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管理控制程序

2025-01-30

环境因素管理控制程序(精选8篇)

1.环境因素管理控制程序 篇一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

部门:公司各办公室

序号

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备 注

空调氟里昂泄漏

及时对空调进行保养、检修和加装氟利昂,防止氟利昂的泄露。

废纸处理

丢弃到办公室专用垃圾筐,收集后送回收站处理

复印机臭氧排放

加强检修,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动

电脑辐射

新购入电脑尽量选择环保型、低辐射品牌

生活废水的排放

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废墨盒、碳粉的废弃

收集后存放,找专业部门处理

纸张的消耗

建立纸张领用和使用台帐,控制纸张的使用,能用软盘的尽量用软盘,纸张尽量双面使用。

电的消耗

及时关闭不用的设备,注意节约,人走灯灭

废电池的处理

存放到废旧电池专用存放桶,然后集中送有处置资质的企业作无害化处理。

废灯管的处理

专门存放,然后集中送有处置资质的企业作无害化处理。

办公用品使用控制

制定相关使用考核办法,加强管理,监督使用,高效利用,降低浪费。

传真机使用控制

控制使用传真用纸,避免浪费。

办公、生活垃圾的产生

用垃圾袋包装后送垃圾回收车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

部门(岗位):餐厅

序 号

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消毒柜热辐射

按使用说明和规定使用,节约用电

生活废水排放

防止垃圾污水流入雨水管道;禁止将废渣冲入下水道;其他污水,统一进行处理,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油烟排放

加设吸排油烟机,将废油过滤后排出。

剩饭菜的废弃

号召员工节约用餐,少盛频取,废弃直接送垃圾收集车。

一次性卫生筷的废弃

禁止使用一次性卫生筷。

一次性塑料袋的废弃

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液化气、煤气的泄漏

加强维护、保养与检修。

液化气、煤气消耗

日常管理加强控制,注意节约。

腐烂菜叶等的废弃

集中回收后直接送垃圾收集车

吸油烟机废油处理

送锅炉房焚烧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

部门(岗位):车辆

序号

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备注

汽车尾气排放

每年定期年审,确保废气排放达到法规要求,对汽车尾气系统及时进行维修,确保燃油利用充分,使用无铅燃料,避免尾气超量排放。

机油泄漏的处理

加强检修,减少漏油,对油污及时清理,清理物专门作无害化处理。

车辆维修时棉纱的废弃

废弃棉纱应单独存放,最后做无害化处理。

油的消耗

制订合理耗油指标,严格按指标落实实施。

更换废机油的处理

找有资质汽车修理厂更换处理。

废弃零部件的处理

废弃零部件送垃圾站。

车辆车轮带泥污染公司内路面

在大门口放一个扫帚,当车进来时,应把车轮上的泥给刮掉,降低污染。

车辆产生的噪音

加强车辆保养,确保车辆正常运转

清洗车辆产生的污水

收集排入市政管网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

部门(岗位):危险废废弃物管理活动

序号

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备注

回收危险化学品、废油、油漆在交回公司途中洒落污染土壤

回收的器具要求密封,运输时放置平稳,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倾倒

电池、灯管回收时遗漏

尽量做到以旧换新,对回收的电池做台帐,防止遗漏

回收废弃物过程中责任心不强随手丢弃

增强相关人员的环境意识,加强责任心教育

灯管在送交行政部途中破碎

轻拿轻放,避免撞击

废油在存放过程中渗漏污染地面

用密封性好的容器盛放,定期检查

存放化学品的容器被腐蚀导致泄漏

根据化学品的性质选择容器,不使发生化学反应

电池存放时间过长发生化学反应

放在干燥的地方存放,尽快处理

危险废弃物存放时交叉污染

分门别类存放

存放时发生火灾

设置灭火器,存放区内禁止烟火

危险化学品、废油、油漆在交有资质部门处理途中洒落污染土壤

盛放的器具要求密封,运输时放置平稳,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倾倒

电池、灯管交有资质部门处理时遗漏

对回收的电池做台帐,防止遗漏

危险废弃物没有交到有资质部门处理

认真选择处理部门,防止乱送、误送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

部门(岗位):公司办公楼

序 号

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发生火灾

定期检修电气线路,防止线路老化,安全操作,避免电线短路引起火灾,紧急情况下,发生火灾,尽快切断电路,使用灭火器灭火,重大火灾,及时拨打119消防灭火救援。

废电池的处理

存放到废旧电池专用存放桶,然后集中送有处置资质的企业作无害化处理。

水的消耗

加强用水控制,制定管理措施,节约用水。

油的消耗

日常管理加强控制,注意节约。

花草树木浇水控制

根据情况,尽量用中水,浇水均匀,节约用水。

废旧灯管的处置

集中收集后,交由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

晚上照明用电控制

根据天黑时间,及时开关照明灯,杜绝长明灯及白日灯现象,节约电耗。

办公、生活垃圾产生污染

在楼道内设垃圾筒,及时清理并送垃圾回收车

车辆停放漏油污染环境

加强车辆检修,确保车辆正常,保养时用棉纱擦净漏油,减少污染

楼顶射灯产生的光污染

缩短开灯时间,灯光不直射周围居民楼

院内绿化杀虫剂使用

专人喷洒,喷洒时佩戴防护用具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

部门(岗位)工程项目部

序 号

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备注

空调氟里昂的泄漏

及时按规范对空调进行保养、检修和加装氟利昂,防止氟利昂的泄露。

废纸处理

丢弃到办公室垃圾筐,收集后卖回收站

生活废水的排放

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废墨盒的废弃

交回公司集中存放,找专业部门处理

纸张的消耗

建立纸张领用和使用台帐,控制纸张的使用,能用软盘的尽量用软盘,纸张尽量双面使用。

电的消耗

及时关闭不用的设备,注意节约,人走灯灭

废电池、灯管的处理

以旧换新,集中到公司,送有处置资质的企业作无害化处理。

剩余饭菜处置

严格定餐制度,按照定餐人数做饭,尽量不产生剩余饭菜;对剩余饭菜根据季节,妥善保存,对已变质或可能变质的饭菜要予以废弃,送垃圾回收车。

伙房卫生管理

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做好防蝇、防鼠措施,及时消灭蚊蝇,直接食用物品做好隔离措施,避免被蝇虫等污染。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

部门(岗位):建筑施工

序号

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备注

灯泡的废弃

统一收集存放,找有资质部门处理

施工测量时墨汁的使用

注意节约,减少洒落

脚手架扣件润滑油的滴落

均匀涂抹,避免滴落,滴落的及时收集,作无害化处理

脚手架拆除时产生的噪音

不在晚间进行,避开休息时间,不野蛮撤卸

外墙粉刷时涂料的遗弃

尽量减少遗弃,作好计划

内墙装修时粉尘的排放

洒水作业

抹灰时砂浆的废弃

尽量减少遗弃,作好计划,收集后作为回填土回填

装修时垃圾的产生

分类处理。

屋面施工中卷材的遗弃

尽量减少遗弃,作好计划

卷材粘结胶气味的散发

尽量购买环保材料

粘结胶刷子的废弃

刷完后,放置在清水中,尽量多次使用

电锤噪音的排放

不在晚间使用,避开休息时间

胶布的遗弃

尽量减少遗弃,作好计划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

部门(岗位):建筑施工

序 号

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备注

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

不在晚间使用,避开休息时间

施工垃圾的产生

收集后作为回填土回填

施工产生的扬尘

施工前对场地洒水

施工中水的消耗

合理使用,注意节约

施工中电的消耗

合理使用,注意节约

施工中建筑材料的消耗

合理使用,注意节约

机械设备尾气的排放

保证设备燃油燃烧充分,减少机械空转

现场打井

勘探好地质,减少土壤破坏

电缆绝缘材料随意丢弃

集中收集,交回收站

电线头、铁丝头的丢弃

集中收集,交回收站

塑料制品的随意掩埋

集中收集,交回收站

金属制品的随意掩埋

集中收集,交回收站

塑料制品的现场燃烧

杜绝燃烧,集中收集,交回收站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

部门(岗位):建筑施工

序 号

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备注

机械运输车轮带泥污染道路

在场地大门口放一个扫帚,当车出去时,应把车轮上的泥给刮掉,降低污染。

材料运输车辆尾气排放

保证设备燃油燃烧充分,尽量不超载

卷扬机、塔吊、搅拌机废钢丝绳的丢弃

集中收集,交回收站

盛化学品物质容器的丢弃

统一收集存放,找有资质部门处理

废旧油桶的丢弃

统一收集存放,找有资质部门处理

废旧电池的丢弃

统一交行政部保存,交有资质部门处理

搅拌机污水的排放

设置沉淀池,过滤后二次使用

施工中火灾的发生

经常进行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使用水泥时产生的水泥袋

收集到一起,摆放整齐。

设备运行机械漏油

减少漏油,对漏油污及时清理,清理物专门作无害化处理。

机械维修时棉纱处理

废弃棉纱应单独存放,最后焚烧,作降底污染处理.

