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2024-09-27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11篇)

1.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篇一

记叙文

文体知识梳理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及近,并由此引出人生感悟,面对这一片紫色的花海,原先的悲痛也化为宁静。)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件。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与可读性。(如:《地下森林断想》中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是怎么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的,最后写它的胜利。)

(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与之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如:《故乡》中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使闰土现在与过去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挖掘了主题思想。)

(4)补叙:也叫追叙,叙述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作用: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更突出。(如:《智取生辰纲》中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的过程。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他们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3.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如:《孔乙己》中以酒店小伙计的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事,能做到客观叙述,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来描绘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遭遇,使故事的可信程度大为提高,故事的情节亦显得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一般多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如:魏巍《我的老师》中对蔡老师全文都用的是第三人称“她”,但在“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中改用第二人称“你”,抒发了“我”对蔡老师至今仍有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感觉更加亲切。)

(3)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他们”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4.记叙文的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如:《登上地球之巅》以四名登山队员克服重重困难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的经历为线索,按时间顺序着意描写了登山队员在登山中所面临的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

(2)以事件为线索。(如:《散步》以“散步”为线索,展现了在那个来得有些迟的春天,“我们”一家人无限温馨的画面。)

(3)以某物为线索。(如:《我的第一本书》以“第一本书”为线索,回忆了“我”儿时上学的乐趣、同学的友谊,也表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间的温情。)

(4)以某人为线索。(如:《我的母亲》以“母亲”为线索,记叙了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母亲对“我”影响较大的几件事。)

(5)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围绕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

(6)以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表达思想感情的。)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采用综合表达方式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方式是叙述和描写,还辅以说明、议论和抒情。

描写,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有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记叙文中的议论有两种:一是先叙后议;二是先议后叙。记叙文中议论的目的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写清所叙之事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也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二是间接抒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通过对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6.表现手法及作用

设置悬念:设置疑团,不作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与朝思暮念的于勒,竟然在船上不期而遇,于是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如:《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白杨礼赞》中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象征着华北人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从而使主要事物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如:《羚羊木雕》中用奶奶的明白事理反衬爸爸妈妈的不近人情;《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

欲扬先抑:就是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对象,使前后形成对比,突出所描写的对象,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蝉》中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这是“扬”。)

欲抑先扬:先大力颂扬再贬抑所描写对象,也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形象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多“变”则是对他第一态度的极大讽刺,这种写法就叫作“欲抑先扬”。)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故事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四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为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父亲背影的感人。)

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进行隐性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铺垫:描写次要人物或次要事件来衬托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如:《皇帝的新装》中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原因,为后文故事的发生做了铺垫。)

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如:《荷叶·母亲》中,作者由荷叶对荷花的呵护,想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这是基于相似性原则作出的合理联想。)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某种情感。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如:《春》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1)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2)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3)(记叙文中描写事物)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印象深刻。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夸张:揭示事物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创造意境。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便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

设问: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达得更加突出,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对比:使事情的性质、状态、特征更鲜明突出。

反语:有时讽刺揭露,有时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8.描写手法及作用

(1)从描写角度上可划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环境描写也有衬托、烘托的作用。

(2)从描写对象角度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①人物描写类型及其作用如下:

肖像、神态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如:《孔乙己》中“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肖像描写,刻画出孔乙己懒惰、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如:《范进中举》中描写胡屠户接过范进给的两锭银子,“攥”“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这样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虚伪、贪钱的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对中举前的范进骂道:“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他又大加赞美:“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胡屠户的语言显示了他前倨后恭、欺贫爱富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描写交叉在一起。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画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最后一课》中描写小弗郎士,“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这是即将失去祖国的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当他知道这是“最后一课”之后,内心悔恨万分,懂得了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感到了它的珍贵。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②环境描写类型及其作用如下: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3)细节描写: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能够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中不可忽视的技巧。(如:《台阶》一文中,“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这是一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在台阶上磕烟灰是父亲的习惯性动作,是劳作、奔忙之余父亲难得的休憩,如今,新屋建成,台阶垒就,曾经种种境况也许就在磕烟灰的瞬间一齐涌上父亲心头。“愣住”的那一刻,相信父亲的心中一定是感慨万分,但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父亲朴实而坚韧的形象如大山一般矗立在我们心中。)

2.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篇二

二、识记文学常识

1.《故乡》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鲁迅, 原名周树人, 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的代表作《项链》《羊脂球》《漂亮朋友》等都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篇。

3.《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先生的著名小说《骆驼祥子》。老舍本名舒庆春, 字舍予, 现代著名文学家,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4.《多收了三五斗》是叶圣陶先生的短篇小说。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 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

5.《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有“六义”之说, 指“风、雅、颂, 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赋、比、兴”则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以四言为主, 兼有杂言。

三、背诵默写

1.《故乡》

我躺着, 听船底潺潺的水声, 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 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 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 又大家隔膜起来……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2.《关雎》

3.《蒹葭》

四、了解名著《格列佛游记》

·作者简介·

江奈生·斯威夫特 (1667—1745) , 英国18世纪前期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 也是英国启蒙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流派的创始人。

·内容简介·

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外科医生格列佛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等虚构国度的种种奇遇, 揭露了英国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党派倾轧等丑陋现象, 抨击了侵略战争和殖民扩张, 同时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正义斗争。

·特色简析·

3.“寒潮”知识梳理 篇三

一般概念: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灾、雨雪等天气。寒潮是强烈的冷高压活动,是我国冬半年重要灾害性天气过程。寒潮所到之处,寒风猛烈,气温剧降,低温、霜冻、冰雪等灾害性天气常相继出现,给农作物、交通运输、城市建设以及人民生活造成损害。

