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方法初探

2024-10-10

美术教学方法初探(共14篇)

1.美术教学方法初探 篇一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内容提要: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程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如何上好这部分内容,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 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仅要掌握儿童的欣赏特点,更要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引导,这样才能把小学美术欣赏课上得更为成功。

关键词: 美术欣赏 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教学方法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 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 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 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 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 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 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 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 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 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 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 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 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 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 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 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 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 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 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 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 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高年级 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 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 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 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 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 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 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 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 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 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 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 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 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 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 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 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 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 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

2.美术教学方法初探 篇二

(1) 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 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2) 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 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 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3) 为节省时间, 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 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 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 采用这种方法, 要求特别讲究:

(1) 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 并且目的要求恰当, 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 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2) 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3) 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 肯定成绩纠正错误, 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 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 不易控制, 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 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1) 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 提问的目的要明确, 要带有启发性, 并且难易得当, 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 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 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2) 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 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 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 还应讲究谈话技巧, 要面向全体学生。

(3) 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不应搞突然袭击, 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

(4)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 正确与否, 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 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 大胆发言, 错了也不宜过多批评。

五、参观法

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 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 应注意下列要求:

(1) 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 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 并有明确的目的。

(2) 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 切不可放任自流。

(3) 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 认真讨论, 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具体怎么选择, 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 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灵活选择运用;还可依据课型, 有时仅用一种方法即可, 而有时两种甚至三种联用。

总之, 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决定了美术教学的原则, 其特点和原则又确立了符合美术教学规律的方法, 作为中学美术教师, 只有按照科学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 遵循中学美术教学的原则, 灵活机动地选择最佳之教学方法, 切实上好每一堂课, 方能实现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

3.美术教学初探 篇三

一、确立德育渗透的方向

美术在高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术课进行德育教育有着它特有的学科优势,美术欣赏可以开阔文化知识视野、陶冶高尚情操、提高道德修养,尤其可以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和价值观。可以通过美术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

二、借用美术作品进行德育教育

在历史的长河里,中华民族具有其丰富的艺术宝库,蕴藏了我们中华儿女极强的创造力,展现出他们的聪明才智。通过对这些艺术品的欣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再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讲解,潜移默化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其中。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中国现代建筑》时,欣赏到古今的建筑风格,宏伟的建筑彰显中国人民的智慧,让学生感受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深感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美术教学中作为老师要有强烈的育人意识,自觉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强化德育。通过对美术艺术的欣赏来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审美观。但在方式方法上要做到自然贴切,不可“一言堂”,切实做到潜移默化,以涓涓细流滋润学生心灵,以真情实感感染学生。

三、用艺术家的人格进行德育教育

艺术家是用自己的生命、情感、力量,赋予自己作品以生命。每一部伟大的美术作品背后都有无数的坎坷与艰辛。徐悲鸿大师的作品具有东方画派的神韵和西方画派造型准确、结构严谨的特点,至今广为流传。而徐悲鸿大师的《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在这样的情况下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可见徐悲鸿大师忧国之情。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想利用高薪高职邀请他去台湾,他毅然拒绝了,他说:“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当我说到此时,学生都肃然起敬,他们内心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时刻不忘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学生品德的提高,才能成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崔凯伟.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大众文艺,2009(22).

4.美术教学方法初探 篇四

小学美术班赤壁学员:邹永华

摘要:美术欣赏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三大内容之一,它与绘画、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丰富,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多个艺术门类。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见识短浅,因此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在近几年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中,我初步摸索出以下几点教学方法:一,讲授谈话法;二,观察演示法;三,阅读参观法;四,故事讲述法。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

教学体系

绘画

雕塑

工艺

建筑

教学方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培养高素质多功能的人才势在必行。小学美术教学不但肩负着绘画、工艺美术的教学重任,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

美术欣赏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三大内容之一,它与绘画、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懂得怎样欣赏一幅美术作品。通过作品的具体形象,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在欣赏实践中分辨美丑,评价优劣,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从小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丰富,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多个艺术门类。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见识短浅,因此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在近几年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中,我初步摸索出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一.讲授谈话法

这是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基本方法。通过教师浅显、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创作意图及作品风格,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理解作品的能力,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例如欣赏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宋孩儿枕》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发表看法,这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向学生详细讲解作品产生的年代、窑名、烧造方法、作品风格以及在陶瓷史、美术史上的地位,结合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让学生知道当前中国的瓷器、剪纸、年画、砖雕、木雕、石雕、竹雕等艺术门类的发展现状,学生们遨游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海洋中,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观察演示法

此法是指配合讲授或谈话,运用实物、图片、幻灯、录像、网络等手段进行教学。如欣赏油画《开国大典》时,可以通过录像或挂图使学生受到了思想上的感染和对美的共鸣。又如欣赏中国画《清明上河图》时,告诉学生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开篇镜头便是《清明上河图》,可提醒同学们看电视时认真欣赏,教师借机讲述《清明上河图》创作的画面内容、历史背景、作者简介、现珍藏地点以及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成就和地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达到了教学目的。三.阅读参观法

此法是指利用学校图书室资源和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课堂内欣赏美术作品,让学生畅谈欣赏心得;也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博物馆,欣赏各种美术展览,实地参观当地的人文景观,观摩非物质文化遗产,感悟祖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使学生既感受了美的神韵,又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如可带领学生到湖北省赤壁市参观三国赤壁古战场,看摩崖石刻,赏周瑜雕像,品三国文化。四.故事讲述法

故事讲述法是指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了解和认识。如欣赏油画《蒙娜丽莎》时,教师要向学生讲述达•芬奇画此画的一段故事,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告诉他们为什么画中的蒙娜丽莎没画眉毛,为什么她的笑如此美妙、如此神秘,使学生初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风貌。

5.职业高中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初探 篇五

科目:电脑美术设计单位:桂林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邮编:姓名:蒙毅电话:

541004***

职业高中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初探

关键字:职业高中电脑美术设计教学

内容摘要:本文对职业高中电脑美术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根据职业高中学生现状分析和探讨如何开展职高电脑美术设计教学。

计算机给美术设计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运用计算机进行创意设计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今天,运用这一技术手段的电脑美术教学应运而生。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 将感性的认识理念以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电脑美术教学必将给人们带来的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作为一门新兴课程,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如何正确地认识并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值得深思。本文主要就计算机对艺术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职业高中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现状及发展作了分析、研究和探讨。