施工人员对能源的浪费

合理使用,注意节约

施工人员生活品的消费

注意节约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

部门(岗位):标志牌制做、安装

序 号

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备注

制作、安装中切割锯产生的噪音

避开晚间休息时间施工

切割过程中产生的铁屑

回收后送回收站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光污染

避开晚间休息时间施工,操作者佩带防护设备

电锤噪音的排放

不在晚间使用,避开休息时间

水的消耗

合理使用,注意节约

电的消耗

合理使用,注意节约

焊接时的残留物

收集后送垃圾箱

电线头、铁丝头的废弃

回收送废品回收站

标志牌照明灯管的废弃

统一收集存放,找有资质部门处理

油漆桶、刷子的废弃

收集后统一保存,送有资质部门处理

电工胶布的处理

收集后送垃圾箱

油漆粉刷中苯的挥发

选用环保型油漆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

部门(岗位):标志牌制做、安装

序 号

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备注

广告布的废弃

回收送废品回收站

标志牌安装回对周边的影响

考虑周边环境,做到美观

标志牌使用中产生的锈

刷防锈漆,定期保养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

部门(岗位):维修

序号

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备注

灯泡的废弃

统一收集存放,找有资质部门处理

抹灰时砂浆的废弃

尽量减少遗弃,作好计划,收集后作为回填土回填

施工时垃圾的产生

分类处理。

屋面施工中卷材的遗弃

尽量减少遗弃,作好计划

卷材粘结胶气味的散发

尽量购买环保材料

粘结胶刷子的废弃

刷完后,放置在清水中,尽量多次使用

电锤噪音的排放

不在晚间使用,避开休息时间

胶布的遗弃

尽量减少遗弃,作好计划

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

不在晚间使用,避开休息时间

施工产生的扬尘

施工前对场地洒水

施工中水的消耗

合理使用,注意节约

施工中电的消耗

合理使用,注意节约

施工中建筑材料的消耗

合理使用,注意节约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

部门(岗位):维修

序 号

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备注

电缆绝缘材料随意丢弃

集中收集,交回收站

电线头、铁丝头的丢弃

集中收集,交回收站

施工中火灾的发生

经常进行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使用水泥时产生的水泥袋

收集到一起,摆放整齐。

机械设备尾气排放

保证设备燃油燃烧充分,尽量不空转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

部门(岗位):勘察

序 号

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备注

钻机尾气的排放

定期保养,确保废气排放达到法规要求,对汽车尾气系统及时进行维修,确保燃油利用充分,使用无铅燃料,避免尾气超标排放。

钻机、汽车燃料的消耗

制定合理耗油指标,严格落实实施,避免机器空转。

汽车尾气排放

每年定期年审,确保废气排放达到法规要求,对汽车尾气系统及时进行维修,确保燃油利用充分,使用无铅燃料,避免尾气超量排放。

机油泄漏的处理

加强检修,减少漏油,对油污及时清理,清理物专门作无害化处理。

车辆、钻机维修时棉纱的废弃

废弃棉纱应单独存放,最后做无害化处理。

更换废机油的处理

找有资质汽车修理厂更换处理。

废弃零部件的处理

废弃零部件送垃圾站。

车辆车轮带泥污染公司内路面

在大门口放一个扫帚,当车进来时,应把车轮上的泥给刮掉,降低污染。

车辆、钻机产生的噪音

加强车辆、钻机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避免在夜间等其他规定不允许的时间外施工

土工试验土样的废弃

作掩埋处理

土样包装袋的废弃

分类回收,作无害化处理

作业人员生活垃圾的废弃

分类回收带回,送垃圾回收车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

部门(岗位):勘察

序 号

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备注

施工开挖基坑时对文物的破坏

按预案进行控制

施工开挖基坑时挖出芥子气等有毒气体对人的伤害

迅速封锁现场,报告有关部门处理,避免现场人员受到伤害

勘探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

尽量减少植被的破坏,施工完毕后尽可能恢复原有地貌

勘探过程中对粮田的破坏

尽量减少设备和人员对粮田的破坏

勘探过程中对地下水的污染

勘探取样完毕掩埋钻孔,防止污染物进入

勘探过程中对地下管网的破坏

勘探前要求甲方提供地下管网图或要求甲方旁站指导

勘探过程中泥浆的排放

集中收集,做掩埋处理

土工实验时烘干器的热辐射

烘干过程中人员尽量减少在辐射区域活动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

部门(岗位):测绘

序 号

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备注

汽车尾气排放

每年定期年审,确保废气排放达到法规要求,对汽车尾气系统及时进行维修,确保燃油利用充分,使用无铅燃料,避免尾气超量排放。

作控制点时对路面的损坏

尽可能利用已有测量标记,在必须新作测量标记时尽力做到一次到位。

废弃设备的处理

由办公室统一登记,入库保存。

废纸处理

丢弃到办公室专用垃圾筐,收集后送回收站处理。

复印机臭氧排放

加强检修,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动。

晒图过程中液氨的挥发

即开即晒,减少机器带电时间,做到影响最小化。

电的消耗

及时关闭不用的设备,注意节约,人走灯灭。

车辆车轮带泥污染公司内路面

在公司大门口放一个笤帚,当车进来时应把车轮上的泥刮掉,降低污染。

车辆产生的噪音

加强车辆保养,确保车辆正常运转。

作业人员生活垃圾的废弃

分类回收带回,送垃圾回收车

作业中对植被的破坏

尽量减少植被的破坏,施工完毕后尽可能恢复原有地貌

作业中对粮田的破坏

尽量减少设备和人员对粮田的破坏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

水泥储存区域:

序号

环 境 因 素

控 制 措 施

备 注

进场时翻车水泥洒落

采用集装箱式车辆,防止车翻时水泥洒落地面。执行紧急预案。

水泥袋掉落洒落

水泥袋捆绑结实,堆放整齐,封闭遮盖,防止掉落;洒水降尘。

运输中水泥尘的飞落

洒水降尘;喷水雾降尘,干旱季节注意施工路面淋水。

运输车尾气排放

每年定期对尾气排放进行检测,使用无铅汽油;尽量安装尾气净化器,实施尾气催化净化。

运输车车轮卷泥

场区道路路面做硬化处理;进出场时,设专人对进出工地车辆轮胎进行清洗,保证车辆清洁。

运输过程中车辆维修产生废件的处置

按废弃物的类别投入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运输过程中车辆维修产生废油的处置

存放到专用存放桶,然后集中送环保部门作无害化处理。

卸水泥时粉尘的飞扬

洒水降尘;喷水雾降尘。

卸水泥时水泥的洒落

洒水降尘;喷水雾降尘。

被淋湿水泥的废弃

按照废弃物的类别投入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搬运时水泥的洒落

洒水降尘;喷水雾降尘。

搅拌时水泥粉尘的飞扬

洒水降尘;喷水雾降尘,设置封闭式搅拌站。

水泥袋上水泥的飞扬

洒水降尘;喷水雾降尘。

废弃水泥袋的处理

集中收集,作回收再利用处理。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钢筋区域:

序号

环 境 因 素

控 制 措 施

备 注

切割机运转产生的噪音

按时对施工机械检修、润油,减少设备噪音。

切割钢筋产生的粉尘

洒水降尘;喷水雾降尘。

机械运转时机油泄露产生的滴落

在机械下方做砼工作台或将机械放置在自制的集油箱(有底无盖)内,防止滴油污染土地。

拉直机运转产生噪音

按时对施工机械检修、润油,减少设备噪音。

钢筋屑的处理

集中收集,做回收处理。

机械运转时电的消耗

避免机械空转,节约用电。

切割机运转时切割片的消耗

避免因操作失误而造成无效作业,降低切割片的消耗。

切断机维修时润油的消耗

按照规定,专人定时维修,定量用油。

切断机运转时机油的泄露

在机械下方做砼工作台或将机械放置在自制的集油箱(有底无盖)内,防止滴油污染土地。

钢筋头的处理

集中收集,做回收再利用处理。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砖、砂、石子堆放区域:

序号

环 境 因 素

控 制 措 施

备 注

运输车辆尘土飞扬

场区道路地面做硬化处理,干旱季节注意施工路面淋水。

运输车辆尾气的排放

每年定期对尾气排放进行检测,使用无铅汽油;尽量安装尾气净化器,实施尾气催化净化。

车辆维修废弃配件的处理

按废弃物的类别投入指定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湿润砖时污水的处理

砖堆放区设置排水渠,便于污水排放。

运输过程中砂、石子的泄露

禁止超高载运,设置封闭式围挡及遮盖物。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生活(仓库)区域:

序号

环 境 因 素

控 制 措 施

备 注

生活污水排放

做过滤处理,沉淀物按废弃物管理规定处理,污水排入污水管网。

生活垃圾处置

设置垃圾专用池,分类存放垃圾,外部保持清洁,定时消毒;统一处理垃圾,作无害化处理。

粪便的处理

专人负责清理,定时清扫,保持清洁卫生;卖做农肥。

做饭、烧水时SO2排放

尽量使用节能燃料,充分燃烧。

上下班摩托车尾气的排放

尽量使用无铅汽油,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摩托车漏油

车辆放入指定停车处,停车处地面做硬化处理,防止漏油污染地面。

上下班摩托车的噪声

车辆放入指定停车处,停车处封闭管理。

废旧圆珠笔芯的处理

投入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废旧灯管的处理

存放到废旧灯管专用存放桶,然后集中送环保部门作无害化处理。

废旧电池的处理

存放到废旧电池专用存放桶,然后集中送环保部门作无害化处理。

废旧纸水杯的处理

集中收集,卖给废品收购站。

废旧安全用品的处理

按照使用说明,废旧后免费寄到原厂家,作回收再利用处理。

办公用空调氟利昂的泄露

尽量淘汰此类含氟空调,使用无氟空调。

办公室拆除后地面瓷砖的处理

集中收集,作回收再利用处理。

水的消耗

加强对供水、用水设施、设备和器具的管理、维修、保养,防止跑水、冒水、滴水、漏水。

电的消耗

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选择节能电器,节约电耗。

做饭、烧水时煤的消耗

定量使用,节约用煤。

纸张的消耗

加强打印用纸管理,控制使用,尽量双面使用打印纸,避免打印失误而造成纸张浪费。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生活(仓库)区域:

序号

环 境 因 素

控 制 措 施

备 注

废旧纸张的处理

单面打印废纸可再次利用,不可利用纸张,应集中收集,卖于废品收购部。

办公室拆除后PVC板的处理

集中收集,作回收再利用处理。

仓库拆除后可回收件的处理

集中收集,作回收再利用处理。

机油储存时的泄露

仓库地面硬化处理,将其集中放置在封闭容器内。

油漆储存时的泄露

用棉纱及时擦拭,费旧棉纱按废弃物的类别投入垃圾箱;仓库地面硬化处理,将其集中放置在封闭容器内。

油漆储存时的火灾

仓库内禁止烟火。

应急预案

剩余油漆的处置

集中收集,按废弃物的类别投入指定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空油漆桶的处置

集中收集,作回收再利用处理。

油漆刷的处置

集中收集,按废弃物的类别投入指定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机械零配件漏油的处理

将机械零部件集中放置在封闭或半封闭容器内,防止漏油污染土地。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木工区域:

序号

环 境 因 素

控 制 措 施

备 注

机械加工木料时产生的噪音

按时对施工机械检修、润油,减少设备噪音。

机械加工木料时产生的锯末飞扬

机械周围设置全封闭或半封闭式围挡。

锯末的处理

集中收集,职工用于引火。

木料燃烧引起火灾

禁止在木工区及其附近吸烟;避免因机械使用不当引发电火。

机械运转时电的消耗

避免机械空转耗电,节约用电。

木料头的处理

集中放置,再次利用,不可利用的用于引火。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塔吊区域:

序号

环 境 因 素

控 制 措 施

备 注

塔吊运转时产生的噪音

按时对施工机械检修、润油,减少设备噪音。

变速箱更换机油时产生泄露

塔吊工作台做硬化处理,将机油放置在封闭或半封闭容器内。

维修时废旧零配件的处理

按废弃物的类别投入指定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模板堆放区域:

序号

环 境 因 素

控 制 措 施

备 注

运输模板时相互碰撞产生的噪音

脚手架排放整齐有序,捆绑结实,避免相互碰撞。

拆卸模板时产生的噪音

对机械检修,减少设备噪音。

修理模板时产生的噪音

在规定时间内施工,避免夜间施工,影响周围居民。

扔掷模板时产生的噪音

尽量轻拿轻放,人工传递模板。

涂模时废旧桶的处理

按废弃物的类别投入指定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涂模时隔离剂的滴落

涂模工作台应做硬化处理。

涂模时废旧磙子的处理

按废弃物的类别投入指定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维修时电焊产生热辐射

避免夜间电焊。

维修时电焊产生强光

避免夜间电焊。

维修时电焊产生的气味

保持通风良好。

维修时电焊产生电焊渣

按废弃物的类别投入指定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废电焊头的处理

集中收集,卖给废品收购站。

养护时剩余废机油的处理

按废弃物的类别投入指定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养护时废机油的滴落

工作台应做硬化处理。

废旧磙子的处理

按废弃物的类别投入指定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电焊模板时电的消耗

节约用电。

废旧钢模板的处理

集中收集,卖给废品收购站。

废旧竹胶板的处理

集中收集,卖给废品收购站。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搅拌区域:

序号

环 境 因 素

控 制 措 施

备 注

搅拌机运行时产生噪音

设置封闭式搅拌站,以减少噪音污染;在规定时间内施工。

搅拌机运行时粉尘飞扬

设置封闭式搅拌站,以减少灰尘污染。

清洗搅拌桶时污水的处理

场地内设排放渠,集中排放到城市污水管内。对于清洗用的油和其他化学溶剂不得随意乱倒,要求用后收集,集中处理。

清洗搅拌桶时废渣的处理

按废弃物的类别投入指定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废旧钢丝绳的处理

集中收集,卖于废品收购部门。

润滑油包装袋的处理

按废弃物的类别投入指定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变速箱更换下废机油的处理

按废弃物的类别投入指定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维修时废旧零部件的处理

按废弃物的类别投入指定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搅拌机运行时电的消耗

节约用电。

搅拌机运行时水的消耗

节约用水。

搅拌时砂、石子的洒落

节约使用。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竣工清理区域:

序号

环 境 因 素

控 制 措 施

备 注

运输车辆进场车轮带泥

场区道路路面做硬化处理;进出场时,设专人对进出工地车辆轮胎进行清洗,保证车辆清洁。

垃圾清理产生的粉尘

洒水降尘;喷水雾降尘

垃圾清理产生的噪音

对机械、车辆及时维修,降低噪音;在规定时间内施工,避免影响周围居民。

建筑垃圾的处理

建筑垃圾首先人工分类,对可以回收利用的的选出,其他垃圾统一运到环卫处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基础开挖区域:

序号

环 境 因 素

控 制 措 施

备 注

开挖机械运转产生噪音

及时对施工机械检修,减少设备噪音。

机械运转燃料的泄露

及时维修机械燃料箱。

机械排放尾气

每年定期对尾气排放进行检测,使用无铅汽油;尽量安装尾气净化器,实施尾气催化净化。

机械维修废旧零部件的处理

按废弃物的类别投入指定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地下水的排放

严禁向附近河道排放。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混浆一律采用混浆搬运车运走集中处理;场地内设排放系统,集中排放到城市污水管内。

爆破石头产生的烟尘

洒水降尘;喷水雾降尘。

爆破石头产生的噪音

使用爆破能力好,产生噪音小的炸药。

爆破石头产生的固体垃圾

按废弃物的类别投入指定垃圾箱(或场地),严禁乱投乱放。

避雷焊接产生的强光

避免夜间电焊。

避雷焊接产生的热辐射

避免夜间电焊。

机械燃料的消耗

加强管理,使用节能燃料,节约使用。

保养机械时润滑油的消耗

加强管理,节约使用。

避雷焊接产生的电消耗

节约用电。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主体施工区域:

序号

环 境 因 素

控 制 措 施

备 注

拆卸脚手架时产生噪音

对机械检修,减少设备噪音。

脚手架扣件养护润油的滴落

在工作区范围内地面铺砂;工作台做地面硬化处理。

振捣棒运行产生噪音

淘汰噪声污染严重的设备,使用环保型设备,减少噪音污染;在施工安排中,注意减少夜间的施工;及时对机械检修,减少设备噪音; 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须公告附近居民。

抹灰砂浆的滴落

在工作区范围内楼地面铺砂或纸壳。

避雷带焊接产生强光

避免夜间电焊。

焊接产生电弧辐射

避免夜间电焊。

焊接产生噪音

对机械检修,减少设备噪音。

焊接产生电焊渣

集中收集,按照废弃物的分类放置于指定垃圾箱内。

废管件、管头的处理

集中收集,按照废弃物的分类放置于指定垃圾箱内。

线盒、管下角料的处理

集中收集,按照废弃物的分类放置于指定垃圾箱内。

包装袋的处理

集中收集,按照废弃物的分类放置于指定垃圾箱内。

实验取芯产生噪音

对机械检修,减少设备噪音。

实验取芯产生粉尘

洒水降尘;喷水雾降尘

防水材料下角料的处理

集中收集,按照废弃物的分类放置于指定垃圾箱内。

脚手架扣件养护润油的消耗

节约使用。

废弃密目网、安全网的处理

集中收集,按照废弃物的分类放置于指定垃圾箱内。

实验取芯电的消耗

节约用电。

实验取芯水的消耗

节约用水。

绑扎钢筋时废钢筋丝的处理

集中收集,卖于废品收购部门。

拆模板废旧钉子的处理

集中收集,卖于废品收购部门。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装饰装修区域:

序号

环 境 因 素

控 制 措 施

备 注

面砖切割时产生的噪音

淘汰噪声污染严重的设备,使用环保型设备,减少噪音污染;在施工安排中,注意减少夜间的施工;及时对机械检修,减少设备噪音; 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须公告附近居民。

面砖的辐射

尽量选择环保型装修面砖。

屋面废瓦片的处理

集中收集,按照废弃物的分类放置于指定垃圾箱内。

清理楼地面产生粉尘

洒水降尘;喷水雾降尘;保持空气流通良好。

机械清理楼地面产生噪音

及时对机械检修,减少设备噪音。

油漆桶的处理

用洗液清理油漆桶内剩余油漆,再将油漆桶集中收集,作回收再利用处理。

油漆刷的处理

可再利用的,浸泡在水中;利用的,用洗液洗去油漆后集中收集,按照废弃物的分类放置于指定垃圾箱内。

密封胶的气味

保持通风良好。

涂料、腻子的气味

尽量使用环保型涂料,保持空气流通良好。

涂料、腻子的滴落

在工作区范围内地面铺砂。

穿墙、打孔产生的噪音

及时对机械检修,减少设备噪音。

穿墙、打孔产生的粉尘

洒水降尘;喷水雾降尘

焊接产生的强光

避免夜间电焊。

焊接产生的热辐射

避免夜间电焊。

焊接产生的噪音

及时对机械检修,减少设备噪音。

焊接产生的电焊渣

集中收集,按照废弃物的分类放置于指定垃圾箱内。

银粉的气味

保持通风良好。

油漆的消耗

定量节约使用。

焊接时电的消耗

节约用电。

暖气设备试压时水的渗漏

应急预案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集团公司办公区域:

序号

环 境 因 素

控 制 措 施

备 注

废灯管的处理

存放到废旧灯管专用存放桶,然后集中送环保部门作无害化处理。

生活办公垃圾的处理

设置垃圾专用池,分类存放垃圾,外部保持清洁,定时消毒;统一处理垃圾,作无害化处理。

废旧电池的处理

存放到废旧电池专用存放桶,然后集中送环保部门作无害化处理。

办公用电器噪音

尽量调整到最小音量,防止防碍其他人正常工作。

电脑显示屏产生辐射

新购入电脑尽量选择环保型、低辐射品牌,现有的尽量加设护目屏。

塑料饮用水桶的处理

集中收集,作回收再利用处理。

办公用空调氟利昂的泄露

尽量淘汰此类含氟空调,使用无氟空调。

车辆尾气的排放

每年定期对尾气排放进行检测,使用无铅汽油;尽量安装尾气净化器,实施尾气催化净化。

打印用纸消耗

加强打印用纸管理,控制使用,尽量双面使用打印纸,按照规定程序使用打印纸,避免打印失误而造成的纸张浪费。

废纸张的处理

集中收集,卖给废品收购站。

废旧硒鼓墨盒的处理

按照使用说明,废旧后免费寄到原厂家,作回收再利用处理。

办公用品消耗

加强办公用品的管理,节约使用。

办公用电器耗电

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选择节能电器,节约电耗。

电器使用不当引起火灾

必须加强电气防火安全管理,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不得超负荷用电,不得擅自拉接临时电线。

