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2024-10-25

空间设计教学大纲(精选15篇)

1.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篇一

主题空间设计

课程名称:主题空间设计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60学时

课程安排:四年级上学期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本课程是必修课程,其意义和作用在于通过课程的开展,讲授主题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设计理念,掌握主题空间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培养具有能在各级建筑设计院(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方面从事住宅室内设计工作,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在中国主题空间设计营造正逐渐被人们所熟识和承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以主题形式出现的场所,如主题餐厅、主题公园、主题房地产,让学生掌握不同主题空间的设计方法、程序、技巧。本课程主要讲授主题空间的概念和意义。主题空间的营造不仅仅是将符合同一主题的各类设施结合到一起,而是要将概念、设计、实施、经营等多个环节整体设计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课题1:主题空间的构思 方法要求与步骤:

1、以个人为单位,根据自己对不同主题的空间进行体会设计构思。

2、将构思出的空间进行功能分区,学生自己讲述。

课题2:设计主题空间方案 方法要求与步骤:

1、以个人为单位,根据前面的功能分区方案,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

2、绘制出比例准确,功能合理的主题空间设计方案一套(平立剖面)。

课题3:主题空间设计方案表现 方法要求与步骤:

以个人为单位,根据前面的设计方案(平立剖面)进行效果图制作(可手绘,也可以用3DMAX)。

课题4:作业讲评 方法要求与步骤:

1、学生自己讲评自己的作业方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篇二

1.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的无设计意识与无设计教学。

许多教师尽管从事语文教学许多年, 可是在每一轮六年的教学过程中, 多数时候是拿着教参备课, 照抄教案, 根本没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师经常是走一步看一步, 今天发现哪里有不足, 今天就去补救, 明天发现哪里还该改进, 明天就去落实。学生六年以后, 应该有什么收获, 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状态, 心里没有底;而对这六年中, 每一个阶段该达到什么目标, 每个阶段该做什么, 为下一个目标该做什么铺垫工作, 心里是模糊的。

2.课程设计的“他设计”。

国家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没有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设计”, 这只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出针对“我”和“我班学生”的设计, 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没有连续性的工作措施, 这种带有随意性、自然性的工作, 不是“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对学生发展的远景规划实施自己的构想, 最多只是按部就班地实施课程标准, 这也还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

3.教学设计的“小设计”。

许多教师虽然也进行教学设计, 但只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 是一种“小设计”, 在教学实施中临时遇到问题, 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补救。比如, 低年级写话练习, 该进行多少次练习, 每次练习什么内容, 每次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 每次练习之间有没有能力递增等, 教师没有进行系统化的设计, 没有完整的“大设计”, 这样教学就只会事倍功半。

教学实施“我设计”的缺失必将导致以下问题:

1.没有真实并自我化的目标预设, 没有目标达成度的控制评价, 使实施随意而低效。

2.语文教学、教育的自然性, 使学生语文素养乃至生命发展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程度。

3.没有个性化的设计与没有思考的教学, 不能提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我设计”的内涵

1.“我设计”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指导思想, 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关注, 是对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关注, 是对其发展现实状况和发展可能的关注。

2.“我设计”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的全部运作, 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发展:展示学生生命的活力, 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 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要求, 是“我设计”的目标定位, 其各领域、各年段的要求是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但遵循并不囿于,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适当“弹离”, 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与个性。

3.“我设计”的个性化。教学是艺术, 艺术就要有个性。育人目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 但“条条大路通罗马”, 每个人的具体操作应该是富有个性特色的。因而, 隐藏在操作背后的理念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这“自己的教育理念”从整个育人的意义上讲是十分宽泛而丰富的, 各自的信奉点与表述方式也允许丰富多样, 只是根本点与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是一致的;而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 自己的理念必须要把学科教学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思想内核。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要有强烈的“确立自己的理念”意识, 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归纳、提炼, 形成科学的观念, 甚至观念系统;同时, “自己的理念”不要只是一些书语, 一些概念, 而应是一种思想体系, 要有具体的理论要义, 用方式、方法甚至模式来支撑。

4.“我设计”是“大设计”, 是系统设计。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教学设计是一种策划, 它要求教师跳出传统的“做教学计划”和“备课”的思维和视野。

5.“我设计”的教学实施是有指导有预设的实施。在这个实施过程中, 教师不断地反思, 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做“行动的研究”, 注重教学过程性经验材料的搜集、整理, 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 注重写作和发表 (行动研究说的“公开”) , 要求累积成果, 用成果积淀自身生命的“厚度”。

三、怎样进行“我设计”教学

按照小学语文“我设计”教学的观点, 一个经过了新课程理念洗礼的教师, 他的教学设计, 不应该只是随意的一个学期计划, 他也不只会盯着某一篇课文、某一个知识点去预设教学步骤。这样的教师的“我设计”教学, 落实到课程实施的预设上是三级预设。

(一) 战略性构想:六年预设

与新课程同行的教师, 应该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以“我设计”教学为载体, 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这样的教师, 要将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纳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将教学预设融入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设计之中。

教学预设的第一级是较为宏大的战略性构想。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级, 特别是接手一年级教学工作, 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把学生未来几年 (或整个小学六年) 的学习与发展都预设在自己的规划里, 来一个大的教学设计。这样, 他心中时刻有一个学生发展目标的预测、设想, 每一个阶段班集体建设该达到什么目标, 学生发展该达到怎样的状态, 教师心中昭然而行动的目的性强、自觉化程度高。俗话说,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工匠类的教师与智慧类的教师的差别即在于此。

[案例一]

四川的吴晓兰老师在新一轮六年教学前, 首先进行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设计。这个系统包含:

总的特色主题 (教学品牌) :“学生自主成长”。

(一) 教育教学的理念:1.基本理念;2.学科教育理念。

(二) 班级自主化管理:实现人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三) 学科学习自主化:1.教学方法的选择;2.学习方法的选择;3.评价方式的变革。

(四) 六年级与一年级学生发展状态勾勒。

下面, 我们来“点击”其中的一点“学科教育理念”看看:

1.教学与生活建立联系, 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采取多种游戏活动, 培养竞争意识,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多种读的方式, 促进理解和感悟, 避免枯燥乏味的分析说教。

4.以情感育人, 以情换心,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 树立大语文观,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7.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样的“蓝图”勾勒, 导引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施行为, 使语文课程实施达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二]

刘诗珍老师的“六年教育理想远景”是这样描述的:

六年后的这批孩子, 身体健康, 他们面色红润, 目光清澈, 挺直着脊梁;他们情感丰富, 心地善良, 乐观向上;他们写得一手好字, 行款整齐, 字体漂亮;他们会说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 与人交往言语得体, 不失文明与大方;他们热爱语文, 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对美文佳句能自觉地积累与欣赏, 并受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知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去听, 去想, 去问, 去讨论, 去上网;他们为人随和却不压抑个性的张扬, 表达出自己鲜明的主张;他们思维灵活, 常有奇思妙想, 每人至少有一项自己的特长。

这样诗化般的远景描述, 展现着教师的教育憧憬, 贯注着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它将导引着教师有理想、有激情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实施。

(二) 战役性构想:学期预设

有了大的教学构想, 还应该对每一年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和班级工作做一个预设, 这是阶段性的预设。新一学期的规划, 是在前一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 是对六年预设中相关阶段设计的修正、补充、完善。因为事物总在变化, 大的教学构想也不是一成不变, 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全面、仔细地反思, 从而做出下一学年、下一学期的预设。接下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按照“预设”有序实施, 同时又不被“预设”捆住手脚, 这样, 学生每一个阶段的生命发展才会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

语文课程实施的学期预设, 也应该是个性化的。但也有些基本的内容应该写清楚。我们将学期预设设计成了一种表格模式, 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做好学期课程实施计划。

(三) 战斗性构想:单元与课的预设

有了六年预设和学期预设, 当我们面对一本语文书, 心中是居高临下和豁然开朗的。现行教材, 内容都是分组、分单元呈现, 是不是就只管照此备课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得到最大收获?这些问题的答案便会因宏观、中观的教学设计已成竹在胸而心中昭然。

