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2作文

2024-11-13

大自然的启示2作文(精选8篇)

1.大自然的启示2作文 篇一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准备:生字卡,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呢?(围绕阅读提示讨论学习,可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甚至互读、互问均可。)

二、自主学习

1.同桌互相抽认生字词和课文,要求读熟课文。2.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三、重点学习,交流感受

1.出示三个重点句,请生按自己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三个句子,谈感受。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搜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理解。3.交流从这三句话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

1.请生交流搜集到的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2.进行综合性课外学习“大自然的启示”。

五、总结

附板书: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 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获得 去中变化坦诚谦虚

【教学后记】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2.大自然的启示2作文 篇二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 由《“打扫”森林》和《人类的老师》两篇科普短文组成, 属于略读课文。《“打扫”森林》讲述了德国有个林务官, 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 结果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通过列举生动的实例, 阐述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 有所发明创造。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学会观察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 并从中受到启发, 能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课文通俗易懂, 表现手法独特, 做到图文并茂、文质兼美、富有童趣, 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智慧, 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 养成善于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习惯, 形成按照自然界中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大胆想象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 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森林之歌》片段。

2.启发谈话。看了这段视频, 你喜欢森林吗?森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看看大自然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和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诱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愿望, 把学生思绪带入课文, 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

2.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

殃帚腐壤翼略键鲸

(1) 自由读, 指名读, 开火车认字组词。

(2)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近字并组词。

(3) 书写字词。重点指导“腐壤翼”的读音和书写。

(4) 指名读并说说画线的词的词义。

3.简单概述各段的主要内容。

4.朗读交流。

(1) 交流对课文感受最深的语句, 说出自己的感受。 (预设1:“几年过去了, 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 光秃秃的像一把扫帚, 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感受是:第一, 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 把没叶的橡树和菩提树写得很形象具体, 第二, 橡树和菩提树好悲惨啊, 连树叶都没了。预设2:“原来,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枯枝败叶, 看起来是脏东西, 其实, 它们腐烂之后, 变成了腐殖质, 能增强土壤的肥力。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感受是: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是互相需要的。预设3:“林务官把灌木丛砍了, 把野草锄了, 鸟儿飞走了, 森林里的害虫就逞凶啦。它们大量繁殖, 成群地向树木进攻, 吃树叶, 咬树根, 钻树心。”感受是:林务官真可恶, 像这些害虫一样地可恶, 他和害虫都是森林毁灭的罪人。)

(2) 学习了课文, 你知道了什么? (我们要保护好森林, 不乱砍伐树木, 才能保护好森林中的各种鸟类和动物, 才能使害虫得到惩罚和遏制, 少吃树叶、树根和树心, 达到生态平衡。)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扫清文字障碍, 降低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 然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注重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把知识的传授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品读课文, 讨论解疑

1.学习《“打扫”森林》。

(1) 浏览课文第1~3自然段,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不能“打扫”森林, 如果“打扫”了森林, 很多树木会干枯。) (林务官打扫森林后, 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少了, 有些树木干枯了。)

(2) “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提示: (1) “打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扫; (2) 这样的“打扫”是一种毁灭行为, 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环境。)

(3) 浏览课文第5~6段。 (1) 默读课文, 思考:使森林遭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画出能够说明这一原因的重要语句。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全班交流。 (4) 学习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原来,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 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即:如果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为地破坏这种联系, 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内容和思考、交流来理解文本内容, 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领悟文本的内涵, 养成阅读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2.学习《人类的老师》。

(1) 按照学习《“打扫”森林》的学习方法, 学习《人类的老师》。

(2) 讨论问题。 (1) 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2) 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在课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3) 读了本文后, 你受到什么启发? (“自然界中的事物能给予人启发, 我们要认真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 了解它的特点和规律, 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为人类服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和启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或自然中的每一件小事, 立足让学生从书本走向课外, 走向自然。

四、讨论交流, 总结归纳

1.朗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 《“打扫”森林》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只有保护好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 才能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

(2) 《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自然界中的生物能给人们启示, 科学家可以从自然界中的生物身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它们不愧是人类的老师。)