洗刷生活用水消耗

加强用水管理,注意水流量,节约用水。

灌溉花草树木时水的消耗

根据情况,尽量浇水均匀,节约用水。

2.环境因素管理控制程序 篇二

环境要素构成内容确定的是否充分和合理,直接影响着控制环境的优化,制约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环境要素构成内容如果确定的不充分、重叠或多余,就可能使内部控制其他要素设置不恰当,降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环境要素构成内容如果确定的不合理,就可能无法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规范,不利于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甚至对内部控制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充分确定控制环境的内容,合理划分控制环境要素,对于保证和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环境构成因素的观点述评

关于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的构成内容,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还有不同的看法:COSO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的环境要素包括员工的诚信、道德价值观,员工的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权责分配,组织和开发其员工的方式,以及董事会给予的关注和指导;ERM框架认为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主体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容量、董事会的监督、主体中人员的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胜任能力、组织结构、以及管理当局权利和责任分配、组织和开发员工的方式。COSO在2006年6月颁布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较小型公众公司指南》(以下简称“COSO指南”),以COSO框架规定的内部控制环境因素为依据,规定了与内部控制环境有关的7条原则:诚信和道德价值观、董事会、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财务报告方面的胜任能力、权利和责任、人力资源。可以看出,美国COSO对控制环境因素的划分主要是按照控制环境因素的主体不同进行的,除了人力资源、组织和开发员工的方式具有间接性之外,其他环境因素都具有直接性。

法国2007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规定,内部控制环境因素包括:有利于实现公司目标的合适的组织架构、明确界定各组织单位的责任和权力、促使员工拥有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政策、电子信息系统以及运营程序等李心合(2008)认为内部控制系统内部环境因素可以划分为管理因素;组织因素、人的因素、新增因素,管理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内部监督与内部审计;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人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政策、管理者素质;新增因素包括会计信息、流程再造。还有的学者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所有者层次,即以公司治理结构为起点,改善所有者对经营者受托责任的监督环境,包括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第二层次是经营者层次,即以公司经营为起点,改善企业经营者履行经管责任的环境,包括组织结构构建和权责体系的分配、管理者素质与品行、信息系统的构建、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建设(李心合,2008)。上述学者们这些控制环境因素的分类,差异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明确的分类标准和合理的控制环境定义。

二、内部环境构成因素的划分原则

1.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控制环境构成内容的划分,即控制环境因素的设定,不但要符合控制环境的定义,还必须要有内部环境因素划分的理论依据。王德忠提出“组织的内部环境包含哪些因素?迄今尚无统一看法。我们认为,这需要从组织的涵义说起。作为名词使用的组织,意指组织体,他们都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工作已达到共同目标的协作(共同)劳动的全体。由此可推论出组织内部包含这三个基本因素:使命、资源、文化,它们就是对管理者起约束作用的组织内部环境”(王德忠,2005)。本文赞同确定组织内部环境因素应以组织本质为依据,但是不同意把所有的资源因素和文化因素都作为环境因素,因为有些资源因素如组织拥有的物质资源,有些文化因素如行为规范,对组织来说都不具有先设性,甚至不是必需的。因此,本文认为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应当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使命(具体表现为组织的发展战略)、组织构成(具体表现为组织形式与权责分配)、人员(具体表现为各类人员的角色设定及其责任与素质要求)。

根据控制环境的定义和内部环境因素划分的理论,有的学者将内部审计、社会责任、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流程再造、管理控制方法、会计信息、信息系统的构建等纳入内部控制因素值得商榷。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监控的重要方式,它通过财务收支审计、风险管理评价等方式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等进行监控,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对内部控制进行监控。但是,把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就不够恰当。因为内部审计是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或内部控制后进行的,不具有作为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础性、前提性、支持性条件的特征。也有学者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权责配置作为控制环境,本文认为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确实属于控制环境,其实企业所有机构的设置和权责分配都属于控制环境,只是内部控制机构设置和权责配置对于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可靠性这一内部控制目标特别重要,有必要在组织结构和权责分配这一环境因素的规定中予以特别强调。因此,设定了组织结构和权责分配这样的环境因素后,就没有必要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作为一个独立的控制环境因素单独列出。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②,它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下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这种企业社会责任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是形成管理者风格和经营理念、塑造员工的诚信、道德价值观,进而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也就是说企业社会责任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是间接的,或者说它应当包括在经营理念和员工道德价值观中。因此,它不应当作为控制环境的一个独立因素。至于个人的社会责任本身就属于员工道德价值观,当然是控制环境的重要内容,但不必要单独列出。

本文不同意把“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作为控制环境因素,主张把它包含在“员工品德与能力”之中。因为“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是通过影响“员工品德与能力”来影响内部控制的,“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具有间接性;由于以“员工品德与能力”对应其他控制环境因素,较好地体现了以环境形成的主责任体为标准进行因素划分的原则,使控制环境因素的设定更加系统化。流程再造的核心是面向顾客满意度的业务流程改造,而核心思想是要打破企业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管理过程,从整体上确认企业的作业流程,追求全局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所以,流程再造是一个包括组织结构、职权配置在内的含义很广泛的动态概念,不宜作为一个独立的环境因素,而且它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组织结构、权责配置实现的,主要属于间接影响,所以不宜作为控制环境因素。

管理控制方法通常包括预算控制、生产控制、购销控制、库存控制等方面,是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这些方法具有预备性的特点,但它对于控制活动而言是方法运用而不是影响控制活动,是控制活动内在的东西而不是外在的东西,是选择性的而不是基础性。离开了管理控制方法,相关内部控制活动就无法进行。所以,管理控制方法是控制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控制环境的一个因素。会计信息是企业通过财务报告等方式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发布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的信息,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是内部控制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对内部控制而言,会计信息没有基础性、前提性的特征。会计信息是企业信息收集和沟通的重要内容,是内部控制中信息收集与沟通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收集与沟通对于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监控要素确实具有支持性的作用。但是信息收集与沟通不限于企业内部,而且这一工作更多的是在控制过程中进行的。因此,有必要将它作为一个有别于控制环境的独立的要素来设定。如同管理控制方法之于控制活动是组成部分而不是影响因素,信息系统的构建对于信息收集与沟通要素是其组成部分而不是其影响因素,是信息收集与沟通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东西,信息系统的改变不改变信息收集与沟通内容和质量要求。所以,管理控制方法不能作为控制环境的一个因素。法制观念是一种重要的内部控制环境因素,但它的行为主体是员工,它本身也是现代企业员工道德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合并到员工道德价值观和胜任能力中去。

2.要涵盖控制环境的所有内容。

控制环境因素的设定应当涵盖控制环境的所有内容,否则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和优化就可能不全面,据以设计的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就有可能出错,据以设计的内部控制就可能效果不佳。现有规范和观点中有关控制环境因素的设定,仍存在因素涵盖范围过小和短缺一些必要因素的情况。如COSO框架认定的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关注与监督这一环境因素,其涵盖的范围对我国来说就过小了,不能涵盖我国公司治理中所具有的监事会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和监督。因此,以公司治理(即治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指导和监督)替代董事会作为控制环境因素是必要的、合理的。一些学者把管理者素质作为控制环境因素,也存在涵盖范围过小的问题。作为控制环境因素的应当是全体员工的素质而不能仅仅是管理者素质,因为现代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

3.要有明确的分类标准和规范的表达。

没有明确的、合理的、统一的分类标准和规范的表达方式,就可能造成规定的控制环境要素表达不规范,出现内容重复、不能涵盖控制环境的全部内容、表达不当而引起误解等问题,影响内部控制规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增加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的难度,制约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质量等。目前,国内学者和规范制定机构提出的控制环境因素都看不出明确的划分标准,因而体系不够严密、表达不够规范。我国现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在控制环境要素上表达的相互不一致,就是这一问题的集中表现。比如《基本规范》中的公司治理、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到了《配套指引》中成了组织架构。本文比较认同COSO框架对控制环境因素的划分,以环境的责任主体为标准系统划分控制环境因素,而且还主张把控制环境因素严格限定在对内部控制其他因素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上,防止控制环境因素的无限膨胀。无限膨胀的控制环境因素,不仅会造成控制环境规范难以制定,而且会造成控制环境难以把握,影响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三、内部环境构成因素之我见

基于上述原则,本文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应当设定为如下五项: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治理层的责任、管理层的理念与风格、员工的道德价值观与胜任能力,其中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的责任主体是整个企业,治理层的权责和行动的责任主体是企业治理层,管理层的理念与风格的责任主体是企业管理层,员工的道德价值观与胜任能力的责任主体当然是员工。这里需要特别说明如下几点:

1.我国《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把发展战略纳入控制环境因素是必要的和合理的,因为发展战略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总导向,是企业实施包括内部控制在内等一切经营管理和公司治理活动根本依据,对于内部控制来说,它具有作为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基础性、前提性、支持性条件的特征。发展战略直接决定着企业风险的高低,是引发风险的首要因素,是企业风险控制的着眼点,也是内部控制风险评估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对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影响。发展战略也决定着要实施哪些控制活动,如何实施这些控制活动。反过来说,控制活动的建设和实施必须以保证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为转移。发展战略也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根本依据和标准,判断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是否存在重大缺陷,其中一个根本的标准就是它能否有效地保证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将发展战略作为一个重要的控制环境因素是必要的和适当的。