单元预设实际上是对教材单元学习的补充、拓展, 同时又是对六年预设、学期预设鸟瞰的回馈、照应和实施。

至于课的预设, 那是对学期教学预设和单元预设的兑现、生成。有了以上各个层次的预设, 进入到课的预设的层面, 在上述教学预设理论、方法的指导下, 语文教学将会变得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 “‘我设计’教学”, 承载着教师的学习、实践与研究, 是教师在充分学习基础上的规划和再学习, 探索创新和反思研究, 是将学习、实践与研究融会于自主建构的过程中。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教师“有规划地教学”, 教师在发觉自己已有一定的学识积淀和经验累积后, 就不能再满足于一般意义的教学, 而是精心设计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理念、教学 (教育) 远景、操作模式与方法, 甚至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3.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篇三

前言

近年来,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对室内设计而言,特别是办公空间设计的人才需求也逐步增大。在高等院校中,办公空间设计是室内设计专业中的一门主要课程,推动该课程改革与完善,促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该课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已成为室内设计专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项目教学法概述

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针对某一课程,对其课程包含的技术或技能单元进行分解,分解成若干个教学项目,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对每一个单元教学的考核都由某一项技能或技术的应用来进行,完成后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因此,我们可以将项目教学法简单的理解为:由师生围绕一定的、具体的项目工作任务展开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强调了如何去做,如何做的更好等问题,淡化了是什么、为什么等理论知识。

2.在办公空间设计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的意义

在办公空间设计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是依据设计行业、装饰行业对人才岗位能力的需求和工作内容,通过真实的办公空间设计项目或者高仿真的模拟设计等,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通过网络或者学校数字资源针对完成项目所需涉及的各项数据、工艺以及材料等相关资料进行检索。教师充分发挥指导者的角色作用,及时给予学生指导,设计方案由学生小组协作完成。

在教学实施中,通过参与真实的设计项目,有助于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形成对办公室空间设计的整体理解,也有助于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实现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职业技能实践的有机结合。

项目教学法在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项目教学法应用理念

项目教学法在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理念体现在如下四方面:一是以项目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开发。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改革方案的确定,应由学校、企业以及行业共同开发,为此要求教师应积极走访和调研相关企业,了解行业对人才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需求。二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模式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教学目的。通过项目设计,由学生协作完成项目,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获得认知能力、事件处理能力、与人协作能力的提升,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创新能力。四是以多元化评价为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上采用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教师评价等评价方式,以阶段性评价为主,教师则侧重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方法

(1)分组合作法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组织形式可由学生的随机分配或自由组合。在使用随机分配时,可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保持合作的新鲜感,保持小组内部的能力均衡,有促进促进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在相互帮助中促进各自能力的提升。随机分配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在实施项目任务时,应保持正常进度。自由组合的优势在于任务配合默契度高,内耗少,缺点在于容易造成小组间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对任务进度进行控制。

(2)角色扮演法

在办公空间设计项目方案制定中,教师担任项目设计总监的身份,负责项目的整体把握和及时指导,而学生负责设计办公空间方案。学生通过对项目的现场调查、资料查询、方案敲定,使学生能够制定结合实际的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小组内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如客户、设计师、装饰企业员工等,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讨论并确定设计方案。

在项目实施中,设计师负责与客户现场洽谈业务,确定项目预包含的内容,由设计师根据客户需求制定设计方案,帮助客户分析办公空间的基本结构和布局,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与客户沟通,形成办公空间设计环境草图。客户负责根据设计师的建议调整或设置障碍,并根据方案以及设计师的表现确定是否采纳设计方案。

3.项目教学法应用中的课程考核评价

办公空间设计课程应以阶段性过程考核为主,并将专业职业资格要求与企业岗位需求纳入考核标准之中。首先,将实际设计项目分解为若干子项目,确定对应考核标准,根据学生完成情况以及达标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同时将子项目考核结果与平时成绩进行合并确定最终成绩。其次,依据岗位能力需求,侧重对学生草图设计、效果图表现与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应根据行业对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绘图能力、预算编制能力和方案陈述能力等的考核标准,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结语

总之,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在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符合该课程的特点,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中,必须结合课程特点以及课程目标,从理念、方法以及考核等各个环节入手,促进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真正提升。

(作者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4.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篇四

一、课程设计意义、目的和任务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 适应专业:交通运输(本科)专业 课程设计学分:2学分 大纲审核人:王卫东

1.《机械设计》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综合性突出的重要教学环节,是 机械学相关专业的 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 进行的较长时间、较系统、较全面的工程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育学生的设计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同学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本教学环节的实施目的是:

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

4)有条件的话,可熟悉计算机和流行 CAD 软件的使用操作,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的训练。

3.任务(学生应提交的设计成果)

机器或部件正式装配图 1 张,A0 或 A1 图纸。

零件工作图 2 张,A3 或 A4 图纸。通常为轴、齿轮(或蜗轮)零件工作图。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说明书应包括:确定传动装置总体方案,选定电动机,传动装置运动学、动力学计算,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轴、轴承、键联接的校核计算,联轴器选择等内容。

二、课程设计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1.能从机器功能要求出发,制订或分析设计方案,合理地选择电动机、传动机构和零件。

2.能按机器的工作状况分析和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合理选择零件材料,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和确定零件主要参数及尺寸。

3.能考虑制造工艺、安装与调整、使用与维护、经济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对机器和零件进行结构设计。

4.绘图表达设计结果,图样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尺寸及公差标注完整、正确,技术要求合理、全面。

5.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初步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和使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装配图、零件图的方法。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安排 1.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常以一般用途的机械传动装置为主,也可选做其他设计题目,其工作量相

当于一级齿轮减速器或单级蜗杆减速器的设计。

每个学生应相对独立完成:确定机器或传动装置的总体方案,选定电动机和传动机构,并完成其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进行传动零件以及轴、轴承、键联接、联轴器的设计计算,选择有关零、部件的类型和规格;结合设计计算,穿插进行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绘图进行机器或传动装置的总体结构设计并综合考虑其润滑与密封等问题;进行轴的精确校核计算;绘制正式装配图;整理、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总结设计,准备答辩等内容。

若采用计算机绘图,机器或部件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可用计算机绘制。设计题目可仅给机器所需实现的功能,由学生自行设计传动方案;亦可给定传动方案,由学生分析后进行设计。

2.工作进度安排

(1 传动方案设计(含选电动机、传动装置的运动学、动力学计算)(1 天);

(2 传动件设计(1.5天);(3 装配草图设计(2.5天);(4 装配工作图设计(3 天);(5 零件工作图设计(0.5 天);(6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0.5 天);(7 总结(0.5 天);(8 答辩(0.5天)。

设计过程总计2 周。在此之前已经其中安排一次减速器装拆实验和观摩模型实物展览室,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安排 8 学时集中讲课,讲解各阶段要点;其他时间采取集体辅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其中讲课、辅导穿插在各阶段进行。

四、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设计完成后应进行答辩,对设计进行总结。指导教师应引导同学对设计中的问题进行研讨,直至得出正确答案。同时考察同学的理论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成绩应根据上交设计成果的质量、平时成绩和答辩成绩综合评定。并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出成绩,成绩单独记。达及格以上者,获得2个学分。

五、课程设计参考书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黄珊秋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机械设计基础.陆萍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3、机械设计常用标准.山东大学机械学院.机械原理零件教研室.1999.4、机械零件设机手册.东北大学《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编写组.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

5.《运筹学》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五

课程设计名称: 运筹学课程设计

教学周数: 1周学分: 1 适用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任务

运筹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运筹学课程设计是对本课程的领会与理解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运筹与优化理论和方法的有力结合。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筹与优化理论和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其基本目的是: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训练综合运用运筹与优化理论和方法,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与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理论知识。

通过对具有一定实际背景的运筹与优化问题,从问题的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运筹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运筹模型的求解与检验等环节,掌握从实际问题到求解的全过程。3.训练算法设计与计算机编程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的进行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并拟定设计计划,注意掌握进度,按时完成。设计分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都要认真检查,没有原则错误时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段设计,以保证设计质量,循序完成设计任务。设计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反对照抄照搬或依赖教师。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有错必改,反对敷衍塞责,容忍错误存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1.围绕课程内容,拟完成以下方法的设计: 单纯型法与修正单纯型法。指派问题的匈牙利法。最短路径的Dijkstar算法。

