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2024-10-24

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共18篇)

1.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篇一

( 1) 充分发挥水文工作的作用。水文工作能够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可靠、有效的水文资料,通过有效的水文工作,能够充分的发挥水文工作的支撑作用,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可靠的保证。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用的目的在于保护水资源,想要将生态理念更好的应用在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以全面、准确以及真实的`资料为支撑,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和水文工作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水利主管部门的协调下,保证两个部门能够有效的合作。现阶段,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水文工作为了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必须不断的完善软件和硬件设施,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对水利工程所有资料的自动化、全面化采集,进而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更加全面、详细以及准确的信息资料,更好的将生态理念应用在水利工程设计中。

( 2) 加强培训,提高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利工程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环节众多,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安全、高效的运行,需要以高素质的设计人员为基础,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充分的应用生态理念,不断的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因此,水利设计部门必须充分的认识到设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重点对设计人员的环境保护、生态意识等进行培训,保证所有的水利设计人员都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尽可能将生态理念应用到水利工程的各个环节,保证水利工程能够生态、高效的运行。

( 3) 应用新型生态技术和材料。现阶段,各个行业逐渐的开始推广和应用生态理念,各种生态化技术、生态材料应运而生,并且许多生态材料和技术被应用在水利领域,例如,水闸技术,包括翻板闸( 图 1) 、钢坝闸( 图 2) 等,上述水闸技术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以及效果显着等优点,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现代水利工程; 护岸材料,包括植草专用砖、石笼以及膜袋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技术和材料是实现生态理念的基础,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状况,并准确、全面的掌握各种生态技术、材料的特性,然后结合实践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和指导,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生态材料和技术的作用,为实现水利工程的生态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4) 加强生态理念在堤岸设计中的应用。堤岸设计是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环节,做好堤岸设计生态理念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实现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与建设。因此,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堤岸设计时,必须摒弃传统的设计理念和知识,根据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创建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对堤岸建设中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基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背景,为生态理念在堤岸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便利,在进行堤岸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堤岸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详细、全面的调查,充分的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科学把握堤岸设计的安全系数,防止出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增长的不良现象,真正的利国利民的生态、优质水利工程。

( 5) 加强生态理念在河道改造中的应用。河道改造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河道改造工作时,必须充分的考虑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基于国家发展生态的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改造方案,保证河道安全、长效运行的同时,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因此,在进行河道改造设计时,需要基于生态平衡理念,对周围绿化、河道清淤、堤岸保护等众多方面进行针对性、有计划的改造,这样既能够保证河道安全、高效的运行,又能够实现河道工程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环保的时代背景下,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通过加强生态建设,能够实现人类社会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与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造福人类的系统性工程,由于受到传统设计理念的影响,在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中不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导致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必须摒弃传统设计理念,树立正确的生态设计理念,充分的利用生态理论、生态技术和生态材料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和优化,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孙翠英。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J]. 北京农业,( 12) :209.

[2]徐品良,黄亚斌。 解析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J]. 江西建材,2013( 06) : 156 - 157.

[3]田晓凤。 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理念应用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02) : 92 - 93.

[4]林威。 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 小水电,( 06) :33 - 34 + 44.

2.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篇二

1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生态理念是随着环境保护思想的提出而衍生出来的, 主要是指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和包括小城镇在内的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观念, 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顾名思义, 即将生态理念思想运用到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 减少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调和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矛盾。水利设计是水利工程的基础条件, 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响着水利工程的社会效能, 如防洪抗灾、作物灌溉、城市供电等;当前环境下, 面临自然环境中水资源匮乏现状, 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和工程效益的共同发展是水利设计的最主要目的,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科学、环保的规划工程建设, 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2 水生态理念应用于水利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生态理念意识薄弱

水利设计人员是水利工程图纸设计的直接参与者, 设计人员的个人自主意识会影响到水利设计结果。现在很多水利工程都以经济效益为第一标杆, 设计人员商业观念比较重, 环境保护观念和生态意识较薄弱, 容易出现一头偏重的现象, 忽略生态环境建设, 自然也就无法从生态理念出发进行水利设计;同时,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 水利工程的效用越来越广泛, 对设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想与时俱进, 实现水利工程与环境保护双管齐下, 不仅要求设计人员具备专业的设计技术, 还需要设计人员学会换角度思考, 从生态保护方面考虑水利设计, 但是现阶段大多数工程设计人员专业技术不够, 生态理念不强, 难以实现水利设计和生态理念的统一。

2.2 水文资料匮乏, 缺乏设计参照物

水文资料通常是指水文的实测资料, 即通过水文测验所收集的各种水文要素的原始记录, 包括水文年鉴、水文统计值以及水文图集和水文调查资料等, 能够展现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利特点, 对水利工程图纸设计和后期施工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 区域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全球性普遍问题, 如水资源短缺对策、水资源持续利用、水资源合理配置、水灾害防治以及水污染治理、水生态环境功能恢复和保护等成为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很多水利工程项目均缺乏当地的水文资料, 水利设计人员对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不甚了解, 没有客观资料作参考, 无法在原有地域基础上因地制宜, 也无法全面评估水利工程建设对周围地区环境的影响, 如此一来当水利工程建成之后, 就可能会由于不符合当地地势条件或者水文条件, 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 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3.1 完善水利工程必需的水文资料

水文资料是水利工程完成水利设计的基础条件, 对指导工程施工, 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 将环境保护和生态理念合理应用于水利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水利设计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各地区的水文资料不仅能够为地方水利工程建设的设计、立项、审批和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水文依据, 及时为防汛减灾提供服务和水文技术支撑, 发挥水文情报预防在防汛工作中的耳目和参谋作用,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而且可以为地方水资源管理提供全面服务, 积极做好水资源工作, 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当地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水文支撑。想要改变现阶段水文资料匮乏的现状,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水利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多种搜索渠道, 如互联网、图书资料、文献资料和与当地居民的交谈, 全面采集和整理现有水文资料, 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工程设计中; (2) 当地水利部门要全力支持水利工程建设, 从水文资料的整理、施工图纸的设计等多方面协助设计人员, 及时指出设计的不当之处并加以修正, 重视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

3.2 加强水利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和专业设计水平

将生态理念应用于水利工程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设计技术和环境保护观念, 在专业设计水平的前提下, 考虑环境因素, 做到生态理念与水利设计的完美结合, 这就需要全面提高水利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重视设计人才的培养, 并对其进行定期考核, 保证设计人员具有高水平的设计能力, 除了理论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之外, 还需要对设计人员进行生态理念的教育, 使其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塑造复合型全面发展人才, 保证水利设计的全面性、科学性和环保性。

3.3 水利设计与生态理念的相统一

实现水利设计和生态理念的统一, 即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中, 尤以水利设计最为明显;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 设计人员需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 在保证项目工程的社会效益以外, 还需要为当地的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 为水源中鱼类产卵提供条件, 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同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对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 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 之后对水利设计作进一步调整。

4 结语

综上所述, 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是社会工程建设响应社会号召, 坚持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主要表现, 但是在生态理念应用于水利设计过程中存在水文资料缺乏、设计人员专业水平低以及环境保护观念不强等问题, 需要从设计人员本身、客观水资源环境和生态理念等三个方面出发, 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和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 牢固树立环保理念, 提高生态与环境保护意识, 使水利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娜.探讨水利设计中生态化理念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02 (24) :54-56.

[2]汪幼龙.浅谈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J].江西建材, 2014, 03 (08) :100.

[3]朱成浩.浅谈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J].华章, 2012, 07 (14) :326.

3.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篇三

关键词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TV2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0.065

近年来,生态水利工程系统逐渐被广泛应用,在保护生态环境稳定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是现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生态水利工程之一。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完整性,做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考量工作不容忽视,对于提高生态水利工程应用效果意义非凡,是确保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迈向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1 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应用

生态水利工程就是在充分保证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设计和改造水利工程,相对于传统的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性较小,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1]。生态水利工程将生态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标准,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稳定是生态水利工程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传统的水利工程大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生态水利工程却能在发展水利工程的情况下保护生态系统,遵循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防止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发生。在设计生态型水利工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的承受能力,降低环境成本,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在水利工程的选址上,应充分考察所选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将水利工程对自然界系统影响最小作为基本原则,利用数据及经验进行正确估计,找出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最大承受能力,将生态建设作为重要指标,保证水体的生态环保;第二,在河道的建设过程中,要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用水的需求,不能破坏正常的生态用水,保证河道的正常水量和河道的生态平衡。只有遵循这几项原则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的双赢,促进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

2 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和谐,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在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不仅不能威胁生态环境,还要能够为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要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由于各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不同,在设计阶段,要综合考虑区域内的天气、地理信息、相关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情况,从而使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并为生态环境的发展作出贡献。