相对于传统的徒手绘制而言,计算机以其快捷、便利的优越性,为设计师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手段,它将人们从过去诸多繁杂劳动中释放出来,人们可以更迅速、更准确、更有效地处理各种文字、图形、图像等信息,实现各种创意。如今,电脑技术在设计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职业学校里,《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计算机平面设计、网页设计、三维设计作为专业基础学科,也应运而生。作为一门新兴课程,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如何更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值得深思。

美术基础知识的培养

职业高中的学生有个根本弱点——文化基础较弱,入校学生自身艺术水平良莠不齐,面对全新的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设计课程,存在着很大的思维转换适应性。美术基础课程尤其重要,学生首先得有良好的审美能力才能考虑设计的优秀作品。所以作为美术基础的构成课程需要设计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三个领域尤为重要。但这三门基础学科表面内容庞杂,重复性较小,但实则内部联系紧密,层层相扣,造成有些学生直至课程结束,仍然云里雾里,不太清楚自己学习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没有起到培养基础设计能力的作用,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埋下了隐患。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补上艺术修养课,提高学生对形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对日后的专业设计课程显得非常重要。

作为一门传统基础设计课程,一直采用传统的构成教学模式就是由教师课堂授课,学生接受教学内容,通过手工实践,最终以作业形式表现出来,由教师课程品评。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手工绘制工具的熟练掌握,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由于手工制作的费时性,造成教学时间拖拉长,一部分学生把精力放在了画面的精工细作上,忽略了对造型的研究与探讨,是一张作业虽也经历了较长的绘制时间,而结果却不十分理想,一旦完成,改动困难,造成教学上的遗憾。电脑美术辅助构成教学模式与之相比,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节省制作时间,扩大学习范围,有效地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思维训练与造型训练上,而这正是构成课程的宗旨所在。

对色彩构成的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讲授色彩原理时,教师往往以字代色,两种或多种彩的对比及调和效果,学生只能通过联想加以比较,直观性价差,尤其对一些色彩感觉较弱、对色彩知识了解也较少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后期的实际应用中,很难把构成中的色彩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创作中,出现了临摹不成问题,创作却难上加难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要求在重新讲解相关的色彩知识,这些都说明前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Adobe Photoshop软件作为影像处理软件,在色彩的使用及调控方面有着强的优势,快捷的填充,灵活的色彩更换方式,每一项都简便易学,把其应用于色彩构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屏幕对色彩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形象地讲解,学生通过真实的色彩表现,轻松掌握色彩搭配规律,在作业的制作上,可免去学生手工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涂色不均等问题,并可衍生出多个方案,便于比较,扩大练习范围。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外,更多的需要借助大量深入而又系统的色彩作业练习去理解色彩原理,磨练色彩感觉,精纯表现技巧,提高自身的色彩修养,为以后与色彩相关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摸索规律,掌握学习方法

计算机发展至今日,硬件速度越来越快,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对于学习,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软件发展太快,版本更新周期短。往往一个软件还没掌握,更高版本或者更优越的软件又出现了,让人无所适从。针对这一情况,了解软件发展规律,迅速摸索并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其实,计算机软硬件尽管发展很快,但有其规律性。对于硬件,不外乎CPU频率、主板芯片、硬盘大小、内存大小、显卡速度等;而软件不是名称变了,就是版本升级,或者是相同功能的另一类软件的出现。对此,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应保持冷静,不能盲目追随。学生精力、时间有限,应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及喜好选择不同的软件,一般来说,学校可提供社会目前流行的行业专用软件及版本,当然,我们还得考虑学校计算机硬件的容量及性能。这些软件的菜单、基本命令、功能都差不多,均具备文件、编辑、文字、窗口等菜单;即使版本升级了,也只是界面进行了整合,软件原有的功能又增加了一些,但核心功能均没变。如PHOTOSHOP软件自5.0版本以后,主要是增加了与网络匹配的诸多功能,实际上,做网页又有更多、更优秀的软件可以选择。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摸索学习,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电脑美术教学中教师、学生、电脑三者的重新定位

学生学习计算机热情很高,设计软件的大量出现及更新换代,使学生更加渴望早日掌握计算机操作,把自己的构思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基于此点,电脑美术辅助构成教学模式的建立,客观上要求授课教师在掌握美术三大基础构成理论的同时,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绘图软件知识,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指导学生合理的使用计算机,并在教学过程中,仍应建议并鼓励学生保持传统的绘制能力,如对画笔、色彩等工具的使用,在上机前先做充分的构思与构图的探讨准备工作,灵活的把一些自然的、传统手法所长的素材通过扫描仪输入屏幕,使两种设计语言有所沟通并相互补充。电脑的引入,只是作为一种先进工具,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应用电脑的图形语言开拓新的视觉领域。

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长期以来学校条件一直落后于社会行业,这不利于我们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几年,学校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经费,购置先进电脑及相关设备用于教学及研究。这对电脑美术教学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电脑美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冲击,面对一种新型的教育途径,迫使教师重新拟定新的教学目标,增添新的教

6.美术教学方法初探 篇六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机智,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和主动创造。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学情境;学习兴趣;自主探究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机智,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和主动创造。

一、利用声像信息,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由于声像信息富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它容易吸引人的注视和心向,诱发人的想象和思考。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巧妙设计和合理运用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声像信息,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如《激情面具》一课,我采用独特的故事情节为开端,营造一个极具情意性的氛围。在课前准备中,我把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宝莲灯》中一段情节(画面中人物围绕篝火狂舞、祈祷祭祀)改编成一段flash影像情境。上课伊始,教师神秘地拉上教室窗帘,关闭灯光,播放声像,荧屏上狂热的舞蹈场面和不时出现的面具特写营造出强烈的声像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和震撼。此时,教师作故事旁白:“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重大的庆典活动中,人们会头戴造型奇特夸张的面具,用他们特有的舞蹈狂欢庆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尝试体验、探究创造,他们陶醉在少数民族地区那个具有神秘而欢快的节日气氛中,奇思妙想,大胆创意,运用综合造型材料设计制作出一个个具有个性化的面具。

可见,美术教师以生动有趣的声像信息为抓手,创设教学情境,这不仅丰实了学生的表象信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空间。