精确一维搜索方法、不精确一维搜索方法。无约束问题的解析方法。无约束问题的直接方法。

约束问题外点罚函数法、内点罚函数法。离散问题的动态规划法。

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现代优化算法等。2.每个学生应完成的设计任务:

题目任选,每人至少做一个题目,也可自选题目。提交资质资料,主要内容包括: 问题描述与数学模型 算法思想

算法流程或步骤 算法源程序 算例与结果 结论与总结 3.学时分配:

认识问题与数学模型的建立:1天 选择算法与掌握算法:1天

算法编程与实现:2天 总结与实习报告撰写:1天

五、课程设计的考核办法

根据设计质量及答辩结果按5级分制评定成绩。

六、课程设计的主要参考书

材:李占利,张卫国,厍向阳.最优化理论与方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书:1.胡运权.运筹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孙文瑜.最优化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写:审

核:审

批:日

期:

张卫国

6.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篇六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本科)专业 学时数:78(72+6)学分数:

执笔者:龚建春 编写日期:2005年10月

一、课程的性质、教育目标及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具备机械设计初步能力的重要课程。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各个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明确机械设计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在机器设计中的重要地位;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内容及与先修课程和后继课程之间的关系;

2、熟悉常用机构的结构组成特点、运动特性和动力特性,初步掌握简单机构的设计方法;

3、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类型、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应用场合、常用材料、有关标准和工艺要求;

4、掌握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基本设计理论、设计要求、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初步具备机械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培养学生具有常用机构的结构组成、运动特性和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具有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设计手册对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简单传动装置进行设计;

4、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分析机械零件失效的原因和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机械设计一般知识、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结构特点、应用、材料和标准等。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机械设计基本原则、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工作能力计算准则、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和提高零件强度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

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3、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及零件(部件)的基本概念;

4、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机器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构成分析(4学时)教学内容:

1、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教学要求:

掌握运动副的分类及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了解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第二章.机构的运动分析与磨擦、效率(4学时)

基本内容:

1、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2、摩擦机理与摩擦定律;

3、磨损:磨损类型,磨损过程,磨合;

4、润滑:润滑的分类,润滑剂与添加剂,润滑剂的粘度;

5、运动副的效率。

教学要求:

1、掌握机构速度分析的方法;

2、理解磨擦机理,了解磨损的类型及其过程;

3、了解润滑的分类;

4、掌握运动副的效率。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4学时讲授,2学时实验)

教学内容:

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和特性;

2、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

3、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4、铰链四杆机构的的设计。教学要求:

1、了解四杆机构的类型和演化;

2、掌握有关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

3、理解四杆机构的作图法设计;

4、了解四杆机构解析法设计原理。附实验

1、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内容:对实际的机械设备,由教师指定具体机构,学生自己动手绘制运动 简图,并计算自由度。

目的:掌握正确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技能。要求:①会把实际机械的联接抽象成简单的运动符号。

②能对机构运动简图做自由度计算,并判别机构是否有确定的运动。

第四章: 凸轮机构(4学时)教学内容:

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4、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

5、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教学要求:

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

2、掌握凸轮轮廓线的作图法设计;

3、了解解析法设计原理;

4、理解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其选择原则。

第五章: 齿轮机构(8学时讲授,2学时实验)教学内容:

1、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

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3、渐开线齿廓;

4、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

5、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

6、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

7、根切现象、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

8、平行轴斜齿齿轮机构;

9、圆锥齿轮机构。教学要求:

1、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及尺寸计算;

2、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斜齿轮机构的特点;

3、了解根切原理及变位齿轮等概念;

4、了解圆锥齿轮的特点。

附实验

2、渐开线圆柱齿轮范成实验:

内容:学生用渐开线齿廓范成仪,模拟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轮的加工过程,并对有关齿轮参数进行计算。

目的:①了解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轮的原理。②了解齿轮根切现象。

要求:能用变位方法来避免根切现象。

第六章 :轮系(2学时)教学内容:

1、轮系的类型;

2、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3、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4、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5、轮系的应用。教学要求:

1、了解轮系的功用;

2、掌握各种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第七章: 其它常用机构(2学时)教学内容:

1、棘轮机构;

2、槽轮机构;

3、不完全齿轮机构;

4、凸轮间歇运动机构;

5、组合机构。

教学要求:了解其它常用机构的组成、特点及设计要求。

第八章: 回转件的平衡(2学时)教学内容:

1、回转件平衡的目的;

2、回转件的平衡计算;

3、回转件的平衡试验。教学要求:

1、掌握回转体平衡的计算方法;

2、理解回转体平衡实验原理。

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4学时)教学内容:

1、机械零件设计概述;

2、机械零件的强度;

3、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4、机械零件的耐磨性;

5、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

6、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和标准化。教学要求:

1、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机械其标准的意义。

2、理解零件设计有关强度、刚度计算公式;

3、了解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及其标准的意义。

第十章: 联接(4学时)教学内容:

1、螺纹参数;

2、螺纹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3、机械制造常用螺纹;

4、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紧固件;

5、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6、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7、螺栓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8、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9、键联接和花键联接;

10、销联接。教学要求:

1、掌握螺纹联接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

2、了解螺纹联接的类型和特点;

3、掌握键联接的类型及选择计算;

4、了解花键联接、销联接的特点。

第十一章: 带传动及链传动(6学时)教学内容:

1、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3、带的应力分析;

4、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

5、普通V带传动的计算;

6、V带轮的结构;

7、传动用滚子链、链轮;

8、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9、滚子链传动的设计;

10、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润滑。教学要求:

1、了解带传动的特点及使用场合;

2、理解带传动弹性滑动特性,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3、掌握带传动的设计方法及各项参数的选择原则;

4、了解滚子链的规格及标识;

5、理解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

6、了解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润滑方式。

第十二章: 齿轮传动(6学时)教学内容:

1、轮齿的失效形式;

2、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3、齿轮传动的精度;

4、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

5、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6、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7、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8、齿轮的构造;

9、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教学要求:

1、掌握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及圆锥齿轮的受力分析方法;

2、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过程及各基本参数选择的基本要求。附实验3:齿轮参数的测定

内容、目的:通过对模数制正常齿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如公法线长度、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等),计算并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模数、压力角、基节等),同时了解测量量具的使用方法。

第十三章: 蜗杆传动(4学时)教学内容:

1、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2、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3、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

4、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5、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6、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教学要求:

1、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和失效形式、热平衡的条件和计算方法;

2、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方法。

第十四章:轴(4学时)教学内容:

1、轴的功用和类型;

2、轴的材料;

3、轴的结构设计;

4、轴的强度计算。教学要求:

1、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原则;

2、理解轴的强度计算方法。

第十五章:滑动轴承(4学时)教学内容:

1、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

2、轴瓦及轴承衬材料;

3、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4、动压润滑的形成原理。教学要求:

1、理解滑动轴承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2、掌握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方法;

3、了解动压油膜形成的机理。

第十六章:滚动轴承(6学时)教学内容:

1、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2、滚动轴承的代号;

3、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剂选择计算;

4、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5、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教学要求:

1、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尺寸选择计算;

2、理解轴承寿命计算方法;

3、理解轴承装置的设计方法。

第十七章: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2学时)教学内容:

1、联轴器、离合器的类型和特点;

2、固定式刚性联轴器;

3、可移式刚性联轴器;

4、弹性联轴器;

5、牙嵌离合器;

6、圆盘摩擦离合器;

7、磁粉离合器定向离合器;

8、制动器

教学要求:了解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特点、应用场合及选择计算。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课程设计、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通过实验,学生应掌握典型的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实验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并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2、课外作业与电化教学 作业习题内容要多样化,要有典型性、代表性,要能达到巩固理论,掌握基本计算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标准、规范的作用。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作业,除教材外,教师应给学生指定相关参考书,以拓宽学生知识面。