3 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的应用

3.1 为动植物提供生存与繁殖的空间

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与繁殖的空间,即有效地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重视对动植物的保护工作,相关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陆路方面。在设计阶段,要圈定一定范围的自然保护区域,同时在施工期间,要委派相关的专业人员做好相关自然保护区域的看护工作,进而避免水利工程施工对陆路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第二,水路方面。在水利生态工程开始前,便需要了解与勘察周边环境中的水生生态状况,然后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鱼类的回游甬道,以此确保水生生物的繁衍生息。在工程施工阶段,要降低水下深度作业频率,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做到对水下动植物的保护。

3.2 积极提高水资源自身净化能力

当前,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水资源作为生态资源发展的必备资源,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补充,从而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提高水资源生净化能力不仅是保障生态环境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匮乏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设计中,有效地融入了提高水资源自身净化能力的基本理念,水资源的净化需要依靠大量的氧气,而氧气在水中的含量较低,不足以解决庞大的水污染问题,所以要在水利工程中加入加速水流流速的功能,使其在流淌过程中即可产生大量的氧气,从而确保水源氧气的供给充足,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自身净化能力。

3.3 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

受地理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的降水量、温度具有较大差距,南方地区的土壤通常水分较多,而北方地区则相对较少。但自然环境中的水量却不随土壤含水量或需求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建立生态水利工程能从根本上解决水量供应量过度或不足的问题,可将多余的水资源输送至有水源需求的区域,以此达到用水平衡的目的[2]。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阶段,即充分地考虑到水患灾害问题,所以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具有较强的截水作用,对于确保生态水利工程周边公众的生命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4 调整流域尺寸

流域尺寸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在工程设计前,预留部分区域,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时,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施工过程一切顺利,则可在施工完成后封堵预留区域。流域尺寸调整要根据当地的水流流量及水资源需求量而定,要在保证生态环境完整性的基础上做好對流域尺寸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时刻查验流域尺寸,以确保与预期的尺寸设计相符,从而在提高生态环境稳定性的基础上做好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

3.5 水利工程经济建设

水利工程的经济建设首先考虑其功能性,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价值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要控制好施工成本,并杜绝资源浪费现象,确保每一个工程建筑材料均能得到有效应用。在施工期间,要做好废物处理工作,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及建筑工程的施工垃圾,要定期安排相关人员进行运输,并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区域掩埋,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施工工程要考虑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的能源消耗问题,降低能源消耗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措施,因而工程的施工必须符合预期的设计目标,从而达到设计阶段的设计要求。

4 结语

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严重的影响到区域的正常稳定发展,为有效解决该问题,提高生态水利工程利用率极为必要。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提高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重要保障,不仅能有效治理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为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建立完善的生态水利工程系统将是未来水利工程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郭梦法.浅谈河流生态与水利工程设计[J].广西水利水电,2011(2):42-43.

[2]霍凤双,王鸿飞.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39(2):111-112.

4.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篇四

通过“赤坎水库”的成功案例后,湛江市的“滨湖工程”、“塘河工程”、“东山垌湿地工程”等水利项目的建设,均有采用到了文中所述的各种生态砖,同样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砖具有强度、环保和生态等综合功能,在不同工况下的河道工程中该如何选择哪种类型的生态砖为我们服务,是本文的宗旨。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让我们广大水利工作者能得到一点参考与借鉴,最后能充分的把生态砖的功能体现在水利工程中。

5.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篇五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水利建设

1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的意义

6.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篇六

摘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了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规划建设风景园林时,可以通过将人和景物有机结合的方式,构建一个独特的主题形式,在充分展现风景园林个性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风景园林;人性化理念;规划设计

优美的环境是生活质量的另一种体现,在风景园林构成的生活圈中,居民和设计师们更加注重对整个园林的规划,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向人性化、独特性、环保等方面靠拢。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基本要求

风景园林的人性化理念即设计师在规划之初,便在园林的形式和功能2个方面融合人性化因素,给整个园林注入人性化的标签和实质,让其有了自己的“生命”、“情感”等特质。相较于传统园林,人性化风景园林则是通过利用一些有形的物质反映和衬托无形的精神,这种设计语言是对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更是向人性心理和精神的致敬。

1.1 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在历史演变和文明进步的过程中,风景园林的设计会因为地域差异而存在不同,不同地域之间的历史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均会对后期的园林设计产生影响。文化是促进人们审美能力提升动力的源泉,所以,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提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精华,设计出具有现代和历史文化相统一的园林风格。设计师在考虑现代性的同时需要兼顾历史性,坚持风景原理现代性和历史性是新时期对设计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1.2 坚持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风景园林在规划设计、施工之初,其目的就是尽可能满足人们的所有生活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艺术气息的方式提升品味,这也是新时期人们对于生活环境最真实的需求。但是如果仅仅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而无视对于艺术的追求,园林的整体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园林艺术性的设计可以通过植被等方式体现,或者将园林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让绿色生命变为园林的主旋律,构建一个微型和生态平衡的新环境。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方法

2.1 把人性化的设计作为主题

人性化主题是以人性化理念为基础,城市风景园林必须满足人们对观赏和娱乐的要求,还要紧扣城市的发展步伐,因此,需要从全局到局部进行双向把控。整体把控即在迎合城市发展的同时构建绿色生态环境;局部把控则是将开放性空间和个人空间进行结合,找到贴合当地居民生活的设计语言。人性化风景园林主题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考虑人们的发展要求,比如,景观资源应该尽可能提高共享度,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创出具备发展空间的园林格局,甚至可以将城市规划中的资源共享到园林的设计中,强化整个园林的特色。

2.2 从规划设计中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之初,尽量在布局和功能2个方面进行统筹和规划,初步方案确定之后再推演不同表现形式所带来的效果,最终确定能够实现最完美的方案。比如,在设计某市的游乐场时,其主要划分了2个功能区,分别是儿童游乐场和成人休闲场所,设计时该区域尽量远离人行道;又比如,在自然景观附近构建人工楼阁,其风格则应该和自然风光的风格保持一致,让人们徜徉其中时不仅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还能体验到和谐之美。

2.3 从细节上满足人们的需要

设计细节是整个园林设计质量和水平最直接的体现,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应从细节上体现出人性化理念。设计园林道路方面,尽量优化路线,使得人们以最快的速度直达景点。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也强调“曲径通幽”的意境,即在缩短路径的同时营造一种幽静之美。园林的灯光必须能将所有的道路予以覆盖,光源的选择尽量要柔和唯美,在一些宽敞的区域适当安置一些体育锻炼设施,这种细节的设置处处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广受人们喜爱。

2.4 注重人性化标识设计

人性化标识是风景园林中的提示要素,全世界范围内的风景区都会设置温馨的提示标识,新闻媒体中播报的关于缺少提示标语酿成恶果的事故层出不穷,如动物园内游客误闯老虎区等,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在景观园林中应对应性的场所设置提示标语,比如,在森林公园中将飞禽走兽进行分区管理,并在各个区域的入口处设置标记,提示标识的制作应该尊选简洁美观的原则,既满足了人们的娱乐性,还可以将设计变得具有趣味性。结语

风景园林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尽可能实现自然和人们发展的和谐统一,作为园林的设计者需要精准把握时代的脉搏,感知人们的生活需求,并将此种需求体现在设计理念中,以人和风景的结合为基础,然后去设计具备独特个性的风景区。

7.水利工程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 篇七

1生态理念的定义及重要作用

(1)生态理念的定义。生态理念指的是人类对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生态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理念,目的在于实现社会环境、人类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理念涉及环节众多,如文化、经济以及农业等,通过将生态理念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能够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健康、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或者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2)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用的重要作用。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自然灾害的防护、水力发电效率以及农业灌溉等,通过将生态理念应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能够有效的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些破坏,尤其是对大自然自净系统的破坏以及原生态的破坏等方面,尽可能的减少由于水资源问题导致的生态问题,实现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这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1)充分发挥水文工作的作用。水文工作能够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可靠、有效的水文资料,通过有效的水文工作,能够充分的发挥水文工作的支撑作用,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可靠的保证。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用的目的在于保护水资源,想要将生态理念更好的应用在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以全面、准确以及真实的资料为支撑,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和水文工作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水利主管部门的协调下,保证两个部门能够有效的合作。现阶段,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水文工作为了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必须不断的完善软件和硬件设施,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对水利工程所有资料的自动化、全面化采集,进而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更加全面、详细以及准确的信息资料,更好的将生态理念应用在水利工程设计中。

(2)加强培训,提高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利工程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环节众多,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安全、高效的运行,需要以高素质的设计人员为基础,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充分的应用生态理念,不断的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因此,水利设计部门必须充分的认识到设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重点对设计人员的环境保护、生态意识等进行培训,保证所有的水利设计人员都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尽可能将生态理念应用到水利工程的各个环节,保证水利工程能够生态、高效的运行。