中国气象局标准: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上海标准:24小时内降温≥2.6℃,日最低气温≤5℃;或24小时内降温幅度≥10℃,日最低气温≤0℃。

为什么我国各地寒潮的标准不一致?这是因为一是发布寒潮警报应以是否损害农作物为标准;二是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强冷空气长途跋涉,到了南方后强度明显减弱,一路上气团会发生变性,气温逐渐升高,因而南方地区难以达到规定的寒潮标准,如最低气温没有降到5℃以下,但对农作物的危害还是很大的。因此,各地的标准不一样,也不应该一样。

二、寒潮的形成

北极地区因太阳高度角极小,地面和大气吸收的热量亦极少,终年为冰雪覆盖。冬半年因太阳斜射,加上昼短夜长,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更少,其放出的热量远远超过所吸收的热量,因此温度就更低,天变冷,蒸发少,空气越来越干燥,空气热胀冷缩的特性,致使寒潮发源地带的空气越缩越紧,密度增大,重量加重,造成向地面下沉的趋势,形成地面上的冷高压,使寒冷程度逐渐加强,范围扩大。冬季的温度一般都在零下40℃-零下50℃之间,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过零下60℃~零下70℃的低温。这些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有利的大气环流引导之下,大规模向南倾泻而下。这就是寒潮爆发。

三、冷空气的源地和路径

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有3个源地:第一个是在新地岛以西的洋面上。冷空气经巴伦支海、俄罗斯进入我国。它出现的次数最多,达到寒潮强度的也最多;第二个是在新地岛以东的洋面上。冷空气大多数经喀拉海、太梅尔半岛、俄罗斯进入我国。它出现的次数虽少,但是气温低,可达到寒潮强度;第三个是在冰岛以南的洋面上。冷空气经俄罗斯、欧洲南部或地中海、黑海、里海进入我国。它出现的次数较多,但是温度不很低,一般达不到寒潮强度,但如果与其它源地的冷空气汇合后也可达到寒潮强度。

发源于这三个地方的冷空气先在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积聚增强,形成冷高压,然后以爆发式南下侵入中国,形成中国的寒潮。冷高压的强弱决定了中国寒潮的路径,主要有三条:①西路,自西伯利亚,经新疆、青海、河西走廊,沿青藏高原东侧南下,经常可达华南。这路寒潮对中国西北、西南、华南地区影响较大。②西北路(或中路),自蒙古侵入中国,经河套地区、华北平原南下,直达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冷空气多从北纬25°~30°人海。这路寒潮影响中国的次数最多、强度最大。③北路(或东路),自贝加尔湖以东侵入中国,经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平原南下。这路寒潮强度较小,发生次数也较少,常常只影响到东北地区,在北纬35°以北人海。

从我国的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最多,华北次之,西北和长江流域再次之,华南最少。

四、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寒潮的功与过

寒潮天气会伴随大风降温和雨雪冰雹等天气。寒潮天气带来的灾害主要是:风灾、雪灾、冻灾以及由风灾引起的火灾。

寒潮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强烈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

但寒潮也能消灭害虫,帮助小麦越冬,有利于盐业制卤等。

2寒潮灾害的特征

(1)影响范围大。从北到南,常常会影响我国十几个省(区)。

(2)常有多种并发灾害。如1998年3月18日~22日,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少见的春季强寒潮,农作物普遍遭受冻害,同时出现冰雹、大风、降雪或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3)多发生在冬春两季。

3寒潮的防御

目前,对寒潮无有效的防御方法。但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可大大减少损失。

4低温预警信号

低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低温黄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防御指南:①人员要注意添衣保暖,热带作物及水产养殖品种应采取一定的防寒措施;②留意有关媒体报道降温和沿海大风的最新信息;③在生产上做好对寒冷天气的防御准备。

(2)低温橙色顸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防御指南:①做好人员(尤其是老弱病人)的防寒保暖工作;②做好牲畜、家禽的防寒,对热带、亚热带水果及有关水产、农作物等种养品种采取防寒措施;其它同低温黄色预警信号。

4.《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篇四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赋”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和律赋等。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更多地表现了散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的艺术特色。

二、重点字、词、句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山川相缪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正襟危坐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 2.歌: 扣舷而歌 3.如: 纵一苇之所如 4.然: 其声呜呜然 5.长: 抱明月而长终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7.而: 羽化而登仙 扣舷而歌

倚歌而和之 正襟危坐而问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而卒莫消长也何为其然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歌曰

倚歌而和之

望美人兮天一方

2.凌万顷之茫然

3、徘徊于斗牛之间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侣鱼虾而友麋鹿

9、下江陵

10、渺沧海之一粟

11、歌窈窕之章

12、哀吾生之须臾

13、不知东方之既白

4.杯盘狼籍 5.举匏尊以相属 耳得之而为声 8.之:

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 9.其: 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

10、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11、固 固一世之雄也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徘徊于斗牛之间 3.何为其然也

三、成语 1.沧海一粟: 2.正襟危坐: 3.遗世独立: 4.不绝如缕:

四、其他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

七、积累四字短语并明确其意义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月明星稀、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一叶扁舟、沧海一粟、逝者如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东方既白 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yǎo 愀然chǒu 蜉蝣fú 山川相缪liáo

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方其破荆州

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杯盘狼藉:

6、逝者如斯:

7、旌旗蔽空:

8、舳舻相接:

4.而今安在哉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而又何羡乎

7.凌万顷之茫然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9.渺渺兮予怀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

哀吾生之须臾 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月出于东山之上 B.徘徊hái 枕藉jiâ 幽壑hâ 冯虚御风pínɡ C.嫠妇lí 桂棹nào 匏樽páo 酾酒临江shī D.肴核yáo 扁舟biǎn 糜鹿mí 横槊赋诗shuò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 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 B.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卒:到底 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食:到„„去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离开人世,飞升仙境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C.望美人兮天一方——在天的那一边眺望(那个)美人啊 D.物于我皆无尽——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的。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歌窈窕之章。(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4)_______,目遇之而成色。(5)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_。

二、语段阅读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举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萧声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东也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糜鹿 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D.寄蜉蝣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啊一首诗?