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教学教改的要求,要积极开展电化教学,充分利用演示、幻灯、投影、CAI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本课程及先修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一般为机械传动装置。课程设计用时3周,其基本要求及安排详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机械制图》;《工程力学》;《AutoCAD》;《公差及技术测量》等。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杨可桢主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朱家诚,王纯贤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3、程光蕴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学习指导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杨可桢,程光蕴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吴瑞祥,王之栎,郭卫东,刘静华主编,机械设计基础(下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6、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7、龚桂义主编,课程设计图册(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7.“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 篇七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交通土建方向的主干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的教学安排上有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这俩主要教学环节。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一般是安排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集中时间做。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进行课程设计,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进行道路线形设计的能力。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训练, 可以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内容, 掌握道路线形设计的思路、要点、难点和方法。为后续的道路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做这个课程设计,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路线设计的程序、内容、方法, 进一步掌握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以及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熟悉了解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通过熟悉资料, 查阅相关参考书、标准图, 认真计算, 有创见地独立完成规定设计内容。

(1) 在给定设计任务书资料上, 根据各自的起点交点终点进行该段公路的线形设计;

(2) 理解和掌握与道路勘测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手册》的内容及运用方法;

(3)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要独立地系统地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2 课程设计内容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公路平面设计、公路纵断面设计、公路横断面设计。

并具体内容如下:

2.1 公路平面设计

在所给的数据资料基础上根据起点、交点、终点进行路线的确定;确定公路等级和公路技术标准;确定公路平面线形的各个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算各平曲线要素;按公路工程图的要求, 手绘公路平面设计图纸。

2.2 公路纵断面设计

根据任务书给的地面高程的数据, 按照横向比例1:200, 纵向比例1:2000的比例绘制纵断面的地面线;根据地面线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及路线所经地区的情况确定公路纵断面的坡度、坡长、竖曲线半径, 同时考虑路线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计算各竖曲线要素;按照公路工程制图要求手绘公路纵断面图。

2.3 公路横断面设计

根据所给任务书上的资料, 任意选六个进行设计根据填挖高度、路幅宽度、路拱超高、路肩横坡度、边坡坡度计算和绘制各横断面图 (1:200) 。

2.4 计算土石方量

3 设计步骤

3.1 绘制“路线平面设计图”

本次平面设计主要是把野外敷设的中线资料点绘在图纸上, 重点在曲线要素的计算和曲线的敷设, 并熟悉道路平面设计图的内容及绘制要求。步骤如下:

(1) 按规定的比例与格式打好图标。

(2) 根据指导教师所给定的起始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 计算你所设计路段的各交点坐标及各导线边的计算方位角。用坐标法把各交点展绘在图纸上。 (比例1:2000)

3.2 纵断面设计

重点是要搞清楚路基设计标高位置的确定;纵坡设计的步骤、方法以及设计要领;纵坡设计有哪些技术标准规定, 如何掌握;如何进行平纵组合设计;如何避免一些不良设计;纵断面设计时如何考虑横断面设计、路基稳定及经济性问题;纵断面设计图绘制的内容及规范要求。

设计步骤如下:

(1) 纵坡设计的准备工作。按规定的比例与格式打好图标和图中各栏。将所设计路段的各中桩桩号、地面高程抄在纵断面图上的相应位置, 点绘中桩地面高程点, 用折线连接各高程点形成中桩纵断面地面线。

(2) 拉坡。注意各纵断面标准的掌握, 总体原则是纵坡宜尽可能平缓, 避免突变, 连接平顺, 平纵应配合协调。注意满足控制点 (路线起讫点, 控制性控制点, 经济性控制点) 。注意平纵横三者要结合考虑, 在优化纵断面线形应兼顾工程经济性等。

(3) 竖曲线半径选择及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半径尽量选择大半径, 注意指标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4) 设计高程和填挖的计算。注意曲线凹凸、纵坡方向对设计标高计算的影响。填挖值=设计标高-地面标高, “+”为填, “-”为挖。设计标高, 填挖值要求取到0.01米的精度。

(5) 绘制纵断面设计线, 抄写各中桩设计标高、填挖值, 绘出坡度/坡长示意线, 竖曲线标注。一定要注意制图的规范化。

3.3 横断面设计

重点是要搞清楚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 要有路幅形式、路面宽度、路基宽度等部分尺寸的确定, 路基断面形式的选取;超高加宽值计算。设计步骤如下:

(1) 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尺寸的确定。根据道路等级条件, 依据标准、规范, 参考路基设计手册或根据当地使用经验确定。

(2) 超高、加宽设计计算。

加宽设计计算:确定加宽类别;确定所设计路段各曲线处的最大加宽值;确定加宽过渡方式;确定加宽过渡段长度;计算曲线上各中桩处的加宽值。

(3) 绘制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逐桩横断面设计图) 。

作路基横断面设计线, 即“戴帽子”工作:注意检查设计的合理性, 路基边坡形式不要变化的太频繁。

4 设计成果

公路平面设计图纸一张 (手绘) ;公路纵断面图纸一张 (手绘) ;横断面设计图纸一张 (手绘) ;课程设计计算书一份。

5 小结

通过以上课程设计的练习, 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基本掌握了做一段道路的过程, 能够对一段道路简单的进行平纵横的设计, 由于课程设计有限, 不可能完整的做一大段道路, 因此学生在课后还需要多看相关的道路设计实例以增加自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翟京, 罗丽君.“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价值工程, 2012, 15:065.

[2]周亦唐.道路勘测设计[M].四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

8.《路灯设计》教学设计 篇八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照明建设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建设任务。路灯的建设有利于道路交通安全,有利于居民区的治安管理,更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路灯已经从单纯的照明功能向欣赏和实用相结合发展。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路灯的观察、欣赏,了解路灯的造型、色彩、功能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美妙多彩的世界来自人们的精心设计。同时通过对路灯设计的尝试,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他们的设计意识。

二、教材分析

《路灯设计》是第七册第1课《台灯设计》的一个延续,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把它美化再应用到生活中。通过观察生活中造型各异的路灯,璀璨的灯光都会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同时让学生了解路灯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美术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路灯的结构(灯罩、灯体和灯杆),以便学生了解路灯的基本组成,为设计出符合环境的路灯提供条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路灯的种类、造型和功能,了解设计路灯应该从外观、实用和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初步了解路灯造型的基本要素,能设计一组造型新颖、构思巧妙与环境和谐的路灯。

2.过程和方法

在观察、对比、欣赏路灯作品的探究中,感受不同场所的路灯,设计出一组符合场景的路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观察不同地点的路灯,感受路灯的美感,提高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关注,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设计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路灯的造型设计。

难点:灯罩、灯体和灯杆的设计统一并与环境协调。

五、课前准备

生:观察生活中的路灯和绘画工具。

师:各种不同造型的路灯图片资料和范画。包括在黑板上贴好磁铁。

六、教学过程

1.看图分类

师出示不同地点造型不同的路灯图片若干,让学生进行分类。

师说:王老师在国庆七天出去采风了,看到了许多的路灯,有些老师还记得,但是有些老师已经分不清楚了,请同学帮我把这些路灯送回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动脑,激起他们的兴趣,及时地参与进来。)

老师先在黑板左边上贴四个地点,(围绕A.公路;B.儿童游乐园;C.休闲广场;D.社区庭院。事先在卡纸上写好这四个地点)。在黑板的右边贴范画。先由老师边让学生回答边做示范,把范画贴在相对应的地点旁。余下的范画让学生先思考,想好后再请同学贴到相应的地点后面。

(设计意图:把学生引导到路灯该属哪个地方,对路灯和环境的关系有个初步印象。)

2.分析讨论

(1)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分,谁能来说说理由。(灯杆有高中低,灯体的明亮度,或者环境的不同等)。再比较一下儿童乐园的路灯和公路路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呢?这么多造型各异的路灯是怎么设计的呢?有没有兴趣做一回设计师呀?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路灯设计》。

(设计意图:让他们学会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尝试解决问题。)

再仔细观察图片,说说路灯由几个部分组成。(灯罩、灯体、灯杆)

师出示一张大的路灯图(也可以现场示范),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上分别标出灯罩、灯体和灯杆。并让学生说这盏路灯可以放在哪里?每盏路灯的灯杆、灯罩有哪些造型?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了路灯要符合环境的意识,加深他们的印象,从而明白路灯和环境是紧密相连的。再通过观察,知道路灯的灯罩、灯杆可以变换,有不同的形状。)