3.大自然的启示 篇三

但是,高山上的湿气很重,容易造成严重的风湿病。为了缓解疾病带来的困扰,哈尼人摸索出一种方法:捕捉野蜂,泡酒来喝,效果非常明显。

这种蜜蜂生长在野外,充满了攻击性,并且毒性较强,如果人被它叮咬,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可对哈尼人来说,这些似乎不是问题。

人们很好奇,哈尼族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哈尼族人说,他们会通过一只或者几只野蜂,找到野蜂的窝点。然后,并不急着捕捉,而是轻手轻脚地连窝端回家里养着。当野蜂熟悉了新的环境后,与人共生,便不会轻易蛰人。这样,就有了源源不断的野蜂可以食用。

说起来好像挺容易,但这点经验的取得,就花费了哈尼人一百多年的时间。

光是找到蜂窝就充满了传奇。

捕蜂人会先准备两样东西:木棍和羽毛。野蜂喜欢吃栗树分泌出来的汁液,捕蜂人就爬到栗树上,把带有汁液和诱饵的木棍支在某个树杈中,等待前来觅食的野蜂。

当野蜂专心舔食汁液的时候,养蜂人要做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把白色的羽毛轻轻地粘在它的腹节上。成功之后,捕蜂人就开始追踪它的飞行路线。

如果野蜂觅食的地方距离蜂窝很远,捕蜂人往往还需要一两个帮手。他们分别站在不同的山头,分段观察追踪。有时候失去了追踪的方向,一切就得从头再来。

到了后来,捕蜂人收获了一个经验:去同一个地方觅食的野蜂一定会走同一条路线。

靠着这样的追踪,养蜂人很快就找到一处又一处的野蜂窝……

为了更好地生存,人类一点点摸索,一点点收获,而大自然也毫不吝啬给你启示。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在智利北部,有一个叫丘恩贡果的村子。

这里西临太平洋,北靠阿塔卡玛沙漠,形成了多雾的气候。可浓雾对干涸的土地没有一点帮助,长久以来,人类无法生存。

但是,加拿大一位名叫罗伯特的物理学家到这里考察时,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这里蛛网密布,说明蜘蛛在这里四处繁衍,生活得很好。

为什么蜘蛛能在如此干旱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呢?罗伯特把目光锁定在这些蜘蛛网上。借助显微镜,他发现这些蜘蛛网具有很强的亲水性,极易吸收雾气中的水分。

而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够生生不息的源泉。

人类为什么不能像蜘蛛织网那样截雾取水呢?

在智利政府的支持下,罗伯特研制出一种人造纤维网,选择当地雾气最浓的地段排成网阵。这样,穿行其间的雾气被反复拦截,形成大量水滴,这些水滴滴到网下的流槽里,经过过滤、净化,就成了新的水源。当地干旱的难题就此破解。

大自然喜欢用困难,给人类启示!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定远县职工子弟小学大队辅导员)

4.启示作文700字 大自然的启示 篇四

——题记

在那一轮火红的太阳升起时,自然界的小生命都精神起来了。太阳,给了它们生存的力量,顽强的生命力。当人类也随着太阳的升起起床,拉开窗帘,一缕缕阳光照射进房子里,照射进人类的身体上,照射进我们的心里。

我们走出房子,进入大自然的怀抱时,心里不仅有高兴,还有无限激动。踩着石子路,闻着花香,听着小鸟唱歌,望着周围飞舞的蝴蝶,给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上,都带来放松的感觉。它能让悲伤的人感到快乐,让对生命放弃的人感到生命的重要,让恼怒的人感到世界的温柔。自然,不就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心理医生吗?它能让人们的心理保持健康状态。

顺着小径走进森林的世界,抬头,太阳被高大的树挡住。虽然身体没有和阳光接触,但周围粗壮的树干也在保护着自己,心里犹然而生出一种强烈的安全感。不要怕在这里迷路,这里会有路通向外面的世界,所以,在森林中一定要包心放下,有身体来感受,才能体会到,自然界,有着可亲的生命,它能给人类遮风挡雨,阻挡无情的洪水。那死去的树,树早以枯竭,快看,又一种生命!它居然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生存!那便是菌类。自然界中,生命无处不在。