二、利用多感官参与,诱发学生探究兴致

好奇、好动是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创设学生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情境,发挥多种感官的综合感知功能,拓展学生认知客体的维度,立体地、全面地、由表及里地让学生感知探究事物的本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餐盘中的“画”》,这是一堂泥塑制作课。课前,我特地到学校食堂买来一盆糖醋排骨,嫩绿菜叶作底,附以橙色的萝卜花。为了使教学具有神秘感,吸引学生好奇、注视,我特意在菜盆上蒙上一块洁白的纱布。上课铃一响,我将菜盆端进教室,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扑鼻的香味引发了学生们多元的猜测……接着,教师又问:“什么香味?”“什么做的?”“什么味道?”“什么颜色?”“用什么搭配?”让学生通过猜――嗅――摸等感官体验,逐一作出了相应的回答,最后,教师请一位女同学上台揭开菜盆上的面纱,此时,随着神秘面纱的揭开,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哇!”的响声……于是,教师顺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的食文化,让学生在讨论发言中了解、领悟和烧制(画与做)中国菜的“色、香、味、形”。学生通过多感官参与的实践体验,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造型能力得到了训练,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思想情感得到了提升。

三、利用情感共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利用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现一种“以情促情,以情促思,以情作画,以画抒情”的美术创作教学的境地。

如《和老师合影》。上课伊始,我让同学们回忆有趣的同学往事,表达对老师、对母校的`依依之情。接着,我在实物展示台上,通过电视屏幕熟练地画出自画像,画好后,剪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展示栏里,和事先准备的班主任画像一起深情的“注视”着同学们。在此情此境下,同学们的自画像是多么的富有个性,具有感情,有的相互“勾肩搭背”,有的互相招呼。更让人感动的是有两位女生画着手里捧着鲜花,她们说:“我要贴在老师旁边,鲜花送给老师。”场面感人。由此可见,健康向上的情感心理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和主动创造的重要保证。

四、利用趣味游戏,激发学生乐于创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根本动力。由于小学生好玩好动的身心特征,利用趣味性的游戏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力、探究力、创造力的好策略、好抓手。

如《布置新房间》,我以“现场招聘设计师”和“选择样板房”的趣味性游戏来代替作业和作业评价。在课中,我以招聘“装潢设计师”海报导入,让学生自主进入设计师角色,用自己设计制作的产品――“样板房(纸工艺)”来“应聘”,再由消费者――同学和听课老师一同参与选择预定“样板房”,从而进行讨论、欣赏,挑选出最好的作品。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要有好的产品不仅需要速度还更讲求质量”的意识。在这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由发挥自我想象,自由表达自我追求,自由张扬自我创意。

在上《数字变变变》一课,我采用竞赛的教学形式,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发现数字与美术造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对数字产生联想,让学生用绘画、剪贴等形式制作自己的电话号码,采用“比一比、赛一赛”,谁的想法最新奇,谁的作品――“名片”最漂亮。通过趣味游戏――“找朋友”这一教学设计与应用,让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交换自己设计的色彩斑斓、各具特色的“名片”。因此,通过该课的教学,孩子们不仅玩得开心,增进了友谊,而且体会到了美术劳动的价值。所以说,情景的创设不在于简繁难易,而是在于合适。在美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各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情境之中,以创造性教学为主,因材施教,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美术表现能力的发展,还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及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出独具个性的鲜活的人。

实践证明,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小学美术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留给笔者以下几点思考:

1、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在于探索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方法的运用因人(学生、教师)而异,因课而异,我们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方法,更切忌教学程式化。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教学方法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3、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寻求有效教学途径是美术课堂教学永无止境的话题。

7.小学美术教学初探 篇七

一、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社会要发展, 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 在他们的心灵播上“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 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 从不同角度开展、强化, 创设情境。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 没有创造就不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来的世纪将创造竞争的世纪, 要把美术教育和智力开发融于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使他们知道自己处在一个美的世界和社会, 知道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他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 祖国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需要他们运用智慧以双手去创造、去建设。这样才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美的种子, 使他们爱美、会美、能创造美。

二、正确指导, 因材施教

学生看待世界的方法与成人不同。因此, 我尽可能适应他们天性的要求, 从不苛求统一的模式。无论是工艺品制作还是其他, 我都是本着这一原则。只要他们自己看得懂, 学得会, 画、做起来有兴趣, 有创造性就可以。我上课时把作画要领和制作方式言简意明地讲授, 并结合理论亲笔作画, 亲手制作。这一示范活动是师生在艺术与心灵上进行传递的重要媒介,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强化教学效果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 美术教师必须具备极高的专业素质, 这样才能言传身教, 真正发挥教学指导作用,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性格、年龄、家庭影响及社会因素不同, 对美的感受和追求不同, 思维和想象力也不同。为此, 我注重因材施教。对爱好不同的学生, 我采取鼓励发展长处、精益求精的方法。对思维和想象力强的同学, 以启发诱导为主, 因人而异地教他们把不会的部分画出来, 并帮助他们不断深化主题, 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对那些想象力差、喜欢临摹的同学, 我以直观教学为主, 让学生按我示范的方法和步骤练习作画和制作, 同时有意识地让他们观摩一些有新意的作品, 并做适当点评, 使他们受到一定的启发, 提高想象能力, 逐步学会创作有新意的作品的方法。

三、重感知的升华, 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眼力”

眼力即观察事物的能力, 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美的能力, 即“看”作品的本领。人的智力结构主要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活动力等因素组成的, 其中观察力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思维的先导, 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活动, 是美术教学训练的起点。小学生的知觉处在无意识性、情绪性比较明显时期, 好奇心、好胜心强, 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 从制订每一单元的教学计划到安排教学内容、范画教具等, 都要从便于他们观察记忆入手, 从外形的美感到内在结构, 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地进行分析, 指导他们“看”作品的方法, 让他们在直观感受中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对于对美术作品尚无知或知之不多的教育对象来说, 这种“看”是需要引导的。帮助引导他们直接观察、亲自体验, 对物象形成心灵感悟和建立某种精神意味, 对作品感知思维。教师应根据《大纲》内容安排一些静物、工艺作品和有审美价值的优秀绘画作品作为教具, 让学生从真实的作品里获得结构、体积、色彩、质感、比例等艺术语汇的感知, 在此基础上, 进行理性分析, 通过心理心灵的感悟, 获取对象的精神意味。这种教学生“看”的教学方法的过程, 是从生动的审美直观到对应的语言表述的过程, 是让学生从对象个别特征到整体形象的把握过程, 从而提高形象表达对美的感受的能力。

