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美术品(10篇)
1.民间工艺美术品 篇一
清代工艺美术与罗可可工艺美术之异同
摘要:一个时代的艺术,就是当时社会精神文化的一种折射。中国清代与西方罗可可风格盛行时代在年代时期上非常接近,在装饰艺术的审美情趣与风格上也具有许多的相似性。
关键词:风格特征 技术 宫廷艺术
康乾盛世为清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清代宫廷风格的装饰艺术在这一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西方的洛可可风格装饰艺术也在18世纪的西方宫廷盛行一时,并表现出与中国清宫美术风格诸多的相似性。
一.整体观之
清代的装饰艺术在内容上主要延续了元明以来的吉祥寓意题材。在形式上,则将马背民族的独特=曲线和不均衡、不对称,甚至带有反秩序、反常规倾向的装饰构成,给人以强烈而充满动感的视觉=。在科学上,其制作水平远远超过前代,使技术得到了飞跃的发展。
同样的,罗可可时期在工艺技巧上的突破和制作技艺上的精湛,也将工艺美术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三.宫廷艺术
清代的宫廷艺术是京城绘画、工艺的主要成就。宫廷绘画的主要任务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因此,在题材、风格上多为歌功颂德类,描绘歌舞升平的“盛世”,矫揉造作,具有匠气和雕琢气。在趣味上迎合帝王、贵族的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是纯粹的宫廷艺术,也表现出宫廷艺术的共有特征,注重装饰性的表现,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由于宫廷性质的局限,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最终走向了追求纯粹装饰的极端,忽略了实用功能的要素,从而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奢靡和单纯追求玩味的倾向。
纵观两者当时众多宫廷画家的作品,无疑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共同的审美特征,渗透着帝王贵族的享乐生活情趣,所展现的风格多为华丽、优雅,描绘手法细致、工整。
虽然两者都显出了共有的艺术风格:华丽、细腻、工整,但由于东西文化的固有差异,两者在选用题材上也相差很远。罗可可艺术在描绘享乐生活时主要选用的贵族男女如痴如醉的爱情题材,这些在清宫廷美术中是很少见的。清代的宫廷美术多为反映皇帝南巡、狩猎的场景,以及所谓“太平盛世”的作品。但有不少正统派的山水花鸟,也有少量仕女。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与礼数是不允许宫廷美术出现“裸女”以及歌唱“男女爱情”这类题材的美术。
2.民间工艺美术品 篇二
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美术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状况, 代表了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愿望, 因此, 民间美术一直是现代学者研究的重点, 认识和利用民间美术能扩展我们的审美视野, 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 对培养学生的人格、情感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转变传统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
(一) 形成现代民间美术式教学
传统的美术教学一般采用课堂教授、学生课堂练习、教师课堂辅导的教学模式, 其教学模式单一, 而像电影、游戏、参观、故事、辩论、竞赛等现代教学手段几乎没有用在美术教学上。这些现代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 在美术教学上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民间美术是传统的母体艺术之一,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因此, 在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健康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学习民间美术, 不但可以释放学生的压力、舒缓情绪、激发创造力,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民族自豪感。民间美术多是表达普通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和愿望。欣赏并了解这些艺术作品, 可使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知与热爱。观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要求, 民间美术是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需要创作者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 学习民间美术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内容, 可使学生在民间美术欣赏和创作过程中, 通过对通过讨论、沟通、点评和互动, 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美术学习能力。艺术作品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进行创作之前要在脑海里形成一些线条和颜色, 然后根据需要把这些对象进行抽象概括, 而民间美术的多数作品, 如窗花、剪纸和陶艺等都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概括, 学生学习这些作品, 可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二) 在民间美术教学中自主学习
在民间美术教学中应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 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民间美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族特色鲜明, 将其纳入高校美术教育中, 民间美术所表现的朴实、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更能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习俗, 从而将其发扬光大。民间美术多彩多姿、样式繁多的艺术内容, 能美化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提高道德情操, 并且民间美术教育可以和智育、体育相互联系, 共同培养其人文素质,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 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
高校是传承与发展民间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在高校进行民间美术教学时, 要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和学习传统文化, 要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探究问题的精神。学习民间美术就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因此, 要使用探究式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要在课堂上使用也要在生活上使用, 如在挖掘和研究豫西民间美术的同时, 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开设“民间美术与剪纸”公选课, 不断尝试把豫西民间美术资源引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把“民间美术与剪纸”定位于开阔眼界、拓展素质的教学目标, 把课程分为理性认知和动手实践两部分内容——即通过具有代表性的豫西民间美术形态的学习与把握, 以点代面使学生对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民间美术以及它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全面的认识与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剪纸形式的具体艺术实践, 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一简单简捷的表现形式去体味民间美术中率真、淳朴自然的表现特质。
二、加强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使民间美术教学融入地方色彩
豫西地区, 古称河洛地区, 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更迭和社会变迁中, 豫西地区的民间文化始终以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旺盛的生命力健康地发展着。豫西民间美术根植于豫西地区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 形成了民间剪纸、民间刺绣、民间面塑、民间纸扎、民间皮影、民间绘画、民间说唱与舞蹈等众多艺术形式, 承传有序, 衍变出新, 以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古朴的外在形态彰显着传统艺术经久不衰的感人魅力。
豫西地区的民间美术源远流长, 承袭了古老的民间习俗, 与图腾崇拜、神话传说、人生礼仪、岁节时令密切相连, 内容囊括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等, 可以说它是豫西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是豫西广大劳动者追求美好、寄托理想的最便捷、最直观的物化方式。这种情感和理想是健康的、光明的、热烈的、积极向上的。通过这种艺术形式的学习, 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