我喜欢海。在光着脚丫踩在金色的沙滩来到大海的面前,可以感受到,自然界中这个庞大的东西,是多么可爱。天水相接的地方模糊极了,没有一点层次,好象天和海是一个整体,人置身于深海中。海浪从不经意中出现,一浪推一浪,一直涌到沙滩上,冲洗了脚丫。它们好象很欢迎人类,总是给人类带来几只贝,然后笑着离开了。你若站在那里,闭上双眼,一阵风吹来,清凉而又舒畅。走在沙滩上,你能发现许多贝,还有几只小蟹在欢快地玩耍。拾贝,和蟹说话,这些可爱的生命,让你不禁喜欢上这个地方。

5.大自然的启示2作文 篇五

有一天我到姥姥家玩,在大门前发现了姥姥家的小白猫“白白”,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捉弄它一下。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叫“人追猫”,我眼看就要追上白白了,可它“嗖”一下窜上了屋顶,我想:白白这一辈子都不用想下来了。我就跑去告诉姥姥。姥姥说:“它会下来的!”我听着有些好奇。可跑过去一看,小猫白白正在屋底下乘凉呢!我把它抱在怀中,仔细观察,看到它竟然一点也伤也没有。

我回到家搜了许多关于小猫的资料。原来,小猫脑子中有一个特别的结构,人们和别的动物都没有。它会在着地之前告诉自己,让大脑准备好着地的准备,而且无论你怎么把它扔下来,它的身体都会保持平衡,而且,它的脚下有一个厚厚的肉垫。肉垫富有弹性,这样小猫就会安全落地了。这让我想仿照小猫的脚底发明一种弹力鞋,鞋底有一个充气的气囊,软软的。这样小孩不小心从楼上落下来就不会有危险了。

通过这次从小猫身上学习到的知识,我知道了只要好好学习,就能收获很多以前不了解的知识。

6.大自然的启示作文 篇六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1

大自然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新奇,特别是鸟类。生活中遇到的小鸟,总是身材小巧,动作敏捷,在你眼前“嗖”的一下,就飞走了,还没等你回过神来,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是那么神秘,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总是闪着五颜六色诡异的光,直直地盯着你,让你不敢再看第二眼。而当你小心翼翼地眯着眼睛想再看一下它时,它却又不知何时飞走了。

真是神秘又孤僻的动物!我这样评价它们,但心底又充满好奇。最近我认识了一种新的鸟类啄木鸟,书上说它是“森林医生”。

我看了许多有关啄木鸟的视频。它有不同颜色的羽毛,像是表示着它的性格,有着同样诡异的眼睛,看起来严肃又尖锐的嘴,这可是它的“手术刀”。啄木鸟给树木作“手术”时,只靠它那细长灵敏的舌头,像凿子一样有力的嘴也派得上用场。它把舌头钻进树洞里,用舌头上的黏液就可以粘出里面的小虫子来,一些啄木鸟的舌头上还有细小的钩子,能钩出小虫。看起来,它做这些“手术”一点都不费力气,很快看完一个“病人”,又匆匆飞去看一下个“病人”了。

这太神奇了。我想我们何不制作一种小机器,也为它装上小钩子或涂上啄木鸟舌头上的黏液,并用感应装置感知树木体内是否有小虫子。这样,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也可以有“森林医生”了。有了这个“捉虫机器”帮忙,城里的树木就不会那么容易生病了。通过这次了解,我对鸟儿产生了比以往更深厚的兴趣。虽然我还是很担心它们吓人的眼神,但它们有太多吸引我的地方,让我去探索了。

大自然真的有太多的奥秘了。从世界到生活、从生活到点滴,一切都是那么神奇,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处处思索,小发现就能成就大发明。自然界的万物有太多启示,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呢!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2

在神奇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动物。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殊本领总是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触发我们发明创造的灵感。比如:鲸鱼的构造特点启发人们发明了潜水艇,蚊子的针式口器启发我们发明了针管自然界中有一种水母,叫作帆水母,它的身体构造很特别。我想根据它的特点发明一种类似帆水母的微型机器人,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