(2)尝试交流。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漫步在一个儿童乐园的草坪上,四周有小朋友的嬉笑声,这时你看见了一盏盏的路灯,你觉得,那个路灯应该是怎样的造型?请同学来说说。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更加明白了路灯的造型、色彩等等要紧扣环境和谐这个要素。)

(3)小结:要使路灯设计得漂亮应从路灯各部分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并且要和周围环境协调。(打个比方,我们在运动的时候穿西装总是怪怪的吧。)

3.学生练习

欣赏了那么多的路灯,我们也晓得了路灯的基本要素,那么老师来考考你们吧。现在有这么几个地方需要重新设计路灯:(1)迪斯尼乐园;(2)钱清街道;(3)居住的小区;(4)我们的校园。(这些先写在卡纸上,出题的时候再贴到黑板;并在设计小贴士上写明可以增加路灯的其他功能:如挂广告,打电话,看电视等等。)

(设计意图:推出这些学生熟悉,喜欢的地方,能让他们有亲切感,有一种迫切想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小贴士又可以引领学生拓展设计思路。)

小设计师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其中一处进行一组路灯的设计,记得写上设计意图哦。

(设计意图:学生清楚自己的路灯是哪里的,有哪些特点,是否符合要求,有明确的设计目标。)

4.生设计,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典型问题,当场解决)

5.点评

把一些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先请其他同学猜这是哪里的路灯,再由作者说明:是怎么想的,优点有哪些,哪里需要改进。(是否符合环境、造型,是否有新意等。)

6.拓展

课后去留意一下身边的事物,身边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有了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设计意图:提倡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9.《图案设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九

————梧埭外来工子弟小学 苏清山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二、观察、分析图案:

1、课件2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2、小组内进行交流.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和操作相结合,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5、课件出示 笑笑能将线面的图1变成图2,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同桌交流后回答)

6、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愉悦,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设计图案。

《图案设计》教学反思

————梧埭外来工子弟小学 苏清山

优点:

这节课我巧妙地设置数学活动情境,如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如让学生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的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的来的?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创造了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如学生提出的几种花瓣图案的形成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思维,从各方面展开思考,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了基础。

不足之处:

10.《口技》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的]

一、通过掌握时间词语,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口技艺术的精妙。

二、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来自榕江一所农村初中,很高兴能与同学们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之旅。在出发之前,让我们先听一段录音。(放洛桑口技录音,听完后继续)同学们说,刚才的录音属于什么艺术形式?(生答后,明确)这种艺术形式叫口技,它是一门用口腔发声模仿虫、鸟、走兽、器械的声音和某些人类活动的声音的艺术。今天,咱们的旅行就是去欣赏一场清朝时期的口技,请翻开书第121页《口技》。(大屏幕显示)

二、研读课文

1.教师范读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口技艺术的精妙,勾画生字词。

2.订正字音

犬吠(fèi)、叱(chì)儿、中间(jiàn)、曳(yè)屋、几(jī)欲。(大屏幕显示)

3.学生自读

教师引语及提问: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4.学生齐读

教师引语及提问:同学们已经读课文几遍了,说说看,文中出现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想一想,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作此文的?写作思路怎样?作者在文中详细叙述的内容是什么?(大屏幕显示)

明确: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由此可知,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作此文的,其思路是: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文中详细叙述的内容是口技表演的内容。

5.读课文第2、3、4段

(1)教师引语及提问:请同学们仍以同桌为小组读课文第2、3、4段,看看口技艺人用口摹演了几个场景?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三个场景:梦中惊醒、渐入梦乡、深夜失火。

(2)教师引语及提问:作者直接详细描述了口技艺人用口摹演的三个场景,从这些文字中可知:艺人演技的高超--就凭一张嘴就能摹演出如此丰富的场景,可见他的技艺实在是精妙至极!但在这些段落中,作者还写到了听众,同学们先勾画出这些语句,然后想想:写听众有什么作用?

明确:写听众的`语句有:“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从这些语句中可知,艺人的演出简直让人有了身临其境之感。由此,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体会到艺人演技的高超。

(3)教师引语及提问:通过前面的分析,同学们说说,为了表现口技艺人演技的高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描写的?(大屏幕显示)

明确:从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写口技艺人的表演,二是写听众的反应,前者叫正面描写后者叫侧面描写。

小结:从前面的分析可知,要想写某一人或某一事物,我们除了可以直接写这个一人或这一事物外,还可以通过他人或他物的角度来衬托表现,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学着运用动用。

6.齐读开头段和结尾段,讨论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大屏幕显示)

教师引语及提问:作者在文中安排这两段除了交代演出前和演出后的情形外,还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段还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结构上起到首尾呼应作用,二是通过交代演出人员少和道具之简单,从侧面描写衬托艺人演技的高超。

三、课堂收束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只能到此为止了,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我真诚地祝愿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中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11.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篇十一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课前任务    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强化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传统教学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过程,老师在课堂上没有更多时间照顾所有同学。这种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教学效果的强化。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教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大高校都有研发很多网络学习平台,如网络考评平台和教学分析平台等形式,使得翻转课堂这种新教学模式在我们国家兴起,这种模式能较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网页设计技术课程是我校计算机应用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很多课程的一个前导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是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讲授为主,采用一体化教学,这种方式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差异。

该课程开设时间是在大学第一学期,大一新生对计算机操作还不够熟练,教师主要采用一体化教学,课堂上主要是老师讲解知识点、演示例子,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出现部分学生很快完成任务,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这样老师很难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2.学生缺乏自主实践活动。

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由老师传授基础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真正自己练习实践、自己思考的时间有限,这样就限制了学生主动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这个概念是J.Wesley Baker在2000年提出的,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过程由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教学视频、教材及网络资源等一些辅助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而知识的内化则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辅导和学生之间面对面一起解答疑惑、开展协作探究和交流完成,课堂成了巩固知识的平台,减少了老师知识传授环节的时间、增加了课堂师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时间,从而形成了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翻转,将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移到了学生。

三、基于翻转课堂“网页设计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我结合我校的基本情况,以《网页设计技术》这门课程中的“超链接”内容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图1介绍了整个翻转课堂的流程。

1.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授课计划和课程标准要求,制定了本次课程的内容目标。

(1)了解超链接、锚站的涵义及作用及如何设置被链接内容打开的窗口;

(2)掌握根据具体实际网页文件位置使用HTML语言和dreamwever工具快捷方式实现;

(3)灵活完成图片链接。

2.翻转课堂课前教学资料设计。

这个过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合作者。在翻转课堂之前,教师需要细化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准备各种学习资料。

我采用Adobe Captivatel录制了几个小短片,每个5分钟左右,给学生演示并讲解超链接的概念,超链接具体应用实现等小例子;在上传演示超链接功能的视频中有制作页面链接有链接成功和不成功的,通过这个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为什么链接不成功,学生自己需要动脑筋想办法有哪些手段可以避免刚才视频中出现的链接不成功的问题。

3.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翻转课堂活动设计目标是在开展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增加课堂学习讨论时间,强化教学效果,使学生提高学习成效。

课堂活动主要是两个过程,一是教师检查课前任务完成的情况。教师会点名抽查学生自己准备的作品完成情况,课前任务中学生错误率较高的内容进行详解,这样节省了教师传授知识的时间,延长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

二是教师设置配套练习题,主要是门户型网站上的文字、图片等页面链接功能,设置一些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如不同链接地址的表示等容易出错的问题。教师会根据情况分组以4-6人为一组讨论,全程辅导并且把持局面,了解学生进度,这样使得学生能更好地主动思考问题,协调合作解决问题。

4.教学评价。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进行评分,让学生讲解已经掌握的内容以便体现成就感。

(1)学生认真学习教材和PPT,自己梳理出实现超链接的语句,本任务满分10。

(2)认真学习“课前学习资料小视屏”并在自己电脑上演示练习超链接的功能,本任务满分10;

(3)认真完成“课前学习资习题库”,灵活运用HTML语句实现超链接的功能,本任务满分10。

(4)有余力的同学完成习题库中附加题,本任务满分10。

学生完成所有任务后,教师还会根据学生的团队的合作情况及个人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

四、结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不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的考核评价也与传统不一样,过程化的考核机制很好地体现了学生成绩的公平性;随着翻转课堂内涵的延伸与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会应用到很多科目的教学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潘家辉,曾碧卿.“翻转课堂”下软件工程专业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7(1).