四、让临摹转向想象力的培养

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有了感性认识作基础, 发展理性认识的内容, 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临摹教学是必要的。我们承认模仿是人的本能, 但吸收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巧, 不等于千篇一律地照葫芦画瓢, 何况国内大量印刷品印刷技术有限, 明暗、色彩等方面与原作比都不准确, 无法达到临摹的目的。长期“照葫芦画瓢”不但破坏了学生的感知认识, 而且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这对学生的艺术创造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这里的“积极性、主动性”指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师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讲授问答、开展活动、讨论教学实验、技能训练、师生演示及自学指导等手段, 主动获取知识, 掌握技能, 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的发展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这种作用”必然形成一定的观点, 这是受教育者一种独特的思维想象的开端, 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它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式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

8.初中美术有效教学初探 篇八

关键词: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对学生素养的作用,不但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而且可以健全人们的审美意

识。因此,作为老师必须要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选择适当教学内容,采用层次性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以写生绘画教学为主,减少临摹,通过分层练习的方式,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实施教学。低年级的学生应主要进行物体绘画练习,对他们的观察要求也应相对低一些。例如,在初中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中,应从简单的造型开始画起,甚至可以从简笔画画起,如果一开始就用很大的难度来要求学生,只会让学生畏难退缩,无法达到预期要求,所以要采用循序漸进的方式,逐步提高绘画要求。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规划自己的未来,

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具体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并制订具体的目标计划,按照计划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所以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要提示学生准备什么材料,预习什么内容,自学什么知识,

为下节课做充分的准备工作。等到课上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好重点笔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了解难点所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水平。

三、拓宽美术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我们要拓宽学习途径,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例如,利用多媒体和挂图展示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将记忆中美好的事物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掌握美术基本技能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审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外界的事物,引导学生多想、多看、多听,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学生体验美、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黄杏丽.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J].新课程,

2009(05).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梨树县第二中学)

9.美术教学方法初探 篇九

湖北十堰市东风教育集团第一中学 范海洋

关键词:新课标 美术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 整合

提要:在新课标指导下,课程改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着不断的探索。课堂教学是实现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平台。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对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乃至美术课程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和冲击,本文对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初步尝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正文: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体现了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中,逐渐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健康的身心去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新课标在课程设置理念上注重科学及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课程设置上极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设了反映美术学科发展成果的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进行了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尝试与探索,使课程有了多样化,为学生个性发展拓展了空间,满足了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发展作好铺垫。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正是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在美术教学中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

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的效果,帮助学生体验现代科技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学会用新兴视觉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情感,使美术课堂教学达到新的突破。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提高了对艺术观念的认识和美术术语的理解、运用能力。同时学生在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中,培养了欣赏和动手能力,开阔了视野,发散了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创造能力。下面是我们对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几种教学模式的尝试。

教学模式一,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今天,新型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多媒体的运用将感性的认识理念以轻松灵活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给人们带来了的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发展思想。例如,将电脑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大为改观。教师在多媒体电脑中把做好的课件打开,授课中欣赏经典著作时,轻点鼠标,作者及其代表作以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学生眼前,如欣赏雕塑作品《青铜时代》,就可以了解法国印象派雕塑家罗丹的生平、作品评论和其他作品如《地狱之门》等。还可以利用网络链接到美术网站浏览,让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艺术海洋里遨游。这相较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更有效率、有滋味、有吸引力,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当然,课件的设计要灵活,要适应教学过程中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尽量避免如固定程序、定型情节、封闭等一些课件教学的局限性,体现人的主体性、教学资源可重组性、开放性等原则,使课堂多元化,更科学,更灵活,更人性化。

教学模式二,电脑绘画和设计。电脑的引入,只是作为一

种先进工具,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应用电脑的图形语言开拓新的视觉领域。例如平面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凡是这样:由教师课堂授课,学生接受教学内容,通过手工实践,然后以作业形式表现出来,由教师点评。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能熟练掌握手工绘制工具。同时,也存在着自身的弱点,准备材料要有的一定花费,增加教学负担;手工制作费时,使教学时周期拉长;部分学生把精力和时间放在手工绘制上,忽略了对造型的研究与探讨,使一张作业虽然历时较长,其结果却不十分理想,且不便修改,不适合教与学的快速互动。而电脑辅助设计教学模式与之相比,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节省制作时间,扩大学习范围,有效地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思维训练与动手操作上,而这正是设计课程的宗旨所在。用计算机进行绘画和平面设计,适用于这个阶段学生的现实状况、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从而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如在视觉传达设计之《禁烟广告》的设计一课中,先欣赏有好的创意的作品,然后让学生构思创意,一个或多个,然后根据需要在素材库和网络上寻找素材,在电脑里用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软件进行构图,文字安排,色彩处理等画面构成设计,比较快捷、对比选择地对图片和文字进行变形、翻转、渐变、滤镜特效等操作,能快速地抓住灵感,心情轻松愉悦,而不会因为绘制时间过长而使灵感消磨殆尽。比起传统设计制作工具及手法,既方便又省时,还可以方便修改和进行多种方案的尝试,同时适合各个学生层次,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进来,而不是象传统手工制作那样部分学生不敢动手或动手能力差,收效甚微。

教学模式三,计算机网络美术研究性学习。即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美术素材,完成美术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也体现了新课标课程改革多元化、开放性特点。美术是视觉艺术,具有可视性、传播与

交流的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提高了课堂质量。例如给出如自然灾害、和平、人类的生存环境、青少年的生存状态等课题或其他学生自己关注的课题等,让学生分组分工在网络上寻找相关图片、文字素材(以图片为主)、案例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以补充素材,然后进行讨论,通过分析、筛选、利用所学平面设计软件如Adobe 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Freehand等处理图片及文字,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幻灯片在电脑上播放,老师提出指导性建议,修改完成。也可以有条件的时候在校外用电脑喷绘技术打印出来,做成宣传板、宣传册进行展示、学习交流等等。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的能力。有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经验,成就感和持久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模式四,综合能力实践。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原则。综合性即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同时也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美术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如结合高一语文诗歌单元的学习,在电脑中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诗句意象,制作解读诗歌意境的诗配画尝试,如用Painter、Photoshop制作“竹锁桥边卖酒家”等,有些作品还被语文老师所采纳用于教学;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Powerpoint制作校园风景的幻灯片;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制作化学实验图解、模型,物理物体受力分析示意图等等,把各科学习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来,愉快的多途径的学习,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交叉巩固了学科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在以上几种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如尝试各种作品的设计制作,参与研