“民间美术与剪纸”课程通过民居与工具欣赏、民间服饰与陈设欣赏、民间玩具与面具欣赏、民间神像与贡品欣赏、民间版画与雕刻欣赏、民间绘画与刺绣欣赏、豫西民间剪纸欣赏等大量的影象图片资料的观摩与赏析, 使大学生了解和把握民间美术丰富多姿的艺术形式, 绚丽多彩的艺术风貌, 全面认知民间美术的特异品质和本源精神。
三、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大学美术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新生力量, 具有传承文明、建设未来的使命。而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头。但现在许多民间美术样式都面临消亡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应该主动去保护这些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 探索和挖掘传统的民间美术样式, 把传统的民间美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 创造出具有现代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
“民间美术与剪纸”特色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欣赏与创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深受广大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 “民间美术与剪纸”课程不但使学生对民间美术悠久的文化渊源、绚丽的艺术形态、独立的艺术体系和多元的造型方式有系统而又深刻的认识与掌握, 更重要的使学生在感悟其博大厚重的同时能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人民、源于劳动, 进一步感悟和理解艺术与人民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加强了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从而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丰富学生的开放性想象思维, 确立和完善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 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发展。
同时, “民间美术与剪纸”的教学实践也为我所在的学校进一步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丰富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手段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四、结语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这浩如烟海的民间美术形态中, 豫西地区的民间美术形式只是一个缩影, 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些民间美术面临消失的危险。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 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民间美术教育, 使大学生了解民间传统文化并对其继承发扬之, 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摘要:民间美术是传统的母体艺术之一,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有选择地把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到高校美术教育中, 对当代大学生认知艺术的本源精神、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 拓展创造性思维都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美术教育,民间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学芹, 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0
[2]李勇, 李滔.美术教育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安塞县文化文物馆, 安塞民间绘画[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9
[4]张道一.燕尾裁春[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
3.民间工艺美术 篇三
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土壤是人民大众的社会生活。它在社会生活中的物质形态非常丰富,精神境界相当广阔。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嫁寿宴、年节时令、礼乐仪式以及宗教信仰、生产劳动等,人们生活的各个侧面都充满了民间工艺美术品,人们通过民间工艺美术品寄托自己的希望及喜怒哀乐。不管它们的物质形态多么千变万化,都是社会心理、民俗风情、社交形式、伦理色彩及一个时代自然科学、经济基础和谐统一的特殊产物。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民族、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和文化基础的不同,使民间工艺美术的品种和风格十分丰富。黄河流域的民间工艺美术古朴、强烈、粗犷、豪放、深厚,长江流域的民间工艺美术则具有细微、优美和精巧的风格。在总体风格上,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特色。任何一个国家的艺术都是以民族性来显示其特点的,越具有地方特色,便越具有世界性,这一点是民间工艺美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标志着一个国家民间文化的面貌,体现着物质与精神文明程度。
凤翔木版年画
中国著名的年画品种之一。凤翔是陕西古代文化名城,亦是我国传统木版年画的中心产地之一。据记载,明正德二年凤翔南肖里村已有八户农民从事年画副业生产和经销。明末清初之际,南肖里村经营木版年画生产的仅有十多家,品种有大门神、大墙画、灶君、土地神等,木版墨线,人工染色。约清代中叶逐渐由人工染色向木版套印过渡。至道光年间,就有了墨线版、套色版,但是面部开相仍是手绘,以求生动、细腻、富于变化。
清代末叶,凤翔年画生产集中地除南肖里村外,还有北肖里村和城村镇。画样大部分根据前代流行的年画加以增补、翻刻。种类有大门神、大墙画、六全神(土地、天地、灶王、龙王、仓神、牛马神)、二十四孝、节孝传、春牛图、年历图、神判、药王爷等。每年生产10万余张,在陕西、宁夏、青海、甘肃等地行销。
民国初期,凤翔木版年画逐渐发展提高,出现了六七十家画局作坊,年画品类也日趋丰富。在艺术风格上除具有凤翔年画一般特色外,三村又各存差异。其中陈村镇的年画篇幅小,人物造型写实性较强,图案纹样细致,线条细密流畅自如,宜近瞧细看;南肖里、北肖里的年画篇幅较大,造型夸张,线条简练粗犷,转折之处刚劲有力,人物头大身矮,面部五官俊俏,带有朴实、敦厚、雄勇、威武的气质。色彩多施以大红、桃红、米黄、深绿,善用大色块使其鲜艳悦目、对比强烈、意趣横生。观之仿佛耳闻秦腔激越高亢的韵调和震人心弦的民间锣鼓声。
汉中木版年画
年画品种之一,尤以门画(门神)著称。汉中民间年画生产始于清代中叶,盛行于清末民初,有200余年的历史。产地以汉中市最早,除本地销售外,川北、甘南、青海、关中等地也有销售。其后,洋县、城固、南郑、安康等县十几处城镇农村也有生产。民国后,逐渐衰落。
汉中民间木版年画的题材广泛,艺术风格与其他地区有别。门画内容中有人们熟悉的秦琼、敬德,还有历代英雄人物和传说中的人物60多种。除了具有年岁驱邪的作用,还反映出一种崇尚武士的风习。在人物造型上,艺人们大胆夸张,使人物变形,面部五官加大,肩宽颈短个子矮。用笔用刀藏锋包笔,粗健古朴,大刀阔斧,挺拔豪放。人物的花纹线条转折多变。色彩以大红大绿为基调,加之桃红、橙黄、苦绿,配上槐黄,用墨线勾勒,五种原色(有时增雪青)套色印刷,相互对比,造成画面鲜明、艳烈、浑厚、沉着的效果。使用的颜料和粉光纸多是当地艺人们沿用古法自制的,也有用四川竹纸的。在构图上,人物高大,顶天立地,布置得没有大空间。
汉中木板年画吸取了汉唐石雕的雄大、深沉,汉画像石的线刻艺术装饰纹样等特点,经过历代艺人的继承、充实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凝重、浑厚、古朴、粗犷和装饰性强的艺术格调。
西虢民间剪纸
陕西宝鸡县西虢镇的剪纸艺术。
西虢剪纸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各个乡村。农民对这个土生土长的艺术十分喜爱,剪纸生意也总是十分红火。随着时代的推移,在题材、花样和技巧上变得愈加丰富多彩。
西虢剪纸基本上是用剪刀剪出来的,造型简练大方,结构紧凑有力,显得浑厚质朴。在选材内容上,十分广泛。从人物到飞禽走兽,从花鸟到蜂蝶鱼蜓,甚至还包括日常蔬果、器皿等。这里的剪纸作者大都是不知名的农村妇女,她们喜欢用各色纸张随意剪出花样。另有一种多色的剪纸形式。它的制作过程是:先用吸水性的薄纸剪出花样,然后在各边浸上不同的颜色,互相洇化,然后晾干待用。这种剪纸贴在窗户上,阳光透过来,融融似有光感,十分耐看。 西虢剪纸历史悠久,虽无确证可考,但从其技巧和水平上来看至少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既有陕北一些地方剪纸质朴大方的长处,也有陕南剪纸纤巧秀丽的特点,与当地人民生活紧密相连。
纸塑窗花
陕西合阳农村的一种独特的窗花艺术。它不像一般的剪纸是平面的,而是采取剪贴与浮雕相结合的形式,把包扎、彩绘、剪纸等手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一种半立体的效果,所以农村俗叫“出花”,意思是图样从纸面上突了出来。
纸塑窗花多用于结婚的新房和过春节的花窗。材料除了各种纸外,还有布、绸、轻纱等。所表现的内容多为戏曲故事以及鸟、虫、花卉。农村妇女中的巧手对戏曲人物进行了大胆的夸张,在色彩的运用上,突出了民间特色,使得这种窗花形象更加传神,立体感更加强烈,贴在窗格上迎风舞动,看上去就跟活的一样。
纸塑窗花在合阳东部农村比较普遍,各村都有一些能人巧手,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新池乡张家庄的罗占花。1984年8月,她做的纸塑窗花随“渭南地区民间美术展览”在北京展出,50多幅作品除作为礼品赠送专家们一部分外,其余全部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收藏。1986年,她的30多幅纸塑窗花又参加了法国巴黎艺术节“中国月”的展出。