A.《长歌行》 B.《短歌行》 C.《蒿里行》 D.《步出夏门行》 11.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1.对粗体的词意判断正确的是(1)徘徊于斗牛之间(2)相与枕藉乎舟中(3)扣弦而歌之(4)依歌而和之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3与4相同 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2.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是(1)何为其然也(2)而今安在哉(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乌台诗案

1056年,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其弟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名声鹊起。但适逢母亲病故,苏轼归家服孝,于1059年期满,重回汴京。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1066年逢其父于汴京病故,再一次扶丧归家。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年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相同,3与4相同 D.1与2 不同,3与4 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不是对偶句的是: A.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5.高一数学知识点梳理 篇五

(1)回归直线方程

(2)回归系数

2.最小二乘法

3.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

(1)描述两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即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依存的数量关系

(2)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把预报因子(即自变量x)代入回归方程对预报量(即因变量Y)进行估计,即可得到个体Y值的容许区间。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控制规定Y值的变化,通过控制x的范围来实现统计控制的目标。如已经得到了空气中NO2的浓度和汽车流量间的回归方程,即可通过控制汽车流量来控制空气中NO2的浓度。

4.应用直线回归的注意事项

(1)做回归分析要有实际意义;

(2)回归分析前,先作出散点图;

(3)回归直线不要外延。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答题少费时多办事

解题上要抓好三个字:数,式,形;阅读、审题和表述上要实现数学的三种语言自如转化(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要重视和加强选择题的训练和研究。不能仅仅满足于答案正确,还要学会优化解题过程,追求解题质量,少费时,多办事,以赢得足够的时间思考解答高档题。要不断积累解选择题的经验,尽可能小题小做,除直接法外,还要灵活运用特殊值法、排除法、检验法、数形结合法、估计法来解题。在做解答题时,书写要简明、扼要、规范,不要“小题大做”,只要写出“得分点”即可。

错一次反思一次

每次考试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错误,这并不可怕,要紧的是避免类似的错误在今后的考试中重现。

因此平时要注意把错题记下来,做错题笔记包括三个方面:

(1)记下错误是什么,用红笔划出。

(2)错误原因是什么,从审题、题目归类、重现知识和找出答案四个环节来分析。

(3)错误纠正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错误原因的分析提出纠正方法并提醒自己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应注意些什么。你若能将每次考试或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分析,并尽力保证在下次考试时不发生同样错误,那么在高考时发生错误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少。

分析试卷总结经验

每次考试结束试卷发下来,要认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将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

(1)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

(2)似非之错。记忆不准确,理解不够透彻,应用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等等。

(3)无为之错。由于不会答错了或猜错了,或者根本没有作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原因找到后就尽早消除遗憾、弄懂似非、力争有为。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优秀是一种习惯

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 篇六

腔肠动物

1、水螅生活在 淡水 中,通常会附着在 水草 上,身体几乎 透明 ,顶端有多条细长的 触手 ,呈 辐射 对称。(辐射对称的意义)

2、水螅的体壁由 内胚层 和 外胚层 两层细胞构成,中间的空腔叫 消化腔 。

3、水螅主要通过 出芽 方式进行生殖。 (利用芽体进行出芽生殖)

4、常见的腔肠动物还有 海蜇 、海葵 、珊瑚虫 、水母 等。

5、腔肠动物的特征 :①身体 辐射 对称②体表有 刺细胞 ③ 有口无肛门 。(刺细胞在触手处分布最多)

扁形动物

6、涡虫背面呈 褐 色。背腹 扁平,体形象一片 柳叶 。身体呈 左右(两侧) 对称。涡虫身体前端呈 三角 形,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 眼点 。

7、大多数扁形动物消化器官 简单 ,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他们的`生殖器官却 特别发达 。

8 、华枝睾吸虫 、血吸虫 、绦虫 、涡虫 都属于扁形动物。

9、多数扁形动物中营 寄生 生活的。 (血吸虫寄生在肝脏和小肠的血管处,中间宿主是钉螺;绦虫寄生在肠内)

1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 两侧 对称,②背腹 扁平③ 有口无肛门 。

11、比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

1、蛔虫寄生在人的 小肠 里,靠吸食小肠中 半消化 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 圆柱形 。前端有 口 、后端有 肛门 、体表具有 角质层 它可以起保护作用。 消化管 的结构简单,肠仅由 一 层细胞组成,可消化食糜。 生殖 器官发达,没有专门 的 运动 器官。雄性蛔虫尾部 钩 状,雌性尾部 尖直 。(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4条)

2、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3、线形动物主要包括 秀丽隐杆线虫(自由生活的) 、钩虫 、丝虫 、蛲虫等。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 细长 呈 圆柱 形、体表有 角质层 、有口有肛门 。