究性学习和进行美术欣赏,体验丰富的视觉心理活动,丰富了审美经验。其中美术欣赏能让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审美方法,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电脑绘画、设计有利于思维拓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美术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关注环境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发展架宽道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当然,电脑虽然有其优势,但它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学的主体是人,它代替不了作为审美主体的人脑,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它。我们利用它,为新课标下美术课教学服务。它对美术教学有很大帮助,很大冲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作为教师要转变思路,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要更好的“备教材”、“备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工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实现美术教学的新发展。同时要提高认识,加大教师自身的学习,扩大知识面,不断获取营养,才能适应学科整合的要求。

二、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做好教学准备。要根据时间季节、地域环境、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有效地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不能盲目、泛泛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对象毕竟高中生而不是大学生,也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要因人施教。如电脑美术设计,在教学计划安排上要注意课时比例,它需要学生有一定时间循序渐进地学习设计软件,才能有基础、有条件进行“实战练习”,要让学生尝到“甜头”,力所能及而不知难而退,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要求过高。同时,教师要进行教学准备,如认真备课、预备素材、积累资源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有头有尾的上好课。

三、科学教学,注重不同学生层面,能力的差异性。在教

学设计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学习标准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全体学生,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给与不同程度的评判标准,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和发展方向,使得全体学生都能激发学习热情,学有所获;课后教师要进行课堂自我评价,学生评价等,以发现问题,积累经验,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学科整合质量。

四、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整合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学生每完成一件作品,都是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勤于动手的结果。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发挥潜能,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开拓型、有较高实践能力型等现代人才的需要。

五、实施开放性、多元化、愉快性教学。教学设计要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灵活多变,体现多元化。要让学生肯学、乐学,利于身心发展地参与学习。同时,要融洽师生间关系。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融洽的师生关系,将会促进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及学生参与美术体验活动。

10.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初探 篇十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更要将美术学习和文化学习紧密结合。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是体现这一要求的最佳路径,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主要针对如何让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美术教学;美术课堂;乡土文化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体验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学为什么会那么枯燥呢?我们如何才能把非常枯燥的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美术课上多一些自主,多一些兴趣呢?在新的美术课程改革下,历史人物、自然风貌、人情风俗等乡土文化无疑成为美术课堂有待尝试的新鲜“血液”。以下是乡土资源融入美术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融入乡土资源,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

对于许多的美术课我们都感觉很老套、很古板,我们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就是一个忠实的聆听着,学生没有创新,而且也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绘画作业,使学生基本丧失了他们创新的能力。

基于上面对传统美术课弊端的认知,我在教学中结合我们临沭的本土资源进行了一点创新,我们临沭有钻石之乡的美誉,更有南茶北柳的美称,在我们美丽的临沭白旄乡就是全国著名的柳编基地,柳编工艺全国闻名,出口海内外,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柳编,在现代工艺品的设计这节课里面,我打算带着我的学生把这节课走进白柳之乡白旄,让学生切身感受柳编工艺,主动去学习柳编工艺,跟着去现实感受柳编,学习柳编工艺,完成我们的这节设计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的高,学生愉快地学习着,有的学生还编出了许多精美的柳编工艺品。这样的课堂怎么能使学生不喜欢呢。

二、融入乡土资源,让学生参与更加自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代的中学生,自主参与能力略显不足,为了鼓励他们更加自主地参与美术创造,在教学中我立足临沭本土资源活用于美术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

如,在“策划一次出游活动”这节课当中,我也依托了我们临沭丰富的旅游风景资源,比如,临沭有风景秀丽的苍马山风景区、新华社分社旧址、沭河古道、苍山烈士陵园、冠山风景区、玉圣源风景区,启发学生利用我们临沭丰富的旅游资源,策划一次出游活动,结果学生设计的都非常的棒,学生有的设计的是去苍马山旅游线路图,有的设计的是钻石之乡旅游策划书,有的学生设计的是春山茶园旅游策划书,有的是新华社旧址旅游策划书。

三、融入乡土资源,使学生学习产生兴趣

美术课应该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然而如何发挥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创造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如,我在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课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本土资源,比如,民间色彩的艺术搭配一课,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让学生回家搜集一些过年的年画,手工纳的鞋垫,清明节放的风筝,以前做的老虎头的小棉鞋,超市里面卖的中国结等,使学生从身边真实感受到了民间艺术色彩的搭配特点,感受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本质。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一课,学生更是结合临沭本地的资源,大胆地创新,有的学生文化衫设计的是我们临沭的化肥集团宣传画,有的设计的是蔬菜大棚为主题的宣传画,有的设计的是贵人到酒业集团,有的设计的是苍马山风景区画的宣传文化衫,有的是设计的是我们学校龙的图案,有的设计的是常林钻石图案,真可谓的是放手一搏,学生大胆地创新,作品都很出色。

乡土资源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更是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谁都想去做时代的弄潮儿,对于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来说,我们更应该借助丰富的乡土资源使我们的美术课堂充满活力、更加自主、更有乐趣!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融入乡土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

11.小学美术手工教学初探 篇十一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游戏,教师尝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快乐和新奇中主动参与活动,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得以充分发展。小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动手和探究的欲望。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手工作品的创作。

1.材料中激发兴趣。让学生从认识一些常用的手工工具材料入手,例如小剪子、双面胶、透明胶、色卡纸、海绵纸、皱纹纸、瓦楞纸,超轻泥……,学生认识后一定会特别兴奋,很想尝试用这些材料做出新颖的物件来。

2.欣赏中激发兴趣。让学生欣赏用各种材料做出的优秀作品,学生看后会感到新奇、喜欢,并从这些作品的制作中得到启发,汲取知识。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明白,他们在这节课中要学习的是什么,最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设计出完美的手工制作。例如:我在教学《纸拖鞋》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各种漂亮的纸拖鞋,可以让学生猜一猜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了解纸拖鞋的制作过程及性能,用多媒体展示花样繁多的纸拖鞋作品,学生欣赏之余,得到启发,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纸拖鞋。这样一来,学生的手工制作兴趣大大提高,创作的作品会更有创意。