12.现代高校教学楼庭院空间设计浅析 篇十二

关键词:学校建筑,庭院空间,文化气氛

1现代高校教学楼庭院空间的构建原则

教学楼的庭院空间设计应具有以下原则:协调性、开放性、多样性、文化性、渐进性。

协调性:教学楼的庭院往往是高校的活动中心, 设计时应注重与校园的景观的整体和谐, 在建筑设计及景观设计中始终以人的活动为第一位, 注重人的活动的全面性及多样性, 从空间布局到细部设计满足学生交往的需求。庭院内应形成多层次的交往空间, 为大学生提供各种交往的物质空间和环境, 使校园充满生气, 富于活力, 满足学生交往的需求。

开放性:开放性是新时代的特征, 现代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 教学楼的庭院也应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系统。在构建教学楼的庭院空间时不仅应突破学科领域的限制, 加强不同学科信息的共享和互补, 同时也要增进校园与社会的联系和发展, 创造开放性的交往空间。

另一方面, 随着大学与城市越来越广泛的联系, 城市不仅是大学职能和服务的依托, 反过来, 大学是城市活力的发源地, 体现着城市文化精神。大学开放性是一种趋势, 也是必然。开放的大学为城市居民提供文化空间, 城市公园、广场可以开放给学校作为艺术文化活动的空间, 从校园的交往模式带动起城市的活力。

多样性:教学楼庭院空间的多样性是人性化的设计观念在校园建设当中的体现。庭院中的步道、水景、植物形成多层次的空间, 具备多种功能的复合, 可进行多种形式的交往活动, 能满足大学生多种心理需求。

庭院空间的多样性具体表现为空间多层次性和功能复合性。其中, 空间多层次性满足了大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空间功能复合性能够有效激发目的性交往和偶然性交往的良性循环, 体现单一空间非单一功用, 提高使用的人次与效率。

文化性:教学楼的庭院空间应具有文化特色和校园精神。 学校是科学文化的阵地, 校园环境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 在教学楼庭院空间的塑造中应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

这种具有“意境”的空间, 使庭院空间超出仅仅满足适宜性的功能需要, 达到校园整体环境所期望的精神潜质和文化内涵, 并成为校园文化传承的标志。在进行环境构建时, 要体现文化个性和特色, 展现校风, 应具有学校得明显特色和个性。

另外, 应充分利用本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的特点, 展示环境特色。通过人工环境的辅助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

渐进性:教学楼的庭院空间的塑造是一个新陈代谢的渐进增长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 庭院空间也在不断更新, 产生新的空间模式。这个空间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系统, 应该不断地维护和更新。在更新过程中, 要保持室外交往空间的连续性, 使新老空间形成融合、过度, 彼此联系, 互为整体, 协调发展的局面。

对庭院空间的设计和构建应注意充分利用基地特色, 充分发掘基地的特质并在规划设计中以此作为构思的出发点, 形成校园景观个性, 保留原有自然环境的生态性。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最大限度地保持自然状态, 对具有特色和重要的区域应予以完整保留, 并注重新的绿色空间的构建, 形成校园的生态公园。还要注意排除污染如噪音、环境、大气、精神污染。

2现代教学楼的庭院空间的形式

2.1内向围合式庭院空间

通过单体建筑进行围合的庭院空间, 是属于较为固定的几个系或一个系师生来使用, 整个庭院空间较为封闭, 围合度高。庭院内部受外界干扰小, 呈现明显的内向性, 具有较强的自我领域性。在建筑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内天井或是四面围合、 尺度宜人的内景观庭院。

2.2开敞立体式庭院空间

随着现代大学校园使用密度的增大, 伴随着对历史建筑的改建和扩建, 出现了有别于传统的庭院空间的开敞立体式庭院。这种庭院空间融合了多界面空间的特点, 形成多层次的“虚空间”, 进而获得扩大的底界面。在建筑形态上可分为空中合院和下沉庭院。空中合院是将建筑屋顶和平台加以整合利用, 通过廊桥将建筑联系起来, 创造丰富的开敞式庭院院空间, 从形态上看庭院犹如漂浮在空中;下沉庭院和建筑的内天井具有相似的功能, 一方面解决了地下建筑的采光通风问题, 另一方面可形成良好的景观中心, 常用于用地紧张的建筑项目。

2.3整体组合式庭院空间

整体组合式庭院空间是指多个院落空间通过一定的秩序和规律, 将其进行串连, 庭院间形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这种整体组合式庭院空间往往是整个建筑群空间组合的关键, 对校园建筑的构成模式有很大影响, 甚至对校园建筑外部形态的操作也有很大影响。随着当代高校校园的建筑规模的扩大以及教学楼功能的拓展, 整体组合式庭院院空间发挥了可再生长的优势。将多个复合式庭院空间进行水平或是纵向发展, 往往能形成功能复合的巨构型建筑。组合式庭院空间提供了一个连续的交往场所, 增加了行进过程中的知觉体验, 形成丰富的空间表情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的能动力。

参考文献

[1]黄琪.亢智毅.大学空间的本源:“院”.华中建筑, 2002.

[2]王琐.现代大学整体式综合教学楼群设计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2.

13.《村居》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十三

1、教材分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陶醉在融融的春光中。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2、学情等分析:这是学生开学后要学习的第一篇描写春天的课文,也许这个时候学生还沉浸在冬的寒意中,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在上学期古诗诵读大赛中的成功,体验到品读古诗的快乐,把学生带入《村居》迷人的意境之中。【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能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这首诗描绘的景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诗的学习,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与难点】领会诗句的内容,感悟诗句丰富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法与学法】

1、教法:创设情景,进行层进式的引导与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悟诗意诗情。

【教学用具与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等。

学具:关于春天的资料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词语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词语妹妹,相信大家看,她们来了!(幻灯1:杨柳纸鸢)能叫出它们的名儿吗?

2、齐读两个词语。

3、响亮地喊一声。

过渡:不过,这两个小妹妹悄悄地告诉我说它们很担心,怕你们把它们写错了。(幻灯2:杨柳纸鸢)说说看,它们害怕哪些地方写错?

4、指名说说写加点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5、你们会写错吗?那就写写看。

(学生书写两个词语,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

6、同学们都写对了,词语妹妹一高兴,把她们的好朋友也带来了,(幻灯3:杨柳纸鸢黄莺儿童)来,热情地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黄莺”、“儿童”)

7、嘘!静静地想想:哪首古诗里有这四个词语娃娃?同学们记性可真好,就是《村居》。今天我们就细细品读这首诗,体会高鼎笔下的春天美景。

8、师生共同书写课题,读课题。

二、自学质疑。

1、请同学们默读诗句,在理解的字、词、句子旁边作批注,把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画出来,想办法解决。完成后用漂亮的姿势告诉老师。

2、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并相机解答学生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指导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再从课文中圈出相关的词语。

2、指名汇报,师生评议,完成课后习题。

过渡:小眼睛可真亮!可是孩子们,我们不仅能找、会说,还要仔细品味语言的精妙,把作者对春天那份浓浓的爱意用我们的读与说表现出来,才是真正的读书。请同学们自由品读诗句,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写在旁边。

四、了解诗意,感受情感。

1、自由读一读,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2、交流,引导、评价。

(1)指名将诗句意思串联起来说一说,师生共同评议,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说具体。

(2)引导学生尽量用优美的词语说说诗意,体会语言的美妙。

3、配乐朗读,想象诗句描绘的美丽景象。

过渡:春天的江南小乡村这么美,同学们和作者一样,都深深地陶醉在其中了。这醉人的景色该怎样读呢?(高兴、欢快……重读“醉”、“忙”两个字)