环节动物

5、蚯蚓的运动:蚯蚓通过 刚毛 和 肌肉 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 分节 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蚯蚓前端到环带一共 13 节,环带可辨别蚯蚓的前后端,具有生殖的作用。(刚毛位于腹面,作用是支持和固定身体并协助运动)

6、蚯蚓的呼吸:蚯蚓 没有 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 湿润的体壁 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 黏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实验时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维持正常呼吸)

7.九(上)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篇七

1.《陈涉世家》的作者是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代表作《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2.《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 东晋诗人、辞赋家。

3.《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 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其文章风格清拔有古气, 被称为“吴均体”。

4.《捕蛇者说》的作者是柳宗元, 字子厚, 唐代文学家。“说”是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5.《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 字希文,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死后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

6.《醉翁亭记》选自《文忠集》, 作者欧阳修, 字永叔, 号醉翁、六一居士, 谥“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古文运动”领袖, “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识记下列字词

三、文言现象归类

1.通假字

固以怪之矣 (通“已”, 已经) ·

为天下唱 (通“倡”, 倡导)

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 身披) ·

便要还家 (通“邀”, 邀请)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通“俱”, 详尽) ·

蝉则千转不穷 (通“啭”, 婉转地叫) ·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通“返”, 返回) ·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 嘱托)

2.一词多义

(1) 之

辍耕之垄上 (动词, 到) ·

·怅恨久之 (语气助词, 无实意)

二世杀之 (代词, 指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结构助词, 的) ·

闻之, 欣然规往 (代词, 这件事)

永州之野产异蛇 (结构助词, 的)

悍吏之来吾乡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君将哀而生之乎 (代词, 指自己)

(2) 为

为屯长 (担任)

为天下唱 (替)

士卒多为用者 (被)

为坛而盟 (修筑) ·

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向)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做)

故为之说 (写下)

或异二者之为 (心理活动)

(3) 数

广故数言欲亡 (多次)

卒数万人 (几, 概数词)

(4) 以

以数谏故 (因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把)

祭以尉首 (用)

蕲以东 (表示时间方位的界限)

杀之以应陈涉 (来)

而吾以捕蛇独存 (靠)

今以蒋氏观之 (根据)

(5) 其

欲穷其林 (那片)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自己的)

(6) 绝

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7) 者

有蒋氏者 (……的人)

貌若甚戚者 (……的样子)

(8) 若

若毒之乎 (你)

更若役, 复若赋 (你的)

貌若甚戚者 (好像)

(9) 食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吃)

谨食之 (通“饲”, 喂养)

(10) 焉

永之人争奔走焉 (语气词兼代词的用法)

今其室十无一焉 (用在句末, 表示估计的语气)

时而献焉 (代词, 代指蛇)

(11) 于

吾祖死于是 (在)

积于今六十岁矣 (到)

苛政猛于虎也 (比)

(12) 而

黑质而白章 (表并列)

得而腊之以为饵 (表承接)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表修饰)

而乡邻之生日蹙 (表转折)

(13) 名

名之者谁 (命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有仙则名 (出名)

3.古今异义词

等死 (古义:同样。今义:等待, 等候。)

卒中往往语 (古义:到处。今义:常常。)

今亡亦死 (古义:逃跑。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暗中。今义:间隙)

比至陈 (古义:等到。今义:比较, 比方。)

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的人。)

三老、豪杰皆曰 (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人。今义:三位老人。)

三老、豪杰皆曰 (古义:当地有声望、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无论魏晋 (古义:更不要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配偶的称呼。)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的总称。)

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隔绝。今义:分隔开。)

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今义: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则久已病矣 (古义:困苦不堪。今义:生病。)

以尽吾齿 (古义:岁月。今义:牙齿。)

可以已大风 (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能够。)

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则有去国怀乡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非丝非竹 (古义:弦乐器。今义:蚕丝, 像丝的物品。)

4.词类活用

大楚兴, 陈胜王 (名词用作动词, 称王)

尉果笞广 (名词用作动词, 用竹板打)

天下苦秦久矣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苦于)

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用作动词, 用网捕)

乃丹书 (名词用作状语, 用丹砂)

固以怪之矣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奇怪)

皆指目陈胜 (名词用作动词, 用眼睛注视)

欲穷其林 (形容词用作动词, 穷尽)

处处志之 (名词用作动词, 做标记)

而乡邻之生日蹙 (名词用作状语, 一天天)

·殚其地之出 (动词用作名词, 地里的收成)

竭其庐之入 (动词用作名词, 家里的存粮)

时而献焉 (名词用作状语, 到规定献蛇的时候)

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名词用作状语, 在……之前)

8.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梳理 篇八

一、线性梳理方式

即知识按教材及课标要求逐条梳理,如“基本不等式”(C级要求)一节知识梳理:

1. 基本不等式的核心内容为: .

2. 基本不等式“ ”的受限条件是: .

3.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体现了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有:、、 .

4. 从几何的角度解释基本不等式“ ”为:.

5. 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的依据为:

① ;

② .

6. 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二、题组梳理方式

即将知识点融入到试题中,以试题为载体进行梳理知识,如“指数函数”(B级要求)一节知识梳理:

1. 在 中,哪些是指数函数?

2. 求题1中的各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3. 比较下列各组数值的大小:

(1) 与 ;(2) 与 ;(3) 与 .

4. 求解:(1) ;(2) .

5. 函数 的图象恒过定点 ,则定点 的坐标为 .

6. 已知函数 .(1)作出该函数的图象;(2)根据图象指出其单调区间;

(3)根据函数图象指出当 取什么值时函数有最值.