帆水母是由多个微小的群居生物组成的。一旦捕捉到猎物,它们之间就会进行均等的分配。所以,每一个微小的生物都不会挨饿。我要发明的微型机器人可以用于海陆空作业,也可以用于有不良辐射的环境。它就是根据帆水母的构造进行设计的。

帆水母机器人由若干个小机器人组成,每个小机器人身上都配一个摄像头和一块具有超强磁吸力的钕磁铁。它能根据用户的需求组合成不同的样子,充电时只要充其中一只小机器人就行了。因为它们内部有无线充电系统,而且经过改装、升级后,即使不与无线充电器贴合也能充电。它们身上配备的摄像头就像机器人的眼睛,可以捕捉、采集身边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应变。钕磁铁则可以将任意两只小机器人吸在一起,如果想要分开它们,则需要10000牛顿的力量才可以。整个帆水母机器人是由高纯度钛合金制作而成的。因此,它的抗破坏力超过了挪威锁子甲(即防鲨铠甲)。它的重量极轻,两百个小机器人吸在一起,只有一本书那么重,很方便携带。

大自然是我们的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许多知识,还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今后,我要努力学习,发明出更多产品造福于人类!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3

在我们的祈盼中,终于迎来了我们盼望以久的“大自然的启示”成果汇报会,而且是在今天下午开始,我们听了高兴得不知该如何形容了。

下午我们来学校时就开始认真地看起课外书来。过了一会儿老师来了,她进班一看人都到齐了,就拍了拍手,让我们停止看书,于是我们便坐直了。老师说:“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分一下组。”分完组之后老师又让我们翻开语文书,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口语交际和习作。

正在我们翻书的时候,来了一阵突如其来的“铃铃”声。这表明着要上课了。于是老师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口语交际和习作大概的给我们讲了一下。然后老师给了我们十分钟的准备时间。我们这组投票决定了代表是我。于是我想:我是代表,那我的责任就是别人的双倍。我先把谁都抄了什么归类,归完类之后,我发现抄电子蛙眼最多,于是我们就先讨论电子蛙眼,讨论好我们又开始讨论水母风暴预测仪,我们讨论就是为了把比较好的自然段连在一起,成为一篇文章。刚好讨论完,汇报会也正好开始,我们的脸上露出了激动、兴奋、紧张的表情。

第一个上台演讲的是第二组的李仕彦;接着是第五组的李嘉欢;第四组的张嘉鑫;第一组的是我;还有第六组的.司金闯和第三组的荆怡盟。每一个演讲者下来的时候同学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但是荆怡盟的掌声最独特,于是他们那一组得了第一名。

我对大自然的印象深刻,而且大自然中的事物真是奇妙啊!竟让科学家从中得到那么多启示,发明那么多对人们有益的东西,大自然真伟大啊!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4

俗话说“生活处处皆学问。”星期二,我在学校的菜地里,就发现了一个学问。

星期二,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明媚,微风轻轻地拂过,像妈妈的手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庞。我和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在学校的菜园里除草,啊,菜园里的植物长得真好!你瞧!向日葵竞相开放,芝麻开出了一朵朵紫色的小花,南瓜也甘示弱,开出了大朵大朵明亮夺目的黄花,花儿们张开了明媚的笑脸仿佛在迎接我们的到来。美中不足的是墙角长出了一丛丛杂草,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敌人”消灭干净。

正当我们干得热火朝天时,无意中,我在墙角发现了一株小小的含羞草。我仔细一看,它的叶子是小小的,绿绿的,可爱极了!它的叶柄是朱红色的,上面还带有小刺,不留心就会被刺到。好奇心驱使着我,我用手轻轻地碰了一下含羞草。含羞草被我一碰,它那羽状的叶子便慢慢地合拢,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羞愧地低下了头。

过了一会儿,含羞草又抬起了头,张开了笑脸。

我迷惑不解,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呢?