陕西皮影
民间皮影雕刻艺术品。
陕西皮影在境内分布很广,陕北、陕南、关中各地盛行各种不同曲调的皮影戏,或优美缠绵或激昂悲壮,多以当地特有的“碗碗腔”曲调为主。在皮影的刻制形式与人物造型上分西路皮影与东路皮影。西路皮影以宝鸡、商洛为中心直到甘肃、青海一带,其特点为影人较大,造型简练大方,给人以粗犷奔放之美感。而以华县、华阴为中心的东路皮影,影人略小,雕刻精巧细致,特别是配有华丽繁细的大型建筑戏或环境皮影道具,更显得优美动人。
陕西皮影一般以牛皮为原料,有制皮加工、画、刻、着色、组装连接等工序。皮影登台演出时是“演员”,不演出时便是可供观赏的艺术品。不论雕刻技艺、人物造型、图案装饰以及色彩运用都很讲究。通过几根概括的轮廓线与为了体现灯光透射而刻的各种镂空纹饰,把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着色上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但又统一于一主色调中,冷暖明暗对比恰到好处。加上娓娓动听或激昂奔放的弹唱曲调,更使人着迷。
4.应把民间美术资源引进美术课堂 篇四
应把民间美术资源引进美术课堂
[摘要]:文章介绍了贵州民间美术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其问题的方法即在学校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同时阐述了把民间美术资源引进美术课堂的策略,民间美术的课堂教学承栽着传承和发展的重任,民间美术进入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意义。
[关键词]:贵州民间美术资源 引进课堂 引进策略
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在“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的序言中是这样描述:“中国是一个工艺美术十分发达的国家。贵州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尤其发达的省区。表现为不同的刺绣、挑花、陶艺、木雕、漆作、剪纸,世代相传,这样的遗产实在万分珍贵。趁现在这些东西还存在着,趁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所认识,应该去做一些抢救性的工作……不同地区的人就可能看见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想想他们都是出自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劳动者之手,都是出自那些从来没上过学堂,受过正规教育的民间艺人之手,却又是那样的精美,那样经得起任何审美法则的和尺度的挑剔,我们都会心存感动……”.而今受到现代信息不断的冲击,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正在逐渐消失,贵州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不断呼吁保护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贵州的现代美术教育如何妥善保护和传承贵州民间美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贵州民间美术资源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使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持着相对的完整,一些民族工艺仍保存着古朴原始的自然生态与和谐风貌,民间美术资源遗存相对完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贵州民间美术的生存环境已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传承关系上,许多民间艺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青少年中有兴趣并愿意专门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后继乏人使本地的一些民间美术品种产生了传承的危机。
其次,民间美术在很多人心目中丧失了地位,通常当我们提到“民间美术”常常会听到“太俗气了,难登大雅之堂”之类的言论,其实只要是真正了解欣赏民间艺术的人,都能感受到它质朴而强烈的艺术魅力。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蕴涵民族性的艺术创作更具感染力。不理解、不欣赏,不爱好,甚至不屑,形成审美观上的一种偏见,这是民间艺术在现代人意识上的一种较普遍的反映,这种意识严重地影响到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
第三,民间美术的教育缺失,目前中小学的课程安排中,与民间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涉及本地传统文化的课程更少。许多学生在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就没有通过课堂接触过民间传统文化,甚至有的高校亦未涉及当地民间美术的教学。
另外,对这一学科的理论研究很少,重视程度不够等等。这些都是造成贵州民间美术衰败乃至消失的重要因素。如不重视和抓紧抢救保护,脆弱的文化生态环境会在现代工业文明中迅速地消失。保护民族美术文化要从教育人手,要使民族民间文化得以生存、传承和发展,必须使民间美术进入课堂。
二、贵州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的实施策略
首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地方学校不可能有现成的民间美术教师,一是通过短期培训、边学边教或选派热爱民间美术专业、事业心强的骨干教师专门进修。鼓励美术教师承担民间美术研究的课题,专心钻研备课,承担基本的教学任务。另外,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兼课、举办讲座或作技艺表演。早在上世纪初,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就曾经邀请民间艺人来校为师生授课,把民间美术引进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经验。
第二、加强地方高校美术专业的和非美术专业的民间美术教学。美术专业学生民间美术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内容可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赏析、民间美术工艺品的设计制作等。如蜡染、陶艺、剪纸等都可进入课堂教学。对民间美术有浓厚兴趣的专业学生还可以进行选学,内容为:贵州民间美术采风考察、民间美术创作设计。对非美术专业的学习可列选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欣赏等。
第三、加快贵州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研究和完善教学设备。各地方高校应组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高质量的教材。鼓励教师认真编写课堂讲义,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和锤炼。民间美术教学既是理论课、欣赏课,又是技能课,需安排大量的实践环节,如参观考察、手工制作等。因此,要有足够的专业教室和校外实习基地,配置性能质量较高的教学设备和专用工具。
第四、举办民间美术讲座,不定期的邀请当地一流的民间艺人来校园办讲座,以座谈、现场表演及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同学们了解民间美术精湛的技艺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对一些难以实施课堂教学的民间美术种类,应多以讲座、视频等形式加以介绍,这样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让学生对家乡民族文化有更广泛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对家乡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
第五、建立民间美术研究所,地方高校应成为民间美术的教育中心和研究中心。民间美术研究所由专业教师组成,并吸收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参加,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实施民间美术教学工作;搜集、整理民间美术资料,进行民间美术的理论研究;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和表现形式,开发设计现代民间美术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第六、建立民间美术陈列室,展示优秀民间美术作品,一方面为教学提供了观摩欣赏作品的场所,让学生有机会经常接受民间美术的熏陶;是对当地博物馆收藏的补充。陈列室除收藏陈列社会上有价值的民间美术品及有关资料外,还可收藏陈列师生临摹仿制或创作设计的作品,便于学生参观学习。
第七、建立民间美术的校外实训并重视田野调查,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的教学,还应让学生走出去,与当地民间艺人交流,虚心请教,深入民间体味当地民俗活动与民间美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进行调查研究。
将贵州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来,可以说是一项双赢的决策:贵州民间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民间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了最直观的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民间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给学校现代美术教育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充分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给现代美术教育带来发展的新契机。
参考文献
[1]杨晓辉《贵州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贵州人民版社10月