(3)应用新型生态技术和材料。现阶段,各个行业逐渐的开始推广和应用生态理念,各种生态化技术、生态材料应运而生,并且许多生态材料和技术被应用在水利领域,例如,水闸技术,包括翻板闸(图1)、钢坝闸(图2)等,上述水闸技术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以及效果显著等优点,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现代水利工程;护岸材料,包括植草专用砖、石笼以及膜袋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技术和材料是实现生态理念的基础,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状况,并准确、全面的掌握各种生态技术、材料的特性,然后结合实践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和指导,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生态材料和技术的作用,为实现水利工程的生态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强生态理念在堤岸设计中的应用。堤岸设计是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环节,做好堤岸设计生态理念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实现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与建设。因此,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堤岸设计时,必须摒弃传统的设计理念和知识,根据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创建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对堤岸建设中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基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背景,为生态理念在堤岸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便利,在进行堤岸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堤岸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详细、全面的调查,充分的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科学把握堤岸设计的安全系数,防止出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增长的不良现象,真正的利国利民的生态、优质水利工程。

(5)加强生态理念在河道改造中的应用。河道改造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河道改造工作时,必须充分的考虑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基于国家发展生态的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改造方案,保证河道安全、长效运行的同时,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因此,在进行河道改造设计时,需要基于生态平衡理念,对周围绿化、河道清淤、堤岸保护等众多方面进行针对性、有计划的改造,这样既能够保证河道安全、高效的运行,又能够实现河道工程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环保的时代背景下,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通过加强生态建设,能够实现人类社会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与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造福人类的系统性工程,由于受到传统设计理念的影响,在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中不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导致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必须摒弃传统设计理念,树立正确的生态设计理念,充分的利用生态理论、生态技术和生态材料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和优化,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的重要基础建设工程之一,在发电、蓄水灌溉、防洪排涝以及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水利工程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不周全,导致工程设计方案不合理,不仅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质污染,还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通过将生态理念应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能够实现水利工程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进而建造出安全型、利民型以及生态型的水利工程。因此,文章分析了生态理念的定义及重要作用,并探析了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生态理念,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孙翠英.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J].北京农业,2014(12):209.

[2]徐品良,黄亚斌.解析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J].江西建材,2013(06):156-157.

[3]田晓凤.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理念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6(02):92-93.

8.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篇八

【关键词】生态设计;景观设计;原则;理念;手法;应用

1.景观设计发展历程

景观设计是一种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它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重点,不同的改造和创造对象,不同的指导思想和理念。

1.1农业时代——关注山水田园艺术

农业时代从本来是充满恐布的自然景观中欣赏到了自然的美和农耕景观的美,并因此激发其再现和创造这种美的欲望,这便是山水和田园艺术,其中包括山水画和田园诗,并综合体现在造园艺术中。

1.2工业时代——关注城市绿地

大工业生产使集居在城市中的人们需要一个身心再生(Recreation)的空间,于是在这个时代诞生了园林职业设计师的出现,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园林之父Olmsted。Olmsted 于1865年在美开创了职业园林设计事务,在此之前(1858年),他与合伙人Vaux已完成了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自此开始,出现了景观规划设计,包括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城乡风景道路系统(Parkway)规划设计,居住区,校园,地产开发和农场以及国家公园等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并进一步扩展到主题娱乐园及高速公路系统的景观设计。

1.3后工业时代——关注生态问题

后工业时代城市景观恶性发展,大地景观被切割得肢离破碎,自然的生态过程受到严重威胁。人类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论开始被提出,强调能源与资源利用的循环和再生性、高效性文化的多样性。至此,生态设计的提出成为本世纪极为重要的理念。

我国目前处在一个工业化与后工业化过程并存的社会时段。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土地资源极度紧张、自然资源有限、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乡土文化受到欧美文化侵入的冲击等等多个城市与环境问题都已不言而喻。因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生态设计的应用尤为重要。

2.生态设计

2.1生态设计的由来

生态设计的思想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学理论中,20世纪80年代末,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表明了人类对未来认识的进步。1997年4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中心出版了《生态设计——一种有希望的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思路》一书。该书为生态设计提供了指导准则、实例及实际的步骤计划,加快了世界生态设计的进程,使生态设计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2.2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的由来

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设计师们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转向对自然的关注,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在此背景下,产生了英·麦克哈格(In McHarg)的“设计尊重自然”,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包括建筑的生态设计、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工业及工艺的生态设计等等。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2.3 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的含义

生态学家瑞恩和考恩在1996 年提出生态设计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 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剥夺利用, 保持营养和水循环, 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环境质量, 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2.4 生态设计的原理

俞孔坚在《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一书中提出景观及城市生态设计的几条基本原理: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让自然做功 、显露自然、尊重自然、4R 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 和Renewable)、以科学技术为指导、艺术功能相结合。

2.5 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的典型性手法

西方许多国家对生态设计的研究较早,已经一些有较成熟和一些前沿的理念。例如在水系统研究方面,雨洪利用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国家发展迅速且日趋成熟。年代初期美国诞生了第一部关于雨水滞留的法案,世界范围内的滞留池等局部雨水滞留的实践随之展开。德国在雨洪管理方面位居世界最前列。德国在20世纪年80代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雨洪利用技术,汉诺威康斯柏格城区雨洪利用的生态设计是其中典范之一。还有在水系统设计方面较前沿的澳大利亚的WSUD理念。

WSUD(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WSUD)是以更谦逊和综合的方式来处理地球、水和人类生活之间关系的规划和设计新理念。它寻求更加遵循自然水文和生态过程的一种方法,强调收集,处理和利用场地内水流的重要性。这种方法包括雨水收集池,场地内的雨水保留,废水利用,景观或者其他手段的利用,这些具体的手段都与场地的土壤、降水和其他条件相适应。

3.结语

从本文谈到的生态设计的起源、含义、原理以及手法等多个方面,可以看出,与传统设计相比,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让景观设计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多的作用。它循环利用可再生物质,废物再利用,使得地球资源得以保护、节约与再生。它减少了环境污染,维护了生物的多样性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使得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都能健康发展。它保护了各个地方的不同文化,与自然合作,尽量让自然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由于本人还处于对生态设计一个不断研究探索的阶段,所以在本案中,对于如明沟挖掘深度、对污水的净化程度等许多量化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总之,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因为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人类的持续。所以,只有生态的景观设计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Brezet Han,Hemel,Carolien V. Ecodesign—A Promising Ap2proach to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EB/OL].2005-05-20.

[2]Eades,J.,1998.Urban grass waterways:Rethinking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 in the Anacostia River watershed.Landscape Journal,Special Issue:26-27.

9.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篇九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反思,在客观上促进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尤其是生态理念在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引领环境艺术设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文章阐述了生态理念的本质及特征,探讨这一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生态理念;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

古语云:“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古代先哲所强调的生态观在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时至今日仍是设计师不懈追求的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在获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西方设计界最先兴起了绿色生态设计的潮流,其包含的生态观、和谐观和美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这对于近些年人们所追求的绿色、安全、生态的家居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生态”一词已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不可忽略的主题词,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突出生态特征,还要注重艺术的表达,最终将艺术美和生态美创新融合,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特征

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意思是指家或者人们的环境。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生态理念的本质在于满足人们空间活动基本需求和预期要求的同时,以生态和谐理念为先导,在最优利用资源和配置空间的同时,促进空间生态机制的良性循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无论是空间环境还是室外环境,除了要突出生态理念,还需要把握其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一,是循环性。在生态环境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融入是将人类空间系统中消耗的能量进行再循环处理并重新利用,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保证资源消耗的最小化。例如,将破旧塑料瓶改制成某一艺术景观,这就体现了环境艺术设计循环性的特征。第二,是舒适性。从生态价值观角度来看,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观取向是“人类中心主义”,舒适性则是要把这一价值取向有机体现出来。比如在色彩、采光、通风、换气和设备等设计方面,要符合人性化特点,以满足人体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需求。第三,是持续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持续性主要体现在设计的构思角度、布局结构类型以及各类设施的设置方面,即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例如,对卫生间的改造,要兼顾儿童、中年人和老年人三代人不同的需求,使其效用功能持续凸显。第四,是效率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融入需要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杜绝浪费并以获得最高的资源效益为目标。例如,苏州园林的环境艺术设计,无论是房屋瓦舍还是假山怪石都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融景于自然,将生态理念有机融入其中。第五,是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融入必然要体现出生态性这一基本特征。生态性在当下的环境设计中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在了设计作品中,这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体现,主要是强调内外部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空间环境之间的和谐与有机融合。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需要秉承以下四个原则,通过原则的规范,将生态理念更好地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之中。

(一)艺术设计与艺术审美有机结合的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能使建筑物的.室内外空间体现出一定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氛围。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不仅要从艺术设计角度考虑,也要从艺术美学的角度考虑。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生态理念,既要符合设计美学原理也要表现艺术审美价值。例如,大型商场或酒店中的绿色植物景观设计,在符合空间环境设计要求的同时,也要符合大众的艺术审美品味。

(二)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事物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自然本身又有着极强的自我维护和恢复能力。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要把握好这种特性。有资料显示,在20世纪中后期,有些环境艺术设计师采用了在利用各类资源的同时加以保留的方式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这在满足设计需求的同时也保护了资源,这实际上是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的原则。比如威尼斯水城,城市空间格局的建造并不是野蛮的填水造陆而是依水而造,对环境空间设计进行特别布局,“顺水发展”而不是“逆水而兴”造就了今日的威尼斯。因此,在对环境空间进行设计时,生态理念的注入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这样才能使设计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小干预与大促进的原则