二、指导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我们强调在动手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能素养的形成,从而学会技能。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手工课中除了让学生动手掌握制作方法,关键还得让学生学会动脑,学会创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学生手工制作中,更应注重实践第一的思想,大胆让学生进行尝试。我在教学中,注意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体现从易到难的教学层次,放手让学生实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先讲后做和边做边讲的教学形式。如在执教《会走的玩具》一课时,我拿出已经做好一个小玩具,并推着它走,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一名学生将这个会走的小玩具拆开再组装起来,其他学生观看;在学生重新组装玩具的过程中,适当讲解与点评;当某个环节遇到困难时,就重点讲解这一环节;当全部组装完成后,再让全体学生自行动手制作。有些手工制作需要采用边做边讲的方式,如《千变万化的帽子》我这样设计的:第一是借助手工材料,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模仿着做,指导学生认识帽子的造型和装饰特点、设计方法、基本知识等;第二是让学生借助手工材料制作千变万化的帽子:用什么材料、如何将平面的纸变成各种立体造型的帽子、设计装饰出造型独特的帽子……这是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识的过程,是自己动手的过程,是充满乐趣的过程;第三是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小组内比一比谁的帽子设计的好,谁的存在哪些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自我,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新知识,锻炼新技能。评价时,注意加强针对性,对制作的好的作品及时表扬。对学生手工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改正,并不断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同时,我利用搜集的各种款式帽子图片和自己事先做好的作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以此来点燃学生手工制作的欲望,巩固了学生劳动成果。

总之,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合作交流,发展良好品质

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对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为小组的集体荣誉负责,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得到了提高。

1.分组各自完成作品。美术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需求和发展,走下讲台,努力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能够促进他们思维发展与品质形成的活动空间,在学习中与他人互动。如在教学《穿花衣的鱼》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把做好的“鱼”示范作品分发到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研究是怎么做出来的;再让每个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动手做一个折纸鱼,并对“鱼儿”想象美化,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花衣服;最后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欣赏、比较、借鉴。在此过程中发挥“群育”效应,小组内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创造能力弱的学生,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分组共同完成作品。手工制作看似简单,但由于学生个性心理、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的不同,在创作水平上会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把学生个体差异变为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有主动权,可以自主安排手工制作活动,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飘来飘去的小岛》时,我将学生每4人围成一个“小组”,让他们通过共同讨论、构思,分工画稿、选材、切割、组合、粘贴,制作出不同风格的小岛。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通过听、学、看、做、说,使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创作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创作愿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之,要想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兴致勃勃,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学会技术”到“会学技术”等等,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手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2.高中美术班教学初探 篇十二

一、三个教学阶段

1. 第一阶段为高中一年级, 采用引导式教学

引导式教学是指从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出发,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一学生刚刚升入高中, 没有受过正规美术专业训练, 但是都有充沛的精力、强烈的求知欲望与积极性。教师在此时期运用引导式教学, 积极引导他们确立正确学习方法与观念, 使其尽快进入正规、严谨的基本功训练, 教师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指点、启发, 在短时间内由不正规进入到正规的专业训练中, 完成基础训练。此阶段将贯穿高一年级。

2. 第二阶段是高中二年级, 为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此阶段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他们升入了高二年级, 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 这也是他们能够迅速成长进步的关键时期,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死板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在这个阶段适宜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这样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消化他们所学到的东西。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潜能, 有利于艺术性的培养及绘画风格的形成。这个阶段, 教师要因材施教, 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人而异地进行针对性的启发、指导,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使他们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这样才能使他们掌握较强基本功, 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向前发展。

3. 第三阶段为高中三年级, 实施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旨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展示学生的个性, 有利于培养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三年级的时间较短, 大约有半年的时间。倘若学生只停留在模仿和抄袭上, 那么他们的画永远没有自己的个性, 也不能达到高考的要求。现在的艺术类高校招生对专业的要求不再停留在能客观地再现对象上, 而是如何在写生及创作中体现出个人的艺术素质。因此, 我们在这个阶段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手段, 主要围绕着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展开。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特点, 采用“因势利导”的原则, 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予以肯定, 引导其发展, 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空间。

这三个阶段的教学, 充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使学生形成独特的艺术气质及绘画风格, 并把教师的正确引导贯穿其中, 有效地把握住了教学的每个环节。

二、四个训练方式

1. 反复式与跨越式训练

课程结构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立性和相互联系性。以前我们的课程训练从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像直至人物, 一个内容接着一个内容依次训练。这种循序渐进的课程设置有一定合理性, 但也容易产生一些弊端:一种课程内容训练时间太长, 学生易产生厌倦情绪, 从一年级的静物到三年级人物, 再回过头来学生会对前面的课程感到陌生, 缺失了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因此, 实行跨越式加反复式配合的训练模式能克服以上缺陷。在画头像时加入静物素描的练习更能提高学生对物象内在结构的理解, 同时保持每一种课程的新鲜感, 也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与融会贯通。

基本功强化训练

基本功训练在高中美术特长教学中极为重要, 只有拥有较强的基本功才能适应高考中各种类型的考试。在教学中, 教师可采取加强绘画作业的难度, 加大课程跨度的方法进行训练。比如, 每天大量的速写练习, 由临摹跨到默写的训练等等, 强度与跨度的训练若能持之以恒必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3. 再现训练

教学中除了稳定而规律的东西, 还有创新的、探索的东西, 那么, 再现的、模仿的训练属于前者;抽象的、表现的训练则属于后者。再现训练是教学中主要的训练方法, 在基本功训练阶段尤为多用, 它能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物体造型的本质与结构的规律, 从而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写实能力。所以, 这种训练有很强的必然性。

4. 抽象表现训练

抽象表现训练侧重于画面形式结构。西方现代教学是以抽象表现为主的, 着重研究物质结构中的抽象秩序, 注重学生个性思维的表达。这种训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给学生欣赏大量西方艺术大师的抽象、意象艺术作品, 而后让学生在写生中提取各种抽象形式的练习,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13.美术教学方法初探 篇十三

美术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服务的。所以《美术课程》明确指出:“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可见课改已经是迫不急待,事在必行的。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呢?通过认真阅读新课标及解读,同时阅览相关小学美术的书籍材料,我对现今的美术课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这里浅谈几点:

一、新教材转变传统观念,强化创新意识。

没有观念的更新,就没有创新的行动。美术学习要创新,必须转变旧的传统观念,建立新的现代学习观。以前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现在必需向指导学生自学为主转变,树立“学生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传统教学采用填鸭式灌输知识,学生头脑被书本或老师框死,只会模仿,不会思考,而现代教学要求创新教案。如:《画汽车》一课。按照传统的教法是老师先分析讲解汽车的结构,然后讲解画法步骤,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而课改后,可以完全抛弃原来的教法。如: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采用直观。启发教学,让学生首先提起兴趣去观察了解汽车,然后拿出自备的玩具汽车,分析汽车的组成部分学生互相讨论每一部分是有哪些基本图形组成。学生分析透彻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老师只引导学生,这样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眼看、手摸、探究、学生也就不觉得难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会学生学。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成为美术学科学习创新的主旋律。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和强化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