[2]吴禾《地方高校民间美术教学体系的建构》泰山学院学报3月
5.工艺美术总结 篇五
1.实用性与审美性。还具有时代性,地域性,阶级性,民族性,手工性等相关特征造型艺术之一。(用途:日用工艺,陈设工艺;材料:陶瓷,玉石,金属,漆木,牙雕,丝毛棉织物等)
2.生活和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通过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工艺美术直接体现人们的生活方式。(按服务队象分类:宫廷工艺美术→文人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美术等。用途分类:生活日用品,工艺美术品。如:陶瓷,花布,家具,漆器等。装饰陈设工艺美术品。如牙雕,玉器,景泰蓝,缂丝等)
“工艺”一词引进于日本,之前我国没有,所以我过之前的实用与审美的陈设属设计,现被归属于工艺美术。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原始社会是人类文明的最初阶段,也是工艺造物的萌芽时期。工艺美术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
工艺美术特点:就地取材;工具的创造日趋美观,实用;装饰纹样具有浓郁的宗教意义,几何化,图腾化,抽象化;装饰趋向于形式美感;技术成为工艺美术发展的主导因素。制陶技术,经历:泥条盘筑法。捏制法。轮制法(选土-拌泥-发酵-塑性-装饰-晾干-焙烧)陶器 彩陶
1.指绘有黑红色的装饰纹样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2.在河南渑池仰韶存发现彩陶,故称这个时期的文化为仰韶文化,即彩陶文化。3.彩陶的红色和黑色纹样装饰来自赤铁矿和锰化物颜料。
4.先民用于手捏或者泥条盘出造型,用木片,卵石等工具将表面打磨光滑,再画上装饰图案,入窑烧成。其工艺体现出先民的伟大创造力。装饰:
1.编制的模拟 2.琅东的节奏感 3.图腾表现化 4.自然物抽象化 彩陶艺术特点分类:
(1)仰韶文化半坡型:分布在渭河流域,陕西西安以东,到甘肃天水,平凉地区。卷唇盆,圆底盆最典型,还有小口尖底瓶,船形壶等多种造型。装饰一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瓣形纹等。最具代表鱼形纹,人面纹。表现手法,由写实到抽象,很少用曲线。风格朴实。
(2)仰韶文化庙底沟型: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壁体较少用白色陶衣。多是直接施黑色彩绘。鸟纹应用更多。直线和曲线结合,纹饰黑白双关。
(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造型以小口的罐,杯,豆,勺居多。装饰内容丰富。以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曲线和直线结合。技法熟练,装饰丰满,流畅,繁彩,内彩。
(4)马家窑文化半山型:装饰有两种,1)用漩涡纹组成装饰,2)用葫芦形做面的分割,使装饰面分数各单位。曲线为主,锯齿纹流行,彩绘黑红相间,节奏感强。一改以前黑色为主的局面,大量运用红色彩绘。风格富丽精巧。
(5)马家窑文化马厂型:小口双腹耳罐又提梁,双连,带流单把杯,豆等器皿。装饰有四大圈纹,直线折线纹,回纹,网格纹。风格:刚健粗犷。
黑陶
1.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兴起黑陶文化。2.因最先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故称“龙山文化”。其代表器物是黑陶。3.黑陶才去轮制法。
4.封窑技术使窑温增强,提高了器物的硬度,并产生灰色和黑色陶器。
特点:器型浑圆工整,厚薄均匀。黑:乌黑的色彩;薄:薄入蛋壳,又称“蛋壳陶”;光:器表光泽明亮;纽:器物多用穿绳和手持的器耳或盖纽。青铜器
青铜器发展:在经历了从神化,礼化到人化的转变,商代和西周的早期青铜器追求宗教,祭祀,是神化的。西周中期到春秋早期,青铜器成为等级标志,权力象征,是礼化的。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功能朝着为人所用,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功能转变。商晚期与西周早期最为高峰,春秋晚期进入铁器时代,青铜器逐步衰退。青铜器功能内容的演变,制约,推动着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的发展。
青铜:是指自然红铜与铅,锡等化学元素的合金。颜色呈灰青,故名青铜。造型:商,周烹饪器,食器(鼎,鬲,甗,簋,豆),酒器(爵,斝,角,觚,觯),水器(盘,鉴)
五爵:爵,斝,角,觚,觯
纹饰:商:饕餮,夔纹,回纹。周:重环纹,环带纹,垂鳞纹,瓦纹。春秋战国:蟠螭纹。青铜器加工:
金银错:产于春秋战国时期,工艺方法是在青铜器的表面依照图案纹样凿刻出浅槽,然后再嵌入金银丝,经过捶打后磨平,这种装饰方法是青铜器呈现出华贵绚丽的效果,宗教气息较少,世俗气息更加浓郁。
失蜡法:用蜡作原料制模。外包泥浆,用火烤干即可。此种方法能产生和设计复杂的容器。铜镜:使人们关注自身的美。战国时期:山字纹是铜镜的代表性装饰。汉代:体薄,平边,圆纽,装饰程式化。规矩镜也成为“TLV镜”,流行于王莽时期,常装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图案。
《考工记》 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1)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1)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1)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1)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陶瓷
新时期陶器:灰陶,彩陶,黑陶,几何印纹陶等。商代陶瓷: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
唐代瓷器:进入瓷器时代,形成“南青北白”。越窑(南方浙江省绍兴)青瓷,特点:明澈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刑窑(河北邢台)白瓷,特点:土质细润,器壁坚硬而单薄,线条流畅。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用白色的黏土作胎,用含有铜铁锰钴等金属元素的矿物质作为着色剂进行上釉,再经过800℃温度的烧制,在器表上形成色彩斑斓的釉色装饰,十分绚丽。特点: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等)战国陶瓷:暗纹陶(用一种工具在陶胚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也称压花陶),彩绘陶,原始青瓷,陶塑,瓦当。
汉代陶瓷:釉陶,彩绘陶,早期瓷器,砖瓦,陶塑。纹饰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釉陶:涂有黄绿色低温铅釉的一种陶器,因而也称铅釉陶。画像砖:分空心砖,方砖。
瓦当:建筑用的一种陶器,是瓦德头端,瓦面上带有花纹垂挂圆形的挡片,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既便于屋顶漏水,起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建筑美观。
窑变:由于原料中有铜的元素,经过还原焰烧纸而呈现绿或紫红斑,使在青釉上打破一种色釉的单调,形成对比艳丽的艺术风格,这就是窑变。
六朝时期:进入瓷器时代。有青瓷,黑瓷,画像砖。其题材,由动物向植物(莲花纹)过渡。宋代瓷器
特点:1.突破了“南青北白”的局面。2.品类繁多,器型多样。3.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4.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鱼虫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宋代武大官窑:定,汝,官,哥,钧
北方:定窑(白瓷,印,刻,划花);汝窑(青瓷);官窑(青瓷,粉青);耀州窑(碗);钧窑(挂釉不到底,窑变);磁州窑(民间窑,黑白对比);北方最大民窑体系磁州窑 南方:景德镇窑(影青);哥窑(冰裂);龙泉窑(器型高大,胎体厚重,釉色青透,光洁如镜);建窑(兔毫,鹧鸪斑);吉州窑(民窑,用木叶和剪纸粘贴)南方的建窑和吉州窑主产黑釉瓷器
样式:梅瓶,玉壶春等。体现了新颖典雅的艺术特点。瓷窑官:辽代设立了专管窑务的。元代陶瓷
景德镇:元代开始,景德镇逐渐成为全国制瓷中心。贡献:在于青花和釉里红的烧纸完成,同时卵白釉,铜红釉和蓝釉等烧成。器型:硕大,厚重,粗犷。
装饰:刻花,画花,印花,贴花,堆塑,镂雕主要用于青白瓷,乱百次,青瓷装饰;青花,釉里红,五彩等主要采用绘花手法。(“青花凤首扁壶”为元青花经典之作)
青花瓷的优点:1.着色力强,色彩鲜艳,呈色稳定,2.青花属于釉下彩,纹饰用不脱落。3.钴土原料储量丰富,抑郁采掘。4.白底蓝色,明净素雅,又由于用色的深浅浓淡,各有丽质,故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青花瓷制作方法:将钴矿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再加水调成墨汁状,用它在干燥的生胎表面上绘制所需要的纹饰,然后施以长石为原料的矿物釉,在1250-1400℃高温下烧成。属于釉下彩技术,这种技术的决定因素是火焰性质的掌握和钴矿物原料的性质。
元-钧瓷:特点:胎质粗松,釉光泽差,多棕眼,以月白为主,很少见有红紫交融的玫瑰紫和玫瑰红釉色。
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一种高温釉,其釉层较厚,白中微泛青色,有如鹅蛋色泽,故称卵白
琉璃:是一种铅釉陶在汉代已普遍制造。六朝用于建筑上,元代山西的最为著名,广泛用于供电和寺庙建筑上。
明代陶器:以前釉色为青瓷,以后是白瓷。
明景德镇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永乐时期:白如凝脂,素尤积雪,青花呈色鲜艳。成化时期:青花加彩,分为斗彩和填彩。嘉靖:流行葫芦瓶。德化窑,佛像。宣德:浓;成华:淡;弘治,正德:暗。嘉靖,万历:紫。
釉里红:就是釉下彩瓷,先用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再盖以透明釉,放置在1200-1250高温中烧制,是将铜材加热,使其表层氧化,即取得“铜花”。然后将铜花研磨很细,形成
铜红料。
青花釉里红:将釉下彩青花和釉里红结合起来,用钴料和铜红料描绘或涂抹颜色。釉下彩:有釉里红和釉下青花。
青花:早(永乐,宣德为代表),中(以成化青花为代表),晚(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三个阶段。
釉上彩:分单彩,红绿彩,三彩,五彩。“素三彩”为三彩中特殊品种。