三、口诀梳理方式

即将知识点编成“顺口溜”,便于识记.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中我们常说的“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又如“判断与证明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时,可编口诀如下:判断“是”用图象或定义,判断“不是”举反例,证明“是”切记用定义,书写格式要牢记.

四、表格梳理方式,

即知识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如“正、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B级要求)知识梳理:

五、框图梳理方式

即知识以框图的形式展现,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C级要求)一节知识梳理:

9.初一数学知识点梳理 篇九

表达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这个公式就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公式运用

可用于某些分母含有根号的分式:

1/(3-4倍根号2)化简:

六、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中常见错误有:

①漏下了一次项

②混淆公式

③运算结果中符号错误

④变式应用难于掌握。

七、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10.生物会考知识点梳理 篇十

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复习要点: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分子的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

(-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结构通式如下:

NH2—CH—COOH|R

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中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的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6.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例如: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7.水有两种存在形式:结合水和自由水。自由水的作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总之,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无机盐的作用:构成细胞中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如血红蛋白中有铁元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缺钙会抽搐,缺碘,大脖子病;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2.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即: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

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NH-CO-.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由此类推,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多肽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每种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蛋白质的功能:a构成细胞核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头发,肌肉,羽毛。B催化功能,如酶c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d信息传递功能,如胰岛素e免疫功能,如抗体。

3.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酸分为两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糖类的种类: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二糖:水解后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有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多糖:水解后产生多个单糖的糖,常见的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糖类的作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5.脂质的种类: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的作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起到保温的作用,如鲸鱼,海豹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如企鹅。磷脂的作用: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

1.2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a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b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他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C魏尔肖补充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学说的内容: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菌的结构有:鞭毛,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绝大多数的细菌是异养生物。蓝藻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此外还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分子。不同点:原核细胞内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有拟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3.细胞膜的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是流动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也是可以运动的。(见书本68页图4-6)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膜具体选择透过性: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利用这个特点,可以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

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功能:a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B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C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4.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具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少量DNA,RNA;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具有双层膜,有基粒(类囊体垛叠成),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少量DNA,RNA。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溶酶体:是“消化车间”。细胞器之间是协调配合的: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线粒体供能。(见书本45,46页的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图)

5.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仁和核孔。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上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见书本93页)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相同点:都有丙酮酸这一中间产物;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都释放能量。不同点:a进行场所不同:有氧呼吸先在细胞质基质,后在线粒体。无氧呼吸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有氧呼吸需要氧气,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c分解产物不同,有氧呼吸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是酒精,二氧化碳或乳酸。D释放能量不同: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花盆里的土壤要及时松土透气;稻田要定期排水;包扎伤口要用透气的纱布;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种子储存时要干燥,低温;水果保鲜,温度零度以上低温。

6.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771年,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79年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在阳光照射下才成功,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1845年梅耶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他把绿叶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得营养物质。然后,一半叶片曝光,另一半遮光。用碘蒸汽处理这片叶,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不变色。这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1941年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卡尔文证明了二氧化碳中得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得碳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见书本101页到102页)

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作用: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光合作用的过程:a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第一步:水在光下发生分解,生成氧气和【H】;第二步:在有关酶的催化下,ADP与磷酸基团发生反应生成ATP.B.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第一步: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C5结合,生成两分子C3。第二步: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最终形成糖类。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矿质元素(N,P,Mg)等。(见书本103页图5-15)

1.3细胞的代谢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水,二氧化碳,甘油,乙醇,苯等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的方式。小肠吸收葡萄糖,无机盐离子是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的特点:不需要消耗能量,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主动运输的特点:既需要消耗能量,是逆浓度梯度进行,也需要载体。(见书本71页图4-7

和72页图4-8)

2.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所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和PH.酶的作用:催化作用,同无极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4.ATP:中文名: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是高能磷酸键。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ATP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易水解,所以脱离下来,形成游离的磷酸,同时释放大量能量,ATP就转化成ADP。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磷酸结合,重新形成ATP.特点:这种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的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中。(见书本89页图5-6)

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能量的,有些是释放能量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也就是说,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因此,可以形象的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

5.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细胞呼吸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4细胞的增殖

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的意义: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具有周期性。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B中期: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C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这样,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级。D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细丝,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了两个子细胞。(见书本113页图6-3)

有丝分裂的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直接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全是高茎的.用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而且比例接近于3: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如纯种高茎豌豆:DD,纯种矮茎豌豆,dd.子一代就是Dd.c.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和是随机的。验证方法:测交法。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是1:1.分离定律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见书

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如果没有细胞分化,就不可能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生物体就不可能正常发育;使多细胞生物体中得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体细胞内含有本生物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

3.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减小,新陈代谢速率减慢,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做细胞凋亡。

实验部分:

1.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三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四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产生紫色反应。

2.显微镜的使用:先在低倍镜下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此时,调节细准焦螺旋。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作用:有助于研磨的充分;加入碳酸钙,可以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无水乙醇,作用:溶解色素。结果: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也就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染色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进行。解离时候已经杀死植物细胞,所以看不到动态的过程。观察时找到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在视野中看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本第5页图1-5和第7页图1-6.)