在课改前,有些课的内容较难,偏向于专业美术学习。比如让五六年级的学生学习素描的明暗调子,写生的“环境色彩”学生很难掌握而且也不感兴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改后,这些繁难的内容删掉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加了一些学生较喜欢、感兴趣的内容。如一年级教材中《北京小吃》一课。通过对北京小吃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美术可以表现生活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完成作业内容,同时,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通过看看、想想、做做、画画等方法进行创作模仿,展现北京小吃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其中对泥塑的方法就比较开放。这种制作和绘画相结合的形式,就降低了教材的难度,不像以前一年级教材中给个物体,你要仿照捏出来出来,这对于一年级孩子太难,既难学,又打消了他们以后学泥塑的积极性。所以现在的教材是充分考虑学生来安排的。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被老师牵着走,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发展都被压抑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学生学习的个性发展。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够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有自我的发现、自我见解、探究的空间。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特的个性。这就是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也是按如此要求去做的。比如《看谁的风轮跑得快》一课,让学生自己欣赏、讨论、动手制作,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从而发展他们自己的个性,老师只是起着引导作用。

四、让学生之间学会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互动合作的精神。

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材内容都是学生独立思考的作业的。在课改后的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的集体合作的内容。因为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形成了自私、独占的个性,不懂得为他人着想。关心帮助别人。而在课改后的教材中有很多体现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课。比如《百变团花》,这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剪团花,而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的设计。设计出一个大花瓶,每个同学都要积极的参与进来,为这瓶花添上自己剪得最好看的一朵团花,全组共同完成一瓶花的造型。然后,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制作

体会,这是通过集体游戏的教学方式,以每个学生剪的团花组成一个漂亮的大花瓶,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不仅学到有关团花知识,同时提高了“剪”的能力,还认识到自己是这个集体的成员,使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学习活动过程扎根于思想中。

又如《剪贴画》这课通过分小组设计,绘画不同内容的画面,看看学生对水分表现画面的掌控能力。同时,考察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指导学生怎样支安排、布置、合作、这样让大家认识到这一幅幅漂亮的画面都是靠大家共同合作的结果。团结就是力量。比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竞争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审美的过程。而老师只引导组织课堂教学,适当于帮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又体现了主动、合作、竞争的精神。

14.美术教学方法初探 篇十四

教师姓名:张学海

联系电话:***

E-mail:

答疑辅导时间:

 国画方向[1211室,周一1-3节]

 油画方向[1211室,周二1-3节]

课程名称:美术教学论

课程代码:12315010

课程学分:3学分

总学时数:54学时,每周3课时,共18周考核形式:考查(100分,平时与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

课程层次:本科,核心课程

预前知识:美术教育理论知识、美术课程知识、教师教育知识与技能

预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

课程理念

1.建构主义理论

认知建构主义认为,人们对于别人所给的信息并不能立刻理解和运用的,而是每一个人在那些能够使自己生成图式的建构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这是一个很个别化的建构学习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自己以有意义的方式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本身具有社会和文化的特征;学习是促进思维技能发展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检验和调整认知内容及过程,因此,教材所获得知识并不是他们的唯一正确答案;真正的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者是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学要从大概念、大思想、大思路开始;围绕基本概念建构学习的意义;追寻和重视学生的观点;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驱动其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行为,促进知识迁移。

2.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强调自我独立发展和相互依靠发展之间达到平衡,即学习者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意义的计划、监控和评估。它包括建立学习目标、定义学习内容、选手适合的学习方法、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其核心是培养学习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强调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强调目标导向、强调团体成绩作为激励。它指学习以小组为基本形式,调动教学系统中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习者互助合作、积极互动、积极探索和建构知识,并以团体成绩和组员成绩恰当结合为评价方法,达到学生合作、主动、积极、全面发展的目的。它有利于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力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4.探究学习理论

探究学习指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的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科学态度。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5.模拟体验学习理论

模拟体验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师生通过各种真实情景的体验活动来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其宗旨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发展,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学方式

课前学习引导、课上交流互动、课下思考讨论相结合。把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相结合。

教学方法

基本知识与概念采用讲授法、教学技能掌握采用模拟体验教学法、把课上学习与课下活动、课堂学习与小组活动相结合。

教学条件

资源交流、信息发布平台

使用教材:

 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参考教材:

 高师教材编写组.美术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

 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

 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9. 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 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  尹少淳.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 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 尹少淳.中学美术教学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 王大根.美术教案设计.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1

建议阅读书目:

 高文.建构主义教育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

 钟启泉.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美)威廉·威伦.有效教学决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

(英)考利.教会学生思考.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

(英)考利.教会学生创造.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3

(英)考利.学生课堂行为管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

(美)乔伊斯.教学模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

(美)戴维·乔纳森、简·豪兰.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

 盛力群.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文献资料:

 后现代主义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尹少淳

 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前世、今生、来世

 视觉文化与艺术教育 郭祯祥

 世纪之交中国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中国基础教育的跨世纪思考之二 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跨世纪思考之三叶澜 课程观的转向 郭元祥 何谓建构主义 张静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毛新勇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何克抗 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高文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 有效美术教学例证 杨建滨 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的对策 尹少淳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综述 尹少淳 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高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美术教育的发展和现状;认识美术教育的内涵;解析美术教育的价值与目标;把握美术教学常用方法;了解中小美术教学的内容;初步编写中小学美术教材;能开展教学评价、教学设计、说课设计与讲课、说课活动;正确把握新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精神。

2.方法与过程目标: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改变学生原来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把建构主义理念与后现代课程观相结合,树立新时期的学习观,知识观、课程观;在小组活动与个体探究相结合的形式下,将课前探究、课上讨论、课后反思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乐于探究的情感,养成积极思考勤于实践的态度。

预期效果

1.正确理解美术教育的内涵,能说出美术教育演进的过程;

2.能分析美术教育的不同价值,认识美术教育的目标,会正确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

3.能说出常用的美术教学方法,能针对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与过程;

4.把握教学设计的内涵,能开展针对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并讲课;