斗彩:又称逗彩,指忧伤彩和釉下彩拼逗成彩色画面。成华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相结合的完美之作。
紫砂陶:在明代宜兴窑以制作最具特色,以“供春壶”最为著名。
五彩:“五彩”并非五色,是多色的意思。明嘉靖,万历时期的“五彩”瓷器主要有两类:一是红,绿,黄为主的纯粹釉上五彩;二是以青花最为一种色彩与釉上多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瓷器。
官窑作品:特点:器物造型规整严谨,用料考究,制作精工精致,装饰风格细致,程式化,具有较高的水平。
民窑青花作品:造型不拘一格,以实用为主,造型简洁,厚实耐用;其装饰朴实大方,随意自然,形成了一种大写意的风格,无论人物,花鸟禽兽,均一笔挥就,潇洒自如。清代陶器
康熙:青花呈色浓艳,翠蓝色调,并且清澈透底。成色稳定,能表现出光线的强弱,暗淡分明,所绘图案有深有浅,层次分明富于立体感,有中国的山水画,墨分三色的效果。
雍正陶瓷装饰:花纹以花鸟为主,风格雅致,此时还有脱胎漆,被称为四绝。淡雅,柔和美丽。
乾隆时期:珐琅彩始至年代是康熙,所用材料色彩晶莹,质地凝厚,花纹有微凸堆起之感,多内廷密玩,所以极其精细,有轻薄坚细几个特点。珐琅彩以前俗称“古月轩”。墨彩:有深浅浓淡的水墨效果。
乾隆陶器特点:富丽繁密,细致精巧,风格繁缛。
粉彩:创于康熙时,流行于雍正时期。颜料中加玻璃白(砷)使眼色烧成后软化,柔和,淡雅,故称软彩,格调文雅,深受宫廷喜爱。漆器
漆器的发展:河姆渡时期为漆器的发展起重要作用。青铜艺术之后,漆器工艺发展逐渐兴盛,取得伟大的成就。其前期是木器,黑红两色,西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实用漆器生产的鼎盛时期,方便灵巧的成套漆器已渐成风气。
春秋战国:实用漆器得到发展,其实用功能,耐酸耐碱防腐,造型轻巧灵便,易于清洗,胎体牢固结实。其审美功能,纹样生动优美,色彩鲜艳斑斓,装饰语言丰富多样,制作比青铜器简便,材料资源丰富,造价低廉,自发明以来的第一个高峰。
秦,西汉:已经达到了功能与艺术美的结合,实例性和欣赏性的统一。第二个高峰期始于宋代。
汉代灯具特点:(1)功能合理(尺度适宜,消烟除尘,挡风调光)(2)结构科学(3)造型生动,灵巧生动,优美活泼(4)装饰华丽,纹样丰富,色彩灿烂。
六朝:夹纻:魏晋南北朝时期甚为流行,它是用漆直接造型的工艺方式,从木胎一脱胎,标志工艺本身的成熟。
隋唐:金银平脱:用薄金片或银片做成花纹贴在漆器上,加漆两三层,再研磨平整,显出金银花纹(又称推光)富丽华美。宋代:手工业,个体工商业发达呈现两极分化。民间漆器商品化:以使用性为主,工艺复杂,制作精细,注重装饰,为漆器发展的主流。(漆雕为代表)
金漆:有戗金,描金,戗银,螺钿等。
雕漆:以前在木胎上雕刻再上漆,到唐代后,现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待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剔红,剔犀,剔彩,名家:张成,杨茂。)当时刀法快,古拙,不如后来纤细圆滑。戗金:宋代的一种新的工艺,先用特制的工具在漆面上刻花,再在刻纹中上漆,最后填以金粉。填银称为戗银,填彩成为填彩。描金是用金粉在漆器上绘画花纹,又称“泥金”。明清:漆器生产达到第二个鼎盛期的最高峰。由官方作坊不惜工本,精心制作的漆器已脱离实用,成为堆积贵重材料,显示技艺精湛的珍宝奇玩。
明《髹饰录》: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漆艺专著,由安徽新安著名的漆艺家黄大成所作。全书共分乾,坤两集,是一部漆艺的创作实践总结。叙述了制漆的工具及材料,制漆的各种弊病,色漆支配及装饰方法,阐述漆艺制作原则。
清代:形成了几个制漆中心,各具特色,如北京雕漆,扬州螺钿(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粘贴在素镜上),福州的脱胎。家具
家具的发展:春秋战国和西汉时期,漆木家具逐渐流行,直至唐代,漆木家具一枝独秀。唐,五代:进入高型家具时代,改变中华民族自商代以来的跪地而做的习惯,进入垂足而坐时期。宋代:家具受建筑影响,改变以往的“箱型壶门”结构,大多采用洗练单纯的梁柱式框架结构,方方正正,比例优美,装饰简洁。明代:家具造型简洁,庄重质朴,不事雕琢,装饰洗练,注意自然纹理和材质美感。特点:简,厚,精,雅。清代:家具是清代宫廷文化的物化,是清代豪华高丽的宫殿建筑的产物。其风格:造型体硕,形状豪华厚重,装饰华丽富贵,雕琢繁缛。丝织工艺
汉-品种:锦,绫,绮,罗,纱,绢
“经锦”:汉代一种,经丝彩色显花丝织品的通称。汉-印染:涂染,浸染,套染,媒染。
刺绣,唐之前,多为实用及装饰用,宋代趋向于观赏性,将就绘画性的传神意境表现。清代形成许多地方刺绣。(有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四大名绣)汉-刺绣:针法运用辩法,称锁子绣或辩绣。
隋-染织:设专门机构管理,分司染署和司织署,后并为织染署。
唐-染织:丝织,麻棉织,毛织丝毯,印染(夹缬,绞缬,碱印,拓印),刺绣
宋-缂丝:我国传统工艺之一,新疆楼兰曾出土汉代缂丝,也称刻丝,克丝。现仅苏州制造。制作方法“通经断纬”。
元-纳矢石:指古代加金织物。又称织金锦。一般有片金和捻金两种,约始于战国,元代时期极为盛行,为统治者独享的织物。也叫“纳克实”,“纳石失”,“纳失思”等。
黄道婆贡献:松江女艺人黄道婆想海南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经自己改造后带回家乡。其贡献主要在改进棉纺织工具和提高生产技术两方面,推广和改进了捍,弹,纺,织等一套生产工具,自黄以来,棉织业迅速发展,对改变中国人民穿衣习惯有重大意义。
明-顾绣:技法体现:1.半绣半绘,画绣结合。(顾绣以宋元名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等杰作为摹本,画面均是绣绘结合,以绣代画,这也是它最为独特之处)2.针法多变,时创新意。3.间色晕色,补色套色。(明秀采用的种种彩绣线,是宋绣中所示见过的正色这处的中间色线)
云锦:明清时为宫廷织物,用于服饰,赏赐,富贵华丽绚灿如云霞。(有妆花,库锦,库缎等)金属工艺
隋唐时,以金银器和铜镜为主。
6.民间工艺美术品 篇六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品类繁多,技艺精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珍贵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工艺美术事业,一直实行“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并在不同历史阶段采取各种切合时代条件和需要的积极措施推动工艺美术事业不断发展。浙江人杰地灵、文化昌明,古往今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镇,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以他们卓越的创造力,为中国工艺美术历史写下了绚丽的篇章。当代浙江工艺美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推进,无论门类品种、人才队伍还是技艺水平、年产总值都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中位居前列。在浙江工艺美术百花园中,龙泉青瓷、青田石雕、黄杨木雕等都是传统深厚、技艺精湛、境界独到的经典工艺美术品类,均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次展出的近百件作品中,既有成就卓著的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也有中青年从艺者的佳作,可见当代浙江工艺美术创作水平和面貌之一斑。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在捐赠仪式上讲话时指出,浙江工艺美术是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创作的一个缩影,是传统手工艺在当今所焕发出的时代光彩。他勉励工艺美术家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另一方面要注意突出时代精神,吸收当代审美元素,随着审美情趣的变化,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风格的作品。展览中涌现出的一批优秀展品,特别是一些青年工艺美术家的作品,让人看到了工艺美术在今天发展的希望,令人振奋。中国工艺美术馆一定会把此次接受捐赠的作品保护好、展示好、宣传好,推动中国当代工艺美术事业的大发展。
7.黄河流域民间美术品收藏的启示 篇七
1980年,我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组建连环画年画系(后改为民间美术系)的工作。我为了备课,需下乡学习并搜集资料。除了带学生下乡,我还自筹经费只身到黄河沿岸一带作调查和求师访友(乡村中的匠人、能手及县区文化馆及市群艺馆中的研究人员)。几年来,我曾到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省的乡间,搜集到不少年画、民间剪纸、布艺、刺绣、泥塑、面塑(也叫“面花”或“礼馍”)、纸马等民间艺术品。
那里的人们运用民间艺术中的意象造型手法,释放出大胆多样的艺术想象力。如:不同季节的鲜艳花朵绽放于同一枝蔓;几道生动简练的彩色线条可以搭建出活泼美丽的游鱼;用超现实的四度空间手法把瓜果的籽粒和动物腹中的幼崽袒露无遗;用光芒四射的丝线排列绣成的兽眼来象征太阳、星星;那癞蛤蟆身上的星星、蛇盘盘身上的花纹和色彩搭配得是那么漂亮……
通过几次游学,我似乎已经触摸到我们祖先的宇宙观、人生观甚至可以说是全人类祖先的精神文化发展轨迹:由原始蒙昧时代的自然崇拜—文明初醒时代的生殖崇拜—到神鬼崇拜和祖先崇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图腾文化、巫文化,归总一个中心目的,就是为了生存和繁衍。
人们运用了巫文化的感应心理、手法和个人的艺术智慧,制作出创意十足的艺术品。从民间艺术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幻想利用太阳星来驱赶邪祟(陕西宝鸡等地区);也敢请老虎来镇蛇(山西晋南地区);但在甘肃的陇东地区的端午节以及整个农历五月里,小孩和病弱者或老人又隆重地佩戴蛇盘盘吊挂用以辟邪保安康。在民间,人们还认为石头或豕头盆上可生出树、生出花;或生出人、猪、狗等动物,反映出远古人类祖先尊崇的图腾文化、心理轨迹。更有甚者,人们还幻想着用布制加刺绣和手绘的“替身娃娃”来欺骗鬼神,让粗心的勾魂使者抓去那挂在真娃身上的布娃娃而留下宝宝的生命。为了护生,人们还会利用独角瑞兽,冲天的辫子娃娃,或是三角、五角、六角、八角的几何图形的图像来恐吓鬼,并让五个拉手成排的小人形剪影来拦鬼挡妖,或用老虎加艾叶来祛病,用多籽的瓜、豆或多仔的蛙、鱼、豕、鼠、兔、蛾来祈求多生子,甚至赤裸裸地用男阳女阴的形象来祈求旺生。