4、齐读全诗。

引导:大家读得太好了,不仅读出了热爱、赞美的情感,还有自己的感受在里面。如果我们能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那就是最棒的“读书郎”!听老师读两次,看哪一次读出了韵味,是怎么读的。

5、配乐范读,学生静静地倾听、比较。

6、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出示幻灯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指名读,师生评价。

(2)接读,师生评价。

(3)齐声朗读,学生自评,老师评价。

五、互动拓展,积累好词美句。

1、(出示幻灯5)在《村居》中,诗人用清丽的笔调,把我们带到了明媚的江南小乡村,让我们与那里的孩子们一起感受着在美好的春光里放飞风筝的欢乐。我相信同学们也积累了不少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古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2、学生交流关于春天的词语或古诗,完成“语文天地”的“读一读”。

六、综合实践活动

搜集关于春天的诗句、文章,图片,举办“春天的脚步”展览,评选“春天的小使者”。

14.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篇十四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第1学年秋季学期 学 分:1学分 学 时:16学时(1周)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307)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程设计是配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理解,提升学生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面的能力;进一步理解Windows程序设计中的消息传递机制和消息映射机制,开阔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程序设计的视野;进一步提升利用MFC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程序设计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所有学生都完成一个相同的系统——基于TCP/IP的局域网聊天系统,该系统分为服务器和客户端。它们的主要功能如下:

1、系统基本功能

开发一个基于TCP/IP的点对点网络通信实例系统(以后称为实例系统),实例系统中分别用到了C++基础理论知识、Windows程序设计知识、MFC程序设计知识。实例系统中底层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采用纯C++代码,数据库操作和界面显示采用MFC类库来处理,对于多线程的处理和数据通信则直接采用Windows API来实现。实例系统分为两大部分:服务端实例系统(服务器)和客户端实例系统(客户端)。

2、系统协议

(1)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协议是实例系统中协议的主要部分,它包括:帐号管理;会话管理;联系人管理。

(2)客户端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协议,实例系统中客户端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协议只有发送文本信息一条协议,本条协议的命令为IM_SCHAT_MSG。

三、课程设计的方式

1、学生分组设计,每组2人,一人完成服务器、另一人完成客户端;每个人都需要完成相应的功能的设计文档,协同完成设计任务。

2、系统设计和系统开发过程中同一组的学生可讨论,答辩的时候同一组的学生同时进行答辩。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有一定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如设计一个类中的成员,并测试这个类的功能。

2、对Windows应用程序的消息机制有一定的了解,如能够手动添加一个消息响应。

3、掌握基于MFC对话框应用程序的基本结构,如能够添加一个对话框资源,并在程序中通过代码弹出该对话框。

4、掌握基于MFC的Windows应用程序的逻辑结构,如能够在已有的程序上添加一个比较核心的功能。

五、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

1、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设计文档资料;具体实现设计方案的程序;课程设计考勤登记表;答辩情况。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3、课程设计基本雷同者,视情况扣分或记零分。

15.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篇十五

本位观: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

按照马杰 (Mager R.R, 1984) 的看法, 设计的三个基本问题就是 :①我们要到哪里去?②我们如何到那里去?③我们是否到了那里?三个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引导”;“教学效果的测定”。确立好教学目标 ;为实现目标而使用方法, 执行操作 ;通过对学习的检测, 考量目标是否达成。这是一切设计的根本问题, 也是“进行时”教学设计的“本位观”。

1. 教学目标的设定。常见的写作教学设计中, 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明显的问题存在 :其一, 写作目标不明确。目标设定得大而空洞, 几乎适应于任何一次写作。如 :把句子写通顺, 把意思表达清楚等, 这不应是目标, 而是一种自觉的教学意识。其二, 写作目标不突出, 不明确。更多强化的是育人的目标。如 :通过本次写作, 明确助人为乐的道理。写作过程就涵盖着育人要素, 凸显了思想教育目的, 是明显的舍本逐末的目标定位 ;其三, 写作目标不合理, 无限拔高。完全忽视不同学段儿童的年龄特点, 认知水平, 接受能力。设定目标时套用成人写作, 文学创作的目标, 追求形式, 内容、表达上超越儿童本性的“美感”。揠苗助长造成文章的病态。

“进行时”教学对目标的设定极为慎重的。目标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标靶, 靶子没有立好, 再怎么用力都是落空的。即便是发出雷霆的教法利箭, 脱靶依旧是零环。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 “进行时”提出了三个依据 :

关键的第一步 :学习“课标”。无论什么设计, 都要符合标准。《语文课程标准》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就是整个语文课程实施的标准, 也是教学效果、目标达成的检测标准, 必须在设计前认真研读, 精准把握。首先是把握课程的总目标, 做到方向正确。例如《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做到“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语文的实践性是这个学科最为突出的特色, 也是这门课程的特性。写作是用笔的交际, 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 原本就具有浓烈的实践属性。因此, 教学的目标就要体现实践特色, 在目标中突出对实践的内容、方式、力度、时间的设计, 让实践成为整个写作教学中最为核心的目标。其次, 还应该注意不同学段的阶段目标, 做到合理稳妥。不同学段的目标不一样, 这也是使教学有梯度, 有递进, 有次序发展的保障。整个学段的写作目标设定要符合学段要求, 落实到具体某一堂课的目标, 也要成为阶段目标中的某个环节, 某一具体项目, 先后形成关联、链接。如《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训练提出“留心周围事物, 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些目标中的“乐于”、“自信 心”、“不拘形式”等关键词, 都提示我们这个学段的儿童写作以“放胆写”为主要目标, 突出培养儿童写作的胆量、勇气、自信, 增加表达的量, 培植健康、向上的情感, 为第三学段“学会写”做准备。因此, 在目标设定时就要多留空间, 不要在写前设置较多的限制性目标, 不要在文体、内容的评价上设置过多的约束, 尽可能给予儿童写作的自由。教师教的力度和程度要主动降低, 注意在形式活泼、趣味激活上用心设计。这些都是《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指向、指示、指导, 必须认真研读, 在目标的设计上得以贯彻、体现、执行。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备课从不看参考书, 他习惯参考课程标准。每逢备课, 总把课标中相关的阶段目标复印张贴在教材页面上, 所有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执行都落实到课程标准上, 不偏不倚, 不任意拔高不降低迎合。所以, 听他的课你会有强烈的认同感 :的确应该这么上!合理, 往往给人的不是咄咄逼人的霸气, 不是乖张讨巧的灵气, 而是一种温润如玉的舒服感。学好课标, 靶定教学目标, 算是踏上教学设计的关键第一步。

学情不是生硬死板的数据, 也不是粗浅简单的结论。学情更多时候是一种感觉, 神而明之, 但精准与否就差“那么一点点”, 与儿童的默契就是你和儿童两心相知的化境。

重要的第 二步 :了解学情。学情是教学设计的起点, 也是目标设定的重要依据。首先, 要了解基本学情。教要为学, 为儿童而设计。设计之前要先了解所要执教学段的基本学情。例如指导中年级写一段话, 大多数儿童会写成什么样, 哪些属于典型的问题, 哪些是普遍的困难, 什么样的形式受欢迎, 什么样的教学话语学生能接受……如果是本班级执教, 摸清学情的工作日常就要进行 ; 如果是借班教学或是赛课, 摸清学情就只能转为了解该学段的典型特征。这是实实在在的教学基本功, 也是传统教学中必备的“毯子功”。特别是写作教学, 如果不能切合学情, 儿童不主动参与, 不说不写不买账, 课就不知往哪上!日常教学就是了解学情的最佳时机, 每一天都是给你调研学情的机会, 但不少青年教师不重视, 以为关起门来上课, 想怎么上, 上成什么样, 没人管得着。有人管!儿童在管着你, 儿童无时不刻都在制约、提醒、点化你。“早知如此, 何必当初”, 不要等到要上公开课, 要赛课了, 才火急火燎地要去“把脉学情”。其次, 还要了解特殊学情。所谓“特殊”指的是本次预期的教学目标下的写作学情。如指导写景类的文章, 受教儿童的景物描写基点是什么, 对景物描写的障碍在哪里, 词汇储备有多少, 对景物描写的认识是怎样的……有针对性地了解, 能让目标的设计更有指向性。

