、重积累,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纵深推进经典诵读活动,以提高经典诵读活动实效。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0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语文教育特色专业(20101183); 安徽省2014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经典诵读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 实践研究(2014jyxm444)亳州学院校级重大招标课题(BZSZ201201)亳州学院校级科研课题(BSKY201202)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EB/OL].[2013-01-05].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14/2013_1_5/1_14_5299_0_1357369703676.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展明锋,孟庆渝.经典诵读活动:成绩、问题与对策[J].语文建设,2012,(1).

9.中学经典诵读活动记录 篇九

(一)线上活动

微信栏目设置《悦读 在路上》,集朗读、专家(名人)解读、名篇、图书推荐为一体,每月推出一期,每学期推出4期,9月启动第一期。

每期推出一篇(节选)文章,由学生(老师)诵读音频,中文教研室教师指导解读,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中文教学、新书推荐等情况名著(名篇)推荐3-5本(篇)。

(二)线下活动

1、诵读

结合本学期团支部政治学习计划,要求各团支部每月至少有一次主题团日活动结合诵读活动(形式不限),各团支部可根据线上活动推荐的名著(名篇),有选择展开本支部的读书诵读活动。

2、大型诵读会

暂定于10月国庆节假期后,举办全院“传承文明诵读经典”大型诵读会。结合“仁”、“义”、“礼”、“智”、“信”,内容由各系按照主题进行筛选,提交中文教研室审核,各系按照不同主题进行诵读,人数不少于150人。

4活动时间安排

(一)筹划准备阶段

(.9.12―2017.9.24)

9月24日前,将所选篇目报中文教研室审核,诵读形式不限。

(二)组织开展阶段

(2017.9.25―2017.10.31)

拟定于10月16日举办大型诵读会;10月份团支部诵读团日活动,需10月31日前报送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料。

(三)深入开展阶段

(2017.10.31―1月)

展开“风采团支部”线上评选,各团支部结合每月线上活动推荐,策划本支部诵读方案,并与每月底前提交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料,以参加评选。

注:经学院同意,可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名义,将优秀诵读作品可发布网络。

共青团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10.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篇十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关于“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的规定为依据。认真开展“经典诵读”教育实践,构建师生美好的精神家园,凸现学校办学特色,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二、活动目标:

1.传承中华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道德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共创和谐社会。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发掘发展潜能。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经典诵读致力于“人文素养”的提高,从而使诵读者获得终身发展的最

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和最核心的生命潜能,获得坚强的意志力、可贵的创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5.推进素质教育。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奠定终生发展的基础,培养语文特长,丰富“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个性扶特长”的办学思想;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形成乐学乐读的良好氛围,加强“勤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校风建设;发扬优良传统,利用师资优势,形成“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

三、活动安排:

1.确定内容:语文老师借助教材,接合班上实际情况确定一段时期的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指导学生读熟。并安排好领读学生。

2.诵读时间:

(1)请语文老师抽出几节课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次课前几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

(3)学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11.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篇十一

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师生健康成长、提升师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继承弘扬中华文化经典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利用少年儿童最佳记忆能力时期组织经典诵读,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1,沉静了学生的心灵,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有组织地开始诵读古诗文,一下子从喧闹的课间活动中回归课堂,凝神聚气。身心的愉悦为课堂学习准备了一个良好的接受、参与、探究的学习心境。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最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习,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2.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十二

一、实验的背景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庄”,各民族文化呈现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趋势。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如何保持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古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不断遭受西方文化侵袭、不断被弱化的严峻现实。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古人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先入为主是也。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薰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导儿童读经的时候,要有耐心,长远心!不可希求速成,特别应注意“广博不如专精”,故一部经典,应读诵百至千遍,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苏东坡云:“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圣先贤常说:“经读千遍,其义自见。”孔老夫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编串书的绳子,断过三次,可见夫子用功之深。实践证明:读经的孩子绝不会变坏;最好的语文教育——读经;读经后的学生语文能力大增,阅读课文速度加快,课文理解力增强。

二、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审美方面的教育。因为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就诵读这些经典,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力。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的。儿童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开发期,将永远无法弥补。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当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而深深的印进儿童的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孩子们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步骤:

㈠、课题研究的对象:道字乡中学全体学生。

㈡、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实施(2006年5月—2007年5月)

1、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和第一阶段活动计划。

2、课题研究组成员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

3、学校要宣传组织60%以上的学生自愿征订,并阅读《读读写写:中华诗文学习》杂志及相关诗文诵读活动。

第二阶段:研究深入(2007年5月—2009年1月)

1、着重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建设,争取推出较为成熟的校本课程方案。

2、适时和其他实验学校之间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互动交流,开阔视野,相互启发,发现问题,提出策略,使实验工作逐步向纵深发展。

3、熟读实验读本《中华诗文诵读精品》。

4、指导编写手抄报,设计版面、栏目、精选诗文。组织学生手抄报比赛。

第三阶段:总结、提炼成果(2009年2月--2009年5月)

1、系统分析整理材料,请专家做数据分析,开展教师、学生及家长等多层面的访谈及问卷调查。

2、总结、鉴定实验成果。

3、组织学生编写手抄报,并组织展览。

4、撰写课题研究总结及有关论文。

5、申请结题并做好第二轮课题实验前期准备工作。

四、活动方案

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天保证学生有十分钟的诵读时间。每节语文课前的一两分钟,语文早自习,语文兴趣小组活动时。

2、具体措施:

⑴学校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装点学校的橱窗、走廊、墙壁等。教室环境也要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开辟有诗园,内容是展示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包括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⑵重点组织指导学生编写手抄报。精选诗文,设计版面。

班级方面:

(1)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每周中用一天中的十分钟时间的诵读课,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擂台赛的内容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可以是诗句接龙,也可以是你问我答,或者是对诗竞赛,或者是各种古诗方面的游戏。

(2)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3)开展举办诗社,学以致用的活动。即吸收对古诗文兴趣特别浓的学生为诗社学员,并由艺术教师组织他们开展作诗绘画、改写古诗、活用古诗、欣赏古诗、创作儿童诗等活动,引导他们学以致用。

(4)开设诗园,为学生提供舞台。为给学生提供用武之地,全校每个班级开设“诗园”园地。内容可以是古诗的书画作品,可以是活用古诗的习作,做到点面结合,有经常性的活动,评出诵诗大王、小诗仙等。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5)组织手抄报编写活动,为学生提供编写、选材、绘画、书法方面的锻炼机会。并让学生根据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

学校方面:

(1)学校将在2006年9月初分年级段召开学生家长会,向家长发放《告家长书》,并作“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方案”的专题报告,让家长感受到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发动学生家长订阅刊物。

(2)在每周五的红领巾广播中,由负责播音的班级按节律朗读的要求,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组织开展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精选诗文、版面设计、绘画、书法抄写方面得到锻炼。

(4)在每期的校园宣传栏里,都刊出一首或两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

(5)每学期进行一次古诗方面的竞赛,出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方面的题目,以竞赛促使学生扩大古诗文的诵读量,改变学生“读好语文书就行”的学习观念,使他们从小受到优秀古文化的熏陶。

(6)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的古诗文诵读活动,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诵读方面的效果,激发学生诵诗古诗的热情。

(7)在广泛开展古诗文诵读的情况下,学校每学期进行“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活动,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既保质又保量,进一步促进学生古诗文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

(8)为探究古诗文教学规律,摸索古诗文诵读的形式,学校每学期都要坚持举行“古诗文教学暨诵读研讨会”,在师生中开展“我看古诗文”、“我谈古诗文”、“我与古诗文”等征文比赛,积极引导全体师生为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献计献策,将诵读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9)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办一期诗文手抄报,版面为8K,各班向学校上交10份优秀小报。让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自己设计,将自己了解的诗文方面的知识、故事、名篇佳句等办成漂亮的手抄报,学校评选出最佳手抄报。

13.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篇十三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之根,是民族之魂,是上下五千年博大文化的积淀,是古圣先贤们智慧的结晶。

本学年,我们继续将国学经典引入校园、进入课堂,既保护、传承和弘扬了优秀中华文化,有塑造了心灵、陶冶了情操、敦品励行、健全了人格。此项活动开展得扎实活泼、有声有色。为使下学期此项活动开展得更好,特作总结如下:

一、课程开设以来学生的收益

1.传承了中华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2.陶冶了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文美心,嘉言懿行。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提高了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推进了素质教育。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丰富“重德崇智、和谐发展、体验成长”的办学思想;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师资建设为抓手,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诵读经典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二、各系部诵读内容:

机电部:诵读《三字经》,背诵古诗20首。(上下学期各10首)

学前部:诵读《弟子规》,背诵古诗30首。(上下学期各15首)

汽修部:诵读《千字文》,背诵古诗40首。(上下学期各20首)

商贸部:诵读《论语》前半部分,背诵古诗50首。(上下学期各25首)

高考部:诵读《论语》后半部分,背诵古诗50首。(上下学期各25首)

三、时间安排:

1集中诵读:每周设一节国学经典校本课程课为集中指导诵读时间。

2、分散诵读:每天早读及放学前集体诵读5——10分钟。每周升旗仪式,全校分年级轮流集体诵读。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提倡教师见缝插针,采取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假期布置学生自主诵读和家长共读。

3、教师诵读:教师的学习采取分散式自学为主,其进度不能落后于学生,学期课程结束,必须达到人人能背诵的目标。

四、实施要求:

1、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授课方式上要让学生直面经典,自己感悟和体会,教师针对性解疑释难,举一反三;时间安排上诵读占多,人人能背,堂堂皆清。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的诵读和吟诵,自然成诵,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诵读。

2、取其精华,舍弃糟粕:传统文化,难免有与现代观念相悖之处,要有所取舍,引导学生从传统和现代两个角度加以理解、分析和比较,扬长避短,以便更好地了解经典的精神实质。

3、活学活用,不断创新:学习是为了应用。将国学的内涵要求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和周边的事例相佐证,横向迁移、学以致用、古为今用。在实际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经典。如春天到了,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踏青。看见桃花,教师有意识地诵出“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人面桃花相映红”等句子,引导学生吟出自己诵读过的与桃花有关的句子,在作文中,经常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经典句子。如描写春雨时,用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4、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各教室的布置及班级墙壁文化建设既要体现规范又要彰显特点,要开辟“古诗角”“经典壁”等,要建立“学生才艺展示、学生诗文诵读评比栏或进展表”等板块。每个班级的前黑板一边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

5、制定计划,创新形式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鼓励学生多诵多背。要自觉地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功能,让孩子在唱游活动中诵读。开展歌唱经典、演经典、经典诗篇朗诵会、经典诵读展示等活动。

五、实施的条件保障:

1、为确保《国学经典》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指导教师的培训,逐步提高教师《国学经典》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把《国学经典》教学纳入教学研究工作的范围,研讨国学经典的内涵、诵读形式及评价方法等,指导教师和班级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工作。

2、为顺利实施方案,学校建立三级管理网络,层层落实、分工负责。

一级网络:建立“国学经典”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活动的开展,包括制定方案、组织协调、经费保障、总结表彰等工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级网络:建立“国学经典”指导评价小组,负责过程中的监督、检查、评比、量化和宣传报道等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将活动深入化、丰富化、实效化。

三级网络:成立“国学经典”讲师团,由各班语文教师担任,对任教班级负责,制定教学计划、精心备课上课,确保学生明其义,能背诵,会活用。

六、评价与考核:

1、学校教导处成立以语文教研员、语文备课组长为主的国学经典指导考评小组,根据计划对各班诵读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抽测检评,每学期末对古诗文进行书面抽测。月成绩和期末成绩按4:6的比例计入教师综合考评中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分(占40分)。

2、学校教导处组织考评小组每学期2次对各班级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检测赋分,分值计入教师综合考评中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分(占10分)。

3、学校组织的各类经典诵读竞赛、经典诵读作品展示、展演等活动成绩也将分别按10分的成绩计入教师综合考评中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考核。

4、凡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成绩突出的班级和个人,学校将给予奖励,并在评优树先中优先考虑。

严格有效的检评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此项活动的开展。

14.伊川实验中学东校区经典诵读 篇十四

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2011-2012学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扩大诵读经典的范围,将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纳入我们的诵读之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传统美德