民间深谙“阴阳相合万物生”的中华古老哲学,因此民间出现了无数约定俗成的谚语来暗喻阴阳二物相交、和合可以生娃的美丽艺术作品。人们将大自然中不同的物种配成美丽的情侣,如“蝶扑花”、“蝶恋花”、“蚕蛾扑金瓜”、“凤凰戏牡丹”、“喜鹊登梅”、“狮子滚绣球”、“鱼戏莲”、“鱼唆莲”、“莲生贵子”、“鸭卧莲”、“石榴坐牡丹”等传统造型。这些民艺品都是在民间节日或在生、喜、寿、丧等人生礼俗中为了美化、祝福和辟邪攘灾而使用的礼品或装饰品,这是前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生命的崇拜。前人为了自己的族群或家族的兴旺,需要有足够的人口、足够的牲口,足够的财富……他们以深沉的钟情和执著的韧劲来追求旺生、壮生、护生、裕生、乐生。
有些艺术品可能不够细致、不够优雅,但它们生猛、清新,充满爱意,直白地反映出正在转型中的民俗风貌和我国北方农民的文化观念遗存。更为可贵的是,有些作品还融进了先祖们的浪漫想象力和人类古文化的遗存。我们千万不要不加分析地把它们当作历史垃圾和迷信宣传品鄙夷和丢弃,而是要努力借鉴和学习。这对我们创造新文化艺术肯定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启示作用。
有的民间艺术品筑构了一幅辉煌、大美的“六合(鹿鹤)同春”的幸福景象,蕴含着宇宙和谐、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当然,今天人类的“生之呐喊”的关键应该不仅是旺生、裕生,而是要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要达到人类各民族和谐共处。这就是我从那些民间艺术品中获得的又一个重要启示。
8.民间美术 篇八
课业类别: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作品首先要搞清的概念、种类,了解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的一般欣赏要点。
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作品--常熟花边等几类典型的中国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
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 讲清并使学生理解的基本特点、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
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的关键。
2. 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准备: 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3、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4、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5、课前把教师、学生准备的材料布置在六块版面上,变成小小展览厅。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今天我们要在六个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我们学生自己筹备的中国的馆。
最后要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最佳自创作品
二、新课内容
1、由年画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2、由玩具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3、由剪纸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4、由编织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5、由绣品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6、由地方美术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教师在每位解说员讲完后给简单的总结和连接
三、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最佳自创作品
四、播放课件,补充学生所讲内容的局限性,展示课件中大量的图片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附:教学知识要点
欣赏要点: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所以,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采是其艺术特点。故而,在欣赏作品时,应把握住以下几方面来感受、体会、欣赏。
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要求,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1、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画面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飞凤筝的场面。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人物是按当时的审美时尚塑造的--柳叶眉、丹凤眼、瓜子脸、樱桃小口一点点。再看看放飞凤筝的女子们的衣着:服饰鲜艳浓重,颜色搭配得当,在淡色建筑、树木和天空背景衬托下,整幅画面的色彩“艳而不俗”,极为引人注目。俊秀婀娜的女子轻闲欢快地放飞着风筝玩耍。舒缓高翔的风筝,扑面而来初春的轻风,一片舒心祥和的景象。这不正是终年劳作的人们热望和祈盼的心境吗?这正是这幅年画寓意深刻之处。从中我们也看到民间年画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杨柳青年画产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传说发源于17世纪初叶。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虽为民间木版年画,却犹存宋元绘画遗风。杨柳青年画;受北方雕版插图和版画传统的影响很大,其特点是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取材多戏曲故事、胖娃娃和美女,寓喜庆吉祥之意。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杨柳青年:画的制作,以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为其特点,人物头脸等重要部位,多以粉、金晕染,别具风采,是一种雅俗共赏,具有强烈地方特点的画种。
在我国南方影响最大的木版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早在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中叶为盛期,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桃花坞年画受传统木版书籍插图的影响颇大,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桃花坞年画《上海火车站》一画。①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情景?②这幅画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和环境的?③这幅画寓意的思想内容是什么?④概括一下这幅画的艺术特点。(这是一幅反映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上海火车站情景的风俗画,画面围绕着火车站这一特(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定的环境,展示了不同身份人物的各种活动;这幅画中人物活动明确,场面热闹。人物的衣着浓重、鲜明。背景不着颜色,但借用树木、阳伞、人物,点明了夏日炎炎的热闹气氛;这幅画通过表现热闹、新颖的火车
站--以在当时十分新鲜的事物为内容,表达了人们在辞旧迎新之时,除了求吉利之外,也多喜换新画样、新内容,向往新事物,歌颂新事物的心理;整个画面采用散布的构图手法,产生一种平铺直叙的观赏效果。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变形(如洋房子、火车等),增加了趣味性、装饰性。
民间年画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寓意,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场面热闹。强调画中要有情节性、故事性,使人回味无穷,即“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强调画面完整匀称的构图,和气吉祥的可喜气氛,柔丽动人的悦目色彩,笑容可掬的人物表情,顺口动听的美好题词等。在色彩方面,民间年画十分讲究色彩的配置,并总结出一套经验,如?quot;红靠黄,亮晃晃“,”粉靠绿,人品细“,”黑靠紫,色发死“等。以上也是我们欣赏分析民间年画时应把握的方面。2、在我国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3、风筝是同学们熟知并喜欢玩的民间游戏品,是传统的体育运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花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又是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品风筝的著名产地。
《沙燕》是北京风筝。北京风筝已有300碑的历史。其风筝扎制工艺精细、构思奇巧、型匀称、式样繁多,极具特色,沙燕即是其表。北京沙燕风筝,造型夸张,强调燕子双翅的力度与尾翼的舒展,强调燕眼与爪的尖锐捷。其图案装饰丰富多彩,头部、腹部为固定的样式,胸部可绘以多种纹样,如蝙幅纹、云气纹、牡丹纹,取其吉祥之意。其设色艳丽,注意风筝高飞后的远看效果,同时也注意细部描绘技艺和色彩的表现。
4、民间玩具是中的一个种类。劳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产于陕西凤翔县的泥玩具《挂虎》。书中挂虎属于挂片类,是馈赠亲朋礼品。在当地至今还有小孩过满月、生日时,外婆家送挂虎或坐虎给孩子们挂在家中的习惯。据说有避邪、吉祥的作用。为什么人们藉以各种姿态的虎的形象来寓意驱邪,表达保佑平安吉祥的祝愿?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虎威驱赶一切恶兽。另外,”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这种愿望和企盼裕窦渫婢咧幸曰⑽獠牡淖髌泛芏唷T谠煨蜕希怀龌⒌乃亢屠荩员硐制渫洹⒈苄暗囊幻妫保⑸砩嫌质我约榛ú荩硐殖黾榈囊幻妗U馐敲窦涿朗踝髌分性⒁馍詈瘢毯牌铀氐睦砟畹挠忠挥≈ぁU庵窒笳髟⒁庠诿窦涿朗踝髌匪娲杉S性擞眯骋舻姆绞嚼幢泶锏模纾毫┠暧杏悖ㄓ啵挥胁捎帽扔鞣绞奖泶锏模纾菏裼鞫嘧樱挥械脑蛐纬稍级ㄋ壮傻姆旁煨停缥宥荆矗赫吧蕖⑿⒈诨ⅰⅡ隍肌⑸撸U馐俏颐切郎兔窦涿朗跗肥毙枰乇鹩枰宰⒁獾牡胤剑挥蟹⒕虺銎渲性⒁猓拍芴寤崞涔顾贾睢?br> 凤翔的挂虎配色一般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墨线勾画轮廓。这种色彩配置,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这是一种三原色的对比配置,产生对比强烈、醒目鲜明的效果。黑线勾画,使过分对比的色块得以缓和,避免