3.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都是黄色圆粒,子一代自交,子二代有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比例接近于9:3:3:1.(见书

本第10页图1-8)

验证方法:测交法。让子一代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结果后代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比例接近于1:1:1:1.(见书本第10页图1-9).自由组合定律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有关概念: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5.伴性遗传: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遗传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女性色盲患者的父亲和儿一定是色盲。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遗传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2.2遗传的细胞基础

1.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

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特征: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四分体中得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特征:染色体不在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的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复习要点:

2.1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处理方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实验: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详见课本23页“模型建构”。

2精子的形成过程:在减一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得同源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称为联会。随后,各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附着在纺锤丝上。不久,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样,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别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这样,就形成了四个精细胞,再经过变形成为精子。(见书本第17页图2-2)

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基本相同,首先是卵原细胞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成为初级卵母细胞,然后,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一和减二,形成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二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在减一中形成的极体也分裂成为两个极体。这样,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就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三个极体退化消失,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见书本第20页图2-5)

4.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在进入。不久后,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这样,受精卵中得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得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见书本第45页图3-6).

4.遗传物质除了DNA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某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HIV病毒,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5.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两条链,反向平行,脱氧核糖和磷酸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见书本第49页图3-11).DNA分子中得遗传信息蕴藏在4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特点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6.DNA分子的复制:概念: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过程:开始时,DNA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双链解开,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这样,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条件: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7.遗传信息的转录:概念: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过程:第一步:DNA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双链解开,碱基暴露。第二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随机的与DNA链上的碱基碰撞,当碱基互补时,以氢键结合。第三步,新结合的核糖核苷酸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分子上。第四步,合成的mRNA从DNA链上释放,DNA双链恢复。(见课本63页图4-4)

8.遗传信息的翻译: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得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过程:详见课本第66页图4-6.

9.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一: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如:豌豆的皱粒,人的白化病。二: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0.中心法则的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流向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RNA的逆转录过程。

2.3遗传的分子基础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的实验:亲本:红眼雌果蝇(XWXW),白眼雄果蝇(XwY),子一代:无论雌雄全是红眼:红眼雌:XWXW,红眼雄:XWY.子一代中雌雄交配:子二代:红眼雌:XWXW,XWXw红眼雄:XWY,白眼雄:XwY.(见书本第29页图2-10)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R型菌无毒,S型菌有毒。格里菲斯的实验: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从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书本43页图3-2)艾弗里的实验: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见书本44页图3-3)。实验证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生物学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上课前的自学,是学生学习的预备。同学们坚持经常课前预习,不仅使自己对即将上的新课有个概括的了解,而且能对自己在新课中必须重点掌握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二)上新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能否上好课,教师的教是一方面,学生的学是更重要的方面,因此同学们要掌握听课的方法。为此,同学们在上生物课时要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听,认真记。注意听不仅仅是要求同学们集中精力,更重要的是听课要听思路,注意听老师是如何引人新课,怎样展开讲解的,最后又是怎样归纳小结的。特别要注意理解教师在讲课中反复强调的重点和难点,并在不影响听课的前提下记些要点。

(2)多动手、多观察。生物课L,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常常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课件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有时教师还领学生做些探究性实验,同学们应在教师指导下多动手细观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对现象和过程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科研素质,同时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勤思考、多提问。上课前同学们应对教师讲的每个问题都要认真地进行思考,尤其要重视教师的提问,不论提问谁,都必须把自己置于“主人”的位置上来,敏捷地思考这个问题我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同学们在听课中凡是自己不懂的或发现的新问题都要虚心向教师请教,决不能不懂装懂。

生物学习技巧

学会归纳

知识归纳将帮助我们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认为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11.《解析几何》重点知识梳理 篇十一

重要知识

1.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点斜式:y-y1=k(x-x1).

(2)斜截式:y=kx+b.

(3)两点式:y-y1y2-y1=x-x1x2-x1(x1≠x2,y1≠y2).

(4)截距式:xa+yb=1(a≠0,b≠0).

(5)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0).

2.三种距离公式

(1)A(x1,y1),B(x2,y2)两点间的距离:

AB=(x2-x1)2+(y2-y1)2.

(2)点到直线的距离:d=|Ax0+By0+C|A2+B2(其中点P(x0,y0),直线方程:Ax+By+C=0).

(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d=|C2-C1|A2+B2(其中两平行线方程分别为l1:Ax+By+C1=0,l2:Ax+By+C2=0).

3.当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1和l2的斜率存在时

(1)两直线平行l1∥l2k1=k2.

(2)两直线垂直l1⊥l2k1·k2=-1.

题型分析

例1已知直线l1:mx+8y+n=0与l2:2x+my-1=0互相平行,且l1,l2之间的距离为5,求直线l1的方程.

解析:先根据两直线平行确定参数m的值,再根据两直线的距离确定参数n的值即可.

∵l1∥l2,∴m2=8m≠n-1.

∴m=4

n≠-2或m=-4

n≠2.

(1)当m=4时,直线l1的方程为4x+8y+n=0,把l2的方程写成4x+8y-2=0.

∴|n+2|16+64=5,解得n=-22或n=18.

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2x+4y-11=0或2x+4y+9=0.

(2)当m=-4时,直线l1的方程为4x-8y-n=0,l2的方程为2x-4y-1=0.

∴|-n+2|16+64=5,解得n=-18或n=22.

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2x-4y+9=0或2x-4y-11=0.

点评:(1)求点到直线距离时,直线方程一定化成Ax+By+C=0的形式.

(2)求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时,一定化成l1:Ax+By+C1=0,l2:Ax+By+C2=0的形式.

二、圆的方程

重要知识

1.圆的标准方程

当圆心为(a,b),半径为r时,其标准方程为(x-a)2+(y-b)2=r2,特别地,当圆心在原点时,方程为x2+y2=r2.

2.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其中D2+E2-4F>0,表示以(-D2,-E2)为圆心,D2+E2-4F2为半径的圆.

题型分析

例2(1)若圆C经过(1,0),(3,0)两点,且与y轴相切,则圆C的方程为.