除完了草,我回到家后,认真地查看了《十万个为什么》。

书上说,在含羞草叶柄与茎节的连接部,有一个膨大的部分叫“叶枕”。叶枕里充满了水,胀得鼓鼓的。由于叶枕下半部分的压力比上半部分大,当你用手碰一下含羞草时,叶子受到了振动,叶枕下半部分的水就向上半部以及两侧流去,于是叶子便相互合拢,叶柄低垂。

过一会儿,水分流回原来的地方,含羞草便恢复了原状。

南美洲的巴西是含羞草的老家,含羞草的“害羞”本领,是它抵御当地狂风暴雨摧残的一种方法。

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生活当中,我们应该细心观察,这样就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奥秘!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5

人类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高级的动物了,但也有很多来自大自然的启示。

夏天时,我在看电视,正看得起劲,就有一只苍蝇从我眼前飞过,一直嗡嗡的在我周围徘徊,影响了我正常看电视,我一巴掌拍过去,咦!苍蝇怎么还在天上飞呢?我很生气,又拿起苍蝇拍准备拍死它,可以是苍蝇没拍死,蚊子倒是打死了一只,为什么打苍蝇打不到蚊子就这么容易打到?

原来苍蝇的眼睛十分特别,共有五只,其中三只较小,叫单眼,是专门感觉亮度强弱的,另外两只为复眼,每只由3000个小眼睛组成。这众多的小眼睛都有自己的意识,各有各的光学系和通往大脑的神经,这些小眼睛无论是视觉还是神经都能互相配合,既能协调一致,又能独立工作。因此,苍蝇的眼睛不仅有速度,高度的分辨能力,并且能从不同的方位感受视角,这也就是人们怎么悄悄的去打它,都打不到,都会被它发现逃之夭夭。

科学家也会受到苍蝇的干扰也有了同样的想法,得到了启示,他们发现苍蝇的一个眼睛里有三千多个眼,同时能看到360度方向内的东西,科学家们就通过这个原理用1329个小透镜组成了可同时拍出1329张高分辨度照片的“蝇眼相机”,也可以360度拍摄,还跟苍蝇一样有很强的分辨率。科学家还发现苍蝇靠复眼,获得了比人眼更高的分辨率,一个物体摆在人眼前0。05秒才能看清楚它是什么,但苍蝇的复眼只用0。01秒就能看清楚了。因为更快能看清事物,所以能很快确定目标位置和速度,对运动着的目标有极好的探测和跟踪本领,科学家根据这个制作了蝇眼探测器,用来追踪探测各种东西。

7.大自然的启示2作文 篇七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住宅抵押贷款市场,1980年又在英国和其他一些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最重大创新之一。所谓资产证券化,是将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一部分资产,打包建立一个“资产池”,并以其将来产生的现金收益为偿付基础发行证券[1]。目前,资产证券化对象已扩展到许多资产类型,包括各种贷款、应收款、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收入、租赁收入、保险费收入、自然资源储备(石油、天然气储备、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林地资源等)和其他收入[2]。

在自然资源资产证券化方面,国外的案例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方面,且很多是石油天然气出口应收款证券化的形式。而我国国内的自然资源资产证券化实践主要集中在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资产证券化。本文以卡塔尔石油总公司液化石油气项目的资产证券化、墨西哥石油公司石油出口应收款资产证券化和我国海南三亚地产开发项目证券化为例对国内外自然资源证券化运行进行了分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西部地区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证券化的一些构想。

2 卡塔尔石油总公司液化石油气项目资产证券化

2.1 项目概要[3]

卡塔尔石油总公司的液化石油气项目是一个大型基建项目,该项目建成后专门为韩国天然气公司提供液化石油气。为了规避风险,该项目在建设初期,该公司就与韩国天然气公司确定了产品的销售价格并签订了销售合同,但韩国天然气公司并未预付购货款。由于该项目的投资额巨大,公司产生了巨额的资金需求。公司管理层研究决定采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来融通资金,把销售合同中未销售的产品提前变现,这样可将资金直接投放到项目建设中。