了”火气“的弊病。
传统的泥、布玩具,在造型上也充分地考虑到其形式、制作技巧等因素与物品的实际用途有机地结合。玩具多重手感的要求而为团块造型。即将虎的腿、尾等处理得很短小,孩子们玩耍时不易损坏。在造型上形成了一种憨态可掬、稚拙可爱的审美趣味。
5、的寓意象征的特点,还大量表现在广大劳动妇女的刺绣品之中。这些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这种用凤、牡丹、鱼、莲等组成的图案是先民对繁衍崇拜的延续。
6、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各类编织品就有 100多种。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篮、盘、萄、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欣赏课本上的图例,我们从这些编织品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7、常熟花边的生产是二十年代初从上海发展过来。且多由上海提供图样,上海打样师 则又来自山东烟台和青岛。六十年代以来,常熟花边在艺术上大有进展,尤以雕绣见长。它 以精巧的技艺在不同布料上绣制各式花样,然后在一定部位剪去底布,使之镂空,以衬托主 题,使花样有立体感。传统常熟花边,多在白布上绣白色花样,或在米黄布上绣灰色花纹,故有称之为” 常熟黄白台布"。后来又增加了棉麻交织,针法也发展了彩绣、抢绣、编结绣等三十多种。品种更为丰富。
课后语:
1、这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欣赏课,让学生在搜集整理作品的同时就学到了一些知识,他们搜集整理了好多图片和实物资料,还有的作品是自己制作的;并开始尝试自己把课题的主要内容讲出来,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已经在自主学习的方向努力了。
2、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话并不多,但却要化更多的精力去备课。
9.民间美术创作特点 篇九
摘要:源自中国农业社会的民间美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民间美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遣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民间美术表达了创作者真挚,朴素的情感,并使这种艺术形式最终实现了大众化。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表现;创作
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美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规律一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 随意性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民间美术随意性的造型特点源于;民
间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创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简条件下的“弄巧成拙”。这类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造型上显现“随意、稚拙”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乎略细节的处理,表现出一些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情节,让理念服从于意念、情理服从于情感。在造型中并不完全依赖对自然的观察和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靠记忆力,借助意象进行创作,这样一来造型的随意性也就顺理成章了。老百姓常说,“我想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画在纸上”。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国民间美术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表达了民间美术创作的自由性、随意性,同时又反映了老百姓对待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当你询问民间剪纸艺人,为什么侧面牛的眼不是一只?他们说: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大牛肚子里有一只小牛?他们说:牛怀着孩子就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所见,在他们眼里,这是最写实的。民间美术创作的随意性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艺术世界:老虎身上长着刀;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两只蹄子扶辕;打腰鼓的人可以三头六臂、七八条腿;老虎可以赶来拉碾,耕地的两头牛背靠背躺在地上;莲花开花、生藕、结子、生出胖娃娃都在一起,鹊桥相会里有牛郎织女、天上人间、日月星辰、银河、燕子,河里还有牡丹鲤鱼等等。不同时空、人神鸟兽都可以集聚成一个整体,这种随心所欲、轻松自由的
创作令人难以想象。他们以为自己的剪纸、绘画、泥塑最正确地再现了客观现实。他们没有像专业艺术家那样有意识地概括、简化、夸张、重新组合。民间美术造型的“心里有”、“爱啥就画啥”是他们自由无羁、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心理写照,他们并没有将自己心灵的感悟当作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所表达的只是“心里有”的东西。在审美创造活动中自己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客观的观察者;既可以自由地面对审美客体,又在冷静地注视自己。“爱啥就画啥”是一种“心上之音”、“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强调审美创造的自我意识;而在艺术表达的时候则是积极主动的,客观现实物象都被纳入到作者的审美范畴中,各种造型有所依据,又不是客观现实的影子,这种主观认识又必定符合民众的内心要求和审美感受。
二、圆满完美的造型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有一基本信条:就是一切事物莫不在变化之中,宇宙是一个变易不息的大流。中国人自古形成了往而复返的空间观念和周而复始的时间概念。古人的这种宇宙观与人生观与佛教哲学上“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的人生观不谋而合,表现在民间美术造型上即崇尚圆满完美,浑沌思维的整体性。民间艺人对事物的完整、全面的追求一一崇尚完美,这便是“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主观情感同外界事物同形
同构的关系所致。圆满完美的造型观,反映出民间美术“求垒”、“求美”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创作是以全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把长期观察所得到的体验充分表现在造型中。其一是通过透明透视,把对象的各个侧面和背部进行垒方位的展现,体现了崇尚完整、圆满的观念。所描绘的对象内外重叠或前后重叠,互不遮挡。例如:透过虎、牛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内的小仔,透过房屋的墙面可以看到屋内的景象等。民间美术之所以能突破透视规律的局限,在于民间美术抛开了自然对象的实体真实,即立体的、占有一定空间的真实,而是以全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观看得真实已让位于观念的真实,客体形象的真实已让位于心象的真实。这种造型的完美特征在各地的民间美术作品中都有体现,山东潍县木牌牟画中的骑虎,湖南年画“老鼠嫁女”不是在侧面身上出现正面头,就是在侧面头部出现正面的两只限,产生二维平面上的多维感。质朴的思想感情和审美需求,形成对民间美术造型的完美性要求。其二是通过看不见的内部真实,表现出造型上的求全求美,在表现石榴、葫芦、南瓜一类的瓜果时往往剖开物体,使其露出籽来,透过母鸡可以看到腹内的鸡蛋,公鸡肚子吞下了五毒,在老虎、牛、羊、鹿身上装饰梅花等图案。把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其三是民间美术对事物完整、圆满的理想化审美定向。因此,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很少看到残缺的人物形象,讲究构图的完整性,常将画面看成独立的舞台,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小天地,通过完整形象的巧妙组合,达到集中、内向、充实、饱满的艺术效果。山东潍坊木版年画《男十忙》里描绘了十三个庄稼汉在耕田、耙地、种麦、锄草、轧垄、收割、运粮等田间劳动情景。《女十忙》画面中的十一个妇女,有的弹棉花,有的纺纱、捻线、织布,其间穿插有儿童、花猫、黑狗既填补了画面空白又活跃了气氛。在剪纸中男女老妇,衣服都饰以花纹,连老虎、狮子、鹿、狗动物身体上都描画出花草的形象,为的是使画面丰满、完整、突出喜庆热闹的主题。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民间美术的造型不拘泥于一般生活现象,创造出异想天开的画面,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与统一的美学境界。
三、造象的抽象性.概括性