所谓小干预和大促进即是把外界的干预降低到最小,同时使环境艺术设计取得最大效果。人是事物创造的主体,环境艺术设计同样是以人为中心。改造必然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些许影响,而生态理念的运用则是以弱化这些影响为目的,并以技术为依托手段削弱存在的不利因素。坚持这一原则,要以“4R”理念为指导。所谓“4R”理念是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四种方式:第一是Reduce,即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在对原有自然景观合理开发的基础上进行再利用;第二是Reuse,即在材料的选取和利用方面,要以长远的目光加以选择和利用,既保证能够用到,也要减少材料损耗,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要更加审慎;第三是Renewable,即设计师要尽量减少对土地、能源等方面的利用,利用设计改造过程中留下的可回收有价值材料进行可持续建造;第四是Recycle,即对一切废旧或弃用材料进行回收利用。设计师应以“4R”理念为指导,坚持小干预与大促进的原则,把握设计方向,将生态与设计有机结合。

(四)生态美学原则

传统的艺术设计只是流于表层设计,过于追求奢华感。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生态观念的加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更多是强调回归自然。生态美学主张“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协调统一,以达到精神上的和谐。设计师在对室内外空间环境进行环境艺术空间设计时,以这三方面为出发点,对陈设、植物以及材料的选用方面都要突出生态美学理念,使受众在体味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美感的同时,感受到美的体验。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客观自然的规律性的统一,是自然的人化。”可见生态美学观的本质不是奢华而是自然。同时,生态美学原则也是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考验。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设计经验,还要具备扎实的生态美学基础和独特的艺术审美能力。环境艺术设计坚持生态美学原则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空间审美质量。

三、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相比于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环境空间设计更能够建立良好的空间生态景观格局。合理科学的生态空间措施,一方面能够促进资源的再利用,另一方面能够在环境空间设计中增加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举措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运用天然材料

生态理念的特征和原则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指导,除此之外,需要在具体环境艺术设计中将生态理念有机植入,从而将这一理念真正体现出来,而天然材料的运用是体现这一理念的主要措施之一。对天然材料选用的前提之一,就是设计师对各种天然材料的用途和形状了如指掌,在把握原材料造型及其特征的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特点。比如,在城市公园利用鹅卵石铺路,一方面体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美学特点,另一方面,对游人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总而言之,天然材料的使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使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凸显与加强。

(二)秉持环保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许多生态理念往往是以环保设计为载体表现出来的。近年来,设计中的环保主题已是一大趋势。因此,生态理念的融入需要充分考虑到低消耗和低排放的问题,这对环境艺术设计来说也是一项新的考验。由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包括物质形态要素,如陈设、雕塑、植物、阳光等,以及文化习俗、时代风尚等意识形态要素,在对这些要素进行环保设计时要注重相互之间的联系。

(三)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生态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对空间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艺术设计,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比如别墅区的环境设计,通常是依托地形地势,在减少人为破坏自然景观的同时,营造出舒适、怡人的空间环境。与此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在注重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的同时,也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过程中多关注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群体,为他们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例如,在对儿童房环境设计时,家具结构应采用边角弱化的方式,以避免儿童受伤。而老人房植物景观的选择,要在不影响环境整体艺术效果的同时,从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和喜好出发加以考虑。

综上所述,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深入把握生态理念的本质和特征,尊重自然及艺术设计原则。在创造生活空间环境的同时,展现艺术魅力和生态环保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综合进行判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资料:

[1]孙鸣春.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美术教育研究,(1).

[2]董俊超.生态理念与环境艺术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13).

[3]霍迪.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与其艺术特征[J].艺术品鉴,2015(10).

10.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篇十

【关键词】生态学原理;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1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不段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一味地寻求经济的发展,而忘记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环境恶化。我们需要在全球倡导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并在这影响下,尊重自然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越发深入人心[1]。

2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学原理

2.1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平衡是自然界中一个十分重要法则,在景观园林的建设中,景观园林设计师们就会着眼于整个景观园林的内部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的地貌地形和江河湖海甚至城市各部分功能区的分布关系。景观园林的合理布局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并且可以长期保持,生生不息[2]。

2.2互利共生原理

互利共生是共生中的一种形态,是生物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它指的是共生的物种双方互相都能从对方身上获得所需要的营养。在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竞争、捕食等等。

2.3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的种类越多、越复杂,生态系统就会比较稳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就会越强,景观园林就能更长久地存在。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园林景观设计师一定要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生态学原理在景观设计中的主要作用

3.1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知识,保护并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无论是哪方面的景观的建设和设计,都应该基于当地的自然风情和文化背景来建设,就是在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的情况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文化设计及。依据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协调性原理,要对当地的自然风情、地势地貌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去设计改造,尽可能保护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具有价值高的景观生态环境[3]。

3.2根据生态自然调控原理,充分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资源

园林景观设计师应该在设计中严格把握好生态调控,充分利用循环再生原理。在进行生态设计时应该充分地利用当地已经拥有的物质资源,并利用好这些生态资源,很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在景观设计中减少对其他物质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从而节省建造成本。

3.3植物种类的搭配设计

在对植物进行种植配置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植物的各种习性,合理地为它们选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季相搭配、落叶与常绿搭配,乔木与灌木搭配。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师应该根据植物的搭配原则来进行群落设计,生态群落越复杂越好。

4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生态园林创建和设计中的相关利用

4.1景观结构

景观结构是景观要素和景观分类以及景观作用的组合。在生态景观设计当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景观的功能是指景观要素与景观各组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景观的基本功能由景观的各部分结构共同决定。

4.2功能原理

4.2.1景观异质性原理

景观的异质性原理是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生态园林创建和设计中的重要属性。景观生态学家曾研究表明,景观的异质性相差越大,生态景观的类型就会越多。这样系统之间的稳定性就越强。

4.2.2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1]。大多数科学家曾都认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多样性能够产生系统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时,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地理环境,适地适树、选择合适的树种。

4.2.3景观变化多样性原理

有关研究曾论述到,当景观生态系统不受任何干扰时,景观的水平结构逐渐趋向于均质化,中度干扰会迅速增加景观异质性,严重干扰则可能增加或减少异质性[2]。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中进行一定的适度干扰,从城市外的区域引进能量、物质、信息流动,以此来创造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5景观生态学在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5.1植物造景设计与景观生态学的关系

充分合理的进行植物的搭配,是形成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的一步,也是形成景观的长期效益和发挥持续的生态效益的前提条件。在城市生态景观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在进行植物种植时,根据常绿与落叶搭配,乔木与灌木搭配的原则。

5.2园林树种规划设计的生态学原理分析

5.2.1景观树种规划设计原则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树种规划原则丰富了树种规划设计原则:地域文化性原则、色相变化原则、季相变化原则等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原则[3]。

5.2.2乡土树种与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原则

强调城市园林绿地是乡土树种的保护伞,我们应该少量利用外面引用的树种,大量采用本地的乡土树种。

6结语

生态学原理在景观设计中的发展与每一个阶段的社会发展、经济水平都相适应,面对着新社会的挑战,新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在不断的挑战中开拓自己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设计师人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1.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生态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26-01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世界各个国家都举办了“绿色运动”,20世纪下叶,西方国家兴起了基于绿色的环境艺术设计热潮,生态理念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如今,随着社会主义进程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中引入生态环境理念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人们开始反思环境问题、改变破坏环境的方式,使得环境设计和生态相互相成、紧密结合,进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

环境艺术设计要结合环境的光学、力学、成本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然后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再进行相关设计工作。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包括:(1)园林设计,(2)室内设计,(3)建筑设计等。其相关的设计理论有多方面,同时设计很多基础工具的使用,例如:(1)绘画,(2)制图,(3)色彩构成等。

二、该项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特征

(一)高效性

在设计中应该始终坚持杜绝浪费、转变粗放模式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以低成本、高效益为追求的目标。

(二)持续性

这项设计不论在结构布局还是在设施的设置以及设计构思等方面都不仅应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且应该适当的考虑后代的需求。

(三)多样性

产品的设计应该具有多样性,这样才便于消费者进行选择,引导消费者主动消费,避免消费者无选择的压力。

(四)循环性

该设计在材料和资源上要尽量的自行分解和消耗,以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有一条有效的资源利用到污染物分解的闭合循环线路。

三、该项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原则

(一)科学指导

在设计初始,一方面,应该考虑合理的使用高科技材料,降低对资源的浪费。另一个方面,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提高高科技材料的使用率,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艺术的参与设计

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环境,把它归纳到环境设计中必须坚持艺术的原则。所以设计师应该用现代的眼光去分析和设计产品,创造出不仅美观而且符合当代社会的环境。