贾志敏老师说 :我用一生来备课。此句话就是一种设计理念, 奥妙就在用一生来了解儿童, 了解写作。学情不是生硬死板的数据, 也不是粗浅简单的结论。学情更多时候是一种感觉, 神而明之, 但精准与否就差“那么一点点”, 与儿童的默契就是你和儿童两心相知的化境。

落实在第三步 :因学定教。因学定教, 这是“进行时”的教学之本, 也是教学目标设定的要旨。写作的本质就是语言表达, 这原本是自由的, 随心所欲。但我们讨论更多的是教学体系下的儿童写作。这是在教师指导或是创设的情境下, 有局限性的言语表达。“教学的情境”就是局限, “儿童”的年龄属性也是局限, 学习写作的性质依旧是局限。局限必然存在, 儿童写作教学并不是完全自由的, 并非作家创作时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儿童写作的局限体现在“想”字上, 想是一种构思, 是表达前的思维预热, 是顺畅表达的保障。“进行时”强调“教思维”, 这是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表达的对象 (写给谁看) 、表达的内容 (写些什么) 、表达的方式 (文体选择) 。在这三点的观照下, 教学行为即 :和儿童商量并确定写作的既定读者, 也就是“写给谁看”;提供素材, 或是现场活动呈现, 即时生成素材, 或是回忆过往储备信息, 提炼素材, 或是想象链接未来, 创生素材, 这是解决“写什么”;选定文体, 确定用什么方式, 什么样的文章来表达, 这是考虑“用什么写”。其中最为明显的感觉是儿童写作的文体教学的缺乏, 在小学作文教学体系中一直被忽视, 这样的硬伤到了中学写作中就体现出来了。孙绍振先生说 :我几乎看不到高考作文中有正儿八经的议论文或是规范的记叙文。要知道, 记叙文, 小学就在教, 就在写, 而议论文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头戏。这一点, 在“进行时”的设计中尤为注重, 成为一大特色。

2. 教学过程的引导。很长一段时间里,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推行既定设计的过程, 其特征是僵死、固化, 唯我独尊的。儿童在教学中就是一个容器, 需要装下教师传递的信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都是教师主导、主持, 主观决定的, 儿童就是课堂的摆设, 接受学习的机器而已。“进行时”教学设计强调的过程是引导的过程, 是以儿童为主体的实践过程。设计遵循儿童本位, 教师的执行起到陪伴、调试、呵护儿童主动学习的作用。这样的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质 :

“进行时”教学设计强调的过称是引导的过程, 是以儿童为主体的实践过称。设计遵循儿童本位, 教师的执行起到陪伴、调试、呵护儿童主动学习的作用。

(1) 过程是动态开放的, 师生共同进入没有终点的幸福旅程。“进行时”的教学设计是大框架, 粗线条, 开放式的。设计强调 :教学步骤简单, 教学流程简洁, 教学方法简约。这样弹性极大, 极其空灵的设计为课堂腾出巨大的空间, 为“学”让路, 为儿童写作做足保障, 也让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动感。即便是一个环节的实施, 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需要随时因学情、环境、心境、情境而改变。“进行时”认为 :改变不是坏事。教学设计的随机应变就是教学富有智慧、灵动、鲜活特色的体现, 是师生共同用理性的思维碰撞, 用真诚的生命言语对话, 用全情投入写作的象征。师生在课堂上实现无拘束, 无尊卑, 无制约的民主对话、互动、交流, 整节课给予师生双方的就是幸福感, 课堂成为师生携手走向写作殿堂的幸福之旅。

(2) 过程是情感融洽的, 师生在交往互动中实现心灵的对接。“进行时”教学中的师生, 原本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儿童在课堂上当堂写, 教师全程辅助、陪伴、呵护。教师的教因学而定, 为学而教。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不断反思、调整, 这是一种教育哲学的自我觉醒、调校、丰富的过程, 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的积累与形成过程。儿童在充分的实践中, 写作能力不断获得改良、提高、发展, 同伴之间也通过相互评赏, 互助完成了共同进步的目标。这样的过程为师生提供了频繁互动、交流的机会, 有助于师生之间实现意见交流, 经验互换, 思想碰撞, 精神交通, 最终实现心灵对接。所以, “进行时”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给人一种和谐、平等、融洽的美感。

(3) 过程是去弊存真的, 师生在不断自我完善中重返精神家园。写作教学设计崇尚浮华是出于对写作本质的无知。这 就是一种“遮蔽”, 有必要去蔽。海德格尔就有“去蔽”之说 :事物在没有被陈述或者判断时, 出于遮蔽状态, 即没有意义 ;而当一个陈述或者判断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时, 事物就达到了去蔽的状态而为人们所见, 这个陈述或者判断便是真的。教学设计要去蔽, 就是去除教学所依赖的无效的手段、媒介, 将学习的实质凸显出来, 使学习的过程展现出来, 让每一个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属于他自己的真实进步。过于繁琐的设计遮蔽了儿童写作的需 要。儿童接受到设计后的信息, 实质上是阻隔了与写作本身的直接对话。“进行时”强调设计的去蔽, 提出“三字经”。一曰“无”:“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 无为无不为”。设计要尽量少, 少编排, 少环节, 少折腾。简约的设计反而能给予学习者更大的空间, 教师的“无为”换来的是儿童的无所不为。二曰“容”:《说文》中容的“宀”是房屋, “谷”是空虚的山洼, 这都是容者的心境, 都有盛受的意思。强调“容”就是要容许更加多元的思维结果, 悦纳儿童独特的经验与表达。三曰“放”:“放下即得大自在”。放下的是教师试图控制一切, 引导一切, 把握一切的心, 诚意作为儿童写作的陪伴者, 也能乐其所乐。

3. 教学效果的测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不一致。目标向东, 效果向西。其实, 设计的作用就在于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达成则效果优良, 未达成就是设计失败。对于教学效果的测定, 可以看做是对设计的评估, 对学习结果的检测。如何测定, 国外多采用数据统计, 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监控、统计、测算, 形成数据量化表, 运用教学测量学的分析后评价教学质量。国内较为普遍的是以考试为检测主要方法, 对卷面分析, 统计得分率和失分率等方法, 测定教学效果。“进行时”所针对的写作是极具个性且变化多端的, 采用数据和考试的方法, 很有可能以偏概全, 一叶障目。因此, “进行时”提出的效果测定主要以教学评价的方式实施, 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 其强调 :测定的对象是儿童、教学, 同时也是教师本身 ; 测定的目的是为了教学改进与增效, 而不是批驳儿童 ;测定中的主观判断必须以客观的课堂观察为基础。

(1) 教学开始前测定, 调校教学目标。教学开始前, 可实施配置性评测和诊断性评测。配置型评测的目的在于摸清儿童原有的写作水平, 了解整个团体写作的基本状况, 了解个别特殊生的写作状况, 发现个体间的差异。这些了解信息构成教师的主观判断, 为的是再次调校教学目标,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配置性评测了解儿童写作的准备状况, 确定当前的基本能力起点, 是教学的必须准备工作。例如教学书信的写作, 可以了解儿童对书信的基本认识, 对书信格式的掌握情况, 书信写作的经历等, 信息配置清楚后定位的教学目标是“只教儿童不会的”。关于书信, 该教什么就很清晰了。在配置性评测中包含着“诊断性评测”, 即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 对特殊的个体做更为细致的调查, 借助教师的经验形成初步的认识, 提供更为有效的教学辅助。

(2) 教学过程中测定, 确保教学有效。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测定的实施过程。要找准测定的时机, 实施形成性评测和总结性评测。形成性评测伴随着教学过程, 如 :儿童在进行片段写作, 情景表演, 同伴互评, 对话交锋等学习活动时, 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觉, 形成评测结果。教师可以随时与儿童交换意见, 让评测的信息也成为一种教学资源。同时也从儿童反馈的信息中再次确认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评测教师自我。在教学接近尾声时, 还可以整合全过程进行总结性评测。评测中听取儿童的意见、建议, 及时主动对教学缺漏进行弥补, 让教学更加有效。

上一篇:七年级生物下册试卷分析下一篇:英雄的模样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