(2)已知圆M的圆心在x轴上,且圆心在直线l1:x=-2的右侧,若圆M截直线l1所得的弦长为23,且与直线l2:2x-5y-4=0相切,则圆M的方程为.

解析:(1)由题意知圆C的半径为2,且圆心坐标可设为(2,b),因此有(2-1)2+(b-0)2=2,解得b=±3,

从而圆C的方程为(x-2)2+(y±3)2=4.

(2)由已知,可设圆M的圆心坐标为(a,0),a>-2,半径为r,得(a+2)2+(3)2=r2

|2a-4|4+5=r,

解得满足条件的一组解为a=-1

r=2,所以圆M的方程为(x+1)2+y2=4.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方程形式.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1)几何法:通过研究圆的性质、直线和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而求得圆的基本量和方程;(2)代数法:即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圆的方程,再由条件求得各系数.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重要知识

1.解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的两种方法

(1)几何法: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长r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若d>r,则直线与圆相离;若d=r,则直线与圆相切;若d

(2)代数法: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消元后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个数(也就是方程组解的个数)来判断.

如果Δ<0,方程无实数解,从而方程组也无实数解,那么直线与圆相离;

如果Δ=0,方程有唯一实数解,从而方程组也有唯一一组实数解,那么直线与圆相切;

如果Δ>0,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从而方程组也有两组不同的实数解,那么直线与圆相交.

2.有关弦长问题的两种方法

(1)几何法:直线被圆截得的半弦长l2,弦心距d和圆的半径r构成直角三角形,即r2=(l2)2+d2;

(2)代数法:联立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消元转化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得弦长|AB|=1+k2(x1+x2)2-4x1x2=1+1k2(y1+y2)2-4y1y2.

3.过一点求圆的切线的方法

(1)过圆上一点(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

先求切点与圆心连线的斜率k,由垂直关系知切线斜率为-1k,由点斜式方程可求切线方程.若切线斜率不存在,则由图形写出切线方程x=x0.

(2)过圆外一点(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

当斜率存在时,设为k,切线方程为y-y0=k(x-x0),即kx-y+y0-kx0=0.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可得出切线方程.当斜率不存在时要加以验证.

题型分析

例3已知圆C:x2+y2-8y+12=0,直线l:ax+y+2a=0.

(1)当a为何值时,直线l与圆C相切;

(2)当直线l与圆C相交于A,B两点,且AB=22时,求直线l的方程.

解析:将圆C的方程x2+y2-8y+12=0配方,得标准方程为x2+(y-4)2=4,则此圆的圆心为(0,4),半径为2.

(1)可以将直线与圆的方程联立,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判别式得到一个关于参数a的等式,从而求解,或者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得到一个等式求解.

若直线l与圆C相切,则有|4+2a|a2+1=2.解得a=-34.

(2)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弦长一半以及半径三者的关系建立等式求解.

过圆心C作CD⊥AB于点D,

则根据题意和圆的性质,得

CD=|4+2a|a2+1,

CD2+DA2=AC2=22,

DA=12AB=2.解得a=-7或-1.

∴直线l的方程是7x-y+14=0或x-y+2=0.

点评:(1)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几何法和代数法(根的判别式).(2)关于圆的弦长问题,可用几何法从半径、弦心距、弦长的一半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求解,也可用代数法的弦长公式求解.

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重要知识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有五种位置关系,分别是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外离和内含统称为相离;外切和内切统称为相切.

两圆相离——没有公共点,两圆相切——有唯一公共点,两圆相交——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

2.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常用的方法是几何法

判断两圆位置关系时常用几何法,利用两圆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不能判断内切与外切,外离与内含.

题型分析

例4已知圆C1:(x-a)2+(y+2)2=4与圆C2:(x+b)2+(y+2)2=1,若两圆相外切,则ab的最大值为;若两圆相交,则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解析:由圆C1与圆C2相外切,

可得(a+b)2+(-2+2)2=2+1=3,即(a+b)2=9,

根据基本不等式可知ab≤(a+b2)2=94,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由题意得,把圆C1,圆C2的方程都化为一般方程.

圆C1:x2+y2-2ax+4y+a2=0,①

圆C2:x2+y2+2bx+4y+b2+3=0,②

由②-①得(2a+2b)x+3+b2-a2=0,

即(2a+2b)x+3+b2-a2=0为所求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故答案为94,(2a+2b)x+3+b2-a2=0.

点评:1.处理两圆位置关系多用圆心距与半径和或差的关系判断,一般不采用代数法.

2.若两圆相交,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可由两圆的方程作差得到.

五、圆锥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重要知识

1.圆锥曲线的定义

(1)椭圆:|PF1|+|PF2|=2a(2a>|F1F2|);

(2)双曲线:||PF1|-|PF2||=2a(2a<|F1F2|);

(3)抛物线:|PF|=|PM|,点F不在直线l上,PM⊥l于M.

2.圆锥曲线方程的求法

求解圆锥曲线标准方程的方法是“先定型,后计算”.

(1)定型,就是指定类型,也就是确定圆锥曲线的焦点位置,从而设出标准方程.

(2)计算,即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方程中的a2,b2或p.

题型分析

例5(1)已知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一条渐近线过点(2,3),且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在抛物线y2=47x的准线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2)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32.双曲线x2-y2=1的渐近线与椭圆C有四个交点,以这四个交点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16,则椭圆C的方程为.

解析:(1)由双曲线的渐近线y=bax过点(2,3),可得3=ba×2.①

由双曲线的焦点(-a2+b2,0)在抛物线y2=47x的准线x=-7上,可得a2+b2=7.②

由①②解得a=2,b=3,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x24-y23=1.