(三)尊重自然

大自然是神奇的,它具有自我恢复和维护的能力。所以在设计环境艺术时,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大自然自我恢复的能力,促进大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除此之外,也要知道大自然发展的进程,从而使得设计出的产品更亲近大自然。

(四)材料利用原则

指的是设计时要遵循合理利用的原则,考虑原有的材料和需要用到的材料等;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不可再生能源。整个过程中遵循合理利用和开发原有景观,那么设计师需要考虑原有设施和材料,还需要考虑以后要用的材料等;应遵循减少资源的浪费、破坏环境的现象,慎用不可再生能源;遵循有效利用材料和设施、回收材料、资源等循环利用的原则。

四、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利用天然材料

在设计中要求设计师在使用天然的材料之前要深入了解该材料的各个属性,比如:(1)用途,(2)自身特点,(3)加工技术等,以便对天然材料合理的使用。举例说明,为了创造舒适的环境,可能会用到某些带有清香味的树木,但是这种树木绝对不能对人们的健康有害;利用鹅卵石的形状和性质,可以用于铺路,人们方便行走的同时可以活血健身。合理的使用天然材料可以加强人们的生态理念。

(二)注重环保设计

这不仅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精髓,而且是生态理念的精髓。环境保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充分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设计师应该把能源低损耗和低碳生活放在重要的位置,把绿色环保和节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整个设计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们。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达到该设计可以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舒适的生活的目标。除此之外,该设计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要满足环保的需求,也要体现对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

综上所述,生态理念必须贯穿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师应该合理使用各种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严格污染、耗费等,同时始终坚持生态理念,设计出良好的设计,更好的服务于人们。

参考文献:

[1]冯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初探[J].艺术教育,2014(6):17-18.

[2]杜异.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的基本理念[J].裝饰,2015,151(11):10-11.

[3]扬维.生态学原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设计,2014(2):78-79.

12.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绿色设计理念,水利工程设计,应用

引言

当前的水利工程具有施工规模大、占地面积多、施工难度大等特点,所以施工人员应该做好前期的设计工作。由于水利工程主要是对水资源进行调节,使水资源分配更加合理,为了实现这一工程目标,就需要把绿色设计理念运用到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进而减少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造成的破坏。

1 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被大家称之为生态设计或环境设计,指的是在商品寿数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除了对商品的功用、质量以及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等要素进行归纳思考以外,还对资本和环境的影响进行充分思考,对各种有关要素进行优化,确保水利工程在建造时期和今后的使用进程中,不会对环境形成严重影响,确保水利工程的各项指标都满足绿色环保的需求;此外,还能够最大程度的修复生态环境。绿色设计的基本思想即是将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联系作为设计阶段的着眼点,将环境效益渗透入设计进程的每一个决议计划中,在商品设计中充分的纳入环境要素以及预防污染的办法,将商品的环境功能作为设计起点和方针,最大限度的降低水利工程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2 绿色设计产生的原因分析

近些年来,人们开始大力研究全球环境问题,逐渐的认识到环境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环境、资源和人口是互相联系的三个问题,在水资源方面,它不仅会对区域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还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需求更多的用水量,水利工程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设计任务开始转变为资源水利和环境水利,不仅需要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还需要保证能够避免因为水资源的分配,导致环境以及水生态恶化问题的产生。

3 当前水利工程设计中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水利工程设计中采用原材的环保问题

原材料是构成水利工程的基础,为了实现绿色设计理念应该积极对待原材料使用中的环保问题。例如,水泥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建筑材料,但是水泥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钢材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铁矿资源,同时在冶炼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导致空气污染严重;块石主要是通过挖掘山体来获得,这就导致山体的植被被破坏,土壤的含水率降低,给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作为施工企业应该在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3.2 水利工程设计组织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

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只是注重工程施工的效果,并不注重施工过程中会给周边的环境带来哪些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占地面积比较大,这就使得所占区域的树木遭到破坏,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噪音污染、粉尘污染、废气污染等等,都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根据相关的环境调查数据显示,在所有的噪声污染中建筑施工的噪声就占到了百分之五,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工程噪音重视,此外,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往往要改动水流的方向和速度,这就对水中生物的生存造成影响。

3.3 水利工程施工后期环境恢复问题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该注重后期的环境恢复问题,这也是当前水利计划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但是目前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还比较简单,只是恢复植树、种草,不过由于树木生长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周围的环境只能在数年之后才能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4 如何解决水利工程设计中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4.1 合理使用建筑原材料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兴环保的建筑材料,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应该注意科学选择原材料,这也关系到整体工程建设的质量。采用绿色施工材料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水泥、钢筋等消耗品的用量,同时还能够很好地处理固体垃圾。此外,有些施工材料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例如,可以使用坝坡上拆下来的石块放在坝脚的位置来实现水库的加固作用,这不仅减少了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同时还提高了工程建设的稳定性。

4.2 如何解决设计组织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为了进一步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通过某些方式方法来解决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并落实到具体的工程施工中,例如,在工程区域只是暂时暂用的范围可以不砍伐树木,可以采取移植的方式。为了营造更好的工程环境,可以在暂时的生活区栽种树木,等到后期工程完成之后进行移植树木。此外,为了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可以在施工的同时为动物提供暂时的栖息地,例如可以建造鱼梯、鱼道等,在工程完成后把这些鱼投放到水库当中。简单的来说,绿色设计理念就是把工程建设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能够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降低对周边环境的破坏,这也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作为施工单位也应该认识到绿色设计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地采取措施做好绿色设计工作。

4.3 注重保留水利工程设计的天然美学价值

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自身功能的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地保留水利工程建设的美学价值。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把影响工程施工的树木移植到其他的位置,这样也能够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扬尘和噪音。此外,除了水利建设主体工程之外还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建造一些亭台楼阁,这样也能够使水利工程更加的和谐,这也是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间实现和谐的重要体现。

4.4 岸坡防护在河流整治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其中有很多施工环节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其中岸坡防护带则是处在水陆交接区域,所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大些。在这个区域是一些动植物生存、繁衍生息的地方,所以在做好岸坡防护设计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和自然能够和谐共处。施工人员所选择使用的结构形式必须能够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同时,还能够存在很多不同种类的生态景观形式。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在岸坡防护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的方面。第一,并不是所有的水陆交接区域都需要进行防护,只是需要在一些重点区域进行防护设计,例如可能存在失稳问题的区域、进行过填土的岸坡等等。第二,在敷设护岸控制线的时候,应该保证护岸控制线的走向和岸坡的走向保持一致,尽量避免占用河道。第三,在选则护岸形式时,应该尽可能考虑到周边的生态环境。

5 结束语

把绿色设计运用到水利工程建设中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水利部门应该加强对绿色设计的重视程度,并逐渐的把绿色设计贯穿于整个工程中。绿色设计理念不仅仅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绿色设计能够使得水利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立恒.探讨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34):123-125.

[2]李海梅.浅谈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7):87-89.

[3]刘浩齐,王兰兰.浅谈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2):23-24.

13.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篇十三

中铁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生态小区既是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又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将成为可持续城市理想休憩乐园和未来住宅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本文针对生态小区的特征及规划建设要点探讨,以期为规划创新深入研究给到帮助。关键词:城市小区规划 生态小区 建设要点

从我“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多种技术规范以及城市建设世纪情况看,居住小区规划模式已渗透到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个部分。居住小区规划模式是适应功能分区的规划模式,在新的世界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下,其基本价值目标实现效果如何?是否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小区规划模式基础上的我国城市规划体系是否约束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创新?这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l 生态小区内涵及特征

和谐性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和活力。可持续性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整体性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2 生态小区的建设要求 2.1 整体绿化要求

首先,小区的建设需要体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生态小区建设

时就需要计划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在生态小区体现整体生态文明的同时需要加强绿化的建设,绿化植物的空气净化功能和湿度调节功能能够给小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生态小区建设时需要优化选择绿化植物,同时注意加强水景的再造和自然水网的利用,促成其构成一个小范围的生态圈。2.2 防止污染的要求

防止污染需要生态小区的建筑用材应全部采用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并且这些材料可以尽可能的回收利用,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需要采取各种技术措施防止和消除居住区中存在的诸如噪声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放射线污染和粉尘污染等多种污染。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双层或多层玻璃隔绝噪声;减少粉尘的排放;对污水进行分级过滤和生化处理等等,以使居住环境质量得以有效地改善。2.3 节约资源的要求

生态小区的建设需要重视对污水的回收,对雨水的收集利用以及对节水设备的研究和开发,确保小区用水的质量和正常供给。除了节约用水外,生态小区的建设还需要重视节能,不断提高住宅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大量采用节能电器产品。同时要提倡居民使用新能源,例如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地热采暖等。3 生态小区的建设要点

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我国平均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我国的一些城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重污染”城市。房地产开发和使用是一种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废物的产业。为了人们卫生、健康、舒适地生活,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3.1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廉价。目前,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3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500h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有的地区高达3000h。这为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能量转换效率将会更高。