2.本文把组织结构和权责分配合并在一起,因为它们的责任主体都是企业,理论上应当放在一起。组织结构和权责分配在实际工作中总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组织结构要靠权责分配来落实;权责分配要以组织结构为框架,两者密不可分。

3.鉴于公司治理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来自治理层的责任认识和行动。所以,组织结构和权责分配主张用治理层的责任与行动取代公司治理(结构)作为控制环境因素,这样也便于明确这一环境因素的责任主体——治理层。鉴于我国公司治理层包括董事会和监事会两个方面的事实,本文认为有必要用治理层的责任取代COSO框架中的董事会,全面反映我国企业治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责任和态度,全面把握治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4.本文不赞同用企业文化来概括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以及员工的品德。尽管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对内部控制有直接影响的企业文化因素会越来越多,但是也需要注意目前“文化”一词有被滥用的现象,一切皆可用文化来概括或表达会影响到“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运用。用“企业文化”来概括控制环境过于宽泛,而且不好把握。本文认同COSO的做法,把这方面影响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具体划分为管理层的理念和风格、员工的道德价值观。这样做既具体明确、易于制定规范,也便于执行规范,更重要的是这两个要素与治理层的责任与行动并列对应,分类规范、严密、合理。

5.本文把员工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与员工的胜任能力合并在一起,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因为这两个方面的责任主体和载体都是员工,按照环境因素形成的责任主体划分,它们就应当是一个因素。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还可以把人力资源与实务对内部控制的间接影响,集中通过这一因素直接施加到内部控制上。因此,这样合并也有利于对这一环境因素进行建设和优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Z].2008.

[2]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Z].2010.

[3]财政部会计司考察团.英国和法国企业内部控制考察报告[J].会计研究,2007(9).

[4]李心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导读[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

[5]王德中.管理学(第三版)[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6][美]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M].方红星,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中小企业环境管理驱动因素分析 篇三

关键词:中小企业 环境管理 驱动因素

0 引言

自从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成为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2013年以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大半个中国笼罩在雾霾的阴影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开始反思高速经济增长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改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中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微企业占了97.3%。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59%的税收和60%的进出口,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每年解决1000多万新增就业。

从上述数据可知,中小企业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贡献非常的大,但中小企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然会对环境起到破坏作用。因此,中小企业的环境管理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理论背景

Henriques & Sadorsky(1996)提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有利于企业竞争的战略,对环境的治理有一定的帮助。Freeman(1999)认为环境管理与企业竞争力之间是对立的关系。他认为环境管理削弱了国家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环境管理与竞争力之间是对立的关系,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负相关。Banerjee(2003)认为驱动企业进行环境管理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而Darnall(2009)认为企业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环境规定、社会和市场,而内部因素包括企业员工,企业管理者和企业环境战略。Dowell(2011)则提出了影响企业环境管理的驱动因素是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机构和企业本身,而Banerjee(2003)的观点“监管压力和公众对于环境的担忧是强有力的决定因素,在设计环境的策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Papagiannakis & Lioukas(2012)则提出如果企业的经营者有环保的意识,环保的价值观和环保的态度,则对于企业的环境管理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Neelam(2013)对印度企业的环境管理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4大驱动因素。

国内学者对于企业环境管理的相应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管理等表面问题,对于环境管理驱动因素的分析较少。陈浩(2006)在企业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认为环境管理是企业与各利益相关体的相互协调;刘燕娜等(2011)对上海100家上市公司环境管理行为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他们从企业规模、企业绩效、企业能力、资金周转率和成立年限等企业内部因素展开分析。宣晓冬(2000) 对中小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小企业转变为绿色生产的意义;而林宝华(2011)则指出了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环境管理的不足。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的是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环境管理驱动因素,围绕外部和内部利益相关者等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回归方程,进行问卷访问,获得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从而发现影响浙江省中小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驱动因素。浙江省超过99%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浙江也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省份,浙江省也是较早提出绿色GDP的省份之一。作者以Neelam对印度企业的问卷为样卷,结合浙江省中小企业特征,进行适当修改运用。根据Neelam对于中小企业环境管理驱动因素概念的阐述,中小企业环境管理的驱动因素主要由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组成。外部压力主要包括市场相关利益者压力,政府压力和社会压力,其中市场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主要由消费者、供应商和国外市场组成;政府压力主要由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组成;社会压力主要由媒体、公众和非政府环保组织组成;而内部压力主要指企业自身的压力,由股东、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组成。此外,企业的特征也是本次研究的一个方面。基于上述概念,建立回归方程:

EM=f(I,E,C)

根据概念框架,细分各子因素,得到具体回归方程,如下:

EM=α0+α1SH+α2MA+α3EP+α4GO+α5SU+α6CO+α7FO+α8EO+α9PU+α10ME+α11SIZE+α12AGE+α13SECTOR+ε

3 研究结果

根据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的环境管理驱动因素中,中小企业最为重视国家和当地的环境政策和环境审查,与传统想法不同的是,中小企业对于员工的环保培训也比较重视,数据显示,企业认为对于员工环保方面的培训仅次于政府环境政策和环境审查。而通过对企业员工的访问中,作者发现在中小企业中,企业的持有者或者管理者的环境管理意识决定整个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而在其他外部环境驱动因素中,中小企业最为忽视的是非政府环保组织的环境报告,他们认为非政府环保组织的环境报告缺乏公信力,对于企业的态度总是否定,认为中小企业是在牺牲环境的情况下获得利益,绝大部分社会环境报告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也比较注意媒体的态度和群体性公众态度。

在行业压力中,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行业中具有一定环保理念和技术的竞争者最为担心,这说明中小企业也认为具有较高环保素质的企业在竞争中有一定影响力,消费者和市场产品中,绿色消费和绿色产品在同类型产品中所受到的政策支持和受欢迎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这些产品更具有产品附加价值,企业能从这些产品和消费者中获得额外的利润。这种对于绿色市场的关注也体现在中小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中,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有一个环境目标来增加企业形象,也有一定程度的环境管理法规,来遏制环境污染,从而避免政府处罚和增加社会环境矛盾。endprint

在企业特征方面,企业的规模对于企业的环境管理起到正相关和决定性作用,企业规模越大越注重环境管理,反之则比较缺乏环境管理。而企业的类型也影响企业的环境管理,如制造业、化工业和农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对环境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类似服务业为主的中小企业。而企业的年龄则对企业环境管理起到负相关作用,调查表明企业年龄越长,对于环境管理的动力就越差,而新生企业往往在企业创立之初就有环境管理的动机,当然,企业年龄在环境管理的驱动因素中的决定性比较的不显著。

4 对策和建议

通过数据研究,作者发现,在所有的因素中,政府的监管和环境法规是所有驱动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在中小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的进程中,应将其放在首位。现有针对企业环境污染的参照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这些法律虽然对企业环境污染有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整体来看,中小企业的环境法制环境还不完整,缺乏针对排污中小企业的有效激励机制和监督管理制度。因此,应当推动多层次的环境立法,用法律制度去规范企业行为。

在内在驱动因素分析中,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环境理念也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长期实践中作者发现,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环境意识的培训效果比较的差,中小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作用是让企业盈利生存,只有在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企业管理者才有能力去主动的进行环境管理。如何让中小企业主主动去进行环境管理,笔者认为结合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是一条不错的道路。企业根据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积极实施绿色营销组合策略。绿色产品配合以绿色价格、绿色促销和绿色服务,迎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扩大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把所需要的绿色成本转嫁内化于销售价格上,根据调查,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产品付出更多的代价。在利润的保证下,中小企业管理者必定主动进行环境管理。除此之外,在中小企业内部,只有上至管理者,下到一线员工形成比较统一的环境保护观念,并把环保意识,清洁生产观念融入到每一个具体的小环节中,成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关注的对象,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小企业环境管理的现状,对员工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环境管理的外在因素看,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也非常重要,媒体应继续保持客观的态度来监督中小企业环境状况。而笔者在这里主要想对非政府的环境保护组织提出相应的建议。

作为环保组织,首先需要客观的看待中小企业在利润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能过分的把环境破坏归纳到中小企业的生产中;其次非政府组织应弥补政府组织在机制上的不灵活,主动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合理的绿色帮助;最后,在年末的报告中,对于环境有贡献的企业或者在环境管理方面比较出色的企业,非政府组织因以报告的形式向社会说明,从而促进企业环境管理的积极性。

中小企业在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能为当地环境做出相应的贡献,体现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形象,相信社会也会对企业做出合理的回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一起走下去的。

参考文献:

[1]Henriques & Sadorsky.The 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ly-responsive firms:an empirical approach [J].Environ. Econ.Manage.,30(3)(1996),pp.381-395.

[2]Banerjee et al Corporate environmentalism:antecedents and influence of industry type[J].Marketing,67(2)(2003),pp.106-122.

[3]Darnall et al Adopting proactive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the influence of stakeholders and firm size[J].Manage. Stud.,47(6)(2009),pp.1072-1094.

[4]Dowell A natural resource based view of the firm: fifteen years after[J].Manage.,37 (5) (2011),pp.1464-1479.

[5]Neelam Divergent stakeholder theory Acad.Manage. Rev.,24(2)(1999),pp.233-236.

[6]陈浩.环境管制与企业竞争力的演化经济学解释——对传统观点和修正学派的批判[J].生态经济,2006(2):38~41.

[7]程娇.我国中小企业环境管理的驱动力模型研究──以宁波中小企业为例[D].宁波:宁波大学,2010.

[8]宣晓冬.中小企业的环境管理[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6).