2.2 方案设计

具体来讲,卡塔尔石油总公司的证券化融资过程包括以下五个步骤:①在卡塔尔政府的授权下,卡塔尔石油总公司向特设的信托中介SPV出售未来的石油出口价款。②由特设信托中介SPV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由于该债券的信用级别较高,因此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踊跃认购,发行金额到达了12亿美元。③韩国天然气公司根据合同向SPV支付液化石油气产品的进口价款。④SPV向投资者偿付债券的本金和利息。⑤卡塔尔石油总公司收回扣除本金利息之后的多余现金流。该笔债券的发行方案和发行过程见图1和表1。

注:1.总发行量在进入市场前成倍增长,从4亿美元到8亿美元再到12亿美元。2.两笔交易都在定价时得到超额订购。3.该项目是债券市场迄今为止最为重要、期限最长、质量最高的项目融资,该笔融资交易为今后项目融资中的信贷评级、发行规模、定价和如何吸引投资者兴趣等方面设定了基准。

2.3 经验总结

作为该项目证券化运作的发起人——卡塔尔石油总公司,其信用评级较高,债务方韩国天然气公司也有较高的信用级别,违约风险很小,因此该项目产生的基础资产预期会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标准普尔和穆迪两个信用评级机构接受委托对拟将发行的债券进行了信用评级,并给予了3A级的最高信用评级。从证券化的运作结果来看,所发行的债券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上广大投资者的普遍认可。该笔债券在国际资本市场一经发行就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其发行量大大超过计划的发行量,达到12亿美元。

该案例告诉我们:自然资源未来收益可以通过证券化的方式提前变现,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可进行证券化运作,能进行证券化运作的自然资源必须确保能产生预期稳定的持续现金流量。资产证券化与传统间接融资方式的重要区别在于他们的信用基础不同:证券化的信用基础是“资产信用”,而传统间接融资的信用基础是借款人的“整体信用”。尽管交易结构调整和信用增级机制可提高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但资产质量才是证券化成功的关键。如果资产本身质量太差,不能保证未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那么证券化将会带来巨大的风险,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因此,资产证券化的成功实现必然是以被证券化资产的良好收益预期为前提,这也是卡塔尔石油总公司液化石油气项目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4]。

3 墨西哥石油公司石油出口应收款资产证券化

3.1 项目概要[5]

P M I Comercio International,S A de C V (简称PMI公司)是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控股的一家附属公司,也是墨西哥原油对外销售的唯一出口商。1993年中期,PMI公司与10家指定的美国石油公司签订了原油销售合同。为了筹集石油开发的巨额资金,公司决定采用资产证券化方式进行融资。PMI公司在开曼群岛组建了一个信托机构,将其石油销售合同产生的预期未来应收账款的一部分转让给该信托机构,信托机构向Pemex支付3.66亿美元作为未来应收款的对价,信托机构以石油销售应收款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支持,采用私募方式向美国的机构投资者发行信托受益凭证。

3.2 方案设计

按照墨西哥、开曼群岛和美国的相关法律,法律顾问认为,为了保护信托凭证持有者的利益,不管应收款“真实销售”或“非真实销售”,信托公司对应收款要有优先受益权;墨西哥的非法律顾问认为,将应收款从PMI转移给了信托机构,实质上已将PMI应收款的全部权利、权益和收益有效地转移给信托机构。因此,如果PMI公司破产,那么应收款将不参与破产清算,即由信托机构享有应收款的权益。为了保证应收款信托证券利息的正常支付,墨西哥和开曼群岛的非法律顾问认为,应向应收款的债务方收取信托证券利息,并要求其按期将款项汇到在美国指定的账户中。此外,美国应收款债务人所在的纽约和各州的法律顾问认为,信托机构对应收款及其产生的现金流具有第一优先获取权。

这项交易包括很多结构性的机制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信托机构获得充足的现金流以定期偿还投资者所持有的信托凭证的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首先,在28个月付款期中的每一个付款期,PMI公司需要向信托机构提供收取应收款的发票,且其金额为信托机构定期支付证券本金和利息金额的1.8倍。其次,在每一个还款期内,为了最小化客户风险(个别客户还款风险),交易文件通常要限制某一单独指定客户的应收款范围,要求其比例要在应收款总额的15%以下。如果指定客户的信用评级为A或A+,那么限制比例可提高到30%;如果信用评级为2A-,那么限制比例在1%以下。第三,如果指定客户在某个特定的还款期不能足额还款,Pemex公司需要足额代偿,款项可来自其他指定客户,某些特殊情况也可来自非指定客户,交易结构见图2。