3.2合理利用水资源

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一些地方,一方面缺水严重,另一方面浪费严重。节水的关键措施还 ‘开源节流”。居民对水的消费主要是饮和用,其中饮食用水量约占总消费量的5%,其余95%用于洗涤、排污等。在住宅小区,根据两种用途设置A、B两套供水系统。A系统专供饮用水(包括冲茶、洗米、洗菜、煮饭)。这个系统的水必须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B系统专供使用水。这个系统的水应该循环使用 将住户洗菜、洗衣、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物理、化学处理,再输入住户的“使用水管”,供洗地、洗车、绿化、水景、冲厕、排污等使用。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可节省大量的用水。3.3规划用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逐年减少。关于住宅小区的节地问题,应从3方面着手:①容积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非越低越好;②停车场架空或入地,即建造立体化的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半地下停车场;③从节地与节能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宜建造多层和小高层万方数据公寓,控制建设单门独户的别墅,尤其是依山傍水、景观优美的“风水宝地”更不应建造高档别墅和私家花园供极少数人享用,而应建造小区公园等公共设施,供大众享用。3.4 强力整治、促进环保

房屋的建设和使用都存在着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环境被污染,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关于环境污染问题,过去只提“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现在增加了防治声污染和光污染的内容。这是切合现实情况的。还有个问题,就是电磁污染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也在日益提高,电磁污染已经出现,并有不断增长之势。建议把这方面的内容纳入治污计划和措施之内。4 生态小区建设的措施

4.1 做好小区的规划设计,减少开发的盲目性

做好小区的规划设计,减少开发的盲目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①以人为本,改善居住环境。将人们物质层面的安全健康问题和精神层面上的需求问题结合起来,为居民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的生活空间。②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首先,要做好生态小区的选择工

作,同时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其次,要将建设目标统一在规划之中,分期建设、逐步实施,做好小区的规划工作。4.2 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生态小区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因此强调生态意识和思维革新同时,必须注重研制和运用新技术。一方面,应最大限度地利用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提高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水平。另一方面,运用高科技,研制并采用以绿色建材为代表的新型建筑材料,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大气、水体和土地等的污染。此外,由于新材料的成本过高,我们还应注意控制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比例,将其与常规技术和材料充分结合起来使用。4.3 提高生态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14.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篇十四

关键词:家具设计论文

榫卯结构在中国古代大型建筑和传统家具的设计中应用广泛,主要功能是将横材、竖材、框角、平面等结构部件结合为一体,以求通过各种形式的榫卯结构传递力的均衡,达到整体的稳定坚固。采用榫卯结构制作的器件,不仅端正方直、结实耐用,而且维修方便,不容易变形散架,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关联性、含蓄性等特征,古拙朴实,环保耐用,真正体现了匠心的艺术,对传统家具设计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

榫卯结构虽然只是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工艺,但制作复杂,工艺水准要求高,做工特别考究,而且传承历史悠久,具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在各种建筑、家具的制作中被广泛应用。对于中国传统家具中的高型家具来说,不仅结构要求牢固,而且在搬动时更要求方便。得益于早期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影响,中国传统家具也要求采用精密科学的榫卯结构,通过凹凸的起伏,相互穿插,阴阳互抱,错落有致,形成红木家具的结构关节,从而让每个部件牢固的连接成一个整体。

榫卯结构的制作工艺随着各个朝代的更迭,也在不断的改良创新,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家具制榫工艺,是中式传统哲学与力学、艺术、环境、材质相结合的产物和传统制榫文化,在世界家具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传统家具制作的精髓部分,为现代人留下了数之不尽的艺术文化遗产。因此,对于没有采用榫卯结构制作的家具来说,根本就称不上是中国传统家具。

中国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种类繁多,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而使榫接的变化差异很大,各种各样的榫接形式不胜枚举。特别是明清时期,根据拆装的明清家具构件绘制出格角榫、夹头榫、插肩榫、粽角榫等二十多种榫卯结构,可以说是对传统家具结构早期的基础认识。同时根据构件的具体位置对传统家具的结构进行总结分类,可以分为:丁字形结合、趱边打槽装板的接合、立柱与墩座的接合、外加的榫梢。

格角榫、夹头榫、插肩榫、粽角榫结构的应用

格角榫主要应用于桌案、椅凳、床塌等家具的设计,以达到棱角分明、转折标准和用材坚固的作用。屉心采用棕索、藤条编织形成的制作技法,一般叫做“软屉”造法。木框通过采用“趱边格角”的结构,长一些,同时在两端有出榫的叫做“大边”;短一些的,同时两端有凿眼的叫做“抹头”。我们经常看到正方形的托泥,大多就是采用这种造法,通过出榫的两根当做大边,有凿眼的两根当做抹头,通常在大边除留长榫外,还在横材下端与竖材上端加留两种三角形的闷榫与明榫的小榫。抹头上一般都用透眼凿榫眼,并在边抹合口处的格角各斜切成四十五度角。对于凳盘、椅盘及床榻屉来说,通常都有两根带,软屉由于承受重量后产生凹垂,因此在两根带的中部也不能向下弯曲,之后两端再出榫,和大边进行连结。

夹头榫作为一组连结桌案的腿子、牙边和角牙的榫卯结构,主要发展于北宋时期,是通过把高桌的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与牙头,形成显著的侧脚来加强它的稳定性。在制作时,把柱头开口的造法运用到桌案腿上端,嵌夹两段横木,顶端出榫,把横木的两端或一端造成开口式样,以便与桌案案面的卯眼结合,之后再把两断横木改成通长的一根,变成了夹头榫的牙条,最后有在牙条的下面加上牙头。夹头榫的优点就在于加大了案腿上端与案面的接触面,结构稳固,使案面和案腿的角度不易产生变动,又可将桌面的重量分担到腿足上来。

对于插肩榫来说,也是一种常用于案形家具中的榫卯结构,虽然在外形上或者夹头榫上有些不同,但是在结构上还是有共同之处,腿足的上端开口,用以嵌夹牙条的备用,之后再通过顶端出榫和案桌面结合,腿足上端外侧被削出斜肩,牙条与腿足相交处,剔出槽口。如果遇到腿足跟牙条结合的时候,槽口就容易和斜肩刚好吻合,就可以形成齐平的表面。如果遇到了腿足同时承受桌案压力的情况,当腿足的开口嵌夹牙条,而牙条又剔槽嵌夹腿足,就会引起牙条和腿足扣合的很紧,这时案面压下来的重量如果越大,牙条和腿足扣合也会越来越紧,桌案的结构便更加牢固,形成稳固合理的结构。

15.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篇十五

1 生态型居住区概述

1.1 生态型居住区的内涵

生态型居住区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 以生态技术为主要手段, 在建设和使用生态型居住区的过程中减少浪费资源和损害环境, 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健康的、舒适的人居环境。和普通居住区相比, 生态型居住区通过住宅单体的生态化和居住环境的生态化体现生态型, 因而生态型居住区需要尊重和体现自然规律, 符合人性化设计要求, 实现优化居住条件的目的。

1.2 生态居住区的特点

生态型居住区内部属于完整的生态系统, 居住区内部的要素既是单独的运行机制, 又能与外部生态系统良好对接, 满足居住区内居民和环境的生存。生态型居住区不仅满足居民对亲近自然的要求, 居住区内的自然环境与建筑群相互融合, 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互映衬, 自然要素和人文景观相互协调。生态型居住区具有社会和谐型特点。城市居住区是社会基本单元, 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生态型居住区也需要满足传统居住区的社会性属性, 提供配置丰富的服务和娱乐设施, 满足不同年龄居民的要求, 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增进居民间情感交流, 实现居住区及其居民长远发展。生态型居住区需具有经济高效与健康舒适相统一的特点。经济高效是指居住区内各要素运行对资源的消耗更好, 对环境的危害更小, 甚至对环境无害。如生态型居住区内应配置物质和能源供给系统, 实现高效无害处理生活废水和生活来的目的, 减少环境污染。

2 生态理念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1 注重低碳建筑、发展立体绿化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国家环境建设的标准, 居住区规划中的低碳建筑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工作。但低碳与以往的耗能表现出严重的差异, 如何确保在既定的基础上做出低碳的改善, 是重点讨论的问题。居住区规划中的低碳建筑, 应在以下几项工作中努力: (1) 建筑群体之间的布局, 应尽量避免周边式布局的应用, 提高自然通风, 加强空气质量和流通; (2) 规划的过程中, 为更好的实现低碳设计, 建筑之间的距离适当加大。将每一个居住空间进行合理规划, 确保大寒日出现时, 屋内满窗日照时间超过2h; (3) 在建筑之间的地面选择中, 减少刚性地面的选择, 尽量应用低碳的地面, 包括青石板、汀步石等。