4.环境因素管理控制程序 篇四

1 基本概念

环境管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并管理其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重要环境因素: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2 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控制

2.1 识别重要环境因素

粘胶纤维生产过程存在的重要环境因素主要有:1)酸性废水、中性废水、碱性废水的排放;2)CS2、H2S 废气的排放;3)危险固体废弃物的排放;4)噪声的排放;5)锅炉烟尘和SO2的排放;6) 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

2.2 废水

2.2.1 主要来源及主要污染物

a) 酸性废水:纺丝工段包括二浴溢流排放水、纺丝机洗涤水等。酸站中有洗涤过滤器排水、蒸发器、结晶器、贮酸槽等的酸液及洗涤水。后处理工段排出的酸洗废水,酸性废水中含有H2SO4、Na2SO4、ZnSO4、H2S、CS2、硫磺及其他硫化物、油剂及表面活性剂等。主要污染物是硫酸、硫酸锌;

b) 碱性废水:原液工段的碱回收、废碱液、滤布、以及机械或地面的冲洗水。纺丝工段的滤布洗涤水、纺丝机洗滤器及喷丝头水、纺丝机换滤器和喷丝头时带出的粘胶落入的水。后处理工段的上油废液、脱硫废碱液及其洗涤水。碱性废水中含有烧碱、纤维素、硫化物及各种变性剂等,且COD 值较高。主要污染物是氢氧化钠和粘胶。

c) 中性废水:酸站: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排出水;后处理工段:上油废水。

2.2.2 废水排放要求和一般处理措施

废水主要排放指标应满足《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中的适用要求, 主要的监测项目包括:PH、SS、COD、BOD、NH3-N 和色度。对于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还应满足有关的总量控制要求。

目前,国内粘胶行业废水处理技术较成熟,在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经混合中和、曝气吹脱硫化物、加石灰乳除锌和沉淀澄清等一级物化处理后,出水中的S2-、Zn2+ 和COD 等不易达标。在一级物化处理的基础上再加活性污泥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使得废水中BOD5、COD 等得以进一步去除,正常运行时出水可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但可能存在偷排现象。随着国家节能降耗、废水排放总量控制等相关环保政策的落实,中水回用技术也已应用到废水处理过程中。

2.3 废气

2.3.1 主要来源及主要污染物

粘胶纤维生产的每一个工艺过程,几乎都有废气产生,主要是硫化氢、二硫化碳、还有少量二氧化硫等。例如:磺化工序加入二硫化碳,在磺化机、拉伸机、纺丝机中大部分变为CS2和H2S 气体逸出,其中一部分溶解在酸浴中带走,一部分生成硫化锌及硫化物等沉淀,还有一部分遗留在丝条上,导致在后处理过程中有一些废气逸出。粘胶生产过程产生的主要废气为:CS2、H2S 气体。

2.3.2 废气排放要求及一般处理方法

废气排放指标主要执行标准:a)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b)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c)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e) 地方制定的废气排放标准等。

废气治理方法主要有:1. 蒸汽冷凝回收法。通过冷凝回收装置回收CS2,CS2 冷凝回收率一般在45% 左右,国内最佳回收率可达50%。2. 酸浴脱气燃烧法。粘胶纺丝酸浴经真空脱气解析出来的.H2S、CS2 可直接燃烧成SO2, 再用NaOH 吸收,生成Na2SO3,此法可将二硫化碳总投放量的15% 转化为亚硫酸钠。3. 活性炭吸附法。用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通过解析回收二硫化碳。4. 栲胶氧化还原法。将碱液作为吸收硫化氢的介子,栲胶液(钒化合物)作为催化剂,被吸收的硫化氢通过催化氧化反应转化为单体硫。

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复旦大学研制的“低温等离子技术”;北京大学研制的DDS 脱硫技术回收硫磺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一般将上述两种以上方法结合使用,方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4 危险固体废弃物

2.4.1 主要来源及主要污染物

粘胶纤维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废丝、污泥和废渣。废丝主要有3 种形态:酸性废丝主要来源于纺丝工段、短纤切断工段;中性湿废丝主要来源于后处理工段;干丝主要来源于纺丝加工各工段和检验室等。污泥主要来源于废水处理厂(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等)和各车间内外下水道。废渣主要以生产CS2 的硫渣和锅炉房的灰渣为主。

2.4.2 处理方法选择

废丝可以加工处理和综合利用。污泥和灰渣可以作为原料制造建筑材料,污泥的处理也可以用焚烧的方法回收锌。污泥和灰渣如作为制造建筑材料的原料,应有经检测符合使用要求的检测报告。同时可以委托其他有资质能力的地方进行处理和处置。

3 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

3.1 应急情况

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主要有:危险化学品的泄漏、C2S 等危险化学品的火灾/ 爆炸、锅炉的爆炸、环保设施故障导致的意外排放等。

3.2 应急控制措施

企业应根据危险场所、设施设备及周围的情况确定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建立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应急预案或计划,内容宜包括:组织和职责、关键人员、设施设备、物资、救援机构、联络、控制事态的措施、避免或降低环境损害的措施、恢复性措施等。应急程序/ 预案/ 计划应尽可能予以试验或演练,并及时修订。

应急响应所需设施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防火沙、围堰等,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使用效果。危化品储槽(罐)区的防护围堰及“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的引流和储池设施。锅炉房应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制度,按期接受年检,日常建立各项记录。

5.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篇五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确认。

3.0职责 ●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适用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 求登记表》。

●ISO办公室负责获取和识别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并负责编制《适用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登记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及要求的传达。

4.0工作程序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内容(1)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指南。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2(2)省市条例、规定和其他要求。

(3)行政指导性的要求。

(4)其他相关方所提出的要求。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途径(1)当地环保部门。

(2)各相关网络、报刊。

(3)专业出版社、书店等。

●法律、法规的收集与管理更新(1)ISO办公室每半年到环保局收集一次,其他为不定期收集。

(2)ISO办公室将收集到的法律、法规等及时登记在《适用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 求登 记表》上,并将相关法律、法规的复印件以及《适用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登记表》发放 到相关部门,以确保各部门对法律法规的遵守。

(3)对获得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新版本,按如上程序进行登记并替换旧版本,作 为信息留存的旧版本资料由ISO办公室注明“作废”字样后另外保存。当现行的法律法规、标准更新时,应重新确认。

5.0支持性文件 ●《环境记录控制程序》 6.0相关记录 ●《适用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登记表》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3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1.0目的 合理制定并实施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3.0职责 ●总经理批准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确认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办公室负责提出和修订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并对 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4.0工作程序 ●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依据(1)环境方针明确要求的;

(2)评价出的重大环境因素;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4(3)能源、资源的消耗及再利用。

●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要求(1)技术上可行;

(2)经济上允许;

(3)目标要具体,指标应尽可能量化,管理方案应明确完成时间。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1)ISO办公室根据以上要求编制《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一览表》,经环境管 理者代表确认后报总经理批准。

(2)各部门执行批准的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3)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一般每年制定一次,以下情况需要时可随时进行修订:

①管理评审时;

②环境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

③定期检查发现不合理时。

●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监控检查 按照《监控与测量实施程序》,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检查,并在每年年末填写《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实施情况汇总表》。

5.0支持性文件 ●《文件控制实施程序》 ●《监控与测量实施程序》 ●《环境记录控制程序》 6.0相关记录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5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一览表》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实施情况汇总表》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6 环境培训管理程序 1.0目的 提高员工环境意识,明确自身环境职责,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的培训。

3.0职责 ●总经理批准公司环境培训计划。

●办公室负责制定培训计划;

负责培训工作的监督及综合管理。

●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培训计划中与本部门相关的内容。

4.0工作程序 ●培训计划的制定 办公室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以及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员,确定其相应的培训内容,并据此在每年的12月份制定出下一环境培训计划。其培训原则如下:(1)高层管理者应明确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意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7 义、理解实现环境目标、指 标及管理方案的重要性和进行管理评审的重要意义,以取得组织对环境方针的有效承诺。

(2)中层管理者要确保体系运行中本部门职责的履行,明确自身工作中可能给环境带 来的影响,培养自己在改善过程中的责任感。

(3)全体员工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意识,理解环境方针,认识到本身工作可能给环 境带来的影响,培养自己在改善过程中的责任感。

(3)对于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岗位人员应进行岗位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工作 能力和工作经验,确保其能够胜任所担任的工作。

(4)新员工和转岗员工,根据以上不同需求及时进行培训。

培训计划中应明确培训的目的对象、内容、要求、方式、课程设置及实施进度等。

●培训计划的实施(1)培训计划经环境管理者代表确认总经理批准后,办公室发至各部门。

(2)各相关部门根据培训计划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认真进行组织实施,并将培训过 程及结果记入公司员工培训记录本。

(3)新员工和转岗员工由所属部门及时进行培训。

(4)办公室根据培训计划,对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收集培训记录。

(5)培训结束后,依据培训计划由推进办公室组织进行相应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交到办公室。

(6)办公室根据培训情况及考核结果建立员工培训档案。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8 5.0支持性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环境记录控制程序》 6.0相关记录 ●《环境培训计划》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9 紧急状态对策与处理程序 1.0目的 预防环境潜在事故的发生,确保环境紧急情况得到及时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环境紧急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3.0职责 ●办公室负责组织各部门确定可能发生紧急情况的部位,制定 预防措施和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对策。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潜在事故的预防和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对 策实施。

4.0工作程序 ●紧急状态发生的范围(1)锅炉、分气缸爆炸;

(2)车间、成品库的火灾;

(3)电起火;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0(4)其他原因导致环境方面的突发事故。

●紧急事故的处置(1)若发生锅炉、分气缸爆炸,现场人员采取紧急人员救护措施,情况严重时立 即拨打“120”。

(2)若发生火灾,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的灭大方式,隔离易燃物品,并通知相关 部门,在火势难于控制时,拔打“119”,通知消防单位采取灭火措施。

(3)其他原因导致环境方面的突发事故,由责任人/发现人负责进行紧急处理,或 通知办公室与相关部门或外部协助处理。

(4)紧急情况处置完毕后,责任部门要将发生的经过及所采取的措施填入《紧急情况 处理报告书》,明确防止再发生的措施,交办公室经环境管理者代表确认后,转交总经理审阅,由办公室保管。