3.3 经验总结

对信托机构而论,由于项目的结构性设计不足以保证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偿还某一特定还款期里的证券本金和利息,在该项目中信托机构委托花旗银行通过信用证方式担保,进行信用增级。在该项交易中,对所发行的信托受益凭证的信用评级除了考虑法律上的观点和结构性的设计机制外,标准普尔公司分析了下列风险:①Pemex公司作为墨西哥政府的一个机构(国有企业)的国家主权债务风险;②与墨西哥探明石油储量和Pemex公司经营和出口相关的产出风险;③与10家指定的客户评级和Pemex公司客户过去信用不良相关的托收风险;④与机制设计相关的向投资者支付本息的偿付风险。所有这些因素,尽管墨西哥外汇债务评级为2B+,标准普尔公司还是对该信托受益凭证给予了A级的信用评级。由于该项目进行了信用增级,获得了较高的信用评级,因此得以顺利发行。

4 海南三亚地产投资券

4.1 项目概要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沿海各地出现开发区房地产热,使海南省的房地产急剧增值。如何进一步加速对三亚的开发,实现地产增值,成为海南省政府当时关注的问题之一。1992年,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发行了三亚地产投资券,以投资券的形式,通过预售地产开发后的销售权益,集资开发三亚地产。三亚地产投资券以三亚市丹州小区53.33hm2土地为发行标的物,发行的总金额为2亿元。三亚市市政府下属的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简称“三亚开建”)是该投资券的发行人,投资管理人由海南汇通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海南汇通”)担任。

三亚地产投资券于1992年10月20日至10月31日在三亚、海口两地向持有三亚市身份证的居民(含郊区居民)和海南的法人团体发行,每张身份证限购一张投资券(面值1000元)。开发后地产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存款利息在扣除管理费(按销售收入超出发行基价部分的5%计算)、应付税金、手续费、土地过户费以及地产销售或拍卖费(按投资券额的13%计算)之后就是投资人的投资收益。

4.2 方案设计

该项目的方案设计相对简单,发行人为三亚开建,投资管理人为海南汇通。从交易结构看,各方在交易中的地位见图3[6]。根据海南专门为三亚地产投资券制定了的《海南地产投资券管理暂行办法》(琼银(1992)市管字第36号),三亚地产投资券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见表2[7]。

4.3 经验总结

从实质看,三亚地产投资券具备资产证券化“一个核心、三个基本原理”的本质特征。一个核心,即“三亚地产投资券”是以未来的地产销售收入为支撑发行的,符合资产支持证券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为基础的核心原则。基本原理之一,即信用增级。作为投资管理人的“汇通国投”承担了担保责任,降低了债券违约风险,起到了信用增级的作用。基本原理之二,即具有破产隔离功能。尽管在“三亚地产投资券”案例中没有独立的SPV,但“汇通国投”的担保措施实际上发挥了与破产隔离相同的功能。基本原理之三,即资产重组。投资券的基础资产是地产,并具有一定规模。通过发行债券,实现了现金流的重新分割与组合。

从产品对象上来讲,“三亚地产投资券”可以被看作是实物资产——房地产的证券化,这类似于美国的房地产信托凭证(REMIC)。由于这次交易没有明确规定SPV,“三亚开建”既是原始权益人又是交易发起人,它直接面对投资者,因此可将其称之为“载体型证券化”。

由于投资者在房地产开发热潮中对投资券具有良好的收益预期,同时三亚市政府不但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而且对特殊问题进行了恰当的处理(如平衡投资者之间的利益),投资券于1992年10月20日至31日发售,取得了成功,但因随后不久的宏观调控使该地产投资券在二级市场的价格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受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三亚开建在申请延期二次清盘的情况下仍无法盘活地产,于是2000年11月土地被三亚市政府无偿收回。直至2002年,三亚市政府给予个人投资者80%的现金补偿,但法人股部分的兑现至今未见到相关报道。