此外, 通过发展立体绿化建设生态型居住区, 以有效的改善居住区建筑的密度, 缓解人口集中以及用地紧张的压力。发展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 拓展小区的绿化空间, 不仅使得绿化的覆盖率得到提高, 而且还提高了居住区整体的生态质量, 这也是提高人民居住环境的一个途径。立体绿化在改善居住环境上不仅能够吸污滞尘,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热岛效应, 节约资源。比如地毯式屋顶上有常春藤等植物在夏季可以使室内的温度下降3~5℃, 进而使得空调的耗电量下降30%~50%左右。在一些发达的国家中, 通过将建筑和环境形成统一集体, 实现建筑形体同自然的契合, 设计出同环境共生的建筑,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立体绿化。比如, 使用绿色植物将墙面或者阳台灯覆盖, 增加小区的绿地景观, 这样更好的获得了环境生态效益。

2.2 做好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工作

生态型的居住区应做好雨水收集利用工作, 以更好地维护水环境的平衡。城市化发展促使建筑的密度越来越大, 不透水的地面面积逐年增加, 天然的排水系统不断缩减, 造成资源供需不平衡、城市市政系统压力巨大等问题, 最终导致水资源的短缺。水环境是居住环境中的不可忽视的因子, 水景同绿化的结合才能构建出居住区好的自然环境, 而好的水环境能够在生态居住区中发挥出作用。雨水收集利用是对小区内屋顶、绿地、道路等不同表面产生的雨水径流进行收集与利用。首先在雨水收集方面, 除了采用铺设透水砖, 减少地表径流以及通过植物减慢地表水流速度, 增加水回渗地下的机会以外, 还可以利用雨水斗或雨水口等在屋顶或绿地内进行收集并进行过滤;其次加强对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的收集利用, 主要是在建筑内设置污水与废水两套水管网:生活污水直接流入地下的污水无害化厌氧处理池进行处理与利用;生活废水可通过人工湿地的方式进行处理, 利用人工湿地中的沙石与植物对废水净化, 得到的中水可用于绿地灌溉、洗车以及厕所用水。

2.3 绿地系统规划

居住区绿地规划建设中, 宜就近取材, 减少对绿化所需路途较远的建筑材料、土方、植物等材料的需求量, 减少因长途运输所造成的大量碳排放。居住区绿化中的夜间照明设备、灌溉设备推广清洁能源, 减少电能的消耗量。在植物绿化方面, 以植物为主体增强居住区绿地的碳汇作用, 减少居住区小环境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应深化“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指导思想, 不能仅仅追求观感来植树种草, 而是要根据居住区小环境温室气体污染特点与不同树种对有害气体不同的抵抗能力和指示功能, 从中选出抗污能力强的树种和敏感树种进行“环保型种植”。

3 结束语

总之, 作为城市中重要功能区块, 居住区的生态化设计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要求。在提倡科学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中, 建设生态型居住区必将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和人类长远发展的要求。因此, 居住区规划设计一定要科学和合理, 深入理解和研究生态理念的原理和方法, 并分析生态理念的应用方法, 才能够提高居住区规定设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游宇中.自然生态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16.现代生态水利设计探讨 篇十六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现代生态水利设计问题。

关键词:现代生态;水利设计

引 言

现代生态水利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的水资源利用的一种途径和方式。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服务。现代生态水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生态水利发展模式与途径与传统水利发展途径对水的传统利用方式有本质性的区别。

(2)生态水利的开发利用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下进行的。

(3)生态水利目标明确,要满足世世代代人类用水需求,体现人类共享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公平原则。

(4)生态水利的实施遵循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应用系统方法和高新技术,实现水利高效发展。

2 推進现代生态水利建设措施

2.1 转变观念

(1)理清治水思路,转变人们的治水观念,树立现代水利新观念。第一要放弃“根治水患”的“雄心壮志”,树立科学防治的观念。水患是不能根治的,因为防治体系能防百年一遇的灾害时,遇到百年一遇以上的灾害仍不能解决问题。治水要根据地球大气候的变化、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情况,按自然规律办事。

(2)转变重目标效益和行政区域利益的观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全流域综合利益为目标,重长期生态经济效益的观念。

(3)转变水利管理是行政管理的观念,树立水利管理法制化、市场化的新观念。

2.2实施流域综合规划

流域规划是治水的基础,首要任务是根据人口和资源确定经济结构,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经济与生态、城市与农村、发展与保护、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

(1)流域内不能建设大型污染企业,对小污染企业更应严加控制。

(2)缺水地区原则上不建用水大户,控制需大量灌溉的农作物面积。

(3)发展第三产业要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加强管理。

(4)根据生态学原理循环利用资源,不生产或少生产废料。

(5)农业生产结构要与国际接轨,提高总体经济素质,使产品结构多样化、高品质化。

(6)按流域特性设重点保护区和缓冲区。流域规划必须合理确定水源林的面积比重及森林结构,同时制定水土保持目标,逐步治理流失区,控制工矿、交通、建筑等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

2.3合理配置水资源

(1)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首先要将水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科学化、一体化的轨道,对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因地制宜地逐步建立水务管理服务体系,对防洪、排涝、供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实行一体化管理。

(2)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资源分配机制,根据供求关系理顺供水价格体系,实行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市场价及农业水政府适当补贴的成本价,提高节水意识。

(3)协调配置流域的水资源,目,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工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都要在流域立法的基础上加以解决,由流域机构统一协调分配。

2.4完善防汛体系建设

防汛体系建设要坚持防治并重,按流域特性设置保护屏障,在流域中上游丘陵山区建第一道防护屏障-水源林和水土保持林。水源林的林地在枯水期可补充大量的河川径流,缓解水污染,保护水域和湿地的生态环境。生态防护林建设要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以及生态旅游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2.5发展抗旱农业

(1)采取节水灌溉措施。目前农业灌溉多为串灌、漫灌,浪费很大。如果改为喷灌、滴灌、微灌就能节约大量用水。

(2)采取生物抗旱措施。干旱地区在发展节水灌溉的同时,应发展抗旱农业。比如某省发展“梯田+水窖+地膜+结构调整”的旱作模式,在未增加灌溉的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将来人们可用基因技术把沙漠植物的耐旱基因植入农作物,开辟新的抗旱途径,无需跨流域引水。

3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3.1安全性和经济性

(1)生态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以及旅游等需求。

(2)生态水利工程要符合水利工程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

(4)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

3.2 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

(1)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便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可以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将自组织原理应用于生态水利工程时,生态工程设计与过去水工设计有本质的区别。

(2)比如设计大坝这样的人工建筑物是一种确定性的设计,建筑物的几何特征、材料强度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中,建筑物最后可以具备人们所期望的功能。河流修复工程设计与此不一样,生态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结构,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

3.3 环境工程设计有机结合

(1)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所设计到的学科内容相对较多一点。对于其设计来说就要充分吸收环境科学、生态学与工程学理论和技术的有机结合,这样的目的就是达到水量和水质同步的科学配置。对于我国现在水环境不断污染和恶化的现实环境来说,生态水利工程更应该与我国水污染的防止工程结合起来。

(2)水利工程建设中所涉及到的水量比较大,随着季节的变化其水量的变化也较大,这给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比如某地湿地补水工程,虽然实现了连续几年的补水,但由于水质不符合湿地水质要求,导致湿地水域中底栖生物明显减少,部分物种消失,一些迁徙水禽不在此处停留。

笔者认为,为了减少早田排水挟带泥沙或污染物进入下游湖泊或天然湿地,可以在进入湖泊或湿地的过渡带设计生态处理沟渠或氧化塘。水田排水沟渠可以在植物生长季节充分蓄水,利用人工沟渠湿地对有机污染物质进行降解。

3.4 提高河流形态空间性

(1)生物群落的出现不仅仅是生物的多样性,而是在特定的环境和空间下,由一定的生物种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有

17.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研究论文 篇十七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相关问题;相关理论

1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淡水资源更是有限,如扣除不可利用的洪水径流和边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目前实际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而且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据水利部统计,我国地表水资源量有32%的水为基本生态用水,不能有效控制和利用的洪水量占40%,水资源可利用量仅占28%。目前我国有600多城市,其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资源型或水质型缺水,大部分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而另一方面,有的城市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高达20%以上;工业重复利用率仅50%,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85%,水量性缺水严重,生态用水严重不足。作为水资源的用水大户的农业灌溉,其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仅仅0.4—0.5,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0.7—0.8,耗水量大,水的利用率低,使水资源进一步流失;水资源匮乏和浪费更加速了土地沙漠化和溪河断流、库湖干涸、植被枯萎等生态问题和严重灾害。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特点

为了寻求人与自然的有效平衡,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我们就需要将生态学融入到水利工程设计当中,在设计的过程中减少水利工程对于人和自然造成的影响。与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相比较,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当中不但需要具有传统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还需要加强对于河流水域周边的生态环境的重视,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坚持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在符合传统水利工程设计相关规范的基础上,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重点需要放在保护河流生态修复功能等方面,需要重视设计方案当中是否表现出生态水利工程应具备的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等特点。

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1)安全性。

在生态水利建设当中其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是首要原则。相关人员在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当中,要加强对实际的生态环境的考察,对当地的地形以及地貌、气候、河流形态等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记录,并将水利工程和力学以及水文等相关原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并设计好图纸,其次在施工之前做好相应的复查工作,对于施工材料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2)自我恢复原则。