●紧急事故的预防(1)配备灭火器材 办公室负责安全消防工作,灭火器要按场所的需要配置,放置处要有明确标识,并按规定时间进行检修。

(2)加强人员教育培训 对可能发生紧急情况的岗位操作人员培训,由所在部门领导负责,办公室负责公司消防方面 的培训工作,并对全体员工每年举办一次消防演习。

5.0支持性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1 ●《环境记录控制程序》 6.0相关记录 ●《紧急情况处理报告书》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2 监控与测量控制程序 1.0目的 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有关环境表现进行监控和测量,以了解体系运行状况并据此 评价公司环境表现。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监测和测量,以及对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 方案的监控。

3.0职责 ISO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负责监测与测量的实施,监测数据的整理和保管,并评价 公司的环境行为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情况。

4.0工作程序 ●厂界噪声、生产废水、锅炉烟尘SO2等项目由办公室委托 国家承认有监测资格的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监测时间为每年二月和九月份。

●公司用水用电情况统计由维修部负责具体实施,按《节约能、资源实施程序》进行。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3 ●对体系的运行情况,办公室应组织各部门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填入《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检查记录表》中,对检查出的问题依性质不同分别按 《环境信息交流处置实施程序》和《纠正不符合实施程序》予以改善。

●办公室每年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的完成情况及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汇总评价后报环境管理者代表。

5.0支持性文件 ● 《文件控制程序》 ● 《纠正不符合控制程序》 ● 《环境记录控制程序》 ● 《环境信息交流处置控制程序》 6.0相关记录 ●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检查记录表》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4 纠正不符合控制程序 1.0目的 在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为纠正和预防发生和发现的不符合情况,防止不符合的再次发生,以避免或减少由此产生的环境影响。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不符合的纠正和预防。

3.0职责 ●责任部门对发生的不符合情况及时进行纠正,并做出相应的 纠正措施。

●办公室负责相应范围内不符合纠正的跟踪检查。

4.0工作程序 ●不符合的内容 在日常的检查监测、定期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审核及其他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内容主要包括:

(1)运行过程中与法律法规或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基准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5 不符合。

(2)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与ISO14001标准的不符合。

(3)不符合相关方的合理要求。

●不符合的类型(1)严重不符合 某一要素重复出现失效现象,即多次重复发生不符合现象,而又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使体系运行出现系统性失效。体系要素在某一部门的全面失效,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2)轻微不符合 对满足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或体系文件的要求而言,是个别的、偶然的、孤立的、性质轻微的问题。

对保证所审区域体系的有效性而言,是个次要的问题。

●不符合情况的发生有以下几种情况(1)定期检查发现的不符合。

(2)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和环境管理评审发现的不符合。

(3)外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发现的不符合。

●实施纠正预防措施的要求(1)查明不符合发生的原因。

(2)有效实施纠正。

(3)明确预防措施的方法并加以落实。

●对不符合的处置(1)定期检查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由办公室填写不符合报告,交发生不符合部门责任者。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6(2)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发现的不符合,由审核组开出不符合报告,交发生不符合部门的责任者。

(3)外部环境体系审核发现的不符合,由办公室将审核组开出的不符合报告交发生不符合部门责任者。

(4)以上(1)、(3)项,发生不符合的责任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其部门责任者确认后,填写不符合报告交办公室,由责任部门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办公室负责跟踪验证。

(5)以上(2)项,发生不符合的责任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其部门责任者确认后,填写不符合报告上报审核组,由责任部门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审核组负责跟踪验证。

(6)以上不符合内容若涉及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依据《文件控制程序》实施。

5.0支持性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环境记录控制程序》 6.0相关记录 ●《不符合报告》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7 水污染控制程序 1.0目的 为加强污水的控制与管理,特制订本程序。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食品公司污水的控制与管理。

3.0职责 质检部负责污水的控制与管理。

4.0工作程序 ●污水种类 生活污水、食堂污水、漏粉水和锅炉除尘废水。

●污水的控制 本公司实施清污分流:

(1)生活污水经污水井沉淀后集中市区统一排放口排放。

(2)食堂污水经过滤网过滤沉淀再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集中排放口排放。

(3)漏粉水经两层水过滤网沉淀法,将加工过程中的淀粉、碎粉过滤出来,不使其 氧化,减少耗氧COD指标,过滤 文 件 名 食品业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电子文件编码 页 码 18-18 沉淀再利用。

(4)锅炉除尘废水经沉淀,集中排放口排放。锅炉房沉淀池每天清理一次。清理要留有记录,沉淀渣集中送到市统一指定的垃圾场。

(5)维修部负责每年清理隔油沉淀池、化粪池、对其污物进行集中处理。

6.环境因素管理控制程序 篇六

环境卫生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FY/ICTI-QP10

行政人事部

所有生产部 财务部维修部工程部 QA/QC部 其他PPC计划部仓库部

环境卫生、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改进卫生环境、改善工作条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证

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安全、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公司的环境卫生、健康安全所涉及的内容,统称公司的生产安全,必须坚持“安全

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以及不同职位责任追究制。

第三条:公司有责任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

条件,员工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和履行安全生产的义务。

第四条:公司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实行安全否决权,生产服从安全。

第五条: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成绩的,依据本制度和公司其管理制度予以奖励,对不遵守公司安全制度,忽视安全,造成安全事故的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六条: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健康安

全、环境卫生、工作条件等工作,安委会实行主任负责制,并配臵注册安全主任,每二个月最少一次公司安全会议,厂长/经理一年至少参加三次EHS会议。

第七条:公司设臵防火、劳动保护等健康安全各职能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职责,检查

落实各项安全事务。

第八条:各部门、车间、班组的主管人员对本单位的安全负责,并应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建

立安全管理细则,制定各岗位作业指导书,设立安全小组,巡查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第九条:对安全生产管理实行车间巡查(自查)和安委会检查相结合。

1、巡查的重点:

①.纠正违章作业;

②.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

③.工作场地整洁卫生;

④.安全装臵、安全设施器材和安全警示标志是否完整;

⑤.安全物品的放臵是否符合规范;

⑥.劳动保护用品佩戴使用情况;

⑦.各种有害能源的使用是否规范。

2、巡查的要求:

车间主管人员负责或指派专人负责本单位的安全巡查,每日进行妥善处理安全隐

患,无法当场解决的,应当立即报告,对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应采取紧急措施。

3、检查的重点:

①.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隐患的整改情况;

②.安全装臵、安全器材的配臵及有效性;

③.安全操作的合法性;

④.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

⑤.易燃/易爆品的安全防范情况;

⑥.劳保用品的配臵、各种生产、生活设施的配套情况;

⑦.环境整体情况;

⑧.安全巡查落实情况。

4、安全检查的要求:

①.安全检查由公司领导或安委会直接组织参与,也可以由各安全小组组织参与; ②.应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目的是消除隐患,督促整改;

③.安全检查至少每月一次,并要跟踪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安全管理

第十条:对油漆等化学品要依据国家相关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法规进行严格的登记、上报,设立化学品仓库,由专人管理,并建立最新的MSDS资料表,供全体使用者索阅。第十一条:所有化学品都应有明显的标识,开封后停用的化学品要有防泄漏装臵;除少量的在用化学品外,车间不允许过量存放,要有标识,使用者要佩戴防护用品;化学

品作用点和储存仓设臵紧急洗眼站。

第十二条:化学品储备仓和使用化学品的车间应通风,使用防爆电器,并且控制在适当的温

湿度内。严禁使用任何烟火和可能发生静电起火花的物件、电气等。

第十三条:各种设备、仪器不得超负荷和带病运行,任何设备的安全装臵应完好无损,功能

正常,不得将其拆,撤或空臵,不得改变其用途,不得图方便使设备运行而避开

安全装臵。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安全装臵不全的设备应停止使用。

第十四条: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电线路的布臵应规范,不得有裸线,裸接头,绝缘良好,有可靠的接地线或零线保

护措施。电气设备应有可熔保险或漏电保护装臵,喷油、仓库等有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工作场所,应配备防爆电气设备;要求使用安全电压的设备必须使用安全电压。

2、注塑部的电路应采用封闭开关,免粉尘;车间设备与照明应明确分相,互不干扰。

对软电线,插排、旋转机件要多查视;携便式电动工具要认真检查后才能使用,3、电气设备检修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切断电源维修要有明显的断电处,并挂警示牌或有专人监护。

4、电信线路要严格与电网线路分开,严防串连电伤人,建筑物避雷天线每年检测,符合要求。

第十五条:对行吊、压力容器、电梯等设备要按国家要求定期检验,其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第十六条:登高作业要有护拦、梯子有扶手;不同工作岗位的人要严格按要求穿戴个人防护

用品。

第十七条:工作场所保持干净整洁,货物、工具等物品放臵整齐,不得零乱堵塞各种通道,地面不得有颗粒、纸屑、绳索、油垢、积水、防止人摔倒。走廊、阶梯、玻璃、门、窗、工作区、天花板、机器设备要每天擦抹,不得有污垢;下水道、洗手间

要勤打理,无异味,保持清爽健康的空气。

第十八条:保护车间急救药箱常备药齐全,每一急救箱起码有二个经培训有资格的人员负责

管理。

第十九条:对公共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消防等安全设施由所属车间后勤清洁人员及时清洁,安委会及各相关小组人员定期检查,若有问题及时报维修部检修,保证完好无损。

第四章、员工培训

第二十条:培训讲师为公司行政人事部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车间/部门主要负责人等。第二十一条:公司所有新进员工必须经过三级安全培训(入厂、车间、班组),合格后才能

上岗,其培训内容主要为:

1、公司的环境、卫生、生产条件及注意的安全事项;

2、其作业场所或工作岗位存在有哪些不利或危险因素,及事故应急措施;

3、机器安全防护及安全操作规程;