5.把握说课的内涵,能开展针对具体课题的教学说课设计,并说课;

6.能正确运用美术课程资源开展课题设计;

7.正确理解建构主义的理念,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8.正确理解有效教学的理论内涵,能开展教学环节的优化;

9.正确理解后现代课程观的理论内涵,在教学实践中运用;

10.能在小组活动中开展互助合作的学习活动,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课程内容和知识范围(章节要目及时间分配)

 09月03日-04日引子追忆美术教育体验美术教学(2课时)、第1章美术教学的基本知

识与技能(1课时)

 09月10日-11日第2章理解美术教育(1课时)、第3章美术教育的演进(2课时) 09月17日-18日第4章美术教育的价值与目标(3课时)

 09月24日-25日第5章美术知识与美术课程(3课时)

 10月08日-09日第6章美术教学的方法与模式(3课时)

 10月15日-16日第7章美术教学评价(3课时)

 10月29日-30日第8章美术教学设计之详案设计(3课时)11月05日-06日第8章美术教学设计之单元设计(3课时)11月12日-13日第9章美术说课设计之一(3课时)11月19日-20日第9章美术说课设计之二(3课时)11月26日-27日第10章美术课程资源(3课时)12月03日-04日第11章课外美术教育(3课时)12月10日-11日第12章美术教师的成长(3课时)12月17日-18日第13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内容和精神(3课时)12月24日-25日第14章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精神(3课时)01月10日-11日第15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精神(3课时)01月17日-18日复习考试(3课时)

为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其有效提高与发展,特将学习方案分为两个类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时行选择,A、B类型具体内容如下:

A型课后作业类型及考核要求

平时成绩部分:(45分)

 教学实录案例分析(2个案例,满分10分)(10月20日前完成)

针对课堂教学展示中的教学实录,选择其中2个案例,结合所列出的评价工具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结合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评述,1500字以内,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 教学设计与模拟讲课(1个课题,满分10分)(11月10日前完成)

在中小学美术教材中任选一课,组内成员各自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针对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具,在小组内开展模拟讲课,通过小组讨论与评价,丰富与完善其内容,不断优化。作业表现形式为:每人1课时的教学设计(详细)、针对该课的教学课件(完整)、本教学设计的模拟讲课录像(20分钟,大小200.000kb左右)。

 说课设计与模拟说课(1个课题,满分10分)(11月30日前完成)

在原有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组内成员各自将教学设计改编为说课设计稿,并开展组内交流、组内说课,通过小组讨论与研究形成相对完整的说课方案。作业表现形式为:每人1课时说课设计稿(详细)、针对该课的说课课件(完整)、本课题的模拟说课录像(15分钟,大小200.000kb左右)。

 主题单元教材设计与教学设计(1个单元,满分10分×小组人数)(12月30日前完成)各小组,选择生活中与美术相关的主题,开展以主题为核心的单元教材编写与教学设计活动,每单元不少于4课时,要求主题鲜明,富有有文化内涵,与美术有密切的关系,制作出教材与教学设计。作业表现形式为:1单元的教材(精美)、1单元的教学设计(详细)、小组活动的图像记录与文字记录(事实求是)。

 学习反思与自评报告(5个活动,满分5分)(1月10日前完成)

学生要以作业任务活动为单位,进行活动反思,内容为本活动主题下的学习内容与收获、课上的思考、小组活动中的体会、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与反思等,内容不少300字。该内容随各活动资料一周上传,学期结束汇总,反思齐全、深入。

学期结束后,针对本期自己各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学习分析与评价,要求依照自己具体的实践活动为依据,并对本课程的学习时行实质性总结。

出勤与参与部分:(25分)

 出勤率(15分)

考勤记录每出勤1周2节课记作1分,旷课记作-1分,请假记作0分,迟到和早退记作0.5分。

 小组活动(5分)

积极参与小组组织的各次活动,有发言有行动,小组内有文字记录有图片记录,有活动话题,能及时上传小组活动情况报告。小组活动成绩,参照小组内的成员互评表(组员用)、小组成员成绩评分表(组长用)来测评。

 课堂参与(5分)

 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每次记作5分,一期不少于2次。

考试部分:(30分)

 期中考试成绩(10分)

中考以基础理论认识为主,100分卷面,折合为满分15分。

 期末考试成绩(20分)

以指定课题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来进行,重点考核学生对备课、上课的掌握情况。课堂展示部分:(附加10分)

 课堂展示(10分)

每个小组成员要在课堂上进行一次教学展示,准备充分,课题资料详实,加个人成绩10分。

B型课后作业类型及考核要求

平时成绩部分:(35分)

 教学实录案例分析(1个案例,满分10分)(10月20日前完成)

针对课堂教学展示中的教学实录,选择其中2个案例,结合所列出的评价工具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结合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评述,1500字以内,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 教学设计与模拟讲课(1个课题,满分10分)(11月10日前完成)

在中小学美术教材中任选一课,组内成员各自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针对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具,在小组内开展模拟讲课,通过小组讨论与评价,丰富与完善其内容,不断优化。作业表现形式为:每人1课时的教学设计(详细)、针对该课的教学课件(完整)、本教学设计的模拟讲课录像(20分钟,大小200.000kb左右)。

 说课设计与模拟说课(1个课题,满分10分)(11月30日前完成)

在原有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组内成员各自将教学设计改编为说课设计稿,并开展组内交流、组内说课,通过小组讨论与研究形成相对完整的说课方案。作业表现形式为:每人1课时说课设计稿(详细)、针对该课的说课课件(完整)、本课题的模拟说课录像(15分钟,大小200.000kb左右)。

 自评报告(5个活动,满分5分)(1月10日前完成)

学期结束后,针对本期自己各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学习分析与评价,要求依照自己具体的实践活动为依据,并对本课程的学习时行实质性总结。

出勤与参与部分:(15分)

 出勤率(15分)

考勤记录每出勤1周2节课记作1分,旷课记作-1分,请假记作0分,迟到和早退记作0.5分。

考试部分:(50分)

 期中考试成绩(20分)

中考以基础理论认识为主。

 期末考试成绩(30分)

以指定课题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来进行,重点考核学生对备课、上课的掌握情况。

课堂纪律

如不许讲话,迟到。凡不出勤,不论何种原因,累积四次本期成绩视为不及格。

学术的诚实:

不抄袭同学作业,考试不作弊,剽窃他人文章等。

上一篇:扶贫项目承诺书下一篇:城管个人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