(2)∵椭圆的离心率为32,∴ca=a2-b2a=32,

∴a=2b,∴椭圆方程为x2+4y2=4b2.

∵双曲线x2-y2=1的渐近线方程为x±y=0,

∴渐近线x±y=0与椭圆x2+4y2=4b2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255b,255b),

∴由圆锥曲线的对称性得四边形在第一象限部分的面积为255b×255b=4,∴b2=5,∴a2=4b2=20.∴椭圆C的方程为x220+y25=1.

点评:当焦点位置无法确定时,抛物线常设为y2=2ax或x2=2ay(a≠0),椭圆常设mx2+ny2=1(m>0,n>0),双曲线常设为mx2-ny2=1(mn>0).

六、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重要知识

1.椭圆、双曲线中,a,b,c之间的关系

(1)在椭圆中:a2=b2+c2,离心率为

e=ca=1-(ba)2.

(2)在双曲线中:c2=a2+b2,离心率为

e=ca=1+(ba)2.

2.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渐近线方程为y=±bax.

3.抛物线的焦半径

抛物线上任意一点P(x0,y0)到焦点F的距离称为焦半径.有以下结论(p>0):

(1)对于抛物线y2=2px,|PF|=p2+x0;

(2)对于抛物线y2=-2px,|PF|=p2-x0;

(3)对于抛物线x2=2py,|PF|=p2+y0;

(4)对于抛物线x2=-2py,|PF|=p2-y0.

题型分析

例6(1)椭圆x2a2+y2b2=1(a>b>0)的右焦点F(c,0)关于直线y=bcx的对称点Q在椭圆上,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解析:设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为F1(-c,0),如图,连接QF1,QF,设QF与直线y=bcx交于点M.

由题意知M为线段QF的中点,且OM⊥FQ.

又O为线段F1F的中点,

∴F1Q∥OM,∴F1Q⊥QF,

|F1Q|=2|OM|.

在Rt△MOF中,tan∠MOF=|MF||OM|=bc,|OF|=c,

可解得|OM|=c2a,|MF|=bca,

故|QF|=2|MF|=2bca,|QF1|=2|OM|=2c2a.

由椭圆的定义得|QF|+|QF1|=2bca+2c2a=2a,

整理得b=c,∴a=b2+c2=2c,故e=ca=22.

点评:解决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求值及范围问题其关键就是建立关于a,b,c的方程或不等式,要充分利用椭圆和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点的坐标的范围等.

(2)若抛物线y2=4mx的准线经过椭圆x27+y23=1的左焦点,则实数m的值为.

解析:抛物线y2=4mx的准线方程为x=-1m,椭圆x27+y23=1的左焦点坐标为(-2,0),

由题意知-1m=-2,所以实数m=12.

点评:涉及抛物线几何性质的问题常结合图形思考,通过图形可以直观地看出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等几何特征,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直观性.

七、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

重要知识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与“Δ”的关系

将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消去一个变量(如y)得出方程Ax2+Bx+C=0.

①若A=0,则圆锥曲线可能为双曲线或抛物线,此时直线与圆锥曲线只有一个交点.

②若A≠0,则:

当Δ>0时,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两个交点(相交);当Δ=0时,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一个公共点(相切);当Δ<0时,直线与圆锥曲线没有公共点(相离).

在涉及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两个交点坐标时,一般不是求出这两个点的坐标,而是设出这两个点的坐标,根据直线方程和曲线方程联立后所得方程的根的情况,使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整体代入,这种设而不求的思想是解析几何中处理直线和二次曲线相交问题的最基本方法.

题型分析

例7过椭圆x2a2+y2b2=1(a>b>0)的左顶点A作斜率为2的直线,与椭圆的另一个交点为B,与y轴的交点为C,已知AB=613BC.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设动直线y=kx+m与椭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P,且与直线x=4相交于点Q,若x轴上存在一定点M(1,0),使得PM⊥QM,求椭圆的方程.

解析:(1)∵A(-a,0),设直线方程为y=2(x+a),B(x1,y1),

令x=0,则y=2a,∴C(0,2a),

∴AB=(x1+a,y1),BC=(-x1,2a-y1),

∵AB=613BC,∴x1+a=613(-x1),y1=613(2a-y1),

整理得x1=-1319a,y1=1219a,

∵点B在椭圆上,

∴(-1319)2+(1219)2·a2b2=1,∴b2a2=34,

∴a2-c2a2=34,即1-e2=34,∴e=12.

(2)∵b2a2=34,可设b2=3t,a2=4t,

∴椭圆的方程为3x2+4y2-12t=0,

由3x2+4y2-12t=0

y=kx+m,得(3+4k2)x2+8kmx+4m2-12t=0,

∵动直线y=kx+m与椭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P,∴Δ=0,即64k2m2-4(3+4k2)(4m2-12t)=0,

整理得m2=3t+4k2t,

设P(x1,y1),

则有x1=-8km2(3+4k2)=-4km3+4k2,

y1=kx1+m=3m3+4k2,

∴P(-4km3+4k2,3m3+4k2),

又M(1,0),Q(4,4k+m),

∵x轴上存在一定点M(1,0),使得PM⊥QM,

∴(1+4km3+4k2,-3m3+4k2)·(-3,-(4k+m))=0恒成立,整理得3+4k2=m2.

∴3+4k2=3t+4k2t恒成立,故t=1.

∴椭圆的方程为x24+y23=1.

上一篇:网络班级建设心得体会下一篇:HR最反感的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