三、活动目的:

1、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2、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四、领导小组:

(一)考核组: 组 长:卢建伟

副组长:李 黎 韩汉琴

(二)执行组

组 长:申卷茹 赵奈敏 组 员:班主任、语文老师 诵读内容安排:

七年级:中小语文教材中及老师推荐的经典古诗 八年级:中小语文教材中及老师推荐的经典古诗及宋词 九年级: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及老师推荐的经典古诗词及美文

五、活动安排:

时间安排:

1、通过课程设置,使经典诵读常态化。

课程开设的教学时间: 每周校本课;其他利用学校课前准备、早读等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巩固。

课程开设的教学原则:①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②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背诵,就可以进行下一篇。③不一曝十寒,要持之以恒。④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⑤不拘泥形式,教无定法。人人可以是老师,处处可以为教室。⑥不孤立地教学,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充分利用早自习进行经典吟诵、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活动。

3、利用上午上课前10分钟课间时间进行集体诵读,把经典诵读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4、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评价过程中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5、将经典诵读与本校德育特色相结合,开展适当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

成果汇报展示:

根据诵读进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学期末集中组织全校各种成果的展示活动,同时检测经典诵读成果。

以班级为单位,在年级组内开展国学经典知识竞赛、书法、“我与经典同行”为主题的作文、朗诵表演的竞赛活动。各具体活动按照相关活动方案开展。

伊川县实验中学东校区

2012年9月 附录:经典诵读篇目

七年级:

汉乐府《江南》 北朝民歌《敕勒歌》 骆宾王《咏鹅》 李峤《风》 贺知章《咏柳》 王之涣《凉州词》 《登鹳雀楼》 孟浩然《春晓》 王翰《凉州词》 王昌龄《出塞》 《芙蓉楼送辛渐》 王维《鹿柴》 《送元二使安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李白《静夜思》 《古朗月行》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望天门山》 高适《别董大》 杜甫《绝句》 《春夜喜雨》 《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 孟郊《游子吟》 柳宗元《江雪》 贾岛《寻隐者不遇》 张继《枫桥夜泊》 张志和《渔歌子》 卢纶《塞下曲》 刘禹锡《望洞庭》 《浪淘沙》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池上》 《忆江南》 李绅《悯农》

(一)《悯农》

(二)曹操《观沧海》 王湾《次北固山下》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辛弃疾《西江月》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曹操《龟虽寿》 孟浩然《过故人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杜牧《泊秦淮》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朱熹《观书有感》 吴均《山中杂诗》 王维《竹里馆》 《峨眉山月歌》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岑参《逢入京使》 韦应物《滁州西涧》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赵师秀《约客》 赵翼《论诗》

八年级:

晏殊《浣溪沙》 李清照《如梦令》 杜甫《望岳》 杜甫《春望》 杜甫《石壕吏》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王维《使至塞上》 李白《渡荆门送别》 陆游《游山西村》 汉乐府《长歌行》 王绩《野望》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崔颢《黄鹤楼》 李白《送友人》 刘禹锡《秋词》 梅尧臣《鲁山山行》 苏轼《浣溪沙》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杜牧《赤壁》 文天祥《过零丁洋》 苏轼《水调歌头》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陶渊明《饮酒(其五)》 李白《行路难》(其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龚自珍《己亥杂诗》 刘桢《赠从弟》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商隐《无题》 李煜《相见欢》 王安石《登飞来峰》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九年级:

温庭筠《望江南》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李清照《武陵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白居易《观刈麦》 刘方平《月夜》 温庭筠《商山早行》 陆游《卜算子·咏梅》 晏殊《破阵子》 苏轼《浣溪沙》 李清照《醉花阴》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关睢》 《蒹 葭》 杨炯《从军行》 李白《月下独酌》 杜甫《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登楼》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白居易《望月有感》 李贺《雁门太守行》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夏完淳《别云间》 刘禹锡《陋室铭》 周敦颐《爱莲说》 《大道之行也》 郦道元《三峡》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上一篇:机关党建工作调查问卷下一篇:团委09下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