劳动者是最先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抽象创作的原动力,原始美术和民间美术成为抽象艺术的先导。民间艺人在形象的塑造上,多因时、因地、因材制宜,不假虚饰,以抽象性的手法表现出物象自然、质朴的本来面貌。抛开现实形象的细节,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形象:在织绵刺绣和桃花这类民间美术种类中,除少数具象图案外,大部分都是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形图案。这种抽象造型能力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彩陶的表面有圆点、三角、旋涡、波折、齿纹、鱼纹、蛙等多种纹样,抛开现实本身的各种细节和不规则因素,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的形象。把各种动物、植物、抽象为几何图案,不但要仔细观察。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集中概括,夸张变形,而且还要饱含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古老的造型意识;云南沧源文化和古老的造型意识具有的抽象、象征含义。汉族的民间服饰,日用品装饰上也可以看到概括的抽象几何图形,如百家衣、百纳幛。这种以菱形的碎布拼制而成,以色彩的拼接和几何状的结构,完整呈现出某种动物、植物造型,色调鲜艳和谐;生殖崇拜的华中树、鱼人、鸡头鱼、双鱼,气氛热烈喜庆。民间美术概括性表现在程式化造型。如“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的画诀,表现出大胆取舍,夸张、提炼其本质,舍弃、弱化细枝末节,并夸张画中的内容:贵州民间泥玩中,野猪的造型十分奇特,头部和嘴占了大半位置,躯干几乎被省略了,却将野猪的生猛表现得鲜活生动。河北武强木版年画为突出门神的勇武,尽量横向夸张,把人体比例缩减为四个头长,形成方厚如山的气度,而仕女则被刻画得格外清秀,细腰削肩极尽婀娜之态。民间木刻版画在处理大场面时,以简略的笔画表现出多种物象。在戏剧表演中,几个兵卒就是千军万马,版画中几组细浅排列的草就是一片草地,这种造型上的省略手法存在合理性,言未尽而意已明。
结束语;
10.论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意义 篇十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教育
1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
任何一个有民族、有劳动群众存在的地方就能听到艺术脉博跳动的声音。民间工艺美术是一种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孕育而成的艺术形式。人们为了满足养生送终,从喜从悲的一切生活需要,创造了各种生活艺术品,它伴随着劳动人民从荒漠高远的太古一直走到现在。它没有条件取材于金银犀玉,却得益于天然的、一切唾手可得的竹、木、泥、土、麻、丝等,劳动者的一切真情美意都物化其中。正如著名工艺美术学家张道一先生所说:“就民间工艺美术整体相对于宫廷、士大夫而言,它大多数是粗的、俗的、野的、土的,但粗非拙劣,俗非平庸,野非不驯,土非孤陋。……也许正是在这种生产方式和结构中形成的粗、俗、野、土,才使民间工艺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
正因如此,儿童在接受民间工艺活动内容时才倍感亲切。那些粗中有细、处处显露个性的作品酷似儿童作品中的个性展现。它消除了孩子初学时惧怕苛刻教条的心理,满足了孩子随心所欲、个性自然流露和展示自我的需要。而这相对的“土”和“俗”却是平民百姓所熟悉、所接触的生活,因此它拉近了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野”是狂野、不受束缚、具有激情表现和拒绝束缚的特点,正是儿童喜于接收、乐于尝试的一面。如陶土制作课,儿童通过揉、捏、搓、压等手段尽情地将内心世界宣泄于手中陶土。土的成形,给心灵和手、给表现空间的形式提供了无限可能,儿童置身其中,在“土”与“非土”之间,寻找着快乐与成功。
2民间工艺美术中独特的情感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无数沧桑、磨难的民间工艺美术,与众不同地再现着人类丰富、朴实的情感。从母亲为女儿陪嫁的土锦或花布,梭梭织进了慈母对女儿的祝福;含羞的姑娘正在把自己偷偷绣制的荷包递给心爱的情郎,一针一线都连着姑娘的深情。从孩子们穿戴的虎头帽、虎头鞋、花围涎到手中玩耍的泥哨、竹龙和风筝,从农家村舍的门窗花、灯彩到节日喜庆的糕饼、花馍和年,从新缰的土陶器、彝族的漆器、毛难族的“花竹帽”到贵州布衣族的蜡染、湘西苗族的扎染和遍布大江南北的蓝印花布,等等,每一件精美的民间艺术品无不溶入了各族劳动人民对亲人的深情厚意,无不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它倾注了劳动者炽热而纯朴的情感,因此在美的创造中自然真挚、毫不造作,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再创造,引起了人们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人感受到一种生生不息的情感力量。这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正是今天儿童应该了解和继承的。
感受前人的真爱和友情,只通过一两次欣赏、讲解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前进、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儿童更多面对的是繁忙而无睱顾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家长、削弱人与人之间热情的分隔式的高大厦、计算机网络虚拟化的世界以及经济社会带来的情感沙漠化等。这些问题都在不断地冲击和动摇着人之初那种友善、真挚的原始面貌。所以保留和创建儿童之间的真诚、关爱、友情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讲述民艺中的传说故事,使他们不断地有机会听,有主题地看,选择适度的内容供他们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和感悟,从而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如通过每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让该子们亲手设计并制作“贺年卡”,送给亲朋、好友、长辈,以表达孩子对他们的关爱、友谊和问候。这既是民族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发扬的过程,又是让学生体验情感交流、动手动脑的一种有效方法。
3民间工艺美术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一件民间工艺品之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它是思想和艺术浓缩于一体的文化结晶。如民间服饰中儿童穿的肚兜,是母亲打扮孩子时精心缝制的“五毒”图案,母亲借这些五颜六色、活灵活现的动物为自己的孩子祈福。在外国人看来,这肚兜只是一个带绳的长方形红布,他们能感受到的只是表面的色彩和用各色布卷制而成的动物,凸起缝订于红布上的新奇工艺。而这红肚兜所凝结的深刻爱意和思想文化,他们是无法想象出来的。再如民间剪纸中的大红剪纸,色彩鲜艳细密有致,每一张剪纸都隐藏着一段典故和寓意。在剪纸作品中运用最多的是谐音和象征方法,以鱼、鸡、蝙蝠等动物的谐音寓意有余、大吉、多福等,还有以植物来象征美好幸福的“石榴多子”、“喜上眉(梅)梢”,还有以民间风俗时令为题的剪纸“扫晴娘”、“七十二孝”等等,这些都是民俗文化内容具体而生动的表现。不了解内容是无法知道它深刻的内涵和丰富寓意的,更不可能理解和欣赏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特色。这些也都是直接维系生命和思想的活动,是生命与造物直接沟通的过程,从日常生活用品、劳动工具到养生送死,四时八节的节令应有尽有:喜剧假面、木偶、皮影;木版年画、农民画,编制物篮、篓、席、垫;各种灯彩、瑞饼果模,人生礼仪的婚嫁用品、送终用具,面塑、陶塑、纸玩具……举不胜举、牵动劳动人民衣、食、住、行的民间艺术及生活的每个角落。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应不断归纳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纳新。儿童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应该是有选择的学习,而不是由老师不加选择地全盘托出。应该选取适合儿童的民间工艺美术中的精华,这样既满足了儿童的兴趣,又达到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
4民间工艺美术中智慧的凝结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智慧的民族之一。民间工艺美术设计构思多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像古代智力玩具“九连环”、“反手扣”、“祖先锁”、“诸葛环”、“华容道”等都是这种思维构思中的典范,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对我们的智力给予挑战。一些民间传统玩具看似简单却具有较深的科学道理,像河南浚县著名的泥玩具——泥哨子“泥咕咕”,它是利用空气和泥胎壁间的摩擦而产生的清脆明亮的哨子声。“泥咕咕”的形态各异:有小鸟、公鸡、泥娃等造型。像旧京城的“鬃人”,早在有京剧的年代就开始有幼童玩耍。它利用树棕和猪棕卷制成人形,将其装饰在京剧服饰上,放在铜盘上,铜盘即成京剧舞台,鬃人是主角,用棍敲打铜盘伴奏出鼓点音乐,盘中鬃人随即转圈,时而向心集中,时而像外散去,非常神奇热闹,这里利用的是鬃于金属摩擦,经敲打震动产生向心和外离的特殊原理。
儿童在学习民间工艺美术过程中,最受益于临摹实践和创造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手脑得到互动,拥有灵活变通运用知识和技巧的本领,而且使他们对绘画中的造型有着更清楚深刻的理解,由模糊的平面形象到真实的立体空间形象,同时对儿童的分析(工艺材料、内容表现)、观察(制作技法、制作步骤)、变通(知识的灵活运用)等能力也会得到加强和提高。
【民间工艺美术品】推荐阅读:
跟着民间工艺去旅行游记作文06-09
城市民间美术12-12
民间美术史08-09
美术教案-民间玩具08-16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08-26
民间美术艺术欣赏09-03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案例07-21
工艺美术专业_工艺品设计课程标准01-22
大班美术活动民间皮影人教案08-11
工艺美术复习题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