4、从事化学品员工的化学品安全培训;

5、有害能源培训;

6、消防安全及逃生培训;

7、个人防护用品培训;

8、5S内容。

第二十二条:对换岗(调岗)员工实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进行培

训:

第二十三条:培训考核分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三种:

第二十四条:根据公司管理和资源需求,可派送人员外训。

第二十五条:国家要求必须持证上岗的特种作业岗位,必须持有相关资格证或送派外训取得

相应资格证才能上岗,并严格进行年检复训。

第五章、化学品物料安全系数要求

第二十六条:为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有资格检测单位的化学品检测报告,以及

根据需要委托相关单位的检验数据,编制供员工使用的MSDS,其内容要求如下:

1、供应商名称等相关资料;

2、化学品有害成份及其含量;

3、理化性质;

4、火灾及爆炸危害资料;

5、反应特征;

6、健康危害情况;

7、安全储运与使用方法的预防措施;

8、控制措施;

9、储运等。

第二十七条:所有化学品的物质安全系数表都应该张贴于仓库、喷油部等作业场所,同时并

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有知情权;化学品的物质安全系数表存放于文控,并要

求保存五年。

第六章、个人防护用品

第二十八条:公司下列工序工种必须使用相关的个人防护用品;

1、搬运模具员工应穿工作鞋,防止足部受伤,铣床、车床、磨床作业员工应佩戴护目

镜,防止飞溅物。(如适用的话)

2、注塑部碎料车间的员工上班应佩戴护目镜、口罩、手套、耳塞。(如适用的话)

3、喷油、移印员工应佩戴口罩、手套。

4、危险品仓库作业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

5、其他工作岗位员工视空气、温度、噪声等环境因素,由安委会劳动保护监督组根据

情况上报,由安委会决定配臵个人防护用品。

第二十九条:强制员工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通过培训正确引导其使用、保管、清洁、在使用

个人防护用品的地方,要求张贴标识。

第三十条:外来访客或人员进入需戴个人防护用品的场所,其应获得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第七章、外来人员进入车间

第三十一条:所有非本公司人员进入厂区,必须在本公司人员的陪同下,才可以进入生产场

地,若发现擅自进入的,任何人均可以予以礼貌地制止。

第三十二条: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场地之前,公司陪同人员或车间负责人有责任将其作业环境,安全因素、注意事项与其交持清楚,必要时,可用书面形式告知。

第三十三条:进入需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车间的外来人员,本公司陪同人员有责任教其戴好安

全防护品才能进入。

第八章、事故管理

第三十四条:发生工伤事故或突发事故,依据公司“事故应急计划”做好抢捡,救急外,事

故的单位负责人(主管)和相关人员要积极调查事故的原因,并于二十四小时

内填报(事故报告),对假报、虚报、报或故意延迟不报的,除责成补报外,追究事故单位负责人责任。

第三十五条:发生事故要及时调查、取证,事故的原因、责任分析要透彻,要坚持“四不放

过”;事故的原因没调查清不放过;事故的责任不明确不放过;事故防范措施

没落实不放过;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第三十六条:按照政府要求二十四小时内报告事故情况,配合政府部门处理。

第三十七条:对事故要进行记载存档,每年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改进办法。

第三十八条: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履行应尽职责,造成事故,有下列行为

之一的,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

1、不执行有关制度、条例、规程而自行其事的;

2、对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险情和隐患,不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得力又不报告的;

3、不接受上级的管理和监督,不听取合理意见,主观武断,不顾他人安危,强令他人违章作业的;

4、对环境、卫生、工作条件、安全等方面的工作马虎草率、漫不轻心,或麻痹大意,不检查落实,放任自流的;

5、对安全、消防装臵不维护、不检查而导致损坏,又不报告或不上报的检修而进行作

业的;

6、擅自动用各种安全标识,致使设备、机器、电闸开关而被误操作的;

7、其他违章指挥作业或违章作业的。

第三十九条:车间/部门发现人员重伤或经济损失一万元之上事故的,取消年终先进集体和

个人先进评奖资格。

第四十条:积级落实公司各项安全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或勇于抢

险救护,及时制止危害环境、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的事故发生,根据公司《人事

管理制度》给予嘉奖。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各车间、部门应制定具体的安全细则。

第四十二条:本制度自公布日起执行。

附:

1、《安委会组织构架图》

2、《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结构》

7.环境因素管理控制程序 篇七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危害因素预防控制所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ft康危害因素监测能.力已经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 (CNAL) 知资质认定 (CMA) »;具有室内空., 质識_测巧资质, .i具的检测报告带有C N A—:及CMA标识手心'的球邊检3则:£作运环境与健康危害因素··:预防控制所承担#‘*·项目名称检測项S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甲醛、苯医院洁净手术部环境检测洁净实验室环境检测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检测保健食品生产企业G M P车间环境检测沉降菌、尘埃粒子数 (洁净度) 、换气次数、静压差、温度、相对湿度、照度、噪声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冷却水和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新风量、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 (PM10) �送风中细菌总数、送风中真菌总数、送风中P-溶血性链球菌、风管内表面积尘量、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99家认2认STfifl^|9Cn会aii BW2004«5r5B甲醛换气次;;风量) 噪声ZL丨尘埃粒子数 (洁净度争度) 1P-溶血性链球菌fjif'SSB-|RR BH®"Efl HFTI""'BSBSr SSSSTB™'^制1-.Bhf SB whi M^Tri SBasrsfsasr misaa?!srs觸包歷g地址:长春市景阳大路3145号Wfi B{j ii n i!B n 1BUJL-IK�gi SS^S Pi RSRS M'.^sml

8.环境因素管理控制程序 篇八

“全因素三维过程控制”成本管理基本内涵及主要做法。

“全因素三维过程控制”成本精细管理模式,就是运用系统联系的思考方法,细致划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质量控制点,从“任务轴、时间轴、人员轴”的三维角度,实施“明确的任务,明确的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规范管理和操作,高质量完成任务目标”的三维精细成本管理,体现严谨、快速、创新、高效的管理特点。

1.以责任指标体系的建立推动成本目标管理,构建“全因素三维过程控制”任务轴

建立成本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做到管理有目标、有标准、工作有方向。管理区将成本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分为预算管理、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等5项业务一级因素点,同时对每一项一级业务因素点细分,共分为18项二级业务因素点,对每一个因素点明确控制标准,有具体的人员来负责控制,做到环环相扣,道道把关。 同时,建立精细成本责任指标控制体系,实现人人肩上有指标。管理区根据年度指标任务,细分为材料费、燃料费、电费、注汽费等22个一级成本指标控制点,抽油井举升用电、电加热用电、煤费、药剂费等100个二级成本控制节点,每级控制点都按照成本的可控程度、可控范围、季节性变化进行指标分解,制定了具体合理的目标和考核值,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

2.以全面预算管理带动成本全过程控制,构建“全因素三维过程控制”时间轴

管理区通过严格落实全面预算制度、经济效益评价制度、成本支出审批制度、月度经营分析制度等5项制度,实现了成本管理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分析,使时间控制因素全程化。

2.1严格落实全面预算制度,实现成本管理“四个统一”

首先,强化零基预算管理。管理区根据年度指标计划,对作业、注汽、燃料等项目,最大限度地实施零基预算,并将指标逐级分解到室、队、班组和责任主体,实现了工作量与价值量双向推进、运筹管理。其次,强化预算管理执行力。每月5日由经营室组织召开预算对接平衡会,依据以产定支的原则,将月度预算方案下达给成本负责人、基层队,建立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运行机制。预算管理实现“四个统一”即:下达施工方案与下达成本预算相统一;日常业务检查与预算执行情况检查相统一;内部经营分析与预算执行分析相统一;经营责任考核与预算实施结果相统一,实现了经营活动全过程预控和管理。

2.2严格落实效益评价制度,实现成本发生前计划和评价

一是确立“先算账后干活”的意识,把好方案的论证关,对措施井和重大施工方案,要先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再确定是否实施,进一步优化工作量,优化成本投入方向。二是对周期产量高的油井加大投入,优先安排工作量,提高投入产出比,追求效益最大化。

2.3严格落实成本支出审批制度,实现成本源头控制

发生的每一项费用,成本负责人提交《成本支出审批表》,执行经营室审核、主管经营副经理审查、经理审批的程序。审批时,量入为出、严扣预算,加强管理区成本支出的计划性,提高事前控制力度,规范成本支出程序,时刻掌控成本动态。

2.4严格落实成本网上运行制度,实现成本运行过程控制

管理区为了对成本运行状况进行精细掌控,提高成本运行效率,利用信息化平台,对成本审批、合同签订、开工实施、竣工结算等环节全过程监控,由负责人实时填写,经营管理室专人负责对各环节完成情况进行督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

2.5严格落实月度经营分析制度,实现成本管理不断总结与改进创新

坚持每月10日召开管理区内部经营分析会,由经营管理室做总体分析,明确责任主体下一阶段有多少钱可花,有多少成本量可用,重点单项成本做专项分析,突出过程分析,找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准确把握降本增效节点,积极探索成本控制的新路子、新方法,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改善经营状况。

3.以经营文化建设塑造职工队伍,构建“全因素三维过程控制”人员轴

积极引导员工牢固树立“采油工不仅仅是简单劳动的操作者,而更是油井生产全过程的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理念,每一位员工都要熟悉并运作好责任范围内的成本。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和“负责任”大讨论活动,将这种理念植入员工心中,融入企业文化中。

为适应成本精细管理模式的要求,管理区抓住工作中的难点、热点和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队伍素质升级培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每月开展一次生产经营分析,每季度开展一次技术比武,职工的攻坚能力和实战能力不断增强。管理区成立“创新创效俱乐部”和“青年成才工作室”,组织干部员工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实现技术降本、创新降本。

上一篇:2017农业银行校园招聘模拟题-行测下一篇:近视眼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