尽管三亚开建顺利募集到所需的资金,但从技术角度上讲,三亚地产投资券在设计上借鉴了资产证券化的做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它省略了资产证券化的必备要件,如没有设立特殊的信托机构(SPV),没有通过真实销售进行破产隔离的在其安排上呈现“四不像”的设计,未能体现证券化应有的完善结构和利益平衡。这种金融产品的成功更多地是建立在地产泡沫和政府的信用上,不具有可复制性,因此是失败的。三亚地产投资券的主要意义在于:除为中国提供了第一个资产证券化案例外,还在于警醒后来者关注交易结构的完善和利益的平衡与保护,因此三亚地产投资券的失败比一次侥幸的成功更具有重大意义。

5 启示

从1992年三亚地产投资券开始,我国资产证券化已有几宗案例,包括1997年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的航运收入证券化、2000年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应收账款证券化、2005年国家开发银行第一期开元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国建设银行第一期建元个人住房贷款抵押贷款证券化,此外还包括2005年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证券化、莞深高速公路收益证券化、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等[8]。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国内资产证券化陷入停滞。中国银行(601988)间交易商协会公告,2012年8月初以来已有5家公司发行了总计55亿元的资产支持票据(ABN),发行主体集中在基建城投领域,信贷资产证券化闸门再度开启。2012年9月7日,国开行将通过中信信托,以簿记建档、集中配售的方式向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发行规模为101.6644亿元的“2012年第一期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中国资产证券化进程开始加速[9]。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借此契机,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国内的实践,探索我国自然资源储备资产证券化问题。尤其是西部地区,其资金极度缺乏,融资渠道除“政府”外基本是不畅通的[10],如果将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结构设计,以资源未来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发行证券进行资产证券化运作,可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提高资源的流动性和可交易性。

通过证券化操作,使更多的投资主体参与到西部资源开发事业当中,一方面可解决西部大开发资金短缺的矛盾,资源与资本实现了“对接”,向地下资源要资本的机制得以形成,潜在的资源优势向现实的资本优势转化得以实现;另一方面还可引入西部大开发所需要的经营思想与观念、管理组织与制度、先进的技术和各种专门优秀人才。通过观念、管理、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诸多资源的组合,可促进我国西部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资产证券化[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062.htm.

[2]资产证券化在全球的最新发展[EB/OL].http://www.stockstar.com/info/darticle.aspx?id=SS,20060605,30390547&pageno.

[3]厉以宁,曹凤歧.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77-479.

[4]徐东.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84.

[5]米兴平,龚英姿.试析三亚地产投资券及地产融资模式[J].金融法苑,2006,(1)∶6-15.

[6]Charles E,Harrell,James L,et al.Securitization ofOil,Gas,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 Assets:Emerging Financing Techniques[J].Business Lawyer,1997,(52)∶904-906.

[7]周尔.三亚地产投资券——一个似是而非的金融产品[J].金融法苑,2003,(6)∶51-55.

[8]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EB/OL].http://www.p5w.net/news/gncj/201206/t4323452.htm.

[9]信贷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国开行斩获首单[EB/OL].http://finance.qq.com/a/20120905/000904.htm.

8.大自然的启示 篇八

是的,大自然确实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给予了我们智慧,给予了我们生存的空间,给予了我们繁衍生命的条件。它不仅是人类的衣食父母,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摇篮,更是人类梦想的摇篮。

古人有过一句极深刻的话——“师法自然”,意思是大自然是我们的老师,要向大自然学习,说得真棒!大自然给我们上过的课的确很多很多,且一节比一节美妙,一堂比一堂精彩。大多数科学家都是靠大自然的启示触发灵感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例如:富兰克林用风筝测得雷电,发明避雷针;利伦撒尔学鸟飞进而发明滑翔机……人类发明的灵感有很多也来自大自然。通过野猪用鼻子拱进泥土过滤毒气而发明防毒面具;利用蛙跳发明蛤蟆夯;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发明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还有一切的自然科学,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矿物、地质、气象和仿生学等,都是从研究大自然而发展起来的。

上一篇:用词组备而不用造句下一篇:七年级英语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