对当地的水文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进行严格考察,有规划、有针对性的部署,保证后期的施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只有将地理环境下的实际河流环境以及形态有效掌握和了解,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样才能在设计工作当中将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全面,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水体系统的自我恢复[1]。

(3)整体性原则。

在生态系统主体结构条件下,对河流的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进行探索,因为生态水域具有一定的生态型,往往随着降雨量以及自然规律和水文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因此,除了需要考虑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还需要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进行思考,使得所有能够解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问题

(1)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

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以及特定性,往往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性设计结果将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在实际的设计当中将实际的地理环境结合起来。当前,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功能评价标准当中,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以及方法还比较欠缺,这就导致在工程建设施工当中没有明确清晰的指导方向。

(2)生态与原有水利工程衔接不充分

在对原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生态化改造当中,由于原有的水利工程在设计中没有将生态保护理念有效融合。因此,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当中往往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发电的效能以及防洪标准和排水标准等,如果改造不慎,往往就会给原有的水利工程造成一定的安全风险[2]。

(3)相关工作人员间缺乏有效交流合作

在实际的设计当中,往往很多设计人员忽略水利工程中生态的一部分,没有将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也没有对水利工程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对于生态目标思考的不是很全面,因而导致生态水利工程在进行运行中很难产生比较明显的生态效益,甚至还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4)设计者缺乏较强的生态设计意识

很多设计人员缺少将生态融入到设计中的意识,在进行设计当中没有在生态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在对工程的材料的选择当中,没有利用环保型的材料,这样就会给水利工程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5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和技术路线

(1)以工程水文学和生态水文学为工程设计的基础

对于河流的生态系统来讲,河流的连续性对于确保河流以及水体生物健康生长生存和水体的净化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当中需要将生态水文以及水文学作为基础条件,在确保河流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进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水资源的利用能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对工程可能影响生态的敏感目标有效分析

首先,需要对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生态目标进行准确识别,并且在具体的工程规划阶段中加强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考虑,这是当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中所需遵循的重要的一项内容[3]。在水利工程设计当中需要综合思考生态目标、气候环境、水污染情况、人类活动、水生态平衡发展等因素(如下图)。

(3)水利工程对生态植物群落的连续性保护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当中,需要对该工程周边环境建立一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生态环境的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中去,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使水利工程周边生态植物群落依然能保持自然界中群落的连续性。

(4)水利工程设计需要和环境工程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当中,例如,为了能够实现水质和水量的科学合理的配置,首先需要将环境科学以及环境工程的相关理论以及技术进行了解。将环境工程的相关理论以及实践知识进行融合,在确保水利工程发挥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当中,还需要其能够增强生态效益。当前,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现象非常的严重,所以,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当中一定要加强水污染的问题进行考虑,在具体的设计当中,一定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勘察,对此提出有效的以及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降低水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以此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因此,水利工程设计需要和环境工程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是今后生态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6结语

当前生态水利工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在这种需求当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当中仍然要遵循时代的发展特征以及设计原则,在尽可能实现水利工程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水利工程少消耗、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水利资源能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8.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篇十八

产品包装尤其是农产品包装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注重产品的包装,并且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时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对产品的包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各种鲜艳色彩、精美印刷包装也相继涌现。我国农产品包装过程中由于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上难以符合环保要求,因此,包装废弃物引起的环境污染等出现上升趋势,已经仅次于水污染、海洋湖泊污染。同时,由于人们对于生态设计尚未形成足够的认识,因此,要想改变农产品销售中的被动地位,必须加强生态设计,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应,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发展。本文将以生态设计为起点,分析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绿色生态引入的迫切性及在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现综述如下。绿色生态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从大的角度来说属于生活中的艺术活动,其历史感相对较强,能反应消费者活动和文化背景。绿色设计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设计方法,并且主要运用于3R1D,即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以及可降解,在包装的循环上进行相应的处理。但是,绿色包装设计过程中难以与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生态设计最初用于室内装修、户外景观设计等方面,其主要思想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使得材料能够得到持续利用。而绿色生态则是兼顾绿色设计以及绿色设计包装,在设计、生产以及使用等均更加侧重于生态环保。

生态设计包装时应该符合以下理念:(1)生态设计包装时应该从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开始计算,设计过程不同的步骤、过程均符合环保的要求,包装整个过程中耗费能源较低,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小,保证包装能与环境相互融合。(2)提高环境保护效率。生态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最低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对生态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加符合生态环境的协调,实现包装的持续发展。生态设计在农产品包装中的应用

2.1 优化农产品包装设计需求,打造品牌发展性

我国幅员辽阔,无论是东西南北中,区域间的水土以及气温差异较大,导致我国的农产品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以及明显的区域优势。作为人口大国,不同区域的人们对于农产品的爱好不尽相同。因此,农产品在包装设计时应该具有针对性。生态设计在农产品包装设计使用过程中应集中考虑区域差异的问题。同时,农产品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必须兼顾到农产品的多方面特点,一些农产品的使用以及加工成食品时必须充分考虑在包装设计中,让消费者能够直观了解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特点,从而能够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2 优化农产品包装设计,打造品牌艺术性

农产品相对比较特殊,多数产品出自泥土之中,其外形给人一种不雅的感觉,但是对于一些农产品的作用我们是难以忽视的。然而,在许多消费者眼里,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于农产品并不会产生较好的印象。如黄连等药物,不到生病时人们难以感受到其存在的药用价值。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许多农产品包装时需要进行一定的宣传,增加其推广的实际意义。同时,农产品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应该善于思考打造包装的品牌意识,使其能够产生艺术感,增加农产品销售量。但是,农产品包装设计的艺术性并不是对广大消费者的忽悠,应该以农产品本身的特性为基础,是农产品本身具备的特征,它既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生态设计在农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应该避免夸大,应遵循实事求是的要求。

2.3 优化农产品包装设计,打造品牌文化性

当前,我国农产品销售尚存在许多问题,其销售量与农产品质量以及包装关系密切。农产品包装设计水平相对较低,混乱、低档,导致农产品在销售上缺乏竞争力。我国许多同类、同质的农产品由于包装问题而难以栖身国际市场,即使在国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外包装设计参差不齐,也难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因此,生态设计在农产品包装过程中应该着力打造品牌效应,根据不同的农产品针对性地进行包装设计,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文化审美差异。生态包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符合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包装和销售量,生态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真实原则,不仅仅是语言、数据的真实,更多的是农产品本身性质的真实。同时,农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必须寻理及其基本规律来指导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要求将人类社会的各项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各种资源要素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以考虑,以实现经济数量的增长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协调相一致,成为一种崭新的发展途径和模式。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汽车产业的总产值占全国制造业总产值的6%以上,汽车产业对我国的GDP的贡献率达到36%,其直接影响占GDP的9%,间接影响占GDP的27%。汽车产业循环经济是以汽车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为基础,倡导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低消耗、高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在原材料选择与加工、制造装配、使用与服务、产品报废与回收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负荷。汽车零部件的包装也是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装材料的用量巨大,因此汽车零部件包装绿色化也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汽车零部件包装绿色化的措施

3.1 重视汽车零部件包装的绿色化

为了应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汽车厂商将研发的重心放在了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降低能耗和新能源汽车上,以期制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绿色环保汽车”,但是却在汽车零部件包装的绿色化方面投入不足。

绿色汽车的标志为:对环境污染小、动力源的改进和可回收再利用。因此,汽车厂商也要重视汽车零部件包装的绿色化,让“绿色环保汽车”在各个环节都名符其实。

3.2 利用汽车零部件物流系统做好包装材料回收

各汽车厂商都有完善的整车及零部件物流系统,汽车厂商可以利用这一体系,对包装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比如一些体积和质量都较大、且易损的零部件,一般都采用木托架、纸箱等进行包装。木托架不易损坏,具有再利用的价值,汽车厂商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物流系统对木托架之类的包装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

3.3 避免汽车零部件的包装浪费

2011年—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增速开始进入稳健增长期,年复合增长10%~12%,高于GDP增速。汽车厂家之间的竞争明显加剧,优秀的企业竞争优势开始凸现出来,存在潜在问题的企业将苦苦挣扎。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不断研发符合国人审美观念的新车型。同时,在汽车零部件的包装上下足了工夫,呈现出了“高大上”的发展趋势。汽车零部件的包装要求稳妥、安全,同时也要求节约材料。为了“高大上”,就容易忽视包装要节约材料的要求。

3.4 多方协作,统一市场标准

汽车行业规模较大,尤其零部件生产企业众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汽车零部件包装的绿色化认识不一。面临此种局面,政府应当以政策法规为牵头导向,包装、汽车行业协会为技术指导监督,汽车企业与包装企业为主要群体协力进行汽车整车、零部件的包装标准核定。同时,以行业标准为基础,对市场进行整合、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避免包装材料的浪费。

结语

上一篇:电大国际私法历年试题下一篇:租房合同范本简约